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2002年

一、名词解析(20分)

1、性比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的比例关系。

2、种族: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种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3、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

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4、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及其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它是

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5、政治地理单元: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由具体的政治组织或集

团支配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

二、简答题(40)

1、比较生态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

生物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而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遗传性。文化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相同点:这两种适应都是人类为获得生存发展而产生的改变;不同点:生物适应是人在体质方面作出改变,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文化适应是通过文化发展而在起作用的。

2、适度人口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

可分为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经济适度人口是指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的人口;实力适度人口是指除去考虑人均最高生活水平外,还需要考虑国家政治、军事所需要的人口。即一个国家达到最大实力时的人口。

实践意义:①适度人口是一个理想地、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口现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区域适度人口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都有重要意义。②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适度人口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来讲,只有及早确定科学、合理地适度人口,才能采取政策

手段,促使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

口转变的完成。

3、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①共同语言——是构成民族的最基本特征之一,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

具,共同的语言,可以促进人们的接触与交流,促进民族的形成,维系民族的统一

和发展。

②共同的地域——在统一地域内,由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似性,长期生活在一起

的人们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统一体,所以任何民族的形成都有其形成的共同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长期生活在某地,使用同种语言,相互间交往频繁,从而形成

了共同经济生活和生活习惯。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并保持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最稳定的民族特征。

4、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佛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

基督教: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地区、南非、大洋洲。

伊斯兰教:亚洲、欧洲、美洲,信奉者以西南亚、东南亚居多。

5、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主要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这个四个方面

(1)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①与经济发展:旅游开发在不同地区所需要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发

展旅游业赚取外汇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手段。②与收支平衡:发展旅游业

是可以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况。③与就业: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

型行业,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了旅游业的直接就业,同时还会带动其它旅

游业相关的行业就业。④与税收:旅游业通过本身的经营活动,在增加外

汇的同时还能带来盈利,政府可以从旅游业中获得税收收入。⑤与经济结

构: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游客

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其它行业开

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总的来说是旅游业对调整一二三产业经济结

构能产生一定影响。

(2)其他三个三个方面直接参考教材。

6、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领土空间、人口规模、自然资源、经济水平、科学技术、军事实力、国民士气、政府质量等因素。

领土空间:是国家权力稳定的因素,包括领土位置(自然、交通、国防)、领土面积。

自然资源:是国家力量的自然源泉。

人口规模:人口是创造国家权力的物质工具,是保证国家权力的能动因素。

经济水平:是国家权力最重要的组成因素。

军事实力:最具强制性的国家实力要素。

科学技术:直接邮箱影响资源、科技及军事等实力要素。

国民士气:首先表现为以公众舆论的形式为政府的质量提供了一个无形因素。其次,它以全民皆兵或军队士气的形式决定着武装力量作战的效能。

政府的质量:体现在政府性质、政府的法制民主、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

三、论述题(40)

1、比较“地理环境决定论”与“或然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该思想在西方渊源很长,从时间上可以追溯带古希腊时代,涉及很多学科的学者参与。有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18世纪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地理学领域有2位地理学家的理论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分别是法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及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森普尔。拉采尔吧人看做是环境的产物,人和生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控制。

评价:环境决定论思想尽管流行时间较长,但这个理论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遭到许多批判,影响大为削弱。

或然论,也叫可能论。该理论注重人对环境在适应和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而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作用。这种思路是有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于20世纪初提出来的。他认为,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他的学生白吕纳进一步对该理论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

评价:20世纪30年代以来,或然论的思想在地理学界的研究人文关系方面获得了较多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不应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许多文化现象中,自然环境留下了深刻影响。

2、联系你所在区域的情况,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

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涵义:①突出强调发展;②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③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④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⑤加快环保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003年

一、名词解释

1、人口迁移: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带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居住地的行为。迁移者成为移民,其原居住地称为迁出地,新居住地为迁入地。人口迁移常用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等指标来衡量。

2、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涉及四个方面的含义:①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②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增大;④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增加的过程。城市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形式城市化和功能城市化。

3、卡尔.李特尔: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他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4、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有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三种类型。

5、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域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它是以洲没单位而划分的,是相当于对洲范围内的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地理人种有6种:亚洲、欧洲、印度、美洲印第安、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二、简答题

1、简述文化扩散的基本形式

文化扩散,即文化的时间现象。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两大类。

扩展扩散:指文化现象产生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之内。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先后性。具体可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三种类型。

迁移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联系紧密。某文化下的人或集团迁移到新的地方,会将该文化传播到新的地方。

2、简述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和传播范围

①起源

佛教:相传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迦毗罗卫国,即今日之印度,为其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为耶稣所创。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建的一神教。

②传播范围:

佛教:

主要有北传佛教:传入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藏传佛教:传入中国西藏、内蒙古、蒙古国等地

南传佛教:传入今天的缅甸、泰国、老挝等地区

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南非、大洋洲等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及美洲,其中西南亚、东南亚为主

3、适度人口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见2002年

4、简述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陆上实力与海上实力的较量是贯穿历史的一条主线;

②麦金德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把世界划分为心脏地带、内新月型地带、外新月型地带。心脏地带是有东欧平原一直到西伯利亚平原的亚欧大陆中心地域,内新月型地带包括德国、印度、中国等国家在内的亚欧大陆边缘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新月型地带为亚欧大陆陆地部分以外的大陆及岛屿。这就形成了内新月型地带包围心脏地带,外新月型地带又包围内新月型地带的格局。

③麦金德认为,心脏地带由于地理上与外界隔绝,故海权国家难以进入,由由于地势平坦便于修筑铁路,故可以进入欧亚大陆边缘地区。

④他提出“谁同志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

5、简述人类活动行为空间的含义与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主要内容

人类活动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直接活动空间范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通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到的空间。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范围,既包括通过个人间的联系所了解的空间,也包括通过宣传媒介所了解的空间。

日常活动行为空间主要内容:

(1)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由于人们的居住场所与工作、上学场所处于不同地点,上下班和上学放学所经由的路线和地点就构成了人们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2)购物活动行为空间。是由人们日常活动的购物活动所形成的行为空间。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主要与下列4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①消费者自身的行为特征: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可以认为是满足某种需求所进行的购物

行为活动。故消费行为的产生是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商业环境的影响:商业空间的规模、类型、结构及周围设施状况等商业环境的优劣

直接影响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③居住地环境的影响:受居住地的位置条件、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居住地环境条

件影响。

④社会环境对购物行为空间的影响:如家庭的阶段性;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经济

收入状况和职业;消费者周围的社会群体都会对购物行为空间产生影响。

(3)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

朋友、同事、邻里和亲属之间的交际活动是闲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邻里、同事、友人之间的交际活动随距离的增加,交际次数减少;亲属之间的交际活动则较少受距离的限制。

6、用图表述旅游客源地、目的地、通道之间的关系

教材上有

三、论述题

1、评述和比较环境决定论、可能论、和谐论三种人地关系的主要观点

(1)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该理论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遭到许多批判,影响大为减弱。

(2)可能论:注重人对环境在适应和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而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20世纪30年以来,该思想在地理学界的人地关系研究中获得较多支持者。(3)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主要内容有:①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应包括生态、社会、环境、等多元指标构成的一个综合性发展战略目标;

②要保持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③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④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内容很丰富,总结起来就是要支配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生关系。

评与比较:这三种观点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在形成时间上是递进的,在作用上,和谐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从可持续发展、民族与国家、文化景观三大方面论述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面对的人地关

系问题

(1)可持续发展与当代人文地理研究面对的人地关系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在今天就设法优化工业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狩猎,采集阶段,人在人地关系中是被动的,受地的制约比较大,对地的影响比较小;进入农业社会,同时产生了人口增长与社会繁荣,又引发了人地系统局部的破坏。工业社会则对人地系统产生了威胁。既从历史的,又从现实的及可能未来的人地关系中找出其新的出路,

使人类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增强器自觉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1、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他的理论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他把人看作是环境的产物,人和生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

2、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所形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是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的,是经过人流量社会改变而获得显著新特征的景观。其内容包括聚落、建筑、道路、田野、交通工具、人物、服饰等看得见的形体和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如音乐、语言语调、艺术等。

3、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4、民族: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

5、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并世代相传的、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习俗和风尚。

6、聚落:见2002年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口创造物。形成条件:①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是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②是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着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之为旅游资源。

8、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通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到的空间。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范围,既包括通过邮政、电话等个人间的联系所了解的空间,也包括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所了解的空间。

9、政治空间结构:是有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政治地理结构。

10、东盟:是指为了不受大国的左右,获得共同的发展机遇,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4国于1967年于曼谷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后来又有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加入。

二、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中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交通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自然因素——提供人口分布的可能性。包括气候、地形地势、土壤、水文、矿产资源、地质等方面。

①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雨量来实现的。一般来说,过于寒冷、干燥、湿热的地区均不适合人类的居住,气候较为适宜的中纬度地区成为人类密集的地区。

②地形地势:由于气温、气压都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直接制约着人们的生理机能,故人口分布趋于低平地区。

③土壤: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各类土壤有不同的天然肥力和适耕性能,会导致人们对其开发利用的程度不同,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④水文:水体除了作为水资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所不可缺少的,还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载体和通道,也是人类副食品的一个源地。此外,水文状况对某地人口分布也有重大影响,如易发洪涝灾害的地方往往人口分布较少。

⑤矿产资源:产业革命以来,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比如,由石油开采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东营。

⑥地质:较稳定的地质条件,可以保障人口的安全,人口分布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少地震,不易发生泥石流。

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新资源、新材料的发现及使用,往往成为改变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政治文化。

(1)生产力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人口的分布:①决定了供养人口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必要的生产活动资料;②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结构,影响人口分布;③生产力布局的变化影响了人口的再分布。

(2)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如东部沿海深圳、上海、广州。

(3)经济发展方式:每个产业所需要的从业人口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次有

(4)交通条件:一方面使人口向交通沿线集聚;另一方面使城市人口向城外疏散。

另外,政治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也较大。如我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往南迁。国家的人口政策、文化因素对人口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如何认识语言传播的特性

教材P246

四、述评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

主要内容见2003年简答题

评: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对国家战略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20世纪前半叶,他的理论成为了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分析问题、制订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他过于强调陆心的重要性与潜力,忽视了空军的作用,甚至被认为是为德国侵略扩张提供了依据。

2005年

一、名词解释

1、拉采尔:见2004年

2、生计农业: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孤立进行的,进入农业生产的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劳作的,特点是生产水平低、生产方式稳定、积累慢。

3、人口迁移:见2003年

4、适度人口:见2002简答题

5、民俗:见2004年

6、等级规模法则:对于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最早又奥尔巴哈于1913年提出,他指出地域城市人口规模组合呈一定规则。通常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人口的一半,第三位城市为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3,以此类推。在发达国家城市系统中此法则明显;但无论哪个国家都有不适合的。

7、行为地理学:把心理、行为因素引入人地关系研究中,用来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平衡、反馈的空间关系规律,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环境感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行为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侧重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及物象评价等的机制作用和过程。正是由于这些机制作用和过程使人类形成了一定的行为空间和区位选择。概括地说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8、心理图谱: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来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来的地理事物图像。

9、地缘政治格局: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空间利益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其基本特征有:①以实力为基础的国家利益是其形成演化的根本动因;②国家关系核心行为决定其运作的性质。10国家权力: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为综合国力。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政治现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国家权力要素有领土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国民士气、政府质量。

二、论述题

1、简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革命并谈谈其发展趋势

①逻辑实证主义,主要反映在20世纪50年代引发了一场以数量化为核心的地理科学革命,

到60年代,地理科学中的数量化和科学化革命达到了顶点。70年代以后由于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片面追求定量化、滥用数学公式的倾向,使这一方法论革命遭到了一些地理学家的批判。逐渐地,数量方法引入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仅仅作为一种研究手段的更新,定性与定量结合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②人本主义方法论革命。就逻辑实证主义忽视人这个主体的倾向时,一些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加强了对人的研究,弥补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似乎没有坚固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研究方法。

③行为主义学派:借助于心理学、社会学的发展,试图代替计量地理。认为人类空间活动的结果,表现在地面上的现象全部都是由人类个人的心理因素决定的。

2、简述文化的空间现象的分类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文化的空间现象,即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大体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三种类型。

(1)形式文化区:指某文化现象,或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域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特点:如客家方言区:①它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即客家话以广东梅县的客家话为代表;②有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从梅县向外,客家话的音调音节逐渐变化,比如河源、惠州等地,虽然都是客家话,但在音节音调方面明显发生了变化。③有一个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如客家地区与潮汕地区相接触的丰顺、揭西一带,许多地方的居民都同时使用客家话和潮汕话交流。④客家方言区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不受外部某种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随着客家人的迁移,客家方言区便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2)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的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如(广州大学城)、深圳市,它有明确的市中心和边界界线,与东莞、惠州、香港等地之前有明确的地界,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这一政策下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很明显,带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

(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特点:无明确的中心,又无明确的界限,缺乏形成文化区那种文化特征上的相对一致性。如高校的同乡会,就是某高校中来自某个地方的学生会其家乡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又如当潮汕人一听到对方是讲潮汕话的时候,便会认为对方是“自己人”,转入用潮汕话继续交流。

3、谈谈发展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发展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在价值观、个人行为、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宗教、语言、健康等方面。

(1)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发展旅游业之初,当地居民都持欢迎态度,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的游客激增,本地居民开始担心自己的传统习俗和生

活方式会受到冲击,以及有旅游业引发的一些不良现象,本地居民难以对旅游

业继续保持好感。

(2)示范效应的影响。游客以自身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

(3)对社会道德的影响:旅游业的一个很大且很不好的副产品是它对旅游地居民道德标准的影响。色情、犯罪、赌博被认为是旅游业带来的灾难。

(4)对语言的影响:在社会文化交流中,本国语言的使用程度直接反映该国的文化力量,而语言的变化会使该国人民对外国种族的态度和言行发生变化。随着旅

游业的发展,因面对不同的游客,向游客服务的人员会逐渐掌握外语,威胁着

旅游地语言的纯洁性,亦有可能弱化本地语言的使用。或因有经济生活交流,

两种语言发生融合。

(5)对宗教的影响:一方面人们担心宗教圣地会为迎合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失去了其宗教意义。另一方面,宗教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把旅游接待看作一种重要

收入来源。都导致宗教排他性减少。

(6)对健康的影响:①人们旅游的一个普遍动机是提高健康水平;②旅游地的公共卫生标准对旅游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有利于改善旅游地公共设施的质量;③

旅游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4、举例说明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机制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城市地域内部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城市地域结构是由集聚力、离散力、摩擦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如深圳市的城市地域结构。

(1)集聚力:①在改革开放初,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在深发展可获得许多优惠及更大地发家致富的可能,吸引了大量来自省内外的人员到深圳发展。同时,由于深圳的开发提供了多而方便的服务和设施。首先是交通方便。他容易吸引且利于人口向城市中心集中;其次,城市中心是商业最好的区位。市中心商业比较发达,供应各种商品,吸引了众多商家和服务部门向城市中心集中。上述这些市中心区位产生的集聚力、推动人、物、服务向中心集聚。

②市中心具有社会条件方面的优势。由于深圳前期的快速发展,已在全国闻名。由知名度对人们心理的引导作用,使更多的人、物、服务向深圳,向深圳市区(即“关内”)集聚。(2)离散力:由于集聚吸引了大量的人、交通工具,结果造成人口过多、交通堵塞、生活环境质量的变化,迫使人们离开中心地区向郊区转移。当深圳市“关内”繁华起来时,由于人口密集、交通堵塞、住房和消费大,人们转向“关外”(即宝安、龙岗)发展。一方面,由原来集聚力形成繁荣的中心带来该地区的高地价、高工资、高消费,给中心地区造成高的成本与负担。企业或个人无法继续,不得不向外搬迁。另一方面,社会条件,由于分散化过程,富有阶级转向郊区,市中心开始衰落,其声望下降,相反,郊区高质量住宅区声望提高,

吸引力增强,加速了城市的分散化过程。

(3)摩擦力是指阻碍产业、家庭生产集聚或扩散运动的力量。城市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门槛。如深圳市限制户口迁入,由于大量人口集中,城市倍感拥挤,生活环境条件也有所下降。

5、论述适度人口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见2002年

2006年

一、名词解释

1、白兰士:法国地理学家,与20世界初提出了人地关系中可能论(或然论)的思想。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他认为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生活方式是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

2、城市体系: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及城市体系。在城市体系内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的交换。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

3、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人口密度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均数,它掩盖了所计算范围的内部差异。

4、人口构成:是指人口系统内部不同属性直接的比例关系,也称人口结构。有人口性别、文化、年龄构成。

5、种族:指具有相同的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6、文化区:见2003年

7、世界宗教:世界宗教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直接影响到世界政治与文化,世界宗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非其他宗教所能相比。世界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8政治整合:指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9、旅游资源:见2004年

10、地理物象:指地理环境及其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现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具有动态性特征。

二、论述题

1、“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是人文地理学的一次革命”请问你是如何理解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首先,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使人文地理学者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变到空间行为和空间

分析的规律上,加强了目前绝大多数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其次,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最后,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

2、请比较生物适应和文化适应

见2002年简答题

3、从地理角度分析农业出现的后果和影响

农业出现首先使人类在适应大自然的同时,学会了利用和改造大自然,同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农业出现对自然的影响。在大的空间尺度上,农业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在小尺度空间上,人类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总体上来说说农业对自然还是以适应为主。农业活动可以改变下垫面性质,还会影响大气构成,如水稻田中排放的甲烷,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气体。

(2)农业出现对社会的影响:①农业出现后,人类从依靠大自然的食物资源为生,转向利用生物资源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使人类的食物多样化,营养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类在食物方面对自然的直接依赖,大大有利于人类的发展。②驯化的动植物资源中的棉麻毛皮为人类发展衣着提供了条件,使人类得以防寒御冷,使人类的居住范围有所扩大。③农业的出现,使人口增长速度比过去大大加快。

4、举例说明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动力

见2005年论述题4

5、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人文地理学在这方面的作用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①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使发展持续下去必要的前提条件

②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③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④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⑤加快环保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3)人文地理学在这方面的作用:地理学具有自然、经济、人文学科特性,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科,历来重视人地关系与区域特点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PRED。要解决这些全球性大问题,需要许多学科参与进行自然、经济社会的综合研究,而人文地理学,由于在人地关系中注意人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的传统,具有自身的优势。

①人地关系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在今天就设法优化工业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人文地理学既从历史的,又从现实的及可能未来的人地关系中

找出其新的路子,使人类在人地关系中增强其自觉性。

②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的人地关系。由于各个地区发展的程度不一,故各地的人地关系不同,而认为地理学者注意其时空特殊情况下的人地关系,可找出其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型。

③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对全球PRED问题有了新的警觉和思考之后做出的全新选择。人文地理学以培养公民正确的人地观为中心任务,无论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还是继续教育中,都比其他学科更具备担当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和培训的义务与资格。

2007年

一、人类在世界上的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时间上人口分布的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人口分布在地球上面积较少的陆地上,且世界上90%的人口居住在仅占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陆地上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2、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北半球;3、沿海地区的人口要比内地多;4、高原和平原直接,人口主要集中在平原上;5、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极不平衡。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即趋向暖湿地区(中低纬指向)、低平地区和岸边(海岸、河岸)。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见2004年

二、种族、地理人种、民族及区别

种族,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相同的起源并在体质形态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有3种人种。

地理人种:由于地理条件对人的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从而使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共性,这样的人群就称为地理人种。是以洲为单位而划分的人种,是相当于对洲的范围自然环境长期而连续适应而产生的结果。有亚非欧美洲印第安、印度、澳大利亚6个地理人种。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属于历史学、社会学的范畴。

区别:种族是按人的自然的体形和遗传特征加以划分的,属于生物学范畴;而民族讲的是人群的社会性、历史性特征。地理人种是以洲为单位而划分的人种。

三、语系名称及分布范围

直接见教材

四、文化景观或人文景观的定义,人口跨洲迁移对世界文化空间格局的影响

(1)文化景观:是指居住于某地的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是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的,是经过人类社会改造而获得显著新特征的景观。其内容包括聚落、建筑、道路、田野、交通工具、人物、

服饰等看得见的实体和一些如音乐、语音语调、艺术等看不见的东西。

(2)由于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某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的地方,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人口跨洲迁移,就使得全球各地的文化在各大洲间传播,使某种文化在各大洲出现,但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和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并且人口跨洲迁移所带来的文化并不会取代当地的主流文化。

五、三大宗教起源地,分布范围,传播影响因素

佛教:相传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创立了佛教。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

传播影响因素:受国家政治的影响;移民;世俗社会引导支持;僧人个人的努力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

分布范围:欧洲、美洲、亚洲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南非、大洋洲等;

传播影响因素:移民,传布(包括交流和转教,有组织的传教)、国家政治、神权政治、民族关系。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建;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其中西南亚、东南亚信奉者最多;

传播影响因素:移民、交流和转教、阿拉伯商人与学者、领土竞争。

六、城市体系、克里斯泰勒“中心地”学说的理论重点及应用

城市体系: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在体系内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的交换。这种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就是城市体系。

应用:大小城市的配置结构,研究每个地区的城市规模,如何控制城市间、城市地区间合理联系的程度与系统程度。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学说:克里斯泰勒将区位理论扩展到聚落分布和市场研究,认为组织物质财富产生和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间结构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由相应多级市场去组成的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正六边形的中心地网络体系。

应用:

七、城市内部地域结构三种学说、名称及内容

(1)同心圆模型:于1929年由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该模型是以芝加哥研究为依据,经简化构成一个理论性的城市模型。该模型分为5个同心圆带。

第一带是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核心。特点是多为高层建筑,交通汇集量大。

第二带是过渡带,以商业和住宅相混合为特点。居民多为低收入阶层。

第三带是工人住宅带,是产业工人集中的住宅区,条件不太好,但比第二带的好。

第四带是中产阶级住宅带,即白领阶级住宅区。住房条件较好,多为单户住宅。

第五带是通勤带,是一个收入阶层的居住区域。也是城乡交错地带。花园单户住宅。

(2)扇形模型:由美国土地经济学家霍伊特于1939年提出的。他认为美国城市中住房租金既不是按方块街区分布的,也不是按同心圆状分布的,而是呈扇形或楔形。

形成扇形的原因首先是高租金住宅区从市中心商业区开始,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另一远处高租金住宅区延伸,最后彼此相连成一个扇形。其次,高租金住宅区多选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离市区即中心地区远就需要有快速的交通线与其联系。高租金地区形成后,便吸引中等租金住宅区在其附近发展,以便能分享高租金住宅区已形成的美好环境、便捷交通与社会声望。这一模型是在同心圆模型中加入交通因素的作用而提出的。

(3)多核模型:由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乌尔曼于1945年提出的。他们发现美国城市不断向外扩大范围,并出现新的郊区,有自己的核心。与老的核心相比,新的核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出现多核心城市。多核心城市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的多样化功能不断出现,而各种功能都有自己的特殊需要,所以在空间上呈现这种特殊的空间地域结构。

八、行为空间的定义,AB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画图)的时空棱柱图

行为空间定义见2004年名词解析。图直接参看教材。

九、人地关系观点和主张,环境决定论由来及影响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赖、制约关系,即自然给予——人类索取的动态变化关系,是人与人、人与地、及地与地三者高度偶合关系。

人地关系论应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当前应突出研究如人口、资源环境如何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环境决定论的由来及影响:见2002年论述题1

十、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内涵:见2006年

2008年

一、名词解析

1、李旭旦:我国人文地理学家,对我国人文地理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80年代后我国人文地理学复兴方面的工作。他认为:人文地理学,又称人生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着重研究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3、东正教:公元11世纪,由于东西教会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基督教东西教会分裂,东部的教

会自称正教,即东正教。

4、印加文明:是位于南美洲中西部的一处古代印第安文明。

其余均为历年重复。

二、论述题

1、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影响

(1)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使更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且非农业人口增多,城市地域扩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结构和地域结构升级,用地更加集约,生产生活更加高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逆城市化的影响: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推进,中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2、谈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

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人文现象的,这些人文现象内容繁多,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只有对所有关联因素进行认真细致地综合,从总体特性进行研究,注重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的人文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关系。人文地理学从这些学科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其他现象间空间联系的知识。

3、谈中国人口模式的转变

旧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高位静止的原始型。新中国成立后,1950-1970年间,属于早期扩张阶段;70年代初,由于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迅速且大幅度地降低了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稳定在低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到90年代跨入了后期扩张阶段。预计2020年前后,将进入低位静止阶段;2040年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

中国人口模式的转变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并存。

2010年

1、解释气候变化、低碳社会

气候变化: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低碳社会:就是通过创建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培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文明的低

碳文化理念,形成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橄榄形”公平社会。

2、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多在哪些区域

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化国家和快速发展中国家。全球排放增长的73%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经济体,上述占世界人口80%,同年,发达国家占总排放量约为60%,这些国家自工业革命起至今占了积累排放量的77%。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问题时争议的焦点是什么?

1)从本质上说,气候问题争议的并不是谁的环保意识强,而是发展权之争,这也是气候问题长期以来分歧很大的原因。也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怎样来分担有关的责任。

2)具体来说

a、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进一步细分? 发达国家:中印等国”相对发达”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直极力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拉入减排范畴,要求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也承担量化减排指标。为了让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细分为”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他们认为中国、印度等一些新兴经济体属于”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温室气体排放在过去的20年中增量迅速,因此理应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发展中国家:这是曲解核心原则发展中国家: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化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绝大多数都来自发达国家。并且,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发达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发达国家的”奢侈排放”应予限制,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排放”和”发展排放”应予保障。认为这是部分国家在曲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气候谈判的核心原则。所谓的”区别”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前者是全球变暖问题的制造者,后者是该问题的受害者。对于发达国家造成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承担共同的责任。

b、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内? 发达国家:2摄氏度是生存底线今年7月的G8峰会上,各国达成的共识之一,是以工业化前的水平为基准,将全球温度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目前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共识趋向于认为,2摄氏度的升幅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存的底线。如果超过这一水平,地球气候系统将出现动荡。发展中国家:现在没有一致结论。面对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小岛屿国家认为,把全球温度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是远远不够的。菲律宾代表认为,气温升高2度,会使菲律宾三分之一的国土消失。因此,小岛屿国家联盟要求,应把地球气温限制在比工业革命之前高1.5摄氏度的水平。

c、资金与技术支持应通过何种方式? 发达国家:资金机制一直是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根据相关的国际公约,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为技术开发和转让提供资金保障。但是这笔钱发达国家应该怎么出、出多少,还有待达成共识。

12

发展中国家:市场行为只是补充。中国认为发达国家应该拿出GDP的0. 5%-1%向发展中国

家兑现资金与技术的支持。针对发达国家提出的通过市场行为获得资金,中国指出这是在混淆概念,向发展中国家兑现资金与技术的支持是发达国家的责任,是政府行为。通过碳排放市场和私有部门筹集的资金只能作为补充。

2012 年

1、名词解释(30 分)

(1)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2)地理人种

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3)民俗

民间文化又称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

(4)聚落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聚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是人类活动中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

(5)政治空间结构

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体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6)语言景观

语言景观即文字和地名景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语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各地区各民族呈现出不同的语言景观。

2、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20 分)

当代科学哲学中,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或学派,叫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换言之,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解释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两者缺一不可。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是其方法论的核心。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革命性的变化。首先,发展了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例如人文地理学就确立了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其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的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提出理论的过程和归纳法有很大的不同。其三,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

3、试对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进行比较(20 分)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这种文化区是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不同。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线确切、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

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由于其形成机制的差异,两者不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则是相互重

叠,彼此有高度的一致性。

4、经济实力对国家实力有哪些影响(15 分)

国家实力受很多的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水平是很重要的因素,是国家权力的标志。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实质上就是强国。经济赋予国家以财富,财富在平时是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直接因素,在战时则是保障武装力量发挥并充实效能的物质前提。通常,人们直接用“经济实力”来表征一国的国力。经济水平是一国建设现代化国防及进行现代化战争的根本保证。首先持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常备武装力量,历来都是依靠巨大的财力做后盾。其次,战争对武器装备的消耗和社会财富的破坏,决定了胜利往往属于仍有财源的一方。

5、交通运输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5 分)

人口分布是一种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交通运输条件也会对人口分布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交通便利的地方会促进人口聚集,增加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会促进人口的迁移,改变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通运输的发展促使交通沿线人口日益稠密;其次,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于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和运输费用的降低等原因,城市空间大为扩展从而使城市人口分布一改过去高度集中在市区的状况,使人口分布更趋均匀,如加速郊区化的进程;第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弱,人口分布有可能同肥沃的土壤、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分离;第四,

华南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02 -05 华南师 2002 自然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半球原因 03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1 名词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04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3,露点温度越低,表示空气中是水汽的含量越高 4,火山岛属于海洋岛,珊瑚岛属于大陆岛 5,岛屿上的生物种类越多,说明与大陆的分离时间越久 6,第四纪可以称是腐乳动物的时代 7,v型河谷中通常没有河漫滩发育 8,红心洲较尖端的方向通常指示的是河流的下游方向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华南师大学 333教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2011年 一、名词解析 1.广义教育 2.教学 3.经典条件反射 4.多元智力理论 5.教育制度 6.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价值 3.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 4.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 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 2.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4.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一、名词解析 1.学校管理 2.学校教育 3.心理发展 4.人的发展 5.课程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论述题 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2.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3.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4.如何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

一、名词解析 1.受教育者 2.道德教育 3.学习策略 4.心理健康 5.教学方法 6.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 1.长善救失原则及其要求 2.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3.现代教育的特点 4.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2.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3.《在危急中》的改革建议 4.人格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一、名词解析 1.设计教学法 2.人的全面发展 3.贝尔·兰喀斯特制 4.心理健康 5.社会规学习 6.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 1.简述德育的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及要求。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容 3.奥伯尔关于有意义的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的主要观点。 4.简述创造性的心理结构 三、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的基本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 发展应先于经济的发展”(即“教育先行”)观点进行分析。 2.试述教育的特征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4.试述科举制在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人文地理专业排名

考研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院排行榜 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其中包括中国研究生教育按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按56个研究生院,按476所高校(含分省、分类型),按11个学科门类分高校,按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等8个方面的508个排行榜。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5★ 1 1 52 2 华东师范大学5★ 1 1 52 3 中山大学5★ 1 1 52 4 北京师范大学4★ 1 1 52 5 南京大学4★0 1 52 6 武汉大学4★0 1 52 7 安徽师范大学4★0 1 52 8 福建师范大学4★0 1 52 9 南京师范大学4★0 1 52 10 辽宁师范大学4★0 1 52 11 兰州大学3★0 1 52 12 华中师范大学3★0 1 52 13 河南大学3★0 1 52 14 西北大学3★0 1 52 15 西北师范大学3★0 1 52 16 陕西师范大学3★0 1 52 17 东北师范大学3★0 1 52 18 湖南师范大学3★0 0 52 19 浙江师范大学3★0 0 52 20 宁夏大学3★0 0 52 人文地理学人气院校 1.南京师范大学人气:88100 2.华中师范大学人气:64115 3.中山大学人气:106618 4.湖南师范大学人气:38318 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 6.南京大学人气:121405 7.西南大学人气:587438.北京大学人气:133538

9.武汉大学人气:15667810.上海师范大学人气:31089 11.华南师范大学人气:2751712.东北师范大学人气:57634 13.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14.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 15.兰州大学人气:5283616.西北大学人气:46088 17.辽宁师范大学人气:2420318.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人气:12196 19.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20.四川师范大学人气:19982 21.华侨大学人气:1979522.北京师范大学人气:91865 23.宁波大学人气:2000424.西北师范大学人气:19090 25.延边大学人气:1462026.南昌大学人气:41526 27.天津师范大学人气:3283528.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 29.首都师范大学人气:4100630.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气:16317 31.贵州师范大学人气:1433532.福建师范大学人气:24722 33.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34.河北师范大学人气:23862 35.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气:1726736.湖北大学人气:22249 37.浙江师范大学人气:2116338.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气:16566 39.山西师范大学人气:1657840.山东师范大学人气:27782 41.曲阜师范大学人气:1714042.广州大学人气:15853 43.宁夏大学人气:1481644.青海师范大学人气:12452 4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46.重庆师范大学人气:15366 人文地理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环境遥感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独立因子: 所谓独立因子,是指“不能够从研一推理或归纳综合得到的因子”。通过对独立因子进行量纲分析,完成了无量纲因子团研究(各无量纲因子团应有明确的地理-物理意义),突破了圈层结构的限制,突破了力学中相似准则的厘米/克/秒制,提出了地理相似准则,从而使地理科学中常用的类比方法得到定量的、科学的计算。再通过数学上的方程与统计的结合,在独立因子与地理相似准则分析的基础上,对因子团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统计分析,并从统计分析中提出随时间、空间分布的地理参数,建立遥感信息模型。 2.反演: 遥感的本质是反演。反演主要用于定量遥感,即基于模型知识的基础上,从测量到的现象推求未知的原因或参数。反演问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在“条件适定” 概念下求解不适定的问题;对于反演问题求解方法的研究;对于反演问题的解的评价。 定量遥感反演问题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方向性问题,即地表反射与发射的方向性模型研究和应用;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目前的陆地遥感反演主要利用的是最小二乘法原理,要求处理数据量多余未知量,但是实际情况往往相反,所以,反演本质上是病态的。面对这个问题,先验知识的引入以及注意反演策略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把新观测的信息量有效地用于时空多变要素的估计上,使新观测中的信息有效分配给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时空多变参数。 3.红移: 在植被的光谱曲线中,遭胁迫的植物的叶绿素吸收边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叶片的光谱反射最有可能在敏感的可见光范围首先反映植被受胁迫的情况。当植被遭受胁迫和叶绿素生产量开始下降时,由于叶绿素的缺乏一般会使植物在叶绿素吸收带上的吸收减少。这样的植物具有高得多的反射,特别是在红光和绿光部分。因此,植物会变成黄色或萎黄色。可见光的反射率增加实际上与植被遭受胁迫时叶片反射率的响应完全一致。只有当足够大并造成这篇严重脱水时,红外反射率才会开始响应(即,开始红移)。“红移”出现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其重要原因是由于作物成熟叶绿素a大量增加所致。红边(680~800纳米)可以作为植物受压抑的光谱指示波段区。利用“红移” 也可以判断植物病虫害的情况。 4.地表温度: 地表温度就是指地面的温度(LST)。太阳的热能被辐射到达地面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热,对地面的温度进行测量所得的温度就是地面温度。影响地表温度的因素也比较多,湿度、气温、光照强度、地表材质(比如是草坪还是裸地,还是水泥地面,或者是沥青地面),但是主要取决于研究区域的纬度。地表温度在遥感中可以用来进行城市热岛的研究,并且LST与植被指数NDVI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具有显著相反的空间格局:城市中心到其郊区的过渡区,植被覆盖度在不断增加,NDVI 在增加,LST在降低。城市LST明显高于其周边郊区值,呈现显著的热岛效应,地表植被状况也是影响LST的重要因素,对于调节城市热岛起着重要作用。在遥感图像中,可以利用ETM热红外波段影像的DN值反演计算得到LST。 5.遥感模型: 遥感模型一般分三种:经验模型(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统计物理模型。 统计模型是基于陆地表面变量和遥感数据的相关关系,对一系列的观测数据做经验性的统计描述或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遥感参数与地面观测数据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这种模型所需参数少,容易建立且可以有效概括从局部区域获取的数据,简便,适用性强。但是它有地域局限性,可移植性差,理论基础不完备。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2002)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 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原因 自然地理(2003) 1 名词 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自然地理(2004)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 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 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 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 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 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数学分析试题汇总

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数学分 析试题汇总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2000年华南师范大学数学分析 一、填空题(3*10=30分) 1.设_______lim _______,lim ,,2,1,4 sin )1(===+-=∞→∞→n n n n n n a a n n a 则 π ; 2.设处连续; 在则为无理数为有理数 ____)(, , ,)(=∈? ??-=x x f R x x x x x x f 3._____;1lim 1 0=+?∞→dx x x n n 4._________;)cos (sin lim 10 =+→x x x x 5.方程)(032为实常数c c x x =+-在区间[0,1]中至多有_________个根; 6._______; __________),1()(1122=>+=++? n n n n I I n n a x dx I 的递推公式,写出为自然数设7.设_;__________)(,)(),(cos sin 0 ==? +du t f dt t f y x u y x 是可微函数,则 8.),(y x f 设在P 0(2,0)处可微,且在P 0处指向P 1(2,2)的方向导数是1,指向原点的方向导数是-3,则在P 0处指向P 2(1,2)的方向导数是_____________; 9.写出函数在x=0处的幂级数展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n 2=x 10.曲线π20,sin ,cos 33≤≤==t t a y t a x 的弧长s=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设f(x)在[0,+∞)上连续,)(lim x f x +∞ →存在,证明:f(x)在[0,+∞)上可取 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三、(12分)设函数z=z(x,y),由方程)(222y z yf z y x =++所确定,其中f 是可微函 数,试证: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学传统厉害的学校和研究院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 在这里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就不要说了,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的人文地理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科学院虽然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但是其地理学在全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五个是人文地理学的最高学府,也是考研难度最大的学校和研究院所。 拥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的学校: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这些学校拥有人文地理学的博士点,其中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虽然不是“211”高校,但是这几个学校的人文地理学的难度并不小,热度可想而知了。在这些高校里,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难度应该相差不大,都是211的院校,而且人文地理学综合实力并不差,具体排名可以参考上面的网站,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是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估计是这批学校里最难的,原因大家都知道。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且是211工程的学校: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延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其中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一个档次上次的,报考人数和报考难度相差不大,但是华南师大因为地处广州,而且学校公费比例大,所以相对比较热门。浙江大学虽然没有博士点,但是由于是全国知名大学,所以报考人数并不低,而且由于招生人数少,难度非常大。云南大学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学校是211,而且人文地理学还可以,报考虽然不如湖南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大学,可是并不会差到哪去,但是2011年人文地理学需要调剂的。南昌大学虽然是211,可是人文地理学只有一个硕士点,而且是挂靠在南昌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综合实力相信大家都知道,排名在全国不怎么样。所以并不是很热门,难度也不是很大。前几年因为有个方面不考数学,导致了很多学生的报考,最激烈的一次就是2008年。不过从2009年开始要考数学后,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每年都需要调剂,不过2011年没有调剂。延边大学在吉林延吉,地处偏远,不过由于是211,所以并不需要调剂。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一般学校: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华侨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这些学校就不要多说了,由于本身实力和地理位置等相关原因,并没有上面的学校那么热门。不过西安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侨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基本是不需要调剂的,一志愿报考人数一般都能录满。 不过今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批的学科学位点,增加了不少新的学校,但是现在因为没有招生,所以实际的效果并不知道。 可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招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但是一般都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分支科研机构,这里就不多说了,难度大家应该知道。

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是我国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地理学基础教育人才、科研及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拥有很好的声誉。地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52名,其中90%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超过60%专任教师有海外学习和进修经历。教师中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和省级培养对象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学院教师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学院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地理学一级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 目前学院拥有广东省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球空间信息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智慧国土与旅游发展交叉平台、华南师范大学热带与亚热带灾害地貌与环境演变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区域与城镇规划研究中心、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地貌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热带地貌研究室、行为地理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热带地貌》编委会等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拥有“土地规划”甲级资质和“旅游规划”乙级资质。学院资料室常年订购《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和《地理科学》等多种专业期刊,藏书达3万多册。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课外实践技能的培养,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6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自然地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编著的多部教材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我院学生课外实践成果丰硕,并多次获得全国和广东省地理师范技能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华南地区高校地理文化Presentation大赛和广东省“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和港澳台等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设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师范专业为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8年开始学院在非师范专业中实行大类招生,2016年将继续实行,设地理科学类,该大类包括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三个本科专业。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只需在专业志愿栏中写大类名称:地理科学类及其代码。入学后,前三学期按照地理科学类修读学校平台课程和地理科学类基础课程,第四学期按规定的专业分流原则和流程选择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进行专业培养。达到毕业和学位要求者,按所选专业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主要培养专业扎实、技能娴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富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中学地理教师。主要开设学科导论、地球概论、地图学、测量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环境学概论、中国区域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地理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应用统计学等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本专业传

武大城乡规划历年考研试题分类整理

武大城乡规划历年考研试题分类整理(2001-2012) 规划前沿问题 1. 怎样加强人居环境特色的可持续性规划?(问答03) 2. 结合你所熟悉的城市,指出其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处理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论述03) 3. 谈谈经济全球化将给我国城市规划带来哪些影响?(论述04) 4. 提出中国社会持续存在的社会分化而形成的城市空间分异现象的看法。(论述07) 5. 论述城市环境容量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论述08) 6. 中国城市发展和西方发展模式的比较。(论述08) 7. 西方国家城市蔓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中国当代城市扩展与西方城市蔓延有何类似与不同?(论述11)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建史 1.画出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平面布局图,指出其布局特点及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影响。(问答03)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于何时,其主要规划思想是什么?(简答04) 3.中国古代的城市中居住区称“________”。(填空05) 4.《周礼.考工记》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是什么?并根据其思想绘制草图并进行说明。(简答05) 5.《考工记》记载:___________说明道路宽度有等级。(06) 6.简述荆州古城位置变化的历史。(简答06) 7.以北京为例论述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论述06) 8.简述《周礼.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对中国古代城市型制的影响。(简答07) 9.南朝都城________位于今天的_______。(填空07) 10.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地段称为__,宋代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的地段称为_。 11.平江,是历史上______时期,_______城的名称。(填空08) 12.清代平遥及太谷城市___的中心,清代景德镇是___中心城市。(填空08) 13.绘制历史中西安附近都城位置变迁图,并简述都城与环境的关系及各都城之间的位置关系。(简答08) 14.咸阳位于今天的_______市,是历史上______的都城。(填空09) 15.中国古代的城市居住区称______,宋代以后城市中的市有多种形式,西南地区称________。(填空09) 16.论述泉州宋元时期繁荣发展以及明代以后衰败的原因。(论述09) 17.南宋都城为______,也即是今天的______。(填空10) 18.简述中国古代城市中塔、阁楼在城市中的布局及其作用,举例并绘制简图说明。(简答10) 19.《考工记》记载:___________,说明周代王朝道路宽度是有分级制度的。(填空11) 20.汴梁是我国当今市(填空12)

华南师大历年心理学考研题.doc

2006心理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诱导 2思维定势 3操作性条件反射 4作品分析法 5离差智商 7侧抑制 8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9马赫带 10系列位置效应 二、简答 1、鲁利亚的大脑机能系统说 2、结合当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说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 3、简述气质的生理机制 4、什么是内隐记忆,用什么方法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有什么关系 5、知觉过程中的加工类型 6、试述评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说和内隐学习说 三、论述 1、试分析比较心理测量取向与多维取向的能力结构理论。 2、结合有关心理学理论,论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2006心理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 1.能提供各个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位置信息的量是 A. 离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2.为更全面更客观地描述一个数据和比较两组数据,常需要了解数据的 A. 离散程度 B.集中程度 C. 相关程度 D. 回归程度 3.取若干学生参加某数学竞赛的成绩,计算成绩与性别的相关关系,最好用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4.被试团体的同质性程度会影响 A. 题目难度 B.题目区分度 C. 测验难度 D.测验效度 5.测验总分分布出现负偏态,说明测验整体难度 A. 偏难 B. 偏易 C.适中 D.不确定 6。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 A. 信度高,效度必然高 B.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C.效度高,信度必定高 D.效度高,信度不一定高 二、名词解释 ROC曲线,生态学效度,Stevens定律,部分报告法,拉丁方法,标准正态分布,实验范式,埃默特定律 三、简答题 1、如何测定听觉适应的效果 2、如何用信号检测法做再认研究? 3、如何判断反应时数据是否存在顺序效应和疲劳效应 4、进行统计假设检验的步骤有哪些?试论述假设检验思想 5、试论述被试者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与被试者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的定义、特点与相应的无关便量的控制方法 6、通过一个实验例子,说明反应时减少的原理 7、试论述调查研究中常用的抽样方法。 四、综合题 1、设计一个实验,考察熟悉性与意义性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2、某年高考总分符合正态分布,其中μ=500,σ=100,考虑到招生指标,只有5%的学生能升入重点大学,

华师人文地理学期中期末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2003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 地理学的特性主要是()、(); 1.2 文化由()、()|和()三个层次组成。 1.3 第一产业指(); 第二产业指(); 第三产业指()。 1.4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 1.5 原始宗教主要指(),民族宗教主要有 (), 世界三大宗教是()。 2. 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2.1 文化 2.2 拉采尔 2.3 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 2.4 综合国力 2.5 领土 3.辨析下列术语(指出相互区别,每个2分,共18分) 3.1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 3.2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可能论 3.3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 3.4种族、民族、国民 3.5旅游的客源地与目的地 3.6文化景观与文化区 3.7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3.8环境、资源、能源 3.9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

4. 辨析题(每个2分,共11分) 4.1指出下列问题研究基本属于那种研究方法,为什么? (1)中国的地方志;传统的区域地理学 (2)中心地理论、区位论; (3)一批激进地理学家研究认为城乡地域差别是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4)行为地理研究,文化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研究 (5)利用数理模型说明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 (6)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偏好,探讨生产力布局特点 (7)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不同 4.2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 (1)传染病的扩散 (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在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 (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 5. 论述下列各题(88分) 5.1 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6分) 5.2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的 原因,对中西部发展的影响。谈谈你对解决西部人才匮乏的办法(12 分)。 5.3 我国为什么南方的方言比北方的方言多。? 5.4分析中东地区和欧洲巴尔干地域冲突的潜在宗教影响因素。(8分) 5.5分析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 5.6试论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2分) 5.7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 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12分) 5.8全球化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反全球化的社会动因是什么?(12分)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 参考答案 2002年 一、名词解析(20分) 1、性比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的比例关系。 2、种族: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种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3、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4、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及其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5、政治地理单元: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由具体的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 二、简答题(40) 1、比较生态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 生物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而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遗传性。文化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相同点:这两种适应都是人类为获得生存发展而产生的改变;不同点:生物适应是人在体质方面作出改变,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文化适应是通过文化发展而在起作用的。

②们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统一体,所以任何民族 的形成都有其形成的共同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长期生活在某地,使用 同种语言,相互间交往频繁,从而形成了共 同经济生活和生活习惯。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并保持民族共 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最稳定的民族特征。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佛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 基督教: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地区、南非、大洋洲。 伊斯兰教:亚洲、欧洲、美洲,信奉者以西南亚、东南亚居多。 3、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主要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这个四个方面 (1)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①与经济发展:旅游开发在不同地区所需要 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区的 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发展 旅游业赚取外汇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 手段。②与收支平衡:发展旅游业是可 以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况。③与 就业: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 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了旅游业的直接 就业,同时还会带动其它旅游业相关的 行业就业。④与税收:旅游业通过本身 的经营活动,在增加外汇的同时还能带 来盈利,政府可以从旅游业中获得税收 收入。⑤与经济结构:旅游业的发展能 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经济结构 发生改变。游客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 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 其它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

武汉大学历年考研试题

武汉大学历年考研试题 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分子生物学科目代码:879 一、名词翻译与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Missence mutation polysome Non-Watson-Crick base pairing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Shine-Dalgarno sequence tmRNA allostery activation Blue-white screening Attenuator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请描述两个经典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翻译过程中需要哪四种组分?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3、在遗传物质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如何确保其准确性? 4、真核细胞转录和加工中哪些过程是相偶联的?它们是如何偶联的? 5、酵母双杂交技术是利用其什么特点建立起来的?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在真核生物转录中,有哪三种序列构成核心启动子?请说明Ⅱ型启动子中有哪些因子构 成起始复合替,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是构成复合体所必须的?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2、人的基因组大概有2.5~3万个基因,但它们构成的生物体蛋白质种类却有20多万种。 人的基因组是怎样以有限的基因形成如此多的蛋白质的? 3、有一研究生想使他所感兴趣的一大肠杆菌的基因严格受碳源控制,在葡萄糖供应时,该基因不表达,当供应乳糖时,该基因大量表达?你如何帮助他实现这种想法?依据是什么? 4、miRNA在癌细胞中有的高水平表达,有的低水平表达。请解释什么是miRNA?并推测上面两种类型的miRNA各有什么生物学功能?有一种miRNA-21在癌细胞中高水平表达, 请设计实验得到该miRNA的生物学功能。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试卷】 武汉大学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分子生物学科目代码:475 一、名词翻译与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Transcriptome 2、Translesion replication 3、Riboswitch 4、Synonymous mutation 5、Tandem gene cluster 6、Frameshift 7、Nucleosome positioning 8、Non-autonomous transposon 9、Holliday junction

华南师范大学考博历年真题

华南师范大学1997年--2006年1999年《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24分)1、条件反射2、启动效应3、感受性4、深度知觉5、表象6、智力商数7、表征8、气质 二、简答(30分)1、知觉恒常性2、遗忘曲线3、格式塔学派4、内隐记忆5、定势6、认知结构三、论述题1、述评韦伯---费希纳定律(15分)2、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5分)3、试分析比较性格向性说和特质论(16分)《西方心理学史》一.名词解释(30分)1、原型2、行为环境3、自我实现4、认知地图5、双重心理学6、认知不协调二、简答题(40分)1、什么是心理投射?2、什么是心理紧张系统?3、什么是“第三势力”心理学?4、什么是信息加工的心理学观点?5、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有什么不同? 三、论述题(30分)1、如何理解格式塔的意义和作用2、如何理解潜意识理论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1、实验设计2、麦考勒效应3、无关变量4、提示法5、问题行为图6、对偶配对组法7、闪光融合临界频率8、再测信度9、内容效度10、项目区分度二、图形解释(10分)图一(略)图 二(略)(由于没有扫描仪,以后再作补充) 三、计算题(10分)甲乙两组学生参加一项“问题解决”的实验,以完成解决问题的时间(秒)为成绩。他们解决某一问题的成绩如下,问两组成绩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甲组17 15 16 18 14 13 14 12 乙组16 18 19 16 22 19 18 16 13 (t .05=2.131, t .01=2.947) 四、简答题(30分)1、心理测量的标准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反应时间在当前心理学实验研究中有何作用3、情绪实验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五、实验方案设计题目《高中男女生数学解题模式的比较研究》2000年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实验考试卷 一、述评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主义两大研究方法流派。 二、述评心理学关于智力理论的研究及其新进展。 三、概述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异同,内隐记忆的主要理论,研究内隐记忆的主要方法。 四、以二因素实验为例,如果它们的交互作用显著,试用图来表示出其交互作用可能情况并作解释。 五、(注:第五题有5a、5b、5c三个题目,请根据你报考的方向选出相应的题目回答)5a、根据你在学习心理方面最有创见的看法设计出一个多因素实验研究,写出设计方案及最后的模拟统计分析表。(学习心理研究方向题目)5b、设计一个关于儿童人格发展的跨文化研

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经验

我是18年考研的,现被华南师大历史学科教学拟录取。事情忙完了,终于有时间来写帖子了。作为过来人,我知道考研的艰辛,知道有些人买考研真题、复习资料被骗的。所以我在此分享自己的考研心得,顺便分享考研资料,希望得到帮助的人能将此项工作继续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初试 政治:不要相信学长学姐说的政治等到9月再开始复习也不迟,除非你记忆力非常好。政治每年都要更新,自己买新书,不要用旧的,用肖秀荣的五件套就行。书买回来后先把每本书前面的介绍看一下,知道这书该怎么利用。我直到最后都没怎么用过其中的两本书,实在是浪费,就是刚开始时没弄清楚书的用法。如果新书已经上市了,赶紧买回来,制定计划,决定每天看几页。如果你觉得现在复习政治为时过早,那你可以每天花20-30分钟看一下政治。看完相应的部分就做相关的题目,把错题标出来,以用于后期复习。政治最容易拉开分数的是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政治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记不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政治要早点开始复习的原因。政治主观题不用担心,后期会有肖秀荣八套卷和四套卷,把它背熟就差不多了,几乎每年都猜中题,肖爷爷很厉害。马原在看书时要整理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毛概、思修、中近就整理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就行。《风中劲草》内容是政治的浓缩精华,差不多到10、11月才出新的,所以你有去年的,平时吃完饭可以念个一两页,不用背,增加熟悉感,知道考点。出新书了,再买新的,这时你可以背这本书,若时间紧,也可不背,每天读一读就行。后期政治还会出关于时政的书,到时记得买就行。这书也不用背,看看熟悉就行。个人觉得政治不用报班,可以在网上找资源看看别人的讲解视频,最好找权威一点的,因为发生过老师讲错题导致考生做错题的事情。选肖秀荣的视频有保障,买他的正版书,会带有视频,可以看看。如果你基础差,到时报一个冲刺班就行,让老师帮你整理一下知识点和思路。不过,说实话,你能把精讲精练看懂、理解,并不需要报班。政治就马原较难理解,并且知识点每年变化小,不懂的看看以前的视频就行啦。 英语:英语二的题较少,所以前期要做英语一的题目,做2000年以后的题目,不用做完型、新题型和作文,因为和英语二不同,所以别浪费时间做。先做一份英语一的阅读题目,然后去看新东方唐迟老师的阅读,做好笔记,然后不断练习阅读。做完10套真题的阅读题目后,接着做一套翻译,然后看新东方宋逸轩老师的翻译视频,零基础的也能看懂,真的很好。做完10套真题的翻译,接着做一套英语二的翻译(英语一的完型不同于英语二,所以不用英语一的真题),然后看宋逸轩的完型视频,接着也是练习英语二10套真题。然后练习新题型,做英语二的题目,它很简单,在新东方找个视频看就行。至于作文,我看的是蒋军虎的视频。平时练习,作文要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把范文背下来。11月开始,每天背一篇范文。买一本作文书,要适合英语二的,把各种类型的范文背一篇。英语二推荐用蒋军虎的书,里面的真题讲解很详细,个人感觉比张剑的书好,毕竟蒋军虎是专门研究英语二题目的。英语一就用张剑的黄皮书就行。所以,英语按模块来练习,阅读-翻译-完型-新题型-作文,按此顺序,攻克完一个模块,接着下一模块。所有模块攻克完后,一套题可分为三天完成,第一天完型+2阅读,第二天1阅读+翻译+小作文,第三天1阅读+新题型+大作文。做完题要认真对答案、看解析,把真题中的单词、词组、句型弄懂,要把英语二的真题吃透。如果时间紧,就不做英语一的题目,直接做英语二的。英语一真题做一遍就行,英语二真题可以多做几遍,真题买回来就复印一两份,或是上网找真题打印也行。题你能刷几遍,什么时候能做完,就看你的计划了。从一开始就要做好计划,心中要有数,别到时英语二的题做不完。单词用红宝书就行,不喜欢的话可以用手机软件百词斩背单词,但是要克制自己玩手机。时间不够的话,可以背从真题里摘抄的你不懂的单词、短语。单词是每天都要背的,不能懈怠。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历年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行政管理学 一、名次解释(5*4) 1、名誉市长制 2、例外原则 3、行政协调 4、头脑风爆法 5、责任行政 二、判断说明(5*5) 1、行政职能具有动态性 2、古德诺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兴趣主要在于政治与行政分离 3、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关系的唯一表现形式就是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 4、行政执行具有强制性。 5、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特征。 三、案例分析(15) 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个先进镇坦言,担任此职务实属不愿意。因为这个镇太“富”了……前任为了追求"政绩",在统计报表上作了手脚,造成了该镇十分富裕的假象,不久又到县里做了局长。这位新镇长认为,如果想追求“政绩”,很简单,只需照着前任的样子,在其基础上继续在报表上弄虚作假就是了。但如果这样做,就会增加农民负担,恶化政民关系,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但如果不这样做,老老实实上报,短期内不但没有政绩,还会给上级留下一个“工作不力”的印象,进而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发展前程。于是乎,也只得跟着弄虚作假、

浮夸虚报。 试运用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该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何在?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该案例所反映的问题? 四、简答(5*10) 1、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 2、法约尔是如何理解“管理”这个概念的? 3、简述行政程序法定化的重要意义。 4、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5、奥斯本认为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的主要区别何在? 五、论述(2*20) 1、韦伯的官僚知论评析。 2、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试论应当如何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利配置关系。 综合知识 一、辨析题(指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5*10) 1、乡人民政府与镇人民政府 2、法治(Rule of law)与用法来治(Rule by law) 3、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 5、系统议程与政府议程 二、简答题(5*15)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要有哪些职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