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刘力云

20世纪40年代以后,政府审计的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目前,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不仅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等西方国家,一些亚洲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也开展了绩效审计,其中有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审计机关还总结出一些相对成熟的绩效审计方法和规律,例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和香港等。

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在我国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广大研究人员和审计工作者开始关注和讨论绩效审计的有关问题。最近半年来,我在翻看本刊的来稿过程中发现,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还很模糊。本文只是谈谈我对绩效审计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讨论。

一、绩效审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同其他审计种类一样,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绩效审计起源于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系:政府作为受托方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在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公众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的责任。

20世纪40年代,绩效审计应运而生的原因有四:

11凯恩斯革命使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认识到,以市场调节和自由经营为中心的马歇尔古典经济学说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于是,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凯恩斯主义,由于能够有效地医治“真正的经济病症”,开始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针对市场失灵,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

21公众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政府加强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的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公众作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希望获得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信息,要求政府加强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审计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31政府机构的规模、费用和复杂性,使绩效审计成为必然

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机构也想方设法改善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政府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和控制活动不断增强,政府机构的开支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授予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权利的公众及其代表无法直接了解政府管理公共资源的状况,对政府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更是无从评价,因此,由专业审计人员实施绩效审计,提供客观公正的反馈信息就成为必然。

41传统财务审计与管理学科开始融合,为绩效审计的开展作了技术准备

20世纪40年代,传统的财务审计理论与内部控制研究成果相结合,推动了审计方法的变革,使审

12

计人员的视野从单纯的财务报表扩展到一个组织的管理全过程,标志着审计学科与管理学科开始融合。这一融合催生了民间审计领域的管理咨询业务和政府审计领域的绩效审计。由于评价对象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绩效审计过程中通常要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包括教育、计算机系统分析、工程设计、统计、社会学等。正是审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绩效审计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所以,绩效审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绩效审计的三要素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

例如,对某医院大楼项目进行的绩效检查就可能包括下列三个方面或其中的某一方面1:

11经济性:根据投标、合同以及项目控制程序确定医院及其附属设施是否根据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并用最低的成本或在批准的费用范围内建成,有无浪费;

21效率性:病房、病床、手术室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医疗和行政管理人员的配备和结构如何;服务是否完善,维护、管理和资源分配系统是否有效率等;

31效果性:是否缓解了居民就医难的状况,比如,病人排队等候现象的减少,手术实施次数的增加,诊断及治疗比例的提高等;是否促进了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死亡率是否下降等。

应该指出的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比。绩效审计评价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要把计算出的算术比或实际的结果与一定的标准或预期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要素之间,通常也没有明显的区分,实际业务中更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尤其是经济性和效率性,单独来检查和评价其中的某一项,有时候显得意义不大。

三、绩效审计的方法

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与传统财务审计不同的是,绩效审计没有严格的审计准则可供遵循,其报告格式也多样。它吸收了管理咨询中专业分析的合理成分,同时严格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报告的技术要求。

绩效审计在搜集和评价过程中除运用了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以外,更主要地运用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美国会计总署1974年开展的关于“联邦政府向医疗卫生专业学生提供贷款和奖学金”项目的效果审计案例2说明了这一点。

联邦政府向医疗卫生专业学生提供贷款和奖学金项目效果审计案例

11背景

1963年,联邦议会根据《卫生法》第7条批准了资助卫生专业学生项目,目的是向需要的学生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向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支付和取消对在缺少医生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的贷款本息。截止到1973年,资助卫生专业学生项目共分配近3亿美元资金,其中贷款211亿元,奖学金018亿元,1972———1973年间的支出是5150万美元,其中贷款3600万,奖学金1550万。支出中给医疗和牙科学校的资金占71%。从1971年到1972年,全美各类卫生专业学校共招生97454名学生,其中35438人得到该项目的资助,占3614%。

该项目资金每年拨付给学校,额度可以按照下列2种方法确定:用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全日制学生数乘以3000美元,或者用在校学生数的十分之一乘以3000美元。国家为低收入家庭确定了标准。学校可视哪种计算方法得到数额大就采取哪种方法。

21审计的实施

首先,必须确定该项目的预定目标。审计人员通过审阅法规文件、委员会报告和听证会资料,得出结论: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缓解将会出现的缺少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状况,这个目标可以细分为3个目标:

(1)提高申请入卫生专业学校学习合格人员的数量;

(2)从低收入家庭中吸收更多的卫生专业学生;

(3)鼓励医生和牙科医生到缺少医生的地区去工作。

22

其次是围绕上述三方面的问题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根据所要回答问题的不同,审计人员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审计人员先从有关机构取得关于卫生专业学生申请入学情况的资料和学生入学情况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十年来,卫生专业申请入学学生数量和质量都逐年提高,但相对招收比例却在下降。

审计人员访问了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教育的官员,向他们了解申请人数逐年增多而相对招收比例却在下降的原因。所有的被访问者一致认为,招收比例下降的原因不是申请人少,而是教学设施不足。申请人增加不是该项目的结果,而是学校采取扩大招生的措施起了作用,很高的社会声誉和未来的高收入是刺激学生申请医疗卫生专业的重要原因。

审计人员向1972至1973年度取得项目贷款和奖学金的719名学生发出了调查问卷,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收回的635份问卷中,88%的人在申请之前不知道有这个资助项目,63%的学生来自年收入8800美元的家庭,而这个收入水平是低收入家庭中收入最高的。审计人员还对13所学校进行了调查,进一步确认了该资助项目在吸引低收入家庭学生入学方面和学生申请入卫生专业学习方面效果低微。

审计人员用同样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证明了减免贷款本息对卫生专业学生选择工作地点方面影响不大。在访问一些已经在缺少医生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后发现,许多人在毕业工作前对减免贷款本息的情况一无所知。真正促使他们到偏僻的缺少医生的地区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家庭和个人的需要、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继续深造的机会等。减免贷款本息的规定并没有提供足够的经济刺激,没有在促进卫生专业人员到缺少医生的地区去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审计人员得出结论:联邦政府向医疗卫生专业学生提供贷款和奖学金项目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31向联邦议会进行报告

该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下面4个部分:

(1)项目简介。包括项目目标、内容和进展情况。

(2)项目对卫生专业学生质量和数量方面变化的影响

A议会的目标

B招生数量并不是由于申请者少而受到限制

C关于申请医疗和牙科专业学习的情况

D能否得到联邦资助对于学生是否申请入卫生专业学习并不重要

E从项目受益的大多数学生不是来自低收入家庭

F结论

(3)减免贷款本息对医生和牙医决定到缺少医生地区工作产生的影响

A关于减免贷款本息的规定

B关于学生对这些规定的了解情况

C减免贷款本息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D结论

(4)结论、建议、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部的反应和评价以及供议会思考的问题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调查和统计分析是绩效审计中常用的方法。

调查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调查事实,也可以用来调查对特定问题的看法。目前现存的调查种类有当面调查、电话调查和邮函调查。每一种调查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一般要结合运用。调查方法易于操作,但准确性差,需要审计人员较多的判断,所以,审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证一定的样本量。

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状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经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原因。统计分析方法相对于调查来说,不易操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能力,但准确性强,结论相对可靠。

除了调查和统计分析以外,绩效审计中还要运用非统计抽样分析技术、业务测试、量———本———利分析等方法。

在实施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哪一种审计的技术和方法。不论审计人员决定采用什么技术和方法,都必须以保证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原则。

绩效审计的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因审计评价的对象、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被审计对象的一般情况、运用评价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建议等。上面介绍的美国会计总署关于联邦政府向医疗卫生专业学生提供贷款和奖学金项目的效果性审计的报告中还包括了卫生、教育、社会福利部对审计结论的反应。值

32

得注意的是,绩效审计报告中的建议仍然是建议改进什么,而不是建议如何改进,因为后者是管理部门的责任,不是审计部门的责任。

四、绩效审计的难点

绩效审计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法定的和历史的责任。其影响非常大,涉及机构的确认、预算的修改、职务的升降、项目的继续和终止,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组织或项目的声誉。正是由于其敏感性和影响力,绩效审计比传统财务审计风险大,当然,这也与绩效审计产生时间短,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明确的、广为认可的行业指南有关。尽管如此,同财务审计一样,绩效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谨慎地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收集充分可靠的证据并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由于绩效审计本身的固有特征,绩效审计存在下列难点:

11评价绩效的标准难确定。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甚至是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这使得每开展一项绩效审计,审计人员都必须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就衡量绩效的标准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或者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因此,衡量标准的难确定,给绩效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21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由于评价对象的不同,审计职业界不能为绩效审计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例如高速公路系统可以用实地检查的办法,确定高速路的状态和维护系统是否有效;而保健、福利、教育、公共安全等部门,却很少能运用精确的衡量手段,审计人员必须更多地采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衡量。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统一,给审计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也使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绩效审计人员要对证据给予更多的关注

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的有失公正,同时造成严重后果。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必须在努力选择切题的方法和技术的同时,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财务审计的证据可以通过遵循公认的准则,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收集和评价;绩效审计则不同,由于方法的灵活性和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同时又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使得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因此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一般都采取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增大调查的样本量的方法,以增加对总体推断的准确性。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对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给予特别的关注,在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方面注入更多的精力。

41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

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传统的财务审计人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意识、知识及技术技能。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需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这里的胜任能力除了传统财务审计所要求的胜任能力的含义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政府工作人员的才能和更加专门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刻地理解政府审计工作,在评议政府业绩时形成深刻而中肯的判断。开展绩效审计的政府审计机关因此需要储备许多专业的人才,包括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财会与工程方面的人才等。

五、我国绩效审计的现状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的领域尽管仍然主要是传统的财务和合规性审计,但是绩效审计也已初见端倪。具体表现如下:

11最近几年兴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为干部管理部门选拔和任用干部提供依据。这种审计是基于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基础上兴起的。它既包括合规、合法性审查,又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因此,它是财务和合规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综合。

21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组织的专项资金审计,除了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的真实、合法性外,还开始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说明绩效审计的观念已经开始萌芽、成长。例如,今年审计署组织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资金审计的目的有三3:一是监督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二是对退耕还林还草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审计,就是开展绩效审计;三是就退耕还林还草的各项政策是否完善进行调查,为在更大范围内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积累经验。

上述情况表明,虽然我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仍不很全面,仍然面临着如何导入和开展绩效审计的

42

挑战,但毕竟我们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搞绩效审计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开展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业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国甚至达到80%以上。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已是必然,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的日程会越来越近。

鉴于此,我们应未雨绸缪,多方采取措施,为迎接绩效审计的挑战作好准备:

首先,审计机关应组织进行绩效审计的培训,让绩效审计的理念深入人心;

其次,审计机关可以选派一些审计人员到绩效审计搞得好的国家去学习,具体体会绩效审计的操作,积累实战的经验;

第三,在国内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的研究,从理论上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路子、方法和准则;

第四,开展绩效审计的试点项目。开始时,选择那些规模小的项目,然后再选择一两个跨部门的项目作试点,为绩效审计的全面开展摸索方法、积累经验。

注释:

1 此例参见《最新国外绩效审计》中有关英国“绩效审计框架”部分内容,邢俊芳、陈华、邹传华编,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 此例参见《政府绩效审计》,R?E?布朗,T?加勒,C?威廉斯合著,袁军、贾文勤、于程亮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年出版。

3 参见2001年4月17日审计署《审计情况通报》第10号:董大胜副审计长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资金审计和财政支农资金审计调查培训班上的讲话

(上接17页)

规范审计研究,而必须加快实证审计研究的步伐,加大实证审计研究的力度。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规范审计研究。而应将规范法与实证法并重,并考虑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使规范研究成果与实证研究成果能够相互借鉴和印证。我国审计职业界和学术界唯有携起手来,极大地丰富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提高我国审计理论水平这一根本目的。

注释:

① 见文硕著:《世界审计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pp624—625。

② 见文硕著:《世界审计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pp627—628。

③ 见文硕、肖泽忠等译,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

A.Sharaf)著:《审计理论结构(The philosophy of audit2

ing)》,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p.15。

④ 见黄世忠、陈少华、刘海彬等译,瓦茨(Ross L.Watts)和

齐默尔曼(Jerold L.Z immerman)著:《实证会计理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p.16。

⑤ 见文硕、肖泽忠等译,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

A.Sharaf)著:《审计理论结构(The philosophy of audit2

ing)》,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pp82—83。

⑥ 见周勤业、尤家荣、达世华主编:《审计》,上海三联书店,

1996年,p.125。

⑦ 见陈卫星:“实证方法在审计研究中的应用”,《审计研

究》,1998年第2期,p.29。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52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何滨(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2009年03月17日 <摘要>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提出八点对策,以更好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服务。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制约因素模式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又称3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前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的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这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的审计事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建设的,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绩效审计是近些年才被逐渐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新兴的概念,这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政府等非盈利性组织则没有效益可言,因而也就没必要进行绩效审计的传统观念深深制约着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经济建设就无人来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以高效、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的活动就体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政府的廉洁自律水平。随着政府绩效管理程度的增强,政府对于重大财政项目的管理评价更为严格,主要从资金绩效结果来评价资金的利用效率,这对于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含义 所谓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就是指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所带来的效益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审计工作。通过严格、真实的审计揭示出财政专项资金在决策上的失误、损失和效益低下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进行督促,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越来越大,可用于分配、使用的财政资金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财政资金特别是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政府提高对社会的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管理机制的完

善及发展。 (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国家财政资金是人民群众纳税的“血汗钱”,我国的财政方针一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反之,若是财政资金使用不恰当,就会造成资金流失,影响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财政专项资金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较大,开展绩效审计可以督促用款单位合理使用好专项资金,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三)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日益本文由收集整理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已逐步成为创新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审计,尤其是对一些重大资金项目的审计,能够真正揭示出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督促各用款单位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作用。 三、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起步时间晚、规范程度低 从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来进行,而对资金的使用绩效的审计却较少。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起步时间比较晚,而且还缺乏明确适用的绩效审计体系。

绩效审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国际内审师.doc

一般来说,每个绩效审计项目大致要经过四个步骤: (一)初步调查 绩效审计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性质的投资、规划和管理活动。所以,绩效审计必须围绕着投资、规划、管理项目的实施单位进行一系列的具体审计工作。在初步调查中,审计人员的工作就是从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总况资料开始。根据这些初步调查的资料,首先确定该项目应该达到的目标或目标的适当水平,并鉴定投资、规划项目的可行性方案。然后,编制一份在选定的领域里(审计范围)的管理监督系统的审查提纲。

(二)监督管理系统的审查 审计人员通过对管理监督系统的审查,来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以确定完成项目目标的标准是否是公认的并是否被接受和执行,项目完成后的结果如何, 以及这些结果是否可全部作为我们的审计目标。然后,审计人员要编制一份详细审计方案。 上述两个步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通常作为一个步骤来实施。 我们在实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绩效审计项目时,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立项文件进行了初步调查,再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系统进行审查,确定

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 当前,我们搞绩效审计,在审计标准确定方面,面临着两大难点:一是投资规划项目的立项文件中各项规划投资目标的鉴定;二是没有公认的评价标准体系,审计标准难以确定。我们在对“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首先从观念上转变得比较彻底,认为: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探索经验;只有经过调查,才能获得标准和结论。在对投资规划项目立项文件中的各项投资目标鉴定上,客观得分析了立项文件目标的各项指标、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采取询访、咨询和做大量社会调查的方法,得出比较客观和社会公认的项目目标评价标准。在确定社会效益评价标准时,对市蔬菜办公室等6部门、蔬菜批发市场、镇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14个蔬菜种植专业户、2个蔬菜出口加工企业及多名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40多人次深入细致的询访、调查工作,得出了比较客观的审计标准和初步结论,确定了“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情况, 以评价社会效益为主”的初步审计目标。 (三)详细检查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共12页文档

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博士论文)(12.30) 【时间:2003年01月23日】【来源:】【字号:大中小】 20世纪40年代以后,政府审计的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目前,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不仅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等西方国家,一些亚洲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也开展了绩效审计,其中有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审计机关还总结出一些相对成熟的绩效审计方法和规律,例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和香港等。 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在我国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广大研究人员和审计工作者开始关注和讨论绩效审计的有关问题。最近半年来,我在翻看本刊的来稿过程中发现,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还很模糊。本文只是谈谈我对绩效审计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讨论。 一、绩效审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同其他审计种类一样,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绩效审计起源于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系:政府作为受托方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在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公众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的责任。

20世纪40年代,绩效审计应运而生的原因有四: 1.凯恩斯革命使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1929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认识到,以市场调节和自由经营为中心的马歇尔古典经济学说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于是,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凯思斯主义,由于能够有效地医治“真正的经济病症”,开始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针对市场失灵,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 2.公众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政府加强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的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公众作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希望获得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信息,要求政府加强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审计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3.政府机构的规模、费用和复杂性,使绩效审计成为必然 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机构也想方设法改善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政府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和控制活动不断增强,政府机构的开支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授予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权利的公众及其代表无法直接了解政府管理公共资源的状况,对政府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更是无从评价,因此,由专业审计人员实施绩效审计,提供客观公正的反馈信息就成为必然。 4.传统财务审计与管理学科开始融合,为绩效审计的开展作了技术准备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方法选择与难点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方法选择与难点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方法选择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不同的是,其绩效审计没有严格的审计准则可以遵循,其报告格式也多样。它吸收了管理咨询中专业分析的合理成分,同时严格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报告的技术要求。由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决定,其绩效审计在搜集和评价过程中除了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以外,更主要是运用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 调查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调查事实,也可以用来调查对特定问题的看法。目前现有的调查种类有当面调查、电话调查和信函调查。每一种调查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在绩效审计中,一般要结合使用。调查方法易于操作,但准确性差,需要审计人员较多地判断,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持一定的样本量。 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状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时,常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统计分析方法相对于调查来说,不易操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能力,但准确性好,结论相对可靠。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难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评价非营利组织绩效的标准难以确定。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甚至是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这使得每开展一项绩效审计,审计人员都必须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就衡量绩效的标准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或者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因此,衡量标准的难确定,给绩效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2.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例如高速公路系统可以用实地检查的办法,确定高速公路的状态和维护系统是否有效;而保健、福利、教育、公共安全等部门,却很少能运用精确的衡量手段,审计人员必须更多地采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衡量。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统一,给审计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也使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绩效审计人员要对证据给予更多的关注。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的有失公正,同时造成严重后果。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必须在努力选择切题的方法和技术的同时,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财务审计的证据可以通过遵循公认的准则,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收集和评价;绩效审计则不同,由于方法的灵活性和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同时又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使得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因此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一般都采取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增大调查的样本量的方法,以增加对总体推断的准确性。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对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给予特别的关注,在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方面注入更多的精力。 4.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对非营利组织开展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传统的财务审计人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姓名:邹伟 学号:1436021005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0前言 0.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政府相关职能发展至某历史阶段而形成的相对产物,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政府的职能也必定发生相关的变化,在审计工作中剧增的公共开支也必须考虑到想适应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方法与其相适应。 审计风险问题是政府绩效审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绩效审计的特殊性质包括他的保密性和涉及范围广泛性,导致这类问题审计的标准难以定义或者比较模糊,政府绩效审计的可靠性一致性的保证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十分的艰难。在政府绩效审计中,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所包含的风险非常巨大,因此给国家审计人员和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是重大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却远远落后于国际潮流,在我国长期的单一制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这也反过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成长。在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政府的审计报告,政府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要想在这个信息公开的时代得到公众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审计人员及时的转变态度,用一种更为积极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挑战,政府绩效审计的改革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通过浅析政府绩效审计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由此制定相应的控制与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政府绩效的研究,加强审计的责任感。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历史并不算很长,其中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内容也不算很全面。尽管世界范围内有不少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文献,但是至今

为止绩效审计延伸的领域不管是实践操作范围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还比较有限,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未开展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导致了我国“绩效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对缺乏。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对事物的认知都要从一个广泛认知,再到具体深入研究,再到总体概况的研究,如今,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虽然还只是一个广泛认知的状态,但是,全世界的学者们对于其还是有许多文献成果的。 刘骏(2011)在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主的分析中表明,其原因主要为:①审计相关制度的相对匮乏,没有可供遵循绩效准则,风险责任对象难以确定;②缺乏绩效审计指标体系;③在当前允许条件下,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④审计证据缺乏力度;⑤审计人员的素质具有局限性;⑥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的内容更加广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随着增大;⑦审计对象效益的滞后性。根据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包括:①优化审计部门设置及其人员结构安排,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②加强审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对于政府绩效审计措施的具体化;③运用合理的审计办法,建立沟通渠道,加强合理沟通;④完善指标体系,同时成立专家研究机制。 郝兰玉(2014)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中对对绩效审计中的第三方即政府绩效审计的信息质量及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她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第三方信息进行研究。同时加上利益相关性原则,对第三方信息进行了科学分类和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国外对第三放信息质量的研究,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在适合我国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 0.2.2 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审计的概念的历史并不是很长,美国是最早引入绩效审计概念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制定了“黄皮书”的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的实施和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样,绩效审计的概念才较为广泛的认知,才在规范化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美国在绩效审计方面的表示,对于绩效审计的介绍主要为:绩效审计时政府为了客观的,系统的检查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了对政府单位,项目活动的成绩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便对后期经济活动和相关的决策单位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项目审计。 与美国不同,英国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起步研究起步较晚。从1980

浅谈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

浅谈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政府部门履行其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专项审计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对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节约度进行监督,通过绩效审计揭露问题、促进管理、推动改革、规范秩序、提高效益。 一、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具有的特征 1.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含义比较广泛,它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而且包括其他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由于政府部门的业务活动及对各种资源的运用,操作起来具有很广的辐射面,审计时需同时涉及诸多单位。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还有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等;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它除了通常的政府机构财政收支和公共工程审计之

外,还包括对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必要的审查。 2.审计标准的多样性。绩效审计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非盈利机构业务活动的绩效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衡量可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难以从数量上概括,需运用定性标准。这就需要考虑分析各个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审计过程的延续性。公共财政资金的绩效,有些可以马上体现出来,有些业务活动的绩效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特别是公共工程项目,难以在短期内见到可以数字描述的效益。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只对当期业务活动的直接绩效进行审查,难以在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来全面评价其绩效。所以要进行追踪审计,即对业务活动的滞后性效益进行审查。 4.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审计内容的变化性决定了审计方法的灵活性。政府绩效审计不仅采用传统的、通用的财务审计的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而且更多的是采用分析法、论证法、评价法等。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审计对象、目标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审计方案,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5.审计结论的有效性。政府绩效审计已扩展到经济、社会、

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务实、高效、公正、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光明而宽阔的审计领域,准确理解和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绩效和政府绩效的概念 (一)绩效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的意思。从字面上看,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是社会成员按社会分工所承担的职责。绩效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三个层次;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三个特征。实践中,对绩效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管理的重点和思路,有关绩效的理解有结果绩效观、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战略绩效观认为,对绩效的评价,要关注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两个方面。 (二)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依据之一,是政府扣除成本后的透支或盈余,其原则是公共、公正、公平, 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

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就框架而言,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考察经济绩效利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政治绩效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由国情决定,一般通过党和国家意志来体现,是政府绩效的中枢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政治绩效对政府的要求,且要求各部门、单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地方政府绩效是对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部门绩效的汇总,讲发展,就是要完成财政预算收入,争取项目资金。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一) 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本身的提取和指标目标值的设置。在一定的发展国策下,它源自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设计应有层次性,其设计要与发展导向相一致,使发展目标可同时满足社会,组织、个人;更要符合实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看,有人曾提出了一个盈利性指标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量、监督、评价)与决策过程相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当然,这里理论的成分是多了些;总之,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占有和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 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论文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

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 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準,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 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 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

关于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通常,我们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时,主要看专项资金支出数,累加后与上级下达计划指标进行对比,看资金是否全部支出,全部支出即视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没有被挤占、挪用,而忽略了该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的即便在审计报告中有所反映,也总是很委曲,其数据不够正确真实。实在,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要将重点放在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和调整增量部分上,下面对此仅提出几点思考。第一、在宏观思想上,要改变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评价的宏观思想,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标准在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最重要的指标,在很多情况下,只要某项措施在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方面多少有点成效,就被以为是成功的,而很少往考虑投进的大小和应该取得更大的绩效的情况,从而造成了一种潜伏的损失浪费,只有淡化经济增长指标,同时强化绩效指标,中国在未来几年才会从根本上进步经济发展的质量。对于绩效审计来说,应该从宏观上改变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评价社会发展的思想,以绩效评估为准绳,全面客观公正地往评价一项改革措施,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只要相关经济指标有增长就给予肯定的思路,而应该看到应有更大增长的一面,另外,还应该考虑到环境、就业等社会因素,比如那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很多财政资金投进进往,却没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没有起到应有作用,这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第二、确定审计标准,多将定性化的指标

以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避免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的审计职员主观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绩效审计的一大特点。由于绩效审计对象的原因,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可能不尽相同,甚至是同一项目,假如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定性化的指标,过多定性化指标的存在无法避免地造成审计职员主观判定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失往了绩效审计的公正性与有效性。这使得每开展一项绩效审计,审计职员都需要在现场审计开始前,根据被审计项目的特点就衡量绩效的标准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或者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只有把定性化的指标以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克服其主观随意性。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将定性化的指标以定量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可以使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在财务指标中,活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可以衡量项目单位的短期偿债能力;非财务指标评价中,可以采用“综合记分卡”等来作为绩效审计的衡量。总之,审计职员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立法工作,绩效审计尚无地位,缺乏法律文件支持,对现有法规执行有不力一面,给审计实践带来风险;绩效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依据不足,因此,存在难度大和风险大的题目;在绩效审计中,事后审计的“马后炮”题目大量存在,影响了审计质量和审计结论实施的时效性;绩效审计存在“缺位”和“越位”等不规范题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2005-10-31 9:10审计研究【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审计一、绩效审计内容 审计国外审计界大都认为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是“3E”,如英国的货币价值审计、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等都强调“3E”。只是其侧重点有时有所不同,如德国的绩效审计(有时称为“横向审计”)除了强调效果性以外,还重视预算事项的事前分析;日本的绩效审计主要是效果性审计;瑞典的侧重点是业务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印度强调经营事项、计划或项目进行过程中的“3E”。 审计我国的绩效审计应涵盖哪些内容,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较具代表性的有“二分法”与“三分法”。如李敦嘉(1996)认为,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和公共工程的效益审计;陈守德(2000)等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两部分,即盈利性支出部分(基建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及国有企业使用效果审计等)和非盈利性支出部分(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赵玉华等(2000)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管理审计和项目审计(或称投资审计、效果审计)两个方面;还有的认为绩效审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其二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有关收益性投资部分;石爱中等(2002)认为,“3E…?审计表明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内容,其他均应视为”3E“审计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也基本赞同或持有这种主张。 审计二、绩效审计种类 审计对于绩效审计的种类,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审计卷》,2002):其一是将绩效审计分为四种类型,如汤云为认为有“企业式、行业式、地区式经济效益审计、国家大型项目的审计”;其二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如朱庆林等认为按审计目的的差异不同,绩效审计可分为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大部分学者都持这种主张;其三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两种类型,如娄尔行认为绩效审计可分为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在国外,也有多种观点:如R.E.布朗(1992)认为,绩效审计包括“管理经营审计和效果审计”;巴基斯坦审计长公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财务与遵纪审计、管理审计(经济与效率审计)、项目审计(效益方面)三部分;美国会计总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效率和项目审计。我们认为把绩效审计归纳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种比较简单明晰,较为合理实用。 审计三、绩效审计方法 审计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常规的财务审计方法对绩效审计同样适用外,绩效审计有时还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三个部分。如竹德操等(1997)认为,其方法体系包括审计方法基础(含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和数学基础)、一般方法或绩效审计模式(即“收集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技术方法(有审阅法等传统审计方法、因素分析法等经济活动分析法、网络图法等图表审计方法、回归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等现代管理方法、其他技术方法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四大类。如李敦嘉(1996)认为,绩效审计方法包括四类:第一类是核实的方法,如审阅法;第二类是对比的方法,包括实绩与计划比;第三类是分析的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等;第四类是评价的方法,包括现值法等。也有人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审计工作组织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及审计评价方

浅谈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

浅谈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政府部门履行其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专项审计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对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节约度进行监督,通过绩效审计揭露问题、促进管理、推动改革、规范秩序、提高效益。 一、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具有的特征 1.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含义比较广泛,它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而且包括其他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由于政府部门的业务活动及对各种资源的运用,操作起来具有很广的辐射面,审计时需同时涉及诸多单位。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还有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等;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它除了通常的政府机构财政收支和公共工程审计之外,还包括对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必要的审查。 2.审计标准的多样性。绩效审计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非盈利机构业务活动的绩效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衡量可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难以从数量上

概括,需运用定性标准。这就需要考虑分析各个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审计过程的延续性。公共财政资金的绩效,有些可以马上体现出来,有些业务活动的绩效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特别是公共工程项目,难以在短期内见到可以数字描述的效益。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只对当期业务活动的直接绩效进行审查,难以在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来全面评价其绩效。所以要进行追踪审计,即对业务活动的滞后性效益进行审查。 4.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审计内容的变化性决定了审计方法的灵活性。政府绩效审计不仅采用传统的、通用的财务审计的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而且更多的是采用分析法、论证法、评价法等。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审计对象、目标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审计方案,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5.审计结论的有效性。政府绩效审计已扩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它通过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经济”和“有效”程度,揭示影响绩效高低的问题所在,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指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具体途径和办法,有效性作用尤为突出。审计的全过程始终着眼于指出问题所在、挖掘潜力这一中心,着眼于提高效率和增强效果。

经责审中的绩效审计思考

经责审中的绩效审计思考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审计理念的思考 绩效审计是效率审计、效果审计和经济审计的总称。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鉴定和披露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是通过对干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 一、开展绩效审计的依据和要求。2009年6月22日财政部颁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是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2009年12月1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暂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职,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其中的第十四至十八条,都明确规定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单位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效益为主要内容,并要求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对开展绩效审计提出了要求:“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

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 二、开展经济责任绩效审计应的必要性 (一)引入绩效审计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科学、公正、全面。将被审计责任人所担负的政治责任、社会管理责任、经济管理责任、行政效能建设责任等均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外延,丰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公正、更加全面。 (二)引入绩效评价有利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不只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他们更关心财政支出的效果。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只要存在公共财产的受托经济管理,受托人就必须对受托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及效益承担公共受托责任,而绩效评价正好满足了这方面内容。 (三)开展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领导任职期间财政支出效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领导任职期间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领导任职期间财政支出的控制,保障所有的财政支出合理高效,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从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四)引入绩效评价有利于干部监督的强化。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已不能适应当前干部监督的需要,特别是《领导干部问责规定》的出台,更要求我们从宏观政策方面,从经济活动的经济

浅谈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

浅谈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 [摘要]本文从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资金流向、治理活动、制度运作、资金使用、效益产出等方面的审计探讨了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与,提出了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一些新思路。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应是对申报立项、资金流向、治理活动、制度运作、资金使用、效益产出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审计。笔者试对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一)申报立项审计通过调查、观察、等方法,做好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及项目概预算的审计评审。一方面审查立项的可行性,即申报立项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背景是否真实,建设条件是否落实,可行性研究内容是否完整,技术论证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当地条件(资源、地理和环境)、调优经济结构、技术经济支持能力、实际、市场远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无虚假、重复申报立项的,有无随意、盲目申报立项,有无违反、忽视***发展和长期发展、造成效益低下的题目,是否存在项目中途而废、损失浪费的题目。另一方面审查项目概预算的经济公道性,即是否体现科学、可行和节约的原则。涉及工程建设的还应审查工程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是否合规、正确,包括内容是否完整,所依据的设计资料、设计图纸及变更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公道,概预算定额与标准是否合规,套用是否正确,有无高估冒算等现象,取费基数与标准是否正确,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是否正确等[1].(二)资金流

向审计审计中首先从资金来源渠道进手,摸清所审财政专项资金的性质、主管部分、来源渠道、规模、构成及具体用途,为深进审计做好预备。如对通过上下级财政结算拨进的专项资金,可审查年度财政结算表、指标账、与上级往来及上级财政部分下达的指标文件、项目批件等资料;对非财政部分主管的其他专项资金可往相关主管部分调查。其次了解主管部分资金治理、分配方式及拨付渠道。重点核对主管部分所分配的资金与使用单位申报的内容是否一致,是否按规定及时下达分配指标,有无随意分配或“暗箱操纵”的现象。各种专项资金拨付路径不够同一,有的通过各级财政拨至资金使用部分、单位,在国库直接支付下有的从财政直接拨至供货商和服务商,有的由财政部分通过主管部分层层下拨至相关部分、单位。在财政部分内部,一些资金也分别由各职能机构下拨,有的由国库机构拨至有关职能机构,实行报账代理核算和结算。拨款的结算方式也不同一,有的通过往来结算,有的直接拨给资金。三是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依据资金性质、指标、规模、用途、拨付路径进行跟踪审计。通过有重点地详查或抽查等方法,检查各环节应到位、已到位的资金数额是否真实及其到位的时间,揭示各级主管部分是否按指标、计划、进度或规定程序,及时、足额、规范地拨付资金,中间环节有无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以及损失浪费,以致项目实施的情况,如用于弥补部分和单位经费、平衡预算、违规建设和购置小车等;检查地方应配套的资金是否配足,配套资金的来源是否真实存在,有无假配套的情况,如以物资、债务往来、劳务等抵项的现象。审计职员在必要时应向开户银行询证,检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时间:2007-11-21 16:00:00 来源:作者:|打印加入收藏夹 【摘要】《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浙江省审计厅2005年11月也适时出台了《关于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本文也试着从实践的角度探索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字】绩效审计程序方法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传统审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决定了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程序和方法。 一、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程序的有益借鉴 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较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绩效审计已分别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85%和50%以上,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 美国绩效审计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初步调查,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二是审查监督管理系统,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三是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示风险领域;四是实施详细检查,按照审计目标收集足够的相关、重要、充分的证据,以审查项目执行者是否按照项目规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五是生成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汇报管理层,实施跟踪审计。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程序则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审计的目的和规模、预估所需要的审计资源、评价审计风险。在计划阶段,要对审计项目的可审性进行充分评估,审计人员要对“找谁了解什么情况?需要查看什么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管理测试”等问题均要在审计工作手册中做出回答。在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适合绩效审计评估的标准,并做出专业判断。报告阶段出具建设性的绩效审计报告,揭示发现的问题及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综合比较两国绩效审计程序发现,两国均十分重视绩效审计项目的遴选工作,将选项作为整个审计程序的关键步骤。美国通过审前调查,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澳大利亚则通过回答审计工作手册的问题,不断验证项目的可审性。其次,两国均将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审计程序的核心步骤,这是绩效审计成败的关键。澳大利亚审计署和美国审计总署均要求审计人员从现有法律、法规中选择合适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我国的绩效审计程序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质量、责任、绩效”,其总体目标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当前企业审计的要求来看,质量和责任是企业审计的基础,绩效是企业审计的方向和目标。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越来越被重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国有企业审计的内涵。 一、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外部看,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资本市场发展、信用观念增强、经营者市场意识等问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内部看,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而通过绩效审计,可以从多层揭示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困难、风险、问题。 (二)受托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与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管理者之间通过一种契约,建立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绩效审计,将信息反馈给委托人,使其可以直接监督代理人,促进受托经济的有效履行。 (三)完善审计职能的需要 审计具有经济陈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三个基本职能,多年来企业审计一直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要审计内容,其经济评价的作用发挥并不充分。开展绩效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的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审计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善了审计的职能。 二、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是最早开展绩效审计的领域之一。审计署成立之初,在对国有企业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就开展了一些绩效(也称经济效益)审计的试点。1983年审计署成立后提出的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