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声现象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本章知识点如下:1、声音的产生:

物体在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依靠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的,一般而言,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较慢。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气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怎样听到声音:

(1)声源——空气传播——耳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2)声源——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4、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5、乐音:

乐音是物体作有规则振动而发出的,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音调也越高。

(2)响度: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3)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有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6、噪声:

(1)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

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

7、减弱噪声的途径;

(1)从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8、声的利用:

(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一般不同(2)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3)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发生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4)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3)体会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产生声音的条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2、难点:学会科学探究,会设计实验。

课时安排: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课时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三、声音的特性 1课时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

五、声的利用 1课时复习和总结 1课时

第1课时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好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它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闹钟真空罩音叉水槽铁架台乒乓球细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声音,泉水叮咚、流水潺潺、鼓声激昂、琴声悠扬,这些语言都是对声音的描绘,对于声音我们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白,需要我们去探究,例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样传播的?它在现代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应用?怎样防止有害的声音等等。在物理学中把与声音有关的现象称为“声现象”,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声现象,老师激昂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奥秘,首先我们学习声现象的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观看课本第12页插图1.1-1,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演示:音叉实验

(1)敲击音叉,音叉发声,但看不见音叉在振动。

(2)将发声的音叉接触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可见乒乓球被弹开。

(3)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槽的水中,看到水花四溅。

(4)当音叉发声时,用手握住叉股,声音消失。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

止。

图1.1-1中,各有什么物体在振动发声?

图1:人的声带图2:空气振动图3:工件和砂轮振动图4:鸣囊

思考:用力敲鼓时,发出了声音,却看不见鼓皮振动,用什么方法能证明鼓发声时也在振动?

(1)在鼓皮上放上一些碎纸屑

(2)在鼓皮上放一杯水

2、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由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猜想与假设: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也可能不需要,在

真空中就可以传播。

进行实验:

(1)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一端,另一同学敲桌子的另一端。

(2)玻璃鱼缸里盛有金鱼,用木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

(3)教室里的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注意声音的变化。

实验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得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

对着山崖喊话,要过一会才能听到回音;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阅读课本:P15最后一段和小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

注意:声速的单位是m/s(m·s-1)读作米每秒。

问题1:声音在15℃和2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2:声音在25℃的空气和蒸馏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3:对比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阅读课本:P16想想做做

方法1:站在山谷中或高大的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测出人与山谷或建筑物的距离,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

方法2:百米赛跑时,测出记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记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s/t可以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方法3:测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来的时间t,利用v=2s/t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4、典型例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使劲打鼓,使鼓面振动加大,声速将变快

C、人说话是靠空气振动产生声音的

D、固体传声比气体慢

(2)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有发声体存在

B、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

C、发声体在真空中振动

D、人看到了发声体振动

(3)敲鼓时,我们听到鼓声,这是因为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_产生的,

又通过________传到我们的耳中。

(5)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______次响声,第一声是由________传来的。

三、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四、作业

P16 1 、2

五、板书设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六、教学反思

第2课时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让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骨传导。

2、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会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讨论法 探究法 教具准备:

音叉 人耳的构造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大家知道,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感知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出示挂图 人耳

2、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声源振动 空气传播 鼓膜振动 听小骨 听觉神经

大脑

思考:耳聋是怎么回事?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变成耳聋,耳聋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前者不易治愈,后者比较容易治疗。 3、骨传导:

阅读课本:P17,演示实验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抵在颌骨、头骨、牙齿是否能听到声音? 声源振动 头骨、颌骨 听觉神经 大脑 4、双耳效应: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P18科学世界 问题1:判断声源方向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2:什么是立体声? 三、小结

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并交组长登记。

外耳:耳廓 外耳道 中耳:鼓膜 听小骨

内耳

四、作业 1 2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3课时 1.3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音叉乒乓球铁架台口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却使人烦躁、难受。即使同样是动听的乐曲,它们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而且各种乐器即使演奏同样的曲子,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1、音调

(1)演示实验:用口琴吹奏“1、2、3、4、5、6、7”,感知音调高低的不同。

音调高→听起来感觉声音比较尖细

音调低→听起来感觉声音比较沉闷、浑厚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演示实验: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打钢尺,一次伸出短一些,一次伸出长一些,听两次发出声音的不同。实验时要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注意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与音调的高低。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赫兹(Hz)

阅读课本:P20二、三、四段,你有哪些收获?

·人类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20Hz-----20000Hz。

·声音可以分为三类:A、可闻声:20Hz-----20000Hz

B、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C、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地震、台风、火山喷发时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一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所以地震时比人更警觉。

思考: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因为蝴蝶翅膀振动比较慢,低于20Hz,蚊子翅膀振动比较快,频率在

20Hz——20000Hz之间,所以我们能听到蚊子的声音。

2、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

提出问题: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和进行实验:将系在系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使劲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响度增大,重做上面的实验。

实验结论:物理学中用振幅表示物体的振动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注意:(1)响度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两个因素有关。

(2)响度和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

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大得多。

3、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应用:(1)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

(2)区分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

阅读课本:P23“想想议议”,并进行讨论。

自己的声音是骨传导,从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是空气传播的,传播途径不同,所

以音色不同。

4、阅读课本P23“科学世界”,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乐音?

(2)乐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乐器分为哪几类?怎样发声的?怎样改变音调的?

三、小结

四、作业

P24 1、2、3、4

五、板书设计

1.3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2、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

六、教学反思:

第4课时 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从环保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收集信息法竞赛法

教具准备:

铁钉玻璃音叉闹钟泡沫塑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声音的特性是什么?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3、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噪声的来源

阅读课本:P25噪声的来源。思考下列问题:

(1)从物理学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 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交通运输噪声 工业噪声 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夜深了,邻居家传来的电视机的声音等。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声音的强弱通常以_______单位来表示,符号是______.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____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的环境为______dB ;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音为________dB ;听力受到严重影响的声音为_______dB 以上;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音为________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 。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心理方面:烦躁、妨碍休息和睡眠

②生理方面: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甚至神智不清、死亡 ③破坏建筑物和工作设备。 3、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4、典型例题

(1)晚上你在家休息时,隔壁歌舞厅的歌声使你无法入睡,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分贝 dB 0 70 30~40 150

90 90 70 50

()

A、用棉花塞住耳朵

B、与歌舞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C、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

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

(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有噪声时要限时

B、市区里种花草、植树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3)从环保的角度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A、车辆的刹车声

B、冲击钻发出的声音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音响发出的震耳的歌声

三、小结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的等级

3、噪声的控制

四、作业

P27 1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5课时 1.5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通过声音可以获得信息,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声波是一种波动,声波能传递能量。

2、难点:

回声定位原理的理解,声波能传递能量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可乐瓶橡皮膜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和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不能忘记思考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那么,你对声的利用知道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它。

二、新课教学

1、声音与信息

(1)铁路工人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2)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肺的工作情况。 (3)古代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4)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5)军事上利用声呐探知水中的潜艇。 (6)B 超利用超声波为孕妇在作常规检查。 综上所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声音与能量

(1)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去除结石。 (3)利用超声波钻孔

演示实验:对着蜡烛敲击橡皮膜,发出声音,看看火焰是否摇动。 综上所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回声定位

声速:V 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 则有:S= —Vt

4、典型例题

(1)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_________,蝙蝠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昆虫,是利用_______的原理,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___, 可探测海洋的深度。

(2)下列不属于利用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 A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可发现松动的螺栓。 B 、雷达可以探测敌机。 C 、利用声呐探测海底。 D 、医生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 三、小结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四、作业: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对着障碍物高喊一声,2s 后听到回声,则人与

2

1

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第6课时 小结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5)知道声音的危害和控制。 (6)知道声的利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单元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道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系统地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的知识 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本章知识网络

声音 怎样听到声音 产生:物体的振动 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人耳的构造

2、骨传导

3、双耳效应

声音的特性 1

、音调:与频率有关

2、响度:与振幅有关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利用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回声定位

声现象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二、典型例题

1、下列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在岸上听到水流动的声音。

C、鱼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

D、在岸上听到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

2、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罩。

D、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3、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依靠无线

电交谈,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发现,即使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住,蝙蝠也能正常飞行,

这是因为()

A、蝙蝠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次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外面的目标

C、蝙蝠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目标

5、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4s

返回海面,则该处海面的深度是多少米?

6、某人在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经过3s听到了雷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请你估测打雷处距此人有多远?

三、作业

1、一艘船以7.5m/s的速度向码头行驶,船员看清码头上的高大建筑物时,鸣了一声汽

笛,经过2s船员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轮船离码头有多远?

2、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第二章光现象

教材分析: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

8

4、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真空,为3×10 m/s。

5、光的发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发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在光滑界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光在凸凹不平的界面发生的反

射叫做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

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8、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射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9、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10、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

11、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光线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叫做紫外线。红外线

可以进行遥控,可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可用来毒灭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皮肤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

(2)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面镜和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如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6)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原色。

(7)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就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4)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5)通过是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2)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5)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的直线传播。

(2)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光的折射现象。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

2、难点:

(1)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2)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3)虚像的概念。

(4)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及其应用。

课时划分:

本章共分5节,7个课时。

一、光的传播 1课时

二、光的反射 1课时

三、平面镜成像 1课时

四、光的折射 1课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物理 教案

目录 第七章力 (4) 第一节力 (4) 第一节弹力 (7) 第三节重力 (9) 第八章运动和力 (11)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1) 第二节二力平衡 (13) 第三节摩擦力 (17) 第九章压强 (20) 第一节压强 (20)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23) 第三节大气压强 (25)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8) 第十章浮力 (30) 第一节浮力 (30)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33)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39)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44) 第一节功 (44) 第二节功率 (48)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 (51)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54)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56) 第一杠杆 (56) 第二节滑轮 (58) 第三节机械效率 (60)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精选】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节约和每一滴水。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大的开拓空间。故而,在组织教学中主要以三个部分内容为主:一、地区分布悬殊;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二、时间分配不均;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措施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有序的分配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二、学生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强、求知欲强、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在读图、析图方面需要继续培养,使学生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读图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清水资源现状,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的意识,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三、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建设。 ②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难点: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分组讨论。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家庭用水调查。 (二)教师准备 水资源课件及材料。 六、设计思路 这节课从认识水资源问题→分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分布不均的原因→寻求解决途径,各教学环节机密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合理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浪费污染等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

的重要性,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在教法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探究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个标志吗?它有什么含义?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含义。 教师点拨:“国家节水标志“有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使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相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教师设疑: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我们应叫它“水球”。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水很多,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节水呢? 教学新课 出示课题 一、地球上的水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地球上的水体构成? 学生读图回答。(略) 教师质疑:有专家预言言:二十世纪是“石油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水的世纪”。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结合课文和图片思考并发表见解。师生共同总结:水资源是有限的,水是宝贵的资源。 二、我国水资源 老师提问: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如何?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总结。(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量为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缺水状况普遍存在,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缺水,其中严重缺水有110多个。) 师出示图片明确:我国水资源短缺。 教师出示图片:“世界水日”、“水周”。 教师质疑: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所学知识思考回答。(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少,污染、浪费严重。)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1、水污染的原因?2、生活生产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一、目标定向(1′) 1.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限时预习10′ 学习主题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仔细阅读80页“图3.16”, 为什么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水是有限的资源? 2、认真阅读80页第二自然段,思考:水资源本来是有限的,哪些因素又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3、阅读80页文字和图片,了解的水资源状况? 学习主题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4、联系前面学习的气候知识,并仔细阅读82~84页的文字,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时间(季节)分配特点: 降水的空间分配特点: 5、为解决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例说明 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是 ,如: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是 ,如: 6、阅读课本“图3.20”,以长江三峡为例,说说水库的综合效益。 7、阅读课本“图3.21”,简单介绍一下“南水北调”。 学习主题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8、阅读课本85页文字,想一想,我国水资源本来就时空分布不均, 和等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为此, 、才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9、阅读课本86页,了解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措施和亲手画出节水标志。 农业节水:

工业节水: 家庭节水: 三、小组展示20′分配展示任务,以C、D两类为主。 四、当堂达标15′ 1.目前,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来自于 ( ) A.河水、冰川 B.地下水 C.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D.地下水,淡化海水 2.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地区是 ( ) A.三江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3.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南多北少,这主要是因为 ( ) A.南方河流较长,北方河流较短 B.南方河流无结冰期,北方河流有结冰期 C.南方河流含沙量小,北方河流含沙量大 D.降水量南多北少 4.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的主要措施是 ( ) A.防止水的污染 B.兴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5.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6.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 ) A.跨流域调水 B.防止水污染 C.兴建水库 D.节约用水 7.读漫画回答问题: (1)此漫画反映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A.; R 。 (2)解决的途径是: A.; B.。 8.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读“水资源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 措施解决。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的特点,产生原因是 。为解决时间

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案新人教版

3.3 水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③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④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教学难点 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②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③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准备 ①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②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

2017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1 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

2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3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

3.3水资源 教案4(粤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使学生认识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使学生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二)能力调练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 (四)美育渗透点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水资源及其他各种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惜水、节水的新观念,使惜水节水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和美德。 2、教学中指明:丰富的水能开发,规模宏大的水利枢纽的建设使秀丽的山川锦上添花,而清洁的水源,又在默默地美化人们的生活,由此让学生联想到美无处不在、无处没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为美化我们的生活而努力。 二、学法指导 通过课堂教学中以旧带新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不是孤立、零散的,指导学生要学会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个有机的整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2、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二)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疑点 “水可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种观念正确吗?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读图,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在此基础—亡出示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淡水资源的必要,树立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各地区水能蕴藏量的比重表”、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非洲东部干旱”材料。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展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读图、填图,讨论发言,从而认识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和人类利用中的不合理方面,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针对原因让学生找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弄清楚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在世界上的地位及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阅读“非洲东部干旱”和“缺水的华北”材料后,讨论此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含教学反思)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⑴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⑵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⑶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⑷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⑴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⑵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第1 共214 页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 子 教 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教案 李梅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山削翠,流水潺潺,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 2、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第三节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明确:水资源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南北、东西差异,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示资料,学生举例并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我国将水和径流的季节、年季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物理 教案(八年级上 册) 2016—2017 学年

目录 〒、【.、、/. 、〉?/ ? 科学之旅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2 第三节声的利用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复习课复习和应用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复习课复习和应用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四节光的折射第五节光的色散复习课复习和应用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复习课复习和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三节密度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复习课质量与密度复习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 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 1 实验[演示]课本图2 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图4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学设计

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资源的比例图,学生知道水资源是有限的,通过资料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学生读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以及原因,学会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初步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用实例说说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水利工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我国降水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相关教材,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水资源这一节。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点击播放视频) (讲述)刚才这段视频,主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哪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学生回答) (讲述)是的。水是生命的源泉,她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然而,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却是极其有限的。(显示:水是宝贵的资源) (学生活动一)同学们上黑板,用数据说明水球的淡水资源是短缺的 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又只占其中的0.3%由此可见,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转接)这是世界水资源概况,那么我国水资源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显示对比图片)(学生活动二)朗读讨论 (小结)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是个贫水的国家。() (讲述)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降水。请大家根据降水时间柱状图,分析探讨我国水资源的分配规律。 (学生活动三)①看降水柱状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对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 (讲述)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会白白地流入大海,并且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节则因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和偶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转折)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呢? (讲述)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用年径流量来衡量,一般而言,降水越多,径流量越大,水资源越丰富。 (学生活动四)1.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分析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2.阅读P78图 3.19及文字,说说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两个地区。 3.从气候,人口。工农业等方面,分析这两个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原因。

人教版初中物理 功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 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然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水资源 教案

水资源 教学内容:水资源 教学目标: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分布特征 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分布特征 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学后质疑--同步演练--拓展延伸导入: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新授:1.地球上绝大部分水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资源一般指__________资源,它绝大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人们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仅占全球水资源的______%. 4.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________的增长、_______的发展以及人们_______的提 高,导致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 5.世界的水日是__________,中国的水周是_________________。 6.读图3.17就地取“材”了解: “材”指____________,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7.为什么说我国是贫水国家? 8.读图3.19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分析: (1)从时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何特点?如何解决? (2)从空间(地区)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何特点?如何解决? 9.读图3.21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分析:: (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________水系的丰富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 、_______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调水路线,其中利用京 杭运河的路线是_____线。 10.为什么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巩固:完成课堂练习 课堂作业: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是() A 海洋水 B 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 深层地下水 D 两极高山的冰川 2、关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 南丰北缺 B 北丰南缺 C 东北丰西南缺 D 西北丰东南缺 3、关于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正确叙述是()。 A 夏秋多,冬春少 B 夏秋少,冬春也少 C 夏秋少,冬春多 D 夏秋多,冬春也多 4、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是()。 A 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匀 B 水的浪费严重 C 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D 水的污染严重 5、水是生命之源,其中用水量最大的部门是()。 A 生活用水 B 农业用水 C 工业用水 D 建筑用水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水资源 教案

第三节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地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3.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任务:调查家庭用水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2.教师任务: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节水公益广告 提问: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视频,那么从这则视频中,我们了解到的水的利用价值有哪些呢?这些水资源都来自哪里? 板书课题:第三节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水资源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 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图,了解河流流量分布与水资源分布的关系,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红线,即水资源南北方界线。说明该界线大致以长江流域界线为界,由图可知,我国南方河流数量多,径流宽度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南丰北缺。重点提出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强调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的不匹配性。 3.多媒体展示“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查出北京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分析降水量与河流流量的关系,结合我国气候资料,得出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特点。 4.思考: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示活动式课文的三则资料,学生讨论、总结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分析原因。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旱涝灾害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黄河基本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 视频导入,展示黄河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教师寻找切入点,自然导入新课。 一、认识黄河 (学)自主学习 学的意图:众所周知知学而不思则罔。学这个环节是一节课的基础环节,保证学生能够认真的看书、独立思考、深入思考,便于学生用脑思考、理解所学内容,为后面的论展做铺垫。 1: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落实学习目标1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学生利用《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找出下列表格内容。板画无注记的黄河干支流图让学生填图。通过学生的读图、填图活动突

出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2:说出黄河的各河段的水文特征落实学习目标2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利用文字、景观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形成语言文字的能力。 (论)(合作交流) 合作要求: 1.对议:自主学习1、2 2.组议:对议存在的疑惑 3.时间:约3分钟 (展)(展示汇报) 1. 小组选代表展示。 2. 其余同学准备质疑、补充、完善。 3. 时间:约5分钟 二、赞美黄河 意图:本课的重点虽然不在这里,但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步骤: 1.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https://www.doczj.com/doc/9b4070516.html, 2.进行完这个活动,此时同学们对母亲河的奉献、伟大有了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加深印象,此时,多媒体显示三组景观图片,自然而然印象深刻。 三、忧患黄河 (学)自主学习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