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移民与生态移民之比较研究

工程移民与生态移民之比较研究

工程移民与生态移民之比较研究
工程移民与生态移民之比较研究

收稿日期: 2005-09-01作者简介: 李玉田(1962~),男,壮族,广西百色市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经济管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工程移民与生态移民之比较研究

李玉田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 经济管理系,广西百色 533000)

摘 要: 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同一性主要表现为:移民规模进一步扩大,移民问题越来越复杂;引起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改变和重建;主要对象是农民;核心是维护、保障和增进移民的合法权益;基本机制是政府主导机制、移民主体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移民成本应该由社会来共同负担。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工程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生态移民是自愿性移民;工程移

民是人权侵犯性移民,生态移民是人权保护性移民;工程移民是区域经济发展性移民,生态移民是区域生态重建性和消除贫困性移民;工程移民是问题最难解决性移民,生态移民是问题相对难解决性移民;工程移民是遗留问题多移民,生态移民是遗留问题少移民;工程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完善性移民,生态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滞后性移民。

关键词: 工程移民;生态移民;比较研究

[分类号] 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8113(2006)02-0066-06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ject Immigrants

and Ecosystem Immigrants

L I Y u -tian

(D epartment of Economic Polit ics and Law ,Guangxi Youjiang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 ionalities ,Ba ise 533000,China )

A bstract :The similarities of project immig rants and ecosy stem im migrants a re that the scale o f im mig rating is on increase with m ore and mo re complicated pro blem s ,causing the chang es and r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so ciety and ecolo gical system ;that the main immigrating g ro ups a re farm -ers ;that the most impo rtant thing is to pro tect and guarantee the leg al rights o f the im mig rants ;that the basic system s should maintain g overnment -oriented ,im mig rant -dominated and society -in -v olved ;that the immigrating ex penses sho uld be paid by the so ciety .The diffe rences are tha t the pro ject immig rants have to m ove w hile the ecosy stem ones are w illing to do so ;tha t the former is rights -invaded w hile the latte r rig hts -protected ;that the former regio 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atter regio nal ecolog ical reconstruction and shaking off pove rty ;that the fo rmer w ith harder -to -deal -w ith pro blem s ,the latter w ith less difficult ones .

Key words :pro ject immig rants ;eco system immig rants ;comparative study

第19卷第2期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6年4月

Vol .19-No .2

JOURNAL OF YOUJIANG TE AC HE RS COLLEGE FOR NAT IONA LIT IES G UANGXI

Apr .2006

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曾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迁徙。一般说来,移民可分为工程移民、开发移民、生存移民、生态移民、海外移民等。随着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移民问题尤其是工程移民问题和生态移民问题已经成为系统性的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和探索,促进生态移民健康发展。

一、随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问题将越来越复杂,应该关注和重视移民问题

工程移民是指因修建水库、公路、铁路、机场、工厂、城镇等而发生的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系统重建的活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共产生了4350万工程移民,其中修建各类水库水电站8.6万座,移民1 250多万人。1250多万水库移民中,1978年以前移民1000万人,1979年以后移民250多万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随着西电东送基地的建设,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南水北调、龙滩等大型工程的陆续开工建设,工程移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程移民问题将越来越复杂。

生态移民是指因重建生态和提升生活质量而发生的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系统重建的活动。生态移民是继工程移民、开发移民、生存移民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移民方式。生态移民是破解区域生态和生存矛盾、实现双赢难题的战略性决策。近几年来,内蒙古、宁夏、山西等省区分别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用10年的时间,生态移民20万人,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用10年的时间,生态移民10万人。山西省计划用5年的时间,投资7.5亿元,生态移民40万人。在“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西部地区居民的共识的情况下,生态移民将取代生存移民而被逐步推广到西部各生态重建区域,生态移民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移民问题也将越来越复杂。

二、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会引起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和重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随意移民

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都会引起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和重建。无论是工程移民,还是生态移民,不管采取何种迁移方式,都意味着原居住地的丧失和新居住地的重建,都意味着原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变和新生存发展环境的重建,都意味着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生产生活方式的采用和适应,都意味着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改变和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建,都意味着原传统文化特征的改变和融入异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与人口流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区域间短期的重复的周期的运动。流动人口并没有长期改变居住地的意图,他们出去了还要回来。他们可能也要改变他们的生存发展环境,但这种改变是在原有的而不是已经丧失的生存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的改变;他们可能也要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这种改变是在原有的而不是丧失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的改变;他们可能也要融入异域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但这种融入是在原有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中融入而不是异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中融入。

三、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应该特别关注和重视农民移民问题,提高农民移民获取收入能力和生活水平

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对象可以是农民、城镇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流动人员等,其中最主要的对象是农民。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搬迁对象主要是农民,街道修建、房地产开发等城镇建设的搬迁对象主要是农民,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搬迁对象主要是农民,生态环境建设的搬迁对象几乎是农民。与其他居民相比,农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农民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农民主要依靠土地来生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生老病死等均依赖于土地。在土地的各种功能中,保障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被排斥而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的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他们就无法生存。作为移民的农民,他们的生活状况应该比移民前有很大的改善,不然就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在移民过程中,应该对农民权益给予特别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农民可以分为一般农民、特殊农民、贫困农民、温饱农民、富裕农民等众多农民群体。在移民过程中,应该在不悖逆移民搬迁大政方针的前提下,针对特殊农民、贫困农民等特殊农民群体,制定一些特殊的具体的搬迁政策加以扶持。应该将农民、农业和农村结合起来解决农民移民问题。

四、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核心是维护、保障和增进移民的合法权益,应该根据移民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有效地维护、保障和增进移民的合法权益移民和工程同等重要。无论是工程移民,还是生

李玉田/工程移民与生态移民之比较研究

态移民,他们的合法权益都应该得到维护、保障和增进。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必须解决移民的生存发展问题,促进移民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移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根据移民前期、移民中期和移民后期三个不同移民阶段的具体情况,有效地维护、保障和增进移民的合法权益。移民前期主要从移民赔偿、补偿标准调查研究确定和移民安置规划编制去维护、保障和增进移民的合法权益;移民中期主要从移民赔偿、补偿兑现和移民安置规划实施去维护、保障和增进移民的合法权益;移民后期主要从改善投资就业环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等维护、保障和增进移民的合法权益。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都不应该遗留移民生存发展权益问题,否则会捆扰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因素。

五、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基本机制是政府主导机制、移民主体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发挥政府、移民和社会三大机制的作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移民资源,提高移民效益

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不仅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而且离不开移民的作用,同时也离不开社会的作用。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移民和社会三大资源的整合,取决于政府、移民和社会三大机制作用的发挥。政府在移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政府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种会议以及其他途径向社会宣传移民的重要意义,号召全社会关注移民、认识移民和搞好移民;政府制定移民规划,把移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政府制定各种移民优惠政策,为移民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移民过程,使移民沿着好的方向发展;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等渠道投入资金移民,提高公共财政投资在移民总投资中的比重;政府为移民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满足移民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政府根据规范化标准对移民工作进行检查评估验收,保证移民高质量。移民在移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参与移民规划的制定;选择移民模式;贯彻执行移民规划政策;采取各种措施移民;以移民为契机,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移民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移民任务艰巨、涉及面广;移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移民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移民实践中,必须把移民变成全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群策群力,搞好移民工作。

六、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移民成本应该由社会来共同负担,社会应该从比较公平的角度去负担移民成本

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总要发生一定的成本。移民成本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土地、房屋及其它征用财产的成本和丧失收入的赔偿成本;移民安置征地、建房、基础设施建设、搬家运输、过渡期补贴及环境保护等安置成本;项目开发、创造就业、培训等重建成本;移民安置动员、组织、指导等管理成本;区域基础设施损失成本及重建成本。所有这些移民成本都应该由社会来共同负担,而不应该由移民来负担。工程移民所要提供的物品可能是公共物品,也可能是私人物品,移民是生产这些物品的代价者而不是受益者。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作为物品受益者的社会应该负担起工程移民所发生的成本。生态移民所要提供的是一个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范畴。生态移民提供物品的公共性决定着生态移民成本不能由移民个人来负担。社会应该负担起生态移民所发生的移民成本。当然,负担移民成本的社会并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它可以细化为政府、业主和其它受益人。

七、工程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生态移民是自愿性移民

工程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无论是法治化的移民,还是人治化的移民,无论是人性化的移民,还是非人性化的移民,也无论是规范化的移民,还是非规范化的移民,从主体上看,工程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工程项目建设是以损害所在地居民的利益为代价的。作为移民的居民,谁都不会自愿放弃原先所拥有的长期累积的不可移动的财产和已经习惯了的有深厚感情的生存发展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这种非自愿性在安置有失公允的条件下表现得最为突出。移民的非自愿性表现在:移民不能选择是否移民,移民一定要移民;移民不能选择损失,损失一定会发生;移民不能选择赔偿,移民不仅只能接受赔偿而且只能在规定的赔偿标准范围内获得赔偿;移民不能选择移民时间,移民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民;移民不能选择移民方式,移民只能以原先规定的特定方式移民。工程移民的非自愿性性质表明,在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完善的条件下,移民的权益更容易受到损害,更容易留下捆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隐患。

生态移民是自愿性移民。生态移民是以持续增进移民的利益为目标的。作为移民的居民,他们一般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2期

都会愿意放弃原先所拥有的长期累积的极为简陋的几乎一钱不值的不可移动的财产和已经习惯了的十分厌倦的非常恶劣的难以支撑人类生命的生存发展环境,把持续生存发展的强烈愿望寄托于隐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新的生存发展环境。这种自愿性在政策导向明确和居民变迁意识增强的条件下表现得最为突出。移民的自愿性表现在:移民可以选择是否移民,移民不一定要移民;移民可以选择损失,损失不一定会发生;移民可以选择补偿,移民可以接受补偿,也可以不接受补偿;移民可以选择移民时间,移民不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民;移民可以选择移民方式,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移民方式。生态移民的自愿性性质表明,只要辅于必要的优惠的政策引导,移民工作就有可能会顺利地展开,实现生态重建设和消除贫困促进发展双赢目标。

八、工程移民是人权侵犯性移民,生态移民是人权保护性移民

工程移民是人权侵犯性移民。工程移民并未给移民带来多大的好处,却多层面地和多角度地损害了移民的权利。无论是国外的工程移民,还是国内的工程移民都是如此。不仅非常态下的工程移民是人权侵犯性移民,而且常态下的工程移民也是人权侵犯性移民。工程移民不仅侵犯了移民的应有权利,而且侵犯了移民的法定权利,同时还侵犯了移民的实有权利。工程移民不仅侵犯了移民的人身人格权利,而且侵犯了移民的政治权利,同时还侵犯了移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具体而言,工程移民侵犯了移民的迁徙自由权利,移民必须迁出原先居住的区域;工程移民侵犯了移民的居住自由权利,移民必须搬出原先居住的房屋;工程移民侵犯了移民的财产权利,移民必须放弃自己的房屋等财产;工程移民侵犯了移民的自然资源权利,移民必须放弃原先所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及其相关自然资源;工程移民侵犯了移民的生态环境权利,移民必须放弃原先优美的生存发展环境;工程移民侵犯了移民的文化权利,移民必须全部或部分放弃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

生态移民是人权保护性移民。基于生存发展环境的重建、贫困的消除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世居于生态环境特别恶化、经济特别贫困和生活质量特别低下区域的居民,应该迁徙到生存发展环境相对比较好、发展潜力巨大和生活质量提升前景广阔的区域,获得与其他人同等的权利,获得资产,获得基础公共报务,获得机会,分享社会文明成果。生态移民保护了移民的迁徙自由权利,移民有权决定是否迁出原先居住的区域;生态移民保护了移民的居住自由权利,移民有权决定是否搬出原先居住的房屋;生态移民增进了移民的财产权利,以新的价值比较高的财产替代原先几乎一钱不值的财产;生态移民增进了移民的自然资源权利,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替代原先比较贫乏的自然资源;生态移民增进了移民的环境权利,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替代恶化的生态环境;生态移民增进了移民的文化权利,在原区域保留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又在新的区域传承传统的文化和融入新的文化。

九、工程移民是区域经济发展性移民,生态移民是区域生态重建性和消除贫困性移民

工程移民是区域经济发展性移民。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点在于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区域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培育。作为这些基本点的载体的工程项目,借助于其自身很强的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区域政府往往出于拉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把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建设的中心,创新招商理念、招商方式、招商领域和招商渠道,强化投资软环境建设,承诺以最强的力量,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最良好的环境为工程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工程项目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拉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不是为了解决移民自身的问题。移民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派生物。移民的目标从属于工程项目建设的目标。解决移民问题的出发点并非是为了移民自身,而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开工和营运。恢复移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取经济收入的能力,并在可能时去加以改善,只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附属目标。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完善的条件下,这个附属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工程项目建设的业主的依法自觉性和社会公允自律性。一般而言,因工程项目建设而产生的移民很难从工程项目建设中受益。

生态移民是区域生态重建性和消除贫困性移民。部分区域既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区域,又是极贫人口最集中分布的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贫困,贫困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移民既能够很好地解决生态环境的重建问题,又能够很好地解决贫困的消除问题;既能够很好地解决迁出地的生态环境的恢复问题,又能够很好地解决迁入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既能够很好地解决移民的物质生活质量问题,又能够很好地解决移民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生态移

李玉田/工程移民与生态移民之比较研究

民的最终目的是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全面提升移民的生活质量。移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并非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将生态环境的改善内化于生活质量的提升。生态移民一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非是生态移民的基本目标。这些既是生态移民与生存移民和开发移民的本质区别之一,又是生态移民与工程移民的本质区别之一。

十、工程移民是问题最难解决性移民,生态移民是问题相对难解决性移民

工程移民是问题最难解决性移民。工程项目建设往往涉及广大的区域,工程移民范围广,需要中央政府加以宏观指导和区域政府相互协调;工程项目建设往往涉及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一般群体人口和特殊群体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和汉族人口等多层次的人口群体,工程移民对象复杂,需要制定具体而复杂的移民政策加以区别对待;工程项目建设往往涉及整村、整乡、整县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工程移民规模大,需要配置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以解决;工程项目建设往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迁移,工程移民强度大,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集中精力和日以继夜加以解决;工程项目建设往往涉及人口迁移、经济社会系统重建等问题,工程移民迁移复杂,需要从系统的整体性去加以解决;工程项目建设往往涉及赔偿标准、赔偿实施管理、生产赔偿、生活赔偿、财产赔偿、资源赔偿、经济赔偿、社会文化赔偿等问题,工程移民赔偿复杂,需要健全完善的合理的赔偿政策加以保障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往往涉及区域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就业、保障等问题,工程移民后期发展问题复杂,需要以科学的规划提高后期发展效益。而无论是中央政府宏观指导,还是区域政府协调,移民政策制定,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系统方法把握,规划制定实施等,都有很大的难度。问题的复杂性和措施选择实施的困难性的叠加,决定着移民问题的最难解决性。

生态移民是问题相对难解决性移民。生态移民往往也同样涉及移民范围、移民对象、移民规模、移民强度、移民迁移、移民补偿、移民发展等问题,也需要通过中央政府宏观指导,区域政府协调,移民政策制定,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系统方法把握,规划制定实施等措施加以解决。然而,从恶化的生态环境迁移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自然资源贫乏的区域迁移到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从贫困的区域迁移到相对富裕的区域、从远离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区域迁移到分享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区域、从发展机会少的区域迁移到发展机会多的区域、从社会基础设施差的区域迁移到社会基础设施好的区域、从社会保障不健全的区域迁移到社会保障相对健全的区域、从生存权和发展权受损的区域迁移到生存权和发展权增进的区域、从无补偿的区域迁移到有补偿的区域等的生态移民特点,使这些问题只是表现出相对的复杂性和难解决性,使这些解决措施的实施相对更为有效。

十一、工程移民是遗留问题多移民,生态移民是遗留问题少移民

工程移民是遗留问题多移民。工程移民遗留问题主要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生存、发展、移民、区域、赔偿、优惠待遇、搬迁安置、后期扶持等问题。这些遗留问题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于不同的工程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工程项目的遗留问题是非常严重和非常复杂的。在人数众多的工程移民中,至今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仍有很大一部分人温饱水平还很低,生产生活条件还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些贫困人口和温饱人口长期生活于自然资源贫乏和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增收难、吃饭难、用钱难、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收听看广播电视难、上学难等问题远未得到妥善解决。工程移民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既有工程技术原因,又有移民管理原因。具体而言,主要有:工程项目建设重工程轻移民;工程项目建设重移民搬迁轻移民扶持;工程项目建设重业主利益轻移民利益;工程项目建设重工程规划轻移民规划;工程项目建设重工程制度建设轻移民制度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重移民生存安置轻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工程移民遗留问题已经成为捆扰所在地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主要问题,成为当地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务必关注工程移民遗留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彻底解决工程移民遗留问题,切实保障和增进工程移民群体的利益。同时还要防止新的工程移民遗留问题的出现。生态移民是遗留问题少移民。生态移民遗留问题主要涉及迁入地问题和迁出地问题两大问题。从近几年生态移民的实践看,生态移民遗留问题主要有:迁出地的生态环境重建问题;迁入地的生态环境新破坏问题;迁入地的原居民和移民的利益协调问题;迁入地移民的增收问题;迁入地移民的配套服务问题;迁入地移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生态移民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移民规划存在一定的缺陷;移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2期

民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移民资金筹措困难;科学发展观尚未得到普遍的认同;生态移民还处于生存移民的层面;生态移民模式构建尚处于探索中。由于生态移民是自愿性移民、人权保护性移民、区域生态重建性移民、消除贫困性移民等移民,因此生态移民遗留问题一般不会成为捆扰所在地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主要问题,成为当地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只要科学规划,加强引导,强化制度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参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可以彻底地解决生态移民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新的遗留问题的出现。

十二、工程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完善性移民,生态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滞后性移民

工程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完善性移民。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与工程移民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具体的规章制度,规范了与工程移民有关的各项工作,使大部分工程移民得到了妥善安置。这些制度安排保障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规定》、《建设用地报批管理办法》、《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水电工程水库移民监理规定》、《水库移民工作若干意见》、《水库移民补偿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其相应的具体制度上。然而,这些法律法规政策中大部分是20世纪90代及以前在总结工程移民实践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这些法律法规政策的部分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工程移民发展需要,期待完善健全,形成系统完整的工程移民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促进工程移民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生态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滞后性移民。生态移民源于生存移民和开发移民,生存移民和开发移民在我国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对北大荒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移民。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贫困问题,国家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争取在7年内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贫困地区倡导生存移民。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扶贫开发过程中,已经移民270多万贫困人口。然而,虽然开发移民和生存移民总的来说是成功的,移民对移民后的生活是满意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只着重考虑发展经济和增加移民收入,移民迁入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近几年来,在人们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移民被作为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加以实施。由于生态移民刚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其制度保障还相对滞后。目前尚无针对生态移民的专门的统一法律法规政策。生态移民的制度保障主要体现于现存的相关的工程移民、生存移民、开发移民、西部大开发等的法律法规政策之中。生态移民呼唤专门的健全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加以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天碧,张绍山.我国水库移民政策与实践[J].中国水

利,2001,(5).

[2]宋全成,国爱文.论世界银行的非自愿移民政策[J].淄博

学院学报,2000,(3).

[3]刘学敏.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效果与问题探讨[J].中国

农村经济,2002,(4).

[4]范红忠,赵晓东.西部生态移民问题及中东部地区在其中

的作用[J].农村经济,2003,(7).

[5]国务院.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Z].1991-02-15.

【责任编辑:韦国友】

李玉田/工程移民与生态移民之比较研究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3) 1 项目提要 (3) 2 编制范围和依据 (4) 3 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 (5) 4 研究结论 (6) 5 问题与建议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8)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8) 2 项目建设背景 (11) 3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 (12) 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6) 5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奋斗目标 (19) 6 搬迁农户的确定 (20) 7迁出地基本情况 (21) 8 搬迁人员经济发展思路 (23) 第三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 (24) 1项目场址现状 (24) 2场址建设条件 (24) 3项目建设规模 (30) 第四章项目设计方案 (32) 1 设计概述 (32) 2 设计依据 (33) 3 规划设计方案描述 (33) 4 建筑方案 (37) 5 道路设计 (40) 7 给排水设计 (55) 8 燃气设计 (63) 9 电气设计 (63) 10 暖通及空调 (71) 11 消防设计 (72) 12 环保设计说明 (77) 13 节能设计说明 (78) 14 无障碍设计说明 (80)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82) 1 编制依据 (82) 2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82) 3 污染因素 (83) 4 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83) 5 环境保护措施 (84) 6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86) 7 环境影响评价 (86)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87) 1 安全依据 (87) 2影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因素 (87) 3 安全设施 (87)

第七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9) 1 组织机构 (89) 2 人力资源 (90) 3 项目实施进度 (91) 第八章工程招投标 (96) 1招标范围 (96) 2 投标程序 (96) 3 招标基本情况表 (97) 4 招标方式和投标划分 (97) 第九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贷款偿还 (98) 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98) 2 投资估算编制范围 (98) 3 估算依据及说明 (98) 4 本项目投资概算 (99) 5 资金筹措 (101) 第十章社会评价 (102) 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 (102) 2 生态评价结论 (102)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103) 1 实施方案总体描述 (103) 2 结论和建议 (103) 附件:1.《##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息府办通[2012]91号);2.##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审查意见;3.##县人民政府关于对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用地及资金的承诺;4.关于解决##县2013年生态移民人口就业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5.迁入点土地情况说明;6.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7.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8.地质灾害情况说明;9.项目环评保护申请书;10.迁入点污水处理情况说明; 11.迁入点建设情况说明;12.迁入点供电情况说明;13.迁入点供水情况说明; 14.迁入点通讯、闭路电视接入情况说明;14搬迁贫困户情况说明;15.移民工程迁出点情况统计表;16.搬迁入户调查统计表;15.迁出点位置图;16.迁入点现状图。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摘要: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迫使我们追溯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影响 0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生态工程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艺技术。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

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广泛,并且十分具体。 1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兴修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始于50年代后期。为此,国务院专门规定今后凡规划大型(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同时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1.1水资源承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研究透这个问题,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所谓配置,也不是

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 什么是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ecomigration),亦称环境移民(environmental migration),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从导致人口移动的因素来看, 生态移民主要不是由于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变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新地区的开发等经济因素引起,也不是战争、宗教活动等非经济因素等所致;而是由于迁出区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 因生态环境因素所致。从移民的目的来看, 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 一方面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 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 二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 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三是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 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移民定义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如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三江之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 生态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 中国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的,仅西部地区约有700万农民已实现了移民。 生态移民意义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同时,联合国1982大会宣言也指出:“因人类活动而退化的地区应予恢复,用于能配合其自然潜力并符合受损害居民福利的用途”。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随着2011年5月陕西南部三市移民搬迁工程的开始,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工程

德江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办法

德江县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2〕14号)、《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府发〔2012〕31号精神,为了做好我县2012-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偏远落后贫困人口战略转移,改善其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章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二条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城乡为主线,以整合资源为保障,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移民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为目标,采取整合资金、统筹政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出能稳定”。

第三条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资源调配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政策,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全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坚持群众自愿原则,认真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不搞强迫命令、强搬强拆。 2、坚持统筹安排、整体搬迁的原则。把生态移民与水利移民、地质灾害移民、工矿区移民、以工代赈移民等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资金,采取政府帮扶、金融支持、社会捐助、农户自筹的方式打捆资金,以自然村寨、村民小组为单位整村整组整寨搬迁。 3、坚持产业带动、集中安置的原则。围绕产业发展进行移民,合理确定搬迁方向和安置方式。在搬迁方向上,以产业发展相对集中的县城商贸区、工业园区为主,不搞从农村搬到农村。 4、坚持就业优先、社保同步的原则。以就业转移安置为主,社保同步跟进,统筹解决移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要放宽条件,制定激励措施,使移民能到产业园区企业就业,能到城镇创业或从事三产服务业。充分用足用活社会保障政策,将生态移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确保移民有稳定的生活保障。 5、坚持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县人民政府对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负总责,县发改局抓好统筹协调,统一编制全县扶贫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并监督落实,统一设计移民安置房房样板图,统一实施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统筹抓好安置房建设。 - 2 -

浅谈中国牧区生态移民

浅谈中国牧区生态移民 ----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为例 中国西部牧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生态移民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之一。长期以来,西部民族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生态移民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也为东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西部牧区由于生态环境修复难度大、移民规模大、时间空间跨度大,使得该地区移民的后续发展问题成为生态移民战略实施的关键。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其主要经济基地就是草原。而随着生态移民的深入推进,牧民不得不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进入城镇寻求新出路,成为新一代社会弱势群体。期间,党和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扶持移民进驻城镇。但因文化差异和劳动技能、收入来源极为单一,不少牧民生活相当困难。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后续产业问题,多数牧民面临产业选择艰难或个体经营困难,这也是生态移民工作中的最大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牧区政府和决策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除了政府的移民住房、草牧场补贴、转移技能培训等移民安置政策外,还要对症下药,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设置一道“后续产业安全网”,从根本上长久地保持移民生活安定,使移民“留得住、稳得住、能致富”,争取生态恢复和牧民群众生活富裕“双赢”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 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从导致人口移动的因素来看,生态移民主要是由于迁出区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区域生态容量和承载能力,是生态环境因素所致,它与由于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变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新地区的开发等经济因素引起的移民不同,也不同于战争、宗教活动等非经济因素等所致的移民。生态移民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张云雁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模式进行了探析。宁夏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为就地移民模式和异地开发模 式,其中异地开发模式包括围绕城市辐射区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城市劳务移民模式和建立大型生态移民区模式3种类型。总结了宁夏生态移民的成功经验,一是在对移民区生态移民科学选址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二是制定科学、全面的生态移民政策。关键词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宁夏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1)32-20152-03Analysis of the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ZHANG Yun-y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By taking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 in ethic group re-gions.The basic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for poverty relief in Ningxia are in-situ migration and new area development pattern.The new area development pattern includes three types ,namely small town development pattern around urban radiation districts ,urban labor migration pat-tern ,and large-scale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Finally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cologic migration in Ningxia is summarized.First ,scientif-ic industrial planning shall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proper selection of ecologic migration location in immigrant settlement regions.Second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ecologic migration policies should be formulated.Key words Ethic minority areas ;Ecologic migration ;Pattern ;Ningxia 基金项目2010宁夏自治区哲学社科规划项目(10NXBFX02)。作者简介张云雁(1972-),女,宁夏盐池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法经 济学研究, E-mail :yunyanzh@163.com 。收稿日期2011-08-19宁夏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回族人口约占自治区总人口的1/3多。宁夏地区的回族在宗教习惯方面严格恪守伊斯兰教规,饮食方面有特殊的禁忌,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点。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开展,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回族群众, 被集中或插花安置搬迁到水土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教派习俗,对这些回族群众生活是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被迫迁移在经济和文化上等同于一次剧烈的地震。“它使迁移者的收入、 资产、权利和地位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损失,它还摧毁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损害了社会和个人的自信心, 肢解了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本。这些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伤痛和损失,从不同的层面对被迁移者产生了长久性和综合性的影响”[1] 。人口迁移对这些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要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就要以人为本,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满足生态恢复、脱贫致富和民族融合等多重目标。生态移民不是简单地搬迁活动, 而是改变生产方式、改变思想观念、 民族融合的活动。不仅解决他们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资料缺乏等生存问题,还要解决思想观念落后、技能缺乏、 民族融合等问题。它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引导,创造条件、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1 宁夏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 1983年宁夏就制定了“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扶贫开发政策,号召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苦群众到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创建新家园。经过10多年摸索,已探索出多种开发方式。扶贫开发模式在空间范围上可以分为就地移民类型和异地移民类型。就地移民是指在本乡、 本土范围内就地安置移民;异地移民则是移民离开原属地,被安置到原属地以外其他地方定居。2种开发模式各有利弊,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 都要确保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能够明显改善;迁入地的土地和水资源承载力与人口规模相适应,能可持续性发展。此外还要注意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习惯,清真寺的选址和搬迁要充分尊重回族群众的意见。1.1 就地移民模式 宁夏就地移民是在山区有条件的地方 通过组织群众兴修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将旱耕地改水浇地,在本县范围内进行生态移民。同心县河西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河西镇行政村除原有的石坝、桃山、农场村3个村庄外,另外9个村都是20世纪80年代扬黄灌区建立后从同心县喊叫水、窑山、羊路、王团等乡镇山区搬迁而来,吊庄移民约1.5万人。河西镇现有12村4081户,共20247人,其中回族19842人,占总人口的98%,形成了新的回族聚居区。曾经的亘古荒原,因为有了黄河水的浇灌和勤劳的移民,如今已变成了同心县最重要的粮食、 油料、肉牛生产基地。就地移民模式“因为空间位移较小、成本低、行政隶属关系仅限于县内各乡镇之间的变动,迁入地与原迁出地之间基本上属于同一社会亚文化类型,既便于组织、又易于文化心 理的调试”[1] 。这种移民方式特别适合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 搬迁。迁入地和迁出地相距不远,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接近,少数民族移民心理上不会有太大冲击,容易迅速接受搬迁。而且,因为是近距离搬迁,所以搬迁费用低。移民群众就近搬迁到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的地方,容易脱贫致富,解决温饱问题。但这种移民模式前提是在县域范围内有富余的适合搬迁的土地,而现在这样的地方幷不多,所以更多地采取异地搬迁开发模式。1.2 异地开发模式 宁夏大多数移民都属于异地搬迁,实 行较远距离的人口迁移, 这种类型的开发模式是目前异地扶贫开发中最主要的方式。具体模式有县外集中连片吊庄、县外插户吊庄、大型移民扶贫开发区等。宁夏从1983年就有组织将西海固地区贫困居民采取整村搬迁、 集中或插花安置等方式搬迁到扬水灌区或农垦国营农场、大城市周边地区,2001 2006年,宁夏生态移民主要是依托大中型水利工程异 责任编辑徐丽华责任校对卢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1,39(32):20152-20154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e3913848.html,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作者:周红民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铺相成,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用生态文明观审视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必将使我国城镇化走上一条绿色循环低碳的健康发展道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坚持走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研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避免城镇化再走牺牲环境求发展、先污染后整理的老路,是一项亟待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生态文明理念与城镇化相融合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 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 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知识、教育、科技高度发达和人的全面 发展基础上的文明,生态文明不仅吸收人类以前的先进文明成果,也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牺牲环境的高成本代价。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农村人口随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而不断向城镇转移,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国当今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在目的上是一致的,两者互相促进、相铺相成。城镇化质量高低是衡量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城镇化建设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节约资源,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

2018-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贵州省最新生态移民搬迁政策全文 一、书记县长挂帅,解决部门合作发力问题 为做好全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田阳县小城镇开发建设和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任总指挥长,县政协主席担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县城建组及相关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副指挥长,高规格配置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搬迁户核准工作组、征地拆迁规划建设工作组等五个专门工作组,明确县人民政府对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负总责,负责抓好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 落实田阳县恒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为“田州镇老乡家园”项目业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良好工作格局,合力破解项目推进中问题节点: 部门合力编制项目规划、方案。 依照上级要求,我县较早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编制201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201X—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并由县小城镇开发建设和扶贫生态移民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城移办)牵头组织发改、住

建、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能配合规划编制单位完成材料收集、修编、审核等工作,确保项目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规划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审定后,各相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 部门合力落实项目选址、征地补偿问题。 “老乡家园”项目启动以来,各部门各司其职,合力解决项目选址、征地 问题,其中国土局具体负责项目用地报批、修规工作;住建局具体负责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工作;财政局具体负责落实征地补偿款;田州镇政府及拆迁办具体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项目经三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项目选址、征地补偿 工作,于201X年12月31日顺利开工建设。 部门合力整合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除建设安置住宅楼外,我县通过整合交通、国土、住建、教体、人社、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卫生、文广、电力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和各项扶贫 资金,依照现代化小区模式同步推进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部门合力简化群众报名程序。 为方便群众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项目报名,在城移办牵头下,县扶贫办、县房管局、县发改局等部门多次讨论协商、制定,出台了符合项目特点的 购房管理办法,明确凡是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只需到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报名 登记处填写并提交住房申购户审批表、购房流程表等相关材料,部门审批等相 关手续将由县城移办统一处理,审批通过的搬迁户将统一发放《田阳县扶贫生 态移民工程(老乡家园项目)住房购房资格通知书》确定其购房资格,以最便捷 的手续为移民群众提供方便。 部门合力核准搬迁对象。 为防止“搬富不搬穷”的现象发生, 201X年“老乡家园”项目优先搬迁 对象为我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的整村(屯)搬迁的农 村人口,以确保此部分群众搬迁问题得以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

生态文明视角的新型城镇化发展.docx

生态文明视角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一、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社会逐渐从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传统农村社会转变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其核心主要是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居住方式的转变。 (一)传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传统城镇化是一种不完善的,只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它的发展道路重经济而轻环境、重产业而轻生活、重建设而轻协调,传统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先生产、后治理”的老路。由此带来了资源被过度消耗、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使得人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XX年)中指出要“提高城镇化的整体素质,加快城镇化发展模式;围绕人民开展城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真正的市民转移;以城市群为主体,促进小城镇、大中小城市的协同发展;以城镇的综合承载力为支柱,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以机制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利用改革来开释城镇化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生态文明、优化布局、四化同步’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城镇化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使得它在未来的十年的发展将和过去那二十年大相径庭。在这个阶段,城镇化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升级、多元协调发展的建设模式、城乡一体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不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目的,而要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将经济结构转变为以服务业、绿色低碳产业、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的结构,并

立足于回流人口和土地扩张,大力发展基础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有层次有内涵的城镇化。 二、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1.新型城镇化需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所有的工业化过程都必然经历环境退化指数从低到高再缓慢下降的过程,并且事实证明,西方发达国家确实都通过“先污染,后治理”实现了城镇化和工业化。但是我国将走的这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在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基础上进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之上。新型城镇化之“新”就在于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中的自然规律和生态文明原则,做到了充分考量资源、人口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而只有生态文明建设能不断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2.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根本改革,必将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因此,只有选择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并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才能使城镇各项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二)南通市通州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为了实现居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建设目标。近年来,通州区已建成了8个综合性公园,包括南山湖公园、通吕运河湿地公园、运盐河公园等,此外,还有15个绿地游园,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进鲜港生态湿地公园、绿色博览园森林公园等。完成的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接近300公顷,人均公园绿

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项目投标文件

水城县2018年扶持生态移民水城经济开发区安置点项目 招标编号: 代建单位招标文件 招标人(盖单位公章) 招标代理机构(盖单位公章) 2018年06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投标邀请书 (3)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及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5) 第三章评标办法 (18) 第四章合同条款 (24) 第五章技术部分 (36) 第六章投标文件的组成(格式) (37)

第一章投标邀请书 一、招标条件 1.1招标人: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高科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1.2招标内容:本招标项目水城县2018年扶贫生态移民水城经济开发区安置点项目已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局(招商局)以水经经发字【2018】58号批准建设,招标人(项目业主)为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高科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政府投资及银行贷款 (资金来源),项目出资为 / 。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代建项目的施工进行邀请招标,欢迎有相应资质条件并有意参加本项目代建管理的单位参加投标。 二、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名称:水城县2018年扶贫生态移民水城经济开发区安置点项目; 2.2建设地点:水城经济开发区; 2.3资金来源:政府投资及银行贷款; 2.4投资控制金额: 40982.8万元 2.5质量标准:符合国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 2.6代建周期:从签订代建合同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之日止 540 个月;后续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及产权登记、资产移交等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2.7代建范围:采用阶段(全程或阶段)代建方式,以经批准的设计概算为投资控制目标,具体代建范围包括水城县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水城经济开发区安置点建设项目和子项目的施工管理、工程款支付管理、竣工结算和竣工验收管理等,并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直至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和竣工决算、资产移交使用单位和保修期满等实施过程的建设管理工作;项目的各类手续报批报建和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等,整理汇编移交有关项目资料等,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投标人须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或企业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处于有效期。 3.2投标人应当具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以上(含一级)资质(建筑企业须同时具有有效使用期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3.3具有与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要求相适应的技术、造价、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并具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 3.4项目负责人具备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具有一级注册建造师(同时执有效B类安全生产考核证),或一级注册建筑工程师,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或国家注册造价师,或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之一的执业资格。 3.5项目负责人注册单位必须与投标单位一致,为投标单位正式职工。正在负责其它代建项目或已中标其它代建、项目管理、监理、施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本项目投标。 3.6近3年内承接的项目中没有发生过较大以上责任事故; 3.7近三年内没有严重违法、违约等不良记录; 3.8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四、资格审查方式:资格后审。中标通知书备案时,行政监管部门将对中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04T10:26:25.1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罗红保 [导读]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摘要:现阶段,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它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用科学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利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应对策略 1.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 1.2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1.3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 2.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型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使命。许多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往往只注重事中保护,轻视或忽视了事前、事后保护,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它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2.1水利工程事前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前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对施工地点的环境考察工作,评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制定出一些必要的环境保护预案。其次,要做好对设计图的审核工作,力求工程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将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改变降至最小。第三,要合理地进行工程规划,做好工期和工序的安排工作。 2.2水利工程事中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中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在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环境监测机制。一方面,通过严格施工现场的施工行为,保证工程有序正常进行,确保废水废物的排放处理工作按规定进行。另一方面,要通过环境监测机制,对工程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就要按照事前准备的环境保护预案进行及时处理,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避免环境问题的扩大化。 2.3水利工程事后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时候环境保护工作,就是指要在水利工程在竣工投入使用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和恢复工作。如,恢复当地的森林植被面貌等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环境观察机制,观察水利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事后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日后同类型工程提供历史性参考。 2.4全员贯彻环境保护思想 除了做好水利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外,施工人员应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深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的行为中。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深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施工人员个人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策略的研究 3.1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同时注重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对于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要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重点进行修复,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我们都知道每条河流都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效仿成功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二是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河流能进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经济促进作用;三是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 3.2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推行循环经济、循环社会、循环城市,推行污水、污物的综合利用,逐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工业污染物源头、工业污染物点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重污染企业逐步分类进入各类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然后进行分类污水处理;根据城镇用水水质的不同要求,推行中水回用,节约用水并减少污水排放量;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3.3总结生态修复成功经验,分阶段全面推广 总结生态修复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制定规划,分阶段全面推广水体的生态修复,充分运用湿地、水生动植物、微生物修复被污染水体和水生态系统。合理地分阶段地实施生态清淤,减少淤泥中污染物对水体的释放量,控制藻类暴发。清除水生植物残体,减少内源污染。 3.4加快建设,合理调整水系布局,为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服务 对河道、湖泊岸线尽可能采用自然形态,增加绿化植被,恢复滨水生态,并与景观、风景旅游相结合;注重人水和谐,将历史文化与城市水资源优势相结合,强调功能的完整性、开放性及共享性,充分体现滨江滨湖特色。对水系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水系和江湖连通,加强水体流动。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发展水文化、水经济,创造良好水环境.加强水系形态控制。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近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处在快速增长阶段,1978—2009年间,我国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46.6%,年均提高0.93%。大量人口在短时间内从乡村迁移到城市,无疑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人口发展的要求,工业进程化加剧,产业不断升级和改造,人口的空间集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内涝,水污染,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中国城市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专家学者们只能探究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在研究基础上的建议。本文基于10篇有关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论文,对城市化对大气,水资源,土地利用,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出一些总结分析。 一.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 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主要通过下垫面的改变。下垫面改变,其上方的大气的动量,热量,物质交换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大气环境的气象要素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大气环境受到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这篇论文中,陶玮等是通过城市下垫面地—气作用模式的其中的4 套主流的不同复杂度的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UCM)阐明地气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且由这种内在作用机理推测出城市下垫面改变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具体影响,辅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下垫面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个案研究。这个个案研究是用了气象—化学“在线”耦合模式即数值模拟工具的其中一种叫WRF/ChemV3.5的工具来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分布的变化对城市下垫面的扩张是敏感的。这体现在在人为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下垫面扩张使得近地面和1~3 km 高处的O3,以及距地面1~2 km 高处的CO 体积分数增大;但近地CO 体积分数下降。在我国城市下垫面显著扩张的背景下,这个研究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规律十分重要。这可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格局部署与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规律可以为具体的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对于全面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来说,这只是一个小方面,不足以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重要的要素和城市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在《中国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研究》这篇论文中,运用2001—2010年23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共计2353个样本,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并对回归分析的变截距模型进行筛选,将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平均浓度,综合污染指数4个空气质量指标与均GDP,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结构,建成区面积4个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倒U 型曲线,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具有不同的演化规律。10年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空气中SO2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到达拐点,符合倒U型曲线; 而对于NO2,PM10浓度及综合污染指数,10年间与经济发展之间呈U型关系,即现阶段呈现污染继续加重的态势。此外,城市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和建成区面积与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探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环境污染特征和演化规律,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并且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得到完全体现。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将非常突出。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所谓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指人们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科学发展观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及顺应当代国际社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重视生态保护、资源可持观。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1.工程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是集约经营的具体体现 工程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国在以往的建设中,对每个项目都进行规划,有的项目做到作业设计,大部分是根据规划的估算进行资金投入,由各级政府组织施工,最后由国家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果是资金流失投资效果差资金利用率低。由于没有实行工程管理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重复建设、多次投资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弊端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国家要对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这就要求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程序进行,完全纳入工程化管理轨道。 由于这项改革刚提出在认识上没有统一,在操作规范上又没有规程可依,甚至对工程的内涵意义还认识模糊,把政策当成工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工程管理项目,从工程本身而言,首先它是一个具体的项目,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文件、投资预算等资料。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管理合同制、监理制,工程竣工要由代表业主方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工程实行终身负责制。这就保证了工程建设第一的质量投资目标的实现。 2.建设工程与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林业工作更是如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从人类社会有了经济活动开始地球的陆地就产生了经济系统任何一个经济系统都脱离不了生态系统,即融入生态系统之中,并依附于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开生态的经济系统是不存在的,反过来,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着经济价值,当人类进入一个生态系统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这个系统也就成了生态经济系统。当今世界(地球陆地)纯生态系统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 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经济活动,超负荷地破坏了生态系统,也就是使生态失去平衡。因此,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目标就是要调节这种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目前我国政府实行的“退耕还林”就是这种调整的政策措施, 目的是恢复森林的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地位。 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不是就脱离经济活动了呢?我们说不是的,搞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不要经济。从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而言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安全地发展,生态县建设就是一个事例。从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也是离不开经济,我们所进行的种树、种草也都存在着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不符合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当今世界存在一个错误的倾向,把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森林给分开了,分经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