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奥数11、有关数的法则或方法

六年级奥数11、有关数的法则或方法

六年级奥数11、有关数的法则或方法
六年级奥数11、有关数的法则或方法

11、有关数的法则或方法

【数的读写方法】(整数中多位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见小学数学课本,此处略。)

“成数”、“折数”即“十分数”,它们常用中国数字和文字“七成”、“二成五”、“八折”、“九五折”等表示,并根据其文字去读。它们也常用分母为十的分数,或者用百分数去表示,这时便可按分数、百分数的方法去读。

“千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分数,它常用“千分号”--“?”来写千分数,如某地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七,写作“7?”,读作“千分之七”。

【科学记数法】用带一位整数的小数,去乘以10的整数次幂来表示一个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很容易把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达为“a×10n(1≤a≤10,n 是整数)”的形式。例如:

257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得1<2.57<10,但2.57比25700小了10000倍,所以

25700=2.57×104。

0.00867,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1<8.67<10,但8.67比0.00867大了1000倍,所以

【近似数截取方法】截取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进一法三种。

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的一部分尾数,取它的近似数的时候,如果要舍去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是比4小的数,就把尾数舍去;如果要舍去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是比5大的数,把尾数舍去以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例如,把8,654,0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于865万;把7.6239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7.62;把2,873,000,000四舍五入到亿位,约等于29亿;把32.99506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位约等于33.00。

去尾法──要省略的尾数不论是多少,一律舍去不要,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进一法──省略某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时,不管这些尾数的大小,都向它的前一位进一。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显然,用“进一法”和“五入”方法截取的近似值,叫做“过剩近似值”,而用“去尾法”和“四舍”方法截取的近似值,叫做“不足近似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似数的取舍结果中,小数点后最右一位上的零必须写上。例如,把1.5972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得1.60,即1.5972≈1.60,最后的“0”不可去掉,否则,它只精确到十分位了。

【质数判定方法】判定一个较大的数是不是质数,一般有两种方法。

(1)查表法。用查质数表的方法,可以较快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质数表上有的是质数,同一范围内的质数表上没有这个数,那它便是个合数。

(2)试除法。如果没有质数表,也来不及制作一个质数表,可以用试除来判断。

例如,要判定161和197是不是质数,可以把这两个数依次用2、3、5、7、11、13、17、19……等质数去试除。这是因为一个合数总能表示成几个质因数的乘积,若161或197不能被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整除,那么也一定不能被这个合数整除。所以,我们只要用质数去试除就可以了。

由161÷7=23,可知161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至少还有7和23。所以,161是合数,而不是质数。

由197依次不能被2、3、5、7、11、13整除,而197÷17=11……10,这时的除数17已大于不完全商11,于是可以肯定:197是质数,而不是合数。因为197除了它本身以外,不可能有比17大的约数。假定有,商也一定比11小。这就是说,197同时还要有比11小的约数。但经过试除,比11小的质数都不能整除197,这说明比11小的约数是不存在的,所以197是质数,不是合数。

【最大公约数求法】最大公约数的求法,一般可用下面四种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先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再把各数公有的一切质因数连乘起来,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2940、756和168的最大公约数:

∵ 2940=22×3×5×72,

756=22×33×7,

168=23×3×7;

∴(2940,756,168)=22×3×7=84。

注:“(2940,756,168)=84”的意思,就是“2940、756和168的最大公约数是84”。

(2)检验公约数法。“检验公约数法”即“试除法”,也是小学数学课本介绍的那一种一般的求法,此处略。

(3)辗转相减法。较大的两个数求最大公约数,可以用“辗转相减法”:用大数减小数,如果减得的差与较小的数不相等,便再以大减小求差,直到出现两数相等为止。这时,相等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792和594的最大公约数。

∵(792,594)=(792-594,594)

=(198,594)=(594-198,198)

=(198,396)=(198,396-198)

=(198,198)=198,

∴(792,594)=198。

用辗转相减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推广到求n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具体做法是:可以不拘次序地挑选最方便的,从较大的数里减去较小的数。这样逐次做下去,直到所得的差全部相等为止。这个相等的差,就是这些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1260、1134、882和1008的最大公约数。

∵(1260,1134,882,1008)

=(1260-1134,882,1008-882,1134-882)

=(126,126,882,252)

=(126,126,882-126×6,252-126)

=(126,126,126,126)=126,

∴(1260,1134,882,1008)=126。

(4)辗转相除法(欧几里得算法)。

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步骤如下:

光用较小数去除较大的数,得到第一个余数;

再用第一个余数去除较小的数,得到第二个余数;

又用第二个余数去除第一个余数,得到第三个余数;

这样逐次用后一个余数去除前一个余数,直到余数是0为止。这时,余数“0”前面的那个余数,便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求两个较大的数的最大公约数,用上面的第一、二种方法计算,是相当麻烦的,而采用“辗转相除法”去求,就简便、快速得多了。

例如,求437和551的最大公约数。具体做法是:先将437和551并排写好,再用三条竖线把它们分开。然后依下述步骤去做:

(1)用较小数去除较大数把商数“1”写在较大数的线外,并求得余数为114。

(2)用余数114去除437,把商数“3”写在比114大的数(437)的线外,并求得余数为95。

(3)用余数95去除114,把商数“1”写在114右边的直线外,并求得余数为19。

(4)用余数19去除95,把商数“5”写在95左边的直线外面,并求得余数为0。

(5)当余数为0时,就可断定余数0前面的那一个余数19,就是437和551的最大公约数。

又如,求67和54的最大公约数,求法可以是

由余数可知,67和54的最大公约数是1。也就是说,67和54是互质数。

辗转相除法,虽又称作“欧几里得算法”,实际上它是我国最先创造出来的。早在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上,就有“以少减多,更相减损”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的记载。一般认为,“辗转相除法”即源于此。这比西方人欧几里得等人的发现要早600年以上。

辗转相除法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如果要求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用它先求出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再求这个最大公约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数为止。最后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就是这几个数所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分数最大公约数求法】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定义,可以扩展到分数。一组分数的最大公约数一定是分数,而这组分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应得整数。

求一组分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

(1)先将各个分数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再求出各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a;

(3)然后求出各个分数分子的最大公约数b;

再求出三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得72;

然后求出三个分子35、21和56的最大公约数,得7;

【最小公倍数求法】求最小公倍数可采用下面三种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先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在所有相同的质因数中,每一个取出指数最大的,跟所有不同的质因数连乘起来,就是所求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求120、330和525的最小公倍数。

∵120=23×3×5,

330=2×3×5×11,

525=3×52×7;

∴[120,330,525]=23×3×52×7×11=46200

注:“[120,330,525]=46200”表示“120、330和525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6200”。

(2)检验公约数法。“检验公约数法”即“试除法”或“用短除法的求法”,也就是小学数学课本上介绍的一般方法,此处略。

(3)先求最大公约数法。由于“两个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即

a·b=(a,b)·[a,b]

所以,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由这两个数的乘积除以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来求得。即

例如,求[42,105]。

若要求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求这个最小公倍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求这个最小公倍数与第四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此依次做下去,直到最后一个数为止。最后求得的那个最小公倍数,就是所要求的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求[300,540,160,720]

∴[300,540,160,720]=21600

【分数最小公倍数求法】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可以推广到分数。一组分数的最小公倍数,可能是分数,也可能是整数,但它一定是这组分数中各个分数的整数倍数。

求一组分数的最小公倍数,方法是:

(1)先将各个分数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再求出各个分数分子的最小公倍数a;

(3)然后求出各个分数分母的最大公约数b;

再求各分数分子的最小公倍数,得

[35,21,56]=840;

然后求各分数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得

(6,8,9)=1

【数的互化方法】整数、小数和分数,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成数(或折数)、分数和百分数,它们之间可以互化,互化的方法见小学数学课本,此处略。

化循环小数为分数,还可以用移动循环节的方法。例如

由这些实例,可以得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法则如下:

(1)纯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法则。纯循环小数可以化成这样的分数:分子是一个循环节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分母的各位数字都是9,“9”的个数同循环节的位数相同。

(2)混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法则。混循环小数可以化成这样的分数:分子是小数点后面第一个数字到第一个循环节的末位数字所组成的数,减去不循环数字所组成的数所得的差;分母的头几个数字是9,末几位数字是0,“9”字的个数同循环节的位数相同,“0”字的个数和不循环部分的位数相同。

【分数化有限小数判断法】

若进一步研究,它又有以下的三种情况:

5(即与10互质),或者除2和5以外,还包含其他的质因数,那么,这样的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只能化成无限循环小数。

这里,又有以下的两种情况:

和5时,这样的分数就可以化成纯循环小数。循环节内数字的个数,跟数列

9,99,999,9999,……

各项中,能被分母b整除的最小的数所含“9”字的个数相同。

分母37去除9,99,999,9999,……,能整除的

最小的数是999,即

99937(即“999能被37整除”,“”是整除符号;亦可逆读为“37能整除999”)

也可以表示为37|999(即“37能整除999”,“|”也是整除符号;亦可逆读为“999能被37整除”。)

这里“999”,含有3个“9”,所以它化成的纯循环小数循环节内数字的个数也是3个:

=0.513

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样的分数就可以化成混循环小数。它的不循环部分数字的个数,跟2和5在分母内最高乘方的指数相同;循环节内数字的个数,跟数列

9,99,999,9999,……

各项中,能被分母内2和5以外的质因数的积所整除的最小的数,所含“9”字的个数相同。

质因数11,所以这分数可以化成混循环小数。不循环部分数字的个数是3个(最高乘方23的指数为3),循环部分的循环节数字是两个(11|99,“9”的个数为2个):

概括起来,把分数化成小数,判断其得数的情况,不外乎以下三种:

(1)若分母只含质因数2,5,则化得的小数是有限小数;

(2)若分母不含质因数2,5,则化得的小数是纯循环小数;

(3)若分母既含质因数2,5,又含2和5以外的质因数,则化得的小数是混循环小数。

注意:判断的前提是分数必须是既约(最简)分数,否则很容易出错。

【百分比浓度求法】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溶液浓度,叫做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求法是

例如,用白糖(溶质)1千克,开水(溶剂)4千克混合以后,所得的糖水(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

用对称关系找约数

【用对称关系找约数】找某一合数的约数,常有找不全的情况发生,而利用约数的对称关系去找,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方法是:

(1)若某个合数为某一个自然数的平方,则它的所有约数的“中心数”就是这个自然数;再把比“中心数”小的几个约数找出来,其他的约数也就可以成对地和一个不漏地找出来。例如,找出36的全部约数:

因为36=62,6是所有约数的“中心数”。比中心数6小的约数很容易找到,它们是1、2、3、4四个,于是比中心数大的约数,也就可依据对应关系,成对地找出来了,它们是36(与1对应)、18(与2对应)、12(与3对应)和9(与4对应)。如下图(图4.7):

(2)若某个合数不是某一自然数的平方,则可先找出一个“近似中心数”。例如,找出102的全部约数:

因为102<102<112,所以可选10或11为“近似中心数”。然后找出比这个近似中心数小的所有约数——1、2、3、6;再找出比近似中心数大的所有约数——102、51、34、17。如下图(图4.8):

(注意:“中心数”是其中的一个约数,但“近似中心数”却不是其中的一个约数。)

【叉乘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叉乘法”求最小公倍数,是极为快速的。例如

求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如图4.9:

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24×3=72,或36×2=72。

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

所以,用24乘以36独有的质因数3,或者用36乘以24独有的质因数2,都能得到24与36的最小公倍数72。今后,用短除法找出两个数单独有的质因数以后,顺手画一个“×”,把它们分别与原来的两个数相乘,就都会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又如,求20、12和18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图4.10:

∵2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0×3=60,

60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60×3=180,

∴20、12和18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便是180。

如果先求20和18的最小公倍数,再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与12去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或者先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再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与20去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是可以的。

word完整版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15棋盘的覆盖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一15棋盘的覆盖 本教程共30讲 棋盘的覆盖 同学们会下棋吗?下棋就要有棋盘,下面是中国象棋的棋盘(图1), 围棋棋盘(图2)和国际象棋棋盘(图3)。 用某种形状的卡片,按一定要求将棋盘覆盖住,就是棋盘的覆盖问题。 实际上,这里并不要求一定是某种棋盘,只要是有关覆盖若干行、若干列 的方格网的问题,就是棋盘的覆盖问题。 棋盘的覆盖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能不能覆盖的问题,二是有多少 种不同的覆盖方法问题。 例1要不重叠地刚好覆盖住一个正方形,最少要用多少个右图所示 的图形? 分析与解:因为图形由3个小方格构成,所以要拼成的正方形内所含 的小方格数应是3的倍数,从而正方形的边长应是3的倍数。经试验,不 可能拼成边长为3的正方形。所以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少是 6(见右图), 需要用题目所示的图形 36 - 3= 12 (个)。 F r I r 图2

例2能否用峠个形如匚□的卡片将左下图覆盖? 分析与解:在五年级学习“奇偶性”时已经讲过类似问题。左上图共有34个小方格,17个1X 2的卡片也有34个小方格,好象能覆盖住。我们将左上图黑白相间染色,得到右上图。细心观察会发现,右上图中黑格有16个,白格有18个,而1X 2的卡片每次只能盖住一个黑格与一个白格,所以17个1X 2的卡片应当盖住黑、白格各17个,不可能盖住左上图。 例3下图的七种图形都是由4个相同的小方格组成的。现在要用这些图形拼成一个4X 7的长方形(可以重复使用某些图形),那么,最多可以用上几种不同的图形? 分析与解: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考虑。显然,只用1种图形是可以的, 例如用7个(7);用2种图形也没问题,例如用1个(7),6个(1)经试验,用6种图形也可以拼成4X 7的长方形(见下图)。 能否将7种图形都用上呢?7个图形共有4X 7=28 (个)小方格,从 小方格的数量看,如果每种图形用1个,那么有可能拼成4X 7的长方形。但事实上却拼不成。为了说明,我们将4X 7的长方形黑、白相间染色(见右图),图中黑、白格各有14个。在7种图形中,除第(2)种外,每种图形都覆盖黑、白格各2个,共覆盖黑、白格各12个,还剩下黑、白格各2 个。第(2)种图形只能覆盖3个黑格1个白格或3个白格1个黑格, 因此不可能覆盖住另6种图形覆盖后剩下的2个黑格2个白格。

六年级奥数 第11讲 假设法解题(三)

第11讲设数法解题(2)讲义 专题简析 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題中的变倍同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的关健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例1、水果店里西瓜的个数与白兰瓜的个数的比为7∶5,如果每天卖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十天后白兰瓜正好卖完,西瓜还剩36个。水果店里原有西瓜多少个? 练习:1、红星幼儿园里白皮球的个数与红皮球的个数的比是3∶5,给每个班发4个白皮球和10个红皮球,结果发现红皮球刚好发完,还多18个白皮球。红星幼儿园有多少个班? 2、食堂里面粉的质量是大米质量的1 2 ,每天吃去30吨面粉,45吨大米。若干天后,面粉正好吃完, 大米还有150吨,食堂里原有面粉多少吨?

3、师、徒两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的任务比徒弟的任务多1 5 ,徒弟每天加工7个,师傅每天加工12 个,若干天后,师傅正好完成了任务,徒弟还有30个零件没有加工。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例2、王明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还多6.40元。若两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数就是陈刚的7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 练习:1、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书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书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2、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人。本学年,马村中学增加了学生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学生8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

小学奥数设数法解题

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 (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 ,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1。 如果□□口□,那么☆☆□=()个厶。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 3,口= 2,代入第二式得☆= 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 , 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 已知4=00□口,△?=□□,☆=□□口,问△□☆=()个0。 2. 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 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 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 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 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 1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5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 1 一 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X( 1+- ) = 18兀,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十2 =9元,每张票降价15 —9= 6元。即: 1 一 15 —15 X( 1+ )- 2 = 6 (兀) 5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 一 15 —15a X( 1+5 )- 2a= 6 (元) 练习2 3 1. 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 均分是多少分 2. 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 小学生 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我班学生整体看来,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我班学习优秀、反应灵活的学生有,但个别学生仍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有困难,不过学习还是很努力的。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促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为后面的总复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课程第1讲至第20讲

1- 第1讲 定义新运算 一、知识要点 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思路导航】这题的新运算被定义为:a*b 等于a 和b 两数之和加上两数之差。这里的“*”就代表一种新运算。在定义新运算中同样规定了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因此,在13*(5*4)中,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5*4)。 练习1: 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求27*9。 2.设a*b=a2+2b ,那么求10*6和5*(2*8)。 3.设a*b=3a -b ×1/2,求(25*12)*(10*5)。 【例题2】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4×q-(p+q)÷2。求3△(4△6)。 【思路导航】根据定义先算4△6。在这里“△”是新的运算符号。 练习2: 1.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4×q -(p+q )÷2,求5△(6△4)。 2.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p2+(p -q )×2。求30△(5△3)。 3.设M 、N 是两个数,规定M*N =M/N+N/M ,求10*20-1/4。 【例题3】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________;210*2=________。 【思路导航】经过观察,可以发现本题的新运算“*”被定义为。因此

奥数试题-三年级找规律填数(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找规律填数 1、找规律,再填数。 ⑴78、74、70、66、()、() ⑶1、3、9、27、()、() ⑷1、4、9、16、25、()、() ⑸7、8、10、13、17、()、() ⑹3、2、4、3、5、4、()、()、7、6 ⑺1、50、3、40、5、30、()、() ⑻128、64、32、16、()、() 2、先找规律,再继续画下去或写下去。 ⑴○□△△○□△△○□△△ ⑶357913579135791…… ⑷896889966888999666…… 3、找出与其他四行不同的一行数。 第一部分必做题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11、13、15、()、() ⑵(☆)6、17、8、15、10、13、12、()、() ⑶(☆)2、6、18、54、()、() ⑸(☆☆)6、5、9、8、12、11、15、()、() ⑹(☆)()、()、84、81、78、75、() ⑺(☆)3、7、5、9、7、11、9、13、11、15、()、() ⑻(☆☆)30、15、45、15、60、()、() 2、先找规律,再继续画下去或写下去。 ⑴(☆) ○△○△△○△△△○△△△△○…… ⑵(☆)△△○△△△△○△△△△△△○…… ⑶(☆)135113355111333…… ⑷(☆)4327274327274327…… ⑸(☆)135791357913…… ⑹(☆☆)○△△○○○△△△△○○○○○△△△△△△…… ⑺(☆)□○□□○□□□○□□□□…… ⑻(☆☆)345 456 567 678 3、找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⑴(☆)

⑵(☆☆) 4、(☆☆)先观察下面各算式,找出规律,再填出数。 ⑴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 =444444444 12345679=555555555 ⑵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5×9+ 1234567×9=11111111 ⑴(☆☆)5、9、15、23、33、45、( )、( ) ⑵(☆☆☆)4、5、8、10、16、20、32、( )、( ) 第二部分 选做题

小学奥数 设数法解题(2)

设数法解题(2) 例1: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与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 的男生人数是全部男生人数的5 2,全部的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 几? 练习: 1、某班期末考试中,男生平均分为82分,女生平均分为85分,其中男生占全 班人数的5 2,求全班平均分。 2、阳光小学合唱团中有3 1是男生,今年六年级毕业一部分学生后,总人数减少 了72,此时男生占学生总数的5 1,求男生减少了几分之几? 3、已知甲校学生人数是乙校学生人数的53,甲校女生是甲校学生人数的12 5,乙 校男生是乙校学生人数的20 9,那么两校女生总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几分之 几?

例2:小林要买一些圣诞卡,由于圣诞卡减价20%,用同样多的钱他可以多买6 张。问:小林原来可以买多少张圣诞卡? 练习: 1、由于物价上涨,练习本单价上涨10%,老师用同样多的钱比原来要少买5本。 老师原来可以买多少本练习本? 2、圆环外圆周长比内圆周长多25.12厘米,求环宽。 能力检测: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 43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 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多少分? 2、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3 2,男生平均身高138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 米。问:女生平均身高多少厘米?

3、有一堆苹果,平均分给甲、乙两班的每个人,第人分得6个;若只分给甲班, 则每人分得10个;若只分给乙班,那么每人分得几个? 4、 一、二两班人数相等,一班男生是女生的 32,二班男生是女生的5 4。这两个 班的男生总数是女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5、育红小学科技兴趣小组去年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今年男生增加了203, 女生减少了5 1。今年科技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6、妈妈准备买一些面包,面包店每到晚上8:00后,面包会减价30%,那么用 同样多的钱晚上可以多买3个面包,请问妈妈原来准备买几个面包? 7、有两个同心圆,内圆周长比外圆周长小31.4厘米,求两圆之间的距离。

六年级奥数公开课教案

奥数强化训练 1.某人到花店买花,他只有24元。本打算买6枝玫瑰和3枝百合,但钱不够, 只好买了4枝玫瑰和5枝百合,这样他还剩了 2元多钱。请你算一算,2枝玫瑰 和3枝百合哪个的价格高? 2.某校人数是三位数,平均每个班级36人。若将全校人数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则全校人数比实际少180人。该校人数最多可以达到多少人? 3.在正方形边长为10㎝中,画了两个1 4 圆,图中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相差多少?

4.梯形ABCD 中,AD=4㎝,ABD S ?=16㎝2,AED S ?比EBC S ?小24㎝2,求梯形ABCD 的面 积。 5.在梯形ABCD 中,AE ∥CD ,△B O E 比△AOD 4的面积大,且EC=25 BC ,求梯形ABCD 的面积。(单位:㎝) 6.如图,∠BOA=90°,以AO 为直径画半圆交OD 于E ,如果图中①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7.31453×68765×987657的积,除以4的余数是多少? 。

8.444344421L 200022222除以13所得的余数是 。 9.哪些数除以7能使商与余数相同? 10.在1,2,3,…,29,30这30个自然数中,最多能取出多少个数,使取出的这些数中,任意两个不同的数的和都不是7的倍数。 11.有一个九位数abcdefghi 的各位数字都不相同且全都不为0,并且二位数ab 可被2整除,三位数abc 可被3整除,四位数abcd 可被4整除,……依此类推,九位数abcdefghi 可被9整除.请问这个九位数abcdefghi 是多少? 12.已知正整数a 、b 之差为120,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其最大公约数的105倍,那么a 、b 中较大的数是多少?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设数法解题小学

设数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那么☆☆□=()个△。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1+1/5)÷2a=6(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26小学六年级奥数第二十六讲:一题求多解

第二十六讲:一题求多解 例1.甲、乙两厂共同完成了一批机床的生产任务,已知甲厂比乙厂少生产8台机床,并且甲厂生产量的 31等于乙厂生产量的13 4。那么,甲、乙两厂共生产机床多少台? 例2.甲地到乙地是斜坡路,一辆卡车上坡每小时行30千米,下坡每小时行40千米,往返一次共需7小 时,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3.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贷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客车走到全程的17 9的地方与贷车相遇。如果客车每小时走45千米,贷车8小时可以走完全程,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例4.筑路队原计划每天筑路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筑路 9 1,这样在规定完成全路修筑的前3天,就剩下1160米未筑,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例5.某人把彩色玻璃放进两个盒子,每只大盒子装12个,每只小盒子装5个,正好装完。已知彩色玻璃 球有99个,盒子数大于10,问大、小盒子各几个? 例6.有人沿公路前进,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自行车吗?”司机回答:十分钟前我超过 一辆自行车。“这人继续走了十分钟遇到自行车。已知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问汽车的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几倍?

第二十六讲:一题求多解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2011.7.8 1.甲、乙两队合挖一条长620米的水渠,甲队挖的 43与乙队挖的54相等,甲队比乙队多挖多少米? 2.客贷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客车比贷车少行32千米,已知客车速度的52等于贷车速度的3 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某人从山脚下到山项每分钟行50米,从山项原路返回山脚每分钟行70米,他上、旧山一共用了48分钟,问山路长多少米? 4.小琼从家里出发去电影院看电影,去时每分钟走75米,回来时每分钟走50米,因而去时比回来时少用了4分钟,小琼家离电影院多少米? 5.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机时行,甲走到全程的 115的地方与乙相遇。如果甲每小时行214千米,乙走完全程要5小时,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6.客、贷两车同时从甲、乙两镇的中点向相反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镇,贷车离乙镇还有30千米,已知贷车的速度是客车速度的 43,甲、乙两镇相距多少千米? 7.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20个零件,同时开工。如果要使两人加工的零件一样多,师傅的工作效率降低51,徒弟的工作效率需提高 3 1,问两人仍按原来的效率工作,完成任务时,徒弟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最新整理小学奥数找规律填数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1.按规律填数。 (1)12345,23451,34512,(),51234; 【点评】:根据前后数字出现的规律,都有1,2,3,4,5,并且数 字的出现都是从小到大,然后循环的,首位数字分别是1,2,3,所 以第四个数字的首位应该出现 4. 【答案】:45123 (2)109,10099,1000999,(),10000099999; 【点评】:给出的数首位都是1,第二位开始有变化,第一个是1个0, 第二个是2个0,第三个是3个0,那么第四个应该是4个0,后面 的9出现的个数和0出现的个数是一样的。 【答案】:100009999 (3)401,4011,40111,(),4011111; 【点评】:本题和第3小题类似,首位都是4,第二位都是0,从0 后面开始有变化,后面一个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一个 1. 【答案】:401111 (4)5,55,555,5555,();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后一个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一个 5. 1

【答案】:55555 (5)3,8,23,68,(); 【点评】:观察每个数之间的关系,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三倍少1,第三个数是第二个数的三倍少1,第四个数是第三个数的三倍少 1. 【答案】:203 (6)150,135,120,(),90,(),(); 【点评】:后面一个数分别比前面一个数少15. 【答案】:(105),(75),(60) (7)1,3,6,8,16,18,(),(),76,78; 【点评】:本数列两个两个分成一组,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2,每组和每组数又是有关系的,每组第一个数是前一组后面一个数的两 倍。 【答案】:(36)(38) (8)16,48,24,72,36,(),(); 【点评】:本题的规律分别是第一个数乘以3得到第二个数,第二个数除以2得到第三个数,后面都是这样的规律. 【答案】:(108),(54) (9)11,12,15,(),27,36; 【点评】:本题的规律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是1,3,5,7,9 【答案】:(20) (10)3,2,6,4,9,16,12,128,(),(); 【点评】:本题是个双数列,奇数位上的数分别是3,6,9,12,都是3的

六年级奥数第06讲-设数法解题(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六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06讲-设数法解题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① 读懂题目表达的意思; ② 能够快速找出所给题目中缺少的条件; ③ 能够设出所缺条件,列出式子求解。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1、如果△△=□□□,△☆=□□□□,那么☆☆□=( )个△。 例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例3、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例8、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 例9、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 例10、猎狗前面26步远的地方有一野兔,猎狗追之。兔跑8步的时间狗只跑5步,但兔跑9步的距离仅等于狗跑4步的距离。问兔跑几步后,被狗抓获? 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

(完整)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第一讲行程问题 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 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行走或移动的距离; 时间行走或移动所花时间. 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距离=速度×时间 很明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从数学上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 总量=每个人的数量×人数. 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 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 这一讲,用5千米/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

一、追及与相遇 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 例1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 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9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时,因此 所用时间=9÷6=1.5(小时). 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 面包车速度是54-6=48(千米/小时).

举一反三- 六年级奥数 -第11讲 假设法解题(二)

第11讲假设法解题(二) 一、知识要点 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题中的变倍问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时的关键仍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两根铁丝,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3倍,两根各用去6米,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倍,第二根原来有多少米? 练习1: 1、丁晓原有书的本数是王阳的5倍,若两人同时各借出5本给其他同学,则丁晓书的本数是王阳的10倍,两人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2、在植树劳动中,光明中学植树的棵数是光明小学的3倍,如果中学增加450棵,小学增加400棵,则中学是小学的2倍。求中、小学原来各植树多少棵?

【例题2】王明平时积蓄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若两个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就是陈刚的8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 练习2: 1、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2、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人,本学年马村中学增加了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8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 【例题3】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 21,两人各买5枝后,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3 2,两人原来各有彩笔多少枝?

三年级奥数讲义-第一讲找规律填数(附答案)

三年级奥数-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学法指导】 寻找一列数的变化规律,再根据这样的规律填上适当的数,这样的问题我 们叫作“找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 1. 从相邻两数的和、差、积、商考虑,或将和、差、积、商依次写下来 成新的一列数,通过对这列数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 的数。 2. 有时要将一列数分成两列数,分别考虑它们的变化规律。 3. 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形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 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入手点 【经典例题1】 找出下面各数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2,5,8,11,14,( ) ,(). (2) 1 ,2,4,7,11,16,( ). (3) 4 ,12 ,36 ,108 ,( ) ,972. (4) 1 ,2,6,24,120,( ) ,5040. 思路点拨 (1) 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3。 (2) 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前 6 个数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5,由此可以推算第7 个数比第6 个数16 大6。 (3)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商,发现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的 3 倍。 (4)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商,发现前 5 个数每相邻两个的商依次是2,3,4,5 ,由 此可以推算第 6 个数是第5 个数120 的6 倍。 完全解题 (1)2,5,8,11,14,( 17 ) ,(20 ). (2) 1 ,2,4,7,11,16,( 22 ). (3) 4 ,12 ,36 ,108 ,( 324 ) ,972. (4) 1 ,2,6,24,120,( 720 ) ,5040.

六年级奥数设数法解题精编版.doc

???????????????????????最新料推荐??????????????????? 设数法解题 九、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 1 如果△△=□□□,△☆=□□□□,那么☆☆□=()个△。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 3,□= 2,代入第二式得☆= 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 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挑战自我 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 3 厘米,乙比丙矮 7 厘米,丙比丁高 10 厘米,丁比戊矮 5 厘米,甲与 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 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 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 55 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 的多多少吨? 例题 2 足球门票 15 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 ,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5 【思维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 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

1 众,收入为 15×( 1+5 )= 18 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 18÷ 2= 9 元,每张票降价 15- 9 =6 元。即: 1 15- 15×( 1+5 )÷ 2= 6(元) 答:每张票降价 6 元 。 说明 :如果设原来有 a 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 15a ×( 1+ 1 5 )÷ 2a = 6(元) 挑战自我 3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 70 分,其中 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 80 分,那么不及格的 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 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 20%, 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 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3.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 2 生的 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例题 3 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 200 米,再从原路下山, 每分钟跑 240 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 150 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 200 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思维导航】 题中四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是 1200 ,设一个单程是 1200 米。则 ( 1)四个单程的和: 1200 ×4= 4800 (米) ( 2)四个单程的时间分别是; 1200÷ 200= 6(分) 1200÷ 240= 5(分) 1200÷ 150= 8(分) 1200÷ 200= 6(分) (3)小王的平均速度为: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 校:钦堂中心学校 六 年 级: 级 班 学 学 数 科: 张 国强 教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本册教材分析 日期: _________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

六年级上奥数第一讲找规律

第一讲 找规律 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数、式或图形,要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解题的思路是实施特殊向一般的简化;具体方法和步骤是(1)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2)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3)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些问题. 开篇小练习: 1、有一列数,观察规律,并填写后面的数,-5,-2,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组数为: 1111111,,,,,,234567 ---- …找规律得到第11个数是_________,第n个数是__________ 3、小凡在计算时发现,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他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你能根据他所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 111111111×111111111=______吗? 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个同学研究一列数:1,-3,5,-7,9,-11,13,……照此规律,他们得出第n 个数分别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2n-1 B.1-2n C.(1)(21)n n -- D.1 (1)(21)n n +-- 5、如图,是用积木摆放一组图案,观察图形并探索:第五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第 n 个图形中共有 块积木. 6、观察数列1,1,2,3,5,8,x,21,y,……,则2x-y=____________ 7、观察下列各式: 12 34567822,24,28,216,232,264,2128,2256,======== …,请你根据上述规律,猜想108的末位数字是_________. 8、观察下列各式:32 11= 3323332 333321231236123410+=++=+++=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填数

三年级找规律填数 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 ),() (2)84,72,60,( ),( ); (3)2,6,18,( ),( ); (4)625,125,25,( ),( ); (5)1,2,4,8,16,(),() (6)1,3,9,27,(),243 (7)35,(),21,14,(),() (8)64,32,16,8,(),2 例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5, 2, 12, 2, 9, 2,(),() (2)21, 4,18, 5, 15,6,(),() (3)10,5,12,6,14,7,( ),( ) (4)1,1,2,1,1,4,1,1,6,( ),( ),( ) 例3、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8,20,24,30,( ),(); (2)11,12,14,18,26,( ); (3)1,3,6,10,(),21,28,36,(). (4)1,2,6,24,120,(),5040。 (5)252, 124,60,28,(),4。 (6)1, 4,9, 16,25, 36,()。 例4、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 2, 2, 4, 8, ( ) (2)1, 3, 3, 9, ( ) (3)2, 3, 5, 8, 13, ( ),( ) (4)3,7,10,17,27,( ); (5)1,2,2,4,8,32,( )。 例5

(2) 例6、 32, 6,10),(3,9,15)……问:第100个数组内3个数的和是多少? 例7、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37037×3=111111 (2)37037×6=222222 (3)37037×9=333333 (4)37037×( )=444444 (5)37037×( )=666666 (6)37037×( )=999999 综合练习: 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2,5,8,11,(),17,20。 (2)11, 15, 19, 23,( ),… (3)56,49,42,35,( )。 (4)19,17,15,13,(),9,7。 (5)1,3,9,27,(),243。 (6)3,6,12,24,( )。 (7)84,72,60,( ),( ),24,12; (8)1,4,7,10,( ),( ),19,22,25 (9)2,5,8,11,(),17,…… (10)25,20,15,10,() (11)64,32,16,8,(),2 (12)1,3,9,27,() 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3,5,3,10,3,15,( ),( )。 (2)2,8,5,6,8,4,( ),(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1页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1页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101页例4、例5、例6,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能够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除法进行验算,会利用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4.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插图的放大图和有关习题的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55=16040= 255=404= 2.求未知数x. x6=15615x=120 3.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学会这部分内容的?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学会了如何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进行新课 (一)引导探究例4 1.出示例4的月饼图并提问:你能根据插图提出哪些问题?2.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 3.教师组织交流并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有18个月饼和3个盒子) (2)18个月饼,准备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多少个?怎样列式解答?183=6(个) (3)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分小组改编应用题并思考:把上面第(2)题改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同时,教师提出要求:说明这道题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怎样求?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多少? 5.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本组改编的题目和对思考题的理解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另外两个算式板书在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