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1111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1111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1111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1111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

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特点:

1.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构成:

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负债

定义: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构成: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所有者权益

定义: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构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盈

收入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构成: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

费用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包括成本与费用

成本: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耗费,

费用: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

构成:营业税金(税费),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

定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构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三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的基本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原因:

1.等式左边反映企业拥有的资产的规模,右边反映其来源。提供资产者对企业的资产具有要求权,即权益。

2.资产与权益反映了同一经济资源的两个不同方面。资产总额必然等于权益总额。

结论:

1. 经济业务的发生, 无非是影响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的增减;

2.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 至少要影响两个具体项目发生增减变化;

3.经济业务的发生, 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第三章

一、会计假设

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我国一般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三会计计量

企业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种类: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一〕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买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二)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童。

(四)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虽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四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1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既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相对应于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所采用的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3企业会计统一要求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第四章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资金运动按其经济内容的性质进行的分类。

二,主要的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进货费用,劳务成本

(五)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

三、账户的概念和结构

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按照会计的管理与核算的要求,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位。

结构

账户结构是反映其内容的组成要素。反映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资金运动数量的变化(减少,增加)。包括:账号名称,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摘要,凭证号数,金额

通常以“丁”字式账户为例说明账户的结构

账户要提供四个指标: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设置

1总分类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一级会计科目)在总分类账中开设中的账户。

2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根据明细分类科目(二级会计科目)在明细分类账中开设的账户

四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联系:账户是根据科目开设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二者反映的是同一内容

区别:科目只是一个概念、名称;账户即是一个概念,又是实体工具,登记金额变动,具一定得结构,格式。

五,复式记账

概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需要从两个方面按相同的余额,记入相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科目的记账方法。

理论依据:是资金运动。

基本原则:

1以会计等式为记账基础

2必须在两个或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进行记录

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号记录必须平衡

作用:

1.可以如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2.可以检查记录结果是否正确

种类: 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借贷记账法。

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六,借贷记账法

概念: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基本内容:记账符号;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账户的结构:

计算公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资产类: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会计分录

概念:会计分录是按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借助记账符号,分别记录其增加或减少数量变化的一种方法。

内容:会计科目(账户)及其所属明细科目(账户),记账符号,数量(金额)

分类: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对应

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

七,试算平衡

(一)概念:根据各种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的纪录是否正确。

(二)试算平衡方法:

a.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全部科目的贷方余额合计数

b.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三)作用:

1,检查每笔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发生额是否平衡。

2,检查一定时期会计科目的借贷发生额是否平衡。

(四)试算平衡表

对账户的试算平衡可以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

分类: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注:即使试算平衡表中借贷金额相等,也不足以说明账户记录完全没错,

如:漏记或重记某业务;借贷记账方向颠倒;方向正确但记错了账号

(五)平行登记: 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另一方面

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

要点:根据相同(同时),方向相同(同向),金额相等(等额)

一,产品制造主要经济业务

企业为要完成经营目标,就需要从各种渠道筹集一定量的资本金。

筹资的渠道:接受投资人的投资;向债权人借款

资金形态: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

工业企业的三个阶段:供应、生产、销售。

二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所有者权益资金)

1,实收资本的核算

含义: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及由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转化为资本的资金。

分类:a 按投资主体不同:国家资本金,个人资本金,法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

b 按投入的资本的不同物质形态不同:货币资金,非货币资金

2,资本公积的核算

含义:投资者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投资者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来源:投资者的额外投入,除投资者外的其他人的投入

用途:主要用于转增资本,即在办理增资手续后用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增加投资人的实收资本。3,负债的核算

财务费用:损益类,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地各种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佣金,及相关的手续费,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a在计算短期借款利息时,借为“财务费用”,贷为“银行存款”“预提费用”。偿还借款本金,支付利息时,借为“短期借款”或“预提费用”,贷为“银行存款”

b计算长期借款利息时,借为“在建工程”“财务费用”,贷为“长期借款”。偿还借款,支付利息时,借为“长期借款”,贷为“银行存款”

三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购置业务的核算

1、固定资产: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原价(取得时的实际成本)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包括购买时发生地增值税,运杂费

2、在建工程:核算企业进行的各种工程的实际支出。如: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安装设备

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前,为“在建工程”,使用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二)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1“在途物资”/“材料采购”账户: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包括运杂费。在购买材料时登记借为“在途物资”,材料验收入库后,转为“原材料”

2“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3“应付票据”账户: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等而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

4“应付账款”账户:核算企业因采购材料或接受劳务供应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负债类账户,借方为应付款的减少,贷方为应付款的增加,期末余额在贷方,为尚未偿还的余额。

5“应交税费”账户: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等。

附:增值税

a分为销项税(销售时相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进项税(购买物品时所支付的增值税额)

b 增值税不计入成本

c 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d 增值税最终由购买方承担

e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增值额*税率

四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一、产品生产成本的组成

1、直接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

2、直接人工: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制造费用:车间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等。

二、账户设置

1、“生产成本”账户:核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为成本类账户。借方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贷为“生产成本”。当企业生产的产品验收入库,则借为“库存商品”,贷为“生产成本”,

2、“制造费用”账户:它是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期末无余额

3、“库存商品”账户:它是核算企业库存产成品(生产完工的产品)的实际成本。

4、“管理费用”账户:它是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诉讼费、差旅费、劳动保险费等。

5、“待摊费用”(预付账款)账户:它是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种费用,如支付的租金、报刊订阅费等。是资产类账户。借为未到期预先支付的款项,贷为已到期并支付的款项,期末余额在借方。

6、“预提费用”账户:应由本期负担但实际未支付的费用,如短期借款利息支出。是负债类账户。借方为实际支付了的款项,贷为预先计入的未付的款项。期末余额在借方为已支付的费用,余额在贷方为已预提未支付的款项。

7、“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它是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等,反映和监督企业与职工工资结算等情况的账户。

8、“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它是核算企业职工福利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9、“累计折旧”账户:折旧是固定资产由于损耗(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减少的价值。是资产类账户,不过借方为折旧的减少(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等),贷方为折旧的增加。

五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销售收入的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账户的设置

1、“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核算企业在销售产品或劳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销售收入。为损益类账户,借方为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收入,贷为收入的增加。期末无余额。

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企业已经实现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为损益类账户,借方为增加,贷方为转入“本年利润”的成本。当结转销售成本时,贷方为库存商品。

3、“应收账款”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为资产类,借方是增加,贷为减少。

6、“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核算应由企业负担的销售税金(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不包括增值税),为损益类,借方为增加额,贷方为转入“本年利润”的金额。计算税费时贷方为各种应交税费。

7、“预收账款”账户:核算企业预收货款的发生和偿还情况。为负债类账户。借方为减少值,贷方为增加值。余额在借方,则为购货单位应补付的款项,余额在贷方,则为预收款的结余。

六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一、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最终经营成果。

1.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3.净利润(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应交所得税=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

二、期间费用的核算

指不能直接归属产品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1“财务费用”账户:它是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和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用。

2 “管理费用”账户:企业为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管理部门职工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董事会费,咨询费,等。

3 “销售费用”账户:保险费,包装费,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

三利润实现的核算

1、“营业外收入”账户:用来核算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的账户。如: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收入。

2、“营业外支出”账户: 用来核算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支出的账户。入:固定资产盘亏支出,罚款支出,捐赠支出。

3、“所得税费用”账户:核算企业本年度应上交的所得税费用。

4,期间费用账户

5、“其他业务收入”账户:核算企业除主营销售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收入,如材料销售收入。

6、“其他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企业除主营销售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业务所发生的成本,如材料销售成本。

7、“本年利润”账户: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或发生的亏损总额。

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从损益类中的支出类账户转入的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计算时,借为“本年利润”,贷为各种成本的。贷:从损益类中的收入类账户的转入的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计算时借为各种收入,贷为“本年利润”

四、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分配的内容

1、提取盈余公积金:按本年度净利润的10%提取。即:(利润-所得税)*10%

2、分配给投资者利润:利润-所得税-盈余公积

(二)账户的设置

1、“应付股利”账户:核算企业向投资者支付利润的情况。负债类账户,借为“利润分配”,贷为“应付股利”

2、“利润分配”账户: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情况。结转净利润时,借为“本年利润”,贷为“利润分配”,分配利润时,借为“利润分配”,贷为“应付股利”“盈余公积”

3、“盈余公积”账户:核算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的增减及其变动情况。

第八章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作用

1含义: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凭以记账的书面证明文件。

2地位: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和起点。

3作用

a . 初步归类、记录经济业务

b. 检查经济业务,分清经济责任(定性、定量记录,经手人、经办人记录)

c . 记账的依据凭证记账

d. 办理业务手续的证明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169

(一)原始凭证: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作为记账依据的文件。

1 自制原始凭证:本单位人员填制的凭证

a一次凭证:只记载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记载若干个同类经济业务,填制手续一次完成的凭证。如:领料单,发货单

b累计凭证:记载一定时期内不断重复发生地同类经济业务,填制手续在一张凭证中多次进行的凭证。如:限额领料单

c汇总原始凭证:根据许多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定期加以汇总而从新编制的凭证。如:领料单汇总表

2 外来原始凭证:从其他单位取得的凭证,多为一次凭证。如:供货商开来的发货单,银行开来的收款或付款通知单

(二)记账凭证:据原始凭证编制的、标注有会计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1按用途不同分类

A 专用记账凭证:分类反映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a 收款凭证:

b 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不涉及资金增减变动的业务,如向仓库领料,产品交库,分配费用等

B 通用记账凭证:用来反映所有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2按填写科目的数目不同分类

A单式记账凭证:一张凭证上只填列每笔会计分录中的一方科目

B复式记账凭证:一张凭证上填列每笔会计分录里所有的科目

3按包括的内容不同分类

A 单一记账凭证:只包括一笔会计分录的凭证

B 汇总记账凭证:根据同类的单一记账凭证加以汇总而从新编制的凭证

C 科目汇总表:将所有的记账凭证汇总而从新编制的凭证

三、会计凭证填制的要求

1 真实完备:按格式内容逐项地如实填写

2 清晰正确:工整规范,易于辩认;计算、填写正确

3 填制及时:在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

4 责任清楚:经办人和责任人签章证明

四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审核

(一)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填制凭证日期;凭证名称与编号;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业务的数量和金额;填制凭证的单位名称和有关人员签名盖章

记账凭证:填制凭证日期;凭证名称与编号;业务的摘要;应记科目;记账符号及账户的名称和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有关人员签名盖章

(二)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记录真实,手续完备,内容齐全,书写规范,填制及时

记账凭证(除了原始凭证的):摘要简明,科目运用准确,连续编号,附件齐全

(三)审核

原始凭证:1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合理

2填制是否符合要求:项目是否齐全;是否已签字盖章;计算是否正确;数字,文字是否清晰。

记账凭证:是否有原始凭证;科目使用与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完整性;相关人员签名盖章

五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传递:是在会计凭证的填制到归档过程中,在有关单位、人员之间按规定的时间和顺序办理的传递手续。

传递的程序要合理,传递的时间要节约,传递的手续要严密。

(1)企业内部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专门填制原始凭证的人员按照规定,正确及时地填制原始凭证。(2)作为编制收、付款凭证依据的原始凭证,先交财会部门有关人员审核,然后交出纳人员收款或付款。

(3)出纳人员对上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需要按照原始凭证标明的金额收款或付款,并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

(4)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根据出纳等人员交来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5)审核人员对记账凭证进行审核。

(6)记账人员对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

(7)装订成册交档案室统一保管。

保管

1、记账凭证在未装订前凡使用会计人员均有责任保管好,严防散失。

2、已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在存档前应防止受损、弄脏和粘水。

3、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或个人经单位领导批准调阅会计凭证,要填写记录,并不得携带外出,复制时须有会计人员监督。

4、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须取得原有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名称及内容等,由经办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代替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凭证保管15年,涉及外事的会计凭证要永久保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保管 3年。

第九章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的含义,意义

1含义: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序时、分类、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它是由许多具有专门格式的账页组成的。

2重要性:

1.设置和登记账簿是取得全面、系统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2.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为正确地计算费用成本和经营成果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3.账簿所记载的会计资料,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4. 设置和登记账簿,便于会计工作的分工,便于保存会计信息,为日后查阅提供方便。

二账簿的种类

(一)按用途分:

1序时账簿:按照业务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

A普通日记账:无论性质如何,按先后顺序编成

B 特种日记账:按经济业务性质,按经济业务顺序计入,有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

A总分类账:按照一级会计科目分类开设并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

B明细分类账:根据二级会计科目或明细科目登记某一经济业务的账簿。

a三栏式,b数量金额式,c多栏式

3备查账:

(二)按外形分

订本式:订成固定本册的账簿。特种日记账,总分类账必须采用此种账簿

活页式:零散地装在账夹内。明细账采用此账簿

卡片式:将硬卡片作为账页,存放在卡片箱内保管的账簿。固定资产明细账采用此账簿

三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一)日记账

1普通日记账:设置借方和贷方两个金额栏

2特种日记账:

格式: 收入、付出、结存三栏式

登记依据:

a库存现金日记账:现金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b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

登记人员:出纳人员

登记要求:逐日逐笔登记,日清月结,月末同银行对账单核对

(二)分类账

1总分类账簿

格式:总分类账一般采用借、贷、余三栏的订本账。

登记依据:总分类账登记的依据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它可以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进行登记,也可以把各种记账凭证先进行汇总,编制成汇总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后进行登记。2明细分类账簿

设置依据: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

登记依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记账凭证

2、数量金额式财产物资类账户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3、多栏式成本计算类、费用类

四账簿的登记规则

1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

登记完毕后,记账人员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在记账凭证的“账页”栏内注明所记账簿的页数,或划“√”符号,表示已经登记入账。

2文字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下方紧靠底线,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没有角分的整数,小数点以下的两个“0”不得省略不写。

3记账必须使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

红色墨水只能在下列情况使用: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如结账、划线。

4凡需结出余额的账户,应当定期结出余额。结出余额后,应在标明余额方向的“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的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该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元”位上)内用“0”表示。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5每一张账页登记完毕需要结转下页继续登记时,要在该页最末一行的摘要栏内填写“过次页”字样,在借、贷方栏内登记本账页的发生额合计数,余额栏内结出余额;在下页第一行的摘要栏内填写“承前页”字样,在借、贷方栏和余额栏将上页的发生额合计数和余额过入,然后再登记新的经济业务。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对既不需要结记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记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

五错账的更正方法

(一)划线更正

1适用范围:适用于结账前发现的,记账凭证正确,但在过账过程中发生文字或数字错误的错账。注:如发生结账后的记账凭证正确,而过账错误的,不可以采用划结更正法,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红字更正法或补充登记法。

2更正方法与步骤

先将错误文字或数字用单红线划去,表示注销;再在划线的上面用蓝字写上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人员(更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更正处盖章。

注意:第一、文字错误可只划掉错误的字,数字错误则需划掉整笔数字,不能只划掉其中一个或几个写错的数字。

第二、被划掉的文字或数字仍应清晰可辨,不得涂成模糊一片。

(二)红字更正

1适用范围㈠:记账凭证中使用的会计科目发生错误,并已按错误凭证登记入账,且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相吻合。

2更正方法及步骤

用红字金额编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一致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中注明“冲销某日×号凭证错误”,填制日期为错账的更正日期,凭证编号按本日已编凭证顺序编写。用红字金额记入有关账户,以冲销原来的错账。

用蓝字编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中注明“更正某日×号凭证错误”

用蓝字登记有关账户,以更正错账

3适用范围㈡:记账凭证中使用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正确,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并已登记入

4更正方法及步骤

填制一张红字金额为正确与错误金额的差额的记账凭证(账户及对应关系均与原记账凭证相同),在摘要栏中注明“冲销某日×号凭证多记金额”。

用红字金额登记有关账户,冲销多记金额。

(三)补充登记

1适用范围:记账凭证中使用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正确,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并已登记入账,且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相吻合。

2更正方法及步骤

填制一张蓝字金额为正确与错误金额的差额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中注明“补充某日×号凭证少记金额”。

用蓝字登记有关账户,补记少记金额。

六对账

含义:对各种账簿记录进行核对,保证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数字真实可靠。

内容:

1账证核对:各种账簿记录与有关会计凭证之间的核对。

2账账核对:各种账簿之间有关记录互相核对

具体核对内容主要有: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核对;各明细账户的余额合计数;账户余额核对;期末余额核对

3账实核对:各种财产物资账面结余额与实物结存数额相核对。

七结账

含义:把每一个会计期间(月份、季度、年度)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计算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余额结转下期或新账的过程。

程序:

1查明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全部入账。

2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

3结算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结转下期,作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结账工作进行的时间:月末、年末

操作方法:划红线(月结:单红线;年结:双红线)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报告

1.定义: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组成部分: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3.作用:

⑴为企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⑵为企业的债权人提供企业资金运转情况、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信息资料

⑶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对企业进行日常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⑷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类信息,更好地发挥各类政府部门经济监督和调控的作用4.财务报告对外提供的基本要求

⑴应当按制度规定的提供期限及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⑷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报送;

⑸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二会计报表

1.种类:

⑴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①反映财务状况的报告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

②反映财务成果的报告利润表和分部报表、利润分配表

③反映现金流量的报告现金流量表

④反映成本费用的报告期间费用表、制造费用表、商品产品成本表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⑵按其编制时间分类:

①月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②季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③半年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

④年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

⑶按其反映的资金状态分类

①动态报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

②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

⑷按其服务的对象分类

①内部报表:商品产品成本表、期间费用表等

②外部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⑸按其编报主体分类:①个别会计报表②合并会计报表

⑹按其编制的单位分类:①基层报表②汇总报表

⑺按其的相互关系分类:①主要报表②附属报表

2.编制要求:

①内容完整②数字真实③统一连贯④编报及时

三资产负债表

(一)性质

1.定义: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会计报告。

2.作用:

⑴反映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分布情况

⑵反映企业的权益比例

⑶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和财务实力

3.局限性

⑴资产负债表不反映现时价值

⑵遗漏了很多无法用货币表示的重要经济资源和义务信息

⑶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都涉及到人为估计

⑷对不同的资产项目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

⑸阅读时必须运用判断

(二)分类

1.通常所用的典型分类:

⑴资产:按流动性①流动资产②非流动资产

⑵负债:按偿还期限①流动负债②非流动负债

⑶所有者权益:按其永久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按货币性与非货币性分类:

货币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非流动资产

⑴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流动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税金

货币性负债

货币性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非货币性流动资产:存货、短期预付账款

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⑵非货币

性项目

非货币性流动负债:短期预收购货款

非货币性负债

非货币性非流动负债:长期预收购货款

(三)格式

1.报告式:上下结构,

优点:便于编制比较资产负债表。可用旁注方式,注明某些项目的计价方式等。

缺点:是资产和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不能一目了然。

2.账户式:左右结构 211

(四)编制方法

1.直接填列

⑴根据总账余额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补贴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短期借款等;

⑵根据明细账余额未分配利润(12月份)→“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余额

2.计算填列

⑴根据几个总账科目余额

①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②存货:材料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库存商品、生产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物资等—“存货跌价准备”

③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⑵根据几个明细账余额

①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 + “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

②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 + “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

③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 + “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 - “坏账准备--应收账款”

④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 + “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

⑶根据总账和明细帐余额

①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 “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

②长期应付款:“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1年内到期部分

③未分配利润(1--11月份):“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四利润表

(一)性质

1.定义: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形成情况的报表。

⑵有助于解释、评价、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⑶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

⑷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

2.利润的内容:

⑴本期营业观:既现行经营业绩。本期利润表上所计列的利润仅包括“本期”由“营业”所产生的利润。

⑵损益满计观:本期利润表应包括在本期确认的损益项目。

(三)利润表的格式

⑴利润表的格式:①单步式②多步式利润表

⑵填列方式:根据各损益科目的本期实际发生填列的

五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1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2现金: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

3现金流量的分类

现金流量,是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可以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收到的税费返还、支付职工薪酬、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广告费用等。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包括取得和收回投资、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购买和处置无形资产等。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发行股票或接受投入资本、分派现金股利、取得和偿还银行借款、发行和偿还公司债券等。

(二)、现金流量表的填列方法

现金流量表主表中各项目的确定,可通过以下途径之一取得:

(1)根据本期发生的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业务确定;

(2)调整法:根据本期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通过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全部项目进行调整编制现金流量表。

《基础会计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1][1]

《基础会计学》期末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题(本类题共15分,每题1.5分) 1、资产是企业(C )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A拥有 B控制 C、A或B D、A和B 2、根据福利人员工资总额计提的福利费应该记入(C )帐户的借方。 A应付福利费 B应付工资 C管理费用 D产品销售费用 3、摊销无形资产时,应贷记的科目为(C ) A待摊费用 B管理费用 C无形资产 D累计折旧 4、原材料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属于(C )帐户。 A资产类 B资本类 C盘存类 D成本计算类 5、将现金送存银行,应该编制(B )凭证。 A现金收款 B现金付款 C银行存款收款 D银行存款付款 6、在下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考虑到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帐务处理的是(C )A重要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谨慎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7、损益表中的"本月数"栏,应该根据有关帐户的(B )填列。 A期初余额 B本期发生额 C期末余额 D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之差 8、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C ) A购买设备 B购买专利权 C购买材料 D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9、如果会计凭证中会计科目错误,并据以登记入帐,则正确的更正方法是(B )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涂改或挖补法 10、会计的实质是一种( C)活动。 A经济 B生产 C 管理 D核算 E监督 二、判断题(本类题共12分,每题1.5分) 1、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错) 2、流动资产是指变现期或耗用期在一年以内的资产。(错) 3、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有利于进行试算平衡。(对) 4、当调整帐户和被调整帐户的余额、记帐方向相同时,调整帐户属于备抵帐户。(错) 5、现金流量表是反映经营、投资、筹资和分配四大活动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错) 6、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数"栏,应根据有关帐户的期末余额填列。(对) 7、复式记帐是指把发生的每一项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帐户。(错) 8、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共三个,分别是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错) 三、多选题(本类题共10分,每题2分) 1、银行存款日记帐应该根据(BCD)来进行登记。 A现金收款凭证 B涉及存现业务的现金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2、下列帐户中,适宜采用三栏式明细分类帐的有(CE) A管理费用 B原材料 C应收帐款 D产成品 E应付帐款 F生产成本 3、资本公积金主要包括(ABCD) A接受捐赠 B资本汇率折算差额 C法定财产重估增值 D股本溢价 E盈余公积 F未分配利润 4、在会计假设中,限定会计核算空间的是(A),确定会计计量单位的是(C) A 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5、下列帐户中,属于资产类的帐户有(AC)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基础会计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基础会计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一、 1、现代会计的开端是(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而单独成科) 2、会计的最基本的两项职能是(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3、凡支出的效果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4、对于与本期收有关的一切未来费用,应在本期内预提,属于(配比)原则的规定 5、会计等式的标准形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下列四组账户中,增加额均记在贷方的是(负债、所有者权益) 9.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的企业,发生预付货款业务应记入的账户是(应收账款) 10.原始凭证的概念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的情况,并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 11.属于记账编制凭证的是(记账凭证) 12.对于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应登记的账簿是(备查账) 13."管理费用"明细账一般采用的账页格式是(多栏式) 15.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记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的盘存方法叫(永续盘存制) 16.既属于财务成果报表又属于月报表的是(利润表) 17.按照报送对象的不同利润表属于(对外会计报表) 18.特定的会计凭证账簿组织和特定的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称为(会计核算) 19.会计核算形式中最基本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是(记账凭证核算) 20.位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22.存货在物价上涨时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23.科目属于负债的是(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24.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记录在账户的贷方的是(负债、所有者权益) 25.对于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应将其购进时支付的价款、包装费、运输费和安装费记入(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 26.按用途和结构分,"盈余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投资账户) 28.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购买货物取得的发货票、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为企业待收款项的收款通知单等) 29.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1、原始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5、接受凭证单位名称6、经济业务内容(以上通称为凭证要素) 30.按账簿的用途的分类,现金日记账属于(序时账簿) 31."原材料"明细账一般采用的账页格式是(数量金额式) 32账簿按用途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联合账簿、备查账簿) 33.在核对银行存款时,如果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符,应编制(银行存款对账单) 34.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是(与开户银行核对账) 35.(记账凭证)不能作为调整或登记账簿的凭证 36.按照反映的内容不同,现金流量表属于(会计报表) 38.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是(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2020年8月整理).pdf

201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 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5、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6、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7、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8、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基础会计学 试卷A及答案

苍南县农村素质补助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任课老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或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多选少选均无分。 1.既反映了会计对象要素的基本数量关系,同时也是复式记帐法的理论依据。 A. 会计科目 B.会计恒等式 C.记帐符号 D.帐户 2.在帐户的借方登记增加数的有。 A.. 收入 B. 所有者权益 C. 成本 D. 负债 E. 资产 F. 费用 3.下列各项税金应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是。 A. 营业税 B. 增值税 C. 房产税 D. 教育附加税 E. 城市维护建设税 F. 消费税 4.下列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属于盘存帐户的有。 A. 生产成本帐户余额 B. 银行存款帐户余额 C. 物资采购帐户发生额 D. 生产成本帐户发生额 E. 工程物资帐户余额 F. 实收资本帐户余额 5.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指。 A. 一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 B. 几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 C. 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 D. 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 6.下列方法中属于局部清查方法的有。 A .项目清查 B. 临时清查 C. 定期清查 D. 轮流清查 E. 重点清查 F. 实地清查

7.收入的取得会引起. A.负债的增加 B.资产的增加 C.负债的减少 D.资产的减少 8.在借贷记帐法下,负债类帐户的期末余额= 。 A.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C.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D.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9.在复式记帐法下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可以相等的金额,在中进行登记。 A.不同的帐户 B. 两个帐户 C. 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 D. 一个或一个以上帐户 10.一项资产增加,不可能引起。 A. 另一项资产减少 B. 一项负债增加 C.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D. 一项负债减少 11.在借贷记帐法下,成本类帐户的结构特点是。 A. 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在借方B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C. 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一般无余额 D.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一般无余额 12.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支出应计入。 A. 财务费用 B. 管理费用 C. 在建工程 D. 生产成本 13.财产清查中发现某种材料盘亏时,在报经批准处理前,应作会计分录为。 A.借:管理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B.借:原材料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C.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管理费用 D.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原材料14.下列不属于会计要素的是. A.所有者权益 B.成本 C.资产 D.负债 15.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 A.权责发生制 B.货币计量 C.会计主体 D.持续经营 16.记帐凭证按其经济业务类别不同,可分为。 A. 收款凭证 B. 转帐凭证 C. 汇总凭证 D. 付款凭证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基础会计学试卷A及答案

苍南县农村素质补助课程考试《基础会计学》试卷(A卷)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任课老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或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多选少选均无分。 1.既反映了会计对象要素的基本数量关系,同时也是复式记帐法的理论依据。 A. 会计科目 B.会计恒等式 C.记帐符号 D.帐户 2.在帐户的借方登记增加数的有。 A.. 收入 B. 所有者权益 C. 成本 D. 负债 E. 资产 F. 费用 3.下列各项税金应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是 。 A. 营业税 B. 增值税 C. 房产税 D. 教育附加税 E. 城市维护建设税 F. 消费税 4.下列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属于盘存帐户的有 。 A. 生产成本帐户余额 B. 银行存款帐户余额 C. 物资采购帐户发生额 D. 生产成本帐户发生额 E. 工程物资帐户余额 F. 实收资本帐户余额 5.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指。 A. 一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 B. 几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 C. 资产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 D. 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 6.下列方法中属于局部清查方法的有。 A .项目清查 B. 临时清查 C. 定期清查 D. 轮流清查 E. 重点清查 F. 实地清查 7.收入的取得会引起 . A.负债的增加 B.资产的增加 C.负债的减少 D.资产的减少 8.在借贷记帐法下,负债类帐户的期末余额= 。 A.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C.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D.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9.在复式记帐法下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可以相等的金额,在中进行登记。 A.不同的帐户 B. 两个帐户

会计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强调不同空间范围的企业所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注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应用 6、重要性——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基础会计学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记账本位币:是指记录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所采用的货币。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有物资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8、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1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帐簿的直接依据。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基础会计学00041笔记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1、会计的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涵义: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 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特点:(1 )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的传统工艺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使会 计核算的方式从手工簿记系统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极大地加强了会计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2、会计的监督职能(控制职能) ★涵义: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 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 (2)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发展,没有会计监督,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会计目标 ★1、定义: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注: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构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的首要出发点。 ☆2、会计目标的体现:(1)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源,负有受托责任。 ☆3、财务报告使用者:是指那些需要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决策的组织或人士。 关注点:(1)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出发点。 (2)债权人包括企业贷款提供者和供应商等,他们通常十分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3)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通常关心经济资源公平分配,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等。 (4)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环境保护等。 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 ★1、涵义: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 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4.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老师与学生) 5. 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6. 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7.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8.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9.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 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0.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11.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2.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3.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 的收入、费用。 14.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 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6.会计要素 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定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17.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8. 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4月基础会计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4月基础会计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题干】下列财务报表中,反映企业期末财务状况的是()。 【选项】 A.利润表 B.资产负债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答案】D 【解析】利润表反映的是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流量,权益变动表反映权益的期末状况。 【考点】会计核算方法 2.同类企业确认收入应采用相同的标准,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A.可比性 B.可靠性 C.相关性 D.及时性 【答案】A 【解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考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记账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月末A企业的资产总额200万元,9月1日发生以下三笔业务:①取得短期借款10万元存入银行;②从银行提取现金2万元备用;③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货款20万元。这些业务发生后,该企业的资产总额应为()。 A.188万元 B.190万元 C.192万元 D.212万元 【答案】B 【解析】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产总额即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200+10-20=190 【考点】资产负债表 4.购进原材料一批,买价100 000元、运费5 000元,会计按105 000元将该批材料登记入账,所釆用的计量属性是()。 A.现值 B.历史成本 C.重置成本 D.可变现净值 【答案】B

【解析】历史成本,是指按照行程某项会计要素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重置成本,是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量。 【考点】会计核算方法 5.本月预收货款200 000元;另出售产品一批,售价800 000元,其中350 000元已收到现款。若采用收付实现制,本月应确认收入()。 A.200 000元 B.450 000元 C.550 000元 D.800 000元 【答案】C 【解析】收付实现制,是指对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考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记账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6.划分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依据是()。 A.账页格式 B.账户用途 C.账簿的外表形式 D.账户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 【答案】D 【解析】账户按照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会计按会计要素分类,分为反映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损益、成本的账户。【考点】会计账户 7.下列会计科目中,按照会计要素分属于负债类的是()。 A.“预收账款” B.“盈余公积” C.“预付账款” D.“在途物资” 【答案】A 【解析】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企业因购买原材料预付货款因而与供货单位发生的结算债权增减变化和结果,企业应设置“预付账款”账户。 【考点】购进业务的核算 8.借贷记账法下,下列账户的借方应登记增加金额的是()。 A.“实收资本” B.“库存商品” C.“短期借款” D.“应付职工薪酬” 【答案】B 【解析】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式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式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 【考点】借贷记账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