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论辩_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社区论辩_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社区论辩_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社区论辩_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

社区的形态转变3

黎熙元 陈福平

提要:本文围绕社会学理论中城市社区消失、继存和解放的学术论题,使用广州市三个不同类型社区的问卷资料,通过量化研究讨论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形态的转变。分析结果指出,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特征是:随着城市化程度和人口流动性的提高,居民的社会支持网逐渐从社区内转移到社区外,导致了居民的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减弱,即是说,由居民社会关系构成的自然社区向国家划分的行政社区以外扩散。这个研究结论显示,现行以“属地管理”为基础的社区建设模式能够达到的基层整合效果将越来越减弱。

关键词:社区论辩 社会支持网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二战前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展开。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传统的、自成一体的社区产生了深刻的冲击,也造就了城市新的人际关系和群体、组织结构。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社区的不同类型进行研究,提出三个关于城市社区的基本论题:社区消失、继存和解放(community lost,saved,liberated)。

自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工业化也在中国迅速展开,越来越频繁的人口流动和高速成长变化的产业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对封闭和稳定的城乡社区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2001年前后,中央政府在全国城市推动社区建设工作,这项以投入公共资源来强化“属地管理”的工作使社区这个来自海外的概念为中国公众所认识。这样,社区在中国就获得了与西方学术界不太相同的定义,它是以城市的行政管理或政权建设的基层单位来划分或存在的;而不一定是自然形成的、邻里关系自成一体的居民区,虽然划分会考虑自然形成的社区,但两者不一定重合。那么,这样的城市社区是否也具有社会学定义的社区所具有的要素如人际关系、邻里关系、社区参与和社区团结呢?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3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研究———作为一项社会政策的社会资本重构”(项目号05BSH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91

论文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对这些社区产生了什么冲击?

本文的讨论是围绕城市社会学中关于社区的基本论题展开的,意图讨论今天中国城市社区的真实形态与传统中国社会学以及当代西方城市社会学中的社区之间存在的异同点,从中引申出社区建设作为社会转型期一项社会政策所应有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我们的分析将根据广州市三个不同类型社区的问卷调查资料,讨论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社区的存在状态,以及自然形成的社区与行政划分的社区在居民认知和行动参与层面的关系。

一、社区的论辩:消失、继存与解放

在社会学论述中,社区包括四个要素:具体的地理空间、人口、关系丛和社区团结或认同。研究者发现,在一个相对封闭、人口流动性低,内部结构自成一体的社区,人们的社会关系丛和认同往往是和他们所共同居住的特定地理空间相关的,有时甚至能够清晰地划分出相互的边界。这种社区研究结果反复出现,社区中个人的社会关系丛和认同就似乎与特定的地理空间具有必然的联系,换句话说,社区就是邻里关系。这种社区分析在观察一个城市化、工业化程度较低、人口流动性较低的社会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对以特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政策分析与实行来说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是,这种社区分析在观察城市化程度和人口流动性较高的后工业化社会时就显得力有不逮。其原因恰恰在于城市化、工业化使人口流动越过了特定地域空间,破坏了稳固的邻里关系,个人的社会关系形态和认同也随之变得更具可变性。滕尼斯(Feinand T onnies)创造“社区”一词,是把它作为大型现代化社会的对照物———小型的传统社会来使用的。滕尼斯在他的原著中并没有过多强调社区的地域因素和邻里关系,而是详细分析比较了社区和社会的内在基本结构,特别是个人社会关系的特征、组织特征和认同感等方面的差别。在当前的社区分析中,一些社会学者依然强调社区的地域空间因素和邻里关系(G ans,1962:106;T illy,1973);而另一些社会学者则更注重都市个人的社会关系形态及其认同的变化(Fischer,1972;Wellman, 1979)。

在关于社区的论辩中,社区消失论产生最早、影响最大。其主要论

391

社会学研究 2008.2

点来自齐美尔(G eorg Simmel)和沃思(Louis Wirth)。齐美尔认为都市依靠规模庞大和结构复杂的科层组织来运作,城市经常变化的环境和科层化的组织运作改变了都市人的精神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性质特征,大都市人是理性和功利主义的(Simmel,1950)。沃思提出大都市的三个典型特征是人口多、密度高和异质性强;城市中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分工破坏了传统社区共同体的团结,都市人的初级社会关系(primary relationships)是非个人的、短暂和零碎的;他们不是由团结、亲密的邻里或社区连结起来,而是由薄弱、无条理的次级社会关系网连结起来的(Wirth,1964:70-73)。齐美尔和沃思的观点对北美社会学界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后北美社会学对城市大众社会的论述,以及对城市社会各个侧面和城市社会问题如贫穷、犯罪、迁移等的研究都反映出亲密人际关系与社区支持和团结缺失、社会失序、个人主义泛滥等城市社会特征,从而或多或少地强化了社区消失的论断。

一些社会学者指出,社区消失论暗示了社会分工和科层化与个人的初级社会连带之间具有某种潜在的负相关。他们认为社会分工和科层化并没有弱化和割断个人的初级社会关系,人类能够在任何社会环境下继承传统同时适应新环境来建构社区。他们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社区继存论。刘易斯(Oscar Lewis)和甘斯对少数族裔聚居区———“都市村庄”(urban village)的研究指出,亲密关系、社区团结和认同依然存在于城市某些地方,大都市的分工专业化和科层化并未破坏这些社区的特质,因此在他们看来社区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存在。

正如韦尔曼指出,社区继存论在批评社区消失论时忘记了社区消失论具有建设性的理论出发点———城市化怎样改变了社区以及个人的亲密关系形态(Wellman,1979)。社区解放论放弃了社区必定具有某个特定地域范围的限定前提,把社区考察的关注点放在个人和组织的关系联结形态上。他们的研究指出,城市化改变了社区和个人关系的形态,它不再是紧密的、团结的和在空间上固定、重叠的,而是在空间上扩散的、关系的节点少、关系的强度较弱和多元化的,但是它对都市人来说仍然是社会化、获得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的重要来源(Fischer,1982a: 257;Wellman,1990)。换句话说,从个人社会关系丛的角度来看,社区已从具体的地理空间中释放出来。如果社区已经超越了邻里关系的范围,那么社区的边界怎样被识别出来呢?社区解放论者主张以个人社

491

论文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会网的范围来界定社区的范围,正如韦尔曼所主张的:“把社区视为个人关系的网络”(Wellman,1982:66)。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社区形态

二、Array“社区”这一概念在中国城市社会学的视野中一直都具有清楚的地域含义,其原因与下面的学术分析结论和政治实践相关。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城市都有这样的特点:(1)城市改造的速度较慢,人口的整体迁移较少;(2)在户籍制度和相关供给制度的控制下,城市人口的增长是相对稳定的,个体流动的可能性较小,城市居民的居住地点也相对固定;(3)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个人收入增长的速度较慢,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可能性较小。这种低流动性的社会特点使许多城市居民家庭两、三代人居住在同一地点或同一所房屋;城市出现许多“都市里的村庄”。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形式是以街道为界、按大致相近的人口规模(1-3万人之间)把城市划分为多个街一级行政区域,由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组建居委会,负责基层行政管理和政治动员,并根据街居的布局配套设立各种相关行政机构和经济组织,由国家控制的公共资源也通过街居体系传送至基层,这种“属地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同地而居的城市居民的共同利益和社区认同。2000年后中央在全国推动城市社区建设,把原来的基层单一行政管理模式改为居民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其主要发展思路是由基层政治或行政组织发动和组织属地居民开展参与式的社区治理,而住户之间的关系也通过这些社区活动得以建立和加强。由此可见,“社区”这一概念在学界的视野和基层政治实践的层面都具有明显的居住地域含义。更确切地说,“社区”在社会学分析中指的是以邻里关系为主体的自然社区;而在今天的国家政治实践中指的是城市基层行政辖区,可以指街道辖区或居委会辖区。两者在实际划分时在某种程度上趋向一致,行政社区的地域范围一般比自然社区更大。

1980年以后中国城市发展的突出特征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速度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和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城市居民在收入提高之后能够自主选择和变换居住区,这些变化对过去几十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政社区和居民个人的基本社会关系网络结构都产生了显著的冲

591

社会学研究 2008.2

击。其一是居民的流动使邻里关系断裂,老住宅区出现了许多“空挂户”———住户户籍登记册上记录未变,但实际已人去楼空多年;而在新住宅区里,邻居之间互不相识,居民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支持来源与他们所住区域几乎没有关系。其二是社区人口不断变化,陌生人越来越多,新旧社区的异质性都大大增加,使邻里关系难以重建。

综上所述,如果说今天的中国城市社区仍然是那种地域分界、邻里关系都比较清晰的、同质的、团结的社区就值得质疑了。20世纪末期的国家体制改革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城市社区的冲击是巨大的。今天,当我们仔细审视城市中个人的基本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支持来源时,不难发现社区其实存在许多差异,而不同区域的个人与社区关系的差异就更显著。

基于上述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特点和城市社会学的一般论题,我们得知邻里关系网络、居民参与以及认同是构成社区现实存在的三个主要因素。而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加快对这些因素有负影响,从而削弱了社区存在的基础。进一步来说,我们提出以下两个假设:假设1:在行政社区基础上,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邻里关系在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减弱。

假设2:由于邻里关系在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弱,显示自然社区存在的社区特征也在逐渐消失。

三、数据与测量

本文使用的资料是2006年1-8月在广州市三个不同类型社区的问卷调查。这三个社区类型分别是:(1)城中村。该区位于广州市东端,据方志记载形成于清朝初期,是一个以三大家族姓氏为主体的自然居住聚落,2002年其行政管理纳入城市体系,改村委会为居委会,但依然保留集体出租土地收益的集体分配方式。由于该村是不久前才以村庄整体的方式纳入城市范围,而且保留了原有的集体分配制度,因此我们在分析中把它作为城市化程度最低、但制度因素影响最强的社区典型。(2)老城居民区。该区位于广州市西部,自清朝中期开始逐渐形成,居民住户之间没有血缘或家族的连带,但居住历史多超过三代。20世纪90年后,基于社区内居民迁出较多,该社区致力推动社区建设以

691

论文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改善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中把它作为城市化程度和制度因素影响程度中等的典型社区。(3)商品住宅区。位于广州市西部,由几个大型房地产集团承建的几个新住宅小区组成,从90年代中期第一期商住楼落成至2006年在册住户已超过1000户。这个新落成的住宅区中居民迁入不久,流动性较大,实行小区管理方式。我们在分析中把它视为城市化程度较高、人口流动性大和制度因素影响较弱的典型社区。

选择这样三个社区分别代表传统的、过渡的和新兴的城市社区类型。在这三个社区以登记住户居民为基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各抽取300位居民(18岁以下、80岁以上者剔除)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267、233和240,回收率分别为89%、78%和80%。问卷的问题涉及三方面内容:个人的社会网分布、对社区的认知和社区活动的参与。本文通过比较三种类型社区在这三方面的数据差异来描述分析不同社区类型的特点、自然社区与行政社区的差别以及城市化所导致的社区的变化。

(一)自变量———社区类型

基于数据样本,我们划分了三种类型的城市行政社区:城中村社区、城市老城区和新式的商品房住宅社区。这种划分大致反映了当代中国城市行政社区建设的两种空间逻辑。一是城市现代化。老城市社区包括单位住宅社区,由于城市改造和拆迁、单位体制的解体,商品住宅社区的大量出现,实际上大大改变了原有社区生活的运行机制。二是城市处于一个快速扩张的时期,许多原来的农村地区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形成了“城中村”这样的社区类型。因此我们选取了这三种社区类型作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变量。在研究中,我们将分两个部分进行比较,一是城中村社区与老城区、商品住宅社区的比较;二是老城区和商品住宅社区的比较。

(二)中间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s)

社会支持的网络类型和来源。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网络一方面会受到居民个体特质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收入、社会经济地位等个体性因素(Fischer,1982b;Wellman&W ortley,1990),同时也受到包括社区类型(蔡禾等,1997;张文宏、阮丹青,1999;张友琴,

791

社会学研究 2008.2

2001;)、市场化的力量(丘海雄等,1998)、职业结构(张文宏等,1999)、经济生产方式(张其仔,1999)、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曹子玮,2003;王春光,2000)等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使得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呈现出差异性。在这里,我们基于城市社区的样本,分析了社会支持网络的两个部分。一是城市行政社区的差异给社区居民支持网络带来怎样的变化;二是这种变化对于地域共同体社区产生了什么影响。在韦尔曼等学者的社区网络研究所表达的亲密性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当您情绪低落时想找人谈话,您通常找谁谈?”“当您有金钱方面需求时,您会向谁求助?”“当您遇到婚姻或感情问题时,您通常会找谁谈?”“当您的家庭面临重大事件(如迁移、找工作),您通常会找谁帮忙?”“当您在工作中遇到升降职、调职方面的问题时,您通常会找谁谈?”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代表了“情绪低落”、

“婚姻情

“金钱需求”、

“工作问题”五种支持网络类型。被调查者回答感”、

“家庭重大事件”、

每种网络类型中最可能寻找的支持者一人。我们将该支持者与被支持者居住于同一社区之内取值为0,支持者居住于被支持者社区之外的取值为1。本文将邻里关系操作化为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网络,当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网络由社区之内转移到了社区之外,则表明邻里关系在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减弱。我们从假设1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推论1:在行政社区基础上,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将逐渐从社区之内转移至社区之外。

(三)因变量

沃尔多夫将邻里关系与情感划分为态度(attitual)和行为(behavioral)两个部分(W oldoff,2002)。在本文中我们将把表达态度和行为的两个方面———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作为显示社会学意义上社区特征的两个指标。

1.社区认同

社区认同表达了居民对生活于其中的地域社区的意识、理解、爱护和支持(李友梅,2002)。对于社区认同,我们选取了五个问题:“社区建

“参与社区事务是每个社区成员的职责和义务”、设我也出了一份力”、

“我会尽可能参加社区里各“社区组织的活动对我的发展有较大作用”、

“我很关心报纸和电视对我们社区的报道”进行了量表测种选举活动”、

891

论文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量。我们对量表测量结果进行了赋分,“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

“很不同意”分别计为5-1分。我们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了如表1所示的社区认同因子。出于分析需要,我们将因变量“社区参与”转换为1-100之间的指数。转换的公式为:转换后的因子值=(因子值+B)×A,其中A=99Π(因子最大值-因子最小值),B=(1ΠA)-因子最小值(边燕杰、李煜,2001)。

 表1 社区认同因子

项 目社区认同共 量

社区建设我也出了一份力15091259

参与社区事务是每个社区成员的职责和义务17131509

社区组织的活动对我的发展有较大作用15641318

我会尽可能参加社区里各种选举活动16901476

我很关心报纸和电视对我们社区的报道17241524

特征值2108521085

平均方差411703(%)411703(%)

 表2 社区参与因子

项 目社区参与程度共 量

社区志愿者活动16951483

社区文娱活动16731453

社区体育健身活动15741330

社区慈善活动15991359

社区教育培训活动17391546

特征值2117121171

平均方差431421(%)431421(%)

2.社区参与

我们将社区参与项目(包括社区志愿者活动、社区文娱活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社区慈善活动、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等项目)的量表(很经常、经常、一般、不经常、极少)用5-1分进行赋值,之后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社区参与的因子。

991

社会学研究 2008.2

因此我们从假设2可以得到两个推论:

推论2:由于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渐从社区内转移至社区外,居民对于自身所在社区的社区认同程度降低。

推论3:由于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渐从社区内转移至社区外,居民对于社区各项活动的参与程度降低。

(三)控制变量

1.个体层次变量

由于个体因素会对社会支持网络、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产生影响,我们控制了性别、年龄、教育、配偶情况、政治面貌、收入这些个体层次的变量。(1)性别,男性取值为1,女性取值为0;(2)年龄,在模型中,我们加入年龄的平方项,以捕捉非线性效用(边燕杰、刘勇利,2005);(3)

“大专及以教育水平,包括“没上过学”、

“高中及中专”、

“初中”、

“小学”、

上”五项,其中以“没上过学”为参照组;(4)配偶情况,有配偶取值为1,无配偶(包括未婚、离异、丧偶)取值为0;(5)政治面貌,主要以是否党员来划分,党员取值为1,非党员取值为0;(6)收入,这是一个连续变量。在问卷中,依靠被调查的自我填答获得。

2.社区满意度

由于城市建设和资源分布的差异会对一个社区所拥有的资源产生影响,这些资源包括社区的硬件设施资源和服务性项目资源。硬件设施资源包括环境卫生、治安、服务设施、活动场所、交通条件等;服务性资源包括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慈善活动、教育培训等。这些资源分布的差异可能进而影响到居民的社区参与和社区认同。因此在操作化中,我们将其分为两部分,以社区满意度作为社区资源的衡量标准。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社区居民对于二者的使用和参与反映了这两部分资源的丰富性;其二,从量化的角度,我们无法对不同社区的资源作出具体的量化评估,而社区居民的生活体验可以从一个侧面将这些资源差异状态反映出来。我们将社区资源各项目由居民进行评估,

“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构成,我量表测量由“很满意”、

“满意”、

们对其赋分后进行了因子分析,如表3所示,得到了“社区满意度”这一因子。

002

论文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表3 社区满意度因子

项 目社区满意度共 量

社区环境卫生18101656

社区治安18211674

社区服务18611742

社区活动场所18331695

社区交通条件16871472

特征值3123831238

平均方差641765(%)641765(%)

四、研究发现:自然社区与行政社区的转变

(一)社区与邻里

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可用其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来描述(Wellman, 1982:63)。从问卷资料来看,城中村、老城区和商品住宅区的居民在寻求社会支持时都一致倾向于家人、亲戚及同学、朋友(见表4)。

在上述为城市居民提供社会支持的个人关系网络成员中,有多少居于同一社区呢?也就是说,居民的个人社会网络与他们所居住的行政社区在空间上是否重合呢?从图1看,居民的大部分亲友其实居于同一社区中。也就是说,城市居民基本的社会关系网络与行政社区在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

但是,三类社区居民社会网络与行政社区在空间上重合的程度是不同的。从图1看,城中村的重合程度最高,达到70%以上,远远超过其他两种类型。老城区的重合程度居中,在50-70%之间,商品住宅区的重合程度最低,处于40-60%之间。这反映出从城中村到商品住宅区,随着居民在社区居住时间的下降,居民的社会网络逐渐从社区内向社区外扩散。在表1中,邻居关系在三种类型的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中都不具有重要地位。但图1反映出,实际上不少亲友也是邻居。也就是说,中国城市社区中邻里关系有相当部分是由亲属和家人构成的,同时也包括了同学、朋友关系,即邻里并非仅仅是一个具有相同居住地域空间的群体,而是一个包含了多重社会关系的群体。表4与图1

102

 表4 三类社区社会支持网络关系构成

(%)

支持类型

关系类型家人

亲戚

同事

邻居

同学、朋友

同乡社团城中村

老城区

商品住宅区

情绪低落5710510317

313

30161410金钱需求5412371518

14

71210

10婚姻情感39112113217118

331811310

家庭重大事件48112715216101819117

113工作问题6118514101815

201610110

情绪低落5615511412213

31151510金钱需求611222182171012151019

婚姻情感3816231821510321710215家庭重大事件4211261231319201110715

工作问题521481314131024141016情绪低落5217410514

1437111410金钱需求7816111419

158161010婚姻与情感371914173121044121010

家庭重大事件5316141321610261510311

工作问题

6012

411

914

10

2613

10

10

图1 处于同一社区的网络成员比例(%)

的差别也反映出不少城市居民把邻居视为单纯的同地而居的人,与自

己没有比较亲近的个人关系。即使如此,居民与自己的邻居也有较多

2

02社会学研究 2008.2

的交往互动。表5中三个问题用以反映不同的交往深度以及由此而建立的信任程度。从表5来看,三个类型社区中的大部分居民都认识邻居,但城中村社区居民的相互熟悉程度及信任程度比商品住宅区高得多。在商品住宅区,居民与邻居关系仅限于互相认识,超过一半居民不作互相拜访,而相信会获得互相帮助的也就不足一半。邻居的关系同样反映居民个人关系网络的扩散性。

 表5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邻居网络(%)

邻居网络

社区类型

城中村老城区商品住宅区

您是否认识邻居?

是否拜会过您的邻居?

当需要时,是否会得到邻居帮助?

认识981190187718不认识1199122212有771565134514没有221534175416会731365174717不会6131111518不知道201423124615

都市化并没有以任何替代方式削弱人际联系,而是转变了联系方式(Tsai&Lee,1982)。从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城中村、老城区和商品住宅区经历城市化的时间和城市化的程度是渐次递增的,社区的异质性也是渐次增强的。上面的分析显示,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和异质性增强,个人关系逐渐超越社区的范围,来自邻里关系的社会支持减弱。

基于表6三个城市社区样本对于城市居民社会支持网络中社区支持选择的数据分析,比较明显地显示出以下特点:11社区居民情绪低落时,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来自社区内的社会支持。小学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比没上过学的社区居民更倾向于选择来自社区外的社会支持。老城区、商品住宅社区的居民与城中村居民相比较,更倾向选择来自于社区外的社会支持。21社区居民需要经济帮助时,个体层次变量对于是否选择社区内的社会支持并无重要影响。而老城区的社区居民比城中村更加倾向于选择来自社区之外的社会支持。31社区居民需要婚姻或感情方面的社会支持时,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来自社

302

论文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4

02社会学研究 2008.

2

5

02论文

社区论辩: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社会学研究 2008.2

区内的社会支持。同时,社区居民的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选择来自于社区之外的感情支持。而老城区、商品住宅区的居民与城中村居民相比较,同样都更加倾向于选择来自社区外的社会支持。41当面临家庭比较重大的事件时,老城区、商品住宅区的居民与城中村社区居民相比较,更倾向于来自社区外的社会支持。51当社区居民在工作方面出现问题时,老城区、商品住宅区的居民都更加倾向选择来自于社区之外的社会支持。

在表7中,当将老城区与商品住宅社区进行比较分析时,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1在社区居民情绪低落、婚姻情感、工作问题的支持网络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比没上过学的社区居民更倾向于得到来自社区之外的社会支持。21在社区居民金钱帮助、婚姻情感、家庭重大事件支持网络中,无配偶的比有配偶的社区居民更倾向于得到来自社区之外的社会支持。31在社区居民金钱帮助、家庭重大事件这两种具有工具性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老城区比商品住宅社区居民更倾向于得到来自社区内的社会支持。41在社区居民情绪低落、婚姻情感、家庭重大事件社会支持网络中,居民的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得到来自社区之外的社会支持。

综合分析上述数据结果,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从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行政社区中,其居民的社会支持往往来自于社区之外。尤其是将老城区与城中村社区进行比较,老城区的社区居民在社会支持的五个方面都倾向于选择来自社区之外的社会支持。将商品住宅区与城中村社区相比较,除了金钱帮助网络外,商品住宅社区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来自社区之外的社会支持。将老城区与商品住宅区比较,如表7所示,在城市居民的工具性社会支持类型的网络中,老城区的居民比商品住宅社区的居民更加倾向于选择来自社区内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在金钱帮助和家庭重大事件这样能够提供具体工具性的支持网络,老城区居民与商品住宅社区居民比较显著性较高。因此,我们的假设1和推论1基本得到了印证,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推论1的结论,即在行政社区基础上,随着城市化程度加深,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将逐渐从社区之内扩散至社区之外。但扩散并不是绝对一致的,个人的工具性社会支持网络的扩散先于情感性社会支持网络。

602

论文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二)社区认同

社区的地域性不仅包含物理空间的意义,还具有其社会意义。这种社会意义首先表达了对于地域空间的认同,许多人文生态学和社会学者强调了这种社区认同的观点。一个群体关系的空间是一个包含了意义生产的物理和文化的结晶,这种意义生产则是一种以某种方式将人们与空间相联系,同时使得人们产生了对于社区空间的特殊情感和依恋(Brower,2000:43;Fellin,2001:49;Lepofsky&Faser,2003;Martin, 2003;Mitchell,2003:211)。卡萨达和贾诺维茨提出了社区研究的两种模型。第一种为线性发展模型,这种模型假设了扩张的社区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决定社区行为的主要外生变量,例如沃思的研究(Hauser, 1965:1-48;M orris,1968;Fischer,1972)。而第二种则为系统模型,在这种模型中,社区被认为是一个包含朋友和亲属关系网络以及根植于家庭生活和持续社会化过程中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群(Hawley,1950; Hunter,1974)。因此,他们将居住时间、人口规模和密度作为重要的自变量,研究了居民的社区认知和情感以及当地社会关系网络。研究结果表明,事实上居民的居住时间比人口规模和密度更加重要,人口规模和密度增长并没有带来亲属和朋友关系的减弱和社区情感的降低,居住时间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他们进而分析沃思所观察的正处于大量新移民涌入美国芝加哥的时期,沃思忽视了时间对于同化的效应,事实上当控制了居住时间,沃思所强调的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消失了(K asarda&Janowitz,1974)。萨普森认为居住时间的本质在于反映了社区居民的稳定性,使得社区水平的居民关系得以有效维持,从而发挥了促进个体整合于社区的核心作用。因此在研究中,他将社区居民稳定性作为重要变量,混合了线性模型和系统模型,检验了个体和社区层次因素对于个体社区情感的影响(Sam ps on,1988)。然而,萨普森的研究并没有回答社区居民何种层面的关系使得个体产生了对于社区的情感和认同。韦尔曼则将居民的社会网络作为社区研究的核心,细化了社区居民社会网络的多个方面。但是韦尔曼本身也在对“把个人网络当作社区问题”的评述中谈到了这种研究取向忽略了人们在其居住与社会空间中必须面对的生态学设置,而将一些基于空间基础上的认同排除在外了(Wellman et al.,1988:22)。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个体社区层次关系网络细化,进一步探寻不同的网络类型对于社区居民认同感的

702

影响。

表8显示了在不同社区类型中居民社区认同程度的均值差异。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城中村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要高于其他两类社区,其均值为64176。同时,我们观察老城区与商品住宅区居民的社区认同均值,商品住宅区居民的社区认同略高于老城区居民。事实上,前文的研究表明,老城区与商品住宅区相比,老城区居民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倾向于在社区之内,按照我们提出的推论2的逻辑,老城区居民的社区认同应高于商品住宅区居民。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事实与逻辑的不一致呢?这就需要我们细化社会支持类型,以搞清哪些方面对社区认同产生了影响,从而清晰化变量间的关系结构。通过表8中对不同网络类型中支持网络在社区内和社区外的居民社区认同均值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网络皆在社区内者的社区认同程度要高于社区外者。因此为了控制不同社区层次和个体层次变量对社区认同的作用,我们分别将五种支持网络加入回归方程模型中,来探析居民社区层次网络与社区认同的内在关系。

 表8 社区认同

社区类型均值标准差 城中村6417617164

老城区6215018133

商品住宅区6217921171

社会支持的类型Π来源

情绪低落

金钱帮助

婚姻情感

家庭重大事件工作问题社区内6415419191社区外6118919116社区内6419620143社区外6211518127社区内6416018190社区外6010719172社区内6419918188社区外6211319162社区内6815618185社区外5816317186

五个线性回归方程模型(见表9)表明了以下几方面的结论。第一,在个体层次变量上,女性的社区认同程度要高于男性。教育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低者,社区认同程度越高。而其他配偶状况、是否党员、

802

社会学研究 2008.2

 表9 影响城市居民社区认同程度的因素分析(Linear Regression N=748)

M odel1M odel2M odel3M odel4M odel 5

性别a -21220-21204-41021-41194-31419 (21294)(21264)(21329)3(21355)3(21381)

小学b

81938819438152691709171313 (51502)(51232)(51563)(51279)3(61761)33

初中

3122511457119582196791558 (51449)(51305)(51579)(51223)(61534)

高中

71091517786141651124111367 (51346)(51178)(51479)(51179)(61384)3

大专及以上

61300515716156851189111334 (51941)(51741)(61102)(51782)(61855)3

有配偶c

113111116114982114841714 (31143)(31284)(31255)(31395)(31429)

党员d

113341187318982158751222 (41270)(41324)(41265)(41509)(41593)

年龄-1295-1406-1323-1612-1390 (1426)(1435)(1434)(1448)(1456)

年龄平方10031004100310061005 (1004)(1004)(1004)(1004)(1004)

收入-1002-1001-1001-1001-1001 (1001)333(1001)3(1001)(1001)(1001)

社区满意度-1033-1022-10361011-1017 (1053)(1053)(1054)(1055)(1058)

情绪低落e -41698

————(21253)33

金钱帮助—-21439———(21331)

婚姻情感——-41442——

(21363)3

家庭重大事件———-31519—

(21501)

工作问题————-111954

(21536)333

常数

701721701859701156741774651907 (111398)333(111448)333(111664)333(111804)333(121543)333

R21071065106710431046 F值2182221688215052158721517

注:a女性为参照组;b没上过学为参照组;c无配偶为参照组;d非党员为参照组;e支持网络在社区内为参照组。

3p<.10;33p<.05;333p<.01(双尾检定)。

902

论文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社会学研究 2008.2

年龄因素对于社区认同并无统计显著性。第二,社区满意度对居民认同不具有相关性。因此居民对于社区资源的评价与对地域社区的情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心理结构。第三,在情绪低落、婚姻情感、工作问题这三个网络类型中,得到来自社区内的社会支持者的社区认同程度要高于来自社区之外者,而在金钱帮助和家庭重大事件这两个工具性社会支持网络类型中,其支持来源对于社区认同并无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当社区居民的情感性支持网络(情绪低落、婚姻情感、工作问题)越倾向于在社区之内时,则其社区认同程度越高。这样当我们返回到前文中老城区与商品住宅区居民社区认同的均值比较时,可以判断得出两类社区居民情感性支持网络并无明显差异。这恰恰与我们前文对于推论1的统计结论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社会支持网络分析在解释自然社区存在上的理论效度。因此我们基本印证了推论2,但是需要将推论2进行修正,即由于个人情感性社会支持网络逐渐从社区内转移到了社区外,居民对于自身所在社区的认同程度降低。

(三)社区参与①

社会网络理论和以往社区研究指出,社区内个人关系越亲密的网络成员的互动频率越高,从而提高了社区层次活动的参与程度(Warren,1958;K asarda&Janowitz,1974;Christens on,1984;Sam ps on,1988, 1991,2004,2005;林南,2006:37-38)。因此由于人口流动、居住方式、社区结构与环境不同,带来人们关系互动的差异和社区参与程度的高低(Fellin&Litwak,1963;T omeh,1964;T aub et al.,1977;Haines et al., 1996)。我们从这个逻辑推展出去,关系社区和以居住地域划分的行政社区在空间上的重叠程度越高,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也越高。

从表10中我们可以看出,将三种类型城市社区进行居民的社区参与比较,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梯度变化。城中村居民的社区参与因子分值的均值最高,达到了5611,远远高于老城区和商品住宅区。老城区和新商品住宅区的分值依次为3613,3210。从社区参与因子分值来看,

①有研究表明,社区认同与社区参与具有相关关系,社区居民的认同程度越高,对其所在社

区活动的参与程度越高,反之也成立(单菁菁;2005:121-129;胡荣,2006)。根据林南对霍曼斯互动理论的分析,个体互动越多,越可能共享情感,而共享情感越多,它们越可能互动和参与活动(林南,2006:37-38)。因此认为二者谁决定谁,本身存在着循环论证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二者视为显示自然社区存在的两个相对独立的特征。

012

刚刚进入城市行政制度改造和城市生活圈的城中村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最高,而商品住宅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最低。而将社会支持网络类型中获得来自社区内支持和社区外支持的居民的社区参与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获得来自社区内社会支持的居民比获得来自社区外支持的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要高。为了更好地解释支持网络类型和来源对于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我们控制了一些个体和社区层次变量。

 表10 三种类型社区参与比较

社区类型均值标准差 城中村56112015

老城区36131515

商品住宅区32101518

社会支持的类型Π来源

情感需求

金钱帮助

婚姻情感

家庭重大事件工作问题社区内8816111193社区外8211718132社区内8617615110社区外8314216197社区内8515116122社区外8118917161社区内8518015129社区外8214217163社区内8514316121社区外8113217189

如表11所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1个体层次变量在五个模型中对社区参与程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只有在两个模型中,小学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比没上过学的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程度高,以及收入越高的居民社区参与程度越高。21社区满意度这一变量对于社区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程度与该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硬件和软件服务设施的满意程度并不具有相关性的结论。31在分别加入社会支持网络的五种类型的不同模型中,都表现出了居民的社会支持网络在社区内者要比在社区外者社区参与程度更高。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的推论3得到了证实。综合推论2与推论3,本文假设2得到了证明。

112

论文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我国城市发展与社区建设的新态势

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方式的变革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化运动浪潮迭起,我国社区建设也面对着一个新的里程。从社会学的视野看,无论是城市化、社会建设或是社区建设,都涉及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格局与配置机制的调整。我们将社区建设正在发生的这一转变称为“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建设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通过“双维社区建设模式”,调整了社会资源“社区化”配置格局,找到了社会资源“社区化”配置机制的实际途径。上城区的这一创新性探索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对于我国社区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快速城市化过程的社区建设面对的一大挑战,在于如何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优化。就此而言,我国社区建设正面临社会资源配置格局和机制的深刻转变。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2008 年9 月,我们对杭州市的西溪湿地、西泠印社、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保工程及杭州女装行业协会等十多个社会复合主体的典型案例做了较为深入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2009 年6 月,我们又对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建设进行了实地调查,这次调查覆盖了上城区的全部6 个街道办事处,深入到了数十个社区的工作一线。杭州市及上城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机制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对于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化过程及城市社区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走向科学与和谐的城市化 城市化也称都市化或城镇化。一般来说,“城市化是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口转化,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市或集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通常以城镇居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代表城市化的发展水平。”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

中国主要城市经纬度坐标

城市经度纬度城市经度纬度 北京 116:28E 39:54N 青岛 120:19E 36:04N 天津 117:10E 39:10N 郑州 113:42E 34:44N 石家庄 114:26E 38:03N 开封 114:23E 34:52N 保定 115:28E 38:53N 洛阳 112:26E 34:43N 唐山 118:09E 39:37N 许昌 113:48E 34:00N 秦皇岛 119:37E 39:54N 新乡 113:54E 35:18N 张家口 114:55E 40:51N 武汉 114:20E 30:37N 承德 117:52E 40:59N 宜昌 111:15E 30:42N 太原 112:33E 37:51N 沙市 112:17E 30:16N 大同 113:13E 40:07N 长沙 112:55E 28:12N 临汾 111:31E 36:05N 衡阳 112:34E 26:55N 长治 113:13E 36:05N 湘潭 112:51E 27:54N 呼和浩特 111:38E 40:48N 常德 111:39E 29:00N 包头 110:00E 40:35N 广州 113:18E 23:10N 海拉尔 119:43E 49:14N 汕头 116:40E 23:21N 沈阳 123:23E 41:48N 韶关 113:33E 24:48N 大连 121:38E 38:54N 海口 110:10E 20:03N 鞍山 123:00E 41:04N 南宁 108:21E 22:47N 锦州 121:09E 41:09N 桂林 110:10E 25:18N 长春 125:18E 43:55N 柳州 109:19E 24:20N 吉林 126:36E 43:48N 悟州 111:18E 23:28N 哈尔滨 126:38E 45:45N 成都 104:04E 30:39N 齐齐哈尔 123:55E 47:22N 重庆 106:33E 29:33N 牡丹江 129:36E 44:35N 内江 105:03E 29:35N 上海 121:26E 31:12N 泸州 105:27E 28:54N 南京 118:46E 32:03N 万县 108:22E 30:48N 无锡 120:18E 31:35N 贵阳 106:43E 26:34N 苏州 120:39E 31:20N 遵义 106:53E 27:45N 徐州 117:12E 34:16N 昆明 102:42E 25:03N 杭州 120:10E 30:15N 拉萨 91:02E 29:39N 宁波 121:34E 29:53N 日喀则 88:49E 29:16N 温州 120:38E 28:00N 西安 108:55E 34:15N 金华 119:49E 29:10N 宝鸡 107:09E 34:21N 合肥 117:16E 31:51N 延安 109:26E 36:35N 芜湖 118:20E 31:21N 兰州 103:50E 36:03N 安庆 117:02E 30:32N 天水 105:33E 34:35N 福州 119:19E 26:02N 酒泉 98:30E 39:44N 厦门 118:04E 24:26N 西宁 101:49E 36:37N 泉州 118:37E 24:54N 银川 106:13E 38:28N 南昌 115:53E 28:41N 乌鲁木齐 87:36E 43:46N

论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

论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 [摘要]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的转型、建构、发展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成果丰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必须正视和科学解决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文化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使我国文化在转型中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标签: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发展问題 当前,全球已迈向信息化社会,中国正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现代化。飞速的发展把中国社会卷入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四个大的社会转型之中。多重的社会跨越造成了文化的多重结构与过渡性的发展趋势。造成了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信息文化交叉并存的局面,逐步完成这一多重性的文化过渡。正确、有效的思想引导和规范是当代中国文化顺利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文化结构的创新和心理内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要形成科学的文化评价标准,正确处理当代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改造,使之从内容到形式都能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面向未来的、保存了优良文化传统的、具有现代化内容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中华民族文化,这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最高使命。 一、正确、有效的思想引导和规范是当代中国文化顺利转型的前提 任何文化,不论在其形成还是转型阶段,都必然受到一定的思想意识的主导,这是某种文化朝着特定的方向而不是朝着其他方向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文化是对现实生活及其要求的反映,文化的本质和特征直接受现实生活状况的决定和影响,但是,社会生活的内容是多方面、丰富多彩的,这些不同的方面之间可能相互一致、相互统一,也可能相互冲突,相互矛盾,但作为现实生活的基本内容,它们都必然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多元的现实生活,以及不同主体对文化的不同需求,也就必然形成文化发展方向的多元性,使文化核心的形成及文化建构的方式都不具有唯一性而是具有多种可能的选择。在对“百家”之学的选择中,秦始皇重法,汉代文景时期崇黄老之学,而武帝“独尊儒术”,但注重技术工用的墨家都未受到重视,等等,都未必是必然的选择,而是与当时统治者的思想意识紧密相联系的,后来儒学的两次转变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建立及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都向人们展示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在文化形成、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而且本身就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但在多元的社会生活基础上,存在着多元的文化,自然也就存在着多元的文化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中国文化能否顺利地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化思想、文化精神能否真正成为未来文化的意识形态对文化的发展加以规范、引导。而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借其经济优势而对中国文化思想来统一和提高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指导文化转型的方向,就更显得重要。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分析 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各自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最终方向和阶段性过程目标。 “治理”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在最具权威的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与此巧合的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社区建设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个人从单位体制中解放了出来,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的街道和居委会体制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症状,与此同时,社区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参与一些社区公共事务。将“治理”概念应用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对我国社区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治理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活动。与我国过去的基层社会管理相比,社区治理的特征在于: 1、就主体而言,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我国过去在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中,管理主体单一化,只能是政府。而在社区治理中,主体的多元化是必然要求,除了国家(政府)主体之外,还有居民、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辖区单位等。因此,社区的公共事务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决策,政府与社区之间要形成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信任关系,以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3]为目标,达至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就过程而言,从强调行政控制到强调居民参与。我国过去的基层社会管理,不论是单位体制,还是街居体制,行政功能都非常突出,命令式的上下级科层色彩浓厚。政府与单位之间、单位与职工之间都是服从与被服从的行政命令关系。市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都按照行政命令模式运行。而社区治理则强调居民参与,要求社区发展的各项规划、社区建设的实施以及社区事务的处理等都必须体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与居民的要求相适应。居民不再依附于单位或街居组织,更不受它们的庇护,而是彼此形成平等互惠的关系。 3、就结构而言,由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横向网络互动结构。我国过去的街居体制结构是从上级政府到街道办事处到居委会再到居民,单位体制结构是从上级单位到下级单位再到居民,只有垂直的关系,没有横向的联系。而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社区主体多元化,街道与居委会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由单向运行转变为双向互动;大量社区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在居民和政府之间又是一道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从而将社区中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构筑成横向的网状结构[4]。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式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现状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管理和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衡量社区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地域社会共同体的社区,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活的价值。我国城市目前仍然处在“亚社区”向现代社区的过渡阶段,因而社区服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格局,都具有过渡期的特征,这就造成了社区服务管理职能权限不明确、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社区建设资金匮乏等问题。我们应针对市场经济形势下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推动社区服务事业的良性发展。 社区的基本含义是一定地域内有归属感的人们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也可以说,就是一定区域内的初级社会。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社区概念,正式创立了社区理论。此后,社区成为了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社区问题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推动社区发展运动,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推行社区发展中也受益匪浅。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作为地域社会共同体的社区,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活的价值。但由于我国城市目前仍然处在“亚社区”向现代社区的过渡阶段,因而无论是社区服务的理论体系还是实践格局,都具有过渡期的特征。也正是这种过渡期的

特征,造成了一些事关全局发展的问题。高度重视和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区服务事业。 一、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历史回顾 (一)恢复和启动期 1987年7月,民政部在大连市召开的民政工作现场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了开展社区服务的设想,并指出社区服务就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开展互助性社会服务活动,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 同年9月,民政部又在湖北省武汉市主办了一次全国性的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再次就社区服务的性质、目的与功能作了定位,即“在社区内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它的目的就在于调解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以后,民政部还举办了两期社区服务专题培训班。在民政部的倡导下,新时期大陆的社区服务开始恢复和启动。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将社区服务作为深化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的重大措施来实施,作为推动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来落实,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来建设。到1992年,全国已有70%的街道开展了社区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民政部对社区服务的内容及功能的认识有着明显的缺陷。例如,大连会议将社区服务定位于“社区内成员开展互助性的社会服务活动”,而事实上互助性服务仅仅是整个社区服务很小的一个部分。又如,武汉会议将“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并列为社区服务的内容,容易造成将社会服务视为异于社会福利性服务的误解,

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的现状及问题

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的现状及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09·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6000份,截至10月1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5016份,样本覆盖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个行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8.8%和91.2%;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8.7%、44.1%和47.2%。职务系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3%。 一、对企业战略与战略决策的认识及评价 (一)企业经营者重视企业战略,认为战略执行远比战略制定困难 调查显示,47.5%的企业经营者对有关企业战略理论“很熟悉”或“较熟悉”,45.6%认为“一般”,仅有6.99%选择了“很不熟悉”或“较不熟悉”;七成以上的企业制定了1年以上的书面战略规划,其中制定3 年以上战略规划的企业不到1/3;对“执行战略远比制定战略要难得多”这一说法表示“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的企业经营者占73.4%,认为“一般”的占12.1%,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比较不同意”的占14.5%,评价值为3.99,明显高于中值3。〔评价值以5 分制计算(非常同意=5,比较同意=4,一般=3,比较不同意=2,非常不同意=1)所得到的平均值,分值越大表示对该说法的认同程度越高。下同。〕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战略的重要性有基本认识,对企业战略理论也相对了解,但是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制定了3年以上的书面战略规划。同时,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战略执行比战略制定要难得多,这表明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提高战略执行能力是中国企业经营者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国有企业多为集体决策,民营企业多为个人决策<br> <br> 关于企业经营者直接负责的主要工作,调查显示,84.7%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战略制定”,排在第一位,明显高于其他选项。关于企业战略的最终决策者,调查显示,选择“董事长/总经理”的企业经营者占45.7%,排在第一位,选择“董事会”的占38.3%,排在第二位,其他依次是“经理班子”、“上级主管机构”和“企业党组”。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是承担最终战略决策责任的两大主体,由董事长/总经理个人承担最终战略决策责任的企业和由董事会承担最终战略决策责任的企业各占一半。其中,超过六成的国有企业由上级主管机构和经理班子最终决策,超过半数的民营企业由董事长/总经理最终决策。这表明,国有企业多为集体决策,民营企业多为个人决策。

(三)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是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

关于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方法,调查显示,按照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高低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优化高管团队的构成”、“改善企业家战略思维”、“完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其他还有:“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转变企业家个人价值观”、“塑造创新文化”和“优化战略决策过程”。<br>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认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主要途径依次为:“优化高

中国各大城市经纬度

中国各大城市经纬度 1、中国各主要大城市经纬度数据:北京市市中心经纬度:(116.41667,39.91667) 上海市区经纬度:(121.43333,34.50000) 天津市区经纬度:(117.20000,39.13333) 香港经纬度:(114.10000,22.20000) 广州经纬度:(113.23333,23.16667) 珠海经纬度:(113.51667,22.30000) 深圳经纬度:(114.06667,22.61667) 杭州经纬度:(120.20000,30.26667) 重庆市区经纬度:(106.45000, 29.56667) 青岛经纬度:(120.33333,36.06667) 厦门经纬度:(118.10000,24.46667) 福州经纬度:(119.30000,26.08333) 兰州经纬度:(103.73333,36.03333) 贵阳经纬度:(106.71667,26.56667) 长沙经纬度:(113.00000,28.21667) 南京经纬度:(118.78333,32.05000) 南昌经纬度:(115.90000,28.68333)

沈阳经纬度:(123.38333,41.80000) 太原经纬度:(112.53333,37.86667) 成都经纬度:(104.06667,30.66667) 拉萨经纬度:(91.00000,29.60000) 乌鲁木齐经纬度:(87.68333,43.76667) 昆明经纬度:(102.73333,25.05000) 西安经纬度:(108.95000,34.26667) 西宁经纬度:(101.75000,36.56667) 银川经纬度:(106.26667,38.46667) 兰浩特经纬度:(122.08333,46.06667) 哈尔滨经纬度:(126.63333,45.75000) 长春经纬度:(125.35000,43.88333) 武汉经纬度:(114.31667,30.51667) 郑州经纬度:(113.65000,34.76667) 石家庄经纬度:(114.48333,38.03333) 三亚经纬度:(109.50000,18.20000) 海口经纬度:(110.35000,20.01667) 澳门经纬度:(113.50000,22.20000) 2、中国主要城市经纬度查询(精确到二级省市):所在省城市名纬度经度 安徽省合肥北纬31.52 东经117.17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井冈山大学 政法学院毕业论文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院政法学院 姓名周卫华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90114016 指导老师张长厚

目录 导言…………………………………………………………… 一、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管理………………………….……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概念…………………………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改革和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政策措施……………….… 改革和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政策措施…………………. …. …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 …. …………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管理模式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日趋衰竭。与此同时,社会层面的不断发育,社区组织体系与结构的功能性分化,居民对社区需求度和依赖性不断增强,致使社区管理的内涵在质变的基础上迅速丰富化,变政府全权管理为政府主导型管理,已经成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社区,必须进行全新的管理,才能够建立起井然有序、充满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社区。现阶段,城市社区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一、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管理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 1.城市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的条件下,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群众基层机构,在为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本意是关系密切的伙伴。20 世纪30年代初,燕京大学的费孝通先生在翻译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一本著作《Community and Society》时,从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过来的,后来被许多学者引用,并逐渐地流传下来。“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近些年,我国许多社会学家开始对“社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对“社区”的理解和认识诸不相同(这句话须修改)。例如,台湾学者龙冠海教授认为“社区是有限地理界限的社会团体,即人们在特定的地域内共同生活的组织体系,普通成为地域团体。”【1】社会学家袁方指出:“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 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地域生活共同体。”【2】 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区。 2.城市社区类型 1.按社区功能分类按照社区主要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把社区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和特殊社区等。

中国所有城市经纬度

中国所有城市经纬度 沧州市各县区经纬度 经度纬度 市区 116.83 38.33 黄骅 117.33 38.4 盐山 117.22 38.07 吴桥 116.37 37.65 东光 116.52 37.89 肃宁 115.82 38.43 河间 116.07 38.45 泊头 116.56 38.08 交河 116.27 38.02 青县 116.8 38.58 海兴 117.85 38.17 南皮 116.7 38.05 任丘 116.08 38.72 献县 116.12 38.2 孟村 117.1 38.06 兰溪=119.48,29.19 兰州=103.73,36.03 岚皋=108.89,32.3 岚县=111.62,38.28 蓝山=112.16,25.37 蓝田=109.32,34.17 澜沦=99.97,22.55 郎溪=119.17,31.14 廊坊=116.7,39.53 朗县=93.11,29.06 阆中=105.97,31.75 浪卡子=90.33,29.96 崂山=120.42,36.15 乐安=115.82,27.44 乐昌=113.35,25.14 乐东=109.17,18.73 乐都=102.38,36.49 乐陵=117.22,37.74 乐平=117.12,28.97 乐普湖=76.67,39.23 乐清=120.94,28.14 乐亭=118.9,39.43 乐业=106.56,24.78 乐由=103.73,29.59

雷波=103.62,28.21 雷山=108.07,26.38 泪罗=113.05,28.8 类乌齐=96.57,31.2 冷水江=111.41,27.68 梨树=124.33,43.32 离石=111.13,37.53 黎城=113.4,36.56 黎川=116.91,27.3 黎平=109.14,26.24 蠡县=115.58,38.49 礼泉=108.43,34.5 礼县=105.15,34.22 理塘=100.28,30.03 理县=103.16,31.42 澧县=111.75,29.65 醴陵=113.5,27.67 历城=117.07,36.69 丽江=100.25,26.86 丽水=119.92,28.45 利津=118.25,37.49 利辛=116.19,33.12 荔波=107.88,25.42 荔浦=110.38,24.51 溧水=119.02,31.65 溧阳=119.48,31.43 连城=116.75,25.72 连江=119.53,26.2 连南=112.28,24.73 连平=114.48,24.39 连山=112.07,24.59 连县=112.4,24.77 连云港=119.16,34.59 涟水=119.26,33.77 涟源=111.66,27.68 莲花=113.94,27.14 廉江=110.27,21.63 凉城=112.48,40.52 梁河=98.3,24.78 梁平=107.78,30.66 梁山=116.1,35.8 两当=106.28,33.9 辽阳=123.17,41.28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doc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 “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阶层分化的积极效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些阶层新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合理性,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第一,社会阶层分化对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得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和提高,但社会结构的转变基本上是停滞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上的单一所有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牢牢地钳制着社会阶层的先天性分布,使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基本上不可能。这样必然妨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国家。所有制变革后,阶层的流动很快出现社会结构的改观。有资料显示,1997年从农村分流出来进入乡镇企业和其他形式经济组织工作的农民达 1.35亿人,此后农村的分流愈加加快,1999年全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89.7%降到46.6%。这样的阶层分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社会阶层分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社会成员的“激励”作用。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出了一个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时代。传统的“大锅饭”、“铁饭碗”制度和意识随着体制性的改革而被冲破和抛弃。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发展思路,实际上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同时对社会成员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比如,实践中在坚持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前提下,适当地采取“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高能高薪”、“合同制”、“聘任制”等措施,淡化干部与工人的界限,给予高才能者以优厚待遇,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保持一个适当规模的待业面,对于刺激劳动者的进取心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过去人们以为,分化只能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知道,社会分化如果是简单的两极分化,那当然会有不好的结果,但如果社会分化是利益的“碎片化”,人民利益的多元化,那样,反而不容易发生利益纠纷。比如,过去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就业于全国统一工资标准的国营、集体企业中,涨工资都需要中央颁布全国涨工资的命令。如今,绝大多数劳动者就业于各种类型的公司、企业之中,涨工资是千

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与规划实施研究

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与规划实施研究 陈伟东,张大维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武汉430079) ARESEARCHINTOTHEPRESENTSITUATIONANDPLANIMPLEMENTATIONOFTHEURBANPUBLICSERVICEFACILITIES'DISPOSITIONINCHINA CHENWei-dong,ZHANGDa-wei (ResearchCenterforUrbanCommunityBuilding,Huazhong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Thereasonableplanningandeffectivebuildingofurbancommunitypublicservicefacilitiesarethenecessarypreconditionofurbangovernance.Theprojectsandcontentofcommunitypublicservicefacilitiesarenotfixed,theyshouldmeetthegrowingdemandoftheresidents.Atpresent,Chinadoesnothaveaplanningstandardofcommunitypublicservicefacilities,whichcanbefollowedbymosturbanareas.Therefore,clarifyingtheconditionsofurbancommunitypublicservicefacilities'configurationandresidents'demandatthisstage,andgivingreasonableproposalsofconfigurationofurbancommunitypublicservicefacilitiesarecrucialtothebuildingofaharmonioussociety.Theurbancommunityservicefacilitiesaredividedintothelifeservicefacilities,themunicipaladministrationfacilitiesandthepublicservicefacilities.Afterreviewingthepresentconditionofthenationalurbancommunityservicefacilities'dispositionandtheinhabitant'sdemand.ItisconcludedthatChina'surbancommunitypublicservicefacilitiesfallshortofdemand.ReferringtotheurbancommunitypublicservicefacilitiesdesignstandardsinBeijing,ShanghaiandWuhanandconsideringavarietyoffactors,we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toimprovethepresentsituation.Keywords:citycommunity;publicservicefacilities;plantarget;theimplementationunit 文章编号:1003-2398(2007)05-0029-05 提要: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分为生活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大类。在统计分析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基本情况抽样调查数据之后,重点考察了全国城市社区服务设施的覆盖率、配建规模和居民的需求现状,得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其它两类设施更加供不应求的结论,参照建设部和北京市、上海市、武汉市等地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规范,结合各种相关因素,提出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和实施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 实施单元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建设是城市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和社区居民自治的必要前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与项目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取决于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社区周围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组织的变化等因素。如我国在1964年制定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的项目只有40项,而在1980年增加为66项,到1993年制定的新指标又增加到72项,但仍然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1]。目前我国没有一个适 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可以被大多数城市参照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和操作蓝本,因此,弄清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和居民需求现状,并据此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规划标准和实施建议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在统计分析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基本情况抽样调查①问卷数据,特别是社区服务设施的覆盖率②、配建规模和居民需求现状的数据基础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及其局部修订条文和条文说明[2,3],借鉴北京市[4]、上海市[5]等地修订规范和武汉市“2006—2020年城市社区发展与规划实施单元研究”的最新成果[6],结合相关因素提出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指标和实施建议,从而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实施提供了若干参考。 1社区服务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界定 国家建设部将居住区服务设施按使用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八类,在实际调研中,根据居民的需求现状及习惯用语,以社区为主要考察单位,我们把社区服务设施分为三大类:生活服务设施(超市、菜场等)、市政设施(供电供水供气、道路交通、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 2007年第5期总第97期 人文地理

全国主要城市经纬度

中国各主要大城市经纬度数据 2011-10-10 17:10 29937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1、中国各主要大城市经 纬度数据:
北京市市中心经纬度:(116.41667,39.91667)
上海市区经纬度:(121.43333,34.50000)
天津市区经纬度:(117.20000,39.13333)
香港经纬度:(114.10000,22.20000)
广州经纬度:(113.23333,23.16667)
珠海经纬度:(113.51667,22.30000)
深圳经纬度:(114.06667,22.61667)
杭州经纬度:(120.20000,30.26667)
重庆市区经纬度:(106.45000, 29.56667)
青岛经纬度:(120.33333,36.06667)
厦门经纬度:(118.10000,24.46667)
福州经纬度:(119.30000,26.08333)
兰州经纬度:(103.73333,36.03333)
贵阳经纬度:(106.71667,26.56667)
长沙经纬度:(113.00000,28.21667)
南京经纬度:(118.78333,32.05000)
南昌经纬度:(115.90000,28.68333)
沈阳经纬度:(123.38333,41.80000)
太原经纬度:(112.53333,37.86667)
成都经纬度:(104.06667,30.66667)
拉萨经纬度:(91.00000,29.60000)
乌鲁木齐经纬度:(87.68333,43.76667)
昆明经纬度:(102.73333,25.05000)
西安经纬度:(108.95000,34.26667)
西宁经纬度:(101.75000,36.56667)
银川经纬度:(106.26667,38.46667)
兰浩特经纬度:(122.08333,46.06667)
哈尔滨经纬度:(126.63333,45.75000)
长春经纬度:(125.35000,43.88333)
武汉经纬度:(114.31667,30.51667)
郑州经纬度:(113.65000,34.76667)
石家庄经纬度:(114.48333,38.03333)

中国各城市经纬度数据

1、中国各主要大城市经纬度数据: 北京市市中心经纬度:(116.41667, 39.91667) 上海市区经纬度:(121.43333, 34.50000) 天津市区经纬度:(117.20000, 39.13333) 香港经纬度:(114.10000, 22.20000) 广州经纬度:(113.23333, 23.16667) 珠海经纬度:(113.51667, 22.30000) 深圳经纬度:(114.06667, 22.61667) 杭州经纬度:(120.20000, 30.26667) 重庆市区经纬度:(106.45000, 29.56667) 青岛经纬度:(120.33333, 36.06667) 厦门经纬度:(118.10000, 24.46667) 福州经纬度:(119.30000, 26.08333) 兰州经纬度:(103.73333, 36.03333) 贵阳经纬度:(106.71667, 26.56667) 长沙经纬度:(113.00000, 28.21667) 南京经纬度:(118.78333, 32.05000) 南昌经纬度:(115.90000, 28.68333) 沈阳经纬度:(123.38333, 41.80000) 太原经纬度:(112.53333, 37.86667) 成都经纬度:(104.06667, 30.66667) 拉萨经纬度:( 91.00000, 29.60000) 乌鲁木齐经纬度:( 87.68333, 43.76667) 昆明经纬度:(102.73333, 25.05000) 西安经纬度:(108.95000, 34.26667) 西宁经纬度:(101.75000, 36.56667) 银川经纬度:(106.26667, 38.46667) 兰浩特经纬度:(122.08333, 46.06667) 哈尔滨经纬度:(126.63333, 45.75000) 长春经纬度:(125.35000, 43.88333) 武汉经纬度:(114.31667, 30.51667) 郑州经纬度:(113.65000, 34.76667) 石家庄经纬度:(114.48333, 38.03333) 三亚经纬度:(109.50000, 18.20000) 海口经纬度:(110.35000, 20.01667) 澳门经纬度:(113.50000, 22.20000) 2、中国主要城市经纬度查询(精确到二级省市): 所在省城市名纬度经度 安徽省合肥北纬31.52 东经117.17 安徽省安庆北纬30.31 东经117.02 安徽省蚌埠北纬32.56 东经117.21 安徽省亳州北纬33.52 东经115.4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 价值观念冲突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思想文化现象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下面我们从什么是价值观念冲突入手,来概括和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一)价值观念冲突的界定 要弄明白什么是价值观念冲突,我们首先要从什么是价值这一问题谈起。其次是价值观和价值观念,最后推导出价值观念冲突的内涵。 (1)价值 我们还是先来分析一下马克思关于价值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还指出:价值“表示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与人的需要紧密联系的,反映了人与物之间的特定关系。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价值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1, 意义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的意义。” 第2, 需要说。“价值—这是人为了满足其需要和利益所需要的东西。 第3, 合目的说。价值是符合系统目的,有助于实现目的的东西,这种目的是系统运动的客观指向。也有理解认为价值是表征人类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合目的性。 第 4, 有用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 第5, 人说。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人,并认为这一概括揭示了价值的实质。人是万物之灵,人是最有价值的,具有最高价值。 第6, 效应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或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这里的效应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效应。 第7, 合理说。价值概念的含义是“应当”。“应”指应该,“当”指正当性、合理性。合理性是同必然性相符合的东西。 第八,关系说。价值属于关系范畴,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