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通讯论文1 (2)最终

动物通讯论文1 (2)最终

动物通讯论文1 (2)最终
动物通讯论文1 (2)最终

动物行为社会学论文

题目:动物通讯

二级学院___商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 市场营销______________ 年级___11级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2011124144___________ 姓名___ 刘浩__________________ 2013 年6 月1 日

动物通讯论文

刘浩

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自然界中生存的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学家估计现在生存的约有150余万种。在这多姿多彩的动物界中,动物彼此间总要互相联系,进行通讯,才能生存,才能繁殖后代。动物通讯的方法越多,彼此协调的越巧妙,动物适应环境的本领就愈强,获取食物机遇愈多,抵御天敌或捕食者的能力愈大,生殖的效率也就愈高。下面论述一下动物通讯行为。

关键词:动物通讯信息化学通讯

animal communication paper

Liu Hao

学院英文名,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jiang, 524048

Abstract: Various types of animals live in the nature,Material scientists estimates that about 150 now live ten thousand kinds. In this colorful animal kingdom, animals always contact each other between each other, to communicate, to survive, to reproduce. Animal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 more to coordinate each other's clever, animals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bility is stronger, the more opportunity access to food, to resist the ability of the natural enemies or predator is larger,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is higher. Discuss anim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under the surface.

Key word: Anim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引言

经过一个学期对《动物行为社会学》的学习,学到了许多动物的行为学,比如动物的求偶、交配、繁殖、鸣叫等行为,了解到动物学界许多奇特现象。从而也增加了我对动物行为的兴趣,研究动物的行为学对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动物通讯的定义: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因此,长期的自然选择便巩固了这些通讯模式。

3.动物通讯的方式

自然界中生存的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学家估计现在生存的约有150余万种。在这多姿多彩的动物界中,动物彼此间总要互相联系,进行通讯,才能生存,才能繁殖后代。动物通讯的方法越多,彼此协调的越巧妙,动物适应环境的本领就愈强,获取食物机遇愈多,抵御天敌或捕食者的能力愈大,生殖的效率也就愈高。

3.1 视觉通讯

在动物通讯中,光信号是相当重要的信号。用视觉通讯的动物,通常具有高度进化的眼睛。原始的视觉器官只是一些特殊的感光细胞,像蚯蚓的皮肤里就有许多感光细胞,它们虽然没有眼睛,却能感觉极微弱的光线,比人还要灵敏。可是,它们只能区别光亮与黑暗,对于物体的形状等物像就无能为力了。后来,感光细胞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眼扩”。它们与感光细胞一样也只能“看见”光线的强弱,不能“看见”景物图像。单细胞动物和低等无脊椎动物的视觉器官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后来,眼睛继续进化,感光的地方向深处凹陷,感光细胞外面覆盖一层透明的有色素细胞的膜,这种眼睛会看到来自一个方向的光,从而能辨别方向。到了脊椎动物,眼睛发展得愈来愈完善,不但能识别光的方向,还能区别景物图像,它们应用了发育良好的折射系统和调节系统。

3.2 声音语言的奥秘

动物用以通讯的信号多是由专门的器官发出的。“知了”的学名叫蚱蝉,它是昆虫中有名的歌手,在昆虫世界中,数它的音量大,歌唱时间长。雄知了才有歌唱本领,雌性不会发声。雨后,当你漫步到池塘边,你会听到雄蛙的叫声彼此呼应,此起彼伏,汇成一片大合唱。科学工作者指出,蛙类的合唱并非各自乱唱,而是有一定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互相紧密配合,是名副其实的合唱。

3.3 奇妙的触觉通讯

雌、雄蜘蛛在繁殖时也以这种通迅方式进行交流。雄蜘蛛停在雌蜘蛛的网边,它先是有节奏的拉网,用前面的步足按一定节奏弹动丝弦。开始,雌蜘蛛像对其他昆虫一样,凶相毕露,猛冲过去,这时雄蜘蛛小心地退到网的外边。待雌蜘蛛退回网中央,雄蜘蛛又一次弹动网丝。如此反复数次,待雌蜘蛛接到这个信号,不再冲出来,而是安静地坐在网中央等待,雄蜘蛛一面不停地拨动着网丝,以传出振动信号,一面向雌蜘蛛爬去。与她完成婚配. 鱼类有一个特殊的感受器,叫做侧线系,它负责感受触觉。蛙类也有这种感觉器官。沿着鱼的身体两侧,排列着一些小沟,内有许多感觉细胞,是由神经丘的乳头状突起所组成。

3.4 普遍的气味通讯

利用声音通讯的动物种类很多。许多昆虫用身体各部摩擦发声,秋虫唧鸣为人所熟知。呼吸空气的脊椎动物(蛙、少数爬行类、几乎所有的鸟类和大部分哺乳类)能发声。脊椎动物的发声器官在喉部。用声音传递信息最成功的应属鸟、鲸和人,人类借语言传递的信息量极大。言语现象已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至今未能证明除人以外其他动物有语言。它们发出的有味的化学物质,可以用来标明地点、鉴别同类与敌人、引诱异性、寻找配偶、发出警报或者集合群体。但是,负责这项工作的不都是用鼻子。比如,昆虫是用头上的触角来分辨气味的,而海洋哺乳动物鲸是靠舌头来感知气味的。前苏联科学家用臭虫做实验。臭虫稍一受压,即散发出臭烘烘的“芳香”质,剂量不大,但足以使周围的臭虫不再爬向它所在的地方;如果压得再重一点,发出的“芳香”质浓度便增大,表示“我要死啦”。这时,附近的臭虫“弟兄们”就屏息静伏,庆幸自己没有落难。

4.动物的化学通讯

化学通讯就是动物通过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影响或控制其他动物的行为。化学通讯有时会影响整个动物群体的活动甚至调节整个种群。这些化学物质称为外激素。有文献报道,外激素可能是最为原始的通讯信号,在蓝藻、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之间是惟一的通讯方式。动物释放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还能影响到生理。如蜂后会分泌一种称为“蜂王浆”物质的化合物,能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另外,化学通讯还是维持群体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蚂蚁群中,蚁后不能养活自己,但它可以分泌一种外激素,来引诱工蚁,使工蚁积极喂养蚁后。蚂蚁的卵和幼虫也能分泌一种物质。蚂蚁幼虫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湿度变小,它们便停止分泌外激素,而工蚁会很快的将其转移到潮湿的地方,这样幼虫便能重新分泌对工蚁来说堪称“美味佳肴”的化学物质了。

5.动物通讯的作用

通讯在促成和维持动物的社群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①报警信号。一般动物都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环境中,因此当来犯之敌出现时,能传递警报就具有极大的生物学意义。鱼的皮肤释放出报警物质。鸟的警叫或是哺乳动物的惊跑等等都起警戒报信作用。危险程度还可用信号的强弱程度来表示。②起飞信号。蚱蜢遇到可疑情况时并不飞走,而是跳来跳去,每跳一步之前发出一声声短促的卡嗒声,向同类传递预备起飞的信息。③警戒信号。一些有毒的或令人生厌的物种常产生警戒信号,用以警告来犯之敌。蛇、蝎、黄蜂或毒毛虫等体态奇特,颜色鲜艳。又如响尾蛇的尾部沙沙作响,臭鼬

的摆动尾巴,胡蜂的嗡嗡叫声。其他一些动物会模拟这些警戒信号保护自己,称为拟态。

④食物信号。许多动物与同种的其他个体共同分享食源。尤其是社群性动物,能向同类指明食源,使食物为全社群所共有。但大多数动物种都不能做到这一点。⑤引导信号。有些社群性很强的动物如蚁和蜂具有引导信号。例如侦察蚁在找到食源后就在回巢穴的路上留下一条香迹以指示其他工蚁去取食物;侦察蜂用留在身上的花香来表示蜜源的性质,而蜜源的距离、方位等信息均用特殊的舞蹈动作来传递。蜜蜂分巢时蜂后带走一大群工蜂,靠侦察蜂的舞蹈动作获得信息然后精确地飞向新址。

6.结论

动物通讯对动物有很大的意义:a.方便猎取食物资源;b.遇到危险便于团体逃脱;

c.遇到自然灾害便于逃脱。总之,动物的通讯功能就是为了让动物更加适应生存的

体现。

7.参考文献:

[1] 朱立春.,《动物世界》.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08月.

[2] 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葛滢,《生态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 尚玉昌,《动物行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111 齐利刚 2011132071 1 动物行为学论文 通过将近一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首先,我更进一步对动物有了了解,其次,动物的行为很神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最后,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保护人类的朋友~ 一、那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呢, 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早在旧 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石器时代(34000, 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如德国人约翰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 2 动物行为学论文 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 柏林的海因罗特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呢, (1)观察法(描述法):要了解行为的原因、发展、适应与进化四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某种动物的行为方式进行精确、详尽、反复的观察、记录,并制订该种动物行为方式的行为谱。 (2)实验法: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四个基本问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只发情的雌老鼠身上提取的

动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12月20日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 1、定义: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原理:细胞增殖 3、过程 分散成单个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注意: ①10代以内细胞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无突变发生,常用于实践或冷冻保存。 ②超过50代,极少数细胞突破自然寿命极限,突变成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若超过50代,细胞不再增殖,全部死亡,则说明细胞没有发生癌变。 ③分瓶之前,称原代培养;出现接触抑制用胰蛋白酶处理,再分瓶培养为传代培养。 思考回答: ⑴、为什么选用幼龄动物组织或胚胎进行细胞培养? 答:其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有丝分裂旺盛,容易培养。 ⑵、动物细胞培养需要脱分化吗?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发育潜能变窄,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所以没有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要想使培养的动物细胞定向分化,通常采用定向诱导动物干细胞,使其分化成所需要的组织或器官。 ⑶、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用胃蛋白酶行吗? 答:主要是蛋白质,不行,因为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约为2,当PH大于6时就会失去活性,多数动物细胞培养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为7.2-8.4,胰蛋白酶活性较高) ⑷、胰蛋白酶真的不会把细胞消化掉吗?为什么?

答:胰蛋白酶除了可以消化细胞间的蛋白质,长时间作用也会消化细胞膜蛋白,对细胞有损伤,因此必须控制好消化时间。 ⑸、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绿色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最终培养成新个体? 不能,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使细胞数目增多,不能发育成新的动物个体 4、重要概念 ①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 产生原因:培养贴附性细胞时,细胞要能够贴附于底物上才能生长增殖。 培养要求:培养瓶或培养皿内表面光滑、无毒,易于贴附。 ②细胞的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③原代培养: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 ④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的细胞由于接触抑制不再分裂,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种培养叫传代培养。 5、培养条件: ⑴无菌无毒环境: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 ⑵营养: 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培养基类型: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⑶温度和pH值:哺乳动物多以36.5±0.5℃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⑷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6、应用: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的培养。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科学家培养正常或各种病变的细胞,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如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等,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探讨(一)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探讨(一)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革命性领先技术,其产业化方兴未艾。生物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利润的产业,它的利润率达到了17.6%,是利润率为8.1%的信息产业的两倍。因此,展望未来,多数分析家认为,生物技术产业是继信息产业之后迅速崛起的又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在21世纪初将与信息技术产业并驾齐驱,并最终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核心产业。生物技术和产业如此巨大的发展前景,有着其必然的原因: 一、生物技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世纪的一百年,人类凭借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发明和创造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和交通设备与工具、电子与系统集成化的通讯设施与器具、家用电器、电脑以及化学合成物质,极大改变了自身的生活、生产和经济方式,迈进现代化的阶段。欢欣之余,人类也不能忘记在发展中付出的惨重代价:在准备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20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却面临着全球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与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粮食生产滞后、能源耗竭和资源短缺的五大危机。这些问题显然是发展中带来的,它们直接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毋庸置疑,一项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工业革命发展进程表明,人类一味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而忽视技术对人类自身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时,人类最终要饱尝在技术发明初期未曾预料的苦果。曾几何时,滴滴涕一问世便被誉为人类技术史的里程碑,声称它可以杀死害虫却对人畜无“害”,可以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946年,该产品在美国上市引起巨大轰动,以至引来化学公司投巨资开拓杀虫剂市场。仅在1947~1949年间,滴滴涕的投入就达38亿美元,旦利润逐年直线上升,到1951年利润额猛增1.1亿元。它的发明人保罗·米勒被人们称为救世主,获1948年度诺贝尔奖。然而时隔6年后,滴滴涕就被发现具有激素效应,严重影响动物(包括人类)的性分化和生殖,并且通过母体传递后代,导致许多的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到1970年,美国率先下令禁止使用滴滴涕。 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类开始意识到,技术的安全性对于人类自身生存与繁衍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技术的先进性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价值。因此,由联合国提出、各国政府共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味着今后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具有双重使命:既促进生产力进步和为人类谋福利,又保护人类及其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和产业日益显示出强大、高效、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特点,体现和代表着可持续发展方向。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正在悄然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工业、农业和经济的性质、结构、模式和价值取向,其范围和程度令人耳目一新。难怪,美国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把生物技术产业定义为:利用细胞和生物分子进行药品、农产品生产开发和环境治理的产业。该产业技术由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共同组成。医药生物技术重点攻克癌症、艾滋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危害人类的顽疾;农业生物技术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环境生物技术重点用于清除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生物垃圾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废弃物,是制造许多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品的原材料。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和再生技术的三"R"模式,即对垃圾和废物采用消除、再循环和再生(remove、recycle、regeneration),清除石油副产品污染物及其他有毒物质,进行资源利再利用意义重大。 2.认识、开发和利用生命系统的要求 在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中,几项划时代科学与技术成果扮演着重要角色。汽车、飞机和航天器因为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因而主宰20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 物 行 为 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号:222012314011030 姓名: 计爱霞

关键字:生态环境蚂蚁搬家保护 摘要 (1)奇妙的蚂蚁社会 蚂蚁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社会性昆虫,小小的蚂蚁早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居住在地球上了,与恐龙为同一时代。随著地球环境的变迁,躯体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却仍活跃在地球上。它们依靠群体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长、发育及繁衍后代,它们成功地适应了地球上各种恶劣的环境,造就了繁荣鼎盛的蚂蚁王国,全世界的蚂蚁共有260属、16000种,其数量在一百多万种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 (2)蚂蚁搬家 1.与其它许多动物一样,蚂蚁也是一种需要抢占并保护自己地盘的动物,当蚂蚁窝附近出现别的蚁群时,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两个蚁群之间就有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其结果是失败者失去自己原来的家园,到“远方”避难。 2.某些种类的蚂蚁本身就有建立多个蚁窝的习惯,当其种群数量较大时,就会本能地开始建立新的蚁窝,以便分流出去一部分蚂蚁。. 3.由于蚁群数量增加造成在蚂蚁窝附近的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来经过工蚁们充分的考察、准备,终于发现了一处食物更加丰富的地域,于是,蚂蚁们通过发出某种特定的气味信息,就开始了举家大搬迁行动。 (3)蚂蚁群体的建立 蚂蚁建立群体是以雌蚁与雄蚁通过婚飞方式相识交尾为起始点,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带翅膀的年轻雌蚁从蚁巢飞向空中,吸引了许许多多雄蚁的奋力追赶,只有那身强力壮的雄蚁捷足先登,有幸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与雌蚁交配,”新郎”在交配后不久就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著孤单的生活。受精后的雌蚁脱落翅膀,在地上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产下第一批受精卵。蚂蚁为完全变态类昆虫,它们的一生

动物行为及文化学论文

狗狗的行为特点(一) 01、狗狗的习性 ⑴.食肉动物:狗狗是一种食肉动物,在喂养时,需要在饲料中配制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辅以素食成分,以保证狗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的体魄⑵.消化道短:狗狗的消化道比食草动物要短,狗的胃中盐酸的会含量在家畜中居于首位,加之肠壁厚吸收能力强,所以容易和适宜消化肉食⑶.狼吞虎咽:狗属犬科,在进食时不大咀嚼,可谓“狼吞虎咽”。这提醒我们在喂养时,少喂沮纤维的蔬菜。如果要喂也最好把蔬菜切碎或熟;⑷.定时排泄:狗的排便中枢中够发达,不能在行进中排便,所以我们它一定的排便时间; ⑸.喜欢啃咬:这也是原生态时撕咬猎物所留下的习惯。我们在喂养时一不定期要经常给它一些骨头,以利于磨牙用;⑹.母犬的舔食:母犬喜欢吐出食物喂它的幼犬。所有的狗狗都有埋藏骨头和食物的特点⑺.狗有独特的自我防御能力,吃进有毒食物后,能引起呕吐反射而把有毒食物吐出来;⑻.伸舌头:在夏天,狗儿舌头伸得越长说明越热。但在冬天,狗儿在紧张或者兴奋的时候会喘气喘得较快,所以它们也会伸出舌头令自己“冷静”⑼.藏东西:狗狗藏东西源于它们的野狗祖先,因为在野外食物经常不够。偶尔有过剩的食物时就必须安全地储存起来。狗的胃里有强大的消化酶,使它们即使吃了腐烂变质的食物也不会生病。要记住的是,狗“深挖洞,广积粮”的意识相当强烈;⑽.群居性:狗狗像其他群居性动物一样。在群居时,也有“等级制度”和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使得它们能够比较和平地成群生活。稳定群内的等级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对食物、生存空间、竞争所引起的打斗⑾.喜欢活动:狗狗习惯于不停的活动,故应有较宽敬的地方供狗狗运动,其是繁殖的种犬,若活动不足会出现母犬不发情或配种后不孕现象; ⑿.安全部位:狗狗的背部和胸部是“安全”部位,它们能习惯被人抚摸这些部位,但臀部、尾部忌摸。而肚子则是它们的敏感部位。狗狗让人家看它的肚子是向对方表示顺从和投降。狗狗的社会中也有一定规则,它们决不攻击倒下露出肚子的对手。狗狗将肚子朝天躺着睡时表示它很放心或很信任,才会让人看到或是让人摸它的肚子; ⒀.搔痒部位:胸部和颈圈周围是狗狗喜欢的搔痒部位。还有耳朵后面。有时狗狗会躺在地上举起前爪,是想让主人再搔搔它的胸部。抚摸狗被证明对人的血压有好处,对人对狗都是个两全其美的事; ⒁.神经系统:狗狗的神经系统比较发达,能较快地建立起条件反射,因此对狗狗可以进行各种较难动作的训练; ⒂.弄脏自己:捕猎的天性使它们善于隐藏自己的形踪,尤其是气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把自己掩盖在周围有恶臭的物质中。一旦它回家被主人洗得干干净净,下一次再到另一堆臭东西上打滚的冲动就更强烈;⒃.需要清洁:冬天喜欢晒太阳,夏天喜爱洗澡。但洗的次数不能太多,不然会导致狗狗患皮肤病和增加狗狗的体力消耗,反而会影响狗狗的健康。狗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能承受比较热和比较冷的气候,但气候不能变化太剧烈,忽冷忽热容易生病;⒄.转圈卧下:狗狗在卧下的时候,总是在周围转一转,也许是为了卧着舒服,也许是遗留下来的⒅.狗的匍匐:狗狗邀请同类或是人与它玩时,会做出鞠躬作揖的动作,即前肘支地屁股撅起的经典造型。而后摇着尾巴,跳起来跑开,同时回头看它的邀请是否得到了响应⒆.狗改不了吃屎:这是狗的最大恶习。不但吃人的粪便而且吃狗狗的粪便。作为宠物犬要及时矫正,否则,有可能传染上疾02、狗狗的行为特点⑴.狗狗的可塑性:狗狗的最大可塑性年龄是3-12月之间。因此,在5周龄时就应选择幼犬,在6-8周龄时带回家养。否则的话,因与人接触较少,很害怕人,以致不能适应,会出现恐惧性咬人,也就不能成为爱宠动物了;⑵.与陌生狗狗打交道:狗狗对陌生人的行为准则是根据自己视线的高度来判断对手的强弱。陌生人一靠近,从上面下来的压迫感会使它不安,若采用低姿势,它便会接受你。如果比它眼睛看到的高度更低时,会使它更安心。因此,与陌生狗打交道,一是尽量少用眼睛和手,可减少它

动物细胞工程试题及详解

动物细胞工程试题 1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B都需用培养箱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动物细胞离体培养主要是获得细胞的代谢产物,植物体细胞离体培养体现的是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是固体培养基。动物体细胞培养需要二氧化碳培养箱。 动物细胞培养: 1、动物细胞的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3、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特点:液体培养基含动物血清。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充足的营养供给——微量元素、无机盐、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血清等。 (2)适宜的温度:36.5℃±0.5℃;适宜的pH:7.2~7.4。 (3)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2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 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 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 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解析:A正确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 B正确去除植物细胞壁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需要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C正确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既可以无限增殖,又可产生特异性抗体。D错误,假设甲植物体细胞是2N,乙植物体细胞是2M,甲乙体细胞杂交染色体数目为2N+2M;而甲乙品种杂交染色体数目是N+M。 3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A) ①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③胚胎移植④细胞核移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人工诱导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过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获得单克隆抗体。 4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 A. 用纯化的核衣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 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动物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第一讲 一、概述 1、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定义 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按照人们的需要,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包括细胞融合、核质移植等方法,快速繁殖和培养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物种的生物工程技术。 2、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 (1)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主要用于育种和代谢产物制备,日本等国家用生物反应器培养人参细胞生产有效药用成分。 动物细胞培养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疫苗、生长因子等。 (2)细胞融合 改良性状,培育新品种 (3)染色体工程 细胞工程 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细胞融合 染色体工程 胚胎工程 细胞遗传工程 器官培养 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 (快速繁育和产物大量制备) (改良性状,培育新品种) (培育新品种,单倍体和多倍体) (获得人们需要的成体) (无性繁殖,改变性状) 克隆 转基因技术

主要用于培育单倍体或多倍体新品种,如四倍体小麦,八倍体小黑麦 (4)胚胎工程 主要是获得人们需要的成体 如:胚胎分割技术、胚胎融合技术、卵核移植技术、体外授精技术等最成功应用于畜牧业获得优良品种与胚胎保存 对人类来说主要用于不孕症获得试管婴儿 (5)细胞遗传工程 克隆:无性繁殖,动物克隆指经无性繁殖而产生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生物体内,能够表达并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实验技术。 3、细胞工程的优势 (1)避免了分离、提纯、剪切、拼接等基因操作,只需将细胞遗传物质直接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就能够形成杂交细胞。 (2)不仅可以在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甚至可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前所未有的杂交物种。 4、细胞工程发展 (1)萌芽阶段---理论渊源和早期的尝试(20世纪初-30年代中期)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在1902年提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认为植物细胞有再生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 是公认的动物组织培养的创始人,1907年,以淋巴液为培养基观察了蛙胚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过程,

动物的学习行为

动物的学习行为 动物行为学 课程论文 题目动物的学习行为 二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二零一四年六月九日 动物的学习行为 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动物的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受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的影响。学习行为主要包含习惯化反应、模仿学习、印痕学习、联系性学习和推理学习等类型。 关键词:影响因素分类作用 引言: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动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动物和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动物要在后天环境中求得生存,除了要依靠先天遗传的种群本能行为外,还必须通过学习获得个体经验,后天学习行为可适应相对迅速的变化,与先天本能相比,其意义要重要得多。另外,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学习行为是人类

和动物适应环境和求得生存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环境的变化每日一个面孔,人类和动物必须依靠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但人类和动物都有各种的学习方式,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和种族的延传。 1 行为的分类 动物的学习行为包含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可将其归纳为习惯化反应、模仿学习、印痕学习、联想学习和推理学习等类型。 1.1 习惯化反应 当同一种刺激反复发生时,动物的反应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可完全消失,除非再给予其他不同的刺激,行为反应才能再次发生。雏鸡、小火鸡、幼鸭初次看到头上有物体移动时,不管这个物体对自己有无害处,比如说掉下一片树叶,它们都会表现出惊恐反应,做出蹲伏或其他惊恐的举动。可是当它们经历过几次像掉落树叶的情况后,它们的蹲伏反应便会渐渐减弱,对日常飞掠过的飞鸟或别的物体的恐惧也日趋消失。也就是说,它们对这种刺激的敏感度已经降低了。当然,如果出现了陌生的飞过物体,如一只老鹰, 它们仍然会表现出惊恐举动。在人类社会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人们常会对司空见惯的事情见怪不怪,也常会对自己天天吃的东西感到厌倦,如果每天都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感觉不到噪音了。中国有句古话“久居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久入兰芷之室而不知其香”,这也是习惯化学习起的作用吧。[1] 1.2 模仿学 模仿学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本世纪60年代,动物学家辛德在大不列颠岛研究了当地山雀的学习行为,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只山雀偶然撕开放在订户门前的牛奶瓶盖,从而取食牛奶。之后不久,这一行为传遍了生活在大不列颠岛的所有山雀,以至于送奶工人不得不在每个奶瓶上扣上一个杯子。这便是一

动物行为学 自作答案

《动物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动物行为和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要求,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和 群体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就是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动物行为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不断探索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心,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类也希望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保护濒危稀有动物物种。濒危动物迁地保护时,需要研究、掌握动物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有利于澄清关于动物疼痛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2.简述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亚里士多德《动物记》----行为的基本观察、记录。 法布尔《昆虫记》----昆虫行为的系统观察和记录。 达尔文《物种起源》和《人类及动物的表情》等----行为的进化。 1947. 行为学期刊《Behaviour》(行为) 1953.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 1954. 《Insect Society》(昆虫社会) 1956. 《Behavioural Science》(行为科学) 1963.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实验杂志) 196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行为实验分析) 1966. 《Physiology and Behaviour》(生理学和行为) 1970. 《Brain, Behaviour and Evolution》(脑,行为与进化) 1971. 《Behaviour Genetics》(行为遗传) 1978. 英国出版第一本行为生态学论文集《Behavioural Ecolog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1982. 第一本行为生态学理论专著《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Ecology》 1983. 在Mainz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动物行为学讨论会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r Ecology》第四版(Krebs & Davies) 1973. 《Learning and Behaviour of Animal》(动物的学习与行为) 1975. 《Applied Ethology》(应用行为学) 1975. 《Animal Behavioural Process》(动物行为进程) 1977. 《Bird Behaviour》(鸟类行为) 1977. 《Behaviour,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生态和社会生物学) 1978. 《Behaviour and Brain Science》(行为和脑科学) 1980. 《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学与社会生物学) 1998. 《行为生态学》尚玉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蒋志刚,科学出版社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对动物的行为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即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法。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它们都进行大量的野外工作,以野外工作为主,但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它们都十分注意推理过程,包括所研究动物生态学方面和自然选择对动物行为作用方式方面。

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选题

论述动物的行为节律 摘要:动物的行为节律按节律期长短可区分为6种类型,即年节律、月节律、潮汐节律、圣夜节律、短期节律和间歇节律。行为节律大都是由体内的生物钟调控的,但需靠外在的定时因素的作用,使动物的行为节律与环境的周期变化保持同步。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hythms of animal behavior rhythm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eriod length categories, namely years rhythms, months rhythms, tidal rhythms, o holy night rhythms, short-term rhythms and intermittent rhythms. Behavior rhythm is mostly by body biological clock control, but need to rely on external factors, the timing of that animal behavior rhythm and environmental cycle changes in sync. 关键词:年节律月节律潮汐节律昼夜节律短周期节律间歇节律定时因素同步 动物行为周期性地重复发生的现象称为行为节律,动物行为节律可分为年节律(circannualthythms)月节律(lunarrhythms)、潮汐节律(tidalthythms)、昼夜节律(eircadianthybhms)、短周期节律(Epieyelesthms)和间歇节律(intermittentthythms)。 1年节律 气候的季节周期变化对动物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动物常常靠迁移和冬眠躲过不利季节,而在有利季节进行生殖。对有些动物来说,行为的年周期变化是由体内的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决定的。例如:庭园林莺(Sylvia borin)、亚高山林莺(S.cantillans)和暗绿

动物行为社会学的论文

关于动物的求偶行为 摘要:动物的繁殖是他们一生的目标,而求偶是动物繁殖的首要工作。求偶行为的形式多样,雄性动物为博得雌性动物的亲睐,要借助各种礼物,小技巧,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让种群繁衍下去。求偶行为对保护种群的优良素质,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了解动物的求偶行为可以帮助人类破坏有害的昆虫及动物的繁殖及减少数量,增加收益。 关键词:求偶,遗传基因,礼物,信号,雄性动物 动物的求偶行为是自然界中为常见,且有趣的现象。动物的一生努力生存是为了繁殖,配偶的基因对它们是特别重要的,因此求的一个好的配偶是一场激烈的角逐。一般,求偶行为的主体是雄性动物,所以多数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好看,雄性动物为了求偶,使出浑身解数,为博“美人一笑”。 求偶是动物繁衍的前奏,也是动物种群自我选育、优育的基础。不同的鸟类有各自的求偶行为。如善鸣的雀形目鸟类在枝头跳跃、欢叫以吸引异性;鹤类则翩翩起舞,以优美的舞姿来赢得对方的好感;羽毛华丽的雄孔雀,光彩照人,相互展示漂亮的羽毛以招引雌性,等等。求偶行为对保护种群的优良素质,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每种动物的求偶行为都有物种的特异性,即使是很相近的物种也有细微的差异,这可以避免不同动物的种间杂交。种间杂交在相近物种之间也有时发生,如马和驴杂交生骡,狮和虎也能杂交产仔,但这种情况大多是发生在人工喂养的特殊环境下。 (2)求偶行为会刺激对方神经的兴奋,并激发与生殖有关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以协调雌雄双方的排卵和排精,提高受精率。 (3)求偶行为使雌雄双方有更多选择机会,使后代获得良好的遗传基因组合。求偶不成的,常常是群体中的弱者。例如鹿科动物,雄性为争夺配偶而斗殴,失败的弱者,多为幼小刚成年或年老体衰者、瘦弱有病者,它们不被雌鹿选中,对物种的繁衍有利。 动物想要成功求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雌性动物很聪明,很会借机提高自身的价值。为此雄性动物简直是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法子去哄雌性动物。 (1)雄性动物送出的礼物越大,越有价值,雌性动物与之交配的概率就越高。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两名生物学家娜塔莎·里巴斯和里昂·赫克汉姆用一种舞蝇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试图找到雌性昆虫要求没有价值的礼物作为交配的前提条件的原因。他们发现,雌性舞蝇如果收到大块有价值的礼物,它们与雄性交配持续的时间,要比只得到小块礼物或大块但却无价值的礼物时交配的时间长。交配的时间越长,雄性昆虫的精子让雌性昆虫的卵子受精的机会就会增加。 当雌性昆虫只是得到小块有价值的礼物时,交配的时间就会变短。但是研究人员发现,至少以雄性昆虫的观点看,无价值的大块礼物与有价值的小块礼物的作用相同,这两种礼物都可以让它们得到与雌性交配的机会。 设想在较短时间内雄性昆虫就可以完成交配,这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因为那些无价值的礼物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尽管交配的时间较短,但是可以获得较多的交配机会。因此,雄性昆虫往往会选择那些轻轻松松就能获得的大块无价值礼物送给雌性。 (2)繁殖期间,雌性对雄性的欺骗行为十分敏感,要想蒙混过关可不容易。 娜塔莎·里巴斯和里昂·赫克汉姆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当代生物学》刊物上,他们总结说:“这些发现使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在真正赠送礼物的物种中,雌性对繁殖期间的雄性欺骗行为非常敏感。” 里巴斯和赫克汉姆需要确信,雌性舞蝇在选择交配对象的时候是对最大的有价值的礼物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拥有最大体型的雄性做出反应,因此雄性要想得到雌性的欢心就必须

动物细胞工程(2)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38) 选修三:动物细胞工程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A ) 知识结构: 自主预习: 1.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比较,特殊性表现在 ( ) A .融合的原因 B .融合的优点 C .融合的诱导手段 D .融合的过程 2.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 ( ) ①细胞培养 ②细胞融合 ③胚胎移植 ④细胞核移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获取单克隆抗X 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①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 ②将X 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 抗体的B 淋巴细胞 ③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 ④筛选出能产生抗X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⑤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⑥从小鼠腹水中提取抗体 ⑦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促使细胞融合 A .实验顺序应该是①②⑦⑤④③⑥ B .③过程产生多个杂交瘤细胞的过程称为克隆 C .⑦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D .利用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典型例题: 4.(06 广东)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B .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C .体外培养B 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 .由效应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5.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 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相关叙述正确 A .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 .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 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 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 .将等量效应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 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 .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 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6.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 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选育出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 骨髓瘤细胞 HA T 某些淋巴细胞 (产生特异抗体) 混合并进行细胞融合,转到HA T 培养基上 培养 杂交瘤 杂交瘤

动物行为学论文

蚂蚁搬家现象的研究 1 引言 经过一个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学到了许多动物的行为学,比如动物的求偶、交配、繁殖、鸣叫等行为,了解到动物学界许多奇特现象。从而也增加了我对动物行为的兴趣,研究动物的行为学对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论述一下蚂蚁搬家的行为。 1.1 蚂蚁搬家是否与下雨有关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总结出了大量的与天气变化有关的谚语,如蚂蚁搬家,即被认为是将要下雨的先兆。至于蚂蚁选择在阴天或夜晚搬家,主要是为了防止太阳的暴晒对蚁卵可能造成的伤害,由于在夜晚人们不注意蚂蚁的行动,但常常能够在阴天看见蚂蚁搬家,于是,就将蚂蚁搬家与下雨联系了起来。但是蚂蚁搬家究竟与下雨有没有直接的联系呢? 1.1.1 蚂蚁搬家与下雨有关 如果说蚂蚁能够凭借其本能准确地感觉出即将下雨,甚至感觉出下雨量的大小,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劈头盖脸的雨点打在谁身上都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如果在下暴雨前蚂蚁不能及时地回到窝内,就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冲走,以至于回不了家,甚至送命。虽说蚂蚁的生命在人眼里不值什么,但对蚂蚁自己来讲还是蛮可贵的,干吗要白白丢掉呢?因此,蚂蚁完全有可能感觉出天将下雨,也有可能知道在下雨前要及时回家避雨。 天气变时,空气中水蒸气增加,泥土返潮,蚂蚁巢特别潮湿,蚂蚁难以安居。动物能预感空气湿度,当它感觉湿度过大时就会知道要下雨了.蚂蚁的窝是通入地下的.所以下雨会把它的窝完全淹没.因此它们要搬到地势更高的地方为什么蚂蚁搬家就会下雨为什么蚂蚁搬家要下雨?因为蚂蚁一般住得比较低,雨水往低处流,它的家就没了无论哪一种生物,都需要有适合自身的生存环境。而动物为了适应各种环境,有许多特殊的行为。就拿蚂蚁来说,它对自己窝里的湿度一定的要求。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增大,蚁窝就变湿了。如果太湿了,蚂蚁就呆不下去了,于是只好往干燥的地方搬家了。因此,蚂蚁是在大雨来临前搬家的。 1.1.2 蚂蚁搬家与下雨无关 众所周知,蚂蚁是一种低智慧生物,其生物意识和生存知识相对于人类来讲要落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生物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 莱阳市第九中学 生物组 范海霞 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胚胎移植和核移植,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手段有相似之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现对两者的主要技术手段加以分析比较: 一、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 1.过程 ⑴植物组织培养 ⑵动物细胞培养 2.两者的比较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1.过程 ⑴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悬浮液 10代细胞 50代细胞 …… 细胞株 细胞系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再分化 激素、光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营养物、激素 愈伤组织 根、芽 植物体 胚状体 人工种子 人造胚乳和种皮 发育

⑵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三、胚胎移植与核移植 1.哺乳动物的胚胎移植:指在体外完成受精作用和早期的胚胎发育,然后将早期的胚胎转移到母体的子宫发育。试管动物是指的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生物。试管牛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2.核移植:核移植是动物克隆技术的基础。鲤鲫移核鱼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克隆多莉羊是把来自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的重组细胞培育而来的; 【例释1】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 A .0 B .1 C .2 D .3 解析:动物的组织块剪碎后只能用胰蛋白酶处理,而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植物的原生质体的促融方法可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而不用生物法;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糖用的是蔗糖,而不用葡萄糖。 答案:D 【例释2】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 .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 C .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它们的体细胞杂交后培育的“白菜—甘蓝”植株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白菜,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甘蓝,因此“白菜—甘蓝”属于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能产籽;愈伤组织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排卵→体外受精??→?培育胚胎??→?移植 母牛子宫→试管牛(激素处理) (激素处理) (兼有鲤鱼、鲫鱼特点,具有正常生殖能力) 重组细胞→鲤鲫移核鱼 ? ? ? 鲤鱼:囊胚细胞核 鲫鱼:去核未受精卵

动物行为学-猫攻击行为

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小学期) 论文题目:猫攻击性行为及其解决方法课程名称:动物行为学 任课教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 1.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 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打印或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手写稿形式上交。 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使用隶书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加黑) 摘要、关键字(需使用宋体小四号) 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行距20磅) 参考文献(使用宋体五号)

猫攻击性行为及其解决方法 一、猫攻击行为介绍: 对动物来说,攻击行为是动物的正常行为,也是生存的必要组成部分。攻击行为可以用来解决领土、资源和交配对象的争端。在伴侣动物中,这些正常行为往往成为问题行为,无论是对动物主人还是动物自身。伴侣猫的攻击行为通常导致问题发生以及对看护人或其它猫的攻击。影响个别动物的咬人倾向的因素通常有:遗传、环境、早期经验、成熟、学习、荷尔蒙状态、生理状态和外部环境等【1】。 对于猫科动物,攻击行为往往与其假定目标使它产生的威胁感有关。猫一般是群居动物,因此它们善于在不打斗、不产生潜在后续伤害的情况下就把纠纷解决掉。猫经常使用眼神和声音威胁,避免身体抵抗,通常表现为立毛、调整体位扩大身体体积、斗殴发声(咆哮声、嘶嘶声和嚎叫)和耳朵位置变化。攻击行为有多种表现:从改变身体姿势、耳朵位置、面部表情到暴力袭击都属于攻击行为【1】。 在应用动物行为中,攻击行为可以分为防守性攻击行为和侵略性攻击行为。攻击行为还可依侵略目标和受害者分类,例如:针对人的攻击行为和猫内部的攻击行为。其他行为学者依据诊断类别界定攻击行为。在兽医行为医学中,攻击行为分为:掠夺性攻击行为、恐惧性攻击行为、急躁性攻击行为、雄性之间的攻击行为、领土性攻击行为、孕猫攻击行为、工具性攻击行为、与性有关的攻击行为、玩耍性攻击行为、转移性攻击行为、特发性攻击行为、社会/统治地位性攻击行为、抚摸性攻击行为。 伴侣猫的攻击行为对动物福利有很大的影响。对人类或其它猫的潜在伤害,可能会导致猫与其主人之间关系的破裂,其后果可能是宠物及其所有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猫惨遭遗弃、安乐死或者不恰当的处置方法。因此,对猫攻击行为积极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与兽医诊断最相关的攻击行为类别有:玩耍性攻击行为、恐惧性攻击行为、抚摸性攻击行为、领土性攻击行为【2】。 二、猫攻击行为表现——示例场景 1.公开的、被动的、进攻性攻击行为:自信的猫盯着时,另一只猫走进房间【3】。 2.公开的、被动的、防御性攻击行为:信心不足的猫离开房间或撤回到更小的空间,卷起尾 巴发声【3】。 3.公开的、主动的、进攻性攻击行为:常驻猫对新猫伴叫声的追逐和牙齿攻击【3】。 4.公开的、主动的、防守性攻击行为:在后撤或进一步追击的过程中击打以攻击或回应【3】。 5.隐蔽的、主动地、防御性攻击行为:受害猫撤出并且标记限制区域【3】。 6.隐蔽的、主动的、防御性攻击行为:有征服心态或信心不足的猫用尿液和粪便在已经流离 失所的猫的领地或边界区域做标志【3】。

动物行为与文化

选修《动物行为和动物文化学》课程小结动物是生命世界中奇妙的产物,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亿年的时间,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人类源于动物,自应高于动物,人类应借鉴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关爱自己,也应关爱其他生命。通过公选课《动物行为与文化学》的学习,对课程旨在通过介绍与讨论动物的行为和文化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以增进人类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对动物行为及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关爱动物 当我们怀着好奇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动物世界,展现我们眼前的是丰富迷人的画卷,彩蝶翩飞、蜻蜒点水、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母兽哺乳、雄鹰捕猎、雁群迁飞,大千世界里动物行为丰富多样,使人着迷。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衍后代的活动,被称为动物的行为。它包括动物的爬行、走动、奔跑、跳跃、游水、飞行、滑翔和其他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觅食、繁殖、攻击、防御、迁徙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动物营群体生活,表现出的社会性,是动物个体或种群的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采取一种集体行为而塑造自己的文化特点。动物以这样那样的原因而群聚在一起、或有些合群生活而发生了程度不等的分工,或种群个体间还有不同的优势的等级等等,都仅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个体或种群生存发展的需要。以下是我通过对课程中关于动物行为和文化学习中得到对自身在对生活、学习、人生以及人际关系的启示: 一、本能和学习

本能和学习是动物行为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方式。 先说本能,达尔文是第一个科学地给本能行为下定义的人,他把本能看成是可遗传的复杂反射,是同动物的其他特征一起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如蜘蛛结网、蜜蜂造巢、鸟类营巢孵卵、哺乳类幼仔的吮吸乳汁等都是遗传的,生来就会,不需要学习的,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本能对于那些寿命短和缺乏亲代抚育的动物来说,可能更重要,更具有明显的适应意义。因为它们没有亲代可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也更能说明什么是本能。 动物单靠本能来生活,不足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界环境条件,因此要学习。 学习指的是动物借助于个体生活经历和经验,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它可使动物对环境条件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因此学习行为,是后天的行为,个体之间会有较多的差异。 学习最敏感期,通常是发生在动物发育的早期,即出生后几天或几周之内。这是因为动物幼年时期是与双亲、“家庭”和同种其他成员密切生活在一起的时期,更容易学到本领和经验。 学习的类型,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在动物行为学中经常提到以下一些:印记,模仿,玩耍,条件反射的建立。 二、动物的核心行为 任何一种动物行为,都是有利于个体或物种的生存和延续。因此各式各样的行为,细细推敲起来,似乎有几种核心的行为,由此可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