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

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

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第一部分总体规划

第一章背景分析与规划任务

一、背景分析

二、已有工作基础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任务

第二章区位分析

一、区位优势

二、周边资源

三、地域竞争与合作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二、旅游客源市场走势分析

三、客源市场预测与定位

第四章资源与景观评价

一、自然条件与景观评价

二、历史文化脉络分析

三、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四、旅游容量分析

第五章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六章形象策划

一、形象策划的基础

二、形象定位

三、形象宣传

第七章保障体系规划

一、管理模式和职能分工

二、政策支持

三、引资融资

四、人力资源规划

五、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

第八个章市场开发与营销规划

一、市场开发战略

二、市场营销措施

第九章发展分期规划

一、硬件建设阶段

二、软件建设阶段

三、步入正规与管理创新阶段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二、经济效益分析

三、生态效益分析

四、社会效益分析

第二部分详细规划

第十一章空间结构与景观规划

一、地形与空间结构基础分析

二、空间结构规划

三、景观规划

第十二章建设项目与活动规划

一、建设项目规划

二、活动创意

第十三章基础设施规划

一、交通设施规划

二、通讯设施规划

三、功能设施规划

四、给排水规划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与绿化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二、绿化规划

第十五章土地利用规划

一、用地现状

二、用地规划

三、各类地块的建设控制指标

四、交通用地规划

第十六章汉族民居建筑规划

一、汉族慨况

二、四合院

第十七章东北、华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规划

一、满族——口袋房

二、锡伯族——正房

三、赫哲族——满洲正房

四、鄂伦春族——“介”字房

五、鄂温克族——仙人柱

六、蒙古族——蒙古包

七、达尔族——“介”字房

八、朝鲜族——直角房

第十八章西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规划

一、回族——高房式回族民居

二、东乡族——平房

三、保安族——土平房

四、撒拉族——四合院式平顶房

五、土族——日麻

六、裕固族

七、维吾尔族——平顶庭院式住宅

八、哈萨克组——毡房

九、塔塔尔族——“栲喏式”民居

十、乌孜别克组——“阿瓦式”住宅十一、柯尔克孜族——毡房

十二、塔吉克族——“石屋”民居十三、俄罗斯族

第十九章西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规划

一、藏族——碉房

二、门巴族

三、珞巴族

四、彝族

五、哈尼族——蘑菇房

六、傈僳族

七、拉祜族

八、基诺族

九、景颇族

十、阿昌族

十一、白族——四合五天井

十二、纳西族——三坊一照壁

十三、羌族——碉房

十四、普米族——木楞房

十五、独龙族

十六、怒族——千脚落地房

十七、佤族

十八、德昂族——冠盖式住房

十九、布朗族——干栏式竹楼

二十、傣族——干栏式竹楼

二十一、苗族

二十二、布依族——石板房

二十三、侗族

二十四、水族

二十五、仡佬族

第二十章中南、东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规划

一、土家族——转角吊脚楼

二、瑶族——吊脚族

三、畲族——瓦寮

四、壮族——全楼居麻栏

五、毛南族——千栏石楼

六、仫佬族——四合院式民居

七、京族——石条瓦房

八、黎族——船形屋

九、高山族——排湾人民居

附图:

1.区位图

2.三峡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范围与用地现状图

4.空间结构规划图

5.建设项目布局总平面图

6.民居建筑意象图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

第一章背景分析与规划任务

( 一、背景分析二、已有工作基础三、规划依据四、规划任务 )

一、背景分析

1、全国与湖北省旅游发展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年,入境游客达83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旅游外汇收入162亿美元,增长15.1%。国内旅游收入3176亿元,增长16.6%。近年来,尽管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实际上旅游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这也表明了中国旅游业的增长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正如WTO (世界旅游组织)预言,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同时,中国还将成为世界10大旅游客源地之一,名列世界第四,占世界份额的6.2%。目前,我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或先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面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这种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乃至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的开发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地处我国华中腹地的湖北省,早在1995年就已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1999年又进一步提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振兴湖北经济新的增长点。经过多年持续快速的发展,已积累了较为雄厚的基础,旅游业已成为湖北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要的新兴产业。1999年,湖北省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6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2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湖北接待国内旅游者和总收入排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武汉市1748.4万人次,104.8亿元;宜昌市495.5万人次,30亿元;荆州市404.7万人次,24.2亿元;襄樊市318万人次,19.2亿元;十堰市293.4万人次,10.8亿元;咸宁市292.5万人次,9.8亿元;黄冈市292.3万人次,9.2亿元;孝感市249.4万人次,5.7亿元;荆门市210.9万人次,7.7亿元;恩施市114.4万人次,7.1亿元。接待国内旅游者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数的有:宜昌市、恩施市、十堰市、黄冈市、潜江市、孝感市、神农架、荆门市。

200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快发展湖北省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优先发展。根据《湖北省“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旅游业将成为湖北省国民经济的重大支柱产业,湖北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203.63~239.05万人次,其中外国旅游者142.61~167.49万人次,旅游创汇8.58~10.34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59~1.8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84.39~1488.25亿元;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55~1574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12%以上。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战略是:以武汉为龙头,宜昌、十堰为重点,形成“一圈”(大武汉都市旅游圈)“两区”(鄂西南大三峡与民俗风情旅游区、鄂西北大岳武当文化旅游区)的空间结构。其中鄂西南大三峡与民俗风情旅游区以宜昌市为中心,主要面向国际观光度假市场及国内观光旅游市场,以三峡工程建设为契机,依托三峡旅游热线,延伸开发,配套建设,形成以神奇秀美的高峡平湖、雄伟的现代工程、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沉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为主要特色的大三峡与民俗风情旅游区。鄂西南大三峡与民俗风情旅游区的主体是三峡两坝旅游区,以三峡中保持原汁原味的西陵峡风光为背景,三峡大坝

和葛洲坝为依托,屈原文化和移民文化为特色,重点开发大坝工程区、黄牛岩大坝览胜度假区、灯影峡石牌景区、车溪巴楚风情区、巴东神农溪及屈原、昭君故里。

2、宜昌市、夷陵区与坝区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夷陵区,古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原名为宜昌县,含“理宜昌达”,“宜于昌盛”之意,2000年改为现名,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位于湖北省西部,环抱宜昌市城区,依托三峡大坝,为三峡的门户,素有“渝鄂咽喉”之称。面积3801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519个村,总人口57.2万人。

夷陵区与坝区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西部开发节点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重点向中西部转移,宜昌市正好是连接中部与西部的交界城市之一,经长江“黄金水道”西达重庆,东连武汉、上海,成为东西结合的“二传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冲。宜昌市也相应提出了“东进中接”的战略。随着宜昌市沿江经济带的全方位开放,在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资金、科研等方面倾斜的基础上,宜昌市经济将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可以断定,未来的宜昌地区将是国内继上海浦东之后经济最活跃、增长潜力最大、发展最有希望的城市之一。

(2)坝区发展战略

三峡工程作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工程,无论在大坝建设期间还是大坝建成以后,三峡大坝所在地将是国内外旅游者普遍认同的世界级旅游区。宜昌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要把宜昌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全国一流的旅游名城,长江沿线重要的经济强市”。今后坝区将大打三峡牌,大打大坝牌,来提高其知名度,这对地处三峡大坝腹地的民族文化度假村也将大有好处。

(3)移民与就业

三峡移民是世界关注的大难题,库区百万移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如何解决移民的生活、生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稳定、三峡工程顺利进行的政治问题。李鹏总理在1993年考察三峡时就指出,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把发展旅游业同移民安置结合起来。度假村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饭店业、餐饮业、娱乐业、交通业以及其他零售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一些旅游商品的发展,为解决移民的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4)保护地区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与为当地居民提供生存和发展条件之间的矛盾,一直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困扰人们的难题。1998年长江洪水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虽然葛洲坝与三峡大坝之间植被覆盖率较高,但沿江两岸部分地段依旧存在植被破坏现象,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水域污染时有发生。为保护长江水质,

保护三峡大坝,基于绿色旅游开发基础上的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开发对增加地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坝区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3、宜昌市、夷陵区与坝区旅游发展背景

1993年,李鹏总理在宜昌考察时指示,要把宜昌建成‘东方日内瓦’,成为国际性现代化旅游大都市。要搞好沿江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发动各方力量来开发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三峡坝区的一项支柱产业。

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所在地宜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有被列为“中国10大风景名胜”、“全国35个王牌景点”和“湖北省四大甲级旅游区”之一,荣登“中国旅游胜地40佳”榜首的长江三峡;有举世瞩目的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更有全球瞩目的三峡大坝水利枢纽正在兴建。在国家旅游局列出的14条国家级旅游线中,第一条就是宜昌所在的三峡线。凭借这些海内外著名的旅游胜景,宜昌跻身于“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并逐步把自己推上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的地位。

夷陵区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但旅游资源及其丰富。鉴于此,夷陵区提出了实施“旅游立区”的战略构想。建设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是夷陵区实施“旅游立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需要。目前,三峡坝区只有坛子岭一个景点和三峡工程大酒店一个接待设施,尚未有其它景区和接待设施。民族文化度假村的开发,将成为三峡大坝旅游接待的主要配套设施。

4、民族文化度假村建设现状和趋势

1989年深圳锦绣中华的成功开业,标志着中国主题园的正式诞生。随后,我国主题园数量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到1999年,全国已建、在建的各种主题园达到2500多个。目前中国主题园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相当数量的主题园市场份额、游客流量、产出效益均比较低下,像深圳华侨城四景区那样长生不衰的主题园实属凤毛麟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投资盲目,可行性研究薄弱;

(2)缺乏宏观调控,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导致恶性竞争;

(3)策划失败,主题重复,缺乏个性;

(4)粗制滥造,建造质量低劣,规划设计不到位,工程施工不精致,现代技术利用少;

(5)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制度不善。

我国目前民族文化村的数量也不少,主要有两种类型:模型文化村(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昆明云南民俗村、北京中华民族园等)和实地文化村(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村、贵州省雷山县郎德上寨的苗族村、从江县高增寨的侗族村和关岭县滑石哨寨的布依族村等)。模型文化村的优点在于选址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可以建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的

非民族地区,有利于人们就近了解和接触民族文化,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实地文化村的最大优点是真实,上述四个实地文化村都是原地加以保护建立起来的。

目前,高科技、高参与性、高环境质量、城市休闲性成为主题公园所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消闲娱乐需求的增加需要主题公园。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观点,主题公园仍然是目前乃至未来国际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因此,为了发展旅游业,提高中国旅游业的总体吸引力,改善旅游产品结构,根据当地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适当建造一些人造景观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一些主题公园是相当成功的,为中国旅游产品的更新闯出了新路。主题公园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旅游业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的主题公园建设正处于寻求突破、创新的时期,开发出一个崭新的与众不同的高品位主题以吸引更大范围和数量的游客,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主题公园开发商、规划设计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已有工作基础

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于1994年定项,1995年正式申报,1995年宜昌市计委以“在三峡坝区兴建西陵峡商贸大厦及配套设施”文件正式批复,1997年10月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批准书。2000年,宜昌县计委文件《关于兴建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项目立项的批复》已经批准该项目立项建设。2000年4月在武汉邀请建设部武汉城建学院规划设计院专家、中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专家等进行了论证,对项目作了充分肯定。同月,又在三峡坝区邀请省、市、县各级领导和规划、设计、策划、经营方面的专家学者就项目定位进行了论证,肯定了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新颖性,并正式定位于旅游接待、民族风情和民族工贸为主的“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

2000年后,度假村筹委会委托各规划设计单位陆续完成了以下成果。4月,武汉中建建筑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宜昌三峡商贸大厦设计方案》;5月,当阳商贸总汇完成了《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综合旅游小区项目总体规划》;6月,宜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宜昌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综合旅游小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1月,宜昌县规划建筑设计院完成了度假村内56个民族居所的单体设计。2001年7月,委托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编制了《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综合小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8月委托夷陵区水电勘查设计室编制了《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规划依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5年6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5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2年6月,《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1年10月10日,《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2年,《城市绿化条例》;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2年,《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3年,《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年4月11日(国发(2001)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务发展的通知》;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1)国家旅游局,1984年,《关于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几个问题报告》;

(22)国家旅游局,1985年,《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

(23)国家旅游局,1985年,《全国旅游事业发展规划(1986-2000)》;

(24)国家旅游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

(25)国家旅游局,1990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26)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27)国家旅游局,1994年1月,《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28)国家旅游局,《旅游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29)国家旅游局,1999年3月,《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30)国家旅游局,1999年10月,《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

(31)国家旅游局,2001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3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33)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1998年11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游乐园管理规定》;(3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6月14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6)国家计委,1987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国计划出版社;

(37)湖北省旅游局,2001年《湖北省“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旅游出版社;(38)宜昌县政府,2000年,《宜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39)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湖北省宜昌县人民政府,2000年1月,《长江两坝间三峡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

(40)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2001年,《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综合旅游小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41)夷陵区水电勘查设计室,2001年,《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

(42)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1999年,《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研究》;(43)宜昌县政府,2000年,《宜昌县旅游总体规划》;

(44)宜昌县计委、旅游局、文化局,2000年,《关于兴建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项目立项的批复》。

四、规划任务

1、任务来源

受湖北省宜昌汇华民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承担了《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总体暨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位于三峡工程大坝坝址下游的西陵长江大桥南桥头,原属夷陵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总面积86671平方米(130亩)。

3、规划任务

考虑到项目已完成了若干前期工作,本次规划的任务,本着将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项目建设得科学、合理,既符合国家旅游业发展战略,又要符合民族文化、民俗建筑风格及工艺要求,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项目定位与发展思路

项目定位于“民族文化”度假旅游产品,主题是“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突出“民族团结”,体现民族精神。同时,要突出巴楚文化,体现地方特色。项目依托举世瞩目的世纪大坝、世界大坝,抓住“三峡旅游”这一卖点,填补坝区旅游接待设施不足的问题。

项目之所以选址在三峡坝区,主要基于三峡地区蕴含了中华民族5千年的文明历史。这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有炎帝神农尝百草的灵山和大禹治水、黄牛开峡的遗迹,是爱国诗人屈原、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昭君、以及辛亥革命开国元勋邓玉鲮将军的故乡,这里发生过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石牌战役,更是重要的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凝聚着12亿中国各族人民心血。

(2)形象策划

把上述定位和特色提炼出生动、简明的口号,作为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的形象表达。

(3)项目空间布局

2001年9月,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组织了由夷陵区委副书记、区计委副主任、区旅游局局长、三斗坪镇委书记副书记和镇长、汇华公司董事长、总经济师和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组成的项目总规、详规座谈会。会议决定项目立项以来逐步形成的大思路、大框架不变,即:项目的区位不变,民族文化的主题不变,32层民族商旅大厦的设计不变,表征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长城”建设方案不变。空间布局按照上述“4个不变”的基础进行规划。

(4)单体建筑意象

按照中华56个民族的典型民居特色,设计原汁原味度假山庄,营造民族文化氛围,使游客真正体验到各民族的文化,32层民族商旅大厦要体现民族风格,其色调要与度假村整体协调。

第二章区位分析

( 一、区位优势二、周边资源三、地域竞争与合作 )

一、区位优势

从宏观区位上,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处于张家界-武陵源-东湖-武当山-三峡这一旅游圈层的中心位置,同时又是神农架-宜昌-武当山鄂西旅游金三角的重要一角。从区域尺度上,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位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大坝之畔,东距葛洲坝仅20公里,正对“亚洲第一跨”——西陵长江大桥,南依雄峙伟岸的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分析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的区位优势,不能不借助宜昌的区位优势,宜昌作为我国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港口,是连接重庆、武汉的中点,又是三峡游的起点或终点。三峡大坝的兴建为三峡坝区和库区建成世界级风景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的区位优势可从经济区位、旅游区位、文化区位和交通区位4个方面不分析。

1、经济区位

依据中国经济发展“T”形战略构想,中国经济发展以沿海和沿江为重点发展轴线。葛洲坝工程的修建、三峡工程的开工为沿江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度假村所在的宜昌市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是三峡开发区的中心,享受沿江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随着对外开放从沿海向沿江、内地的推进,“宜昌·三峡”地区将成为国内外资金、信息、人才、物资大量涌入的“特区”。宜昌市作为全国29个重要发展地段之一,湖北“大三角”经济发展格局重要一角,起着呼应浦东,联系武汉、重庆,服务三峡作用,是长江经济带中的“一颗明珠”,是南北对应、东西结合的“二传手”。

2、旅游区位

三峡地区历来是国内外游客倍受青睐的地区。长江三峡不仅有丰富的水利资源,还有悠久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在“中国旅游胜地40佳”中,长江三峡独占三席(长江三峡、巫山小三峡和葛洲坝工程)。三峡还被列入“中国10大风景名胜”。震撼寰宇的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无可争议的跨入世界级景点,成为神州大地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三峡也将成为世界旅游区。

度假村所在宜昌市,凭借自身的旅游景观和资源,跻身于“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并逐步向著名文化旅游区位发展。湖北首提出:“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在三峡工程全面竣工时,把宜昌建成以旅游为特色的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风纪文明的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新型的工业基地,一流的风景旅游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宜昌市提出:将宜昌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新兴的工业基地、重要交通枢纽和通江

达海的商贸口岸”。宜昌市作为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的出入站点,向西可以向长江三峡延伸,向北有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东部又是中国著名的三国文化区,向南可以延伸到湖南张家界。

度假地毗邻三峡大坝,正对西陵长江大桥,背依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直面西陵峡。西陵峡不仅有“鬼斧神工灯影峡”、“山奇水险黄牛峡”、“三峡最大的古地、建筑黄陵庙”和“三峡第一石——灯影石”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更具有久远的远古遗址文化、巴楚文化、抗战文化等景观,为这里赋予了浓郁的气氛。两坝的崛起,进一步使坝区成为了世界级旅游胜地。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将成为观三峡大坝最理想的位置,坝区主要的度假、观光游览胜地。长江三峡旅游专用码头紧靠度假村,这里将成为三峡旅游的“黄金节点”。

3、文化区位

夷陵远古属于西陵部落,商周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时为楚国西要塞。这里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史学证明,巴文化是三峡地区重要的文化,巴人起源于宜昌市清江。今人考证,土家族的发祥地武落钟离山就在清江长阳段都镇湾一带。现今鄂西、湘西、黔东南一带的土家族都是巴人的后裔。巴楚山水相连,交往密切。巴楚文化是巴文化与楚文化浅层交汇和深层融合的总称,是包容哲学、文学、艺术、饮食、建筑及民族风情的一种全方位、综合性的文化,是不断发展创新却始终保持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一种演进型文化。巴舞、楚乐、巫歌更独具特色,经久不衰。巴舞仍是全国民间文艺中的一朵奇葩。土家族民俗文化是生命力强、开发价值大、誉为华夏文化、东方文化大树中的重要一枝。神农炎帝、轩辕皇帝、嫘祖娘娘、大禹治水、屈原橘颂、昭君也塞、诸葛陈兵等历代名人更为这里的文化增添魅力。近代以来,为三峡工程而奔波的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使这里的文化积淀更具色彩。因此,夷陵区从古到今都具有国内外独特的文化区位优势。

4、交通区位

宜昌市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宜昌市是游客游三峡并连接道教名山、名人故里、森林旅游和生态考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湖北省风区位条件分析,宜昌市是吸引恩施、武汉、孝感、潜江和十堰等地游客的中心地。目前,从宜昌至度假村有大坝专用高速公路相连,交通条件极为便捷。

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周边的交通条件更是方便。东侧100米处是三峡坝区旅游专用码头和杨家湾客运码头。内泊高速水翼船,1小时可达宜昌市,6小时可达万县市,1天可达重庆市。西侧200米处是正在规划建设的沪渝高速公路客运中心。过西陵长江大桥,上三峡高速公路30公里便达宜昌市中心和三峡国际机场。

目前,三峡坝区日车流量1000余辆,船流量500余艘,人流量25000人次,物资集散180万吨左右,其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水、陆、空三通其便。

二、周边资源

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毗邻正在兴建的三峡大坝,周边地区不仅有类型多样、品味极佳

的自然景观,而且有历史久远、内涵深刻的人文资源,为度假村旅游资源的空间配置与组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1、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主要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坝顶全长2309.47米,坝高185米,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1820万千瓦。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旅游、供水综合性功能。将拓宽和加深河道650公里,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该工程在防洪效益、水利发电、改善航运和移民工程等方面有20多项世界之最。

2003年第一台机组发电,水位高程为135米,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并将全面发电,水位高程为175米。由于高坝蓄水,水面变宽,水深增加,流速减缓,水质变清,出现一个明镜的平湖景观。以“高峡出平湖”为标志的水电旅游特色将正式形成。

坛子岭是三峡坝区的制高点(海拔高度262.48米),也是三峡大坝建设的标志性场所与纪念性构筑物,坛体周围装饰着人与水为主题的浮雕群。登上坛子岭,可将15.28平方公里的三峡坝区全貌一览无余。三峡工程竣工后,坛子岭将成为永久性观景平台供人参观、游览。

西陵长江大桥位于坝址下游4.5公里处,于1996年8月10日建成通车,是连接两岸工地的主要通道。大桥为悬索桥型,总长1118.66米,单跨900米,号称“亚洲第一跨”,其优美的造型似一道长虹飞架大江南北。

2、葛洲坝

葛洲坝建于1970年12月30日,于1988年12月10日全面竣工,是长江上游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全长2608米,坝顶高70米,设计水位60米,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拥有两座电站厂房,分设在二江和大江上,总装机21台,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年发电量157亿千瓦,通航设施有三座单级船闸,最大水头27米,可通过大型客货轮和万吨级大型船队。

3、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

黄牛岩,位于宜昌县长江南岸三斗坪镇,海拔1140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山势奇特,有“一江万里独当险,三峡千峰无比奇”的美誉,是三峡名山之一。由于山势高耸,此处成为同时能俯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观景点,也是大坝建成后观赏“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的最佳地点。从长江北岸遥望黄牛岩,天际呈现出毛泽东仰卧像的奇特景观,毛主席身着中山装,头东脚西仰卧在群山之巅,白云之间,额头、下颌、衣领等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故又称为“毛公山”。

4、黄陵庙

黄陵庙是三峡中最古老的名胜之一。古称“黄牛祠”、“黄牛庙”,位于西陵峡黄牛岩下九龙山麓,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用于祭祀黄牛帮助大禹开江治水的千古功德。宋代欧阳

修命名为黄陵庙。现有山门、禹王殿、武侯祠、民居等古建筑。主体建筑禹王殿建于明万历46年(1619),是目前国内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禹王纪念建筑物。殿内两根楠木柱上,遗留有公园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痕迹,为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兴建的高度提供了重要的水文依据。庙内院中有铁树一棵,传为诸葛亮所植,1983年曾开花。

5、灯影峡

从黄陵庙顺流而下,过了莲沱,驶出开阔宽广的庙南宽谷,便进入西陵峡东段的灯影峡。灯影峡出口处,长江急转90度大弯。弯的南岸有一天然巨石,形如墓碑,称为石令牌,故此地亦取名为石碑。离石碑往西约两里的山顶上,有四块峥嵘嵯峨的奇石,形如《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船动景移,别有风趣。因此,人们特地给这段峡谷取了个灯影峡的名称。“玄奘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诗人淳沫若在《过西陵峡》一诗中所描绘的正是这一景色。灯影峡两岸岩石,黄、灰、褐等颜色兼而有之;还有不少地方的岩石呈银白色,宛如蛟蛟明月,洒满大地。所以,这段峡谷又叫明月峡。唐宋以来的诗人,对此多有吟咏。李白的“春水明月来,”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等,都是对它极为生动而特有的描绘。

6、石碑

石牌风景区位于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之间,距离度假村18公里,素有“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的盛誉。其景区可用“1234”来概括:一个凭吊遗址、两条清溪(杨家溪和龙进溪)、三个第一(长江三峡第一湾——明月湾、西陵峡畔第一洞——灯影洞、万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蛤蟆泉。石牌景区素有“西陵甲三峡,石景最佳”的美誉。

7、秭归

秭归县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又是三峡工程坝区和库区的首县。秭归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是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屈原祠、屈原庙、屈原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和屈原读书洞。秭归还是我国柑桔之乡,被誉为“峡橙三秀”的脐橙、锦橙、桃叶橙,品质上乘,远销海内外。

秭归近邻兴山县内宝坪村,历代相传明妃村是古代第一美人王昭君的故乡。“群山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兴山县原属秭归管辖,故秭归县有一“汉明妃王嫱故里”的石牌。现在,宝坪村还有很多纪念昭君的名胜古迹,如昭君祠、昭君院、楠木井、梳妆台等。

三峡工程的修建,使得秭归县城将处于淹没范围,现在县城绝大部分已搬迁至三峡大坝附近的茅坪镇,由于是新规划的城镇,城市建设非常有特色,已被列入中国城镇建设示范县,是现代化中小城市观光旅游的最佳旅游地。

8、泗溪

泗溪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秭归新县城茅坪镇,方圆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山峦叠障,碧波荡漾,景区由贯串于其间的四条溪流而得名。景区内有竹海浴场、猕猴谷、三吊水瀑布等,素有华中最大的竹苑内,有名竹200余种,是进行回归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的最佳去处。

9、车溪

车溪距离宜昌市18公里,长10公里,水流常年不断,集山景、水景、洞景、崖景为一体,奇特秀丽。

10、晓曦塔观光娱乐区

晓曦塔观光娱乐区包括中华鲟园、三峡风情岛、下牢溪、仙人桥、太阳山景区、长江市场及晓曦塔城区。其中,三峡风情岛集宜昌——重庆沿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故事传说、历史名人为一体,用艺术微缩和歌舞表演等手法,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三峡风情,描绘出如诗如画的神奇故事。

11、地质剖面

西陵峡东部由莲沱石牌绵延5公里的寒武纪、震旦纪的地质剖面,是本世纪70年代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最古老的地层距今为28.5亿年前后形成的崆岭群,地层出露清晰,揭示着地球远古的奥秘,是目前全国寒武纪地层的三大典型剖面之一。本区其它地层相继属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四纪等,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经鉴定有216个种属,为世界地质学界所注目,被人们誉为“地质百科全书”。

三、地域竞争与合作

1、与国内同类资源的比较

目前,我国的模型文化村主要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昆明云南民族村和北京中华世族园最具有代表性。另外,还有上海民族文化村、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和台湾九族文化村等。

(1)深圳锦绣中华

荟萃我国21个民族的居民建筑、民间艺术和民族风情于一“村”,村中分布着24个各异的小村寨建筑点,导游人员和文艺节目表演者基本上来自民族地区。开放以来,不仅吸引了两千多万普通游客,还吸引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首脑前往参观。

(2)昆明云南民族村

以从建筑、服饰、礼仪、歌舞、饮食和专题活动等各方面集中展示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情为基本特色,融民族村落、园林景观、秀山绿树为一体。现已建有白族、傣族、纳西、佤族、布朗、基诺、景颇等12个村寨和“摩梭之家”。

(3)北京中华民族园

以“民族之光”为主题游园的北京中华民族园位于北京亚运村,也称中华民族博物院,是中国第一个原状展示56个民族的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人文博物馆园。园中花树环绕,庭轩错落,曲经通幽,水声潺潺。它把中国56个民族的生态环境引入园中,

使游客走进每一处民族景区,都会亲身感受到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这里同时也是国家奥林匹克公园的文化组成部分,体现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主题。

(4)上海民族文化村

1996年兴建的大型旅游风景区,占地300亩,位一青浦,在上海大观园东侧,东临淀山湖,已形成“建筑民族化、活动风情化、环境生态化、餐馆乡土化”之鲜明特色。重点展示10大民族村寨风情,有傣家竹楼、白塔、缅寺、“女儿国”摩梭人、白族民居雕花楼、苗族吊脚楼、佤族的鼓声、苗族的芦笙、景颇族的歌声、侗族鼓楼的飞檐斗拱等民族文化气息。

(5)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

位于海南岛五指山南麓通什市,是一个集各民族民居建设、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于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游览区,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族风情旅游区。村里的建筑物完全按照各民族民居特色建造,有竹楼、船形屋、木楞房、三房一壁照、土掌房、蒙古包、四合院20等多个民族居群落。

(6)台湾“九族文化村”

台湾省日月潭附近的“九族文化村”,按雅美、泰雅、赛夏、邹、布农、卑南、鲁凯、排湾9族(大陆一般称为支系)的部落景观,分为9个村寨,每个村寨都有高山族同胞做各种生活风情的表演。

上述各民族文化村,均是以观光为主的民族文化村,基本上没有度假功能。另外,这些民族文化村,都是以部分民族作为自己的文化卖点。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与之相比,除了观光功能之外,更着重度假功能,这在目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其特色所在。

2、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旅游业的区域合作是指与周边地区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双方的旅游产品进行捆绑式销售。对于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来说,目前发展的问题是:奖金短缺、知名度小。在旅游业起步阶段,区域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周边发达地区的“联姻”,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度假村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使旅游路线变得更为丰富,从而减低了游客的单位出行成本。区域合作最主要的途径是开辟联合旅游路线,将度假村纳入三峡旅游区、全国乃至国际旅游路线体系中来。

(1)资源的互补性

三峡坝区旅游资源蕴藏丰富,不仅有各类自然资源,而且有众多的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宏伟的现代化工程为依托,形成了融自然风光、社会文化遗产、民族风情和现代化工程为一体的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资源。

坝区周边旅游资源形成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有相对原始的西陵峡风光区、黄牛岩生态

旅游风景区、以本度假村为中心的大坝观光游览区、以石牌为中心的抗战军事凭吊区、以车溪为中心的民族风情旅游区、以鬼街为中心的野游风景区、以泗溪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区。这种资源分布格局有利于形成相对集中式景点,又可以通过旅游线路将各景点串联起来,以增强游客的感观效果,为开展不同层次的旅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坝区范围汇集着各种不同的文化,从远古的桑蚕文化、巴楚文化、自然山水文化、地质文化到近代的石牌军事抗战文化、治水文化、一直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工程等现代水利文化,而治水文化、名人文化等贯穿着整个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其文化内涵具有“厚重如山,纯朴如水”的特质。

长江三峡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世界级旅游资源,黄牛岩大坝观光游览区,石牌抗战军事凭吊区、车溪民俗风情旅游区又是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组合,具有全国和区域的旅游价值。区域内的地质文化、溶洞、矿泉水、动植物、历史遗址等具有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科普教育的意义。并且,这里有很高康娱价值的山水旅游资源,富含矿物质成份的矿泉水和适宜的气候,为开辟康复保健和避暑胜地创造了条件:丰富的民俗风情、民间歌舞等文化资源可开发出多层次的雅俗共赏的旅游娱乐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分享其乐,旅游商品的开发还会带来很高的附加值。

坝区周边拥有海内外知名度的旅游城市和风景名胜区。东有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和湖北省旅游业居于第二位的宜昌市,南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遗产部分”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西接大坝建成后的“高峡平湖”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神农架,东北连三国古城荆州、襄樊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部分”的道教名山武当山。度假村主要服务设施依托地宜昌市与上述各地之间均有铁路或公路相通,这样的旅游区位,具有今后区际联合的大旅游开发条件。

(2)联合旅游路线

◆三峡坝区游:此线路主要针对时间较紧,只能在坝区逗留的游客。

◇度假村——三峡大坝——三峡电厂——双线五级船闸——坛子岭——文物博物馆——地质博物馆。

度假村——秭归新城——屈原故里。

度假村——三峡大坝——黄陵庙——黄牛岩。

度假村——三峡大坝——石牌——葛洲坝。

◆相邻景点游:此线路主要针对参观坝区周边县市景点的游客。

度假村——三峡大坝——泗溪。

度假村——香溪河——昭君故里——小三峡。

度假村——神农溪漂流——三国古战场。

度假村——黄陵庙——石牌——三游洞——葛洲坝。

度假村——葛洲坝——晓曦塔——车溪。

◆区域游:此线路辐射范围广,主要针对体验大自然博大精深和三峡民族文化的游客。

度假村——神农架原始生态游——长阳土家族风情游。

度假村——悬棺——情人泉——古龙溪漂流——晓曦塔——中华鲟园——葛洲坝——石牌

——三峡大坝。

度假村——黄陵庙——黄牛岩——车溪——小石林。

◆区际游:

长江三峡——武汉。

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

长江三峡——重庆。

长江三峡——张家界。

第三章市场分析

( 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二、旅游客源市场走势分析三、客源市场预测与定位 )

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不仅取决于资源的丰富,更在于客源市场的可靠度。市场分析是本规划所遵循技术路线中的两个基础分析之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缺乏游客历史统计资料,而宜昌市作为度假村的出入关口,故度假村的客源市场借用宜昌市的状况加以分析。

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1、客源市场现状

宜昌市1998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27.13万人次,比1996年301.9万人次上升41.48%,比1997年372.45万人次上升14.68%,旅游业总收入27.12亿人民币,较1997年24.50亿人民币增长10.29%,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7.12%,其中海内外旅游者81563人次,较1997年减少34.54%,创汇1178.65万美元,较1997年减少61.59%,国内游客418.97万人次,较1997年增加12.09%,国内旅游26.05亿元人民币,较1997年增长14.81%。

2、游客发展时序规律

宜昌市游客总量在1993年到1998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近年游客总数的变化与构成如图3-1、图3-2所示:

据统计,80年人末,宜昌市游客以平均每年1万人次的速度增长。1993到1998年之间,以每年大约45万人次的速度增加。其中,国内游客一直呈现上长趋势,而国外游客则呈现起伏波动的状况。综观宜昌市自1978年开始发展旅游业以来的旅游客源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图3-2 宜昌市1993——1999年各类游客比例

◆1978-1991年

宜昌市依托长江三峡旅游,“以外事接待为主、逐步向经济产业方向发展,以计划经济为主、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旅游业自然扩张,稳步增长。1987年,宜昌市接待海外游客仅79人,至1991年,达5.67万人,游客基本保持稳步增长。

◆1992-1997年

宜昌市国内游客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海外游客超常规发展,极不平衡。1992年由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即将上马,世人注目,三峡旅游急剧升温。当年宜昌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3万人次。后由于接待设施、服务质量等问题,加上浙江千岛湖事件的影响,客源回落,1995年遗跌至低谷,仅接待海外游客4万人次。1996年在“告别三峡”口号的驱动下,由于商业炒作行为,使得游客市场逐步回升。1997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再掀高潮。当年接待海外游客达近13万次。

◆1998年之后

大江截流完成,海外游客有逐步滑落的趋势,1998年仅接待海外游客8.2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5%,旅游创汇1121万美元。1999年形式略有好转,海外游客略有恢复,国内旅游持续增长。

3、宜昌市与相关区域游客比较

◆湖北省旅游市场与宜昌市旅游市场

以1996年接待游客的数量来衡量,湖北省接待海外游客36.89万人次,接待量在全国排第12位,同年旅游外汇收入152.95亿元。宜昌市是湖北省第二大旅游城市,1996年接待海外游客约7万人次,总量为全省的1/4,旅游外汇收入为1600万美元,位于全省第二位,1997年大江截流,宜昌海外游客增至12.46万人次,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均居于全省第二位。

◆武汉市旅游市场与宜昌市旅游市场

1996年武汉市游客接待量占全省的57%,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的72%。宜昌市海外游客总量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武汉的28.8%和17.95.1997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分别为武汉市的40.3%和27.7%。

◆重庆市旅游市场与宜昌市旅游市场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1997年升为直辖市,在三峡旅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6年,重庆市的旅游接待能力为15.6万人次,是宜昌市的1.57倍。

◆长江三峡与宜昌市客源市场

宜昌市由于基础设施等的原因,作为三峡出入港口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1996年长江沿岸重庆市和武汉市接待游客多于宜昌市,而丰都鬼城的接待量仅少于宜昌市1万人次。如果宜昌市能完全发挥旅游接待能力,将会成为同重庆市和武汉并驾齐驱的旅游接待城市。

4、国内旅游客源分析

宜昌市国内旅游是80年代初期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设而逐步发来的。1992年全国人大批准长江三峡工程兴建后,宜昌市国内旅游发速度加快,1997年长江三峡截流,使宜昌市的国内旅游上了一个新台阶。1996年宜昌市国内游客达292万人次,与海外游客之比为50:1,1997年达360万人次,是当年海外游客的29倍,占游客总量的95%以上。

◆客源地构成

据1997年《湖北省内旅游抽样调查》显示,宜昌市国内游客中,外省游客占65.5%,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