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哲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哲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哲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哲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高苑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个人的哲学素养是他对智慧的无条件的热爱,对纯粹理论态度的觉解,对人性的理性自觉;是对自

觉地修养自身、完善自身的渴求;是对历史地、批判地、辩证性地把握自身和现实世界的向往。良好的哲学素养有助于培养我们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助于我们对人生意义的寻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哲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需要我们葆有一种纯粹的理论态度,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一新”的心灵成长维度以及要以批判的、开放的历史态度把握自身和现实世界。

[关键词]

哲学素养;培养与提升;纯粹;修养

[中图分类号]

B-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13)02-0086-03

[收稿日期]2012-10-15

[作者简介]高苑(1984—),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辩证法理论。

第2期2013年3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 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2Mar.2013

doi:10.3969/j.issn.1007-5674.2013.02.025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与动物只具有本能的生存活动不同,人不仅要生存,更重要的是要生活,人无法忍受自己的人生失去意义,无意义的生活意味着自我的失落,意味着生命的萎缩。所以,人在一生当中总是在不断地寻求生活的意义,努力为自己的存在找到意义的根据,充分实现自我。良好的哲学素养有助于培养我们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助于我们对人生意义的寻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一、什么是哲学素养

总的说来,一个人的哲学素养是他对智慧的无条件的热爱,对纯粹理论态度的觉解,对人性的理性自觉;是对自觉地修养自身、完善自身的渴求;是对历史地、批判地、辩证性地把握自身和现实世界的向往。

具体来看,首先,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哲学素养就是“爱智”,这也是“哲学”这个词的词源。“爱智”就是对智慧的无条件的热爱,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无意义的”到柏拉图的“通过人的不断回忆来获得理性生活”,都间接反映出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对智慧的热爱、对彰显人的理性的渴望。到了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这部名篇中,开篇就对智慧有一个经典式的说法。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解,智慧应该是为学术而学术的自由,不为任何功利目的,没有任何实用目的,为学术而学术。这种始于惊讶和好奇的纯粹的求知欲望,正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它是人的自由的

最高实现。”[1]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爱智就是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的对智慧的纯粹的爱,就是为学术而学术,而为学术而学术的自由是人的最本真的生活方式,所以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奠定了西方哲学为学术而学术的自由理性精神,“在希腊一些哲学家看来,人所具有的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而接近神性的东西,所以理性的充分运用和自由实现,就是人的使命和生命的意义。”[2]。这种自由理性精神中必然内蕴着一种纯粹理论态度的思维,这种思维是一种对人性的理性自觉,人只有在理论世界中运用自己的理性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到了近代,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确立了理性的主体地位,而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改变了以往的从客观到主观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人的理性中心地位,“人为自然立法”,“人是目的”,充分彰显了人性的理性自觉。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建立起其大全式的哲学体系,把理性视为宇宙的主宰,这就把对人性的理性自觉推向顶峰,纯粹理论态度的思维也在黑格尔这里得到升华。

其次,对于中国哲学来说,哲学素养就是修身,就是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成为大写的人的追求。孔子所讲的修身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他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句话实际上总结了孔子一生的求学过程,从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直到七十岁,

86——

经过一生的不断学习、完善自身、修养自身的过程,七十岁时达到随心所欲而又不逾越礼法的境界。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但是这些德还只是善端,如果需要把它们实现出来就需要扩充,即“尽心”。在此基础上,孟子通过对“浩然之气”的讨论,描述了自己的精神修养发展过程。养浩然之气的方法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知道”,道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道,另一方面是“集义”,就是经常做一个“天民”在宇宙中应当做的事。两方面的结合就是孟子所说的“配义与道”。一个人能够“知道”并长期“集义”,浩然之气就自然而然的产生。[3]而浩然之气就是充分发展了的人性,通过“养”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大学》中把三纲领、八条目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些步骤,都是修身的途径和手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步骤,是修身达到最后实现的途径和手段。王阳明则把大学定义为“大人之学”,把《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归结为一句话:致良知。良知就是对事物的最初反应使我们能够自发地判断是非、善恶,是一种本性的表现,也就是“明德”,即心中的本性,“致良知”也就是“明明德”,这是王阳明的中心观念,自我的修养就是遵从自己的良知,将良知付诸实践。钱穆先生基于对宋明理学的解读明确地讲中国哲学是一种修养论,从修身的角度就是变化气质,陶冶性情的过程,就是“内圣”的过程。经过修养的人在外貌体征方面会发生变化,表现于外的内在修养就是“气象”,“气象”也可以说是人的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

最后,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哲学素养是以历史的、批判的、辩证的态度理解问题、把握问题,追求人的自由自觉本性,人的解放。马克思在批判以往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新哲学,他批判了旧哲学“解释世界”原则,以“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问题意识贯穿于自己的哲学始终,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世界,进而敞开人的自由自觉本性,实现人的解放的价值旨趣。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的批评,提出了自己对“对象、现实、感性”的理解方式,即“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4]马克思批评“唯心主义不懂得感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是意识能动性的根本原因,只是抽象地发展了意识能动性,批评旧唯物主义同样不懂得感性活动和实践的意义,只能做到对事物单纯的、静止的直观,所能达到的只是感性的确定性,而无法理解人类认识和实践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特别是无法理解感性活动的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历史性的奥秘”[5],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实质都是要寻找世界的终极根据,是一种本体化思维方式。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实现了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来看世界,世界不再是外在于人的与人无关的自在存在,而是承载着人的目的性要求的价值存在,世界不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性结果,世界的变化不是与人的活动无关的自然进化过程,而是人的实践活动所推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人与世界在对象化活动中形成本质交换,内蕴着与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来看人,人不再是失落在实体中的抽象的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就是人的生活的全部根据,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由于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趣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在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辩证觉解中和对有限现实的批判超越中生成和确立真实的价值目标,并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身的现有处境而不断使理想向现实转化,促进现实向理想不断生成,从而在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发展中实现着人的本质的全面性、丰富性、完整性和自由性”[6],真正实现人的解放。

二、如何培养与提升哲学素养

(一)要葆有一种纯粹的理论态度

所谓纯粹的理论态度就是指为学术而学术的理论态度,就是排除任何杂念,关注学术自身,不是把学术当作实现其它目的的工具,比如作为政治的、升官的、赚钱的工具,而是把学术当作目的本身,单纯为了追求真理而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理论态度。

“亚里士多德所说不为任何实用目的的、为学术而学术的思想,这可能是胡塞尔所说的希腊理性精神的核心。”[7]自古希腊时期开始,哲学家们就为西方文明奠定为学术而学术的理性精神,面对令人惊奇的世界,他们主要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初步运用理性思维能力,追求真理,对世界进行粗略地哲学概括,这既是西方理性主义的源头,也开创了西方的科学精神传统。文艺复兴时期,理性成为时代的主题,理性作为解放的力量把人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近代笛卡尔把知识的确定性奠基在理性的“我思”基础上,试图通过演绎的方法达到知识的确定性,为科学奠基。康德更是提出“人为自然立法”,“人是目的”,指出人的理性既能为自然,也能为自身立法。黑格尔作为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则把整个世界历史描绘成绝对理性的辩证发展过程,把理性推向绝对理性的顶峰。

从古希腊时期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由纯粹的理论态度所奠定的科学精神传统成为后来西方的主流思想。这样一种独特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理论态度,使西方人抛却功利目的,充分发挥理性精神,崇尚科学,成为西方的科学创新、技术发展和经济、军事等实力增强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像西方国家一样,葆有一种纯粹的理论态度至关重要。

(二)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一新”的心灵成长维度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从为人、做人、修养论的角度说,我们总能从别人身上学到某些东西,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我们能随时发现周围人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些优

87

——

点,使我们身上的每个毛孔,每个细胞,都全身心地向我们周围的生活开放,去吸取营养,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学者,肯定会有很高的成就,会达到《大学》中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的所谓“日新盛德”的状态,所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并不是言不符实。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像古人那样去学《论语》,是不是真的切己体察。

切己体察就是把学问变成自己心灵的内在的真切体验,变成一种心灵变化、陶冶的过程,也就是变化气质,陶冶性情。如果真的能跟上中国哲学的学理、学路,我们也能感受到自己心灵的那种真实的内在变化,孟子那段著名的话,“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8],举手投足都是学问,“睟然见于面”,从脸上就能看出来。用魏晋《世说新语》里的记载,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9]“清虚日来,滓秽日去”,就是清静淡泊之志一天天增加,污浊的思虑一天天去掉,最后修养到什么程度呢?修养到神清气爽,睟然见于面,从脸上就能看出来。

对中国哲学的这样一种修养论的理解,我们也可以视其为一种实践论,或是一种成长论,或者说是成人论——

—使人成为人。高清海先生曾经说过,猫不用做猫,狗不用做狗,因为按照它的自然遗传、自然习性它就成为猫、成为狗,而只有人需要成为人。所以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儒学也好,甚至更宽泛地说,整个中国传统哲学也好,儒释道各家,无非都是关于心灵成长的学问,而心灵成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修养和实践。

(三)要以批判的、开放的历史态度把握自身和现实世界

首先,要以马克思的批判的、辩证思维来把握现实世界和人本身。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强调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强调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性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马克思的辩证法在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中总是内蕴着对它的批判态度和价值要求。以这样的态度来把握现实世界,世界就不是从来就有的一成一变的僵死的存在,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历史性的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为“我”的存在。

另一方面,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从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出发,在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超越中,确立价值目标,并且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使理想转化为现实,从而使人不断否定自身、超越自身、完善自身,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及最终的解放。

其次,要葆有一种开放的理论态度。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是批判的、辩证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开放性的、生成性的、历史性的、面向未来的理论,是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自我更新的理论。所以葆有这样一种开放的理论态度,必然有助于哲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最后,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是对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的概括。“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但是,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10]“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11]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也就是坚定人的自由解放的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和价值旨趣,有助于我们不断否定、发展自身,有助于哲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利天,张岩磊.哲学的人性自觉及其意义[J].新华文摘,2011(12).

[2]孙利天.学术规范的内在支撑——

—学术精神[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9.[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5]高清海,孙利天.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1(5).

[6]胡海波,等.哲学导论[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229.[7]孙利天.哲学与纯粹思想[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2).[8]孟轲.孟子·尽心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0.

[9]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3.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7.

[责任编辑:徐兴祥]

88——

大学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书

大学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书 (一)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来到大学的校园里,学习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但是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的敬业和道德品质也是必备的,而这些品德修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个人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培养,以应对以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需要。 以下,是我对自身的一个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一、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专业化自身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壮大,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社会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应该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 1、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现在专业课分了两种类型的专业课,有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之分。我们要明确好自己日后想要发展的专业方向,然后根据自己想发展的方向再好好选定自己发展方向的专业选修,对选修的内容进行筛选。如果有些知识是对自己有用的而学校却没有相关的课程的话,就要自己查找相关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要把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的专业自己都弄通,这样我们日后出到社会,做事才会更顺心。 2、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知识积累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专心听课,下课后积极思考课堂老师所提及的知识点,并且遇到问题时查看相关书籍并努力思考。只有认真上好每堂专业课,我们才有

可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的核心所在,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使用点,才能更好德把知识运用起来。另外,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掌握已学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3.知识的专业化我们从书本上,老师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只是一些基础,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些基础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需要对我们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工,也就是要我们的专业知识更专业化。但是,我们该如何做到知识的更加专业化呢。 ①多上网查阅意向职业的最新动态,看看意向职业都需要那些具体技能。并多想老师请教如何掌握该技能。 ②勤于实践。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多去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做各种实验来巩固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校内外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科技协作、科技服务活动。 4、自修专业上下游知识,丰富自己见识要学好一门学科,除了掌握好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外,我们还需要多去了解相关专业的上下游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见解才不会一知半解,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全面,我们运用起我们的知识起来才会更得心应手。 5.发展兴趣人们常说,兴趣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包括我们的学习热情。而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事物本

浅谈教育哲学

浅谈教育哲学 除了接触过马克思的哲学外,我再也没有阅读过任何的哲学著作。教育哲学是今年开设的一门课程,3月13日上了第一堂课。李老师在课堂上首先突出了《教育哲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称其为“画龙点睛”,然后着重围绕“怎样学好教育哲学这门课”这个问题进行论述。逻辑思维十分严密,旁征博引,让我感受到李老师渊博的学识。 读了《教育哲学》这本书,我可以看出作者的逻辑性是很强的,从什么是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历史,从人生与教育,知识与教育,理性与教育,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公正与教育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实,我也不是很明白里面讲的东西,主要的体会就是:教育哲学是个力量学科,研究人的发展问题,比如人生:书中讲了很多的人生观,宗教人,自然人,社会人,理性人等,可以讲是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的问题,用教育来扩展哲学的界限。记得最早的时候教育学是从哲学中分出的一门学科。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这门课,随后赫尔巴特在大学里教授教育学。教育与人生,教育可以提高人生的境界,可以从一般接受很好教育的人都有很好的素质和宽广的胸怀。接受过教育的人遇事冷静,沉着,认真地思考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而没有接受很好教育的人会遇事冲动或盲从,他们更容易被感情所辖制。我认为有理性的人都喜欢接受教育,而受过教育之后更加理性了。假如问我理性是什么?我真的不知从何说起,在石中英老师的《教育哲学》中这样说:理性是一种“推理能力”,在《牛津哲学词典》中的释义:“人类心灵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行为,信念,论述,政策等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的。后来康德又把理性分为世间理性和纯粹理性。黑格尔把理性分为积极理性和消极理性。韦伯把理性分为分解理性等。这些我都是才知道的名称,具体的内涵也没有查资料。人事需要理性的,并且越想做大事的人越需要理性。 教育哲学目的是对教育进行哲学上的理解,对哲学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理解,即把哲学看成是哲学教科书,或者是教育哲学著作,看成是一门系统的概念范畴,命题以及构成的知识体系。一种是动态的哲学,即把哲学看成是一种思维,一种寻根问底与不断反省的思想态度。如果我们看一本书太追究这本书的结构与语言逻辑思维,我们从中并没有吸收到读者的思想的精华,也许对于写作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骨髓里的思想是没有任何提升的帮助。若反思是对全文的一种追问,或者对一段文章进行价值层面的哲学思考,则这种思想与思维则会伴随你一声,甚至可以理性的严谨的逻辑思维会带动静态的哲学。关于我从这篇当中得打的领悟很多,更多的是从知识上,让我系统地对中国古代的知识有了新的把握,同时也为我在教育哲学的思想上打了一定的基础。这是一本与其说是通论的书,不如说

《教育哲学》试卷及答案教学文案

《教育哲学》试卷及 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哲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提倡进步教育,改革传统教育,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是 (A) A.帕克 B.杜威 C.贝尔斯 D.斯坦利 2.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A.杰克 B.赫钦斯 C.杜威 D.阿奎那 3 A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4.B提出教学要创造“儿童最近发展区”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5.C提出学科基本结构为教学中心,即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主题。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6.C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特别是大批科技精英。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7.B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8 在教学过程中反对知识霸权是课程特征(B)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9 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知识(A)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10 教育的( C )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A.人口功能 B.育人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11.以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德 B.卢梭 C.那托尔普 D.涂尔干 12.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卢梭 B.孔德 C.那托尔普 D.杜威 13.以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马克思 14.教育的本体价值是B。 A.社会价值 B.育人价值 C.经济价值 D.文化价值 15.教育的工具价值是A。 A.社会价值 B.经济价值 C.文化价值 D.育人价值 16.教育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C”的问题而展开。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心得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心得 因为刚工作不久,工作经验不是很足,自认为也很缺乏,因此工作之余,常常打开《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细细品味。 本书的作者刘金生、霍克林、魏定敏把教学素养分为了五大块:第一章,有效教学设计的训练;第二章,有效运用教学策略的修炼;第三章,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第四章,人本精神的修炼;第五章,理论素养的修炼。 因为我是教育工作队伍里的新丁,所以我先从最基层的第五章理论素养学起。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打一个哲学的底子。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近本规律的学问,哲学是研究世界总体的,它着眼于世界的统一性及其规律。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都会影响教育的发展。哲学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表现在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对教育有预见作用,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有解释和说明作用,对教育实践还有选择和规范作用等。 书中举了魏书生的事例。魏书生是我的偶像,前些年通读了他的很多书,他是一个奇人,他创造了一个中国教育的奇迹,二十多年前就前瞻性的开始了课改,这些都缘于他精大博深的哲学和教育理论。哲学使人睿智,使人做一切事情都得法,或许这也是它成为教育大家的原因之一吧,由此可见,当老师真的应该懂一点教育哲学,打好 坚实的哲学功底。

其次,要全面接触教育理论。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建设人才,必须全面接触和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最后,要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形成现代学生观。 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因此,教育是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分不开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符合国家要求。 教育是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息息相关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作为教师,要以全新的视野对待学生,形成现代学生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教育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接下来我根据自身教育实践的弱点,细细品味了本书的第三章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 驾驭的本意指的是驱使车马,比喻掌握控制和支配。驾驭课堂指的是教师掌握、管理和控制课堂。掌握、管理和控制课堂既是一种能

浅谈教育哲学的灵魂

浅谈教育哲学的灵魂 摘要:哲学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精神”是哲学的灵魂所在,从古至今,无论中外,人们一直追寻着哲学的灵魂。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哲学时也应该抓住哲学的“精神”。同理,我们学习教育哲学时也不能离开它最本质的东西――对精神的追求,国内和国外对其追寻的方式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哲学研究内容和方法。但是两者都赞成在“生活世界”中还原哲学的灵魂或本质。本文就从“生活世界”出发,从国内和国外的比较中分析哲学精神。 关键词:精神生活世界人的主体性人的自由 对哲学早就不陌生了,因此我在看《教育哲学》这本书时,一开始觉得只不过是将有关哲学的规律运用在教育领域而已。我总是觉得以前学的哲学都是些枯燥的教条,即使将它们运用在教育上也会是枯燥的,因而对《教育哲学》也失去了激情。教育哲学不是一个学科组成部分,而是贯穿其中的一种精神,教育哲学就像一根线,把其它各门学科穿起来。教育哲学是不是一种放之四海的真理?教育哲学的这根线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哲学。虽然我没有很深入的探究每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似乎深深地体会到哲学的本质:它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 哲学是对一种精神的追求,可现实中我们往往注重某类自然科学知识,将这种知识代替哲学思想。我们承认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知识凸现而思想凹陷的时代,人们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目不暇接,以至于无暇思考自身的处境和命运。我们的教育把几千年以来哲学家追求的精神弃置,把学生被视为“知识的容器”,于是我们重视物的价值取向,注重物的增长,重视社会发展中某些外在的,可量化的东西,认为社会发展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物质财富的积累等等。教育成为财富积累的工具,科技的载体,是实现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指标。这时的哲学早已变成枯燥乏味且需要灌输的教条,哲学失去了自己灵魂,也导致了教育长期以来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冷漠与遗忘。爱尔维修曾指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精神性,人的精神不平等是他们所受教育的结果。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在《人的奴役与自由》中指出,通过精神的变革使人摆脱受奴役状态走向自由,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弗罗姆指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生活还没有开始时就死去了,这是一个悲剧。”[1]一个受教育的人,如果在精神世界上未获得应有的发展,既是他的不幸也是教育的失败。伽达默尔也曾说,“教育意味着一场及其深刻的精神变革”,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重要在于使学生精神发生变化,教育要有“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的精神。失去了这种精神,哲学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生机。 哲学本质上是实践哲学,也是哲学解释学体现的本质。解释学关心人与世界最基本的状态和关系,要揭示理解的种种条件和性质,理解人的“存在方式”。因此,“实践”并不意味着物质化,相反是深刻地体现哲学的精神。在实践中,行为者不断与周围环境或其它行为者建构着自己的意义,丰富已有的生活世界。 既然精神是哲学的灵魂,那什么是“精神”,中外哲学家又是怎样对它探讨的? “精神”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属性,不同的人的身上表现也有差异。《辞海》对“精神”一词作了五项释义,实际上综合起来就两类:一类指人的主观存在状态;另一类指事物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神韵或主题。[2]总的来说,“精神”主要是对人的主观存在状态的描述与定位,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属性。我们平时提的“精神”是相对于物质存在而言的人的主观存在和意识存在,也可以说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主观理解。马克思.舍勒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中也指出,“‘精神’这个词除了观念思维之外,还包括对原始现象或本质内容的直观,同时还包括如;善良、爱、悔恨的自由选择等意志和情感活动”。纵观古今中外的哲学史,可以发现:我们从对客观世界的研究逐渐转向对人的研究,重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等,而作为推动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精神,也越来越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倡导仁爱精神,老子主张静虚淡泊、返璞归真的精神,孟子倡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救世情怀等等。中国人谈精神似乎更具有强烈的伦理色彩,总与人生、处事、信仰相联系,重视人的修身养性。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哲学谈的精神内涵没有深入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范本(完整版)_3

计划编号:YT-FS-9090-68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范本(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范本(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对于多数毕业生来说,别说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虽然投递简历者不乏名校学士、硕士,考到的职业资格证书、IT证书、外语证书等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却常常出现各种状况,表现不尽如人意,使很多企业都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自己的显性职业素养外,还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隐性职

业素养,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然后才能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企业用人问题。 1.职业素养及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 所谓职业素养,就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定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内容。 大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其在校期间实际上就是其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是从“纯学生”到“社会人”、“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阶段。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必然由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内容构成。可以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看成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我对教育哲学的理解 读《现代教育哲学》有感 对问题的把握一般来说两个层面,即对问题事实的把握和对问题实质的把握。前者一般侧重于问题自身的来龙去脉,是对问题信息的“第一手”把握与认识。后者则是在掌握问题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能够反映一定性质特征的某一类思想或观点,实际上也就是问题的实质。对一个问题的把握当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对问题实质的把握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方面。 对教育问题也是如此。 把握教育问题,一方面要熟悉知晓教育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样貌或形式特征,另一方面要从这些教育现象中提炼出与之匹配的教育规律或教育思想。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评判,通过对教育问题或现象以具体分析的方式完成自身教育认识的一次次飞跃。 王坤庆教授的《现代教育哲学》中的关键词“教育哲学”就是我们把握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根或源,我们对教育问题或现象的规律总结即来源与此。所以,教育哲学是我们研究教育所必需的独特视角和价值定性的出发点。我们当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 什么是教育哲学? 按照王教授的说法,“所谓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教育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人们关于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解和分析。 一,教育哲学的源头是普通哲学。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

东方哲学史还是西方哲学史,其自始至终都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也是伴随着哲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一门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教育哲学因具有高度的教育思想性、教育规律的普遍性和对教育科学的指导性而与普通哲学有着比其他教育要素更为紧密和天然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今中外许多先哲大家的哲学思想就是其教育哲学思想。如我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论语》一书,在表达其哲学观的同时,也表明了他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另一个儒家代表人孟子在哲学观与教育观上与孔子同出一辙,他将孔子建立的儒家教育思想体系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化,哲学上的“人性论”与教育上的“性善论”相结合而规定的“明人伦”教育目的,很好地体现了二者的紧密性。在西方,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建立了一套以理念为基础的哲学体系,而教育哲学思想在这个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而使他成为教育思想史上理性主义教育观的始祖。纳托尔普曾评价柏拉图说:“在柏拉图,哲学与教育学是完全一致的。”由此看来,教育哲学脱胎于普通哲学,是普通哲学的应用哲学与实践哲学。它以相对确定的哲学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为基础,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从而对教育实践提供系统完备的可进行操作的思路或方法。 二,教育哲学在教育理论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王坤庆教授认为,从总体上来讲,科学的发展丰富着哲学,哲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着科学,指导科学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哲学以其理论的高度性对科学起着指导作用。同样地,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教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为了使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更好地衔接,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制订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和身心素养的提升,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综合素质。 一、制订合理的计划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通过专业学习达到预期的结果。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专业能力方面和实际应用方面达到较高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壮大,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大学毕业生应该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知识结构的根基。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大学生要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精益求精,对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深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并善于将其所学的专业和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紧密联系起来。 二、能力的自我培养 大学生在大学应基本上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大学生自我培养能力的途径主要有: ⑴积累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勤奋是成功的钥匙。知识的积累要靠勤奋的学习来实现。在校期间,我要掌握已学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⑵勤于实践 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学生是否学到知识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知识的标准。因此在校期间,我会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认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热心各种公益活动,积极参与校内外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科技协作、科技服务活动,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讲学班;利用寒暑假期,到工地现场跟随工程师实习。 ⑶发展兴趣

浅谈重视教育哲学的论文

浅谈重视教育哲学的论文 《高等教育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摘要: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以 传授高深学问为质量标准。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并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关涉 到更多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基本价值诉求,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新 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质量观因此经由认识论哲学向政治论哲学转变。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高等教育质量观;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 当代高等教育的诸多问题需要提升到哲学高度来考量。能否把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提升 到哲学高度来考量,是我们能否进一步深人研究高等教育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其质量标准的不同和变化,都与同一时期哲学思维范 式的转换密切相关。本文以高等教育哲学为切入点来分析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及 转型期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走向。 一、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界定 所谓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否满足高等教育主体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1]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本质上是教育价值问题,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与优劣直接影响 到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其质量标准由探究知识到关 注服务,由一元价值到多元价值的转变,既有来自时代变迁和社会的新需求,又有教育自 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更为根本的则是受到这一时期哲学由认识论向政治论转型的深刻影响。 布鲁贝克将高等教育哲学分为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哲学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认识 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由此而知,高等教育质量观不 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背后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从根本上说,高等 教育质量观是随着哲学视野的转换而变迁的。高等教育质量在认识论思维方式影响下,主 要是以理论理性为主导,强调对高深学问的追求,“为知识而知识”;而在哲学范式由认 识论向政治论转型时,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开始由以关注高深学问为目的转向以实践理性为 主导,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从而彰显高等教育的公共价值。 二、认识论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大学不仅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也是高贵与卓越的象征。当 时的高等教育以知识传授、知识发现和理智发展为宗旨,为知识本身目的追求知识,这是 一种认识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现代大学是理性主义的产物,反思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其理念的发展和职能的扩展正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和哲学范式的变化。“大学作为 学者进行教学、科研和从事社会服务的场所,我们只有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具体环境 里才能弄懂大学的这些任务究竟是什么”。[2]首先,大学的培养人才职能最初以传承知 识为途径,以知识的纯粹理性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其质量标准。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复习参考题 一、简答题 1、试述古代三种关于天的形成说。 神造说、道成说、天演说 2、试述古代对天的几种不同理解。 自然之天、主宰之天(人格化了的上帝、道/理) 3、试述古代对天的不同称谓。 苍天、皇天、旻天、昊天、上天 4、试述古代对天的作用的不同看法。 “天”可信、可疑、可敬、可恨、可烦、可诉、可祈求、也可诅咒 5、试述古代关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分、天人不相预、天人交相胜、人定胜天等几种不同的天人关系学说。 (一)天人合一: 一种是人与天合,人与天地同道,所谓“参天地之化育”就是说人从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中,得到启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如《周易》中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在“天人合一”中,也有不少迷信和糟粕,如“君权神授”,人间的皇帝可以代表上帝讲话,在殷周之际的天命观思想中,充分体现出这个问题。如《尚书》中的《汤誓》和《秦誓》,无论是汤伐桀,还是武王伐纣,都是假借“天命”来号召民众,要求万众一心地“恭行天罚”君权神授,固然有其迷信的一面,但也有认真对待、不敢怠慢、严格要求的一面。除君权神授外,在“天人合一”中还有性之所在,即人性是来自天命的思想。如《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把天命与性、性与道、道与教的关系讲的极其明白,它在儒家人性论中占有着主导的地位。所以“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也是极其复杂的,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东西,要作具体的分析,去粗取精,不能笼统的简单肯定和否定。 (二)天人感应: 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向消极方面的发展,当然也不可否定其中也有某些积极的因素。汉代儒学的神化,董仲舒为代表;到宋明理学,这种思想又有所继承和发展,只不过是由神学向理学方面转化而以。“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把先儒中天命的思想进一步神学化后提出的命题。他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天能够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够感动上天,他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互相感应。因为天人是相类的天人是相与的。进而提出上天福善惑淫的思想,认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遣告之,遣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所以天降灾异,在于救国家之失。人们如果能虔诚地顶礼膜拜,也会感动上天,使其对原来的安排作某些改变,转祸为福。但是他的“天人感应”思想,除去封建迷信等消极因素,也有规范人们去恶从善,包括对统治阶级有一定的约束的一面,从这点来说,也不无某些积极因素可取。 (三)天人相分: 荀子提出“天人相分”的思想,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是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运行,并不以人世间的善恶而改变。他认为自然之天,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们如果能自强不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可以“制天命而用之”。 (四)天人不相预、天人交相胜、人定胜天: 天人相分的思想一直为后世的唯物主义者所继承,发展为“天人不相预”、“天人交相胜”、“人定胜天”等科学命题。如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

教育哲学对小学教师的意义

『教师』[教育新闻]石中英呼吁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精神资源(转载) 访问数:810 回复数:6 楼主作者:yulinyuxu发表日期:2007-4-23 11:03:38 石中英呼吁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精神资源 近日,教育哲学领域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中英教授呼吁,要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 什么东西是好的?教育哲学为教育提供了价值判断 记者: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教育是由无数琐碎的小事构成的一种具体行动,而哲学则是形而上的抽象理论,它们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教育真的需要哲学吗? 石中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原理说明在具体事物的中间有着一般性的知识假设、价值追求和伦理信念,比如说这里面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真的、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这些问题的追问和反思,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包括存在于这种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在实际的工作里面,一些具体教育问题的解决或者具体教育问题的思考,最后都要追溯到一些这种比较一般性的,我们用哲学的话说就是比较抽象的一些问题上来。比如说一个老师打学生了,这是个具体问题吧?以前我们说老师打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学生学不好,老师就是要打,这就涉及很复杂的一些问题。老师打学生的目的,如果排除了泄私愤的情况而言,一般都有一种教训的味道,教训的目的是让他变好,那么从这个动机来讲并不坏。从经验层面上来看,有的学生可能真的打好了。今天我们一贯地反对体罚,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可以从很多角度分析,一个从动机来讲,一个从目的来讲,一个从效果来讲,甚至可以从手段本身的道德不道德这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的分析就涉及怎么看待学生、怎么看待老师、怎么看待师生关系的本质。这些问题,就很容易和伦理学啊,和哲学啊,和人性论啊结合到一块儿。比如说有这种说法,叫“孩子不打不成才”,甚至还有个比喻,说你看看小树苗,你要不修枝剪枝它就长不大,它就乱长一气。这种比喻实际上就是一种哲学假设,把孩子看成是自然的树木。树木生长本身是有内在秩序的,我们要让它结出好的果实,确实是要修枝剪枝。可是问题就在于,人是不是树木?你有没有把握修掉剪掉的就是没有价值的?陶行知讲:棍棒之下出孝子,但你的棍棒可能打掉一个爱迪生,可能打掉一个瓦特,打掉一个牛顿。我们怎么判断这个小孩子哪些倾向是值得鼓励的,哪些倾向是不值得鼓励的,哪些是需要禁止的,哪些是不需要禁止的?它涉及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涉及一个判断的工具问题。所以,最藐视哲学的人都在实践一种哲学。教育的问题就和人生的问题一样,有一个态度问题,他认为这样好,你认为那样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进行辩护,这个辩护的过程就是哲学。所以,教育没有哲学是不行的。 教育哲学无法用一般哲学代替 记者:在日常的学习和阅读中,教师多多少少会接触到一些哲学,比如福柯、尼采等人的哲学。那么,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些一般的哲学与教育哲学有什么区别? 石中英:所谓一般哲学,也叫普通哲学,英文里叫General Philosophy。一般哲学是探究哲学的一般问题的,不是局限于哪一个领域的,它是就一些一般的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的问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哲学很重视学术性的工作,不重视对实践性的回答。还有一种哲学叫应用哲学(Applied Philosophy),我们说的教育哲学属于应用哲学。一般哲学家可能不关心应用问题,比如说当代很多哲学家哈贝马斯啊,福柯啊,他们很少关心教育问题,很少关心学校里边发生了什么,他们的哲学都是建构自己的一个体系。教育哲学就像法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一样,把哲学的这些资源、理论、方法运用到某一个具体社会问题领域里面来。所以教育哲学实际上应该说是哲学和教育实践的一个中介。教育哲学主要是针对教育问题的,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很完整、很系统、很集中,教师可以直接从教育哲学里边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养料、观点的启迪、思维的力量。有的一般哲学不好读,(教师)可能读不懂。教育哲学的工作是把一些哲学资源进行筛选、再组织,使之应用于教育问题,我们读起来,就会觉得很直接。 记者:那么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哲学所研究的内容有哪些?这些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说这些研究能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石中英:中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很多领域,比如说涉及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学生观、教师观、课程问题、教学问题、高等教育问题……它回答的问题很多,仅举个例子,比如说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学怎么看待学生呢?学生就是一个心理的实体,不管是个体的也好群体的也好,他是一个心理的单位,他有他的心理活动,他有独特的心理个性,什么认知啊,情感啊,意识啊。社会学看学生呢,就是个角色,角色是由一系列义务、权利、职责所构成的,学生要尊重老师,学生要按时上课,这就是社会学问题,这是角色所承担的啊。经济学怎么看待学生呢?学生就是一个教育消费者,他是一个掏钱来上学的人,他是一个教育服务的享用者。那法学怎么看待学生呢?学生是一个权利主体,学生有学习权啊、有受教育权啊、有人身权利啊、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的权利啊。

大学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大学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一)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来到大学的校园里,学习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但是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的敬业和道德品质也是必备的,而这些品德修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个人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培养,以应对以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需要。 以下,是我对自身的一个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一、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专业化自身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壮大,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社会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应该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 1、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现在专业课分了两种类型的专业课,有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之分。我们要明确好自己日后想要发展的专业方向,然后根据自己想发展的方向再好好选定自己发展方向的专业选修,对选修的内容进行筛选。如果有些知识是对自己有用的而学校却没有相关的课程的话,就要自己查找相关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要把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的专业自己都弄通,这样我们日后出到社会,做事才会更顺心。 2、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知识积累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专心听课,下课后积极思考课堂老师所提及的知识点,并且遇到问题时查看相关书籍并努力思考。只有认真上好每堂专业课,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的核心所在,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使用点,才能更好德把知识运用起来。另外,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掌握已学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3.知识的专业化我们从书本上,老师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只是一些基础,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些基础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需要对我们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工,也就是要我们的专业知识更专业化。但是,我们该如何做到知识的更加专业化呢? ①多上网查阅意向职业的最新动态,看看意向职业都需要那些具体技能。并多想老师请教如何掌握该技能。 ②勤于实践: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多去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做各种实验来巩固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校内外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科技协作、科技服务活动。 4、自修专业上下游知识,丰富自己见识要学好一门学科,除了掌握好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外,我们还需要多去了解相关专业的上下游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见解才不会一知半解,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全面,我们运用起我们的知识起来才会更得心应手。 5.发展兴趣人们常说,兴趣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包括我们的学习热情。而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事物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能给个体带来愉快或益处的活动结果发生的兴趣,人的意志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大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对学习的间接兴趣,以提高自身能力为目标鼓励自己学习。我们要经常去发掘自身兴趣并不断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待我们的兴趣。 二.个人能力的提升一个人的能力不会是天生的,任何人都需要经过一定的锻炼或得到一定的经验其能力才可能得到提升。1、交际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出来社会工作,还是我们现在只是在校内学习,与人交往总是小不了的。但是,我们还

浅析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构建.doc

浅析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构建 摘要: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同时又是教育学科中的理论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随着现在学术科技的发展,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深,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教育哲学在对学校教育这块是比较突出的,笔者将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并提出、分析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构建。 关键词:教育哲学学校教育意义构建 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就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从它的学科性质来看,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它的哲学性、教育性。 一、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一)建构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学校实现教育理想 教育理想是学校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它源于学校教育实践,同时又高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它是长期以来无数优秀教师理想智慧的结晶,是广大教师公认和推崇的理想教育境界。学校的服务对象不是客观化的自然物质,而是具有一定思想、意志、情感、能力和独立个性的青少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成熟之中。而学校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教育哲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美好的教育理想。 (二)建构学校教育哲学可以促进学校成长为有效学校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具有很高的素质。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但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成员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从而使学校成为一所有效的学校,最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服务。从此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哲学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从本质上理解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并不断地将外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学校内在的教育动力,而且有助于学校更理性地审视学校教育实践,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 (三)建构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学校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对培养青少年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负有特殊而直

论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作者简介:秦存强,硕士,讲师,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研究方向:政治学、哲学。邮政编码:223003 文章编号:1672-6758(2010)01-0014-3 论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秦存强 摘 要:哲学素养是人的一定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综合体现,它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哲学素养培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哲学素质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人格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不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状况,我们要认真探讨新时期如何培养大学生素养的新思路和方法,提高大学哲学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时代发展;提升哲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一 大学生哲学素养及其价值 1.哲学素养的含义。 哲学素养是人理性的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素质。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把哲学素养放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去理解,人的整体素质涉及个人的生活品质,并且影响到个人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它包括生理的、智力的、人格的、行为的和价值观念的等方面。显然在整体素质中,哲学素养不能明确的划归到上述素质的某一方面,确切的说它好像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能力,渗透在人的整体素质之中。不管作为主体的人学习过哲学与否,哲学素养都是同哲学相关的一种素质,哲学素养的最大意义在于赋予人以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关于某一具体科学的技巧性能力,而是一种整体的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是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哲学素养与人的先天生理条件有关,以一定的生理状况为基础,独立的思考是人脑的特殊功能,发育健全的人脑是哲学素养形成的物质官能,但是,如果不通过后天的教育和思维的训练,哲学素养是不可能呈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认为, 哲学素养是人们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哲学学习和教育及自我锤炼而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具体来说,包括哲学知识、哲学能力和哲学品格三个层次!。其中哲学知识构成哲学素养的基础部分,哲学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重要而又宝贵的部分,是通过哲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培养和锤炼出来的一个个体的稳定的思维特质和内在潜质,在掌握了丰富的哲学知识、形成了多方面的哲学能力之后,最终铸成一定的哲学品格。哲学品格是哲学知识和哲学能力的升华,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加上自我锤炼而形成的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表现为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辩的理性、真切情感和洒脱通达的人生境界。 2.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 重视对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传统,因为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这是哲学素养的特性决定的。首先,哲学素养的对世界把握的整体性,使它高于或超越于其他各类素质,又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为人们获取和提高其他素质提供智慧资源;其 次,哲学素养的批判性使人对既存信念进行反思、批判,追求终极价值关怀,做到与时俱进;最后哲学素养的渗透性,比其他素质更容易渗透到其他素质中并发挥作用。因此,哲学素养及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就大学生的发展来说,需要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奠定其人生安身立命的价值基础。有了哲学素养,有了这种智慧,使大学生在为人处世中 事理通达、恰如其分、出奇制胜!,在小事上不斤斤计较,大智若愚,看长远、看大势。哲学的智慧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人生本领,是那种驾驭生活世界的才智、德性和艺术,是牵引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指南。总之,拥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大学生就能智慧地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去面对生存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人的生存状态积极审视和洞察,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地判断与选择,对人生真实意义有所觉悟,通达智者的幸福。 二 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现状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1.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质的现状。 第一,从大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关注程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关注哲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的哲学知识越来越贫乏, 哲学无用论!的思想倾向在大学生中间弥漫开来。大学哲学院系很难招到第一志愿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很多著名大学每年招的哲学专业本科生也就二、三十人左右。许多学生即使选择了哲学专业也大多是专业思想不稳,常常抱怨说 走对了大门,走错了二门!,因缺乏对哲学的真正兴趣而往往 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从大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来看,大学生对于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哲学思维能力不高在思想上产生了许多困惑。比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干部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是否是改革中必然出现的?社会主义的前景如何?资本主义为什么仍然勃勃生机?超女、快男现象是不是合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之所以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和不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和哲学思维素养。第三,从大学生哲学品格来看,大学 14 第10卷 第1期 2010年2月 鸡西大学学报J OURNA L O F JIX I UN I VER SI TY V o.l 10 No .1 Feb .2010

识别你的教育哲学.zhongwen

Identify You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识别你的教育哲学 Each of us has 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or a set of fundamental beliefs regarding how we think schools should be run. What is you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o find out,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Decide whether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each statement. Use the following numbers to express your response: 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于教育哲学或是一套关于学校应如何管理想法的基本 信念,你的教育哲学是什么?要找出答案,请阅读下文关于教育观点的陈述,如下每一个陈述,用下列数字表达你的回答: _____ 1. The curriculum of the schools should be subject centered. In particular, student learning should be centered around basic subjects such as reading, writing, history, math, and science. 学校的课程应以学科为中心,确切地说学生的学习应被视为中心围绕基本课程开展,如:阅读、写作、历史、数学、和科学。 _____ 2. The curriculum of the schools should focus on the great thinkers of the past. 学校的课程应着重于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 _____ 3. Many students learn best by engaging in real-world activities rather than reading. 很多学生在从事现实社会活动中学到最好的东西而不是在书本中。 _____ 4. The students should be permitted to determine their own curriculum. 学生应被允许决定他们自己的课程。 _____ 5. Material is taught effectively when it is broken down into small part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