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上海的一段生动回忆录

老上海的一段生动回忆录

老上海的一段生动回忆录
老上海的一段生动回忆录

老上海的一段生动回忆录----发生在周围的事情,逼真。

我老家住房是新式里弄房子,在旧法租界,新乐路陕西南路口,离淮海中路一箭之遥。小时候每次和家人一起外出归来,总听到母亲对三轮车夫说,“到亚尔培路亨利路”,那

时还没有陕西路新乐路之称。更没“淮海路”的叫法,要荡马路就到“霞飞路”。这真是黄金地段。与我家相隔仅一条马路是那淑女般幽静雅致的迈尔西爱路,即茂名南路,那里有全国闻名的地标建筑:上海当时最高的摩天大楼,十三层楼的华愚公寓,锦江饭店,和十八

层楼的格林文纳公寓,即茂名公寓。乡下人和外地人站在楼前仰起脖子朝上看,头上的帽子往往掉在地上,还没看到顶层。我家马路对面是花木扶疏的凡尔登花园,即画家丰子恺居住的长乐村,朝北到长乐路口是红房子西餐馆;朝南走几步是时季花店与祥生饭店,马路另

一边是野味香餐馆。新乐路口是怡和医院,即今天上海高教局所在,站在门口朝西眺望,可看到那天蓝色的巍峨的圆顶高耸入云,那是拉都路(襄阳南路)口的东正教圣母大堂,正

对着襄阳公园。怡和医院旁边的洋楼里住着民盟主席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我和他的双胞胎孙子是幼儿园同学;再走过去一路上全是花园洋房。新乐路也是名流富人云集的地方。总之,周围地区大多是“好人家”,也就是后来“把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时的“黑

五类”。历史本来就像烙饼那样颠过来倒过去的,反复无常,如古人所说,“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文革”抄家那会儿,这黄金地段更不含糊:“风景这边独好”。但那是后话,按下不提。

相比之下,家父只是洋行职员,虽然收入颇丰,可跟资本家没法比。所以我不像英文里

所谓“嘴里衔着一把银匙出生”,充其量我仅衔着一把铜匙而已。我生在旧社会,两年后即1949年,毫不夸张的说,“顺应历史潮流”,我跟着共产党跨进新中国。我家姐弟四人。我姐三岁时我哥出生,我哥三岁时我出生,我三岁时我弟出生,井然有序。为此家父常向人夸耀:远在政府推行政策前他早已实行“计划生育”了。

像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父亲很高兴得到“解放”。旧社会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好

比跑马厅里逃出来的野马那样,完全失控。父亲每次领到薪水,便像拿过接力棒似的拔腿就跑,去抢购户口米和其他日用品。要不是营养不良,那种跑法长年来足以把他培养成短跑运动员。我家灶披间角落里有一只又高又大的木箱,我至今还记得一铅桶一铅桶煤球倒进去时的隆隆声及随之冒起的煤灰烟。还记得前房间门后一布袋一布袋劣质米,一铅皮箱一铅皮箱植物油,还有大橱(即大衣柜)顶上成堆的“固本肥皂”与“华光火柴”。父亲恨不得变成“神行太保”戴宗,因为稍一耽搁,老母鸡变鸭,手上的钞票可能沦为如厕的草纸。难怪他喜欢引用英文谚语,Time and tide awaits no man,时机不待人。

解放前夕,金元券终于贬到一文不值的地步,简直还不及如厕的草纸,因为太光太硬,

不能胜任那部位的清洁工作。因此铅皮箱里装满崭新挺括的钞票,是我小时候的玩物。也为此缘故,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我从小就阔气,经手的尽是大钱。直到解放头两三年,还是三百元一只大饼。在南货店或烟纸店随便买点东西所化的钱,单从币值上看,今天可以买一辆宝马。我们可以骄傲的向全世界宣称,当时在上海之类大城市,只有穷人才是“百万富翁”,其他人身价起码是亿万或数亿万。我们打小就学会五六位数的算术,所有国人,从流

鼻涕的小朋友到步履维艰的老太婆,个个精于心算,因为那是生存的技能之一。中国学生以数学天才享誉全球,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要归功于旧社会通货膨胀。

难怪父亲那辈人痛恨旧社会,欢迎“解放”。1949年底一天清晨发生的一件事,让上海市民咋咋称奇:大街小巷屋檐下和衣躺着解放军战士,他们为了不惊动老百姓,漏夜悄然

进城,纪律严明。上下几千年,有谁见过这样的军队?一下子征服了上海市民的心。父亲翘起大拇指说,“共产党到底与众不同,我心悦诚服!”刚开始,社会上有种喜庆的气氛。大家奔走相告,“阿拉解放了!天亮了!翻身了!”然而,大部分市民对这新名词“翻身”

的确切含义有点茫然。比如,母亲无意中听到我家女佣人阿珍和二楼女佣人英妹在灶披间里一段经典对话,就是个例子:“听说,现在解放了,有了人民政府,阿拉穷人翻身了。哎,翻身,翻身,到底是啥物事?”“嘿,侬真笨。翻身翻身,就是什么都反过来了。假如侬本来是三轮车夫,现在翻身了,就用勿着再踏三轮车了。侬就坐到位子上,让客人来踏啰!”“豪?有迪排里事体啊?”

“是格啰,否则啥格叫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格么,阿拉当佣人的呢?”“阿拉佣人?憨大!佣人么,当然反过来变成东家,东家变佣人。侬看阿拉乡下头,地主的土地统统充公,分给农民,地主只好自己种地”。“格么, 阿拉佣人呢?”“咳,肯定是侬当东家,曹先生曹师母当佣人啰。伊拉(他们)买小菜烧饭汏衣裳,服伺侬!”“侬瞎三话四点啥?十三点!”两人窃窃的笑。我父母不止一次提到此事,引为笑谈。其实,“翻身”到底意味着什么,父亲也未必很清楚。但他有一点是肯定的, 就是新社会比旧社会好。父亲的实际行动是爬到椅子上,把前房间墙上那名叫“蒋委员长”的秃顶瘦子的像和青天白日旗撕下来,换

上头戴鸭舌帽的圆胖脸男子的像,两边各放一面五星红旗。逢年过节,母亲照例大扫除。掸尘掸到墙面时,母亲总是用宁波话抱怨说,“讨厌!相片和国旗作素(啥)要贴在此地?

除了养灰尘,还有素(啥)用场?房间弄得像机关会议室。还早之(从前)我替蒋总统揩面,现在要替毛主席揩面。唉,算素(啥)名堂!”不知父亲是听进去了,还是想法有了变化,后来果然把毛主席像和国旗撤下来了。天晓得,翻身翻身,翻来翻去,还得注意姿势,否则一不小心会从床上翻滚到地板上,跌得鼻青眼肿,骨折扭伤,甚至送命,也是常有的事。但当初大家很天真,尤其是知识分子,对政治风向莫知莫觉,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解放初我还小,还像上海人所说的“神志糊之”。但睁着眼睛看,竖起耳朵听,仿佛摄像机那样,在脑海里总会留下许多杂乱的印象。就我个人而言,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可是,在少男少女看来却是“远哉遥遥”。现在才理解,为什么当年老一辈革命家老是谈起什么长征啊,遵义会议啊这些陈年百代的事,让我们听得心烦。那是因为在他们都是眼前的事。我身边的年轻人说,经常从我口中听到全然陌生的词语。可见时代变迁之快,在他们眼里我已是个“老古董”。然而,闭上眼睛,我却看到自己还是个小孩,镇日价疯来疯去的玩耍,而马路还是那昔日的马路,周围活动的还是那批老人马。

我家房子面向陕西南路,下面富民寄卖商店,是二楼魏家开的,不让通行,所以进出要

走后门。弄堂在新乐路口,我家这边是新式里弄房子,住着开木匠店罗老板家,花店彭老板家,汏衣裳作(洗衣店)叶老板家,和当掮客(经纪人)的朱先生家。那时叫“老板”“老板娘”,“先生”“师母”,一直叫到“公私合营”,以后逐步取消。“文革”期间,母亲无意间称彭老板一声“老板”,吓得对方正色阻止,四下张望唯恐被人听见。今天,绕了一大圈,想不到“老板”的称呼又吃香起来了。那时“老板”改称“先生”,“师母”改称

“大姐”,连帮佣的娘姨也叫“劳动大姐”。再后来,不分性别统统改称“同志”。有的干部连夫妻之间都同志相称,好像仅仅是革命工作关系,没有人伦关系。躺在一张床上而以同志相称,不免有点滑稽。如今“同志”两字在港台赋予新的含义,那是别样的荒唐。

弄堂另一边原来是汽车间,清一色住着父亲最同情的“苦人”或“穷人”:铅皮匠老朱家,擦皮鞋的邱家,在外国人家做阿妈的毕大姐家,和一个工人家庭。弄堂里一直很热闹,因为对面几个汽车间太小,弄堂自然就演变成为众家的客堂,厨房,甚至工场间。夏日里,一大早,“苦人”们就弄堂里漱口刷牙,刷洗马桶,噼噼啪啪劈柴生风炉,往往弄得黑烟

弥漫,还搬出躺椅和小矮凳,呼噜噜吃泡饭的吃泡饭,喝茶的喝茶,骂女人的骂女人,打

小孩的打小孩。男的女的都不避嫌,赤诚相见:短裤上衣或汗马甲(背心),蓬首垢面,趿着“木拖板”,坦然走来走去,旁若无人,谁也没想到“性感”与否,用时髦话赞一句,

是“直面人生”。

就中动静最大的要数扬州人铅皮匠老朱了。他用大小榔头敲打铅皮替顾客修补钢精锅子,乒乓乒乓敲得你头痛心烦。跟他一样,他老婆也是矮矮胖胖,但一字不识。里弄开展扫盲运动,他老婆也上课去,本来是好事。但上午去的,没多久就回来了,而且是躺在门板上被人家抬回来的。据说她血压高,动脑筋就要昏倒。大家不信,要她再试试,后来果然又被抬了回来,好像她不是上“扫盲班”,而是上火线。居委会怕出人命,就放了她。事实证明,不识字是不会死人的。每次退休老工人排着队叫着那文理不通的口号“坚决消灭文盲”经过弄堂时,她都吓得叫一声“乖乖龙里东!” 躲起来。估计她的文盲帽子是摘不掉了,但不知现尚健在否?

长日夏,母亲硬要我和弟弟睡午觉。气温高到连树上的“知了”也叫得有气无力,时断时续。周围一片寂静。从三楼亭子间窗外不时的传来老朱敲打铅皮的声音,及各式吆喝声:削刀~磨剪刀!削刀~ 磨剪刀!牙刷修伐~牙刷?烂东西,阿有啥烂东西要卖伐(吗)?阿

有啥坏的面盆,坏的钢种锅子修伐~?修洋伞,阿有啥坏阳伞坏格油布伞要修伐~?套鞋修伐?坏的棕棚修伐,藤棚修伐?阿有啥坏的藤交椅修伐~?一声声不同的方言,多变的调门,抑扬顿挫,好像天底下没有修不好的东西。最凄清的是偶然走进弄堂的算命瞎子手上丁丁丁的铃声,更增添午后的寂寥。童年时的长夏,像二胡名曲《二泉印月》的旋律那样,至今在我记忆中缠绵,挥之不去。

新乐路弄堂口有家“山东店”,店名“义合盛”,专卖糖山楂话梅浆芒果,洋火(自来火)肥皂鲜酵母白脱油等杂货,给周围居民带来便利。老板山东人,中年,我们尊称他“山东店老伯伯”。据说打小到上海来,独身在上海打拼。跟许多外乡人一样,他像打过什么预防针似的,跟上海人打了一辈子交道,却仍然乡音未改,上海话一句不会。店铺里有一只小冰箱,夏天批点棒冰雪糕卖,勉强糊口。对附近居民来说,山东店已是新乐路的一部分。父母每周给我一点零花钱,我经常光顾山东店,我的最爱是胡桃牛軋糖。公私合营后属于烟糖公司,但不知何故,盈利越来越差,夏天棒冰卖不出去,到晚上只好花了当赤豆汤喝。最后忧急交加,在马路上跌了一跤送命。大家听到后都为之叹息。我每次经过上了棑门板的山东店都会勾起童年的回忆。

我家楼下的寄卖商店,专卖手表照相机瓷器之类高档物品,多是外国“来路货”。魏老板住二楼,精于估价。他只要朝你上下打量一番,一目了然,马上能估出你的“身价”:手表产地哪里,什么牌子,值几钿,衬衫裤子何种料子,皮鞋什么价。洋装瘪三再怎么“卖相

一乐”,到魏先生那里一站,原形毕露。公私合营后,魏老板一度分到“淮国旧”,在淮海电影院旁边。他的店面改为槽坊,即酱油店。

公私合营后,叶家的汏衣裳作(洗衣店)店面改为米店。左边彭家的花店,罗家的木匠店,干脆关门,变成住宅。再朝南是一个大花园洋房,里头花草郁郁葱葱。有一天我看见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在门口,走下来一位腰里别着手枪的军官,据说是营长,中等身材,带着

两个勤务兵。他夫妇带着两个幼年的双胞胎女儿和一个儿子搬了进去,在大花园里拉绳子晾衣服,还种了玉米棒子之类经济作物。多年后那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经常见他跟刚出道的流行歌手沈小辰一起进进出出。

洋房贴隔壁是花店,店主一家人全长着柿子那样胖而扁的圆脸,但蒔花却是行家里手,

而且异常勤勉。里头总是花团锦簇的,煞是好看,只是门口时而竖着几个带挽联的花圈,不免触目惊心。再过去是脚踏车行,相当于今天的汽车修理厂。旁边222弄口早上是大饼油条摊,不分寒暑,总是排着长龙。那吊眼皮师傅擤了鼻子后,把手在围兜上一擦,继续捏面粉。再朝里是“老虎灶”,属于今天已经消亡的“熟水业”,在那里付一分钱可冲一热水瓶开水,可免去生风炉烧水的麻烦。弄堂旁边是慈云药房,隔壁是强华剃头店,平民化,我的头就“包”在那里。再朝南是一家罗宋店,卖罗宋面包,白脱,粗红肠,后改为德盛福水产店,天天凌晨五点就有人排队,等开门买比皮裤带还细的带鱼和其它冷气杂鱼。再过去是一家小百货 店,一家熟食店,和“野味香”点心店。这就到淮海路口了。

走过淮海医院大门,朝西要经过一个弄堂,隔壁是“艺宫文具商店”,淮海照相馆,还

有一家钟表店。再过去就是襄阳公园了,两分钱一张门票。过了马路就到卖“狗不理的”“天津馆”,我经常到那里去解馋。从这里往回朝陕西南路走,要走过一家绒线店,布店,及美丰付食品商店,那里出售火腿香肠红枣桂圆等。旁边是钱家塘,面包房上海食品厂,邮局,然后是是兴业里,中央洗染商店,最后到马路口万兴食品商店。陕西南路右转弯是床上用品商店,体育用品商店,和美心酒家。且不说它广东菜烧得地道,就是酒家排风扇里打出来的蚝油香气也够有招徕顾客的力量了。对马路是上海市体育馆,中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容国团曾经在此进行过表演赛。体育馆一度经营溜冰场,出租溜冰鞋,我就在那里学会了溜冰, 在广东乐曲《良宵》等的悠扬旋律中,穿行在踩着轮子前进的人群中。

我家对马路祥生饭店朝南是一家米店,再过去是“友信糖果店”,我喜欢那里的小方糕。后来米店迁走,糖果店关门,举止儒雅的老板在店里开办英文补习班。我走过时经常听到他在大声读英文。再朝南是一家烟纸店,还有“春在照相馆”,父亲四十岁生日在那里拍阖家福。旁边一条铺着石卵子的弄堂,臭名昭著,因为门口那个公共厕所一年四季臭得石破天惊,足以醒酒。但这并没妨碍隔壁那家“合作小组”(小吃店)早上卖八宝饭粢饭大饼油条豆腐浆,中午卖锅贴生煎包,下午加卖油燉子。隔壁是“芙蓉理发店”,“资产阶级小姐太太”光顾的地方。再朝南是一家粮店。马路口是另一家“合作小组”,专卖酱油捞面,是粗面条,上面点缀着几根鸡毛菜,咬劲不错。

淮海中路转弯是“远东点心店”,那名称就气概不凡,而油锅盖子一开,那一大片生煎

包欢快的冒着烟滋着油,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确实不同凡响。威震“远东”是谈不上,但远近闻名倒不假。马路对面是“公泰水果店”,夏天加卖西瓜,须坐下来堂吃以留瓜子,秋冬加卖糖炒栗子。朝东经过一条弄堂是儿童百货商店。再过去是一家点心店,其小笼包卖得很火,直到“文革”后期开来一辆警车抓走一个师傅,店铺停业为止。说出来可作三日呕,那

师傅据说出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竟然丧心病狂,每天在小笼的馅里头放置“有机肥料”:大便。再朝东,除了中百二店外,就是另两家全国闻名的面包房,哈尔滨食品厂,茂名南路口的老大昌。

总之,我家周边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吃穿住行,买药看病,娱乐健身,样样方便。但童

年的我,最牵魂萦怀的却是哈尔滨食品厂和上海食品厂的奶油蛋糕,水果蛋糕,和各式面包。我每次生病发烧在家,母亲总是到那两家面包房去,买来水果蛋糕和奶香味特足的面包给我。那里的蛋糕点心从此与有关母亲的温馨回忆连在一起。如今那几家面包房已成绝响,即使还在,我今生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美味了,因为母亲不在了。

俱往矣。时日推移,昔年熟悉的陕西南路淮海中路,随着老一辈人一起渐行渐远,湮没

于历史长河里。然而,但凡一息尚存,我仍将一次次像刚才那样梦回故土,倘佯其间,留连光景。佛家说云,“浮屠不三宿桑下”,就是说,连僧人在同一棵桑树下连宿三日也不免会心生留恋,何况凡夫如我食息其间凡四十春哉!

解放后第一场政治运动是“镇压反革命运动”,开了杀戒。那也难怪,当初国民党对共

产党不也曾赶尽杀绝,连《早春二月》作者柔石那样的书生都枪毙掉么?每天报上都登出投案自首者、判刑者及枪毙者的名单。那是解放日报,即原“申报”,老辈人称之为“老申报”的; 至今我无意中还把废旧报纸叫作“申报纸”。这类报道颇具震慑作用,据说连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王金荣,见军管会的人带着解放军上门,也吓得尿裤子,(当然他八十几

岁可能前列腺也有问题),并写了“悔过书”登在报上。我父亲谈到那份剪报总是说,“跟共产党是不能开玩笑的!”后来成了他的口头禅。

我上的是私立炳生小学,在长乐路富民路口,后更名为新成区长乐路小学,再后来改为

静安区长乐路小学。校舍是老洋楼,大院子中央有一棵百年白兰树,开花时节满地的花瓣,芬芳浓郁。二楼向前凸出一个半圆形大阳台,就象朱丽叶倚着大理石栏杆目送罗密欧的那种。每天早晨上学途中,我总是看到新乐路一幢洋楼外墙上贴着法院判决书,有的是无期徒刑,有的是枪决, 犯人名字用红笔圈出,触目惊心。后来,那堵墙就充作告示栏,“镇压”成为“枪毙”的代名词。我有个同学的父亲就是被“镇压”掉的。

接下来是“三反”“五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偷税漏税等)运动。我刚进小学不久,有

一天我背着书本带着石板(后来改用练习本)上学去。校门口停着警车,篱笆墙外围着人朝里窥视。一名老师领我们进去,远远看见男厕所前地上的血迹和一只圆口黑布鞋。教算术的史老师的儿子跟我同班,据他透露内部消息,“老伯伯跳楼自杀了!”老伯伯者,是校工,五十来岁,戴一副洋瓶底眼镜,负责上下课打钟,清洁和绿化工作。平时和蔼可亲,一直在干活,怎么一下子成了“反革命”?那时年幼无知,倒没多想,却闪过一个可笑的问题:

老伯伯少了那只布鞋怎么办?因为眼前抹不掉厕所前看到的那个可怕景象。

原来每周一,朱校长会在麦克风里作励志讲话,是道德课的一部分。朱校长是美国留学生,五十来岁,据同学说是“老处女”(我也不懂其含义),一副金丝眼镜,深颜色衣服,不苟言笑。在我眼里,与其说是个女士,更像个男人。那天下午,麦克风里讲话的却不是朱校长,而是新来的党支部书记,女的,姓胡。她解释了“三反”“五反”的意义,最后宣布老伯伯犯了“贪污罪”,畏罪自杀。从那天起,炳生小学改为“新成区长乐路小学”,道德

课变成政治教育课,我也由自然动物演变成政治动物。从此,我们首先是政治动物,然后才是自然动物和社会动物。后来朱校长不见了,校长室里坐的是胡书记。

今天想起来,老伯伯能贪污几个钱?无非是买扫帚拖把锄头什么的钱,多半是被那“三反”“五反”运动吓昏了头才寻的短见。他这种“贪污”,跟今天贪官的捞钱比起来,简直是等于在菜场里偷了几根葱蒜而已。那时自杀的人天天有,我有个朋友买了早点回家,亲眼看见他父亲从楼上跳下来。每次 政治运动总有牺牲品。毛主席不是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吗?再说,老伯伯“自绝于人民”,怪谁?如果说体育运动会上

有跳高、跳伞、跳水、练吊环等项目,那么,在政治运动里,就有跳楼、跳江、投河、上吊和割腕等项目,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只是不分名次,不颁奖牌而已。凡参加其中一个项目的,一概授予相同的称号:“反革命”;有的还获额外的荣誉:“死有余辜”。就此而言,上海总是名列前茅。政治运动年年不断,祖国大地俨然是个巨型“运动场”,老百姓也就变成“运动健将”。

老伯伯是在男厕所门前摔死的,那个角落弥漫着一股阴气。我们怕鬼,不敢走近。要小便就大伙儿一块去,还小心绕开原先有血迹的地方。我们沿墙排成一行解手,忽然有人叫一声“老伯伯来啦!”大家吓得拔腿就跑。我尿拉了半泡,慌忙之中来个急刹车,跟众人一起逃回教室。剩下半泡尿,只好像章回小说套语所说的那样,留待“下回分解”了。

我胆小,放学后老觉得老伯伯跟着我回家,晚上不敢摸黑到厕所间去解手。实在屏不住才下去,一拉完尿, 性急慌忙转身奔上楼去,木拖鞋在楼梯上踩得老响,惹得父亲冒火,喝道,“跑啥跑?后面有倨(鬼)啊?!”他这一叫更加剧了我的恐惧,下一次解完手跑

得更急,楼板踏得更响。其实在那种政治气氛中,父亲压力大,肝火也旺。他哪里知道我那样的小八辣子也有压力。结果我一次次奔跑,父亲照例一次次发怒呵斥。借用当代流行歌曲的唱词说:可惜他不懂我的心。

父亲的压力,除了政治运动外,还来自他的工作单位。他所在的上海密丰绒线厂,是解放初期上海仅余的两外资厂家之一。他的老板是英国人罗宾逊。解放后成立了工会,父亲也是会员。工会的任务就是跟英国老板斗争,或更准确的说,捣乱,让老板亏本,生意做不下去,自动滚蛋。那年头,一般人大概是受《平原游击队》之类电影的影响,心目中对翻译,无论是日文还是英文翻译,都有个框框:汉奸,走狗,而且头发是中间对分,奴颜卑膝。我在学校里从不敢提父亲是干翻译工作的。但父亲身上毫无奴才相。他虽是教会学校出身,但拒绝穿西服戴领带,而始终是一袭长衫,保持中国读书人的本色。所以跟罗宾逊格格不合,不时发生龃龉。加入工会后,父亲刻意同罗宾孙保持距离,怕引起误会。父亲下班回来气呼呼的说,“平时上班我跟罗宾逊都坐汽车后座。今天开始他叫我坐到司机旁边!”罗宾逊住在霞飞路上的盖司康大楼(今天的淮海大楼),每天早上汽车经过我家门口停一下,接父亲一

起去杨树浦上班。“那有素(啥)关系呢?”母亲不明白。“你不懂。他就是表示,我跟司机一个等级,是轻视的意思。可恶!”母亲的意思,人都是势利的,尤其在洋行里,大家以貌取人。父亲既然在洋行供职,就该西装革履,戴金丝眼镜,别让人瞧不起。“我是中国人,要我穿西装,还戴那个狗领结?谈都不要谈!”父亲大怒。“我最恨的是洋奴,一口洋泾浜英文,穿得像屁精似的!”“格忙相(那这样),”母亲说,“侬该副老式眼镜,黄哈哈

圆滚滚的,开(看)上去寒酸相,改日换副摩登点的,又勿是没铜钿,弄点颜色给其拉

(他们)开开 (看看)!”“换眼镜?”父亲说,“你知道,这副眼镜是我父亲生前戴的,你就是送我一副金丝眼镜我也不换。我决不迁就他们。不换不换不换!”三个“不换!”我

明白了那副眼镜的珍贵,像我用的那根墨上写的三个字:“金不换”。其实母亲早劝过无数回,但在父亲看来,这种原则问题上,好像香港回归问题一样,是没得商量的。几天后,父亲说,“后天是圣诞夜,罗宾逊在家举行派对,邀请几个人参加”。“请你了吗?”母亲问。“当然请了,但我不打算去。他那张傲慢的布丁似的胖脸,我平时早就看饱了!”“那不大好吧,”母亲说。“毕竟他是你老板。你也不要太顶真,也就是个派对而已。你不喜欢那张脸就少看几眼算了”。好像多看几眼就要发胃炎似的。“我也不想为这点事得罪他。这不,我买了张精美的圣诞卡给他,敷衍一下”。父亲挑了一张,余下的给我们。我喜欢其中一张,上面画着一个白帽子白胡子老人驾着由鹿拉的雪橇在星空里飞行。我问父亲,“什么是圣诞节?”父亲说,“是庆祝耶稣生日”。我只记得学校里庆祝斯大林生日,没听说过耶稣。父亲告诉我们,耶稣好比中国的菩萨。在西方,圣诞夜,小孩临睡前把他们的长袜子挂在床柱子上。白胡子圣诞老人半夜里会从烟囱钻进每户人家里,把礼物放进长袜子里。听起来不错。圣诞夜我临睡前也把长袜子放在床边椅子背上。早上醒来,窗玻璃上结了厚厚的冰,冷得要命。我抖抖嗦嗦起床,迅速穿好衣服袜子,突然想起圣诞老人的事,赶紧把袜子脱下来,边看边自言自语的说,“怎么?里头除了冻疮什么也没有!”父亲听了笑了,说,“明天圣

诞老人可能会送你一管冻疮药膏”。反正,父亲就用圣诞卡把罗宾逊打发掉了。一天父亲回到家气得脸色发青。“今天罗宾逊提拔了一个英国留学生,是新沙逊的翻译介绍来的,给他定秘书的职称。那人英文很搭僵,连一封英文信也写不通顺,冠词和介词都用不好。我干了这么多年,帮他翻译报纸,打英文信,职称还只是档案书记和簿记员,反倒及不上那半吊

子英文的小赤佬”。父亲口中的沙逊即英籍犹太人上海“房地产大王”老沙逊的孙子新沙逊,锦江饭店、茂名公寓、凡尔登花园及陕西南路的里弄房子等都是他营造的。他手下的翻译,面子自然不小。“毛(莫)生气”,母亲说,把泡好的茶递给他。“先吃口茶再说—不过,这老瘪三倒真勿是物事(东西)!”不是母亲故意骂人,她的宁波口音本来就拗不过“罗宾逊”三个字的英文发音 ,此刻生气,一不小心把它念成“老瘪三”,倒正好歪打正着。“罗宾逊这样黑白不分,气杀人!”父亲说。“他还好意思让我明天陪他看京戏,当他的口译。他把我当成日本艺伎?我明天请假!”父亲生平主要的嗜好是读书。周日晚上与周末全天,除了吃饭时间外,饭桌上始终堆满书和词典以及笔记本。解放前他经常在英文专家葛传椝办的英文刊物和其他月刊上发表英文随笔。透过时间的尘埃,我能看到在昏黄的电灯或洋油灯下父亲读书的侧影。他白天的劳累和烦恼,全靠晚上与毛主席所谓的“洋人死人古人”神交来得到舒缓。读到伤心处,比如林琴南翻译的《块肉余生述》和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父亲会赔眼泪。母亲笑他“替古人担忧”,而忘了替自己担忧。但那天晚上他没心情看书,早早上了床。“那侬明天就扣一天薪水?”母亲想到了钱。“我不在乎。如果我能给他一个教训,我就是赔上十天的薪水也在所不惜。前几天工会主席找我谈话,要我在同英帝国主义斗争中站稳政治立场。工会正想方设法跟罗宾逊捣蛋,逼他关门,他还莫知莫觉呢。他要倒霉,我一点不同情他!”“要是‘老瘪三’被迫关门大吉,回英国去,各侬咋弄弄(怎么办)?”母亲有理由担心。“那只是个时间问题。人民政府不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企业,说那是殖民主义。至于我,工会说,到时候会派我新的职务。我靠知识吃饭,怕什么?”父亲经常带回来英国老板日子难熬的消息。罗宾逊倒真像《罗宾逊漂流记》里的英国老乡,独自被困在孤岛上海。“今天罗宾逊向我叹苦经,说在中国办厂越来越难了。也许他想从我这里听到工会的动向。我绝对不会当工贼的。所以我笑而不答”。厂里一直在亏损。不久罗宾逊飞回伦敦向他的上司汇报去了。“这个厂马上就要翘辫子了”,父亲说。终于有一天,英国人把厂子移交给中方,灰溜溜的走了。厂子更名为上海茂华毛纺厂。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不但打败了日寇,而且把蒋匪赶到了台湾。如今和平年代,对付罗宾逊那样一个洋鬼子,用英文的说法,是“蛋糕一块”,用上海话说,还不是“三个指头捏一只田螺”吗!

正如歌曲《社会主义好》里唱的那样: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父亲被调到劳动工资科。

“你看,”父亲对母亲说,“我叫你不要担心吧。罗宾逊走了,日子照样过下去。死了张屠夫,不吃带毛猪”。他哪里知道,走了张屠夫,不但要吃带毛猪,弄得满嘴猪鬃,而且经常是干脆没猪肉吃。

五十年代的上海,在我记忆中,好比黑白老照片,有几分灰黯,几分陈旧。那时,马路

上行人稀少,但民宅拥挤,螺丝壳里做道场。我家是新式弄堂房子,共三层,原先前面有个小花园,后被搭建成房间。我家在三楼,面朝陕西南路,弄堂在新乐路口。弄堂口是个骑楼,下面可避风雨,老裁缝一家就寄居其中,而我们进出都要从裁缝摊旁挤过去。弄堂篱笆墙的另一边也是条狭弄堂,毗邻一幢西式公寓大楼的背部,下面原先是汽车间,解放后改建成

民房,挤着好几份人家。再后来篱笆墙给拆除了,两条弄堂成为一统。每年夏天碰到连日下雨,粪管堵塞,弄堂里发大水,泛黄发臭的波浪涌入下面的汽车间,里面人家被困在床上,叫苦连天。严重时连陕西路新乐路统统大水泛滥,公共汽车开过,波澜壮阔。说得乐观点,好比 “东方威尼斯”。这种情况,像大陆对香港政策那样,五十年不变,到九十年代才得到改善。

却说其中一个汽车间里住着一家五口:邱老夫妇加三个儿子。邱老头以擦皮鞋为生,大

概是职业病,背弯得像油布伞柄,骨瘦如柴,不停的咳嗽,据说是痨病鬼。邱老太跟他可谓“夫妻相”,满头花白头发,烟不离手,瘦得像只南京板鸭。邱家隔壁住着一家山东人,夫妇俩一个女儿。男的也是痨病,女的姓毕,解放前跟邱老太一样在外国人家里当阿妈。汽车间又小又低,门外过道更是逼仄。两家为了公用空间发生争执。那天我跟邱家老三在外捉蟋蟀回来,看到邱老太在弄堂里冲着毕大姐家的窗口叫骂: “你是什么东西?你的底牌别人不知道,可瞒不了我!我不说你,是给你留面子。好,你逼我说,那我就不客气了。哼,你女儿是哪里来的?呸,不要脸!”别看邱老太又瘦又弱,吵起架来,咬牙切齿的,稻草般

的灰白头发上下左右乱抖,活像只吊睛白额虎。此刻左邻右舍都走出来围观,我一抬头,看到弄堂两边上上下下窗口里人头攒动,仿佛维也纳歌剧院的包厢。弄堂外也踱进来一批看热闹的人。唉,也难怪,可怜那时大家生活单调,没有娱乐,所以唯恐天下不乱。稍闻风吹草动就一窝蜂的围观。诸凡神经病,白痴,救命车,接尸车,救火车,骂街,打架,车祸等等异常景象,全是值得观赏的好戏,往往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踮起脚趾伸出头颈看得

出神。边看边对新来的观众充当义务解说员。那时的群众,百无聊赖,跟鲁迅小说《药》里描写的围观刽子手砍杀革命者的闲人相比,没多大长进。记得有一次,新乐路口围着一大堆人,哇啦哇啦,指手划脚的,兴致盎然。我挤进去一看,只见东正教圣母大堂那个年轻漂亮的俄国修女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在发羊癫疯,居然没人伸出援手,却要等她自己醒后慢慢爬

起来。另外,陕西南路祥生饭店附近一条弄堂里有个低能男子叫大星的,一开始曾引起轰动,大家引他叫自己“阿爸”以此取乐。那时这类低能和疯子像当今所谓国际巨星一样吸引大批闲人围观,号召力不亚于香港的“四大天王”。记得有个炎热的夏晚,陕西南路人行道上,或躺或坐,都是纳凉的人。忽听得南边传来一片喧哗声,只见一大群人在车行道上向北大踏步走来,几十双木拖鞋踩在地上,踢踢踏踏的,声势浩大。领头的好像是个警察,揪着个人。我和几个玩伴跟了上去。人群中有人说“扒手!抓到个扒手!”众人朝南京路方向挺进,走在马路中央,连汽车也不得不让道。一路上队伍不断扩大,仿佛为了一个共同的正义事业前进。不知走了几条马路,终于到了派出所门口。警察与小偷进去了,闲人一哄而散,我们废然而返。这种不分青红皂白跟着众人盲动的行为,在英文里叫herd instinct,从众心理。“文革”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这个才拖了十年。

回过来再说邱老太,她骂得声嘶力竭,而毕大姐却将窗帘拉紧,一声不吭。邱老三抬头朝上喊道,“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看西洋镜啊?”有的脑袋就缩了进去。此时,忽然一阵暴雨从天而降,围观者抱头鼠窜,邱老太也鸣金收兵。然而,就像写小说那样,她为日后的祸事埋下了伏笔。新来的户籍警姓李,三十不到,山东人。上海大部分革命干部来自北方,特别是山东。日久月深,台上作报告的人,只要说一口山东话,便天然有一种权威。李同志碰到毕大姐,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每次李同志来访,毕大姐都送他出去,关系非同一般,引人注目。果然,不久毕大姐当上居委会主任,搬了出去。我上学途中,看到新乐路洋楼外墙上多了一张法院判决书:邱老太的大儿子 以拐骗妇女罪判处五年徒刑。那小青工将女朋友带到杭州游玩,后将其抛弃,如此而已。女方把他告到派出所,案子落到李同志手上。过了几星期,告示栏上又张贴一份判决书,说邱家老大不服初判,向高级人民法院上诉。高级人民法院将其驳回,认定该犯态度恶劣,加刑三年。这还不算,李同志和毕大姐通知邱家:作为“反革命”家属,他们全家照例要离开上海,遣送青海。这是有点像“株连九族”啊。我亲眼看着邱家老二老三扶着颤颤巍巍的父母,背着破破烂烂的衣服铺盖和日用杂物,被推上一辆满载“反革命家属”的卡车走了。从此大家对李同志和毕大姐如对瘟神,敬而远之。两年后大年三十早晨,我到弄堂口放炮仗。忽然看见对马路怡和医院墙外两个黑瘦的小瘪三在晒太阳,捉虱子,旁边站着几个人围观。我过去一看,是邱老二邱老三。他们说是从青海逃回来的,说着还咧嘴一笑。“侬爷娘呢?”我问道。“死了!”邱老三说。“怎么死的?”“死在半路上。你知道,他俩都有肺病,本来就半条命,路上又冷又饿,撑不下去,死了”。奇怪的是,邱老三脸上并无悲伤的表情。“那你们呢?”“我俩不想死在那里。我们在雪地里走了几星期,后来扒上运货列车,才逃回来的”。我陪他们到居委会,毕大姐见了大吃一惊。问明情况后,她叫人去买来大饼油条。邱家兄弟狼吞虎咽,差点没噎死。毕大姐给他们两大杯水,让他们慢慢吃。又回家取来旧棉袄,让他们到淮海中路钱家塘里的环龙浴室去洗个澡,换身衣服。毕大姐脸上始终没露过笑容,照旧铁青,但眼神显然柔和一点。后来她安排他们到一个机场工作。至于邱老大,估计最终死在青海,没再能重见天日。父亲听说此事后说,“还是那句话:跟共产党是不能开玩笑的”。其实当初邱老太只是传播了关于毕大姐的“绯闻”而已,用当今恶俗的语汇说,充其量不过是个“私生子门”或其他什么“门”,何至于把全家弄到地狱门呢。但在只有人治,没有法治的年代,那原是常有的事。那天晚上,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窗外远近传来的辞岁的爆竹声,想起邱家兄弟无家可

归的形景,不禁黯然。我祈求上天,永远不要让那样的厄运降临到我家。

记得当时年纪小,喜欢轧闹猛,而要求也不高,就像我老母晚年看电视那样,只要有

声音有人动就行,一直看到屏幕上出现“再见”两字为止。那时正好三日两头有“大游行”,我就站在陕西南路或淮海中路上看:红旗招展,锣鼓加上“嘭嘭器”(铙钹)震耳欲聋,

队伍前面往往是秧歌队,后面群众手持着粘在细竹棒上五颜六色的标语纸,高呼口号。还有唱歌,大多是“咱们工人有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莫斯科北京”之类。口号有应时的,如“坚决镇压反革命”,“庆祝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美帝国主义从朝鲜滚回去,”“拥护公私合营”等,也有常规的,如“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斯大林万岁”等。看一次热闹,好比上一堂政治教育课。我不关心政治,但周围发生的事情几乎无不反映政治形势。我家面向陕西南路的底楼是“富民寄卖商店”,二楼魏家开的。左边隔壁是木匠店,右隔壁汏衣裳店(洗衣店),两个老板都合家住各自的店铺楼上。一天我兴奋的听到锣鼓敲进我家弄堂里,奔下去一看,原来是魏家店里的伙计和汏衣裳店里的伙计双双戴上大红花,光荣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保家卫国,成为“最可爱

的人”。政府鼓励女青年嫁给“最可爱的人”。母亲的四妹五妹大学毕业后跟从未谋面的“最可爱的人通信,等他们复员回来果然喜结良缘,一个嫁到大连,一个嫁到锦州。只是后

来每次回沪探亲,他们都要采购大包小包的东西,举凡牙刷牙膏香肥皂,卫生草纸电灯泡,糯米糰子盐金枣,糖炒栗子地力糕,样样都要。外公见了摇着头调侃道:走到天边,不及黄浦两边。上海物事样样好,格么(那么)污(粪)也带一泡去!

为了抗美援朝,报上天天号召大家捐钱,帮助政府买飞机大炮。晚饭时父亲说,“今天主任开会动员大家捐献飞机大炮,张格里悄悄对我说,毛主席大手笔,一下子捐五万!”“格里”者,是上海闲话“家里”的讹音,称男士,略带轻慢的意味,如姓李的是李格里,姓王的王格里。当时人民币改革刚完成,一般工人五口之家月薪才四五十元,“五万”是个天文数字。“冒(莫)听其瞎讲,乱话三千!”母亲不信。

“我也不信,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一本正经的说,不信你看报上照片里毛主席做的手势。

我一看,果然毛主席伸出五指,哈哈,那是毛主席的招牌动作。笑杀人,真亏张格里想得出来”。我们也跟着笑了。父亲立即敛容整色,对我们说,“这可是家里说着玩的,到外面不许乱说,要闯穷祸的!”“我知道,”我说,“跟共产党是不能开玩笑的”。 “是也,”母亲连忙说。“拨(被)人家听到要捉起来屈(吃)官司的!活灵(魂灵)闸闸进,听进去了伐?”在母亲嘴里,好像什么都可以“屈”(吃),小孩闯祸要屈排头(挨骂),要屈

耳光,要屈“生活”(挨揍),大人闯祸要屈瘪(认栽),屈批评,弄不好还要屈官司,

屈枪毙。我们小孩齐声回答,“听进去啦”。我们后来在政治上没闯穷祸,要谢谢父母亲长期施行的良好家教。尽管如此,我还是难免要闯祸。那天早上学校里气氛凝重,胡书记在麦克风里说,“同学们,今天我心情格外沉重,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悲痛的消息。我们的老大哥,苏联人民敬爱的领袖,斯大林同志去世了。。。。。。” 一两个女同学开始哭起来,跟着又有几个女孩给吓哭起来。胡书记接着说,“明天上午11点钟,全国人民要默哀三分钟,悼念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到时候,我们会听到全市拉警报,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不管当时在做什么,一律要停下来,车辆行人统统要停下来。。。。。。坐在旁边的小胖低着头偷偷的说,“那么,要是你正巧在小便呢?你是不是也要把尿煞住呢?要是你正下公共汽车呢?是不

是也要停下来,一只脚在上,一只脚在下呢?”我听了噗的笑出声来。少先队指导员小赵老师干咳一声,我抬头看见她对着我摇头皱眉。笑虽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但也要看时机,不可瞎笑。我们这代人,经过多年训练,每当党支书找你谈话,你会自动拿出一张内容空白的脸,一边整理自己的表情,像理牌一样,准备随机应变,拿出应景的牌。当然,轧不准苗头也是有的,就像刚听到“林付主席”摔死的消息,不知该哭该笑,表情就尴尬。在中央表态之前,最好躲起来稳妥。胡书记讲完话,带红领巾、扎俩小辮的小赵老师拉长了脸说,“刚才班上有人做了件非常非常错误的事情。在那样严肃悲伤的时刻,你怎么笑得出来?全世界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你非但没哭,还有心情笑?。。。。。。”结果,我加入少先队的申请没有批准,我有一种灾难感。为了改正错误,早日戴上红领巾,我和几个同学放学后主动留下来大扫除,做各种好人好事。那时,学校除了带大家到延安中路儿童艺术剧场去看〈白雪公主〉和〈马兰花〉那样唯美的作品外,还结合形势,组织大家看《董承瑞》等革命电影。小赵老师在班上问大家:“同学们!愿意像英雄的志愿军战士那样为革命献身的,请举手!”有几只手怯生生的举了起来。我迟疑了一下也抖索索的举起了手。小赵老师点了点头表示赞许,还数了一下,共七个男生举手。其实,不怕你笑话,我从心底里真想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当个英雄,但又怕死了再也见不到爸妈。后来我曾梦想在胸前藏一块铁板,然后扑向碉堡,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成为活的“烈士”。不管怎样,由于我的进步表现,终于戴上了红领巾。

这里顺便想起跟抗美援朝有关的一点“花絮”。晚上居委会要在新乐路襄阳路口派出所弄堂里开大会,我陪母亲和隔壁邻居朱师母一起去看热闹。照例锣鼓喧天,红旗飘扬,但这回是评选“光荣妈妈”。抗美援朝打仗需要人,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人,毛主席相信“人多力量大!”鼓励大家多生孩子,生得越多,贡献越大。居委会主任毕大姐主持表彰大会,优胜者授予“光荣妈妈”称号,上台领奖,戴大红花。上台的人不少,一个个像多产作家那样略带厌倦的表情。其中有一个三十来岁,姓陈,广东人。朱师母跟母亲说,“你单看陈太太的样子,又瘦又黑又小,谁能相信她这么会生!”“该(那)有素(啥)稀奇,”母亲说,“人家讲,矮脚鸡,勤生蛋。侬开(看)其两只脚,多小(少)短啦”。“哈,照你这么说,那么,隔壁弄堂顾大姐脚还要短,为什么结婚近二十年,蛋也没下一个?” “咳,顾大

姐脚是短”,母亲说,“但侬(你)没开(看)见其块头有多小(少)大啦,烂浮尸一个!阿拉窝落(我家里)该只老母鸡,面孔红通通,但是勿会生蛋,因为屁股里全是油。块头太大也养勿出小人来格”。“听你一讲好象也有道理,”朱师母说。“不过,我替陈太太算算,三十出头,生十一个小孩。她结婚后,肚皮没有空过!”“唔吆阿姆哎(我的妈呀),”母亲惊叫起来,“养十一个?!活灵(魂灵)吓出!侬杭得消(吃不消)伐?”

“吾是杭勿消格!”朱师母知难而退。会后,里弄干部敲锣打鼓欢送“光荣妈妈”回家。沿新乐路走到陕西南路口右转弯,经过槽坊(酱油店),粮店,脚踏车店,222弄,老酒店,

强华剃头店,慈云药房,德盛福水产店,最后来到一家小百货店前停住,陈太太就住在二楼。在锣鼓声中,有人问她“还生不生?”她像大明星那样低调的微笑摇手,大有从此退出“演艺圈”之势,转身走进一条狭窄的细弄堂里不见了。

七十年代末,我有事到那楼上去。像智取华山那样,要爬陡直的楼梯,经过“光荣妈妈”家逼匝的房间。据说,人口多,房间小,陈家人要利用不同的上班时间轮班睡觉,打地铺。弄不好,也许翻身还要喊口令,行动一致才行呢。如今,拨乱反正,政通人和,陈家的居住条件想来早已改善。但半世纪前那一幕,我却没忘,还历历在目。

黄梅时节家家雨。听起来很有诗意,但一个月下来,屋里衣物全部泛潮。淫雨初霁,父亲便拖出床底下的“八宝箱”,打开箱子,里面全是陈年旧书。我跟着父亲爬出窗子,站在二楼人家的屋顶上,让母亲把书递给他。我能看见貼隔壁窗口里唐家的房间,但父亲叫我别张望,不礼貌。唐家大女儿唐韵正练钢琴,十来年后获国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赏识,在国内名噪一时的,就是她。父亲把书放在摊开的报纸上晒,中英文都有,《英汉四用词典》竟有四本,他说是为我们姐弟准备的。他的宝贝不让我们碰,也不借人。我叔叔曾借走一本《秋海棠》,等要回来时,上面好大一个圆形油污,好比书法家下笔,力透纸背,连累好几页,元凶显然是一只油炖子。父亲好生心痛。“喔哟,有这么多书啊!”我说。“这就叫书香人家么!”父亲说。“还‘书香’咧!”母亲说,“贼秋杀格(臭哄哄的),垃圾啦,素(啥)人要啦?!”“垃圾?”父亲说,“都是我父亲留下的传家宝啊!我妹妹出嫁时,人家问

有什么嫁妆。我母亲说,有一肚子的嫁妆呢”。我姑妈解放前在教会学校跟林语堂的女儿同学,后来任英国领事馆翻译。晒完书,难得父亲兴致好,拿出一册照相本,让我们看到父母的结婚照。我姐问父亲,“那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父亲含笑瞥了母亲一眼,对我们说,“我们小时候住在一条大弄堂里,在虹口唐山路元吉里。你外公在沙逊洋行做事,家里很有钱。我经常躲在门背后偷看你妈妈穿着溜冰鞋滑来滑去,但见了面并不招呼”。“后来呢?”我问。“后来,一二八事变,日本人轰炸闸北,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上扔了六个五百斤重的炸弹,地动山摇。虹口居民纷纷逃难。我和你们好婆逃到法租界,住在钱家塘13号”。“13号啊?不是不吉利吗?”我姐问。“你说对了。当时有个远亲,广东人,刚到上海,暂

时跟我们住一起。我们住在三楼,她独自住在二楼亭子间。晚上听到她尖叫声。你好婆懂几句广东话,白天就问她怎么回事。她说,不止一次半夜里醒来,看见一个血淋淋的男人站在床头。她拍着胸脯说,好怕好怕!”父亲说,还学广东口音。听到这里,我也好怕好怕。“那后来呢?”“后来你好婆去问房东。房东告诉她,亭子间里原来住过一个男的,是个汉奸,后来被人开枪暗杀了”。“要么,是不是有人告诉那个广东人,所以她害怕,做噩梦?”我姐说。“不可能”,父亲说。“她上海话一句听不懂,跟周围人没来往,根本不知道那汉奸的事。她还说,晚上听到人穿着皮鞋上楼梯的脚步声,怕得不得了。你好婆也觉得不吉利,所以搬到环龙路(南昌路)福寿坊2号”。“那么,你后来怎样见到姆妈的呢?”我问。“我冒险回虹口去看过一次,弄堂里都搬空了。大家就此失去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在吃人家喜酒时碰到一个老邻居,才打听到你妈妈的地址。你外公当时是高尔夫球场的账房,逃难出来,就住在泗泾路广东路办公楼里。你好婆央人去说媒”。“唉,这就是缘分”,母亲说,“缘分是没办法的事”。如果父亲不去吃人家喜酒,或者如果没碰到那老邻居,现在就没我什么事了。好险。父亲说完,把晒好的书和照相本郑重的收起来,放回箱子里。我做梦也没想到,他这些虫蠹泛黄的“传家宝”,日后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

星期一早上,胡书记像往常一样在麦克风里讲话,但这次语气特别严肃。“伟大的反右斗争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她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对右派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敌人想要摧毁我们的国家,摧毁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能答应吗?不能,一百个不能!一千个不能!右派分子站在我们敌人的一边,站在美帝

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一边。他们向我们的党和人民政府猖狂进攻。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捍卫党,捍卫人民政府!否则的话,国民党反动派就会卷土重来。到那时,就会有千万个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我虽然不大明白她在讲什么,但从她的语气上,我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神经绷得很紧。一个报告听下来,大家在接下来的讨论中都有点疲倦。窗外玉兰树上蝉声如雨,“知了”“知了”的叫,无忧无虑,全然不知道人间的烦恼。“史老师,我有个问题?”大头举手说。“什么是右派?是不是用右手写字的人就叫右派?”大头在家里曾经从桌子上跌下来,轻度脑震荡。史老师笑了,说,“不是。那跟用左手右手没关系。右派分子是指那些反对我们的党和毛主席的坏蛋”。她始终是和蔼可亲的样子。“刚才胡书记说千万个人头落地。怎么会呢?谁的头会落地?人头怎么会落地呢?”大头不放心,又问。“我知道,我知道!”小胖把手举起来,拼命的乱挥。史老师微笑表示鼓励,摆摆手让其他人静下来。“嘘!大家静一静,好,说吧”。“呃”,小胖咽一下口水,一时好像忘了,眼珠朝天花板上翻,然后想起要说到话,“人头,人头是不会自己掉下来的,它们是被敌人

砍下来的 –用大刀砍下来的。当然不是一把大刀,我是说,是许多把大刀。砍,砍,砍!”说着,他用手砍在坐在前面的长缸豆的脖子上。长缸豆吓了一跳,“喔哟!”一声,伸出舌头,摸一摸自己的脖子。这时钟声响,下课了,大家冲出去玩“骑马打仗”,即各自背上驮着个人,互相推搡直至对方站不住。不久后的一天下午,地理课卫老师走进教室。他三十来岁年纪,马脸,红鼻子,嗓音有点怪。他身后跟着小胖和其他人。小胖坐下来悄悄的对我说,“你知道不知道,卫老师卵子上长毛格(咧)。老多毛!”“真的?”我惊讶的问。“骗人是你儿子。我刚才在厕所里看见他的卵子,亲眼看见的!”“亏你想得出!他卵泡上会长毛—像脑袋那样?” “真格呀!他的卵泡竖起来,乌龟头一样,像要咬人似的,老吓人呃!”,坐在前排的长缸豆听见了,伏在课桌上痴笑。“你们一作堆人在干嘛?”卫老师看着我们说。“有什么好笑的?讲出来大家笑笑!”“ 没什么”,我说,把两手放在背后,坐挺了。“那好,”卫老师说,“安静。我今天有点感冒。所以,不要讲话。来,上课了。新疆在哪里?看黑板上的地图。新疆的气候跟上海有什么不同?”好几只手举起来。“早上冷,晚上热!”大家嚷着。 “很好”,卫老师笑了,鼻子更红了。“当地有句民谣,‘早

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他连说几遍,说到万里之外的西瓜,好像要流口水似的。长缸豆伸出他细长的头颈,青筋暴出,问小胖,“有多大?”

“老怕人的”,小胖哈哈笑道,眼睛眯成了缝。“大得吓坏人,长得吓坏人!”他用胖乎乎

的手比划着,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难以确定。

“嘿!你们三个!不要讲话!”卫老师一声吼,吓我一跳。“脸皮怎么那么厚,叫你们安静,还讲,还讲!”他用力拍了一下桌子,说时迟那时快,上嘴唇出现一条黄龙鼻涕。全班同学笑了起来。圆鼻子叫起来,“老师!你鼻涕流出来了!” 卫老师慢慢掏出手绢,把鼻涕擦了。他叫小胖离开座位,到前面去“立壁角”。下课后,长缸豆告诉圆鼻子关于卫老师卵泡上长毛的事,不到中午,男孩子嘴上都挂着“毛卵子”三个字。第五节课钟响,少先队辅导员小赵老师从左边走进来,小胖在门口朝右边喊了一声“毛卵子!”匆匆把头蹜回来,跟

小赵老师撞个满怀。小赵老师皱皱眉,说,“不要说脏话!”“不是脏话”,小胖分辨说。“是事实。卫老师的卵泡上真的全是毛,老怕人的,我亲眼看见的!”小赵老师脸红了,用手遮住嘴屏住笑,转身在黑板上写字,肩膀在微微颤抖。她回过身来,看得出在忍住笑。大家兴致高昂。从此我们经常远远的喊一声“毛卵子”,然后逃跑。谁知不久来了个代课老师,我们猜想卫老师生病了。但我们无意间看到他在胡书记办公室里哭泣,不觉又惊又怕,会不会跟我们有关?最后还是史老师的儿子圆鼻子带来内部消息:卫老师戴上了另一顶帽子:

右派分子。那当然跟他的绰号无关,而是因为没管好身上另一个器官“舌头”。等再见到他时,他没有教书,而是跟校工阿四一起在庭院里干活。我们有时在厕所里碰到他,但他不是在小便,而是在打扫厕所。有的同学喊“毛卵子”或“打倒毛卵子!”他也并无反应,只是匆匆走开。渐渐地我们兴趣减少,渐渐地我们忘了他曾经是我们的老师。再后来,史老师也成了右派分子,据说她丈夫跟着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史老师命运更惨,带着圆鼻子一起流放去了新疆。临走前,原来嘻嘻哈哈的圆鼻子变得沉默,经常无端的趴在书桌上哭泣。在饭桌上我谈起“毛卵子”的事,母亲忍住笑对父亲使了个眼色。我意外的发现父亲把脸一沉,说,“不要做憨(蠢)事体。你的老师不一定是坏人。不管你的同学做什么,他们做他们的。你不许跟着瞎起哄!”。回首前尘,对史老师和圆鼻子不胜同情,而一想起当年童騃无知的行为,对卫老师,岂一个“愧”字了得!

(全文完)

老上海的十个区南市【图文】

老上海的十個區——南市【圖文】 白云观,位于西林后路100弄8号。上海市道教协会、上海道学院所在地。原位于城北(今浙江路、北海路),后因所在地拓修马路,全真道士徐至成在仁济堂绅董们资助下,1882年在今址重建雷祖殿。现迁大境路239号。1915年1月上海美专由海宁路迁至白云观左近。董家渡天主堂,位于董家渡路175号。1847年建。大堂外观是中国建筑风格,内部式样仿欧洲耶稣会总会之耶稣大堂。大堂顶部呈拱形吊顶,能起共鸣作用,堂内几个硕大柱子均有4米周长,墙面高处浮雕均呈现中国民族图案,如莲花、仙鹤、宝剑、葫芦等。1853年落成开堂,成为上海最大的天主堂。教堂奉“圣方济各沙勿略”为主保,1933年后由中国神父任院长,第一任院长为张翮。“文化大革命 ”宗教活动停止,教堂建筑大部分损毁。1981年12月恢复宗教活动。1984年修复大堂,两座高大的钟楼尖顶全部敷设青铅屋面;堂顶上长逾4米重约1吨铁十字架重新矗立起来。 旧上海绸布行业有三大商号: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人称“三大祥”。其中协大祥创始1912年,今年正当百岁。柴宝怀、丁丕山,当年在小东门外盘下“四大正”洋布店旧址,开出新商号,取名“协大

祥”,由孙琢璋任首任经理。文庙,即清代 “上海县学文庙”,是上海城区唯一祭祀孔子的庙宇,位于文庙路215号。始建于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此后几经迁移,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于今址。民国时期,改为上海市民众教育馆。文革期间,部分建筑被拆除,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庙成为上海著名的旧书市场的所在地。1997年,经过全面整修,文庙大致恢复了清代的格局,作为祭孔和展示中国文化的场所对外开放。主要建筑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等。2002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东南大戏院位于民国路(今人民路)134号,近龙潭路口,由鸿翔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建造,1929年2月2日开业。大戏院于抗战时期曾一度停业。1948年3月,戏院进行了大装修,改名为银都大戏院(见《指南》下册图12),重新营业。1953年9月又改名为沪南电影院。1958年末影院专门由妇女管理,这在上海影院中是绝无仅有的。1976年再次全面大修,成为老城厢附近首家宽银幕电影院。1992年由单一放映电影改为多功能综合娱乐场所,2000年4月被迫停止放映电影,2001年7月1日歇业,2006年为建人民路越江隧道被拆除。 上海市实验小学,校址露香园路242号,原名万竹小学。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 “新月派”(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以胡适、徐志摩、梁实秋为代表,新月书店、《新月月刊》、《诗刊》等。“人性论”:以“健康”、“尊严”为标志、清除粗劣的、卑俗的成分,因而是一种贵族主义的人性。——“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指穷人为劣败的渣滓”(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立。 鲁迅“但是‘都带’,而非‘只有’”阶级性——(潜在)不能否认人性的客观存在,与极左思潮的差异与分歧。 京派 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其主要阵地是:《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代表作家:沈从文、废名、萧乾、卢焚等。 【文学观念:由(王国维)、周作人、朱光潜:(1)文学不直接宣传(针对左翼与右翼),又植根于人生,“怡情养性”。——文学本质论。(2)发展:宽容、多元多向。“多方面的调和的自由发展”(承传五四“幼稚的生发期”)。】(PPT上的)。 书】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浅陋,关注乡村世界,去寻找挖掘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的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党团/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政治性(组织)强化。 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月报》、《太白》、《光明》等 战斗:“左联”五烈士 理论:(苏联的影响,不断的斗争与变化)“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左联的活动: (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译介工作,推动其传播。 (2)加强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输入苏联等国作品 (3)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社会剖析派小说 继承并发扬了五四时期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自觉地将小说创作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全景地再现中国社会现实,同时侧重从经济角度对社会进行观察剖析。艺术上注重宏大的结构、重大的题材。茅盾是开创者,吴组缃等是主力。 新感觉派小说 活跃在30年代上海的一支现代主义小说流派。阵地有《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代表作家如施蛰存、刘纳鸥、穆时英、黑婴、徐霞村等。新感觉派是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在上海的都市商业文明的孕育中成长起来的,更多关注人的潜意识的存在。 新感觉派承接了20年代张资平、叶灵凤的初期海派小说的余绪,下连以张爱玲、苏青为代表的40年代的市民小说,是海派文学的重要阶段和支流。通俗之余,更多了先锋文学的性质

上海周边冷门自驾美景地

上海周边冷门自驾美景地 盼来了假期,终于可以放松心情出游啦!但是一想到到处是黑压压的人,顿时心情就各种不好了,难得放假就应该清静一下,远离人海,不要去那些大俗景点“轧闹猛”了,去些平时不会去的冷门景点,这些地方虽然谈不上高大上,但是景致怡人,别有一番风情,最关键的就是人少!水上迷宫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下渚湖的神奇在于湖面或开阔如漾,水天一色。湖中有土墩、水网交错,宛如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宫。大小土墩长年生长密密翠竹,野生芦苇,竹笋,树影婆娑,白鹭点点,还有美丽的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现在这个时候去,吃货不能错过大闸蟹,蟹黄肥厚,可不输于阳澄湖哦!行程推荐:上海/杭州→德清下渚湖→新市古镇→上海/杭州 自驾:从起点到沪昆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练杭高速公路→S09到终点地址:德清县城武康郊区魔都纯净后花园青浦太阳岛坐落在离上海市区60公里的西南角,历史悠久,绿草如茵,是上海难得的清净之地,就连大文豪王安石都曾经被它的秀丽风光折服!若是厌倦了城市里的车水马龙,不如在这里多停留些日子,散布在乡间小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打打高尔夫,体验垂钓和亲水的乐趣。这里离朱家角古镇也不远,时间足够的话不妨好好享

受一番魔都后花园的清净惬意。行程推荐:上海市区→太阳岛→上海市区自驾:沪渝高速公路→青浦城区→朱家角→朱枫公路→沈砖公路→沈太路地址:上海市青浦区沈巷镇沈太路2588号在水一方世外桃源从上海市区仅需驱车90分钟就能远离都市喧嚣,踏上崇明岛这片天然无污染的世外桃源。在崇明,可以在生态村体验垂钓烧烤,在泰生农场和萌萌哒小动物零距离接触,在浪漫庄园被花海围绕,还可以品尝到崇明金茂凯悦酒店品悦中餐厅精心烹制的当地美味,周末感觉约起吧,让身心一起放假!行程推荐:上海市区→泰生农场→瀛东生态村→紫海鹭缘浪漫庄园→上海市区 自驾:上海市区→蕴川公路→崇明县地址:上海崇明金茂凯悦酒店:崇明县陈家镇揽海路799弄泰生农场:崇明县北七滧现代农业开发区江南喀纳斯风光在浙江临海深深的 山坳里,居然隐藏着一片让人为之惊叹的红杉林。秋日,这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仿佛是隐秘在江南的喀纳斯。一棵棵红杉树高耸入云,浅红、深红、金红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河面,如同一幅静止的美丽画卷。穿梭在芦苇荡、徒步在山谷溪涧,用相机记录这最美的秋色。行程推荐:上海→临海→东胜→桐坑(村里扎营)→括苍山→紫阳镇→上海 自驾:从起点到沪昆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常台高速公路→S225到终点地址:临海市东塍镇

1926年的上海,介绍老上海

房子·居住·家·上海 ——梦的房子“马勒别墅” 引子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一直跟学画的我说一个故事。 说有个小女孩,是船长的女儿。有一天她做梦,梦见一幢房子,第二天就把它画了下来。 船长看了很高兴,就把女儿的图造成了真正的房子。 长大以后知道这个故事说的就是马勒别墅。 爸爸并没有在故事里讲什么旧上海的殖民,讲什么穷人啊富人的……只是告诉我:坚持美好,坚持做梦。 长大后,向往在有明媚阳光的下午走进马勒别墅,在露台上,在草坪上,嘬着咖啡闲翻着杂志,甚或静听时光流失鸟雀呢喃。在雷雨的下午走进马勒别墅,坐在靠窗的沙发里细看雨地里的青青小草,很柔弱又很妩媚。想着小女孩的美丽梦想,想着父亲对我说的话,就这样让童话变成现实,让现实实现在童话中。 82年前的一天,1926年的上海,生活在上海的一个英国小女孩梦见一个童话一般的地方,既像是父亲常常提到的英格兰故乡,又像是传说中的北欧山地,就因为这个美丽的梦,小姑娘醒来后就把她的梦中见到的奇境告诉了她的父亲马勒,一个到上海冒险的英籍犹太人。多年的闯荡让马勒早已经不会轻易感动了,这次却被女儿的瑰丽的梦感动,决定按照女儿的梦境来造一幢房子。于是,他请来了设计师,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10年以后上海有了一幢童话般的建筑。这幢住宅,不仅有女儿的梦,也纪念了父亲自己早年的冒险生活。1936年,被建筑专家称为“多种艺术风格混合,结构神奇的建筑”的马勒住宅完工了,永远的伫立在了街角。 大约是1859年,一位叫赛赐·马勒的英籍犹太人在上海创办了赛赐洋行,代理航运业务,以后又自己购置船只开展运业。1913

年爱立克·马勒子承父业,使公司的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1920年已拥有海运船只17艘。为了定期大修,他又在上海创办了马勒机器造船有限公司,最多时拥有工人2000余人。这家工厂就是今天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从事造船、修船、轮船报关、进口业务代理和运输业,使得爱立克·马勒成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洋大人”。与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喜欢辟出“唐人街”一样,会聚在上海的洋人也有在他国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癖好。那个年代,在陕西北路还叫西摩路的时候,陕西南路还叫亚渔产培路的时候,就是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这条“洋人街”的住客有点鱼龙混杂的味道,其中有英国和法国的富商,有犹太难民和美国水兵,还有大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白俄人。如今延安路高架将一条陕西路(西摩路)一截为二,延安路到肇家浜路那段陕西路叫做陕西南路,延安路到宜昌路那段陕西路叫做陕西北路。马勒就将别墅选择在了这里,现陕西南路30号,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延安路高架旁(如图)。周边除了有很多20,30年代的老洋房外,不远处的陕西北路上就有一座有90多年历史的犹太教堂——西摩教堂,也许也是这位犹太人将住宅设计在此的重要原因。 马勒住宅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工程历时7年。建成于1 9 3 6年,占地5 3 9 5.7平方米,建筑面积2989平方米。别墅大门很小(见图),饶有欲扬先抑之势,然而走进去,却又有开门见山之感,进入眼帘的就看到这个色彩斑斓带着童话色彩的别墅。挪威式的尖塔、哥特式的尖顶、中国式的琉璃瓦、老虎窗、泰山面砖、彩色花砖、随处可见的佛龛汇聚一堂,到处都雕着美丽精致的图案,仿佛来到一个北欧的神秘乡村。 整组建筑由六幢大小不同的楼房组成,楼房高三层,主楼、副楼共有房间1 0 6个,主楼面积241 7平方米,为砖木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楼顶矗立着高低不一的两个四坡顶,东侧的坡屋顶高近2 0米,上面设有拱形凸窗,尖顶和凸窗上部均有浮雕装饰物;西侧的坡屋顶高约2 5米,屋顶高尖陡直。建筑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主楼南立面上有3个垂直于主脊、造型优美、装饰精细的双坡屋顶和4个老虎窗,连同东西两座四坡屋顶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缝条,比较典型地表现出斯堪的纳维亚情调的乡村建筑风格。主楼三楼外有阳台,另外,主楼与其他几幢楼房相连相接,底层相互有门可通,但需跨过桥形楼梯。更值得一提的是,主楼的外墙用泰山面砖镶嵌,颇具特色。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昂贵的耐火砖,使用这样的建材已是相当的奢华,民国政府,总统府的子超楼用的就是这样的砖片,当时政府为了节省经费也只在南立面上部分贴了装饰性的这种砖片,可见马勒别墅的奢华。泰山砖其中还嵌有玻璃,晚间会半透光。夕阳西下,尖顶的老洋房被余晖包围,更加散发

中国风景名胜赏析

中国风景名胜的赏析 《中国旅游地理》课本包含了中国各省份、各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内容全面,丰富多彩。不仅介绍了各地区的自然景观,还讲述了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名人、名诗,让一个本来就喜爱旅游的我深深着迷。因为这门课的特殊性,时间有限,老师只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旅游资源地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江南山水园林旅游区和中原古迹名山旅游区这几大板块,但是老师上课内容丰富,生动风趣,就像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旅游一般,通过PPT图片解说,给我们补充了许多课本所没有的知识。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总结。 旅游资源地理——自然景观资源一章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中,老师要介绍我国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分布地区。地貌按照内外力作用的程度不同,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5种基本地貌类型。我国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构造地貌景观、岩溶地貌与峡谷地貌景观、海岸地貌景观和荒漠地貌与冰川景观。其各自的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和代表性景观如下表:

还有,我国名山中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四大道教名山分别是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我国的四大河流是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中,我国著名的楼阁建筑有黄鹤楼、岳阳楼、大观楼、烟雨楼。皇家园林的主要代表有颐和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圆明园。私家园林最为著名的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我国著名的古陵墓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明十三陵等。重要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坎儿井。 我国共划分为八个旅游大区,主要为中原、江南、岭南、华中、西南、青藏、西北和东北,时间问题,老师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江南和中原两个大区。 江南山水园林旅游区 上海 豫园是一座江南古典园林,是在明嘉靖38年潘允端交张南阳设

(完整版)上海版牛津英语5B单词(含音标)与短语整理

5B-M1-单词 杂乱mess /mes/ 笔记本notebook /'n??tb?k/ 我的mine /ma?n/ 刷子brush /br??/ 颜料paints /peints/ 蜡笔crayon /?kre??n/ 胶带tape /te?p/ 胶水glue /glu?/ 谁的whose /hu?z/ 放put /p?t/ 整齐的, 整理tidy /'ta?d?/ 沙发sofa /'s??f?/ 手套gloves /gl?vz/ 围巾scarf /skɑ?f/ 石头stone /st??n/ 有魔力的magic /'m?d??k/ 钉子,指 甲nail /ne?l/ 工作间workshop /'w??k??p/ 磁铁magnet /?m?ɡn?t/ 是(过去式) was /w?z/ 蝴蝶butterfly /'b?t?fla?/ 蛹cocoon /k?'ku?n/小狗puppy /'p?p?/ 小鸭子duckling /'d?kl??/飞蛾moth /m?θ/ 周四Thursday /'θ??zde?/ 曾经once /w?ns/ 海龟turtle /'t??t(?)l/ 是(are过 去式) were /w?/ 卵,蛋egg /eg/ 小鸡chick /t??k/ 昆虫insect /'?nsekt/ 蚕丝silk /s?lk/ 翅膀wing /w??/ 周六Saturday /?s?t?d?/ 出生born /b??n/ 抓catch /k?t?/ 生长grow /gr??/ 毛毛虫caterpillar /'k?t?p?l?/ 鸡,鸡肉chicken /'t??k?n/ 有趣的interesting /??ntr?st??/蚕silkworm /'s?lkw??m/下蛋,产 卵lay /le?/ 周三Wednesday /?wenzd?/ 尾巴tail /te?l/ 钻机drill /dr?l/

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细细品

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细细品 这一次去采访程乃珊,是约在她富民路上的家里见面。富民路闹中取静,靠近静安寺的中心地带,却是窄窄的一条马路,两旁植物繁盛,光影斑驳,在正午时分特别浓烈的大太阳底下,很有点时光交错的意思。但这些只是序曲,当我坐在程乃珊家的客厅里时,才真正有了时光倒流的感觉,因为在这间客厅里,无论是那张殷实饱满的橡木餐桌,还是那架朴实低调的褐色钢琴,甚至是钢琴上那座所有的指针都停了脚步的老式座钟……它们,都实实在在是“百岁高龄”了。而当客厅的女主人程乃珊挽着长围巾坐到我对面的时候,我很肯定,今天的采访会有很多关于老上海的好故事。 一条银行家的庭训 而事实上我们的开场真的是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卖豆腐的老人。在很多年前老人还是青年的时候,他通过卖豆腐起家,一点点从豆腐摊做成了豆腐铺,从小门面做成了连锁店。老上海总是有这么多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但程乃珊说的这一个,重点不在传奇,重点在——“你晓得么,就是这样一个卖豆腐的行当,它们都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它们都有自己的行规,口口相传。在这个过程中,小至行业的传统和道德,大至社会的传统和道德都得以存续,而这些所谓庭训、门风、家规、家传、家教、家学、家史……这些文化传承中细小却关键的纽带,我们今天还留下多少呢?”程乃珊略有些无奈地说。 之所以说给我听这个“豆腐行规”的故事,是因为我问到了她最新的写作计划。程乃珊说,她正在写一部纪实体的小说,想以一个大家族中小孩子的成长故事,纪录一个家族里几代人的变迁和经历。是的,这个小说的原型,正是她自己家族的故事。“我的祖父母早已去世多年,我的父母也去世了,而我自己也做了祖母。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们家族的第五代孩子,他们完全不了解自己家族的事情,也根本没有兴趣知道。”这个发现让程乃珊有一点遗憾,但更多的是忽然涌起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作为和祖父母生活最久的孙女,是最了解家族故事的人,更从祖父母那里直接得到了关于家族的很多资料和照片,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写一本家族故事,让后辈们能更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要不然,他们肯定连我们家族的庭训都不知道了。” 好吧,我承认我被震慑了一下,“庭训”这种东西,现在又有几家还有存留呢?“那……你们家族的庭训是?”我真的很好奇。程乃珊不假思索地说:“当你身上有10块钱的时候,你只能表现出5块钱的身家,而且只能花两块钱。”看我听得有点发愣,程乃珊笑着解释道,“这大约与我爷爷从事金融业有关吧。” 是的,关于程乃珊的家族史,那又是另一个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程乃珊的祖父程慕灏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银行家,当他只有16岁时就背着一个小包裹,只身从浙江桐乡的乡间小道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谋生。他凭着自己的勤奋、才智和毅力站稳了脚跟,自谋职业进入大清银行做练习生,用最短的时间熟悉了银行各种业务,并显示出卓越的才能,得到了上司的器重。他曾担任日本神户中国银

[整理]上海到苏州一日游攻略

[整理]上海到苏州一日游攻略

[整理]上海到苏州一日游攻略 上海到苏州自助一日游全攻略 上有苏杭,下有天堂,苏州号称是世界园林之首。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吴侬软语说的就是苏州啦~下面就让我们带您去苏州走一圈吧~~行程安排6:00—8:10 乘虹桥枢纽4路从东川路闵行交大站到上海虹桥火车站 8:30 乘坐D3018列车上海虹桥开往苏州。 9:17 转乘202号线(平门东站)上车坐3站至(苏州博物站)下车,全程约30分钟,总车程2.4公里。 游玩景点: 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等约2个小时。 12:20午餐美味斋或朱鸿兴面馆(拙政园) 13:20 乘坐923路(或 202529, 178, 518, 游5北环, 游5南环, 55, 游2), 在下车, 从(苏州博物馆首末站)上车坐2站至(醋坊桥观前街东站站)下车,全程约10分钟,总车程2公里。 13:30 游观前街大约1个小时 14:30 乘坐 301路(或 313路, 33路), 从(察院场站)上车坐9站至(何山桥站)下车,全程约20分钟,总车程5.7公里。 15:30 游寒山寺大约1个小时 15:40 寒山寺步行至何山桥站,乘坐816路, 在虎阜大桥站下车,600米步行至虎丘风景区,全程约30分钟,总车程4.8公里。 16:20 游玩虎丘大约1.5小时 17:30 虎丘风景区220米步行至虎丘北门站乘坐36路, 在留园路站下车,500米步行至山塘街或者乘坐816路,从虎阜大桥站到留园站,全程约15分钟,总车程3.2公里。

鸡爪小店地理位置偏僻,但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里的鸡爪超好吃,和哑巴生煎一样,登过苏州旅游杂志,是推荐来苏必吃的小吃之一。点上10个鸡爪,套上老板娘附送的手套,顾不得淑女形象了,锃亮的外表伴随着一股茴香的香味,一口咬下去,十分软糯却不又不失劲道,浓郁的脂膏黏黏得粘满双唇。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一晃眼的功夫,眼前的一盆鸡爪已被干光,这下胶原蛋白是补够了,却还是意犹未尽。 但是如果以为这里只有鸡爪,那就错了哦~~赤豆圆子,皮蛋瘦肉粥,水果粥,薏仁粥,土豆鸡肉卷,肉粽子都是人气超火爆~~ 5.蟹壳黄 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其实苏州很多地方蟹壳黄很有名:雅都啦,山塘街啦。。但是最好吃的永远不是最大众的,苏州最王牌的蟹壳黄是在景德路黄鹂坊桥菜场附近,一家小小的饼店,永远是门庭若市。发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馅的酥饼,精心烘焙而出,呈褐金黄色,吃口酥、松、香,饼色与形状酷似煮熟的蟹壳。 6.徳仔煲仔饭 地址:十全街与人民路交接处,雨果书店对面 隆重推荐啊推荐~~~~虽说煲仔饭不是苏州的特色,但俗话说美味没有地域限制。高中几乎就是靠此店维生,至今没有吃厌迹象,每周必定光顾N次。。这里的叉烧是秘制的,而且每次做的不多,去的不巧得等很久,但是一点也不影响这里的人气。外鲜内嫩的叉烧,烤得吱吱做声的锅巴,香脆鲜美。招牌:叉烧煲仔,金针牛肉盖浇饭,叉烧炒饭,炒细粉等。ps:这里的辣椒酱和酱油也都是秘制的,吃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放些。 7.同德兴面馆 地址:嘉馀坊 同德兴的发家具有着很强的传奇色彩。十年前同德兴,只是一家在众多老字号阴影下的默默小店,对朱鸿兴、陆振兴这样的百年老店只能望其项背。那年,日本

上海人10个风俗习惯及历史渊源

上海人10个风俗习惯及历史渊源 1)老人过66岁生日的时候,要女儿烧66块肉给他们吃并且不得分给其他人吃。 六十六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寿桃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肉与小寿桃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 这是延续下来的一种习俗,有几种说法,比如“人活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六十六,吃了女儿一刀肉,健康又长寿”、“六十六大寿、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等等。这是对长寿、健康、平安的一种美好期盼。既然阎王爷在人66岁时想要人命,那人吃了一刀肉后就还了阎王的债了,阎王吃肉好了就别吃人了,呵呵,人们都希望能平安度过。 2)中秋节吃鸭子、芋头和毛豆 关于吃鸭子: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当然秋季吃鸭子对身体颇有裨益。 芋头: 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惯。农历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节,而且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还有毛豆: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3)吃饭喜欢浓油赤酱 都说上海人喜欢浓油赤酱,而且还找出了它的出处,一是来自徽菜,红烧为主,几乎荤菜都喜欢吃红烧的,非得放上红通通的酱油不可;二是来自宁波菜,甬菜是出了名的咸,在老广东的眼里就像盐钵斗倒翻了,虽然颜色不那么深暗,但本质也是浓油赤酱。其实这怪不得老上海人,一来因为当时的生活拮据,浓油赤酱味重,下饭;再则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浓油赤酱属于恶补,照老上海人的俚语说,是刹根。 现在喜欢浓油赤酱是因为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丰富多采,往往睡眠时间不足,因此味蕾疲乏,需要刺激,浓油赤酱就起到了亢奋的作用,寻找大汗淋漓,大脑开窍的境界。当然现在意义上的浓油赤酱绝非当年“吴下阿蒙”,它对食材和佐料都很讲究,不是为了下饭,甚至干脆为了不吃饭。 4)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上海的腊八粥则稍有不同。据王韬《瀛濡杂志》卷一记载:“腊月八日,僧尼例以杂果双弓米,遍饷檀越,谓之腊八粥,亦曰佛粥。此风由来旧(久)矣。沪人往往有以汤饼、菜羹和入者。”这里将汤饼和菜羹掺入粥中,显然是上海特殊的风俗,与其他地区稍显不同。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后演变成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上海老歌(1931-1949)

上海老歌(1931-1949) 《上海老歌(1931-1949)》这歌声,从时代隧道的那一端传来,缭绕着这美酒加咖啡的奇香, 氤氲丰云裳霓虹的异彩,袒露着追求爱情的执着,飘溢着万家灯火的温馨。 这歌声,淀积在历史的回音壁上,谱写出海派文化中一段华丽的乐章, 树立起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座丰碑。 聆听老上海的歌声,追忆歌声中的老上海,感受世情的变迁和延续。 《上海老歌》——时间创造的永恒的美! 陈志远&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alt="音乐泰斗陈志远 &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src="" width=453 height=84 real_src=""> 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经过4年整理编撰,对数千张制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唱片金属模 版进行梳理、清洗,最终选择了393首在中国原创歌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利用音频工作站对老歌母版进行修复,尽量去除杂音,加以适当修饰,配以详实的文字及照片,

出版发行了《上海老歌》系列唱片。作品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上海乐坛的风貌,介绍了那个时代名流艺人的成名经历。 《上海老歌》——缘起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兴盛的国际都市,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1927年,由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黎锦晖创作、黎锦晖之女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作为中国第一首原创流行歌曲,在上海滩不胫而走,从而开创了这一新音乐潮流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历史时期。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演出、录音制作以及出版发行的大本营。一批才情卓越的音乐家应运而生,众多题材相迥、风格各异的歌曲,自这里问世而在全国传唱与流行。不少佳作,诸如《玫瑰玫瑰我爱你》、《香格里拉》等,当时即已被译成英文而风靡全球;那个时代的经典老歌,诸如《蔷薇处处开》、《何日君再来》、《花样的年华》、《夜上海》、《明月千里寄相思》等,历经后代歌手的翻唱,穿越时光隧道,至今脍炙人口;最为雄辩的例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便是那个时期的左翼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中国唱片业基石的原百代、胜利、大中华等唱片公司,合并为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并继续领跑新中国的唱片行业。而作为老上海流行乐坛真实记录的数千面制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唱片金属模版,则一

上海有哪些著名风景名胜

上海老街- 豫园- 老城隍庙- 外滩“情人墙” - 外滩建筑群- 西游记迷宫- 松江唐经幢- 佘山滑索道 - 佘山锦江漂流世界- 醉白池- 松江清真寺- 东佘山园 - 欧罗巴世界乐园- 天马山-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佘山园- 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上海影视乐园- 方塔- 松江景区- 复兴公园 - 江湾体育乐园- 上海文庙- 圣母大堂- 真如寺 - 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 白云观- 徐光启墓园- 邹韬奋故居 - 国际礼拜堂- 周公馆- 徐家汇天主教堂- 鲁迅故居 - 孙中山故居- 鲁迅墓-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陵园 - 锦江乐园- 桂林公园- 南浦大桥- 玉佛禅寺 - 杨浦大桥- 静安寺- 共青森林公园- 上海植物园 - 上海自然博物馆- 多伦路文化街- 新天地- 八万人体育场 - 大洋海底世界- 上海图书馆- 中共“一大”会址- 福州路文化街 - 沐恩堂- 上海美术馆- 大世界- 南京路步行街 - 上海博物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人民公园- 上海大剧院 - 人民广场- 太阳岛国际旅游度假区- 普济桥- 放生桥 - 崧泽古文化遗址- 上海民族文化村- 大观园- 淀山湖景区 - 曲水园- 朱家角景区- 青浦景区介绍- 华夏旅游文化区 - 川沙古城墙- 鹤鸣楼- 黄炎培故居- 浦东八景园 -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钦赐仰殿- 三甲港海滨- 浦东国际机场 - 磁悬浮列车- 上海证券大厦- 上海野生昆虫馆- 滨江大道 - 上海海洋水族馆- 世纪大道- 陆家嘴中心绿地- 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 -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科技馆 - 世纪广场- 世纪公园- 芦潮港- 东海影视乐园 - 桃源民俗村- 滨海旅游度假区- 中华民族大观园- 上海野生动物园 - 上海南汇区- 龙华烈士陵园- 龙华寺- 龙华塔 - 龙华旅游城- 浏河岛度假村- 南翔砖塔- 吴兴寺 - 嘉定孔庙- 法华塔- 嘉定环球乐园- 古猗园 - 秋霞圃- 嘉定汇龙潭- 嘉定区介绍- 崇明学宫 - 金鳌山- 寿安寺- 东滩侯鸟保护区-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 崇明岛- 长兴岛-横沙岛- 陈化成纪念馆

百乐门老上海旧忆

旧上海的百乐门舞厅是在法租界吗 不是。公共租界。从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厅仙乐斯、百乐门、新仙林和大都会这四家,都集中在原来公共租界的地面上 百乐门:历史传奇 1933年--百乐门大舞厅正式开业,它外观华丽,内部富丽堂皇,灯光优美璀璨,再加上一流的爵士乐队和红舞女,成为当时上流社会争奇斗艳,社交应酬的首选,也因此吸引了无数的社会名流。 上海著名的综合性娱乐场。全称"百乐门大饭店舞厅"。1929年,原开在戈登路(今江宁路)的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被誉为"贵族区"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外观采用美国近代前卫的ArtDeco建筑风格,是当时30年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筑设计的新潮。红遍全上海。 该娱乐场由杨锡缪建筑师设计,号称"东方第一乐府"。建筑共三层。低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里面的设计极其现代,有大量的镍、水晶和白色木头布置,白色的大理石旋转楼梯通向大舞厅,最大的舞池计500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大舞池周围有可以随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习舞,也可供人幽会,尤其是阳台上一个由玻璃地板做成的透明舞池,下方有脚灯,让人感觉好像在鸡蛋上跳舞,当两层舞厅全部启用时,可供千人同时跳舞,室内还装有冷暖空调,陈设豪华。三楼为旅馆,顶层装有一个巨大的圆筒形玻璃钢塔,当舞客准备离场时,可以有服务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车牌号或其它代号,车夫可以从远处看到,而将汽车开到舞厅门口。 该娱乐场建成后,一度租给某法国人经营。由于出租合同规定,"百乐门"老板根据客人人数抽成,这位法国人即规定舞客一律自带舞伴,而收费极为昂贵,这使"百乐门"蒙受极大的损失,不久,"百乐门"辞退该法国人,重新易人经营,并向社会招聘舞女。当时,舞女的月收入达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职员的十倍以上。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位叫陈曼丽的舞女,因拒绝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派人抢杀在舞厅内。1954年,由于"百乐门"亏空严重,而由政府有关部门接管。原舞厅主建筑该为红都戏院,其它附属建筑则改建为商场。后该为红都电影院。1990年6月11日,影院大门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塌,压死行人一名,曾被责令停止营业,进行大修。 传奇的百乐门大舞厅因为白先勇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而不朽-----里面的主角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上海舞女,发现他自己是在台北的一家低级舞厅里:"好个没见过世面的赤佬,左一个夜巴黎、右一个夜巴黎,说起来不好听,百乐门里那间厕所只怕比夜巴黎的舞池还宽敞些呢!" ----见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1989 年11月。 从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厅仙乐斯、百乐门、新仙林和大都会这四家,都集中在原来公共租界的地面上。对一家舞厅来说,能否挨得进高档次,门口的气派和内部装修及侍应的态度等方面固然要紧,但更重要的是要看聘用的是什么样的乐队。把演奏的乐队比做为这家舞厅的"灵魂",是并不为过的。 半世纪前,上海高档舞厅和夜总会中的乐队,都聘用菲律宾人,中挡舞厅也大多雇用菲人乐队,只有那些花不起钱的小舞厅才雇用华人乐手。我曾到其中一家名叫"伟达"的小舞厅去摆过"拆字摊",那里四名乐手所奏出的乐曲实在不忍卒闻,真是像在商店门口前大拍卖招揽顾客那样。

上海旅行方案

旅行方案基本内容 方案制定人:贾金娟班级:企管二班学号:05 25 姓名:韩东伟贾金娟 1.时间:2015年5月1日到5月4日 2.目的地:上海虹桥 3.始发地:天津 5月1日坐从天津始发至上海的高铁G211当日12点05到达上海虹桥 第一天:1、出火车站乘坐地铁1号线(莘庄方向)在人民广场站下(7号口出)步行210米至蜡像馆。3站。蜡像馆的门票是在携程上定的,到那里后有专门换电子票的窗口,不用排好长的 队的!

这个真的很像!!!

2、步行至人民广场乘坐地铁8号线(航天博物馆方向)在老西门下,2站。转10号线(航中路方向或者虹桥火车站方向)在新天地下步行约10分钟。1站到达新天地。新天地位 上海新天地 于上海市中心,(Xintiandi·Shanghai)是一个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3、乘坐10号线(新江湾城方向)在豫园下车1号口出。2站路到达城隍庙, 4、上海城隍庙,追溯历史已有600多年,从明代开始始建到当代历经沧桑,上海的城隍庙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可谓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小旅游圈,城隍庙道观、城隍庙小吃、豫园环在周围。呈现出上海城隍庙文化底蕴。城隍又称城隍爷,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自我感觉这里就跟南京的夫子庙一样一样滴! 4.乘坐地铁10号线(新江湾城方向)在南京东路站下车7号口出,步行700米。1站。或者做801路或64路在江西中路汉口

《老上海》观后感

杭穉英 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广告公司,1600种月份牌10张有6张是他的探求郑曼陀的绘画技巧创造了团队合作人脉不断追求卓越。炭精粉黑气太重,画面不鲜艳擦明暗交接线 效率低成立画室,找人一起合作广告制作公司,有分工按劳分成旗袍美女他的作品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变迁抓住了社会的热点上海主流文化对他的鄙视摆脱有爱国情操特定时代的结束月份牌广告的结束 谢之光与名搞怪第一个肖像权官司 庞亦鹏市民风报纸广告创意人插图广告画大师月份牌广告的更迭者广告味创意广告的开始户外广告 郑曼陀彩笔水彩画法 原给死人画遗像的创造了水分 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诞生了与之相对应符合的产物。老上海的美人妖娆,娇艳欲滴,旗袍包裹下的时尚摩登时代——美女月份牌广告画将老上海的繁荣发展表现的淋漓尽致,它的产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郑曼陀独创了擦笔水彩画法,引领了美人月份牌的时尚,作为美女月份牌广告画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曼陀先生却没有继续吸收发展他的画技,导致了他的美人月份牌广告画逐渐衰退下去,而这些广告

大师中,最让我佩服的是杭穉英先生,他的成就并不只是改革了曼陀的彩笔技法,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所焕发的独有广告人的思路:开创了团队合作之路,各有分工,并且按劳分酬,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广告公司,在当时环境下,他的这种做法提高了团队工作积极性,并且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我认为在广告行业中,很重要的成功法则就是团队合作,个人的力量蚍蜉撼树,而只有团队合作,交流思想,才能得到创意的火花,才能将作品更加完美! 杭穉英在他的广告事业中不断地追求卓越,更让人敬畏的是杭穉英的不畏强权压迫的爱国精神。杭穉英在面对日本军官的威逼诱惑之下,毫无惧怕动摇之心,通过机智的办法逃过了日本人的利用。他的画作代表了的是老上海时代的主流,画的则是社会的热点。而如果他真的为日本人女人画出“中日妇女友好的”的图画来讲,那便会颠覆了上海的基本价值观念,那他真的会背上千古骂名了。 在当时政风飘摇的时代,最让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名噪一时的美女牌月份牌广告画,还是庞亦鹏独创的报纸广告,它们逐渐没落,甚至消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广告是个当下时兴的产物,紧跟社会流行的产物,一旦错过了它最好的发展时期,那它的生命力将是脆弱而短暂的,也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论是突破世俗禁锢与名妓结婚的的谢之光还是拥有上海滩无量福特汽车之一的庞亦鹏,他们在当时的广告界属于大师级人物,但毫无一例的是被上海的主流文化所鄙视,被认为是低级的工作,得不到认可。我认为是有广告的性质决定的,它是为产品代言,如果向消

中国通俗音乐欣赏合集

中国通俗音乐欣赏 136304119 1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1班朱帆 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主要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适合一般市民群众爱好的,轻松活泼、易学易唱的、便于流传的歌曲。它是与艺术歌曲、民歌相对而言的梦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爱情主题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叙说理想、生活、抒发思念之情等。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练,旋律流畅、口语化较强、易学易唱,流传范围广泛,富于时代性。各个时代的通俗歌曲具有各自的特点,歌曲常使用一个固定的节拍或固定的节奏型等,乐队一般用电声乐队演奏。 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 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当时通俗歌曲的特点:格调低下,情绪消沉,低级庸俗,在唱法上卖弄风情。 (1)《毛毛雨》 《毛毛雨》为我们揭开了近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歌曲《毛毛雨》一开始,铜管模仿国乐单音齐奏一个五声音阶旋律的乐句,造成了相当新鲜奇特的印象,然后接续以强弱变化夸张的铜管合奏,这对于音量单薄的国乐器而言,是难以达成的效果。一九二七年,《毛毛雨》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异风格展开了老上海流行音乐,并且还影响接下来的二十多年,巧具心思的歌曲持续出现着。 (2)《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是周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曲子的旋律十分优美,在优美中略带凄凉,仿佛周璇在唱自己的人生。歌曲从头至尾始终是手风琴伴奏,周璇的歌声显得格外甜美,也格外清纯。透露着青春不可捉摸的魅力。它并非展现人们所说的那种享乐的上层社会,而是当时社会时状的另一种存在状态以及当时作为自己的无奈。曲子中速的节奏使人感觉平淡中又有生趣,它有一种妩媚人心的感觉,透露着周璇的朴实无华,把周璇对爱情的向往;对时光的悲欢;做平凡人的梦想;以及做歌女的哀伤,都蕴涵在这短短的五分钟里了。 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此阶段通俗歌曲风格特点:音域不宽,短小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口语化较强,适合大众演唱。

老上海风情弄堂里的叫卖声

老上海风情——弄堂里的叫卖声 “记得在我们儿时的,弄堂内外叫卖零食的声音……从早到夜,恐怕总可以有二三十样。……而且那些口号也真漂亮,不知道他是从“晚明文选”或“晚明小品”里找过词汇的呢,还是怎么的,实在让人一听到就有馋涎欲滴之概,“薏米杏仁”而又“莲心粥”,这是新鲜到连先前的梦里也没有想到的。但对于靠笔墨为生的人们,却有一点害处,假使你还没有练到“心无杂念”,就可以被闹得整天整夜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又无权伸出头到窗外去斥责。只得作罢”曾经住在上海石库门亭子间的鲁迅先生在他的《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如此形容弄堂里的叫卖声。据研究,上海弄堂里的叫卖声主要有27种,分为晨昏叫卖、四季叫卖等多种类型,融汇了全国各地的哩语方言和民间曲调,体现了上海这座经济都市的商业流动业态,成为上海城市独特的市井民谣。也成为南腔北调融汇贯通的特色标志。每日佛晓,拎马桶的叫声拉开了弄堂中新一天的序幕,从“鸡毛菜黄芽菜”到“方糕茯苓糕”,从“栀子花白兰花”到“麻油馓子脆麻花”,从“长锭要伐长锭”到“阿有啥洋瓶申报纸卖伐”,各色叫卖声此起彼伏,苏北宁绍闽粤口音混杂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塞满了弄堂里的每个角落。当夜幕沉沉,寂静中不时传来几声“桂花赤豆汤”、“白糖莲心粥”、“猪油夹沙八宝饭”,人们就这么伴着宵夜的甜美渐渐睡去,准备迎接明

天的熙熙攘攘、忙忙碌碌。随着生活模式和商业发展的日益现代化,那些往日来来往往串弄堂的小商小贩正在逐渐消失,如今的石库门里弄变得安静了不少,安静是安静了却也略显冷清。一位曾经儿时在弄堂里玩耍时常遇见的林奶奶,如此再次遇见林奶奶说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非常怀念:“每天放学以后,我们口袋里揣着爸爸妈妈给的两三分钱零花钱,心里很是高兴。因为到了傍晚时分规定的时间,弄堂里就会有挑来的馄饨摊,卖桂花赤豆汤、白糖莲心粥的商贩,还有个人背着像小麻袋一样的东西进来卖炒好的白果,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期待。”现在,弄堂里的叫卖声已经渐渐远去了,那些商贩带来的便利欢乐也好嘈杂喧哗也罢都变成了光阴 的故事。

上海最美10所大学,景色迷人,免费参观!

上海最美10所大学,景色迷人,免费参观! 潮人说上海的名校很多,而且大都风景优美,小伙伴们,找个时间去感受一下吧!No1: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学校共辖三个校区,分别位于上海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共近2000亩,校园环境宜人,是'上海市花园单位'。No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地方高等学校。学校现有松江校区、仙霞路校区、新村路校区和逸仙路校区等6个校区,主校区座落在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内,占地面积1200亩。No3: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白天漫步在同济校园,简洁朴素的学院建筑辉映着严谨勤奋的校风,还有校内随处可见的绿地,非常迷人。No4: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建校于1984年,2004年9月,原上海大学法学院和原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成立上海政法学院。No5: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第 一所师范大学。No6:上海大学 老上海大学创建于1922年,首任校长于右任。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优势互补,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No7: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有100余年的办学历史。坐落于上海市东北部、中环线和黄浦江之间,毗邻复兴岛和共青森林公园。校园绿树环抱,红墙晖映,拥有上海高校规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群。No8:上海应用技术学院No9: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 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No10: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有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杨浦区民星路校区3个校区,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8.6万平方米。没事逛逛校园,回忆一下青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