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城市建设中塑造城市人文环境

在城市建设中塑造城市人文环境

在城市建设中塑造城市人文环境
在城市建设中塑造城市人文环境

在城市建设中塑造城市人文环境

宗山

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的灵魂。一般而论,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大致包涵四个层面的因素,即城市的公德精神、公民精神、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四个层面层层递进,而人文精神则是其最高境界,是城市的灵魂。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品味、艺术韵味和个性魅力,这些都是人文精神。前三个层面是城市的共性,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个性。纽约不同于巴黎,巴黎不同于伦敦,你感到它的味道不一样,品味不同,就是因为他们的人文精神是有区别的。人文精神就好比是画龙点睛,城市精神是一条龙,人文精神就是龙的眼睛,非常有神韵。近年来,如何打造城市特色,塑造城市人文精神,一直是我们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应该说,这些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经为塑造新世纪的城市人文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也只有通过塑造城市人文精神,提高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城市才能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综合竞争力。在城市人文精神的塑造中,城市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试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对城市人文环境的建设作一些探讨,浅薄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城市建设塑造城市人文环境

城市人文现象总是在城市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通过城市建设活动所产生的城市设施是构成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它不仅要为城市居民的物质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而且还要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心理需求。它对城市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是构成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城市环境是指与城市整体发生关系的各种人文现象、自然现象的总和。其中城市内部人文现象的总和,称之为城市的社会环境,它是人类社会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创造的环境,如城市各类基础设施都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所创造的环境。而城市内部自然现象的总和,则称之为城市的自然环境,它是由与城市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即由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等组成的。城市自然环境包含于周围整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之中。区域自然环境制约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又能改变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上形成的城市大多是依山傍水而建即是受到环境影响的结果。

城市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市政工程设施、城市公用事业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市容和环境卫生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各类城市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城市建设与城市人文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城市人文环境的形成,要靠城

市建设活动去实现。离开城市建设活动,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塑造和优化城市人文环境是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古人云:“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可见,在衣食温饱之后而求其美丽是自古而然的事。对于城市建设也是一样,人们在其实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要求城市环境和谐宜人,城市管理秩序井然,城市社会文明道德。现代城市建设不仅在于满足人类生存需要,还在于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本质意义所在。现代城市要有配套齐全的城市设施,为市民创造方便、舒适、整洁、高雅的人居环境;要有完美的城市形象,以增强城市的认同感和亲和力;要有强大的城市竞争力,以树立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城市建设要注重提升城市人文环境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为特点、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这个大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是人口、资源、设施和环境,而资源、设施和环境等要素都要服务于人口这个要素。这样一个规模庞大、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多目标、多层次、多功能的动态的大系统的发展,在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文化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充分满足城市人口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城市人

群人文心理需求,科学把握好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注重提升城市社会人文环境。

从城市的本质意义上来说,“城市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纪晓岚《试论认识城市本质定义的重要意义》),城市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城市的资源、设施和环境都是为人的需要和发展服务的。正由于城市能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能为人类社会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城市才能延续与壮大。表面看起来,城市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类设施的组合体,是一个人工的物化环境,但其实任何城市都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都是由人去设计、施工、修建和改造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长则有几千年或几百年的历史,短则也有几十年的历史,每一代人都会在城市中留下生存的痕迹,城市在不同时期所留下的有形物体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反映了历史中人的意识和行为,也反映了市民精神追求和城市社会人文环境。可以说,离开人来谈城市,离开人的需要来谈城市,就象离开上帝来谈天堂,离开人类来谈世界一样,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城市的本质意义,准确把握城市人群的需求心理,注重处理好人与城市设施、城市资源、城市环境的关系,注重提升城市人文环境,确立正确的城市建设发展观,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城市人文环境,要求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源自西欧人文主义思想,其源远流长、包罗万象,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就是要充分照顾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西欧国家的城市建设,大到城市的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小到城市道路休闲椅的安装、公厕的设置,都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兰克福、慕尼黑等许多城市都设有商业步行街。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两侧,相隔不远即有固定式木椅供人们休憩。伦敦、巴黎等城市的街道合理布设有自动收费、冲洗的公厕,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卫生。他们还十分重视照顾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的需要。各个城市的道路、商店、酒店等公共场所,都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一些城市道路人行道上设有盲人专用通道,横穿马路的人行地道也设有残疾人专用升降电梯,伦敦的出租车上甚至都备有轮椅上下车辅助装置。一些临街的建筑工地,安全防护措施非常到位,连脚手架两米以下的部位都要用泡沫塑料或木板包起来,以防行人不慎碰撞。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无不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着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明程度。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1987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明天》的学术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可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实现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人人享有基础设施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把为群众提供舒适优美、安居乐业的环境,作为建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从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诸方面的工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着力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的居住、行路、用水、用气、卫生等条件,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仅要满足其生存生理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其生态环境和精神心理需求。

2、注重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提升城市人文环境,要求城市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协同共进

与和谐共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理想追求。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历史时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经济、社会、文化的共同课题。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出席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简称IFHP)第46届世界大会时提出,要“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环境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特殊资源,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欢迎城市发展的同时坚决反对城市环境的恶化。因此,我们在选择城市建设目标定位时,要确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合理利用与保护城市环境资源,大力营造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的最大城市悉尼近年来声名鹊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生态环境理念。悉尼始建之时并无规划,从1957年开始,州政府对城市建设全面规划,并实施了持续近三十年的绿化市区中心工程,使整个城市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绿洲。该市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绿色奥运”的申办口号,四年共花66亿澳元用于奥运设施建设,其中35亿澳元用于交通、废料处理、太阳能利用、废水再利用工程,将原城郊一片废料场、污水沼泽地建设成中心体育场馆,把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品位提高到了一

个新的水平,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其城市建设也凭借奥运会强有力的推动得到了迅猛发展。

3、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人文环境,要求城市建设要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外貌形态和精神内涵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群生活的精神支柱,保持特色永远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追求。没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就没有生命力。无论哪类城市,之所以能够被人们区分开来,就在于它有自身的特点。每一座城市或长或短、或多或少都有其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目标定位时,要充分把握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塑造出有个性生命的城市形象。

尊重城市传统文化,整合城市历史资源,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西欧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各国的城市建设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至今西欧各国仍保存了大量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古设施,成为各国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精华。如在法国巴黎的旧城市区,完全看不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基本是清一色古色古香的多层建筑。巴黎市政府规定,要拆除、重建旧城区的任何建筑物必须经市政府专门机构审查、批准,并设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如确因安全、抗震等原因需要拆除重建的,

重建后建筑物临街的两个立面必须与原建筑物完全相同,要完全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因而人们感叹在巴黎要新建一幢房屋容易,要拆除一幢房屋才是最难的。又如被誉为“风车王国”的荷兰,风车曾是农田灌溉的主要工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力灌溉已完全取代了风车,但风车作为传统文化乃至国家的象征,被很好地保护下来。荷兰政府通过普查、鉴定,确定全国500多座风车屋为国家保护文物,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湘潭是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发掘、保护,使其成为城市建设的巨大资源,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动力,是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目标定位时必须认真探讨和研究解决的课题。

三、城市建设在塑造城市人文环境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对人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论述了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山川、河流、湖泊对人的性格、风俗习惯、法律制定和道德伦理交互影响的关系。马克思也认为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的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人类在进行城市建设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其所形成的城市环境对人类本身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不同的城市建设,形成不同的城市人文环境。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大多城廓分明,礼制森严,国都城方九里,诸侯都城或后来的州郡府城城方五至七里,县

城则城方三里,为封建道德观念的延续提供了条件。如北京故宫的建设模式,维系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价值取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其建筑群体充分体现了“五方四象、突出中心,强化中轴、南面为尊”等传统的“礼”序与习俗。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城市建设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就要充分考虑城市建设对城市人群的影响,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以此达到塑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的目的。

1、创建最佳人居环境

城市建设要突出创建最佳人居环境这个主题。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明确提出“人居环境”一词的时间只有10余年,但提出后很快就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运用。到目前为止,人居环境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人对人居环境的理解各不一样。有学者将其定义为: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个人、社会或人类)这个主体而存在的一定空间内的构成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人居环境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一般来说,可分

为四个子系统,即自然子系统(气候、水、土地、动物包括自然属性的人、植物、地形地貌等)、建筑子系统(为人类提供庇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住宅、商场、办公、工厂等房屋)、网络子系统(主要指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给排水、交通、通讯等系统)、社会子系统(主要指行政、法律、人口质量、文化、经济、社会关系等)。

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基本目的是要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不仅使“居者有其屋”,而且使“居者优其屋”,从而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舒适、和谐。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为改善住区规划和管理,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等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活动和实施手段;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保证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使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这些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揭示了最佳人居环境的涵义。从其涵义,我们可以知道最佳人居环境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自然及人工生态环境,由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组成的生活环境,城市文化环境。人居环境的的现代涵义更强调物化环境基础上的人化环境。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社会层

面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活、消费方式,从满足于“有瓦遮头”的简单生存需求向追求居住的环境品质、生活品味转型,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要求市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讲究道德因素,遵循“仁者爱人”的古训,添加更多的对人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的关怀,打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

2、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建设要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所谓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有的作用和能力,具体说,就是城市在一定地域内(包括地区、国家直至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所应有的作用和能力。城市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由社会经济的客观条件所决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归结起来,城市的功能大致有七种,即工业生产基地的功能、贸易中心的功能、金融中心的功能、信息中心的功能、政治中心的功能、服务中心的功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的功能。城市的每一个功能都可以自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可分为若干个层次和方面。如作为贸易中心的功能,按贸易的层次分,可分为国际贸易方面的功能,国内各省市之间贸易的功能,城市内部各企业以及个人之间贸易的功能等。按商品交换的内容分,可分为工业产品之间交易的功能,农业产品之间交易的功能,科技商品、金融商品之间交易的功能以及各类商品互相交易的功能等。按商品交换

的作用分,可有满足生产需要方面的功能,满足人民生活消费需要方面的功能等。同时,城市功能之间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们都是城市整体功能中的一个分支,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城市功能的综合体。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推出了《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城市功能分为人均住房面积、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燃气普及率、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生活用电量、人均通讯光纤长度、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等11个指标,突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功能中的主体作用。城市人群开展各项经济社会活动,需要有完善方便的各种服务设施,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增强城市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努力建设多功能、开放式的现代化城市。

3、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建设要贯穿提升城市品位的理念。据汉语词典的解释,品位的本来意义是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数,含量的百分数愈大,品位愈高。借用品位来描述城市,则是指通过对城市各种资源的整合配置,增强城市的品牌效应,提升城市的人文环境价值。城市品位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文化内涵和不可交易的专有功能。城市品位以高度

凝练的形式,集中了一座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创造之精华,比如法国巴黎被誉为“时尚之都”,是经过了几个世纪城市资源的配置和建设积累而成,从罗浮宫到香榭丽舍大街,均成为其引导世界时尚的标志。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把提升城市人文环境的品位摆上重要位置。围绕美化环境、美化城市进行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和设施建设,以环境品位来提升城市价值。

4、打造城市个性魅力

城市建设要体现打造城市个性魅力的思想。打造城市个性魅力,也就是要形成城市自己的特色。一般地说,城市特色主要由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人文环境构成。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条件,是构成城市特色的自然因素。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以其如画的山水构成了桂林独特的城市景观,大连、青岛则凭着倚山傍海的地理优势,形成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构成城市特色的人文环境主要是指城市的各类建筑物和设施及城市社会风情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各类建筑物和设施是城市特色中最直观的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各个历史时期见证的现存文物古迹,是形成城市特色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大型公建,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物,往往形成城市的一景,如武汉的黄鹤楼、上海的东方明珠、湘潭的君子莲等,为这些城市添了一景,自然也就形成了这些城市的,至少是局部地区的一个特色。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城市

的建筑特色,而建筑特色对城市特色的形成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城市的社会风情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的社会因素,是人工因素的深层依据。人们总是按照自己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俗、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来塑造城市的。如北京的四合院,它的特色就不止于院落的空间形态,而且更在于它承载的和谐、亲密的邻里关系。

城市个性魅力是城市在全球舞台上立足的资本,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生机的城市,也是没有竞争力的城市。中国有许多独具个性魅力的城市,如山城重庆、古城西安、园林城市苏州等。但还有许多城市由于缺乏对城市本身科学深入的了解,在进行城市建设中迷失了城市本身的特色,使得“南方和北方一个样”、“城里和城外一个样”,将许多颇有民族和地方风采的城市特色淹没在缺少个性的现代建筑物之中。所以,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一个城市已有的真正特色,并不断去丰富、创造城市的特色。

总之,城市建设与城市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城市物化的资源(如城市设施)和活的资源(主要是市民)的相互作用,来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过程。绿色文明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标志,要求城市建设必须处理好城市范围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建设形神统一的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建设的目标,已从一维的社会经济繁荣走向三维的

复合生态繁荣。一是财富,包括经济资产和生态资产的持续增长与正向积累;二是健康,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三是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三者中,财富是形,健康是神,文明是本。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必须从本抓起,涵养市民素质,塑造城市灵魂,彰显个性特色,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形象。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难题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难题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普通民众的调查中发现,有65.59%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是其所在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该问题位居调查所提及的五个问题之首;其次是“政府未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有56.99%的受访者选择该问题;再次是“城市运营管理效率不高”,有52.69%的受访者选择该问题。 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可得,民众反映的前三个问题都涉及政府管理层面,选择这些问题的民众都占了半数以上,后两个问题则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选择这些问题的民众占比都在一半以下,这也反映出优化政府管理是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缺乏整体规划,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 智慧城市对政府而言是一个新课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因素,所以它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都特别强调系统性,这就需要政府首先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规划。然而目前一些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热情虽然很高,但在没有明确自身智慧城市定位和目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不牢、技术应用准备不足、保障条件不配套、没有建立执行层面的组织保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措施的前提下就开始实施一些项目,导致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况的发生。 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 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是一个长期项目,涉及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体系等方方面面。一些城市虽然希望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但是未能建立科学的模式,未能明确各参与方权责利的关系。一些企业虽然有意愿参与城市建设,但碍于缺乏合适的合作模式,在与政府合作上持观望态度,担心有变数,投资难以收回等。 目前一些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未能充分调动市场力量,虽然通过大笔资金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先进的硬软件系统,但这只是搭起了智慧城市的“壳”,还缺少智慧城市的“核”。智慧城市的“核”是统筹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智慧城市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都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充分调动市场的热情需要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让各参与方获得可观收益。一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不能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不能实现项目自身造血和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在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后,就难以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而政府财政压力巨大难以持续投入,进而致使一些智慧城市项目未能持久进行。 城市运营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智慧城市要解决民众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城市生活变得更便捷、舒适和安全,这不仅需要运用先进技术,还需要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一些城市只是将智慧城市片面理解为对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没有意识到要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国内一些地方的“城市病”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缺少先进技术,而是城市管理水平跟不上。例如,目前一些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建设用地开发比较粗放,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土地资源不能做到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脱离城市实际需要去建设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主要是管理上的原因,而不是因为缺少先进技术。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开始朝精细化、个性化、便捷化、快速高效等方向发展。普通民众对服务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民众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只有大幅改进管理方式和运营效率,才能满足广大民众日益

昆明城市建设的问题和现象

城市管理学期末论文 题目:昆明市城市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分析 班级:10行管B班 姓名:刘文沛 学号:104040270

昆明市城市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分析 昆明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古地质遗存和文化遗存丰富,风景名胜独特,有着多民族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城濒临浩瀚的滇池,四周青山环抱,形成美丽的山水城市特点,从唐代建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自元代设立行省以来,一直是云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风景区3个,旅游业十分发达,目前正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商贸旅游城"目标建设发展。 昆明过去存在的缺点是:1、城乡覆盖面窄2、建设缺乏指导3、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4、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缺乏5、交通拥堵等等。这些都是现在新昆明城市建设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交通拥堵和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是重中之重。下面我浅谈下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浅见。 “城中村”问题 “城中村”是中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集中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其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化进程。随着云南省昆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也提到了重要日程,并从2008 年起展开了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昆明城中村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并随着昆明城市空间的扩展迅速向四周拓展;同时,随着昆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成区内的城中村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建成区外围的农村村落也正面临着成为新的城中村的处境。从某种意义说,城中村已成为昆明市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昆明的建设。以西山区为例: 一、西山区“城中村”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西山区建成区内有城中村115 个,占昆明336 个城中村的34%,为四城区中城中村数量最多。同时,大量存在的城中村缩小了西山区城市发展的空间,成了西山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何突破新的发展“瓶颈”,实现西山区新的跨越,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成为西山区决策层在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前,城市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习中对城市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了解,发现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探讨解决的方法。 通过分析后大致可以把这些问题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及规划管理几个方面。 总体规划中的问题: 1、总体规划的调控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短则10年,长则20年,很难准确把握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多城市都提前完成了规划,以至于规划频繁制定、修改,耗费人力、财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人员以及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前瞻性不够,对城市的发展速度把握的不准确。 2、总体规划的制定受高层部门的限制 总体规划的制定不只是规划设计人员的任务,其中会有各个部门的参与,但是最终出来的方案并不是最合理的,而是最合领导口味的。规划人员在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经过专家评论会修改,最后得到的方案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之后再经过一些会议后,这个方案就被否了,原因是市里领导不喜欢这样做。这是中国城市规划中的一大弊病,由领导来决定城市的规划、城市的人口、城市的用地,而不是经过规划人员的理性分析得出的。这样做出来的规划只能体现政府的业绩,不能真正做到为了城市发展而做规划。 3、总体规划过程中各部门机构不统一 目前,全国各设市城市虽然都设置有规划管理机构,但由于归属部门不同,如有的属建委领导,有的与建委平行;有的设直属分局,有的设非直属分局,导致其行政级别、人员编制、职责范围、管理权限等差别很大。规划主管部门的名称更是五花八门,有规划局、城乡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局、规划国土局、规划国土房产局、规划建设局等等,以致有些城市出现外商找不到规划主管部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城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三者难以协调所致,其中既有体制不顺的原因,也有利益界定不清的原因。 在实习的时候曾参与过沈阳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画图而已),也熟悉了城市 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因此,以此为例。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是从2011年开始编制的,经过了一年多,按程序经多个业务会审批,最后报国务院审批。但是,却因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改变,不得不对刚做完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有的会议和程序都要重新启动,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专项规划中的问题: 专项规划是伴随着总体规划进行的设计,对城市各个专项进行总体规划,如: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景观系统、环境保护、给排水、供热供电等等。 1、各项专项规划之间缺乏协调统一 专项规划虽然是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同时制定的,但是就设计和实施的统一性来讲还存在缺陷。在实习中参与的沈阳市城市结构性绿地规划中就感觉存在这问题,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将总规中的G类用地更详细的标明出来,缺乏与其他专项的联系。 2、专项规划制定时重点不突出 专项规划在制定时不能分明轻重缓急,个人认为专项规划中有关市政和民生的是最重要的,是应该先行的。 4、专项规划实施中困难重重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财政支持政策

促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财政政策选择 江羽翔 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仅需要改革创新,而且需要财政发挥其基本职能,在筹集发展资金、加强收支管理、争取和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等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为建设国家中心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撑。 一、壮大财政收入规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筹集所需财政资金 近几年来,我市财政收入虽然快速增长,但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五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财政收入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 2009—2011年武汉与五个国家中心城市财政收入对照表 单位:亿元 收入 年份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 2009 地方财政收入2678.77 3365 1210 1165.7 1107.7 535.54 一般预算收入2026.81 2540.3 821.4 681.8 702.7 316.07 2010 地方财政收入3810.9 5129.2 1977.6 1990.6 1399.1 814.04 一般预算收入2353.9 2873.6 1068.8 1018.3 872.6 390.19 2011 地方财政收入4359.1 5238 2384 2908.8 1535.7 1194.3 一般预算收入3006.3 3429.8 1454.9 1488.2 960 673.26 从近三年地方财政收入看,2009年,武汉市地方财政收 入仅为上海的1/6、北京的1/5,不到天津、重庆、广州的

1/2,2010年,与差距较小的广州市相比,相差585亿元; 2011年,仍较广州少341亿元。 从近三年各城市的一般预算收入看,2009—2010年,武汉仅为上海的1/8、北京的1/6、不到天津、重庆、广州的1/2;按省财政体制调整后的新口径计算,2011年,武汉市一般预算收入为上海的1/5、北京的1/4、天津和重庆的1/2,较广州较少287亿元①。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家创新中心,改善城市发展软硬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要想方设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抓住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契机,打破常规,改善环境,完善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引进具有发展前景、财税贡献率大的项目,培养壮大新兴财源。二是要进一步提速工业倍增计划。要扩大工业有效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抓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承载工业大发展的战略平台;着力推进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钢铁、家电、食品等9大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完善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财政担保、贴息和奖励,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设计咨询等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商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创业和引进具有竞争的电子商务企业;要 ①以上数据来自2009—2011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六城市预算报告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 得成绩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问题,如配套建设跟不上、环境污染、缺少文化气息等,都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现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 的措施加以解决,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对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核心,在国 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我 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在建设的同时寻找能够有效协调经济、社会、 人口、环境、资源多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1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脱节 规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研究 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 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城市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 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很多城市,制定了城市规划,宏观而远大,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在发展建设中,由于城市 现状存在的问题,规划往往执行不下去。一项城市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 物力、精力,比如一个小区的建设,需要配备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创造宜居的 小区环境,可在实施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滞后,不能与住宅同时交付,给居 民生活带来不便;工业区的建设,环保措施滞后,对环境造成污染。 1.2规划执行不彻底、不全面 城市规划需要各个部门相配合、需要从城市的整体发展考虑。现在在很多城 市规划建设中,对新建项目考量的多一些,对旧城改造实施少一些;考虑到高楼 林立,却忽略自然环境的保护,城市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3法制观念淡薄 居民对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缺少认识,反应在工作生活中,盲目而随从,存 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2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 协调管理,只有经济高效繁荣、社会文明公正、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洁净才 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的理念,实现人工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做好 相应的环境、生态保护,本质上就是保护好人类自己,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 用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因此,必须重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城市管理的对策 3.1加大城市规划的执行力度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起到龙头作用,可以引导城市合理发展。一个城市必须 制定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但规划如果没有得到好的执行,那么再好的规划也是摆

探析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24196633.html, 探析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作者:赵娟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 进行阐述,通过分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指出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规划;政策建议;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102-02 0 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步入了飞速增长期。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保持城市的个性特色、魅力和发展活力,促进城市发展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道十分急迫而又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在城市建设方面,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发展问题。纵观中国城市建设的过程,对其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肯定的同时,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不能忽视。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妥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制约我国城市建设的质量,甚至会患上“城市病”,进而导致城市建设资源的大量浪费。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长期以来,经济追赶型发展思路是全社会的主流意识。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住房和基础设施供应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包头市为例,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破坏严重,尤其是位于市区内的遗产由于城市建设的影响破坏严重,反映城市发展历史的东河老城区的历史建筑、街区等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拆除未予以保留,一些历史遗迹由于年久失修,已无法反映其历史原貌。 1.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破坏了城市及周围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经济和社会活动集中,并且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城市这种密集的人口活动、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致使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低。今年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我国中东部城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浅议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问题;解决策略 前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我们在为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欢心鼓舞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它将有可能给我们的城市留下永久的遗憾和创伤。 1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基本蓝图和首要原则。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总体来看,城市规划及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在规划建设上体现出明显的盲目性 主要表现有:盲目争建国际化大都市;盲目争建cbd(中心商务区):盲目追求高层建筑,盲目建设大量城市雕塑。以上盲目的做法其实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表现。 1.2 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些盲目的表面工程使得城市规划多是因为人为因素而改变,缺少严肃性。城市规划作为一个城市的“龙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更应突出体现,一旦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经充分论证确定后,就不应该以个别人的更替而改变,但在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这种不好的现象。一换届,一换领导,规划马上就变,而且这种规划改变往往是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这些规划改变往往过分重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极大地消耗了城市资源,导致城市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以上问题自然引起民众的不满,规划的权威性难免受到置疑。 1.3 城市规划应充分体现“以民为本”的准则,可是我们做的还不够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规划编制过程来看,民众参与程度远远不够。第二,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地方官员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左右规划的主体,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使领导意志和判别是非好恶的标准成为规划的出发点,规划人员难免受其影响,使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允性被打破,造成规划与现实的脱节,民众的需求也得不到必要的反映。第三,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强,极大降低了民众对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1.4 城市规划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不少城市只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近期建设规划缺乏指导和安排城市有序建设的有力措施和政策,城市建设没有依据,操作性不强,从而造成城市规划建设局面混乱。另外,许多城市的控制性规划、详细性规划、城市设计及其它系统专业规划覆盖面不够,规划体系建立地不够完善。 1.5 脱离实际的情况依然存在 这里有两种倾向:一是中小城市规划过度超前;二是大城市规划相对滞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规划依据问题。城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但是由于规划依据不科学导致城市规划脱离了实际。比如在确定城市发展规模问题方面,由于我国存在着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户籍统计往往不把流动人口计算在城市人口的范围内,所以也就没有纳入规划视野,这样造成规划基数往往偏小。另外,一些地方搞城市规划不是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思考城市如何定位,而是先搞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碰到问题后,再返过来去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这种程序颠倒的做法,使规划脱离城市发展实际;还有一些地方搞城市规划单纯从行政区域着眼,缺乏区域整体观念,没有看到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

中国城市建设问题

中国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城市建设问题:一是中国城 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二是市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城市的轻型化、智能化、情感化——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中国城市城市管理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problem research the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baoding city in hebei province li qing the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baoding city in hebei provincedu cuihong 071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d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problems from three aspects: 1. china urban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s. 2municipal management problems. 3. the city light-duty, intelligence, and emotional-china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urban; china urban; urban management 城市是现代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事 业的标志。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城市处于经济活动的核心地位,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信息、科技、教育、文化的聚集、交流和辐射中心,是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 合理的城市规模,完善的城市设施,良好的城市环境对满足居民

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7-10-20T14:17:35.6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作者:段巧兰[导读] 生态建设为理念,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自然生态、和谐、舒适的民众居住城市。黔南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者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对城市规划进行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规划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当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楼一幢接一幢的矗立于城市之中,放眼望去,一座城市几乎要被层层叠叠的高楼填满,这给我们的城市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也造成了很多的环境问题。而对于人类来说,每天紧张的上班工作,就是为了给自己给家人创造更好地生活环境,能够居住在更好更大更舒适的环境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对于城市规划设计者来说,这两者又是必须要兼顾的。所以,这就为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城市化进程的进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城市规划设计内涵及重要性简要来讲,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它指的是在当前的可持续思想指引之下,经由对土地的使用以及空间的划分等多项内容的创新,确保人类需求得以最大化的满足。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在先进、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就其自身工作来说,其具有精细化、复杂化的特点,其需要为城市的建设及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从而将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经济中心的城市能够充分实现其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就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建设两者来说,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当我们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时候,必须保证规划的内容合理恰当,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只有进行合理地规划、合理示范,在科学理念的引导与控制之下,才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的整体实力。 2、城市规划设计中当前所存在的问题2.1 城市规划忽视城市所具有的特色,盲目追求外界设计模式,丧失自己原有的东西,规划中趋于同性而缺乏特色性。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規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1做好城市规划要从结构、形态上依次布局处理,根据城市特有的特点,从整体到单体、从城市街道到乡村小道、从道路交通到地容地貌,逐一规划,认真落实,合理布局,形成特色,但在规划设计时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 2.1.2城市规划重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不单只重视城市内容要素(建筑、设施、管理机制、技术手段、城市功能等)的共性方面,更要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2.1.3 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援,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城市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传统的园林与绿地规划设计偏重于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赋予,往往采用单一的修饰物质环境的方法。园林和绿地的规划以娱乐性和舒适性作为规划的模式与评价标准。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仅仅注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规划手段本身。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模式是以环境保护技术作为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在于控制“三废”等的排放,并以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偏重于利用技术手段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声环境等物质层面上的治理与保护,主要的保护手段为末端治理式,仍属一种被动式的保护规划模式。 3、城市规划设计的措施3.1秉承“原生态”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种只看重经济效应,而不重视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会将城市送入黑暗,最终城市的环境也被破坏的彻彻底底。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城市的经济规划发展不符合科学的城市规划准则,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在千方百计使得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保障的基础上,然而一旦城市的环境受到致命性的破坏,试问,这样的城市规划怎么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环境受到破坏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呼吁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秉承“原生态”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达到城市发展更健康的更理想的效果。 3.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城市的规划要建立在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按照城市的原始环境条件,使城市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到最大作用。小的城市的生态系统具有自己的生态原理,自我修复和清理能力也非常可观,我们通过充分掌握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清理能力的原理,就能研发出净水器之类神奇功能的家电器件,提升了生活品质,也保障了自然环境。水和山是自然环境中最有价值的物体,我们在城市规划中中做到不去破坏到山和水的原始状态,水是一切生物的来源,脱离了水,什么都不能谈,所以水分比较潮湿的地点可以调节气候,也不容易发生旱灾,空气也更好,不会有很多灰尘天天飞,对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水分潮湿的地区相比去干旱地区的的价值更高。 3.3合理做出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师城市建设的基础,合理的科学的城市规划才能够达到满意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活动主要是城市的原生态的规划,城市规划时,首先确立城市规划的目标,以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条件为标准,确立城市规划的格局,达到人与环境的平衡。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呼吁群众在不破坏的基础上提升环境的条件,如何使城市的人口分布更均匀,如何减小贫富差距,如何使得生活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在经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这三项如何做到平衡,是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考虑的关键。统一协调这三个关键要素,才能够促进人和自然更加和睦的相处。 3.4对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加强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引言 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效果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为城市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我国财政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开始转向一些公益性较强的建设项目。现阶段,城市建设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投资资金较多、资源浪费情况严重、财务管理混乱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城市建设工作的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城市建设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二、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现阶段城市建设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意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目前各城市采用的决策机制较为传统,主要应用的是主管人员直接决策或管理者通过相关经验进行决策的方式,导致城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由此可见,城建财务管理缺少相应的决策机制,领导者需要树立新时期的建设思想和财务管理意识,带领建设团队制定完善的决策机制。 (二)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效率过低 现阶段城建财务管理局面较为混乱,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不够明确,具体表现为承包城建项目的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分配、应用

方面存在缺陷,各个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无法就具体的工作和范围进行定位。长期的混乱局面和低效率的财务管理落实工作,极大程度上会造成建设资金的流失,降低了建设资金的应用效率,影响了资金的安全稳定应用,最终导致城市建设的结果不理想。 (三)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任何涉及到资金的建设项目都会面临一定风险,同样,财务管理活动也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在实际的城建资金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是影响资金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的形势也发生了改变,建筑行业面临的市场压力在逐渐增加,导致建筑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会应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造成了城建项目承包企业普遍缺乏诚信的局面。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在城建工程中发挥自身价值,合理调控建设资金,避免出现资金严重流失的现象,减少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而这一切建立在专业财务知识和正规资金管理方式的基础上。 (四)资源浪费问题 城建工程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的政绩性和标志性较强,城市建设和划分的论据不充足。主要存在于领导者换届选举时期,多数领导者在当选后,都急于展示自身的管理能力,进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展技术创新,导致部分城市建筑在建设前缺乏专业的理论依据和前期准备工作,盲目开展改造工程,在增加政府经济压力的同时,给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第二,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这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

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中出现的新趋势,凸显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手段相对缺乏造成了规划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不到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应由政府审批,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法定的审批,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将受到严重挑战。规划实施管理依据的不充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出现了个别房地产企业随意改变规划等违法超建现象。二是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健全不到位。当前,很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被肢解,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11期2011年第1期Serial No.111 No.1,2011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一线”和 “西南一片”的衔接点,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H ”形发展战略构架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全国一级综合交通枢纽[1]。重庆周围集聚了诸如成都、西安等具备较强实力的城市群。重 庆入选 “国家中心城市”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既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也是中央对重庆直辖十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不过,由于重庆直辖之后的发展起步较晚,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仍相对弱小,它作为西部开发“领头羊”和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尚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城市西进”的大趋势下,重庆作为成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快速崛起的“引擎”,既需要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需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辐射及带动作用。这对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成渝经济一体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城市化正在迅速向前推进,已然成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趋势,而城市的发展尤以中心城市为重。中心城市指的是一定区域内居于社 会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是自然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 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的统一体。国家中心城市则是指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 些城市能够在全国具备引领、 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 2010年2月份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说明重庆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重庆的发展提振了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重庆应该把国家中心城市当做一种责任,通过未来 的发展使自身与这种定位完全相称。这就需要重庆确立自己 的核心,提升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2010年初,重庆同时拥有了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两大开放平台———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也意味着以“内陆开放高地”为目 标的重庆,将从此迈入 “双核”驱动时代:东边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依托水港、空港,侧重保税物流,辐射重庆市本地及周边省市;西边的西永综合保税区,依托西永微电园高科技项目集群,侧重保税加工,为全球电子信息类企业在渝落户、发展,提供全面的平台服务。两个保税区完全可以错位发展、相互呼应,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这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以及西部重要增长极的重庆,抓住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机遇以及发挥出辐射西部、服务西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符合西部大开发及成渝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及价值取向。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有了明显的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战略方针表述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 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 。把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 凝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结构有序、 优势互补、功能配合、共生共进、和谐高效的城市化体系。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也是适应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包括成渝经济区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区域经济尚处于早期单纯的集聚发展阶段,城市的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较小,且相互作用较弱,尤其是缺乏具有较大带动作用、较强功能的中心城市。在这样的区域条件下,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为充分拓展中心城市功能,培育中心城市成为经济增长极,成为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地,发达国家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以及外资投资增长的密集地,从而带动成渝经济区乃至西部地区整体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为在西部实现率先小康奠定了坚 收稿日期:2010-10-18 作者简介:陈国富(1971-),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 陈国富,王伯承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重庆401220) 摘要:在“城市西进”的大趋势下,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作为西部大开发“领头羊”及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够增强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裂变力。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但可以提升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凝聚成渝经济区在中西部的向心力,而且还可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区域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1)01-0159-02 159——

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xx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认为人文环境的渊源在本土文化,主张正本清源。提出了城市人格化的设想,指出人性化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并理性使用,以提高人文环境质量。 关键词人文环境渊源意义本土文化人格化人性化 1、概论 人文环境是当今最时髦最常用的—个词汇,它的产生和广泛使用适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我们从各学科各层面分别去剖析,发现其含义各有千秋。 1.1语言学。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在语言学上的含义一目了然,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环境属于空间概念,指周围的地方。 1.2哲学和社会学。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人文环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在当代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形态,起源于人们在工业化社会的意识觉醒,存在于城市精神和物质空间的各个角落,是城市文明的载体。 1.3城市学。从城市学的视角来分析,人文环境则是城市建设之目的物,较为狭义的具象理解应以城市的物质形象为主体。 1.4政治。中共“十六”大号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其中衡量城市化质量的主要指标有许多被包容在人文环境之中。实施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辅相成,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并建立积极创新的人文环境。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城市规划原理,分别阐述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供讨论: 2、人文环境的渊源在本土文化 首先应该肯定人文环境中所包容的各种文化属于优秀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优秀的精华才会一代继承和发扬。如果把人

文环境意喻为一种产品,那么产生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种子必须是优秀的文化集成;培植人文环境的外在条件必须是文明先进的人文环境;养育人文环境的活土必须与之水土相服,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由此形成的文化称之为本土文化。立足于此的本土文化的时空概念广袤无边。纵观历史长河中人文环境的更新、演替、发展沧海桑田;横观各地各民族人文环境干差万别。人类创造了地球文明,地球文化是天大的本土文化,地球人共同营造当今世界的人文环境;我们中国人创造了古老悠久的华夏文化,由独特的中华本土文化营造文明进步的人文环境,城市乃至社区所形成的人文环境更具有个性,这种个性具体表现在与城市社区本土文化相关联的唯一性或不可替代性。当然,健康进步的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并不具备排他性,从辩证唯物的历史主义观点去分析,正是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与各自创新,才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地域文化。多元文化永恒冲撞永久融合,才使人类社会的人文环境五光十色,璀璨夺目。其演化更新的过程表现为发展——变化——再发展——再变化。 维系人文环境不断文明进步的纽带是理性意识。形成这种理性,无论是机制还是程序.其关键之处均是创新。而创新的先决条件是符合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的核心内涵也是扎根于当地的本土文化,由此可见,无沦由表及里还是由里及表,人文环境与本土文化都不是一对双胞胎,而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即本土文化是人文环境的本原。因此,研究和挖掘利用本十文化,是建设人文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也就是说链接本十文化的人文环境,既符合历史的真实性义符合现实的需要。近年人文环境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立于上海街道以黄包车夫等旧上海民俗为素材的雕塑和以丁玲等文化名人为素材的雕塑,把握了上海的历史脉络。市民走街道间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相反的是某些城市大量复制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不分场所仿造欧式构架,看不懂的西洋镜让市民找不到家,不知今夕是何年。 城市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本土文化永远支撑着人文环境。毛泽东同志“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导是人文环境创新的基本法则。 3、人文环境的现实意义在于创建人格化和人性化的城市 3.1人格化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建轻管,资金投入不足,城市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此,有必要对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为同行起到一点帮助。 【关键词】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城市经济难以实现更进一步发展。为此,及时发现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解决,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1、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建轻管问题 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与管理应该有机结合,建管并重,这样才能使城市实现更好的发展[1]。然而,长期以来建设和管理处于独立的状态,由不同部分负责分管,这样使建设效率难以真正保障,不利于城市的发展。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城市功

能转换方面管理有所欠缺等。通常来说,在管理方面得不到重视,也难以保障建设方面能够有所成就。就目前来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面子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缺乏相应的管理。例如市在2010年间,共投资97.6亿元,全部用于加强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投资9.8亿全部用于全市1000多条街道的整治。虽然该市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在管理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在短短的几年,仍然出现基础设施破坏的现象,不仅造成资金浪费,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1.2 基础设施落后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也没有充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基础设施相对较落后。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物质载体,是城市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保障,没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难谈更快发展。近年来,国家开始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了若干政策,但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较落后。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燃气使用率等方面较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应加大力度。在夏季,市暴雨水淹现象较为严重,如在2015年5月6日当晚,我市发生特大暴雨,致使2095人的航班被延误,68班延误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市路面造成大量积水,其中鹭江片区及康乐区附近路面水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