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植物核心种质分析

药用植物核心种质分析

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的药用植物

核心种质构建

Frankel 和Brown 于1984 年最早提出核心种质( core collection) 的概念,认为核心种质是保存种质资源的一个核心子集,以最少数量的种质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地理分布。

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特点

①核心种质组成应包括和体现当前药用植物的主要变异类型;

②核心种质彼此间要有异质性,最大限度地避免遗传上的重复;

③核心种质存在动态交流和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

④包含生产实践所需要的优异农艺性状或基因;

⑤包含临床疗效所需要的有效成分及其调控基因。

分子谱系地理学

谱系地理学( phylogeography) 是Avise1987 年提出的关于历史生物地理学的新概念,主要探讨一个物种的基因谱系当前地理分布格局的历史成因,同时对种内居群的扩散、迁移等微观进化历史进行有效的推测。

谱系地理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发展出的分子谱系地理学是目前国际上群体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该理论应用母系遗传的叶绿体DNA 变异构建趋近于物种树的基因树,显示居群演化的地理痕迹。

近年来结合统计分析技术发展出了嵌套分支分析NCA ( nested cladeanalysis),这一分析方法能够把基因型或单倍型网状进化树用于分析目前基因型或单倍型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并能将影响居群遗传结构的现代因素( 如基因流) 和历史性事件( 如片断化、快速扩展和拓殖现象等) 区分开来,对居群的动态结构和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时间顺序有一清晰的认识,全面地反映居群的进化历史。药用植物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可以反映居群的动态结构和遗传进化进程,有效揭示不同地理分布野生居群的遗传分化,阐明栽培居群的地理起源以及栽培过程所引起的种质混杂。

黄芩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及核心种质构

建策略

在黄芩分布的12 个省( 自治区) : 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湖北、山西、陕西和甘肃选取有代表性的野生居群28 个602 个个体和栽培居群22 个451 个个体及外类群甘肃黄芩S. rehderiana 野生居群1 个22 个个体。

单倍型在野生居群中的地理分布

单倍型在栽培居群中的分布

每个个体采集带叶嫩枝2 ~3 枝,硅胶迅速干燥。采用优化CTAB法提取总DNA,筛选出3 个叶绿体DNA 基因间序列atpB-rbcL,trnL-trnF,psbA-trnH 对所有个体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进行以下数据分析: ①序列分析,利ContigExpress( Informax 2000) 和ClustalX version1. 81进行校序和比对; ②单倍型网状进化树的构建,用TCS version 1. 13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状进化树,根据溯祖理论推测单倍型间的亲缘关系; ③单倍型的地理分布,

应用ArcMap8. 3 ( ESRI,Inc. ) 编辑单倍型的地理分布;

④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用程序HAPLONST ( http: / /www. pierroton. inra. fr /genetics /labo /software /) 计算总遗传多样性hT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hS,同时计

算基因分化系数GST,并通过比较野生居群和栽培居群GST相差的大小来推断影响居群遗传结构的因素。

结果

连接3 个叶绿体DNA 基因间序列atpB-rbcL,trnL-trnF,psbA-trnH 进行比对得到黄芩的32 个单倍型( HapA-Y,Hap1-7) 和甘肃黄芩的2 个单倍型( HapZ1,HapZ2) 。将34 个

单倍型用TCS version 1. 13 软件构建的单倍型网状进化树,见图3。在这个进化树中,

甘肃黄芩的2 个单倍型与黄芩的32 个单倍型至少相差10 步突变,且没有共享单倍型,

表明2 个种间没有基因渗透或杂交; 黄芩的32 个单倍型形成了1 个分化浅的星形进化树,HapG 位于星形进化树的中心,为78 个野生和56 个栽培个体所拥有,由它经过一次突

变分化出12个单倍型( HapB,C,U,P,D,J,N,V,Q,I,1,2) ,它们共同组成

了最中心的进化分支,为最原始的分支; 其中HapB 为146 野生和141 个栽培个体所拥有,进一步分化形成一个亚分支的中心; HapC 为127 个野生和91 个栽培个体所有,由它分

化形成另一个亚分枝的中心。不同的进化支及单倍型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最原始的

HapG 及由它形成的最中心进化支主要分布在河北承德及周边地区;HapB 及分化出的亚

分支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 而由HapC 及分化出的亚分支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此外,每个地区都有自已特有的单倍型,如河北承德及周边地区的HapE,HapN,HapU,HapS; 西北地区的HapI,HapW; 东北地区的HapA; 辽东半岛的HapJ,HapK 和内蒙古包头的HapR 等。然而,野生居群中进化分支及单倍型地理分布的结构化在栽培居群中

完全消失,单倍型HapG,HapB 和HapC 几乎分布在所有的栽培居群,地方特化单倍型如HapI 和HapJ 也几乎扩张到了所有的分布区,而另一些地方特化单倍型,如HapE,N,R,U,A,

K,W 等,以及部分稀有单倍型在栽培居群中接近消失或完全消失。同时,栽培居群中新出现的7 个单倍型Hap1-7 零星分布在不同的栽培居群。因此,栽培黄芩起源多个地点的野生居群,这些野生居群几乎覆盖黄芩的整个自然分布区,在栽培过程中由于人类的介入,人为地加大了栽培居群间的种子交流,使得各地起源野生种质在各地的栽培居群中均匀分布,引起栽培居群间的种质均质化,而栽培居群内的质多样化,最终导致栽培种质的混杂。

黄芩单倍型网状进化树

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从未混杂且不同产地居群间存在明显分化的野生居群构建核心种质是快捷有效的方法。具体策略: 普通单倍型,地

方特有单倍型和稀有单倍型都要进行全面收集,普能单倍

型的收集要避免重复,同时不同产地要有一定代表; 地方

特有单倍型和稀有单倍型要保证一定的数量。操作方法: HapG 从五台居群( WTW) 和陵川( WTW) 居群,HapE 从宽城( KCW) 居群,HapN 从延庆居群1( YQ1W) 收集种子,这些单倍型产于道地产区河北承德及周边地区,可称为道

地单倍型; HapB 应从绛县居群( JXW) 和合水居群( HSW) ,HapI 可从太白居群( TBW) 收集种子; HapC 从延吉居群( YJW) 收集种子; HapA,HapJ 和HapR 分别从呼玛居群( HMW) ,烟台居群( YTW) 和固阳居群( GYW) 收集种子。对于稀有单倍型丰富的山阳( SYW) ,建昌( JCW) ,金州( JZW) ,林西( LXW) 和白城( BCW) 居群收集种子后要重点保护好野生居群,一旦丧失不可再生,也无法替代。

黄连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及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黄连为多基源的中药材,药典规定来源于黄连Coptischinensis,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和云南黄连C. teeta 的干燥根茎为正品,以上3 种黄连的商品名分别为“味连”,“雅连”和“云连”。此外,峨眉黄连C. omeiensis 和短萼黄连C. chinensis var. brevisepala 在四川,安徽和广西等地也作黄连入药。以上4 种和1 变种黄连均为国家Ⅱ级保护药材,目前用量和栽培面积最大的是黄连C. chinensis,并且基本上已经没有野生居群分布。因此,黄连的核心种质构建只能从栽培居群入手。

材料和方法

采集黄连属4 个种黄连C. chinensis,三角叶黄连

C.deltoidea,云南黄连C. teeta,峨眉黄连C. omeiensis 和1 个变种短萼黄连C. chinensis var. brevisepala 共226 个个体的样品,见表1,每个个体采集嫩枝,硅胶迅速干燥。采用优化CTAB 法提取总DNA,筛选出2 个叶绿体DNA 基因间序列psbA-trnH 和trnL-trnF 对所有个体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数据分析同黄芩。

结果

连接psbA-trnH 和trnL-trnF 进行比对,得到17 个单倍型,云南黄连和短萼黄连分别具有自已特有的单倍型HapQ 和HapP,且都只有1 种单倍型,种质很纯化; 峨眉黄连具有2 种单倍型HapA,HapB,除了中峰寺( OZFS) 居群同时具有这2 种单倍型外,其余居群均具有其中的一种单倍型,因此大部分居群内的种质是纯化的; 黄连和三角叶黄连的

情况则大不一样,分别具有13 和8 种单倍型,居群内单倍型种类最多的黄芩达到8 种,三角叶黄连达到6 种,三角

叶黄连的8 种单倍型中7 种与黄连共享,1种与峨眉黄连共享,这些结果表明黄连和三角叶黄连均存在严重的种质混杂,三角叶黄连很可能由黄连和峨眉黄连杂交起源而来,这3 个种遗传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种间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黄连单倍型在各个种中的分布情况

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黄连:已经没有野生居群,只有栽培居群,是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种,种质混杂程度严重,但是由于没有野生居群,不可能象

黄芩那样从野生居群采集纯化的种子来替代已混杂的种子,只能

从已混杂的栽培种质中筛选出不同单倍型的种质构建核心种质。

三角叶黄:连目前也没有野生居群,只有在峨眉山周边有较大面积的栽培居群和逸生居群,种质混杂程度也非常严重,但三角

叶黄连的种子不育,靠走茎进行营养繁殖,因此不能通过种子保

存的方式保存种质,同时它所具有的HapA与峨眉黄连共享,HapC,D,E,F,G,H,I 与黄连共享,没有自已特有的单倍型,所以三角叶黄连很可能是由黄连和峨眉黄连杂交起源而来,其种

质可以不用收集保存。

云南黄连:多为野生,主要分布在云南滇西北地区,有少量

就地引种栽培,目前种质纯化,只具有HapQ,可直接收集保存。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运行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运行 我国首座现代化的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内落成并于日前正式运行。它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收集和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最多的专业种质库,标志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建设完成,对于我国中药种质资源保存、药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药用生物安全将发挥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据了解,这座投资1200万元建成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护平台——“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设有1个保存年限45~50年的长期库、2个保存年限25~30年的中期库,可保存10万份药用植物种质。目前,药植所已首次系统、大规模开展了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已入库药用植物种质2万份,实现了对193个科1017个属种子的长期保存,保存期为50年。该种质库为开放性平台,面向全国开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 同时,药植所还创建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技术体系,建立了大批种质生活力快捷、标准的检测方法;建立了种质入库干燥的技术;设计完成了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种质信息管理系统。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中药新药、植物药开发、优良品种选育的基因来源。为了永久保存历经了亿万年进化和积累的优良基因资源,满足中医药和天然药物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市场需求,药植所成立五十年来致力于“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以肖培根院士为首的研究人员不懈努力下,对我国近8000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系统开展了收集、保存、调查、整理研究,已建成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平台,实现了对280科5282种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以活体形式保存了大批珍贵基因资源,其中,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243种,国外引进物种150种以上。目前,该所建于北京和云南、海南、广西三个分所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迁地保护、专业药用植物园,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覆盖了我国主要气候区,总面积达5000余亩。 药用植物园等迁地保护平台和离体保护平台“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建设的完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技术体系的构建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珍稀濒危药用基因资源的物种数量和份数均达到亚洲第一、世界前列。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1.1 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到中国采集植物标本,在1839~1938年的一百年的时间内,西方国家从中国引走了数千种植物,目前,仅爱丁堡植物园就保存了中国原产的植物1500多种,我国观赏植物能够在世界园林中确立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为我国特产,如山茶花(Camellia japoica)、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牡丹(paeonia suffructicosa)、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猬实(Kolkwitzia amabilis)等等;②世界上许多重要观赏植物的分布中心在中国,如槭属、山茶属、百合属、石蒜属、含笑属、木犀属、丁香属、报春属、竹类植物、兰科植物、蔷薇属等;③世界许多重要观赏植物品种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植物,中国的月月红和香水月季是现代月季最重要的亲本,没有中国的月月红就没有周年开花的现代月季,没有中国的香水月季就没有现代月季的芳香气息;中国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是形成杂种常绿阔叶杜鹃的亲本,英国人常说“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中国的金花茶是培育黄色茶花的亲本;其它著名的种类还有报春属、兰属、绣线菊属、落新妇属等。 1.2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有植物种类约30万种以上,我国有3万多种植物,约占1/10,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包括种、变种、变型和栽培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中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37.8%。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 经过近30年的调查和研究,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基本搞清,全世界观赏植物约有3万种,常用的约6000种;我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约1~2万种,常用的约2000种。 1.3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传统保存方法主要有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两种,超低温保存和核心种质构建是近年才开始的新技术。 1.3.1原地保存(conservation in situ) 指将种质资源在原生地进行保存,又称就地保存。设立植物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是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地理标识、生境/物种保护区、景观/海景保护地、自然资源保护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3.2异地保存(conservation ex situ) 指将种质资源迁移出原生地栽培保存,又称迁地保存。异地保存的主要形式有国家和地方建立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良种基地收集区(圃)、植物园、树木园及种子资源贮藏库等。 1.3.3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 是指将植物活体材料在超低温条件下(-196℃)长期保存,待需要的时候将其恢复到常温状态,并确保其正常生长的一套技术。种质资源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由cryo 和preservation组成,从词义看,低温所涉及的温度范围是不确定的。习惯上,人们将-80℃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干冰温度(-70℃)称为极低温,低温则从4℃往下推(李广武等,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鬼针草(婆婆针)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天香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冬宛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图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野海椒)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萢(黄桑葚) 黄萢,又名黄桑葚等。产于云南南部,广西,贵州南部等地区的野生果实。口感香甜可口,甜中有酸,酸中带香。是在山野里口渴采摘的上等野果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何首乌(隔山撬)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萢 果实和黄萢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树)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2.灰灰菜(野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摘要:通过这一学期公选课对药用植物简单的学习,对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药用植物的简要论述。 一、药用植物的概念 主要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也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药的植物。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三、发展历史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 种。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其中 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 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1949年后,对 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编写出版了《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 三、药物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 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 统。 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

种质资源

烟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研究发展 (云南农业大学 20090518 刘娥芳) 摘要: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影响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因素。文章通过对烟草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和利用价值,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现状,烟草种质资源的创新,烟草新品种的选育,烟草育种的新技术等的论述试谈了烟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发展等。 关键词:烟草;种质资源;利用;发展 1.烟草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和利用价值 烟草种质资源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四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品种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其特点和利用价值如下: 1.1本地烟草种质资源 本地烟草种质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种植的改良品质品种。本地的种质资源是烟草育种工作中最基本的原始材料。其特点是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对当地不良的自然条件甚至病害有较佳的抵抗能力。可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其利用价值是在研究利用品种价值时,首先必须以本地区地方品种作为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对象,可作为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材料。 1.2 外地品种资源 外地品种资源具有多种多样的性状和特性,一般对本地区的适应性较差。其利用价值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即引进的品种经试验和选择,可以在生产上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即用产地距离较远的品种或类型作为亲本杂交,从遗传基础丰富的杂种后代中选育新品种。 1.3 野生种质资源 野生种质资源往往具有外地种和当地种不具有的优良特性和抗逆性。利用价值:一是把野生种质资源中蕴藏的优良基因或携带的优良基因部分染色体片段转移到栽培品种中,创造遗传基础丰富具有特殊作用的烟草新品种和新类型;二是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单元型区段及互作研究

项目名称: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单元 型区段及互作研究 首席科学家:张学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所 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 依托部门:农业部

一、研究内容 以水稻、小麦、大豆全基因组单元型区段分析及关联分析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和筛选控制高产、优质、抗病及水肥高效的优异单元型区段(或基因),揭示其形成基础和遗传本质,阐明不同功能单元型间的互作效应,为三大作物设计育种奠定材料基础。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 1、种质资源中重要单元型区段的发掘 对水稻、小麦、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重要基因组区段进行精细扫描,结合系谱分析,摸清我国育种中稳定传递的单元型区段及其形成和演变过程;通过标记/性状关联分析,明确一些区段所控制的重要性状,系统分析这些单元型区段在核心种质样本中的变异及主要载体(品种)。 2、控制重要性状单元型区段的遗传及互作效应分析 以重要单元型区段在核心种质样本中的变异信息为基础,在微核心种质导入系中,系统筛选同一区段不同单元型,评价它们的遗传效应,发掘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新变异; 对优良单元型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遗传效应进行比较和评价,筛选和培育正向效应突出、对产量、品质等无负面效应的抗病、水肥高效等重要单元型,为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通过导入系之间互相杂交,在消除杂合遗传背景效应的基础上,研究单元型之间的互作效应,提出三大作物育种中单元型优化组合模式与实施方案,与育种单位结合,进行组装育种的研究和实践。 3、典型单元型区段基因组成、结构和功能分析 在小麦中选择15~20个典型单元型区段,用与其紧密连锁的标记筛选染色体大片段插入文库(BAC文库),构建覆盖相应单元型区段的跨跌群(Contig),并完成序列分析;用候选基因在核心种质群体中进行关联分析,结合大面积推广品种突变体库进行重要农艺性状鉴定,发掘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功能基因;从DNA 和性状形成两个层面揭示单元型区段的本质,为作物的分子育种提供基因和理论依据;充分利用水稻和大豆的全基因组信息,利用高通量测序设备,对典型材料进行重新测序分析,发掘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单元型和功能基因。 4、控制重要性状关键基因的单元型分析 以微核心种质为基础,重点开展氮、磷、水吸收利用基因及其附近区域的单元型分析和功能鉴定;开展发育关键基因、高光效基因、胚乳淀粉合成关键酶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中期库贮存7种药用植物种子生活力监测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中期库贮存7种药用植物种子生活 力监测 [摘要]该文通过测定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中期库中保存4年的桔梗、荆芥、穿心莲、党参、黄芩、益母草、冬凌草等7种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率,分析了种子入库前后发芽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了其生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中期库贮藏4年后7种药用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均下降,除荆芥、黄芩种子发芽率下降不显著外,其余5种药用植物的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桔梗、党参、冬凌草种子入库前发芽率越高,贮藏后发芽率下降幅度越小,穿心莲呈现相反的趋势,荆芥、黄芩各发芽率区间下降的幅度大致相同。低温贮藏能有效地延长了种子寿命,保持了种子活力,有必要积极开展主要药用植物种子的贮藏特性研究,并制定种子的监测方案和更新标准。 [关键词]中期库;药用植物种子;生活力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seed viability of Platycodon grandiflorum,Schizonepeta tenuifolia,Andrographis paniculat,Codonopsis pilosula,Scutellaria baicalensis,Leonurus japonicus,Rabdosia rubescens,stored in the mediumterm gene bank of the National Medicinal Plant Gene

Bank for 4 years,we tested seed germination rate of 7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 and analyzed the change of significance of levels of the germination rate in pre and post store Seed germination rates of 7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were all decreased after 4 years,and the decrease of S tenuifolia and S baicalensis germination rates were much smaller than other species The higher initial germination rate of P grandiflorum,C pilosula,R rubescens seed has the smaller decline of germination rate,but the data of A paniculata showed the opposite trend The rate decline of the germination of S tenuifolia and S baicalensis was roughly the same in different germination rate interv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could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seed longevity,and maintain the seed vigor Moreover,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on the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medicinal plant seeds,and establish the monitoring plan and regeneration standard [Key words]mediumterm gene bank;medicinal plants;viability doi:10.4268/cjcmm20160904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生物战略资源,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基础,但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菌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4%,以栽培为主,蕴藏量较大的是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83]。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0-382] 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华北药用植物区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有“怀药”和“北药”之称。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华中药用植物区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西南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

关联分析在核心种质中的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8(3):366~372Journa l o f P l ant G enetic R esources 关联分析在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评价中的应用 王荣焕,王天宇,黎 裕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要:发掘优异基因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评价的重要部分,对作物育种尤其是分子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连锁不平衡(LD )的关联分析是基因发掘也是等位基因发掘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介绍了关联分析的基本理论、策略、特点及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其在作物种质资源新(等位)基因发掘中的发展趋势及展望。可以预见,与传统QTL 作图及功能基因组学相整合的关联分析必将大大加快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进程,实现我国种质资源优势向基因资源优势的转变。 关键词:作物种质资源;连锁不平衡;关联分析;基因发掘;等位基因发掘 收稿日期:2007 01 31 修回日期:2007 05 09 基金项目: 863 项目(2006AA1021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133)作者简介:王荣焕,河北衡水人,在读博士 通讯作者:王天宇,黎裕,Te:l 010 ********;E m ai:l yu l @i m ai.l caas .net .cn Application of Association Analysis i n M olecular Eval uation of Crop Ger mplas m Resources WANG Rong huan,WANG T ian yu,LI Yu (Ins titute of C rop Science ,Chinese A cade my of A gricult ural Sciences ,B eij i ng 100081) Abstract :Gene d i s covery and allele m i n i n g are i m portant i n mo lecular evaluati o n o f crop ger m p las m resources and ar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 ificance i n crop breed i n g ,especially i n m o lecular breedi n g .L i n kage d isequili b rium (LD) based assoc iation ana lysi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fi n d ne w genes and favorab le alleles .In th is paper co m prehensi v e l y basic theories ,strateg ies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 f assoc iation ana l y sis i n crops w ere revie w ed .The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association ana l y sisw ere a lso proposed .It i s concluded thatw ith t h e integ ration of traditionalQTL m app i n g and functional geno m ics ,assoc iation analysis w ill certainly accelerate the m o lecu lar evaluati o n of crop ger m plas m resources . K ey w ords :C rop ger m p las m resources ;LD;Association ana lysis ;Gene d iscovery ;A lle le m ining 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是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从广义上来讲,对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身份证构建和基因发掘等。 基因发掘是种质资源分子评价的重要内容。广义的种质资源基因发掘包括两部分重要内容,一是在特异种质资源中找到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含数量性状位点,QTL);二是找到不同种质资源中同一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并对其功能和效应进行鉴定。狭义的基因发掘仅指前一部分内容,又称为基因发 现(gene d iscovery),后一部分内容则可称为等位基因发掘(allele m i n i n g )。目前发现新基因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遗传作图和图位克隆的方法、基于比较 基因组学的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的方法、基于突变体的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方法、基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等[1] ;发现新等位基因的方法则 主要是基于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 ilibri u m,LD ) 的关联分析方法。 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亦被称为LD 作图(LD m app i n g)或关联作图(associati o n m app i n g ),是一种基于LD 的将标记或候选基因的遗传变异(等位基因变异)与目标性状表型联系起来的分析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资源学:就是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与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用植物资源学特点:地域性分散性有限性与可解体性可再生性多用性国际性 研究内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与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积极寻找与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监测 三大自然区域: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三向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方向形成有规律的更替 3 垂直地带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三大区域分布特征: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明显;西北干旱地区以经向分布明显;青藏高 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明显 蕴藏量: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与区域范围的自然蕴藏量,可分为总蕴藏量与可利 用蕴藏量 产量: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资源的生产量 单株产量:指一株药用植物资源部位的平均产量 经济量: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期与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即可利用蕴藏量年允收量:指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与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最大持续量:就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的采收最大参量 资源再生率: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再生量与资源利用量的比值大于等于1时,就可以做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蕴藏量=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就是植物化学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而形成的学科,论述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提取方法与结构分析,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范围与任务: 1、从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研究植物化学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有用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3、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研究 形成特点:植物基因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 1、地理环境海拔:不同海拔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形成;地理位置:同一种植物生长在 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 2、气候条件: 季节:季节的变化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光: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 谢产物的形成;水:温度 3、异常次生代谢:由于植物遭受某些刺激,如物理、化学或生物而产生的物质称为异常次生 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可能原本缺乏或含量很少,经刺激后迅速、大量产生,就是一种应激产物,且有饱与作用,称为植物保护素 4、代谢过程成分变化生成碱、酚类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对策 药用植物学廖凯 摘要: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关键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问题;保存 前言种质一词源于德国著名遗传学家魏斯曼1892年所提出的“种质论”,他认为,“种质遗传物质”不受环境的影响,并产生“体质”。种质是指植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植物遗传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农业生产和作物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植被破坏、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常规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以田间种植、室内贮藏等形式为主,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等,这使其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受到了限制。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将世界上大部分植物有用的基因收集起来,贮存在一个“仓库”中,这个仓库就称之为“基因库”,通俗的名称叫“种质库”。用以保存种质资源,库内有先进的保温隔湿的结构和空调仪器,常年保持着低温干燥环境,减缓种子新陈代谢,延长种子寿命,使种子在几年乃至近百年仍不丧失原有的遗传性和发芽能力。近年来,在离体培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低温保存技术,以其无菌培养、保存稳定、占用空间少等优点在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中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建成各类种质库500多座,收藏种质资源180 多万份。其中,禾谷类120 万份,豆类35 万份,根茎类8 万份,饲料类20 万份[1]。种质库为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植物种质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包括特殊营养品和药品。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尤为重要的是培育新品种和生物技术研究需要的丰富的植物基因资源[2]。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指药用植物的“种性”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包括原种的综合体(种群) 、群体、家系、基因型和决定特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阐述了秦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以及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秦岭药用植物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性状药理作用 正文: 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了解,秦岭地区药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之一,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一说。本次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秦岭地区的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重楼)、萱草、铁线莲、大百合等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资源举例 (一)、山茱萸 简介 秦岭是半野生药用木本植物山茱萸的主产区由于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立地条 件差异很大从而使得山茱萸的生长状况产量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

基于表型性状的薏苡初级核心种质库构建

基于表型性状的薏苡初级核心种质库构建 李秀诗; 付瑜华; 周祥; 黎青; 刘凡值; 杨成龙; 周明强 【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 【年(卷),期】2020(041)004 【摘要】本研究以收集的248份薏苡种质资源为基础,按地理来源将标准化的14表型数据分组,采用最短距离逐步取样法并按一定比例抽样,共获得8个候选核心子集,利用变异系数变化率、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方差差异百分率、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和Shannon-Wiener指数7个参数进行核心种质代表性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薏苡初级核心种质库包含67份资源,保留了原始种质27.02%的样品(25%组内取样比例),其变异系数变化率、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方差差异百分率、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检验指标分别为110.05%、0、93.03%、10%、96%、0.655和0.881;t测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库14个表型性状均值与原始种质无显著性差异,仅有3个表型的某一性状级别丢失,其余11个表型均保留了原始种质的所有性状级别(RPR=1.0),保留表型性状级别比例为96.49%,且多数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原始种质.其结果说明,获得的核心种质库代表性好,遗传多样性丰富.该结果为后期薏苡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创新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总页数】7页(669-675) 【关键词】薏苡;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作者】李秀诗; 付瑜华; 周祥; 黎青; 刘凡值; 杨成龙; 周明强 【作者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兴义 5624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