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精要讲解章节及习题汇总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精要讲解章节及习题汇总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精要讲解章节及习题汇总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精要讲解章节及习题汇总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精要讲解章节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

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教育具有原始性;3.教育具有同一性。(二)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

1.学校的产生

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三)现代教育形态

1.现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2.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社会化。第三,教育生产化。第四,教育民主化。

第五,教育国际化。第六,教育现代化。第七,教育多元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二)普通教育学的任务

1.教育学的理论建设;2.教育学的实践运用。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认为“亲知”“闻知”和“说知”是获得知识理解的三种主要途径,强调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道家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加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寻求确定知识来建立价值标准,他肯定人人都有自求真知的能力,因此,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的思想。问答法的步骤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柏拉图的教育学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他以“理念说”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包含形而上学、价值论及知识论的哲学系统。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

古罗马昆体良(Marcus.Fabius.Quintianus 35~96)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就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在1632年写成、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杜威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不但提出了一系列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

3.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

凯洛夫(N.A.Kaiipob,1893~1978)主编的1939年出版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

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56年以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B.S.Bloom,1913~)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J.S.Bruner,1915~)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强调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1970年,法国的保尔?朗格朗(P.Lengrand,1910年)写成了《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

自1972年以来,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把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创造性地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中加以具体化。

1975年,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详细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体系,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介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在对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之后,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1)类比方法、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2)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3)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4)系统方法;(5)自下而上的方法和自上而下的方法。

2.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2)文献法;(3)调查法;(4)实验法;(5)比较法;(6)个案研究法。

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试题答案与解析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达尔文B.布厄迪尔C.勒图尔诺D.孟禄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A.聘任制度B.科举制C.录用制D.任免制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A.主体教育观B.精英主义价值观C.知识主义价值观D.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A.社会化B.民主化C.大众化D.自由化

8.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A.康德B.裴斯秦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E.教师素质现代化

2.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有()A.库姆斯B.伊里奇C.杜威D.保罗?郎格朗E.夸美纽斯

3.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A.兼爱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有教无类D.教学相长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D.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E.教育自由化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A.以儿童为中心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6.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A.前制度化教育B.义务教育C.普及教育D.制度化教育E.非制度化教育

7.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步发展,具体的类型有()

A.四门学B.官学C.太学D.私学E.书院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______。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和佛教手中。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系统的形成。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教育。

6.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

8.《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的代表作。

四、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2.教育民主化3.制度化教育

五、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4.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六、论述题

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分别列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并论述其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2.【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精析】D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于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6.【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BCDE教育现代化包括(工艺、设备、手段、管理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和教师素质现代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精析】AB库姆斯等人的陈述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3.【精析】BCE“兼爱”是墨家思想。“教学相长”是《学记》提出的。B、C、E均为孔子的教育主张。

4.【精析】ACE教育民主化体现两方面,一方面指让所有人都受到平等的教育,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追求教育自由化。

5.【精析】ABCDE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6.【精析】ADE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7.【精析】BDE在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类型有官学、私学和书院。

三、填空题

1.裴斯泰袼齐2.卢梭3.婆罗门教4.学校教育5.制度化6.教育立法7.非制度化8.洛克

四、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所谓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移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自由化。

3.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五、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

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的创立有一个历史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3.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有:

(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确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论述了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自然和人的关系,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原则及规律,道德教育和教学管理等。

(2)强调普及义务教育,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3)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人人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和实行“泛智教育”。这一思想为后来的自然主义教育开辟了道路。

(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5)首次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尤其是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这一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人类的学校教育更加趋向正规化。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大致有两点:第一,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第二,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六、论述题

1.(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教育的民主化。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元;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它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他从迎合德国反动贵族阶级利益的伦理学出发,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以心理学为基础,规定了教学步骤: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他强调了教学的教育作用。(3)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在做中学”。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的色彩经验主义。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精要讲解章节汇总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具体说来,统治阶级主要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实现这种领导权的:(1)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2)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3)以意识形态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和控制教育。

(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1.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

(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

(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的决定作用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三)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

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2.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

3.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4.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三、学校文化

(一)学校文化界说

(二)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三)学生文化

1.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2.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5)学生文化具有生成性。

第五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二、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3.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A.1957年B.1982年C.1986年D.1990年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学校教育B.高新技术的应用C.科学理论的产生D.完善的社会制度

5.()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A.18世纪9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19世纪50年代D.19世纪90年代

6.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

A.专业结构B.布局结构C.层次结构D.需求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B.兴趣选择C.跨年龄段教育D.跨时空教育E.终身教育

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的标志是()

A.计算机B.机械化C.网络技术D.数字通讯E.电子科技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______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

2.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__。3.学校教育进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______、______的再生产。

4.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影响2.人力资本

五、简答题

1.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六、论述题

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2.【精析】A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精析】C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

4.【精析】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5.【精析】D 19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6.【精析】A人们所学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紧密挂钩,故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BCD四个选项均为网络教育的特点。

2.【精析】AC第三次信息技术的标志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三、填空题

1.斯宾塞2.科学的体制化3.有计划高效率4.校风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影响:是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2.人力资本: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五、简答题

1.(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六、论述题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精要讲解章节汇总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教育学上所指的个体的发展,主要指儿童、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一)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二)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有遗传素质、成熟机制、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遗传的概念

(二)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成熟的概念

(二)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

2.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

3.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

4.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段。初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13~17岁的少年,高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16~20岁的青年,他们分别处于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二)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总的说来,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一)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二)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

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

2.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B.培育“四有”新人C.促进社会的发展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校教育D.个体因素

4.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5.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它是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A.劳动B.潜能C.知识D.意识

6.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7.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B.格塞尔C.华生D.洛克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二、多项选择题

1.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E.成熟决定了个体受教育的内容

2.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A.洛克的“白板”论B.高尔顿的血统论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3.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E.抽象运算阶段

4.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精神活动D.思维活动E.社会实践活动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2.___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3.______国心理学家______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4.衡量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常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他的发展水平是否同______相一致。

四、名词解释

1.成熟2.发展关键期3.“心理断乳期”

五、简答题

1.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六、论述题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精析】A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3.【精析】B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4.【精析】D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

5.【精析】B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6.【精析】C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例子。

7.【精析】A威尔逊是美国当代的一位生物社会学家,他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8.【精析】A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BCD成熟是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和限制。A、B、C、D项都是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的表现。

2.【精析】BCDE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3.【精析】ABCD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A、B、C、D选项为皮亚杰对个体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

4.【精析】ABE个体主观能动性由生理、心理、社会三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

三、填空题

1.弗洛伊德2.青年期3.美柯尔柏格4.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名词解释

1.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2.发展关键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3.“心理断乳期”:指13、14岁至16、17岁的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三章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你最佳的考试选择】2011年3月26日

五、简答题

1.(1)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六、论述题

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人的个性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作用:①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②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③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还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的技能;④还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类所用的。

(2)教学对人的力量的发挥作用。人的身体力量发展有多种途径,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人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3)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精要讲解章节汇总

第四章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

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

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简而言之,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

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

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1.导向作用;

2.协调作用;

3.激励作用。

4.评价作用。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一)国家的教育目的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三)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它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是可以测量的.但不能测量目的。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

3.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

2.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

3.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历史上教育目的的演化

(一)古代的教育目的——儒家教育目的

我国古代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做官。

(二)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目的及其演化

二、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011年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

2.当前,流生问题与()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A.片面追求升学率B.乱收费C.唯学历教育D.辍学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A.道德素质教育B.思想素质教育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

6.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C.积累知识D.搜集知识

7.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

8.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A.陈鹤琴B.粱启超C.蔡元培D.陶行知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目的层次包括()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生的学习目标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E.社会的价值取向

2.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全面发展,所以素质教育应包括()

A.德育B.体育C.智育D.美育E.劳动技术教育

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激励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______、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______包括______。

3.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__,是一种精神状态。

4.1957年,______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国提出的______。

四、名词解释

1.全面发展教育2.教育目的3.培养目标

五、简答题

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六、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2.【精析】A教育目的的实现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学校生源流失现象和教育乱收费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3.【精析】A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4.【精析】C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5.【精析】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涉及政治问题,故属于政治素质教育。

6.【精析】B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7.【精析】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

8.【精析】A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CD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三个,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2.【精析】ABEDE学生全面发展,包括以上各个方面的教育。

3.【精】ACE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三、填空题

1.时代性2.教育方针教育目的3.人格特征4.毛泽东第一个教育方针

四、名词解释

1.全面发展教育:是指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2.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3.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五、简答题

1.(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2.普通中学德育的要求:(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六、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试重点精要讲解章节汇总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1.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2.具有思想感情;

3.具有个性特征。

(二)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

2.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2.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

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学生身份

(2)学生的法律地位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青少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1)人身权;(2)受教育权。

3.学生的义务

在教育法规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二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

2.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1)新的教育观;(2)新的学生观;(3)新的教育活动观。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1)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交往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学科研究和教育研究的能力。首先,应有学科研究的能力。其次,要研究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和教法。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1.积极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3.坚忍不拔的毅力;4.广泛的兴趣。

(四)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精神;4.良好的道德修养。

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发展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二)师生关系的发展

第一阶段: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视教师为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主宰人物,学生成了被动的容器,由此形成了教师中心说。第二阶段: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竭力弘扬学生主体论,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向导”,这就形成了学生中心说。第三阶段:以前苏联和我国一些教育家为代表,认为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统一的,便有了主导主体说。

二、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数据挖掘》试题与标准答案

一、解答题(满分30分,每小题5分) 1. 怎样理解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关系?请详细阐述之 首先从数据源中抽取感兴趣的数据,并把它组织成适合挖掘的数据组织形式;然后,调用相应的算法生成所需的知识;最后对生成的知识模式进行评估,并把有价值的知识集成到企业的智能系统中。 知识发现是一个指出数据中有效、崭新、潜在的、有价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流程,其最终目标是掌握数据的模式。流程步骤:先理解要应用的领域、熟悉相关知识,接着建立目标数据集,并专注所选择的数据子集;再作数据预处理,剔除错误或不一致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简化与转换工作;再通过数据挖掘的技术程序成为模式、做回归分析或找出分类模型;最后经过解释和评价成为有用的信息。 2.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方法有哪些,请详细阐述之 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方法有: 1)、确定性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于平稳变化特征的时间序列来说,假设未来行为与现在的行为有关,利用属性现在的值预测将来的值是可行的。例如,要预测下周某种商品的销售额,可以用最近一段时间的实际销售量来建立预测模型。 2)、随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通过建立随机模型,对随机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值。若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可以用自回归(Auto Regressive,简称AR)模型、移动回归模型(Moving Average,简称MA)或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 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简称ARMA)模型进行分析预测。 3)、其他方法:可用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成功的是神经网络。由于大量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因此特征参数和数据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假如通过对某段历史数据的训练,通过数学统计模型估计神经网络的各层权重参数初值,就可能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用于时间序列的预测。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多项选择题) 1.电气接地按其接地的作用,可分为(AC )。 A.电气功能性接地 B.电气直接性接地 C.电气保护性接地 D.电气防静电接地 2.用电设备的接地及安全设计,应根据(ABC )等因素合理确定方案。 A.工程的发展规划 B.工程的地质特点 C.工程的规模 D.工程的电气设备 3.当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通道小于3m时,为减少跨步电压,应采取的措施有( BC)。 A.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0.8m B.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C.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D.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0.5m

4.对辅助等电位连接线的截面要求有(ABC )。 A.当用于连接两个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时,其截面不应小于其中较小的保护线截面 B.当用于连接电气设备与装置外可导电部分时,不应小于相应保护线截面的1/2 C.在任何情况下,其最小截面不应小于5m㎡(无机械保护时) D.在任何情况下,其最小截面不应小于5.5m㎡(有机械保护时) 5.根据使用场所的要求,洁净手术部主要选用( AC)系统接地形式。 A.TN-S B.TN-C C.IT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D )。 A.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C接零保护系统 B.绝缘子的底座、套管的法兰、保护网(罩)及母线支架等可接近裸露导体应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不应作为接地(PR)或接零(PEN)的接续导体 C.当保护导体采用一般铜导线时,有机械保护时,其截面不应小于2.5m ㎡;无机械保护时不应小于5m㎡ D.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数据挖掘考试题库【最新】

一、填空题 1.Web挖掘可分为、和3大类。 2.数据仓库需要统一数据源,包括统一、统一、统一和统一数据特征 4个方面。 3.数据分割通常按时间、、、以及组合方法进行。 4.噪声数据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和。 5.数值归约的常用方法有、、、和对数模型等。 6.评价关联规则的2个主要指标是和。 7.多维数据集通常采用或雪花型架构,以表为中心,连接多个表。 8.决策树是用作为结点,用作为分支的树结构。 9.关联可分为简单关联、和。 10.B P神经网络的作用函数通常为区间的。 11.数据挖掘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业务对象、、、及知识同化等几个步 骤。 12.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涉及、和3个技术领域。 13.数据挖掘的主要功能包括、、、、趋势分析、孤立点分析和偏 差分析7个方面。 14.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和等特点,其结构模型包括、和自组织网络 3种。 15.数据仓库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是、、非易失、随时间变化。 16.数据仓库的数据通常划分为、、和等几个级别。 17.数据预处理的主要内容(方法)包括、、和数据归约等。 18.平滑分箱数据的方法主要有、和。 19.数据挖掘发现知识的类型主要有广义知识、、、和偏差型知识五种。 20.O LAP的数据组织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21.常见的OLAP多维数据分析包括、、和旋转等操作。 22.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是以和驱动,而新决策支持系统则是以、建 立在和技术之上。 23.O LAP的数据组织方式主要有和2种。 24.S QL Server2000的OLAP组件叫,OLAP操作窗口叫。 25.B P神经网络由、以及一或多个结点组成。 26.遗传算法包括、、3个基本算子。 27.聚类分析的数据通常可分为区间标度变量、、、、序数型以及混合 类型等。 28.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距离计算公式有、、等。 29.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有和。

数据挖掘考试题库完整

一、名词解释 1.数据仓库:是一种新的数据处理体系结构.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性)、 随时间不断变化(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所需的集成信息。 2.孤立点:指数据库中包含的一些与数据的一般行为或模型不一致的异常数据。 3.OLAP:OLAP是在OLT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处理.是共享多 维信息的快速分析.是被专门设计用于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对分析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 4.粒度:指数据仓库的数据单位中保存数据细化或综合程度的级别。粒度影响存放在数据 仓库中的数据量的大小.同时影响数据仓库所能回答查询问题的细节程度。 5.数据规范化:指将数据按比例缩放(如更换大单位).使之落入一个特定的区域(如0-1) 以提高数据挖掘效率的方法。规范化的常用方法有:最大-最小规范化、零-均值规范化、小数定标规范化。 6.关联知识:是反映一个事件和其他事件之间依赖或相互关联的知识。如果两项或多项属 性之间存在关联.那么其中一项的属性值就可以依据其他属性值进行预测。 7.数据挖掘: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 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8.OLTP:OLTP为联机事务处理的缩写.OLAP是联机分析处理的缩写。前者是以数据库为基 础的.面对的是操作人员和低层管理人员.对基本数据进行查询和增、删、改等处理。 9.ROLAP:是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方式的.在这种结构中.多维数据被映像成二维关系表.通 常采用星型或雪花型架构.由一个事实表和多个维度表构成。 10.MOLAP:是基于类似于“超立方”块的OLAP存储结构.由许多经压缩的、类似于多维数组 的对象构成.并带有高度压缩的索引及指针结构.通过直接偏移计算进行存取。 11.数据归约:缩小数据的取值范围.使其更适合于数据挖掘算法的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和原 始数据相同的分析结果。 12.广义知识: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归纳、概括和抽象.提炼出带有普遍性的、概括性的描述统 计的知识。 13.预测型知识:是根据时间序列型数据.由历史的和当前的数据去推测未来的数据.也可以 认为是以时间为关键属性的关联知识。 14.偏差型知识:是对差异和极端特例的描述.用于揭示事物偏离常规的异常现象.如标准类 外的特例.数据聚类外的离群值等。 15.遗传算法:是一种优化搜索算法.它首先产生一个初始可行解群体.然后对这个群体通过 模拟生物进化的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遗传到下一代群体.并最终达到全局最优。 16.聚类:是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多个类或簇(cluster)的过程.使得在同一个 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较大。 17.决策树:是用样本的属性作为结点.用属性的取值作为分支的树结构。它是分类规则挖掘 的典型方法.可用于对新样本进行分类。 18.相异度矩阵:是聚类分析中用于表示各对象之间相异度的一种矩阵.n个对象的相异度矩 阵是一个nn维的单模矩阵.其对角线元素均为0.对角线两侧元素的值相同。 19.频繁项集:指满足最小支持度的项集.是挖掘关联规则的基本条件之一。 20.支持度:规则A→B的支持度指的是所有事件中A与B同地发生的的概率.即P(A∪B).是 AB同时发生的次数与事件总次数之比。支持度是对关联规则重要性的衡量。 21.可信度:规则A→B的可信度指的是包含A项集的同时也包含B项集的条件概率P(B|A).

数据挖掘考试题

数据挖掘考试题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数据挖掘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的数据与带其他标签的数据相分离( ) A.分类 B.聚类 C.关联分析 D.主成分分析 2. ( )将两个簇的邻近度定义为不同簇的所有点对邻近度的平均值,它是一种凝聚层次聚类技术。 (单链) (全链) C.组平均方法 3.数据挖掘的经典案例“啤酒与尿布试验”最主要是应用了( )数据挖掘方法。 A 分类 B 预测 C关联规则分析 D聚类 4.关于K均值和DBSCAN的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均值丢弃被它识别为噪声的对象,而DBSCAN一般聚类所有对象。 均值使用簇的基于原型的概念,DBSCAN使用基于密度的概念。 均值很难处理非球形的簇和不同大小的簇,DBSCAN可以处理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簇 均值可以发现不是明显分离的簇,即便簇有重叠也可以发现,但是DBSCAN会合并有重叠的簇 5.下列关于Ward’s Method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噪声点和离群点敏感度比较小 B.擅长处理球状的簇 C.对于Ward方法,两个簇的邻近度定义为两个簇合并时导致的平方误差 D.当两个点之间的邻近度取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时,Ward方法与组平均非常相似 6.下列关于层次聚类存在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全局优化目标函数 B.Group Average擅长处理球状的簇

C.可以处理不同大小簇的能力 D.Max对噪声点和离群点很敏感 7.下列关于凝聚层次聚类的说法中,说法错误的事:( ) A.一旦两个簇合并,该操作就不能撤销 B.算法的终止条件是仅剩下一个簇 C.空间复杂度为()2m O D.具有全局优化目标函数 8.规则{牛奶,尿布}→{啤酒}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分别为:( ) 9.下列( )是属于分裂层次聚类的方法。 Average 10.对下图数据进行凝聚聚类操作,簇间相似度使用MAX计算,第二步是哪两个簇合并:( ) A.在{3}和{l,2}合并 B.{3}和{4,5}合并 C.{2,3}和{4,5}合并 D. {2,3}和{4,5}形成簇和{3}合并 二.填空题: 1.属性包括的四种类型:、、、。 2.是两个簇的邻近度定义为不同簇的所有点对邻近度的平均值。 3. 基本凝聚层次聚类算法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如果某个簇到其他所有簇的距离存放在一个有序表或堆中,层次聚类所需要的时间复杂度将为。 4. 聚类中,定义簇间的相似度的方法有(写出四 个):、、、。 5. 层次聚类技术是第二类重要的聚类方法。两种层次聚类的基本方 法:、。 6. 组平均是一种界于和之间的折中方法。

注册电气工程师基础考试真题完美解析版

2010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电气工程师 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公共基础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1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设直线方程为?? ? ??+-=-=+=33221 t z t y t x ,则该直线:( )。 (A )过点(-1,2,-3),方向向量为k j i 32-+ (B )过点(-1,2,-3),方向向量为k j i 32+-- (C )过点(1,2,-3),方向向量为k j i 32+- (D )过点(1,-2,3),方向向量为k j i 32+-- 答案:D 解析过程:将直线的方程化为对称式得3 3 2211--=+=-z y x ,直线过点(1,-2,3),方向向量为k j i 32-+或k j i 32+--。 主要考点:① 直线方程的参数式方程; ② 直线的方向向量反向后还是方向向量。 2. 设γβα,,都是非零向量,若γαβα?=?,则:( )。 (A )γβ= (B )βα//且γα// (C )()γβα-// (D )()γβα-⊥ 答案:C 解析过程:由γαβα?=?,有0=?-?γαβα,提公因子得()0=-?γβα,由于两向量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向量积为零,所以()γβα-//。 3. 设()1 122+-=x x e e x f ,则:( )。 (A )()x f 为偶函数,值域为()11, - (B )()x f 为奇函数,值域为()0,∞- (C )()x f 为奇函数,值域为()11,- (D )()x f 为奇函数,值域为()∞+,0 答案:C

解析过程:因为()()x f e e e e e e e e e e x f x x x x x x x x x x -=+-=+- =+-=---2222222222111111,所以函数是奇函数; ()1lim -=-∞ →x f x ,()1lim =+∞ →x f x ,值域为()11,-。 4.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分段函数必存在间断点 (B )单调有界函数无第二类间断点 (C )在开区间内连续,则在该区间必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D )在闭区间上有间断点的函数一定有界 答案:B 解析:第二类间断点包括无穷间断点和震荡间断点,有界函数不可能有无穷间断点,单调函数不可能有震荡间断点,故单调有界函数无第二类间断点,应选(B )。 分段函数可以不存在间断点,闭区间上连续的函数在该区间必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在闭区间上连续的函数一定有界,故其他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 5. 设函数()?????>+≤+=1 ,1,12 2 x b ax x x x f 可导,则必有:( )。 (A )1=a ,2=b (B )1-=a ,2=b (C )1=a ,0=b (D )1-=a ,0=b 答案:B 解析过程:显然函数()x f 在除1=x 点外处处可导,只要讨论1=x 点则可。由于()x f 在1=x 连续,则()11 2 2 1=+= -x x f ,()b a b ax x f +=+=+1,推出1=+b a 。 ()111lim 1112 lim 122121/ 2/1-=++-=--+=?? ? ??+=→→-x x x x x x f x x ,()a x b a b ax x f x =---+=→+1lim 1/1, 所以1-=a ,2=b 时,()x f 在1=x 可导。

最新数据挖掘考试题目——关联分析资料

数据挖掘考试题目——关联分析 一、10个选择 1.以下属于关联分析的是() A.CPU性能预测B.购物篮分析 C.自动判断鸢尾花类别D.股票趋势建模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持续强调了一个观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无法人为地去发现数据中的奥妙,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数据中的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其中,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哪个算法直接挖掘() A.K-means B.Bayes Network C.C4.5 D.Apriori 3.置信度(confidence)是衡量兴趣度度量()的指标。 A.简洁性B.确定性 C.实用性D.新颖性 4.Apriori算法的加速过程依赖于以下哪个策略() A.抽样B.剪枝 C.缓冲D.并行 5.以下哪个会降低Apriori算法的挖掘效率() A.支持度阈值增大B.项数减少 C.事务数减少D.减小硬盘读写速率 6.Apriori算法使用到以下哪些东东() A.格结构、有向无环图B.二叉树、哈希树 C.格结构、哈希树D.多叉树、有向无环图 7.非频繁模式() A.其置信度小于阈值B.令人不感兴趣 C.包含负模式和负相关模式D.对异常数据项敏感 8.对频繁项集、频繁闭项集、极大频繁项集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注:分别以1、2、3代表之] A.3可以还原出无损的1 B.2可以还原出无损的1 C.3与2是完全等价的D.2与1是完全等价的 9.Hash tree在Apriori算法中所起的作用是() A.存储数据B.查找 C.加速查找D.剪枝 10.以下不属于数据挖掘软件的是() A.SPSS Modeler B.Weka C.Apache Spark D.Knime 二、10个填空 1.关联分析中表示关联关系的方法主要有:和。 2.关联规则的评价度量主要有:和。 3.关联规则挖掘的算法主要有:和。 4.购物篮分析中,数据是以的形式呈现。 5.一个项集满足最小支持度,我们称之为。 6.一个关联规则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我们称之为。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课后题答案汇总汇总

数据挖掘——概念概念与技术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 echniques 习题答案 第1章引言 1.1 什么是数据挖掘?在你的回答中,针对以下问题: 1.2 1.6 定义下列数据挖掘功能:特征化、区分、关联和相关分析、预测 聚类和演变分析。使用你熟悉的现实生活的数据库,给出每种数据 挖掘功能的例子。 解答: ?特征化是一个目标类数据的一般特性或特性的汇总。例如,学生的特征可被提出,形成所有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轮廓, 这些特征包括作为一种高的年级平均成绩(GPA:Grade point aversge) 的信息,还有所修的课程的最大数量。 ?区分是将目标类数据对象的一般特性与一个或多个对比类对象的一般特性进行比较。例如,具有高GPA 的学生的一般特性可被用来 与具有低GPA 的一般特性比较。最终的描述可能是学生的一个一 般可比较的轮廓,就像具有高GPA 的学生的75%是四年级计算机科 学专业的学生,而具有低GPA 的学生的65%不是。 ?关联是指发现关联规则,这些规则表示一起频繁发生在给定数据集的特征值的条件。例如,一个数据挖掘系统可能发现的关联规则 为: major(X, “c omputing science”) owns(X, “personal computer”) [support=12%, c onfid e nce=98%] 其中,X 是一个表示学生的变量。这个规则指出正在学习的学生,12% (支持度)主修计算机科学并且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这个组一个学 生拥有一台个人电脑的概率是98%(置信度,或确定度)。 ?分类与预测不同,因为前者的作用是构造一系列能描述和区分数据类型或概念的模型(或功能),而后者是建立一个模型去预测缺失的 或无效的、并且通常是数字的数据值。它们的相似性是他们都是预 测的工具:分类被用作预测目标数据的类的标签,而预测典型的应用 是预测缺失的数字型数据的值。 ?聚类分析的数据对象不考虑已知的类标号。对象根据最大花蕾内部的相似性、最小化类之间的相似性的原则进行聚类或分组。形成的每一簇可以被看作一个对象类。聚类也便于分类法组织形式,将观测组织成类分层结构,把类似的事件组织在一起。 ?数据延边分析描述和模型化随时间变化的对象的规律或趋势,尽管这可能包括时间相关数据的特征化、区分、关联和相关分析、分类、或预测, 这种分析的明确特征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序列或周期模式匹配、和 基于相似性的数据分析 1.3 1.9 列举并描述说明数据挖掘任务的五种原语。 解答: 用于指定数据挖掘任务的五种原语是:

《数据挖掘》试题与答案

一、解答题(满分30分,每小题5分) 1. 怎样理解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关系?请详细阐述之 首先从数据源中抽取感兴趣的数据,并把它组织成适合挖掘的数据组织形式;然后,调用相应的算法生成所需的知识;最后对生成的知识模式进行评估,并把有价值的知识集成到企业的智能系统中。 知识发现是一个指出数据中有效、崭新、潜在的、有价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流程,其最终目标是掌握数据的模式。流程步骤:先理解要应用的领域、熟悉相关知识,接着建立目标数据集,并专注所选择的数据子集;再作数据预处理,剔除错误或不一致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简化与转换工作;再通过数据挖掘的技术程序成为模式、做回归分析或找出分类模型;最后经过解释和评价成为有用的信息。 2. 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方法有哪些,请详细阐述之 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方法有: 1)、确定性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于平稳变化特征的时间序列来说,假设未来行为与现在的行为有关,利用属性现在的值预测将来的值是可行的。例如,要预测下周某种商品的销售额,可以用最近一段时间的实际销售量来建立预测模型。 2)、随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通过建立随机模型,对随机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值。若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可以用自回归(Auto Regressive,简称AR)模型、移动回归模型(Moving Average,简称MA)或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 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简称ARMA)模型进行分析预测。 3)、其他方法:可用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成功的是神经网络。由于大量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因此特征参数和数据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假如通过对某段历史数据的训练,通过数学统计模型估计神经网络的各层权重参数初值,就可能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用于时间序列的预测。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试题库完整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多项选择题) 1. 电气接地按其接地的作用,可分为()。 A. 电气功能性接地 B. 电气直接性接地 C. 电气保护性接地 D. 电气防静电接地 2. 用电设备的接地及安全设计,应根据()等因素合理确定方案。 A. 工程的发展规划 B. 工程的地质特点 C. 工程的规模 D. 工程的电气设备 3?当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通道小于3m时,为减少跨步电压,应采 取的措施有()。 A. 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0.8m B. 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 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 置2m C. 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 80mm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 地装置2m D. 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0.5m 4. 对辅助等电位连接线的截面要求有()。 A. 当用于连接两个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时,其截面不应小于其中较小的保护线截面

B. 当用于连接电气设备与装置外可导电部分时,不应小于相应保护线截面的1/2 C. 在任何情况下,其最小截面不应小于5m怦(无机械保护时) D. 在任何情况下,其最小截面不应小于5.5m m2(有机械保护时) 5. 根据使用场所的要求,洁净手术部主要选用( )系统接地形式。 A. TN-S B. TN-C C. IT 6.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C 接零保护系统 B. 绝缘子的底座、套管的法兰、保护网(罩)及母线支架等可接近裸露导体应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不应作为接地(PR)或接零(PEN)的接续导体 C. 当保护导体采用一般铜导线时,有机械保护时,其截面不应小于 2.5m m ;无机械保护时不应小于5m m D. 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7. 电气功能性接地,主要包括( )等。 A. 防静电接地 B. 直流接地 C. 交流接地 D. 信号接地 8. 当变电所的高压系统与低压系统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在向低压系统供电的变电所的高压侧,一旦发生高压系统接地故障的情况,只要满足( )时,则认为变电所和设备是安全的。 A. 暖气管作接地线或保护线 B. 薄壁钢管或外皮作接地线或保护线

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真题及解析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发输变电专业)历年真题及解析 2009年专业考试(发输变电)试题 专业知识考试(上)专业知识考试(下)专业案例考试(上) 1-5题目: 1-5题110kV有效接地系统中的某一变电所有两台110kV/35kV/10kV,31.5MVA主变压器两台,110kV进线两回、35kV 出线5回、10kV出线10回,主变110kV、35kV、10kV三侧Y n y n0d11。 1、如主变需常切换,110kV线较短,有穿越功率20MVA,各侧采用以下哪组主接线经济合理,()。为什么? (A)110kV内桥接线,35kV单母接线,10kV单母分段接线 (B)110kV外桥接线,35kV单母分段接线,10kV单母分段接 线 (C)110kV单母接线,35kV单母分段接线,10kV单母分段接 线 (D)110kV变压器组接线,35kV双母接线,10kV单母接线 依据及解答过程: B选项正确。 依据GB 5005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第3.2.3条, 35~110kV线路为两回及以下时,宜采用桥形、线路变压器组或线路

分支接线。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51第2-2节七(二)(3), 线路有穿越功率时,也宜采用外桥形接线。 故110kV主接线采用外桥接线。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47第2-2节二(3)2),35~63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为4~8回时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故35kV主接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依据GB 5005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第3.2.5条, 当变电所装有两台主变压器时,6~10kV侧宜采用分段单母线。 或 依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P47第2-2节二(3)1),6~10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为6回以上时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故10kV主接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所涉及大纲: 4.2 掌握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设计; 所涉及规范/手册: GB 5005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

数据挖掘考试题库知识讲解

1.数据仓库:是一种新的数据处理体系结构,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性)、随时间不断 变化(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所需的集成信息。 2.孤立点:指数据库中包含的一些与数据的一般行为或模型不一致的异常数据。 3.OLAP:OLAP是在OLT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处理,是共享多维信息的快速 分析,是被专门设计用于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对分析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 4.粒度:指数据仓库的数据单位中保存数据细化或综合程度的级别。粒度影响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量 的大小,同时影响数据仓库所能回答查询问题的细节程度。 5.数据规范化:指将数据按比例缩放(如更换大单位),使之落入一个特定的区域(如0-1)以提高数据挖 掘效率的方法。规范化的常用方法有:最大-最小规范化、零-均值规范化、小数定标规范化。 6.关联知识:是反映一个事件和其他事件之间依赖或相互关联的知识。如果两项或多项属性之间存在关联, 那么其中一项的属性值就可以依据其他属性值进行预测。 7.数据挖掘: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 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8.OLTP:OLTP为联机事务处理的缩写,OLAP是联机分析处理的缩写。前者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面对的是 操作人员和低层管理人员,对基本数据进行查询和增、删、改等处理。 9.ROLAP:是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方式的,在这种结构中,多维数据被映像成二维关系表,通常采用星型或 雪花型架构,由一个事实表和多个维度表构成。 10.MOLAP:是基于类似于“超立方”块的OLAP存储结构,由许多经压缩的、类似于多维数组的对象构成, 并带有高度压缩的索引及指针结构,通过直接偏移计算进行存取。 11.数据归约:缩小数据的取值范围,使其更适合于数据挖掘算法的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和原始数据相同的 分析结果。 12.广义知识: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归纳、概括和抽象,提炼出带有普遍性的、概括性的描述统计的知识。 13.预测型知识:是根据时间序列型数据,由历史的和当前的数据去推测未来的数据,也可以认为是以时间 为关键属性的关联知识。 14.偏差型知识:是对差异和极端特例的描述,用于揭示事物偏离常规的异常现象,如标准类外的特例,数 据聚类外的离群值等。 15.遗传算法:是一种优化搜索算法,它首先产生一个初始可行解群体,然后对这个群体通过模拟生物进化 的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遗传到下一代群体,并最终达到全局最优。 16.聚类:是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多个类或簇(cluster)的过程,使得在同一个簇中的对象之间 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较大。 17.决策树:是用样本的属性作为结点,用属性的取值作为分支的树结构。它是分类规则挖掘的典型方法, 可用于对新样本进行分类。 18.相异度矩阵:是聚类分析中用于表示各对象之间相异度的一种矩阵,n个对象的相异度矩阵是一个nn维 的单模矩阵,其对角线元素均为0,对角线两侧元素的值相同。 19.频繁项集:指满足最小支持度的项集,是挖掘关联规则的基本条件之一。 20.支持度:规则A→B的支持度指的是所有事件中A与B同地发生的的概率,即P(A∪B),是AB同时发生的 次数与事件总次数之比。支持度是对关联规则重要性的衡量。 21.可信度:规则A→B的可信度指的是包含A项集的同时也包含B项集的条件概率P(B|A),是AB同时发生 的次数与A发生的所有次数之比。可信度是对关联规则的准确度的衡量。 22.关联规则: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可信度阈值的规则称之为关联规则。 1.何谓数据挖掘?它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称为数据挖掘。相关的名称有知识发现、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数据挖掘的功能包括:概念描述、关联分析、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趋势分析、孤立点分析以及偏差分析等。 2.何谓数据仓库?为什么要建立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是一种新的数据处理体系结构,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性)、随时间不断变化(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所需的集成信息。 建立数据仓库的目的有3个: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15分) 1.数据仓库的特点分别是面向主题、集成、相对稳定、反映历史变化。 2.元数据是描述数据仓库内数据的结构和建立方法的数据。根据元数据用途的不同可将元数据分为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两类。 3.OLAP技术多维分析过程中,多维分析操作包括切片、切块、钻取、旋转等。 4.基于依赖型数据集市和操作型数据存储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常常被称为“中心和辐射”架构,其中企业级数据仓库是中心,源数据系统和数据集市在输入和输出范围的两端。 5.ODS实际上是一个集成的、面向主题的、可更新的、当前值的、企业级的、详细的数据库,也叫运营数据存储。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6.在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中,直接数据挖掘包括(ACD) A 分类 B 关联 C 估值 D 预言 7.数据仓库的数据ETL过程中,ETL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ABC) A 数据抽取 B 数据转换 C 数据加载 D 数据稽核 8.数据分类的评价准则包括( ABCD ) A 精确度 B 查全率和查准率 C F-Measure D 几何均值 9.层次聚类方法包括( BC ) A 划分聚类方法 B 凝聚型层次聚类方法 C 分解型层次聚类方法 D 基于密度聚类方法 10.贝叶斯网络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 A D ) A 网络结构 B 先验概率 C 后验概率 D 条件概率表 三、计算题(30分) 11.一个食品连锁店每周的事务记录如下表所示,其中每一条事务表示在一项收款机业务中卖出的项目,假定sup min=40%,conf min=40%,使用Apriori算法计算生成的关联规则,标明每趟数据库扫描时的候选集和大项目集。(15分) 解:(1)由I={面包、果冻、花生酱、牛奶、啤酒}的所有项目直接产生1-候选C1,计算其支持度,取出支持度小于sup min的项集,形成1-频繁集L1,如下表所示: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复习题

2014-2015-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四、析题与计算题(共30分) 请同学们在考试时不要将复习资料带入考场!!! 单选题 1. 某超市研究销售纪录数据后发现,买啤酒的人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尿布,这种属于数据挖掘的哪类问题?(A) A. 关联规则发现 B. 聚类 C. 分类 D. 自然语言处理 2. 以下两种描述分别对应哪两种对分类算法的评价标准?(A) (a)警察抓小偷,描述警察抓的人中有多少个是小偷的标准。 (b)描述有多少比例的小偷给警察抓了的标准。 A. Precision, Recall B. Recall, Precision A. Precision, ROC D. Recall, ROC 3. 将原始数据进行集成、变换、维度规约、数值规约是在以下哪个步骤的任务?(C) A. 频繁模式挖掘 B. 分类和预测 C. 数据预处理 D. 数据流挖掘 4. 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的数据与带其他标签的数据相分离?(B) A. 分类 B. 聚类 C. 关联分析 D. 隐马尔可夫链 5. 什么是KDD?(A) A.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B. 领域知识发现 C. 文档知识发现 D. 动态知识发现 6. 使用交互式的和可视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探索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A) A. 探索性数据分析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7. 为数据的总体分布建模;把多维空间划分成组等问题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B) A. 探索性数据分析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8. 建立一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根据已知的变量值来预测其他某个变量值属于数据挖掘的哪一类任务?(C) A. 根据内容检索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9. 用户有一种感兴趣的模式并且希望在数据集中找到相似的模式,属于数据挖掘哪一类任务?(A)

数据挖掘考试习题汇总

第一章 1、数据仓库就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 2、元数据是描述数据仓库内数据的结构和建立方法的数据,它为访问数据仓库提供了一个信息目录,根据数据用途的不同可将数据仓库的元数据分为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两类。 3、数据处理通常分成两大类:联机事务处理和联机分析处理。 4、多维分析是指以“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数据(多维数据集)采取切片、切块、钻取和旋转等各种分析动作,以求剖析数据,使拥护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从而深入理解多维数据集中的信息。 5、ROLAP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OLAP实现,而MOLAP是基于多维数据结构组织的OLAP实现。 6、数据仓库按照其开发过程,其关键环节包括数据抽取、数据存储与管理和数据表现等。 7、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两层架构、独立型数据集合、以来型数据结合和操作型数据存储和逻辑型数据集中和实时数据仓库。 8操作型数据存储实际上是一个集成的、面向主题的、可更新的、当前值的(但是可“挥发”的)、企业级的、详细的数据库,也叫运营数据存储。 9、“实时数据仓库”以为着源数据系统、决策支持服务和仓库仓库之间以一个接近实时的速度交换数据和业务规则。 10、从应用的角度看,数据仓库的发展演变可以归纳为5个阶段:以报表为主、以分析为主、以预测模型为主、以运营导向为主和以实时数据仓库和自动决策为主。 第二章 1、调和数据是存储在企业级数据仓库和操作型数据存储中的数据。 2、抽取、转换、加载过程的目的是为决策支持应用提供一个单一的、权威数据源。因此,我们要求ETL 过程产生的数据(即调和数据层)是详细的、历史的、规范的、可理解的、即时的和质量可控制的。 3、数据抽取的两个常见类型是静态抽取和增量抽取。静态抽取用于最初填充数据仓库,增量抽取用于进行数据仓库的维护。 4、粒度是对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综合程度高低的一个衡量。粒度越小,细节程度越高,综合程度越低,回■ 答查询的种类越多。 5、使用星型模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查询效率。因为星型模式中数据的组织已经经过预处理,主要数据都在庞大的事实表中。 6、维度表一般又主键、分类层次和描述属性组成。对于主键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自然键,另一种是采用代理键。 7、雪花型模式是对星型模式维表的进一步层次化和规范化来消除冗余的数据。 8数据仓库中存在不同综合级别的数据。一般把数据分成4个级别:早期细节级、当前细节级、轻度综 合级和高度综合级。 第三章 1、SQL Server SSAS提供了所有业务数据的同意整合试图,可以作为传统报表、在线分析处理、关键性能指示器记分卡和数据挖掘的基础。 2、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通常采用信息包图法来进行设计,要求将其5个组成部分(包括名称、维度、类别、层次和度量)全面地描述岀来。 3、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通常采用星型图法来进行设计,要求将星型的各类逻辑实体完整地描述岀来。 4、按照事实表中度量的可加性情况,可以把事实表对应的事实分为4种类型:事务事实、快照事实、线性项目事实和事件事实。 5、确定了数据仓库的粒度模型以后,为提高数据仓库的使用性能,还需要根据拥护需求设计聚合模型。 6、在项目实施时,根据事实表的特点和拥护的查询需求,可以选用时间、业务类型、区域和下属组织等多种数据分割类型。 7、当维表中的主键在事实表中没有与外键关联时,这样的维称为退化维。它于事实表并无关系,但有时在查询限制

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期末考试题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4级研究生“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课程期末考试试题 要求:所有的题目的解答均写在答题纸上,需写清楚题目的序号。每张答题纸都要写上姓名和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列出的条目中,()不是数据仓库的基本特征。B A.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 B.数据仓库是面向事务的 C.数据仓库的数据是相对稳定的 D.数据仓库的数据是反映历史变化的 2. 数据仓库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据仓库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新的数据内容 B.捕捉到的新数据会覆盖原来的快照 C.数据仓库随事件变化不断删去旧的数据内容C D.数据仓库中包含大量的综合数据,这些综合数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进行重新综合 3. 以下关于数据仓库设计的说法中()是错误的。A A.数据仓库项目的需求很难把握,所以不可能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来进行数据仓库的设计,只能从数据出发进行设计 B.在进行数据仓库主题数据模型设计时,应该按面向部门业务应用的方式来设计数据模型 C.在进行数据仓库主题数据模型设计时要强调数据的集成性 D.在进行数据仓库概念模型设计时,需要设计实体关系图,给出数据表的划分,并给出每个属性的定义域 4. 以下关于OLAP的描述中()是错误的。A A.一个多维数组可以表示为(维1,维2,…,维n) B.维的一个取值称为该维的一个维成员 C.OLAP是联机分析处理 D.OLAP是数据仓库进行分析决策的基础 5. 多维数据模型中,下列()模式不属于多维模式。D A.星型模式 B.雪花模式 C.星座模式 D.网型模式 6. 通常频繁项集、频繁闭项集和最大频繁项集之间的关系是()。C A.频繁项集?频繁闭项集?最大频繁项集 B.频繁项集?最大频繁项集?频繁闭项集 C.最大频繁项集?频繁闭项集?频繁项集 D.频繁闭项集?频繁项集?最大频繁项集

数据挖掘考试题库

1.何谓数据挖掘?它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称为数据挖掘。相关的名称有知识发现、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 数据挖掘的功能包括:概念描述、关联分析、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趋势分析、孤立点分析以及偏差分析等。 2.何谓粒度?它对数据仓库有什么影响?按粒度组织数据的方式有哪些? 粒度是指数据仓库的数据单位中保存数据细化或综合程度的级别。粒度影响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量的大小,同时影响数据仓库所能回答查询问题的细节程度。按粒度组织数据的方式主要有: ①简单堆积结构 ②轮转综合结构 ③简单直接结构 ④连续结构 3.简述数据仓库设计的三级模型及其基本内容。 概念模型设计是在较高的抽象层次上的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界定系统边界和确定主要的主题域。 逻辑模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主题域、确定粒度层次划分、确定数据分割策略、定义关系模式、定义记录系统。 物理数据模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数据存储结构、确定数据存放位置、确定存储分配以及确定索引策略等。在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I/O存取时间、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等。 提高性能的主要措施有划分粒度、数据分割、合并表、建立数据序列、引入冗余、生成导出数据、建立广义索引等。 4.在数据挖掘之前为什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原始业务数据来自多个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它们的结构和规则可能是不同的,这将导致原始数据非常的杂乱、不可用,即使在同一个数据库中,也可能存在重复的和不完整的数据信息,为了使这些数据能够符合数据挖掘的要求,提高效率和得到清晰的结果,必须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为数据挖掘算法提供完整、干净、准确、有针对性的数据,减少算法的计算量,提高挖掘效率和准确程度。 5.简述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内容。 ①数据清洗:包括填充空缺值,识别孤立点,去掉噪声和无关数据。 ②数据集成: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结合起来存放在一个一致的数据存储中。需要注意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匹配问题、数值冲 突问题和冗余问题等。 ③数据变换: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为适合数据挖掘的形式。包括对数据的汇总、聚集、概化、规范化,还可能需要进行属性的 重构。 ④数据归约:缩小数据的取值范围,使其更适合于数据挖掘算法的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和原始数据相同的分析结果。 6.简述数据清理的基本内容。 ①尽可能赋予属性名和属性值明确的含义; ②统一多数据源的属性值编码; ③去除无用的惟一属性或键值(如自动增长的id); ④去除重复属性(在某些分析中,年龄和出生日期可能就是重复的属性,但在某些时候它们可能又是同时需要的) ⑤去除可忽略字段(大部分为空值的属性一般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如果不去除可能造成错误的数据挖掘结果) ⑥合理选择关联字段(对于多个关联性较强的属性,重复无益,只需选择其中的部分用于数据挖掘即可,如价格、数据、金额) ⑦去掉数据中的噪音、填充空值、丢失值和处理不一致数据。 7.简述处理空缺值的方法。 ①忽略该记录; ②去掉属性; ③手工填写空缺值; ④使用默认值; ⑤使用属性平均值; ⑥使用同类样本平均值; ⑦预测最可能的值。 8.常见的分箱方法有哪些?数据平滑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分箱的方法主要有: ①统一权重法(又称等深分箱法) ②统一区间法(又称等宽分箱法) ③最小熵法 ④自定义区间法 数据平滑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值法、边界值法和中值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