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有答案)

初一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有答案)

初一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有答案)
初一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有答案)

初一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有答案)

第青铜器与甲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看图片“青铜器”结合教材回答

一组:

1 2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2图片1、2青铜器的名称各是什么?其中图片1有何历史地位?

3综合以上内容总结商周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

二、甲骨记事与造字特点

1甲骨的含义是什么?

2甲骨在当时社会起什么样的作用?

3甲骨最早出土于什么地方?我国有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4甲骨采用哪些造字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骨距今约3600 多年的历史。那时候的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字称甲骨。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字之甲骨,整整100 年了, 目前出土数量在1 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字。甲骨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00 个, 已识2000 余字, 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物。

(1)看下列图片是甲骨中的十二生肖中的部分字,你可知道分别是什么吗?写在横线上。

(2)看下图甲骨中的各种,形状均似丝线缠绕。请你在图上用笔圈出这个字。通过这片甲骨上的丝字,你能推测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巩固练习】

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字称作

A甲骨B金小篆D隶书

2.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西周D东汉

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A.编钟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

4.物是鲜活的历史。右侧图片所示物透露出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A原始居民的生活B商周的青铜明

春秋战国的纷争D秦汉时期大一统.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①司母戊鼎②人面鱼纹彩陶③兵马俑④汉、胡服佣

A.①B.②.③D.④

6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是

A商代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字

字母字的起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字

7.字是一种化的载体,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西周D春秋

8.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小篆、甲骨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A.甲骨、隶书B.甲骨、金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参考新人教版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课标解读 1.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征。 认知提示: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解读: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史上从传说走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 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第一目与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与第三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构成了本课的主干知识。 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司母戊鼎是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 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本课突破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北师大版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板书设计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汉字 铸刻在 青铜器金文 (闻名于世——司母戊铜方鼎) 设计说明采用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示法,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展现出来,在设计上重在把握知识的线索。本课板书设计在设计时把握住三条线索:(1)“文字”线索,从线索上可以明确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及我国文字的发展趋势;(2)以“文字刻在什么地方”为线索;(3)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铜方鼎。 导入新课设计1 通过一则游戏导入新课,游戏的名称为“简单任务的传递”。 具体操作过程:老师将一项简单任务(譬如原地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告诉学生甲,要求同学甲在不说话、不使用肢体语言的情况下,将任务内容告诉学生乙,并

作业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带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2.对于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状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C.功能由食器发展到武器 D.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器物 3.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秦朝 4.下图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依次是() 日明 A.象形、会意 5.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③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出现于夏朝,兴盛于商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商朝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错误: 更正: 7.金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1)图一反映的遗迹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谁迁都有直接关系? (2)图二文物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符号,这些符号是什么?它有何历史地位? (3)图三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 (4)图四中的文物是什么?它在青铜文明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5)上述图片中的文物都是在同一朝代出现的,除上述内容外,你还知道关于这个朝代的哪些内容? 9.材料一古人描绘仓颉造字之时的情景是“天雨粟,鬼夜哭”。并将其人描写为龙颜侈侈,“四目灵光”的巫觋神道。——李家养《远古巫文化与汉字起源》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的简化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我们可以发现汉字的形体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象形趋向不象形,笔画化、线条化增强,后来进而演变成了今天的方块汉字。汉字简化是根据社会需求而改变的,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汉字演变的总体趋势是逐渐简化。正如钱玄同说:“从甲骨、彝器、《说文解字》以来,时时发现笔画多的字,事实有人将它的笔画减省……从殷周之古体变到宋元之简体,时时向着简易的方面进行,可说是没有间断。”——《汉字简化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回答,古人认为文字是如何出现的?汉字出现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甲骨文图片,从字形推测哪个是“羊”字?结合所学指出研究甲骨文有哪些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汉字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它的制作是以什么为范本吗?这一范本的制作在什么时候达到鼎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 青铜器 出现地点用途功能特点工艺代表黄河流域 主要用于饮 食、祭祀及军 事等 由食器等发 展到礼器 种类丰富、数 量众多 泥范铸造法 司母 戊鼎 2.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 3.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 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青铜器制造 5.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 (1)规模大。(2)品种多。(3)用途广。(4)工艺精美。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 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

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灿烂的丰碑,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教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 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 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 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 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 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 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 与影响。 【学习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 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阅读课本P25~26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 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阅读课本P26~28内容,完成第4题。 4.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什么?造字有什么特点?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1)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2)龟骨与兽骨。 (3)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方式造字。 (4)甲骨文是中国发现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们有文学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商周青铜的高超工艺。 2.简述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发现的意义。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C) A.纺织业B.制瓷业 C.青铜器制造业 D.造纸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批文物,从上面的文字分析它是商代文物。这些文字应该是(A)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4.甲骨文当时主要是刻在(A) A.龟甲和兽骨上 B.陶器和青铜器上 C.骨器和石器上 D.铁器和木片上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农民翻土时翻出了一些“龙骨”,因其为中药材,便卖给中药铺。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认出了这些“龙骨”上的刻画痕迹,竟是几千年来谁也未曾见过的文字。这是古代占卜之后留下的刻辞。 (1)王懿荣发现的文字的名称是什么?请说出它的含义。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该文字有什么用途? 除记载占卜的吉凶外,还涉及商王朝的祭祀、征伐、狩猎、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等多方面的情况。 (3)发现这种文字的意义何在? ①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甲骨文与青铜器》,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甲骨文与青铜器》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 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能力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 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 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 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教学难点:甲骨文(设计意图: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 较难讲述清楚;因为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有较大的差别,学生的理 解能力有限,所以将甲骨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设计意图: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 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 学生的兴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 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听课效率) 四、说学法 1. 分析归纳法 2. 自主探究法 3. 总结反思法(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 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 的关系; 教学方法:导学法、点拨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第5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二、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和青铜时代 2.夏商周的青铜文化 3.“三星堆青铜文化” 4.夏、商、西周的陶瓷和玉器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来看一下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著的《尚书》中的句话(投影):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学生先讨论,教师解释)商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了书册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有了书册,那书册中用什么来记录当时的事件?(学生回答:文字)那是不是就是今天我们所用的文字呢?(学生回答:不是,是甲骨文。)那什么是甲骨文?它与今天的汉字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甲骨文的神秘世界。讲授新课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板书)一、甲骨文(板书) 1、定义 (补充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散片(投影),经考古专家和文字学家们的仔细辨认,破译了其记载的内容,从中知晓:记载的时间是商朝时期,当时社会占卜之风盛行,王贵族遇事无论大小,都要占卜吉凶。 占卜的结果保存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此我们称这种文字为甲骨文。 2、发现的意义 (可由学生归纳) ①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什么样的关系?(游戏:将事先准备好的5个甲骨文 和5个对应的现代汉字制成的10张小卡片,分发给10个同学,请他们分别找到各自对应的同学。)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他们的派对是否正确?(学生回答后,教师反问: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甲骨 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板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了解汉字的演变。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我以课标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作了这样几点处理: 首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许多“小包袱”也就是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紧紧相连的问题,在预习环节就给学生预习。随着内容的进行,不断的甩出我事先设计好的这些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实际上都是暗藏玄机,起到层层铺垫的作用,从而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体味发现的乐趣,真正体现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 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设计了几个游戏,如本课开头的猜字游戏,简单任务,造字游戏和侦缉档案等,这些游戏在设计上教学内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作用在于不经意间渗透教学思想,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第三,联系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多处使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在语言上力求与学生形成一种亲和力,从形式上借鉴了著名娱乐栏目<开心词典>形式及主持人风格。 本节课我力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积极和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在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有这样几个亮点:第一,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反应强烈,有较浓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来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说的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学生知之甚少,比较枯燥,但是通过

课前布置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第二,对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展示自我感觉是本课的一个设计亮点,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甲骨文的意义;得出甲骨文与汉字有着渊源的关系,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第三,“青铜器”这一环节提问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追问的方式使学生很轻易就能理解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而且能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然每一节课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课也是如此第一,本课导入设计欠佳,与本课衔接优点勉强;本意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结果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第二,关于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问题设计过多,以至于后面的内容被弱化了,时间不够;这一环节设计不好本意是想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可是问题过多了。第三,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关于青铜器的意义应该有学生概括,因为在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那么多以后学生应该可以自己分析出来,而不需要教师来讲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一课时 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我们知道,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2、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2、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 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使用。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展示图片,甲骨文、青铜鼎,让学生讨论认知。) 二、进入新课: (一)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商和西周的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用什么制造的?学生回答:青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青铜是怎样冶炼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我国都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呢?下面就请第二小组给我们介绍商潮和西周的青铜器。

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同步练习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_________或_________上,成为一篇记事文,称为卜辞。这种文字叫做_________。 思路解析: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了。 答案:龟甲兽骨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开始的(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思路解析:商朝的甲骨文与我们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所以说商朝时我国就已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答案:A 3.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器的主要成分包括( ) ①铁②铜③铅④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商朝的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答案:C 4.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有许许多多精美奇特的器物,其中最大的青铜器是…( ) A.鱼网纹盆 B.青铜面具 C.司母戊鼎 D.四羊方尊

思路解析: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鱼网纹盆是陶器,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面具不可能是最大的。 答案:C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河南省的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把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_________。 思路解析:甲骨文和金文都是我国古代较早的文字,甲骨文在商朝盛行,所以在殷发现,即现在的安阳。金文的出现要比甲骨文晚。 答案:安阳小屯村金文 2.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 思路解析: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成为一篇记事文,称为卜辞。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 答案:A 3.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思路解析:青铜器已经发现的数量很多,其中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形制雄伟,气势宏大,是商朝的代表作。 答案:B 4.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是在现在的哪个省份发现的( ) A.河南 B.陕西 C.湖北 D.河北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 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 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 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 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 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它的制作是以什么为范本吗?这一范本的制作在什么时候达到鼎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青铜器 出现地点用途功能特点工艺代表 黄河流域 主要用于饮 食、祭祀及军 事等 由食器等发 展到礼器 种类丰富、数 量众多 泥范铸造法 司母 戊鼎 3.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 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青铜器制造 5.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 (1)规模大。(2)品种多。(3)用途广。(4)工艺精美。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

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 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灿烂的丰碑,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文化范畴的内容,主要是掌握青铜工艺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大量图片的分析,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更容易对青铜工艺的发展和特点进行概括。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诸侯争霸与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末期,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采用了图片激趣导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读图去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春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1.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和金文吗? 2.我国哪个朝代青铜器的产量最大,质量最好? 3.“金文”是刻在金子上的文字吗? 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商代使用的文字是——,后来在青铜器上又出现了一种铭文,我们称之为——。 5.甲骨文是——在龟甲或其他动物骨头上的一种文字( ) A.写 B.刻 C.印刷 D.摹 6.金文是( ) 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 A.写 B.刻 C.印刷 D.铸刻 7.“金”在中国古代除指金子以外,还指( ) A.铁 B.锡 C.铅 D.铜 8.甲骨文是中国一种很古老的文字,今天它仍然具有( ) A.使用价值 B.实用价值 C.艺术价值 D.推广价值 9.铜和锡的性质较软,而铅的性质较脆,然而三者合成的青铜器的性质却很硬,这说明商朝的人已经懂得了知识。 10.甲骨文大量出土于殷墟,即今河南安阳,但近年来在山东地区也有少量出土。经分析比较,两地出土的甲骨文内容和形式大体一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11.在出土的青铜器上,有的有文字,有的没有文字。你认为哪一种对我们今天了解历史更有帮助作用?为什么? 12.看图分析:哪个青铜器大? 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最常见的有煮、盛食物用的鼎,饮酒用的爵等。青铜兵器有戈、矛、钺(yu ē)、镞(z ú)等。青铜工具有刀、斧等,但数量不多,主要用于手工业生产。那时候,青铜是贵重金属,很少用来铸造农具。不少青铜器铸有装饰花纹,花纹以兽面纹为主,如虎纹、象纹、龟纹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司母戊铜方鼎 青铜立人像 (高1.33米,重800多千克) (高2.62米,重180多千克) 13.你认为甲骨文对研究商代历史有什么作用? 14.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青铜器每件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 活动与探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铜器。距今4 000多年的甘肃出土了铜镜(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齐家文化遗址 2.21世纪降临之际,我国政府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把它作为中国人民迎接21世纪到来的珍贵礼物送给了联合国。司母戊鼎是哪一时期的青铜器( ) A.夏朝 B.商朝 C.西汉 D.唐朝 3.我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 4.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甲骨文的主要造字方法是( )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假借 6.识读以下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考古界以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为特征,把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据此,请把以上三幅图分类。 (2)青铜时代我国主要处于哪些王朝统治下?其杰出的青铜器代表作有哪些?

1.公元前1600年左右,青铜文化进入灿烂时期;与此同时,商朝出现,历经数百年。为了寻觅铜矿,商 王朝至少六次迁都,其中的三处都城——郑州、二里头和安阳已经得到考古发掘印证。商朝青铜器 匠的作坊设在宫廷里,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祭祀用具。上述材料说明( ) A.商朝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 B.商朝能制作青铜器 C.商朝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D.商朝因水灾多次迁都 2.《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这反映了(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4.“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5.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鸡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鸡”字( ) ★6.识读下列图片:

北师大版七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七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觉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能力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摸索“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觉如何样表达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制造的,从而增 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晰; 教学方法:采纳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课型设计:新授课、活动课 课前预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要紧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要紧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现使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制造出来许多辉煌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 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商朝的甲骨文 教师第一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依照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定是凶是吉。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学生确信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教师连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然后请第一小组展现有关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小孩?是男呢依旧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

公开课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教案 课题: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性质:校内公开课 执教人:王欢 学校:岳集中心学校 时间:2014年10月30日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

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 展示图片<<牛骨刻辞>><<龟甲卜辞>>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观看视频《甲骨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提问甲骨文的含义 2、通过图片展示甲骨文的出土地点 3、教师总结甲骨文的意义 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论证,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学生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精品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它的制作是以什么为范本吗?这一范本的制作在什么时候达到鼎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2.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 3.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 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青铜器制造 5.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 (1)规模大。(2)品种多。(3)用途广。(4)工艺精美。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

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 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灿烂的丰碑,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文化范畴的内容,主要是掌握青铜工艺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大量图片的分析,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更容易对青铜工艺的发展和特点进行概括。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利簋及铭文 二、甲骨文记事(重点)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2.甲骨文的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 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

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 【知识拓展】 金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造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商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