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2011诊断学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

2010-2011诊断学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

2010-2011诊断学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
2010-2011诊断学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

2010年《诊断学基础》期末复习重要知识点

注意:本课程教材为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诊断学基础》主编戴万亨

1、为便于同学复习,本“知识点”包括部分重要叙述,并罗列最细知识点,故篇幅稍长。

2、凡症状学均需掌握该症状的定义、常见病因、问诊要点(尤其是根据伴随症状进行病因辨

析);实验室和器械检查则重点复习各项检查结果分析方法,并记忆部分常用检查项目的参考值。

3、简答题需考虑知识的融会贯通,注意审题并回答全面(考试中按答题要点计分)。

4、如作比较,不同处根据区别要点,逐一比较;如被比较的两者有共同处,也应交代。

5、此件未列出的、在教学大纲范围内的知识点亦属考试范围,同样需要复习。

5、( )内为教材页码,复习时请仔细阅读教材,标准答案以教材为准

第一章(P7-55)

[发热](P8-12)

1、发热机制:3个基本机制(P8-9)

2、病因:分类(2大类);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6类);“原因不明发热”。

3、临床表现:发热的临床分度;体温骤升、缓升、骤降、渐降(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稽留热、弛张热(热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4、问诊要点:伴随症状和体征(寒战;皮疹、口唇单纯疱疹、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疼痛](P13-21)

1、概述:内脏痛(刺激因素和疼痛特点);牵涉痛(定义;胆囊疾病、心绞痛的牵涉痛)。

2、头痛(P14-16)

(1)概述:病因分类(原发性、继发性);病程分类(急性、亚急性、慢性头痛);

(2)问诊要点:①分类—常见急性头痛、亚急性头痛(严重疾病信号)、最常见的慢性头痛;

②特点—部位(蛛血、偏头痛)、性质(爆裂样、搏动性、电击样)、程度(最为剧烈的头痛)、时间(晨间加剧、夜间发生、慢性进行性伴缓解期)、加重因素;③伴随症状和体征(发热、剧烈呕吐、意识障碍、视力障碍;口唇樱桃红色、偏瘫、脑膜刺激征)。

(3)检查要点:脑脊液、血气分析

3、胸痛(P17-18)

(1)病因:常见病因的鉴别(讲义表1-2)。

(2)问诊要点:①部位(带状疱疹、非化脓性软骨炎、心绞痛或心肌梗死);②性质(带状疱疹、食管炎、心绞痛、干性胸膜炎、肺梗死);③影响因素(心绞痛、反流性食管炎、胸膜炎);④伴随症状和体征(咯血、休克;上腔静脉综合征)。

4、腹痛(P19-21)

(1)病因:腹膜炎(最常见病因、腹痛特点)、全身疾病(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

(2)问诊要点:①部位(转移性腹痛、全腹痛、弥漫不定位);②性质与程度(以下疾病:消化性溃疡及伴发穿孔、幽门梗阻;胆绞痛、肾绞痛和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结肠、直肠病变;胆道蛔虫梗阻);③影响因素(以下疾病:胆囊炎和胆石症、胃黏膜脱垂、胰头癌、反流性食管炎);④伴随症状(寒战高热;血尿;休克;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3)检查要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胰腺炎

[咳嗽与咯痰] (P22-24)

1、问诊要点:①性质;②时间与节律(以下疾病:支气管异物、慢性支气管炎、左心衰);③音色(声音嘶哑、犬吠样、鸡鸣样吼声、金属调);④痰(分层现象、恶臭气味);⑤伴随症状(咯血、杵状指)

2、检查要点:体征与病因(二狭、肺实变、支气管炎、急性肺水肿、肺结核、支扩)

[咯血] (P24-25)

1、概述:咯血量大、中、小判定;大咯血窒息表现

2、病因: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讲义表1-3);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

3、问诊要点:①量及性状(大量、量大而骤然停止、粉红色泡沫样痰、痰中带血、多次反复少量咯血);②伴随症状(胸痛、呛咳、皮肤粘膜出血、进行性消瘦)

[呼吸困难] (P26-29)

1、发生机制(4项)

2、临床表现:①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混合性;②心源性呼吸困难—3种形式,“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③中枢性呼吸困难—表现特点与病因;④癔症性呼吸困难—表现特点。

3、问诊要点:①诱因及病因(劳累、卧位加重、健侧卧位加重);②伴随症状(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大量咯血、窒息感、胸痛)

[恶心与呕吐](P37-38)

1、病因:①反射性呕吐-胃源性呕吐、肝胆胰腹膜病变呕吐的特点,引起呕吐的泌尿系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眼科疾病;②中枢性呕吐-颅内高压呕吐特点、伴随症状、体征;③前庭障碍性呕吐、神经性呕吐的伴有症状。

2、问诊要点:与进食关系(幽门梗阻)、发生时间(晨间呕吐)、呕吐特点(喷射状)、呕吐物性质(上血、幽门梗阻、低位肠梗阻、胆道蛔虫)、伴随症状(剧烈头痛、眩晕及眼球震颤、黄疸、贫血水肿蛋白尿)

[呕血与黑便](P39-40)

1、概述:上消化道定义、上消化道出血(上血)主要症状(表现)、引起上血的主要病变器官

2、病因:临床上引起上血的前3位病因

3、临床表现:柏油样便、急性失血症状

4、问诊要点:①出血量与临床表现;②伴随症状(以下疾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

[黄疸](P43-47)

1、定义:黄疸、显性黄疸、隐性黄疸;黄疸临床分类(3种)

2、胆红素代谢:非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3、临床表现:3类黄疸皮肤黄染特点;慢性溶血性黄疸临床表现3大特征;胆盐反流入血引起的临床表现(2项)

4、检查与问诊要点:3类黄疸的鉴别(讲义表1-5)

[抽搐](P52)

1、临床表现:全身性抽搐(癫痫大发作抽搐特点)

2、问诊要点:伴随体征和症状(脑膜刺激征;瞳孔散大、二便失禁和意识丧失)

[意识障碍](P53-55)

1、意识障碍定义

2、病因:颅脑疾病;引起意识障碍的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障碍(低血糖、尿毒症、肝性脑病、肺性脑病)

3、临床表现:晕厥(定义);意识障碍分类(3类);嗜睡、昏睡、意识模糊、谵妄、醒状昏迷的临床表现特点;深、浅昏迷鉴别。

4、问诊要点:伴随症状(发热、呼吸深大、瞳孔变化、脑膜刺激征)

自学内容:

[发绀] (P30-31)

病因与临床表现:中枢性发绀、周围性发绀的病因与发绀特点

[水肿](P36)

病因: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讲义表1-4);局部性水肿常见病因。

[心悸]

1.心悸的概念

2.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心悸发生的基础及有关因素。

3.病因

1)心脏搏动增强:生理性;病理性(心室肥大、心搏出量增加)。

2)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

3)心脏神经症

4.问诊要点

1)病史和诱因

2)心悸发作特点

3)伴随症状:伴心前区痛、晕厥或抽搐、发热、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消瘦与出汗、失眠多梦。

5.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心脏为重点)、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心电图、X线等)。

[尿频、尿急、尿痛](P47-48)

1、概述:膀胱刺激征

2、病因与临床表现:尿频而量不多的常见病因(6类)。

[腹泻] (P41-42)

1、概述:定义;分类

2、腹泻机制:分泌性、渗透性、吸收不良、渗出性和动力性

3、病因:急、慢性肠炎最常见病因

4、问诊要点:①大便情况(水样、米泔样、黏液脓血、果酱样、紫红血样伴恶臭、带黏液而无病理成分)、②伴随症状(腹泻与便秘交替、里急后重、皮疹或皮下出血、明显消瘦、关节肿痛)

[皮肤粘膜出血](P49-50)

1、临床表现:血小板疾病的出血特点

2、问诊要点:伴随症状(对称性、荨麻疹样或丘疹样紫癜伴关节痛、腹痛;贫血)

第十二~十九章(P209-326)

[血液检查]

1、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P210-212)

*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成人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

*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标准;贫血(分级标准—轻、中、重、极重度);

*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标准;病理性继发性增多(常见病因-3种)、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红细胞异常形态:小红细胞、巨红细胞、大小不均、靶形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形态不整、有核红细胞

(2)白细胞计数与分类(P212-216)

* 参考值:成人白细胞总数、中性分叶核%、淋巴细胞%

* 临床意义:①白细胞增多和减少的判定;②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粒细胞增多、异常增生

性粒细胞增多的特点及常见病因),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因分类);③粒细胞核象变化—重度核左移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类白血病反应;④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异形淋巴细胞

2、血液的其他检查(P217-218)

(1)网织红细胞:成人参考值(%)、网织红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反应

(2)红细胞沉降率:成人参考值(男、女)

3、血栓与止血检测

(1)出血时间(BT):参考值;BT延长的临床意义(4项)(P225)

(2)血小板计数(PC ,plt):参考值;减少和增多的判定;减少和增多临床意义(P226)(3)凝血因子检测(P227-228)

* 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参考值;临床意义;延长(DIC后期继发纤溶亢进等)、缩短(DIC早期等)

* 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参考值;临床意义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值;临床意义

(4)纤溶活性检测(P229)

*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临床意义(增高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但不能鉴别原发或继发)

* 血浆D-二聚体(DD):临床意义(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诊断肺栓塞、肺梗死

(5)检测项目选择:一期止血缺陷、二期止血缺陷定义和各自筛选试验项目(P229-230)(6)DIC检查法:实验室确诊标准(P231)

[骨髓细胞学检查]

1、临床意义:最有价值-诊断造血系统疾病(P235)

2、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及常见病因(5级,讲义表13-1)(P237)

3、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血象和骨髓):缺铁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237-240)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蛋白质代谢(P242-245)

(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A/G参考值;慢性肝病血清蛋白变化;低蛋白血症、高蛋白血症定义

(2)血清蛋白电泳:参考值(白蛋白、γ球蛋白);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共同特征;肝硬化、肝癌、浆细胞病血清蛋白电泳特点

(3)血氨:参考值;临床意义

2、胆红素代谢检查(P246-247)

(1)血清总胆红素(STB):参考值;临床意义(反映黄疸程度)、鉴别黄疸类型(3类黄疸)。(2)3种黄疸实验室检查特点(讲义表14-1))

3、肝脏血清酶检查(P247-250)

(1)转氨酶:①ALT、AST参考值(连续监测法)。②临床意义(急性病毒性肝炎、心肌梗死时转氨酶升高特点;“胆-酶分离”)。

(2)碱性磷酸酶(ALP):临床意义

(3)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参考值;临床意义(肝癌、胆道阻塞、慢性肝炎活动)

(4)乳酸脱氢酶(ALD)及其同工酶:①ALD同工酶%正常分布;②ALD同工酶组织分布(LDH1、LDH5);③ALD同工酶检测临床意义(急性心梗、肝细胞坏死的敏感指标)

4、.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测定(P253-255)

(1)乙肝病毒(HBV)标志物:①HBsAg (具抗原性、无传染性、感染HBV的标志) 、抗-HBs (保护性抗体);②HBcAg(血中测不到)、抗-HBc(受HBV感染的指标、非保护性抗体)、抗-HBc IgM(感染HBV后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③HBeAg(HBV复制、传染性强)、抗-HBe (传染性降低、非保护性抗体);④HBV标志物检测与分析(讲义表14-2):大三阳、慢性HBsAg携带者、小三阳(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慢性乙肝)

(2)丙肝病毒(HCV)标志物:抗HCV-IgM和抗HCV-IgG、HCV-RNA的临床意义

[肾功能检查]

1、肾小球功能检查(P257-260)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GFR定义、Ccr定义;参考值(成人);临床意义

(2)血浆肌酐(Cr):参考值(全血);与慢性肾衰竭分期关系;BUN/Cr 参考值及临床意义(3)血清尿素氮(BUN):参考值;非肾功能损害特异性指标

(4)血清尿酸(UA):临床意义

(5)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β2-MG↑-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尿β2-MG↑-肾小管受损2、肾小管功能试验(P260-262)

(1)浓缩稀释试验(莫氏试验):参考值(24小时总尿量、昼/夜尿量比、夜尿量、尿最高比重、尿最高与最低比重差);临床意义—原发肾小球疾病(尿量↓比重↑、莫氏试验异常、等张尿)、肾小管疾病

(2)血浆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参考值;临床意义(CO2CP↑—呼酸、代碱;CO2CP↓—代酸、呼碱)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P265-278)

1、糖类检查: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实验(GTT)和糖化血红蛋白(GHb)参考值;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糖尿病(DM)、糖耐量异常(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的诊断标准(讲义表16-1)

2、脂质和脂蛋白检查:参考值(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3、电介质检查:参考值(血清钾、钠、氯化物);血钾增高和降低、血钠降低的临床意义

4、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检测: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Tf)及铁蛋白(SF)检查的临床意义;缺铁性贫血铁代谢物检测结果(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铁蛋白↓)

5、酶学检查

(1)血、尿淀粉酶:参考值;临床意义(急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的不同变化)

(2)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肌钙蛋白(cTnT、cTnI)、肌红蛋白(Mb)检查的临床意义

[常用免疫学检查]()

1、血清免疫球蛋白(Ig):5种;临床意义—Ig单克隆↑和多克隆↑(P279-280)

2、血清补体:C3↓的临床意义(P280)

3、感染免疫检测:(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参考值;临床意义。(2)肥达氏反应:参考值(“O”、“H”);结果分析(诊断标准;“O”和“H”检查结果判断-3中情况)。(P283-284)

4、肿瘤标志物检测:(1)血清甲胎蛋白(AFP):临床意义—原发性肝癌(诊断阈值)、肝炎和肝硬化、妊娠。(2)癌胚抗原(CEA):临床意义—缺乏早期诊断意义、无特异性;消化道癌症;肝癌鉴别(转移性肝癌CEA↑)。(P286)

5、自身抗体检查: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狼疮细胞阳性的主要临床意义(各

第1项)(P288-289)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1、尿液检查(P292-298)

(1)一般性状:多尿、少尿和无尿的定义;无尿(尿闭)临床意义(3类);乳糜尿;尿崩症的尿比重

(2)化学检查:溢出性蛋白尿(定义);酮体(临床意义);血糖增高性糖尿(病因)

(3)显微镜检查: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定义);镜下脓尿(定义和临床意义);管型的临床意义(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蜡样管型)

[粪便检查](P302-305)

1、一般性状:颜色与性状(冻状便、鲜血便、柏油样便、灰白色便、细条状便、绿色粪便)

2、显微镜检查:红、白细胞、巨嗜细胞的临床意义

3、化学检查:隐血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间断阳性、持续阳性);胆色素检查临床意义

[痰液检查] (P306-307)

1、标本采集

2、一般性状:颜色(棕红色、棕褐色、粉红色泡沫痰、铁锈色、黄色脓性痰、黄绿色、烂灰桃样黄色);性状(黏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气味(恶臭)

3、显微镜检查:夏科-雷登结晶、枯什曼螺旋体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1、分类(渗出液、漏出液)、性质(炎性、非炎症性)及形成原因(P307)

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讲义表18-2) (P309)

[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6项)和禁忌症(P310)

2、一般性状:压力(滴数估计)、颜色(正常、血性、黄变症)、透明度(正常、毛玻璃样混浊、脓样)、Froin-Nonne综合征(定义及临床意义)(P310-311)

3、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讲义表18-3)(P313)

[临床病原体检查]

1、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诊断(尿路感染、血液感染)(P32

2、323)

2、细菌耐药性检查:耐药性发生机制、β-内酰氨酶检测阳性的临床意义(P324、3253)

[血气分析](P392-311)

1、动脉血氧分压(PaO2):定义;参考值;临床意义(判断机体有无缺氧,判断缺氧分度,呼吸衰竭诊断标准)。(P392)

2、动脉血CO2分压(PaCO2):定义;参考值;临床意义(反映肺泡通气状况;判断呼衰类型;判断酸碱失衡类型)。(P393-394)

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定义;参考值;临床意义。(P392)

4、pH值:定义;参考值;临床意义(反映酸碱平衡状况:pH<7.3

5、pH>7.45 和pH为7.35~7.45)。(P394)

5、剩余碱(BE):定义;参考值;临床意义(同SB)。(P394)

6、常见酸碱平衡紊乱实验室检查结果(代酸、代碱、呼酸、呼碱、呼酸代碱、代酸呼碱)(讲义表21-2)

需要记忆实验室检查参考值:

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淋巴细胞)、白细胞增

多和减少的判定、网织红细胞计数;贫血分级标准、红细胞沉降率、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2、肝功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蛋白电泳(白蛋白、γ球蛋白)、血清总胆红素、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

3、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浆肌酐、尿素氮、莫氏(Mosenthol)试验

4、其他生化检查:电介质(钾、钠、氯化物)、血浆CO2CP、血糖、葡萄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

5、其他酶学等检查:血、尿淀粉酶、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MB)、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LDH1、LDH5)、肌钙蛋白T及肌钙蛋白I

6、免疫学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肥达氏反应(“O”、“H”)、

7、脑脊液压力(滴数估计)

8、动脉血气检查: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剩余碱

第二十~二十三章(P327-430)

[ 心电图诊断]

1、基本知识

(1)心电图(ECG)各波、段的意义(P、QRS、T、Ta波;P-R、Q-T间期;S-T段)(P327-328)(2)ECG常规导联(12导联)命名及连接方法(P332-334)

(3)心电向量环(定义P338)、心室肌除极顺序及其4个主要向量的方向(P339)、心室除极综合向量的总方向(P340)

2、ECG测量

(1)心率的计算;波幅和时间测量(P、QRS、T);间期测量(P-R、Q-T);ST段移位测量。(P344-346)

(2)心电轴测量:目测法;心电轴偏移判断及临床意义(不偏、轻中度右偏和显著右偏、轻中度左偏和显著左偏、不确定电轴)。(P346-347)

3、正常ECG

(1)P波:形态、双峰间距、窦性P方向(直立和倒置的导联)、“逆行P波”、时间、电压(肢导联、胸导联)。(P348)

(2)QRS波:时间(成人,室壁激动时间VATv1和VATv5)、形态(V1、2、V5、6、aVR主波向下、aVL和aVF形态多变)、电压(R aVR、Rv1、Rv1、R aVL、R aVF)、“低电压”。(P348-350)

(3)Q波:q振幅、时间;V1、2(不能有q,可见QS或Q);V3(很少q)。(P350)

(4)S-T段:下移范围、上移范围(V1~V3、其他导联、上抬的形态)。(P350)

(5)T波:形态(不对称,前、后肢);方向(与同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任何年龄Tv5不能倒置;T直立的导联、T倒置的导联);电压(R为主波导联的电压、V1导联电压;如胸导T均直立则应TV5>T V1)。(P350)

4、异常ECG

(1)ST-T 改变:原发性ST-T 改变、继发性ST-T 改变。(P350-351)

(2)心房肥大:①左心房肥大(P时间、双峰间距、变化明显的导联、Ptfv1;“二尖瓣型P 波”);②右心房肥大(P形态、电压、变化明显的导联、IPIv1;“肺型P波”)。(P352)

(3)心室肥大:①左心室肥大(左室电压增高、电轴左偏、QRS时间和VATv5延长、ST-T改变的ECG表现;左室高电压为诊断左心室肥大的基本条件);②右心室肥大(QRS电压、QRS形态、电轴右偏、VATv1延长)。(P353)

(4)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①心肌梗死—基本ECG图形(3类)、心肌梗死的ECG图形演变(4

期表现)、心肌梗死的ECG定位(讲义表20-2: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下壁、高侧壁、正后壁);②心肌缺血—缺血性S-T段压低(2项特征)、主要表现、高大T波或“高耸T波”(心内膜缺血)和“冠状T波”(心外膜缺血)。(P360)

(5)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律定义与ECG标志;②窦性心律失常的ECG表现(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③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④异位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⑤颤动(心房颤动、心室颤动);⑥房室传导阻滞(Ⅰ度、Ⅱ度—Ⅰ型和Ⅱ型、Ⅲ度);⑦心室内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P363-375)

(6)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影响:高血钾、低血钾、洋地黄效应。(P378-379)

[超声诊断]

1、超声心动图

(1)正常二尖瓣前叶超声心动图(M型)表现;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表现(二维、M 型;二尖瓣前叶曲线“城墙样”改变)。(P413-414)

(2)扩张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表现(二维、M型;二尖瓣曲线“钻石样”改变)(P416)

2、典型胆囊结石超声像图特征(P418)

3、泌尿系系结石超声像图特征(P421)

第二十五~二十七章(P525-559)

[放射性核素诊断]

1、脏器显像

(1)甲状腺显像:甲状腺结节功能判断及其临床意义(P529)

(2)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显像表现(P531)

2、体外竞争性放射分析

(1)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检测的临床意义(TT3、TT4、FT3、FT4、TSH)(P536-537)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检测的临床意义(ACTH、Cortisol)(P539)

(3)醛固酮检测的临床意义(ALD)(P541)

[病历和诊断方法]

1、病历书写

(1)书写病历的基本要求(P543)

(2)病历的格式和内容:主诉(定义、书写要求)、现病史(包括的内容)、系统回顾(记录要求)、家族史(采集记录的对象)。(P544)

2、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

(1)确立诊断的3个步骤: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综合分析、提出诊断;反复实践、验证诊断。(P554)

(2)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6项)(P557-558)

(3)诊断内容:5项诊断内容(概念及排序)(P558-559)

实验诊断学全套笔记完整精华版

第一章 1.危急值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 理,称之为危急值。 2.灵敏度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 3.特异性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 4.参考值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5.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 一红细胞检测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国内划分贫血严重程度的血红蛋白标准 Hb<30g/L:极重度 30~60g/L:重度 60~90g/L:中度>90g/L:轻度 红细胞形态改变 小细胞低色素性RBC 缺铁性贫血 巨细胞高色素性RBC 巨幼细胞贫血 大细胞嗜多色性RBC 溶血性贫血 球形RBC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RBC 巨幼细胞贫血 口形RBC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DIC 靶形RBC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镰形RBC 镰形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RBC 骨髓纤维化 棘形RBC 棘细胞增多症 裂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 缗钱形RBC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蛋白聚集或沉淀而成的蓝色颗粒。对见于铅中毒。 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μ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卡波特环红细胞内的环形或8字形红色丝状物,为有核红细胞失核后核膜的遗迹。常含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中,见于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抗凝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Hct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检测Hct作为治疗参考。 另外在真红、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时,Hct常可达60%以上。Hct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学校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 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实验诊断学 总结笔记

一、实验诊断学概论及质控 (一)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实验室收到标本这一阶段,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及标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分析前过程大部分由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在实验室以外完成。 (1)实验的准确性受下列因素干扰/影响: ①标本因素:全血、血浆、血清、体液等。 ②生理因素:年龄、性别、饮食、运动、服用药物、应激状态等。 i.昼夜周期变化举例: 清晨:皮质醇↑、ACTH↑、血清铁↑、胆红素↑ 入睡时:生长激素高峰,皮质醇最低 午夜:蛋白质最低 垂体激素:多在入睡1~2小时开始升高,在睡眠的中段达高峰 ii.月周期变化 性激素:女性按月经周期而变化 胆固醇:月经前高,排卵时最低 纤维蛋白原:月经前增高 iii.长周期影响 维生素 D夏天高,冬天低 副甲状腺激素、钙有轻度的相同变化 ③运动因素 长期运动可导致: CK↑,AST↑,LDH ↑,尿酸↑(男性, 可能因排泄减少),内分泌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性激素) (停止运动后数日可恢复正常) ④饮食因素 ⑤药物因素 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2.分析中质量控制 3. 分析后质量控制 (二)检验结果的临床评价(流病学过) 1.确立金标准 2.诊断方法的对比 3.列出四格表 4.诊断性实验的评价 真实性、精确性、实用性(诊断效果、成本-效益) (三)循证实验医学的概述 二、循证实验医学(evidence 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 EBLM):是根据临床应用的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 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使病人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临床一般检验与疾病 (一)血液 1.血液常规检验 (1)红细胞参数 ①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客观题)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 ?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 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 A. F n、W、/、X B. F n、%、/、X

传染病学 期末考试试题复习资料

艾滋病 一、单项选择题 B 1、艾滋病的全称是:(? )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 2、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C 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和破坏哪种细胞:(?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D 4、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无偿献血人员 B 5、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临床症状分期错误的提法是:(? ) A、急性感染期 B、病毒携带期 C、无症状感染期 D、艾滋病期 D 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虫媒传播 B 7、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 A、血常规 B、HIV抗体确诊试验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尿常规 C 8、HI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 A、370℃,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焚烧 C、室温条件下,放置3天 D、56℃,30分钟 D 9、艾滋病常见合并症一般不包括:(? ) A、复发性单纯疤疹 B、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 C、皮肤瘙痒 D、急性肾炎 B 10、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病人 D、艾滋病期病人 A 11、艾滋病人体体液含有大量病毒,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是:(? ) A、血液 B、尿液 C、泪液 D、汗液 A 12、人群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正确的描述是:(? ) A、人群对HIV普遍易感 B、种族、性别与易感性有关 C、只有高危人群易感 D、只有性传播疾病患者易感 D 1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艾滋病的主要症状是:(? ) A、体重减轻10%以上 B、发热1个月以上 C、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D、体重减轻10%以上,发热1个月以上和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A 14、艾滋病的特异性治疗是:(? ) A、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B、抗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 C、蛋白酶抑制剂治疗 D、融合抑制剂治疗 A 15、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的病毒。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 D、肌肉系统 D 16、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 ) %。 A、40 B、60 C、80 D、100 D 17、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B 18、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C 19、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D 20、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 A、PCP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以上都是 A 21、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B 22、PCP首选治疗是: A、氟康唑 B、复方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B 2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C 2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D 25、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A、血常规 B、尿常规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HIV抗体确诊试验 C 26、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D 27、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二、是非题 √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染源。() √2、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知识重点总结

简答题: 1、什么是管型、管型的形成条件 2、什么是核左移、核右移,有什么临床意义 3、渗出液、漏出液 4、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5、正常骨髓结构特点 6、骨髓细胞发育的特点 7、尿糖、尿蛋白什么情况下出现?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 8、肾小球肾炎尿液的特点,观察到那些管型 第一章 1、分析影响前的因素 2、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联合检测意义) 第二章 1、几个参考值的范围(血常规的基本参考范围如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血钾,血钠,GFR,血糖),以及临床意义 2、血沉加快和减慢影响因素 3、异常的红细胞形态有哪些 4、白细胞(考的多),各种情况下,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加和减少,贫血,辐射电离,伤寒副伤寒何种细胞增加或减少 5、网织红细胞的定义,增多减少;红细胞沉降速率实验, 6、溶血性贫血几个实验的意义,渗透脆性不需要记住参考值,高铁血红蛋白症(G6PD,蚕豆病),血红蛋白电泳临床意义,combs实验用途, 7、骨髓检查的步骤,内容,方法以及正常骨髓象的形态特点。 8、粒红比值 9、POX染色临床意义,SB染色临床意义,NAP染色临床意义,类白血病的概念,ACP.AS-D NCE,α-NAE,PAS,染色的临床意义 10、最易发生DIC——M3型 11、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次侧 12、溶血贫的特点1,2(尿胆原增加)

13、白血病的各个特点/几种类型/什么样的医学方法 14、MDS熟悉 第三章血栓和止血检测 1、临床上的四项检测指标 2、内源性:APTT,延长S异常 3、外源性:PT,延长S异常 4、单纯血友病哪一项指标异常 5、凝血试验一定要做对照 6、假如APTT、PT都延长说明什么 7、凝血酶时间 8、血小板活化会伸出伪足 9、原发性纤溶、继发性纤溶区分标志,异二聚体、3P实验 10、阳性排除、阴性排除 11、肌红蛋白:心梗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1、怎样收集尿液,应注意什么 2、病理性尿液外观;如何区别血尿、血红蛋白尿 3、管型的定义,管型包括那些,透明管型在什么条件下出现 4、正常尿液中可以见到什么? 5、蜡样管型——慢性肾炎 6、最常见的寄生虫,如黏液遍:菌痢 7、潜血、隐血 8、三管化学检查 9、渗出液与漏出液 10、脑脊液蛋白升高最明显的是什么病理状况,糖保持正常是什么病理情况? 11、脑脊液中可见的蛋白质 12、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变化表明什么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140 B.140~170 C.120~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网织红细胞0.005~0.015 B.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嗜酸性粒细胞0.5%~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90g/L B. 90g/L~60g/L C.60g/L~30g/L D. <60g/L E.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诊断学综合病例分析题

病例分析题 病例 1: 患者男性, 60岁,于2004年 5月 12日入院。患者于 20年前开使出现受凉感冒后咳嗽、咳痰,服药后症状减轻,以后每到冬季易发作, 10 年前出现气喘,劳动力日渐下降, 5 年前出现下肢浮肿,服利尿剂后水肿可减轻, 1 周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气喘不能平卧,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慢支急发收入院。 1.精确概括主诉(不超过 20 个字)。 2.咳嗽的性质是什么他描述的完整吗应该补充哪些 3.对患者的气喘你应该如何理解 4.他的浮肿应该属于哪种类型 5.他是否存在心源性呼吸困难你如何从问诊中进一步深入了解 . 病例 2: 患者男性, 28岁,于1992年 7月 5日急诊入院。患者于 7月4日感上腹不适,烧灼感,以后出现恶心,吐出暗红色血液约1500ml,出现头晕、出汗、乏力。病前曾有饮酒史。 1.概括主诉 2.现病史中还有哪些不足 3.你判断患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系统、大概部位) 4.患者为什么出现头晕、出汗,可能还会出现什么 5.既往史中应注意到什么 病例 3 患者XXX,男性,36岁,未婚,干部,湖南长沙人。因食欲下降、乏力5天,皮肤 巩膜黄染 1 天入院。患者 5 天前因受凉而出现食欲下降,全身乏力。感畏寒,无发热、腹痛等不适。今日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呈浓茶样,腹泻 3 次,稀水样便而就诊,既往有乙肝 标志物 HBsAg(+) , HBeAg(+) , HBcAg(+) , 否认”肺结核、痢疾、伤寒”等病史。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腹平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化验: WBCX 109/L, N 0.75 L TB L CB L 问: 1、该患者最可能是那种类型黄疸 2、为确定诊断,你认为还需要作什么化验与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病例 4 患者,女性, 45岁。于 2007年 4月24日入院。患者于 2007年3月24日开始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上腹痛。 2007年4月20日出现左上腹疼痛加剧,并呕吐大量咖啡样物伴柏油样便,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1)选择题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1)选择题 选择题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 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 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 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实验诊断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考试前复习用

1、网织红细胞参考值 成人:0.005~0.015(0.5~1.5%) 新生儿:0.03 ~0.06(3~6%) 绝对值:24~84×109 / L 2、溶血性贫血 是RBC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血细胞的发展规律 原始→成熟 [ 胞体]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 胞浆] 量:少→多 染色:深蓝→浅蓝→浅红 颗粒:无→有,非特异性→特异性 [ 胞核]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核型:规则→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紧缩成块 核仁:有→无 核膜:不明显→明显 [ 核浆比]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4、粒红比值的定义: 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总和与有核红细胞系统(成熟红细胞除外) 总和之比。 正常值:2~4 : 1 5、造血干细胞 既可产生和自己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产生造血祖细胞及各种不同系列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 6、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1-10%) (0.5-1%) (<0.5%) 临床意义: 增生极度活跃:亢进 增生明显活跃:旺盛 增生活跃:基本正常 增生减低: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衰竭 7、骨髓各细胞比例: 名称比例(%) 粒细胞系统40-60 红细胞系统20 淋巴细胞系统20 单核细胞系统<4 浆细胞系统<2 巨核细胞系统7-35个/L 8、尿液比重 参考值: 成人在1.015 - 1.025间,晨尿一般大于1.020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血流灌注不足。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若持续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9、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 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 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 (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 1.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 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nlity assesment, EQA) 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 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 1.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 是指用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所得的包括95%测定值(正态分布)的范围。对一个测定值呈正态分布的参考区间,只能代表

《诊断学》考核方式

考试方法与标准 一、五年制考核体系 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10%。 二、八年制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及平时成绩相结合方法。其中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占40%,技能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下列几个方面组成:老师评价40%、作业与测验40%(包括病历书写、入科和出科测试)+考勤20%。 三、具体方法 1、理论考试:时间120分钟 (1)试卷命题:五年制命题有本科生院统一命题考试,8年制命题工作由我院诊断学教研室负责实施。要求考教分离,并采用试题库、试卷库命题。每门课程考核至少准备难度相当、覆盖面相同、不得有重复试题的两套试卷,一套用于期末考核,一套备用。每套试卷均应进行试做,并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建立健全命题、审题制度,每套试卷至少由一位教师命题、另一位教师审题,教研室主任审定签字。 (2)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试题内容要求覆盖面广、题型优化、题量与难度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区分度,期望值控制适中。 (3)题型:我院诊断学考试题型目前采用1)选择题(A1、A2、A3型选择题及B型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综合分析题,其中英文题目占30%。考试试卷模板见附件1。 (4)教师不得指定考核重点或划定考核范围,更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考核内容。(5)补考采用备用卷,要求与期末考核相同,不得简化程序,降低标准。

2、技能考试: 为站点式,包括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2部分,物理诊断为各部位的体格检查(心脏、肺部、腹部等),各种穿刺;实验诊断为心电图、血气分析、骨髓片、血片阅片。每站时间8分钟。8年制上述技能全部考核,5年制仅考核体格检查。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见附件2。 3、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老师评价40%、作业与测验40%(包括病历书写、平时测试)+考勤20%。评价表为见习课老师对学生进行评议,包括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技能几个方面,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价表见附件3。病历书写由老师根据学生书写的病历进行评定,平时测验由见习课的老师出题考核。考勤则由见习课及班组长负责。 附件1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题型) 20 —20 学年第学期时间120分钟 诊断学课程学时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总分100分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A1、 A2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分)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30题) [A3型题] (病历组最佳选择题) 下列试题,每组题都有一段共用题干病历描述,然后提出两个或三个与病历有关的问题,每个问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答题时,每道题答只许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B1型题](最佳配伍型)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然后提出2-3个问题,共用这5个备选答案,答题时需要为每个题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择1次,1次以上或1次也不选。 [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题目是英文的要求用英文回答)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 某患,女,25岁 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 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 化验: RBC 3.1×1012/L RC 0.05 HGB 7.5g/L Hct 0.25% MCV 76fl MCHC 300g/L 思考题 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 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 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 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例1讨论 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 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 (1)RBC形态检查 (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 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 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 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 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 查体: 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呼吸急促,声音嘶哑。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RBC 4.80 ×1012/L,HGB 140g/L; 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 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 思考题 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 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 病例分析 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 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

最新诊断与改进报告模板(精品收藏)

XX 课程诊改报告 一、课程设立的必要性 本课程是 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 。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二) 能力目标 (三) 职业情感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重点分析制冷工的主要工作岗位,总结出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职业能力结合岗位所对应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序化出主要教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参考学时 重点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并且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驱动法 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步骤来组织教学,即了解资讯-—方案设计——方案确定——实施工作过程——过程检查——工作评价,由此培养学生整体工作过程概念和工作组织方法等。 2.直观演示法 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数字资源进行各类操作、工艺过程的演示。 3.小组讨论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教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编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通过分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课堂教学条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微课短片、仿真软件、云班课等,解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学习等问题,加强教学互动及教、学过程的监管与评价,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课程考核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成绩构 成考核内容考核 方式 成绩比重 平时考核 成绩1。作业 (30%) 教师 评价 30%2.笔记 (30%) 3.出勤 (40%)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一周前,左腋下附近的疖肿,用手抓痒后,局部红肿加剧。口服土霉素和局部应用后,局部肿胀和疼痛没有减轻。两天的发烧和全身不适;今天我看了一个发高烧和发冷的医生。过去的健康状况体检:体温39.8℃,呼吸26次/分钟,脉搏118次/分钟,血压120/80毫微克脸部疼痛,左侧鼻翼根部有肿胀(1.5厘米×2.0厘米)的疖子,破碎,表面有黄色脓液和坏死组织,肿胀、压痛(+)心率快,每分钟116次,心音正常,腹部柔软,肝脾不沾。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检查 RBC 5.0x1012/L,Hgb 150g/L,HCT 0.45, MCV 85fl,MCH 28pg,MCHC 340g/L,RDW 0.14;;PLT 200 x109/L,MPV 10fl,PDW 0.15; WBC 16.8 x109/L,Sg 0.78,St 0.12,L 0.09,E 0.01中性粒细胞 大小不一,多为细胞质,毒性颗粒较多,空泡变性,尿常规检查葡萄糖2+, 临床化学检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正常。血糖12.5毫摩尔/升病原学检查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检查题 1。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该疾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2.尝试解释实验室检查结果 3。你认为还应该做哪些实验室测试? 4。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该病例的最终诊断。案例分析1。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面部疖肿败血症?糖尿病?

2。本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 (1)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检查和血小板检查均为正常,白细胞检查均为化脓性感染和中毒:①白细胞总数增加;②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③核左移(St增加高达0.12);④中性粒细胞中毒(有毒颗粒和空气炮变性)(2)尿常规:葡萄糖2+ (3)血液生化检查显示高血糖(与尿糖阳性一致),其余正常3.需要进一步检查: (1)血细菌培养和鉴定(看是否有疔疮引起的菌血症) (2)如果有细菌分离,应进行抗菌药敏试验和细菌耐药性试验(3)应复查血糖。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血培养报告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药敏试验和耐药性试验结果待报告。血糖复查结果:空腹血糖12.5毫摩尔/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FBG 13.5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1HbG)23.8毫摩尔/升256±199小时(2HbG)15.6毫摩尔/升3小时(3HbG)12.2毫摩尔/升4个时间点的尿糖均为阳性256±1994。结合入院前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该病例的最终诊断为:1、面部疖肿2、败血症3、糖尿病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地理试题 2020.10 (本试卷共8页,2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共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阿姆斯特丹运河落日景观是世界“十大落日景观”之一。下图为“十一”假期期间某中国游客拍下的阿姆斯特丹运河落日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船上游客穿行的运河河道大致走向为 A.西—东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D.北—南 2.若该游客欲故地重游且在同一位置观赏到如此美景(假 设天气晴朗),还可以选择在我国的 A.植树节前后B.劳动节前后C.春节前后D.元旦前后 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回答3~4题。 3.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4.仅从光照角度考虑,该品种菊花在下列四个城市中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A.天津、武汉、济南、长沙B.天津、济南、武汉、长沙 C.长沙、武汉、济南、天津D.济南、天津、武汉、长沙 安徽黄山宏村水圳(左下图)是人工修建用于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兼有泄洪、防火等功能。宏村水圳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总长1200多米,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右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5~7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