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现状

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现状

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现状
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现状

脑卒中康复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脑卒中康复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不属于废用综合症的是: A.肺炎 B.关节挛缩 C.痉挛 D.褥疮 E.深静脉血栓 ( )2.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时,不正确的方法是: A.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 B.动作轻柔、缓慢 C.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日2次 D.仅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 E.活动顺序应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 ( )3.下列哪项不属于痉挛的不利影响: A. 限制关节运动 B. 影响运动模式、运动速度、精细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C. 引起挛缩、关节畸形和疼痛不适 D.易出现肌萎缩 E. 不利于清洁护理 ( )4. 关于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A.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B.从有意识地保持平衡至无意识地保持平衡 C.从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到被动态平衡 D.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E.从闭眼时训练到睁眼时训练 ( )5. 关于静态(I级)坐位平衡训练错误的是 A.要求患者取无支撑下床边或椅子上静坐位 B.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屈曲90° C.足踏地或支持台 D. 手抓床边 E.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置于膝上 ( )6.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误用综合症表现不包括: A. 肌肉及韧带损伤 B. 肩痛及髋关节痛 C.关节挛缩 D. 肩关节半脱位 E. 异常步态及尖足内翻 二、多项选择题 ( )1.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 A.瘫痪 B.共济失调 C.肌张力增高 D.言语障碍 E.认知障碍 三、填空 1.脑卒中患者的继发障碍包括__________ _和__________ _。 2.预防肩关节半脱位重要的是在护理和治疗时应避免_____肩关节,取直立位时_____ 应给

脑卒中偏瘫病人手功能的早期康复

脑卒中偏瘫病人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Early St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H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2 p aralysis due to Cerebral Apoplexy 郭先菊 董焕芬 G uo Xianju,Dong H uanfen(Affiliated Peace Hospit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Shanxi046000China)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6493(2003)04A-0405-02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若病人出现偏瘫、手功能障碍,将极大地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早期对病人实行手功能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1~3]。现将1998年以来对116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8年12月—2002年6月对116例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病人行早期康复护理,其中男65例,女51例;年龄32岁~79岁,平均50.3岁;出血性卒中36例,缺血性卒中80例;伴有运动性失语者68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6例(占31.03%),初中、高中者42例(占36.21%),中专及以上38例(占3 2.76%)。 1.2 实行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条件[4] ①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②能正确执行护理人员的指令;③无严重合并症(心、肺、肝、肾)。符合以上条件的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时即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出血性卒中病人在发病1周后给予康复护理。 1.3 评估方法 1.3.1 偏瘫上肢能力评估法[5] ①在健手的帮助下剪开信封; ②患手拿钱包,健手从包中取出硬币;③患手拿伞;④患手为健手剪指甲;⑤患手系衬衫袖口的钮扣。按规定动作要求逐项完成,按照动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定出手能力级别,共分6级,包括废用手(5个动作均不能完成),辅助手C(5个动作只能完成1个),辅助手B(5个动作只能完成2个),辅助手A(5个动作只能完成3个),实用手B(5个动作只能完成4个),实用手A (5个动作均能完成)。 1.3.2 早期康复护理评估 实行早期康复前、康复护理4周后各评估1次,并记录,与实施康复护理前进行比较。 2 护理 2.1 心理指导 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前,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讲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及目标。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贯穿始终。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激发病人主动训练的积极性。护理人员作为康复训练的指导者与监督者,通过恰当的治疗性沟通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 2.2 康复护理方法2.2.1 冰水刺激[6] 在肌张力低或感觉障碍时,采用冰水刺激,将病人患手放入冰水中,浸泡约3s,可反复3次,间隔数秒钟。 2.2.2 双手上举训练 病人双手叉握,即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处于上方,掌心相对,在坐位或仰卧位时,由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然后放下至腹部,如此反复练习。 2.2.3 腕指关节活动 嘱病人双手合掌,或双手交叉相握,用健手带动患手做腕关节的屈伸、左右扭动、旋转等动作,或护理人员用一手托住病人患侧前臂,使病人上肢保持水平位,肘伸展,另一手与病人合掌,将患手腕关节背屈,并活动指关节,左右扭动。 2.2.4 抑制手指与腕关节痉挛 护理人员用一手握住病人患手四指,另一手控制患手拇指,并将手指及腕关节置于伸展位,痉挛严重时,可将患手拇指向手掌70度方向轻轻向上牵拉,或使用分指板以帮助病人手指伸展及外展。 2.2.5 手的抓握与放松 可从直径较大的杯、球的抓握开始,逐渐过渡到提起铅笔、火柴梗等,每次抓握后要使患手充分松开。 2.2.6 对指训练 患侧前臂旋前位练习拇指和其他指的对指活动,其他指尖要和拇指尖相碰,特别是小指与拇指,训练次数可不限。 2.2.7 诱发手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7] ①伸腕训练,伸腕、屈腕,注意要在不同的屈曲和伸展的范围内训练,也可训练腕关节背伸(手背向后移动)触及物体;②训练旋后;③训练拇指外展和旋转。 2.2.8 强制使用患手训练指导[8] 在病人手功能达到辅助手B以上时,可采用助力式强制使用患手;在手功能达到辅助手A 或实用手B时,可采用主动式强制使用患手。 3 结果 经过早期康复护理的11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其手功能改善程度见表1。 表1 11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手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前后情况比较例废用手辅助手C辅助手B辅助手A实用手B实用手A 康复前335618720 康复后131******** 注:χ2=60.68,P<0.001。 4 讨论 手功能对于生活自理和工作至关重要,而手部精细动作恢复较慢较差,需要进行强化训练。有报告认为上肢的恢复第1个月可50%达高峰[9],以后骤减,可见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6例病人偏瘫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是在脑卒中病人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改善和抑制手痉挛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将康复技术融入早期的护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116例病人中废用手由28.4%下降至11.2%,实用手由1.7%增加至15.5%。早期康复护理后仍有13例废用手未改善,除了与病情重有关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病人发病后未及时住院治疗,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手功能锻炼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反应,做好病人的

(完整word版)【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有效研究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的有效研究 英国Barker 等于1985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并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启动了TMS 基础与诊疗研究。TMS 是利用脉冲磁场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感应电流、激活神经元、引起轴突内的微观变化,导致电生理和功能的改变,既可引起暂时的大脑功能的兴奋或抑制,也可引起长时程皮质可塑性调节的最终效应。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是一连串持续作用于大脑局部的TMS 脉冲,刺激强度不变,刺激频率每秒l~20 次或更高。rTMS 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无痛的治疗手段,可以促进大脑可塑性的改变,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国内在rTMS 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报道很少,本文综述介绍rTMS 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rTMS 的应用基础1rTMS 在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机制 神经功能康复是建立在脑中枢可塑性的基础上,包括突触连接的改变以及各种结构兴奋性的改变,主要涉及病灶残存细胞和周边结构以及非受累侧半球的神经细胞群。正常状态下两侧大脑半球通过交互性半球间抑制(reciprocal

interhemi-spheric inhibition,rIHI) 达到并维持功能平衡状态,表现为一侧半球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l) 区对另一侧半球Ml 区的抑制。 脑卒中后不仅会造成患侧皮质兴奋性的改变,还会影响大脑两半球主要运动区间经胼胝体的抑制通路的平衡。半球间竞争模型显示,患侧半球兴奋性的降低不仅是由于病灶局部造成的,非受累侧半球对患侧半球的过度抑制进一步降低了患侧半球的兴奋性。这种持续的非受累侧半球高兴奋性,可能是脑卒中后期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在运动功能康复的过程中,通过抑制非受累侧半球皮质兴奋性或易化患侧半球皮质兴奋性可以使半球间 抑制平衡正常化。rTMS 应用于脑卒中后的功能重组正是基于这个原理。2rTMS 频率的划分 rTMS 的参数很多,包括刺激频率、强度、脉冲总数、部位、刺激间歇及持续时间、次数、疗程等。其中,频率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基于生物学效应将其分为 2 种刺激模式:低频刺激(≤1 Hz) 和高频刺激(>1 Hz)。低频刺激降低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因此可作用于脑卒中非受累侧皮质;高频刺激提高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可作用于脑卒中患侧皮质。而且Matz 等研究表明,非受累侧的低频rTMS 对于改善运动功能有效;非受累侧低频rTMS 治疗的风险低,患者的耐受性好。因此,脑卒中后的rTMS 治疗大多采用非受累侧的低

脑卒中康复分期

脑卒中康复 (一)迟缓期 1.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肌肉松驰、肌张力低下、无自主运动。 2.训练目标 (1)预防肌肉挛缩的出现。 (2)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出现。 (3)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出现。 (4)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5)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3.具体实施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主要的目的是预防关节的挛缩和畸形、 (2)床上体位转换训练:预防起立性低血压、褥疮的发生。 (3)关节被动活动:主要是防止关节挛缩。 (4)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主要是为了尽早诱发肢体的肌张力。 (二)痉挛期 1.主要特点:痉挛、腱反射亢进、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治疗目标: (1)抑制痉挛。 (2)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3.训练计划 (1)关节被动运动:预防关节的挛缩和抑制痉挛的发生。 (2)肌肉持续牵拉训练:防止由于肌张力过高造成的肌腱挛缩。 (3)肢体负重训练:有时肢体负重能力非常低下,这时要训练肢体的负重。(4)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5)矫正异常的姿势。 (三)恢复期 1.主要特点:痉挛逐渐减轻,出现分离运动,协调性基本接近正常。

2.训练目标: (1)加强肢体运动功能的协调性。 (2)加强身体耐力。 (3)加强动态平衡的稳定性。 3.训练方法: (1)双侧肢体的协调训练。 (2)运动协调性训练。 (3)提高运动速度的训练。 二、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一)康复目标: 1.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 2.抑制或减轻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 3.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4.强化健侧激励。 5.提高提高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 (二)训练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挛缩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治疗性的体 位。良肢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一个体位。 (1)仰卧位:肩关节放松,垫一枕头,但不能垫得很高或不垫,让他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 上肢稍微屈曲,肘关节稍微屈曲,约30度。腕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子。下肢完全放松,但是不能让膝关节完全伸直。膝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让膝关节保持30度左右的屈曲。脚底垫一个脚底板,踝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下面加了一个小垫子,让肢不紧靠躯干,有预防挛缩的功能。病人手 里攥一个毛巾卷。髋关节、膝关节自然屈曲,下面垫一个枕头或垫子。 (3)患侧卧位:头部枕头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让头与椎体保持水平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伸展,这 样不容易产生疼痛。健侧下肢下面也放一枕头,让下肢的肢体与骨盆和躯干保持水平。 (4)床上坐位:床的前面可以放一小桌子,上肢可以放在桌子上,肘关节是放松的体位,屈曲 到30度左右。 (5)轮椅坐位和椅坐位:轮椅坐位前面也可以放一桌子,目的其实是让上肢能处于一个比较舒 适放松的状态,躯干尽量坐直。治疗师可以进行调整。治疗师可以站在病人的前面,目的是防 止患者过度屈曲往前摔。然后提起病人的骨盆,往后拉。

脑卒中康复操作规范

脑卒中康复操作规范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

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 三级康复流程 1.总流程 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 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 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程序 第一阶段早期康复 神经内科病房或康复病房 Team:神经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 功能评定 运动疗法 主要是以床旁治疗为主(正确姿势、被动活动、翻身、坐骑,站立,移动训练等) 言语训练 早期康复软瘫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会出现联合反应,集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期主要康复问题 一侧肢体瘫痪 肌张力、肌力低下 躯干控制差 平衡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障碍 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 吞咽障碍

并发症 一级康复治疗目标 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 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 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 常用运动治疗方法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 躯干控制和转换 脑卒中的康复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stroke)。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 WHO提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可调控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②可改变的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大量饮酒、吸烟等;③不可改变的因素,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康复安排:

神经康复(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 挂号 挂号方式:网络挂号(北京114网上挂号) 电话挂号(直接拨打114或116114均可,24小时服务,每日8:00可预约此后7日的号源(不含节假日),每日15:00停止预约次日就诊号) 在医院挂号(一般三甲医院24小时挂号窗口开放,民营医院一般到晚6点截止挂号) 挂号注意事项:挂号实行实名制,患者要提供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 挂号科室:如神经内科。 预约挂号医师类别包括:专家、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 费用区间:医院挂号费用区间专家号:14元—60元、正教授号:9元—20元、副教授号:7元—15元、主治医师号:5元—10元、住院医师号:4.5元—8元、门诊手册:0.5元——2元。 医保卡定义:医疗保险卡(以下简称医保卡)是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专用卡,以个人身份证为识别码,储存记载着个人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以及帐户金的拨付。 医保事项:公立医院:凡治疗性质可以使用医保卡报销,凡美容性质的不可以使用医保卡报销。注明:部队的医保定点医院不选不能报销。民营医院:观察医院门口有挂定点合作医疗机构的牌子,确定该医院可以使用医保卡。建议询问下民营医院工作人员。 医保使用说明:就医时,请务必带上社保卡、《医保手册》、在挂号前主动出示您的医保卡,一定要先挂号,再看病,否则此次所发生的门诊费用无处报销。务必做到持社保卡挂号、持社保卡就医、持社保卡结算,以保证您在医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能当时报销。 提前候诊:候诊是指等候医师的检查或治疗的时间。遇特殊情况或病情变化,可以和门诊分诊护士或叫号人员联系,经允许后提前就诊。 前期准备:一般无需特殊检查,主要进行疾病相关的康复治疗,如运动、感觉障碍康复,构音、吞咽、语言障碍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训练等,还包括排泄障碍,心肺功能障碍,血栓、压疮、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康复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及中医中药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般费用视病情及康复治疗方式而定,平均在1-10万左右。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是对脑卒中患者所存留的或丧失的功能进行识别和测定,以鉴别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判断其严重程度,估计功能恢复的潜在能力,以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同时监测患者的功能变化,以判断康复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疾病结局做出合理的评价。因此,脑卒中康复评定的组成部分有两个方面,一是识别问题所在,二是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 按照WHO通过的国际功能分类(ICF)的定义,由于损伤‐活动受限‐参与的局限性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三者之间虽然有因果关系却并无程度上平行存在的关系,因此,必须从三个不同水平按不同需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 阶段性的评定对患者的康复有指导意义,可以随时判定康复医疗的效果,修订康复计划。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的结果,确定患者的康复后果,同时有利于控制康复医疗的质量。 在脑卒中的康复评定(特别在进行临床研究)时,按照WHO脑卒中康复的专家委员会的建议,有几点需要注意: 1 、时间的起点 应把发作的当天作为起点。其他时间可以作为辅助,但绝不能代替发病当天作为评定的起点,例如:绝不能把进入医疗单位或康复机构的时间作为唯一的记录时间。 2 、脑卒中的次数除特殊要求外,为了研究而评定应仅限于第

一次发作者。对于复发病例,应另行记录,并说明既往发病的情况。对一般临床工作,则不论发作次数,均应在恰当记录后予以评定。

3 、病侧的说明 对完全性脑卒中病侧的说明应以脑的损伤侧为准,而不是以外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侧(如左侧或右侧偏瘫)来描述。 4 、影像学资料 用影像学资料进行分类研究时,应使用同一种影像学技术,即CT或MRI。而只为临床诊断时,则任何影像学资料均可。 5 、记录 除记录人口学资料外,还应当记录患者的并发症以及废用、误用的情况。 6 、观察的时间间隔 为了便于比较性研究,建议的最小间隔为发病当天和第28天。长期观察应记录3、6、1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仅为临床需要则不受以上限制。 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表

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

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总8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脑卒中 一、康复治疗标准 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 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 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 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 )检查 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 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 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精神、言语、认知、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相关临床技术的应用。 4、高压氧治疗(受伤时间在一年以内者可酌情使用)

脑卒中康复诊疗规范

脑卒中的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住院标准 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 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二、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社经阻滞(或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行为心理治疗;

脑卒中康复方案

脑卒中康复方案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 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康复安排 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项;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18、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2018)

一、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卒中单元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级推荐,A级证据)。 (2)建议在发病/院24h内应用NH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1级推荐,A级证据)。 (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I 级推荐,A级证据)。 (2)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h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I 级推荐,A级证据) (3)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至少45min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三、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脑卒中急性期卧床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基础和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方面。 推荐意见 (1)脑卒中卧床期应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1级推荐)。 (2)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并注意安全性问题(I级推荐)。

对脑卒中早期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

第20卷第9期 2012年9月 Vol.20 No.9 Sep,2012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 118 对脑卒中早期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 张文珍,杨 英,任华伟,张 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医院 神经内科,新疆 伊犁 83500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我科住院的7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给予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及14d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AM)评估其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14d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FMA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能够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 7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率明显提高,康复对脑卒中整体治疗效果及重要性已被国际承认[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在系统、规范的康复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和康复后14天对上肢进行功能评定比较,旨在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2月-2010年1月神经内科出院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诊断标准,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首次脑卒中;②患者知情同意;③生命体征稳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评分>8分;④40岁<年龄<80岁;⑤有肢体功能障碍。 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种类、入选当天上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梗死 出血 男 女 左侧瘫 右侧瘫 年龄 观察组 42 36 6 23 19 19 23 58.75±11.04对照组 31 27 4 11 20 11 20 59.11±11.48 1.2方法 2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内科常规处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促脑细胞代谢及神经保护等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给予患者则给予降低颅压、脑保护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脑出血患者在7-14d 后生命体征稳定循序渐进给予康复训练。①正确的体位摆放:对于BrunnstromI期和II期患者,在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时将肩、手臂、上肢摆放在抗痉挛体位,仰卧位注意在患侧上肢和肩胛下各放一软枕,使肩上抬,肘关节伸直,手指伸展;健侧位患侧上肢下垫一软枕,掌心向下,手指张开不握东西;患侧位时患肢在下,用枕固定患者背部并使背部后倾,患肢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开,定时翻身;②肢体与手的被动按摩:每日对患者肩胛骨、肩关节、上肢、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进行按摩,按摩方法有:揉、捏、搓、擦。并将患侧上肢上举并以向心方向搓擦,促进患侧上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水肿;③被动、主动康复训练:采用Bobath、 Brunnstrom、Rood 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站在患侧与病人交谈,协助患者上举、外展、内收、和旋转上肢,将各个关节活动在最大范围,刺激患者使用患肢,增加患者对患肢的感觉与认识。被动运动患者偏瘫肢体关节至最大活动范围时应停顿几秒;偏瘫肢体进行主动抗重力运动时也应在空中停顿10s,并向患者强调把注意力随时集中在患肢,训练上肢的控制能力,促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在做肩关节运动时,应一手固定肩关节,另一手做肩关节的屈、伸外展、旋内、旋外;前臂被动运动应注意将肘关节从屈曲为运动至伸展位,以对抗前臂旋前痉挛模式,同时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手固定腕部;腕关节被动运动注意一手固定腕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者掌指,进行腕关节的外旋、内旋;在每个手指间关节被动屈曲运动,操作者食指置于患者指关节屈面,拇指逐一压住手指间关节屈曲;伸展指间关节,操作者应固定指间关节伸面。在进行分离运动手的抓握训练时,应先从直径较大的水杯、皮球开始,逐渐过度到直径小的火柴、花生米、黄豆等,并训练将手中物品松开,促进肌群协调功能恢复;木钉盘训练时,开始健侧上肢可同时训练并协助患侧上肢,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④对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应确保无疼痛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被动运动的活动幅度应略小于正常人关节活动范围;⑤情绪和行为干预: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告知患者负面情绪对疾病恢复的不良影响,有针对性进行疏导,转移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要求家属、亲人多关心患者,让病情相似的患者一起训练,鼓励相互竞赛、交流,树立循序渐进长期不间断训练的信心。 观察组每日上肢康复治疗1-2次,每次45-60min,对照组患者未给予上述系统的康复训练,仅指导患者进行简单、随意康复训练,14d后与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 1.3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上肢、腕和手功能进行评定,其中上肢积分36分,腕和手积分30分,合计66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两组间均数比较的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AM评分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AM评分比较(x-±s) 项目 例数 入院时 第2周(14d) t值 P值 FAM评分 观察组上肢 42 14.83±14.70 30.97±18.65 4.4 P<0.05 对照组上肢 31 18.8±19.66 22.03±20.92 0.62 P>0.05 t值 0.22 5.46 P值 >0.05 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 ? ? 收稿日期:2012-08-05

中风恢复期健康教育

中风恢复期健康教育 1环境指导 由于患者行动不便,保持一个干净、舒适的室内环境很重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注意室内的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但应避免直接风吹患者。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可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让患者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情。 2指导功能锻炼 这是偏瘫患者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患者长期卧床不能活动,肢体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2.1完全性偏瘫阶段:帮助患者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先按摩患肢,由指(趾)开始,向上向心按摩,揉、捏、拍打及屈伸关节,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循序渐进。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以不使患者感到不适为塬则,切忌强力牵拉,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由护理人员先向家属作示范,然后由家属每天3~4次实施。也可用红花、当归、等中药泡酒给予按摩。 2.2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患者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 2.3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抓握、捻动、穿脱衣服,扣钮扣、用匙筷、翻书报、打算盘、提物等精细活动,以提高生活技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 3言语训练 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中风患者语言和运动功能康复训腰大肌肌间沟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练效果的快、优、劣主要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关心程度。语言训练贯彻总个过程,从日常用语开始,由简到烦练习时先从一个字开始,逐渐到一个词组,一条短语,循序渐进。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身态语言以弥补和完成讲话内容。对讲话时出现单音、音调不正确不连贯者,应加猜测并予以澄清,使病人知道他的讲话已被听懂,使他乐于接受反复矫正,重建语言功能。 4饮食护理指导 饮食原则:饮食应营养丰富品种多样,并尽量作到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低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一般每天2~4克为宜。不能自己进食的患者要协助其进食。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卧位时将患者的头和身体偏向健侧,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喂食时,速度不宜过快,每口量不能过大,不要催促患者。糊状饮食以1茶匙为宜,流食用匙喂,饮水不要用吸管。进食后,令患者咳嗽或拍其背数下。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道,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5心理护理指导 中风后遗症患者在经抢救治疗后,大部分神志是清楚的,由于突然的疾病造成残疾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和挫伤,最令病人难以接受的是半身不听使唤,讲话发音不清,以及大小便失禁等问题,使病人有惊恐、烦躁、悲观、抑郁的情绪,对康复失去信心,甚至愤世,故恢复期家属的心里关怀更为重要。因此正确指导家属从语言、行为上做到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周到,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患者能力范围内,鼓励其作适当的家务,当患者有一点成绩时,要随时给予表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自卑心理。鼓励患者以坚强的信念、愉快的心情接受康复治疗。 6指导大小便护理

中风后到个是有效康复期

精心整理 中风后3到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 □本报记者向然不幸中风后,患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反应: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不光自己难受,也把家里人给“累”住了。对此,医生表示,中风后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是最佳方法,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对疾病 月底 例如抽烟酗酒、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或曾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胡秋生主任医师表示,经询问,吴阿姨平时并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而且性格平和,也没有中风家族史,导致其发生脑梗死的最主要的

原因可能就是糖尿病。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病变,如血管弹性变差、内膜增厚粗糙、使管腔狭窄,易发生出血或脑梗。另外,胡主任提醒,糖尿病多同时有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再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又加重了血液粘稠、血流变缓的状况,早晨起床时若动作过快,就可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若不能恢复就变成中风。医案结论: 项准备工作,并享受一站式医疗服务:脑内科、脑外科、介入科、急诊、重症、康复等相关科室的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实施溶栓、手术。这都大大简化了诊治过程,缩短了抢救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医案启示三医案介绍:针对吴阿姨的病情,脑内科医生为她使用了营养脑细胞、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一周病情稳定后,以岭医院康复科的大夫来会诊,

便为她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慢慢的,吴阿姨感觉左胳膊和左腿有了劲儿,在老伴的搀扶下已经可以活动了。专家分析:胡秋生主任表示,临床上许多中风患者都存在治疗误区,很多人在病情稳定后仍然在医院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的患者则过分迷信药物,觉得药物能治疗一切,这种病人总想找到一种特效药来治疗偏瘫等遗留的功能障碍,最终错过了有效康复期。 从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医案结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恢复的程度与脑梗发生的位置、面积大小、程度等都有关系,因此并不是说只要介入的早就会百分之百地恢复正常,但只要尽早康复,其恢复的程度就要比不进行康复治疗的要好。一般来讲,脑梗死发生后,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48小时后即可开始早期康复,尽量不要错过三到六个月的有效康复期。康复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