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研究文献综述

美国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研究文献综述

美国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研究文献综述
美国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研究文献综述

收稿日期:2009-02-04

作者简介:符明(1971-),女,海南文昌人,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讲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09年第2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 .22009第22卷J OURNAL OF HA I N AN NOR M AL UNI VERS I TY

GeneralN o .100

(总100期)

(Soci al Sciences)V o1.22

美国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研究文献综述

符 明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海南海口570201)

摘 要: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及其患者群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以丹尼尔 阿曼医生为首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近年来从病症诊断、影响因素及治疗途径等多个方面对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进行了探索。其观点与实践对国内针对这一病症的讨论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影响因素;治疗;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B 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09)-02-0168-05

成年人也会患注意力障碍症吗?其表现症状如何?与儿童患者有何分别?它可以被治愈吗?当看到 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 这个词时,人们的脑海中也许会闪现出一连串的疑问。其实,通过脑成像研究我们已经接受注意力障碍症是一种由大脑皮层发育疲软而引起的学习与行为障碍,而且我们也已经知道只有极少数的注意力障碍症患儿得到了恰当的治疗。那么,我们便没有什么科学的理由去肯定患有注意力障碍症的孩子一旦上了大学,或者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的脑子就会不治而愈,不再受注意力障碍症的困扰。目前,这一群体更是引起了西方医学界和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关注。本文试图对近年来美国在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综述,以期能对国内在针对这一病症的讨论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临床心理学家丹尼尔 阿曼(D an i e l G.Am en)医生在他的经典力作 治疗注意力障碍症 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医疗实例,对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给予了有说服力的、全方位的诠释。

以一位名为布朗的青年男子为例,布朗来求医时刚满27岁,丢掉了才从事了一年的工作。他向医生抱怨道自己之所以被解雇是因为老板对他的期望太高。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工作中,布朗总是被指粗心大意,对细节不予注意,上课或上班经常迟到。布朗的生活和思想总显得杂乱无章、常常丢三落四、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他此次被解雇的直接原因是冲动地与客人争吵而被投诉,这在布朗27年的生命中已是不断重复的麻烦了。尽管布朗

是个聪明的孩子,智商也不低,但他无法集中精神,手脚总是动个不停,脑子里转着千百个念头。上学时,每个小作业都会耗费布朗几个小时,他的妈妈总在不断地提醒和督促他。随着年龄渐长,家人也开始对他失去了耐心。布朗曾三次被诊断为注意力障碍症,但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治疗。在接受了阿曼医生的药物治疗与心理辅导之后,布朗的上述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进,他决定恢复学业并最终读完了技术专科,找到了一份技术工作,难得的是他已在同一间公司工作了八年。现在,布朗感到自己的情绪稳定而开朗,对生活也比以前乐观了。

相信布朗的经历与困扰对于很多成年人,尤其是在大学就读的年青人而言并不陌生。他们也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对家庭和国家有所贡献,但却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与行为。这一群体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需要我们的医学及教育界对他们的病症引起关注并提供专业的帮助。

一 对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认识与诊断注意力障碍症(ADD )的症状引起医学研究领域的关注已有过百年的历史了。早在18世纪末,一位美国的精神病学家乔治 斯蒂尔(G eo rge S till),就接诊过那些好动的、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绪和行为极易冲动的孩子,只不过他把这些病人诊断为 道德欠缺 。但尽管当时缺少诊断仪器,医学临床工作者们还是很快意识到这一病症的来源可能与患者的脑功能病变有关。1918年,在一次流行性感冒瘟疫中,有不少患儿引发了病毒性脑炎和脑

168

膜炎。灾难过后,在对幸存患儿的临床描述中显示出了典型的注意力障碍症症状。到了1930年,这些症状被诊断为 小规模脑损伤 ,60年代,这个诊断被更名为 小规模脑功能紊乱 。

在1952年出版的第一部心理诊断和统计手册(D iag nostic and S tati stica lM anua,l D S M)中,注意力障碍症便榜上有名。此后该手册经过了四次大的增减,注意力障碍症也多次易名。在第一版中,注意力障碍症被称为 童年期过度好动症 (H ype ractiv i ty of chil dhood);第二版改称为 童年期过度形体反应症 (H yperacti v ity R eaction o f ch il dhood);第三版的名字比较长,即 带有好动或不带有好动的注意力障碍症 (A ttenti on D eficit w it h o r w it hou t hyperacti v ity);到了最新的一版即第四版,上述很累赘的名字被简化为 注意力障碍/好动症 (A ttenti on D eficit/ H yperacti v ity D isorder)

但无论名称如何更改,注意力障碍症的主要症状群始终是指注意力集中延续时间超短、易分心、思维和行为的组织能力差、生活和工作无序及自控能力低下。这些症状起始于童年早期,但常常要等到学龄期,尤其是初高中时期,那些行为上未见大的异常,但脑功能的确存在异常的患者才会因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引起周围人的重视。近年来,以丹尼尔 阿曼医生为首的一些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为了更准确、有效地治疗患者,开始依据医疗实践和脑成像研究的资料,通过大脑受损部位来判断、治疗此症。阿曼医生认为注意力障碍症存在六种类型:

第一类为典型类。这类患者做事不专心,思维缺乏逻辑性,生活和工作无序,情绪冲动,行为欠思考,手脚不停,坐立不安。

第二类为注意力低下类。这类患者的注意力持续短促,显得无精打采,懒散,常被指责为懒惰。他们除了看电视,什么也不起劲。他们的情绪冲动不明显,行为不会显得坐立不安。

第三类表现为思想行为的僵持 卡壳 。常见症状为过度的担心和忧虑,喜欢辨论和顶撞,行为情绪冲动,常常陷入灰色和消极的思绪或情绪之中而不能自拔。

第四类为颞叶(te m po ra l lobe)异常形。表现为脾气暴躁,遇事没耐心,常对人对事表现得不耐烦,可有周期性的焦虑,甚至恐慌,有轻度的恐惧症。

第五类为脑干功能异常。这类患者情绪浮动不稳,疲惫、离群,常年有轻到中度的临床抑郁症状,消沉、常觉得无望和无助。

第六类呈大脑弥散性的亢奋。这类患者常怀怒气,有暴力倾向,对声音、光亮和触觉过度敏感、固执,周期性的行为紊乱,情绪烦燥,有时有过度的 自感良 [1]。

阿曼医生认为,这六类症状虽然起始于孩提时期,但它们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如果不经过系统治疗其症状便会被带入成年期。不少课题研究业已证实注意力障碍症的确存在于成年人之中。2001年的一项跨国度研究,调查了来自美国、意大利、新西兰三个国家的120名在校大学生,年龄跨度为18到25岁。报告结果表明2.9%的美国男大学生有极其明显的注意力障碍症状,同类患者在意大利被试中所占的比例为7.4%,新西兰为8.1%;女大学生中符合注意力障碍症诊断的人数在美国学生中所占比例为3.9%,新西兰为1.7%。这个资料与几个同类课题的研究资料大致吻合。其结论引起了学术界的惊讶,因为在此之前的主流观点是注意力障碍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2]。

鉴于DS M-I V中没有把成年人的症状考虑进注意力障碍症的诊断,研究者们建议临床工作者在做诊断时必须灵活掌握[3]。两份在全美范围内展开的关注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普遍性与共病研究的调查报告给了这一建议以有力的支持。第一份报告以DS M-I V的诊断标准设计问卷,调查了3198位中产阶层的雇员,包括白领、蓝领及军人,年龄跨度为18到44岁。其结论为4.2%的被雇佣者患有注意力障碍症[4]。随后这个调查组又使用同样的方法在全美人口中随机抽取了3199位年龄为18到44岁之间的成年人进行同一问卷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为患有注意力障碍症的成年人占人口比率的4.4%,与上一报告的结论几乎完全一致[5]。调查人员由此坚信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

纽约科学院的一份年终报告不仅肯定了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是一种带有遗传性质的大脑皮层疲软症,同时也确定了在美国注意力障碍症在儿童中的发症率为3% -10%之间。这些患儿中的1/3至2/3将会将病症延续至成年(W ender,Pau,l et a.l A nna l s o fN ew Y ork A cade m y of Sc i ences,2001,385-395.)。临床医生们也有报告称,有时候患者就是带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因为他们与自己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症状[6]。

目前,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的诊断标准还是以DS M -I V为主。其诊断要素包括对患者当前症状的分析;评估这些症状对患者生活、学习和工作所造成的妨碍程度;参照其童年期注意力障碍症的病史;考虑其他精神疾病的因素以及患者在工作环境和家庭生活中关于情绪失控及其他困难情形的自我报告等。

二 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的特点与影响

既然绝大部分资料认同,无论对成年人或是儿童,注意力障碍症的诊治都应以2000年出版的D S M-I V为指南。多项课题研究报告也显示,成年人与儿童在症状表现上的大同小异,而且在脑影像图中两者也显示出相同的受损部位。那么成年人与儿童患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就医疗人员而言,成年人与儿童患者唯一值得一提的不同之处在于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用其它手段补偿自己的不足,因此会使诊断变得更为困难。就患者本身而言,成人期与童年期注意力障碍症的最大差别应该体现在这些症状对他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困扰及影响上。

169

儿童期注意力障碍症患者遇到的困难主要反映于学习和社交两个方面。患有此症的儿童往往学习成绩差,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紧张。有许多学生因无法完成学业而辍学,他们既不能专心听课又不能记笔记,考试成绩失败,自信心丧失,对前途感到无助和无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和难题。

成年人在与自己的注意力障碍症进行长期挣扎的过程中,多少学会了用一些方式、方法来补偿或掩盖自己的不足,所谓 扬长避短 。比如,孩提期无目的手足不停会在成年时表现为一种有目的的精力旺盛,这些成人会选择户外的或者需要勤动手脚的职业。成人对社会规律的了解也使他们学会克制自己行为上的 好动 。但他们内心的不安定、不专注依然如旧,只是症状会更隐蔽。然而成年人所要生存的空间比孩子们要大得多,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工作中,都有千头万绪的事情等着他们去思考、分析和处理,超负荷的压力使他们已显不足的脑活动更为吃力,也使他们的注意障碍症状更加凸显。由于大脑的指挥中枢出现障碍,他们的努力往往只能取得片面的成功,也就是说,有注意力障碍症的成年人也许能在某些方面成功地约束自己,但当生活中的任务纷至沓来时,他们便会显得力不从心了[7]。

与童年期注意力障碍症状所造成的后果相比,这一疾患对成年人的事业和生活更具破坏性,其波及面也已超出了其自身或家庭的范畴而延及社会。许多患有注意障碍症的年青妈妈在妊娠期都会遇到是否继续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难题,放弃药物治疗,她们无法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继续药物治疗又怕影响孩子[8]。T racy R ichards等人的调查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患有注意力障碍症的成人在驾驶时比正常人更易呈现出愤怒表现,倾向于危险的驾车行为,也更易造成违章事故[9]。James M cgough等人通过复杂的调研机制对435个子女患有ADHD的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成年的ADH D患者中有87%患有至少一种心理共病,56%有至少2个心理共病,而非A DHD患者中有一种心理障碍的有64%,患有两种以上心理共病的只有27%[10]。Curt Bue m eyer等人的报告指出,患有ADHD的青年更容易被同龄人排斥于群体之外,倍感孤独与愤世[11]。

R onald K essl e r等在对全美范围内的198位从业者(18-44岁)所做调查报告中指出,4.4%的人患有注意力障碍症,他们平均每人每年因注意障碍症状而丧失相当于35天的工作日。其中,体力劳动者失去的最多,为55 8天;专业人士为12.2天;技术人员为19.8天;服务业人员为32.6天。以此为基数类推,在美国的从业人员中,由于注意力障碍症状而丧失的生产力相当于120万天,等于一亿九百五十万美元的人力资源[12]。

患有注意力障碍症的大学生们也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和挫败。进入大学,注意力障碍症患者失去了在中小学中得到的额外援助和服务。但作为成年人,他们依然不能像同龄人那样去面对学习的压力和处理生活。研究表明在大学中ADHD患者们与对照组相比有更为突出的学业困难,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低而导至留校察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3]。另外,ADHD的症状同样也会给患者的社会交往造成困扰,Ja m es等人利用问卷调查、摄影记录等手段针对130名大学生所做的研究显示,患者的社会被拒绝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结果更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情绪,使他们变得沮丧和消沉[14]。

由这些有据可查的调研报告以及许多尚未见诸资料的可能的病状后果,比如失业率、家庭暴力、离婚率等,我们可以看到,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如不得到及时的诊治,其引发的后果对患者本身、他的家庭和所生活的社区都是严重的和具有破坏性的。

三 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的治疗及局限

不少文献指出,注意力障碍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和器质性病源,如何对其进行诊治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尽管也有个别研究报告提到,除了某种可长期服用的药物具有明显的疗效外,多方面、多层次的干预手段并没有起到令患者症状得以缓解的目的[16]。大多数临床医生坚持认为单靠药物治疗,对患者而言是不够的。以丹尼尔 阿曼医生为首的脑神经专家们提出要想使患者取得比较彻底和稳固的疗效,其治疗方案必须覆盖饮食调理、健身练习、药物治疗、维生素补给、睡眠调整、心理治疗和辅导,家庭治疗和干预以及避免过多的网络活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心理治疗与辅导自90年代以来,便是专家们努力推行的治疗手段。它采用一整套的干预技巧,以帮助患者制订自己生活和事业的目标,并且一步步地克服症状的干扰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6、17、18、19]对注意力障碍症的心理辅导,其具体操作手段因人而异,一般而言,丹尼尔 阿曼医生会建议医疗工作者沿循以下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要进行2-3个小时的会晤,在会晤期间患者和家属会得到一本手册,手册中有对每一种技巧及治疗步骤的详细描述,内容包括行动计划、平衡图、习惯、决心、时间管理、组织自己的生活、远见、价值、技巧和理财等各个方面,它是患者迈向成功治愈的蓝图和指南。在第一次会晤中,患者及家属将描述当前生活中的困难与困惑,并被指明他们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几个焦点部分,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会开始考虑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自己具备哪些可以帮助达到目标的良好习惯。首次会晤将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开端,患者向医生表明自己的动力来自何处,并探寻这样的动力在过去如何给自己带来了成功。与此同时,医生向病人提出基本的要求,即双方需开诚布公与患者需要拥有改变自己的愿望等。在第一次会晤中,医患双方也会共同制定今后心理辅导的频度和方式。[20]

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治疗注意力障碍症的手段一般会与药物治疗并用,这是一个发掘患者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170

也是一个患者学习和实践行动的过程。学习与实践必须双管齐下,缺一不可。为了促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医务人员只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促进患者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寻求答案,引导患者渐渐达到自觉去想、去做、去体验生活的目的。帮助患者学习整理自己纷乱的思维,将头脑中杂乱无章的问题理出轻重缓急。患者的心绪清晰了,他们的困难困惑也就不再是难以负荷的重担了。药物治疗可以修正大脑的运作,但成年人多年来形成的自我贬低、自我破坏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唯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心理指导和自己的点滴努力才能逐渐改变过来。

但再完备的治疗方案也不能十全十美,在丹尼尔 阿曼医生二十多年的临床生涯中,他的综合治疗方案也有少数失败的案例,为此他总结了六点导致ADHD患者疗效不佳的原因。第一是诊断错误,即使是根据脑受损部位来做诊断,有时也会出现误诊,尤其是患者存在如忧郁症在内的其他并发症时;第二是药物或药量不合适;第三是其他环境方面的因素;第四是患者没有坚持治疗;第五是患者试图走捷径;第六是科学未知的原因。

综上所述,虽然争论仍然局部存在,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文献和临床资料都指出注意力障碍症的根源是患者大脑中主管抽象思维和自我约束的部位运转不足,它具有遗传性。因此,童年期的注意力障碍症如没有诊治且未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得以纠正,那么,患者到了成年期仍将继续受到注意力障碍症的困扰。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的患病率在3%-6%之间。大多数患者的事业、婚姻、家庭、学业和社交生活都会受到病症的干扰,引起不同程度的挫败,少数患者虽然学会应用一些补偿手段在事业或生活的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但ADHD的症状仍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障碍。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伤害的不只是患者本人的前途和生活,还累及到他们的家人的幸福、社会中他人的安全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等多个方面。在我国,成年人注意力障碍症仍未引起学术界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也就是说成千上万患有注意力障碍症的大学生、为人父母者、社会工作者们仍在默默地、艰苦地与他们的病症斗争着,他们期待着专业的诊治和援助。

参考文献:

[1]Dan i e lG.Am en.H ea ling ADD[M].P enguin G roup(USA)Inc.,2001:11-156.

[2]G eo rge J.D uPaul,et a.l Se lf-R eport o fADHD Sy m pto m s i n U niversit y Students:Cross-G ender and Cross-N ati onal

P reva lence[J].J ournal of Learn i ng D isabilities,2001(34):370-379.

[3]Ja m es J.M c G ough,et a.l D i agno stic Con troversies i n Adult A ttenti on D e fic itH yperacti v ity D isorder[J].Am er ican J our

nal of P sy chiatry,2002(11):161.

[4]Rona l d C.K essler,e t a.l T he P revalence and Effects of A du ltA ttenti on De fi c it/H yperacti v ity D i so rder onW o rk Pe rf o r m

ance i n a N ati onall y R epresentative Sa m ple of W orkers[J].Journal of O ccup ational&Environ m ental M e d ici ne,2005

(6):565-572.

[5]R onald C.K essl e r,et a.l T he P revalence and Corre lates o fA du ltA DHD i n t he U n ited S tates:R esu lts Fro m t he N ati onal

Co m orbi d ity Surv ey R eplica tion[J].Journal of O ccupati ona l&Environ m en t alM ed icine,2005(6):565-572.

[6]A d l er Cohen J.D iagno si s and eva l uation of adu lts w it h atten tion-deficit/hyperac tiv ity d isorder[J].P sychiatric C linic in

Am er ica,2004(27):187-201.

[7]A d l er,L enard,et a.l T ra i ning ra ters to assess adult ADHD[J].J ournal of A tten tion D isorder,2005(8):121-125.

[8]H eathe r A shton,e t a.l The du lt psych i a trist s dile mm a[J].Journal of P sy chophar m acology,2006,11(5):602-610.

[9]T racy R ichards,e t a.l D r i v i ng ange r and driv i ng behav i or in adu ltsw ith ADHD[J].Journal of A ttention D isorder s,2000,

11(10):54-64.

[10]Jam esM cGough,et a.l P sych i a tr i c Co m o rbidity i n adult A ttention D eficitH yperac ti v ity D isorde r[J].Journal of A tten

tion D isorders,2005,8(3):127-135.

[11]Curt Bue m eyer,e t a.l Soc i a l rejecti on and ADHD i n young adu lts[J].Journal of A ttention D isorders,2005(3):127-

135.

[12]K essler,R ona l d,et a.l T hepreva lence and e ffects o f adu lt ADHD on w ork perfor m ance i n a nationa lly representati ons

samp l es of wo rkers[J].Journal of O ccup ational and Environ m entalM edicine,2005(6):565-572.

[13]E ric H e ili genste i n,e t a.l P sycho l og ica l and acade m ic functi on i ng i n co llege students w ith A ttention D eficitH yperacti v ity

D i so rder[J].J ournal of Am er ican Co llegeH ealt h,1999(1):181.

[14]Jam es F.Paulson,e t a.l Soc i a l rejecti on and ADHD in young adults:an ana l ogue experi m ent[J].J ournal of A tten tion

D isorders,2005(2):127-135.

[15]Sam G o ldste i n.Curren t literature in ADHD[J].Journal of A ttention D isord ers,2005(8):144.

[16]D an i e l G.Am en.Coach i ng Y ourse lf to Success[M].M i nd w orks Press,1995.

[17]S tev e Chand l e r.R einventi ng Y ourse lf[M].Career Press,1998.

[19]S tev en Covey.F irst things F irst[M].Si m on and Schuster,1994.

171

[20]L aura W h it wo rt h,et a.l Co-acti ve Coachi ng[M].D avies-B lack Publishing,1998.

[21]D an i e l G.Am en,M.D.,H ea ling ADD[J].P en guin Group(USA)Inc.,2001:334-351.

(责任编辑:李 莉) An Overvie w of Studies on A ttenti on Barriers for Am erican Adults

FU M ing

(H a i nan P rov i n ci a l Instit u te of Educati on R ese arc h and Tra i n i ng,H a i kou571158,Ch i na)

Abst ract:W ith the deve l o p m ent of the brain i m agery techno logy,attenti o n barriers for adults and the cohort o f patients a fflicted w ith such a d isease have co m e to dra w i n creasi n g attenti o n of researchers.I n re cent years Am erican cli n ica l psycho log ists and educationalists headed by Dr.Am en D aniel have probed i n to t h e attention barriers f o r adu lts i n ter m s of disease diagnosis,infl u ence factors and treat m ent appr oaches, etc.The i d eas and practice o f the Am erican counterparts i n this aspect w ill be o f g reat enlightening si g nifi cance for d iscussi o ns on th i s disease in our country.

K ey w ords:attenti o n barr i e rs f o r adults;i n fl u ence factors;treat m en t

(上接第167页)

(四)提高钢琴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学艺术弹钢琴的学生大都不擅长写作,平时看得少、写的机会就更少。所以,在教学中要尝试运用论文写作的教学方式来改善他们的素质,即在每个专题讲授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不要求文字多寡,只要能有理有据;同时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和畏惧的心理,鼓励他们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体会和感受。

总之,同传统教学相比,模拟教学改变了某些固定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旧有的教学观念,是一种训练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对钢琴教学法课程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郁正民 音乐微格教学法[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陈成祖,梁东标 微格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M] 北京:新世纪出版社,1995

[3]杨凌云 对钢琴教学法的教学探讨[J] 艺术探索,2004(5)

(责任编辑:李 莉) Si m ul ated Instruction i n the C l assroo m of P i anoM ethodol ogy:

Practice and E xploration

CU I Ran

(C olle g e of M u sic,H ainan N or m al University,H a i kou571158,Ch i na)

Abst ract:P i a no m ethodology,one of the key co m pu lsory courses for m usic m ajors specializi n g i n the piano at nor m al co lleges,a i m 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 aster basic skills for piano i n str uction in addition to t h e ir cogn ition o f r u les for p i a no i n structi o n.The applicati o n o f si m ulated i n str uction in the teach i n g prac tice o f p iano m ethodo l o gy classroo m can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p iano instructi o n m arked by the teacher centered teaching,i n suffic iency i n practice and li m ited instruction m ethods,thus reinforc i n g practice ite m s i n classroo m teach i n g.

K ey w ords:si m ulated i n str uction;piano m ethodo logy;teaching practice

172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方面的文献综述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方面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对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社区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阶段关于社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影响的相关研究大多是以各种普查性资料为依据,加以分析或辅以其他类型的研究试验,得出社区的影响效应。他们提出的社区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理论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区机构资源模式。jencks和mayer在1990年发表的《在贫困社区中成长的社会后果》一文中提出未成年人行为受社区影响的社区机构资源模式。机构资源模式是指社区中是否有足够的警察,是否能够提供可以促进学习的设施,如图书馆等,是否有公园和活动中心等能促进儿童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是否有促进居民健康发展的社区服务等等。这些资源的多少和质量会影响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发展。社区中的学习活动和设施,如儿童识字活动、图书馆等等,通过父母的适当利用,可以诱导或促进未成年人的发展,特别是在入学准备和学习成绩上。 2、社区组织度模式。组织度是指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和相互监督程度等。研究者认为,社区的结构特点,

最显著的如社会经济地位、居民搬迁率、种族混杂程度、流动人口混杂率等,能决定社区中正式和非正式机构对居民、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力度,能促进和阻碍未成年群体的问题行为和居民的行为偏差,因此,这个机构强调社区的社会组织特性,特别是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机制。 3、流行模式。流行模式是jencks和mayer在1990年发表的《在贫困社区中成长的社会后果》一文中提出的社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影响的理论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假设邻居和同伴的不良行为会影响其他人的行为。社会组织性缺乏理论认为:同伴可能是社区内的不良因素消极影响未成年人发展的主要机制;因为缺乏社会机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管理未成年人的行为,同伴的影响就开始起作用了。有研究者认为,同伴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可能更大,与其他环境相比(如幼儿园、家庭等),学前儿童在社区中与同伴的接触最多,也更多的受到攻击型同伴的影响。而且贫困地区的未成年人和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最容易在社区中受同伴的攻击(sinclair等,1994)。如果未成年人的活动无人监管,对这种攻击行为的容忍度更会增大。 4、美国著名犯罪社会学家赫西认为:大多数人之所以从未犯罪,是由于有外在的社会控制机制将其抑制。外在社会控制包括社区、家庭、学校等,如果一个社会中这种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或消失,犯罪就会不受约束成为一种普遍现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小学生学习障碍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号 密级________________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小学生学习障碍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problems of students learning College:School of Education Subject:Primary Education Name:Ma Hongxin Directed by:Zheng Xueyan vice-prefessor May 2013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第1章前言 (4) 1.1问题的提出 (4) 1.2研究意义 (4) 1.3研究方法 (5) 第2章文献综述 (6) 2.1学习障碍的定义 (6) 2.2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具体表现 (9) 第3章小学生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10) 3.1学校教育因素造成的小学生学习障碍 (10) 3.2家庭因素造成的小学生学习障碍 (10) 3.3小学生自身的心理认知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 (11) 第4章小学生学习障碍的解决对策 (12) 4.1 家庭教育矫正对策 (12) 4.2 学校教育矫正对策 (12)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症状及现状 小学生厌学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般认为,如果学生对三分之二以上学科失去兴趣而不愿学习,目前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混日子状态,绝大部分文化课学习成绩很差且抱毫不在乎的态度,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就被认为产生了厌学。 有的学者总结出小学生厌学心理具体表现为: 1.消极应付。表现为懒惰、视学习为包袱,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主动性。抱着消极态度听课,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 2.畏惧回避。表现为对学习的一种胆怯心理。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做作业,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想方设法回避学习,做作业时常说“不会”。 3.厌倦对抗。表现为厌恶学习,不专心听讲,有时好搞小动作,发展成对学习呈对抗心理。 4.自卑弃学。表现为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勇气和毅力,虚荣心强,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情绪波动,逆反心理较强。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忻音认为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厌学行为三个方面,是指孩子对上学读书持否定的态度,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内心不愿意去学习,因而经常有逃学或借机旷课等表现。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她调查到北京部分小学学生,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由此可见,厌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据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小学生(二年级以上)大约有45%左右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其中有20%左右的学生有较严得的厌学心理。正如朱永新教授曾观察到的“厌学,似一股旋风在席卷。它像病菌般地在我们校园中恶性地传播、扩散,笼罩面越来越广。”厌学是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甚至抵触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不良的表现。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城镇还是乡村、小学还是中学,厌学现象都普遍存在。作为基础教育危机的一种表征,我国中小学厌学现象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 国内外众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等从各自的专业领域、研究视角出发,对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研究,对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很多说法,众说纷纭。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表现在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指低级庸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介入文献综述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介入文献综述 摘要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犯罪行为。其中青少年作为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具有生理上机体需要增多、性早熟,心理上不成熟、容易感情冲动、猎奇新事物等特征,因此青少年犯罪现象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得存在着。而由于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青少年犯罪事态日益严重。但如果一味的如同对待成年人犯罪一样对待青少年犯罪,采取强制性的手段使其伏法,反而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将通过对多位学者就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简析、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犯罪介入的必要性以及社会工作如何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介入即介入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 2000 年到2004 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 %。 2005 年至 2006 年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达 285 970 人,约占刑事案件犯罪总数的34%,而且青少年犯罪仍呈上升趋势。“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 5 年间增长 %,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 5 年间上涨 68%。这些数据使得青少年犯罪不得不被列入急需解决的问题行列。 各个学者对青少年犯罪有着不同的理解,黄嘉慧(2014)在《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犯罪矫正的介入》中提出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它是指儿童向成年过渡的特定年龄阶段(一般认为14-25周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而贾亚男(2013)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教育与社会工作的介入——以乌兰察布市为例》中则讲犯罪行为的概念更加细化,认为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6周岁的青少年实方氲的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和其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的总称。我对后者的界定更为认同。而对于社会工作的界定各个学者的概念都大同小异,这里采用王思斌教授在《社会工作概论》中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以“功能"论为界定依据,我国的社会工作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或者专业团体开展的带有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二类是接受社会工作专门教育的人员秉持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的专业助人活动,即专业社会工作。 下面将综合各学者的观点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简析和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犯罪介入的必要性及介入方式进行综述。

儿童学习障碍的文献综述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心理辅导论文 姓名: 学号:1016413050 成绩:

儿童学习障碍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学习障碍的概念、流行学病程、分类、症状、成因、诊断标准和干预技术,并阐述了自己对学习障碍的干预方法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学习障碍;学习障碍干预意见;文献综述 1 学习障碍的概念 学习障碍一词是由英文learningdisability(简称LD)翻译而来的。学术界对他最早的界定是美国特殊教育加柯克提出的学习无能的概念。但是对学习障碍的定义一直未统一,以下是搜索整理的各界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 1.1 美国公法94-142的定义 学习障碍指儿童在理解或运用语文的心理历程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异常,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拼字或演算等方面显现能力不足的现象。学习障碍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常、失读症及发展性失语症等状况,但不包括基本上由视觉、听觉动作异常或智能障碍、情绪困扰或环境、文化、经济地位不利等因素所导致学习困难的儿童。[14] 1.2 美国学习障碍全国联合委员会的定义 学习障碍是一个概括的名词,指的是在倾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字能力的学得与使用具有明显困难的异质障碍团体。学习障碍是个人内在因素,推测是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所致,它可能出现于一生中的各阶段。学习障碍可能具有自我调试行为、社会知觉及社会互动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都不会导致学习障碍。虽然学习障碍可能同时具有其他的障碍情况(例如,感官缺陷、智能障碍、严重的情绪困扰),或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文化差异、不足与不当的教学),但都非这些情况或影响所造成的结果。[4] 1.3 美国精神医学会的定义 学习障碍就是注意力缺失障碍。所谓注意力缺失障碍,是指注意力低。医学常将其当做有关学习障碍的诊断性症候使用。[1] 1.4 我国对学习障碍的定义学习障碍 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的习得与应用上显著的困难者。学习障碍可能伴随其他的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忧;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的障碍,但不是由前述状况所直接引起的结果。学习障碍通常包括发展性学习障碍与学业性学习障碍,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觉缺陷、视动协调能力缺陷和记忆力缺陷等,后者如阅读能力障碍、书写能力障碍和数学能力障碍等。[7] 观察以上各种定义发现,这些定义的共同要素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展不均衡、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差,排除其他障碍和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学习困难。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教学提纲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的规范叫法为多动性障碍,在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标准)中,将其归于“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临床上将这种障碍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在临床上有两种分类:注意力缺陷障碍(AD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主动注意不足,被动注意亢奋,但不伴有多动症状。(主动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自觉地、有目的地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被动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它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简单的、原始的反应。被动注意的产生决定于外界刺激的强度,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被动注意。)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但有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还伴有多动症状。 ICD-10认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一诊断术语,只是认为它的囊括性不够,未能在ICD中采用这个术语。而将此症包含在以下四种类型中: 活动与注意失调 多动性品行障碍 其它多动性障碍 多动性障碍,未特定 结合ICD-10与临床通用叫法,现对多动综合征的专业称谓多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综合征)的研究史 根据文献记载,对多动症的研究最早可追述到十九世纪中叶。下面是多动症的研究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认识与发现。 1845年,德国医生Hoffman(霍夫曼)首先观察到很多得过脑炎的儿童会有躁动不安行为和不安静的表现,并将这类症状描述为“多动”,最先把儿童的活动过度作为病态描述并命名为“多动症”。 1902年,医生Still正式发表了《儿童异常心理状态》的文章,首先对儿童活动过度作了更为充分的描述,认为多动症与智力迟缓或脑损伤不同,是独立存在的疾病。这些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他们所表现的多动不安、注意障碍、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和攻击破坏等异常行为,不能完全以父母对儿童缺乏教养来解释,主要是由于在行为控制意志方面存在缺陷,即使有脑损伤存在,那也是极其轻微的。 1922年,霍曼等学者发现儿童患了脑炎以后可出现多动等行为障碍,故认为多动症状是由于脑炎后遗症所致。霍曼等的发现呼应了1845年霍夫曼的发现,此阶段的学者们大都把注意焦点集中在多动症的脑损伤上。 1931年,Winncoff对该症作了详尽的描述,并指出该症不是儿童期活动旺盛所致,也不是舞蹈病样异常活动,他首次提出“儿童多动症”或“活动过度综合症”的病名,在医学上被接纳为诊断名称。 1937年,Bradley指出这种活动过度是儿童期行为异常的一种特殊形式,他曾用口服苯丙胺取得治疗良效。(苯丙胺即安非他明、安非他尼:促进突触前NE和DA释放,阻断再摄取。增加神经键中NE、DA的浓度。)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1.引言 汽车碰撞有汽车碰撞到固定的物体或与行驶中的汽车相撞两种类型。为了防止汽车在行驶中,特别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一些现代汽车已装备了自动控制防碰撞系统,这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行驶时,防碰撞系统处于监测状态,当汽车接近前车车尾或超越前车时,该系统将发出警告信号。在发出警告后,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减速制动措施,该系统便启动紧急制动装置,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2.概述 防碰撞控制系统装有测距传感器,它们利用激光、超声波或红外线,测得汽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信号,加上车速传感器和车轮转角传感器的信号送入电子控制器,通过计算求出行驶汽车与前方物体的实际距离以及相互接近的相对速度,并向驾驶员发出预告信号或显示前方物体的距离。当将要碰撞时,控制器向制动装置和节气门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使汽车发动机降速并及时制动,从而有效地避免碰撞。 3.测距传感器 (1)防碰撞传感器 ① CCD照相机 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元件可以读取受光元件接收的光通量放出的电流值,并作为图像信号输出。在夜间,由于照相机处于低照度的环境,只有在汽车前、后照灯打开时才能确认障碍物。

汽车装设的CCD照相机如上图所示,当点火开关接通时,变速器换档杆换到前进档或倒档,多功能显示板上就能显示出车辆前方或后方的图像。 ②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从激光发送至被测物体,然后反射回来被接收,其间的时间差即用来计算至障碍物的距离。早期的车用激光雷达都是发送多股激光光束,并依靠前车反射镜的反射时间来测定距离。现代汽车除了测定前方车的距离外还要对前方多辆车的位置进行辨识,因而开始采用扫描式激光雷达。 根据物体的反射特性,激光的反射光亮变化很大,因此可能检测出的距离也是变化的。由于车辆后部的反射镜等容易反射,故可以检测出稳定的较长距离。有少许凹凸的铁板等因不能得到充足的反射光量,故测出的距离较短。另外,在检测侧面方向及后方的障碍物时,与检测前方障碍物的情况不同,如果障碍物上没有反射镜,那么由于各种障碍物的反射特性变化很大,故可能稳定测出的距离变短。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日益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平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利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文献,探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模式,并主要从社区影响因素、社区作用以及预防对策的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张芯子琪、孙凌杉,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249-02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呈现低龄化、性质恶劣、团伙化以及重复犯罪率高等特征。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意识到社区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日益得到重视。党和政府也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肯定社区作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相关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提供帮助。 一、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探讨 对国外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探讨中,以介绍美日欧模式居多。如郑列等在《论青少年犯罪之社区预防》中介绍到:在芝加哥地区项目中,社区犯罪预防的核心是社区中心、娱乐设施和教育中心。安吉拉?斯来文依据英国形势,提出了英国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新举措:一是采用指导员指导来寻求与青少年、家庭、学校以及最终与他们的雇主取得联系,是全面介入模式的一个方面;二是采用恢复性司法模式,使整个社区参与到解决犯罪问题的措施中去;三是社区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帮助的休闲活动,减少被社会排斥的青少年。可以说,

大学生饮食健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推广居民营养膳食的科学化。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其营养改善与膳食结构的正确调整,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但是现在许多大学生由于对饮食营养认识较差或不良饮食态度等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保证,也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保证其合理的营养特别重要,大学住宿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与其经济条件、饮食习惯和食堂的膳食供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而且对其体质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他们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饮食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膳食结构,改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我们做了这项大学生饮食健康调查,此次调查以芜湖高校园区部分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对改善学生营养状况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相关概念 饮食:本义:喝。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像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小篆演变为“饮”,隶书作“饮”。普遍意义上为“吃喝”,。《书·酒诰》:“尔乃饮食醉饱。”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焦生见亡妻》:“满身及手足多棘刺,血污狼藉,不饮食,不知亲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聂松巖﹞言其乡有与狐友者,每宾朋宴集,招之同坐。饮食笑语,无异于人,惟闻声而不睹其形耳。”又指指饮料和食品。《诗·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郑玄笺:“苾苾芬芬有馨香矣,女之以孝敬享祀也,神乃歆尝女之饮食。”宋苏轼《和王巩六首并次韵》之一:“况子三年囚,苦雾变饮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他自从听了那朋友这句话之后,连人家送他的饮食也不敢入口,恐怕人家害他。”巴金《三一》:“他吞了这些话,好像吞下好的饮食。” 膳食结构:指日常进用的饭菜,是指居民消费的食物种类及其数量的相对构成。基本解释为日常吃的饭菜,提供膳食。 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对饮食材料的偏好,烹调方法的偏好,以及烹调风味及佐料的偏好。饮食习惯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世界各国人们的饮食习惯由于受到地域、物产、文化历史的种种影响而十分多元。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55904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广东省某市城市博物馆设计 1.前言 博物馆为藏品保管、陈列展览、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等业务活动而专门设计修建的城市公共文化建筑。曾几何时,在寻常百姓眼中,还是高贵深沉又充满神秘感的博物馆类建筑,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休闲和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那曾经的距离感正在渐渐削减,那期盼的亲和力也正在建筑师的关注中越走越近———对博物馆建筑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对博物馆建筑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博物馆建筑设计也接受了现代建筑原则,一切以使用效果为前题,建筑设计完全服从功能要求,从而根本改变了博物馆建筑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博物馆建筑。这些新颖的博物馆建筑除了使用功能完善,且有良好的现代化设施外,建筑设计趋向于同环境结合,使博物馆建筑与城市街道、广场、公园相互融合,既美化了城市,也美化了博物馆内外部的视觉环境。博物馆事业的高度社会化,促进了现代博物馆在保存、展览、研究、教育、文化休息、游览观光等方面向综合、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 2.博物馆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2.1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在不同的国家或组织有不同的定义: 博联定义,博物馆是指像公众开放的工艺、美术、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是没有常设陈列室的图书馆除外。 美国: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常设性机构,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组织临时展览,该机构应享有免交联邦和州所得税的待遇,向社会开放,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机构进行管理,为社会利益而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陈列具有教育和欣赏作用的物品及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标本,包括艺术品、科学标本、历史遗物和工业技术制成品,符合前述定义的还包括具备上述特点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天象厅、历史文化学会、历史建筑遗址等。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预防对策文献综述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 文献综述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述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己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即对于年满14周岁的人犯罪在我国才负刑事责任。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1.作案主体低龄化趋势 犯罪低龄化是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特征,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年龄已经降到15.7 岁,许多不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犯罪当中,他们经常性地实施盗窃行为,甚至与其他成年或未成年人一起实施抢劫、伤害和杀人。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一般是从10-12 岁开始就有不良行为,个别8 岁就有偷窃行为,13-14 岁就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14-17 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阶段。“危险的14 岁”现象是指许多未成年人已经知道十四周岁以下是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出现了14 岁前疯狂作案的现象。 2.作案手段成人化、犯罪的暴力化恶性化程度加剧 未成年人作案性质趋于恶性化。由于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易冲动,加上近年来影视出版作品中大肆渲染暴力因素,因此造成部分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惨无人道,在犯罪时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 3.犯罪类型多元化 未成年人犯罪种类繁多,侵害客体广泛,涉及盗窃、诈骗、抢夺、抢劫等等。在众多的犯罪类型中,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于财产型犯罪和人身损害型犯罪两大类,而抢劫、盗窃、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强奸、寻衅滋事等暴力型、危害后果严重的六个罪名尤其集中。另外,近年来出现的利用计算机网络诈骗、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智力化犯罪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一人犯数罪现象不断增加。有的未成年人在实施侵犯财产罪时,兼有抢劫、强奸、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暴力行为。有的未成年人在实施人身伤害时,兼有对财产的侵犯。这种同一罪犯同时实施数种犯罪的行为,后果极其严重,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4.犯罪方式智能化 未成年人学习能力强,他们擅于研究影视出版作品中的犯罪手段,在有些犯罪中甚至表现出比没有文化的成年人更加智能化的特点。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另外,现在未成年人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加大了公安机关的破案难度,同时也显示出主观恶性的增强。

学生的学习障碍研究

学生的学习障碍研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一个人对某件事的热爱与否,便跟自己的优劣 势有关。很多时候,“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失败之母,就像马太效应。通常教师有一种教育孩子的模式,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认为这解决不了学习上的问题。他指出,孩子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有意为之,是因为孩子的优势、兴趣点不在课堂上,他控制不了自己。注意力障碍实际上是自我调节的问题,不能根据环境的要求去改变自己大脑适应环境的要求。 学习障碍的三种类型 学习障碍这个概念是1962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科克提出的,他指出,学习障碍指的是智力正常的,但是在听、说、读、写、算、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获得和应用上,表现出显著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的统称。 从这个概念出发,刘翔平教授强调,教师对于一些“总也教不会”的学生不必总是耿耿于怀,因为“学生的基因便如此”,那是大脑功能上的问题。 刘翔平教授进一步指出,家长和老师在“学习落后”的问题上存在几个认识上的误区:把学习落后看作是动机问题,把学习落后看作是缺少好习惯、懒惰、缺少上进心等,这些归因都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只能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更加无助。 学习障碍分为很多亚类型,结合自己的研究,刘翔平教授介绍了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叫书写障碍,刘翔平教授把他叫做“小马虎型”。这类人爱说不爱写,写字不好,画画不好,所以在刘翔平教授看来,粗心、拖拉都跟书写障碍有关系。我们可以根据一些行为来诊断一个小孩是否有书写障碍。他们具有以下特点:精细动作特别差,不善于做手工和美术,比如,小时候不会系鞋带;仿绘能力特别差,就是照着一个东西画画,总画不好;动作不协调,跳绳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到了六七岁还不会跳绳,就是很好的例证;视觉追踪不好,这类人不大会接东西,将球抛给他,通常要砸到身上才反应过来。 第二种类型叫阅读障碍,又叫读写障碍,有如下一些诊断标准:记字听写能力很差,基本记不住字,拼音练习无数遍,仍然不熟练;阅读的速度特别慢,好不容易认识了字,但是读起文章来又显得特别困难,一个一个字读。 阅读障碍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刘翔平教授在国内首个提出“形音捆绑落后理论”,他认为,有阅读障碍的人不能用声音来加工字形。 刘翔平教授认为,解除孩子的阅读障碍,要读和字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教字,在教字中阅读,这样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联合起来,效果就比较好了,所以要重视阅读。 刘翔平教授顺便提到了中国孩子阅读量太小的问题。他说,在英国,一个三年级小孩每年平均阅读量150万字,四年级的小孩每年平均阅读量200万字,而我国二、三年级小孩阅读量很小。他建议教师要抓阅读,孩子的智商不可控,但让孩子增加阅读量是能控制的。 第三种类型是非言语学习障碍,就是数学障碍。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测评方法

MO/TS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测评方法 很多家长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孩子明明看着聪明,但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静不下来,学习成绩差,当您在责怪孩子调皮、不爱学习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孩子可能得了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多见病,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约60%的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诊断,及早治疗。因此,准确的诊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了解病情是轻微还是严重,以便找到最佳时机给孩子进行治疗对家长们来说至关重要。那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呢?仅靠家长的经验和感觉很难得到客观科学的判断,必须通过专业、系统、科学的标准进行量化评测。MO/TS 儿童多动症测评系统就是专门针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全自动测评系统。 一、主要功能 ●对儿童孤独症/多动症进行测试评定。 ●儿童孤独症测试分析 ●儿童孤独感测试分析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测试分析 ●功能性缺陷程度测试分析 二、主要测评范围 ●孤独症测试:适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孤独感测试:适用于小学3-6年级。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测试:适用于0-18岁的儿童。 ●功能性缺陷程度测试:适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三、主要性能特点 ●在CABS、CLS、ADHD、Weiss中,测试时每个题目必须有独立的测试界面;测试能在电脑上独立完成;测试结果分析由电脑独立完成(不用手工作业)。 ●CABS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14种行为表现的得分 及反应强度;2、14种行为表现的反应强度;3、参考结论。 ●CLS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各项目的得分;2、16个基本项目的总分;3、16个基本项目的总分所属范围;4、参考结论; 5、备注栏。 ●ADHD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每个项目的测试结 果;2、参考结论;3、备注栏。 ●Weiss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各因子分;各因子平均分;2、总分;平均分;3、参考结论;4、医生建议。 四、专业性及成熟性 ●具备专业技术支撑: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教授等为美欧医疗儿童多动症测评系统的技术顾问。 ●产品性能成熟稳定:上市时间在10年以上。 ●使用客户众多:全国已有上千家机构客户。 五、系统主要特点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有的专家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但是,在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比较严重。与过去比较,出现了犯罪性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危害程度的一些新变化。 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1世纪的主力军,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本文通过总结青少年犯罪的各种特点,从个体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联系实际,归纳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从这些原因中总结和寻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主要内容:1、国内外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2、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特点;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4、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研究方法: 关于国内外青少年犯罪的现状,采用数据分析法;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特点,采用理论研究;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采用文献研究方法;

中医养生论文

姓名:何进 学号:201301007067 班级:13制药工程2班 中医养生学论文 【摘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可分为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养护生命,享受生命。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本文阐述了不同体质的养成、变化和养生原则,从生活和药理保健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气虚体质养生思想改进措施 【正文】 一、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一方面,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后天生活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用。另一方面,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作用。遗传因素使个体体质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又使某些人群的体质具有趋同性因此,养生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体现个体差异,绝不能所有的人都按照相同的方法养生保健。就正常个人而言,不太可能是单纯的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等,更为常见的是各种体质间的间夹、混合。但是,每个人的体质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可变性、正因为体质的相对可变、可调性,才使体质养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通过调养,使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体质养生就是顺应体质的稳定性,优化体质的特点,改善体质不好的变化和明显的偏颇。中医养生很早就认识到了体质的变化决定健康的变化这一点,因此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体质。 二、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 先天禀赋决定体质基调。胎儿带着父母、家族、种族的基因,延续着前辈的生命,深深地印着父母、家族、种族的烙印,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不会变的,先天赋予了体质的稳定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养生,要认命,摸透自己的体质,要顺势而为,认父母、家族、种族给自己的命、给自己的体质。体质是动态的,可变的,可调的,得养于“后天”“后天”包括生存环境、生活起居、饮食方面等。生存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体质,空气、水源、土壤都是养育生命的根本,天地是生命的舞台,四季是生命的吟唱,生存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体质的改变。生活起居不当也会使体质转变,例如:身体过度劳会转化为气虚体质;神过劳会转化为气虚体质;房劳促生阳虚体质;身体过逸会转化为郁滞性体质;常用空调易生痰湿体质;常用电脑加重体质偏颇。在饮食方面上,不当饮食不可忽视,比如:营养过剩促生气虚或痰湿体质;营养不足促生气虚或者阳虚体质;饮食过咸促生阳虚间夹痰湿、瘀血体质;长期吃辣加重湿热和阴虚体质;常食寒凉促生阳虚或者瘀血体质;常吃夜宵促生痰湿体质;不吃早餐促生气郁或痰湿体质;食速过快加重气虚或痰湿体质。我们当下拥有的体质是父母赋予的,环境塑造的,个人修为的。体质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但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变化的,环境、生活习惯、疾病、治疗等因素都时刻影响着体质。体质既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又可以向疾病的方面转化,如何转化很大程度上是看个人修为。 二、体质养生原则 从养生保健方面来看,不论何人,都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养生保健时,会因体质不同而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