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创新理论作业答案

教育创新理论作业答案

教育创新理论作业答案
教育创新理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第1-2章)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于1912年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答案:熊彼特]

2、创新作为一种能力,它的特性包括:、、原则性。[答案:敏锐性、变通性]

3、对创新一词的解释,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的创新,;二是个人价值的创新。[答案:社会

价值]

4、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组织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分为和整体创新。[答案:局部创新]

5、影响创新的各种因素,概括起来包括内在因素和两大方面。[答案:外部因素]

6、早在1938年,美国著名创造学家就提出了“头脑风暴法”。[答案:奥斯本]

7、戴维斯AUTA模式由、理解、技法和四个环节组成,取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合起来

缩写为AUTA。[答案:意识、实现]

8、教育自身固有的根本属性就是。[答案:育人]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创新的动态性表明了哪些含义?

[答案: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世界和社会的变化刺激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由于

组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就应相应地调整影响创新的各种因素。随着

其它组织和个体对该组织创新的模仿、学习,必然使该组织的创新成果不断扩散,使得自身初始

的创新优势逐步消失,组织要谋求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势必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因此,创新不是

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创新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改变、调整影响创新的内外部因素,组织

的创新才能有日新月异的发展。]

2、组织结构对创新具有哪些显著的影响作用?

[答案:(1)灵活的有机式组织结构对创新有着正面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应变能力和跨职能

工作能力,从而更易于发动和实施组织创新;(2)富足的组织资源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3)

多向的组织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3、吉尔福特模式的中心及其步骤是什么?

[答案:这一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有五个步骤:第一,以记忆储存为基础;第二,进行发

散思维,酝酿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未经过发散思维而集中思维解决问题;第四,在这一

过程之中,如果在某个方面产生了反对观点,就必须运用评价和鉴别。;第五,在进行发散思维的情况下,有些取出的资料拒绝批判,也就是说,避开了评价和鉴别的作用。这一模式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经过各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解决存在的问题。]

4、创新教育自主性原则的含义及实质是什么?

[答案:自主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学习;真正

理解和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自主性原则的实质就是把每个教师、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来尊重、对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

唤醒、激发师生的自主性,作为一项根本原则。要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教育行为和

学习行为中,发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5、什么是创新教学?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案:创新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其要

素包括创新教学的实施者(创新型教师)、创新教学的承受者(创新型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的

方法和手段以及创新型教学环境。]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32分)

1、陶行知在20年代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1943年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

造之路迈进。” 创新与创造是完全可以等同吗?为什么?试分析之。

[答案:两者不能等同。创新和创造的区别包括以下几点:(1)主体上的差异:创造的主体是多重的,它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自然界,如自然创造了沟壑山川、奇峰异谷等美景;创新的主体专

指人类,它是人的社会特质。(2)开端上的差异:创造起始于无,它开端于一片空白,是无中生有;而创新起始于创造的成果,开端于已有的积累,是有中生无,具体地说,就是在人类已有的

成果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事物。(3)过程上的差异:创新与创造的基本意

义是一致的,但创造更为侧重创造性产品,即创造的结果;而创新更强调的是过程及其效果。]

2、“在欧洲中世纪,受宗教统治的影响非常大,创新被视为异端邪说加以禁止和封杀,这一时期,提出太阳中心说的哥白尼受到教皇的迫害,宣扬太阳中心说的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创新之路异常

艰难,整个社会不支持创新,对创新形成阻碍,大多都是由历史消极、落后的文化氛围束缚造成的。要铲除创新障碍,就要从认识和营造先进的社会文化氛围入手,重视社会先进文化氛围的营建,在社会上形成开放包容、倡导创新的大气候。”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具体分析。

[答案:这段话说明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创新非常重要。社会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以创新为荣,那么创新就会百花齐放。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因素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外部因素。人的创新活动领

域的不断扩大和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使人们的理念与文化价值观不断更新,而人们的理念与文

化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因素变化的制约,直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创新行为。]

3、开放性原则就是一切开放而无限制。这句话是否正确?试分析之。

[答案:开放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向广大师生开放,向现代

社会开放,要敢于面对国内外一切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的教育经验。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虽然始终强调开放性,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限制。我们要借鉴和吸收古今中

外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强调开放性要注意

学会“扬弃”。]

4、试分析下列观点:“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教学就是教书”。

[答案:第一,“教学就是传授知识”。这种观点有一定偏差。教学是包括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传授

知识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仅仅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一边”,因此,传授知识但绝不是教学的惟

一任务。

第二,“教学就是教书”。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从教学目的来看,教学不是“教书”,而是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目的的教育活动。]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结合职业实践,谈谈一个人的意志力对创新活动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创新就是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本身就是对“旧”的否定,就是要挑战旧说、建立新论,因此必然要面对困难和荆棘,这就要求创新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意志力。意志力强的人能够激

发自身的各种潜力,在创新的曲折进程中,不回避、不逃避问题和困难,而是迎难而上。缺乏意

志力,创新将半途而废。一个人的意志力往往体现出他是否具有胆识和勇气。一个人虽有丰富的

想象力和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但如果没有冲破世俗观念的勇气,那么他潜在的创新能力就难以

形成现实的创新能力。缺乏胆识、魅力的根源就是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比如,害怕与人比较,害怕自己显现愚蠢,怕犯错误,怕失败。实践证明,大部分有较强创新能

力的人都很自信,具有很强的意志力。]

2、试述创新教育与创新教学的关系。

[答案:(1)创新教育与创新教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在于:创新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总的

来说,创新教育与创新教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毫无疑问,教学包括在教育之内,是学校进行

教育的一条基本途径。学校除了教学活动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

径进行教育活动。除了主要在学校实施教育之外,还可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进行教育活动。(2)

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创新教学是具体的学校教育活动,其功能可以表述如下:创新教学是贯彻国

家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从形式的角度来说,由

于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教育的各种要素的具体表现和组织结构不同,因此,创新

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其中在学校教育中,创新教

学是其主要的手段。(4)从目的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与创新教学的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创

新教学是为了促进创新型学生的个体发展而存在的,其教学目标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通过创新

教学活动达到塑造学生的预期结果。而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创新型的社会,这需要创新型

人才的支撑。因此,创新教学的目标是创新教育目标的具体化。(5)从对象的角度来说,创新教

育与创新教学所指对象的范畴不同。教学活动的对象主要指学校人员,包括创新型教师、创新型

学生等。创新教育活动的对象的范畴要广泛得多,包括所有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包括学校人员,也包括各方面的社会成员。(6)从方法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的方法和创新教学的方法从根

本上讲是一致的。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创新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而创新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

教育者所采用的手段与方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桥梁。]

第二次作业(第3-4章)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提出的第一层次的要求。[答案:参与学习]

2、“教育即生活”,是以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的重要观点。[答案:杜威]

3、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基本因素是由两大系统构成的,一个是系统,主要体现在智力因

素的运作上;一个是系统,主要体现在非智力因素的运作上。[答案:认知、情意]

4、发展性学习能力的目标主要在于能以积极态度探索性地获取,形成技能。[答案:知识]

5、创新教学要研究教师、、教材、四大要素。[答案:学生、环境]

6、、间接性和是思维的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特征。[答案:概括性]

7、发现法是美国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其“ ”的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答案:发现学习]

8、实践证明,一个人短时记忆的容量最大为个组块。[答案:9]

二、简答题(每空6分,共30分)

1、什么是创新教学的社会性价值?它包含哪几个方面?

[答案:所谓创新教学的社会性价值,是指创新教学对一定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呈现出的意义。创新教学表现出很高的社会学价值,主要有两点。

(1)创新教学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2)创新教学可以促进国家、民族的富强]

2、什么是再定义性?请举一例。

[答案:即擅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例如,类人猿为了得到一串用前肢够不着的香蕉,在种种尝试失败之后,而用以前当作玩具的东西做工具得到了香蕉,这就是“再定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玩具”被转换成了“工具”。可见,再定义也可以说是一种重新发现、认识某种事物的特性和功能的能力。]

3、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首先使头脑兴奋起来,要使与会人员进入“角色”,需先热身,制造出激励活跃的气氛,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阶段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具体做法提出一个与会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毫无关联的简单的问题,促使与会者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应遵守四个原则:严禁批评;畅所欲言;追求数量;相互启发。]

4、培养直觉思维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1)鼓励大胆猜测(2)鼓励快速回答(3)允许跳跃思考(4)引导学生整体观察]

5、简述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答案:第一,发现问题及归类。发现并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之产生问题;把问题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问,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意向,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第二,提出假设,提出解决疑问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或答案,以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推测各种可能的答案;第三,搜集资料,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的依据;第四,得出结论并验证,组织学生仔细审查这些材料,从而得出应有的结论;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对假设或答案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32分)

1、开发人脑的潜能依靠教学中的不断创新。这里所说的全面开发人脑,它的含义有哪几层?试分析之。

[答案:一是指以人脑为核心的整个身心潜能的全面开发;二是指脑的各个部分的全面开发,就是大脑,也不只是左半球与右半球某一侧的开发,而就是左右两半球整体功能的协调开发;三是指人脑在现有水平(显有)、潜能水平(潜能)和自我调控水平(“反思”功能)三个层次水平的全面开发,这里的“反思”不仅是人脑功能的核心,也是全身心开发的核心,是一种自觉的自我调控过程,是人类高级智能活动的核心。]

2、教师主控课堂之内,学生参与课堂之外。因为教师在课堂内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得以保障,所以学生是客体;课堂之外,教师以家庭作业的形式交给学生一定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性的探究、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又是主体。以上这段话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试分析。[答案:这段话的分析存在偏颇。创新教学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将关注的热点始终放在学生身上。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张切实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工作上来。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

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

的主体。所以不仅在课外而且在课堂之中,学生都应是教学的主体。

创新教学要从根本上扭转将学生作为学习客体的做法,将教学中的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为思路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

生参与学习;(2)让学生主动学习;(3)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3、有位教师在小学二年级教“纸张”一词时,他要求学生列举“纸张”的用途。一开始,学生争先恐后,迅速说出了“印书”、“写信”、“包东西”等最普遍的用途。接着,举手的人就少了。忽然一位学

生说:“我能用纸叠飞机”。全班又活跃起来,纷纷补充说纸可以“叠灯笼、叠小船、叠青蛙”等等。

然后,气氛又不热烈了。另一个学生提出纸可以“糊火柴盒”,不少学生又补充说:“纸箱”、“信封”、“香烟盒”也是纸做的。这时,全班似乎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突然,一个学生又举起了手,说:“我姐姐说,纸还能做衣服穿,做茶杯和碗碟。”上面这一教学案例创新思维的哪些特征?具体分析。

[答案: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特征。

一开始,学生争先恐后,迅速说出了“印书”、“写信”、“包东西”等最普遍的用途体现了学生思

维的流畅性。接着,举手的人就少了。忽然一位学生说:“我能用纸叠飞机”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另一个学生提出纸可以“糊火柴盒” 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突然,一个学生又举起了手,说:“我姐

姐说,纸还能做衣服穿,做茶杯和碗碟” 体现了思维的独创性。]

4、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对学生说:“不要急于回答,多想想,想好了再说。”有的甚至规定

“想两分钟”。“想好了再说”这个要求并不错,在某些场合,对于某些学生可能也有一定用处,但是,你怎么知道举手抢答的学生都是没想好的呢?更有甚者,把积极抢答问题看成是一种不良行为,

说那样的学生是“出风头”、“爱表现”、“骄傲自大”、“个人英雄主义”,是“不虚心的表现”,“容易脱

离群众”等等。试分析这一些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

[答案:这些评价是不公正的,它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扑灭了学生直觉思维的火焰。直

觉思维具有快速的特点,它与思维的敏捷性和主动性关系密切,在课堂上学生的急性作答,正顺

应了培养直觉思维的需要。学生一听到教师提出问题,便迫不及待地争先抢答,这正是他们学习

积极性的表现,也是思维敏捷性的表现,对于培养任何形式的思维能力都是有利无害的。所以应

鼓励快速回答。]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试述创新教学的教育性价值。

[答案:创新教学作为一种处于时代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对于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

一段时间内的教育都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1)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2)促进教育环境的改善(3)促进课程改革的进程

(4)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5)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创新教学的教育性价值还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创新教学必然带来教育目标的创新、教育

体制的创新、教育体系结构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教育管理与评价等多方面的创新。这些方

面的创新,既是实施创新教学的途径,又是创新教学教育性价值的体现。]

2、结合实际,谈谈发现法与传授法的区别。

[答案:发现法与一般传授法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传授法重视教师的传授,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往往是把知识“嚼碎”之后喂学生;发现法强调学生自己发现,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

教师总是着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探索未知,独立地解决问题。传授法着重学习和获得知识的结果,把成绩分数看得特别重;发现法着重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强调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师不把现成的科学原理直接讲给学生。]

第三次作业(第5-6章)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创新教学方法包括创新教法和两个方面。[答案:创新学法]

2、创新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围绕基于为出发点的设计。[答案:人]

3、主体性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本质规定性,即、选择性、和创造性。[答案:自主性、能动性]

4、人们通过语言、行为或其他方法去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能力即。[答案:参与主体性]

5、创新型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答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6、在西方教育史上,通常把以德国教育家为代表的教育思想看作传统教育派。[答案:赫尔巴特]

7、罗杰斯还提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三个要素,这就是、和理解。[答案:真诚、接受]

二、简答题(每空6分,共30分)

1、什么是创新教学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创新教学方法?

[答案:创新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1)创新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与改革

(2)创新教学方法是对教学方法的整合与优化]

2、在创新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2)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3)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3、教师的创新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教师创新人格建塑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创新教学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1)强烈奉献精神(2)良好的合作意识(3)顽强的意志]

4、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什么?

[答案:(1)善于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2)善于质疑(3)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立性(4)顽强拼搏的坚韧性(5)有自信心]

5、怎样理解师生多向合作观

[答案:现代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这就特别需要教师有现代教学的理念,树立师生多向合作观。教师不仅要从“独奏者”向“合奏者”或者“伴奏者”的角色转变,而且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形成多向交流互动的立体网络,才能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极大地提高师生的参与度,最大程度地发挥交互作用的潜能,形成相互依存、共同激励、相互促进的格局,以增强教学效果。]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32分)

1、试分析创新教学方法是对教学方法的整合与优化。

[答案:(1)创新教学的方法必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是与以往不同就属于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应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最佳环境。这就需要对教学方

法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不利于创新教学的方法。(2)整合与优化应来自于创新教学的内在要求,它不是大杂烩,创新教学方法是众多方法的结合应用,它的表现是在创新教学过程各环节上对具

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3)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造成固定与僵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缺乏生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往往还会抑制创新,因为创新教学方

法本来就是要求多样的,不是唯一的。]

2、英国大学者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

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

两个思想。试用主体性教学方法分析这段话。

[答案:主体性教学方法包括参与、交互、探究与合作等。参与性教学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教

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积极地交往和互动,达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的境界,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它的产生有特定的背景。交互性是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是

一种双向交流,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

向交流。交互主体性是指“人们通过语言、身体动作或其他方法去了解对方思想的一种能力。”探

究主体性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手段及方法,去探讨和研究多方各自的思想,以形成对

问题解决的能力。合作主体性是指人们通过行动去交流各自思想,并表达解决问题的意图,形成

合力,共同取得和实现一致目标的能力。]

3、随着课程改革,教师教的控制力在不断弱化。试分析这句话的科学内涵。

[答案:创新教学方法则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始终都处于积极的、主动的状态,因此,对课程的控制及其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需要发生一定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教

学活动的主要控制者,学生对教学活动缺乏自主性,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力相对较大;创新教

学方法认为教师对教学的控制力需要弱化,转向支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在教学中

的地位才能提高。]

4、创新型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立性”的学习特点,如何理解这一特点?试分析之。

[答案:创新型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大多数学生相比,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总喜欢独立思考、独

立学习,不盲目模仿他人。在学习上,创新型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受习俗的

限制和约束,不拘泥于课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线索,结合学习的实践

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

观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综述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

[答案: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或是想出新办法,发现或创造新事物,建

立新理论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多种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1)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型教师应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一,具有扎实的专业知

识体系和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新观念。第二,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第三,掌握现代

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熟练掌握包括CAI课件、网络等在内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2)综

合的智力结构。创新型教师的工作是综合智力的运用,创新型的教师尤其要具有敏锐和细致的观

察力。(3)多元的能力结构。创新型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是实施创新教学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创设有利环境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 ]

2、试述杜威在师生关系上的主要观点。

[答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首先向“传统教育”概念挑战,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称为“传统教育”,而把自己在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整套教育主

张称为“现代教育”。在师生关系的看法上,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主张发

展学生的个性。他提出了“儿童中心论”,主张把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转到儿童。他主张在教育和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依照儿童的兴趣组织各种活动。杜威反对教师忽视儿童的

实际,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儿童。]

第四次作业(第7-9章)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是创新教学的基本环境。[答案:创新型学校]

2、具有创新意识的是创新学校环境的主体。[答案:教育管理者]

3、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一个非物质环境,是一个。[答案:软环境]

4、教学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有系统地对教学活动所作的判断。[答案:价值]

5、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有功能和功能。[答案:强化、反馈]

6、创新教学评价的量化方法包括、统计分析的方法和评定的方法。[答案:测量的方法]

7、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征有、自主化、、差异化。[答案:人性化、过程化]

8、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在问题解决上有以下两种策略,一是手段——目的分析,二是。[答案:逆向工作]

二、简答题(每空6分,共30分)

1、政府的创新教育观念对创新教学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教育行政部门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包括政府对人才的要求,政府对推进学校改革的支持。(2)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创新教学的影响(3)政府的舆论手段及政策手段对创新教学的影响] 2、诊断性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答案:确定学生入学或升学的准备程度;确定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适当安置;找出造成学生

学习困难的原因。]

3、创新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及创新教学评价原则有哪些?

[答案:(1)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这包括教育社会学、集体教育和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2)评价方法理论。这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理论等。

创新教学评价原则包括多元化开放性评价原则和创新化激励性评价原则。]

4、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是什么?

[答案: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

学评价。(1)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前提,不是重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改进,重于人格的尊重。(2)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3)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贡献,是帮助教学过程

的主体做得更好。]

5、学科创新性教学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首先,学科教学目标的改革,要把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再现型教育,转变为发现型教育,即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其次,学科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重视基

础知识学习,还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第三,学科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加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行学分制,培养学生自觉能力等,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在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科能力。]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32分)

1、“家长的职业或文化程度问题等是家庭环境的一部分,但与创新教学没有正相关”,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试分析之。

[答案:家长职业状况、家长文化程度的高低,只是反映出家庭氛围的一种特定现象,一般并不能

够将这种现象显性地反映在子女身上,即家长的职业或文化程度与子女学习的创新过程成正向趋势,由此,家长的职业或文化程度对创新教学的间接影响,也不具有正向趋势。例如,一些教师

子女的创新能力并不等同其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长也不一定教育出同等文化程度的子女。反之,一些创新能力较好的学生并不受家长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局限。

家长是学校的教育伙伴,“少提意见,多提建议”是大家的共识,继而形成“学生更像教师,家长更

像校长,社会更像学校”的人文环境。]

2、下列哪些属于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单元测试②作业演练③语言表达训练④个别辅导⑤学科考试

单元测试、作业演练属于形成性评价,学科考试属于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包括以上所有

5项。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测验,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次数频繁,形

式灵活。每次测试的内容较少,范围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在单元(或章节)教学中掌握知识内容

的程度。诊断性评价不限于查明、辩认和确定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病根,也包括对学生优点和特殊

才能的识别。教师要想制订出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有效教学策略,必须了解学生和他们的

知识储备,了解他们对学科的态度和愿望,而了解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学科考查和测试,一

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的方式获得。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评定一定时期以来教师

的教学情况,给学生评定学科成绩,并为学生作出证明或提供关于各科教学的方案及实施是否有

效的证据。]

3、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一种“缺损性评价”,即缺少对人本身的关注,而只关注分数,以“分数论英雄”。发展性教学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

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试分析以上这段话,概括这段话主要说明了发展性教学评价

的哪一特征?

[答案:这段话将传统的教学评价和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功能上做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两者

在对“人“的关注度存在差异,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深入到人的内心,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段

话主要说明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人性化”特征。]

4、例如,别人在“指桑骂槐”,有人就听不出来;有人在说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到口吐

白沫也说不到点子上;有人在阅读中部分段,找不出段落大意,归纳不出中心思想;有人有着丰

富的生活内容,就是写不出主体鲜明的文章来。试分析以上这段话中这种人所缺失了哪些能力?[答案:别人在“指桑骂槐”,有人就听不出来,只能说其“听”的概括能力不强;有人在说话时口若

悬河,滔滔不绝,甚至到口吐白沫也说不到点子上,只能说其“说”的概括能力太差;有人在阅读

中部分段,找不出段落大意,归纳不出中心思想,只能说其“读”的概括能力不行;有人有着丰富

的生活内容,就是写不出主体鲜明的文章来,主要还是说明其“写”的概括能力尚待提高。语文学科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语文上的概括能力。所以学好语文,离不开概括能力的培养。]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结合实际,论述良好校风班风对创新教学的作用。

[答案:(1)同化作用。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形成的推崇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中,能够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教育导向,在耳濡目染中,好比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感化,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2)促进作用。一所学校如果有着推崇创新的学习风气,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能够带着宽松愉悦、不畏艰难的心情,接受教学中的任何创新。(3)约束作用。一所学校,如果有创新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可以改变教师和学生拘泥保守的不良习惯,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2、试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答案:略]

大连职称继续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考试题及答案

·本次考试所得88.0分,已通过考试 创新理论与实践 ——2013年大连职称继续再教育答案 是非题 1. 熊彼特所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第一部研究创新理论的专著。 A对 B错 2. 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传统有两类,一类是合时宜的、有益的传统;一类是不合时宜的、有害的传统。 A对 B错 3. 真正的创新素质是学习与创造的有机统一。一个不会学习的人,也能有大的发明创造的。 A对 B错 4. 显意识的控制体系是一个逻辑系统,潜意识的控制体系则是一个情感本能系统。 A对 B错 5. 智力激励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的创新方法。 A对 B错 6.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全篇的一条主线。 A对 B错 7. 改革是在保证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某些局部和部分环节及其功能的自觉调整和完善。 A对 B错 8. 21世纪是文化和经济融为一体的时代,智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竞争力的资本。 A对 B错 9. 科技创新动态过程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这个动态的整体是复杂的。A对 B错 10. 对于文化形成、文化创造来说,制度文化是协调和保证。 A对 B错

单选题 1. ()是综合、整合多种创新成果,汇聚或提炼出新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加总和拼凑,而是有机合成、整合提高,形成具有新功能的创新系统。A学习创新 B原始性创新 C再次创新 D整合创新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进行了新的定义,现代文盲的特点不包括() A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 B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 C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D不认识文字 3. ()是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问题,也就是从新的角度提出怀疑并进一步加以分析。 A批判性思维 B想象性思维 C抽象性思维 D无控性思维 4. 从20世纪30年代奥斯本创立第一种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以来,全世界已涌现出创新技法()多种。 A500 B600 C700 D1000 5. ()是指为达到某种设想、目标所采用的合理、科学的运作方式。 A体制 B机制 C行政 D管理 6. ()根据市场和技术变化以及有关的知识,察觉到存在一些创新的机会,形成了创新思想。 A感性阶段 B概念化阶段 C研究开发阶段 D设计或试制阶段 7. ()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 A吉尔福特 B陶行知 C庄子 D荀子 8.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于()年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内生人力资本理论。 A1986 B1990 C1992 D1996 9. ()是指引人的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02任务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中央电大形成性作业02任务 、多项选择题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1.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r 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厂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厂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2.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17 A.人口数量 17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F1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r D.社会文化 □ E.法律制度 3.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匚 A.教育目的 匚 B.教育内容 C.教育发展规模 D.教育结构 17 E.教冃质量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匚 A.社会生产力 17 B.政治经济制度 C. 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E.人口质量 5. 受教育权利是受()制约的。 □ A.社会生产力 U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时代 D. 社会历史形态 □ E.社会文化 6.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 已D.社会文化本体 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7. 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 中具有()的产业地位。 口 A.基础性 □ B.全局性 匚C.先导性 D. 迟效性 E. 可持续性 8.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 A.教育观念现代化 “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 D.教育管理现代化 ’ E.教师素质现代化 9.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面。 )等各方□ A.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 C.教学内容 ’ 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 E.教学组织形式 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11.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 1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

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对教育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赵多山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邮编 730070) 关键词:教育创新、创新、素质教育、战略竞争、人才战略 一、教育创新的背景及意义 教育创新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它包括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课程资源以及教育条件的创新等,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如1989年美国提出的“2061计划”指出,科学技术是今后人类生活变化的中心,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日本在1996年7月提出的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出,应把在“轻松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轻松愉快”既是发展个性、自主学习的条件,也是提高孩子眼前生活质量的目的。为实现“轻松教育”,精选教学内容、精简课程应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以发展个性及科学素质,适应国际化趋势。自80年代末开始,中国教育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热潮,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着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第三次教育创新。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并明确“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有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在教育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创新活动。 教育创新是遵循人的创造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的灵魂,21世纪教育改革的潮流。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

自控作业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题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题1-2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2图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

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增高,炉温就上升,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c u c u c u f u f u r u e u a u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正好等于给定电压。此时,f u r u 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c u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电路理论基础

1: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回答:参考点 2:不能独立向外电路提供能量,而是受电路中某个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叫()。 回答:受控源 3:振幅、角频率和()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回答:初相 4: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回答:小 5: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流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 回答:零 6: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回答:安培 7:与理想电压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开路等效。 回答:并 8:电气设备只有在()状态下工作,才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回答:额定 9:通常规定()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回答:正 10:电容元件的电压相位()电流相位。 回答:滞后 11: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等于()之差。 回答:初相 12:电位是相对于()的电压。 回答:参考点 13: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的电路。 回答:少 14: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回答:电压

15:KCL和KVL阐述的是电路结构上()的约束关系,取决于电路的连接形式,与支路元件的性质()。 回答:电压与电流、无关 16:各种电气设备或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及功率都规定一个限额,这个限额值就称为电气设备的()。 回答:额定值 17:节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但节点数较少的复杂电路。 回答:多 18:三个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连接。 回答:星形 19: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是补偿前后()不变。 回答:P U 20: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回答:变压器 1: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参考方向绕行方向一周,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 回答:零 2:对于两个内部结构和参数完全不同的二端网络,如果它们对应端钮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则称N1和N2是()的二端网络。 回答:相互等效 3: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求()和() 回答:电压电流 4:对一个二端网络来说,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个端钮()的电流。 回答:流出

继续教育: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试题答案(2014)要点

1. 使用STC算子方法重新思考问题时,物体的()方面不在考虑范围内。(单选 B资源 2. ()是指用富氧化的空气代替普通的空气,用纯氧代替富氧化的空气。(单选 B强氧化剂原理 3. 为了解决技术矛盾,TRIZ理论总结了()个通用工程参数对技术的性能进行标准化描述。(单选) C39 4. 实现分解混合物的功能,其功能代码是()。(单选) DF10 5. 茨维基把形态分析法的步骤分为(1234 )。(多选) A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加以解释 B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基本组成部分的多维矩阵 C检查这个矩阵中所有的总方案是否可行 D对各个可行的总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的总方案 6. 使用强氧化剂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123 )。(多选) A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 B用纯氧替换富氧空气 C用电离射线处理空气或氧气 7. 使用预先作用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 C预先对物体进行特殊安排,使其在时间上有准备或已处于易操作的位置 D在操作开始前,使物体局部或全部产生所需的变化 8. 技术发明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判断) 正确 9. 任何技术系统,在其生命周期之中,是沿着提高其理想度向最理想系统的方向进化的,提高理想度法则代表着所有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最终方向。(判断) 正确 10. 预先作用原理是指如果采取的某一项措施会产生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那么这个措施就应该被反措施或预应对措施所代替,以控制其不好的影响。(判断错误 11. 空间维数变化原理是指使一个物体或者系统产生振动。(判断)错误 技术发明的准备阶段、构思阶段、物化阶段,是整个发明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的连续的环节。 收敛式发明方式包括检验表法和形态学分析法。 增加集成度在简化的路径包括增加集成度、简化路径、双系统与多系统和子系统分离。 是指如果采取的某一项措施会产生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那么这个措施就应该被反措施或预应对措施所代替,以控制其不好的影响。(单选) B预先反作用原理 ()是指将一个物体或者一个系统分解成可动但相互联系的几个部分。(单选 C动态特性原理 3. ()是指制作一个多孔的物体或者添加多空的元素(镶嵌件,涂料等等)。(单选 D多孔材料原理 4. ()是指从统一的事物转变为复合材料(多种材料)和系统。(单选 D复合材料原理 ()是根据自然或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启发获得创新思路和方法。(单选) B仿生类比 使用反向作用原理的案例包括(123 )。(多选) A用慢餐去代替快餐 B在家里工作而不是增加去公司路途的时间 C在大衰退时期实行扩张而不是压缩 6. 使用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的具体案例包括(234 )。(多选) B机动车上用的液压减振器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

第一----三章) 一、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二、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三、实例分析题(或辩析题) 1.答:“学校当然是‘校长’说话才真正算数”这个观点对不对,我们首先行分清“学校”和“校长”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但校长并不能够等同于学校,校长既然是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龙兰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基础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数学教育既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特别是具有育人价值。数学的育人,主要是通过知识教养,思想教育,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人整体地、有条理地、合乎逻辑地和系统地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教授一定的高等基础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深化对客观世界中事物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理解,通晓研究客观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和它的运动形式的规律。具体地和抽象地认识数与形的存在,研究数形规律,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最基本的元素。人们只有对数与形有了基础的了解,才有可能认识任何事物。 在高等教育之前的基础教育中(在中国,即通常的学前教育、小学、中学教育和作为高等教育的预科教育的高中教育),教育者们认为,受过基础教育的社会成员需要的数学的基础被称为初等数学结构。其任务是把概念化了的初等数学知识系列,系统地传输、内化给受教育者,以期受教育者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具有相应的数与形的思维能力,数与形的初等知识,有进行初等的数与形的运算的基础能力。 高等教育中的大学基础数学教育,承接初等数学教育,在初等数学教育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知识。一是升华和促进受教育者数理逻辑的观察、思维和判断等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二是延伸拓展受教育者的数学知识面,在新的层面上,为在各种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数学运用,为各专业能力(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进一步从各种数学模型的形式和应用中享受到数学美。 大学基础数学学科主要包含: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线性代数,研究如何解线性方程组及其有关的问题;微积分,研究变速运动及曲边形的求积问题,作为微积分的延伸,还包括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依据数据进行推理。所有这些学科的教学过程构成了大学基础数学教育知识结构部分。 一、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类的创造活动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人类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崭新的水平。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能力将是21世纪人才的根本特征,而创新能力的源泉乃是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承担着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协调地发展人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一般包括创新的情感动力、创新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的行为能力。 创新的情感动力,是创新活动的发动机,是驱动创新活动的力量,它包括创新的动机,创新欲望,创新的认知能力,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其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内容。创新的行为能力,是由创新活动的各种外显行为和技能组成的,其中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是关键因素。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这些情感的、认知的和意志的诸因素,构成了一个人的创新素质的整体。发展创新素质的教育,就是通过多种的方法和措施,发展学生的创新情感和欲望以及创新的认知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所需要的意志品质。 1.创新情感、欲望和动机的激发 创新的欲望是驱动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情感、欲望、动机的激发表现为以下几点: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理论与实践试题和答案100分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理论与实践 100分 单选题 1:[2分]创新思维是能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它主要体现的是( ),其程度越高,那么创新思维的创造性就越强。创新思维意味着开动脑筋、用智慧解决问题。 A :超前性 B :模仿性 C :新颖性 D :独特性 我的答案:C 2:[2分]( )是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到首次实现商业化全过程的经济技术活动。 A :技术发明 B :技术创新 C :技术开发 D :技术研究 我的答案:B 3:[2分]一个人有了很好的创新思维,而没有正确的( ),也不可能形成创新方案。因此,掌握创新方法对于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A :创新方法 B :创新思维 C :创新理论 D :创新实践 我的答案:A 4:[2分]管理思想的创新是指管理思想保持先进性。当代的管理创新,强调管理思想的( ),这是推进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保证。管理创新思想是以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为主导的,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未来文明。 A :超前和创新 B :变革与改造 C :继承与发展 D :传统与改革 我的答案:A 5:[2分]逆向反转类创新法是指用( )的方式进行创新的方法。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换个角度想想,很可能会产生突破常规常理的创新思路。 A :正向思考 B :反向思考 C :双向思考 D :逆向思考 我的答案:B

6:[2分]1938年,被誉为( )的奥斯本,总结出了现在非常著名的“头脑风暴法”,并取得了应用上的成功。 A :企业管理大师 B :创造方法之父 C :创新思维专家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B 7:[2分]创新还要有( )。要创造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达到新境界,就必须进行探索。 A :大胆求证的态度 B :严谨慎重的心态 C :勇于探索的精神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C 8:[2分]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核心是( ),并以此来进行创新。 A :改革 B :改进 C :改造 D :发展 我的答案:B 9:[2分]认识创新活动,洞察创新的基本规律,首先需要我们认识创新的( ),创新的主体是在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和支配

12秋现代教育原理形考3-4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 14 道试题,共 28 分。) 1. 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 B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育目标 E. 教学目标 2. 规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性质、总方向、总目标的是( A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育目标 E. 教学目标 3. 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ABCD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4. 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 其代表人物有(CDE )等。 A. 卢梭 B. 杜威 C. 孔德 D. 那托尔普

E. 涂尔干 5.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 柱,它们是(ABCD )。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E. 学会反思 6. 1993年,美国政府在( D )中,确定了美国国家的八大教育目标。 A.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B. 《普及科学2061计划》 C.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D.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7.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 括(ABCDE )。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 C. 社区服务 D. 社会实践 E. 劳动与技术教育 8.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ABC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科书 D. 作业

教育创新论文

初中思品教育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摆在政治教学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竞争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模式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题。下面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1.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传授,轻培养;重灌输,轻启发。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不愿学习。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教师要进行启迪和引导,这只靠讲理论是无法做到的,要敢于突破课堂的束缚,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经常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教的内容从基础知识转变为学习方法,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让学生形成多提问多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一章

答案1.1 解:图示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a 指向b 。当时间t <2s 时电流从a 流向b,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当t >2s 时电流从b 流向a ,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为负值。所以电流i 的数学表达式为 2A 2s -3A 2s t i t ? 答案1.2 解:当0=t 时 0(0)(59e )V 4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反,即b 为高电位端,a 为低电位端; 当∞→t 时 ()(59e )V 5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同, 即a 为高电位端,b 为低电位端。 答案1.3 解:(a)元件A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A 消耗的功率为 A A A p u i = 则 A A A 10W 5V 2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b) 元件B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 消耗的功率为 B B B p u i = 则 B B B 10W 1A 10V p i u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c) 元件C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C 发出的功率为 C C C p u i = 则 C C C 10W 10V 1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答案1.4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③: 42A 3A 0i --=,得42A 3A=5A i =+ 节点④: 348A 0i i --+=,得348A 3A i i =-+= 节点①: 231A 0i i -++=,得231A 4A i i =+= 节点⑤: 123A 8A 0i i -++-=,得123A 8A 1A i i =+-=- 若只求2i ,可做闭合面如图(b)所示,对其列KCL 方程,得 28A-3A+1A-2A 0i -+= 解得 28A 3A 1A 2A 4A i =-+-= 答案1.5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创新 郑尚武 (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 710061) 论著选摘 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起源于人们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在,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已经泛化,创新理论已初步建立。本文结合中国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创新概念与创新理论,并认为教育技术的产业化特征符合创新理论的要求,有必要将其引入到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中来。然后从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教育技术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技术创新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受技术创新的推动,一波又一波的不断向上。近几年兴起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更是将这一气势推向了高潮。如何理解或解释这一现实善,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已经难以为继,需要引入新的理论。“技术创新”就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工具引入,就是要从新的视角看等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发展教育技术。本文结合中国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简要介绍创新概念与创新理论;论述教育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以使本行业的同志对“创新”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创新 1)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波特(1883?/FONT>1950年)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与实践,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已经泛化,并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发展研究中。虽然这个各词已经家喻户晓,但并非人人都能准确地解释其词义,将其作为一种理论来看待的就更少了。 “技术创新”起源于人们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目前,“创新”在一般人意识中还算是一个新名词。它有别于发明和创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技术变化过程进一步细分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具体的意思是指,任何一项技术都要经历“发明棿葱聴扩散”这样一个过程,“创新”是从发明到扩散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关于“创新”概念的解释或者蠊定义,涉及到对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深入理解,这里不作深究。通俗的词义解释是:一种产品被发明出来,只能算是个“发明”,只有当它被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或实际生活中时,对能被称为是“创新”。只有当它扩散开来,才能对经济增长发生促进作用。例如,我们专业所使用的盒式录像机是1956年发明的,而真正形成工业化生产并应用于实际的信息传播工作中,则是1970年的事了。到了八十年代,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扩散,才极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答案(精品文档)

电大本科现代教育原理作业 大家参考一下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1答案 (第一----三章) 一、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二、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三、实例分析题(或辩析题) 1.答:“学校当然是‘校长’说话才真正算数”这个观点对不对,我们首先行分清“学校”和“校长”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但校长并不能够等同于学校,校长既然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那校长理当带领全校师生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学校的义务,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即是说,校长只是上级行政机关或者全体师生委托实施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的执行者,而不是说校长就是学校里的家长、校长依法行政的号令,那当然要算数了;校长的号令有违法乱纪国家的法律,任何师或生都有抵制或控告的权利。 2.答案要点: (1)朱教师之所以成功地将赵宁引务了正道并获得成功,根本原因是顺应了赵宁思想性格发展的特点。 (2)正确地激发了赵宁自身潜能的内驱力。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引论 1-1 试描述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并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答: 自动控制系统一般都是反馈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被控部分、测量元件组成。控制装置是由具有一定职能的各种基本元件组成的,按其职能分,主要有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校正元件和放大元件。如下图所示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此时,系统构成没有传感器对输出信号的检测部分。开环控制的特点是:输出不影响输入,结构简单,通常容易实现;系统的精度与组成的元器件精度密切相关;系统的稳定性不是主要问题;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系统事先的调整精度,对于工作过程中受到的扰动或特性参数的变化无法自动补偿。 闭环控制的特点是:输出影响输入,即通过传感器检测输出信号,然后将此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再将其偏差送入控制器,所以能削弱或抑制干扰;可由低精度元件组成高精度系统。 闭环系统与开环系统比较的关键,是在于其结构有无反馈环节。 1-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答: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概括来讲,就是要求系统具有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稳定性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不稳定的系统不能实现预定任务。稳定性通常由系统的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对恒值系统,要求当系统受到扰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能够回到原来的期望值(例如恒温控制系统)。对随动系统,被控制量始终跟踪参量的变化(例如炮轰飞机装置)。 快速性是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因此快速性一般也称为动态特性。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希望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越好,但如果要求过渡过程时间很短,可能使动态误差过大,合理的设计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准确性用稳态误差来衡量。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当系统达到稳态后,其实际输出与所期望的输出之差叫做给定稳态误差。显然,这种误差越小,表示系统的精度越高,准确性越好。当准确性与快速性有矛盾时,应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1-3 请给出图1-4炉温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答: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

答案2.1 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 由分流公式得: 23A 2A 23 I R Ω?==Ω+ 解得 75R =Ω (b) 由分压公式得: 3V 2V 23 R U R ?==Ω+ 解得 47 R =Ω 答案2.2 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20k Ω 1U + - 20k Ω (b) + _ U 图中等效电阻 (13)520 (13)k //5k k k 1359 R +?=+ΩΩ=Ω=Ω++ 由分流公式得: 220mA 2mA 20k R I R =?=+Ω 电压 220k 40V U I =Ω?=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 13==30V 1+3 U U ? 答案2.3 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2325k 5k R R R ?Ω = +Ω (1)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32 113 130.05(2) 40k (3) eq R U U R R R R R ?==?+??=+=Ω ? 由方程(2)、(3)解得 138k R =Ω 32k R =Ω 再将3R 代入(1)式得 210k 3 R = Ω 答案2.4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1820mA 8mA (128)I Ω =? =+Ω 2620mA 12mA (46)I Ω =? =+Ω 由节点①的KCL 得 128mA 12mA 4mA I I I =-=-=- 答案2.5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 图 题2.5 120Ω (a) (b) 图中 1(140100)240R =+Ω=Ω 2(200160)120270360(200160)120R ??+?=+Ω=Ω??++??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2 112 10A 6A R I R R =? =+ 及

教育创新理论(上)(专业课)

教育创新理论(上)(专业课)

3.语义知觉内容包括对()的感知辨析。 正确答案:C.语音 5.表象的主要特征是从个别的、分割了的()中引申出来的折合的总结。 正确答案:C.知觉 6.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强调教育信息化硬、软件基础设施在什么上的快速发展。()正确答案:C.数量 8.六七岁的儿童,其()能力发展水平不一定局限在具体运演水平。 正确答案:B.认知 9.MACETO中O的意思是() 正确答案:D.成果 10.语文教育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字。 正确答案:C.五万

多选题 ---------------------------------------------------------------------------------------------------- 1.儿童通过理解问话和回答问题,能迅速提高()方面的能力。 正确答案:A.理解话语 B.重组知识经验 C.表达思想感情 2.内化心理操作利用事物的哪些因素在心理上进行操作? 正确答案:A.形象 B.表象 C.象征符号 3.()一般情况下属于无条件的潜意识思维。正确答案:B.创造 C.想象 6.语文教育课标的生字: 正确答案: 7.儿童语言如何发生与发展的几种看法()。正确答案:

9.胡寄南认为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的统一心理活动。 正确答案:B.意志 C.情感 D.思维 10.创造性突破的主要标志是()的出现 正确答案:A.灵感 D.顿悟 判断题 ---------------------------------------------------------------------------------------------------- 1.认知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内驱力。() 正确答案:对 2.非随意创造思维具有创新性。 正确答案:对 3.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具有局限性。 正确答案:对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答案大全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8?道试题,共?40?分。) 1.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 3.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 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 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 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0?分。)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40?分。)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 02任务 一、多项选择题(共?17?道试题,共?34?分。) 1.??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A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