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3功能详解-管理会计(五)

R3功能详解-管理会计(五)

R3功能详解-管理会计(五)
R3功能详解-管理会计(五)

1销售订单相关生产中的成本对象控制

1.1销售订单相关的生产

销售订单相关的生产与备货生产不同,是专门为一个销售订单生产。相关的销售订单,可以跨几个制造部门进行维护。可以直接为销售订单从外部采购物料。因此销售订单相关的生产中的成本对象控制的共性是销售订单相关的,与备货生产的物料相关控制相反。每个复杂的制造(例如工厂建设) 的成本对象控制均以项目的方式进行。欲知详情,请参阅R/3 项目管理模块的手册。

销售订单相关的生产的产生通常与未清变式有关并且能以不同的方式运行。在每种情况下,销售订单生成一个生产计划的个别需求。在处理此个别要求时,采用的程序不同。

1.1.1多级需求计划

如果在不属制造部门中创建的次级要求也作为个别销售订单要求,那么需求计划就生成计划订单。这些订单被分配给销售订单并且被不断地转换成生产订单或转换成采购需求(这是在外部采购的情况下) 。为了能在成本对象控制中追踪一个销售单的实际成本,相关于销售订单的每个生产订单和每个采购要求均将其实际成本直接核算到该销售订单。

1.1.2装配处理

如果只有产品的最终装配是客户指定的,销售订单一创建,那么装配处理可用于创建一个相应地生产订单。在多级制造中,装配处理也可以用于即速创建一个生产订单的全套网络。即然这样,那么只有将最终产品交付到销售订单存货。直接为此销售订单生产的装配不作为存货。取而代之是利用订单网络将每个单独的生产订单结算到下一个上级部门的订单。

1.2成本对象控制

销售订单相关生产中的成本对象控制包括下列职能,在该处可以核算并结算销订单的销售成本、在制品和/或准备金:

定价和核复计划成本的成本预核算

同步成本核算

期末结算

销售订单相关的生产中的成本对象控制能随时比较销售订单项目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同时也确定并定期结算一个销售订单的获利能力。

1.3成本预核算

依据相应的数量结构,它可能运行每个销售订单的单位成本或生产成本的核算以确定该销售订单的计划成本。然后将此销售订单的计划成本以一个成本要素项目化和成本核算项目项目化的形式进行保存。

1.4同步成本核算

同步成本核算汇集在销售订单的生产订单中自然产生的成本,并直接记帐到该销售订单的成本。在信息系统中,用户可以随时比较销售订单(包括相应的生产订单) 中自然产生的实际总成本和销售订单的计划成本。

用户可以为个别订单,销售订单或为总销售订单选择一个成本要素报表。如果用户分析一个销售订单或销售订单项目,那么已经直接记帐到销售订单的成本和附属订单中的计划成本或记帐成本均以单独的栏显示。这就允许进行当前销售订单控制,尽管还未将已分配的订单结算到该销售订单。

销售订单控制能随时选择一个销售订单和所有相关订单,同时也能显示该销售订单的当期成本和获利能力状态。

1.5期末结算

销售订单相关生产中的成本对象控制的期末结算包括按顺序实施的几个步骤。首先,间接费用记入生产的直接成本和已经在同步成本核算内部记帐的销售订单中。

1.5.1成果分析

接下来进行成果分析。利用期末结算,成果分析运行该销售订单的定期评估。订单的获利能力分析是通过核算销售成本和生成损失准备金确定的。不同的评估方法适用于成果分析,这些评估方法也可以同时用作其他目的(例如当地法律要求的资产负债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

基于销售收入的评估

利用这种评估方法,成果分析通过将计划成本和计划销售收入指数运用到实际销售收入的方式,来计算实际记帐销售收入的销售成本。可以选择利润的不同方式。

完成百分比评估

利用这种方法,成果分析通过将计划销售收入和计划成本的指数运用到实际成本未确定已记帐的实际成本的预计销售收入。实际成本用作该订单完成程度的标识。

基于数量的评估

利用这种方法,成果分析通过评估已按计划单位成本销售的实际数量确定销售成本。

如果实际成本大于在销售收入或数量的基础上确定的销售成本,那么差异将显示为在制品。在另一方面,如果销售成本大于实际成本,那么系统则生成未发生费用的准备金。利用完成百分比的方法,可以将实际销售收入与计划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如果计划销售收入大于实际销售收入,那么将形成一个源于可以生成销售收入的存货。如果预计销售收入小于实际销售收入,那么将生成一个超额销售收入的准备金。

针对资产负债表评估,可以将在制品划分成必须资本化的成本构成和不能资本化的成本构成。由于在制品与物料有关,所以这种划分可以通过成本要素和原始要素组进行,也可以利用成本中心和作业类型来进行。划分也可以在百分比基础上进行。

1.5.2结算

销售订单的结算包括期末结算。利用结算,将准备金和在制品记帐到财务会计和利润中心会计核算。如果该科目已通过销售成本会计结算,那么销售成本也可以利用结算记帐。

将订单获利能力结算到获利能力分析。在该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可以通过其构成进行区分并显示。

利用结算,可以将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转移到获利能力分析。结算也可以将准备金、在制品和销售成本记帐到财务会计中。成果分析用于销售订单控制和资产负债表评估。

2无形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中的成本对象控制

2.1成本对象

针对这类公司,R/3 系统提供一个一般成本对象,在该成本对象中,可以输入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统计指标以表明作业数量和制造的产品数量。

该一般成本对象可用于显示提供服务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并将这些成本与提供的服务相匹配。然后可以在信息系统中利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差异。

2.2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

除了采用间接附加费的常规成本核算外,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也适用于一般成本对象。在可选择的计算中,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替代通过分步成本以附加费的方式确定的间接费用。为此,当收取在基于业务的成本核算模块中确定的分步成本费用时,该成本对象的统计指标可用作分配基值。

在无形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中,可以用一个简便方式输入和汇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两种核算方式能在成本对象中显示分步成本。

3信息系统

3.1交互式产品细分

有效的控制需要能自动选择相关差异并能提供详细的分析的工具。利用一个交互式产品细分表,生产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提供这样一个工具。除了整个数据集的定期分析外,它以例外事项的或排列单的方式进行制表。这在基于预汇总指标和特征值的基础上完成以便利用细分运行产生差额的订单和所有方法。

利用工厂和物料进行预定义的产品细分等级可以通过一个可自由定义的产品组扩展。在制品细分等级的每个层次上,用户均可以为该指标的每个细节分析调用一个成本要素报表。

生产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提供在生产成本核算和成本对象控制的不同应用程序中获取的数据。

3.2报表选择

信息系统每个应用模块的报表选择均提供在R/3 系统中以一个由报表类型设定的树

状结构给出的标准报表。该SAP 报表树可以由每个客户单独修正或由指定创建的报表补充。这些客户报表树可以依次由每个用户调整以选择与该用户相关的报表。

3.3产品细分

3.3.1时间计算

时间计算利用相关的期间支持分析交互式生产细分指标的报表。这就能比较运行产品制造成本的定期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或者能在期限为一年的时间内分析形成的差异。

3.3.2顺序清单

用户也可以将产品细分的指标公式化为一个指定时期内的顺序清单。下列举例显示了一个采用差异分类的顺序清单。

在此顺序清单和其细分报表中用户可以浏览各种特征值,例如工厂、产品组以及物料。例如,细分报表将允许用户为进一步对此产品进行差异分析而获取一个物料C--112订单的概览。

3.3.3例外事项

在除外事项报表中的阀值的定义能以不同颜色显示相关差异。这将在用户的细分报表分析中有效地支持用户。

3.4.1订单选择

如果用户希望在制表中选择指定的订单,那么系统将为用户提供一个可客户化的订单选择。这就允许用户通过特征值、阈值或状态信息预选择订单。

例如,用户可以选择所有差额大于10%的订单。在用户已经做出选择后,将显示一个符合用户的选择标准的订单的订单清单。

从此订单清单中用户可以将某个订单分割为一个成本要素报表。如果用户遇到许多问题,用户可以做额外的选择以进一步减少选择订单的数目。用户也可以为每个选择订单打印一份成本要素报表。

订单选取允许采用某种选择标准(例如阈值、状态信息或指定订单特征值) 的方式进报表。

3.5订单等级

除了具有预定义指标和特征值的产品细分外,用户可以定义订单等级,并利用等级的每个层次中的成本要素对其进行分析。在这些订单等级中,用户可以采用所有的用于划分产品订单(主数据字段和自由特征值) 的特征值汇总。也可以为每个等级进行例外事项报表。这些突出的功能允许用户将已定义阀值和任意的差额具体化。

可自由定义的订单等级使用户能指定公司组织结构的方式访问成本要素制表。

3.6成本要素报表

用户可以利用上述的任意一种制表技巧访问一个成本要素报表。换言之,无须知道订单的号码用户就能得到订单等级或个别订单的成本要素报表。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从一个指定订单的报表选择中调整用一个成本要素报表。针对进一步的分析,用户可以要求每栏原始成本要素的一个说明或显示为实际行项目。

成本要素报表包含所有与一个订单相关的详细信息。

3.7行项目报表

从成本要素报表中,用户也可以进入行项目报表,例如重建细节等。也可以独立地运行行项目报表。行项目报表能采用详细的实际数据、未清项目数据和差额及成果分析数据(在制品、准备金) 分析。

在比较报表中,用户可以利用成本要素比较订单或将一个生或加工订单的成本预核算同中性订单生产成本核算进行对照。

生产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使得生产加工与其成本清析可见。制表技术直接引导用户或以将汇总数据归入相关信息的方式,使用户能够获取任何所需的详细资料。

第三部分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

4动机

4.1业务流程再造及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

许多公司运用“业务流程再造”这一理念来总结其分析和优化其内部业务流程的努力。基本目标是减少成本及缩短投产时间并提高质量。为进行持续监控,必须向产生成本的业务流程分配成本。这是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务。

4.2不断增长的间接成本

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由于许多公司的各个部门所分摊的一般费用不断增加而具有特殊意义。经营性增值结构内的更改可被称为间接成本迅速增加的首要原因。例如,尽管经常提到的自制零部件减少能减少制造成本,但往往导致增加外部采购的一般费用。与这种变动作用随之而来的是,附加产品和与客户相关的服务也引起了一般费用增加。技术复杂的产品需要昂贵的开发费用及综合质量保证。同时,面向客户的要求也增加了销售和服务部门的附加努力。

4.3常规成本核算方法的弱点

常规成本核算方法要求非常精确的分析,而这些方法却不能提供足够的手段以控制用于监控制造操作中产生的一般费用(如工资、物料或机器使用时间和使用率)。该领域合理的潜在未来就是消耗殆尽。而且,这样做的结果是许多公司成功地优化了生产潜力,而其一般部门如销售和管理部门却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常规成本中心会计的基本特征是它运用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责任范围(部门) 来构建其成本。尽管该方法可使用户精确地确定成本产生于公司内部何处,但却不能详述使用的资源。运用有限数据,成本优化的方式被频繁地降低至成本中心等级上的部分改进。相反,以流程定位的观点是基于跨职能部门的流程考虑成本。这意味着成本将基于其资源用途借记入业务流程。这可使用户基于全公司范围评估优化方式。

三种基本目标与任务与基本作业的成本核算象征性的联结:透明度、效率和成本核算。

4.4透明度

用户的业务流程中的基于数量和价值的资源用途文档有助于改进一般费用范围的透明度。诸如哪些操作流程引起何种成本的信息对于企业内任何优化都极为关键。只有在获

得资源供应和需求的可靠信息后,才可制定生产调整的决策。系统可显示来自大量生产变式的复杂成本,并提供评估产品或流程及制造或购买决策内变更的更为综合性的观察角度。

4.5效率

仅有业务成本透明度是远远不够的。业务流程也必须有效率。不能仅对流程的问题检查一次就优化(如重复作业或部门间的等候期间)。必须对其进行持续而详尽的调查以提高效率。跨职能或跨部门地考查运营性作业是至关重要的。其目标不是仅优化部分而是整个业务链。

4.6成本核算

目前为止,直接成本(生产成本)已经由产品成本核算进行精确地记录。同时,用预计的附加费率将逐步升级的一般费用在产品间进行分配。因而,公司通过运用错误的成本数据进行成本核算。只有在产品等级上获得实际成本数据才可制定优化的投资、产品、销售和服务的战略决策,这一目标可通过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获得。基于资源用途向业务流程分配成本中心成本可以使根据成本原始准则基于其流程用途而进一步向成本对象收取成本。这样可尽可能地准确地计算附加费率。

4.7高效成本会计系统

如上所述,并不需要一种全新的成本会计方式,仅需要一种补充性的。常规成本中心会计中的大量信息对于有效成本控制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运用基于作业的成本会计组件,用户可补充成本中心或作业会计的职能以创建一个更加综合及有效的成本会计系统。

5集成

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这一概念是如何在SAP 系统中,尤其是在CO 模块中构成的呢?下列章节将回答这一问题,它显示CO-ABC 如何与CO 完全集成,并指出其带来的好处。

5.1流程

5.1.1.1成本中心会计与产品成本核算间的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基于成本原始准则向成本对象分配成本。直接成本可直接被分配给成本对象,而一般费用的分配却不能如这般直接。一般费用首先被记入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会计提供许多方法以向成本对象(资产、分摊、附加费及作业会计)分配

一般费用。由于成本中心的科目设置仅能确立成本的发生处,却不能确立因何产生成本,因此,向成本对象直接分配这类成本是有问题的。

5.1.1.2跨成本中心的流程

CO-ABC模块引进用于跨成本中心流程的成本会计的业务流程。这可使从成本中心向业务流程,再由业务流程向成本对象分配一般费用。

5.1.1.3优势

存在两个基本优势:

用户可获得一般费用的两种概况:一个是成本中心会计的基于部门的概况;另一种是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中以流程定位的概况。这可从本质上提高用户的一般费用的透明度。作为第一次,哪些业务流程运用哪些资源引起的一般费用变得清清楚楚。

业务流程的实际用途,能以一种更为准确地反映成本来源方式,向成本对象分配一般费用。

请注意,即使运用CO-ABC,所有的间接成本第一次仍需分配至成本中心。因此成本中心会计始终拥有完整的间接成本概况。没有经成本中心向业务流程进行直接科目设置的应用流程。

5.2方案

5.2.1.1CO-ABC的逐步引入

几乎所有公司都运用广泛的成本会计系统,这些系统提供详细的成本中心报表和产品成本。由于一般费用的分配并不是基于成本源,因此此类成本会计的结果对于制定决策往往是不够的。

5.2.2平行的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

运用平行成本核算,并不能动现存的运营性成本控制系统。平行地进行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方式。成本中心成本(通常在运营性成本中心会计内进行分配)成为向业务流程进行分配的起点,在平行成本核算中,将进一步被分配至成本对象。

5.2.2.1简单引进

以平行方式工作的优点是可进行简易的引进,这可使用户仅向对于整个公司有利并可获得经验的部门引进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

5.2.2.2面向战略

平行成本核算的目标是提供战略信息以支持决策制定。为此目的,用户可运用几种备选的成本核算方法并实施因果分析法。

在运营性成本会计中,成本中心成本通过例行流程和附加费输入生产定单中。在平行式成本会计中,相同的成本中心成本被分配至流程。

5.2.3运营性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

5.2.3.1成本对象的运营性分配

在运营性成本核算中,流程成本输入与值相关的成本流。流程以实际成本中心成本借记。这可抵销相同的成本中心成本的不同分配的需要。可根据原因向成本对象分配流程。可抵销公司需要选择相应的成本对象如生产定单、按库存制造的定单、加工定单、销售定单和项目等。

5.2.3.2流程模板

通过流程模板,也可在成本核算中解释流程成本。这可显示产品成本核算中的流程成本,从而可使用户进行库存评估。作为相等的成本会计系统用户可获得成本中心会计和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首先,如先前一般,通过生产定单结算与生产相关的定单。此外,除物料单和例行流程外,这些与生产和产品评估相关的流程可运用流程模板进行输入。其它与生产无关的流程,如销售或市场营销流程等,可直接分配至市场区定位的获利能力分析。

5.2.3.3取代附加费

运营性成本会计,包括ABC的作用是通过流程按成本源进行一般费用分配来取代许多有时是过分昂贵的间接附加费。

这是显著提高了产品成本核算及获利分析的能力,同时也是损益表内的更佳成本分配方法。因此,运营性成本会计可持续提供用于制定决策的数据。

5.2.3.4需要未来版本内实施

注:运营性会计不在版本3.0内实施。

从长远来看,大多数公司都努力实施运营性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然而,这需对成本控制方式进行彻底更改,并与相应的组织性成本相联系。因此,它通常对于在下属区域开始平行式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并沿运营性成本核算方向扩展该方案非常有用。

5.3集成的优势

CO-ABC模块为进行平行式和运营性方案而完全与SAP系统集成。与非集成的生产成本核算解决方案相较,这可为用户提供相当多的优势。

5.3.1平行式成本核算向运营性成本核算的过渡

5.3.1.1平行式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

CO-ABC内的平行式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是运用版本3.0进行实施,在下一版本中将提供运营性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核算解决方案仅为用户提供平行式成本核算。CO-ABC 为用户提供运用更简单的平行成本核算获得经验。然后,用户不必更改至一个不同的系统而实施运营性成本核算。

5.3.2当前运营成本数据的使用

集成的SAP系统可确保输入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成本时便可立即将其记帐。因此,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可始终利用这些成本。这可彻底消除从其它系统装载数据的麻烦。

5.3.3对成本需求和分配基础使用现有信息

5.3.3.1财务的可测量性

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的质量取决于资源以及成本需求的质量和可测量性。要明白,如果不能对某一被采购的物料的复杂性进行财务测量,则根据该物料的复杂性选用采购流程是徒劳的。若基于缺少应测量的数量而粗略估计出的百分比而进行分配,则这种分配的结果令人置疑。

从长远看,人工测量对于进行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通常不够经济、简便。当然,许多所需数量都已存在于SAP 系统的统计数据基础中。现有机制,如从后勤信息系统转换,使为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运用现有数据更为简易。

5.3.4计划和实际的成本核算

5.3.4.1计划与实际平行

分配通常有计划和实际之分。若成本中心计划成为成本会计中制定计划的起点时,则可在实际成本核算中运用记入成本中心的当前记帐。平行式计划和实际成本核算是有效控制并进行变量分析的基础。

5.3.5平行的任何期间和会计年度

5.3.5.1期间平行

可基于期间更新流程分配。许多期间和财政年度都可平行进行。这可持续监控用户的业务流程。尤其是运用业务流程的再设计对再组织的作用进行不断的监控对于获得成功至关重要。

6主数据:结构和概念

与成本中心会计(CO-CCA)的对象相同,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也运用一些其它主数据。下列章节提供这些对象的基本特征的概况。

6.1成本中心和作业类型

6.1.1.1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企业的组织性部门,可以在成本会计中作为独立的帐户分配单元进行结算。它们应以一种能够表示负责部门的方式进行构造,这意味着在该部门内有一特定员工负责成本的发生。

6.1.1.2作业类型

在R/3 系统中,作业类型作为业务服务性能的分配基础。应以一种成本是服务性能的一部分的方式选择作业类型。因此必须能直接或根据以往来计算作业数量。若成本中心的作业来源不同,则必须划分成不同的作业类型。下面是作业类型的示例:不同的成本中心的作业类型如:

生产:打钻时间、打磨时间和完成的元件

服务:维护时间和抽样检查

管理:与客户的电话交流、处理的发票

请注意,作业类型仅描述一个成本中心的作业,而不能提供跨成本中心的概况。

6.2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表示跨功能(如物料采购)的流程。因此,几个成本中心都参与执行指定的业务流程。因此,流程使用大量成本中心提供的资源与作业类型。

6.2.1业务流程的等级

总体而言,业务流程的展开可划分为三个等级。流程定义确定全企业范围的流程结构和基本特征。

6.2.1.1业务流程的创建

该定义可作为不同的企业部门创建业务流程的模式。业务流程汇集在特定期间的指定组织环境内产生的,与流程相关的所有成本。这也是流程成本及不同企业部门的效率进行比较的等级。在目前,CO-ABC 模块仅在这一等级上提供创建业务流程的能力。

用户也可在最低级检验个别流程的执行情况。运用与一般费用相联系的、重复性极强的流程,通常难以从成本控制角度记录每个流程(如每个物料定单)。而且,如不允许进行数据处理,则这一流程并不是实际有用的。如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自动创建或完成流程的确定。

6.2.2结构

6.2.2.1业务流程间的关系

业务流程可与代表流程的单元、现金流或内在结构间具有不同的关系。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种关系。

6.2.2.2组

建流程组时,不同且相互独立的流程被组合成同一批次或同一层次等级。例如,

不同的采购流程(国内采购、国外采购)可被组合成被称为“全部采购”的组。该组可用于制表的分析和评估或同时修改流程(如计划的)。与成本控制类似,存在标准业务流程层次等级,其中仅经过一次流程。此外,也可创建许多备选的层次结构和组以考虑其它分组特征。

6.2.2.3分配关系

从发送流程到接收流程的成本流也可看作是流程间的联系。如何向辅助流程分配成本,然后再进一步记入其它主流程。这可使用户显示系统中暗含的流程层次。在此,层次结点本身就是流程并显示相应的成本。应注意,最终联系不是作为可见组进行存储,而是被潜在定义的。

6.2.2.4结构化的流程

结构化的业务流程(如物料购置)包括几个子流程,如采购、货物收据、发票等。这些依次被划分成附加子流程。该结构的最低级由基本任务形成。这些任务表示不必再深入细分的流程内业务,如接收物料或检验物料。这里的区别是以流程主数据明确定义结构和数量关系。

6.2.2.5任务

任务是成本中心会计和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间的链接。它们可被视为职能和流程定位结构的共同组件。一方面,它们构成流程划分的最低级。另一方面,它们也可被分配至成本中心的作业类型。作业类型和任务之间的关系产生任务分类。诸如执行某一任务所需指定作业类型的数量此类的信息可被储存。在此可以评估用于任务的资源,该评估是基于作业类型的使用,因此,成本被贷记到成本中心而对流程或子流程借记。在任务层次上不核算成本。

6.2.2.6流程细分成子流程

以后的版本将提供将流程划分成子流程和任务,以及存储任务分类中作业类型和任务间关系的选项。

6.2.3特征值

流程和任务可进一步由分类划分特征值。如描述公司定单处理的流程可由下列各项进行划分:

子流程中的分配关系

创建

定单监控

装运

这些子流程可由不同的附加值赋予特征。

6.2.3.1特征值的后续

特征值及其相应的进程可由其它流程、成本对象或进一步分摊的成本通过分配得以延续。由特征值进行区别的流程和成本对象的概况,可使用户分析复杂的运营结果。而且,它还可为流程分析和优化提供多种选项。如向一成本对象分摊的成本可作为对附加值的分摊额进行检查。与几个期间相比较可显示一段时间为与时间相关成本结构的发展。

6.2.3.2用户自定义的可测量性

版本3.0提供四种分类。这些分类的值可在客户化中被定义:

外部附加值:

外部附加值表明根据外部因素对产品增值流程的影响。用户可选择低、中或高级附加值。

内部附加值:

增加内部值的流程通常很少能够满足客户,但对于内部运营流程却非常重要。

业务流程类型:

业务流程类型表明向企业的哪些部门分配流程(销售、开发或生产)

性能类型:

性能类型代表成本因素等级。其结果是它可定义影响流程成本的成本因素(如批次编码、作业数量中性、作业数量依靠)

此外客户化中的用户指定分类在版本4.0中进行规划。

6.3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公司所有成本被多次分配的经营单位。

6.3.1.1成本对象类型

SAP 系统按企业和制造类型提供多种成本对象。尤其是按库存制造的生产商运用按库存制造的定单来汇集成本。建筑业企业处理项目、网络和定单。服务业企业,不具有物料单和工艺流程,运用一般成本对象。

6.3.1.2进一步向成本对象分摊成本

有几种方式可进一步向个别成本对象分摊成本。既可运用以下所描述的流程,或根据生产流程模板向成本对象分配成本。流程模板包括或确定涉及的流程,及所需流程数量。成本核算时,可运用流程价格评估流程数量。所产生的成本被分配至成本对象。

在版本3.0中,CO-ABC 提供向一般成本对象进行定期分配的能力。

6.4资源和成本需求

6.4.1.1资源使用的条件

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的中心目标是区别资源使用的需求。根据成本源原则,只有反映一般费用的因素能被区别时,才可能分配一般费用。生成及派生的一般费用的因素是资源和成本需求。流程的资源用途由对资源的需求确定。可分配给成本对象的流程数量由成本来源确定。资源与成本需求的例子为:

生产定单或产品方案的数量

物料单项目或操作的数量

已处理的采购定单的数量

已向其发出定单的供应商数量

6.4.1.2后勤信息系统

若流程数量非常大,则资源或成本需求的当前数量的定确定会涉及大量的工作。然而,这些需求可通常由SAP 系统中统计指标表示。尽管可人工输入计划和实际值,CO-ABC 与后勤信息系统(LIS)的集成功能使用户自动确定许多指标。而且,用户还可进一步从其它SAP 应用流程中获得当前值。这一功能对于经济而有效的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尤其重要。

6.4.1.3比例因子

需求数量可象征性地用作分配的因素。比例因子确定向不同接收方分配发送方成本的指标。除统计指标外,作业量或成本金额也可用作跟踪因素。

7 CO-ABC内的分配方式

下列章节详述基本于作业的成本核算的务种分配方式。而且,它还显示在CO-ABC 中如何实施平行式会计。

7.1概况

7.1.1.1对业务流程进行的分配

在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中,分配给成本中心的一般费用又基于资源用途分配至业务流程。成本从一个业务流程分配至另一个业务流程,最终到成本对象。

7.1.1.2分配方式

CO-ABC提供不同的分配方式:

从成本中心至业务流程

从业务中心至成本对象

分配方式的选择反映出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中可获得的评估和分析选项。也可组合起来运用这些方式,以便运用相应的方式可符合特定分析要求。

7.1.1.3价值会计核算

成本中心分配、成本中心评估及流程评估都是纯粹的价值核算。在此,成本仅是简单地由发送方向接收方进行分配,但是显示潜在的作业关系。

价值核算的方式易于实施,但其结果都仅限于有限的分析,因未测量业绩产出,

所以不可能将相应的成本划分成固定及可变部分。换言之,仅能分配全部成本,而且,不能为发送对象计算生产率。因此,仅能运用成本等级的计划/实际比较才能实施变量分析。

7.1.1.4数量核算

数量核算由成本中心的作业分配及包括数量和作业价格的流程分配定义。在此,首先运用发货方与收货方之间的作业关系构造数量结构。其次,运用标准化的作业价格评估数量结构,以便可观察到现金流。

这些方式要比价值核算花费稍多些,因为它们要求进行分析性规划和实际数量的测量,然而数量核算的间接方式,如间接作业分配可尽量减少开支。其优势是用户可根据

已知的实际作业和潜在的计划作业确定运营率。此外,用户可进行计划/目标/实际的成本和数量的比较,可通过各种类别分析和区别变量。

7.2成本中心成本的分配

向业务流程分配成本中心,CO-ABC 运用与成本中心会计核算向其他接收方(定单、成本中心等)分配成本基本相同的方式。

7.2.1成本中心分配

7.2.1.1分配特征

系统向接收方分摊成本中心成本,同时保留原始成本要素。分配的显著特征为:纯值会计

仅向接收者分配最初成本

在收方,最初向发货方分配的成本要素仍为可视的。

7.2.2成本中心分摊

7.2.2.1分摊的特征

原则上,分摊与分配相区别,因为依据不同的成本要素记帐的成本都在次级成本要素分摊成本要素下以汇总的形式被总计和分配。分摊的明确目标是成本中心的完全贷记。

分摊的显著特征是:

纯价值核算

可分摊初级和次级成本

运用分摊成本要素以汇总的形式,贷记发货方成本中心,借记接收方对象。

7.2.3作业分配

7.2.3.1分配方式

与价值核算方式相同,分摊、分配和成本中心会计也可提供作业核算的方式。这一方式也可用于向业务流程的分配。对发送成本中心根据其作业类型贷记,而对接收方业务流程进行借记。可由所发送或接收的作业数量得出所分配的成本金额。该金额应按作业类型的价格进行评估。

直接和间接作业分配如何确定数量存在区别。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综合习题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财务会计中,应当将销售费用归属于下列各项中的()。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加工成本 D.非生产成本 2、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 A.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 B.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 D.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3、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4.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 A.成本的目标 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5、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A.高低点法 B.散布图法

C.回归直线法 D.直接分析法 6、当相关系数r等于+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正相关 B.完全正相关 C.完全无关 D.基本无关 7、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8、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属于()。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技术性变动成本 D.约束性变动成本 9、下列项目中,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产品成本 D.期间成本 10、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指()。 A.变动成本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 D.变动成本率 11、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 A.成本的变动范围 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 D.市场容量的变动范围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 一、关键概念 1.战略决策 2. 战术决策 3. 确定型决策 4. 风险型决策 5.不确定型决 6. 短期决策 7.长期决策 1.生产经营决策分析 2.定价决策分析 3.最大生产经营能力 4.正常生产经营能力 5.剩余生产经营能力 6.追加生产经营能力 7.相关业务量 8.相关收入 9.相关成本 10.增量成本 11.机会成本 12.专属成本 13.加工成本 14.可分成本 15.可避免成本 16.可延缓成本 17.无关成本 18.沉没成本 19.共同成本 20.联合成本 21.不可避免成本 22.不可延缓成本 23.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 24.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 25.差别损益分析法 26.相关损益分析法 27.相关成本分析法 1.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可以转移 2.追加订货 3.正常订货 1.半成品 2.联产品 3.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 4.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二、分析思考 1.什么是决策分析 2.决策分析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3.应用哪些方法进行预测分析 4.决策分析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 5.决策分析有哪几种类型 1.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的概念与目标? 2.短期经营决策的主要类型? 3.什么是决策的备选方案? 4.什么是相关业务量,相关收入、相关成本? 5.单一方案、互斥方案、排队方案和组合方案之间有什么区别? 6.生产经营能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关系? 7.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各包括哪些内容? 1.不同决策方案发生增量成本、机会成本或专属成本的条件是什么 2.成本无差别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3.各种决策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决策 4.运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5.运用直接判断法做出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6.运用相关损益分析法做出是否增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7.运用差别损益分析法进行深加工决策和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8.运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自制或外购决策。 1.生产经营决策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它们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2.为什么在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中,无论是半成品还是联产品本身的成本都是无关成本? 三、单项选择题 1.由于现代社会大生产及商品经济所具有的精微性、宏大性、高速性与瞬变性等特点,使得无论怎样有天赋的决策者都不可能独立完成决策所必需的收集、分析、整理、归纳浩繁的动态信息的工作,因此必须在决策分析过程中贯彻( )。

《管理会计》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财务会计中,应当将销售费用归属于下列各项中的(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 加工成本 D. 非生产成本 2、 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 ) A. 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 B. 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 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 D. 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3、 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 A. 半固定成本 B. 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4、 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A. 成本的目标 B. 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5、 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A. 高低点法 B. 散布图法 C.回归直线法 D.直接分析法 6、 当相关系数 r 等于 +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基本正相关 B. 完全正相关 C. 完全无关 D. 基本无关 7、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 指降低( )。 A. 约束性固定成本 B. 酌量性固定成本 C. 半固定成本 D. 单位固定成本 8、 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属于( )。 A. 约束性固定成本 B. 酌量性固定成本 C. 技术性变动成本 D. 约束性变动成本 9、 下列项目中,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 A. 直接成本 B. 间接成本 C. 产品成本 D. 期间成本 10、 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指( )。 A. 变动成本总额 B. 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 D.变动成本率 11、 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 ) A.成本的变动范围 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 D.市场容量的变动范围 12、 在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 a ,然后 才能计算出b 的 方法时( ) A. 直接分析法 B. 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13、 某企业在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需要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据此可以断 定:该企业应 用的是( ) A.高低点法 B.回归直线法 C.多步分析程序 D.同步分析程序 14、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 )。 )。

智慧树知到《管理会计》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管理会计》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变动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计算公式是() A:单位完全生产成本×本期销量 B: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量 C:期初存货+期末存货-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 D: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正确答案: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量 直接材料费用、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工人薪金、推销佣金以及按加工量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都属于( )。 A:制造成本 B:直接材料 C:其他制造费用 D:变动成本 正确答案:变动成本 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就是运用( )原理对过去若干期间销售收入(或销售量)及资金需用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计量后,确定反映销售收人与资金需用量之间的回归直线y=a+bx,并据以推算未来期间资金需用量的一种方法。 A:回归分析法 B:判断分析法 C:加权平均法 D:季节预测分析法 正确答案:回归分析法 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下列( )情况应该采取外购的策略。

A: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外购价格 B: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外购价格 C: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外购价格 D:自制单位产品成本>外购价格 正确答案: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外购价格 某产品销售收入800元,保本额500元,变动成本率为65%,则该产品的利润为( ) A:105 元 B:280元 C:175元 D:195元 正确答案:105 元 第二章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 ) A:结构性成本动因 B:成本动因理论 C:最佳价值链结构 D:执行性成本动因 E:价值性成本动因 正确答案:成本动因理论 以下那些属于执行性成本动因() A:员工 B:全面质量管理

2020初会习题+讲解-第14讲_管理会计基础(2)

第七章管理会计基础 习题精讲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2011年改编) A.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 B.支付的印花税 C.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D.基本生产车间设备计提的折旧费 【答案】D 【解析】选项A,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B,计入税金及附加;选项C,计入销售费用;选项D,计入制造费用,最终计入产品成本。 【例题·单选题】甲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将直接人工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甲产品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总计23 200元。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第一工序在产品20件,完成全部工序的40%;第二工序在产品40件,完成全部工序的60%。月末在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元。(2011年) A.2 400 B.3 200 C.6 000 D.20 000 【答案】B 【解析】 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20×40%+40×60%=32(件); 单位成本=23 200÷(200+32)=100(元/件);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32×100=3 200(元)。 【例题·单选题】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时,最适宜将产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是()。(2011年) A.定额比例法 B.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C.约当产量比例法 D.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答案】D 【解析】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选项D正确;月末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且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比重相差不大时,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选项C错误;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采用定额比例法,选项A错误;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选项B错误。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09年12月共发生生产工人工资70 000元,福利费10 000元。上述人工费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间分配,其中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1 2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800小时。该企业生产甲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为()元。(2010年) A.28 000 B.32 000 C.42 000 D.48 000 【答案】D 【解析】该企业生产甲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 =1 200×(70 000+10 000)÷(1 200+800) =48 000(元)。

管理会计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答案 1.解: 假设C产品停产,贡献毛益分析如下表所示。 可见,由于停产了C产品,结果使整个企业由盈利34 000元变成亏损56 000元,因为产品C虽然亏损,但仍有正的贡献毛益额可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 2.解: 自制零部件下的成本=18000*(30+20+8)=1044000(元) 外购零部件下的成本=18000*60=1080000(元) 自制零部件的差量收益=1080000-1044000=36000(元) 因此,应选择自制零部件方案。 3.解: 自制零部件的预期成本y1=40000+58x 外购零部件的预期成本y2=60x 当y1=y2时,x=20000(个) 因此,当x=20000时,y1=y2,两个方案不分优劣。 当x<20000时,y1>y2,外购方案较优。 当x>20000时,y1

财务管理学---第6章-例题答案

第6章资本结构决策 【例1·单选题】以下各种资本结构理论中,认为筹资决策无关紧要的是( B )。 A.代理理论 B.无税MM理论 C.融资优序理论 D.权衡理论 【解析】按照MM理论(无税),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筹资决策也就无关紧要。 【例2·计算分析题】某企业取得5年期长期借款200万元,年利率为10%,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借款费用率0.2%,企业所得税税率20%,要求计算该借款的资本成本率。 【按照一般模式计算】 银行借款资本成本率=[10%×(1-20%)]/(1-0.2%)=8.02% 【按照折现模式计算】 现金流入现值=200×(1-0.2%)=199.6(万元) 现金流出现值=200×10%×(1-20%)×(P/A,K b,5)+200×(P/F,K b,5) =16×(P/A,K b,5)+200×(P/F,K b,5) 16×(P/A,K b,5)+200×(P/F,K b,5)=199.6 用8%进行第一次测试: 16×(P/A,8%,5)+200×(P/F,8%,5)=16×3.9927+200×0.6806=200>199.6 用9%进行第二次测试: 16×(P/A,9%,5)+200×(P/F,9%,5)=16×3.8897+200×0.6499=192.22<199.6 采用内插法:

解之得K b=8.05% 【例3·单选题】甲公司某长期借款的筹资净额为95万元,筹资费率为筹资总额的5%,年利率为4%,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用一般模式计算,则该长期借款的筹资成本为(B)。 A.3% B.3.16% C.4% D.4.21% 长期借款筹资总额=长期借款筹资净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率)=95/(1-5%)=100(万元) 长期借款筹资成本=[筹资总额×利率×(1-所得税率)]/筹资净额=[100×4%×(1-25%)]/95=3.16%【例4·计算分析题】某企业以1100元的价格,溢价发行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7%的公司债券一批。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发行费用率3%,所得税税率20%。要求计算该债券的资本成本率。 【按照一般模式计算】 公司债券资本成本率=[1000×7%×(1-20%)]/[1100×(1-3%)]=5.25% 【按照折现模式计算】 1100×(1-3%)=1000×7%×(1-20%)×(P/A,K b,5)+1000×(P/F,K b,5) 按照插值法计算,得K b=4.09% 【例5·单选题】某公司拟发行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元,5年期,票面利率为8%,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按溢价10%发行,债券发行费用为发行额的5%,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0%,假设用折现模式计算,则该债券的资金成本为(C)。 A.5.8% B.6.29% C.4.58%% D.8.5%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资料讲解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 教研室: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课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运用案例教学,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重点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熟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一般了解管理会计原则和管理会计机构。 【基本内容】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二、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四、管理会计的地位及其组织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重点掌握:成本的主要类型,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的含义、特点、内容,进一步分类,降低途径、项目、相关范围,成本性态分析目的与方法,各种决策成本的定义;一般掌握边际利润。 【基本内容】 一、成本及其分类 1. 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 2. 多种成本的分类 二、成本性态与相关范围 1. 成本性态的含义 2. 成本按其性态分类 3. 相关范围的意义 三、成本性态分析 1. 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与目的 2. 成本性态分析程序 3. 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管理会计学》第七版 孙茂竹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教材习题解析 一、思考题 1.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想法? 答: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从狭义的管理会计阶段发展到广义的管理会计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一个广泛引入和应用相邻学科的新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科本身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 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新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及推广运用总是源于企业实践的需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相 应地,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也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必然推动着管理会计定义不断丰富、清晰、完整,促进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建立与完善。 所以,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来看,结合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觉得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和管理会计以后研究的演变,除了了解过往、以史为鉴,更重要的是寻找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因和规律,并能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2.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你 认为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何种地位? 答: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管 理会计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成功进行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履行管理会计人员职能和重要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提供客观的信息、有效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信息也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时,管理会计人员的作用也就逐渐从辅助性决策支持者转为积极的商业伙伴,通过发现企业持续改进的机会和评价稀缺资源的最佳使用方案而促进企业各种变革的展开。 由于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和独立程度不同,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较高,单位的人事政策对管理会计人员的任用和选拔比较重视,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较高,其独立性较强,就有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管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就不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因为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具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D 三、判断题 1.√ 2. √ 3.× 4.√ 5.× 6.√ 第二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一、单选题 1. D 2. C 3. B 5.C 7.B 10.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2. ACD 3. AB 4. AB 5. ABC 6.BCD 7. ABD 8.ABCD 9.BC 10.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实践练习题 实践练习1 某企业生产一种机床,最近五年的产量和历史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460=a+50b 550=a+70b, 故b=(550-460)÷(70-50)=; a=460-50×=235 则Y=235+ (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b=(5×150925-300×2495)÷(5×18250-300×300)= a=(×300)÷5=205(万元) 则Y=205+ 实践练习2 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2013第二学期管理会计第六章习题及答案整理 (1)资料

第六章长期投资决策练习题及答案整理 一、单选题 1、已知某设备原值60000元,税法规定的残值率为10%,最终报废残值5000元,该公 司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设备最终报废由于残值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为() A.5250 B.6000 C.5000 D.4600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净现值大于0 ,方案可取; B.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率,方案可行; C.使用净现值获利指数与内部报酬率,在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时,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D.获利指数大于1,方案可取。 3、旧设备的变现价值,应作为继续使用旧设备的() A.付现成本B.无关成本 C.相关成本D.机会成本 4、某投资方案,在贴现率为16%,净现值为-1200,贴现率为14%时,净现值为400, 则内含报酬率为() A.14.2%B.14.5%C.15.2%D.15.5% 5、对单独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金成本越高,净现值越大 B.当内部报酬率等于资金成本时,净现值为0 C.内部报酬率小于资金成本时,净现值为负 D.资金成本越低,获利指数越大 6、获利指数(),表明该项目具有正的贴现率,对企业有利。 A.大于0 B.小于0 C.大于1 D.小于1 7、当贴现率与内含报酬率相等时,说明() A.净现值大于0 B.净现值小于0 C.现值指数大于0 D.现值指数等于1 8、下列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中,其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是()。 A.净现值率B.投资回收期C.内部收益率D.投资利润率 9、净现值随贴现率的变动而()。 A.正比例变动 B.反比例变动 C.同方向变动 D.反方向变动 10、当投资决策方案具有不同的投资有效期时,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决策指标是 ()。 A.净现值 B.净现值率C.内部收益率 D.年等额净回收额 11、某投资项目在建设期内投入全部原始投资,该项目的净现值率为25%,则该项目的 获利指数为() A.0.75 B.1.25 C.4.0 D.25 12、在只有一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的条件下,如果该项目不具有财务可行性,则必然存 在的一种情况是:() A.净现值>0 B.获利指数>1 C.净现值率<0 D.内部收益率>ic 13、在项目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分析中使用的“经营成本”是指()

(7)管理会计系列讲解之七——敏感性分析

《管理会计系列讲解之七——敏感性分析》讲义 讲解提纲: 一、有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使盈利转为亏损 二、各参数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第一课时 前面的盈亏临界分析,认为除待求变量外的其他参数都是确定的。但是,实际上,由于市场的变化(原材料价格、产品价格、供求数量等的波动)和企业技术条件(原材料消耗和工时消耗水平波动)的变化,会引起模型中的参数发生变化,使得原来计算出来的盈亏临界点、目标利润或目标销售量失去可靠性。 经营者希望事先知道哪一个参数影响小,哪一个参数影响大,影响程度如何。 本量利分析的敏感性分析,就是在E= p x - bx- a中,当p、b、x和a某个因素变化时,对盈亏临界点和利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分析。 即:本量利分析的敏感分析,主要研究:有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使盈利转为亏损 各参数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等问题。 一、有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使盈利转为亏损 【例1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2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预计明年固定成本为40 000元,产销量计划达100 000件。假设没有利息支出和所得税,请计算明年预计利润;请做敏感分析。 E=100 000×(2-1.2)-40 000=40 000(元) 有关的敏感分析如下: 1.单价的最小值 单价下降会使利润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利润将变为0,它是企业能忍受的单价最小值。设单价为SP: 100 000×(SP-1.2)-40 000=0 SP=1.60(元) 单价降至1.6元时,即降低20%(0.4/2)时企业由盈利转入亏损。 【例1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2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预计明年固定成本为40 000元,产销量计划达100 000件。 E=100 000×(2-1.2)-40 000=40 000(元) 2.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值 单位变动成本上升,会使利润下降,并逐渐趋近于0,此时的单位变动成本是企业能忍受的最大值。 设单位变动成本为VC: 100 000×(2-VC)-40 000=0 VC=1.6(元) 单位变动成本由1.2元上升至1.6元时,企业利润由40 000元下降至0。此时,单位变动成本上升了33%(0.4/1.2)。 【例1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2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预计明年固定成本为40 000元,产销量计划达100 000件。 E=100 000×(2-1.2)-40 000=40 000(元) 3.固定成本最大值 固定成本上升,会使利润下降,并趋近于0,此时的固定成本是企业能忍受的最大值。 设固定成本为FC: 100 000×(2-1.2)- FC =0 FC=80 000(元) 固定成本增至80 000元时,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此时固定成本增加了100%(40 000/40 000)。 【例1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2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预计明年固定成本为40 000元,产销量计划达100 000件。 E=100 000×(2-1.2)-40 000=40 000(元) 4.销售量最小值 销售量最小值,是指使企业利润为0的销售量,它就是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销售量×(2-1.2)- 40 000 =0 销售量=50 000(件) 销售计划如果只完成50%(50 000/100 000),则企业利润为0。 二、各参数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成本与管理会计本量利习题与答案

第五章本量利分析 一、复习思考题 1.试述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2.边际贡献与变动成本有何区别与联系? 3.边际贡献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其计算公式如何? 4.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有何区别与联系? 5.试述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6.试述有关因素变动对对安全边际的影响。 7.试比较利润对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以及销售量等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销售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的余额称做( )。 A.安全边际 B.营业毛利 C.边际贡献 D.边际贡献率 2.盈亏临界分析的关键是确定( )。 A.安全边际 B.边际贡献 C.成本性态 D.保本点 3.某企业生产产品A,单位变动成本10元,年产销量均为5 000件,年固定成本10 000元,单位售价15元,则保本点销售量为( )。 A.1 000件 B.5 000件 C.2 000件 D.1150件 4.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该产品单位售价8元,单位变动成本5元,年固定成本为 30 000元,保本额( )元;若销售量为13 000件,则安全边际量为( )件。 A.10 000,24 000 B.30 000,10 000 C.50 000,39 000 D.80 000,3 000 5.其他条件不变,单位变动成本提高,则保本点( )。 A.提高 B.不变 C.下降 D.不一定 6.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45元/件,固定成本总额为60 000元, 产品单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该企业当期应销售( )产品。 A.800件 B.1 280件 C.1 333件 D.2 000件 7.下列关于安全边际和边际贡献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边际贡献的大小,与固定成本支出的多少无关 B.边际贡献率反映产品给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 C.提高安全边际或提高边际贡献率,可以提高利润 D.降低安全边际率或提高边际贡献率,可以提高销售利润率 8.本量利分析的基础是()。 A.盈亏临界点 B.目标利润 C.成本性态分析 D.目标销售量 9.某企业经营甲产品,其销售单价为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400 000元,目标利润为400 000元。现要求目标利润增加20%,则以下哪种方式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A.销售量增加500件 B.变动成本增加128元 C.单价上升2% D.固定成本减少80 000元 10.某公司生产B产品,单价为10元,单位制造变动成本为6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为1元,销售量为1000件,则产品边际贡献为( ) 元。 A.4000 B.3000 C.2000 D.5000 11.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能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盈亏临界点的措施是()。 A.提高单价 B.增加产销量 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D.压缩固定成本 1C 2D3 C4 D5 C 6 D 7 D 8 C 9 D 10 B11B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等式成立的有( )。 A.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边际贡献率 B.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 C.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D.边际贡献率=1-安全边际率 2.下述规律正确的有( )。 A.盈亏临界点不变,销售量越大,实现的利润越多 B.销售量不变,盈亏临界点越低,实现的利润也越少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思考题 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围是什么?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围,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围和一定的空间围。就期间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

管理会计第六章课堂练习及答案

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全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00件,年初已按100元/件的价格接受正常任务1000件,该产品的单位完全成本为80元/件(其中,单位固定成本为30元)。现在一客户要求以70元/件的价格追加订货。 要求:请考虑以下不相关情况,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为企业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1)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200件,不增加专属成本; (2)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200件,但因有特殊要求,企业需追加1000元专属成本; (3)同(1),但剩余能力可用于对外出租,可获租金收入5000元; (4)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300件;因有特殊要求需追加1000元专属成本。 答:(1)单位变动成本=80-30=50(元/件) 初步判定单位变动成本<订货价格 差别损益=(70-50)×200=4000(元)应接受订货 (2)差别损益=4000-1000=3000(元)应接受订货 (3)差别损益=4000-5000=-1000(元)应拒绝订货 (4)差别损益=200×(70-50)+100×(70-100)-1000 =0 接受或拒绝订货均可

2.某厂生产A产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000个,如外购每个进价60元。如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的直接材料费30元,直接人工费20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6元,合计64元。该车间的设备如不接受自制任务,也不作其他安排。决策下年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解:自制零件下的成本=18 000×(30+20+8)=1044 000(元) 外购零件下的成本=18 000× 60==1080 000(元) 自制零部件的差量收益=1080 000—1044 000=36 000(元) 因此,应选择自制零部件方案。

管理会计作业附参考答案章

第二章 某公司2005年甲产品生产工时和制造费用总额的资料摘录如下: 高点低点 生产工时(小时)75000 50000 制造费用(元)176250 142500 制造费用是由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混合成本三部分组成的。公司对低点制造费用进行了分解:变动成本为50000元,固定成本为60000元,混合成本为32500元。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 (2)当生产工时为65000小时时,预测其制造费用总额。 参考答案:(1)①由对低点的分解得:50000b’=50000,所以b’=1(元) ②对高点进行分解:176250=60000+1×75000+高点混合成本 所以, 高点混合成本=41250(元) ③对高、低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41250=a+75000b 32500=a+50000b 所以, a=15000(元), b=0.35(元) ④混合成本的数学方程:y=15000+0.35x (2)当生产量为65000小时时,其生产成本为: y=60000+1×65000+15000+0.35×65000=162750(元) 第三章 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去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00000元,期末存货量为1000件,单位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600元。本期产量为5000件,本期销量与去年相同,为4500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500000元。 要求计算本期的以下指标: (1)期末存货量= (2)单位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3)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4)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5)两种成本法广义利润差额= (6)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 (7)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 (8)如果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1000元,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 参考答案 (1)期末存货量=期初存货+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1000+5000-4500=1500 (2)单位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本期固定制造费用/本期产量=500000/5000=100元 (3)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单位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1500*100=150000元 (4)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上期单位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600*100=600000元 (5)两种成本法广义利润差额=150000-600000=-450000元 (6)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00000元 (7)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

管理会计之管理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之——管理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从狭义管理会计的定义看,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提供计划与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会计。 A、内部管理者 B、外部投资者 C、内部所有人 D、外部债权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从狭义管理会计的定义看,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计划与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会计。 2、从属性看,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A、增加管理人财富 B、提高经济效益 C、增加股东财富 D、提高竞争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从属性看,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3、()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 A、相关性 B、准确性 C、一贯性 D、客观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 4、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动,这一观点属于()。 A、资金总运动论 B、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C、价值差量论 D、现金流动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持资金总运动论观点的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动,主要理由是:(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并列的分支,两者同属于会计这一范畴之下,因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共同的对象——资金运动。在这一资金运动系统中,管理会计的对象涵盖了所有时空的资金运动,而财务会计仅以过去的资金运动为对象。(2)把资金总运动作为管理会计的对象,与管理会计的实践及历史发展相吻合。 5、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所用的基本方法属于()。 A、统计性方法 B、研究性方法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思考题 1. 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 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 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 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 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 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 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 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 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动性,即使“约束性”很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