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与房地产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苏园住房…2011?1号

关于印发《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各局办、各社工委、各镇、各有关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园区住房与房地产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与房地产工作领导小组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主题词:住房发展规划通知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与房地产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5月30日

印发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2011-2015年)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与房地产工作领导小组

二○一一年五月

目录

一、基本现状.................................. - 1 -

(一)建设总量持续增长,支柱产业地位突出......... - 1 - (二)住房质量明显改善,综合品质稳步提升......... - 2 - (三)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区域示范作用明显......... - 2 - (四)市场监管不断优化,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 - 3 - 二、形势分析 ............................................................... - 3 -

(一)“十二五”住房发展面临的机遇 ........................ - 3 - (二)“十二五”住房发展面临的挑战 ........................ - 4 -

三、指导思想 ............................................................... - 5 -

四、编制原则 ............................................................... - 6 -

五、规划目标 ............................................................... - 7 -

(一)住房需求....................................................... - 7 - (二)目标任务....................................................... - 7 - 六、重点工作 ............................................................... - 8 -

(一)进一步优化住房建设空间布局....................... - 9 - (二)进一步提升住房质量和宜居品质 ................. - 10 - (三)进一步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格局 ................. - 12 - (四)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 ................. - 14 - (五)进一步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 15 - (六)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秩序 ................. - 15 -

七、保障措施 ............................................................. - 16 -

(一)建立各相关部门分级负责制......................... - 16 - (二)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的监督指导 ................. - 16 - (三)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配合......................... - 17 - (四)发挥年度计划的指导作用............................ - 17 - 八、附件 .................................................................... - 17 -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贯彻落实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部署,加强对“十二五”住房建设的统筹与指导,明确未来住房发展目标,改善住房供求关系,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提高居住质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市住房发展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政策,依据《苏州工业园区2011-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

园区自开发建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房地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人居环境质量迈上新台阶,市民居住水平实现新跨越,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在市区总体领先、品质率先的市场地位。

(一)建设总量持续增长,支柱产业地位突出

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园区房地产业紧跟时代步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已成为园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在苏州市区房地产市场确立了主导向和主市场地位。截至2010年底,累计住房保有量246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295万平方米,优租房35万平方米,集宿房101万平方米,拆迁安臵房103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975亿元,

房地产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到26.2%。

(二)住房质量明显改善,综合品质稳步提升

鼓励引导开发企业加大对中小户型、精装住宅和绿色住宅的开发力度,不断提升住房品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多年来,园区房地产开发优秀品牌创建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项目优秀率一直位居全市前列。截至2010年底,累计销售中小户型商品住宅500万平方米,成品住宅179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绿色住宅162万平方米;累计建成绿地面积超过28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左右,城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开发项目中累计9个住宅小区荣获詹天佑大奖,两个住宅小区被评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5个住宅小区获得省优秀住宅小区称号;两个住宅小区获得年度全国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30个住宅小区获得年度省、市级物业管理优秀项目称号。

(三)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区域示范作用明显

创新建立了以优租房、人才公寓、集宿房为主的具有园区特色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形成了包括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公租房、中低收入住房、廉租房等在内的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了基本覆盖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家庭结构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设人才公寓、集宿房2万套(间)、面积136万平方米,解决

了10万多新引进人才、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累计8.5万人次动用园区公积金普通专户购房,10多万人次使用园区公积金普通专户用于租房;累计建成限价商品住房1067万平方米,其中:优价房3275套、面积37万平方米,主要面向新引进高校教师和其他科研教辅人员;建成拆迁安臵房1030万平方米,已安臵4.5万户拆迁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做到“应保尽保”,累计27户最低收入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232户中低收入家庭以优惠价格购买了保障性住房。

(四)市场监管不断优化,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严格商品房预售管理,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市场发展,适时完善商品房交易合同。加强房地产经纪机构管理,开展房地产企业经营行为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充分发挥房地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优势,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监管,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销售商品住房1070万平方米、54341套,存量住房305万平方米、28435套。

二、形势分析

(一)“十二五”住房发展面临的机遇

园区开发建设十七年来所积累的产业发展优势、规划建设优势、区域优势和中新合作的品牌优势,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园区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二五”末力争经济社会

主要指标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这些都为园区“十二五”期间住房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和难得机遇。

一是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十二五”期间,园区将围绕“三化三型”新城区建设目标,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深入推进“九大计划”,加快推动外向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转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园区“十二五”住房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

二是社会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十二五”期间,园区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发展软实力进一步增强,为住房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三是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十二五”期间,园区城市规划建设将更加协调统一,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功能和形态更加鲜明,基础设施更为完善,特别是随着跨省市高速铁路、城市间互通城际轨道、城区间互联地铁的相继建成,为住房发展营造了优越的区域环境。

四是区镇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十二五”期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区镇一体发展的深入推进、城市常住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人民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的愿望更加迫切,为住房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

(二)“十二五”住房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切实加强住房建设管理,不断提高居住品质,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保持区域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仍然是“十二五”期间园区住房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是居住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完善,园区住房发展如何深入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地先进经验,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强化规划建设管理,优化社区服务设施和配套功能,加强和改善物业服务,巩固和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成为园区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

二是区域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度加大。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步入常态化的形势下,如何落实好既要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要求,又要继续保持区域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巩固在苏州市区房地产市场的龙头地位,成为园区“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市场监管的重要任务。

三是土地、环境等资源条件约束趋紧。“十二五”期间,园区面临的资源空间压力前所未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乡建设规划用地中剩余住宅用地仅688.52公顷,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空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城市承载力已趋于极限,住房发展必须服从于城市空间和功能优化的战略,进一步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推进低碳住房、成品住房开发,促进城市均衡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三、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园区“三化三型”总定位,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整合,坚持增加投入与创新机制并重,统筹推进各类住房建设,创新住房发展理念,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健全住房制度体系,营造宜居城市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和民生幸福水平,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目标。

四、编制原则

一是住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原则。根据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合理确定园区住房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发挥好住房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是住房建设与多层次住房需求相适应原则。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房地产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公租房和中低收入等保障性住房,切实保障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中等偏低收入以下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居住条件;大力发展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更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收入群体的梯度住房消费需求,做到“应保尽保”、“住有所居”。

三是住房建设与房地产市场调控相结合原则。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居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原则,加强供应和需求双向调控,发挥好住房建设对稳定房地产市

场的促进作用。

四是住房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原则。结合园区人口总量、结构的发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导向,以全面建设节能省地型住房为抓手,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和绿色住宅发展,合理优化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五、规划目标

(一)住房需求

截至2010年底,园区总户籍人口为35.4万人(常住人口70万),总户数为23.5万户,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5.2平方米。按“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8平方米的目标测算,“十二五”期间新增住房合理需求为75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60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住房10万平方米,拆迁安臵房5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90万平方米。

(二)目标任务

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国资带动、以租为主、租售并举”的多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建成保障类型全方位、保障对象全覆盖、规划目标高起点、建设管理高水准的具有园区特色的住房发展体系,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的住房发展目标。规划期内,新增供应住房建筑总面积766.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60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住房15万

平方米,拆迁安臵房6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91.7万平方米。住房建设用地总量约400公顷,其中新增供应住房建设用地约200公顷。

园区“十二五”住房发展主要规划指标

六、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住房建设空间布局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苏州东部新城)分区规划(2008~2020)》,针对区域发展定位和功能特点,考虑未来城市主体功能区划分,进一步加强住房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并结合园区住房发展现状,分层次进行规划布局,实现住房建设的空间优化分布。住宅房地产空间布局主要分为湖东板块、湖西板块、双湖板块、科教创新区板块、青阳板块等5大板块24个居住片区:

湖东板块:包括白塘西片区、白塘东片区、东沙湖西片区、东沙湖东片区、湖东片区、胜浦北片区、胜浦西片区、胜浦东片区、东景片区共9个片区。湖东板块为园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是未来居住开发重点区域,以中高档住宅开发为主,临湖地区多开发中低密度住宅,其中现代大道沿线是园区规模化房产开发的首个区域,也是园区精品楼盘的聚集地。同时,适当开发中低收入住房、廉租房、集宿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湖西板块:包括湖西北片、湖西南片区、娄葑北片区、娄葑南片区共4个片区。园区首期启动开发区域,现状住宅开发已较为成熟、稳定,目前主要以少量临湖高档住宅为主,适当建设中低收入住房和廉租房。未来开发多依靠“退二进三”盘活存量土地。

双湖板块:包括金鸡湖与独墅湖临湖区域。金鸡湖东西两岸开发基本接近尾声,更多转向城市配套和商业、办公的发展完善。剩余用地主要集中于金鸡湖南岸及独墅湖北片区位臵,独享双湖资源,未来强大的臵业吸纳能力和纯生态的居住环境将使这一区域成为长三角高端住宅集聚区。

科教创新区板块:包括独墅湖东片区、斜塘片区、高教园片区、车坊片区共4个片区。是园区住房建设向南拓展的主导区域,主要为企业中高级科技人才提供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居住配套。

青阳板块:包括青剑湖片区、白荡南片区、跨塘北片区、跨塘南片区、唯亭西片区、唯亭东片区共6个片区。随着唯亭新行政中心区域的开发和中新生态科技城的建设,未来将成为园区北部的核心居住区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密集区,同时适当建设廉租房、中低收入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

(二)进一步提升住房质量和宜居品质

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配套完善,增强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进一步改善居住质量,满足居民对于居住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提升的需求,创建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宜居城市。

一是科学配臵住房建设用地。严格执行中央有关调控政策,充分考虑保障性住房对交通设施、公建配套设施条件等

要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存量土地消化和闲臵土地处臵,合理配臵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项目用地。未来合理控制增量土地供应,主要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供给,增量居住用地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需求。

二是健全住宅质量管理体制。不断优化住房建设规划方案设计,完善住宅质量管理机制,严格住房建筑标准化管理,全面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新建住宅的综合性能。引导住宅工程质量创优,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落实住宅验收规程,探索分户验收监督制度创新,严把竣工验收关,全面提升住宅工程质量。

三是完善市政公建配套网络与功能。加强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等新建住宅小区为主的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中心、片区中心、邻里中心和社区中心四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立与住宅发展布局相匹配的交通网络。

四是大力推进节能省地型住房建设。倡导节约型住宅开发模式和科学居住理念,积极探索建筑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的有效途径,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发展,大力发展成品住房,进一步提高成品住房在市场供应结构中的比例,建设节约型住宅示范小区。“十二五”期间,新建住宅项目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比例不低于85%,实施居住建筑节能65%强制性标准。到2015年新建住宅中绿色建筑

的比例达到80%以上,成品住房的比例达到60%以上,对成品住房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

五是不断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积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从集成化管理向集约化服务转变。整合物业管理市场资源,利用现代科技的支撑,实施专业管理与专业服务的分离,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完善物业服务企业治理结构,逐步建立项目管理经理人制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促进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三)进一步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格局

按照“高端有调节、中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原则,适度发展非普通商品住房,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按照“政府主导、区镇统筹、定向供应”的原则,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多渠道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进一步健全以市场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供应格局,建立符合园区实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

一是重点确保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供应。“十二五”期间,向符合条件的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配租廉租住房50套、建筑面积约0.3万平方米。向符合条件的10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和租金减免。向符合条件的中等偏低收入以下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共有产权型住房、完全出售型住

房1200套、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发放政府购房补贴50户。

二是大胆创新公租房房源筹集和供应方式。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通过新建、配建、改建、收购、腾退公房等多种渠道,多渠道筹集公租房房源;通过政府承租、提供租金差额补贴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闲臵住房增加公租房供应,建立起“梯度分明、配臵合理、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公租房供应体系。“十二五”期间,向符合条件的新就业人员、引进人才、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城镇中低收入无房家庭等供应公共租赁住房11150套(间)、建筑面积约81.9万平方米。

三是努力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增动用公积金购房3.0万人次,2.0万人次使用专户存款用于租房。落实房屋拆迁保障政策,使拆迁区域内的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普遍改善,使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得到切实解决,规划期内,计划拆迁4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0.34万户,供应拆迁安臵房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四是合理发展限价商品房。合理安排建设规模和进度,完善供地方式,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切实落实配套产业、市政、公建等规划。

五是大力加强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继续优化供地结构,确保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用地供应,严格按

照有关规定控制套型面积比例建设,大力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适度发展非普通商品住房。

(四)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

一是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低收入及以下家庭住房困难。建立廉租对象收入认定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扩大政策受益面;建立健全廉租住房房源的筹措机制,有效增加廉租房源供应,逐步扩大实物配租比例;完善和细化廉租供应住房申请、审核和退出的具体办法,健全实物配租供应和退出机制。

二是完善中低收入住房制度,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建立健全中低收入住房的区镇联动建设机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申请、审核和供应分配机制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产权管理机制。

三是完善公租房制度,基本解决无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城市中等偏低收入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困难。拓展公共租赁住房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完善以优租房、人才公寓、集宿房为主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统筹分配各类公租房房源,创新公租房供应模式,健全公租房管理机制,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四是优化园区公积金制度,扩大园区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充分发挥园区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功能,为新老职工解决

住房问题提供资金支持。

(五)进一步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积极引导购买与租赁并重的二元化住房消费观念,提倡和鼓励一部分人群通过租赁住房解决居住问题,把培育房屋租赁市场作为拉动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开辟中低价位住房租赁通道,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增加租赁住房的市场供应,不断完善包括优租房、人才公寓、集宿房、廉租房、市场化租赁住房等在内的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加强商品房屋租赁管理,规范商品房屋租赁行为,维护商品房屋租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六)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秩序

一是严格项目管理。针对已取得土地尚未开工的住宅项目,加强项目开工前的审批管理,督促尽快按照合同进度开工建设,确保形成有效市场投入。通过强化过程服务,细化交付标准,完善成品住宅工程监督管理程序,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培育打造节能省地示范项目,促进住宅领域资源节约和住宅综合性能的提高。

二是整合信息系统。以城市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房屋登记数据为基础,完善住房信息系统,尽快实现与市区数据的集中统一和互联互通,进一步构筑信息透明、交易安全、数据共享的房地产登记体系。全面掌握个人住房的基础信息及动态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

持,为实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高行业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创造条件。

三是强化市场监管。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商品住房销售监测预警,及时研判房地产市场变化,加强舆论正面引导,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加强房价控制目标管理,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申报和商品住房明码标价制度,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强化房地产市场动态监管,优化行政服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秩序。

七、保障措施

住房发展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与协作,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分级负责制,切实抓好落实。

(一)建立各相关部门分级负责制

园区住房与房地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住房发展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镇(社工委)、各职能部门和各有关国资公司负责细化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规划指标,加强规划实施。

(二)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的监督指导

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各镇(社工委)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考核体系,层层落实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各有关部门按照住房发展规划,落实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好相关工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文档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文档Investigation report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考察报告是指为了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本文档根据考察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

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 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 关怀和高度重视。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 岗位超过20万个。XX年,园区以中央领导多次视察园区和中 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成立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在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长42%;进出口总额达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分别增长96% 和99%;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9%;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50%;新增注 册内资174亿元,成为了国内开发速度较快、协调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个人住房补贴申请书

个人住房补贴申请书 个人住房补贴申请书,许多人因为身在外地打工,需要租房或者因为住房所产生的许多困难问题,有了住房补贴会解决燃眉之急。以下小编准备了两篇个人住房补贴申请书,可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下面两篇文章由资料站提供。 个人住房补贴申请书一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自加入公司以来,一直在城区跟朋友租房住,吃饭是跟朋友一起买菜做饭,费用平分,相对来说较低,因住在城区,但是上班地点在小金,不是很利于工作的开 PC 现为了工作需要,从上月起在小金租了一个单人房居 住,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居住地点离上班地方较地,租金250元/月,未含水电费,合计每月用于住房费用在300元左右,因一个人居住,每月吃快餐费用要50 0- 600元,对于个人来说,此笔费用较高,为体现公司对员工生活的关怀和帮助,现申请每月给予200元住房补贴,希望公司能够批准! 申请人:资料管理下载 201x年x月x日

个人住房补贴申请书二 尊敬的所长: 您好!在您的领导下,全所职工的努力下,钢研所的搬迁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里由衷的向您道一声:您辛苦 了! 钢研所寄托着我们的希望。在工作中即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再大,我们年轻人也不会轻言放弃。但是在生活方面想向您提出我们的一些建议和要求,真诚的希望您给予理解和支持。那就是我们这批新进大学生的住房问题。 首先就倒班房提出一些看法。倒班房顾名思义,就是职工换班休息只用的临时宿舍,而并非长期居住的生活住房。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结合我们单位倒班房的情况总结了以下不适合长期居住的理由。 1、倒班房地处工业园区深处,出入非常不方便。交通费非常昂贵(在单位与园区门口之间往返一次需6元钱车费)就我们的收入而言承担不起。若徒步代行,往返依次要花费近一个小时时间。要是在提一些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2、倒班房紧邻生产车间,尤其是和锻造车间过于接近。这样锻造车间的噪音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休息。长期居住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3、倒班房生活设施不完备,为新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例如想做饭没有炉灶,有不准用电炉。到现在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卢济威陈屹峰吴其煊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侧紧靠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西侧毗邻苏州古城,区内有作为苏州内环线一部分的东环路、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及中新路、三星路、机场路、金鸡湖路等重要城市干道穿越(图1)。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1、发展定位 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 今后,苏州古城将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 (1)城市景观层面: 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城市功能层面: 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是两个自我完善、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仅依靠一条城市干道和地铁轻轨系统是无法将其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保证物质和住处在它们之间正常地流动和交换,更不能保持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有必要把它们之间的城市区域建设成良好的联结体,以保证城市职能延续、组织机制有序、区域交通顺畅和环境形态优美。根据以上定位,城市设计要对《苏州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东环路原规划设置内环高架路,这对工业园区的景观和形成区域次中心都带来不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仔细论证并与多方协商,将内环高架东移,与虞苏杭高速干道高架并道,平行布置,使东环路成为苏州新老区联系的景观廊。 其次,原规划土地使用以居住为主。城市设计定位要求在基地沿街地区增加商业、办公等服务性功能,特别是对东环路沿街和中新路两侧土地的使用性质作了较大调整。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增强开发的可能性,城市设计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查适当提高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强度。 第三,出于东环路地区的整体形态框架考虑,调整了控制部分地块的建筑限高,以获得预期景观效果。 2、目标与构思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XX区。目前,园区以占XX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我的观察,两区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苏州工业园区,但在城市建设、整体形象、区域管理服务等方面,与苏州工业园差距很大。一、城市建设大规划、大投入、大手笔苏州工业园区城区建设超前谋划,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突出特点是大规划、大投入、大手笔、大效果,给人感觉是不计成本.苏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苏州东部地区是长三角“区域中轴”重要区段的判断,确立了未来苏州中心城市将由“苏州主城"和“苏州新城"组成“双城”结构、东部新城是首要发展方向的定位,提出了“苏州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在东部、市域cbd在园区、未来新城在湖东"的城市发展战略。苏州工业园区根据这一发展定位,提出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追求完美全力打造苏州东部XX 区的目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环境优势。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从开发伊始,园区就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近年园区重点围绕新十年发展目标和“洋苏州新天堂”的发展定位,通过国际招标等方式先后开展了30多项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为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赢得了主动。二是区域环境展现新的面貌。超前投入300余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基本完成了中新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特点是:第一,绿化高标准,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区,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绿地覆盖率超过45%,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创业环境。沿湖沿河沿路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方洲公园、沙湖生态公园、独墅湖湖滨公园以及金鸡湖风之园、玲珑湾、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 区位 1 ●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 规划调整思路 2 ●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 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居住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管委会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规划管理部门可根据

需要

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规划管理规定。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表2.1 新增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管理常见问题(同名48338)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管理常见问题(同名48338)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常见问题解答 设置临时停车场场如何办理手续? 第一步:向园区工商局申办工商名称预核准证; 第二步:准备材料: 1、正确填写完毕并加盖公章的《苏州工业园区停车场设置申请表(第一类)》; 2、停车场设置位置图、加盖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资质单位公章的总平面图和停车位图; 3、主要设施情况说明和设备配置明细(加盖单位公章); 4、对占用空地的,需提供场地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复印件(原件送交检验)。如设置单位非场地产权或使用权所有者,还需提呈设置单位与产权或使用权所有者的租赁合同或协议复印件(原件送交检验) 第三步:若需占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的,准备好规定的材料后报园区交警大队审批;无需占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的,准备好规定的材料后报园区城管执法大队审批;

第四步:将填写完毕的申请表、相关申请材料与以上专业部门审批意见报园区一 站式服务中心办理城市管理审批并取得停车 场设置意见书; 第五步:到园区工商局申领营业执照; 第六步:完成设置后,业主应分别向原设置审批部门(交警或执法大队,以及城管)报送加盖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资质单位 公章的验收申请,并提交《苏州工业园区停车场设置验收申请表(第一类)》; 第七步:专业部门验收合格后,到一站式中心申办城管局验收;验收合格,业主与园区城市管理局签订市容环境“门前三包责 任书”;并提交保证书,城管局核发《停车场设置证(第一类)》。 对厂区容积率有何规定? 厂区容积率0.5-2.5。厂区用于后勤、办公的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25%,用于生产的建筑面积应超过总建筑面积的50%。厂区内不得建造住宅、宿舍、专家楼、宾馆、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立足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以现代化发展为引领,已发展方式转型为途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能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2012年8月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工作,目前为止,规划总体出炉。

1. 空间布局涉及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 在布局结构上:规划形成“双核多心十字轴、四片多区异彩呈”的空间结构。 双核:湖西CBD、湖东CWD围绕金鸡湖合力发展,形成园区城市核心区。 多心:结合城际轨道站点、城市轨道站点、功能区中心形成三副多点的中心空间。 十字轴:结合各功能片区中心分布,沿东西向城市轨道线和南北向城市公交走廊,形成十字型发展轴,加强周边地区与中心区的联系。 四片多区:包括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每片结合功能又划分为若干片区。 2. 中心体系规划“两主、三副、八心、多点”的中心体系结构 “两主”即两个城市级中心,包括苏州市中央商务区(CBD)、苏州东部新城中央商业文化区(CWD)和白糖生态综合功能区。 “三副”即三个城市级副中心,即城铁综合商务区、月亮湾商务区和国际商务区。 “八心”即八个片区中心。包括唯亭街道片区中心(3个)、娄葑街道片区中心(1个)、斜塘生活区中心、车坊生活区中心、科教创新区片区中心和胜浦生活区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发项目审批流程

第一阶段:方案阶段 1-1市国有土地挂牌成交确认书 1-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1-3建设项目定点选址意见书 1-4工业园区土地预审表 1-5地形图 1-6工程测量及控制点放样成果 1-7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意见 1-8立项批准书 1-9规划方案设计 1-10设计资质核准通知 1-11勘察工程资质核准通知 1-12项目现场地上(下)管线布置图1-13报批模型制作 1-14日照分析 1-15房屋面积预测成果 1-16人防工程核准联系单 1-17规划方案批准书 1-18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19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二阶段:施工图阶段

2-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批准 2-2苏州市抗震设计初步审查意见 2-3施工图审图批准(建筑、结构、水、电)2-4白蚁防治合同书签订 2-5规划验线合格 2-6工程现场开工查勘批准 2-7工程招投标备案审查批准 2-8消防设计审核意见批准书 2-9人防工程立项批复 2-10人防工程审查抄告单 2-11环保工程图纸批准书 2-1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13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三阶段:预售阶段 3-1景观规划批准书 3-2小区公共设施布置图 3-3前期物业管理招标 3-4前期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及服务协议 3-5 苏州工业园区商品房价格备案表 3-6房屋预售面积预算成果表 3-7房屋预售许可证

第四阶段:交房阶段 4-1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报告 4-2环保工程验收合格通知书4-3自来水质量检测报告书 4-4消防检测报告 4-5房屋竣工测量成果 4-6建筑用地测量成果 4-7消防工程竣工验收 4-8规划竣工验收意见书 4-9自来水室内水表验收报告4-10人防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4-11电梯验收使用证 4-12建筑使用证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 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 管理规定。 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 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研究分析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2

苏州工业园 1.案例背景信息 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 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定位 苏州东部新城,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功能 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发展 与现有城市相结合, 成为高效率的城市实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环境,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 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1 分区商业中心 2 邻里中心 3 大学 4 职业学院 5 区域医院 6 社区医院 7 文化中心 8 主题公园 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11 科研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4 4 5 6 7 8 9 10 11 11 11 11 11 11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 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 州物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产业结构与布局: (1)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 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2)宏观——空间布局模式 用地类型 比例 面积(ha) 居住用地 1524.2 24.0% 公共设施用地 442.7 7.0% 工业用地 2119.7 33.4% 其中:高科技工业 375.8 5.9% 普通工业 1743.9 27.5% 空间布局——圈层+轴线 圈层

苏州工业园区旅游规划报告.doc

目录 一、前言 (1) 第一条规划背景 (1) 第二条规划任务 (1) 第三条规划范围 (2) 第四条规划期限 (2) 第五条规划依据 (2) 二、园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3) 第六条园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 第七条园区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4) 三、园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6) 第八条旅游资源分析 (6) 第九条苏州古城区主要旅行社对园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析 (8) 第十条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9) 四、园区旅游市场分析 (10) 第十一条旅游市场需求总体特征 (10) 第十二条旅游市场细分特征分析 (11) 第十三条旅游者对园区旅游的评价 (16) 第十四条旅行社对园区旅游的评价 (16) 第十五条园区旅游市场定位 (18) 五、园区旅游发展的竞合分析 (20) 第十六条与苏州主城的竞合分析 (20) 第十七条与长三角区域城市的竞合分析 (21) 第十八条园区旅游发展主要竞合策略 (22) 六、园区旅游发展战略 (23) 第十九条总体构思 (23) 第二十条战略思路 (23)

第二十一条战略定位 (24) 第二十二条旅游产业定位 (25) 第二十三条战略目标 (26) 第二十四条发展战略 (28) 七、园区旅游形象战略策划 (34) 第二十五条旅游形象定位 (34) 第二十六条旅游宣传口号 (34) 八、园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35) 第二十七条空间布局 (35) 九、园区旅游产品体系开发规划 (41) 第二十八条园区旅游产品体系 (41) 第二十九条园区旅游产品发展策略 (43) 十、园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策划 (50) 第三十条中国首个国家级商务旅游示范区 (50) 第三十一条金鸡湖国家5A景区 (52) 第三十二条阳澄湖生态养生与康体休闲基地 (53) 第三十三条园区不夜城 (54) 第三十四条斜塘文化休闲小镇 (56) 第三十五条时代广场休闲购物 (57) 第三十六条中国苏州国际电影节 (59) 第三十七条动漫娱乐新天地 (60) 第三十八条阳澄湖蟹文化度假村 (61) 第三十九条重元寺深度开发 (62) 第四十条开发时序分析 (63) 十一、园区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64) 第四十一条政府营销战略 (64) 第四十二条旅游企业营销战略 (66) 十二、旅游产业体系规划 (68) 第四十三条旅行社业规划 (68)

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上

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上 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借鉴与“宪章城市”构想 一个开发区或城市的品质最终取决于治理水准、可持续性、综合发展竞争力等,这是制度、文化、理念诸要素的综合体现。 保罗。罗默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以其命名的罗默内生增长模型,强调以创意或知识为基础来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机制。 采用相对先进的制度、法律、体系、思想、理念来构建一种重视制度和公平规则的城市,命名为“宪章城市。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能否真正成功,关键:1.借鉴成果制度化2.新加坡经验本地化 新加坡经验的核心: 基本原则和保证实施的制度。新加坡经验本地化或中国化是一种消化吸收创新乃至提供示范、辐射的过程,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国情及园区实际方面进行创新 开发区主要任务是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管理社会 1984年天津开发区:一站式服务中心,1998年“零行政事业收费区”1995年苏州:从源头上遏制腐败,1997年首推社会承诺服务制,目前普遍实行“小政府大社会”。 中新合作持续深化(p5) 先后编制实施100余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确立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优化“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体系,构

建“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历程:(p9) 1.酝酿启动阶段(1992—1994) 2.基础开发阶段(1995—2000)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 正式建立了园区行政管理主体——园区工委、管委会及相关管理体制,初步建成了专业招商队伍和招商网络。一开始摒弃全民招商、人海战术,优选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从事专业招商。“有的放矢”、“上门敲砖”,以诚感商。园区十分注重新加坡经验的本地化和法制化。 3.加速发展阶段(2001年初至2004年6月) 4.转型升级阶段(2004年6月至今) 园区经验的内涵(p16): 1.借鉴:高起点自主创新学习 2.创新:高目标自主探索 3.圆融:高品质结合统一 4.共赢:高效益共同发展 圆融是一种状态,借鉴是圆融的来处,创新为圆融的手段,共赢为圆融的目的。借鉴先进、创造新知、融合互通、携手共赢。 园区的成功经验:(p19) 1.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开发建设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规划先 行、规划即法)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调整完善目标 (5)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9) 第四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13) 第一节保护目标 (13) 第二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3) 第三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4) 第五章土地用途区 (16) 第六章建设用地管制区 (18)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调整 (20) 第八章规划调整完善实施保障措施 (22) 第一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22) 第二节强化实施政策保障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工作背景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效提升,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统一部署,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文件要求、《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和《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预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的通知(苏国土函〔2016〕182号)》相关内容,以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实际情况,对《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 第二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的系列要求和园区管委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标杆。合理调整耕地、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持规划的科学性和现势性。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确保完成全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和园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的实施,加快把园区建设成为“东方慧湖”和“天堂新城”,为建设国际先进现代化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

.. w 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围 附录二居住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 本规定适用于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围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管委会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围见附录一。园区规划管理部门可根据需-2-

要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规划管理规定。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表2.1 新增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3-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 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XX年,园区以中央领导多次视

察园区和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成立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在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长42%;进出口总额达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99%;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9%;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50%;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成为了国内开发速度较快、协调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1、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2、建立了新的开发和管理体制。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