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精品教案

高一历史《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精品教案

高一历史《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精品教案
高一历史《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精品教案

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马克思主义诞生。

1】条件。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暴露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提供思想来源;三大工人运动提供借机条件;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活动提供了组织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研究。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内容,历史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作用、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无产阶级使命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意义。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巴黎公社。

1】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卖国、企图消灭国民自卫军武装;第一国际活动,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2】成立。1871年3月,5月被扼杀。措施,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取消资产阶级法庭代之以工人阶级法庭,公职人员选举产生、人民有权选举和罢免;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

3】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地图阅读。1】在地图册找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者。2】在地图册找出马克思、恩格斯活动地点。3】在地图册找出巴黎公社战斗地点。

4.岳麓版、人民版。马克思和恩格斯并肩战斗;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1】第一国际。背景,工业革命高涨,无产阶级壮大;1857年爆发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工运高涨,各国工人阶级联系加强;1862年伦敦世界博览会,英法德工人提出建立国际工人组织;1863年波兰反沙俄民族起义,英法工人声援;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研究,总结共产主义者同盟经验教训。建立,1864年,伦敦国际工人协会,英法德意波等国,马克思起草文件。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国际工运指导思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的国际斗争和同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影响了巴黎公社的爆发。

2】第二国际。背景,国际工运发展,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而举行的全国大罢工;马克思主义传播。成立,1889年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特点,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出现了修正主义,如伯恩斯坦认为政治自由和普选制使阶级斗争学说失去根据,资本主义制度无需摧毁只需要继续发展便可过渡到一个更高级的制度。

5.选修4马克思、恩格斯要点。

义者,与恩格斯友谊开始,合作《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发展辩证法、系统阐述唯物史观。1846年创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次年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建议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起草《共产党宣言》,参加德意志1848年革命,失败后流亡伦敦从事理论研究。1864年参与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并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1871年发表《法兰西内战》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经验教训。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去世后恩格斯整理手稿1885年出版第二卷1894年出版第三卷,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阐述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义者。资助马克思一家。1889年主持成立第二国际,最主要的著作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知识链接】

7.根据上表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同工人运动的关系。

1】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压迫剥削无产阶级的工具,无产阶级被迫起来反抗,暴力性质的工人运动兴起;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改革政治制度,逐步扩大民主范围,工人运动由暴力转向和平合法斗争。

2】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壮大,为工运提供了阶级条件;工业革命发展,使整个社会日益形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剥削剩余价值,工人阶级起来斗争要求改善待遇;资产阶级被迫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导致国内市场扩大,刺激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文化。工人运动兴起需求科学理论指导,于是诞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促进了工运的进一步发展。

【探究案】材料阅读与分析,A层同学需认真研究,B层同学可以选做。

8.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1】发展资本主义,取代自然经济,实现工业化。2】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启动民主化。3】进行启蒙运动,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文化。

【我的疑问】

【本课测评】近三年高考题,模仿第一题审题。从高考题归纳,命题人的倾向是什么?

1.(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十月革命期间D.巴黎公社期间

2.(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21)《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3.(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20)“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资本论》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5.(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6.(2010高考广东文综21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7.(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1题)马克思曾经评论道:“由于俾斯麦的特别法令,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先生已经以叛国罪被逮捕,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敢于履行他们作为德国议员所承担的责任,即在联邦国会里抗议兼并亚尔萨斯和洛林,投票反对新的军事拨款,表示同情法兰西共和国,抨击想要把德国变成普鲁士兵营的企图。”上述评论的历史背景是A.普法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德意志帝国成立 D.路易·波拿巴政变

8.(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③“政治

代表”是公社委员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9.(2009年广东高考20题)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0.(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2题)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设计

高一导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及高考的考试模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中所体现出与历史学科有关的现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学习历史 难点:学习历史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历史是什么? “历”字的上古形体很有意思。甲骨文的上部是两棵“禾”,表示一行一行的庄稼,下部是一只脚(止),脚趾朝上,脚后根朝下,表示脚步从一行一行的庄稼中走过。金文的左上边增加了个“厂”字,表明在山崖之前种有一行行整整齐齐的庄稼。小篆把甲骨文和金文合并,虽然字形复杂了。但是表意更为全面,表示人的脚步从山崖前的庄稼田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楷书的形体是直接从小篆变来的。简化字,这就变成了一个外形(厂)内声(力)的新形声字了。“历”字的本义是“经过”,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足历王庭。”也就是说:从匈奴君主的住处走过。由这个本义又可以引申为“逐个地”、“一件一件地”,如《汉书·艺文志》:“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大意是:一件一件地记载古今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从这个意义出发,后世就产生了新叠音词“历历”了,如杜甫还曾以“历历”为题写了一首《历

历》诗,诗中说:“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这就是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事情,一件件清晰分明地出现在眼前。成语“历历在目”,也正是由此而来。时间的推移是一月月一年年地前进的,所以表示历法、历书的“历”字,古人想得很周到,把“历”改为“曆”,以“日”代“止”,很有道理,如《日唐书·曆志一》:“玄宗召见,令造新曆。”这个“曆”字就是“曆法”的“曆”。由此可见,“曆”和“歷”的关系,是古今字的关系,“歷”是古字,“曆”是今字。现在都简化为“历”了。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即保持中正的态度用右手写字。但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中”在甲骨文中原始意义是盛放简策之器,后引申为伯书之意,史的字形,即手持薄书之人,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 材料一: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简单地说,它可以分成自然史与人类史两大块。自然史的内容小到一草一木、微观世界,大到太空、宇宙,而宇宙是无边无际、无时不在的。可以说,宇宙有多少年,历史也就有多长!与自然史相比较,人类史仅仅是历史长河里的沧海一粟,地球生存了46亿年,从无机物发展到有机物,从微生物进而演变到人。人类也才是区区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文明史只有区区几千年历史,这在人类史中又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多可怜的文明史!而我们中学阶段学习的历史,说到底,实际上仅仅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属于文明史里的一部分。 请同学们举例: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语文中的诗、句、联、谜,口头流传的故事、民间的风俗、服饰,家里的家具、装潢、摆设。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兵部尚书,抗后金统帅,字飞白,号芝冈,谥襄愍,史称“明末三雄”、“江夏四贤”之一,江夏人,十九岁进秀才,二十九岁夺解元,三十岁中进士,三十一岁出任保定推官,以断案清明著称。万历三十六年(1608)首次巡按辽东,弹劾巡抚、总兵弃地驱民之一罪,对后金崛起,颇有警觉,兴办屯田,修堰建堡,主张以守为战,使辽东转乱为治。万历三十九年(1611),督学南京,为严明学风,不徇私情,而结怨权贵,被罢

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感悟课标新理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材学思之窗、史料解读、问题探究的方式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理解宗法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夏商的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的文明古国。 ?研习教材重难点 知识点1 夏商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1、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3)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深化·拓展】 1、既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但又为什么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一种历史进步? 这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的。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它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天下为家”的奴隶社会所代替,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朝国王汤甚得民望,贤士伊尹渴望辅佐他,汤很赏识伊尹,提拔为相,“任以国政”,助汤灭夏取得天下。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太甲继位后荒淫暴虐,被伊尹流放。后来太甲终于悔过自新,伊尹将他迎归,太甲变成一个有为之君。

2020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 【导语】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一、学习设计思路 德国有一位的教学学家曾经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本次教学设计将以学生为主体,我将以“走进希腊——感悟希腊——理解希腊”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基础性的探究展开对希腊的了解,接着通过感受希腊的民主政治来进一步了解希腊,最后通过对希腊公民的认识达到对古代希腊为何被称为民主政治的摇篮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希腊地理条件、城邦特点和公民素质,分析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 【过程与方法】 从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有关知识,分析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环境对于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利用图示法,演绎法等方法,引导深入探究希腊公民的素质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相关素材,合作探究古代希腊作为民主政治的摇篮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得益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理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造就一种文明制度。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作用 难点:理解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 四、学习方法 采用情景创设的方法神入历史,结合多媒体演示法充实课堂内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自主复习】重温基础知识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造成社会动荡,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1787年宪法 1、制订:1787年,费城会议 3、最大特点: 4、影响: (1)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2)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和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烙印。 三、美国联邦制和共和政体的确立 1.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2.华盛顿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1“结构上的基本错误”(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4分) 【课堂练习】 1.2019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该材料()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不受制约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3.华盛顿1796年“临别赠言”:如果人民的意见认为,宪法上的权限分配或限制在某一特定方面不合理,我们应当照宪法所规定的办法予以修改。联邦宪法中的“某一特定方面不合理” 之处主要是指() A.不管州大州小,参议员每州均两名 B.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的权力C.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拥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D.没有规定人们的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 4.很多人称赞美国的民主,说它的政治体制比较完备,1787年宪法通过多次修订也表现了较强的民主色彩。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民主性,确切地说主要在于() A.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确立了共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C.确立了权力的制衡机制,防止了独裁的出现 D.认为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5.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②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④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2019年4月,数百名美国民众来到首都华盛顿以南约18公里处的福特亨特国家公园举行集会,抗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实施的救市方案和医改方案违反“宪法原则”。有权通过救市方案和医改方案,并裁决这两个方案是否违反“宪法原则”的机构分别是() A.国会、最高法院B.最高法院、国会 C.参议院、众议院D.众议院、参议院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 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 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 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 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 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 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 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 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 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 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 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 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 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教学提纲

第6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习惯法与成文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 (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 _______ 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_____ 利益得到保护3.公民法

(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 从公民发到万民法(1)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矛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______ 在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_____ 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 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 的司法保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 律。 2. 罗马法体系完成: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 (1)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 ________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局限性: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 影响后世: (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

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形成的任内阁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标解读:根据学生知识实际、课标和升学愿望,初中生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观、初步地了解其革命过程和政治制度。因此,我该在知识系统性和深度方面做适合学生学习就近发展区地设计,重点落在《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发展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方面,难点放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据课标和历史教育对人情感、价值观影响特殊作用。我应充分发掘历史知识的内在精神,发挥其“读史明智”“古为今鉴”作用,培养学生接人待物,认识社会的良好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全人格。教学中不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精神,更要突出得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及历史发展过程。 B.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国革命、《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史实。 2.熟记《权利法案》核心思想(内容)、责任内阁和首相产生、内阁与议会关系和首相权力。 3.理解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特点和代议制。感悟对今天社会问题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史料解读历史来龙去脉,生动展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潜移默化养成“论从史出”等历史意识。 3.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思考,感悟得到知识地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地学习,感悟妥协和协商是血的教训,感悟传承和创新的历史智慧,培养学生法制观念、有限权利和责任意识。 2.通过历史和现实联系,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C.教学设计思想 我对课标和课本研读,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突出学生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发展中蕴含的法制、民主、妥协、协商、责任、有限权力等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教学要注重知识逻辑性、开放性和历史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兴趣和广阔思维空间。我整合了教材,直接突出主题最先讲解“议会权力的确立”,学生就能直观认识和深刻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也有了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条件的制度背景,更好回答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然后随历史发展,再学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也为学生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铺垫完整的知识基础。为拓展学生知识、思维维度和照顾知识完整性,留了选作题,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培养学生研读史料能力、史学意识和理解知识等,为此,我亲自精心挑选切合的史料。为突出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史料分析和回答问题时,要点明依据。教学中设计悬疑、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分组抽签展示和“七嘴八舌”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到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 D.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语: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我有个疑问,能帮我解决吗?“君主”给你们什么印象?“宪”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同时给出两幅图片,给学生思考启发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专题总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外交开创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时期(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课程标准】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结构】调整原因: 基本依据: 新时期外交政策对外政策目标: 不结盟政策(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内容 新时期的外交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与成就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如裁军、维和 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新时期外交活动(在联合国的活动) 2000年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 (在区域国际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特别提示]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国际格局虽然仍是两极格局,但在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外,出现一系列新兴的力量,如日本、西欧、第三世界,从而形成多个力量共同发展局面。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依存程度加深,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2、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 ---内容: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重大发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刨根问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约战争的力量”有哪些?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③世界人民强烈反对战争; ④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

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

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 导语:历史,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欢迎阅读!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教材学思之窗、史料解读、问题探究的方式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理解宗法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通过夏商的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的文明古国。 知识点1 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

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3)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1、既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但又为什么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一种历史进步?这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的。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它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天下为家”的奴隶社会所代替,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学思之窗:《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朝国王汤甚得民望,贤士伊尹渴望辅佐他,汤很赏识伊尹,提拔为相,“任以国政”,助汤灭夏取得天下。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太甲继位后荒淫暴虐,被伊尹流放。后来太甲终于悔过自新,伊尹将他迎归,太甲变成一个有为之君。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txt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txt 【篇一: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 南京晓庄学院王海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百家争鸣”局面的 形成 2、教材建议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其中重点讲述儒家思想。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 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素材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 【设计思路】围绕“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各家思想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问题研讨】本节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专题内容,内容丰富,但在备课中对查阅资料不够完整,教学中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深入讲解度把握不够准,课题之间的过渡还需要流畅,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设计缺乏新颖。但个人认为在教学导入中结合现实生活。课堂总结感染力度强,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弘扬民族文化。争取更大进步。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出示课件】 “抗震救灾”感人图片,让学生指出从国家领导人,人民子弟兵,社会各界,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全世界人民对灾区帮助的画面,这是什么力量汇聚在四川灾区呢?。这些表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最大特点为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出现空前绝后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板书: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教师提问::“百家争鸣”中所谓“百家”真是一百家吗?“争鸣”又指什么呢? 学生回答:所谓“百家争鸣”指诸子百家,形容数量很多。“争鸣”为诸子百家之间相互争辩。 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学生回答:思考中?? 教师引导: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m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教学对象:时间: 课题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1、知识与能力: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 2.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3.2、过程与方法: 4.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先填后背——写出从夏至清的朝代顺序名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西夏、、清 【教学过程】 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10分钟) 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 ①第一个国家政权 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 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 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

殷商降族 (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 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 (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学案 精品

第17课解放战争 考点: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发动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伟大意义 一、争取和平建国反对内战的斗争(1945.8——1946.6):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二、全面内战阶段(1946.6——1949.10) 1.战略防御全面进攻:1946.6,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人民军队采用运动战防御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序幕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4.21)、解放南京(4.23):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 4.战争胜利 成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国际)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 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附: 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对北洋军阀政府 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侵略者爱国统一战线:1981年正式提出,反对分裂中国的行为 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 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元旦-3月,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1912.3-1927.7,代表大地主 国民政府:1927.7-1949.4.2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买办 中国近代史分期: 1840-1919.5.4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5.4-1949.10.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9.10.1-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56-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注: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 所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就天然地落到了革命性更彻底的中国无产阶级身

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教学设计

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禅让制──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模式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基础、确立、实质、神秘色彩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建立 2.主要内容、特点 3.影响、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2.含义

3.特点 4.实质与作用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 5000 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夏商周时期正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阅读课本标题下小字,并阅读下面两幅图,然后回答:大禹为什么能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禹治水成功,舜传位与他;部落争斗中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从而享有极高威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2)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3)首席执政官梭伦:1.萨拉米斯岛问题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的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工商业的发展、首席执政官梭伦)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过程与方法:(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阅读摘要、(工商业的发展)纲要图示、情景再现、辩论比较(首席执政官梭伦)史论结合、自主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 25 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是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出了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一 8 个学习专题,共 27 课。主要是了解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的基本史 实。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 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②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③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一、复习巩固: 《固学案》12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二、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第一次)(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