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IPCC 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概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于2001 年2 月13~16 日在日内瓦召开了第六次会议,就气候变化的影响、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适应能力等问题通过了该工作组提供给决策者参考的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要。 1.最新研究结果 1.1 近期的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已经对生物物理系统产生了影响 (1)观测表明,区域气候变化对全球许多地区物理的和生物的系统产生了影响,包括:冰川的退缩、冻土的融化、河湖冰的迟冻和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的延长、动植物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的减少以及开花期、昆虫出现和鸟儿产卵的提前等 (2)降雨变化的影响也很重要,但目前因缺乏足够长的数据序列还无法分析其影响。(3)土地利用变化与污染等因素也对生物物理系统产生影响,但在特定个例中很难区分出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 1.2 初步研究表明,一些人类社会系统受到了近期频繁发生的旱涝的影响有证据表明,一些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系统已经受到了近期频繁发生的洪涝和干旱的影响,这些系统也同时受到社会经济因子如人口增长的影响,一般来说很难将气候和社会经济因子的相对影响定量区分。 1.3 自然系统对气候变化极其脆弱,有些系统将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自然系统由于其有限的适应能力而对气候变化表现出特别脆弱的特征,其中一些系统可能遭受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在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北半球北部山区、热带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受影响系统的数目及遭受破坏的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1.4 许多人类社会系统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其中一些比较脆弱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人类社会系统主要有:水资源,农业(特别是粮食保障系统)和林业,海岸带和海洋系统(渔业),人类居住、能源和工业,保险与其它金融系统以及人类健康。这些系统的脆弱性随其地理位置、时间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而变化。 不利影响包括: (1)对于多数的温度升高预测结果,大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区存在着普遍的作物减产可能;(2)对于平均温度升高大于几度的情况,多数中纬度地区存在着普遍的作物减产可能;(3)对许多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说,水的有效利用降低,特别是亚热带区。 (4)受到传染性疾病影响的人口数量增加,热死亡人数也将增加; (5)大暴雨事件和海平面升高引起的洪涝对许多居住区的危险性普遍增加 (6)由于夏季高温降温而导致能源需求增加。 有利影响包括: (1)温度升高低于几度的情况,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 (2)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 (3)对某些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如在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4)中高纬度地区居民的冬季死亡率降低; (5)由于冬季高温,取暖所需能源减少。 1.5 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 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对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表现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常常造成破坏、困境和死亡。尽管目前还存在着对这些极端事件变化估计的不确定性,但与全球变

《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前言: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 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鉴于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我将通过新闻网站查询、政府公开渠道等方法,进行对题为“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的社会实践调查。先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正文:】 一.大事件之气候变化 (一)、“气候门”丑闻事件 1、“气候门”事件概况 “气候门”是指2009年11月多位世界顶级气候学家的邮件和文件被黑客公开的事件。邮件和文件显示,这些气象专家研究并不严肃,他们甚至篡改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数据,伪造科学流程来支持他们有关气候变化的说法,证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起到巨大作用。人们惊愕的发现,所谓全球气候变暖竟然可能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谎言。 2、“气候门”事件的影响 这是一场以环保名义上演的政治经济南北博弈,在哥本哈根大会临召开之际兜出这样一个“气候门”事件,无疑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震动,并为哥本哈根气候大战作出了新的注释。尽管“气候门”并不影响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视,但许多科学家还是呼吁气候变化研究需要更加透明和严谨。同时也是对奥巴马气候议程的致命一击。东安吉里亚电邮泄露事件通过互联网传遍了全球。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很可能击溃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气候变化法案”的梦想──这个法案一旦通过,“碳交易上限和范围”这个金融诡计就可以实施了。 (二)、哥本哈根会议 1、哥本哈根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协议重申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得多于摄氏两度的目标; 二、要求各国在一年之内,签署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在2012年后取代京都议定书; 三、发达国家同意在2020年前,每年集资一千亿美元,协助穷国适应气候变化,而在未来三年,发达国家将先提供三百亿美元,其中欧盟出资106亿、日本出资110亿,美国出资36亿; 四、各国要在明年一月前,各自提出其减排计划,美国表明其减排计划还在考虑之中,欧盟则补充其减排计划需经议会通过; 五、议会花了很长篇幅,论述发展中国家汇报减排进展的责任,其中包括美两年

玛纳斯河资料

玛纳斯河概况: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南部。源出天山北麓,流域面积 3. 35 ? 104 km 2 , 由东向西分别由塔西河、玛纳斯河、宁家河、金钩河、八音沟河以及相连的 五片冲积平原组成。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中段, 沿天山北坡向北流向干旱的准噶尔盆地, 最后注入玛纳斯长约450千米。 行政区划上属于玛纳斯县、沙 湾县、石河子市以及克拉玛依部分地区。流域内年均 气温在 4 # ~ 7 # , 极端最高气温为42 # ~ 43 # , 极端最低气温为- 43.年均降水量在100~ 200 mm , 主要集中在夏季, 年均蒸发量( 潜在) 在 1 500~ 2 100 mm,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玛纳斯河流域为干旱区典型的山盆结构, 从南到北依次为上游山区, 中游绿洲区和下游荒漠区。这 3 大地貌类型以玛纳斯河为主线联系在一起, 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本文按照各个生态系 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受损程度, 将流域分为3 个不同的生态区, 即上游生态服务区、中游平原绿洲生态受益区、下游荒漠生态受损区。上游水急多峡谷,中下游平原坦荡,河曲发育。 解放后兴修水库,渠灌事业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棉粮产地。也是我国著名的玛纳斯垦区所在地。 河流贯穿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地表过程复杂。该流域的主要径流水源为高山区的冰雪融水与上游的降水。上游峡谷较多因而水流湍急,下游河曲发育而平原坦荡,最大支流为清水河。水利1949年后其河段上兴修水库,使得渠灌事业发展迅速,成为著名的棉花和粮食产地。矿藏玛纳斯河上游河段蕴藏碧玉,“玉色黝碧,有文采,璞大者重十余斤”,故古时也曾称其为碧玉河。清代乾隆年间曾在此设玉厂,称为玛纳斯玉,与和田羊脂玉齐名,为贡品。河床及两岸产金,但时至今日所剩无几。 “建国前,常因洪水冲坏龙口、堤坝,造成水灾。形成了‘水小不够用,水大不能用’的局面。”自1950年1月,玛纳斯河的综合治理多由兵团农八师完成。90年代以来的节水努力,全面改善了北疆的生态环境,浇灌着20.4万公顷的土地。从红山嘴山口逆流而上,已经实现了梯级开发 如“红山嘴发电站”“肯斯瓦特水库”等。在天山分隔出来的北疆,这是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流,尽管年径流量只有13亿立方米。

玛纳斯河灌区基本概况

玛纳斯河灌区基本概况 石河子大学 自然地理概况 玛纳斯河灌区位于玛河流域冲积平原地带,准噶尔盆地南缘,北面与我国第二大沙漠古 尔班通古特沙漠相邻,东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西面紧靠金沟河灌区,其地理位置处在北 纬43°27′—5°21′、东经85°01′-86°32′之间,是中国西北边陲出关后的咽喉之地,灌区水资源 的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由此本地区也是天山北坡乃至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是新疆至关重要的文化、经济核心地带。 灌区所在的玛河流域东西最长198.7km,南北最宽260.8km。总面积2.43×104km2,其中山区1.1×104km2,平原0.96×104km2,沙丘0.35×104km2。远离海洋,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流域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最髙5242.5m,最低256m。海拔高程3600m以上为终 年积雪覆盖、冰川面积1037.68km2,是各河流径流主要补给源。3600-1500m高程河段,是 充沛的降雨区,此段阶地发育,河谷深切达70-100m,河床水流集中,两岸岩石裸露,植被 较差。高程1500m至山口段,是经流的转运区,河床由粗大的卵砾石组成,渗漏量较大,出 山口后,流速变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较平缓的洪积冲积扇。山口以下为径流散失区。玛 纳斯河扇缘带有大量泉水溢出。五条河流的洪积扇以下,为广阔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形坡降 由1/30-1/1000,表层覆盖有0.2-2-4米厚的亚砂土,亚粘土。越向下游,地面坡降越小,土 层越厚,基本为5‰。玛河灌区正是这位于这一区域,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2015年玛河灌 区耕地面积为25.13×104hm2,是自治区粮、棉、糖生产基地之一。 水文气象概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灌区北邻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灌区以引用地 表水作为主要的灌溉方式,是典型的荒漠绿洲引水农业灌区,灌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玛纳 斯河径流和地下水(包括井水和泉水)。灌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日温差较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有干热风危害,同时 还有冰雹,暴雨洪水灾害。平原地区由北至南,气候差异较大,平均降水量110-200mm,蒸 发量大,年蒸发量1500-2000mm,日照时间2550-3100h,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具体 表现为冬季特别严寒,可考证到最低气温达到了-42.8℃,而夏季又干燥炎热,最高气温甚至 到43℃。夏季多东北及西南风,冬季多西南风。总的气候情况是光、热、水资源丰富,特别 是光热资源,条件比国内外同纬度的地区要优越得多,对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是很有利的。但 冬季气温不稳定,气候多变,降水变化大,易出现春旱、春寒天气,对农牧业生产危害很大,棉花、小麦、玉米、薯类、番茄、葡萄等作物大都在无霜期160-190天,适应地区环境,是 灌区主要的农作物。 玛纳斯河灌区下设石河子灌区、下野地灌区、莫索湾灌区三个分灌区。其中石河子灌区 位于玛纳斯河中游西岸,包括143团(三分厂)、152团、石河子市、石总场(四、六分厂)、农科院试验农场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场等单位,目前总耕地面积约为45.58万亩。下野地灌区东连老沙湾灌区,南接金沟河灌区、安集海灌区,西邻克拉玛依市,北邻古尔班 通古特沙漠,主要包括石河子第八师的121团、122团、132团、133团、134团、135团、136团和克拉玛依市的小拐乡,目前总灌溉面积约为93.97万亩。莫索湾灌区东连玛纳斯县 灌区和新湖总场灌区,南接石河子灌区和玛纳斯县灌区,西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邻古尔 班通古特沙漠,包括石河子第八师的147团、148团、149团和150团。 水文地质条件 玛河流域内土壤因受生物、气候、地形、岩石、母质、水和人为作用等成土因子的影响,故土壤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变化。海拔400-600m之间,属冲积扇前沿地区, 岩相由粗变细,土层近地面0-2m内有泥碳或草泥碳层,发育成沼泽土、草甸土等。海拔 400m以下,属冲积洪积平原及风积沙漠地区,属发育早期河流形成干三角洲,沙漠边缘的 莫索湾有早期湖相沉积的腹心洼地,以亚粘土、亚砂土、粘土为主,含有较高的盐分,土壤 盐渍化比较普遍。玛纳斯河以西的炮台、下野地一带为列状沙丘,沙门子以西为梁窝状沙丘 和不对称沙垅为多,亦含有较髙的盐分,土壤盐渍化不同程度的普遍存在。灌区土地利用程

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 IPCC 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概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第二工作组于 2001 年 2 月 13~16 日在日内瓦召开了第六次会议, 就气候变化的影响、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适应能力等问题通过了该工作组提供给决策者参考的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要。 1. 最新研究结果 1.1 近期的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已经对生物物理系统产生了影响 (1观测表明,区域气候变化对全球许多地区物理的和生物的系统产生了影响,包括:冰川的退缩、冻土的融化、河湖冰的迟冻和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的延长、动植物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的减少以及开花期、昆虫出现和鸟儿产卵的提前等 (2降雨变化的影响也很重要,但目前因缺乏足够长的数据序列还无法分析其影响。 (3土地利用变化与污染等因素也对生物物理系统产生影响,但在特定个例中很难区分出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 1.2 初步研究表明, 一些人类社会系统受到了近期频繁发生的旱涝的影响有证据表明, 一些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系统已经受到了近期频繁发生的洪涝和干旱的影响, 这些系统也同时受到社会经济因子如人口增长的影响,一般来说很难将气候和社会经济因子的相对影响定量区分。 1.3 自然系统对气候变化极其脆弱, 有些系统将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自然系统由于其有限的适应能力而对气候变化表现出特别脆弱的特征, 其中一些系统可能遭受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在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北半球北部山区、热带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

草地。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 受影响系统的数目及遭受破坏的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1.4 许多人类社会系统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 其中一些比较脆弱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人类社会系统主要有:水资源, 农业 (特别是粮食保障系统和林业, 海岸带和海洋系统 (渔业 , 人类居住、能源和工业, 保险与其它金融系统以及人类健康。这些系统的脆弱性随其地理位置、时间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而变化。 不利影响包括: (1对于多数的温度升高预测结果,大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区存在着普遍的作物减产可能; (2对于平均温度升高大于几度的情况,多数中纬度地区存在着普遍的作物减产可能; (3对许多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说,水的有效利用降低,特别是亚热带区。 (4受到传染性疾病影响的人口数量增加,热死亡人数也将增加; (5大暴雨事件和海平面升高引起的洪涝对许多居住区的危险性普遍增加 (6由于夏季高温降温而导致能源需求增加。 有利影响包括: (1温度升高低于几度的情况,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 (2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 (3对某些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如在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4中高纬度地区居民的冬季死亡率降低; (5由于冬季高温,取暖所需能源减少。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田野调查研究——以石河子市河段为例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田野调查研究——以石河子市河段为例-旅游管理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田野调查研究——以石河子市河段为例 初鸿雁舒梅娟 本论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石河子市范围内玛纳斯河河道部分河段的植物种类,植物分布情况,工业分布以及河流水文资料,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资料分析,总结出玛纳斯河生态环境出现的部分问题,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知识提出应对策略,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撑。 一、玛纳斯河流域开发现状研究 (一)自然条件 玛纳斯河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发源于天山永久性积雪冰川,北流注入玛纳斯湖,河道全长约420千米,流域面积5156平方千米,是准噶尔盆地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内陆河流。流域属内陆干旱区,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110-200毫米。 玛纳斯河流域以玛纳斯河为中心线,从南到北经过上游高山区、中游丘陵绿洲和下游平原荒漠区。依次分布着冰川,永久积雪,草甸草原,森林,荒漠草原,丘陵绿洲和戈壁荒漠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二)玛纳斯河开垦沿革 玛纳斯河流域是西北地区大型绿洲灌区之一,近几十年来人工绿洲的建设使得玛纳斯河流域经济发展,在新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资料记载,清朝时流域

内水资源得到初步开发,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解放军进驻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就开始了绿洲屯垦的新时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治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系统已经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供水体系。50年代以来,流域内经济经历了半农半牧、以农为主和初步建成工业化三个阶段。 二、玛纳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问题研究 (一)绿洲化扩张过程 受人工绿洲建设进程影响强烈的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景观格局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具有一定得负面性。表现为人工绿洲急剧扩大的同时,开垦造田,拦坝建库,扩充河道,修建水渠,占用草地和天然林为耕地,在戈壁上开辟新城,使得天然绿洲不断减少,原始景观生态环境破碎化加剧,形成边缘环境恶化现象。 (二)城镇化建设的人工绿洲景观 随着人工绿洲的建设形成和发展,流域内逐渐建起了一大批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城镇和工厂,拥有30万多常住人口的石河子市,是这些城镇中规模最大,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善的一座新兴的人工绿洲城市,它是随着玛纳斯河水利水能资源开发,在一片密布芦苇、红柳的戈壁滩上逐渐建设崛起的新兴城市。它是人进沙退,干旱区人工绿洲城市建设的突出样本。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干旱区绿洲建设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年以来,玛纳斯河流域水利工程发展迅速,玛纳斯河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库11座,水库面积55平方千米总库容451亿立方米;建成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5.7万千瓦。目前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直接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达到13亿立方米以上。玛纳斯

气候变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冰川融化”这些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但并未引起大部分人的关注。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大部分的中国人除了天气变得暖和之外并未察觉气候变暖给他们实际带来了什么。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全国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全球变暖将继续下去。这种趋势对全球和中国都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说我们的地球是一个总的系统,那么它其中包含着地圈与生物圈。地圈包括着固体地球系统和物理气候系统,生物圈包含着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和生命系统。气候系统指的是一个由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陆面)和生物圈组成的高度复杂的系统。它与生物圈关系密切,在以前两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使得地球气温变化保持平衡。而现在这种平衡正在被打破。这其中的大部分原因是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等。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即二氧

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表辐射的一部分热辐射,从而引起地球大气的增温,也就是说,这些温室气体的作用犹如覆盖在地表上的一层棉被,棉被的外表比里表要冷,使地表辐射不至于无阻挡地射向太空;从而使地表比没有这些温室气体时更为温暖。 那么全球气候变暖对于我们的社会经济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呢? 我们首先来看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从短期来看,气候变暖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对于东北地区来说,气温升高对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北移西延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明显,低温冷害有所减轻,晚熟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东北粮食总产量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加了1倍。但从长远看,我国的农业生产将面临不稳定性增加,局部高温干旱危害加重,产量波动增大等问题。据估算,如果不采取任何适应措施,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5%至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会下降。与此同时,气候变暖将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种植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丁一汇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同时也包括负面效应。但目前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适应气候变化会花费不小的代价。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并将继续产生明显影响 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封冻期缩短、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南、北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自然生态系统按其生长环境可分成陆生与水生两大类生态系统。前者又可按其植被类型分成森林、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也可按地形划分高山、盆地、海岸带等生态系统。后者可分成海洋和淡水两类生态系统,其中淡水又分静水(湖泊、池塘、水库、湿地与河口湾)生态系统与流水(江、河、溪流)生态系统。下面选取冰川、湖泊、江河、海岸带、植被(森林、草原)和农业等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为例,介绍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观测事实和未来可能的演变趋势。 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全球生物群落的分布型与全球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自然植被分布的变化最能体现气候变化的影响。距今6000年前左右的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阶段,我国植被带明显偏北。现今西北地区的草原与荒漠区,在全新世曾是广阔的温带森林和森林草原,各种草原动物也非常丰富。但随着全球气温的波动式下降,同时受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和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隆升的影响,我国自然环境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取决于气候变化后物种相互作用的变化,以及物种迁移后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平衡。在移动过程中,生态系统并不是作为一个一个单元整体迁移的,它将产生一个新的生态结构系统,生物物种构成及其优势物种都将会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可能会滞后于气候变化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植被模拟研究显示,气候变化时,某些物种由于不能适应新环境而濒临灭绝的危险,也可能出现新的物种体系。 全球变暖将对我国植被的水平及垂直分布、面积、结构及生产力等产生很大影响。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减少 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冰川将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其规模。由于全球变暖,一些冰川出现了减少和退缩现象。如非洲乞里马扎罗山的冰川面积在1912~2000年间减少了81%。1889年它完全由冰雪围绕,今天只剩下15%由冰雪围绕,且主要由季节性冰雪覆盖。 我国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自小冰期后期以来,一直处于后退状态。1962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研究的最新进展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研究的最新进展 1 研究区概况 玛纳斯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地理位置为北纬43°05′~45°58′,东经84°42′~86°33′(图1)[1]。流域主要有玛纳斯河及其东侧的塔西河、西侧的金沟河、宁家河、巴音沟河、大小南沟河、沙湾河等组成,总面积约为1.76xl04km2[2]。玛纳斯河是流域内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天山北麓依连哈比尕山脉,流经山前绿洲,最终汇入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玛纳斯湖(现已干枯),全河总长约400km,年均径流量12.7×108m3。流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高海拔为5442.5 m,最低为256 m,由南向北依次为山地、绿洲和荒漠,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降水量时空差异大,年均降水量115~200 mm,年均蒸发量1500~2100 mm,年均气温4.7~5.7℃[3-4]。径流补给主要由海拔3600 m以上冰川积雪的融化和降水,水循环在独立的水系内进行,并且在山区形成径流,在平原区消耗与转化[1]。 图1 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1] 2 研究现状 2.1 径流模拟和预测 分布式水文模型、Mornet小波变换、时间序列分解模型等方法在玛纳斯河流域的径流

量预测研究中得到应用。比如,李慧[5]等建立了适合于玛纳斯河流域的SW AT 分布式流域 水文模型,采用1980~1995年数据模拟,验证了玛纳斯河流域控制性站( 肯斯瓦特水文站) 的日径流的模拟过程基本上反映了实际情况;张璞[6]等通过在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应用SRM 模型对日径流量进行预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凌红波[7]等结合玛纳斯河肯斯瓦 特水文站1954~2007年的逐月径流及流域内气候资料,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混沌理论与周 期性叠加趋势模型研究了玛纳斯河径流的非线性特征及影响因素;马金凤[8]等通过对玛纳斯河水文系统的分析,建立了玛纳斯河流域流量预报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p,q)模型,对 肯斯瓦特水文站实测径流过程进行了预测检验。 2.2 冰雪变化与径流量影响 卢新玉[9]等研究发现冬季,流域积雪变化对降水更敏感,而春季,气温是影响流域积雪面积变化的更主要的因素。郭鹏[10]等认为1990~2010 年间,玛纳斯河流域冰雪面积从1442.32 km2退缩到710.54 km2,面积减少了50.7%,而气温的升高是冰雪面积不断退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刘艳[11]等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冬季山区积雪面积越大,以固态形式存储的水 量亦越大,春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积雪消融速率越大,河流来水量就越丰富。陈晓娜[12] 等研究发现玛纳斯河流域的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速度为0.06天/年,该速度小于初雪日推迟的速度0.3天/年,并认为该特征流域冬季平均气温与累计降水量的升高所直接驱动的结果。郑璞[13]等通过研究得出高程、坡向对积雪分布影响比较大,而坡度对积雪分布影响则相对 较小的规律特征。 2.3 气候变化与径流关系 禹朴家[14]等运用统计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1959-2007年近49 a全年降水量进行分析, 发现49 a来玛纳斯河流域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干旱期, 从1983年流域内降水量发生由少雨到多雨的变化,流域气候开始变得湿润。唐湘玲[15]等利用玛纳斯河上游2个水文站和4个雨量站1956~2006 年系列径流和降水资料分析得出玛纳 斯河上游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多年平均流量的66.9%~70.3%;近50年来,玛纳斯河径流量总体呈增多趋势,而且在1995 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突变,降水量的增加、气温的升高和人类活动是造成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凌红波[16]等利用两个时 间段的气象数据,根据温度、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序列的Hurst指数预测,在2007年后的 一段时间内玛纳斯河流域温度将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和蒸发量将表现为下降走势。邹全[17] 等认为玛纳斯河流域自1993年以来夏季洪水频繁发生,尤其超标准洪水次数增多、量级增大主要是由于夏季极端高温和极端降水天气增多引起的。王娟[18]通过研究发现流域年径流 量受降水变化影响不大,气温升高是影响玛纳斯河年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4 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张军民[19]用生态系统耦合原理、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土地类型及利用评价等方法, 结合相关遥感影像分析,得出:绿洲开发改变了流域水文循环及水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圈层结构的脆弱组成-天然绿洲及过渡带趋于退化,流域绿洲化与荒漠化、盐渍化均呈扩大趋势,绿洲建设的生态基础及可持续性能力受到威胁。封玲[20]等认为人口数量增长引起的资源环 境压力,是导致干旱区环境退化的主要人为诱因,不均匀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则加剧了这种资源环境压力,而人口的素质状况则决定了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下最终的环境演化方向。徐海量[21]等认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水资源超负荷利用,地下水过度开采及水质恶化,造成绿 洲与沙漠过渡带的土地沙化。张建龙[22]等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流域1976~2005年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进行了相关

家乡玛纳斯河径流与洪水特征分析

家乡玛纳斯河径流与洪水特征分析 作者:童笛 摘要:为掌握玛纳斯河流域径流与洪水特性,更好地发挥玛纳斯河在工农业生产和防洪工作的重要作用,根据玛纳斯河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多年水文观测资料,对玛纳斯河的径流与洪水特征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结果表明,冰川是玛纳斯河流域径流的主要补给源,影响该流域径流年际、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气温,其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在6~8月,径流过程略滞后于气温和降水过程。 关键词:玛纳斯河;径流;洪水;特征 Analysis on Runof and Flood Characteristics of Manas River ( Tong Di ) Abstract:To master the runof and flood characteristics of Manas River,and further develop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ndprevent and control flood.The paper analyses the runof and flood characteristics of Manas River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of observation data from Kensiwate Hydrology Sta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anas River.Th e result shows that glacier is the primary replenishment source in Manas valley,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is the primary factor which afects years’and months’changes of runof,distributing in June,July and August mostly,the time a little later tha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Key words:Manas River;run of;flood;characteristics. 一、玛纳斯河流域的自然概况 玛纳斯河水系属玛纳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发源于天山北麓依连哈比尕山山脉,最终汇入玛纳斯湖,全河总长约324km,河流从源头到出山口一带长为160km,相应的流域面积约为4637km/m3。流域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高海拔为5442.5m,最低256m,海拔高程3600m 以上区域为终年积雪覆盖,是径流的主要补给源。该流域远离海洋气候干燥,既有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又有垂直气候特征,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较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稀少,蒸发量大,平原地区由北至南,气候差异较大。该流域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特别是光热资源条件比国内外同纬度地区要优越得多,有利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据2005年玛纳斯河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反映,玛纳斯河多年平均气温为6.1℃,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39.6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68.3mm,径流深为267.7mm。

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旅游管理 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 刘磊张华荣侯从强 根据1990、2000、2005和2010年四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1990-2010年间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一、引言 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1世纪,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加剧了景观格局属性的变化,出现了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沙化等生态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阻碍了景观格局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景观格局特征分析的研究。 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以下简称玛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与RS、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TM遥感影像数据完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信息提取;运用FRAGSTATS软件选取景观形状指数、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密度等指标,从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等方面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玛河流域的生态与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区概况 玛河流域位于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地理位置处于东经84°48′-86°42′,北纬43°20′-45°55′,流域总面积3.1×104km2,年降水量110-200mm,年蒸发量1700-2200 mm。研究区的绿洲主要以玛纳斯河为依托,它是一个山前冲洪积扇扇缘和冲积平原,主要以片状或带状形式分布。 三、数据处理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包括: 玛河流域的1990年TM影像,2000、2010年ETM影像和2005年CBERS影像数据。 (二)研究区景观类型划分 基于玛河流域的遥感影像,将玛河流域景观分为以下7种土地利用类型:水体、林地、耕地、草地、冰川、裸地以及建工用地。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景观格局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FRAGSTATS 3.3景观指标计算软件计算各种景观格局指标。在类型水平选取了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指数(LPI)3个指标;在景观水平上选择了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个数(NP)、总边界长度(TE)3个指标。 四、结果分析 (一)玛河流域景观格局的面积变化 通过分析发现,1990-2010年间,玛河流域内各景观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为林地、耕地、建工用地面积的增加以及裸地、水体、草地、冰川面积的缩减。 (二)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变化 1990-2010年间,研究区冰川、林地、草地、水体、耕地、建工用地的斑块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裸地则有所上升(图1)。 各景观类型中,裸地的斑块密度最大,其次为耕地和冰川,说明裸地、冰川和耕地在研究区占较大优势度(图1)。1990-2010年间,冰川、林地、裸地、水体、耕地、建工用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均不同程度上升,仅草地表现为下降态势;

原创大学英语短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Nowadays,our world is becoming hotter and hotter.And we called it“Global Warming”which is to describe the rise of temperature.The Global Warming has two sides of effect to the world’s creature.First,the Global Warming means there is more carbon dioxide in our atmosphere.So some plants can grow faster and stronger than before.This is its good effect.But on the other hand,the Global Warming will bring us more disasters than fortune.Because of the more and more carbon dioxide in t he atmosphere,the earth’s temperature is rising day by day.The high temperature will cause many serious problems.Like the ice of Antarctica and Arctic Ocean begin to melting.After that happen, the height of sea level will lift.Then some terrible disasters will coming,like tsunami and so on.Maybe some countries,for example like Japan and some coastal cities will be submersed. One reason of Global Warming is that too much industrial emissions and poisonous gases which were made by human beings vented to our atmosphere.Especially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These gases make the temperature rise day afteer day.And that will cause many natural disasters.Like tsunami,flood, drought and so on. Finally ,if we don’t stop, the world will become a death world without lives.Our fate will like the dinosaurs.Another main reason of Global Warming is the fast growing of

关于玛纳斯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省级(兵团)自然保护区范围和界线的公告

关于玛纳斯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省级(兵团)自然保护区范围和界线的公告 玛纳斯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省级(兵团)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主要分布在东经85°45′04″~86°16′53″,北纬43°55′26″~44°56′25″,包括蘑菇湖水库、大泉沟水库、夹河子水库、跃进水库、沙漠生态林和水源涵养林6个片区,总面积288.00平方公里。 一、各片区的规划范围 蘑菇湖水库片区:北部(有水库大堤区域)以水库大堤外第一重道路为界,南部以农田田埂为界(西南部部分区域与八师行政边界重合),规划范围面积35.24平方公里。 大泉沟水库片区:东北部(有水库大堤区域)以水库大堤外第一重道路为界,西北角以北湖公园界划定(北湖公园划入保护区范围内),西部以道路为界,其它区域主要以农田田埂和鱼塘塘埂为界划定,规划范围面积12.79平方公里。 夹河子水库片区:包括夹河子水库及上下游河道(河道区域以八师行政边界为界),规划范围面积31.82平方公里。 跃进水库片区:西南部、南部以农田田埂为界划定,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有水库大堤区域)以水库大堤外第一重道路为界,规划范围面积25.11平方公里。 沙漠生态林片区:包括149团、150团内的部分国家规定特殊灌木林地,规划范围面积29.73平方公里。 水源涵养林片区:以143团内的国家规定特殊灌木林地为界,规划范围面积153.31平方公里。 二、功能区划定情况 拟划定保护区核心区面积95.35平方公里(四大水库核心区面积38.67平方公里,沙漠生态林核心区面积10.46平方公里,水源涵养林核心区面积46.2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3.11%;缓冲区面积65.66平方公里(四大水库缓冲区面积25.42平方公里,沙漠公益林缓冲区面积12.34平方公里,水源涵养林缓冲区面积2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8%;实验区面积126.99平方公里(四大水库实验区面积40.87平方公里,沙漠生态林实验区面积6.93平方公里,水源涵养林实验区面积79.1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4.09%。 特此公告。 兵团第八师 石河子市人民政府 2020年3月31日

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作者:————————————————————————————————日期:

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变化分析-农学论文 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田喜凤 (昌吉州气象局,新疆昌吉831100)摘要:本文对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的气候资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绿洲的光照资源总体呈减少的趋势,平均减幅为36 h/10 a;温热资源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0.28 ℃/10 a;0 ℃界限温度积温呈逐年代际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7.7 ℃·d;10 ℃界限温度积温也呈逐年代际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97.7 ℃·d;年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7.9 mm/10 a。 关键词: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且被群山环绕,是著名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近50年来,新疆气候变暖、降水增多的趋势明显。胡汝骥等人[1-4]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出现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记录。新疆近5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北疆变暖幅度大于南疆,而且变暖主要在冬季[5-6]。有数据表明,新疆降水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呈缓慢下降趋势,其后转为上升趋势,尤其是1987年以后上升幅度十分明显[7];也有研究表明,新疆的降水量在20世纪60 ~ 70年代为减少阶段,进入80年代后转为增加的转型时期,90年代是逐年增加时期[8]。在全球和新疆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新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防灾减灾形势更为严峻,大部分冰川退缩,并呈加速减退的趋势;但因气候变暖的同时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呈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随之有所恢复与改善。 玛纳斯绿洲属于玛纳斯河流域,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既

玛纳斯河流域积雪年内分配与年际变化研究_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天山北坡典型内陆河流域积雪年内分配与年际变化研究 —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陈晓娜1,2,包安明1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 以500米分辨率的MOD10A2积雪遥感影像和气象站点数据为基础,以积雪覆盖率和初雪日与积雪日数为变量对玛纳斯河流域积雪的年内分配(2007年10月-2008年9月)与年际变化(1960年-2006年)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水文年内玛纳斯河流域积雪变化较大,北部开阔的河谷地带积雪覆盖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南部山区海拔较高,季节性积雪消融后,流域冰川主要分布在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顶以及山谷间西北向的坡地上。同时,1960~2006年间玛纳斯河流域积雪呈现出初雪日推迟和积雪日数减短的趋势。对流域初雪日出现的频率分析表明:1960~1988年间流域初雪日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早,平均出现日期为每年的第303天,1994-2006年间初雪日有显著推迟,平均出现日期为每年的第313天。于此同时,玛纳斯河流域的积雪日数呈将少趋势,速度为0.06天/年,该速度小于初雪日推迟的速度0.3天/年,这说明初雪日推迟的同时,玛纳斯河流域的积雪期呈现减短的趋势;该特征是47年来流域冬季平均气温与累计降水量的升高所直接驱动的结果,但两者并不具备统计学上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积雪变化;MOD10A2 0 引言 积雪对地球表层能量平衡、大气循环以及湿度、降雨和流域水文状况有着重要联系和明显的反馈作用[1],其对气候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特别是季节性积雪,在干旱区和寒冷区既是最活跃的环境影响因素,也是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平均气温、海温以及海平面在升高,大范围的雪和冰川在融化,气候系统在近100a (1906-2005)发生了显著变化[3]。积雪是气候的产物,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必然导致积雪特征的相应变化,从而引起相应水文环境变化。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贫乏,但季节性积雪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H12B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34)作者简介:陈晓娜(1984-),女,河南汝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积雪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E-mail:chenxiaona_gucas@https://www.doczj.com/doc/936882349.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