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社高中新课程《地理I(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社高中新课程《地理I(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

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为此,高中地理教材需重点阐明以下基本的地理思想。

?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

?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

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

地理学科的这些基本思想,蕴涵在地理学的不同领域之中。地理学按照其研究的对象,一般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为体现地理学科的基本结构,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的三个“模块”,分别单独成册,反映这三个学科领域的基本内容。它们既有各自的学科背景、内容结构、价值追求,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见图1)

图 1

3.教材内容要有比较清晰的逻辑结构。

教材编写始终把落实“双基”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教材力求适度地呈现地理学科的逻辑结构,精当地分析基本的地理过程和规律。于是,在教材编写的时候,首先要按照《高中课标》的要求,提炼和梳理不同章节所要呈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基本

的地理过程,然后把它们结构化,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条理的、有层次的,才是便于迁移的。

例1 《地理1》中的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主要围绕大气运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大气、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本章知识的逻辑联系见图2。

图 2

例2《地理2》中的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主要围绕城市及其发展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城市化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本章知识的逻辑联系见图3。

图 3

例3《地理3》中的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围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问题,以区域案例分析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干旱、荒漠化、热带雨林等为本章的核心概念,荒漠化过程等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本章知识的逻辑联系见图4。

图 4

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可以像上述例子所示的那样,有比较清晰的逻辑结构。实际上,清晰的逻辑结构,反映着分析地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4.教材内容要能够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这是一门能够密切联系实际,可以学以致用的学科。

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培育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公民不可或缺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并最终形成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能力。为此,高中地理教材应很好地反映地理的实用价值,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学的思维和方法对科学认知的贡献。

?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

?地理学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

?地理学对提高公民社会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贡献。

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首先要使教材的取材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问题,富有时代感。表1以必修教材为例,

说明教材部分内容中涉及的现实地理事实。

表1 教材中涉及的现实地理事实(举例)

从高中地理课程来说,地理学的实用价值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价值上。必修教材在每章后有一个“板块”,是本套教材的创新点。这个“板块”就是“问题研究”。围绕相应章节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设计研究主题,选择的研究主题要求一是学生感兴趣的,二是有一定的思维价值的,三是有一定的操作性的。(见表2)

表2 教材中的问题研究一览

三本必修教材的16个研究主题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畅想式问题。它们并非在现实中已经存在,例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一方面要求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会体验到如何有逻辑地、缜密地分析问题。第二类,热点或焦点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如何看待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通过研讨这类问题,体会地理学对分析社会问题的作用。第三类,国家层面上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南水北调怎么调”。分析这类问题,让学生尝试从地理的角度思考这些国家大事,

体会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

二、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维度

高中地理教材要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在高中地理教材上就是应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综合地看待问题: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把环境—社会系统或自然与人文现象联系起来;

?动态地观察世界:注重地方间的相互依赖,或区域尺度间(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相互依赖性;

?多样的空间表述:应用图像的、语言的、数学的和数字的方法表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联系。

从这些独特的视角出发,我们来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自身的发展,可以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例4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地理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人口的基本过程之后(动态地分析问题),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建立正确的人口观的基点。教材设计了这样两个内容:第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并说明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综合地看待问题);第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个“活动”,内容如下。

活动: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2003年,我国大陆人口已经达到13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界限,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尤为突出的是淡水资源短缺。

课文中虽然没有直接阐述我国的人口政策,但是通过思考和分析,会加深学生对我国的人口政策的理解,并且逐渐变为一种价值判断的依据。

例5建立正确的资源观

《高中课标》关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内容,在本教材中是由《地理1》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来完成的。

如何正确地认识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建立正确的资源观的基础,因而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见图5)

图 5

例6把握分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地理学家认为,观察和分析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非常重要,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才可能科学地了解地理现象的发生原因和过程。地理学视角关注的时间尺度包括从地质历史时期到每时每刻;空间尺度包括从全球尺度到局部的地方性尺度。转换分析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能够更宏观或更微观地了解地理过程和现象,以及这些过程在不同尺度上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本套教材特别关注分析问题的时空尺度,力求增强科学性。

《地理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在介绍“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时,引入了时间尺度。教材用图表说明“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由此表明,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是相互依存的。

《地理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介绍地域分异规律时,引入了空间尺度。“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比全球性地域分异的尺度小。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时间和空间尺度的运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人们一种地理思想,即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这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三、教材的教学维度

为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注意改变过于注重地理知识传承以及导致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状况,转向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再学习的能力。为此,高中地理教材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1.重视动手实验。例如,《地理1》中涉及了如下地理小实验,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做”中理解概念,感悟道理。

表 3 《地理1》中的小实验

2.突出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地理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广大师生所喜爱。本套教材更加强化了案例的设计和运用。呈现在教材中的“案例”,大体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案例”随课文要求相对独立出现,主要目的是对课文所述原理起诠释、实证、应用的作用,并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素材。

例 7

表4 《地理2》“城市与城市化”一章中的案例

第二,“案例”作为分析的素材出现,它是课文内容的延续。例如,《地理3》各章的内容并不拘泥于副标题所限的地区,

而是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就某一个主题向其他区域延伸。例如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案例扩展到西非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为例》,案例扩展到澳大利亚达令—墨累河的开发。教材内容如此“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某种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在案例的呈现上,更加强调“分析”,具有“边叙边析”的特色。

例8《地理3》第二章第一节中的案例分析

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源,并联系已知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图文资料略)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与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 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图略)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进一步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图略)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图略)

3.引导教学过程。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比较多地考虑教学过程的需要,一方面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给教学提供“话题”“情境”,使教学“活”起来。

必修课教科书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色。

(1)内容提要。每章篇章页用设问的形式导出内容提要,帮助学生掌握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

(2)“思考”或“读图思考”的设计。“思考”或“读图思考”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穿插在课文之间,又不隔断课文的逻辑关系。“读图思考”一般安排在图后。“思考”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文字内容和图像内容的进一步探究,注重开放性和拓展性,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改革等提供条件。

(3)“案例”的设计。“案例”的选择注意典型性和说明性。

(4)“阅读”的安排。“阅读”是对知识的必要扩展,体现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选择性。

(5)“活动”的设计。“活动”在课文中适时安排,一般是就一个地理现象、事实或原理,引导学生探究。主要有资源分析、动手、辩论等活动形式。

(6)“问题研究”的设计。“问题研究”安排在每章之后,就本章重要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并使学生通过探究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另一方面,教材在谋篇布局上,作了精心的详略安排,为教学提供了一条途径。例如,《地理2》主要是以案例分析为依托,讲述不同的人文地理原理。但是教材在处理案例陈述与原理分析的关系时,并不是千篇一律地遵循“一事一析”的格式,而是更多地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来设计。如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中有两个案例,一个是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另一个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两者对照,写法不完全相同。季风水田农业分析得比较细致,而商品谷物农业则讲得比较概略,重点是让学生仿照对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自主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生产的特点。在这里,分析能力的迁移更显重要。

四、教材的特色

通过对上面三个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本套教材有以下特色。

1.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始终把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把综合的、动态的观察世界的地理思维方式作为分析地理问题的立足点。

2.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体验。教材编写抓住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所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到学了地理对自己的

终身发展有用。

3.因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方法。教材本着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努力使学习内容具有阶梯性、逻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把教学过程变为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4.注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教材编写有意识地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能力,以实现学以致用,最终形成公民必备的素质。为此,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有意识地强化联系的和综合的观点,加强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把握学习内容的要点和内在联系。

5.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教材的编写力图促进教学的改革,为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教材对有些问题不直接给出结论,而通过一定方式的组织和内容设计,留给教学过程处理,使教师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教材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鼓励教师对教学内容灵活处理,以利于不同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而灵活采取教学方法。

附表《地理1》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第一章《行星地球》简介

西安市教研室王用钊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屈景学一、编写意图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是高中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

一本好的教科书,既要有利于教师教,又要有利于学生学。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发展特点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三维目标出发,教科书编写应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章我们尝试从突出其教学性入手,设计教学内容。

第一,增强课文内容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亲切感、有阅读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本章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本章共有31幅图),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课文编写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以逐步探究代替传统的叙述,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解释地球运动规律;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判断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等。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和结构特征;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小组讨论等。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减少知识容量,给课堂教学改革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利于不同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文中许多问题没有直接给出结论或分析过程,而是留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师也可以打破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顺序,更换事例、图像和活动题目,使教学活动个性化、多样化。就教学辅助手段而言,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多安排一些多媒体教学和组织学生上网活动,欠发达的地区则可侧重于实际观察、讨论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重点

①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②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③通过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④初步掌握使用比较法学习地理的技能。

⑤通过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相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空间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

①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对地球的影响。

②认识太阳的大气层结构,掌握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③能够通过读图分析,说明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相关性。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重点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以及因自转、公转而产生的恒星日、太阳日和回归年等概念。

②学会解释地球的运动规律,并准确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

③运用教具、学具或应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或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交替及四季形成的原因。

④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⑤利用图表比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的难点包括:

①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②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③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重点

①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主要特点。

②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③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④运用图表及相关资料,认识并探究地球表层,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章教学内容是以地球为中心取材的。第一节主要从总体上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说明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第二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首先比较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接着进一步阐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第四节则重点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时要尽可能围绕地球这个中心展开。

1.读图像学地理,是学习地理课程的基本方法。

因为地理图像既直观又形象地帮助我们掌握地理知识,而且图像间的相互转化更有利于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课文图1.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和图1.2“天体系统”就形象地说明了宇宙是由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不同的天体组成的,这些天体在运动和发展中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它们彼此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大小、层次不同的天体系统。

2.注意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的衔接。

本章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基本规律的内容,学生在七年级地理课中已有初步了解,但限于年龄和心智发展水平,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文内容比较浅显,侧重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的平均状况,而高中地理课文中的相关知识比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章第三节地球运动的相关图像、文字素材和“活动”内容,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逐步获得比较接近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实际的知识。

3.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例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图1 24“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激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黄赤交角”的“一轴”(地轴)、“两面”(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等感性认识;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并设计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归纳出地球公转的“三个不变”(一是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运动。二是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三是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始终保持23°26′的夹角)和“一个变”(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有变化的)。说明“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北纬23°26′,最南到南纬23°26′。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北纬23°26′。”这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规律。接着再组织学生完成教科书第20和21页的“活动”内容,难度就不大了。

4.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本章课文中,有许多涉及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内容,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等。在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图像,强化师生互动的分析、讨论过程,加大培养地理思维方法的力度,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联系的、整体的、动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例如第二节“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一部分,课文除用图像形式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外,还进一步设问:“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

地球的影响。”就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思考、分析、发现、探索问题的环境,尽可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去主动思考、参与教学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建议在教学中,遵照“学生活动在先,教师点拨、讲评在后”的原则,还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培养锻炼思维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动员学生上网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扩大视野,丰富课堂思维训练内容。

此外,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本章最后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中的相关资料,分析、完成“分工设计、完成对接”的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适当安排一些观察、观测活动,对学习本章课文有促进作用。

由于本章课文涉及的内容尺度比较大,学生的理解在客观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观察、观测活动,很有必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地理学习技能。例如结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的学习,可以安排“星空观测”活动;结合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学习,可以选择恰当时机组织学生去天文台进行“太阳黑子”观察活动;结合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学习,可以组织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利用假期赴北京天文馆观察地球自转的证明──傅科摆实验;结合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的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去本地(市)地质博物馆或大学地理系相关实验室观察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等。

毫无疑问,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地理观察、观测活动,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可以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创造条件。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简介

东北师大附中郎云华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之一的“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本章是对地理环境中大气圈即地球表层大气这一自然要素集中编排和建构的一个专题。

大气圈作为地理圈层之一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地球大气圈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提高到15℃,形成适宜人类生存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 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只要能够认识到最终的位移并不是把40 m与30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心里存疑。新课程不是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吗?存疑就是教师预先埋伏下的问题,探究的开始。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做出或浅或深的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后来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3)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必修1》第三章,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力相加的法则,为矢量的完整定义打下了基础。 (4)矢量的定义

人教版教材培训心得

人教版小学英语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心得2015年6月5日,我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材大型网络在线培训会——小学英语专场培训。这次培训真的可以说是及时雨,在专家们清晰、透彻地解读之下,不仅让老师们了解了教材内容编排的意图、意义,有待于更好地研读教材、运用教材,而且还解答了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与难题。英语教师深深体会到了名师专家们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内容,他们的解读如及时春雨般沐浴了大家的思想。 通过观看网络视频讲解,认真学习并领会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课程的解读,切身体会到了新时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进一步理解了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看到了英语课改的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后,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英语学习的旧框框,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此次培训内容包括:教材整体介绍、专题讲座(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小学英语读写教学及互动答疑。 一、教材整体介绍 专家在讲解的过程中,郑重解释了一个重要思考点—教材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答复。不管教材是容易还是难,都要围绕教材的重点。从而,更加明确了几点内容: 1、教师应具备的教师观,教材是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的核心内容,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教师才是决定作用。教材编写及改编要以国家课标为基础;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材、超越教材;记住:使用教材,超越教材,因材施教,顺势而为。完美的教材并不存在。

2、教材编写如何体现课标所要求的。其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玩、演、做唱。语言知识:词汇、语音、语言结构。综合运用:玩、演、做、唱、故事、娱乐。 3、主体结构关系表现在四方面:话题与功能体系;语音体系;听说体系;读写体系。语音体系旨在培养自然拼读能力,在教材必学板块A部分的第3页,专设了语音学习的内容,利用自然拼读法(Phonics)学习一些基本的发音规律。而写的体系则又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4、每个单元重点与难点分别是什么,明确了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包括各册单元基本结构,学习各单元体例说明,各年级单元板块衔接说明,复习单元体例说明。小学英语要培养学生的听、讲、读、写、唱的能力,让学生达到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专题讲座(小学英语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中,讲解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语音板块的功能、内容、编写思路、教学策略等。3年级上册—5年级下册共同的部分是Let’s spell ,板块功能不变,目的是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动画、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发音规律,这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三、小学英语读写教学 读写体系中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更高一些,需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有一个消化知识的过程。整个小学期间,把各内容、要求分配在各年级、各单元及各版块中。这些都给了我在教学中的启发。 几位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收获颇丰,让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合理、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

(完整)高中数学教材新课标人教B版目录完整版

高中数学(B版)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第二章函数 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Ⅱ) 高中数学(B版)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方程 2.3 圆的方程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B版)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 高中数学(B版)必修四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 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高中数学(B版)必修五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高中数学(B版)选修1-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 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2.2 双曲线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3.1 导数3.2 导数的运算3.3 导数的应用 高中数学(B版)选修1-2 第一章统计案例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四章框图 高中数学(B版)选修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与量词 1.2 基本逻辑联结词 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曲线与方程 2.2 椭圆 2.3 双曲线 2.4 抛物线 2.5 直线与圆锥曲线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最新2020人教版部编教材培训心得

在这美好的收获季节里,我们终于迎来了许昌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吕蔚屏老师的专场讲座。当天早上,全市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早早地来到会场,等待名师开讲。我很荣幸,就是其中的一位,通过一上午的学**,相信同仁们和我一样,都受益匪浅。 记得刚拿着新教材时,作为一名在低年级奋斗十余载的我来说,突然觉得无从下手。新教材,外观精致,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给人第一感觉时代感特别强。可是,对于我们先学惯了拼音,后学生字的老师们来讲,开篇第一课先学生字,一时无可适从。今天,通过吕老师的耐心讲解,我和同仁们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新教材开篇第一课便是先认“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常用字。说实话,在幼儿园大多数孩子都接触过汉字,本次教学顺序调换,一方面是希望孩子不要一开始就对拼音产生畏难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汉字引导孩子去主动学**,使孩子们更快地喜欢上学**语文。此外,新书中不仅新增了“书写提示”,讲的是笔顺规则,包括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等等,还增加了摆笔顺与新部首,这样一来,我感觉编辑老师们想的太周到了,解决了一线老师们的一个大难题。多年来,教研活动时就有不少同事们反映,要求会写的生字太多,课堂上一一摆笔顺太浪费时间,如今,课本上每一个生字都自带笔顺与新部首,不仅让孩子们能更快的熟记生字,更为老师们课堂上节约了不少时间,一举两得。 此次新教材改变最多的是汉语拼音的教学,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模式,还有了新的定位:拼音是学**汉字、普通话的工具。众所周知,拼音内容枯燥,而且作为一个符号,孩子们在生活中接触、使用都很少,反倒是汉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教材这次改变,更顺利地完成了幼小衔接。而在拼音的教学中,教材更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将拼音字母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最让老师们欣喜与点赞的是:教材中,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和“快乐读书吧”栏目,这充分体现了新书对阅读的重视。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快乐与感受,增进亲子关系。 虽然说教材是新的,但是我觉得语文的性质没有变,还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依然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此时此刻,我真的很是期待新教材给老师、孩子以及家长带来的不同惊喜! 2020年2月13日,我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培训,培训让我茅塞顿开。听了张老师和李老师的讲座,自己对一年级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张沛老师向我们全面而又详细地介绍了一上教材选文、单元编排和目标体系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教材详细阐述了解读经典汉字与课文、把握编排序列、明

人教版新教材培训体会

2014年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石城县第三小学温红玲 今年8月10日—11日,我有幸参加三﹑四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为期两天的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上级领导为我们准备这么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两天培训内容主要是专家李燕老师对教材的调整和变化进行解读。李老师的讲座以鲜活的例子、丰富的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对工作也燃起了斗志,实实在在的感到受益匪浅。 新教材主要调整和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年级上册教材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增加对“1秒有多长”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秒钟的时间观念。 2.增加对时间的估计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3.将主题图的一个情境改成四个情境,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更丰富的现实背景。 4.将实验教材的例2改成“问题解决”。 由于版面原因,删去了“你知道吗”(刻漏)的版块。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将乘船参观“鸟岛”的情境改成乘车去参观“世博会”的情境,增强时代感。 2.由于版面原因,将实验教材例3、例4合并成例3,以两个小题的形式出现。 3.将实验教材例5改成问题解决,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并重点让学生体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的重要性。 4. 第三单元测量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除“毫米”的认识保留实验教材让学生探索发现的形式外,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 均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介绍。 2.增加了用字母表示“毫米、分米、千米和吨”这些计量单位的方法。只是介绍,让 学生知道并不要求学生会用。 3.增加例3,加强了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4.增加了例6和例9两个问题解决。例6通过估计距离的活动,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培养估计的意识和策略;例9通过派车问题,教学解决问题的重 要策略之一,列表的方法。 5.删去“你知道吗?”(曹冲称象)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总结,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以填空的形式给出计算法则的 文本。 2.根据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建议,增加“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三位数加两位数 (十位向百位进)、三位数加三位数(百位向千位进)、三位减三位(不退位)”的 例题,减少教学的坡度。 3.改变实验教材集中编排“验算”内容的方式,将加减法的验算在教学计算后分散编 排。 4.增加例4,教学“问题解决”,重点强调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 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根据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建议,将实验教材分散编排在二年级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 “倍”的知识集中编排。 2.例2和例3都是教学问题解决,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 的几倍是多少”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学画示意图和画线段图的解题策略。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根据课标要求,增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人教版新教材网络培训)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0年8月,根据上级安排,我参加了人教版新教材网络培训。这是一次充实自我的机会,也是上级给予我们教师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在短短的几天网络培训课中,我们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授课老师的魅力。以下是我的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一、培训精彩,受益匪浅 培训教育专家及授课老师的授课让人佩服至极,他们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犹如春风化雨,荡涤所有的世间尘埃,滋润着大家焦渴的心灵;我们参训教师的干瘪行囊,在涓涓细流中渐渐变得充盈丰满。此次学习,机会难得,我一直保持多听、多看、多学、多想、多交流的心态,这是令我难忘的几天。 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人着迷。在困惑之处,们在教学中的的疑难问题,他们如数家珍,一一详述,又巧妙指点迷津、让我们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们的身上仿佛透出一种知识的力量,一股教育艺术的魅力。每节课的教学、交流、互动中,我们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新观念,新教法 通过新教材的培训,我对整个教材体系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新教材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教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师生真正实现交流合作,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新学法,新发展 不同的学习方法决定不同的学习质量,学习方式也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并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且可能影响终身。新教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故而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要培养学生新的学法,促进学生新的发展。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会学。 新教材网络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很强,我们从中受益匪浅。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了,但学习才刚刚开始,我将认真钻研新教材,学深学透,为新学年授课打下坚实基础。 1

重磅:高中各科新教材介绍来了!新旧教材对比,一文让你看懂!

重磅:高中各科新教材介绍来了!新旧教材对比,一文让你看懂! 2019年5月9日,新教材正式发布!新版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包括数学(A、B两个版本)、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体育与健康、美术、日语、俄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期投入使用的还有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即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国家统编教材三科 语文 新版教材语文必修共两本,分为上下册,如下图: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袁隆平、屠呦呦等事迹入选。

新版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诗文67篇,占课文总数(136篇/首)的49.3%。《短歌行》、《归园田居》、《声声慢·寻寻觅觅》、《静女》均被选用。 高中语文新教材共5册28个单元,册数较以往版本有精简 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据悉,高中语文教材较以往其他版本相比,总册数上有所精简。 教材设计了28个学习单元。其中包括22个以课文为核心的单元,以及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其中,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 温儒敏特别指出,在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 课文选材上体现了革命文化。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鲁迅《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等5篇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高中课标教材版本(各省市)详表.doc

高中课标教材版本 (各省市 )详表 更新日期: 2007-11-03 来源:点击:10611 高中课标教材版本 (各省市 ) 详表 一、概况 省份高一起用课标教材批次首次实行新课标高考广东、山东、海南、宁夏( 4 个)2004 年秋 1 2007 年夏 江苏( 1 个)2005 年秋 2 2008 年夏浙江、安徽、辽宁、福建、天津( 5 个)2006 年秋 3 2009 年夏 湖南、吉林、陕西、黑龙江、北京( 5 个)2007 年秋 4 2010 年夏 说明:至2007 年秋,全国已有15 个省市普通高中使用课标教材。下面列出各省各地区使用的版本情 况。 二、 14 个省课标教材版本统计(除北京) 1、广东高中课标教材版本(04 秋高一起用):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广州粤教北师人教粤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 深圳粤教苏教人教粤教鲁科人教岳麓中地苏教 人民/人 珠海人教人教 A 人教粤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 教 汕头粤教人教 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人教 韶关粤教北 / 苏外研粤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人教 河源粤教北师人教粤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人教 梅州粤教苏教译林粤教人教人教人教中地苏教 惠州粤教人教 A 人教粤教鲁科人教人教/岳人教苏教

麓 鲁科/人人教 / 汕尾粤教人教 A 人教粤教人教人教人教 教浙科东莞粤教人教 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中地人教江门粤教人教 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 湘教/人 佛山粤教北师/人教北师粤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 教 鲁科/人人教 / 阳江粤教人教 A 人教粤教人教人教中地 教苏教 岳麓/人 湛江人教人教 A 人教粤教苏教人教中地人教 民 茂名粤教人教 A 人教粤教 1 人教人教岳麓人教 2 人教肇庆人教人教人教粤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清远粤教人教 A 人教/北师粤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潮州粤教人教 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中地苏教揭阳粤教人教 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云浮语文人教 A 人教粤教苏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中山粤教人教 A 北师粤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 2、山东高中课标教材版本( 04 秋高一起用)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政治济南鲁人人教 B 冀教鲁科鲁科中图岳麓中图人教青岛鲁人人教 A 外研人教苏教湘教岳麓人教人教淄博鲁人人教 A 外研人教人教鲁教岳麓人教人教枣庄苏教人教 A 外研沪科鲁科人教岳麓人教人教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笔记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笔记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2006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成立。我们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7年底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 2011年4月基本定稿。期间,做了大量文献研究、一线深度调研和国际比较研究。 此后,经过又一次对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及其整体构建研究结果的参考、吸收,做进一步修正并定稿。 2011年11月,新课标由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 修订工作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完善标准原则,即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 二是与时俱进原则,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一些重要修改: 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 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采取专册的安排)。 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进行)。 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突出全球意识。 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更加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程。 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 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 新教材编写启动 2012年3月18日,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工作正式启动。 自始至终由教育部相关部门直接领导。 中央领导直接关怀指导。 中央有关部委办及相关专家多次严格审查。 教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重要学者鼎力相助和支持。 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配合。 二、编写原则、总体设计及框架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中兴中心学校好保小学郭应谊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教材的培训,这套教材也是比较早接触到这套教材 的。我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从中感觉到,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可是,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座后,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认识清楚了许多。几位老师不仅就《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谈自己的体会,还结合一年级的实际内容给我们分析,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 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 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 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高中生物教师人教社的新教材培训心得

高中生物教师人教社的新教材培训心得 2020年7月末,我参加了人教社组织的新课程培训。作为一名新高三老师,明年就要参加新高考,心里迫切盼望着关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各种培训。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感悟颇深。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核心素养为宗旨。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2.内容聚焦大概念。“少而精”为原则,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3.教学过程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通过探究性学习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4.学业评价促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 1.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课程、新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

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深入思考,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师应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而不是只关注成绩好的同学。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小组学习,分工合作,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3.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实验和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读书、查阅文献,与同学交流、不断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通过实践发现规律。 4.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向提高学科素养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者。学生将来可能忘了你教他的相关知识,但形成的生物学观念、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他收益一生。

高中新课标教材使用情况

高中新课标教材(各省市)详表 1、辽宁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6秋高一起用):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沈阳语文人教B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大连人教人教B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鞍山人教人教B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抚顺人教人教B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本溪人教人教B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丹东人教人教B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锦州语文人教B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民人教人教营口人教人教B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阜新人教人教B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辽阳人教人教B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盘锦人教人教B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铁岭人教人教B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朝阳人教人教B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葫芦岛人教人教B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人教 2、吉林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7秋高一起用):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长春人教人教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白山人教人教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吉林人教人教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白城人教人教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松原人教人教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通化人教人教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辽源人教人教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延边人教人教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四平人教人教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

3、黑龙江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7秋高一起):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哈尔滨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齐齐哈尔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佳木斯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牡丹江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鹤岗市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绥化市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黑河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大兴安岭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伊春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大庆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鸡西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双鸭山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 4、山东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4秋高一起用):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济南鲁人人教B 冀教鲁科鲁科中图人教岳麓中图青岛鲁人人教A 外研人教苏教人教人教岳麓湘教淄博鲁人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岳麓鲁教枣庄苏教人教A 外研沪科鲁科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东营苏教人教B 人教人教鲁科人教人教岳麓人教烟台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鲁科人教人教岳麓鲁教潍坊苏教人教B 人教人教鲁科人教人教岳麓人教济宁鲁人人教A 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民鲁教泰安鲁人人教A 人教人教鲁科人教人教岳麓鲁教威海鲁人人教B 外研人教鲁科人教人教人教鲁教日照鲁人人教B 人教人教鲁科人教人教岳麓人教莱芜人教人教A 外研人教鲁科人教人教人教鲁教德州鲁人人教B 外研人教鲁科人教人教岳麓人教临沂人教人教A 重大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鲁教聊城苏教人教A 外研人教人教人教人教人教鲁教滨州鲁人人教A 外研人教鲁科人教人教岳麓人教荷泽苏教人教A 冀教人教鲁科人教人教岳麓人教

2020年高中生物教师人教社的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0年高中生物教师人教社的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7月27日到7月30日,参加了人教社组织的新课程培训。作为一名新高三老师,明年就要参加新高考,心里迫切盼望着关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各种培训。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感悟颇深。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核心素养为宗旨。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 2.内容聚焦大概念。“少而精”为原则,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3.教学过程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通过探究性学习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4.学业评价促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 1、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课程、新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深入思考,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教

师应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而不是只关注成绩好的同学。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小组学习,分工合作,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3、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实验和探究。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读书、查阅文献,与同学交流、不断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通过实践发现规律。 4、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向提高学科素养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者。学生将来可能忘了你教他的相关知识,但形成的生物学观念、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他收益一生。 ?课程结构改变对教学的影响 课程结构的变化: 新课程压缩了必修,适当增加了选修,且设计了选修的层次,凸显了学生的选择性。 课程结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三)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保康一中宋德国2011-10-2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②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③理解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进行探究性的教与学; ②适当拓展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及提高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人文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 四.教学流程 五.主要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襄樊深圳工业园奠基图导入新课(见新人教版P87) [读图] 投影图思考问题 A、比较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B、吸引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意图] 从图引出产业转移的分析案例—东亚,此环节目的一是提高学生对图的观察与区别能力;二是初步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 [承接] 如果你们想办企业,你们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获取最大利润。 【问题】企业要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产出-投入,企业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降低成本,减少投入;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出。 [讨论]学生看图分析,积极思考,老师在旁启发提示,然后竞答。 [点评] [小结] 产业转移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板书]一、产业转移

概念分类目的 [观看视频资料]《世界产业转移史》了解世界产业转移历史,思考影响转移因素 [投影]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重庆作专题报告引出 [板书]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投影] 书本图5.8 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结合动画分析转移过程及规律。 [思考]:(1)、不同时期东亚地区的劳动力差异及变化。 (2)、经济发展角度解释转移规律。 [启发] 如果仅从劳动力价格考虑,那么,企业为什么不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去?由此过度到内部交易成本因素的分析。 [过渡] 除了劳动力价格,还应考虑劳动力的素质,如果劳动力素质低,企业还应付出职工培训的成本。 职工培训成本是属于内部交易成本。 [板书] 2、内部交易成本 [小结] [引申]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吸引外资,我国先后采取的措施是: 建立出口加工区成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内地经济开发区上述措施的实施,其目的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视频资料] 美国汽车业产业转移相中湘潭九华经济区,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吸引投资 [承接] 日本合资汽车图片趣味导入 [板书] 3、市场因素 [读图] 日本汽车产业三次转移的历史图 [思考]( 1 )、三菱汽车为什么要直接在销售地区投资建厂? ( 2 )、至20世纪末,三菱汽车的重点投资地区由欧美转移到东亚、东南亚的原因是什么? ( 3 )、据图5.10、5.11,三菱汽车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 汽车的生产虽然已经实行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市场变化,企业的专业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小结] [思考] 刚才的视频中还提到,哪些因素吸引美国汽车企业将汽车产业转移向湘潭九华经济区? [板书] 其它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 【小结展示】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六.[板书小结] 一、产业转移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