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教学设计水的组成

优秀教学设计水的组成

优秀教学设计水的组成
优秀教学设计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简要是史实引入并开展,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和对产物的鉴别介绍了水的组成。在认识水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水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对水已经具备感性知识,对物理性质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关于水的化学组成,学生是陌生的。但水的学生身边常见的物质,贴近生活实际,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与氧化物,

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3)了解氢气的相关性质及检验方法(4)初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

的整合归纳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对水组成的探讨,是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为关性,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组成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交流与表达意

识。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水电解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即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转变。

教学环节:

(一)导课

【教师讲述】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被看做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这里我们新接触到了一个化学术语---元素。那什么是元素呢?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就像我们以前学习生物一样,我们是不是说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元。这里我们就说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细胞组成生物,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相当于生物体的细胞,它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被看做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也就是说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

解实验的研究,确认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那么水究竟是由哪两种元素组成的呢?我们也可以通过重复拉瓦锡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板书】$3.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讲解并演示实验,学生观看并思考】

这是电解水用的直流电源,蒸馏水,酒精灯,火柴。这是水电解器,这是正极,这是负极。两电极分别于两支充满水的试管相连。为了增强导电性,我们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硫酸。装置图老师已经连接好了,下面我们接通电源:请仔细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分别有什么现象?

【教师发问】1.试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有没有反色?

2,哪一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多?体积比约为多少?

【小组讨论并回答】正负两极都有无色气体产生

正极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小结,版书】1.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启发】那正负两极都产生了些什么气体呢?请同学们猜一下

【生】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汽

【追问】那我们怎样检验呢?

【生】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回忆)

氢气靠近火焰能够燃烧

水蒸汽干燥烧杯照在上方,由水滴

二氧化碳木条熄灭

【演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请观看

【生回答】木条复燃,是氧气

【演示】现在我们取出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平移近火焰旁,请注意看烧

【生】气体能够燃烧,并伴有噗的一声,是氢气

【过度】我们已经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水电解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分别为氢气和氧气,那怎样表示这个反应呢?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一下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写出来了,我们一起来写:

水??→?通电氢气 + 氧气

H 2O H 2 O 2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为什么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呢?

【生】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

【师】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板书]二 氢气

我们已经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水电解产生了氢气,那对于氢气的相关知识,你们知道那些呢?

【生回答】。。。

【过度】看来同学们对氢气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氢气。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下,刚才我们在做水的电解实验的时候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我们已经证明了它就是氢气,那么你从中可以归纳出氢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呢?【请从色,态。味,是否溶于水进行思考】

【生回答】无色 无味 气体 难溶于水

我们先再来看一个小资料:现在已经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绛县飞龙,就是采用超轻型材料制作的氢气龙。只要舞龙队员一松手,它就会飘飘摇摇腾空而去。或者是为了烘托节日气氛,人们通常放飞大量的氢气球这些气球为 什么能够升空?

【发问】请思考为什么舞龙队员一松手,它就会飘飘摇摇腾空而去?

【生回答】密度比空气小

【老师总结,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过度】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我们将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靠近火焰,结果气体燃烧,并产生了淡蓝色火焰。由此可以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生回答】可燃性(淡蓝色火焰)

【板书】2.化学性质:可燃性(淡蓝色火焰)

【讲述】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

验氢气的纯度。请结合47页第二段及图3-3,就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进行归纳,可以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回答】管口向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平移近酒精灯火焰旁,移开拇指,若听到“噗”一声,则表明氢气已纯。

【发问】为什么管口要向下?

【生回答】密度小于空气,若向上,氢气早已溢出。

【板书】3验纯: 若听到“噗”一声,则表明氢气已纯。

【过度】我们再次回到水电解实验的文字表达式中:

水 ??→?通电氢气 + 氧气

H 2O H 2 O 2

请思考由水电解生产的氢气和氧气在组成上与水由什么区别?

【生回答】 H 2 、 O 2 都有一种元素组成,而水由两种元素组成。

【在举例】Fe 、 KMnO4、P 2O 5它们在组成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生回答】1 3 2

【师总结】因而我们引出化学上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

在化学上,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板书】三 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混合物

【过度】接下来我们再来看 一组物质:CO 2 SO 2 MnO 2

它们在组成上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回答】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板书】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过度】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在组成上我们就能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总结完善关系图】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混合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探究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运用知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的能力等。 (3)情感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难点: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刚洗过手不能触碰电源,为什么?(因为手上有水,容易导致触电,说明水是可以导电的。) 水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它是由那些元素组成?本节将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 一.水的物理性质:纯水通常为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设问引入]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水由哪些元素组成?怎样证明水的组成? [探究活动] 探究水的组成(播放flash动画演示) 实验目的: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原理:电解水 实验装置图:

现象:通电后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液面下降,说明产生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大,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 检验:将气体体积小的试管取出后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将气体体积大的试管取出后用火柴点燃,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这是氢气。 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板书]二.探究水的组成 [讲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而且是氧化物。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出示一杯水,你对水的认识有哪些,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水的组成 (板书)4-3 水的组成

思考,提出猜想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前,我们先认识下氢气的性质。(板书)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一瓶氢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神舟九号升空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讲解】神舟九号升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下氢气燃烧。 【实验演示】现在我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呢,我们要先对气体进行验纯,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设问】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什么?验纯的操作是怎样的? 【归纳】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进行验纯,方法: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较纯。 【实验演示】现在我就可以对氢气进行点燃实验了,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怎样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化学史教学案例水的组成

化学史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是高一学生熟悉的两大基本定律,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这些定律无非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而已。事实上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定律的发现导致了原子学说的问世,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确立,对于确定分子组成、进而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没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就没有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没有周期律、没有近现代化学的发展。显然向学生揭示这些原理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极具教育价值。本案例以水为载体,把学生放在一个反思者的角度,在追寻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的历史生成过程中体会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对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1水的组成元素的确定 疑问与反思:通过哪些实验能够确定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氢气与氧气燃烧的实验,以及电解水的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历史回眸: 1784年英国化学家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 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电解水,在阴阳两级分别得到了氢气和氧气。 建立元素概念的艰难历程: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例如:我国有“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希腊有“四元素说”(水土气火)。英国的物理学家一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最先认识到这种物质观是错误的。早在1661年波义耳就指出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应该是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这样一种实物。但是这种观点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100多年以后,1784年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1800年尼科尔森电解水实验的成功,人们才认识到水不是一种元素,逐步接受波义耳的元素观念。 历史的启示: 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一种常识性的知识,其发展历程却如此漫长而艰辛? 学生:启示1:要打破人们固有的认识是很困难的。启示2: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2水分子的确定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人们试图弄清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由此化学计算被引入化学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化学基本定律。这些定律的发现,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组成有着怎样的帮助呢? 2.1化学计算的启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 疑问与反思:分析下面的计算,猜想科学家会从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科学家会从中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课题内容 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三水的组成。 二、课型 实验探究课.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因此,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通过分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一部分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而在水

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可以增强他们进行多视角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护自然资源的情趣。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 七、教学难点:

h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3水的组成 设计指导思想: 这堂课的教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在教案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案模式组织教案。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材分析: 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案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如何根据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和探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作为本节教案的难点。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分,认识氧化物,最好能形成较为清晰的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 (3)初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一节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三章说明 本章主题“走进溶液世界”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溶液。学生在前两章里接触了不少溶液,了解了溶液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今后还将接触更多溶液。这章内容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学好这章非常重要。 本主题中,学生除了学习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外,还将通过生活经验、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初三化学某些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例如: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很多物质既不是酸也不是碱,但它们的溶液具有一定的酸碱性等等。 教师在本主题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核心的三维目标。 本主题的核心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溶液特性以及溶液的酸碱性。 核心的技能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等基本操作技能。 核心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课内外结合,通过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比较物质溶解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体会从定性分析实验到定量计算的特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积极探究、重视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1 水 第1课时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 一、设计思想 通过了解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自然净化引出自来水净化原理。知道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节水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并能用分子、原子理论解释这一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这既是对元素、化合物概念的复习,也是为今后研究物质组成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水的自然水循环和自然净化,以及自来水净化的原理。 (2)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加深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反应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2)体验研究物质组成的两种基本科学方法──分析和综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节水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循环和水的净化。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 四、教学用品 药品:稀硫酸、锌粒、水、氧气。 仪器:电解水装置、启普发生器、烧杯、酒精灯、集气瓶、木条、火柴。 媒体:多媒体电脑。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实验准备】 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NaOH溶液、火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点评】 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水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生熟悉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想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点评:教师应用近期媒体报道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探测的最新工作进展,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水的作用 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 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产出来的葡萄用来酿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来饮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如我们的家乡。但有些地区又极端缺水,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比如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有许多城池都被废弃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缺水造成的。你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吗?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等。 师:同学们概括了很多,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据你们所知,还有什么地方有水吗? 生:蔬菜里有水、果冻里有水、人体里有水、纸张里有水、结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这些水与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样,叫“结合水”。 师:请同学们分析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 生:先讨论、交流,后概括:发电、抗旱防洪、灌溉、调节气候,航运、旅游…… 【点评】 教师先从具体的事例——新疆葡萄入手,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然后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当然,“结合水”只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交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探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组成》精品教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氢气的性质 提出问题 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 (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 水 3.验纯: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 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 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 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了解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 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接通电源。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用燃着的点燃

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得更旺;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5.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 课堂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造成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探究点三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提出问题 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 2)、水(H 2O )、五氧化二磷(P 2O 5)等。 知识拓展 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但绝对不是化合物。 ⑵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3.物质的简单分类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第一课时)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执教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 单质和化合物;(2)了解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并分析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个实验,初步了解利用反应物 或生成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揭示水的组成的科学过程;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启发学生思维; 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带着老师 提出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先来学习氢气。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听讲,做笔记,回答问题。学生1: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生成。 学生2: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全班回答: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板书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水 阅读课本找出氢气验纯的两个步骤,并做好标记 认真听讲,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做笔记。 学生1:有气泡产生,而且两边产生的气体体积不一样多,与负极相连的气体体积约为与正极相连的2倍;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氢气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氢气+氧气水 二、水的组成 1.现象 2.水氢气+氧气 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执教人: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而对于氧气、氢气都有它相对应的化学符号,学生归纳 学生1:学习了氢气的性质; 学生2:学习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学生3: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完成相应练习。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会有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2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及反思 河北中学李建辉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 13套(玻璃管中注满了 10%~15% 的 NaOH 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 多媒体材料:课件:( 1 )水的电解示意图( 2 )电解水实验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3个小组,每组 4 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 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合作学习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 1 )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V 正极: V 负极 =1 : 2 。 ( 2 )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 3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讲水的组成,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初次出现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服务,同时也分散了难点,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特点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对化学这门新接触的课程既有浓烈的好奇心又有一些因认识不够带来的恐惧,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角度,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验方案设计采用探究教学法、实验操作采用演示教学法、物质分类采用课件展示教学法。 四、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导课使用歌曲视频、演示实验用水通电分解动画、其他知识用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对水的组成形成正确的认识,了解水的化学式H2O;了解氢气的性质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并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b、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利用已有信息分析问题、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b、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接受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b、激发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重点、难点分析 1.水的元素组成的确定及设计实验的原理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七、教学过程

水的组成两种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不过,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因此,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2.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困惑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水通电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水蒸汽;收集在小试管中的气体接近酒精灯火焰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教材分析 1.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分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步展开。在此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氢气及其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知识,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是探究水组成的开始,水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2.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产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归纳、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对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五、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会知道氢气的一些重要的性质。 2.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集气瓶(两个)、玻璃片(两片)、试管、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小木条等等。 七、教学流程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 一.课程的作用和地位 水是地球上最多的物质,本节课通过知识向初三学生传达了水作为一种宝贵资源深层的含义;同时对于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和构成,隐藏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思想,是今后开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很好的铺垫。二.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二期课改的三维目标作为出发点,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同时调动学生本身的知识和感知,思考新的问题,培养实验现象和实验目的之间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 1.以学生已知的有关水的知识作为切入点,由此引申出书本介绍的有关水特性的知识。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复习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掌握氢气的性质。3.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水的电解现象与水的组成和构成之间的联系。四.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应该保护、节约水资源。 2.知识目标:掌握水的特性、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3.能力目标:培养对于实验目的与实验现象之间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流程 推动学生思考,水的已有知识

水的组成:电解水 电解水的实验现 象 氧气和氢气的检 验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与水的组成和构成之间的关系 结论:元素、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灭 六.课程设计:引入:水是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你了解的水的知识有哪些? 学生回答:…… 引出:水资源在地球的分布情况,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板书: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一个标准大气压)沸点100℃,凝固点0℃ 引入:水除了有这些常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特殊的性质如:可燃性 问题: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是怎么测定得到的呢? 板书:二.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水的电解 板书:电解水水——氢气+氧气 问题: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新)

课题3 水的组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第二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的概念。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的种类不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霍夫曼电解水装置、12V低压直流电源、酒精灯、火柴、水、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条。

一、导入新课 [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和了解另一种我们非常常见的化学物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同空气一样重要。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回答]水。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请学生自己归纳水的用途。(提问2~3人) [小结]水用于维持生命、灌溉农田、工业用水、水上交通…… [展示]展示一瓶蒸馏水。 [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沸点、凝固点)[回答]生甲: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生乙: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 [讲解]教师纠正、归纳并联系自然现象、生活实际适当作些拓展。 二、推进新课 1.氢气的性质 [讲解]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氢气化学性质: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烧杯,杯壁有水雾。 [补充]在点燃的条件下,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氢气可以燃烧,所以氢气可以用点燃气体来检验,若气体燃烧则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提问]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在你使用氢气,尤其是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 [讲解]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氢气的验纯方法: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若氢气中混有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而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在线分享文档 用科技让复杂 让每个人平等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 ,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 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 正:V 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及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1套(玻璃管中注满了10%~15% 的NaOH 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 多媒体材料:课件:(1 )水的电解示意图(2 )电解水实验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用实验验证 (三)学生分组实验 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合作学习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 1 )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V 正极:V 负极=1 :2 。 ( 2 )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3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通电文字表达式:水→氢气+ 氧气 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 (1 )蒸发食盐水 (2 )碳酸钙→氧化钙+ 二氧化碳 (四)多角度分析实验 看待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表面,而应从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 (1 )从能量角度 (2 )从元素组成的角度 (3 )从微粒的角度(此时将很多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 回答: (1 )水吸收了电能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我们不仅得到了所需要的千千万万的新物质,而且也可以吸收或释放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或储存。 (3 )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水的组成》教案 浙教版

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正:V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O;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符号为H 2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通过化学史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过程】 [导入]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说说你所知道的水:(性质、用途等) 活动元一探究水的合成 探究课题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色味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可用法和 收集氢气) 2.化学性质: (1)氢气的验纯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朝下,移近火焰,松开点火,如果听到,说明氢气不纯;如果 ,说明氢气已经纯净。 (2)可燃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现象: 氢气燃烧的产物是 活动元二探究水的电解

探究课题水的电解 1.【装置】 2.【现象】(1)两电极上 (2)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气体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能,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火焰呈色,是。 4.【水的化性】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和 5.【实验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宏观)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微观) 6.【分析讨论】实际实验中,H2体积往往大于O2体积的2倍,可能的原因有: ① ② 活动元三知识巩固 1、练习: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 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 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电,由图可知A端为极。 (2)当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可用来检验。 (3)如果与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气体的体积为。 2、某同学制作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D线)。 (1)闭合开关S,可观察到: ①A、B管内的现象是。 ② C管中的现象 是,产生此现象的 原因是。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3)若要检验B管内生成的气体,最好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