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牛福利体系和生产系统

肉牛福利体系和生产系统

肉牛福利体系和生产系统
肉牛福利体系和生产系统

肉牛福利体系和生产系统

第1条

定义

与所有商用牛生产系统相同,肉牛生产系统指为生产牛类食品,而从事的从育种、养殖到成品加工的部分或所有运作程序。

第2条

适用范围

本章着重介绍肉牛从出生到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相关福利方面的内容。不包括牛仔肉生产。

第3条

商用肉牛生产系统

商用肉牛生产系统包括:

1.集约型

集约型指完全限制牛的活动范围,仅依靠人类获取食物、住所和水等基本的日常必需品的生产模式。

2.粗放型

粗放型指在户外进行放牧,使牛自主地选择食物、水源和住所的生产模式。

3.半集约型

半集约型指集约与粗放相结合的饲养方式,两者可同时进行,也可根据天气的变化和牛本身的生理特性而交错进行。

第4条

肉牛福利的测量标准

以下成果导向的测量标准,特别是以动物为基础的标准,是衡量动物福利的重要指标。在各个经营肉牛的场所都会应用到这些指标及适当的症状。同时应注重对整个福利体系进行系统设计。

1.动物行为

某些动物行为能够反应出动物福利中存在的问题。这些行为包括采食量的减少,呼吸频率的加快或呼吸急促(视呼吸频谱而定),表现出刻板、攻击性、抑郁或其他不正常的行为。

2. 患病率

患病率包括感染疫病,残废,中毒后的程序并发症及受伤的概率等,所有这些可辨认出的症状可成为衡量整个畜群福利状况的直接或间接的指标。查明疫病或并发症的原因对于检测动物福利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残废评分等评分系统的建立也有助于提供更多的信息。

3.死亡率

与患病率类似,死亡率也是反应福利状况的直接或间接的指标。基于生产体系,分析死亡原因及死亡的速度和空间分布有助于对死亡率进行估算。死亡率可以每天、每月、每年各报告一次,也可以根据生产周期内的主要农事活动进行报告。

4.体重和体况的变化

对发育中的动物来说,体重的增加能反应其身体健康和福利状况。身体状况评分较低和体重的剧减都能反应出其福利的缺乏。

5.繁殖能力

繁殖能力是反应动物身体健康和福利状况的指标之一。以下较差的繁殖能力说明福利存在问题:

—不动情期或产后间隔期延长,

—低受孕率,

—高流产率,

—高难产率。

6. 体态

体态是反应动物身体健康和福利状况,反应身体状况和管理情况的指标之一。能说明福利较差的体态特征包括:

—皮外出现寄生物,

—毛色及纹理异常或受粪便、泥土和灰尘的污染过多,

—脱水,

—瘦弱。

7.管理后的反应

不恰当的管理方式会引起牛的恐惧并带来危险。包括:

—陡坡道或赛场出口时的速度,

—陡坡道或赛场的行为评分,

—滑跤或跌倒的牛比例,

—使用电棒刺激才能移动的牛的比例,

—在管理时受伤的牛的比例,如牛角或牛腿受损,

—在收到限制时吼叫的女的比例。

8.源于日常管理的并发症

为提高肉牛的质量,方便日常管理,保护人员安全和动物福利,通常会对肉牛采取一些涉及或不涉及外科手术的措施。但不正确地行使这些措施会损害动物福利。问题如下:—后程序期的感染和肿胀,

—蝇蛆病,

—死亡。

第5条

推荐措施

以下所有的措施都是遵照第4条中相关的成果导向的测量标准进行推荐的。在适当情况下也可采取其他措施。

1.动物安全和健康

a)保护动物安全从预防疫病开始

动物安全是指为维护畜群的健康水平,阻止传染病原的进入和传播而采取的措施。

应加强动物安全计划的规划和实施,并根据期望畜群要达到的健康水平和目前的疫病风险做出相应的计划,对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列出的疫病的管理方式要与《陆生法典》中相关的推荐措施相一致。

动物安全计划应对主要病原体来源及其传播路径加强控制。

i)牛,

ii)其它动物,

iii)人,

iv)设备,

v)交通工具,

vi)空气,

vii)水源

viii)食物。

成果导向测量标准:患病率,死亡率,繁殖能力,体重和体况的评分变化。

b)动物卫生管理

动物卫生管理指旨在改良牛群体格,促进健康行为,维护牛群福利的优化制度,包

括对疫病及影响牛群的外界条件进行预防,治疗和控制,也包括对疾病、伤害、死

亡和医学治疗进行适当地记录。

有必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计划来预防和管理疫病及影响牛群的外界条件,在适当

情况下,可由有资质的兽医酌情确定方案。

牛群的负责人应培养对牛有不适或患病迹象的观察意识,如用食或饮水量减少,体

重或体况发生变化,行为或体态出现异常等。

动物助手应经常检查易患病或情绪易波动的牛。若动物助手不能正确地管理牛不适

或患病的原因,或怀疑感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列举的疫病,动物助手应及时向兽

医或其他有资质的顾问等经过专门训练的有经验者寻求建议。

对牛接种疫苗或进行其他管理时,需由专业人员遵照兽医或其他相关专家的指导进

行。

动物助手应对那些不走动的、患慢性疾病或受外伤的牛进行观察和管理。

对不走动的牛,动物助手应不间断的提供水喝,并至少每天喂一次食物,除诊断或

治疗外,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运输或移动它们。应采取避免过多升降的方式小心移动。

根据7.5,对接受治疗后仍无法独立站立或不进食水的病牛,一旦认定其无法治愈,则应实行安乐死。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患病率,死亡率,繁殖能力,日常行为,体貌,体重和体况

的评分变化。

2.环境

a)温度

牛类本身具有适应热度大幅变化的能力,某些品种尤其能抵抗某些预定的条件变

化。尽管如此,天气的剧烈变化也会对牛造成热应激或冷应激。

ⅰ) 热应激

牛面临的热应激风险受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种

类、年龄、体况、代写速率、毛色和毛密度等自身因素的影响。

动物助手应加强对热应激风险的防范意识。一旦预测到风险的存在,应立即停止

各项日常活动。在面临高风险的热应激时,应及时采取应急预案措施,如为牛

提供遮庇护场所,保证水源的供给,通过洒水湿透表面皮毛来降温等。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日常行为,脉动和呼吸频率,患病率,死亡率。

ⅱ)冷应激

应做好对极端天气下高风险的防范工作,通过提供自然或人造的庇护场所,加强

保护如刚出生、幼崽和其他处于生理弱势牛类福利的保护。

冷应激情况下,动物助手应确保牛类有充足的食物和水的供给。在极端冷空气下,

动物助手应及时采取应急预案,为牛类提供庇护场所、适当的食物和水。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死亡率,体态,包括姿势异常、颤抖或蜷缩等异样行为。

b)照明

行为受限的牛无法自由地接触自然光的照耀,必须按照自然周期为其提供辅助照

明,保护牛类健康和福利,有助于促进牛类的本能行为模式,同时便于对其进行检

查。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日常行为,患病率,体态。

c)空气质量

良好的空气质量是影响牛类健康和福利的一个重要因素。空气质量受大气中气体,

灰尘及微生物等成分的影响,同时也受人为管理(特别是密集型管理体制)的影响。

影响空气组成成分的有:饲养密度,牛的体型大小,地面材料,铺垫材料,废物管

理,建筑设计和通风系统等。

适当的通风对有效地牛体散热是非常重要的,能避免NH3病毒及废气在有限空间

内的聚集。较差的空气质量和通风会增加呼吸不适和感染疫病的风险。封闭室内的

氨气含量应低于25%。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患病率,日常行为,死亡率,体重和体况的评分变化。

d)噪音

尽管牛类能适应不同分贝、不同类型的噪音,但为避免牛产生压力和恐惧的反应

(如,惊跑),应尽量减少其接触突然或大声的噪音。在安装、放置、操作和维护

任何通风设备、饲料机械和其它室内外的设备时,都应确保产生尽可能小的噪音。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日常行为。

e) 营养

肉牛对营养的要求很高。食物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决定牛的生长、饲料转化效率、繁殖能力和身体成分的主要因素。

为满足牛的生理需要,应为其提供适量的高质量的均衡营养。粗放型的饲养模式中,牛类可能会受短期的极端天气的影响而无法获得满足其日常生理需求的营养。在这种情况下,动物助手应确保营养减少期不被延长,及时采取缓解措施来保证牛的福利不受影响。

动物助手应十分了解牛的身体状况评分,避免评分低于可接受的最低值。一旦无法摄入补充的食物,应采取防止牛饿死的措施,包括屠宰,出售,重新安置或安乐死等。

牛的饲料及饲料原料的质量应满足营养需求的标准。根据情况对饲料及饲料原料进行检验,防止有害物质对牛类健康造成损害。

集约型饲养模式能为牛提供富含细粮(如玉米,蜀黍,大麦,谷物副产品等)的食物,粗粮(如干草,秸秆,青贮,外壳等)仅占一小部分。饮食中粗粮不足会导致成年后的牛口部行为异常,例如卷舌等。饮食中细粮含量越高,患消化不良类疾病的风险就越大。动物助手应充分认识牛的体型大小及年龄、天气状况、饮食构成及突然的饮食变化对牛的影响,不仅会造成消化不良,还会产生其他的负面后果(如酸中毒,肿胀,肝囊肿,蹄叶炎等)。适当的时候牛肉生产者应咨询牛类营养学家,寻求一些有关食物搭配和饲养方案的建议。

牛肉生产者应了解分别在集约型和粗放型饲养模式下的区域内,潜在的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类疾病,必要时按配方喂养牛。

所有牛类都需要充足干净水来满足自身生理需求,不能引用污水,以免危害生命健康。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死亡率,患病率,日常行为,体重和体态评分的变化,繁殖能力。

f)地面材料,铺垫材料,休息表面和室外环境

无论在何种生产体系中,牛都需要一个排水良好又舒适的地方来休息,也需要足够大的空间供多头牛同时躺下休息。

集约型生产模式采用围栏式饲养,其地面的管理对牛的福利有重要的影响。围栏内易积蓄过多的水和排泄物,不仅不适合牛休息,还会危害到其福利,牛不易在这种地方内活动。

围栏内的斜坡应能让水从进料槽中流出,而不能流进水池中。

应根据情况对围栏进行清理,至少每个生产周期清理一次。

若牛棚的地板是漏缝的,则应确保板条及板条之间的空隙适合牛蹄的大小,避免发生事故。

若使用稻草或其它材料铺垫,则应确保这些材料的干爽,以便为牛提供一个舒适躺卧的地方。

混凝土路的表面应带有纹道或适当的织纹结构,以便牛有充足的立足的地方。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患病率(如:残废,褥疮等),日常行为,体重和体况的评分变化,体貌。

g)社会环境

特别是在集约型生产体系中,社会环境直接关系到动物福利,其对牛的管理有重要的

影响。包括以下问题:牛类之间的决斗行为,将不同体型和年龄的母牛、肉牛和奶

牛混养,饲养密度过高,送料机过小,水量不足,公牛混养等。

对牛的管理不得忽视成群饲养中牛之间的社会性互动问题。动物助手应加强把握不同

群体内部的等级关系,重点关注高风险类个体,如老少类、易受欺负的小体型类、

强横的大提醒类等。同时,应了解动物之间决斗的危险,尤其是混养的群体,应将

易受决斗行为伤害的动物移出群体。

禁止将长角牛和无角牛混养。

为避免不恰当的混养对福利造成的损害,应对牛群进行圈养。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日常行为,体貌,体重和体况的评分变化,患病率,死亡率。

h)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越高,受伤的概率越大,对生长速率、饲料转化效率、日常的行动、休息、饮食等行为越有害。

饲养密度的确定应以密集程度不对个体的日常行为造成不良影响为准,包括个体可

自由地躺卧而不受任何伤害,圈养期间可自由行动和获得食物和水等标准。饲养密

度的确定还应考虑到密集程度不对个体体重的增加、躺卧持续的时间造成不良影

响。一旦出现异常行为,应及时采取降低饲养密度的措施。

粗放型模式下的饲养密度应与食物的承载量相一致。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日常行为,患病率,死亡率,体重和体况的评分变化,体貌。

i)防范食肉动物

保护牛群不受食肉动物的伤害。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死亡率,患病率(负伤率),日常行为,体貌。

3. 运营管理

a) 遗传选种

为某一特定的地方或生产体系选择种类或亚种时,除了考虑生产能力之外,还需将福利和健康考虑在内,例如维持营养需求、皮外寄生物、和耐热性等。

一个种群内,有利于维护健康和福利的动物将有可能被选择去繁殖后代,包括母性、易生产程度、出生时的体重、产奶量、身体结构和习性等条件。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死亡率,患病率,日常行为,体貌,繁殖能力。

b)生育管理

对肉牛来说,难产会产生福利风险。(不满3岁未生育过的)小母牛在其发育到一定成熟后才可以生产,以保证生产时母牛和小牛的双重健康福利。公牛的体型能高度遗传到幼崽身上,这对母牛顺利产仔影响较大。因此,公牛的选择对母牛的成熟度和体型大小都有责任。避免通过人为植入、人工授精等受孕方式使(不满3岁未生育过的)小母牛或乳牛受孕,不利于保护母牛和幼崽的双重福利。

要加强对妊娠期的乳牛或小母牛的管理,避免其身体过胖或过瘦。过于肥胖会增加难产的几率,过胖或过瘦都会增加母体妊娠后期或分娩后代谢紊乱的风险。

条件允许时,可对临近分娩期的乳牛或小母牛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有难产的症状,应及时配备一名有经验的助产师帮助其分娩。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患病率(难产率),死亡率(乳牛或小母牛),繁殖能力。c)牛初乳

能从牛初乳中获得免疫力的程度一般取决于摄取牛初乳的数量、质量和出生后多久开始摄取。

条件允许时,动物助手要确保幼崽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能摄取足够的牛初乳。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患病率,死亡率,体重的变化。

d)断乳

为了本章的目的,断乳指幼崽从以喝母乳为主向吃纤维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的转变。在肉牛生产过程中,断乳是幼崽一生所要面临的非常艰难的一个阶段。

只有当幼崽的反刍消化系统发育成熟,能够维持自身增长和福利时,才可其进行断乳。

肉牛生产体系有多种断乳措施,包括硬性分离法,栅栏圈分法,或在幼崽的鼻子上套入装置阻止其吃奶。

硬性断乳后会出现其他的压力因素增大幼崽患病的风险,如运输等,要加强对现阶段幼崽的看护。

必要时,肉牛生产者应寻求专家的意见,根据牛的种类和不同的生产体系采取最恰当的时间和方法对幼崽进行断乳。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患病率,死亡率,日常行为,体貌,体重和体况评分的变化。

e)疼痛饲养方式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维护牛类健康福利,保证人员安全,人们每天都在使用会对牛产生痛苦的饲养方法。为了在使用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伤害,应尽早地对个体实行疼痛饲养方式,必要时可在兽医的监督下使用麻醉药和止痛药。

促进动物福利中关于疼痛饲养方式的发展建议包括:1)停止使用该方式,通过建立新的经营策略来满足相关需求;2)培养不需使用该方式的牛种;3)使用无需手术的方法来取代该方式,提高动物福利。

疼痛饲养方式包括:阉割,切除牛角,卵巢切除,尾巴切除,嵌入个体识别器等。

ⅰ)阉割

很多生产体系都对雄性肉牛进行阉割,以便减少牛类间的攻击,保证人员安

全,同时能避免牛群间的意外怀孕,提高生产能力。

对肉牛进行阉割时,生产者应在兽医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类型牛和不同的生产体系,在适当的时间采取最佳方法进行。

阉割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睾丸法,局部缺血法及精索损坏法。

肉牛应在出生前三个月接受阉割,或在三个月后的某一可有效管理的时间进行。

生产者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尤其对高龄肉牛进行阉割时适当有效地使用麻醉或止痛措施。

应由经过训练的有资质的专门人员来对肉牛进行阉割,操作者应熟悉操作流程并能及时辨认并发症。

ⅱ)切除牛角(包括断角术)

为了减少牛的互相伤害或隐性伤害,保护人员和设施安全,方便运输和操作,人们通常会对长角牛进行牛角切除。对整个生产体系来说,选择无角牛要比选

择有角牛更实际和适合。

对肉牛进行去角时,生产者应在兽医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类型牛和不同的生产体系,在适当的时间采取最佳方法进行。

由于在角蕾期牛角与头盖骨没有连接在一起,此时去角不会产生过多的软组织创伤,因此肉牛应在角蕾期接受去角术,或在之后的某一可有效管理的时间进

行。

角蕾期去角(断角)包括用刀切割,热烧灼或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烧灼等。在牛角开始发育时进行去角时应沿着头盖骨连接处切断或锯掉牛角。

生产者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尤其对牛角发育比较成熟的高龄肉牛进行去角时适当有效地使用麻醉或止痛措施。

应由经过训练的有资质的专门人员来对肉牛进行去角,操作者应熟悉操作流程并能及时辨认并发症。

ⅲ)卵巢切除(阉割)

对小母牛实施卵巢切除通常是为防止在粗放牧场内发生不必要的意外怀孕。卵巢切除需由兽医或训练有素的人员来执行。生产者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尤其对

肉牛进行卵巢切除时适当有效地使用麻醉或止痛措施。应鼓励使用麻醉或止

痛措施。

ⅳ)尾巴切除

在限制运营中,为防止尾巴末端细胞坏死,牛的尾巴通常会被切除。调查显示增加个体的空间提供适合的躺卧地方可以有效防止尾巴末端细胞坏死。因此,

不鼓励生产者人为剪短牛尾巴。

ⅴ)嵌入个体识别器

从动物福利的角度出发,对牛做耳标、在耳朵上刻痕、标图、做冷冻烙印及安装射频识别装置(RFID)都可以实现长期跟踪识别肉牛的目的。但有些情况需

要对牛进行高温熨烫留下标志才能对牛进行长期识别。做标记时要迅速,巧

妙正确地使用仪设备。根据4.1的相关内容建立个体识别系统。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后期并发症的出现率,患病率,日常行为,体貌,体重和体况的评分变化。

f)操作和检验

根据生产体系,基于牛的健康和福利的风险考虑,应每隔一段时间对肉牛进行一次检验。集约型生产模式应至少每隔一天检验一次。

经常性检验对某些牛十分有益,如:初生牛犊,处于妊娠后期的牛,刚断乳的幼崽,经历了环境压力或接受了疼痛饲养和手术的牛。

动物助手应能及时发现危害牛类健康和福利或出现某种疫病的临床症状。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动物助手确保牛类的健康和福利。

一旦发现牛出现虚弱或受伤的迹象,应在第一时间由经过训练的有资质的动物助手来进行适当的管理。若动物助手无法进行适当地管理,则应及时寻求兽医的帮助。

一旦预测到病情无法得到恢复,应立即对牛实施安乐死。如何实施安乐死的具体介绍见第7.6.5.条。

管理牛的推荐建议也参见7.5.。

管理

当把牛群从粗放的状态赶入管理间时,应遵循速度最慢的牛的步伐安静平稳地驱赶。考虑到天气条件,在极热或极冷条件下不要使牛结群。不要对牛过分苛刻。牛在聚集或受到管理时会产生压力,应尽量避免将必要的管理程序与某个管理事件相结合而造成多重管理事件。管理本身不会造成压力,管理程序应分期进行以避免多重管理事件带来的额外压力。

经过适当训练的狗是非常有效的放牛助手。牛类能适应不同的视觉环境。但是,不要突然或长时间将牛在视觉对比明显的地方进行移动,以免造成压力和恐惧反应。

禁止用电来固定肉牛。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管理反应,患病率,死亡率,日常行为,生产能力,体重和体况的评分变化。

g)人员培训

根据个人的分工,应对每个参与肉牛生产的人员进行资格培训,使其充分了解畜牧业、日常行为、生物安全性、疫病的基本征兆以及较差动物福利的指标,例如压力,疼痛,不适及其缓解。

相关资质可通过正式的培训或实战经验获得。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管理反应,患病率,死亡率,日常行为,生产能力,体重和体况的评分变化。

h)应急预案

当整个电力、水源和食物供应系统陷入瘫痪时,动物福利会收到损害。因此,肉牛生产者应制定应急预案来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预案包括安装自动防故装置来检测故障,备份发电机,及时找到维修人员,存储预备水并能快速搬运,在农场里建立充足的仓库预备食物和食物替代品。

应急预案应包括减小或缓解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如热应激,旱灾,暴风雪和洪灾等)带来的损失的措施。还应规定对患病或受伤的牛实施安乐死的程序。旱灾期间,应尽可能早地对动物管理作出相应的决定,包括减少动物数量的措施。应急预案还应涉及当紧急疫病爆发时如何管理农场,相关规定应与本国的兽医服务机构的方案和建议保持一致。

i)位置,建筑和设施

肉牛生产农场的位置选址应有利于牛类的健康、福利和生产能力。

所有肉牛管理设施的建造、维护和操作都应尽可能地降低福利风险。

肉牛管理或束缚设施应以减小牛类受伤、降低疼痛或悲痛的方式进行使用。

应为集约型或粗放型生产模式下的肉牛提供充足的舒适和社会化的空间。

集约型生产体系里的喂食器应足够大,以便所有容器都能吃到食物。应保持喂食器干净,没有变质的、发霉的、密封的或味道极差的食物存放。同样,应为动物提供相应的饮水器保证其可以随时饮水。

内部设施的地板应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谷仓、竞赛场和斜槽用具备一定的牵引力防止牛受伤。

竞赛场、斜槽和围栏上禁止安装尖锐边缘或突出物以免伤到牛类。

路和门应设计在利于牛类运动的地方,同时避免路面光滑。槽形的建筑物、金属栅板(非尖头)、橡胶垫和深沙都可用来铺路面防滑或防倒。安静管理对防滑至关重要。安装门和把手可大大降低能给牛带来危险的噪音。

应将液压的、充气的和手动限制的设施调整到适合对牛进行管理的大小。液压的和充气的限制设施应安装限制压力装置来避免对动物造成伤害。应定期进行清扫和维修保证系统功能正常运行,维护牛群安全。

室内机械类设施应确保安全使用。

?肉牛生产体系中通常用浸渍浴来防止皮外寄生物。使用时应避免拥挤造成的损伤和

?溺死事故。

对牛类装载的规定参见7.2、7.3和7.4。

成果导向型测量标准:管理反应,患病率,死亡率,日常行为,生产能力,体重和体况的评分变化,体貌,残废。

j)安乐死

对虚弱和受伤的牛应及时地进行诊断,来决定是否对其实施安乐死或接受其他的治疗。

安乐死的决定及执行都应由有相关资质的人员来实施。

实施安乐死的原因包括:

ⅰ)极度瘦弱或虚弱的牛不经常走动,变得非常木讷;

ⅱ)牛不走动,无法站立,不进食,对治疗没有反应;

ⅲ)由于治疗方法不成功导致病情恶化;

ⅳ)严重而又令人虚弱的疼痛;

ⅴ)混合(开放式)骨折;

ⅵ)脊髓损伤;

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ⅷ)复合型白血病关节炎引发慢性削弱。

对肉牛实施安乐死的具体方法参见第7.6.5.条。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1、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框

2、 生产管理系统是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营而开发的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

库存管理、付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绩效等核心管理系统,实施生产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了各组织部分管理的准确性,指导原材料定购,及时掌控各方数据信息,优化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节省生产成本。 二、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需求分析

社会的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企业都在加快建设特信息网络平台的步伐。企业在处理采购、生产、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重要环节方面,正在逐步加强 对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的利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对可视化信息的 需求十分迫切。比如,在安全防卫方面,企业需要再厂区、厂房、仓库以及各 交界处实施全天候视频监控及预警、录像系统;监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各厂房 车间的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领导层也有了解各生产环节实时生产情况,现场语 音交流指导和处理突发状况的需求。 此外,制造行业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而且人工处理缓慢,出错率高,因此企业对于生产管理软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实施生产管理系 统解决方案,不仅促进企业生产社会化自动化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减少成本 需要。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道路上,利 用生产管理软件来实现车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和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用生产管 理软件的精确管理控制代替手工的粗放式管理,更好的节约物料资源,降低产 品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流程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越来越难以控制生产过程,对流程的 管理也随之缺乏灵活性;同时,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工人对所从事的生 产的全过程也缺乏了解,因此也缺乏改变已有条件的积极主动性。 现在,企业生产有一种趋势向小型化、自治化的制造和装配单元发展,生产管理系统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可以只对制造或者其他部门规定某个时间段应 该完成的粗略生产计划;具体的生产调度,如技术、分配、质量管理等功能都 分开控制完成,企业可以采用生产控制方法可以减轻负荷。

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措施

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措施 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品种、杂交、性别、年龄、营养水平及管理情况等。本文主要介绍营养水平、管理情况及疾病预防。 1.营养水平 1.1日粮的配合日粮营养是转化牛肉的物质基础,科学的饲料配方是提高肉牛生长的条件,营养水平结合肉牛的生长状况发育特点可以提高牛的产肉量。牛的各生长阶段应有特定的饲料配方,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前期55-65:45-35;中期45:55;后期15-25:85-75肥育最为经济。营养水平可影响胴体组织:高水平营养肌肉组织比例少,脂肪组织比例高。牛的日粮配合,牛的饲料种类很多,常有粗饲料,精饲料,维生素饲料与非蛋白氮饲料,各种饲料的特性不同,在配合日粮时应根据牛的生长需要确定比例。此外牛的饲料还有添加剂,各种少量或微量成分,完善饲料的营养性,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产性能,为维持牛体健康及改善品质等。添加剂可分为:营养添加剂、药物添加剂、生物活性剂、中草药添加剂等。 1.2精料的配合精饲料包括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微量(常量)元素和维生素。能量饲料主要是玉米、高粱、大麦等,约占精饲料的60%~70%。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豆饼(粕)、棉子饼(粕)、花生饼等,约占精饲料的20%~25%。产棉区育肥肉牛蛋白质饲料应以棉子饼(粕)为主,以降低饲料

成本,犊牛补料、青年牛育肥可以添加5%~10%豆饼(粕)。小作坊生产的棉子饼不能喂牛,以防止棉酚中毒。棉子饼(粕)、豆饼(粕)、花生饼最大日喂量不宜超过3千克。矿物质饲料包括骨粉、食盐、小打、微量(常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一般占精饲料量的3%~5%。青年牛育肥骨粉添加量占精饲料量的2%左右,架子牛育肥占0.5%~1%。冬、春、秋季节食盐添加量占精饲料量的0.5%~0.8%,夏季添加量占精饲料量的1%~1.2%。以酒糟为主要粗饲料时,应添加小打,添加量占精饲料量的1%,其他粗饲料喂牛时,夏季可添加精饲料量的0.3%~0.5%。微量(常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一般不能自己配制,需要从正规生产厂家购买,按照说明在规定期使用,严禁应用“三无”产品。 1.3配合精料注意事项精饲料配制的注意事项严禁添加不准使用的添加剂、性激素、蛋白质同化激素类、精神药品类、抗生素滤渣和其他药物。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和药物要严格按照规定添加。严禁使用肉骨粉。饲料中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 2.饲养肉牛的管理 2.1饲养管理 2.1.1饲喂次数生产中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饲喂效果,一般采用日喂2次,间隔12小时,早晚各喂1次的方法。确保牛有充分的休息、反刍时间,提高胃肠道消化机能,减少牛的运动次数。 2.1.2饲喂方式比较理想的喂料方式是精、粗、青料按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本规范以规模化肉牛场和肉牛养殖小区为对象,包括肉牛场的选址与设计、肉用牛的品种选择与运输、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母牛的繁殖、卫生与防疫、粪便及废弃物处理、记录与档案管理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提高肉牛养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 1 肉牛场(小区)选址与设计 1.1 选址 1.1.1 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1.1.2 场址地势高燥、远离噪音、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的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1.3 水源充足,取用方便,有贮存、净化设施,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 749的规定。 1.1.4 场区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 1.1.5 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水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 1.1.6 根据当地主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1.1.7 交通便利,有专用车道直通到场。场界距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居住区不少于500m,距其它畜牧场不少于1km,周围1.5 km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场、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1.1.8 电力充足可靠,符合GB 50052的要求。 1.1.9 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1.2 规划与布局 1.2.1 场区规划原则 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1.2.2 肉牛场(小区)分区 1.2.2.1 肉牛场(小区)一般按照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有一定距离,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 1.2.2.2 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普读物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普读物 第一章奶牛生产性能简介 (一)什么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测定,通常用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来简称,其含义是奶牛群体改良,具有一套完整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体系。 首先需要收集奶牛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牛群饲养管理基础数据,其次是每月采集一次泌乳牛的奶样,通过测定中心的检测,获得牛奶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统一整理分析,形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测定报告反映了牛群配种繁殖、生产性能、饲养管理、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准确信息。牛场管理人员利用生产性能测定报告,能够科学有效的对牛群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牛群的生产潜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它也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是评估公牛遗传素质最重要的数据来源,是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和生奶质量水平的有效工具,并为乳业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国内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发展与现状 在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自1907年诞生以来,经过10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演变为综合的牛场管理方案,旨在向奶农提供全面的牛场管理信息。1953年,美国、加拿大两国正式启动了“牛群遗传改良计划”,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目前加拿大已有70%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美国有45%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奶牛单产水平最高的以色列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群高达90%。几十年的发展证实,美国、法国、荷兰等奶业发达国家通过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这一先进体系来为奶农提供指导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奶牛的单产水平均已达到9000—10000千克。 在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起步较晚,1992年在“中日奶业技术合作项目”的扶持下,天津启动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的实施,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1.选址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自然环境良好,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水源充足,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交通便利,有硬化路面直通到场;周边环境符合防疫和环保要求。坚持规模经营、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原则,办理合法用地手续。 2.布局 主要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各区之间界限分明,符合防疫和防火要求。 2.1 生活管理区 主要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在牛场(小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并设有隔离设施。 2.2 辅助生产区 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青贮窖、草料库等设施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并临近生产区。 2.3 生产区 主要包括牛舍等生产性建筑。设在场区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各牛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等设施设备。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不得交叉混用或者回流。 2.4 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 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一定间距。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设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2.5 其他 场区四周应建有围墙。 3.牛舍建设 3.1牛舍 可采用封闭式有窗牛舍,应满足隔热、保温、通风和采光的要求。有足够强度

和稳定性,坚固。牛舍总建筑面积按照每头存栏牛6~8㎡计算。单列式牛舍跨度大于5.1 m;双列式牛舍跨度大于10.0 m。 3.2 墙壁 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 3.3 屋顶 能防雨水、风沙侵入,隔绝太阳辐射。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 3.4 地面 要求致密坚实,不打滑,便于清洗消毒,配置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3.5 牛床 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冲刷,应向粪沟有一定坡度,可采用水泥地面或竖砖铺设,也可使用橡胶垫层或木质垫板。 3.6牛栏 分为散放式牛栏和拴系式牛栏两种。 3.7运动场 与牛舍等长,按6-8㎡/头设计,地面用立砖或三合土铺成,中间向两边倾斜,三面设排水沟,向清粪通道一侧倾斜。运动场周围设围栏。运动场内设水槽。4.青贮窖 青贮窖(含平贮)要选择建在排水好,地下水位低,防止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要求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密封性好,防止空气进入。青贮饲料的储备量按每头牛10kg/天计算,总贮量应当满足牛场全年需要量。 5.草料库 根据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条件设计,应分饲料库和干草棚,总贮存量应满足3~6个月生产需要用量的要求,精饲料的贮存量应满足1~2个月生产用量的要求。6.其他配套设施 6.1 供电 牛场电力负荷为2级,宜自备发电机组。 6.2 道路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一、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框

二、 生产管理系统是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营而开发的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

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付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绩效等核心管理系统,实施生产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了各组织部分管理的准确性,指导原材料定购,及时掌控各方数据信息,优化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节省生产成本。

二、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需求分析 社会的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企业都在加快建设特信息网络平台的步伐。企业在处理采购、生产、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重要环节方面,正在逐步加强对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的利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对可视化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比如,在安全防卫方面,企业需要再厂区、厂房、仓库以及各交界处实施全天候视频监控及预警、录像系统;监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各厂房车间的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领导层也有了解各生产环节实时生产情况,现场语音交流指导和处理突发状况的需求。 此外,制造行业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而且人工处理缓慢,出错率高,因此企业对于生产管理软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实施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不仅促进企业生产社会化自动化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减少成本需要。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道路上,利用生产管理软件来实现车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和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用生产管理软件的精确管理控制代替手工的粗放式管理,更好的节约物料资源,降低产品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流程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越来越难以控制生产过程,对流程的管理也随之缺乏灵活性;同时,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工人对所从事的生产的全过程也缺乏了解,因此也缺乏改变已有条件的积极主动性。 现在,企业生产有一种趋势向小型化、自治化的制造和装配单元发展,生产管理系统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可以只对制造或者其他部门规定某个时间段应该完成的粗略生产计划;具体的生产调度,如技术、分配、质量管理等功能都分开控制完成,企业可以采用生产控制方法可以减轻负荷。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工厂结构体系图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现状 6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肉牛业发展较快,牛肉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1961年~1965年平均3198万t,1994年5309.1万,年平均增长19.55%,仅次于禽猪肉的增长幅度。到1996年,全世界牛肉总产量达5771.9万t。据报道,1996年位居全球牛肉产量前三名的是美国、欧盟和中国,年产量分别为1200万t、735万t和491万,其它主产国为巴西445万t,俄罗斯294万t,阿根廷208万t,日本115万t。 从世界几大国肉类生产情况来看,饲料来源不同,肉类生产结构各异。永久性牧场占国土面积大的国家,由于牧草资源丰富,牛羊肉比例就高,如新西兰牛羊肉比例占肉类90%,乌拉圭占90%,澳大利亚占77%。这些国家永久性牧场占国土面积50%以上。而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国家,猪禽肉比例就大,如美国,猪禽肉比例占65%,加拿大占71%,丹麦占87%,而中国则占87.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人多地少,中国政府在倡导发展节粮蓄牧业的同时,积极促进农区养牛业的发展。80年代以来,我国养牛业平稳增长;进入90年代,肉牛业发展迅速,尤其是1992年农区秸秆养牛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养牛的发展。据统计,1980~1996年全国牛的存栏量从7167.6万头发展到13981.3万头,16年间增长了1.95倍。 2 肉牛品种趋于大型化,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 科技进步促进了世界肉牛业的迅猛发展,体小、早熟、易肥的小型品种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而被逐渐淘汰,转向欧洲的大型品种,如法国的夏洛莱,利木赞,意大利的契安尼娜、皮埃蒙特等,这些品种体型大、初生重大,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优质肉块比例大、饲料报酬高,深受国际市场欢迎。据法国有关专家一项研究表明,夏洛莱牛饲料报酬最佳,每kg牛肉仅用6.92个饲料单位,其它法国品种则在7.50~7.66之间。目前法国约有150万头夏洛莱繁殖母牛,并已推广到五大洲,扎根于68个国家。意大利的皮埃蒙特牛周岁体重可达400kg~430kg,每kg增重耗精料3.1kg~3.5kg,瘦肉率高达84.1%。 西方国家大多实行开放型育种或引进良纯繁,特别注意对环境适应性的选择,且多趋向于发展乳肉或肉乳兼用型品种,如西门塔尔、兼用型黑白花、丹麦红牛等。东方国家如中国、韩国、日本等多采用导血杂交,比较重视保持本国牛种的特色。如中国的泰川牛、韩国的韩牛、日本的和牛等,采用导血改良,发挥杂交优势。 3 利用奶牛生产牛肉 奶牛是利用植物性饲料转化成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效率最高的家畜,而肉牛对饲料中热能和蛋白质的转化率较低。因此,近年来国外流行一种新的提法,即“向奶牛要肉”,生产奶肉牛(Dairy Beef)和奶牛肉(Beef from Dairy Cattle)。奶牛在世界总牛数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可繁母牛占70%(欧洲最高达90%)。由奶牛群生产牛肉的主要途径有:大部分不作种用的奶公犊、淘汰母牛、部分低产母牛;此外一些牛奶生产过剩的国家(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把其中部分繁殖奶用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参考Word)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为落实好《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牛场的生产现状与建设经验,特制定本规范。 一、审查备案 1、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牛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初审合格后,由包片技术人员到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在合理的情况下对肉牛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牛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等,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牛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案。 二、场址选择

1、牛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新建牛场应在高速公路一公里以外选址建场。 2、牛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3、牛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要远离交通干道。牛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牛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和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2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3000米以上。 4、牛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全国养牛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生产发展,为提高规模肉牛场的综合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规模肉牛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现结合我养牛合作社实际,对养牛户的圈舍建设做一下基本介绍: 一.建场选址 (一)地形地势的选择 牛场用址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牛场应选在地势干燥,平坦,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地下水位低,易于组织防疫,易于排水并且有缓坡的开阔地方,地面坡度以1—3度较为理想,总坡度应向南倾斜,山区或丘陵地带应把牛场建设在山坡南面或东面。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 (二)场区土壤的选择 牛场用地土质要坚实,最好是沙质土壤。沙质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有利于牛舍的清洁和卫生。 (三)水源的选择 牛场供水量应充足,取用方便,水质应该清洁,卫生。(每头成年牛每日耗水量约45—60公斤) (四)电力充足可靠 电力充足才能确保照明和饲料加工。 (五)交通便利 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2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不少于1000米,距离畜产品加工场不少于1000米 (六)以下区域不得建场 水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泥严重区,畜禽疫病常发区和山谷洼地等洪涝威胁地段。 二.规划与布局

(一)场区规划原则 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到将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二)规模肉牛养殖场规划面积一般按每头10平方米计算,具体按牛只的大小而定。 (三)牛场分区 建筑设施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各功能区间距应不少于50米,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 1.生活管理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以及地势较高处,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等。 2.生产区设在场区中间,主要包括牛舍与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3.隔离区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贮粪场,装卸牛台和污水池。兽医室,隔离牛舍应设在距最近牛舍50—100米以外的地方,应设后门。 4.饲料库和饲料加工车间设在生产区,生活区之间,应方便车辆运输。 5.草场设置在生产区的侧向,有专用通道通向场外,草垛距离房舍50米以上,牛舍一侧设饲料调制间和更衣室。 6.与外界应有专用道路相连通,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三.牛舍建筑 牛舍采用敞棚式或半开放式修建。 (一)排列方式 牛舍内部排列方式视牛场规模而定,主要有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内径跨度4.5米—5米;双列式内径跨度10米—11米,采用对头式饲养。 (二)建筑结构 牛舍可采用砖混结构或钢架结构。每栋牛舍长度根据养牛数量而定,两栋牛舍间距不少于5米。

生产管理系统MES

制造业车间生产管理系统(M E S)及其典型结构 【摘要】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是企业CIMS信息集成的纽带,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和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MES生产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模型,以及MES与ERP及现场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描述了MES系统的典型结构。 1、概述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据中心地位。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信息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纵观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现状,建设的重点普遍放在ERP管理系统和现场自动化系统(Shop Floor Control System, SFC)两个方面。但是,由于产品行销在这一、二十年间从生产导向快速地演变成市场导向、竞争导向,因而也对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的管理和组织提出了挑战,仅仅依靠ERP和现场自动化系统往往无法应付这新的局面。 工厂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工厂制造执行系统MES是近10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MES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反应、有弹性、精细化的制造业环境,帮助企业减低成本、按期交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高服务质量。适用于不同行业(家电、汽车、半导体、通讯、IT、医药),能够对单一的大批量生产和既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又有大批量生产的混合型制造企业提供良好的企业信息管理。目前国外知名企业应用MES系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国内许多企业也逐渐开始采用这项技术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计划层与过程控制层之间的信息“断层”问题 我国制造业多年来采用的传统生产过程的特点是“由上而下”按计划生产。简单的说是从计划层到生产控制层:企业根据订单或市场等情况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到达生产现场—组织生产—产品派送。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大都放在计划层,以进行生产规划管理及一般事务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

云阳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9312595000.html, [2009-05-19] ·作者:·来源: 为落实好《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牛场的生产现状与建设经验,特制定本规范。 一、审查备案 1、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牛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初审合格后,由包片技术人员到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在合理的情况下对肉牛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牛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等,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牛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案。 二、场址选择 1、牛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

划区、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新建牛场应在高速公路一公里以外选址建场。 2、牛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3、牛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要远离交通干道。牛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牛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和工厂20 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2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3000米以上。 4、牛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5、牛场应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区域,并且要避开城镇和村民居住区的水源地。地面应相对平坦,坡度不宜过大,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6、牛场进出口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有保障。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应充足、可靠。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0-2020-农业部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为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计划(本计划适用于普通牛、水牛、牦牛等主要以牛肉生产为主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 一、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 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了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对牛肉生产和肉牛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培育了一批肉牛新品种。几十年来,利用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品种,与地方牛品种杂交选育,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品种和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3个专门化肉牛品种。这些品种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胴体重等方面比地方牛种都有显著提高,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保护了主要牛种遗传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牛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54个地方黄牛品种、26个

水牛品种和12个牦牛品种。长期以来,国家在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包括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等21个地方牛品种,确立了14个国家级保种场和2个国家级保护区。这些种质资源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 (三)提高了肉牛良种生产和推广能力。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立了肉牛种公牛站30多个、肉牛原良种场136 个,目前全国采精种公牛存栏1300余头、种肉牛场存栏种牛1.4万多头,2010年销售冻精1500多万剂。经过多年的肉牛改良实践,大范围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培养了改良技术队伍,推动了基层肉牛改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初步构建了以原良种场、种公牛站、技术推广站、人工授精站为主体的繁育体系,为开展我国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提升了肉牛生产水平。随着肉牛遗传改良速度的加快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肉牛生产水平逐年提高。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9400万头、出栏4700万头、牛肉产量653万吨,分别比1980年增长0.3倍、13倍和23倍。肉牛出栏率从1980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51%;出栏体

管理体系及生产管理

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的组织结构要与其战略相适应。考虑到公司成立初期的规模和发展战略,拟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具体设置如图所示: 董事会 总经理 专家顾问委员会 技术部 物流部 财务部 人事部 销售部 公关部 生产基地 职能管理系统 图4-1 公司组织结构图 部门主要职责 董事会: 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聘任或者解聘公司总经理 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总经理: 完成董事会议定的年度经营目标 在各部门主管协助和智囊团的指导下,制定公司的发展 战略计划 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代表企业出席各种公关活动 销售部:

定期组织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动向和发展趋 分析有关行业的信息,分析销售和市场发展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负责收集、整理、归纳客户的资料,对客户群进行深刻的分析 公关部: 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兼管市场部职能,对政府和医院进行双重公关 进行公益广告宣传,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 企业形象宣传,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 负责招商引资,扩大医疗垃圾处理业务范围 企业资本化运作探索 财务部: 对公司的资金进行管理,制订筹资、资金使用、资金管 理计划 提供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分析 提交公司利润分配方案 负责日常会计工作,现金流监控以及成本控制 技术部: 对现有魔芋加工技术的完善和改进 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在公司战略指导下,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新技术的 开发 对运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知道农户进行魔芋生产 负责新进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创新意识培训 生产基地(含生产部): 保证正常生产,达到计划中产量和质量的要求 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协助研发部门进行工艺改进 协助制订生产计划,协助筹划扩建事项 负责管理和协调生产,使员工保持高的工作效率 物流部: 负责魔芋运输、存放 负责各种耗材的采购、运输、仓储 负责机器设备的运输

肉牛养殖技术

科学养殖肉牛新技术 —山东飞扬牧业养殖基地 专业户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散养户,其中一个主要区别是,专业户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专业化养殖,且生产规模较大,其养牛所需大部分生产要素需要外购,并且产出需要外销。因此,专业户在进行财务核算时需要把各项投入均按市场价值计价。人工成本是肉牛饲养的必要成本,无论是农户自家劳力还是雇佣劳力均应按市场原则计价。考虑到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较大,且存在显着的机会成本效应,专业户很有可能是以“是否获得净利润”作为他们经营的“底线”。另外,专业户与市场关系更为密切,风险更大,也更直接受到来自技术创新及管理模式创新的影响。 从目前我市养殖业和人们生活的现实情况分析牛羊肉价格走高的原因:一是市民饮食结构调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身体的保养,由于一些疾病的出现,使不少人不敢吃猪肉,而牛羊是草食动物,因此为绿色食品,更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二是货源紧缺。从我市乃至全国来看,猪肉消费量逐年下降,牛羊肉的消费量逐年上升。而从农村实际来看,农民养猪的多,养牛羊的少,年轻力壮的农民多数都在外打工,唯有少数年老的人养殖且还是散养。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牛、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食物,我市人们又非常喜好羊肉汤,因此牛、羊肉需求会进一步加剧,预计今后价格还会在高位运行,或许还会攀升。 就全国的情况看,牛羊养殖前景非常看好,牛羊是反刍动物,牛羊食草经过反刍、倒沫、促使体格健壮,得病概率低,因而要比养猪省事。此外,牛羊以食粗饲料为主,成本低。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粮食利用率高,而粮食作物的秸秆利用率较低,这也为发展养牛、养羊提供了方便条件。从目前我市养殖的情况看,现有的牛羊生产规模,连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也满足不了。从这个角度说,农户们可以放心发展牛羊养殖业。但是,传统的放牧、散养,有啥吃啥,长不长随它去,这样牛羊长肉慢,时间长,因而不仅产量有限,而且利润也低。因此,舍饲是养牛、养羊的发展方向。 这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对牛肉的消费持续增加,牛肉的社会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牛肉产品进口的增长明显快于出口,这说明我国牛业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前景广阔。 由于肉牛养殖场科技人员的缺乏,一些最新技术不能在养殖场顺利推广,使肉牛养殖业中的科技贡献率处于较低水平。肉牛业作为技术性产业,如果不能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养殖、疫病防治、饲料加工调制等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就不可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集百家牛人之才,纳天下牛人之智。我们要学会高位运行养牛技术,将肉牛养殖与养牛成本规模化。分析我国牛业当前形势,深刻剖析中国牛业发展问题,推广典型地区养殖模式及成功经验。与会嘉宾的真知灼见对启迪牛业发展思路,形成行业发展建议,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中国牛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建议各级部门:加大宣传农民对养牛羊的益处,引导农民推广舍饲喂养,引导农民选优质种牛种羊。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张蓉郭方悦陈有谋王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暴露。主要着眼于反映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脂乳蛋白含量、泌乳天数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指标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奶牛场管理,从而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奶牛生产测定的简况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始于1992年,最早开始于天津;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综合育种项目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开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30万头。2008年,农业部立项在1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8个DHI实验室推广该项技术。到2009年12月,全国参测的牛场1024个,参测奶牛52.8万头。这项技术在我国起步虽晚,但正在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牛场开始接受和应用。 上海市1995--2005参加DHI技术应用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和体细胞数变化情况如下表。可明显看出日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由1995年的19.1kg和3.68%提高到2005年的24.8kg 3.8%;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由1995年的3.13%和118.25万个/ml改善到2005年

的3.01和51.09万个/ml。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 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6大生产管理系统架构详解

说到生产相信对于生产管理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也会想尽办法去改善,去做一些实践才能让我们的生产企业慢慢步入正轨,其实我们的生产管理系统也是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步一步在改善。 生产管理系统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系统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生产信息化建设,还能有效的改善生产的瓶颈,助力企业实现生产工艺流程的规范通过更加系统的架构实现我们企业所需的管理。 以下是针对生产管理系统组建的几种系统架构图可以更加清晰的展示应对不同生产需求所需的相关硬件和软件,让我们的生产管理者能一目了然的看透自己生产中所需的方案。 一、单机版LED生产管理看板 单机版LED生产管理看板是最简单的一种生产管理工具,他只由工位触发硬件(计数按钮盒、光电开关、PLC等)、显示看板(点阵看板、数码管看板)组成。只作为单条产线数据采集的目视化管理。

二、单机版LCD生产管理看板 单机版LCD生产管理看板由工位触发硬件(计数按钮盒、光电开关、PLC 等)和显示端组成,显示端又由液晶电视机、液晶终端与内置的单机版软件组成,软件在液晶终端中可完成基本的数据保存与报表导出。 三、单机版LED生产管理软件系统 单机版LED生产管理软件系统是把车间所有看板通过RS485总线链接在一起,通过一台电脑安装软件,统一管理所有看板,包括导入生产计划和参数设置,并实时记录生产数据和生成Excel日报表。工位触发设备可以是计数按钮盒、光电开关、PLC等。

四、分布式LED生产管理软件系统---485总线 分布式LED生产管理软件系统与单机版LED生产管理软件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分布式LED生产管理软件系统可以在局域网中任一PC安装客户端软件,进行查看生产数据。并通过权限设置,指定哪些用户可以操作车间看板参数与导出报表。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 术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1、牛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新建牛场应在高速公路一公里以外选址建场。 2、牛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3、牛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要远离交通干道。牛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牛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和工厂200米以上, 距其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 距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2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3000米以上。 4、牛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5、牛场应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

为落实好《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牛场的生产现状与建设经验,特制定本规范。 一、审查备案 1、饲养肉牛50 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以下简称牛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初审合格后,由包片技术人员到 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在合理的情况下对肉牛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 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牛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等,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牛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 案。 二、场址选择 区域,并且要避开城镇和村民居住区的水源地。地面应相对平坦,坡度不宜过大,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6、牛场进出口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有保障。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应充足、可靠。 三、配套设施 1、牛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精细版.doc

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随着制造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市场不断地发展,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要不断地改进自己企业管理的思想,降低产品的成本,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为 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目前,车间生产管理还主要是以粗放式的手工管理为主,这样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市场以及用户对企业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就必须对生产管理进行信息化,用计算机的精确管理、控制代替手工的粗放式管理,用以实现生产管理的有效 性、高效率性以及低成本性。 作为国家“十五”863计划重点支持产品项目,WorkshopManager吸收了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并结合我国生产企业的实际,采用先进的客户/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COM 组件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设计技术,自主设计和开发了以生产计划为动力的 WorkshopManager系统软件。 WorkshopManager功能完备,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二次开发性能,而且与CAPP、PDM 等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紧密集成,适合各种类型制造业生产车间应用。 一、WorkshopManager的特点 先进的管理思想与国情相结合 集成的综合解决方案 强大的功能及灵活性 支持多种或混合生产模式 完善的功能权限管理 大数据量下的优异性能 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支持UNIX和Windows NT平台 直观的图形化用户界面 操作简单,应用方便 高性能价格比 支持ISO9000标准系列的要求 二、功能模块 基础数据模块 质量管理模块 库存管理模块

生产控制模块 工具管理模块 成本管理模块 三、产品详细说明 【基础数据】 管理和维护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包括各种数据的定义、用户定义、权限定义、日 志维护等。 工时定额管理:工时定额的输入及维护,为生产监控、生产成本及人事管理提供工 时信息; 工厂日历管理:工厂日历的生成及维护,为生产监控及人事管理提供工作日与生产 日信息; 工作中心管理:工作中心的定义,工作中心能力的维护,为生产监控提供设备的能 力信息; 设备管理:设备代码定义与维护,为生产监控提供设备代码信息; 人员管理:人员代码定义与维护,用于生产监控与人事管理提供人员代码信息; 超级用户管理:定义系统的操作用户,管理操作用户的权限,查询系统的操作日志 等。 【生产监控】 根据公司下达的定单与批卡、产品工艺路线、物料清单以及设备状态、库存状态、生产进度等生成车间的月、周生产作业计划;根据周生产作业计划、工模具的准备情况及生产进度等生成零件加工的日作业计划,进行作业的动态调度;实现计划的临时追加与调整;核算设备的能力与负荷情况;监控生产过程,实现生产现场的动态调度,完成生产进度预测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统计及上报;实现车间在制品的实时监控;实现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并对职工出勤情况和完成工时情况进行监督。

肉牛养殖场建设与设计(全)

肉牛养殖场建设与设计 一、饲养肉牛每头需要多大面积 肥育肉牛每头所需面积为1.6—4.6平方米。通栏肥育牛舍有垫草的每头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栏的每头牛占1.6--2.O平方米职工生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等需要一定场地、空间。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积为场地总面积的1 5%一20%。由于牛体大小、生产目的、饲养方式等不同,每头牛占用的牛舍面积也不一样。 二、肉牛场建筑材料的选择 (一)棚舍地面材料棚舍是牛采食或下雨、下雪天休息过夜的场所,其地面可用水泥或部分水泥材料,也可直接用土地。牛舍地面材料对牛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二)休息场地材料牛采食后,晴天主要在棚外休息,让牛活动,晒太阳。地面以沙质土为最好,一方面牛卧下舒适暖和,另一方面排出的尿易下渗,粪便容易干燥,这样有利于保持牛体清洁。此外,也有用砖砌的地面,或用沙、石灰、泥土三合一分层夯实的土地,都适合牛卧地休息。 (三)食槽材料在牛舍内食槽使用频繁,通常用砖砌加水泥涂抹,成本低,但容易破损,只要注意及时维修,是一

种经济实用的材料。若从坚固耐用考虑可选用混凝土预制构件。无论哪种材料,工艺上都要求食槽内壁呈流线形,以便清扫。 (四)其他建筑用材料依当地自然和资源条件而定,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砖木结构,如牛舍用砖柱和木材顶梁;钢铁结构,如工字钢立柱与角铁构件的顶梁。 三、肉牛场规模大小选择 规模大小是场区规划与牛场设计的重要依据,规模大小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特别是饲草饲料资源,是影响饲养规模的主要制约因素。生态环境对饲养规模也有很大影响。 2.资金情况肉牛生产所需资金较多。资金周转期长,报酬率低。资金雄厚,规模可大,总之要量力而行,进行必要的资金运行分析。 3.经营管理水平社会经济条件的好坏,社会化服务程度的高低,价格体系的健全与否,以及价格政策的稳定性等,对饲养规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确定饲养规模时,应予以考虑。 4.场地面积肉牛生产,牛场管理,职工生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等需要一定场地、空间。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积为场地总面积的15%一20%。由于牛体大小、生产目的、饲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