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治进展

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治进展

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治进展
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治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老年人高血压压差过大的治疗

老年人高血压压差过大的治疗 老年性单纯收缩压增高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即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降低,简称为“收高舒低”型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常见于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的病人。其特点是, ①脉压差增大:即收缩压(高压)减去舒张压(低压)之差可超出130毫米汞柱以上。正常人的脉压差为40—60毫米汞柱。 ②血压波动大:24小时内收缩压上下波动可达50毫米汞柱以上。有时在2—3小时内血压就可上下波动20—30毫米汞柱。 ③常伴有直立性低血压:即病人的血压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变化,立位时的血压可比卧位时低30—50毫米汞柱。针对上述特点,在治疗这种“收高舒低”型高血压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掌握血压的变化特点 患者应做好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作为选用降压药物和确定降压标准的依据。 2.确定降压标准

降低收缩压时一定要照顾到舒张压。 合并冠心病的病人应将舒张压保持在60—80毫米汞柱之间,否则易发生心梗; 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舒张压不应低于90毫米汞柱,否则可引起肾功能恶化; 合并脑动脉硬化者收缩压应保持在140—160毫米汞柱为佳; 80岁以上的老人的血压应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 合并有直立性低血压者降压标准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以舒张压为主,不论立位或卧位,舒张压不应低于60毫米汞柱。也就是说如果病人在立位时舒张压为60毫米汞柱,收缩压应为160毫米汞柱;若收缩压降到150毫米汞柱,舒张压已低于60毫米汞柱,那么,就只能使收缩压保持在160毫米汞柱了。因为目前还没有只降收缩压而不降舒张压的药物。为了保护心、肾功能和不发生意外并发症,让病人保持正常的最低舒张压要比降低收缩压更重要。 二是根据立位和卧位时的血压变化调整用药。如果仅为了保持舒张压

老年人高血压综述

老年人高血压综述 院系: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11级小教文综班 姓名:王鑫 学号:11105020140

老年人高血压综述 【摘要】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并且患者多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其特点。本文综述了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特点及其治疗进展,提出对于老年人高血压降压治疗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血压的降低,而且要考虑老年人生理特点和靶器官保护,合理选用降压药物。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特点;治疗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达到或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2kPa)的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超过45%,其发病率、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对老年健康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高血压中一部分是成年时期高血压的延续,另一部分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顺应性变差,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一、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1、老年人在高血压发病方面有以下特点: (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老年人血管弹性差,随着年龄增长,其主动脉可硬化至近乎无弹性,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充分扩张,致使收缩期血压骤增,而在心脏舒张期动脉无明显回缩,致使舒张压骤降,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但当伴有心肾功能不全,容量负荷增大时也会出现舒张期血压升高。 (2)血压波动大。收缩压尤其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

性降低,反应迟钝,对血压波动的调节功能减弱。另外,季节气候变化、疲劳、情绪等因素也会造成血压不稳定。这种血压较大幅度的异常波动其结果对心脏危害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心脏意外和脑卒中,并影响对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估价。 (3)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出现伴随体位改变的头晕、昏厥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 (4)并发症多且严重。老年患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互为因果,易出现心、脑、肾等终末器官损害和并发症,心、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等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 (5)易出现假阳性高血压。因老年人硬化的动脉血管难以被水银柱血压计的气囊所阻断,易得出比实际值为高的血压读数,按此读数降压则易因过度治疗而造成低血压,甚或危及生命。另外白大衣高血压在临床也不少见,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客观地反映血压波动情况。(6)对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大。老年患者胃肠吸收功能、肝肾功能、受体敏感度的差别很大,治疗效果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间隔也宜延长,以找出合适的个体给药方案。 二、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三、对老年患者的治疗需要避免以下认识误区: 1、“老年人血压升高是正常生理现象,无需治疗。”

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与现状

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与现状 1.老年高血压定义及特点 高血压的定义是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收缩压≥ 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这个定义并没有强调年龄因素,因此平均年龄≥6O岁以上者血压若符合这一条件就是老年高血压;而当老年人收缩压≥140mmHa,舒张压 <90mmHg时,则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老年高血压是高血压病的特殊类型,可合并有其他疾病,如主动脉钙化、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老年人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近年来收缩压随年龄增高的现象日趋普遍,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较舒张压升高危险性大。因此有必要将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归纳如下: 1.1老年高血压大多属于I~Ⅱ级高血压,恶性或急进型者少见。高血压症状表现一般与血压值高低不成正比。 1.2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一日之内血压忽高忽低,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或多次才可确定。血压波动不仅在一天内某段时间有波动,而且在24小时内也可能有较大的波动。其机制可能为老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导致血压波动偏大,收缩压尤其明显。 1.3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等。这主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失调、动脉硬化、

心功能下降等有关。另外老年人患高血压时常有更严生的肾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1.4脉压差较大。主要由于老年人的动脉出现硬化使收缩压增高,但血管壁回缩力变小,致使舒张压下降。脉压越大,可能动脉硬化程度越重。 2.老年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标准 国内外的多数高血压指南均认为根据现有的证据,建议所有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应严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意味着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即血压≥140/90 mmHg。目标血压应在140/90 mmHg以下。 根据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高血压指南,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老年高血压防治进展情况,应明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目前认为单纯收缩压升高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以前曾经用年龄加上100 mmHg作为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的错误观点,至今仍然困惑着许多老年人。例如一位75岁的老人年轻时血压120/80 mmHg,年龄大了之后血压无大变化,无明显症状,按原来的简易公式计算老人收缩压好像可以在175mmHg,而实际是120mmHg,于是认为该老人属血压偏低而担忧有脑供血不足的风险。如果测得收缩压为170mmHg,而按上述公式计算收缩压在170mmHg,则会误认为此血压是正常状况,将使这位老年人误认为其血压在正常范围而影响及时治疗,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十分有害。 3.老年高血压治疗原则

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和降压药选用

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和降压药选用老年性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0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者。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2014年调查研究指出全球约770万人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在中国约50%的心血管、慢性肾病及糖尿病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首要风险因素,应积极予以防治。 老年高血压具有如下的临床特点 1 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差较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老年人各器官都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导致脉压差增大。 2血压波动大。过大的PP持续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压变异增大,易致血压波动。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 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常有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

4 良性高血压居多,恶性高血压极少。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在高血压进展的越早期,降压带来的获益越大。建议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140/90 mm Hg;如果患者能耐受,血压还可降得更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收缩压< 150 mm Hg,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对于无合并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 <140/90 mm Hg,但≥8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目标值应保持140~145 mm Hg。JNC7和ESC/ESH指南指出,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为<140/90 mm Hg。ESC/ESH指南还指出,如果患者能耐受则可降得更低。关于SBP目标值,几乎对所有患者均建议控制在140 mm Hg 以下,包括中低危患者、糖尿病、非糖尿病CKD、CHD、既往卒中/TIA;80岁以上老人的目标值为140~150 mm Hg;对于80岁以下体健老人,可控制在140 mm Hg以下,体弱者根据耐受性调整。DBP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85 mm Hg,其他患者<90 mm Hg。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选用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

2017_年中国老年高血压诊治共识

据悉,我国每5 个老年人中约有3 人患高血压。近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科医师分会在《中华科杂志》2017 年11 月第56 卷第11 期上发布了《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版)》(以下简称《共识》)。现为大家整理了读书笔记,一起先睹为快。 诊断与血压测量 《共识》将「老年高血压」定义为年龄≥60 岁、血压持续或3 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压≥90 mmHg。若收缩压≥140 mmHg,舒压<90 mmHg,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诊断标准: 血压测量要点: (1)测量血压前患者需** 5 min,一般测量坐位血压,将血压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2)与诊室血压测量相比,非诊室血压检测(特别是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提高血压评估的准确性; (3)首次就诊应测量双侧上臂血压; (4)首次就诊或调整治疗方案后需测量卧立位血压,观察有无体位性低血压;

(5)家庭自测血压可测量2 ~3 次取平均值; (6)测量血压时测量脉率。 临床特点: 降压治疗目标及诊治流程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65 岁老年人推荐血压控制目标<150/90 mmHg,若能够耐受可降低至140/90 mmHg 以下。对于收缩压140~149 mmHg 的老年患者,可考虑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变化以及有无心、脑、肾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 老年患者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强调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避免过快、过度降低血压。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或种类,逐步使血压达标。

老年高血压的研究与进展(一)

老年高血压的研究与进展(一)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至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7亿,占人口总数的10.4%〔1〕。因此,社会和医学界对老年人的疾病也越来越重视。高血压是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现已成为老年人卫生保健的一个主要问题,黑龙江省1999年抽样调查显示〔2〕,60岁以上者高血压患病率为65.4%,75岁以上者高血压患病率为73.85%,而患者服药率为38.56%,血压控制率为20.92%。现本文主要从病因、诊断及对其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老年高血压概况 1.1定义高血压指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SBP)>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 2.0kPa),若患者以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降压药,血压虽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疼,健忘,失眠等,缺乏临床特异性〔3〕。长期以来,高血压被认为是无声的“杀手”。不少患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平时无任何自觉症状。 1.2目前状况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超过1亿,与欧美比较,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具有“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与“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4〕我国人群基线血压偏高,血压升高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病因 2.1生理功能退化目前众多的研究调查显示,大动脉硬化和(或)粥样硬化是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因素。小动脉发生血管重塑,内膜增厚,中膜发生玻璃变性,管壁和管腔直径比值降低,管腔变窄,外周阻力明显增加。老年女性因绝经后失去雌激素保护,发生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 2.2遗传和环境因素过多摄入钠盐,肥胖,缺乏体育运动,中度以上饮酒,吸烟,工作压力大等。 3诊断 2003年美国发布了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5〕,与INCVI相比,正常血压的概念前移,将正常血压定为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将收缩压为120~139mmHg或舒张压为80~89mmHg称高血压前期,将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称为1级高血压,将收缩压≥160mmHg、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110mmHg称为2级高血压〔6〕。 分类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病因,常继发于肾脏,内分泌疾病及某些颅脑,血管等病变,血压升高只是疾病的一种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6〕。 4干预 4.1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健康教育高血压经确诊后,一般需要终身治疗。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缺乏耐心,服用降压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感到恐惧,焦虑。在护理上应作好疏导工作。一方面要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思想顾虑,讲明高血压不是不可战胜,只要有效控制血压便可健康长寿。另一方面,要让患者认识到战胜疾病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对于疾病不予重视,不愿长期服药者,应对其讲明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危害,使其主动配合服药。研究表明〔7〕,患者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与CPAT间有显著的关联,可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2合理膳食采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ASH)及限制盐的摄入DASH作为非药物治疗措施即生活方式调整的一项主要内容〔8〕,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2003年JNCT再次强调了DASH饮食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中的重要地位〔9〕。DASH饮食的降血压效应在盐敏感性人群中尤其明显,而非洲籍美国人和老年人通常属于盐敏感性人群,因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年龄≥65 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 (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 140 mmHg( 1 mmHg =.0133 kPa) 和 (或 ) 舒张压 (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 DBP) ≥ 90 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 压。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 增加; 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 肾上腺素能 系统反应性降低 ; 肾脏维持离子平衡能力下降。老年人 血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下降,表 现为容量负荷增多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 见SBP 升高和脉压增大。 随年龄增长,钙化性瓣膜病发生率增 高,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者 不 能过度降压,以免影响重要器官的血供; 若脉压过 大,SBP 明显升高且DBP 水平< 50 mmHg,应注意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能性。 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 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的检出率较 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动脉硬化时,可出现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称为假性高血压。通过无创中 心动脉压检测可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血压值。假性高血压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当SBP 测量值异常升高但未合并相关 靶器官损害或药物降压治疗后即出现低血压症状时,应考虑假性高血压可 能。假性高血压 可导致过度降压治疗, SBP 过低在高龄患者可能引起跌倒、衰弱等不良预后的增 加。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血压水平 ; ( 2 ) 了解心血管危险因 素 ; ( 3) 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可逆 和( 或 )可治疗的因素, 如 : 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 ( 4) 评估靶 器 官损害和相关临床情况,判断可能影响预后的合并疾病。通过上述评估,有助于指导老 年 高血压患者的治 疗。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由于老年人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 性低血压等特点,应鼓励老年高血 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定期 ( 如每年 ) 进行双上肢及四肢血压和不 同 体位 ( 立、卧位 ) 血压测量。特别注意临睡前、清晨时间段和服药前的血压监 测。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特点 高血压〔1〕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脏器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以及生活质量,故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给予积极治疗。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2〕 随着增龄,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含量增多,中层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动脉管腔变窄、腔/壁比值和管腔面积下降,血管硬度增高,弹性下降,使得收缩期血液流入时压力更高。另外动脉硬化引起脉搏波增大和波反射提前到达,反射波落在大动脉压力波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导致迟发的收缩期波峰出现,严重时反射波压力可超过40 mmHg。而且大动脉舒张期压力失去了反射波的协同作用,衰减加速,舒张压下降。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增大,而脉压增大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血压变异性大、易发生低血压 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壁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变化时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尤其明显。在变动体位时(从蹲位到站位或起床后由卧位到站位)如速度偏快,可发生头昏甚至跌倒,通常此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 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称体位性低血压。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激素包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的水平下降,β受体敏感性也降低,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有效血容量的能力差,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低血压。故要求医护人员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如患者有不适感觉应随时监测血压。 合并症及并发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因此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快。老年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肌肥厚、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异常、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 假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即普通袖带式血压计所测血压值明显高于动脉内血压直接测量数值,其原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一般有以下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直接测压完全正常,但袖带测压高于正常,如果发现老年人血压读数高,但无靶器官受累,周围血管

老年慢性肾脏病(CKD)高血压的治疗共识

老年慢性肾脏病(CKD)高血压的治疗共识 2012-04-27 09:59阅读:580 来源:爱爱医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联合国人口组织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33.9%,即每3个人中就有1位60岁以上老人,而80岁以上老人也将占到总人口的7.6%。老年人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高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联合国人口组织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33.9%,即每3个人中就有1位60岁以上老人,而80岁以上老人也将占到总人口的7.6%。老年人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高发人群。我国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69岁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为20.8%,≥70岁老人的患病率高达30.5%,远高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 老年人也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在肾脏病高风险人群的KEEP研究和针对普通人群的NHANES研究均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肾脏病(CKD)和高血压患病逐渐增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成人18%患有高血压。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为50%,女性为52%。与普通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相比,老年慢性肾脏病(CKD)的高血压患病率更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队列(Insufciency Cohort,CRIC)研究中,65-74岁eGFR为的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92%。中华肾脏病学会开展的全国肾脏病专科住院患者调查发现,我国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高血压患病率也明显高于中青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 我国高血压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第3位病因,而高血压亦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伴随疾病。因此,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CKD)互相促进,加重肾功能恶化、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事件,最终导致死亡率增加。 目前针对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压现状的研究非常有限。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压的现状是知晓率和治疗率高,而控制率低。美国CRIC研究中,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为98.9%,治疗率为98.3%,但控制率低,<140/90mmHg的血压控制率不足50%。而对国内20家医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压治疗和控制情况调查发现,1999-2000年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压知晓率为77.1%,治疗率为83.6%,血压控制率<140/90mmHg为19.8%,<130/80mmHg为6.2%。到2004-2005年,高血压知晓率升至90.6%,治疗率为86.8%,血压控制率<140/90mmHg为26.9%,<130/80mmHg为7.8%,提示我国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率尽管有所提高,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压的特征是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多见。ISH主要由动脉硬化引起,ISH可使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大、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4倍。ISH还是老年慢性肾脏病(CKD)血压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老年慢性肾脏病(CKD)的高脉压差现象非常普遍,这种脉压差增大与肾功能减退、终末期肾脏病的心血管风险和死亡率增加有关。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还易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达75%,而慢性肾脏病(CKD)是增加老年患者非勺型血压的危险因素。 在多数降压治疗的临床实验中,老年人往往纳入甚少,因此,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降压治疗的循证医学依据非常有限,现行的指南更多的是基于专家共识,而非来源于充分的RCT试验证据。试验证实,对60岁以上老年人积极降压治疗可以降低总的卒中率和总的致死及非致死心血管事件率,对糖尿病或蛋白尿老年患者降压治疗可以保护肾功能。目前对60-79岁老人降压治疗可使患者获益基本无争议,但有临床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继续教育园地?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刘国树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老年高血压病患病率已达3812%~5710%,因此如何防治老年高血压是医学界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老年的定义 目前尚无统一的老年分界标准,因为老年的划分是人为的,除了年龄之外,没有准确的客观指标,就老年而论,应分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这两者通常是不平行的。有些人年龄虽然大了些,但体力和精力都很好,其心理年龄可能不老。现在多数国家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生理年龄划分老年,WHO规定欧美发达国家65岁以上称为老年;最近北欧有人提出随着人类寿命不断延长,是否可以认为70岁才定为老年。我国目前将60岁或60岁以上者划分为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的划分也可能日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接近。目前在我国一些省市中,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老年人已占10%左右,而且比例逐年增加,估算我国每日约有5000人达到65岁,65岁以上的人中男性寿命平均为8011岁,女性为8415岁。WHO报告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约计50%,据统计我国老龄化人口为9%,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已近5000万人,每年因高血压导致心、脑、肾脏病而死亡者,将近1200万人,现已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二、老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人类高血压水平是客观存在的,正如2003欧洲高血压指南中指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是连续的,因此对高血压任何数字定义和分类都是武断的。1971年Rose就曾提出“高血压是一个血压水平,超过此水平时,检查和治疗利大于弊”,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尤其如此。早在1978年WHO建议老年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的人群中,血压值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160mm Hg(1mm Hg= 01133kPa)和(或)舒张压≥95mm 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这项诊断标准一直沿用了15年,到了1993年WHO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40/90mm Hg。1997年国际高血压协会(ISH),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第六次报告中,仍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 mm Hg,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mm Hg,但应除外高动力性循环状态、动静脉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甲状腺毒症、骨再生性脓肿(paget病)、脚气病等。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仍在服降压药治疗,有一定疗效,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以下时,仍诊断为高血压病。1999年WHO/ISH提出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40/90 mm Hg。没有单独提出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2003年5月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第七次报告中(J NC7),也没有列出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而2003年6月欧洲高血压指南中认为根据现有的证据,建议所有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应严格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意味着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即血压≥140/90mm Hg。目标血压应在140/90mm Hg以下。 值得特别引起重视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高,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能也随之增高。以前曾经用年龄加上100mm Hg作为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这个错误的观点,至今仍然困惑着许多老年人。例如一位75岁的老人年轻时血压120/80mm Hg,年龄大了之后血压无大变化,无明显症状,按上述公式计算该老人收缩压应在175 mm Hg,而实际是120mm Hg,于是认为该老人属血压偏低而担忧有脑供血不足的风险。如果测得收缩压为170mm Hg,而按上述公式计算收缩压在170mm Hg是正常,使这位老年人误认为血压在正常范围而影响了及时治疗。美国J NC7高血压指南中取消了临界高血压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003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尽管也取消了临界性高血压,但仍保留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mm Hg)。1991年我国第3次高血压抽样调查中发现, 60岁以上的人群,按WHO当时的诊断标准,其发病率高达4014%,上海地区竟达4317%,其中501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流行病学观察提出收缩压升高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这说明单纯收缩压升高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是十分有害的。 三、老年高血压特点 老年高血压是高血压病的特殊类型,由于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而日益受到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较多,如主动脉钙化、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老年人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近年来收缩压随年龄增高的现象日趋普遍,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较舒张压升高危险性更大。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为: 11老年高血压大多属于Ⅰ~Ⅱ级高血压,恶性或急进型者少见。高血压症状表现常与血压值高低不成比例。 21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从蹲位到站位或从站位到蹲位,起床后由卧位到坐位(速度偏快),血压常突然下降呈现头晕,甚至摔倒。发生机制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功能减退有一定关系,可能与血管收缩因子活性下降或分泌量不足有关,也可能是血管收缩因子功能失调而发生血压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老年高血压的诊治特点

老年高血压的诊治特点 发表时间:2013-05-10T11:42:09.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布祖热•艾力杨和银阿孜古丽• [导读] ESH/ESC2007指南推荐联合用药方案:CCB+ACEI;利尿剂+ARB;CCB+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 布祖热?艾力杨和银阿孜古丽?吐尔逊(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喀什 844000)【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63-02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诊治特点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型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血压可减少老年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以下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与诊治水平。 1 老年人的定义及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1 老年的定义[1] 欧美国家一般以65岁为老年的界限,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于1982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会议所定而提出我国老年界限为>60岁。 1.2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根据“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5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以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2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2] 2.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和脉压大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显现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 2.2 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要求医生不能以一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两次血压。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 2.3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1/3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2.4 晨峰高血压现象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比较常见。 2.5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包括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肾小球纤维化、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此外,对老年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现象目前尚无一致意见,但应当给予关注。 3 老年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老年患者中内分泌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或甲亢性高血压等,应进行鉴别。对于突发、波动性血压增高的老年患者,应考虑是否可能患有嗜铬细胞瘤,可通过血尿儿茶酚胺检测及腹部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老年患者中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也较多,应进行以下检查除外这些病:怀疑为肾实质性高血压时,应在初诊时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疑有多囊肾时,同时做腹部超声检查;测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肌酐浓度等,了解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时,进行腹部血管杂音听诊,检测血浆肾素活性及肾功能,测定肾脏体积,肾动脉超声检查、增强螺旋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4 治疗原则 4.1 非药物治疗适用于每个老年高血压患者,包括:调节饮食,提倡低钠、高钾、高钙、不饱和脂肪酸,减少总热量的摄入;适当运动,如气功、太极拳、保健体操、慢跑等,运动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反比,标准是运动后心率在5min左右恢复到活动前水平;避免各种紧张、激动情况,在预计的紧张、激动前2小时服用中等剂量β阻断剂,对紧张、激动造成的不利反应是有益的。 4.2 药物治疗 4.2.1 利尿剂传统降压药物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明确,小剂量噻嗪类比大剂量更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发生和逆转左心室肥厚。小剂量利尿药作为多数患者的初始用药,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价格便宜,能减少其他联合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4.2.2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 CCB已经广泛在老年人中使用。长效制剂是老年人的首选,特别适用于老年ISH患者以及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其中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在老年患者中能增强降压作用,增加耐受性和心血管保护力度。长效CC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相比,在心血管事件主要终点无明显差异,但CCB显示了较好的降压疗效。当患者有血尿酸升高或服用利尿剂后出现低钾不宜用利尿剂时,CCB更显示出了在联合降压中的独特优势。 4.2.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因其能抑制心室重构,降低肾小球压力,减少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有效保护心肾功能,ACEI被推荐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及肾脏疾病的首选用药。 4.2.4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ARB以前通常作为ACEI的替代药物。ARB抑制血管紧张素II,且不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影响,因此,ARB更易为老年人耐受,且很少引起低血压。 4.2.5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特别是脑卒中方面和其他类的降血压药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另外,β受体阻滞剂有引起肢端循环障碍、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影响血脂代谢等副作用,故传统的β受体阻滞剂已不推荐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优先使用。 4.2.6 联合用药由于高血压的控制率低,单药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当血压≥目标值20/10mmHg时,即应联合治疗。两种低剂量的药物联用,副作用比其中任一种单药大剂量要小,同时复方联合制剂可以简化治疗方案,改善依从性,加强血压的控制,降低高血压一线治疗的费用。ESH/ESC2007指南推荐联合用药方案:CCB+ACEI;利尿剂+ARB;CCB+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JNC-7推荐老年ISH患者应首选利尿剂或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伴心力衰竭及肾病者(糖尿病肾病等)宜用ACEI,对伴心肌梗死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 参考文献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就是增长态势, 每 5 个成人中 2 人患高血压; 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 2 亿; 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较低。 ★ 高血压就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 我国就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就是脑卒中, 控制高血压就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 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总危险。 ★ 高血压就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 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 1000 万人, 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以下; 高危患者血压目标就是 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 逐步降压达标。

★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 ACEI、 AR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 高血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限盐限酒, 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与控制高血压。 ★ 关注少儿高血压, 预防关口前移; 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与合理用药, 就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 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 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 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 25%, 全国至少有 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就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0%脑卒中与 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 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 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与具体措施。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当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45 亿,已成为我国家庭与社会的沉重负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工作。《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制定,可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该指南涵盖概述,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的急诊处置以及疾病管理等内容,本文仅就指南的要点部分进行阐述。 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与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就是合理、有效的治疗,目的就是降低血压、控制其她危险因素与临床情况。 ?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 (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钾摄入。 (2)合理膳食。 (3)控制体重,BMI<24 kg/m2;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4)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5)不饮或限制饮酒。 (6)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 min。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与良好睡眠。 降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药物个体化治疗。 ?应根据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 h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对SBP≥160 mmHg与/或DBP≥100 mmHg、SBP高于目标血压20 mmHg与/或DBP高于目标血压值10 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 ?对SBP≥140 mmHg与/或DBP≥90 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 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方案: 老年高血压 ? 65~79岁的普通老年人,SBP≥150 mmHg与/或DBP≥90 mmHg时推荐开始药物治疗,SBP≥140 mmHg与/或DBP≥90 mmHg时可考虑药物治疗;≥80岁的老年人,SBP≥160 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 ? 65~79岁的老年人,首先应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 <140/90 mmHg。≥80岁的老年人应降至<150/90 mmHg。 高血压合并卒中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一)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一)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特点 高血压〔1〕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脏器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以及生活质量,故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给予积极治疗。 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2〕随着增龄,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含量增多,中层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动脉管腔变窄、腔/壁比值和管腔面积下降,血管硬度增高,弹性下降,使得收缩期血液流入时压力更高。另外动脉硬化引起脉搏波增大和波反射提前到达,反射波落在大动脉压力波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导致迟发的收缩期波峰出现,严重时反射波压力可超过40mmHg。而且大动脉舒张期压力失去了反射波的协同作用,衰减加速,舒张压下降。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增大,而脉压增大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血压变异性大、易发生低血压 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壁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变化时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尤其明显。在变动体位时(从蹲位到站位或起床后由卧位到站位)如速度偏快,可发生头昏甚至跌倒,通常此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称体位性低血压。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激素包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的水平下降,β受体敏感性也降低,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有效血容量的能力差,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低血压。故要求医护人员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如患者有不适感觉应随时监测血压。 合并症及并发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因此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快。老年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肌肥厚、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异常、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 假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即普通袖带式血压计所测血压值明显高于动脉内血压直接测量数值,其原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一般有以下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直接测压完全正常,但袖带测压高于正常,如果发现老年人血压读数高,但无靶器官受累,周围血管触诊时缺乏弹性感,应怀疑假性高血压;第二种情况为直接测压高于正常,但袖带测压更高,临床上如发现肱动脉、桡动脉触诊有条索感,X光胸片提示主动脉强直、僵硬、钙化者,可能袖带式血压计所测血压并非患者真实的血压。此时可用Osler法〔3〕鉴别假性高血压:先触知患者肱动脉或桡动脉,再将气袖加压至超过收缩压10~20mmHg,此时若能触知肱动脉或桡动脉者为Osler阳性,提示患者有显著动脉粥样硬化,其血压计所测值可高于动脉内实测值约10~15mmHg左右。 另外,老年人可存在白大衣高血压现象;老年患者中(尤其是肥胖、打鼾者)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比例较高,而OSAS与高血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老年患者若出现顽固性高血压,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增生等;此外老年患者应排除肾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若血压顽固,需进一步行肾动脉超声或肾动脉造影,当肾动脉狭窄>75%时,应进行介入治疗。 其他特点 老年高血压尚存在症状不典型、对降压药物的治疗反应不均一以及治疗顺从率、控制率低等特点。 2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