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授课一三四章所选习题解答

授课一三四章所选习题解答

授课一三四章所选习题解答
授课一三四章所选习题解答

习题一

1.

2. 两个消息符号1X 与2X 的取值及概率分别为: 1X 1a

2a

2X 1a

2a 3a 4a P

0.3 0.7

P

0.3 0.2 0.3 0.2

求它们的熵。

解:利用式(1.3.2),

)(881.07.0log 7.03.0log 3.0)(221bit X H ≈??= )(971.12.0log 2.023.0log 3.02)(222bit X H ≈×?×?=

3.

4. 假定电话按键由10个数字、“*”与“#”组成,按压每个数字键的概率均为0.099,按压“*”或“#”的概率各为0.005,拨号速率为2次/s 。试求(1)每次按键产生的熵与连续拨号的熵率?(2)如果每次按键采用4位二进制表示,拨号产生的二进制数据率(二元符号率)?

解:(1)利用式(1.3.2),每次按键产生的熵

22100.099log 0.09920.005log 0.005 3.356H =?×?×≈(bits/key )

利用式(1.3.3), 拨号速率为2次/s ,连续按键产生的熵率

3.356/ 6.7120.5/H bits key R T s key

=

==/bits s (2)拨号产生的二进制数据率,44/2/8s /R bit key key s bits s ×=×=

5.

6. (略) 解:数据率为

304.728/ 5.059Mbps 13360Bytes bits Byte R s

××==×

注意,1GB=,有时也可用。 3092107374182410Bytes Bytes =≈9

10 7. 8.

9. 试估计下列无线通信设备的最小天线尺寸:(1)短波收音机;(2)FM 收音机;(3)1800MHz 频段的手机;(3)2.4GHz 的WiFi 无线网络单元。

解:要有效的辐射电磁能量,天线的物理尺寸必须大于电磁波波长的1/10,粗略估计:

(1)由表(1.5.1)知,短波收音机频率为,波长为,最小天线尺寸为1m 以上;

MHz 30~3m 10~100(2)由表(1.5.1)知,FM 收音机频率为88~108MHz ,波长为3.,最小天线尺寸为28c m 以上;

41~2.78m m (3)1800MHz 频段的手机,m f c 167.0/==λ,最小天线尺寸为1.67cm 以上;

(4)2.4GHz 的WiFi 天线网络单元,m f c 125.0/==λ,最小天线尺寸为1.25cm 以上。

10. 假定电传打字机的信道带宽为300Hz ,信噪比为30dB (即,)

,30/10

/10

1000S N ==

试求该信道的容量。

解:利用式(1.6.3)

bps N

S

B C )1(log 2+

= 有

2C 300log (11000) 2.99()kbps =×+=

11. 假定某用户采用拨号上网,已测得电话线可用频带300-3400Hz ,信噪比为25dB (即,)

,试计算该信道的容量;在选用调制解调器时,可选速率为56、28.8或9.6kbps 的调制解调器中哪个较合适?

2.5/10S N =解:带宽Hz B 31003003400=?=,利用式(1.6.3)有

2C 3100log (1316.23)25.73()kbps =×+=

故应采用的调制解调器较合适(实际调制解调器会结合实际线路情况,自动降低速率,以充分利用信道资源)。 28.8kbps

习题三

1.

2. 一个AM 信号具有如下形式:

()[]202cos300010cos 6000cos 2c s t t t f t ππ=++π

其中Hz ;

5

10c f =(1) 试确定每个频率分量的功率; (2) 确定调制指数; (3) 确定边带功率、全部功率,以及边带功率与全部功率之比。 解:(1)试确定每个频率分量的功率

()[]202cos300010cos 6000cos 220cos 2cos 2(1500)cos 2(1500)5cos 2(3000)5cos 2(3000)c c c c c c s t t t f t f t f t f f t f t

ππππππππ=++=+++?+++?t

()s t 的5个频率分量及其功率为:

20cos 2c f t π:功率为200w;

cos 2(1500)c f t π+与cos 2(1500)c f t π?:功率为0.5w ;5cos 2(3000)c f t π+与5cos 2(3000)c f t π?:功率为12.5w。

(2)确定调制指数

()[][]202cos300010cos 6000cos 22010.1cos30000.5cos 6000cos 2c c s t t t f t

t t πππf t

πππ=++=++

因此()0.1cos30000.5cos6000m t t t ππ=+,()max 0.6AM m t β==????。 (3)确定边带功率、全部功率,以及边带功率与全部功率之比 5个频率分量的全部功率为:20020.5212.5226total P w w w w

=+×+×=

边带功率为:

20.5212.526side P w w =×+×=w

边带功率与全部功率之比:260.115

226

AM η==

3. 用调制信号()cos 2m m t A f t π=m c f t 对载波cos 2c A π进行调制后得到的已调信号为

()()1cos 2c c s t A m t f t π=+????。为了能够无失真地通过包络检波器解出,问的取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m t m

A 解:(注意Am 应该是大于0的数)

如果,即发生了过调制,包络检波器此时将无法恢复出。因此要想无失真通过包络检波器解出,则需要1m A >()m t ()m t 1m A ≤。

4. 已知调制信号()()()cos 2000cos 4000m t t t ππ=+,载波为4

cos10t π,进行单边带调制,试确定该单边带信号的表达式,并画出频谱图。 解:

根据单边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可确定上边带信号: ()()()11

?cos sin 22USB c c S t m t t m

t t ωω=

? ()()4

1cos 2000cos 4000cos102t t t πππ=+???? ()()41

sin 2000sin 4000sin102t t t πππ?+???? 11

cos12000cos1400022t t ππ=+ ()()()()(1

[7000600060007000]

4USB S f f f f f δδδδ=++++?+?)

同理,下边带信号为:

()()()11

?cos sin 22LSB c c S t m t t m

t t ωω=

+ ()()4

1cos 2000cos 4000cos102t t t πππ=+???? ()()41

sin 2000sin 4000sin102t t t πππ++???? 11

cos8000cos 600022t t ππ=+ ()()()()(1

[4000300040003000]

4LSB S f f f f ωδδδδ=++++?+?)

两种单边带信号的频谱图分别如下图所示:

()

USB S f ()

LSB S f f

f

3000

4000

6000

7000

5. 6. 7. 8.

9. 10.

11. 图题3.11是一种SSB 的解调器,其中载频455c f =kHz 。

(1) 若图中A 点的输入信号是上边带信号,请写出图中各点表达式; (2) 若图中A 点的输入信号是下边带信号,请写出图中各点表达式,并问图中解调器应

做何修改方能正确解调出调制信号。

图 题3.11

解:

记为基带调制信号,为其希尔伯特变换,信号幅度。 ()m t ()?m

t c A ⑴

A : ()()()?cos 2sin 2A c c c s t A m t f t A m

t f t ππ=?c B : ()()cos 2B A s t s t f t π=c

()()2?cos 2sin 2cos 2c c c c c A m t f t A m t f t f t πππ=? ()[]()?1cos 4sin 42

2

c c c c A m t A m t f t f t ππ=

+?

E : ()()1

2

C c s t A m t =

D : ()()sin 2D A c s t s t f t π=

()()2?sin 2cos 2sin 2c c c c c A m t f t f t A m

t f t πππ=? ()

()[]?sin 41cos 422

c c c c A m t A m

t f t f ππ=?

?t

E : ()()1

?2E c s t A m t =? F : ()()()11

??22

F c c s t A m t A m t =?=

G :

()()G c s t A m t =⑵ 当A 点输入是下边带信号时,各点信号如下:

A : ()()()?cos 2sin 2A c c c s t A m t f t A m

t f t ππ=+c B : ()()cos 2B A s t s t f t π=c

()[]()?1cos 4sin 42

2

c c c c A m t A m t f t f ππ=

++

t

E : ()()1

2

C c s t A m t =

D : ()()sin 2D A c s t s t f t π=

()()[]?sin 41cos 42

2

c c c c A m t A m t f t f ππ=

+

?t

E : ()()1

?2E c s t A m t =

F : ()()()11

??22

F c c s t A m t A m t ==?

G : ()0G s t =

如欲G 点输出,需将最末端的相加改为相减即可,如下图所示:

12. 若对某一信号用DSB 进行传输,设加至发射机的调制信号()m t 之功率谱密度为:

()0,

20,m

m m

m

f f f N P f f f f ?≤??=??>?

试求:

(1) 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功率(假定信号幅度1c A =)

; (2) 接收机的输出信号功率

(3) 若叠加于DSB 信号的白噪声具有双边功率谱密度为02N ,设解调器的输出端接有

截止频率为m f 的理想低通滤波器,那么输出信噪比是多少。

解:

⑴ 设DSB 已调信号()()cos DSB c s t m t t ω=,则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功率

()()()2

21122i DSB m P S t m t P f df ∞

?∞==

=∫ 0

001222m f m m N N f df f =××?=∫4

f

⑵ 设相干解调本地载波幅度为1(注明:最好说明这点!)

,解调之后接收机的输出为()()()

2

c o m t n t s t +=

,其中相干解调输入处带通噪声对应的同相噪声分量。因此输

出信号功率

()c n t

()2

0148

m o N f P m t =

= 输出噪声功率为,。

002/4/n m m P N f N f ==2

⑶ 解调器的输出信噪功率比:

a) 直接计算:

00/81/24o m o n m

P N f S N P N f ??===???? b) 或者,由公式可得:

()()2220000/21222c m o

m m m A m t m t N f S N N B N B N f ???===????4=

c) 或者,由解调器增益DEM G :

001424

222

m

DEM o o

m N f S S G N N N f ????==????????××= d) 或者,由系统增益可得:

SYS G 0000141114

222222

m

s s i SYS o baseband

m m N f P P P S S G N N N N N B f =????

==×=×=×=????????××××××f

13. 某线性调制系统的输出信噪比为20dB,输出噪声功率为910?W ,由发射机输出端到解调

器输入之间总的传输损耗为100dB ,试求:

(1)

D SB 时的发射机输出功率; (2)

S SB 时的发射机输出功率。 解:

⑴ 在DSB 方式中,解调增益2G =,因此解调器输入信噪比

20

10

11105022

i o S S N N ????=?=×=???????? 同时,在相干解调时,9

10i o N N ?==W ,因此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850510i i S N ?==×W

考虑发射机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之间的100dB 传输损耗,可得发射机输出功率

100

10

10500T i S S =×=W

⑵ 在SSB 方式中,解调增益1G =,

20

10

10100i o

S S N N ????===????????,910i o N N ?==W 因此,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号功率,7

10010i i S N ?==W 。发射机输出功率

10101000T i S S =×=W

14.

15. 已知某模拟基带系统中调制信号()m t 的带宽是5W =kHz 。发送端发送的已调信号功

率是,接收功率比发送功率低60dB 。信道中加性白高斯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为

t P

13010N ?=W/Hz 。

(1) 如果采用DSB,请推导出输出信噪比o S N ??????和输入信噪比i

S N ??

????的关系;若要求输

出信噪比不低于30dB,发送功率至少应该是多少;

(2) 如果采用SSB,重做(1)题。 解:

⑴ 解调输入信号可写为

()()()cos 2c c r t A m t f t n t π=+

()()()cos 2cos 2sin 2c c c c s c A m t f t n t f t n t f t πππ=+?

输入信噪比为

2200/224c m c m i

A P A P S N N W N ??

=

=????W c 不妨设本地载波幅度为2,则解调乘法器输出为

()()()()()()[]()222cos 22cos 22cos 22sin 2cos 21cos 4sin 4c c c c c s c c c c s c r t f t

A m t f t n t f t n t f t f t A m t n t f t n t f t

ππππππ=+?=+++????π 解调输出为()()c c A m t n t +,输出信噪比为

()222202c c m o c A m t A P S N N n t ??

==????W 因此,

()()2o

i

S N S N =。

若要求,3

2o i

S S N N ????=≥?

???????10,则,输入信噪比

633

133

0101010/22210510

t r t i P P S P N N W ??×??===≥??×××?? 即W 。

0.5t P ≥⑵ 对应SSB,解调输入信号可写为

()()()()?cos 2sin 2c c c c r t A m t f t A m

t f t n t ππ=++ ()()()()?cos 2sin 2cos 2sin 2c c c c c c s c A m t f t A m

t f t n t f t n t f πππ=++?t π 输入信噪比为

()22

0c i

A m t S N N W ??=

???? 解调输出为()()c Am t n t +,输出信噪比为,

()22220c c m o c A m t A P S N N n t ??

==????W 因此,

()()1o

i

S N S N =。

若要求,3

10o i

S S N N ????=≥?

???????,则,输入信噪比 633

133

0102101010510

t r t i P P S P N N W ??×??===×≥??××?? 即W 。

0.5t P ≥ 16.

17. 已知信号由下式描述:

()()()83

10cos 21010cos 210s t t t ππ??=×+×??

试确定以下各值:

(1) 已调信号的归一化功率; (2) 最大相位偏移; (3) 最大频率偏移。 解:(1)()2

21

10502

s P s

t ==

?= (2)

()()3

max 10cos 21010t t θπθ=×→Δ=rad (3)()()()43max 110sin 210102d d t 4f t t dt

θππ==?×→Δ=F Hz 18.

19. 已知调频信号()()6

10cos 10

8cos 10FM S t t t π3π??=+?

?,设调制器的比例常数

,求其载频、调制信号、调频指数和最大频偏分别是多少。

2FM K =解:载频为5

510c f Hz =×。又,()(

)()3

8cos 10

2FM t t K θππ==∫m t dt 。于是,

()()33810sin 102FM

m t t K π

ππ×=?

故调制信号为()3

3

210sin10

m t t π=?×。

调频指数3max 3221080.510FM m FM

m m

f k A f f βΔ××===×=,

最大频偏为Hz 。

3

410FM m k A =× 20.

21. 单音调制时,幅度不变,改变调制频率m A m f ,试确定:

(1) 在PM 中,其最大相移PM θΔ与m f 的关系,其最大频偏PM f Δ与m f 的关系; (2) 在FM 中,FM θΔ与m f 的关系,FM f Δ与m f 的关系。 解:

(1) 对于PM :()()cos 2cos 2PM c c PM m m s t A f t k A f t ππ=+????

PM PM k A m θΔ=与m f 无关;

()(){}max max

1cos 2sin 22PM PM m m PM m m m PM m m d f k A f t k A f f t k A f dt πππ??

Δ==?=??????

?? 故PM f Δ与m f 成正比

(2)对于FM :()()cos 2sin 2FM m

FM c c m m k A s t A f t f t f ππ??=+

????

FM m

FM m

k A f θΔ=

与m f 成反比;FM FM m f k A Δ=与m f 无关。

22. 23. 24. 25.

26.

某模拟广播系统中基带信号()m t 的带宽为10W =kHz ,峰均功率比(定义为

()2

max M m t P ,其中M P 是的平均功率)是5。此广播系统的平均发射功率为40kW ,

发射信号经过80dB 信道衰减后到达接收端,并在接收端叠加了双边功率谱密度为

()m t 100210N ?=W/Hz 的白高斯噪声。

(1) 若此系统采用SSB 调制,求接收机可达到的输出信噪比; (2) 若此系统采用调幅系数为0.85的常规幅度调制(AM),求接收机可达到的输出信噪

比。

解:

记到达接收机的已调信号为()s t ,记其功率为,则,W

R P 3

8

401010

410R P ??=××=×4⑴ 采用SSB 时, 。因此,

1DEM G =4104

__0410********

R o SSB i SSB P S S N N N B ??×????

====????××???? 即20+3=23dB 。

⑵ 采用AM 调制时,222()1(DEM m t G m t =

+)

。其中,2

()m t 为归一化信号的平均功率。由

于峰均功率比为5,可知,归一化信号的平均功率为1/5。于是

2

2

0.220.252510.2DEM

G ββ

×==+×。因此, 4104

__04100.25250.252525.252221010R DEM o AM i AM

P S S G N N N B ??×????

==×=×????×××????= 即14.02dB 。

习题四

1. 给定二进制比特序列{1101001},试给出相应的单极性NRZ 信号、双极性RZ 信号与

传号差分码信号的波形。

解:单极性NRZ 信号、双极性RZ 信号与传号差分码信号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1 1 0 1 0 0 1 1

2. 某数字基带系统速率为2400Baud,试问以四进制或八进制码元传输时系统的比特速率为多少?采用双极性NRZ 矩形脉冲时,信号的带宽估计是多少?

22log 2400log 44800()b s R R M bps =解:以四进制传输时系统的比特率为:=×=22log 2400log 87200()b

s R R M bps

=以八进制传输时系统的比特率为:=×=z 22/log 9600/log 44800()s b R R M Baud ===22/log 9600/log 162400()s b R R M Baud ===z

采用双极性NRZ 矩形脉冲时,信号的绝对带宽无限,因此,按惯例以脉冲的第一零点带宽估计。它只与信号的波特率有关而与码元进制无关,因此,两种信号的带宽都为:

2400T s B R H ==

3. 某数字基带系统速率为9600bps,试问以四进制或十六进制码元传输时系统的符号率为多少?采用单极性RZ 矩形脉冲时,信号的带宽估计是多少?

解:以四进制传输时系统的符号速率为:

以八进制传输时系统的符号速率为:

采用矩形脉冲时信号带宽按第一零点带宽估计,对于双极性RZ 考虑50%的脉冲占空比,因此,四进制传输时,带宽为,

2248009600()T s B R H ==×=

而十六进制码元传输时,带宽为,2224004800()T

s B R Hz ==×=

4. 某二元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脉冲如图题4.4所示,图中s T 为码元间隔。数字信息“1”和“0”出现概率相等,它们分别用脉冲的有、无表示。试求该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密度与带宽,并画出功率谱密度图。

2

s ?

2

s

图 题4.4

解:平稳无关序列相应的MPAM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

()()2

222

2

a

a S r T k S

s S m k k P f G f G f T T

T σ

δ∞=?∞

???=

+

??????

S T ????

由题意,该信号仿单极性NRZ 信号,但脉冲形状为三角形。首先,

()2sin 22

s s

AT f G f c π??

=

????T

又由等概率特性,

[]11121022a n m E a ==×+×=[], 2

222

221111102224a n n E a E a σ????=?=×+×?=??????

由教材式(4.2.2),该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为:

2

2

22

2

222244222

44

2()()11

sin sin 442442sin sin 162

162si 16a

a s T T k s

s s s s s s s

k s s

s s s k s s m k k P f G f G f T T

T T A T fT A T fT k c c T T A T fT A k k c c f T A T σ

δππδπ

πδ∞=?∞

=?∞∞

=?∞

????=

+

?????

???

??

?????=××+??

??????????

??

?????=×+???

?

???????

?

?=×∑

∑f T ()242

441,3, 5...1n 216s k s fT A k c f A f k T πδδπ∞

=±±±????++?????

???

?∑

f

2s A T 2s

R 4s

R 6s

R

5. 已知随机二进制序列1和0出现概率为p 和()1p ?,基带信号中分别用和

表示1和0。试问:

()g t ()g t ?(1) 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及功率;

(2) 若为图题4.5(a)所示波形,()g t s T 为码元宽度,该信号是否含有离散分量

1s s f T =;

(3) 若改为图题4.5(b),重新回答问题(2)。

()g

t (a )

(b )

4

s ?

4

s 2

s ?

2

s

图 题4.5

解:由题意可知,基带信号为双极性信号,可认为码元序列{}n a 为序列,于是,

1±[]()()11121a n m E a p p p ==×+?×?=?

[]()(2

222

12141a n n )E a E a p p p σ??=?=??=???

。 (1)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

()()()2

2

22

22

2

22

()4121a

a s k s

s

s s s s s m k k P f G f G f T T T T p p p k k G f G f T T T σδδ∞

=?∞+∞

?∞????=

+????????

???????

=

+???????

?∑∑s T ?∞

?∞=∫

按频域计算功率为,

()s P P f df ()()()2

2

22

4121s s p p p k G f df G T T +∞

?∞?∞????

=+

????∑∫s T

(2)若基带脉冲如图题4.5(a)的()g t ,仿矩形NRZ。借助教材式(4.2.8),

2

2

2222

sin ()sinc ()s s s s s fT G f A T T fT fT ππ??==????

功率谱中的的离散谱部分为:

()

()2

2

222

21sinc ()(21(s s s s

p k T k f p T T T δδ+∞

?∞

??

=?∑))

f 可见,该信号在

1/s s f T =处不存在离散分量。

(2)若基带脉冲如图题4.5(b)的()g t ,仿矩形RZ。借助教材式(4.2.13)

, 2

2222

2sin(/2)()sinc 4(/2)42

s s s s s

A T fT T f G f fT ππ????

==???

???

??T 功率谱中的的离散谱部分为:

()

2

2

2222

211sinc (sinc (4

222

s k s s s

k p T kf k kf k f p f T T δδ+∞

+∞

?∞=?∞

???????

?=??????

?

?

??????∑∑

为奇数

)T 由可见,该信号在1k

=1/s s f T =处存在离散分量。

6. 采用低通滤波技术接收二元双极性NRZ 信号。假设二进制符号0和1是等概率的,问接收机的平均差错概率e P 计算公式是什么?6

10e P ?=需要的0b

E N 是多少?(提示:借

鉴例题4.6数值)

解:采用LPF 接收二元双极性NRZ 信号,(当0、1等概时),由表4.3.1,接收机的平

均差错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e P Q Q == 其中,2

b b E A T =,1

b

B T =

为二元NRZ 信号第一零点带宽。 610e P ?=时,由图4.3.6可估计需要的0/13.5b E N dB =。或者,由于“双极性LPF

接收性能与单极性匹配滤波接收性能相同” 借鉴例题4.6数值可得,0/13.6b

E N d =B 00。

7.

8. 使用双极性的2PAM 基带信号在长为1000 km 的有线信道上传输数据。线路具有1dB/km 的衰减,每隔50 km 插入一个再生中继器。每段线路在012f ≤≤Hz 频段上具有理想(恒定)的频率响应,可近似为带限AWGN 信道(10

0510N ?=×W/Hz)。试问:

(1) 无ISI 传输的最高比特速率是多少; (2) 在最高比特速率下,每次中继达到10

10

b P ?=比特错误概率所需的0b E N 与相应的

发送功率是多少; (3) 每次中继达到时,整个线路的传输误码率。

10

10

b P ?=解:(1) 根据奈奎斯特准则,由于1200Hz W

=,因此,(max)22400s R W Baud ==。

由于是二元传输,因此,最高比特速率是2400bps.

(2)根据教材表

4.3.1,采用匹配滤波器接收系统时, e P Q =,借助例题4.6的结论,要求取13dB,接收处信号功率为,

10

10

e P ?=0/b E N 13/1013/101050240024001010510 2.3910b b P R E N ??×=×××=×=×=(W )

50 km 共衰减50dB,因此,发送功率是2.39瓦,(注意,50dB 相当于倍)。 510 若采用LPF 接收系统,信号功率应该提高一倍,因此,发送功率是4.78瓦。

(3)整个线路共有

10002050km

km =个中继段级联,可以认为各中继段差错情况独立,各

自的出差错概率为。二元码元通过20个中继段时,若有奇数个中继段发生错误,则最终产生错误。因此,总的误码概率为,

1010b

P ?=()19

19209

135...135 (202020121i)

i i e b b b b i i P P P P P i i ??==??????=?≈≈=????????????∑∑、、、、10× (注意,的数值极小)。 10

10

b P ?=

9. 假定二元单极性NRZ 信号幅度为A,经过噪声功率谱0

2N 的AWGN 信道传输。接收

端采用LPF。 (1) 画出接收系统框图; (2) 在发送“0”的条件下,给出滤波器输出表达式、抽样值的条件均值及条件方差、

条件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

(3) 在发送“1”的条件下,重新回答问题(2)。

解:

(1)接收系统框图如下:

()

s t

0/2

N

假定LPF 的带宽为B,冲激响应函数记为()h t ,并认为带宽足够信号有用部分通过,LPF 增益归一化。

(2)发送为“0”条件下,LPF 输入()()r t n t =,输出()()(y

t n t h t =?)。由于噪声是高斯白噪声,滤波器增益为1,可知抽样得到的服从正态分布,条件均值:0,条件方差:,所以,条件密度函数为,

n r 0N B

()202|0n r N B

n f r ?

=

(3)发送为“1”条件下,LPF 输入()()()T r t Ag t n t =+,由滤波器带宽足够信号有用部分通过且增益为1,可得输出为

()()()()()()T y t Ag t n t h t A n t h t =+?≈

+?????

由于噪声是高斯白噪声,滤波器增益为1,可知抽样得到的服从正态分布,条件均值:A,条件方差:,所以,条件密度函数为,

n r 0N B ()()2

02|1n r A N B

n f r ??

=

10.

11. 在功率谱密度为02N 的AWGN 信道中进行二元基带传输,假定码元等概且发射信

号分别为:

()10,

0,

At t T

m t T

?≤≤?=???其他

()21,00,t A t T

m t T

??

?

?

≤≤???=??

???

其他

(1) 确定最佳接收机的结构(确定滤波器特性);

(2) 给出最佳错误概率。

解:(1) 最佳接收机采用匹配滤波器结构(码元间隔取s

T T =)

()

s t 0/2

N }?n a

令()()()1202

,0,

d At

t T

A s t m t m t T

?≤≤?

?=?

=???其他

, 匹配滤波器为(k 为任意常数),

()02,()0,d kAt t T

kA h t ks T t T

?

≤≤??

=?=???

其他

(2)由教材式(4.3.21)可知,最小的e P 为

e P Q Q ==

其中,2

220

23T

T

d d

At A E s dt A dt T ??

==?=?

???

T 。

12.

13. 设4种基带传输系统的发送滤波器、信道及接收滤波器组成的如图题4.13所示,若要求以()H f 1s 波特的速率进行数字传输,问它们是否会造成码间干扰。

图 题4.13

解:当传输码率1

s s

R T =

时,将基带系统的总频谱特性()H f 按s R 重叠,易见在2

s

R f ≤

范围内,重叠为常数,即

(),2

s

s k R H f kR C

f +∞

=?∞

?=≤

(其中,对于图(a)、(c)与(d),C=1;而对于(b),C=3)。因此,根据奈奎斯特准则可知:这四种系统都满足无码间串扰传输的条件。

14. 设基带传输系统的发送滤波器、信道和接收滤波器的总传输特性如图题4.14所示:

12

21

图 题4.14

其中

1f =1MHz,2f =3MHz。试确定该系统无码间干扰传输时的码元速率和频带利用率。

解:

为了满足奈奎斯特准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传输时的码元速率

。频带利用率为,12()/22s R f f MH =+=z 2

0.667/3s s T R Baud Hz B η=

=≈

15. 设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为0.3α=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基带码元

为16进制,速率是1200 Baud。试求: (1) 该系统的比特速率。 (2) 传输系统的截止频率值; (3) 该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解:(1)对于M 进制传输,其比特速率与码元速率b R s R 的关系为,

这里M=16,故系统的比特速率为:2log b s R R M =2log 4800b

s R R M bps ==

(2)传输系统的截止频率值为:()()max 0117802

s

R f f H αα=+=+=z (3)系统频带利用率为(max 780B f Hz ==):

6.154/b b R bps Hz B η=

=

即 1.538/s s R

Baud Hz B η==

16. 计算机以56 kbps 的速率传输二进制数据,试求升余弦滚降因子分别为0.25、0.3、0.5、0.75和1时,下面两种方式所要求的传输带宽。(1)采用2PAM 基带信号;(2)采用8电平PAM 基带信号。

解:根据升余弦滤波器特性,传输带宽为,()()

2212800012log log R B M M

αα++=

=

,于是,

(1)采用2PAM 基带信号时,()280001B α=+,代人升余弦滚降因子0.25、0.3、0.5、0.75和1,分别得到传输带宽为35kHz、36.4 kHz、42 kHz、49kHz、56 kHz。

(2)采用8PAM 基带信号时,()280001/3B α=+,代人升余弦滚降因子0.25、0.3、0.5、0.75和1,分别得到传输带宽为11.67kHz、12.13 kHz、14kz、16.33kz、18.67kHz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第02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习题解答 2-1 如题图2-1中(a)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联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刚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D ) (A) g sin θ (B) g cos θ (C) g tan θ (D) g cot θ 2-2 用水平力F N 把一个物体压着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当F N 逐渐增大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F f 的大小( A ) (A) 不为零,但保持不变 (B) 随F N 成正比地增大 (C) 开始随F N 增大,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就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2-3 一段路面水平的公路,转弯处轨道半径为R ,汽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要使汽车不至于发生侧向打滑,汽车在该处的行驶速率( C ) (A) 不得小于gR μ (B) 必须等于gR μ (C) 不得大于gR μ (D) 还应由汽车的质量m 决定 2-4 如习题2-4图所示,一物体沿固定圆弧形光滑轨道由静止下滑,在下 滑过程中,则( B ) (A) 它的加速度方向永远指向圆心,其速率保持不变 (B) 它受到的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不断增加 (C) 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D) 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其速率不断增加 2-5 习题2-5图所示,系统置于以a =1/4 g 的加速度上升的升降机 内,A 、B 两物体质量相同均为m ,A 所在的桌面是水平的,绳子和定滑轮质量均不计,若忽略滑轮轴上和桌面上的摩擦,并不计空气阻力,则绳中张力为( A ) (A) 5/8mg (B) 1/2mg (C) mg (D) 2mg 2-6 对质点组有以下几种说法: (1) 质点组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习题2-4图 A 习题2-5图 B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却“肢解”了作为活生生的“人”存在着的学生,失去了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注,遗弃了对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的整体关照,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缺乏活力、灰色单调的。高中思政课由于受教材、学生年龄特点、特别是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表现的尤为明显。究其根源,是未能真正认识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需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课堂,改造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让课堂充分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闪耀生命的光彩。也就是要求由过去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为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这是对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段练、在体验中成长。这是高中思政课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 (一)遵循的原则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最有效的,它的应用要遵循下列三个原则: 1、和谐互动: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友好交流、诚恳辩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促使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西方谚语云: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牛喝水。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教育影响学生的关键。以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性不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模式忽视了师生互动。因此,把师生互动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并使其主导教学方向,这是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其功效的根本所在。 2、真切体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真切深刻体验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通过体验才能深刻领会知识,才能内化,产生情意变化,形成多种能力。这就要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要尽可能地接受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脱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一些例证材料和中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很难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思考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并切实地去操作,在操作中使他们产生真切体验。 3、合作探究。探究应成为现代课堂中学生主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探究可以个人独立进行,也可以合作进行,中学生更提倡合作探究。通过师生合作,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很差。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过程,而且是探索社会和人类奥秘的过程。只有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宜采取“接受学习”和“合

聚类分析练习题20121105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需要在聚类分析中保序的聚类分析是( )。 A.两步聚类 B.有序聚类 C.系统聚类 D.k-均值聚类 2.在系统聚类中2R 是( )。 A.组内离差平方和除以组间离差平方和 B.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组内离差平方和 C.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总离差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3.系统聚类的单调性是指( )。 A.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增的 B.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减的 C.聚类的类数越来越少 D.系统聚类2R 会越来越小 4.以下的系统聚类方法中,哪种系统聚类直接利用了组内的离差平方和。( ) A.最长距离法 B.组间平均连接法 C.组内平均连接法 D.WARD 法 5.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最不稳健( )。 A.2 1()p ik jk k x x =-∑ B. 1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6. 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考虑了变量间的相关性( )。A.2 1()p ik jk k x x =-∑ B. 1 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 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7.以下统计量,可以用来刻画分为几类的合理性统计量为( )? A.可决系数或判定系数2R B. G G W P P -

C.()/(1) /() G G W P G P n G -- - D.() G W P W - 8.以下关于聚类分析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进行聚类分析的统计数据有关于类的变量 B.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C.不同的类间距离会产生不同的递推公式 D.递推公式有利于运算速度的提高。D(3)的信息需要D(2)提供。 9.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所要求统计数据的不同是() A.判别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聚类分析有该变量 B.聚类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判别分析有该变量 C.分析的变量在不同的样品上要有差异 D.要选择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变量 10.距离判别法所用的距离是() A.马氏距离 B. 欧氏距离 C.绝对值距离 D. 欧氏平方距离 11.在一些条件同时满足的场合,距离判别和贝叶斯判别等价,是以下哪些条件。 () A.正态分布假定 B.等协方差矩阵假定 C.均值相等假定 D.先验概率相等假定 12.常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不了的标准是() A.Λ统计量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B.Λ统计量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C.判定系数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D.判定系数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二、填空题 1、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_______________进行科学的分类。 2.Q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__进行聚类,R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进行聚类。 3.Q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常见是、、,而R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 、。 4.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或数量级的影响,达到数据间

例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新授课教学共5页word资料

例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新授课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落实新课程,适应新课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作出相应调整。新授课是落实新课程的主要课型,下面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的具体操作,举例谈谈个人体会。 一、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中突出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二、思维方法 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个别→一般→个别”的程序,探求新知以“个别→一般”为主,坚持归纳法为主,演绎法为辅。让学生在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中,拥有获得新知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多设计讨论、辩论、演讲、调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四、实施程序及要求 本模式由搜集信息、导入新知、探究新知、集结观点、运用实践、加深拓展等六个环节构成。下面以《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把新授课的实施程序及要求作一说明。 (一)信息搜集 此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准备。由于新课程中,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这个环节中,要树立以课标为中心的思

想,广泛收集各种教学信息,为落实课标服务。为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研究所学教材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把教材、教参等相关教育资源分析透、把握准。研究教材能否落实好课标,若不能,还需搜集其他信息,为落实课标要求服务。然后根据学生实际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及主要教学方法,设计出易操作、高效益的具体教学活动程序。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先看课标要求如下: 我们把这一标准与教材内容对比会发现:教材中描述了四种消费心理,课标要求是描述几种消费心理。这种差别告诉我们对消费心理不能固守在教材中的四种。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把学生中实际存在的如:爱美心理、安全心理等列入教学活动的范围,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消费心理具有多样性。 (二)导入新知 此环节要巧设新颖的开头导语,来激发学习兴趣,其具体方法多样,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尽量多采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选取典型生动的事例导入,会让学生感到知识与生活贴近,能更好地增强学习兴趣,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的导入,就可以中学生当今典型的求异爱美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导入,既引发兴趣,又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本框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 (三)探究新知 此环节是落实课标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灵活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新型师生观,倡树教学民主,积极开展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促进生生间的合作学习。如《树立正确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第五章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大学物理3第11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习 题 解 答 11-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21S 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解 由S 发出的光到达21S S 、的光成相等,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 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向下移动S '时,由S '到达21S S 、的两束光产生了 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将上移到图中O '处,使得由S '沿21S S 、传到O '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仍为0.而屏上各级明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B 11-2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附图所示,若薄膜厚度为e , 且n 1<n 2,n 3<n 2, 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为( ) (A )e n 22 (B )1 1222n e n λ- (C )2 2112λn e n - (D )2 2122λn e n - 习题11-2图 解 由于n 1〈n 2,n 3〈n 2,因此光在表面上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所以他们的光程差2 22λ-=?e n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 3 n S S ’ O O ’

长,与1λ的关系是11λλn =。 故选C 11-3 如图所示,两平面玻璃板构成一空气劈尖,一平面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劈尖上,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干涉图样将发生( )变化 (A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O 方向移动 (B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B 方向移动 (C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O 方向移动 (D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B 方向移动 解 空气劈尖干涉条纹间距θ λ sin 2n l = ?,劈尖干涉又称为等厚干涉,即k 相同的同一级条纹,无论是明纹还是暗纹,都出现在厚度相同的地方. 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l变小. 和原厚度相同的地方向顶角方向移动,所以干涉条纹向O 方向移动。 故选C 11-4 如图所示的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处形成的圆斑为( ) (A )全明 (B )全暗 (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习题11-4图 解 牛顿环的明暗纹条件(光线垂直入射0=i ) ??? ??? ? ???=? ??=+=?) (,2,1,0,,2,1,0,2)12(明纹(暗纹)k k k k λλ 在接触点P 处的厚度为零,光经劈尖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后的光程差主要由此处是否有半波损失决定. 当光从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射向光密的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 结合本题的条件可知右半部有一次半波损失,所以光程差是2 λ ,右半部暗,左半部有二次半波损失,光程差是零,左半部明。 故选D .162 .A θ B O 习题11-3图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0章战略性计划

第十章战略性计划 一、教学要点 1、战略性计划的主要步骤。 2、远景和使命陈述的主要内容。 3、环境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4、外部一般环境的主要内容。 5、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的基本内容。 6、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主要因素。 7、影响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的主要因素。 8、影响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主要因素。 9、影响行业内移动障碍的主要因素。 10、竞争对手分析的基本框架。 11、波特价值链分析的基本内容。 12、企业顾客研究的主要内容。 13、典型的消费品市场细分变量。 14、典型的工业品市场细分变量。 15、如何选择目标市场 16、广告定位的基本策略。 17、各种类型战略的概念,及其选择的基本原则。 18、核心能力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9、关键名词:战略性计划、远景陈述、使命陈述、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BHAGs、天、地、彼、己、顾客、一般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目标市场、PEST模型、五力模型、行业现有竞争对手、入侵者、供应商、买方、替代品、进入障碍、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转移成本、在位优势、战略群、移动障碍、价值链、基本活动、辅助活动、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产品定位、广告定位、总成本领先战略、特色优势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同心多元化、横向多元化、混合多元化、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战略联盟、虚拟运作、出售核心产品、收缩战略、剥离战略、清算战略、核心能力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远景和使命陈述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主要部分。 3、核心意识形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4、市场细分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阶段。 5、_________是组织持久和本质的原则。 6、韦尔奇提出,公司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用概括性的,明确的语言确定_________。 7、企业竞争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 8、行业环境研究主要包括行业竞争结构研究和行业内_________研究。 9、波特认为,行业的竞争状况以及最终利润状况取决于五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构,这五种力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0、企业顾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1、根据帕拉哈拉得和哈梅尔的理论,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项检验。 12、根据价值链分析法,每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 13、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第04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第四章 流体力学基础习题解答 4-1 关于压强的下列说确的是( )。 A 、压强是矢量; B 、容器液体作用在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流体的重力; C 、静止流体高度差为h 的两点间的压强差为gh P o ρ+; D 、在地球表面一个盛有流体的容器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运动,则流体深度为h 处的压强为0)(P a g h P ++=ρ。 解:D 4-2 海水的密度为33m /kg 1003.1?=ρ,海平面以下100m 处的压强为( )。 A 、Pa 1011.16?; B 、Pa 1011.15? C 、Pa 1001.16?; D 、Pa 1001.15?。 解:A 4-3 两个半径不同的肥皂泡,用一细导管连通后,肥皂泡将会( )。 A 、两个肥皂泡最终一样大; B 、大泡变大,小泡变小 C 、大泡变小,小泡变大; D 、不能判断。 解:B 4-4 两个完全相同的毛细管,插在两个不同的液体中,两个毛细管( )。 A 、两管液体上升高度相同; B 、两管液体上升高度不同; C 、一个上升,一个下降; D、不能判断。 解:B 4-5 一半径为r 的毛细管,插入密度为ρ的液体中,设毛细管壁与液体接触角为θ,则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高度为h= ( ) 。(设液体的表面力系数为α) 解:gr h ρθα=cos 2 4-6 如图所示的液面。液面下A 点处压强是( ) 。设弯曲液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液面曲率半径为R,大气压强是0P ,表面力系数是α。 解:R P P α+ =20 4-7 当接触角2πθ< 时,液体( )固体,0=θ时,液体( )固体;当2π θ>时,液体( )固体,πθ=,液体( )固体。 解:润湿,完全润湿,不润湿,完全不润湿。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聚类分析

第五章 聚类分析 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一)夹角余弦 (二)相关系数 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设d ij 表示样品X i 与X j 之间距离,用D ij 表示类G i 与G j 之间的距离。 (1). 最短距离法 2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cos p ik jk ij X X θ= ∑ ()() p ik i jk j ij X X X X r --= ∑ ij G X G X ij d D j j i i ∈∈= ,min

有效的讲课方法和授课技巧

有效的讲课方法和授课技巧 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个案研究法、脑力风暴法、多媒体教学法、竞赛活动法、实战式训练法、音乐引导法、录象带(音乐带)教学法 教师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 解决“知”的问题→知识的培训 解决“会”的问题→技能的培训 解决“创”的问题→思维的培训 解决“适”的问题→观念的培训 解决“悟”的问题→心理的培训 教师的角色 观察者、辅导者、主持人、诊断者、领导者、监督员、组织者、咨询者、专家 教学法的理念 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最好的,一个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法,多样性的学习课程更能激发学习兴趣,配合多媒体与教材能获致更大效果。 讲授法 描述:边说边教系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观点或信息 适用:课程引导、概念阐述、原理解释、归纳总结 优点: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信息,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

受新知识,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 缺点:学生学习被动,很少有参与机会,学生获得的反馈很少,能运用的学习感官受限制。 忽略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清楚。 讨论法: 描述:一般为4-6人,要有一名组长,时间为10-30分钟,让学生自己找答案,说服自己,教师上升到理论层面予以总结和归纳。 适用:有明确的答案和观点生成的课题 优点: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加团队合作,集思广义。 缺点:容易跑题,学生的水平影响教学效果,时间难以控制。 案例分析法 描述: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 适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与教学内容相吻合。 优点:鼓励思考,激发兴趣,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案例选择受限制,教学效果受学生水平的影响,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头脑风暴法

思想政治课新授课模式

思想政治课新授课模式 政治新授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理解当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新授课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注意事项:要求书写规范,笔顺正确,语速要慢,三言两语,或直接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注意事项:板书课题后,教师要通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三、出示学习指导 (注意事项: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方式通过投影出示,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容易看的明白,自学指导包括: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要有恰当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 四、先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出示自学指导后,进入“先学”这个环节,“先学”包括“看书”和“检测”两个环节。 (1)看书、找答案 按照自学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默读课文,认真思考,找出答案。(2)检测 学生看书结束,就检测学生看书的效果,一般采用提问的形式,

也可以板演练习,因为板书练习最容易暴露理解、运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存在问题就是下一代环节“后教”的内容。 五、后教(学生针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查漏补缺,老师点拨拓展) “后教”不是指教师讲,而是“兵教兵”,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合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后教师与学生合作。 “后教”一般分两个环节: (1)更正。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黑板演习题中的错误,并鼓励学生上讲台用红色粉笔更正写出不同的答案。 (2)讨论。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 (注意事项:讨论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六、当天训练 “后教”结束,即进入“当堂检测”目的有二:一是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二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 (注意事项:课堂作业时间不少于10分钟,“当堂检测”可分两种:背诵知识点和书面练习,也可只搞书面练习。)

杨桂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样本

杨桂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 方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宝坻区第四中学 政治组 、10

高中思想政治课“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实施方案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堂教学永远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的主阵地,而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所在。 为此,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并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四导”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新课程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益。二、实施目标: 经过该模式的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的机械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学会学、敢于创新的能力。 三、概念界定: “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主导性教学作用发挥和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突出,即把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总体设计为“学案导读,自主会学——情境导情,激活乐学——质疑导思,合作善学——反馈导行,回归真学”四个环节。

四、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教育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等。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经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她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经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3、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 五、操作流程: 第一步:学案导读,自主会学。 学案导读环节,首先是教师根据课时教学内容提前布置预习要求,向学生出示导学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通读课文、读通课文,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其次,完成学案所设置的相关内容并能提出1—2个有针对性的问题留待课堂合作探究生成。 学案的编制在内容和形式上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如能够经过问题设问式、填空式、提纲式等加以引导,也能够经过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的形式加以引导。 时间处理上,这一环节可放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亦可放在课中利用5—10分钟引领学生自主认知。 第二步:情境导情,激活乐学。

第10章习题解答

第10章思考题及习题10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对于电流输出型的D/A转换器,为了得到电压输出,应使用。 答:I/V转换电路 2.使用双缓冲同步方式的D/A转换器,可实现多路模拟信号的输出。 答:同步 3.一个8位A/D转换器的分辨率是,若基准电压为5V,该A/D转换器能分辨的最小的电压变化为。 答:1/28,20Mv 4.若单片机发送给8位D/A转换器0832的数字量为65H,基准电压为5V,则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 答:1.973V 5.若A/D转换器00809的基准电压为5V,输入的模拟信号为2.5V时,A/D转换后的数字量是。 答:80H 二、判断对错 1.“转换速度”这一指标仅适用于A/D转换器,D/A转换器不用考虑“转换速度”问题。错2.ADC0809可以利用“转换结束”信号EOC向AT89S52单片机发出中断请求。对 3.输出模拟量的最小变化量称为A/D转换器的分辨率。错 4.对于周期性的干扰电压,可使用双积分型A/D转换器,并选择合适的积分元件,可以将该周期性的干扰电压带来的转换误差消除。对 三、单选 1.在【例10-5】中的应用程序中,第2条与第4条指令: MOV DPTR,#7FF8H MOVX @DPTR,A 的作用是。 A. 使单片机的WR信号有效 B. 使ADC0809的片选信号有效 C. 发送ADC当前的转换通道号并启动A/D转换 D.将A中的数据写入0809

答:C 2.对于图10-20,如果P2.7改为 P2.3,且A/D转换的通道号选为IN3,则DPTR的值为。 A. FBF3H B. FBFCH C. 7BFCH D. F7F3H 答:D 四、简答 1.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都有哪些?设某DAC为二进制12位,满量程输出电压为5V,试问它的分辨率是多少? 答: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分辨率:D/A转换器的分辨率指输入的单位数字量变化引起的模拟量输出的变化,是对输入量变化敏感程度的描述。 建立时间:建立时间是描述D/A转换速度快慢的一个参数,用于表明转换速度。其值为从输入数字量到输出达到终位误差±(1/2)GB(最低有效位)时所需的时间。 转换精度:理想情况下,精度与分辨率基本一致,位数越多精度越高。严格讲精度与分辨率并不完全一致。只要位数相同,分辨率则相同.但相同位数的不同转换器精度会有所不同。 当DAC为二进制12位,满量程输出电压为5V时,分辨率为1.22 mV 2.A/D转换器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答: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1) 转换时间或转换速率 (2) 分辨率--习惯上用输出二进制位数或BCD码位数表示。 3.分析A/D转换器产生量化误差的原因,一个8位的A/D转换器,当输入电压为0~5V时,其最大的量化误差是多少? 答:量化误差是由于有限位数字对模拟量进行量化而引起的;最大的量化误差为0.195%;4.目前应用较广泛的A/D转换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逐次逼近式转换器、双积分式转换器、∑-△式A/D转换器。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在精度、速度和价格上都适中,是最常用的A/D转换器件。双积分A/D转换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但转换速度慢,近年来在单片机应用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式A/D转换器:具有积分式与逐次逼近式ADC的双重优点,它对工业现场的串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不亚于双积分ADC,它比双积分ADC

第04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A ?  习题4-6图 第四章 流体力学基础习题解答 4-1 关于压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强是矢量; B 、容器内液体作用在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流体的重力; C 、静止流体内高度差为h 的两点间的压强差为gh P o ρ+; D 、在地球表面一个盛有流体的容器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运动,则流体内深度为h 处的压强为0)(P a g h P ++=ρ。 解:D 4-2 海水的密度为33m /kg 1003.1?=ρ,海平面以下100m 处的压强为( )。 A 、Pa 1011.16 ?; B 、Pa 1011.15 ? C 、Pa 1001.16 ?; D 、Pa 1001.15 ?。 解:A 4-3 两个半径不同的肥皂泡,用一细导管连通后,肥皂泡将会( )。 A 、两个肥皂泡最终一样大; B 、大泡变大,小泡变小 C 、大泡变小,小泡变大; D 、不能判断。 解:B 4-4 两个完全相同的毛细管,插在两个不同的液体中,两个毛细管( )。 A 、两管液体上升高度相同; B 、两管液体上升高度不同; C 、一个上升,一个下降; D、不能判断。 解:B 4-5 一半径为r 的毛细管,插入密度为ρ的液体中,设毛细管壁与液体接触角为θ,则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高度为h= ( ) 。(设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α) 解:gr h ρθ α= cos 2 4-6 如图所示的液面。液面下 A 点处压强是 ( ) 。设弯曲液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液面曲率半径为R,大气压强是0P ,表面张力系数是α。 解:R P P α +=20 4-7 当接触角2 π θ< 时,液体( )固体,0=θ时, 液体( )固体;当2 π θ>时,液体( )固体,πθ=,液体( ) 固体。

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浅谈 摘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因此,新课改应运而生。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适应新课改的基础上,融合时代特点 于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与时俱进,不仅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本文就笔者在新课程培训和在山东江苏学习时的感受和体验,谈谈在新课程改革下对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8(c)-0154-02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适应国家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革、不断完善,越来越体现时代精神。联系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需求了。新课改改变了旧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传统教学过于 强调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我们甘肃将在2009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改,下面结合我在新课程培

训和在山东江苏学习时的感受和体验,谈谈在新课程改革下对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几点看法。 1 转变教学旧观念,树立教学新理念 高中政治新教材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重新编制,增添了大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案例和实践内容,大大降低了理论性,更加生动,易懂。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行统一,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探究性。当然,随着教材的变动,知识的更新,对高中政治老师的教学要求也更为具体,为此,笔者认为只有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将新课改贯彻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任务中去。 每一次的课改都会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更加贴近社会,更 加靠近生活实际。现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关键之处在于科技,在于人才,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先机,唯有加强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因此,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社会实际已今非昔比,时时刻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名教师,一本教科书,一本教辅书就能应付学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已经被时代所抛弃;“一刀切,一锅煮,满堂灌”的填鸭式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也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淘汰。因此,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必须从主观上改变思维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从社会的基本要求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