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结构,感知内容。

2.学习并掌握本文丰富多彩的词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理清结构,感知内容。

2.学习并掌握本文丰富多彩的词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自主导学】

1.赵丽宏,散文家,诗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本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写的序文。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诠.()释真谛.()跌宕.()帷.()幕

bì()益广mào ()liú( ) 览chōnɡjǐnɡ( )

3.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山峻岭深沉肃()喜怒()乐热泪沾()

4.根据释义找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影响、感化而不知不觉地变化。()

(2)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3)说明,解释。()

(4)广阔,宽广。()

5.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打开这些门,走进去,__________(看看、观赏、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世界,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件乐趣无穷的过程。

(2)只要你对门里面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__________(开启、洞开、打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3)你用彩色的文字,__________(描绘、描写、描述)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色。

6.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要为你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7.《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作者是________,“为你打开一扇门”这句话运用了_____ 的修辞手法。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处的“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文共五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两自然段组成,从

谈起,引入话题。第二部分包括两段,着重阐述

的重要意义。最后一段为第三部分,激励人们走进文学之门。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以“为你打开一扇门”为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题眼是“打开”,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读者渐入佳境。()

(2)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的大门。只有热爱文学并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打开这扇大门。()

(3)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反馈检测】

10. 阅读第四段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①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②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③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④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⑤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⑥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⑦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⑧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⑨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⑩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⑿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⒀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憧憬:

②裨益:

③潜移默化:

④高智商的野蛮人:

(2)①本段文字共13句话,按四点内容用“||”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

②分别写出每层含义。

第一层

第二层

(3)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写出全文的中心句。

(4).上述摘引的文字所使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

B、说明

C、议论

D、抒情

11.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描述文学感人魅力的句子。

例句: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仿句:,,。

12.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童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学习本文亲切真挚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自主导学】

13..本文语气亲切,感情真挚,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标题和课文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 _____ ,这样写,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4..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1)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

(2)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

(3)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4)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新声。

15..仿照例句,再写一个你对“文学”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文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文学是,让人。

【自主合作探究】

16.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合适的词语。

①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或道理)。()

②对那些把你当作追名逐利的(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抛弃)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③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是这个时代的(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是这个时代的心声。()

④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的。()

17..联系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怎么理解“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2)用文中原话说明“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含义。

(3)“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就作者这个看法请你举一个著名的文学作品的例子并稍作陈述。

(4)作者说:“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看法或体会。

【反馈检测】( 30分)

18...写一段话,把“文学”、“感情”、“修养”三个词语串联起来。(不多于40字)( 3分)

19..下面是赵丽宏《致文学》中与文学对话的节录,阅读后完成文后各题。(17分)

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

能有声有色地展现。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讲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广袤.()帷.()幕湖泊.()热泪沾襟.()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4分)

①足不出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光十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对话展现了文学的什么作用?( 2分)

(4)上文中的“你”即文学,作者把文学当成有感情的人来写。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

(5)文章语言生动凝练,意味深长。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一句话?请说说理由。( 3分)

(6)你对文学肯定也有自己的体会吧,请用几句话把你心中的文学描述出来。( 3分)

二繁星

巴金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广阔的胸襟、纯真的童心,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

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广阔的胸襟、纯真的童心,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自主导学】

1、本文作者,原名,现代家、家。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纳.凉()静寂.()半明半mai ( ) shà眼()摇摇欲zhuì()

3、辨字组词

味()荧()堕()篮()

昧()萤()坠()蓝()

4、选词填空

①星光在我们的眼里虽然(a.弱小 b.渺小 c.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所不在。

②渐渐的我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a. 飞窜 b. 飞舞 c. 飞翔)。

③经他这一指点,我(a. 竟然 b. 居然 c. 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

5、课文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和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自主合作探究】

6.语言运用中,词语的叠用很常见,根据语境写出这样的词。

例句:我最爱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①黑板擦得。

②今天,她打扮得。

③街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④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

7.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妙处。

①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十分形象富有情趣。

②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采用了修辞手法,依次从、

和的角度描写了海上夜行时,“我”所产生的种种美感。

③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星,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他们在小声说话。

此句运用修辞手法,在作者的眼里,天上的星星都有、有、有,他们走近“我”,同我交谈。

8.仿句练习。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仿:是的,是的,是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星,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他们在小声说话。

仿:我望着,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

见。

9.在一般人的眼中,星星是静止的,无生命的。而作者笔下的繁星是怎样的呢?作者为什么这么写繁星,说说你的理解?

【反馈检测】

10.语段研读(20分)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上午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算是腰带。经他这么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根据文意,解释“半昧”的“昧”含义。 ( 2分 )

(2)作者感到星星“摇摇欲坠”的原因是什么? (3分 )

(3)最能表现“我把他们认得很熟了”的句子是哪句话?( 2分 )

(4)“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分 ) (5)作者感到“那个巨人在跑”的原因是什么?( 3分 )

(6)写一个有关星星的比喻句。( 2分 )

11.闭上眼睛进入静寂的夜,看见闪烁的星星了吗?听,他们在对你说话呢!他们说了什么?请你告诉同学们。(5分)

三冰心诗四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诵并默写《母亲》、《纸船》两首诗。

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学习《母亲》《纸船》,体会人间至爱真情。

【重点难点】

1.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2.学习《母亲》、《纸船》,体会人间至爱真情。

【自主导学】

1.冰心原名,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本课的四首诗都选自她的诗集。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Wàng弃() tǎng若()折叠.()鸟巢.()

3.朗读下列诗句,注意停顿。

(1)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朗读《母亲》《纸船》两首诗,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自主合作探究】

5.下面对《纸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入题,诗人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铺垫。

B、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说明白纸船总有一只能流到母亲身边。

C、第三节前两句诗是诗人的遥想,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

D、结尾“卒章显志”,点明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了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

6.《母亲》一诗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纸船》中“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说说“我”希望纸船流到什么地方

去?

8.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

9.“万水千山,求她载着他的爱和悲哀归去。”用“求”合适吗?

10..照样子,仿写句子。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她,甜甜的。

上学后,母爱,,。

长大后,母爱,,。

11.《母亲》和《纸船》都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从年龄段的差别角度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感情上的区别。

的深切思念之情。

D、显示了诗人奇特的设想,用拟人化【反馈检测】

12. 阅读《纸船》,回答问题。(20分)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本诗有三节,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3分)

(2)诗人为什么要“留着”“纸”?(3分)

(3)诗人借“纸船”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3分)

(4)对“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3分)

A、这是想象,造成一种悬念。

B、这是对母亲的安慰,担心破坏了母亲的好梦。

C、这是诗人奇特的想象,表达对母亲的手法将祖国形象化。

(5)该诗抒发感情的方式是()(3分)

A、象征法B、托物寓情法C、比喻法D、拟人法

(6)全诗的抒情线索是。(3分)

(7)揭示全诗主题的诗句是什么?(2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并背默《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2、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学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品味诗中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

1.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2.学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品味诗中蕴含的哲理。

【自主导学】

1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惊xiàn()明yàn( ) 浸.透()嫩.绿()

14. 默写原诗。

(1)成功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

(2)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深红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

15.朗读《成功的花》和《嫩绿的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自主合作探究】

16. 《成功的花》一诗,表面上是写“当初她的芽儿”经历和

变成令人惊羡的“明艳”之花。实际上是在用艺术的形式表现人生的哲理,这一哲理就是

17.《成功的花》一诗,如果把“惊羡”改为“羡慕”好不好?为什么?

18. 《嫩绿的芽儿》一诗所选择的三个意象是什么?这三个意象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9.《嫩绿的芽儿》一诗中芽儿、花儿、果儿各自的愿望是什么?从中你能否领悟出这首诗的寓意?

【反馈检测】( 26分)

20.下列诗句和《成功的花》主旨相同的两项是 (3分)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1)本文中的四首诗,体现了冰心早期小诗的艺术特色,短小精悍,不追求韵律,在看似随意地挥写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和朴素的哲理。

(2)冰心善于将刹那间飞驰而过的闪光思想,用贴切的想象,温柔亲切的语调,略带忧郁色彩的语言,凭借丰富的想象和精巧的构思,熔铸成美丽的诗章。

(3)冰心的小诗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风格豪放、洒脱、清新、俏丽、淡远而又不乏深沉。

(4)四首诗都出现了“物”,诗人或托物寓情,或借物言理,这是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22.冰心的诗富含哲理,请找出下边这首诗中含哲理的诗句,并说说你对诗句意思的理解。(9分)

风雨后——

花儿的芬芳过去了,

花儿的颜色过去了,

果儿沉默地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

要因着果儿而定了。

(1)富含哲理的诗句是 (3分)

该句的含义是 (3分)

?冰心的这首诗富于哲理。请参照例句,根据提示,写一句含有哲理的话。(3分)

例:墙角的小花,不计较所处的位置,它只是为装点春色而开放。

石缝间的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5分)

墙角的花!

当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1)诗人用第二人称写墙角的花有什么好处?(2分)

(2)你读了这首小诗有什么感悟?(3分)

24.阅读古诗四首,思考:前两首诗和后两首诗在主题表达和创作风格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

第四课安恩和奶牛

约翰尼斯?延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主旨。

2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重点难点】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主旨。

2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自主导学】

1.本文体裁,作者,他是_____(国籍)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漫长的旅途》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羞怯.()锃.()亮瑕疵.()腼腆

..()()

撂.()下磨蹭.()木屐.()干瘪.()

反chú()抽tì()嶙xún()jiǒng迫()

找chá()粗lì()xī()动zīzhū()( )必较

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1)他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装点点缀)

(2) 一个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肥胖肥硕)

(3)老太婆安恩()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爱怜可怜)

(4)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着要做成这笔买卖……(纠葛纠缠)

4.下列课文中的词语或加点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A.锱铢必较(形容很大方)踌躇(犹豫的样子)蹭(摩擦)

B.瑕.疵(玉上的斑点)腼腆(形容很羞涩)撂下(搁下,丢开)

C.翕动(一张一合地动)锃亮(闪亮)惶惑(不安,迷惑)

D.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粗粝(粗糙)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6.文章第一、二部分着力描写奶牛的健壮结实和安恩的悠闲自得有何作用?

7.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出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牛”的?

8.通读全文,说说这篇小说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小说的主题。

.

【反馈检测】

10.阅读课文节选,回答文后问题。(20分)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道。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给加点字注音。( 4分)

窘.迫不安()牛犊.()恳.求()刨.根究底()

(2)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4分)

(3)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 4分)

(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4分)

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

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有必要就这么回

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

C.安恩老太太非常生气,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

(5)“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4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安恩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体悟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重点难点】

1理解安恩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体悟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自主导学】

11.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皱褶货摊毛茸茸熙来嚷往 B.暇疵缅腆撂下端详

C.谦恭惶惑半晌踌躇不绝D.纠缠牛犊嶙峋斑驳

12. 下边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老人大病初愈,瘦骨嶙峋

....,十分虚弱。

B.李洋开始唱歌了,可是他的脸羞得红红的,像个腼腆

..的小姑娘。

C.小摊上,顾客和摊主讨价还价,锱铢必较

....。

D.天太热了,小狗懒洋洋地趴在窝里,吐着舌头不断地反刍

..。

1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下面穿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

(1)这是什么描写方法?从这段描写中,你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2)“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明明是安恩一个人来集市的,为什么安恩却说“我们”?

【自主合作探究】

14.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细节描写。选文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试举一例来分析其作用。

15.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6. 学习了《安恩和奶牛》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感想。

【反馈检测】

17.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百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智,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1)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25个字)(3分)

(2)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蚁团却不见缩小”,请说说这是为什么?(2分)

(3)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一句中,“区区”是什么意思?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读了选文,你觉得蚂蚁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五古代寓言二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郑人买履》,理解大意。

2.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

3.明白《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重点难点】

1. 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

2. 明白《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自主导学】

1.《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朝代)人,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自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

3.解释加点的字。

买履.至之.市

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自度.其足

反.归取之及.反

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

4.填空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及反,市罢,。

③人曰:“” 曰:“”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6.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7.《郑人买履》中那个“买履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则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8.《郑人买履》中的买履人的可笑之处是什么?

【反馈检测】

9.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各题。(20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下列句子。(9分)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②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2)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6分)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

③而忘操之④何不试之以足

A做代词,代物的: B做动词用的:

三、最能体现郑人愚蠢的一句话是(2分)

四、(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先瓮①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②,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③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④,自能出之。”即采⑤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瓮(wa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盛器。

②既不得出:头缩不出来。

③语(yù):告诉。

④斩头:指斩骆驼的头。

⑤采:采纳。

?在下面的句子中加一个逗号。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骆驼入头瓮中食.谷

②而复.破瓮

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

?翻译句子。

汝莫愁,吾教汝出。

?说说你读了这则寓言后的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熟读、背诵《刻舟求剑》,理解大意。

2.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

3. 明白《刻舟求剑》蕴含的道理: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的词语意思,会翻译关键句子。

2. 明白《刻舟求剑》蕴含的道理: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自主导学】

1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编者是

12.给加点的字注音。

涉.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不亦惑.乎()遽契

..其舟()()

13. 解释加点的字词。

楚人有涉江

...

..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遽契.其舟

舟止.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14.翻译下列句子。

①遽契其舟。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5. 用自己的话说说《刻舟求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自主合作探究】

16.你觉得《刻舟求剑》中掉宝剑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

17.《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18.你能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吗?

【反馈检测】(20分)

19. 读句子,回答问题。(8分)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4分)

(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4分)

(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4分)

(1)郑人最可笑的“言”:

(2)楚人最可笑的“行”:

21. 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你准备告诫他如何做事情。(4分)

22. 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浅显的故事中。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比一比,看谁写得多。(4分)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3.诵读、背诵古诗三首。

4.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5.鉴赏诗词的佳妙之处。

【重点难点】

1.诵读、背诵古诗三首。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诗词的佳妙之处。

【自主导学】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雁.( ) 折戟.( ) 未销.( ) 铜雀.( )

蕲水

..(? ) 浣.溪沙( )浸.溪( ) 萧.萧( )

四、填空。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代诗人。

??赤壁?作者,字,京兆万年人,代文学家,作品有

?樊川文集?。

??浣溪沙?作者,字,号,文学家、书画家,

浣溪沙是,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

?休.将白发唱黄鸡

4.古诗文默写。

①?次北固山下?中表示时序交替,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是:,

②?赤壁?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是:,

③?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自主合作探究

5.??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为人们称道,任选角度,试作赏析。

6.试分析?赤壁?中咏史“以小见大,构思奇特”的写作方法。

7. ?浣溪沙?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美景?从而体现了作者如何的生活观点?

【反馈检测】

8.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①?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离乡远游,乘船夜渡长江,展现在眼前的是青山绿水的江南春景,心中涌起的是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②?赤壁?这首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③唐朝文学家苏轼?浣溪沙?中诗句“休将白发唱黄鸡”,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10.请将你读过或王弯或杜牧或苏轼的其它诗篇摘抄一首。

题目

作者

内容

诵读欣赏泰戈尔诗三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结的童真世界.

2.学习运用想像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3.培养阅读优美诗培养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想像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2.培养阅读优美诗文的兴趣.

【自主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沐.浴()涟漪

..()

..()淅沥

熠熠

..()整日价.()诧.异()

2.文学常识填空。

泰戈尔,著名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多产,一生写了50多余册诗集,代表作有、、、等,他于1913年获。

3.阅读三首诗,整体感知。

(1)《金色花》以丰富的,讴歌了孩子金子般的,表现了孩

子。

(2)《告别》是以的语气写成,通过孩子与母亲所说的稚气的话语、天真的想象,讴歌了。

(3)《榕树》一诗诗人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朴素地展现了孩子

们。

【自主合作探究】

4.《金色花》中的孩子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他为什么会那样幸福?《金色花》的标题有什么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5.离家住校的日子,你想妈妈吗?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告别》中的孩子为什么把自己想像成“清风”“涟漪”,你会把自己想像成什么去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6.《榕树》中的孩子也许离家很久了,但他为什么要对榕树进行描写,沉思?为什么要把自己想成“风”“影子”“鸟儿”“鸭”,这些与榕树有关吗?他到底要倾吐内心怎样的情感?

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 案) 教学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其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 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1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 wǎn( )转酝酿( )( ) liáo( )亮hōng( )托应和( )( )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 ) (3)晕 (4)藏 ( ) (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1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1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等。(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 散文。(3)比喻知识概念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分类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例:露似珍珠月似弓。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例: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判断方法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

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是看是否有本体和喻体。作用可使事物、具体可感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嗡()酝酿()抖擞()朗rn()wǎn()转hōng()托静m()jinzhung()应和()风筝() li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 lio()草掺和()挣扎()眼花lio()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文中比喻。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之情。(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 一、体会优美的情境 1、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方法(或顺序)春草图嫩、绿、

2017年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 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 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doc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教案 2、《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稿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2、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5、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学习重点】 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 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学习难点】 1、朗读技巧的训练。 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知识链接】(走近、靠近、亲近,让距离成为过去!) 写作背景: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在 65 岁时回忆自己 8 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 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 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根据表达方式 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 2、找出文中相关的生字,写在下面,并注音。 3、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写在下面,并解释。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合作探究】(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5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6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 7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汇编

1.春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朗润钻出嫩绿 眨眼酝酿鸟巢 宛转蓑衣稀疏 抖擞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2)比喻姿态优美。()(3)炫耀。()(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三、作者简介

四、整体感知 1、寻找文章的画面美。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你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理由? 3、你在文章中发现了哪些语句优美,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4、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5、你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赶快拿起笔来描述一下吧,至少用上两种修辞。

2.济南的冬天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镶响晴温情 安适狭窄贮蓄 着落慈善水藻 澄清髻看护妇 2、解释下面词语。 (1)响晴: (2)温晴: (3)安适: (4)出奇: (5)秀气: (6)着落: 三、作者简介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写了几幅美景,你能试着给他们命名么? 3、济南的冬天很美,美在什么地方?根据课文,以“济南的冬天很美,美在----------”的句式来写写你的体会。 4、比较阅读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新课标版

26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导学重点】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学难点】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带有夸张和嘲讽意味的语句 【课时】2课时 【预习导引】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出身于贫困的家庭,14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去谋生,在那里得到帮助,获得学习的机会。17岁开始发表作品。安徒生的创作十分丰富,最出色的是童话。他从小受民间文学的熏陶,爱唱歌,善讲故事,很受人欢迎。这同他后来献身于童话创作有很大关系。安徒生共写了168篇优美的童话。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 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音 愚.蠢yú御聘 ..yùpìn分.外fan滑稽.jī贮.蓄zhù陛.下bì 赏赐.cì显露.lòu钦差.chāi爵.士jiáo勋.章xūn ?解词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本文是荒唐的意思。 精致——精巧细致。 无双——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 华盖——古代帝王出门,张在头顶或车上的华丽的伞盖。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根据情节发展,给文章分段。 这篇童话的故事性很强,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故事破题(第1小节),介绍故事的主人公。 第二段故事展开(“有一天”至“一直搞到深夜”),叙述骗子利用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诱他上钩。 第三段故事发展(“我到很想知道”至“封他们为‘御聘织师’”),叙述骗子怎样施展伎俩,先发制人,大臣、官员和皇帝怎样受骗而互相欺骗。 第四段故事高潮(“第二天早上”至结束),叙述皇帝穿着“新衣”,举行游行大典, 小孩的真话戳穿了骗局。 ②思考本文主题 ——本篇童话,使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的作用,无情的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虚伪。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导学案精品

15 诫子书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警句。 2.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中心主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2.质疑问难,设计问题,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点拨,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中心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吗?(学生回答:诸葛亮)诸葛亮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他作为慈父的殷殷情怀、谆谆教诲。

学法指导: 1.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俭”“明志”“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常识积累】1.填空,补充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枯落: 年与时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 《散步》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

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新版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写作 【文题设置】 从生活中选择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 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联想有两个要素:一、“有一定联系”; 二、“别的事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联想,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把它们联系 在一起了,这就是相关联想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明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那么鲜艳、那 么娇嫩,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这就是相似联想。 对于写作流程,鲁迅曾以“静观默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一挥而就”来概括。其间,“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就是讲的联想和想象。对此《文心雕龙》中也曾有精彩的描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通万里。吟咏之,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石之色。”凭借想,可以把一些相近的、相似的、相关的乃至相反的事物系、合起来,把平日累的素材、印象、感受在里融合、通、升,形成一种新的思想,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因此,想思在写作中的用相当广泛,它不可以开拓写作思路,而且可以醒我沉睡的心智、 目要求写“咏物抒情”的作文,所咏的“物”,要具体描它的形象,于 所抒的“ ”,要表达自己真的感情。“展开想”,由眼前的“物”的具体形象, 想到自已真的“ ”的抽象感情。如“ 根”:可以由根深埋于地下,干 的挺直,叶的繁茂,所作出的默默的奉献,想到祖国建没作基石的工人、 民、士、知分子。再如“海潮”:以从“声如千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天卜无” 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想到海潮的守信;从海潮奔、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想到宏抱, 博大胸 【例文引路】 土地 碧空如洗,在的白云下,黝黑的土地,与天空一起向前延伸,像两条永不相 交的平行,着个世界上的一切走向方?? 泥土是博大的。相,人是由泥土成,今天,我都会切地叫“大地母”。广无疆的大地,用大的胸膛,孕育着所有的生灵。我无法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导学案5

16 猫 学习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重点)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红绫.( )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虐.待( ) ( 鲜艳 ) (相称) 鲜 (鲜为人知) 称 (称号)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 怅然: 。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 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三只猫,第三只 来历 性情 外形 家中地位 结局 二维码《猫》 课文朗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散步 周瑛 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分歧、各得其所、水波粼粼”等词语。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体会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学习难点】 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以小见大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运用 a、概念: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b、作用: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2、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3、关于写作背景 如作者自己所分析的: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分歧()一shà( )间chāi()散各得qí( )所委qū() 水波lín lín( ) ( )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 2、结合具体语境,请对下面加括号词的含义做点分析。 (1)春天(总算)来了。

2020-2021年最新统编(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 猫

导学案 16 猫 学习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知识链接 细节描写是指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 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 ..()() 蜷.()伏一缕.() 2、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三次;失踪或死亡 1、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 (1)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 (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 (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 (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 (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 (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 (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 (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5)于是,”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错在了哪里? (6)此时,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课堂检测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秋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新教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 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 ..()黄晕.()披着蓑.()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 【设问导读】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 (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 (3)薄.烟()薄.弱()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 (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 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一切 ..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万物 B 全部 C 它们 D 大地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夸耀 B 炫耀 C 显示 D 吹嘘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陪衬 B 衬托 C 渲染 D 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课前热身】觅韵魅慕 一、【基础达标】 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2.qí shan xī shuài suǐ máo cuán línɡ yuān 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 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二、【设问导读】 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 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5.欲扬先抑的写法 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无限留恋之情。 【问题研究】略 三、【自学检测】 1.略2.(1)排比(2)比喻3.C 4.略5.(1)长吟伏窜低唱弹琴(2)C (3)A (4)略 四、【巩固练习】 【课外连接,直击中考】 1.(2分)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2.(3分)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3.(4分)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4.(7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1(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知识储备】 一、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1927~1983),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宇宙间》等,是文化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莫顿亨特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二、了解背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

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自主学习】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训诫()耸立()迂回() 凝视()啜泣()纳罕() 瘦骨嶙峋()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七月的一天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

人物:我,小伙伴们 起因:玩其它游戏玩厌了,很久没爬悬崖了 经过:我爬上后不敢下来,经父亲的启发,终于战胜困难。结果:顺利爬下悬崖。 (2)文章脉络: (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6--22)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四)、启示(23)走一步,再走一步 【问题积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在山的那边 一、 1. 略 2. 本义,现实中的山;比喻义(象征义) ,困难,艰难险阻。 3. 童年时期;长大以后。渴望海;追寻海。向往和困惑;感悟和信念。妈妈;读者。 4. 略 二、 1. 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实现理想,追寻理想生活。 2.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渴望实现理想。 “我”不愿告诉别人。 3.“铁青着脸” ,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 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4.“枯干的心灵” ,比喻失去理想的心、疲惫失望的心。 5.“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个信念深埋在我心里,我不断为之 而努力。 三、 1 .我的幻想全然落空。 2 .(1)现实中的山和海。 (2)山,困难;海,理想。 3 .坚定 信念,孜孜以求,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4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 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5 .略 6.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母亲,新娘;对比;思想爱国的情怀。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一、略 二、 1. , , , 2.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作用: 交代时间的变化,衬托人物恐惧的心理。 3. 明智,教子有方,充满智慧。 4.5.6. 略 三、1①盈 ②嫩 2 ?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 3.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4 ?蒲公英 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5.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6 ?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7 ?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3 短文两篇 一、1.敛 z a n b ei 恕 gu o g 型2. 蝉(ch 印)(鸣蝉 ) 敛(li an )(收敛 ) 恕(sh 0)(宽恕 ) 微 (w e )(细微 ) 禅(ch 岔)(禅院 ) 剑(ji cn )(刀剑 )怒 (n 0)愤怒 ) 徽(hu i )国徽)3.① 收敛 ② 聒聒 ③ 卑微 ④一丝不苟 4. A . 5. 略 二、6.烦T 惊T 叹T 恕 7. 首尾照应 “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照应文 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 。 8. “哪管是 90 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好的的活过 .”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 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 17年埋在 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 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9.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 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10.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活着。 三、11.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子”。 12. 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 二件事。 13. 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 竟然是听错了。 2 写它的微小和病弱, 又是一抑。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 ;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 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 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