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学习提纲(暑期用)

初中化学学习提纲(暑期用)

初中化学学习提纲(暑期用)
初中化学学习提纲(暑期用)

一、化学变化

化学就是研究“变化”的学问。化学研究哪方面的变化呢?是研究物质种类的变化。例如,人们把矿石变成铁、铜、铝等等,这才有了各种机器,车辆,飞机,电脑等等。

一种物质为什么会变成另一种物质,一种物质怎样变成另一种物质,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条件、过程、现象、结果等等,都是化学所要研究的。

例如,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这就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材料。人们用石油做成塑料,化纤等等各种材料,供我们穿、用。

至今为止,有三千万余种材料,供人类使用。其中绝大部分是人造材料(也叫合成材料),例如:塑料,玻璃,不锈钢。天然材料仅占很少的比例,例如:木材,棉花,石料。

化学在制造一些新材料供人们使用外,同时还排放了大量的物质污染环境。有些从开始就认识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有的却在很长时间才能认识到。

化学也能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或危害小一些的物质。

环境友好。绿色化学。

再如:一些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并放出热量,人们由此用它们取暖、做饭、发电。

目前,人类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是用化学的方法获得的。三大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最主要的能源。

又如: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种类的物质,并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或声音,例如鞭炮、焰火。

化学过程放出的能量或声光等也会造成污染。

世界上的“变化”很多,化学只研究物质种类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例如: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金属光泽的镁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

另外还有一种在化学研究中常见到的变化: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种类没发生变化,而仅仅是形状、状态

等发生了变化。例如玻璃打碎,铁块浇铸成铁锅,冰融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放热、发光、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粉尘爆炸,火药爆炸。腐蚀。

二、物质组成的奥秘(一)物质由原子构成

一种物质为什么会变成另一种物质呢?

例如,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在氯气中也能燃烧,但生成的不是水而是氯化氢。

人们发现,原来氢气、氧气和氯气都是由极小极小的微粒构成。人们把组成氢气的微粒成为氢分子,把组成氧气的微粒称为氧分子。把组成氯气的微粒称为氯分子。

人们还发现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人们把这种更小的粒子叫原子。 构成氢分子的粒子叫氢原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构成氧分子的粒子叫氧原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构成氯分子的粒子叫氯原子,一个氯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

当氢分子和氧分子在一起,并且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结合在一起是一个水分子。水分子就是构成水的微粒。

这个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

O H O H 222??→?+点燃

水氧气氢气点燃??→?+

当氢分子和氯分子在一起,并且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这个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

HCl Cl H ??

→?+点燃

22

很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上万个原子的分子叫高分子。纤维素、蛋白质、蚕丝、天然橡胶、淀粉等是天然高分

子材料;各种塑料,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涂料与粘接剂等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的几个特点: ①它们都非常微小。

一个油墨小点就含有100亿亿个原子。一滴水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②它们之间有间隙。

热胀冷缩。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小于2升。

③它们都在不停的做不规则的运动,并且温度越高,这种不规则运动越剧烈。 气味。扩散。

④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或(和)排斥力。

所有的物质归根到底都是由非常非常微小的原子构成的。

氯化氢氯气氢气点燃??→?

+

各种各样的建筑都是由砖块、木材、玻璃、石块、混凝土、钢等几种最普通的建筑材料建成的。十几万个汉字是由十几种笔划构成。几十万英语单词由26个字母组成。我们目前知道有三千多万种物质,构成它们的原子的种类并不多,只有一百多种。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铜由铜原子构成。各种糖和淀粉都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丙炔等等都是有氢原子、碳原子构成。

不同种类的原子,其大小、质量、化学性质不同。例如:镭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226倍。铯原子的半径是氟原子的3.7倍。

每一种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成分,称为一种元素。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元素”的本意是用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变得更为简单,并且单独地或组合地构成一切物质。)

三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地壳中含量最多(按质量)的元素:氧 硅 铝,铁 钙 钠 钾 镁 氢(养闺女,贴给哪家美卿)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氦

原子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例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不能说一个元素、两个元素,只能说一种元素、两种元素。

分子也是微观概念。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有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一些化学元素:(要求背过)

氢q īn ɡH 氦h ài He 锂l ǐLi 铍p íBe 硼p én ɡ

B

碳t àn

C 氮d àn

N 氧y ǎn ɡ

O 氟f ú

F 氖n ǎi

Ne

钠n à

Na 镁m ěi

Mg 铝l ǚ

Al 硅ɡu ī

Si 磷l ín

P

硫li ú

S 氯l ǜ

Cl 氩y à

Ar 钾ji ǎ

K 钙ɡài

Ca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二)原子的构成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非常非常小。开始,人们以为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是不能再分的。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在200年前说“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不论什么物质,在一定条

件下都会发射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他认为,电子是所

有原子共有的粒子。

由于物质在通常情况下是电中性的,所以原子也应该是电中

性的。汤姆森推测原子内部一定还有带正电的的物质。1904 年,

汤姆森条提出电子在原子中均匀排列,就像带正电布丁中的带负

电梅子一样(梅子布丁模型)。(后来,为通俗起见,有人称之为

西瓜模型、枣糕模型)。

(一)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190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做

了著名的散射实验。

卢瑟福根据他的实验结果,

1911年,设计出卢瑟福模型。(有

时称为行星模型)。

原子由处于中央的原子核和

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

成。电子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

样围绕着原子核运转。

从体积来说,原子核的体积占原子体积的很少一部分。犹如在一栋大楼的中央放着一个玻璃球。原子的绝大部分都是真空。

电子带负电,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相同种类的原子的原子核

带的正电荷数相同;不同的原子的原子核带的

正电荷数不同,有的原子带一个正电荷,有的

原子带多个正电荷,多的有带一百多个正电荷

的。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的数目叫“核电荷

数”。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外所带的电子数目与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相同,此时原子呈电中性。

称为“中性原子”或就称为“原子”(多数情况

下称“原子”)。

有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原子会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整个原子就会带正电(或带负电)。这时的原子往往称为“离子”。

失去电子,带正电,称为“阳离子”或“正离子”。

得到电子,带负电,称为“阴离子”或“负离子”。

(二)原子核有中子和质子构成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中子的质量基本相等。一个电子的质量大约是一个质子的

1/1836

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占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

原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中子不带电)

有的原子核不含有中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核电荷数由质子的数目决定,一个原子核含有几个质子,它的核电荷数就为几。

由于相同种类的原子的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相同,所以相同种类原子的原子核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可能不同。)

不同种类的原子的原子核的质子数不同。

(原子核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一般不会相差很大。通常质子数越多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与质子数的比值越大。)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以核电荷数来分类的,元素也是以核电荷数来排列的,核电荷数为1的元素叫第1号元素,核电荷数为50的元素叫第50号元素。所以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对于中性原子还有: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最靠近原子核的是第一层,依次往外是第

二、第三、第四……层。

第一层的能量最低,依次往外越来越高。

电子首先排在能量低的层上,即首先排在

低层上。

第一层最多有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有

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有18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有8个电子。如果第一层就是

最外层,它最多有2个电子。

(红色的要求背过)

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

四.物质组成的奥秘(三)核外电子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例如“氢气在空气中点燃能够燃烧”就是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它的核外电子的排布。(体积等性质也取决于这些电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决定于核电荷数,所以,也可以说,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核电荷数。

在所有的电子中,又以最外层的电子数,对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起的作用最大。也就是说,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时候(如果是第一层,则是2),是一种稳定结构。此时,原子处于最稳定的状态。

氦、氖、氩等原子的最外层处于稳定结构。

如果最外层不是稳定状态,原子往往会通过得到几个或失去几个电子,而成为稳定结构。

如果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较少,它通常会失去电子,以达到稳定结构。

如果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较多,它通常会得到电子,以达到稳定结构。

例如,钠原子遇到了氯原子:

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那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氯原子正好得到钠原子失去的那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形成氯化钠——俗称“食盐”。

用化学符号表示钠和氯气的化学反应:

Na+Cl2→ NaCl

如果,氯原子遇到了氯原子:

这两个原子都要得到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于

是它们各提供出一个电子同时围绕这两个原子运

动(这两个电子称为共用电子),这样每个原子最

外层都有8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

这一对共用电子对将这两个氯原子连在一

起,形成氯分子。

共用电子总是两个两个的出现,所以称为

共用电子对。两个共用电子称1个共用电子对。

如果,氢原子遇到了氢原子:

这两个原子都要得到一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于是它们各提供出一个共

两个电子同时围绕这两个原子运动,这样

每个原子都有两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

这两个氢原子也就结合在一起成为氢分

子。

如果,氢原子遇到了氧原子:

它们都需要得到电子成为稳定结构。于是氢原子

和氧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作为两者的共用电子对。

这样氢原子就成为了稳定结构,但是氧原子还少一个

电子,所以它就和另外一个氢原子再各提供一个电子,

作为它们俩的共用电子对,这样,一个氧原子、两个

氢原子都成为了稳定结构,这三个原子也就结合在一

起,成为了一个分子——水分子。

五.物质的分类(一)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例如糖水,空气。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例如,纯水,纯氧。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例如:(纯净的)氢气,(纯净的)氧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例如:纯水。

单质通常分为三类:

①金属,例如金,银,铜,铁。

②非金属,例如氢气,氧气,金刚石。

③稀有气体。例如氦气,氖气。

混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金属

单质非金属

稀有气体

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

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

热等性质的物质。属于金属的物质有金、

银、铜、铁、锰、锌等。在通常条件下,

除汞(液态)外,其他金属都是固体。

大部分的纯金属是银白色或银灰色,只

有少数不是,如金为黄赤色,铜为暗红

色。

非金属在通常条件下为气体或液体或没有金属特性的脆性固体。

稀有气体指氦、氖、氩、氪、氙、氡这七种气

体。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有颜色的光

金属的名称都带“钅”旁,只有一个例外:汞(俗称水银)

金属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除汞是液体外,其他都是固体。

非金属单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形态:

名称中带“石”旁的——固体。例如:硼,碳

名称中带“氵”旁的——液体。只有一种:溴。

名称中带“气”字头的——气体。例如:氢,氧。

稀有气体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名称都有“气”字头。(有时,稀有气体归于非金属类)例如: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

六、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明显的规律性,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元素周期表很好的表示了这些规律性。

实际上人们对元素的化学性质的规律性的认识早于人们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创的。

组成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这三种单质的元素分别称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一般较少,在化学反应中往往失去电子。

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一般较多,在化学反应中,往往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处于稳定状态,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原子序数。族。周期。

每一族中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同族元素的性质基本相同。(在主族元素中,最外层电子又叫价电子)

第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极容易失去它而成为稳定结构。所以极容易发生化学变化,也就是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容易失去电子是金属的通性。第一主族元素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同一主族越往

下,电子层数越多,

最外层离原子核越

远,原子核对它们的

吸引力越小,所以越

失去电子越容易,也

就是金属性越强。

第七主族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7,

极容易得到一个电子

而成为稳定结构。所

以化学性质也是极为

活泼。

容易得到电子是

非金属的通性。第七

主族元素是最活泼的

非金属元素。

同一主族越往

上,电子层数越少,最外层离原子核越近,原子核对它们的吸引力

越大,所以得到电子越容易,也就是非金属性越强。

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的是2),是稳定结构。所以非常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也就是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所以又称之为惰性气体元素。

七、物质组成的奥秘(四)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但具体的构成方式有所不同。

1.氢气,氧气,水是先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的。

这样的物质,我们说是由分子构成的。

2、食盐(氯化钠)是由失去一个电子的

钠原子(即钠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原子

(即氯离子)通过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构成的。

这样的物质,我们说是由离子构成的。

钠离子的化学符号是Na+。右上角的正号

表示带一个正电荷。带两个正电荷的离子右上

角标注2+,例如:Mg2+

氯离子的化学符号是Cl-。

3.氦、氖、氩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处于稳定结构,所以一般不会和其他原子结合。原子通常是单独存在的。所以氦气、氖气、氩气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4、金、银、铜、铁等金属的原子之间没有电子得失,也没

有明显的共用的电子,所以简单的可以认为是由原子构成的。实

际上,一般的原子都失去了电子,成了离子。而失去的电子,成

为“自由电子”,在整块金属中自由运动。可以认为它们属于全

体原子(离子)。

5、金刚石,石墨等,一般也认为它们是由原子构成的。

以上是通常物质的构成方式,可以归纳成三种:

①由分子构成。

②由原子构成。

③由离子构成。

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分子的几个特点:

①它们都非常微小。一个小点就含有100亿亿个原子

②它们之间有间隙。

③它们都在不停的做不规则的运动,并且温度越高,这种不规则运动越剧烈。

④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或(和)排斥力。

八.化合价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

例如,1个钠离子一定是和1个氯离子结合。而1个镁原子通常是和2个氯原子结合。

如果镁和氧气化合,则1个镁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

化合价是体现了元素间形成化合物时彼此间数值关系的一种性质。化合价用数值表示,有正价、负价。

当钠元素和氯元素化合时,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在氯化钠中,钠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1价。

失去几个电子,就为正几价,得到几个电子就为负几价。

在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合成水时,每个氢原子都有1对共用电子对,每个氧原子都有2对共用电子对。由于氧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大于氢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所以这些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原子。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有几对共用电子对偏离自己,就是正几价。有几对共有电子对偏向自己,就是负几价。

在氢气、氧气等中,共有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这时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稀有气体等中,没有原子的得失。这时化合价为0。

钠元素和其他元素化合时,通常都是失去1个电子,所以一般说钠的化合价是+1价。这并不是说钠元素在任何时候的化合价都是+1价。例如,在钠单质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单质中,元素是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有些元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得失的电子数不同或共用电子对的数量不同,所以化合价不同。例如铁有时显+2价,有时显+3价。

常见元素原子团的主要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铵钾钠银

二价铜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二四碳

汞是一二铁二三

硫有负二正四六

负三正五是磷氮

负一氯和氢氧、硝酸根

负二氧和碳酸、硫酸根

九、物质的分类(二):化合物的分类

混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金属

单质非金属

稀有气体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化合物首先分两大类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像糖、淀粉、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核酸、酒精、醋酸、甲烷、乙炔、塑料、化纤等等是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酸、碱、盐……等等。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

—硫化物

—无机化合物——氯化物

—……

—酸

—碱

—盐

—……

—……

氧化物: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里的氧必须是负价氧)。例如:二氧化碳、氧化钙、水、双氧水等。

无机化合物中的硫化物是指负价硫和另外一种化学元素形成的一类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也有硫化物)。例如:硫化氢,硫化钠等。

很多硫化物都可看作是盐。例如硫化钠等。

无机化合物中的氯化物是指负价氯和另外一种化学元素形成的一类化合物。例如:氯化氢,氯化钠等。

很多氯化物都可看作是盐。例如:氯化钠(俗称食盐)。

酸:例如:盐酸、硫酸、醋酸等。

碱:例如:火碱、熟石灰等。

盐:例如: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等。

十.化学式

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氢气:H2氧气:O2水:H2O 氯化钠:NaCl

氧化镁:MgO 氦气:He 铝:Al 金刚石:C ★单质的化学式:

(1)稀有气体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是其元素符号。氦气He,氖气Ne,氩气Ar,Kr,Xe 。(红色的要求背过)

(2)金属单质,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化学式是其元素符号。

(3)非金属单质,

①常态下是气体,液体(氢气,氧气,氮气,氟气,氯气,溴)的,还有碘,由分子构成,而分子是有两个原子构成。化学式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2,例如: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F2,Br2,I2。(红色的要求背过)

②常态下是固体的,除碘外,都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化学式是其元素符号。例如:C,P,S,B,Si,As,Se,Te 。

★无机化合物中的二元化合物的化学式:

1、二元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地讲,二元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两个形式:

(1)“某化某”——若化合物中元素的价态都为其最常见的价态,且该命名不会导致歧义。习惯上是呈负价的元素在命名时放在前面。

如:氯化钠—NaCl 硫化钾—K2S

(2)当化合物中的元素变价较多,或元素所呈价态不是主要价态时,以上命名会导致歧义。这时可以三种方法解决:

①“几某化几某”。如:五氧化二磷P2O5,三氧化二铁Fe2O3,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

②“某化高/亚某”,用在具有比较固定的可变价态的元素上。

其中显最常见价态的称“某化某”,低于最常见价态称为“某化亚某”高于最常见价态的称“某化高某”。

例如:氧化铁,氧化亚铁;

③“某化某( )”,括号中的是以罗马数字书写的氧化数。常用于命名离子性较强

的化合物。如:氯化钛(IV)—TiCl

4氯化钛(III)—TiCl

3

特殊的:水H2O,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盐酸HCl

2、二元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也就是从后往前念。

例如:X化Y Y a X b

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确定a,b的值。

在上例中,假设Y的化合价为m,X的化合价为-n,

则:am-bn=0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Mg-24 A1-27 K-39 Ca--40 Fe一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H-1 C—12 N-14 O—16 P-31 S一32 Cl-35.5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图示中不是表示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有明显的放热观象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必须清洗后食用 B.糖、脂肪、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奶类中含有钙元素。蔬菜中不含钙元素 D.人体中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B.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 C.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显负价的元素…一定写在化学式的右铡 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硝酸钾属于钾肥,它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瘸虫害积抗侧绫德力 7.下列标志和标志下面的文字或符号一致的是,.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物 其他:氨气NH3常见物质的俗名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O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2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将CO2变成CO:C+CO2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2MgO+C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中考题分类专项

初中化学中考题分类专项 一、按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变化等角度分类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按照物质的性质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物质的化学式): 小苏打、一氧化碳、尿素、硝酸钾、甲烷、酒精 分类标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2)______________(不少于三种) 2.分类就是按照组成、用途或性质等不同标准来归类。下列三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组成或物质类 3.在初中化学阶段,我们学习过许多物质的应用,如图: 你认为C应当归入(1)组,理由是(2)。 4.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从变化的角度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分类: ①洗涤剂除餐具油污;②用水冲洗试管壁上的高锰酸钾;③盐酸除铁锈;④汽油除油污;⑤食醋除水垢;⑥炉具清洁剂除油污。 (1)属于一类的有(填序号);(2)分类的依据是。 5.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是甲、乙两个同学对KN03、Cu0、NaCl、K2S04、H20、NH4Cl六种物质的分类情况,请回答问题: 你同意__________ __ (“甲”或“乙”)同学的分组,理由是_____ ____。 6.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物质的构成从N2、C、CO2、He、KClO3、KCl六种物质中选出部分物质归为一类,回答下列问题: (1)选出一组物质的化学式有;(2)这样分类的理由是 。 二、实验分类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我们在初中化学课中经历过的实验。

若按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应将待分类组实验归为(1) 组(填字母),你的分类依据是(2) 。 2.化学实验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增强了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现有如下实验: 若请你将实验C 归类,你会选择(1) 组(填“A”或“B”),理由是(2) 。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 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C 归为(1) 组(填“A”或“B”),理由是(2) 三、按化学式或化学用语的意义进行分类 1.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请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从“N 2、CO 2、H 2S 、SO 2、Cu 、He ”六种物质中选出部分物质归为一类,回答下列问题:(1)选出的一组物质的化学式 ;(2)分类的依据是 。 2.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对下列符号N 2、2He 、O 2、H 2O 2、Pt 、H 2、2Ag 、Ne 进行分类。回答下列问题: (1)选出的一组符号为 ;(2)分类的依据是 。 四、自拟分类标准 1.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将我们学过的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分类标准: ,包括粒子 。 2.比较、归纳、总结是我们学习研究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下图进行分类。(填序号 ) 3.下面是同学对盐酸,一氧化碳、水、氧气四种物质分类的几种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你赞同的分类方案是 ;本方案的分类依据是:

暑期政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暑期政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导语:大家可能会在暑期参加一些学习培训,那么,怎样写自己暑期政治学习心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暑期政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暑期政治学习心得体会一:教师暑期政治学习心得体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xx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这句话道出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当今正面临着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教育同时也面临激烈竞争。学校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作后盾。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社

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真正认识善和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暑假政治学习,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为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认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物质的除杂、分离练习及答案

物质的除杂、分离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涉及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合 理的是 A.KNO3晶体(NaCl):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CO2气体(HCl):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C.BaCl2溶液(Ba(OH)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D.O2(N2):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2.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CO2中混有CO(点燃) B.Cu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C.CO中混有CO2(氢氧化钠溶液) D.Cu粉中混有Fe粉(用磁铁吸引)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CO)——通入氧气点燃 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KCl固体(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D.NaCl溶液(NaHCO3)——滴加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5.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应选用的试剂是 A.碳酸钙粉末 B.生石灰粉末 C.熟石灰粉末 D.硝酸银粉末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NaCl溶液(CaCl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7.分离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得到三种纯净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钠、稀硝酸 D.水、氢氧化钾、盐酸 8.要收集得到较纯净的物质,下列除去指定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①CO(CO2)——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②CO2(CO)——导出,在空气中点燃; ③O2(水蒸气、CO2)——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④KNO3固体(NaCl固体)——溶于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 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试题

九年级化学期中模拟试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化学能够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B.化学能够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C.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重要的作用 D.化学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2.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有颜色的变化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沉淀生成D.有发光发热现象 3.北京市某温泉的水质为硬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是一种纯净物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C.硬水放一段时间就变成软水 D.凡是含有杂质的水就是硬水 4、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量筒 B、试管 C、烧瓶 D、烧杯 5.下列有关规范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它试剂 B.禁止向正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不得用手接触药品,更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实验用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6.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做化学反应容器的有()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量筒 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蓝墨水 B、蒸馏水 C、煤 D、啤酒 8、在过滤时,必须要用的一组仪器是() A、蒸发皿、玻璃棒、烧杯 B、烧杯、漏斗、玻璃棒 C、烧瓶、漏斗、玻璃棒 D、试管、试管夹、烧杯 9、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D、玻璃破碎、桔子榨成汁 10、阅读下文: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具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 经空气重,能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二氧化硫和水生成。硫化氢的 实验室制法是用块状硫化亚铁和液体状稀硫酸反应,则属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的 是() A、无色 B、有臭鸡蛋气味 C、比空气重 D、能燃烧 11、一杯混有泥沙且硬度较高的水,使它净化并变成软水的操作有: 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淀③蒸馏,正确的顺序应为:()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12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思想政治课培训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课培训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课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8月1—2日我参加了高唐县教体局组织的思想品德教师 培训,通过听报告,收获很大,获益匪浅。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 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开拓了视野,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 不足。下面我就谈谈本次培训的几点收获。 一、贴近学生实际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道德与法治课是开展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事关培养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民教师,要增强工 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要 结合学生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 持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针对中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惑释疑、教育引导,努力把思想品德课上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师生、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 体验,以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 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才能给学生更多的 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中出示自学提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释疑解难,让学生在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中,提高自己的 各种能力。通过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以及 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或补充;通过学情分析可了解学

生个体差异、学生已有经验,把握学生认知水平,从而较切合实际 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并树立与每课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心理素质、道 德素质、法律知识,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感 性认识中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在这一阶段,他 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 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支持,他们往往不 能正确领会这些概念。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 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总之,通过这次思想政治课培训我有很多的收获,非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 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

初中化学知识点清单

初中化学知识点清单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 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最新初中化学专题训练--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1 2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中,3 以开放型的命题方式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比重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实验探究题更呈现出多样、灵活和开放。现就该类考题归类解析如下: 4 5 一、物质成份的探究 6 例1、(05黄岗)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 7 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 8 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9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 10 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 11 猜想可能是①;②;……。 12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3)小华想用右上图给定的收集装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学猜想②中的气体,则气体 13 14 由(填a或b)端进入。 15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 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16 17 了大胆的猜想: 18 猜想一:; 19 20 猜想二:;

21 猜想三:; 22 ……。 23 例2、(03宜昌)“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24 ⑴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5 (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 26 我对它还有 一个要再探 究的新问 题: 。 分析:首 先是要清楚 生石灰可作 干燥剂的化学原理,同时要分析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以及变化后的产物,针对产39 物的性质特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40 例3、(05眉山)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 41 的成分进行探究。 42 (1)小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铜, 43 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44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 (3)检验产物 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瓶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或直接用(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暑期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今年暑假, 我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暑假政治学习,我参加这次学习主爱要 学习和讨论了《菜根谭》、《围炉夜话》《浙江省义务教育管理条例(试行)》还有听了专家的讲座参与了学校的青年教师班主任论坛等。通过这些丰富的培训形式,应该说我收获颇多、感慨颇多。下面就是我这次学习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一、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

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我在今后将继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进步,使自己成为一位学生、家长、学校都满意的教师。 篇二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中考初中化学专题知识点

S 大部分固体(适合降温结晶) NaCl (适合蒸发结晶)Ca(OH)2、气体(适合升温析出溶质)0t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3、化学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该物质由何种微粒构成,就由何种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氯气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氯气分子(Cl 2)。 金属镁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金属镁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镁原子(Mg )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中生成的质量总和相 等。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有不溶的固体 乳浊液:有不溶的液体 ①加水②溶解度变大(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溶解度变小(降温)③蒸发溶剂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 ,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3、混合物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液分离②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③蒸馏—分离不同沸点的液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KNO 3)(变化与性质)(组成与结构) (质量守恒定律) (溶液)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 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N2)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K)。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解题技巧和说明 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二) 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