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重点研究课题

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重点研究课题

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重点研究课题
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重点研究课题

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重点研究课题

安徽省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

发展态势研究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

二00一年八月

安徽省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发展态势研究

本文课题组

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对自身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保持清醒的认识,对我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着这一宗旨,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围绕“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及区域经济变化特点,对“十五”时期安徽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安徽省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全国区域经济结构变动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先是依京广线把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区域,后又按战备需要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七五计划”按照各地区发展水平、地理位臵,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由于国家整体实力不强和三大地区经济环境、资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必然。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看,全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动主要有特点是:1)经济实力按从东到西的格局分布

总体上看,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沿海地区最高,中部其次,西部再次之。1999年,东、中、西部人均GDP比率为1:0.54:0.42,人均财政支出比率为1:0.7:0.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为1:0.72:0.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率为1:0.67:0.52,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率为1:0.6:0.65,人均直接利用外资额比率为1:0.12:0.06。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5%,但人口占全国比重高达40.6%,人口密度为395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东部地区拥有我国几乎全部的大陆海岸线、海洋经济区和大陆架渔场。1999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3%,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5倍,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人均GDP分别高达30805、19846、15976元,折合美元3720、2397、1929美元,达到或接近了发展中国家水平。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其土地面积占全国比重29.7%,人口占全国比重为35.2%,人口密度为155人/平方公里,接近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农业、原材料基地,1998

—1—

年全区原煤产量占全国的56.8%,原油占42.5%,发电量占31.5%,生铁、钢材、水泥产量分别占35.6%、25.6%和28.7%。但是,由于中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不足,整体经济附加值率较低,1999年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3974亿元,占全国的29.3%,人均GDP仅541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3%,从发展程度看,中部地区整体上尚处于不太发达阶段。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10个省市、自治区),其土地面积占全国领土面积的56%,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却仅有22.8%,人口密度仅53人/平方公里,只有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0%。1999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15%,从人均GDP看,1999年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4256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整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2)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

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由来已久,但在改革开放后,由于东部地区得到了比中西部地区更多的国家倾向性政策和经济资源,经济增长迅速,1979-1999年东部地区各省GDP年均增长11%。而同期,中部地区年均增长速度仅9.6%,西部地区更低,仅9%。发展速度的差距使得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绝对差距不断拉大。从经济总量看,东部地区1999年的GDP占全国比重比1978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1999年的GDP占全国比重与1978年基本持平,而西部地区1999年的GDP占全国比重则比1978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中、西部的经济地位严重削弱。从人均GDP看,1978年,东、中、西部人均GDP比率为1:0.67:0.57,而到1999年东、中、西部人均GDP比率为1:0.54:0.42。

3)各经济区域内部总体差异程度不断缩小。

由于各区域内省市地理位臵、发展水平相近,各市场要素在区域内部流动频繁,削弱了地区内部的经济不平衡程度。如东部地区,其内部12省市人均GDP之间的差异系数从1978年的76.8%下降到了71.7%;中部地区内部9省市之间的人均GDP差异系数从1978年的31.2%下降到了18.7%;西部地区内部10省市之间的人均GDP差异系数从1978年的28.9%下降到了25%。这说明各区域内部存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趋同特征。

4)东部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在三大经济带中最为突出。

东部地区1999年人均GDP差异系数高达71.7%,是中、西部地区的3.8倍和2.87倍,地区经济的不平衡程度十分突出。分省看,1999年上海、北京人均GDP分别为30805元、19846元,达到了发展中国家水平,而海南人均GDP仅6383元,仅有上海的1/5、北京的1/3,广西省人均GDP更是只有4148元,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还低109元。

从地理位臵看,东部地区发展好的省市都是处在东部地区的发展中心,即京津塘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下游三角洲,而不在这三个中心周围的省市如海南、广西经济则相对落后。从全国看,京津塘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下游三角洲拥有我国37%的户籍人口和60%的GDP,是我国经济的中心之所在。

—2—

2、安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地位变动分析

根据1978-1999年安徽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名次变动情况如表1,结合安徽经济的增长周期,我们认为,安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地位变动特点有三个。

表1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地位变化

年GDP可比价平均增长速度。数据来源,《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

1)安徽经济实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不断壮大,1978-1999年安徽经济年均增长1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在全国的位次也从1980年的第26位上升到了1999年的第21位,但是整体经济实力在全国31个省市中仍然处于中下游,经济基础相对薄弱,1999年,人均GDP占GDP的比重仅72%左右,低于中部地区83%的平均水平,仅比西部地区高5个百分点。

2)安徽在全国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变动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1980-1986年,受益于农业改革,安徽经济在全国地位快速上升。

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安徽作为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地,改革步伐在全国率先迈出,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这一时期,在农业超常增长的带动下,全社会需求快速上升,全省经济也随国出现恢复性增长。1980-1986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位居全国第2。到1986年,安徽人均GDP占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21位,比1980年前进了5位,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也由1980的63.3%上升到1986的77.2%。

②1986-1992年,因农业增长趋缓,安徽经济在全国地位下降。

进入七五后,当农业体制改革的爆发性动力释放完后,安徽与国家经济同步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尤其是1991年,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全省经济尤其是农业损失严重。

这一时期,国家的发展战略由农业转向大规模推进对外开放。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带动下,国家1986-1992年GDP平均增速9%。而对安徽而言,由于农业对安徽的重要性大于全国,同时地处中原的地理位臵又决定安徽难以享受对外开放的倾向性政策和外商投资热潮,农业增长放缓对我省经济影响巨大。这一时期,我省经济年均增速从1980-1986年的13.7%下滑到仅5.5%,比全国平均增速低3.5个百分点。从一产看,七

—3—

五期间全省一产平均年增1.6%,比六五期间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相对下降使全省人均GDP在全国的位次从1985年18位下降到1990年第20位。

③1992-1997年,安徽经济重拾快速增长台阶。

从1992年开始,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和能源、原材料工业。这一时期,全国经济在巨大的投资带动下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通道。城镇人民生活也开始向转小康型,千元级家电产品进入普及阶段。

依托承东启西的良好交通位臵和丰富的原材料和能源资源,以及具备比较优势的白色家电产品和异军突起的大量以轻工业为主的小型乡镇企业,安徽收益颇丰。这一时期,全省国民经济年均增长16.6%,增速位居全国第2。快速增长的经济迅速加厚了我省的经济基础,倒1995年,全省人均GDP在全国的位次前进到全国第20位,较1992年上升了8位,之后,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1998年。

④1998年开始,安徽经济在全国地位又再次下滑。

1998年后,一方面由于国家经济结构的升级对我省重点产业能源、原材料工业的依赖和需求减小,另一方面,我省工业结构未能及时升级,整体企业素质和竞争力弱小,不能适应1997年出现的买方市场并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使得我省经济发展在渡过了1992-1997年的高速增长后迅速进入低潮期。而此时,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因为经济基础雄厚,迅速摆脱1997年金融危机影响而进入了以信息化、知识化为主题的新一轮经济增长,西部地区也因为政策倾斜而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前提,增长优势开始显现。1999年,东部地区平均增长9.3%,西部地区平均增长7.9%,均超出中部地区7.66%的平均增长水平。

发展环境和条件上的差距造成我省在九五后期经济增长进入低潮。1998-1999年,全省GDP增长速度仅8.3%,只有1992-1997年的一半,增长速度在全国的位次也从第2位下降到全国第23位。全省人均GDP占全国位次从1997年的第20位下降到1999年的第21位,原先一直处于我省之后的青海、甘肃、贵州省增长均超出我省。这对我省经济的增长提出了新的挑战。

3)总体上,安徽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与中部地区的差距则先缩小后扩大,而对西部地区的领先差距则先扩大后缩小。

从1985年开始,由于东部地区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经济发展迅速,对安徽经济的差距不断拉大。1985年,安徽人均GDP还相当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60.7%,而到1999年,安徽人均GDP占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比重下降到了46.6%,低于1985年14个百分点。

1997年以前,由于市场的不饱和,以粗放型农业和能源、原材料以及家电为主导产业的安徽经济在庞大需求带动下飞速增长,对中部的差距不断缩小,对西部的优势不断扩大。1980年,安徽人均GDP占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比重为71%,相当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79%,而到1997年,安徽人均GDP已经相当于中部地区的87.6%,是西部地区

—4—

的1.16倍。

1997年后,随着买方市场出现,安徽原有比较优势丧失,对中部差距开始拉大。同时,随着西部在国家政策倾向性扶持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安徽对西部的领先水平开始缩小。1999年,安徽人均GDP占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比重从1997年的87.6%下降到了84.6%,仅相当于西部的1.07倍。

3、安徽在中部地区的地位变动分析

表2 安徽人均GDP在中部的名次变动

安徽是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1999年全省人口密度445人/平方公里,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河南省。但是,安徽的人口优势却并未转化成资源优势,改革开放20年来,安徽人均GDP始终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到1999年,人均GDP位居中部地区倒数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六五时期,安徽经济在农业恢复性增长带动下,在中部地区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到1985年,安徽人均GDP在中部名次由1980年的倒数第一上升到第6位。但是,进入七五后,安徽人均GDP在中部地区的位次开始下降。1985年后,一度曾经落后于安徽的湖南、河南两省纷纷开始超过安徽,到1999年,安徽人均GDP在中部地区名列第8,仅高于江西。从1985年以来江西与安徽的差距看,1985年江西人均GDP仅相当于安徽的92%,但是到1999年,江西人均GDP已经达到了安徽的99.2%。照这样的速度,江西的发展将对安徽提出强大的挑战。

4、安徽在全国地位变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安徽在全国地位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地理因素,也有思想观念、经济结构、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经济周期等原因。但从内因来看,影响安徽在全国地位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安徽的经济结构不良,可持续竞争能力弱小。从外因看,国家的区域政策、投资政策也不容忽视。

1)从内因看,经济结构不良是安徽经济缺乏可持续高速增长能力的主要因素。

地区经济的增长快慢,往往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结构状况在全国区域分工和区际竞争中,是否拥有一个具备比较优势的经济结构,能否在区域竞争中在国家的经济产业链条上拥有一个高附加值的必经环节。而一个地区经济结构是否面面俱到,是否一定要在全国产业链条的各个高端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并不是决定一个区域经济结构成熟而

—5—

有活力的标志。

对比安徽,在产业结构上,安徽在农业、资源、科研上具备较好的开发条件,但是改革20年来,安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资源开发低而不高的局面始终未能出现大的改观,不能为安徽在国家的经济产业链条上争取一个高附加值的必经环节。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企业长期陷于困境,而非国有企业经济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局势一直存在,造成安徽没能在全国区域经济的调整中获取比较优势。经济结构的不良直接导致了安徽经济竞争能力的弱小,缺乏营造占领经济增长制高点或获取市场资源的良好能力,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高速增长能力也就不足为奇。

深入分析安徽经济运行史,对比东中西部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安徽的经济结构中有几个突出问题是影响安徽经济在全国地位的重要原因。

第一,农业低效问题突出

安徽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省份,农业兴,安徽兴。在安徽,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本不是农业比重过大,而是安徽农业经济的生产、供应、加工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低效问题十分突出,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安徽1999年劳动生产率仅3690元/人年,仅为东部12省平均水平的63%,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90%,在全国排名第18位,与我省农业总量当年位居全国第8、一产比重全国第6的地位实不相当。二是我省农产品加工程度低,集约化程度低。1999年,全省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工业中间投入为306亿元,初步估算其中对农产品的采购额约260亿元左右,仅占全省1999年农业总产值的21%。低效农业造成我省农业生产的小农经济特征突出,不能适应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对我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制约极大。

第二,基础产业比重过大,产业附加值率低。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安徽的工业结构表现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比重高,加工制造业比重偏低,高科技产业更是微不足道。1999年,安徽重工业中,采掘和原材料工业比重高于全国7.9个百分点,相应加工工业低于全国7.9个百分点。由于我省产业结构特征过于偏向以原材料为主的初级产品,产业的附加值率难以提高。

第三,三产层次低,不能为经济提供完善的服务。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发展水平代表了经济的发达程度。对比我省与国家三产各行业的构成,安徽三产结构存在传统流通行业比重过大,而现代服务业不发达的问题。1999年,安徽以流通部门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在三产中比重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对三产增长的贡献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但是,现代服务业在安徽三产中的比重却低于国家0.2个百分点,对三产增长的贡献低于国家水平9个百分点(如下表)。

表3 第三产业分行业构成结构及对三产的贡献

—6—

不同地区所有制结构变动情况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国有企业比重大的地区,处于不利的竞争位臵,经济增长相对缓慢;而机制灵活、经济活力较强的非国有经济占比重大的地区,均相伴有相对较高的增长。从全国来看,1978年东、中部地区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3.81%和20.21%,相差3.6个百分点。到1998年,东部地区这一比重提高为74.8%,而中部地区为56.7%,相差18.1个百分点。显然,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的增长有较大的影响。在安徽,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一度是全省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但是1997年买方市场出现后,大部分的乡镇企业因技术装备较差、产品档次较低而难以实现跨越,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拖累。

2)从环境看,国家区域政策长期忽视中部是我省经济基础薄弱的重要因素。

在同样的生产要素约束条件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与国家实行何种区域经济政策关系极大。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从追求均衡发展转向效率优先,这一时期国家对东部的发展给予了较大的扶持。而安徽在这一段时期却没有能够享受到国家给予的优先扶持,这对安徽如今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在1978-1994年的16年中,全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881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占60.5%,中部地区仅占24.7%。资金东流在9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东部地区所占投资份额由1991年的57.04%猛升至1994年的63.35%,3年间上升6.31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同期则由28.28%降到24.61%,下降3.67个百分点。这一期间,虽然东部地区的强大投资曾一度拉动我省能源、原材料工业的高速增长,但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种投资倾向极其不利于我省加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几乎没有能力争取到国家的大型加工业项目。

从对外开放政策看,政策也是优先考虑东部地区。首先,从开放城市的数量看,从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到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东部地区有253个县市成为对外开放区。而到1991年,中部地区的沿江城市和省会城市才对外开放。这一政策的直接效果是使东部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从1980年到1994年,全国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共1300多亿美元,其中88%的投资在东部地区。其次,在开发区的设立上,国家也实行了不同的区域政策,到1998年止,东部地区先后设立了360个国家级开发区,而中部地区只有62个。再次,国家给予东部地区较中部地区要高得多的外汇留成比例。经济特区是100%,东部地区开放城市是50%,而中部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25%,

—7—

到1991年,中部地区的沿江开放城市和省会城市才有所提高。

从财税政策看,1986年后,我国逐步推行财政承包制,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较快,其上交中央财政基数基本不变,因而留在本地发展的资金有较大增长。如上海的地方财政收入在1980年上交比例为86%,到1993年已下降到55%。从1995开始,实行了分税分级的财政管理体制,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但由于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以支配的财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显然,在这方面,中部地区是无法和东部地区相比的。

从金融政策看,中央银行先是采取切块的办法分配各省信贷规模,东部地区所得到的信贷规模较中部地区要大得多。在实行存贷比例挂钩后,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强,人均收入和存款都远大于中部,所以,能够继续保持甚至扩大资金的放贷能力。此外,国家对东部地区的金融机构设臵的审批也较中部地区灵活,无论是国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是国外的金融机构,在东部地区设立机构受到的限制较少。国家还在深沪两地建立了证券交易所,东部地区的上市企业数目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中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筹措资金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上述要素导致东部形成了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对支持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十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1、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对全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面临的形势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空前活跃,经济竞争更加倚重于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与生态的统一将形成新的潮流。我国进入新的时期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显著加快经济市场化、国内经济国际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将使全国经济布局发生新的变化。

1)外部环境国际化,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一体化、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将要加入WTO,国内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外部经济的压力、机遇、挑战直接通过WTO的渠道将对国内经济发生重大的影响。“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更便于向全球融通,加入WTO,对我国贸易的扩张、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资源配臵效率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趋势将更加显著。不管是面向全球的总量空间还是存量空间,对我国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机会是不均等的。总体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在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方面要明显强于落后地区,发展空间更大。

2)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线。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国际分工。“十五”时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以促进长期稳定发展、应对国际竞争为出发点,着

—8—

力调整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空间、支撑点和新增长点。就需求体系而言,其多样化对整个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宏观经济总的供求格局从短缺转向相对过剩,经济增长的动力已从政府、企业为主进入以消费者为主的时代。而当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地步入小康社会阶段的时候,收入的增加必然会给消费带来原动力,同时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也给这个消费带来新的活力,居民的需求更多地转向了服务经济,象住房、旅游、教育、金融、汽车等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需要,需求体系对整个经济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产业结构来说,全面进入国际分工,各产业的联动升级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长期的内生因素。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以重化工业和装备类工业迅猛发展为标志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阶段不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主要是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政府在“十五”时期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增长的方针,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一步由硬件趋向于软件,非物质产品生产的作用和比重进一步加大,智力资源进一步成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在国际分工中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的知识、技术、信息含量和附加价值将是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和增长点。工业的升级会带动第三产业升级,这首先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运作良好的资本市场来拓宽投融资渠道,因此金融业的发展必定会跟上,与之同步跟进的还有咨询、科技、教育等其他门类。同时,居民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也将促使服务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服务经济将会极大地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并且在拉动的同时得到发展。农业正在出现地域性的专业分工,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将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各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确定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其本身就在进行农业的生产结构调整,这样可以一方面促进各省之间在农产品方面的贸易和分工,有利于打破地区的分割。另一方面,由于这种专业化分工可能会使农业的生产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提高农民收入也为更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创造了条件,从而从供给这方面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此外,中国即将入世也将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入世表明中国将更深度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这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讲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1999年末,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入世协议以后,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2000年我国协议外资金额较上年增长了50%,2001年一季度同比又增长了五成。毫无疑问,这是一轮新的产业转移,其能级要比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都高,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能抢占先机的地区也将在经济增长中争取主动,在地区经济格局中居于有利地位。

3)加快市场化进程为经济增长增添活力。

一是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领域的反垄断。电讯、交通、电力、金融等部门反垄断政策的推进,通过鼓励竞争和市场行为的规范结合,将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以及服务的质量,会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以及老百姓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也有利于加强国际竞争力,应对WTO的挑战。二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大国经济或者任何国家的经济想作到经久不衰都必须有比较强大的民间的

—9—

活力。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出现了所谓的温州现象,所谓的浙江经济活力。在制定“十五”计划过程中,很多省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都把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加以对待,而且很多歧视都在取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市场化进程中领先一步,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其经济增长将充满活力。

4)加快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助动力。

随着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二十一世纪这一新的阶段,需要在许多领域有新的突破,需要在理论上、体制上、管理上及技术上加快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一是整个经济体制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需要体制创新。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关阶段,需要进行比较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改革,涉及到国有企业本身的治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金融、财政等一系列的改革。国内经济体制趋向与国际统一的市场化规则接轨,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至关重要。因为世贸组织规则作为国际公法,是针对政府的。加入WTO,受影响最大的将会是政府现行的管理体制。在中国经济转轨大背景中,中国政府职能将适应新的环境和形势,不断地做出积极的战略调整。一是要按政府运作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把政府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缩小到最必要、最合理的范围内。二是进一步改善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取消行政审批项目。政府参与经济的方式,将更侧重于从整个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出发,确定战略重点,明确政府导向,为经济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市场主体的运行。二是科技创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因素。最近三年,中国的电子通信业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据信息产业部的预测,到2010年其增加值可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在14%以上,世界银行的预测也大致相当。作出如此预测的依据在于,中国已经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内的重要一环。英特尔、IBM、NEC等世界IT界的巨头纷纷把生产甚至部分研发销售转移到中国来。可以预计,以信息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不仅本身会有很大发展,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其他部门的开发、生产、营销效率。各项创新走在前列的地区也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5)国际经济平稳发展,国内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时期。

总体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从经济发展长波看,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会保持平稳增长。“十五”以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7%以上,金融、物价相对稳定。大环境的稳定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

6)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受经济实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共同作用。一方面是强者恒强。

从全球看,整个世界经济表现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快速增长趋势,“十五”时期可能仍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会快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格局,企业强强重组,强者会更强。从我国来看,东部经济实力强的省区在市场作用增大的情况下以其竞争优势,将再次表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另一方面,区域协调发展日

—10—

益受到重视。“十五”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际方面,“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环境要求中国各区域加强合作克服冲突,减少内耗,争取在全球竞争中的主动。在国内方面,为缩小地区差距,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将进行以“西部大开发”为重点的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十五”期间区域利益格局、经济发展格局将随之发生一定变化。

2、各地经济发展方向出现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1)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使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特色更加明显。

东部地区将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服务业更加开放,一般加工业将向中西部转移,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得到加强。西部地区重点突出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并重,基础性传统工业仍将是发展重点。中部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侧重发展农业、基础类产业和一般加工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分别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各经济集聚中心的辐射边缘区域。

顺应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工业科技创新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及各省市“十五”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上海“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致力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城市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发挥城市的综合优势,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体是:增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力争成为国内外经济规模大、产业能级高、资源配臵能力强的城市;强化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力争成为国内外商业机会多、比较成本低的城市;优化城市的综合发展环境,力争成为国内外适宜发展创业和生活居住的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力争构筑起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综合创新体系和动力机制;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力争走出一条政府管理、社会管理、市民参与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新路;提高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力争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精神风貌。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上海市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将深化“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实现产业发展由序列推进向层级提升的跨越,大力发展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产业。具体是:加快建立强辐射的服务业新体系,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扩展国际国内金融服务网络,促进金融保险产品的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全面构筑高增值的工业新高地,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努力构筑和完善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全面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上海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着力形成现代化的都市型农业,转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农业从传统城郊型向现代都市型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创汇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努力培育种子种苗基地,发挥都市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11—

原则,立足于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构筑新型产业构架。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优化发展石化、钢铁两大基础产业;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都市型旅游业和都市型农业等都市型产业;严格控制高能耗和有污染产业的发展,加速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

江苏加大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型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形成江苏特色农业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提高其在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利用本省产业、科技、人才基础,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强做精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迅速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加快金融保险和证券业发展,吸引内外资银行在本省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广东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继续努力优化提高第二产业,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的路子。加快发展服务业,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经营,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旅游业、商贸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中介和社区服务业。切实加强第一产业,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水平。大力培育不同产业融合渗透的优势产业群,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把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相结合,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优化升级。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新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努力使这一地区成为以电子信息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国际经贸重要基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行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东西两翼地区要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以调整经济结构为契机,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特色工业、海洋产业、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着力发展实业,壮大经济总量。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工业园区,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山区和贫困地区要立足本地资源,自力更生,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山区生产力水平的经济项目,创造条件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和辐射;促进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加工增值,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和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强和完善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山区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12—

2)全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得到充分认识。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利用优势互补,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促使自己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已成为各省市的共识,在中部地区尤其得到充分体现。

黑龙江省“十五”期间将加快“南联西进”步伐。一是拓宽“南联”领域,把经济技术合作推向新阶段。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和生产绿色食品的优势,与东南沿海省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合作建设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联合发展畜牧业,合作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工业改造改组潜力大的优势,与东南沿海省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充分利用非国有经济发展的优势,吸引东南沿海省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采取租赁、兼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充分利用科技力量的雄厚优势与东南沿海省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合作,联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机电一体化产品产业,联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拓展发展空间。发挥黑龙江省产业优势,积极与西部地区在水电、交通、机械装备、石油、天然气、石化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生物制药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协作。抓西部地区的政策机遇,与西部地区联合发展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合作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扩大粮食销售渠道。充分利用西部地区中草药资源,发挥黑龙江省“北药”的优势,促进全省医药工业发展。

河南省抓住机遇,实施东引西进。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一是全面开展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充分发挥河南省市场容量大、劳动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势,引进东部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产业升级。在金融、旅游、电子商务、科技、教育、中介咨询等领域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拓展对外合作渠道。鼓励引导河南企业到东部地区建立销售机构、研发机构、生产基地。深化豫沪、豫粤等地区性合作。办好大型文化、经贸、科技交流活动,提高会展水平和实效。二是大力开拓西部市场。鼓励企业适应西部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扩大优势产品生产能力,通过联合、兼并、租赁、参股、借壳上市等多种形式实现低成本扩张。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与西部地区优势互补。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冶金建材、农业机械、大型成套设备等产品在西部市场的占有份额。积极倡导本省劳动力参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本省农业大省的优势,积极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提供粮食、苗木和农副产品供应。鼓励富余生产能力和先进适用技术向西部转移。

3)不同地区城市化层次继续拉大。

东部地区以城市化发展战略为主,发展现代城市、都市经济,形成新的经济集聚区和中心城市,重在城市层次和质量的提高,经济集聚能力的增强。中西部地区则以城镇化战略为主,重在城市数量的扩张和人口聚集能力的提高。

广东省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大力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加快广州、深圳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加强珠江三角洲统一规

—13—

划和宏观调控,科学定位,实现功能互补,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群;把粤东和粤西地区规划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群;山区地级市城区逐步成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

4)区域经济增长从东—中—西梯度格局变为东—中—西凹形格局。

在开放经济日益发展、市场作用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东部地区凭借其竞争优势,将继续保持领先增长势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经过20年“改革开放”和中央特殊政策支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的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健全,先后形成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地区3大经济集聚中心,其经济实力与效率、产业竞争力、与国际规则接轨、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入WTO后,东部必将成为外资进入、高新技术发展、人才集聚的热土的集中地区。此外,中央进一步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重点发展装备业和加大重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有可能在“十五”前期重新拉动辽宁)中南地区及环渤海经济圈的启动和发展。凭借其现有经济基础、体制优势和科学技术实力,跟进世界知识经济兴起和信息化、网络化趋势,东部地区仍将占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十五”期间将继续保持领先增长势头。

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将成为国内投资热点,经济增长将提速。国家对西部地区21世纪初的开发进行了长期战略性安排,在生态环境保护、扶贫攻坚、战略性自然资源的分期开发、运输干线的建设、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扶植等方面中央已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将加大对西部各省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开发性贷款、利用外资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西部地区借助于大开发战略,在国家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的同时,对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将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内外结合的增长动力将有利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十五”期间西部地区将呈现加快增长态势。

相形之下,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中部地带,21世纪初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仍不突出,也无明显优势。中部地区在下一步经济增长中,由于处于内陆,市场发育和经济发达程度不如东部,对人才、资金尤其是外资缺乏吸引优势;在贫困和地缘政治上的敏感程度又不如西部,容易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盲点,在投资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区域政策扶持上也难以得到倾斜,容易形成投资空心化阶段,其经济增长将处于边缘化。因此,“十五”期间中部地区平稳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东部地区大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维持多年的东中西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可能有所打破,从过去东—中—西梯度格局变化为东—中—西凹形格局。

三、安徽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发展趋势

我省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形势更加严峻,在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地位趋于下降,—14—

处于中部的后位。

1、“十五”安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形势更加严峻

“十五”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新的发展趋势和深刻变化,为我们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对与之不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尖锐挑战,对国民经济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省,未来发展的内外条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1)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短缺经济下,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了我省经济高增长,但受国家价格调控和利益分配机制影响,长期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输出,工业加工业品输入,导致我省价值双向流失,使得资源富集区不能成为经济和生产力的发达区。经济基础差,积累水平低,再生产、消费能力弱,直接影响安徽经济发展后劲。九十年代以来,安徽省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虽然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多百分点,但到“九五”期末仍未摆脱经济实力和效率落后的状况,人均GDP、人均投资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水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0年占比分别为68.5%、53.7%、62.4%、43.9%、45.5%,城乡居民收入占比分别为84.3%、85.9%,);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全国的74.0%,每万元GDP能耗高出全国7%,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相当于全国的26.0%(?)。

2)传统产业优势逐步减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存在更大压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形势更为严峻。一是随着卖方市场的出现,钢铁、煤炭、电力、棉花等资源性产品面临"积压"、"限产"、"卖难"等问题,使我省基础产业和初级加工业效益不断下滑,经营步履维艰,基础产业更无优势可言。二是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资源配臵的时空距离。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完全有条件从国外获得价格更优、质量更高的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三是新经济的发展,对资源性初级产品的需求明显减弱,东部地区对知识、信息等新经济要素的需求增加,对传统经济增长要素需求减少。同时,随着西部的开发,西部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国家交通干线网的建成,以及我省资源开发难度的加大,其能源原材料产业与我省的竞争加强,我省向东部地区供应初级产品的区位优势趋弱。

3)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受国家区域分工制约。

安徽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表现为农业大而不强,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发展慢,农副产品加工水平低;工业中基础产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少,产业附加价值低;第三产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落后。“十五”期间,基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及自然资源的市场配臵作用和国家区域布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困难。“十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布局倾向于:东部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5—

现代农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西部重点突出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并重;中部侧重发展农业和基础类产业和一般加工业。而在当前全国普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作为中部地区的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第一,东、中部地区所共同面对的生产能力过剩主要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即大量的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逐步压缩、淘汰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落后技术和低档次加工产品,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既是中部地区,也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因此,新的一轮产业竞争将更为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现实基础和投资环境的差异,中部地区的产业调整能力远不如东部,极易受到东部地区的挤压。第二,中部地区的产业调整空间狭小。当年东部地区发展面对的是短缺经济,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填补供不应求的缺口,因而有一个广阔的增长空间。现在,中部地区要实现数量扩张却遇到了障碍。外需拉动剧减,内需增长缓慢,大多数传统产业进入成熟阶段,产业的调整必须通过质的提高,挤入饱和的市场,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无疑给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4)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存在诸多困难,后发优势的实现缺乏有利支持。

发达国家和地区信息化的发展大多是在高度工业化之后启动的,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或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的情况下,我省这两者均不具备,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存在诸多困难。一是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信息化建设需要巨额资金,而安徽现有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财力不足,难以在较短时间里筹措足够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1997年安徽省信息设施基建投资额为29.4亿元,居全国第19位,占全国总投资的2.1%,人均信息设施基建投资额为48元,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从R&D经费占GDP比重看,1995—1997年分别为0.29、0.1、0.19,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年也大体维持在这个水平。此外,信息化建设中引进外资力度不够大,缺乏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二是信息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2000年,海尔、康佳在安徽生产电视机157万台,实达电脑在芜湖生产电脑5万台,其它的整机类信息产品,安徽几乎没有品牌和规模化生产企业,在近年增长最快的手机市场上,安徽没有一家企业。除了铜陵的电容管器等电子元器件外,其它电子元器件产品也没有什么名气和规模。1999年全省工业产值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比重仅为2%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全国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工业产值构成中已居第一位)。信息产业中的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技术开发队伍,企业技术信誉度很低,竞争能力很弱,不仅缺乏面向市场开发产品的能力,而且一些省内的软件项目都因此而被外省的软件企业夺走。此外,全民的文化素质、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都亟待提高。

5)开放型经济很不发达,市场化程度低,难以适应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市场化的趋势。

开放型经济总量小且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目前安徽省进出口额只占全国的14.2%,经济外向度只有9.1%,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

—16—

仅占全国的1.2%,外资企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3个百分点。安徽省某些对外经济指标20多年的累计规模还不及沿海发达省市一年的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但和先进省份没法比,而且还赶不上他们一个地级市,甚至一个县级市的水平。近年来安徽省开放型经济与全国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一直在拉大。安徽省外商投资不仅总量偏小,而且近几年还在下滑。与最高年份相比,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下降了37.2%。1990年到1999年,安徽省人均进出口总额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88美元扩大到244美元,2000年进一步扩大到323美元。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差距由8美元扩大到31美元。在华东地区,1997年始安徽省很多指标已处倒数第一位。开放步伐不够大,开放型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够快,是安徽省与发达地区最主要的差距,也是影响安徽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根源之一。

市场化程度低。一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1999年,安徽粮、棉、油产量分别居全国第8、第6、第4位,但其出售量占产量的比重分别只有38.2%、57.5%、63.6%。二是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2000年我省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占3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占47.2%。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不活跃,微观经济活力不强,难以适应经济活动日益市场化的趋势。

6)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强有力的城市经济带。

城市化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与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我省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化进程落后。目前我省城市化水平不到30%28%),比东部地区低10个百分点以上。与全国相比,我省城市化进程呈现新兴城市发展慢,城镇发展快但规模小、分布散、水平低的特点,尤其缺乏对周边经济起到强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省内的一些城市反而成为他省经济发展的助动力,如马鞍山被列入南京经济圈、宣城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后院”。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市体系不发达,城市经济带薄弱,影响三次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制约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农村的投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7)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挤压,资金、人才和产业竞争力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制约我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市场对资源配臵日益起着基础性作用,受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支配,资金、人才等资源必然大量向相对效率高的地方流动。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因为市场经济发达、投资环境宽松、投资效益好,对资金有较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其熟悉市场经济规则,“入世”后,吸引外资上更具优势。东部地区工资收入较高,发展环境更为宽松的情况下,对人才的吸引力大。东部的一般工业品仍将向中西部挤压。东部地区由于生产效率较高,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其生产的加工产品大量销往中部地区,使中部地区的同类加工工业的发展处境困难;同时全球性产品的相对过剩,使东部地区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将加大国内市场的竞争。西部地区借助于大开发战略,在国家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的同时,

—17—

对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将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内外结合的增长动力将有利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其经济增长预期增强,发展速度也将提速。中部地区在下一步经济增长中,由于处于内陆,市场发育和经济发达程度不如东部,对人才、资金尤其是外资缺乏吸引优势;在贫困和地缘政治上的敏感程度又不如西部,容易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盲点,在投资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区域政策扶持上也难以得到倾斜,维持多年的东中西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可能有所打破。东部地区大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从而吸引人才、资金等资源加速向东西部流动,对我省经济增长产生挤压效应,可能使安徽不仅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继续拉大,而且有可能落后于西部地区,这在“九五”末已露端倪,2000年,安徽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国26位,仅高于山西、江西、云南、新疆。

2、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我省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地位趋于下降

1)安徽经济增长地位上升困难。

从全国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看30个省市,东部、西部地区各省市GDP增长率多在9%以上,明显快于中部省市8%-9%之间的GDP增长率,东中西地区经济增长格局呈明显的凹形。根据各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增长速度8.5%)将居全国中后位21-27位),仅明确地高于东部的广西8%),西部的云南8%),中部的山西7-8%)、江西8%)。在中部地区,我省经济增长速度将居中位,低于黑龙江9-10%)、吉林9%)、湖南9%),高于山西7-8%)、江西8%),与河南8%,力争9%)、湖北8%以上)相近。

2)安徽经济实力难以有根本性提高。

安徽在21世纪的发展格局中将被边缘化,与全国的差距难以有根本性缩小。虽然2005年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达700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5%左右,分别较1999年和2000年提高4.5和6个百分点,但绝对差距将由1999年的1827元、2000年的2228元扩大到2400元。

四、安徽加快发展的对策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想保持超前增长并进一步实现我省赶超战略,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培育新的比较优势,提高经济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和需求导向,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先进技术,借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尽快实现产业升级。通过有效供给水平的改善,再造优势,增强竞争力,并籍此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扩大需求,变潜力为现实。

1、加快改革步伐,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市场化程度

我省与东部发展的最大差距就在于市场化程度的差距,在于发展动力机制和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加快我省的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快改革步伐,加快建立社会主义

—18—

市场经济体制,缩小与东部地区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区位差。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培育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要加快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改组,集中形成一批大而强的、对区域经济有巨大支撑力和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的小企业退出,为国有资本集中创造条件,为非国有经济发展让出资源和市场空间。要在更大的范围内,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加快非国有经济特别是非公有经济成份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培育成千上万的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构筑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大力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为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臵创造条件。要积极培育地方金融体系,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引进外资和国外贷款的力度,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和技术市场,加快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和企业管得过宽、过细、过死,是制约我省各类经济主体发展活力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明确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尽量减少政府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把该由市场管的事还给市场。政府集中精力抓好宏观经济管理,履行社会公共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我省目前政府、企业和民间各方面的财力均不足以支撑经济长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而外资利用又薄弱。从资金来源结构比较看,我省基建、更改投资中利用外资仅占全部基建更改投资的2.1%,仅高于云南、青海、西藏,居全国倒数第四位。资本增长不足,经济发展必然缓慢,尤其是从目前推动经济增长的增长点看,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等普遍具有高投入、更高收益的特点。从改革开放后各地区的发展看,经济起飞过程首先是资本注入过程,无论是深圳、上海都是如此。我省要克服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制约因素,除了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更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的开放度,更广泛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主要是市场辐射力)和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优势,引进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省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我省的对外开放,应当是"双向开放",既要对国外开放,又要对国内的东、西部开放,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一方面,随着东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资金的边际效用递减、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因素的价格上升在所难免,迫使东部地区加快实行产业结构升级,转移或淘汰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与此相伴的是部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外溢。相对于西部来说,我省更具有承接和选择这种转移的基础和条件,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已成为"十五"乃至今后更

—19—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精)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一、中山大道延伸段(职校—梅江大桥段) 中山大道延伸段(职校—梅江大桥段)道路全长2303.7米,规划设计道路宽度46米,东以梅江河岸为界、西以道路红线往西50米范围为界。该项目总用地面积5901.75m2,建筑面积7134.04m2,概算总投资5665.05万元。 1、项目完成情况: 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案,做好了征地范围线的测试、工程概算、房屋拆迁面积摸底等工作。 2、存在的问题: ①征地难; ②需要确定规划设计的风格及标准。 3、下一步工作打算: ①5月份开始着手启动房屋拆迁安置工作; ②7月份开始区域范围内的土石方及路基平检和桥梁建设工作。 二、宁都县四星级大酒店 宁都县四星级大酒店规划位于中山大道延伸段东侧,总用地面积50亩,配套房地产开发面积100亩。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的招标工作。下一步要尽快确定该项目招商引资的挂牌条件,启动征地工作,与综合大市场协调完成土地填挖平整工作。

三、宁都第二水厂 宁都第二水厂规划在县城西部刘坑村,供水规模为5万立方米/日,水源选用竹坑水库水,建设资金为申请国家补助与自筹相结合,预计分两期实施,一期2.5万立方米/日,计划投资2538.71万元。 1、项目完成情况: ①已完成第二水厂建设的立项工作。(宁发改投字[2006]18号文批复立项); ②完成第二水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宁发改投字[2006]82号批复) ③初步拟定厂址在县城西部的刘坑村、虎陂村,总占地面积60亩。 2、存在的问题: ①资金缺口大。第二水厂项目总投资高达3600余万元,仅靠供水公司自身经营,无法解决第二水厂建设资金。 ②征地难。目前虽已确定选址,但征地拆迁和征地补偿工作难度大,需政府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3、下一步打算: ①做好第二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专家评审工作; ②启动第二水厂征地和拆迁工作; ③做好第二水厂项目建设的设计方案。

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陈大勇

《在“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得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长青乡第二中学校课题组陈大勇 我校开展得关于中学生发展得核心素养得科研工作已经进入了中期研究阶段。在课题研究实践得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研究案例,积累了一定得经验,发现了很多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下一步得科研策略,下面就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课题研究得重点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就是指学生应具备得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得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我们主要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得,这三个方面又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涉及得方面比较多,所以我们课题组本学期得科研工作主要就是针对“学会学习”与“责任担当”这两个方面进行得,有针对性得对学生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具体研究方案等。 二、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得培养 有关学生在自主发展方面得研究调查表明,一些同学得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其她方面只需鼓励其注意自身得能力拓宽,但有些同学得自主能力很差,做什么事都就是随性得,所以自主发展能力还有待于长期督促培养。我们现在对于学生自主发展得培养目标就是重在强调学生能有效得管理自己得学习与生活、能认识与发现自我价值、能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得环境,成就出多彩人生,发展成

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得人。而且我们不能只把学生成绩得培养作为工作得重中之重来抓,要诚心得按照以上得目标去培养学生,使她具备终身学习得能力,主要瞧学生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得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得综合表现,具体评定标准就是:就是否善学乐学、就是否勤于反思、就是否具有接收信息意识等。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得习惯,主要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对学生培养就是否成功得评价标准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方面.接下来预定采用得办法就是,首先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入手,具体表现在课堂得纪律、参加活动情况、合理得使用与分配时间与精力、正确得自我认识与评估、选择适合自己得发展方向、达成目标得持续动力等。这方面得培养可采取举办班会系列活动,并有针对性、全面性得总结活动,切实做到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还要在班级内分学生学习、生活小组,对于小组给予综合性得评定与评价。 三、责任担当意识得培养 关于社会参与方面,学校每学期都有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书面材料记录,但就是学生得参与度还就是不够好,根据活动中、活动后调查显示,教育目得达成情况不就是很好.我们对于社会参与得培养目标就是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得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与履行得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个人得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得人。计划举办树模范树典型得活动,建立正能量库,让学生

推进重点项目工程推进会领导讲话材料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实现X X X可持续发展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我们XXX召开年XXX公司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推进会,此次推进会事关XXX协调、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是XXX构建“煤炭主业、电力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的迫切需要,是增强职工企业归属感、提升XXX职工幸福感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振精神、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坚定信心,以更加扎实的、更加踏实的工作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措施,全力推动各重点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2018年公司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共计安排XXX个,其中电力产业XXX个重点前期项目,后勤现代服务业XXX个前期项目,生产矿井XXX个重点工程项目,这些项目事关XXX安全、健康、高效发展,优化现有生产系统,提高矿井效益;事关XXX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实现煤电联营,提升综合效益;事关XXX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些项目工程的有序实施,标志着公司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进入了关键阶段,所以要把压力化作动力,全力抓好落实,确保建设进度。结合项目工程实际,我想讲三点: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随着老区原煤矿井的相继关闭,老区的发展瓶颈日益显现,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我们既面临着人员富余、资产闲置的不利局面,又拥有着矿区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和大量国有土地资源的有利局面,可谓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利用好我们的优势,我们

大有可为。实现老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各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高质量的发展”的理念,坚定信心,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鼓足干劲,勇于担当,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注重前期,优化衔接,全力推动重点项目按期建设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我们不缺乏行动前的计划,但缺乏计划前的行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既是推进重点项目工程的重要环节,又是重点项目工程有序接续的保证。要切实把项目的前期工作做深做实,优化各相关项目工程前期立项工作的衔接,保证前期工作的顺利及时的推进。要加强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像新区电厂项目事关XXX接续发展,起着承上启下,推动全局的作用,我们要本着对企业负责、对企业利益负责态度,提高认识,转变作风,工作再主动、措施再精准、力量再加强,全力以赴,迎难而上,确保XXX新区项目及其他重点项目工程按时间节点推进。 三、科学组织,团结协作,确保各项目工程早日开花结果 有人说:“项目管理一寸深,一里宽,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必须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狠抓落实,有序推进。项目组织协调领导小组要保证组织协调保障到位,公司规划部对各重点项目工程要谋划到位,公司财务部要保证各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公司各主管部门要保重点项目工程证施工监管到位,各项目实施单位要保证推进项目措施配套到位,各相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

2016年度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2016年度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招标公告 2016年度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标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二、招标对象: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和国际组织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 三、招标课题: (一)重大项目 1.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五大功能区域建设研究 2.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机制研究 (二)重点项目 3.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重庆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4. 重庆市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5. 重庆主城城市精细化管理研究 6. 重庆市扶贫资金使用绩效研究 7. 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8. 避暑休闲集群区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9. 重庆市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研究 10. 新开放格局下重庆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政策 研究

11. 重庆市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政策研究 12.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延伸策略研究 13. 重庆市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 14. 重庆市去过剩产能对就业的结构性影响及应对策略研 究 15. 重庆市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四、招标要求: 1. 申请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否则须有两名同专业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书面推荐;行政职能部门申请人需具有副处级以上任职资格;市外申请人员必须是完成过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的课题负责人。 2. 申请人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者,不得申请。 3. 课题组应吸收政府部门及产业界人士参加,以增强研究的实用性、针对性。 4. 除有特殊说明外,重大项目研究时限不超过1年,重点项目研究时限不超过10个月。 5. 课题组须承诺按时报送阶段性成果,并发表《决策建议》1篇,提供《信息专报》稿件1篇。 6. 资助经费:重大项目10万元/项,重点项目6万元/项。 五、招标程序: 1.申请人可登录重庆市政府网https://www.doczj.com/doc/9e6908233.html,、重庆智库网https://www.doczj.com/doc/9e6908233.html,、重庆社科院网https://www.doczj.com/doc/9e6908233.html,下

安徽省高中排名

合肥市第一中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重点中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二、合肥168中学 合肥一六八中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由合肥市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全日制完全中学,安徽省示范普通高中。 三、六安第一中学 2020年高考成绩揭晓,经过全体毕业班师生的辛勤努力,六安一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具体情况如下:1467人报考,达一本线1289人;600分以上591人,全省名列前茅。 四、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安徽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省示范高中,原安徽省25所重点中学和6所安徽省理科实验班承办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学校”。 五、马鞍山第二中学 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单位、教育部全国百所重点联系学校之一、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首所示范高中、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学校、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质学校、复旦大学“望道计划”推荐资质学校。 六、安庆第一中学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安徽省首批重点中学、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徽省高中理科实验班承办学校。

以全面科学的评价模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推动和保障课程的实施,以保证课程质量。让学校走上了特色化发展之路。 八、淮北第一中学 淮北一中是首批省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级示范高中,安徽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教育部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培育校。 九、芜湖第一中学 芜湖一中是安徽省老牌重点中学和省首批示范高中。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先后被评为省和国家级体卫工作先进学校、省教育干训实践考察基地、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 十、铜陵第一中学 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示范高中,中科大基础教育理科实验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第四、第五届文明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

哈尔滨市法学会重点研究课题

哈尔滨市法学会重点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表 课题名称: 课题申请人: 所在单位 (或所属研究会):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哈尔滨市法学会制 申请人的承诺: 本人保证本表所填写的各项内容属实。如获准立项资助,承诺遵守哈尔滨市法学会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提交研究成果。 申请人(签名): 年月日 填表及相关说明 一、本表请认真如实填写,如有不实则取消申报资格。 二、封面上方两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其他可为复印件。复印统一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 四、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1、工作单位:须填写单位全称。 2、通讯地址:必须填写详细地址(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和邮政编码。

3、预期成果按如下成果形式填写:专著、研究报告、论文,其他。 4、本表各栏签章处必须由本人或相关管理部门签字、盖章,否则作无效申报处理。 五、其他相关说明: 1、申报的研究课题获准立项为市级重点研究课题的,市法学会予以一定的资助;其他为一般性课题,不予资助。 2、获准立项的重点研究课题原则上在一年期限内完成,完不成的至多可申请延期1次,但在延期内不再予以资助。二年内完不成课题或课题研究成果结项评审不合格的,原则上返还资助资金。 六、若有其它不明问题,请与哈尔滨市法学会学术交流部联系。联系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125号,市委8号楼2315室,邮政编码150010。联系人:王晓辉、徐克成;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e6908233.html,。信箱:。 一、基本情况表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三、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所属研究会)意见

2017年重点工程推进方案

2017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推进方案 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服务质量,确保项目快建设、早投产, 二、主要任务 协调各部门加强联动,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推进项目前期筹建、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关键节点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如期投产。 三、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 (一)加强与国土部门联系,及时掌握用地中暂未落实的用地批复情况。 (二)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及时掌握项目用地的征地拆迁、土地清表、场地平整工作情况

(三)基础配套。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完善项目用地周边道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燃气、通迅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建设投产提供硬件保障。(四)规划管理。协调规划部门指导项目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修规审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验收等规划管理工作。 (五)环保审批。协调环保部门指导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评审批、环保验收。 (六)消防审批。协调消防部门对项目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备案、消防验收。 (七)防雷审批。协调气象部门出具项目防雷审查意见、防雷设施验收。 (八)节能审批。协调开展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 (九)安全评价。负责指导项目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安全生产“三同时”和安全评价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十)建设管理。协调建设主管部门加快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核准,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施工许可审批以及工程监理、造价管理、质量安全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年度总结报告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年度总结报告 项目编号:2007CB714300 项目名称:工业生物技术的过程科学基础研究 项目负责人:谭天伟 课题编号:2007CB714303 课题名称:生化反应过程放大原理与方法 课题承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课题负责人:庄英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2008 年 12 月 6 日

填写说明 1、统一用A4复印纸; 2、封面用白色厚纸,请勿用塑料封皮; 3、内容要双面印刷; 4、按照给定格式编写,文字叙述部分用小4号仿宋字; 5、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认真填写,文字叙述简明扼要、 层次分明,一页不够可续页; 6、请认真阅读格式后面的编写说明,按规定编写; 7、要注意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和平衡关系。 (限5000字左右)

一、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预期目标是否实现、所取得的突出进展等)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适合生物过程的新型放大方法和模型,即利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对生化反应过程开展科学问题研究,形成反映生物反应特性和反应器传递特性的直接放大理论,最终用于指导主要工业生物技术产品如有机醇、有机酸等大规模发酵过程,突破传统“实验室-小试-中试-工业”逐级放大的思路与方法,实现工业发酵过程的定量设计与直接放大。课题组根据原定目标开展了下述研究,达到了原定的阶段性目标,并取得了一些突出进展。 课题组根据原定的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突破了原有仅从生理调控等单一机制进行工业生物过程研究的局限性,建立了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学与工程学研究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也即提出了在工业生物反应过程中存在着由细胞基因、代谢尺度所决定的细胞生理代谢特性和由反应器多相流混合系统所决定的环境特性,而本课题在生物学方面则是通过多尺度参数相关分析方法实现了细胞生理代谢特性的研究,在工程学方面通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实现了反应器流场特性的研究,最终使生物和工程实现了有机结合,即工程操作满足了细胞代谢的需求,实现了跨尺度动态观察与分析,实现了工业生物过程的优化与放大。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围绕三个科学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 1、多尺度工艺优化原理研究与方法的建立:通过研究各类生物过程在线检测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海量生物过程信息处理的系统建立,获取了表征生化反应过程特征参数变化趋势,更好地认识了过程; 2、细胞生理代谢与流场特性相关原理研究与分析方法建立:通过应用生物过程参数相关分析原理,获得放大过程中细胞代谢特性敏感关键参数,应用工程学原理与方法对实际工业生物过程环境特性的反应器流场特性开展研究,并建立细胞生理代谢特性和反应器流场特性的相关分析方法; 3、工业生物过程放大应用理论研究:在工业生物过程中强化反应器流场特性与细胞代谢特性的协调与优化,实现了反应器流场特性与细胞生理代谢特性相结合放大策略。 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多项学术成果: 一是在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放大研究中首先发现了细胞宏观代谢流特征参数呼吸商(RQ)在小试50L发酵罐和工业规模160 m3发酵罐上的差异,并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了大型工业发酵罐中,后期流加的基质----油的利用程度大大低于小试发酵罐;与此同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对工业规模发酵罐的流场特性研究表明:由于反应器中搅拌形式的不合理而导致反应器的混合特性差,基质在工业

安徽省质监局关于批准《农村饮水安全管材管件质量监督抽查 实施规范》等项地方标准的公告

安徽省质监局关于批准《农村饮水安全管材管件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等68项地方标准的公告关于发布《农村饮水安全管材管件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等68项地方标准的公告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批准“农村饮水安全管材管件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等68项安徽省地方标准(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安徽省质监局 2017年3月27日 序号 地方标准编号 地方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1 DB34/T2806-2017

竹拉丝 2017-3-30 2017-4-30 2 DB34/T2807-2017 油茶扩根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 2017-3-30 2017-4-30 3 DB34/T2808-2017 油茶中幼林整形修剪技术规程 2017-3-30 2017-4-30 4 DB34/T2809-2017 枫香大径级无节材培育技术规程

2017-3-30 2017-4-30 5 DB34/T2810-2017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2017-3-30 2017-4-30 6 DB34/T2811-2017 水稻稻曲病抗病性鉴定方法 2017-3-30 2017-4-30 7 DB34/T2812-2017 水稻稻曲病菌PCR快速筛查法 2017-3-30 2017-4-30

8 DB34/T2813-2017 梨炭疽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2017-3-30 2017-4-30 9 DB34/T2814-2017 玉蜀黍赤霉检疫鉴定方法 2017-3-30 2017-4-30 10 DB34/T2815-2017 羽绒羽毛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 2017-3-30 2017-4-30

2019届安徽省重点高中高三大联考数学(文)试题

2019届安徽省重点高中高三大联考数学(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已知集合{}12A x Z x =∈-≤<,则满足条件A B B =I 的集合B 的个数为( ) A .4 B .7 C .3 D .8 2.已知复数1i z =-,则22z 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国庆节期间,滕州市实验小学举行了一次科普知识竞赛活动,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及纪念奖,获奖人数的分配情况如图所示,各个奖品的单价分别为:一等奖50元、二等奖20元、三等奖10元,四等奖5元,纪念奖2元,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获纪念奖的人数最多 B .各个奖项中二等奖的总费用最高 C .购买奖品的费用平均数为6.65元 D .购买奖品的费用中位数为5元 4.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若p q ∧是真命题,则p ?可能是真命题;②命题“若p 则q ”与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命题;③若“p ?或q ”是假命题,则“p 且q ?”是真命题;④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r 的充分条件,则p 是r 的充分条件.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5.已知函数()1,01,0 x e x f x x -?>=?-≤?,函数()()g x f x x =-的一个零点为m ,令 ()23m h x x -=,则函数()h x 是( ) A .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B .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 C .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 D .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6.已知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左、右顶点为A ,B ,点P 为双曲线上异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层次界定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层次界定 基本依据:国家科技体系3+2和我校争取同类项目的实际情况,以下均指项目主持。 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项目层次界定 第一层次:1、“973”首席及一级子课题负责人 2、“863”课题经费﹥300万元 3、攻关项目国拨经费﹥300万元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5、国家创新研究团队 6、其他省部委项目,经费﹥300万元 7、应用开发类项目经费﹥300万元 8、工程类项目经费﹥500万元 (注:300万元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最低标准) 第二层次:1、“973”项目经费﹥80万元 2、“863”课题经费﹥80万元 3、攻关项目国拨经费﹥80万元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含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5、教育部重大项目 6、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 7、教育部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项目 8、其他省部委项目,经费﹥80万元 9、应用开发类项目经费﹥80万元

10、工程类项目经费﹥200万元 (注:80万元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最低标准) 第三层次:其他冠名重大重点名称的项目(含联合承担项目) 第四层次:其他冠名重大重点名称的项目(经费自筹) 社科重大重点项目层次界定 第一层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其他部委(包括国际合作)重大项目 横向课题经费﹥50万元 第二层次: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 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 其他部委(含全国教育、艺术、体育科学规划办等)经费﹥10 万元项目 横向课题经费在20万元以上的项目 第三层次: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其他冠名重大重点名称的项目(含联合承担项目) 第四层次:其他冠名重大重点名称的项目(经费自筹) 注:*同类项目中未达到规定经费额度的项目,计入下一层次。

安徽省纤维检验局概况

个人收集整理-ZQ (安徽省纺织服装监督检验中心)概况 安徽省纤维检验局隶属于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务上接受中国纤维检验局领导,是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地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和任务:对全省化纤、棉、麻、毛、茧丝等纤维及制品实施质量监督检验;组织开展棉花、生丝等纤维地公证检验;开展纤维、纤维制品和纺织品地委托检验、仲裁检验,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仿制和保存棉纤维实物标准;对商业、纺织、农业等部门地纤维检验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检验技术;负责全省纤维及制品质量地行政执法工作,对质量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在授权范围内开展纤维专用计量器具地检定、量值传递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有关纤维质量监督和检验技术地宣传、培训、科研、统计等工作;承办中国纤维检验局和省质监局交办地其它工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安徽省纤维检验局现有人员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人.现有人员中大中专以上学历达%以上,其中博士人,硕士人,大学本科人,具有中高级及以上专业职称人(含特聘技术专家).年,安徽省质监局批准安徽省纤维检验局筹建“安徽省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年“安徽省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省级“二合一”评审.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国家审查认可(验收)、中国实验室认可地检验项目为化纤、棉纤维、麻纤维、丝、纱线、纺织品、服装、土工合成材料等共八大类个产品和个参数.现有办公检测用房面积平方米,其中检测实验室平方米,恒温恒湿室面积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余台(套),价值余万元,拥有万能材料试验机、强力机、条干均匀度测试仪、热收缩仪、缩水率试验机、透气量仪、阻燃性能测试仪、纤维细度仪、电子织物顶破强力机、织物胀破强度仪、渗水性测定仪、缩水率试验机、防紫外线测试仪、抗静电测试仪、进口大容量棉花综合测试仪()、进口气质联用仪、进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晒色牢度仪、全套生丝检验设备、全套土工合成材料检验设备和微生物检验系统等,具备功能纤维及纺织服装产品地检验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近年来,安徽省纤维检验局尤其注重强化人员和科研能力建设,省纤检局成立了安徽省纤维及纤维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建立了标准与科研项目库,分别与东华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聘请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地位教授为我局地技术顾问、学科带头人,参与了“非织造布吸声性能与纤维细度关系”等项目地科研工作.目前已完成个地方标准地制定工作,有四个地方标准正在申报立项,参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非织造布吸声性能与纤维细度关系研究”科研项目,与东华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地科研项目合作也正在申报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目前我局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功能纤维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工作,拟开展碳纤维、芳纶、阻燃、抗菌、远红外纺织品等功能纤维,土工合成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以及部分常规化纤和普遍纺织服装产品地检测工作,具体能开展物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等)、化学稳定性、热性能、分散性、黏结性、材料屏蔽效能、远红外性能、抗静电性能、抗紫外性能、抗菌性能、透湿性、保暖性能、抗氧化性能、色牢度、纤维含量、耐气候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燃烧性能、耐磨性能、生理舒适性、化学指标(甲醛、值、禁用偶氮染料、灰分、重金属含量、有毒有害物质)、卫生指标等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检验项目参数地检测.努力实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地建设目标,填补我国功能纤维检验检测领域地空白,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附:安徽省纤维检验局检测能力认可范围 年月日 1 / 1

安徽重点中学2019-2020年高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高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刹.那/古刹.累.赘/果实累累.强.弩之末/强.词夺理 B.落.笔/落.寞剥削./瘦削.不堪靡.靡之音/风靡.一时 C.佣.工/佣.金攒.射/万头攒.动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D.殷.红/殷.切绰.约/绰.绰有余擢发难数./数.典忘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 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B.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全体住校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电视机前集体收 看奥运会开幕式节目。 C.杭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 人还是外地人,都等.闲.视.之.。 D.云峰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 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聘十里洋场,虽然奇珍满目,徒惹 得,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 方面是,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A.深思熟虑心猿意马自欺欺人B.深文周纳心花意乱弄巧成拙 C.深思熟虑心花意乱自欺欺人D.深文周纳心猿意马弄巧成拙 4.下列语句表达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他身为副总经理,经常在董事长面前说总经理搞行贿,是为了能向上爬,这完全是一派胡言。 B.近来有些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有些学生又出现头昏、失眠的症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 的,而主要的是不注意饮食卫生。 C.这支来访的利兹联队给我们绿城队的年轻队员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 次比赛。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年轻人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谈到读书的三个维度,提倡“多读无用之书”。为什么这么说?▲而在我看来,所谓“精英式的阅读”,正是指这些一时没有实际用途,但对养成人生经验、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有意义 的作品。 ①在校期间,按照课程规定阅读;出了校门,根据工作需要看书。 ②最典型的莫过于搁置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历史等。 ③与考试或就业无关的书籍,一概斥为“无用”。 ④今天中国人的阅读,过于讲求“立竿见影”了。 A. ①④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①④ 语文试卷第 1 页共4 页

安徽省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成就斐然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二站 一,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相关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各行各业百业待兴,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崛起,全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房屋拆迁,道路改造,新建厂矿,给建筑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然而,刚刚起步的建筑业却处在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工程质量事故频发,严重制约着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使建筑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需要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以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当时,我国各类试验室大多是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内设机构,主要承担本单位科研和试验任务,不能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公正,权威的检测机构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1985年建设部颁发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规定》,全国各地相继建立各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站,试验室.从此工程质量检测工作逐步展开蓬勃发展局面. 二,检测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1984年,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批转了《全省建筑业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纪要》,省建设厅要求各地尽快建立检测机构, 1985年省建设厅委托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承担省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工作.1986年颁布了《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暂行条例》,使全省检测工作有章可循. 全省现有两个省级检测站(即检测一站,二站),17个市级检测中心(站),76个县级检测站或试验室.从事工程质量检测,检验人员1100多人,技术员以上人员占80%,仪器设备6800多台套,计算机360多台,试验室累计面积30000多平方米. 1.省级检测机构 (1)省监督检测站 根据省厅建管字[1985]156号文件,省建设厅批准成立了我省第一家省级检测机构"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挂靠于安徽省·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原为安徽省水科所),依托其雄厚的科研力量又赋予新的职能,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工作.时任站长路观平,副站长聂玉昌.站下设土工,材料两个检测室,共计26人,其中,工程师以上人员占65 %以上.1987年和1988年,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抽调苏军同志参加全国预制构件生产质量大检查工作,随后在全省开展了预制构件质量大检查和预制构件生产厂发证工作,1989年,1990年和1991年由省建设厅和省技术监督局委派省检测中心,承担全省预制构件质量检测和预制构件生产厂家申证产品资料的初审工作.1989年省建设厅与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共同协商,将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更名为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以下简称省监测站),并将其作为"建筑工程"这一特殊产品的授权机构进行审查认可与计量认证,首次认证项目为16类90项参数,认可项目为10类55项参数.省监测站成为安徽省最高法定检测单位. 1986年初,省监测站开展桩基静测工作,并对桩基荷载传递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87年利用水电效应法展开了桩基低应变动测研究和测试工作,1995年通过建设部桩基考核,获得桩基高应变和低应变动测资质,持证检测人员12人,通过了历次复查换证.现拥有桩基静载设备16套,最大荷载1600吨;动测设备3套,高应变组装锤26吨. 1996年省监测站领导班子调整,崔德密担任第二任站长,王维雅,闪黎,伍宛生任副站

河南、安徽两省重点高中 2021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 英语

河南、安徽两省重点高中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 英语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In1872,the first national park was set up in the US.It’s the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which was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1978.Today the country is home to59national parks.Here is a list of some of the best received ones. 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This park is a part of the Smoky Mountains.It lies at the border between the US states of North Carolina and Tennessee.It’s the country’s most visited national park.It was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1983.Tourists visiting the park can enjoy different activities like biking, hiking,horseback riding,fishing,etc.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Almost every international tourist to the US visits this national park,making it the second most visited national park in the US.It lies in northwestern Arizona and is home to the Grand Canyon of the Colorado River.It was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1979.Covering an area of 4,926.08square km,the park offers many activities to the visitors like driving and walking tours, hiking,biking,etc. Yosemite National Park This national park lies in the Sierra Nevada mountain range of Northern California.It’s known for its waterfalls,mountains,lakes,and wildlife.It was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 1984.The3,026.87-square-km-large park is home to different animals such as black bears,red foxes,etc. Cuyahoga Valley National Park The national park lies in northeast Ohio.Set up in2000,it offers a lot of activities like bicycling,hiking,wildlife watching,etc.The waterfalls,caves,hills,farmlands,and more make the experience of visiting the national park a memorable experience. 21.Which of the following parks is the first to become a World Heritage Site? A.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B.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C.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D.Yosemite National Park. 22.What do Yosemite National Park and Cuyahoga Valley National Park have in common? A.They both have waterfalls. B.They both lie between two states. C.They both allow visitors to go hunting. D.They both offer biking and hiking activities. 23.What does the text mainly intend to introduce? A.Standards of becoming national parks. B.A brief history of American national parks. C.Benefits of visiting American national parks. D.Some most popular national parks in the US. B A local grocery store here has been remodelled and not a single one of the changes is good for those of us who shop there.The grocery aisles(通道)have been rearranged with some going in one direction and others going in another.The aisles have been pushed closer together,making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试行)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以下简称监督抽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监督抽查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场监管部门)为监督产品质量,对我省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者通过互联网等渠道销售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随机抽样、检验,并对抽查结果公布和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监督抽查分为日常监督抽查和专项监督抽查。日常监督抽查是指按计划组织实施的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是指依据有关规定为跟踪问题产品、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应对突发事件或者按照政府组织的专项行动要求开展的监督抽查。 第四条监督抽查应当遵循科学统筹、公正公开原则,突出质量安全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日常监督抽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 第五条日常监督抽查纳入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系统,实行统一抽查计划、统一工作程序、统一归集信息、统一结果处理。 第六条省市场监管局统一管理实施我省行政区域内的监督抽查工作,并组织省级监督抽查。市、县级市场监管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抽查工作,并按照上级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配合上级委托的抽样机构开展工作或承担监督抽查抽样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产品质量不合格被抽查对象(包括生产者、经营者)的处理及其他相关工作。 第七条监督抽查的产品主要是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质量问题比较集中的产品。 第八条监督抽查的组织实施部门(以下简称组织监督抽查部门)不得向被抽查对象收取费用。监督抽查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第九条被抽查对象应当配合、协助依法进行的监督抽查,不得以任何形式阻碍、拒绝监督抽查。 第十条凡经上级部门监督抽查质量合格的产品,自抽样之日起6个月内,下级部门对本辖区该被抽查对象的该种产品(同一品种同一型号)不得重复进行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除外。 第十一条组织监督抽查部门依法发布监督抽查信息。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监督抽查信息。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应用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系统,按要求报送监督抽查信息。 第二章监督抽查组织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方案(试行) 为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以下简称《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对学生评价的要求,实行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要充分发挥优化教育实践的功能,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逐步建立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公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一)评价内容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通知》中的有关要求为基本

依据,从公民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要素、主要行为表现等三级,具体内容见《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细目表》(以下简称《细目表》)。 (二)评价标准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定等级。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和潜质。评定等级指每个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其中“公民道德素养”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其他五个方面均分为A、B、C、D四个等级。1、公民道德素养方面。 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合格。 达到合格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优秀。(1)获校级以上(含校级,以下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2)在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校级以上有关部门表彰。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不合格。(1)严重违反校纪、受到学校处分且无悔改表现者;(2)触犯法律法规、受到司法机关处理者。 2、交流与合作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