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赛辅导-生物系统学

奥赛辅导-生物系统学

奥赛辅导-生物系统学
奥赛辅导-生物系统学

奥赛辅导-生物系统学

一、植物分类的等级和基本单位

(一).分类等级(阶层)

生物分类的等级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在这些分类阶层中,还可分得更细,如:亚门、亚目、亚科等。

(二).物种命名法

现代生物的命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名称的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所谓双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定名,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因此一个完整的学名为属名十种加词十命名人名。属名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其来源不拘,大多为形容词,但不可重复属名。

(三).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在上述各个分类等级(阶层、单位)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指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同一种的各个个体具有基本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杂交可以产生正常的可育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生育后代。

二、植物的类群

将自然界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二界分类系统,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在1753年建立的,250多年来广为沿用。但随着人类认识地不断加深,对生物类群的划分出现多种不同的见解,相继有人提出三界说(植物、动物和原生生物)、四界、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六界等分类系统。本章中仍采用二界说中广义的植物界概念。

(一).藻类植物

藻类是一群最原始的植物,大约在35~33亿年前,在地球的水体中出现了最早的藻类——原核蓝藻。目前地球上的藻类是一群大多生活在水中,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用单细胞的孢子或配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菌类植物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三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其中粘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它在营养期为裸露的、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与变形虫相似)。但在繁殖期,它可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又具真菌的性状。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地衣的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壳状、叶状和枝状。地衣能分泌地衣酸,使岩石表面变为土壤,而且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十分强,因此,地衣是植物界的“开路先锋”。松萝等地衣可以火药,从染料衣中提取的石蕊,可以制成石蕊试剂。

(四).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为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大多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的为叶状体,有的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茎、叶和假根中均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在其生活史中,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苔藓植物受精必须借助于水。由于苔藓植物有颈卵器和胚的出现,是高级适应性状,因此,苔藓植物属于高等植物。其主要代表植物有地钱和葫芦萍等。

植物体(n)

n 原丝体(n)颈卵器(n)精子器(n)

孢子(n)卵(n)精子(n)

孢蒴(2n)合子(2n)

2n

孢子体(2n)胚(2n)

(五).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大类群。该类植物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发达,并且有根、茎、叶的分化,其中,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营养叶(进行光合作用)和孢子叶(产生孢子)之分。其内部都有维管系统,木质部大多只有管胞,少数有导管。韧皮部主要含有筛胞,有的有筛管,起着输导和支持作用,因此,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合称为维管植物。蕨类植物的配子体虽然不如孢子体发达,但也能独立生活。蕨类植物也具有胚,但不产生种子,而以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的受精仍离不开水。因此,蕨类常生活在阴湿环境中,主要的蕨类植物有石松、卷拍、木贼、菠、满江红等。

精子器(n)

精子(n)

植物体(n)

(原叶体)颈卵器(n)

卵(n)

合子(2n)

孢子(n)

胚(2n)

孢蒴(2n)

(产生孢子母细胞)

孢子体(2n)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苔藓

配子体发达

绿藻小型叶

孢子体发达厚囊蕨薄囊蕨

裸蕨

大型叶原始蕨类种子蕨种子植物

(六).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和被子植物之间的维管植物。其孢子体特别发达,具有真中柱,并生型维管束,有

形成层和次生生长。木质部大多数只有管胞,极少数有导管。韧皮部中只有筛胞而无伴胞。其配子体完全寄生在抱子体上,且仍保留着结构较简单的颈卵器。其胚珠裸露,不被大孢子所形成的心皮所包被,传粉时,花粉粒可经珠孔直接进入胚珠。大多数裸子植物具有多胚现象,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它们分别由珠被、受精卵和大孢子发育而成。其中种皮是老的孢子体(2n)。胚是新的孢子体世代(2n),胚乳则是雌配子体世代(n)。

植物的分类学要求到科为止,以后我们学习动物分类,要求到目为止。在学习被子植物的分类中,要注意从这几个方向入手:各科的鉴别性特征、相似性科属的区别、重要科属、系统演化等。

在植物的叶、果实和种子的演化趋势中,要领会下面几点:

叶:常绿—→落叶;单叶全缘—→单叶分裂—→复叶;互生—→对生或轮生

果实:聚合果—→单果—→聚花果;真果—→假果

种子:有胚乳—→无胚乳;胚小、直伸—→胚弯曲或卷曲;子叶2片—→1片

被子植物各科特征比较见下表:

为了更好的研究植物,我们编制了植物分类学中的检索表,最常用的是二歧检索表,即遵循非此即彼的原则来编排。

如下面的这张检索表,是四大类高等植物分门检索表:

1.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

2.小型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有茎、叶之分或有时仅为扁平的叶状体,不具真正的根和维管

束……………………………………………苔藓植物

2.通常为中型或大型草本,很少为木本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维管束

………………………………………………………………………………蕨类植物

1.植物有花,以种子繁殖。

3.胚珠裸露,不包于子房内………………………………………………………裸子植物

3.胚珠包于子房内…………………………………………………………………被子植物

4.系统演化图(真花说)

单子叶植物

其它双子叶植物

葇荑花序类

双子叶植物(木兰目)

苏铁拟苏铁

前被子植物

种子蕨

无脊椎动物

一、理论知识

绪论

1.地球上的生命在38亿年前就已出现。目前已知大约有150——200万种,而已绝迹和尚未命名的物种数目还远不止这些。按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可将地球生物分为五界,即:原核生物节、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还有将生物分为六界等其他分类方法。传统的生物分类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现在更多的是基于形态解剖学、分子特征、行为特征等来划分。应注意“无脊椎动物”不是分类阶元。

2.动物特点:

(1)无细胞壁

(2)无叶绿体,无质体。

(3)有完备复杂的器官系统,特别是感觉、神经、消化、运动系统发达。

(4)全部异养。

3.除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外,其它均为多细胞动物,也叫后生动物。主要类群包括: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等。一般无脊椎动物系指除脊索动物门以外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进化树)

(一)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的特征

原生动物约30 000种,绝大多数由单细胞构成,少数种类是单细胞合成的群体。在五界分类系统中,常将原生动物单独归属于原生生物界。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1).单细胞动物。绝大多数个体多数由单个细胞构成,也有少数为单细胞群体。

(2).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器。

(3).体微小多样。(一般不超过1mm)

(4).具有多种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光合自养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

(5).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

(6).生殖方式多样(无性和有性)。

(7).分布广泛(液体环境或湿土)。

(8).有些种类有特有的外壳。(表壳虫—几丁质、鳞壳虫—硅质、有孔虫—钙质)

2.原生动物的分类

在原生动物门里,根据运动胞器、细胞核以及营养方式可以分成4个纲:

(1)鞭毛虫纲。运动胞器是一根或多根鞭毛,例如绿眼虫、衣滴虫。

(2)肉足虫纲。运动胞器是伪足,伪足兼有摄食功能,例如大变形虫。

(3)孢子虫纲。没有运动胞器,全部营寄生生活,例如间日疟原虫。

(4)纤毛虫纲。运动胞器是纤毛,有两种细胞核,即大核和小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例如尾草履虫。

3.代表性的原生动物——尾草履虫

草履虫属于纤毛虫纲,通常生活在池塘和污水沟里。尾草履央最常见并有代表性,是大家惯用的教学和实验材料。

尾草履虫的体表被一层表膜。表膜除了维持尾草履虫的体形外,还负责内外气体交换,水中的溶解氧气通过表膜进入体内,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表膜排出体外。虫体依靠纤毛而自由游泳,身体螺旋形地旋转前进。

草履虫是异养性的,主要以细菌为食,也吃其他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物碎屑。

草履虫的细胞质分外质和内质两个部分。外质紧贴表膜,薄薄一层,比较透明,里面布满垂直于表膜排列的刺丝泡;内质是颗粒性的,能够流动并不停地在虫体内作循环运动。

尾草履虫前部和后部的内质里各有一个伸缩泡,与围绕着它呈放射状排列的收集管连在一起。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可见伸缩泡和收集管有节奏地交替收缩和舒张,既有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维持一定的渗透压的

作用,也有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

尾草履虫内质里有一个豆形的大核和一个圆球形的小核。大核是多倍体的细胞核,小核是二倍体的细胞核。任何纤毛虫都同尾草履虫一样,均有这两种细胞核,这是纤毛虫纲的一个重要特征。

给草履虫各种刺激如食物、光线、温度、电流、化学物质等,可以看到由刺激引起的趋向或回避反应。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其无性生殖是横向的二分裂,这一点不同于鞭毛虫纲。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4、主要研究价值

(1).污水处理

(2).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科研材料

(3).探油

(4).寄生原虫病研究:世界有近1/4人口患寄生原虫病。目前已知由28种原生动物是人体寄生虫。我国5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疟疾、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中疟疾(疟原虫)和黑热病(利什曼原虫)两类是原生动物。此外人的疾病还有昏睡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等。对家禽和某些重要经济动物也有严重影响。

(二)后生动物的发生

后生动物:是指除原生动物外的其他动物。

一、胚胎发育

(一)受精与受精卵(合子)

(二)卵裂完全卵裂、不完全卵裂

(三)囊胚的形成

(四)原肠腔的形成

(五)中胚层的发生和形成

1.端细胞法(裂体腔法);2.体腔囊法(肠腔法)。

(六)体腔的出现

初生体腔(假体腔)

次生体腔(真体腔——裂体腔法、肠腔法)

(七)胚层分化

1.内胚层:消化道中肠上皮及衍生物(肝、胰),还有鳔、肺、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呼吸道和尿道上皮(消化管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与生殖器管的一小部分)2.外胚层:表皮和所有表皮层的衍生物、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消化道前后两端,包括口腔和肛门(皮肤上皮及附属物、神经组织感觉器官、消化管的两端)

3.中胚层:肌肉、结缔、血管、肾脏、骨骼、囊胚内的上皮内衬,多数动物的生殖系统、排泄器官的大部分和其他进行分泌和渗透调节的器官等。(肌肉、结缔组织、生殖与排泄器官的大部分)多细胞动物受精卵发育极为复杂,一般分为两种模式:文昌鱼的胚胎发育;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

二、二胚层动物: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

(海绵动物——虽具有二胚层,但其发生特殊,与其它后生动物不同。)

三、三胚层动物

1.无体腔;2.假体腔;3.真体腔;

四、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在原肠腔形成后才有)

1.原口动物(胚孔成口):(腔肠—消化循环腔原始)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等

2.后口动物:(胚孔成肛门或封闭,在原肠的另一处重新形成口。)棘皮、半索、脊索等

小结: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卵裂螺旋卵裂辐射卵裂

中胚层端细胞法肠腔法

体腔裂腔法体腔囊法

口原肠孔(口)原肠孔对侧(新开口)

肛门若有则在对侧原肠孔(胚孔)

幼虫担轮幼虫类羽腕幼虫类

(三)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型多数辐射对称少数两侧辐射对称。

(2).具两胚层及消化循环腔。

(3).有原始组织分化(组成内、外胚层的主要细胞—皮肌细胞)

(4).出现网状神经系统(原始)

(5).身体能自由运动(上皮肌肉细胞)

(6).生殖方式多样,有的种类的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

(7).海产种类个体发育中出现浮浪幼虫。

2.腔肠动物的分类

根据腔肠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上的世代交替现象,一般把腔肠动物门分成3个纲:

(1)水螅纲。

(2)钵水母纲。

(3)珊瑚纲。

3.代表性的腔肠动物——水螅

水螅属于水螅纲,有好多种,分布比较广泛,常被用作实验材料。

四、腔肠动物与人的关系及研究价值

1.珊瑚礁。

2.利用水母的平衡囊能感知次声波的现象,研制模拟装置预测风暴。

3.海蜇的食用价值。

4.腔肠动物的提取物中有抗肿瘤药物。

(四)扁形动物门

一、扁形动物们的主要特征简介(原口、三胚层、无体腔、无肛门)

1.身体扁平。开始出现两侧对称的体型。

2.体壁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共同形成皮肌囊。

3.中胚层形成:消化管与体壁之间为实质。

4.身体出现器官系统。消化管有口无肛门。

5.梯状神经系统,有多种感觉器官。

6.排泄系统为原肾型(焰细胞:包括帽细胞、管细胞)

7.形成固定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有自由生活种类,也有寄生生活种类(体内—内寄生、体表—外寄生)

二.扁形动物的分类

已知的扁形动物大约有10 000多种,根据它们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结构的特点,可以分成3个纲:(1)涡虫纲。体表有纤毛,自由生活,肠道较发达。

(2)吸虫纲。成虫体表无纤毛,寄生生活,多数为体内寄生,少数为体外寄生,肠道简单。

(3)绦虫纲。成虫体表无纤毛,全部营体内寄生生活,无肠道。

三.扁形动物的代表

1.猪带绦虫、猪带绦虫病;

2.牛带绦虫;

3.曼氏迭宫绦虫:生食青蛙、蝌蚪、蛇肉者易得;

4.细粒棘球绦虫

四、主要研究价值

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多为人类和家畜的寄生虫。

(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四)线形动物门

一、线虫动物门主要特征简介(原口、三胚层、假体腔、有口有肛门)

1.具假体腔。其内充满体腔液。

2.消化系统完整有口有肛门。

3.排泄系统腺型或管型(属原肾管型),无焰细胞。

4.大多雌雄异体异形。

5.无呼吸、循环系统。

6.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分布广泛。

7.卵裂均为螺旋卵裂;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

二、线形动物的分类

1.无尾感器纲:鞭虫、旋毛虫

2.尾感器器纲:蛔虫(蛔虫病:肠梗阻、胆道蛔虫病)、挠虫、鞭虫、丝虫(丝虫病,蚊虫为媒介),注:丝虫为五大寄生虫病(疟疾、日本血吸虫、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之一。

三、线虫类的代表——人蛔虫

外形:身体呈细长的圆筒形,两头略尖,乳白色或淡粉红色。雌雄异体。雄虫短而细,身体后端向腹侧面多曲状弯起;雌虫长而粗,后端伸直不弯曲。

体壁和体腔: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所组成

蛔虫的体壁和消化管道之间的空腔是它的原体腔,里面充满了体腔液,能输送营养物质,又使虫体内部维持一定的压力,使身体有一定的形状。

消化: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以人体肠内半消化的食物为食,所以它的消化系统

结构很简单,由口、咽、肠、肛门组成,也没有特殊的消化腺。

呼吸和排泄:蛔虫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长期适应在小肠等氧气较少的环境中营寄生生活,进行厌氧呼吸。蛔虫的排泄系统属于原肾型。

神经和感觉:蛔虫的咽头周围有一个围咽神经环,从它向前后发出六条纵向神经,六条神经之间都有横向的神经相连合,使整个神经系统呈圆筒状。蛔虫前端三个唇片上的乳突和雄虫泄殖腔孔前后的生殖孔突,都是感觉器官,有一定的感觉作用。

四、主要研究价值

这类动物中有很多是寄生种类,广泛寄生在动、植物体内,给人体健康和农、牧、渔业的生产带来危害。

(五)环节动物门

一、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简介

(进化、循环、神经上的特征最重要,可表示出进化地位)

1.身体出现分节(同律分节)

2.具发达真体腔。

3.出现附肢形式的扁平状的疣足、刚毛。

4.出现闭管式循环系统。

5.出现后肾管排泄

6.链状神经系统

7.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阶段。

二、环节动物的分类

本门已知种类为9000余种,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地。根据运动器官的特征,把环节动物分成3个纲:(1)多毛纲。几乎全是海产,以疣足和着生在上面的刚毛为主要运动器官,常见的动物如沙蚕。

(2)寡毛纲。大部分是陆生种类,主要是各种蚯蚓,仅少部分生活在淡水中,以着生在体壁上的刚毛为运动器官。我国常见的种类如环毛蚓。

(3)蛭纲。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水中和陆地上,在温湿地区比较多见。大部分行暂时性的外寄生并以吸取宿主的血液和体液为营养。常见的是水蛭,统称蚂蟥。

体表刚毛完全退化。

常具有固定的体节数。(体表出现次生性体环)。

身体前后两端出现吸盘。

吸血性种类的胃有侧盲囊。

真体腔被中胚层来源的葡萄状组织充塞而减少,形成血窦。

循环系统为开管式。

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三、环节动物的代表——环毛蚓

蚯蚓形态结构对在土壤生活的适应

①体表有粘液腺,可分泌粘液,对在土壤中钻动有润滑作用。

②头部退化(生殖环带靠近身体前端)

③疣足退化

④口前叶可以伸缩

⑤眼点退化

蚯蚓的翻土作用

蚯蚓在土壤中不断将腐殖质吃进消化道,食物经消化吸收后,由肛门排出体外,成为“吲粪”。蚯蚓钻动时,可使土壤蔬松,空气和水易进。蚓粪颗粒细松,使地表形成松土层,对耕种有利。

蚯蚓经济意义:

蚯蚓为沉积食性,利用土壤中腐殖质,粉碎分解有机物,生产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农田土壤肥力。可作为蛋白饲料(鱼饵),中药材(地龙)等。为农田有益动物。已开展人工养殖。

陆生蚯蚓

①赤子爱胜蚓:体中小型,生活时背面与侧面深紫色。为我国工人工养殖最多一种(鱼饵、医药原料)。

②环毛蚓:在有机质丰富土壤中营穴居生活,为大型陆生种类。因在每体节有一圈环状排列的刚毛而得名。

水蚯蚓:为在浅水水域底栖生物,生活于底泥内营造的栖管中。在有机质丰富的水域常形成高密度,为水环境有机污染的指标生物。(细长、发黄红、耐热)

蚯蚓的休眠:蚯蚓体内水分缺乏时会死。当气温下降时,即蜷缩在泥土中呈休眠状态。

蚯蚓生活史: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寡毛类在性成熟时,形成生殖环带(由寡毛类环节动物身体前端的几个体节的体壁细胞加厚膨胀形成环形带,通常在性成熟时出现。)环毛蚓交配时以各自的雄性生殖孔与另一个体的受精囊孔相接,相互交换精子。环带中有许多能分泌粘液的细胞,在交配后分泌的粘液形成卵茧(内有卵)。茧管前移至受精囊孔所在体节,精子即进入与卵接合成受精卵。蚓茧脱下后,前后封口呈麦粒状,留在湿土中发育。受精卵在蚓茧中发育成幼体,幼体约在2—3周内离开蚓茧。

四、主要研究价值

蚯蚓为沉积食性,利用土壤中腐殖质,粉碎分解有机物,生产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农田土壤肥力。可作为蛋白饲料(鱼饵),中药材(地龙)等。为农田有益动物,已开展人工养殖。

蛭类与人类的关系。可暂时寄生在人体表,吸血造成危害。蛭类有唾液腺,可分泌抗凝血的蛭素(抗血栓);医蛭可吸脓血(术后除血)。

五、环节动物门小结

环节动物门为动物界系统演化中重要门类。两侧对称、三胚层,身体同律分节,具有发达的真体腔,运

动器官为疣足或刚毛。完全消化系统,消化管外具肌肉,脱离体壁牵制。闭管式循环,血液中呼吸色素为血红蛋白和血绿蛋白等。排泄器官为具有两开口的后肾管,一端开口于体腔,一端开口于体外。神经系统为链状,包括脑神经和纵(横)纵贯全身的腹神经链。雌雄同体或异体,卵裂为螺旋式,间接发育具担轮幼虫期。

(六)软体动物门

一、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简介

1.软体动物都有柔软、不分节的身体。身体呈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大部分腹足纲种类)。

2.有真体腔(不发达),初生体腔存于各组织器官间隙。有三胚层。

3.有贝壳和外套膜。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可分四部分:头、足、内脏团、外套膜。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内壳。不同类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4.多数种类具贝壳(2或2个,甚至8个),有的种类无壳或退化,有的种类壳被包在外套膜内。

5.出生体腔与次生体腔同时存在。产生了开管式循环。

6.出现了所有的器官系统。排泄系统除少数种类的幼体外,均为后肾型。

7.间接发育的种类有担轮幼虫期。

二、软体动物的分类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中除节肢动物以外最大的一门。据最新资料统计,现存软体动物约12万种,还有3万5千个化石种。河蚌、田螺、蜗牛、乌贼、章鱼等都为我们所熟悉。本门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地,与人类关系密切。

按体制是否对称、贝壳、鳃、运动器官等特征,把软体动物分成7个纲。

(1)无板纲是软体动物中的原始类型,似蠕虫,没有贝壳。全部为海产,如龙女簪。

(2)多板纲左右对称,有8块板状的贝壳。海产,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潮间带和水线下数米的深度,如石鳖。

(3)单板纲有一个帽状的贝壳,并且某些器官有较明显的分节现象。以前只发现这类动物的化石种,后来在深海相继发现了8个现在生活的种,取名叫“新蝶贝”。

(4)瓣鳃纲鳃一般呈瓣状,有两个贝壳,且头部退化,又叫双壳类或无头类。常见的如河蚌。

(5)掘足纲这类动物有一个两端开口且呈角状的贝壳,足圆柱形,在海底生活,常见的如角贝。

(6)腹足纲这类动物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内脏团在发生中经过扭曲造成了左右不对称。足部发达、呈块状,如蜗牛。

(7)头足纲大部分的种类外壳退化,有内壳,头部和足部都很发达,足部特化形成腕,全部为海产,常见的如乌贼。

三、代表性的软体动物——河蚌

(1)生活环境与外部形态。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瓣鳃纲,为淡水底栖的种类。体型侧扁,外包左右两瓣相同的贝壳。贝壳间以韧带连合在一起;壳的前端钝圆,后端较尖;壳背面稍前方有一突出的小区,叫壳顶,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壳的表面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形的生长钱,能反映河蚌生长的年龄。在贝壳的内部是柔软的身体,它包括外套膜、鳃、足和内脏团等部分。

(2)外套膜。外套膜是由内、外表皮细胞和中间的结缔组织及少数肌纤维组成。在自然条件下,当沙粒或小虫等异物侵入外套膜与贝壳之间时,刺激该外套膜,上皮组织增生,并陷入结缔组织内形成包围异物的珍珠囊,分泌的珍珠质沉积在异物上,成为自然珍珠。

(3)鳃。瓣鳃是河蚌对底埋生活的适应结果,其功能是滤食和呼吸。瓣鳃由内鳃和外鳃组成。每片鳃由两片鳃小瓣构成,鳃小瓣由鳃丝和丝间隔构成。

(4)繁殖和发育。河蚌进行有性生殖,受精卵在外鳃的鳃水管内发育为钩介幼虫。

性成熟雌体的外鳃在生殖季节肥大发达称为育儿囊。钩介幼虫用其倒钩及足丝附着在鱼等鱼的鳃或鳍上,鰟鮍鱼等鱼的鳃或鳍上,其寄生部位分泌粘液将它包围,幼虫在里面寄生,发育为幼蚌。

(七)节肢动物门

一、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简介

1.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称为异律分节。

2.体表具外骨骼。有蜕皮现象。

3.真体腔不发达,有混合体腔。

4.开管式循环。

5.呼吸器官、排泄器官多样化。

6.神经系统为链式,有神经节愈合的现象,感觉器官发达。

7.肌肉由横纹肌组成,形成肌肉束。

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类别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类群。现存的节肢动物主要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和多足纲等类别。

1.甲壳纲。身体通常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附肢基本上为双肢型。它们多以附肢或体壁外突形成的鳃为呼吸器官。小型种类通过体表呼吸,低等甲壳类以颚腺为排泄器官,高等种类幼虫期以颚腺排泄,成虫以触角腺排泄。两种腺体均由体腔形成。发育为间接发育,卵孵化为无节幼虫,经多次蜕皮,增加体节数。这个纲常见种类有虾、蟹和水蚤等。

2.蛛形纲。身体一般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或各部分愈合。头胸部有附肢6对,依次为螯肢、须肢和4对步足,腹部附肢退化。由于适应陆地生活,以书肺或气管呼吸。蛛形纲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基节腺或马氏管,马氏管为内胚层来源的盲管,位于中、后肠交界处,游离于体腔中,收集代谢产物排入后肠。

本纲重要的种类有大腹圆蛛、红蜘蛛、钳蝎、疥螨等。

3.多足纲。多足纲的动物都是陆栖的节肢动物。身体分头部和躯干部。躯干部不分胸和腹部,但体节

十分明显。每节有足一对或两对。身体与足间有关节。头部只有一对触角,单眼若干对。口器由一对大颚,一对或两对小颚组成。这一纲的动物分布广,种类不很多,发育无变态。

常见的有蜈蚣、马陆、蛐蜒等。

4.昆虫纲。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胸部具有三对足,大部分种类具2对翅。

三、昆虫纲分类的主要依据

昆虫种类繁多,主要以触角、口器、足、翅和变态等为依据。

1.触角。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有嗅觉和触觉作用。昆虫的触角是分节的,由三节组成,基部的是柄节,中间是梗节,其余的

称鞭节(如下图所示)。

鞭节大多变化成种种不同的形状,是昆虫分类的

重要依据之一。如图所示: 昆虫触角的几种类型

2.口器。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的结构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取食固体食物的是咀嚼式;兼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

物的是嚼吸式;取食植物或动物组织内液体的是刺吸式;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液体物质的是虹吸式和舐吸式。

3.足。昆虫成虫的足一般分为六节。由基部向末端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如下图所示)。

昆虫的各种足

昆虫足的基本结构

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昆虫的足有以下几种类型:蜚蠊的足细长,适于疾走,叫步行足;蝗虫的后足腿节膨大,胫节多刺,能作有力的跳跃,叫跳跃足;龙虱的足扁平如桨,后缘有长毛,适于游泳,叫游泳足;螳螂的前足腿节与胫节能合抱,适于捕捉,叫捕捉足;蝼蛄的前足粗短,末端如铲,用作开掘,叫开掘足;蜜蜂的后足多毛,具有复杂的结构,便于采集和携带花粉,叫携粉足(如下图所示)。

4.翅。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能飞翔的动物。昆虫翅的形态结构变化很大。蝗虫的前翅革质、半透明,翅脉非常明显,叫复翅;蝽类成虫的前翅近基部的一半坚硬骨化成革质或角质,端部的一半为膜质,叫半鞘翅;蜂、蝉类等许多昆虫的翅薄膜状,叫膜翅;步行虫等甲虫的前翅全部骨质化,翅脉不明显或无脉纹,用来保护膜质的后翅,叫鞘翅;蝶、蛾类昆虫有膜质的翅,上面覆生着鳞片,叫鳞翅;蚊蝇等双翅目昆虫有正常的膜质前翅,但是后翅却退化成专起平衡作用的小型棒状结构,叫平衡棒。 四、昆虫纲的分类

(1)无翅亚纲

弹尾目:无翅,不变态,腹部6节,触角4节;口器咀嚼式;缺复眼而具集合眼;缺马氏管。如跳虫等。 缨尾目:一生蜕皮60余次,最大1cm 左右。多生活于石块及落叶之下的潮湿环境中或抽屉、衣箱内。体壁柔弱,有时被鳞片;口器咀嚼式;触角细长;复眼发达或退化,多无单眼;腹部11节,尾须2~3条,如衣鱼(家庭害虫)等。

(2)有翅亚纲

直翅目:大、中形昆虫。头属下口式;单眼2~3个;口器为标准的咀嚼式;前翅狭小,革质,后翅宽大、膜质,能褶叠藏于前翅之下,腹部常具尾须及产卵器;发音器及听觉器官发达;发音以左右翅相磨擦或以后足腿节内侧刮擦前翅而成;变态为渐变态。如蝗虫、蝼蛄、油葫芦等。

半翅目:前翅基半部角质、端半部膜质,后翅膜质,休息时褶叠藏于前翅之下;刺吸式口器;触角4惑5节;具复眼,单眼2个或无;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身体腹面有臭腺开口,能分泌挥发性油;发育为渐变态。如二星蝽、绿盲蝽和猎蝽等。

同翅目:口器刺吸式,着生于头的后方。口器除介壳虫及蚜虫的雌虫外,都具翅,且休息时置于背上呈屋脊型。触角短,呈刚毛状或丝状。体部常有分泌腺,能分泌蜡质的粉末或其他物质,可保护虫体。同翅目常见种类有稻叶蝉、褐飞虱、介壳虫、蚜虫、白蜡虫等。

脉翅目:咀嚼式。全变态。,肉食性,成虫亦为肉食性,故为重要的害虫天敌,捕食多种粮棉害虫。如中华草蛉、大草蛉等。

鳞翅目:体表及膜质翅上都被有鳞片及毛。口器为虹吸式;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完全变态,幼虫是毛虫型。大都是植食性的,危害多种农作物。鳞翅目常分为两个亚目,即蝶亚目和蛾亚目。

鞘翅目:口器咀嚼式;触角10节或11节,形状变化极大,有丝状、锯齿状、锤状、膝状、鳃片状等;没有单眼;前翅角质,而坚硬,后翅膜质;中胸小盾片三角形,露于体表;腹部末数节常退化,缩在体内。本目重要的种类有金龟子、星天牛、沟叩头虫、黄守瓜和瓢虫等。

膜翅目:体壁坚硬;头能活动;复眼大;单眼3个;触角丝状。锤状或膝状;口器一般为咀嚼式,仅蜜蜂科为嚼吸式;前翅大、后翅小,皆为膜翅,透明或半透明,后翅前线有一列小刺钩,可与前翅相互连结。常见的种类有姬蜂、松毛虫赤眼蜂、蜜蜂等。

双翅目:成虫都只有一对发达的膜质翅,脉相简单;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复眼很大,单眼3个;触角有丝状(蚊类)、念珠状(瘦蚊)或具芒状(蝇类);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完全变态,绝大多数幼虫的头部完全退化,缩在前胸内,身体柔软。本目昆虫常分为两个亚目,即长角亚目(蚊类)和短角亚目(蝇类和虹类)。昆虫纲其他动物简介:

浮游目:淡水,咀嚼式。成虫不取食(寿命短)。

蜻蜓目:咀嚼式。半变态。稚虫水生。蜻蜓、豆娘。

蜚蠊目:咀嚼式。渐变态。蟑螂(卫生害虫。防治困难)常用其触角作科研。

螳螂目:咀嚼式。渐变态。前足为捕捉足。

等翅目:咀嚼式。渐变态。白蚁。建筑害虫。(二对翅相同)

虱目:刺吸式。渐变态。卫生害虫,终生寄生在哺乳动物身上。

蚤目:刺吸式。全变态。

五、主要研究价值

有害:传播人类疾病(虱——伤寒、回归热;跳蚤——鼠疫;白蛉子——黑热病;按蚊——疟疾、丝虫病;库蚊伊蚊——脑炎);甲壳类寄生在鱼体;农业害虫(黄虫、稻飞虱等)

有益:养殖——虾、蟹;饵料;制药;工业原料;生物防治;生态

(八)棘皮动物门

一、棘皮动物的特征

1.对称型。棘皮动物的幼虫两侧对称,成体或多或少呈现辐射对称,常为五辐射对称,成体的器官按辐射对称排列。

2.骨骼和肌肉。无论肌肉或石灰质的骨骼,都是由中胚层产生的,叫它内骨骼。它的发生和脊椎动物的内骨骼相同。

3.体腔和管道系统。棘皮动物的体腔非常发达,属于真体腔。有运动和呼吸功能的水管系统,是由真体腔向外凸出而发展起来的。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的运动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4.后口动物

二、棘皮动物的常见类群

(1)海星纲身体为星形或五角形,胞数皆为5或5的倍数,各腕与体盘无明显的分界。如海盘车、海燕等。

(2)蛇尾纲体盘与各腕区分极为明显,腕细长无步带沟。如阳遂足、刺蛇尾等。

(3)海胆纲五腕翻向反口面,而且相互愈合,表面骨板互相嵌合成壳。如马粪海胆、中华釜海胆等。(1)海百合纲体为杯状,有5腕,但腕从基部即分枝,故似有腕10条,腕形似触手,并作羽状分枝。

如海百合、海羊齿等。

无脊椎动物总结

一、消化: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有口无肛门→有口有肛门

消化道再分化→消化道壁肌肉

消化腺

出现各种口器

二、运动:鞭毛→纤毛→伪足→附肢→肌肉(中胚层出现后)

三、神经:网状→梯状→链状→中枢

(单细胞原生动物中已发现有具备神经系统动物中有的神经肽)

四、排泄:原肾——外胚层形成。焰细胞、原肾管和

后肾——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形成,体腔内有开口,体表也有开口。

马氏管(内有尿酸)陆生动物产生。绿腺、基节腺。

(蛛形纲有两套排泄系统)

五、循环:在三胚层出现后才形成。无→开管式→闭管式

六、呼吸:鳃、书鳃、书肺、气管、呼吸树(在消化管末端与鳃类似)

脊椎动物

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

在中学动物学的教学内容中,并没有涉及“脊索动物”这一概念。在讲完无脊椎动物的几个门后,直接提出了“脊椎动物”的概念。这容易造成同学们对知识的不完整理解:似乎动物界就只是由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组成的。为了准确地理解动物的分类知识,适应国际IBO竞赛的要求,我们对脊索动物门的整体概况和脊椎动物比较解剖等内容进行了适当地补充,并且对脊椎动物各纲的进化特征进行了扩展和深化。

(一)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

1.脊索

位于消化道背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能起骨骼的基本作用。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具有脊索;有的类群中,脊素则仅见于幼体。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成长时由分节的脊柱取代了。

2.背神经管

非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呈管状,位于身体的背中线上,脊索(或脊柱)就在它的下面。背神经管由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在高等种类中分化为脑和脊髓两部分。

3.咽鳃裂

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两侧壁上,左右成对的裂孔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这是咽鳃裂。它是一种呼吸器官,在低等类群中终生存在,在高等类群则只见于某些幼体和胚胎时期,随后完全消失。

(二)脊索动物门分类概况

依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胚胎发育等特点,一般将脊索动物门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l

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成体包围在被囊中,一般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代表动物如海鞘,海鞘的发育过程中出现逆行变态,成体失去一些重要结构,形体变得比幼体更加简单。

2.头索动物亚门

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这三个基本特征终生保留,脊索前端超出神经管之前。代表动物是文昌鱼。

3.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随即为脊柱所代替。依据外形及内部特征可分为6个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纳、鸟纲、哺乳纲。

(三)几个常见的名称

1.无头类指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还没有分化出来,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

2.有头类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即脊椎动物。

3.无颌类没有颌的脊椎动物,现存的类群只有圆口类。

4.颌口类有颌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5.无羊膜类在胚胎发育中不具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和两栖类。

6.羊膜类在胚胎发育中具有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四)鱼纲

1.鱼类的外部形态

(1)体型类型

纺锤形:特点是头尾轴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轮最短。

侧扁形:特点是头尾轴短,左右轴更短,背腹轴相对显著增加。

扁平形:特点是背腹轴特别短,左右轴特别长。

棍棒形:其特点是头尾轴特别长,背腹轴和左右轴很短。

(2)鳍的种类及功能

鱼类的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一对;另一类是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偶鳍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改变运动方向和拨水划行的作用。背鳍和臀鳍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鱼左右倾斜和摇摆。尾鳍有推进平衡和转向的作用。尾鳍类型有原形尾、歪形屋和正形尾等三种。

(3)鳞片的类型及功能

鳞片是由皮肤中的真皮衍生出来的,鳞片大致分为三类。

盾鳞:软骨鱼类特有的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生成。从脊椎动物牙齿的发生和构造来看,它和牙齿应该是同源器官。

硬鳞:这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由真皮演化来的,见于鲟鱼和雀鳝等。

骨鳞:大多数硬骨鱼的鳞片,也是由真皮演化来的,覆瓦状的排列分布于体表,有利于增加躯体灵活性。

(4)侧线的结构与功能

侧线鳞有规律地排列形成一条线纹就叫侧线。鱼类的侧线器官是重要的感觉装置,能感受低频振动,判断水流及周围环境情况。

2.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1)身体呈纺锤形,无颈部,在游泳时大大减少阻力。

(2)体表有鳞片,皮肤富有粘液腺,其分泌的粘液,能减轻游泳时皮肤与水间的摩擦力。这种粘液腺是单细胞的。

(3)用鳃呼吸,浸润在水中的鳃能够完成气体交换。

(4)用鳍运动,鱼类出现成对附肢提高了动物的活动能力。

(5)与陆生种类不同,无眼睑、无泪腺、无唾液腺。

3.鱼类的内部结构——以鲫鱼为例

(1)皮肤由表皮层和真皮组成。表皮层有单细胞腺,分泌粘液于体表,减轻阻力,保护身体。

(2)骨骼鱼类出现了上下颌,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椎体为双凹推,有了脊柱,脊柱的功能是支持身体保护脊髓和主要血管,脊柱分化程度很低,分为躯干椎和尾椎。附肢骨与脊柱不连接。

(3)肌肉肌肉分化程度不高,由肌节组成,肌节之间有肌隔联系,分节现象明显。有些种类的发电

器官是由肌肉转变而来的,如电鳐、电鳗等;有些种类的发电器官由真皮腺转化来的,如电鲇。

(4)鳃鳃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个重要结构。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鳃具有不同的特点:软骨鱼类的鳃比较原始,鳃裂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每侧具有四个全鳃、一个半鳃;硬骨鱼类的鳃裂外侧有鳃盖保护,鳃隔退化,每侧有四个全鳃。

(5)鳔鳔是胚胎发育时从消化管区分出来的突起,充满气体。有一室、二室或多室之分。缀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还有通过鳔内气体的变化改变鳔的体积,使得鱼体上浮或下沉的作用。此外还能辅助听觉,适应水中的压力。

(6)循环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鱼类循环系统的特点是:心脏具有两腔,即一心房、一心室,心脏中的血是缺氧血,血行属于单循环;心脏很小,血流的速度也很慢,这与代谢活动较低的水生生活方式有关;鱼类心脏的位置较其他脊椎动物更向前移,很接近头部,腹面有肩带保护。

(7)排泄鱼类的肾脏属于中肾。肾脏除了有泌尿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调节体内的水分,使之保持恒定。

(8)神经和感觉脑虽有明显的五部,但大脑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且硬骨鱼类的大脑背面还只是上皮组织,没有神经细胞;鱼的晶状体呈圆球形,没有弹性,其曲度又不能改变,只能靠晶体后方的镰状突起来调节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距离,所以鱼类是近视的;大多数鱼类没有眼睑,因此鱼眼经常张开,不能关闭;鱼类只有内耳。

(9)生殖鱼类的生殖器官主要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两部分组成,生殖腺一般都成对,左右对称。都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4.鱼钢的分类

(1)软骨鱼系终年保留软骨,鳃裂直接露于体外,绝大多数种类鳃间隔发达;身体被盾鳞,歪形尾;雄体有特殊的交接器,体内受精。

板鳃亚纲:主要特征包括口大,5个鳃裂直接通于体外,眼后有一上喷水孔。主要类群有鲨目和鳐目。

全头亚纲:主要的特征是头大而侧扁,头侧有4对鳃裂,由鳃盖掩盖;无鳞,尾部尖,如黑线银鲛。

(2)硬骨鱼系硬骨鱼类具替代性硬骨和膜性硬骨;体多被骨鳞;鳃隔退化,鳃裂不直接开口体外;有鳔或肺;体外受精,雄性无鳍脚,属于正尾形。

肺鱼亚纲:体呈纺锤形、硬骨不发达,终生残存有脊索,鳔能执行肺的功能,有内鼻孔。现存的种类主要有澳洲肺鱼、美洲肺鱼非洲肺鱼。

总鳍亚纳:偶鳍为带鳞的肉叶,其内部骨骼的排列与陆生脊椎动物肢骨的排列极为相似。有内鼻孔,鳔能行气呼吸。这也是古老的鱼类,矛尾鱼是保留到今天的总鳍鱼,是动物界珍贵的“活化石”之一。

辐鳍亚纳:多数种类具骨鳞,骨骼几乎全是硬骨,各鳍由真皮性辐射鳍条支持,无内鼻孔。包括的种类很多,占现代鱼总数的90%以上。

(五)两栖纲

1.两栖纲对陆生环境的初步适应

(1)两栖动物皮肤轻微角质化,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较适应干燥的陆栖环境。

(2)从空气中获得氧气,上陆后可直接获得氧气,用肺进行呼吸(3)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有体循环和肺循环,心脏由二心房一心室组成。

(4)出现五趾型肢,两栖类发展了五趾型四肢,前肢活动范围增大。

(5)神经系统的进一步适应,两栖类大脑体积增大,分左右两个半球,有大脑皮层雏形。

2.两栖类对陆生环境适应的不完全性

两栖动物获得了一系列陆生生活的特征,但还不完善,具体表现在:

(1)皮肤仍依赖于湿润的环境。

(2)心脏只有一个心室,血液中混合血高。

(3)肺发育不完善,以皮肤作辅助呼吸器官。

(4)体外受精,幼体水中发育,胚胎没有羊膜。

3.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1)皮肤两栖动物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角质层不发达。皮肤含有大量的腺体和血管,有呼吸功能。粘液腺为多细胞腺体,与鱼类的单细胞腺不同,粘液腺分泌的粘液使皮肤经常保持湿润。

(2)骨骼两栖类的脊柱比鱼类的脊柱有较大的分化,由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所组成。颈椎的分化与两栖类上陆后头部进行灵活转动有关。荐椎的分化,使腰带与脊柱连接,从而后肢获得了牢固的支持。两栖类已具有陆栖脊椎动物附肢的结构特点。头部具有两个枕髁,具有耳柱骨。

(3)呼吸两栖类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两栖类具一对囊状的肺,是陆地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不过结构还十分简单,肺的内壁仅有少数皱褶,呼吸表面积不大。两栖类由于不具肋骨和胸廓。肺呼吸是采用特殊的咽式呼吸完成。

(4)循环肺呼吸导致双循环怕出现,双循环提高了血循环的压力和速度。不完善的双循环和体动脉内含有混合血液,是两栖类的特征。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左心房接受富氧血,右心房接受缺氧血。

(5)生殖雄蛙的生殖腺有一对睾丸,产生精子;肾管有输精和输尿的功能。雌性具一对输卵管、子宫。雌性的输卵管和输尿管是分开的。

4.两栖类的分类概述

两栖纲包括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三个目。全世界有两栖动物2800余种。

(1)无足类这是原始的一类,又是营钻穴居生活的特化类型。体呈蠕虫状,无四肢。鱼螈为本目代表,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地区,近年来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采获。

(2)有尾目这是更适合于水中生活的较低等的一目,多数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一部分种类变态后,离开水到潮湿地上生活。体长形,有四肢或仅有前肢,尾终生存在。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也有一些种类终生有鳃而缺少肺。大鲵、蝾螈都属于本目。

(3)无尾目这是现代两栖类中较为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目。成体无尾,有发达的四肢,后肢强大,适于跳跃或游泳,通常营水陆两栖生活,但生殖时必须回到水中。我国发现的种类有黑斑蛙、金线蛙、林蛙、雨蛙、树蛙、蟾蜍等。

(六)爬行纲

1.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羊膜卵爬行动物都产大型的羊膜卵,羊膜卵的出现对脊椎动物完全摆脱水环境,对成功登陆产生重大影响。羊膜卵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见右图)。

羊膜腔中充满着液体,称羊水。羊膜卵外包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韧性纤维质卵膜。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防止细菌侵入。卵壳具通气性,不影响胚胎的气体交换。卵具卵黄,保证胚胎发育的养料。

(2)外形爬行类是适应于陆栖生活的类群,具有四足动物的基本形态。体表被覆角质鳞片,指(趾)端具爪是其在外形上与两栖类的根本区别。蜥蜴和鳄的体型可做典型代表。四肢较两栖类强健,颈部外观明显,尾发达。某些类群适应于穴居及水栖生活,在外表上有较大的特化。

(3)皮肤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被有角质鳞片或角质盾片。角质鳞(如蜥蜴、蛇)是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骨质甲(龟、鳖)是由真皮组织形成的。体表干燥,缺少腺体,比较坚硬,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爬行类动物的真皮内含有各种色素细胞,由于色素细胞的变化,使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适应。

(4)呼吸爬行动物既没有鳃,也不用皮肤呼吸,它的肺比两栖动物的发达。肺脏一对,外观似海绵状。具有喉头和以软骨环支持的长气管。肺的内壁有复杂的间隔,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小室,可以扩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

(5)骨骼和肌肉爬行类骨骼系统发育良好,适应于陆生。主要表现在脊柱分区明显、颈椎有寰椎和枢椎的分化,提高了头部及躯体的运动性能。躯干部具有发达的肋骨和胸骨,加强了对内脏的保护并协同呼吸动作的完成,头骨骨化良好,很多种类具有颞窝和眶间隔。具单一枕骨踝。

肌肉进一步分化,出现肋间肌,协同完成呼吸运动,皮肤肌有控制鳞片活动的作用。

(6)循环和排泄爬行类的心脏由两个心房,一个心室组成,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血液循环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后肾成为爬行类与所有羊膜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后肾形成的尿液经后肾导管输至泄殖腔后排出。

(7)神经与感觉大脑半球比较发达,出现新脑皮,脑神经12对。听觉器官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外耳道。

2.现存爬行纲的分类

现存的爬行动物,全世界有5700多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温带较少,寒带更少,它们分属于四个目:

(1)喙头目喙头目是爬行纲中最古老的类群之一,大多生存在中生代。主要特征是嘴长似鸟喙,顶眼发达,端生齿,无鼓膜、鼓室;雄性无交配器官。现今仅残存一种喙头蜥(楔齿蜥)。它的外形和大蜥蜴相似,长可达75厘米。其分布只限于新西兰东北部一些小岛上,被喻为“活化石”。

(2)龟鳖目这是爬行纲中最为特化的一类,它的身体宽短,以硬壳保护身体。

壳的内层为骨质板,外层为角质甲(如龟)或为软的表皮(如鳖)。一般营水栖生活(淡水或海水),少数营陆地生活,但产卵都在陆上,常见的种类有龟、鳖和海龟等。

(3)有鳞目这是现代爬行动物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一个目,分为蜥蜴亚目和蛇亚目。

蜥蜴亚目:大多数种类的前后肢都发达,眼发达有可动眼睑;具外耳道。例如石龙子、壁虎。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产的避役,它的皮肤能随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变色,俗称变色龙。

蛇亚目:是较为特化的一支,适于用腹部爬行,体呈圆筒形,无四肢和胸骨(仅蟒蛇有后肢的残余),腰带可能存留,但肩带不一定存在。蛇能吞食比它自己身体还要粗的大型食物,其原因是构成上下颌的骨骼间都是能动的关节,这是蛇类具有的结构特点。肋骨的腹端支持腹鳞,靠脊柱的左右弯曲和皮下肌的作用而使肋骨移动,腹鳞也随之运动,蛇体就能以腹部贴地面而爬行。

(4)鳄目鳄目在爬行纳中结构最为高等。头骨骼具有特化的双颞窝。方骨不可动。槽生齿。四肢健壮,趾间具蹼。耻骨退化。尾侧扁。泄殖腔孔纵裂,雄体具单个交配器。我国特产的扬子鳄,是鳄类中较小型者,体长约2米,吻短而钝,属于纯吻鳄。鳄类和恐龙有共同的祖先,是恐龙的近亲。因此,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扬子鳄是世界公认的濒危种和禁运种,为我国的珍贵动物。

(七)鸟纲

1.鸟类的躯体结构概述

鸟类的躯体结构特点,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对飞翔生活的适应。

(1)皮肤鸟类的皮肤薄而软,便于肌肉的剧烈运动。皮肤衍生出角质化物——羽毛。表皮的角质层较薄,这是由于有鸟羽的覆盖,皮肤不与干燥空气直接接触造成的。在没有羽毛的地方,皮肤则有厚的角质鳞覆盖。

(2)骨骼骨骼多具蜂巢状,既轻又坚固,适于飞翔生活;椎体为异凹型,使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加强。最后几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完全愈合在一起,称综荐骨,为腰部的坚强支柱。单一枕髁和颈椎相关节。开放式骨盆。

(3)消化系统现代鸟无牙齿;咀嚼功能通常由砂囊代替。嗉囊有贮存食物和软化食物的功能。胃分为腺胃和肌胃(砂囊),肌胃肉层发达。鸟类的直肠短,不贮存粪便。

(4)循环系统鸟类的循环系统反映了较高的代谢水平,主要表现在:动静脉血液完全分开、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四腔,具右体动脉弓),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动脉压高、血液循环迅速,气体和营养物质运输快。

(5)呼吸系统肺呈海绵状,由大量的细支气管组成。气管分为三级:初级支气管、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微支气管)。气体交换在微支气管中进行。鸟类的气囊是呼吸的辅助系统,分布于内脏器官,无气体交换功能。气囊还具有减轻身体重量、减轻器官间摩擦和散热的功能,鸟类还具有双重呼吸的特点,即在吸气及呼气时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

(6)排泄系统鸟类的排泄系统胚胎经历前肾和中肾,成体的泌尿器官为后肾。肾小球的数目比哺乳类大两倍,这对于在旺盛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能迅速排除废物,保持盐水平衡是有利的。输尿管开口于泄殖腔中。尿的主要成分为尿酸,呈半凝固的白色结晶。鸟类不具膀胱,产生的尿连同粪便排出体外。

(7)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具有成对的睾丸和输精管,输精管开口于泄殖孔。雌性生殖系统,只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体内受精、体外发育,有筑巢、孵卵、育雏行为。

幼鸟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早成鸟,刚孵出则体被绒毛,眼已睁开,可随亲鸟觅食,如雁形目、鸡形目;另一种是晚成乌,刚孵出时体表光裸或仅具稀绒毛,眼未睁开,需亲鸟喂食,如隼形目、雀形目等。

(8)神经和感觉鸟类的大脑、小脑、中脑都很发达。大脑半球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底部纹状体的增大。在鸟类,纹状体是管理运动的高级部位,也和一些复杂的生活习性相关。实验证明:切除鸟的一部分纹状体后,它的正常的兴奋和抑制就被破坏,视觉受影响,求偶、营巢等习性丧失。鸟类的大脑皮层并不发达,小脑很发达,这与鸟类飞翔运动的协调和平衡相关。中脑在背部构成一对发达的视叶。

在鸟类的感觉器官中,最发达的是在空中飞翔时起重要作用的视觉器官,而嗅觉器官不发达。鸟眼依靠发达的睫状肌可以迅速地调节视力,由远视变为近视。因此,当鸟在树林中疾飞时,从未和树枝相碰,或由高空俯冲到地面觅食时,也能在一瞬间由“远视眼”调整为“近视眼”。瞬膜发达,飞行时能遮盖眼球,起保护作用。

(9)恒温及其生物学意义恒温是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体温保持相对的稳定。其意义是: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恒温减少了动物对外界温度条件的依赖性,获得夜间活动的能力和在极地大陆上存活的能力。

2.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37℃~44.6℃),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造巢、孵卵和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3.鸟纲的分类概述

(1)平胸总目

主要特征是:后肢强大,胸扁平,无龙骨突,不具飞翔能力;羽毛分布全身,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常见种类有驼鸟、见雏鸟。

(2)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定,羽片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馍,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划水有关。游泳快速。该目分布限在南半球。代表为王企鹅。

(3)突胸总目

通常翼发达,善于飞翔,龙骨突发达,最后4~6枚尾椎愈合为一块尾综骨。一般具有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不具交配器官。

该总目的鸟类种类繁多,为了研究方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它们的类群。

一个方面是根据生态类型分为游禽、涉禽、鹑鸡、鸠鸽、攀禽、猛禽和鸣禽七个生态类型。

游禽:喙扁阔或尖长,腿短而具蹼,翼强大或退化。

涉禽:喙细而长,脚和趾均很长,蹼不发达,翼强大。

鹑鸡:啄短而强,足和爪强健,翼短圆。

鸠鸽:喙短、基部具蜡膜,足短健,翼发达。

攀禽:喙强直,足短健、对趾型,翼较发达。

猛禽:喙强大呈钩状,足强大有力,爪锐钩曲,翼强大善飞。

鸣禽:喙外形不一,足短细,翼较发达。

另一个方面是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分成若干个目来进行研究。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目。

鹈形目:四处向前,处间具全噗;嘴端成钩状,具发达的喉囊,雏鸟属于晚成鸟,游禽类,如鸬鹚等。

鹤形目:颈长、喙长、腿长、趾三前一后,四趾在同一平面上,幼鸟属晚成乌,涉禽类,常见种类有白鹭等。

雁形目:嘴扁平,具加厚的嘴甲,边缘具栉状突起;腿短后移,趾三前一后,前趾间具蹼,雄性翼上常具翼镜;雄鸟具交配器;雏鸟为早成鸟,游禽类。常见种类有天鹅、绿头鸭。

隼形目:嘴具利钩,爪发达,飞翔力强;视觉敏锐,猛禽类,雏鸟为晚成鸟。常见种类有鸢、红隼、金雕等。

鸡形目:体结实;喙短,为圆锥形;翅短圆,善走;雄鸟头顶有肉冠,羽色鲜艳;繁殖期行为复杂,鹑鸡类,幼鸟属早成鸟。如褐马鸡、红腹锦鸡等。

鹤形目:喙长,颈长和腿长,趾三前一后,趾间蹼不发达,后趾着生位置较高,与其他三趾不在同一平

面上,幼鸟为早成鸟,涉禽类。常见种类有丹顶鹤、灰鹤等。

鸽形目:嘴短、具蜡膜;四趾位于同一平面上,足短健、善走;嗉囊发达,雏鸟为晚成鸟或早成鸟,鸠鸽类。常见种类有原鸽、毛腿沙鸡等。

鴞形目:嘴爪强大而钩曲;头大,眼大向前,眼周羽毛形成面盘;耳孔大,具耳羽,听觉敏锐;第四处能向后反转;幼鸟属晚成鸟,属猛禽类。主要种类有长耳鴞、短耳鴞等。

鴷形目:嘴呈锥状,适于啄木;舌长具角质小钩;趾两前两后;幼鸟属晚成鸟,攀禽类。常见种类如斑啄木鸟。

雀形目:鸣管及鸣骨发达;足趾三前一后,在一个平面上,适于营巢,幼鸟属晚成鸟,鸣禽类。常见种类有云雀、家燕等。

(八)哺乳纲

1.哺乳动物的进化特征

(1)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摄食的能力。

(3)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4)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5)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2.哺乳类的一般特征

(1)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又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韧性强。哺乳动物皮肤的衍生物主要属表皮衍生的角质结构,如毛、爪、缔和各种皮肤脂腺(如汗腺、皮脂腺等)。

毛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可分为粗毛、绒毛和触毛三种类型。粗毛长而稀少,有毛向,耐摩擦,起着保护作用。绒毛细短而密,覆盖于皮肤上,造成一层不流动的空气层,起保暖作用。触毛长而硬,在嘴边,有触觉作用。哺乳动物一般每年换毛两次:春季和秋季换毛。换毛是哺乳动物对季节变化后的适应。

乳腺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一种管状腺与泡状腺复合的腺体,也可以认为是特化的汗腺。

(2)骨骼系统

总的来说,哺乳动物的骨骼相比鸟类的已有明显的发展,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进一步完善。如肘关节方向向后,膝关节向前,提高了支撑和运动的能力。头骨全部骨化,骨片数目减少并且愈合,可以增加坚固性。具有2个枕骨髁与颈椎相连接。椎体为双平型,增强了脊柱的负重能力。颈椎7枚,以长颈而闻名的长颈鹿也不例外。

(3)肌肉

肌肉主要特点表现在四肢肌肉强大,以适应快速奔跑。此外,皮肤肌发达,咀嚼肌强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具有特殊的隔肌,能将体腔分隔为胸腔与腹腔。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发生运动改变胸腔容积,是呼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4)呼吸系统

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十分发达,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空气经呼吸道而进入肺。肺为海绵状,由很多微细支气管和肺泡组成。肺泡数量特别多,呼吸面积非常大。

(5)循环系统

心脏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组成。具有左体动脉弓。左房室间有二尖瓣,右房室间有三尖瓣,瓣膜的存在可防止血液倒流。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6)消化系统

哺乳类消化系统,在进化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消化管分化程度较高,消化腺较发达,消化酶多样化,同时出现了口腔消化。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切牙)、犬齿(尖牙)和臼齿(磨牙),齿型和齿数是哺乳动物分类的依据之一。大多数哺乳动物无泄殖腔,具有肉质唇。

(7)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一般具胎盘。如兔胚胎的卵黄囊中含卵黄很少,对供给胚胎发育的营养所起的作用不大。尿囊膜发达,和绒毛膜愈合在一起,其上产生许多分枝的突起,称为绒毛。尿囊膜、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壁的结缔组织相连共同形成了胎盘。

胎儿借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产出的幼儿以母体的乳汁哺育。胎生方式对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条件,使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

(8)神经和感觉

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有效地协调体内环境的统一并对复杂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神经系统也是伴随着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的复杂化而发展的。哺乳类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在大脑和小脑体积增大、神经细胞聚集、皮层加厚。表面出现了皱褶(沟和回)。

哺乳类的感觉器官十分发达,主要表现在嗅觉和听觉的高度灵敏。

3.哺乳纲分类概述

哺乳纳分为原兽亚细、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纳三个亚纲。

(1)原兽亚纲

主要特征卵生,产多黄卵,雌兽尚具孵卵行为。无乳腺,无乳头。肩带与爬行类相似。有泄殖腔,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雄性不具交配器官。这类动物分布于澳洲及其岛屿,代表类群主要有鸭嘴兽、针鼹。

(2)后兽亚纲

主要特征是胎生,幼仔发育不良,需在雌兽腹部的育儿袋中发育,泄殖腔趋于退化,肩带表现有高等哺

乳类的特征。具有乳腺,异型齿。分布于澳洲及南美洲草原地带。典型代表有大袋鼠。

(3)真兽亚纲

主要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胎盘,不具泄殖腔。肩带为单一的肩胛骨,乳腺充分发育,具乳头。大脑皮层发达,有胼脂体。异型齿,体温恒定在37℃左右。现存哺乳类中的绝大多数种类属此。现就重要代表简述如下:食虫目:个体较小,吻部细尖,适于食虫。四肢短小,指(趾)端具爪,体被刺毛或硬刺。夜行性。如刺猬。

翼手目:前肢特化具延长的指骨,有薄而柔韧的翼膜。后肢短小具长钩爪。胸骨具胸骨突起。夜行性。代表种类有蝙蝠。

兔形目:上颌有两对门齿,门齿前后线均具珐琅质。无犬牙,上唇具唇裂。代表动物如野兔。

啮齿目:体中小型。上下颌各具一对牙,仅前面被有珐琅质,终生生长。无犬牙,嚼肌发达。主要种类有松鼠、旱獭。

食肉目:门牙小,犬牙强大而锐利,上颌前臼齿和下颌第一臼齿特化为裂齿。指(趾)端常具利爪,脑及感官发达。常见的种类有狼、虎、狮。

长鼻目:具长鼻,体退化,具五指(趾)。上门牙发达,突出唇外,臼齿咀嚼面多行横棱。植食性。主要种类有亚洲象、非洲象。

奇蹄目:主要以第三指(趾)负重,其余各指(趾)退化或消失,指(趾)端具蹄,有利于奔跑。门牙发达,胃简单。主要种类有马、犀牛。

偶蹄目:第三、四指(趾)同等发育,其余各指(趾)退化。具偶蹄。尾短。主要种类有猪、牛。

灵长目:拇指(趾)多能与其他指(趾)相对,锁骨发达。指(趾)端多具指甲。大脑半球高度发达。两眼前视,雌兽有月经。主要种类如懒猴、猕猴、黑猩猩等。

(九)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比较

1.脊椎动物皮肤

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调节体温、呼吸、感觉、运动、排泄、分泌和生殖等功能。从各纲的特点来看:圆口纲:皮肤裸露,结构简单,表皮细胞之间夹有一些单细胞腺体。

鱼纲:皮肤由真皮和表皮组成,并具有鳞片。表皮细胞间有粘液腺。

两栖纲:皮肤裸露,粘液腺丰富,部分还具有毒腺。

爬行纲:表皮角质化,缺少粘液腺,惟有角质鳞片或甲。

哺乳类和鸟类:鸟类的羽毛和哺乳类的毛都是表皮的衍生物。鸟类的皮脂腺不发达(仅有尾脂腺),哺乳类的皮脂腺发达。

2.脊椎动物循环系统(如下图)

各纲脊椎动物动脉弓和心脏比较图

(1)圆口纲:开始出现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

(2)鱼纲:属于简单的类型,其本身只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连接心房的有一个静脉窦,连接心室的有一个动脉圆锥(软骨鱼类)或动脉球(硬骨鱼类)。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心脏内的血,完全是缺氧血。

(3)两栖纲: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血液循环由单循环变为不完全双循环。动脉弓数目减少,保留三、四、六对。

(4)爬行纲:心脏静脉窦退化而成右心房的一部分,动脉圆锥退

化消失,除心房具有分隔外,心室具不完全分隔,动脉弓仍保持颈

动脉、体动脉弓和肺动脉。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5)鸟纲和哺乳纲:心脏已分隔为二心房、二心室。静脉窦

完全退化,鸟类左体动脉弓退化,右体动脉弓保留。哺乳类保

留左体动脉弓,是完全的双循环。

3.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如下图所示)

(1)鱼类:软骨鱼类鳃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直接通体表或

具膜质鳃盖。硬骨鱼类鳃间隔退化,鳃裂不直接通体外,有鳃

盖保护。

(2)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行肺和皮肤呼吸。肺囊状,

分隔简单。行咽式呼吸,皮肤辅助。

(3)爬行类:完全肺呼吸,囊状肺,分隔复杂,呈海绵状,具

有胸廓,胸式呼吸。

(4)鸟类:肺特殊,内部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形成细支气管树。

具有特殊的气囊系统可进行双重呼吸。

(5)哺乳类:肺由导管部、呼吸部和肺间质三部分构成,微支

气管末端形成肺泡。具有嗝肌,呼吸运动更加完善。腹式呼吸或隐式呼吸。

4.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要求内环境稳定。代谢废物经循环系统,被汇集到专门的器官而有效地排出。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主要部分是肾。从低等种类到高等种类,肾脏的发展可分为三种类型。

(1)前肾脊椎动物在胚胎时都有前肾出现,但只有在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中,前肾才有用。圆口纲的鳗鳗仍用前肾作为排泄器官。

(2)中肾这是鱼类和两栖类胚胎期以后的排泄器官,其位置在前肾的后方。排泄小管的肾口显著退化。靠近肾口的排泄小管壁,膨大内陷成为双层的囊状结构,称肾小囊,把血管球包围,共同形成一个肾小体。肾小体和它的排泄小管一起构成泌尿机能的一个基本结构,称为肾单位。到了中肾阶段,原来的前肾导管纵裂为二,其一为中肾导管,在雄性动物有输精的作用,另一管在雄体已退化,在雌体则演变为输卵管。

(3)后肾这是羊膜动物胚胎期以后的排泄器官。后肾的排泄小管前端只有肾小体,肾口已完全消失。各排泄小管汇集尿液通入一总管,即后肾导管,常称输尿管。后肾发生以后,中肾和中肾导管却失去了泌尿功能。

(十)哺乳类和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细胞群,在机体内执行一定的功能。在哺乳类和人体组织可分为四大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

细胞的排列比较紧密,形状规则,具有极性,细胞间质少。上皮组织主要行使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根据结构特点又可分为:

(1)单层扁平上皮

为一层扁平状细胞构成,细胞呈多边形、边缘有锯齿状波纹。又包括:

内皮覆盖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内面的上皮,薄而光滑,有利于物质交换和减少液体流动时的阻力。

间皮覆盖于胸膜、腹膜、心包膜的上皮,细胞较小,规则似六角形,薄而湿润光滑,便于内脏活动。

另外还有肾小囊壁层、肺泡壁上皮等有利于物质交换的上皮。

(2)单层立方上皮

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如肾小管、甲状腺滤泡上皮,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

一层棱柱形细胞组成,其游离端常具纤毛、微绒毛,分布于胃、肠、子宫、输卵管的内腔面。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主要为柱状上皮组成,一层细胞。但高度不等,核位置参差不齐,似有多层细胞,其游离端常具有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功能。

(5)复层扁平上皮

主要分布于皮肤的表皮、口腔、食道、阴道粘膜,有保护作用。

(6)复层柱状上皮

主要分布于眼睑结膜、尿道海绵体的粘膜,有保护作用。

(7)变移上皮

主要分布于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的内腔面,随器官收缩而变化。

2.结缔组织

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起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作用。结缔组织是机体内分布最广、形状最复杂的组织,如皮肤上皮以下的真皮,真皮下面的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血液、肌健、韧带、软骨和骨等。它的特点是细胞少,细胞间质多,细胞间质内含丰富的纤维和无定形的基质。结缔组织主要起支持、连接作用,并有营养和防御等作用。

3.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肌纤维)组成,均含有肌原纤维。具收缩功能,能完成各种运动。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1)骨骼肌:含有大量有横纹的肌原纤维和发达的肌管系统,多核,肌浆的肌质含有肌红蛋白,含肌红蛋白较多的是红肌纤维,较少的是白肌纤维。红肌收缩慢而持久,白肌收缩快而有力,但易疲劳。肌原纤维可见暗带(A)、明带(I),暗带的中部色谈叫H线。明带的中部色深叫Z线。肌原纤维中在两个Z线中间的一段叫做肌节,一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它是组成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心肌:心肌纤维有分支、核是单个的,同骨骼肌一样也有横纹,但是不如骨骼肌明显。心肌细胞有两类:工作细胞(心房和心室的一般细胞)和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等),即心脏起搏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

(3)平滑肌:肌细胞呈梭形,只有一个核,没有横纹。一般构成内脏器官管壁的肌肉层。平滑肌收缩慢、比较持久,不易疲劳。

4.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组织结构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两种细胞。神经元是传导兴奋的单位。神经胶质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补的作用。

神经元分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的形状有圆形、梨形、梭形、锥形和星形等。神经元外都有神经

膜包围,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胞体内有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神经元和营养的中心。胞体内除含一般的细胞器外,还含有尼氏体和神经元纤维,前者是粗面内质网,跟合成蛋白质有关;后者是微丝和微管,跟运输代谢物质有关。

神经元的突起分树突和轴突。树突把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把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每个神经元有树突一到几个,轴突一个。树突分枝多,能增加接触面。轴突分枝少。轴突和长树突总称神经纤维。有的神经纤维表面有一层节段性的髓鞘,叫有髓神经纤维。在外周神经纤维中,髓鞘由施旺氏细胞形成,髓鞘外又被施旺氏细胞包围。有的神经纤维外面没有髓鞘,仅被施旺氏细胞包裹,叫无髓神经纤维。在中枢,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包围,在轴突周围形成。有髓纤维传导速度快;无髓纤维传导速度慢。

神经元根据神经细胞突起的多少,可分为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等。根据功能不同,又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生物竞赛测试题(普通动物学部分)

生物竞赛测试题(普通动物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蚯蚓的环带与下列哪项有关: A、营养 B、运动 C、防御 D、生殖 2、渐变态昆虫在羽化之前发育的一种特征为 A、有蛹期,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一样 B、有蛹期,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不一样 C、无蛹期,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不一样 D、无蛹期,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一样 3、下列有关疟原虫的生活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是在人体的肝细胞和红细胞中发育的 B、疟原虫的有性世代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在雌性按蚊体内进行的 C、雌按蚊叮咬人时,将合子随唾液进入人的血液 D、孢子生殖的过程是在雌按蚊体内进行的 4、下列有关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性生殖方式主要是分裂生殖 B、原生动物也有有性生殖的方式,主要是接合生殖和配子生殖 C、原生动物的分裂生殖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 D、原生动物的分裂生殖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5、在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中,不具细胞结构的一层结构是 A、外胚层 B、内胚层 C、中胶层 D、触手 6、水螅在秋末冬初,环境条件不利时,生殖方式主要是 A、出芽生殖 B、孢子生殖 C、卵式生殖 D、分裂生殖 7、下列不属于腔肠动物门的动物是 A、海绵 B、海蜇 C、珊瑚 D、海葵 8、动物由水生进化到路生的基本条件是: ①身体两侧对称②组织器官分化③中胚层形成④神经系统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涡虫的肌肉系统是下列何种结构发育而来的 A、外胚层 B、中胚层 C、内胚层 D、中胶层 10、下列与寄生在人体内的寄生虫无关的特点是 A、体表有发达的角质层 B、感觉、运动器官退化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系统发达 11、涡虫的梯状神经系统较水螅网状系统高等进化,主要表现在 A、传导速度快 B、传导冲动的速度慢,且不集中 C、冲动的传导速度较快,并且更趋向于集中 D、梯状神经系统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的 12、真体腔和原体腔的主要区别是 A、真体腔是中胚层出现后形成的,原体腔是两胚层动物所特有 B、真体腔具有肠壁肌肉层和体腔摸 C、原体腔相当于囊胚腔,真体腔相于原肠腔 D、真体腔是在体壁中胚层与肠壁之间的空腔,原体腔是在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之间的空腔 13、蛔虫的中间宿主是 A、钉螺 B、猪 C、昆虫 D、没有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doc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 高中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时期,此时接触生物辅导书的相关资料有助于我们在高中生物竞赛中脱颖而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竞赛考纲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生物联赛。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学生物学奥赛是分为以下五个赛程的:各省的初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冬令营、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即IBO)。就是通过这层层的严格选拔,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出高手中的高手作为国家对选手参加IBO,为国争光。而当下由于很多高校都把学科竞赛省赛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之一,所以作为第二阶段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也就获得更多的关注了。 其次,要知道生物联赛的考核内容。我们都知道该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会扩展至高校普通生物学内容,具体考核点与分值分布是这样的: 1.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25%) 2.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0%) 3.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20%) 4.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 (25%) 最后回归主题吧,到底该准备些什么备考资料呢?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

吴相钰著《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看过之后对生物有个大致的概念) 尹长明著《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基础生物教程(上、中、下册)——军事谊文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习题专集——军事谊文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资料 刘凌云著《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凌云、郑光美著《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玢、左明雪著《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时万著《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尚玉昌著《动物行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尚玉昌著《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余瑞元著《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祖洞著《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宏鑫著《高中生物奥赛讲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赛题分析——军事谊文出版社方淳、叶建伟著《冲刺——全国高中生物联赛》——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真题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试题解析——军事谊文出版社奥狐教育天科学堂研究院主编《2016版高中生物学联赛历年真题及解析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第一章生物学的学习策略和解题技巧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

最新动物学竞赛安庆一中竞赛辅导讲义

动物学竞赛安庆一中竞赛辅导讲义

一、总序 1、动物学 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的学科。 2、动物学的子分类 保护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学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 动物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生态学 3、动物知识体系的构建 细胞与组织微观 器官与系统宏观 行为与生态空间 分类与进化时间 4、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形态结构与机能的统一 二、形态、机能、结构、行为等与环境的统一 三、进化与适应的统一 5、动物演变的趋势 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二、形态、行为由简单到复杂 三、由低等向高等 四、物种由少到多 6、动物分类的方法

自然分类:除用形态特征作为分类性状外,还用生态、行为、生理、生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作为分类依据,以生物学概念替代了纯形态概念。 细胞分类:应用细胞学特征进行物种分类,专门研究该领域的学科称为细胞分类学。 生化分类:蛋白质电泳、抗原抗体反应、蛋白质序列比较。 分子分类:利用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类,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序列越多。 7、现阶段已发现的生物为200万种,植物38万种,昆虫有100多万种, 脊椎动物共有5万种,估计共有400-3000万种。 二、动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授课内容 1、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 见高中课本。 2、细胞的三大系统 颗粒纤维系统:染色质、核仁、核糖体;

细胞骨架系统:由一系列特定的结构蛋白组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其发挥机械支撑、空间组织的作用,参与各种形式的细胞运动。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的质膜构成的外膜(质膜)系统以及各细胞器的膜构成的外膜系统,生物膜系统在人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比如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通讯、各细胞之间的识别作用等等,都是与生物膜系统息息相关。另外,生物膜系统还将各细胞、各细胞器分隔开来,使它们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又可以相互联系。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有无细胞壁无有 有无液泡无大部分有 是否可以进行同化作用不可以大部分可以 其他不同溶酶体乙醛酸循环体 伸缩环细胞板 中心体胞间连丝 4、动物细胞的知识点要点 一、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右图)、跨膜运输以及细胞通讯等等。 二、细胞核和细胞分裂。 三、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 四、细胞的分化、凋亡、死亡。 五、细胞骨架以及微丝、微管、中间丝的研究。 六、线粒体和能量代谢。

生物奥赛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带答案与解析

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 1.下列细胞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是(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叶绿体 D.A、B、C都不是 2.将小麦种子浸在红墨水中10 min,然后取出。将种子洗净纵向剖开,发现胚白色,而胚乳红色。这说明( )。 A.胚成活、胚乳失去活性 B.胚、胚乳都成活 C.胚死亡、胚乳成活 D.不能判断是否成活 3.生物膜的脂类分子是靠什么键聚集在一起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 )。.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 D.离子键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膜上Na+-K+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ATP酶的活性 B.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泵出2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C.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泵出3个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D. Na+-K+泵在动物细胞膜上可形成离子通道,钠离子和钾离子可选择性地透过 5.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什么酶系统( ) 。 A.糖酵解 B.过氧化氢 C.三羧酸循环 D.电子传递链 6.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结构中的氧化酶系进行的()。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膜 D.光面内质网 7.下列对溶酶体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解消化来自细胞外的物质 B.溶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 C.自身膜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D.使毒性物质失活 8.下列哪一类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最为丰富( )。 A.随意肌细胞 B.腺细胞 C.红细胞 D.白细胞 9.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 A.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组成相同 B.较细菌的核糖体大,但组成相似 C.较细菌的核糖体小,组成不同 D.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相同,但组成完全不同 10. (2007年全国联赛题)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为(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质体 E.溶酶体 11.(2007年全国联赛题)巴氏小体是( )。 A.端粒 B.凝集的X染色体 C.随体 D.巨大染色体 12.端粒的作用是()。 A.它们保护染色体使其免于核酸酶的降解 B.它们能防止染色体之间的末端融合 C.它们是细胞分裂“计时器” D.以上都正确 13.下列四对名词中,哪一对的表述是合适的( )。 A.叶绿体—贮藏酶 B.过氧化(酶)体—细胞中的转运作用 C.核仁—核糖体亚基的组装部位 D.溶酶体—细胞 中的发电站 14.(2007年全国联赛题)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DNA片段的交换和重组通常发生在( )。 A.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 15.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表皮细胞 D.上皮细胞 16.动物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 )。 A.紧密连接 B.间隙连接 C.桥粒 D.胞间连丝 17.以下哪项不属于第二信使( )。 A, cAMP B. cGMP C. Ach D. DG 18.用某种影响细胞骨架的药水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群体中出现双核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微丝被破坏 B.微管被破坏 C.染色体畸变 D.细胞发生融合

普通遗传学精品习题(高中生物学奥赛专用)

普通遗传学精品习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一、选择题 1 最早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建立起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家是:( ) A) James D. Watson B) Barbara McClintock C) Aristotle D) Gregor Mendel 2 以下几种真核生物,遗传学家已广泛研究的包括:( ) A) 酵母 B) 果蝇 C) 玉米 D) 以上选项均是 3 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认为;( ) A) 亲代所观察到的性状与子代所观察到相同性状无任何关联 B) 性状的遗传是通过遗传因子的物质进行传递的 C) 遗传因子的组成是DNA D) 遗传因子的遗传仅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E) A和C都正确 4 生物的一个基因具有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被称为:( ) A) 均一体 B) 杂合体 C) 纯合体 D) 异性体 E) 异型体 5 生物的遗传组成被称为:( ) A) 表现型 B) 野生型 C) 表型模拟 D) 基因型 E) 异型 6 孟德尔在他著名的杂交实验中采用了何种生物作为材料?从而导致了他遗传原理假说的提出。( ) A) 玉米 B) 豌豆 C) 老鼠 D) 细菌 E) 酵母 7 在杂交实验中,亲代的成员间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被称为:( ) A) 亲代 B) F代 C)F1代 D) F2代 E) M代 8 孟德尔观察出,亲代个体所表现的一些性状在F1代个体中消失了,在F2代个体中又重新表现出来。他所得出的结论是:( ) A) 只有显性因子才能在F2代中表现 B) 在F1代中,显性因子掩盖了隐性因子的表达 C) 只有在亲代中才能观察到隐性因子的表达 D) 在连续的育种实验中,隐性因子的基因型被丢失了 E) 以上所有结论 9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决定种子饱满和皱缩性状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饱满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体饱满种子与皱缩种子进行杂交,所产生的子代的表现是:( ) A) 1/2饱满种子和1/2皱缩种子 B) 只产生饱满种子 C) 只产生皱缩种子 D) 3/4皱缩和1/4饱满 E) 1/4皱缩和3/4饱满 10 决定百合花花色的基因,白花(W)为显性性状,紫花(w)为隐性性状。均为杂合体(Ww)的亲代之间进行杂交,所产生后代百合花的花色基因型是:( ) A) WW B) Ww C) ww D) 以上所有基因型 E) 以上基因型均不是 1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黄色饱满对绿色皱缩为显性,基因型均为SsYy的F1代间进行杂交产生F2代,在F2代中,黄色饱满的种子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 A) 3/4 B) 9/16 C) 3/16 D) 1/4 E) 1/16 12 作为衡量所观察的一组数据与预计的数据之间偏离程度的生物统计的检验方法是:( ) A) t 检验 B) 最优值检验 C) 积规则检验 D) x2检验 E) 方差分析 13 在遗传杂交实验中,观察两种性状遗传现象的杂交方式被称为:( ) A) 测交 B) 回交 C) 双因子杂种杂交 D) 等位杂交 E) 单因子杂交 14 在人类中,隐性性状在哪些人群中被表现出来: A) 仅限于女性B) 每代人群都会表现 C) 携带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人 D) 携带两个隐性等位基因的人 E) A和C均是 15 对于一个常染色体显性性状,比如羊毛状卷发,它的表现型将会在哪些人群中出现:( ) A) 将可能在每一代中均出现 B) 男性人群出现此性状的频率比女性人群高 C) 在隔代人群中出现 D) 只会出现在纯合子的个体中 E) 以上均不是 16 以下性状由野生型等位基因所决定的是:( ) A) 白化病 B) 羊毛状卷发 C) 褐色眼 D) 以上所有 E) 以上均不是 17 一对夫妇生3个女儿和1个儿子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1/8 D) 1/16 E) 1/32 18 研究人类性状遗传较好的方法是:( ) A) 进行可控的交配实验 B) 构建和评估家族系谱图 C) 进行x2卡平方检验 D) 以上所有方法 E) 以上方法均不是 19 在人类中,褐色眼(B)对蓝色眼(b)为显性性状。一个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个褐色眼的女性结婚,他们生了3个蓝色眼的女儿。决定父亲和母亲眼睛颜色的基因型分别是:( ) A)BB和Bb B) BB和BB

生物奥赛动物学分章习题

动物学分章练习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四、选择填空 1 眼虫制造过多食物常形成一些半透明的( )储存于细胞质中,这是眼虫类的特征之一。 A 淀粉粒 B 副淀粉粒 C 食物泡 D 叶绿体 2 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是( )。 A 纵二分裂 B 横二分裂 C 外出芽生殖 D 内出芽生殖 3 锥虫多生活于脊椎动物的( )。 A 消化道内 B 肝脏内 C 血液中 D 淋巴液中 4 多鞭毛虫生活于白蚁消化道内,分解宿主的纤维为食,也使宿主能很好地利用纤维素,这种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称作( )。 A 寄生 B 共栖 C 捕食 D 互利共生 5 能诱导变形虫发生胞饮作用的最合适物质是( )。 A 纯净水 B 糖类溶液 C 氨基酸溶液 D 自来水 6 原生动物的伸缩泡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调节水分平衡 B 排除代谢废物 C 排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D 进行气体交换 7 变形虫最常见的生殖方式是( )。 A 孢子生殖 B 配子生殖 C 二分裂生殖 D 出芽生殖 8 刺丝泡为下列动物中( )所特有。 A 眼虫 B 草履虫 C 变形虫 D 孢子虫 9 刺丝泡的生理机能主要是( )。 A 生殖 B 摄食 C 呼吸 D 防御 10 根据最近研究结果表明 A 疟原虫是红血细胞内寄生,行渗透性营养; B 疟原虫是寄生于宿主组织的间质内,行渗透性营养; C 疟原虫营消化道内寄生,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D 疟原虫以胞口摄取营养,不是细胞内寄生,而是细胞间寄生。 11 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 A 渗透型营养 B 光合型营养 C 吞噬型营养 D 混合型营养 12 能行内出芽生殖的原生动物是( )。 A 团藻 B 夜光虫 C 钟形虫 D 喇叭虫 13 能行光合作用的原生动物是. A 变形虫 B 草履虫 C 绿眼虫 D 疟原虫 14 不由昆虫传播的寄生原虫是( )。 A 痢疾内变形虫 B 疟原虫 C 杜氏利什曼原虫 D 锥虫 15 疟原虫红血细胞外期的生殖方式是( )。 A 孢子生殖 B 裂体生殖 C 二分裂生殖 D 配子生殖 16 疟原虫在蚊体内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 A 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B孢子生殖和裂体生殖 C 裂体生殖和配子生殖D 配子生殖和分裂生殖 17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 )。 A 白蛉子; B 中华按蚊 C 致乏库蚊 D 采采蝇 18 生殖方式为横二分裂和接合生殖的动物是( )。 A 绿眼虫 B 大草履虫 C 大变形虫 D 间日疟原虫 19 弓形虫属原生动物门的( )。 A 纤毛纲 B 肉足纲 C 孢子钢 D 鞭毛纲

高中生物奥赛模拟试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1.关于膜蛋白,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是生物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B.外在膜蛋白比内在膜蛋白更易分离 C.根据膜蛋白分离的难易及在膜中分布的位置,分为外在膜蛋白和内在膜蛋白 D.膜蛋白含量和种类与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E.内在膜蛋白露在膜外的部分含较多的非极性氨基酸,属疏水性 2.根据信号假说,错误的是 A.胞浆中存在信号肽识别粒子,B.SRP可识别并结合信号肽 C.SRP不需与对接蛋白结合D.信号肽带动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膜 E.借助转运系统完成蛋白质分泌 3.关于线粒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内膜对各种物质的通过具有严格的选择性B.外膜通透性低 C.有内、外两层膜结构D.线粒体大小、形状和数目因细胞而异 4.有关高尔基体是极性细胞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高尔基对糖蛋白的加工过程是随机不是有序地进行 B.小囊泡位于高尔基体的顺面,大囊泡位于高尔基体的反面 C.膜脂介于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之间,反面膜较顺膜含酶的种类不同 D.反面的膜类似于细胞膜,顺面的膜类似于内质网 E.扁平囊顺面的膜较薄,厚约6nm随着顺面向反面过渡,膜逐渐加厚,至反面膜厚约8nm 5.在细胞中,微管的功能之一是 A.组成肌纤维的主要成分B.在有丝分裂中使染色体移向两级 C.参与细胞间的锚定连接而形成桥粒D.在细胞分裂末期形成胞质分裂环而使细胞分裂X是一种激素,而Y是一种细胞生长因子,当X或Y与在特定细胞细胞膜上的专一受体(receptor,R)结合后,会分别引起一连串细胞内反应如下: X→X-R1→G蛋白质1→腺苷环化酶(aderlyl cyclase)→环化腺苷单磷酸(cAMP)→ 蛋白质激酶A(protein kinase A)→整合附着蛋白→细胞附着Y→Y-R2,→G蛋白质2→磷 脂酶C(phospholipase C)→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蛋白质激酶C(protein kinase C)→……→特定基因转录 6.试问环化腺苷单磷酸及二酰甘油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 A.激素B.细胞生长因子C.二级信号分子D.蛋白质激酶受体 E.蛋白质激酶底物 7.下列有关细胞内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G蛋白质为一种膜蛋白,无酶功能B.蛋白质激酶A及C的底物应是蛋白质 C.蛋白质激酶A及C的底物会被硝酸化D.腺苷环化酶及磷脂酶C会磷酸化蛋白质激酶 E.若将X或Y直接注射到细胞内,会引发快速反应 (8--10)细胞周期(cell cycle)可分为G1,S,G2,M等四期,科学家发现有一类蛋白质在细胞内的浓度,会随着每一次的细胞循环而起落,这类蛋白质称为“循环子”(cyclin),不同的循环子调节细胞进人不同的循环期。下图为有关循环子E(cyclin E)的实验,控制组的细胞只植入载体,实验组细胞则植入含循环子E(cyclin E)基因的载体;横坐标为荧光强度(代表DNA含量),纵坐标为细胞数目。试依据下图回答第74~76题。 8.由图中数据显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材料(知识点)归纳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第一部分简要归纳 一、植物学部分 1、高等植物具有世代交替,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孢子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精子和卵)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2、吃的海带是孢子体,苔藓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是孢子体发达。 3、裸子植物的胚乳是雌配子体(n),被子植物胚乳是多倍体(多为3n) 4、导管只在被子植物体内出现,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体是管胞。 5、筛管只在被子植物内有,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中是筛胞。 6、在种子植物体内的(导管、管胞)和(纤维、石细胞)是成熟后死去,但具有功能的组织。 7、在种子植物体内的(筛管、筛胞)是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但仍是生活的细胞。 8、药用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孢子侵入昆虫幼虫体内,形成菌核)而形成的。 9、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出现异孢现象的是(卷柏)植物。这一现象的出现,在系统发育上对(种子)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0、水绵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没有世代交替。 11、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也是,茎的初生韧皮部也是外始式,但茎的初生木质部是内始式 12、花程式 13、买麻藤科植物是没有颈卵器的颈卵器植物,茎内次生木质部有导管,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性状 14、部分科的典型特征(以前发过的资料) 15、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及代表植物 二、植物生理学部分 1、暗反应也是需要光的,因为有些酶没有光不能产生,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是不能产生的。 2、光合作用产生ATP有环式和非环式,非环式通过光系统Ⅱ到光系统Ⅰ,势能下降的过程产生ATP。环式在光系统Ⅰ用还原辅酶剩余的能量来形成ATP。

生物奥赛—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带答案与解析

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 1.下列细胞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是(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叶绿体、B、C都不是 2.将小麦种子浸在红墨水中10 ,然后取出。将种子洗净纵向剖开,发现胚白色,而胚乳红色。这说明( )。 A.胚成活、胚乳失去活性 B.胚、胚乳都成活 C.胚死亡、胚乳成活 D.不能判断是否成活 3.生物膜的脂类分子是靠什么键聚集在一起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D.离子键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膜上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酶的活性B.消耗1分子向胞外泵出2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C.消耗1分子向胞外泵出3个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D.泵在动物细胞膜上可形成离子通道,钠离子和钾离子可选择性地透过 5.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什么酶系统?( )。 A.糖酵解B.过氧化氢C.三羧酸循环D.电子传递链 6.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结构中的氧化酶系进行的?()。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膜 D.光面内质网 7.下列对溶酶体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解消化来自细胞外的物质B.溶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 C.自身膜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D.使毒性物质失活 8.下列哪一类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最为丰富?( )。 A.随意肌细胞 B.腺细胞C.红细胞 D.白细胞 9.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A.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组成相同 B.较细菌的核糖体大,但组成相似 C.较细菌的核糖体小,组成不同D.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相同,但组成完全不同 10. (2007年全国联赛题)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为()。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C.线粒体D.质体 E.溶酶体 11.(2007年全国联赛题)巴氏小体是()。 A.端粒 B.凝集的X染色体 C.随体 D.巨大染色体 12.端粒的作用是()。 A.它们保护染色体使其免于核酸酶的降解 B.它们能防止染色体之间的末端融合 C.它们是细胞分裂“计时器”D.以上都正确 13.下列四对名词中,哪一对的表述是合适的?( )。 A.叶绿体—贮藏酶B.过氧化(酶)体—细胞中的转运作用 C.核仁—核糖体亚基的组装部位 D.溶酶体—细胞中的发电站 14.(2007年全国联赛题)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片段的交换和重组通常发生在( )。 A.偶线期B.粗线期C.双线期 D.终变期 15.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神经细胞C.表皮细胞D.上皮细胞

(免费)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包含全部内容)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一章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本章包括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器,细胞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通过膜的运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部分。根据1BO考纲细目和近几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 尽管自然界细胞形态多样,功能各异,但其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类等。 一、糖类 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总称,一般可用Cm(H20)n化学通式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结构相似,故又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又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还有些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糖蛋白的成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糖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如果糖类化合物中尚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为糖复合物,例如糖蛋白、蛋白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 (一)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单糖通常含有3—7个碳原子,分别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天然存在的单糖一般都是D-构型。单糖分子既可以开链形式存在,也可以环式结构形式存在。在环式结构中如果第一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第二位 碳原子的羟基在环的伺一面,称为α-型;如果羟基是在环的两面,称β-型。

重要的单糖有以下几种: 1.丙糖如甘油醛(醛糖)和二羟丙酮(酮糖)。它们的磷酸酯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2.戊糖戊糖中最重要的有核糖(醛糖)、脱氧核糖(醛糖)和核酮糖(酮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成分,核酮糖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3.己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都是己糖。所有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06,但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 (二)寡糖 由少数几个(2—6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称为寡糖。最多的寡糖是双糖,如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 1.麦芽糖麦芽糖是由一个α—D-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α-D-葡萄糖C4上的醇羟基缩合脱去一分子水,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麦芽糖是淀粉的基本单位,淀粉水解即产生麦芽糖,所以麦芽糖通常只存在于淀粉水解的组织,如麦芽中。 2.蔗糖一分子α-D—葡萄糖和一分子β-D-果糖缩合脱水即成蔗糖。甘蔗、甜菜、胡萝卜以及香蕉、菠萝等水果中都富含蔗糖。 3.乳糖乳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乳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 4.纤维二糖纤维二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分子的p-D-葡萄糖通过β-1, 4-糖苷键结合而成。

第十二章植物【生物奥赛(竞赛)辅导材料专题】

生物奥赛(竞赛)辅导材料专题第十二章植物 一、单项选择题 1.(河南97预赛)下列关于菜豆种子萌发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种子萌发需要外界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B 种子萌发必须具有完整的活胚 C 菜豆是由于下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出土的植物 D 菜豆是由于上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出土的植物 2.(广东99初赛)下列的各种生长条件中,哪一项不是种子萌发时的必要条件A 适宜的温度 B 含有氧气的空气 C pH值合适的土壤 D 适当的水分 3.(广东98初赛)下列条件中,哪项不是所有种子萌发都需要的 A 水 B 氧气 C 光 D 温度 4.(陕西99)右图是萝卜,在外形上可分为根头、根茎和根部,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3个部分分别由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 A 胚芽、胚轴、胚根 B 上胚轴、下胚轴、胚根 C 胚轴、胚根、胚芽 D 胚根上部、胚根、胚根下部 5.(广东99初赛)在下面几种结构:①皮层②中柱③凯氏带④外始式木质部⑤五壁增厚⑥中柱鞘,哪些结构是只有根的结构中才会有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6.(广东99初赛)从根毛区来看,水分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后以渗透的形式通过组织最后进入导管或管胞。指出水分先后通过的组织和名称是 A 皮层→中柱→木质部 B 中柱→皮层→木质部 C 皮层→木质部→中柱 D 木质部→皮层→中柱 7.(上海99)玉米茎基部产生的根属于 A 呼吸根 B 支持根 C 侧根 D 气生根 8.(河南97预赛)植物根的增粗主要是由于什么分裂活动的结果 A 中柱鞘 B 形成层 C 凯氏带 D 维管形成层 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9.(福建99初赛)滩涂受周期性潮夕浸润又缺氧时,某红树植物从滩涂匍匐根向上伸出幼笋状的分支根,此类根为 A 支柱根 B 板状根 C 呼吸根 D 寄生根 10.(广东98初赛)在根尖生长过程中,各段的细胞群出现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分化最明显的是 A 根冠 B 生长点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11.(福建99初赛)小麦种子萌发期间,种子内部矛盾运动非常激烈,首先是物质转化,然后为形态变化,试问在小麦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是 A 胚乳与胚中的物质以合成为主,重量不断增加 B 胚乳与胚中的物质以分解为主,重量不断减少 C 胚乳的物质以分解为主,形态由大变小,胚中的物质以合成为主,重量不断增加 D 胚乳的物质以合成为主,形态由小变大,胚中的物质以分解为主,重量不断减少 12.(河南97预赛)蕨类植物的输导组织中,运送水和无机盐的结构和运送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高中生物奥赛:动物行为学练练习(含答案)

《动物行为学》习题 一、选择题 1、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的筑巢,并将鸟的动物详细记录,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综合法 D、摄像法 2、最佳摄食理论认为:动物任何一种行为都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同时也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使动物从所发生的行为中获得() A、最大的利益 B、一般的收益 C、最小的收益 D、毫无收益 3、下列行为哪项是本能行为()A、反射B、条件反射C、操作条件反射D、习惯化 4、下列关于动物攻击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斗 B、攻击行为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生存 C、攻击行为都有身体的直接接触 D、公鸡的争斗就是一个实例 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 A、雌蛾分泌性激素 B、工蜂跳8字舞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的鸣叫 6、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定型行为的一组是() A、鱼类的趋光性,蛙的搔扒反射、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蛙的搔扒反射、蜘蛛织网、蚂蚁做巢、鸟类迁徙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昆虫的趋光性 D、鸟类迁徙、幼小黑猩猩从洞穴中取出白蚁、涡虫受到光照刺激后产生身体收缩 7、有些海产蟹类,当涨潮时钻入洞穴,退潮时爬出,这种行为称() A、定向行为 B、觅食行为 C、节律行为 D、防御行为 8、每年春天可看到大雁北飞,而在秋天则可看到大雁南飞。大雁的这种行为称为() A、节律行为 B、学习行为 C、取食行为 D、繁殖行为 9、杜鹃常把蛋产在其他小鸟的窝里,由小鸟代其孵蛋喂养小杜鹃。小鸟的这种行为称为() A、学习行为 B、社群行为 C、繁殖行为 D、后天性行为 10、下列行为属于节律行为的是() A、母鸡孵蛋 B、公鸡报晓 C、蛇追捕青蛙 D、公鸡争斗 11、牡蛎和蛤蜊等在涨潮时在水下觅食,有些珊瑚、环节动物和一些鱼类在潮水到达高潮时产卵,这些现象属于() A、昼夜节律 B、季节节律 C、潮汐节律 D、生物钟 12、野兔发现天空有老鹰盘旋时,立刻跑向自己的洞穴,这属于()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迁移行为 D、守巢 13、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的是() A、行为过程是否引起伤亡 B、行为双方是否同种 C、行为双方是否同性 D、行为双方是否得利 14、在北极海滩上,两只雄海豹常发生血战,目的是为了() A、捕获食物 B、争夺食物 C、躲避侵害 D、占领“领域” 15、下列哪种行为既是防御行为,又是利他行为() A、尺蠖的拟态 B、黄鼬释放臭气 C、挪威旅鼠的自杀行为 D、母鸡发现老鹰时的报警鸣叫 16、下列属于典型的利他行为的是() A、三棘鱼的配对行为 B、黄鼠的报警行为 C、清晨森林中群鸟的鸣叫 D、池塘中雄蛙的鸣叫17、蚯蚓在“T”形管中经多次尝试,学会了如何逃避电击,如何找到食物,这种学习方法叫() A、习惯化 B、印随学习 C、联系学习 D、洞察学习 18、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讯息者发出讯息以改变接收讯息者的行为。则下列何者不属于“沟通”() 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他种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 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即时躲避天敌 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天敌注意 E、以上皆是 19、下列关于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互相攻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繁殖时期雄三刺鱼对红色邮车发生攻击,这是种固定动作格局 B、其中的红色是符号刺激 C、对红色模型发生攻击的原因是雄鱼繁殖时间腹部变为红色 D、攻击的目的主要是捕获食物 20、两只狼为争夺食物而互相争斗的行为属于()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繁殖行为D、社群行为 21、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A、大马哈鱼的洄游 B、园丁鸟对自己家庭的装饰 C、1条雌鱼吞食自己的受精卵 D、母野鸭保护小野鸭 E、雄性大山雀在巢区发出警告性鸣声 22、下列()属攻击行为A、猛兽追击猎物B、两只羚羊为争夺配偶而格斗C、乌鸦对猛禽群起而攻击D、黄鼬以臭气使狼避而远之 23、下列有关动物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雌雄萤火虫都能发出荧光 B、雌蝉不会鸣叫,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C、蜻蜓点水不是为了喝水,而是交配前的求偶行为 D、鸟类的鸣声有地方口音,这是由基因决定的 24、雄羚羊向雌羚羊表示“亲热”和“爱慕”的动作属于繁殖行为过程的() A、交配行为 B、哺育行为 C、识别动作 D、占领巢区 25、鸟类繁殖过程中,一般说来,给雏鸟喂食的是() A、雄鸟 B、雌鸟 C、雄鸟和雌鸟 D、其他鸟类 26、孔雀开屏主要是() A、雄鸟向雌鸟展示美丽的羽毛,引诱雌鸟 B、雌鸟向雄鸟展示美丽的羽毛,引诱雄鸟 C、孔雀发怒的时候 D、孔雀发现敌害的时候 27、松鼠将覃类挂在树上晒干的行为属于()A、贮食行为B、招引异性C、防御行为D、哺育行为 28、阿尔卑斯狒狒“等级社会”中的“首领”是() A、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 B、一个最占优势的雌狒狒 C、一个幼狒狒 D、一个下级雄狒狒 29、“首领”雄狒狒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年龄最大者 B、跑得最快者 C、会寻食物者 D、攻击行为是得胜者 30、群体中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都是动物的() A、识别方法 B、“语言” C、求偶形式 D、警告形式 31、“鸡叫三遍天亮”,公鸡报晓的第一次啼叫还是完全黑暗,间隔一定的时间再报第二次,第三次,每天早上都如此准确,公鸡判断时间靠的是()A、潮汐节律B、昼夜节律C、生物钟D、月亮 32、下列鸟类中具有迁徙行为的候鸟是①麻雀②大雁③天鹅④喜鹊⑤家燕⑥杜鹃()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33、母鸡失去出雏鸡以后无目的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照顾,说明繁殖期间的母鸡哺育后代的行为是() A、它的爱好 B、它的本能 C、它的生活需要 D、它怀念自己的雏鸡

生物竞赛知识点归纳

植物形态解剖(一) 1.花托 伸长呈柱状:玉兰 凸起呈覆碗状:草莓 凹陷呈杯状或壶状:蔷薇 膨大呈倒圆锥状:莲 雌蕊基部形成分泌蜜汁的花盘或腺体:柑橘葡萄 花托在受精后迅速伸长,将子房推入土中(雌蕊柄、子房柄):花生2.花萼 两轮花萼:外轮称为副萼:锦葵棉草莓 引伸成短小管状凸起(距):旱金莲凤仙花 离萼:油菜蚕豆 合生萼(萼筒):烟草牵牛 早脱萼:罂粟 宿存萼:茄番茄柿栀子 3.花冠 离瓣花:油菜桃李 合瓣花:南瓜牵牛 整齐花(辐射对称花):油菜桃李 不整齐花(左右对称花):豆科植物的花 两被花(重被花):油菜桃李 单被花(仅有一轮花被):荞麦桑 裸花(无被花):杨柳 同被花:百合君子兰 3.花冠形状 十字形:油菜萝卜 蝶形:蚕豆 舌形:菊科植物头状花序的边花 管形:马兜铃 漏斗形:牵牛 唇形:芝麻 钟形:南瓜 轮形:茄 4.雄蕊群 无定数:棉山茶玉兰 少而一定:油菜蚕豆小麦 四强雄蕊:十字花科 二强雄蕊:唇形科玄参科 单体雄蕊(花药分离):棉花山茶 二体雄蕊:豆科蝶形花亚科(9+1) 三体雄蕊:小连翘 多体雄蕊:蓖麻金丝桃 聚药雄蕊{花药聚合}:葫芦科菊科

5.心皮 单雌蕊:豆科 离生雌蕊:草莓玉兰 合生雌蕊(复雌蕊):番茄柑橘棉 子房合生,花柱、柱头分离:石竹梨 子房、花柱合生,柱头分离:向日葵棉花 子房、花柱、柱头合生:番茄柑橘 6.胎座 边缘胎座:豆科 侧膜胎座:三色堇罂粟黄瓜 中轴胎座:百合柑橘鸢尾苹果锦葵科 特立中央胎座:石竹报春花樱草 基生胎座:向日葵 悬垂胎座:桑 7.子房位置 子房上位下位花:油菜蚕豆 子房上位周位花:月季蔷薇樱桃 子房下位上位花:梨苹果瓜类 子房半下位周位花:忍冬接骨木虎耳草 植物形态解剖(二) 1.毛茛科两条进化趋势: 虫媒、风媒 2.蔷薇科6种果实: 绣线菊亚科:蓇葖果少蒴果 蔷薇亚科:聚合瘦果聚合核果 梨亚科:梨果 李亚科:核果 3.克朗奎斯特系统中 木兰纲有6个亚纲: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百合纲有5个亚纲: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拓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 4.分类阶层表【需背下英文】 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5.维管束类型 外韧维管束:多数植物梨向日葵蓖麻 双韧维管束:葫芦科(南瓜)旋花科(甘薯)茄科(番茄)夹竹桃科(夹竹桃) 周韧维管束:蕨类中多见某些双子叶花丝中 周木维管束:鸢尾的茎胡椒科 (龙血树:茎初生为外韧维管束次生为周木维管束) 6.有胚乳种子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水稻小麦玉米洋葱高粱麻 双子叶植物:蓖麻烟草茄辣椒桑苋菜胡萝卜田菁番茄荞麦柿黑枣 无胚乳种子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棉瓜 单子叶植物:慈姑泽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