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成分分析

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成分分析

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成分分析
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成分分析

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成分分析

摘要:对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发酵菌粉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菌粉中营养成分较丰富,其中粗蛋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73%和15.18%。菌粉中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还含有丰富的甾醇、酚类物质和多种矿质元素。用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提取粗多糖,得率为28.55%、多糖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40 kDa,单糖组成为阿拉伯

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1.3∶1.0 ∶20.4∶2.1,多糖产品中

含有酸性多糖,糖苷键主要是α型。

关键词:桦褐孔菌;发酵菌粉;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分析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隶属于非褐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该菌寄生在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1]。自16世纪以来,在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桦褐孔菌一直被作为民间药物使用,它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与增强免疫等功效[2]。桦褐孔菌菌核在野生环境下很难形成,并且生长极为缓慢,野生资源十分有限,有人尝试人工栽培该菌,但目前未见产业化生产[3]。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桦褐孔菌菌丝体可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也是目前最经济、最环保的方法。因此,笔者对液体发酵生产的桦褐孔菌菌粉的营养成分及多糖、三萜、甾醇、总酚等活性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该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菌种

桦褐孔菌(I. obliquus)CFCC6026菌株购自中国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1.2发酵菌粉的制备

桦褐孔菌菌种于PDA培养基上28 ℃培养14 d,接入装有100 mL发酵培养基(2%葡萄糖,1%玉米粉,1.5%麸皮汁,0.3%蛋白胨,0.2% KH 2 PO 4 ,0.1% MgSO 4 ,pH 4.0)的摇瓶(500 mL )中,接种量10%,150 r/min,25 ℃培养40 h制成液体菌种。将液体菌种接入装有800 L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1500 L)中,接种量6.25% ,25 ℃,通气率2.0 vvm的条件下培养150 h,将发酵产物(菌丝体与发酵液)混和匀浆后喷雾干燥得桦褐孔

桦树黄的主要功效作用

桦树黄的主要功效作用 现在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的药物是变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选择上面也是更加丰富一些的,而且现在常用的就是中药材的,毕竟中成药是可以从根本上面治疗患者的病情状况,另外也不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比如说桦树黄,这种植物就是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的,甚至是还有抗癌的相关功效,可以很好的去改善癌症患者的病情状况。 ★作用: ★ 1. 治疗糖尿病。 ★2.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 3.防治艾滋病。对艾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4.抗衰老。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 5.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可预防感冒。 ★ 6.防止高血压。据报道桦褐孔菌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 ★ 7.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 8.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

桦树黄广泛的利用这种真菌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各种消化器官癌病(胃癌、食道癌、肠癌、肝癌)、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等,都显示出极好的效果。 ★ 1.药用:桦树汁不但可以作为天然的饮品,又有独特的药用功能。白桦树汁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有抗疲劳、止咳等药理作用,被欧洲人称为“天然啤酒”和“森林饮料”。 ★ 2.用法:茶饮(可依照个人口味添加糖,牛奶,咖啡等同时饮用). 桦树汁是一种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有清香的松树气味,含有人体必需且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有机酸、及多种无机盐类,含有香精油、桦芽醇、皂角甙化合物、细胞分裂素等等。天然桦树汁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营养丰富的生理活性水,是桦树的生命之源,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果糖、氨基酸、维

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杂菌的类型 空气中的微生物大多数是细菌和芽孢,还有一定数量的霉菌、酵母和病毒。细菌的大小有零点几微米至几个微米,见表5-3。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应得出如下结论: A:这些微生物在空气中极少单独游离存在,基本上是附着于灰尘、液滴等微粒的表面上。 B:介质过滤除菌就是把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和极少量的游离微生物捕集起来予以除掉。 因此我们通常所用的空气过滤器为什么0.3u可以保证无菌发酵生产的原因。 2)无菌检查与染菌的处理 在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为了及早发现染菌并进行恰当处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对菌种制备、种子罐、发酵罐的接种前后和培养过程中,须要按工艺规程要求按时取样,进行无菌检验。A:无菌检查 培养液是否污染杂菌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a:无菌试验 b:培养液的显微镜拉查 c:培养液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其中无菌试验是判断染菌的主要依据。

无菌试验 现在采用的无菌试验方法有肉汤培养法、双碟培养法、斜面培养法。其中以酚红肉汤培养法和双碟培养法结合起来进行无菌检查用的较多。 (1)肉汤培养法直接用装有酚红肉汤的无菌试管取样,然后放入37℃恒温室(箱)内培养。定时观察试管内肉汤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同时进行显微镜观察。 (2)斜面培养法先用空白无菌试管取样,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室(箱)内培养。定时观察有无杂菌菌落生长。。 (3)双碟培养法种子罐样品先取入肉汤培养基中,然后在无茵条件下在双碟培养基上面划线,剩下的肉汤培养物在恒温室(箱)内培养6小时后复划线一次,发酵罐培养液直接取入空白无菌试管中,于37℃下培养6小时后在双碟培养基上划线。24小时内的双碟定时在灯光下检查有无杂菌生长。24小时~48小时的双碟1天检查一次,以防生长缓慢的杂菌漏检。正常生产过程中,种子罐和发酵罐每隔8小时取样一次,进行无菌检查。该方法经常用于单菌落挑选,可以从染有杂菌的培养液中经多次划线挑取单菌落进行分离培养,得到纯种的种子。 无菌试验的结果一般需要8~12小时才能作出判断。为了缩短判断时间,有时向培养基中加入赤霉素、对氨基苯甲酸等生长激素以促进杂菌的生长。 B:染菌的判断 培养基的染菌判断是错综复杂的工作,又是一种细微观察、认真分析的王作。 染菌罐的判断方法: 以无菌试验中的酚红肉汤培养和双碟培养的反应为主,以镜检为辅。每个无菌样品的无菌试验,至少用2只酚红肉汤或斜面同时取样培养。要定量或用接种环蘸取法取样,公司现阶段基本都直接从发酵罐直接取样。因取样量不同,影响颜色反应和浑浊程度的观察。如果连续3个时间的酚红肉汤无菌样发生颜色变化或产生浑浊,或斜面连续3个时间样品长出杂菌即判断为染菌。有时酚红肉汤反应不明显,要结合镜检确认连续3个时间样品染菌,即判为染菌。各级种子罐的染菌判断亦参照上述规定。 对肉汤和无菌斜面的观察及保存期的规定,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应取无菌样,以后每隔8小时取无菌样一次,直至放罐。无菌试验的肉汤和双碟应保存并观察至本罐批放罐后12小时,确认无杂菌污染后方可弃去。无菌检查时间应每6小时观察一次无菌试验样品,以便能及早发现染菌。 2、染茵率的统计 以发酵罐染菌罐批(次)为基准, 染菌罐批(次)应包括染菌重消后的重复染菌的灌(批)次在内。发酵总过程(全周期)无论前期或后期染菌,均作“染菌”论处。 发酵罐染菌罐批(次) 染菌率(%)=一一一一一一一一---X100% 总投罐批(次) 3)染菌(包括染噬菌体)的处理 (一)污染杂菌的处理

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与防治

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与防治

————————————————————————————————作者:————————————————————————————————日期: ?

第一节发酵生产中杂菌的检查与防治 一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凡是在发酵液或发酵容器中侵入了非接种的微生物统称为杂菌污染,及早发现杂菌,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对减少由杂菌污染造成的损失至关重要。因此检查的方法要求准确、快速。目前发酵生产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下列几种: 1.显微镜检查 一般单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凡是从视野中发现有形态与生产菌株不同的菌体都可认为是污染了杂菌。 优点:简便、快速,能及时检查出杂菌。 缺点:(1) 对固形物多的发酵液检查较困难; (2)对含杂菌少的样品不易得出正确结论,应多检查几个视野; (3) 由于菌体较小,本身又处于非同步状态,应注意区别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产菌与杂菌,必要时可用进行革蓝氏染色、芽孢染色等辅助方法进行鉴别。2.平板检查 若怀疑发酵液被细菌污染,可取少量待检发酵液涂布在肉汤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若出现与生产菌株形态不一的菌落,就表明可能被杂菌污染;若要进一步确证,可配合显微镜形态观察,若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都与生产菌相异,则可确认污染了杂菌。 优点:(1)适于固形物多的发酵液; (2)形象直观,肉眼可辩,不需仪器。 缺点:(1)所需时间较长,至少也需8小时; (2)无法区分形态(包括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与生产菌相似的杂菌,如啤酒生产中污染野生酵母时,由于啤酒酵母与野生酵母很难从形态上加以区分,只能借助生理生化试验进行确认。 (3)检查过程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肉汤培养检查法 此法主要用于空气过滤系统和液体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具体方法是将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0.8%,葡萄糖0.5%,氯化钠0.5%,1%酚红溶液0.4%,pH7.2)装在吸气瓶中,经灭菌后,置37℃培养24小时,若培养液未变浑浊,表明吸气瓶中的培养液是无菌的,就可用于空气过滤系统的杂菌检查。把过滤后的空气引入吸气瓶的培养液中,经培养后,若培养液变混,表明过滤后的空气中仍有杂菌,说明过滤系统有问题,若培养液未变混,说明空气无菌。 此法还可用于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取少量培养基接入肉汤中,培养后观察肉汤的浑浊情况即可。

桦褐孔菌的功效与作用(十九项)

桦褐孔菌的功效与作用(十九项) 桦褐孔菌是一种天然真菌,又叫【白桦茸】、【桦树茸】、【桦树泪】,它的活性物质是灵芝的55.6倍,富含微量元素215种之多。它的生长环境极为苛刻,生长在零下40℃左右的寒冷地带,每2万棵白桦树中才有一颗,并且它的活性极强,大约10~15年之后会把白桦树的精髓吸收殆尽,使白桦树枯死。桦褐孔菌的资源极其稀少和珍贵,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桦褐孔菌是俄罗斯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其有效成分已引起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桦褐孔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压、降血糖、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并促进排泄。 桦褐孔菌的 19个点赞功效 1 增强免疫系统 STRENGTHENING THE IMMUNE SYSTEMAA 桦褐孔菌含β-d-葡聚糖;是D-葡萄糖单体的多糖,可激活b和T淋巴细胞,帮助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干扰素、白细胞培养基和促进肿瘤坏死(破坏);它刺激人体主要免疫防线白细胞的生长,作为一种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调节身体的免疫反应。

2 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SLOW AGING PROLONG LIFE 超氧化物质岐化酶(SOD)被视为生命科技中最具神奇魔力的酶、人体内的垃圾清道夫,是生命健康之本。(SOD)是中国卫生部批准的具有抗衰老、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辐射、美容功能的物质之一,法定编号为ECl.15.1.1;CAS[905489]1。 桦褐孔菌富含的超氧化物质岐化酶(SOD)含量是灵芝的55倍,可中和辐射的有害影响,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人体不断地补充SOD 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 3 促进皮肤健康 PROMOTING SKIN HEALTH 桦褐孔菌富含的多酚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与维生素C 、E和胡萝卜素等其他抗氧化物在体内一起发挥抗氧化功效,清除有害人体健康的坏分子—自由基。改善皮肤的健康,促进了黑色素(一种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的色素)的形成,其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治疗皮肤病如痤疮、皮疹、湿疹等。 4 治疗溃疡和胃炎 TREATMENT OF ULCERS AND GASTRITIS 三萜类化合物;可以有效刺激消化道的分泌、润滑肠道、促进胃肠蠕动,消除便秘,提高消化系统,促进消化胆汁的形成;可减轻因胃溃疡而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5 胆固醇水平正常化 NORMALIZATION OF CHOLESTEROL LEVELS 桦褐孔菌中的白桦脂酸,可以选择性地杀死人类黑色素瘤细胞而不杀伤健康细胞;负责击穿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β-d-葡聚糖类可显著降低血清和肝中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软化血管,增进血液的携氧量帮助人体保持正常的血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6 维持血压平衡 MAINTAIN BLOOD PRESSURE BALANCE 桦褐孔菌富含的三帖类化合物是具有抗结核活性、舒展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也负责平衡血压,从而有助于治疗低血压和高血压等疾病。

桦褐孔菌的研究

桦褐孔菌的研究 桦褐孔菌是俄罗斯、芬兰和日本等国常用的民间药物,在我国的知晓率还很低。近些年来我国也陆续出现了相关的保健产品,但该药物开发和使用多数还是处于切块、打粉的简单使用方式。桦褐孔菌目前确处于野生资源匮乏、人工栽培研究进展缓慢和开发不足的状况。 标签:桦褐孔菌;白桦茸;野生资源;人工栽培 桦褐孔菌是一种寄生真菌,主要寄生于白桦树银桦、赤杨等的树干或树皮下,形成不育的木腐菌。桦褐孔菌的生物学特征显著,子实体呈现瘤状,直径可达20 cm,黑色,深裂,表面不规则,像砖块;菌肉红褐色,木栓质;菌管3~10 mm,质脆,常前端开裂,菌孔6~8个/mm2,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1]。16世纪至今,东欧一些国家的民间就用这种菌的菌核来防治癌症。 1桦褐孔菌的分类和分布 1.1分类桦褐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锈革孔菌科、褐卧孔菌属,学名Phaeoporusobliquus(pers:Fr.)J.Schroet.,在外文资料中,其学名常以Inonotusobliquus或Fuscoporiaobliqua出现。 1.2分布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北纬40°~50°地区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以及远东地区)、日本(北海道)及中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它寄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活立木或砍筏后树木的枯干上,木材中的樺褐孔菌菌丝极其耐寒,在-40℃时也可以存活。 2野生和人工栽培现状 2.1野生资源现状桦褐孔菌子实体只有在活的桦木上生长10~15年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且平均每20000棵桦木中只有一棵生长桦褐孔菌,资源十分稀少[2]。范宇光等以地区分布频度、子实体维持时间、子实体发生频率、子实体发生形式、寄主基物的选择、种型情况、特有情况、保护现状、保护难易程度、人为干扰倾向度、火山危害、生境安全性为评价指标评价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38种大型真菌的濒危程度和保护级别,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濒危系数为0.4655,处于濒危等级,优先保护系数为0.6593,属于一级保护等级[3]。 2.2人工栽培现状在桦褐孔菌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人工栽培无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众多学者也在此方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郑社会等用棉籽壳、木屑培养基菌丝满袋即形成子实体;短段木栽培也形成了子实体[4]。赵丽等试验了来自不同国家桦褐孔菌菌株之间菌丝颜色长势长速菌核形成情况各有不同只有中国菌株及芬兰菌株产生了菌核且产量及生物学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余两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有效成分!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何坚"冯孝章#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 摘要*目的对桦褐孔菌+,-./0/123/4526,3789:;9<=: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A"&B C D?E%F E)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析鉴定了G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桦褐孔菌素$H I J K L M L8N O;"P)%Q R O L J S;8L Q$T)%B U V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V Y N;O;V\&V R Q$^)%B U"\&V Y N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 \]V Y N;O;$_)%B U V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V Y N;O;V\&V R K N Y$‘)%B U"\\a V Y N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V Y N;O;$b)%;8c L J S;8L Q M;8L Z N Y;$d)%R O R Q L cL H J M W N O c N O$e)和f R O O N S L Q$g)>结论化合物P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桦褐孔菌素> 关键词*真菌h桦褐孔菌h桦褐孔菌素 中图分类号*E\[]9&文献标识码*i文章编号*’\(B\j k’$\’’&)’&’’’]’B l m n o p q r s tu v q w p u x y u s t r m p m n q t m r s z{|}~!"!#$%!&’$(|% A)*N R O"7)D+,N R L V-W R O c $F O J S N S I S;L H?R S;8N R?;Y N K R"C W N O;J;i K R Y;f X L H?;Y N K R Q@K N;O K;J R O Y.;/N O c0O N L O?;Y N K R Q C L Q Q;c;"1;N2N O c&’’’G]" C W N O R) 34r m5x u m*647q u m i J X J S;f R S N K J S I Y X L OS W;K W;f N K R Q K L O J S N S I;O S J L H+,-./0/123/4526,8789:;9<=: 9R J K R88N;YL I S9:q m v s o r:W;K L O J S N S I;O S J9;8;N J L Q R S;YL OJ N Q N K R c;Q K L Q I f OK W8L f R S L c8R M W X"N Y;O S N H N;Y ;XM W X J N K L V K W;f N K R Q M8L M;8S N;J R O Y J S8I K S I8R Q Q X;Q I K N Y R S;Y;X J M;K S8R Q R O R Q X J N J$?@"&A"&B C D?ER O Y F E)9 q?@s5o r*H I O c N h+,-./0/123/4526,3789:;A<=:h H I J K L M L8N O; 桦褐孔菌+,-./0/123/4526,3789:;9<=: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B&C"分布于我国东北等地"常寄生在桦树上"日本学者曾报道其水提取物能抑制艾滋病毒B\C>有关文献报道该菌中主要含三萜类化合物B B D(C"并曾获得一些由色素通过化学降解产生的取代苯甲酸的碎片"但没有得到过单体B(C>为了寻找新的化合物和生理活性成分"我们对该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的化合物分别是*桦褐孔菌素$H I J K L M L8N O;"P)%Q R O L J S;8L Q$T)%B U V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V Y N;O;V\&V R Q$^)%B U"\&V Y N W X V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V Y N;O;$_)%B U V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 ["\]V Y N;O;V\&V R K N Y$‘)%B U"\\a V Y N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V S R V["\]V Y N;O;$N O L S L Y N L Q)$b)%;8c L J S;8L Q M;8L Z N Y; $d)%R O R Q L cL H J M W N O c N O$e)和f R O O N S L Q$g)"其中化合物P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桦褐孔菌素$H I J K L V M L8N O;)>本文阐述这些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同时"首次对化合物^%_和b的碳谱进行了归属> 化合物P*黄褐色固体"f M E B’’F$分解)" 7;C Q B反应呈阳性>F E谱示有羟基$B]&G K f G&)"酯羰基$&k B G K f G&)"共轭羰基$&j j[K f G&)"芳环$&j’’"&([’"&((’"&(&(K f G&)>7i1?@给出相对分子质量B G G$?H A)"]\&$?H D R)"表明分子量为B G[>A E)F?@显示?G A \I 峰B[’9’(B&$计 算值B[’9’(B\)"故推出分子式为C \’A&]I G" 不饱和 度&]>&A D?E$J?@I V Y j) 谱示有四组峰"积分值表明有[个质子"分别是*K[9B]$&A"J)和K j9k\$&A" J)"K k9’k$&A"J)和K k9(\$&A"J)"表明为两组对位取代芳氢"K j9G G$&A"Y"*L[9&(A-)和K j9k[$&A" Y"*L[9&(A-)显示为相互偶合裂分的一对邻位芳氢"以及K k9\[$&A"Y"*L&(9G A-)和K j9k[$&A"Y" *L&(9G A-)的一对反式烯氢>当在C J B I J中测定该化合物的&A D?E谱时"相互重叠的邻位芳氢和 ! ] !中草药C W N O;J;:8R Y N S N L O R Q R O YA;8;R Q J8I c J\’’&年第B\卷第&期 #收稿日期*\’’’V’&V B& M联系人*:;Q*$’&’)V j B&j(\\j)V f R N Q*H;O c Z-N N f f9R K9K O 万方数据

白桦茸的功效与作用

白桦茸的功效与作用 白桦茸就是一种菌类,这种菌类食材很多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制作,是否可以直接摄入,但其实这种菌类食物是具有药用价值,主要用途是集中在中医方面,在服用以后就可以去除自己身体当中所产生的毒素,特别是胃肠道内部堆积的毒素消除效果会更加显著,还可以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桦褐孔菌是俄罗斯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其有效成分已引起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据初步的研究,桦褐孔菌含有桦褐孔菌醇、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羊毛甾醇、栓菌酸、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等。 宣布桦褐孔菌为抗癌物质,政府批准桦褐孔菌可用于医药品开发。美国把桦褐孔菌列入”特殊的天然物质“,作为宇宙人的未来饮品。日本则把桦褐孔菌作为肝癌、艾滋病和0-157大肠杆菌中毒的治疗剂,并申请多项有关桦褐孔菌的专利。 多年来,桦褐孔菌在俄罗斯民间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用真菌,属于纯中药,是21世纪的保健功能性食品。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起到的药效分为以下几种:a.治疗糖尿病。俄罗斯Komsomlshi制药公司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为93%。b.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

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C.防治艾滋病。对艾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抗衰老。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e.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可预防感冒。 f.防止高血压。桦褐孔菌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 g.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 h.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有效控制及预防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有效控制及预防 邢攀科 摘要:针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染菌现象,分析了导致发酵染菌的几种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控制方法,以预防为主,及时观察分析,杜绝发酵染菌的隐患。 关键词:发酵染菌微生物发酵 前言:杂菌感染,简称染菌,普遍存在于微生物发酵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夏季,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在丙酮、醇粮食发酵法工业生产中尤其突出[5]。发酵过程是利用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新陈代谢,从而获得某种产品。现代发酵工业要求纯种培养,不仅斜面、种子和培养基以及发酵罐、管道等须经严格灭菌除去各种杂菌,而且在需氧发酵中通入的空气也需经过除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不受杂菌污染,从而保证生产菌的旺盛生长。染菌的结果,轻者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重者导致倒罐,甚至停产。工业发酵中污染杂菌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所以必须认真对待除菌。 1 发酵过程对设备的要求 1.1发酵罐 发酵罐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认真检查,以消除染菌隐患,如搅拌系统转动有无异常;机械密封是否严密:罐内的螺丝是否松动;罐内的管道有无堵塞;夹层或罐内盘管是否泄漏;罐体连接阀门严密度等等。机械密封目前在发酵罐上得到广泛应用,取代了以前搅拌轴采用的填料密封形式,但是由于安装精度不高或选用的机械密封不合适,仍然会由于轴封泄露造成染菌,因此在安装搅拌轴时要注意对中,为了便于观察罐内发酵情况,在人型发酵罐内一般设置有冲洗视镜的蒸汽管道,但是蒸汽一旦冷凝在管道中,冷凝水并不能完全保证无菌,因此冲洗视镜的蒸汽管道要去除,杜绝染菌隐患。如果罐内雾气大看小清楚,可以采用更高亮度的视镜灯[6]。 1.2发酵罐附属设备 发酵罐附属设备有空气净化系统,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系统及相应的管道阀门。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发酵失败[3]。 1.2.1空气净化系统 传统的空气净化使用活性炭、棉花、超细玻璃纤维纸做过滤器Ul,过滤效果差,操作复杂。目前国内的膜过滤技术比较成熟,用偏二氟乙烯((PVDF)制成的折叠微孔滤膜滤芯,过滤精度高,流量大。使用时只要注意过滤器前压缩空气除湿脱油,并按规范对过滤器灭菌,空气保证无菌还足没有问题的。而且PVDF膜对压缩空气中的水分不敏感,膜本身的疏水性强,使用中注意过滤器排水,解决了以前当空气湿度过大导致棉花过滤器不能使用的问题[3]。 1.2.2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系统 发酵罐实消是对发酵培养基进行彻底的灭菌处理,利用高温过饱和蒸汽的强穿透能力使

发酵工程中的染菌原因及解决办法

学生综述性论文 题目: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分析、检测及预 防 姓名:刘莉学号:2008132114 专业:生物技术班级:083班 课程名称:微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燕平梅 课程学期: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分析、检测及预防 姓名:刘莉指导老师:燕平梅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083班学号:2008132114) 摘要: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各种原因,总结检测染菌的方法,并提出染菌后应采取哪些措施及预防染菌的方法。 关键词:发酵;染菌;危害;检查;预防 前言:发酵工业生产中,污染杂菌造成发酵失败的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发酵生产,关于发酵过程是否污染杂菌,如何检测,染了菌后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内容: 1发酵染菌的危害 1.1不同种类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 青霉素发酵:污染细短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 链霉素发酵:污染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 四环素发酵: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的危害较大 柠檬酸发酵:最怕污染青霉菌 肌苷、肌苷酸发酵:污染芽孢杆菌的危害最大 谷氨酸发酵:最怕污染噬菌体 高温淀粉酶发酵:污染芽孢杆菌和噬菌体的危害较大 1.2不同染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1.2.1种子培养期染菌 菌体浓度低、培养基营养丰富

1.2.2发酵前期染菌 杂菌与生产菌争夺营养成分,干扰生产菌的繁殖和产物的形成 1.2.3发酵中期染菌 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繁殖和产物的生成 1.2.4发酵后期染菌 如杂菌量不大,可继续发酵。如污染严重,可采取措施提前放罐 1.3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带菌:种子带菌可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 空气带菌:空气带菌也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导致染菌范围扩大至所有发酵罐 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一般为孤立事件,不具有延续性 设备渗漏:这种途径造成染菌的危害性较大 1.4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1.4.1对过滤的影响 发酵液的粘度加大;菌体大多自溶;由于发酵不彻底,基质的残留浓度加度。造成过滤时间拉长,影响设备的周转使用,破坏生产平衡;大幅度降低过滤收率。 1.4.2对提取的影响 a.有机溶剂萃取工艺:染菌的发酵液含有更多的水溶性蛋白质,易发生乳化,使水相和溶剂相难以分开 b.离子交换工艺:杂菌易粘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或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大大降低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量 1.4.3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a.对内在质量的影响:染菌的发酵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其它杂质。对产品的纯度有较大影响。 b.对产品外观的影响:一些染菌的发酵液经处理过滤后得到澄清的发酵液,放置后会出现混浊,影响产品的外观。 1.5染菌对三废处理的影响 使过滤后的废菌体无法利用,发酵染菌的废液,生物需氧量(BOD)增高,增加三废治理费用和时间。 2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检查判断

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成分分析

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成分分析 摘要:对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发酵菌粉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菌粉中营养成分较丰富,其中粗蛋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73%和15.18%。菌粉中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还含有丰富的甾醇、酚类物质和多种矿质元素。用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提取粗多糖,得率为28.55%、多糖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40 kDa,单糖组成为阿拉伯 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1.3∶1.0 ∶20.4∶2.1,多糖产品中 含有酸性多糖,糖苷键主要是α型。 关键词:桦褐孔菌;发酵菌粉;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分析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隶属于非褐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该菌寄生在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1]。自16世纪以来,在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桦褐孔菌一直被作为民间药物使用,它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与增强免疫等功效[2]。桦褐孔菌菌核在野生环境下很难形成,并且生长极为缓慢,野生资源十分有限,有人尝试人工栽培该菌,但目前未见产业化生产[3]。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桦褐孔菌菌丝体可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也是目前最经济、最环保的方法。因此,笔者对液体发酵生产的桦褐孔菌菌粉的营养成分及多糖、三萜、甾醇、总酚等活性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该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菌种 桦褐孔菌(I. obliquus)CFCC6026菌株购自中国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1.2发酵菌粉的制备 桦褐孔菌菌种于PDA培养基上28 ℃培养14 d,接入装有100 mL发酵培养基(2%葡萄糖,1%玉米粉,1.5%麸皮汁,0.3%蛋白胨,0.2% KH 2 PO 4 ,0.1% MgSO 4 ,pH 4.0)的摇瓶(500 mL )中,接种量10%,150 r/min,25 ℃培养40 h制成液体菌种。将液体菌种接入装有800 L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1500 L)中,接种量6.25% ,25 ℃,通气率2.0 vvm的条件下培养150 h,将发酵产物(菌丝体与发酵液)混和匀浆后喷雾干燥得桦褐孔

酒精发酵中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2016年第35卷第4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1167· 化工进展 酒精发酵中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张强 (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摘要:酒精发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微生物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生产菌外,还会从原料、空气、水等带入相当数量的杂菌,从而降低酒精得率,影响酒精的正常生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杂菌的感染,对整个酒精生产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酒精发酵中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酒精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原因、危害、检测方法以及常见的污染杂菌,重点介绍了漂白粉、青霉素、克菌灵、酒花及植物提取物等杀菌剂的使用。指出减少酒精发酵中的杂菌污染,加强细菌抗药性的研究,寻找安全天然杀菌剂替代品是未来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杀菌剂;酒精;克菌灵;发酵 中图分类号:TK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4–1167–06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4.032 Research progress on fungicides during ethanol fermentation ZHANG Qia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Jilin, China ) Abstract:Ethanol fermentation is a complex microbial process. During the process,a significant number of bacteria will be brought in from raw materials,air,water,etc.,which will reduce yield of ethanol and affect production of ethanol. Therefore,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acteria infec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ethanol production. Research progress on fungicides during ethanol fermentation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contamination,testing methods of the common harmful bacteria during ethanol fermentation were introduced focus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bleaching powder,penicillin,“kejunling” and hops and plant extracts. Reducing the bacteria infection during ethanol fermentation,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bacteria resistance and finding safe and natural alternatives to fungicides are the keys to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fungicide;ethanol;kejunling;fermentation 自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以来,燃料短缺以及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使燃料酒精作为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 酒精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反应过程,一般要求纯种培养。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除了生产菌外,还会从原料、空气、水等带入一定数量的杂菌,杂菌感染是影响酒精得率的主要因素。常见杂菌包括乙酸菌、乳酸菌、枯草芽孢菌等。少量杂菌不会对发酵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杂菌如果大量繁殖,就会给酒精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杂菌的扩繁可造成可发酵糖减少,其代谢产物会影响酵母菌的数量、质量以及酶的活力。可以说杂菌污染轻者影响酒精产量和质量,重者导致倒罐,甚至停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生产中杂菌污染是酒精发酵工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提高酒精企业生产的稳定性以及经收稿日期:2015-08-31;修改稿日期:2015-10-2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吉教科合字[2014]第34号)。 第一作者:张强(196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 研究。E-mail corn11@https://www.doczj.com/doc/903924087.html,。

桦褐孔菌对人健康的作用

桦褐孔菌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作者僧狼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桦褐孔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分布,介绍了桦褐孔菌的化学组分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在桦褐孔菌人体健康生活中的应用现状,表明了桦褐孔菌在其药理作用和临床药用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信桦褐孔菌将在医药和保健领域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桦褐孔菌;生物学特性;药理活性;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Fr.) Pilat]是一种具有巨大药用价值的真菌。从16世纪以来,桦褐孔菌常被民间作为治疗治疗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疑难杂症的药物。其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是由于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Aleksandr IsayevichSolzheni Tsyn在1968年发表的小说《Rakovy Kovpus》中描述一个俄罗斯村庄由于经常引用桦褐孔菌茶而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1]。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许多专家学者才开始关注研究桦褐孔菌的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其功能作用。目前,国内外有众多研究报道桦褐孔菌具有的生物碱类、三蔽类及留醇类等化学成分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治疗抗糖尿病、高血压、艾滋病及皮肤病等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2]。此外,在桦褐孔菌本身食用和药用的基础上,国内外有公司已经将其开发研制成保健品(如保健饮料、保健茶等),使其在增强人体免疫力,保障人类的健康生活等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因此,桦褐孔菌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桦褐孔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分布 桦褐孔菌是一种在桦树等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野生存活的真菌,其菌核呈瘤状,菌核无柄,一般直径25-40cm,外表黑褐色或黑色,内部呈黄褐色或茶褐色,老后表面深裂,硬而脆[3]。桦褐孔菌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但是也有学者将其归为锈革孔菌科。由于桦褐孔菌的菌丝体极其耐寒,能在零下40℃下存活,因此桦褐孔菌的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部分地区、勘察加半岛)、中国(黑龙江、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北美(北部)、芬兰、波兰等地区[2]。我国学者在长白山、黑龙江大小兴安岭以及内蒙古根河市等地区均有发现桦褐孔菌的存在。如毕湘虹等[4]发现桦褐孔菌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的红松阔叶混交林中存在数量较大,张跃华等[5]同样调查报道了桦褐孔菌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汤原县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和小兴安岭南麓等地区的红松阔叶混交林中分布较广。孙亚红等[6]人报道了内蒙古根河市地区的260种野生大型经济真菌中就有桦褐孔菌存在。但是,由于桦褐孔菌的人工培养未能实现,所以桦褐孔菌也存在一定的濒危状况。 2 桦褐孔菌的药用价值研究 2.1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桦褐孔菌主要含有多糖,三萜类化合物、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木质素、黑色素和叶酸衍生物等成分。其中三萜类化合物:是由Kier LB等人在1961年从桦褐孔菌分离出了多种三蔽类化合物,拉开了对桦褐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的序幕[7]。近年来Shin等人在桦褐孔菌中连续发现了4种新的三萜类化合物[8],Kahlos等[9]也不断报道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出新的三萜类化合物,而且研究发现桦褐孔菌中白桦脂醇、羊毛甾醇和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的混合具有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木质素:是在1998年由Ichimura T等[10]人从桦褐孔菌子实体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出,经鉴定是一种能够抑制HIV-I蛋白酶活性的一种水溶性高分子量的木质素衍生物,并且还获得了低分子量的多酚类物质。黑色素:是由2002年Babitskaia VG等[11]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出来,鉴定该黑色素为为儿茶酚。桦褐

桦树茸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

桦树茸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桦树茸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不仅可以入药,也可以用来泡水饮用,经常饮用可以有效对身体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预防一些身体疾病,长期喝桦树茸水还可以预防身体癌症以及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对身体的健康非常好,而且对胃部也非常好,可以起到防止胃癌的作用。 桦树茸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糖尿病。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为93%。 2、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3、防治艾滋病。对艾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抗衰老。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5、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可预防感冒。 6、防止高血压。据报道桦褐孔菌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 7、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 8、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 桦树茸可以直接泡水喝吗 可以直接泡水,只是不要用金属容器泡,最好用砂锅煮一下,放置一天后用 打成粉、或者剁碎先浸泡1小时,然后武火烧开后,文火熬制20-30分钟,熬3次,将先后熬出的汁倒在一起,一天服用3次,每次大约一杯,饭前1小时服用,这是一天的用量。(不能用金属器具或者内置式金属发热体煎熬,以免药性发生变化)。粉类亦可直接冲服,煎服效果最佳。 桦树茸可以天天喝吗 不建议天天喝。 桦树茸中的桦褐孔菌。属于纯中药,是21世纪的保健功能性食品。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建议不要随便服用,现在研究没有副作用,但是“是药三分毒”,建议要注意量。

抗生素生产中发酵罐染菌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抗生素生产中发酵罐染菌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抗生素生产一般采用纯种发酵,在生产中出现染菌问题是不可轻视的。轻度染菌会影响到本批发酵产品的单位和收率,还可能会为下批生产埋下继续染菌的祸根,严重的染菌除严重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外,极可能造成生产不能有序进行或无法进行。[1] 尤其是发酵罐处在发酵的最末阶段,其染菌直接影响到产品优劣和得率,其染菌的途径也很多,笔者在深入一线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于预防发酵罐染菌有一定的帮助。分析染菌原因也可从以下方面判断:从染菌时间分析,发酵早期染菌可能原因有种子带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移种操作不当、无菌空气带菌等。发酵后期染菌可能原因有,中间补料污染、设备渗漏、操作问题等。从菌型上分析,若染芽孢杆菌,可能是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空气带菌引起。从染菌规模上分析,若大面积染菌,且所染的是同一种杂菌,一般是空气系统出现问题,若个别罐连续染菌一般是设备问题。这就需要生产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发酵正常运行。据统计引起发酵罐染菌的因素及其所占比重如下表所示: 抗生素发酵染菌因素及比例 染菌原因百分率染菌原因百分率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0.79 种子带菌9.64 设备因素引起染菌34.36 人为因素10.34 空气系统有菌19.96 原因不明24.91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对抗生素发酵罐染菌原因从物料因素、设备因素、蒸汽(空气)和人为因素等方面作以分析。 1 物料因素造成染菌 1.1物料在存放中变性 由于库房条件所限,物料在存放中会受到挤压、受潮而结块,这些块状固体物在消毒当中蒸汽难以穿透,从而有可能染菌。 若购入的物料粉碎程度不高,固体料粒度太大(如玉米粉中掺杂有较多玉米粒)这样的培养基进入发酵罐在灭菌时很难被完全“煮熟”,这也是染菌可能性之一,对此应在打料泵后装置筛板过滤器来解决。[2] 笔者在实践中还发现有因物料发霉而造成染菌的情况,这样即使该批发酵液运转下去也会影响产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