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推测水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依据,知道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并能读懂第二种来源。

2.学会用替换近义词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家常便饭

集体大逃亡的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了解火星上水留不住的原因。

※4.想象火星上洪水泛滥的画面,写成一段话。

5.激发起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懂得大胆推测和科学论证是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复习导入,精读第二部分

(二)完成目标:

(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过程):

1.复习。(听写词语、讲述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

2.齐读第1自然段。

3. 精读第二部分。

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火星上的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接下来我们重点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

(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

(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

(2)2004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

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

2.(齐读)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A、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1.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读3-5自然段,哪些句子写出了火星上水的来源,用横线画出来。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谨。

(3)时间5分钟

2.自主学习

3. 交流展示

(1)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河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2)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B、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的?(也许、可能)

是的,毕竟是几十亿年前的事了,人类还没有诞生。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可以帮助人类来推测当时的情形。

C、让我们回到40多亿年前,地球与火星诞生之初。

出示: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①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经常发生)

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

看来,替换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②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

(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③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无数、四处)

对,根据上下文也可以了解词语的意思。

④谁能通过朗读来给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 (指名朗读第3段)

D、读读表示第二种来源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意思。你可以用口头介绍的方法来谈谈你的理解,也可以图解的形式,笔头进行表达。

①请一、两位学生口头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请一位学生上台补充示意图。

火山喷发蒸气(飘散在空中)

矿物(水) 水雨水(湖泊、海洋)

(学生看着图练习解说)

③引读: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E、这样的文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尽量要用上一些四字词语,让你的文字把读者带入那个洪水泛滥的画面。

出示学习单:

(1)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2)时间:5分钟

1.自主学习

2.交流反馈

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冲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四)教学意图:

说明文如果上成了科学辅导文,就会丢失语文的特性;如果不将知识说透,那么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这篇文章虽然是科普题材的课文,但是文中却有很多贴切形象的比拟,比如

课题中的孪生兄弟、此段中的家常便饭以及下文中的集体大逃亡等词语。除此之外,此环节的设计还重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将课文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并通过学生的笔写成片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板块二

(一)教学内容:精读第三部分

(二)完成目标:3、5

(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过程):

1.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却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并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着说一说。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 检查反馈。

指名交流。

(1)校对学生画出的句子,并纠正。

(2)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集体大逃亡、裹挟赋予人的性格 )

(3)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着说一说。

5.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6.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四)教学意图:

紧扣这些词语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理解火星上的水是如何逃离的,又能帮助

学生领悟此类说明文的写法。

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部分;

完成《语练》三四部分以及缤纷园。

★★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可以把你相关内容制作成一张小报。【板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有水和生命同样同样同样甚至

推断分析

水源突如其来袭击彼此碰撞家常便饭最初的水

潜藏火山爆发分离释放飘散落下

致命缺陷小引力小气体逃亡

谜热爱科学探索宇宙

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比较

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的异同及其热力动力差异分析 行星大气是包裹着行星体的中性气体和电离气体的总称。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体积只有地球的0.15,质量只有地球的1/9,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由于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约687天(地球时),故每季的长度约为地球上两倍[1-3]。1958年7月14日,美国水手4号空间探测器飞越火星,首次向地球传回近距离拍摄的火星图片。1955年9月18日,美国全国地理学会和洛厄尔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报告说,在火星上有一块相当于得克萨斯州大小的区域变成草绿色,进一步使人相信地球外存在生命形式的理论。本文就火星与地球有关大气的异同和热力动力差异,在大气成分、大气结构等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大气成分 火星大气层很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表面平均气压只有6毫巴(约为地球的0.6%),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6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奥林匹斯山脉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非常干燥,温度低,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水和二氧化碳易冻结。 在火星的早期,火星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行星学家们发现,火星上存在着很多方柱石微粒尘埃,方柱石晶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而碳酸盐正是二氧化碳气体的稳定来源。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两者都存在水的形态,不同的是地球上有的是丰富的液态水,它是生命的源泉,而火星上只发现在大气中含有微量的水蒸气[4]。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思想是: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思想做指导。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挑战。 而本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关注并讨论两种学说所使用的证据及其充分性,反思自己有关昼夜现象的解释。在这课的教学中,并不对两种学说进行简单的评价,希望这两种学说和学生的认识产生积极的碰撞,促进学生更理性的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的三种观点:“天圆地方说”、“盖天说”和“浑天说”,然后指导学生加以否定这些观点;接着,指导学生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找出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并对应着找出这两种学说各个观点的解释,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实验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到这两种学说谁的证据更充分些。然后,在对“地心说”不充分的观点进行否定,对“日心说”的观点再进一步讨论,看其是否充分;最后,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对上节课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进行修正,看保留哪些和否定哪些。这样,让学生经历过:认识——否定——再认识——再否定——和肯定一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太阳东升,白天来临;太阳落山,夜幕降临的昼夜交替现象进行了合理的假设。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1、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动;2、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动;3、地球自转,太阳不动;4、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同时地球自转等都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能对一种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说,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因这节课所教的学生是农村学生,他们知识面较城市学生要窄些,要查找的书籍或上网等手段要比城市学生缺乏些,因此,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有关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有关史料,并继续研究昼夜现象的成因。其中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很多是来自理性的推理而非天文的客观观察,带有很强的思辨色彩,这些都是小学生很难明白

天文科普:关于火星小知识有哪些

天文科普:关于火星小知识有哪些 【火星的科学小知识】 火星是一颗铁绣红色的行星,直径为6794千米,质量是地球的1/9,体积大约为地球的1/7,距离太阳22790万千米,绕太阳一周为687天,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平均温度为摄氏-23℃。 火星表面的岩石含有较多的铁质。当这些岩石受到风化作用而成为砂尘时,其中的铁质也被氧化成为红色的的氧化铁。因为火星表面非常干燥,没有液态水的存有,这使火星上的砂尘极易在风的吹动下到处飞扬,甚至发展成覆盖世界的尘暴。1971年,当“水手9”号空间探测器飞临火星上空时,就曾观测到一次巨大的尘暴。正是这种反复发作的尘暴,使火星表面几乎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氧化铁砂尘,从而表现出红色的面貌。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天文符号是♂,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战神玛尔斯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前不久,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与地球相比,火星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的山:奥林帕斯山和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 获的小行星。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见,亮度可达-2.9等,八大行星中 比木星、金星暗。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火星存有流动水。 【火星的基础资料】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火星直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15%,质量为11%,表面积相 当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类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 还要小很多。以半径、质量、表面重力来说,火星约介于地球和月球 中间:火星直径约为月球的两倍、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 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 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星,中国则称为荧惑星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英 文里前缀areo-即为火星,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有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 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 有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 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的山: 奥林帕斯山和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 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 原火星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组成的极冠,而且上面覆盖的干冰会随 季节消长。 【火星与地球的距离】 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两者之间 的近距离接触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1988年火星和地球的距离以前达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圣才出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5.1 复习笔记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活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遵循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a.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上。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可以把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机器时代又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和生产力有了更新的发展。以原子能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了原子时代。 c.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仅能使人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劳动。 d.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激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正在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e.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导体研究获得发展,使金属材料的电阻在特定温度条件

下消失,具有超级导电功能。这种新技术使一些物理学家预言未来将是超导时代。 f.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获得大发展。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小量度,如果金属、陶瓷等各种物质材料都纳米化,那么未来将是纳米时代。 g.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使一种薄膜的生产成为可能,可用充气的方法使它膨胀起来充当屋顶,未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这种薄膜建筑。因此有的化学家预言未来是薄膜时代。 h.天文学家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预言未来是航天时代。天文学家已经在设计未来太空站和月球的生产生活点,预计把人类送上太空和月球从事生产和生活。他们还预计未来要使火星地球化。 i.地理学家预言未来是大洋时代。在大洋时代,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是大洋。海洋技术的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多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产品。 j.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时代、生物工程时代。生物遗传工程将改变动植物的品种,创造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物品种,大大提高农牧业的经济效益。生物工程还将用细菌的蛋白质来制造生物集成电路,用生物的蛋白体来取代硅片作为集成电路中的芯片,制造出超微电路的有机电子计算机。 上述种种说法,都是各个门类的科学家从各自门类的角度预测现在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时代。综合起来看,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以信息化为先导的科学技术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②科技全方位大发展,是指以往的科技革命主要限于某一学科领域。当今时代新的科技革命遍及自然科学六大领域,所以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这种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不是单科独进,而是各科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互相交叉,彼此融合。 ③科技加速度大发展,是指科技的发展后浪赶前浪,一日千里,速度倍增,突飞猛进。

中班科学《认识地球》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认识地球》教案与反思教学意图: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她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存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要像善待自己一样去保护她。不断地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教学目标: 1 让地球,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可绘地球仪1个、白板、笔。 教学过程: 1、组建团队、成员分工(如小组长、器材师、发言人) 出示地球仪。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地球仪有什么变化? 幼:他在不停的转动。 地球是一个适宜人类、动物、植物生活的地方,它是宇宙八大行星中唯一适合人类和生物生存、繁衍的星球。 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模具”模板,看一看,认一认。 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它是第五大行星。 宇宙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它没有边际,你们想到神秘的宇

宙中去探索吗?现在你们就要好好学习。 2、讨论:为什么在地球上会有白天、黑夜? 地球它每天都在不停地公转,它是在围绕着太阳在不停的转动。太阳找到的地方就是白天,找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 3、分组操作 涂一涂 用白板笔涂出地球上我们中国的形状,(雄鸡)。 看一看 观察中国的版图的边上邻国的形状及邻国的国名。(蒙古、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 小结:地球是一个适宜人类、生物繁衍生存的星球,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的特殊就是它是唯一一个有适宜人类及生物存在的氧气、水、和适宜的温度。他是一个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活动反思: 活动应当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做到教师少动,幼儿多动;教师引导,幼儿实践;这是活动的目的。在教学中倡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幼儿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分工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幼儿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材解读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材解读 一、认识课文: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窗才 挪牧稀5谝蛔匀欢瓮厍蛴牖鹦窍啾冉系贸?ld孪生兄弟这一概念,从而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接着根 据照片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然后阐述了为什么地 球夏芰粝滤杏錾鞫鹦侨床荒堋?/p> 张敬义老师指出这篇说明文在语言表述上具有鲜明 的形象性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具有强烈的探究性火星上 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 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具有特殊的情感性40多亿年前,火星与地球逐渐诞生了。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避免把本文上成科学课,有必要认识一下本课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多关注科学知识,了解地球,感受科学,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科学的习惯,树立科学 意识。

(2)指导学生参与到科技学习、了解的活动中去,并在其中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 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科学上的问题,学习对科学技术中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大胆的设想。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与火星的异同点,初步理解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了解一些科学上的 基本知识。 (2)知道一些不同情况下引发的地理情况是不同的,明白事物是有发展经过和演变的。知道地球、火星、乃 至宇宙间的个体都是存在差异性的。让其明白大群体下 的小个体是有差异的。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健全的思考体系,对科学的认知 体系有个了解,让同学们知道科学中也存在许多未知。 并且让其有一个辨证的思考模式,让同学们透过课本在 以后的为人处事中都有这样一个辨证的思想。 4、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科学知 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的。以探究科学、研究地理等

何向魁:聚焦未来科技、伫立全球视野——以全球视野预判未来产业发展

聚焦未来科技、伫立全球视野 ——以全球视野预判未来产业发展 IBM 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 战略咨询总监何向魁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科技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类社会已开启第4次经济革命浪潮,未来科技将作为核心引擎引领时代发展历史以及方向时间 1760s -1850s 1870s -1900s 1940s -2014 ?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 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 ?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技 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化学、电器、石油生产和钢铁行业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创新?具体成就包括燃油蒸汽涡轮机的出现,飞机的发展,汽车的实际商业化,消费品的大量生产,机械制冷以及电话的发明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123?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物联网、量子计算、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等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未来科技革命 42014 -

技术的推进本质上是在服务于人类不断深化的生存和探索的欲望 2030~20702070~2100 现在~2030?机器解放人类的脑力和体力,虚实相生打造全新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幸福度和娱乐度,进一步满足人类欲望特征:在1.0阶段数字世界基础上,实现虚实世界融合;机器的智能水平达到新高度,可与人类和谐相处特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万事万物万人的无缝链接,构建数字世界,智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提升人类社会运行效率:通过数字世界的全方位智能,拓展人类体力和脑力,满足普适性的人类生活基础需求特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万事万物万人无缝链接,构建数字世界,智能进入生产、生活和管理领域特征:人类社会生命健康长久,生活资源富足;在欲望驱使下,开始探索未知文明?人类基础欲望得到满足,生命得以长久延续,激发深层探索未知的欲望与好奇心 特征:人类社会生命健康长久,生活资源富足;在好奇心驱使下,加强对未知文明的全面探索

认识地球教案

认识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能力目标: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资料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资料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0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在地球上看,它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变化,最暗时视星等为+1,最亮时比天狼星还亮得多,达到-29。由于火星荧荧如火,亮度经常变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古罗马神话中,则把火星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在希腊神话中,火星同样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

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有两个卫星。靠近火星的一个叫火卫一,较远的一个叫火卫二。由于火星在希腊神话中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学家以阿瑞斯的两个儿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两颗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自转轴倾角是2度,与地球相差无几。

火星的资料

四季变化: 1781年,天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根据火星上那些标记随着火星自转而移动的方式,推断火星的自转轴也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几乎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角度相同。既然这样,火星就应该像地球那样有冬去春回,寒来暑往。 主要体现在两极冰盖大小的变化,夏季冰盖就缩小,冬天就扩大。 我们知道,地球上一年时间的长度是365.25天,除了月球亦步亦趋地跟着地球绕太阳旋转,年的长度相同外,在太阳系的其他天体上,年的长度是有差异的。在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自转较慢,没有卫星或卫星很少)中,火星上的一年最为漫长,有687个地球日。既然火星自转轴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程度几乎相同,按说火星上的季节变化方式应与地球相同。但由于火星上每个季节的时间比地球上长一倍,再加上火星比地球离太阳远,所以火星上的每个季节都比地球上相同的季节要寒冷。另外,由于火星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比地球椭圆轨道要扁,导致火星南北半球的四季差异比地球上更为显著。由于同样的原因,火星上四季长度的差异也比地球上四季长度的差异更大。地球上各个季节长度的差异最多不超过5%,而火星上北半球的春季竟比秋季长1/3左右。

地质结构: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应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峡谷: 一提到火星的峡谷,可能会认为是由水造成的,但事实不只如此。除了水,还有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由水造成的又可能是洪水短时间冲刷成的、稳定的流水侵蚀成的、或由冰川侵蚀而成;但火山活动所喷发的熔岩流亦可造成熔岩渠道(Lava Channel)。另一个例子则是地壳张裂造成,如水手峡谷。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练习含解析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宇宙的边疆 时间:30分钟满分:3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②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③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A.演化湮没虽然/但是 B.演变淹没即使/但是 C.演变湮没即使/但是 D.演化淹没虽然/但是 答案 D 解析“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①句选“演化”更恰当。“湮没”,埋没,多指名声或成就被埋没;“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 ②句与“汪洋”搭配,选“淹没”恰当。③句是转折关系,“即使/但是”不搭配,选“虽然/但是”恰当。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在茫茫宇宙中,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如今人类已走向宇宙,但回首自己居住已久的地球,却发现仍然还有诸多的未解之谜。 ②603万元的“最大罚单”相比其丰厚的利润,恐怕连都算不上,能否对所有“吹牛”企业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有待于观察。 ③德国大众汽车“检测门”丑闻在这个行业现象中或许只是,据业内人士估计,汽车尾气排放实验室检测结果低于路测已是惯例。 A.沧海一粟冰山一角九牛一毛 B.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冰山一角 C.九牛一毛冰山一角沧海一粟 D.冰山一角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答案 B 解析①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②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③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根据各句的语境,应选B。 3.下面各项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 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 蓝色的。 学生2 美丽的。 学生3 圆形的。 学生4 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臆想证实 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解释) 学生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教师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 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江苏南通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0篇(2003—201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江苏南通说明文阅读10篇(2003—2018) 中国结 ①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 ②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悠久。据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梁武帝诗《有所思》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之句。可见,在古老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表情达意功能,备受人们的尊重。 ③中国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类工艺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靠一双巧手,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而来。其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美造型。同时,中国结的命名,也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义,如“双寿”、“双喜”、“龙凤呈祥”“鲤跃龙门”、“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有余”等,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结饰送给亲友,不但喜气洋洋,也是一种千情万意的祝福。 ④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4-6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究竟采用哪一种线绳,要根据所编织的结的用途而定,用来编结的线绳的纹路愈简单愈好,纹路复杂的,虽然单看绳线很美观,用来编结却不合适,不但纹式失色,绳线本身的美感也会被淹没。线的粗细,要视饰物的大小和质感而定,开大质粗的首选粗线,形小质细的宜选细线。线的硬度也要适中,若线太硬,会给编结者增加难度,结形也较生硬;若线太软,编出的结形不输廓清晰,结形不挺拔,不能体现线条的韵律美。 ⑤一件结饰要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的关系也要协调。选线要注意色彩,若与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立刻就会使整体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 ⑥如今,中国结仍然随处可见,广为流行,中式服装上精致的盘扣,让人不禁倾心于古老的东方神韵;新春佳节时,吉祥喜庆的“春”字结红遍千家万户。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手工 .......... 编织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生发出多种现代审美意蕴,带给人们无限的情趣和生活美....................................... 感。 ..(选自《百科文章》2012年第1期,有改动) 13.阅读全文,依据文章思路,在下面的图框中填写合适的内容。(4分) 14.第②段中引用《易·系辞》和梁武帝《有所思》中相关文献的目的是什么?(4分) 15.根据第③段文字,概括中国结的特点。(6分) 16.根据文中加内容和中国结插图,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将插图中的“福”字换成其他文字或图案,请写出你的创意。(3分)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课文原文(版+电子课本)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下)课文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40多亿年前,火星与地球逐渐形成了。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 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 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 (luán)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有的河床宽达几十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2004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初,这兄弟俩都没有水,没有生命,不但荒凉寂寞,还经常遭到彗星和陨 石突如其来的袭击。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当火山爆发时,这些矿物便分离出水,随着熔岩释放出来。其中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飘散在空中,一部分随后变成雨水落下来, 形成了湖泊和海洋。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数以百计的干涸的河床和峡谷,河床上布满了洪水冲刷的痕迹。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当年火星上洪水的咆哮。 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相似。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有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看来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然而,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这仍然是一个谜。

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喜欢书吧,她是zhì huì的锦囊,力掌的yuán quán,精神的家园!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①一④题必做,⑤⑥两题选做一题)(6分) ①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两句,成为远 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⑥上海世博会以博大的胸怀喜迎八方宾客,正所谓“,?”(《(论语)八则》)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 ( ) A.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 ....,人民安居乐业。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 ....的新生活。 C.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 ....的传统工艺品。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书湖阴先生①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②排闼:推开门。 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②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2分) 答: 5.某班级创办了一个“文学泡泡”网站,其中“泡泡拍”和“泡泡问”两个栏目的点击率很高。如果你是版主,请你做以下两件事。(8分) ①“泡泡拍”将拍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三样物件,请你选择其中一件,写一段广告词。 (要求:紧扣原作,明确物件与人物的关系及作用)(4分) 金箍棒(《西游记》) 人力车(《骆驼祥子》) 绿色礼服(《最后一课》) ‘ 示例:鹅毛扇(《水浒传》)——人称“小诸葛”的吴用,轻摇着这把鹅毛扇,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 ②“泡泡问”里有两个主题帖,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帖子回复。(要求:观点明确,并简述理

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练习题

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练习题 1.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2.上网查阅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资料,并做一下记录。 3.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4.拼一拼,写一写。 luán shēng huì、xīng yǔn shí miǎo māáng gu ǒ xié yùn yù jiā cháng biàn fàn ( ) ( ) ( ) ( ) ( ) ( ) ( ) 5.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潜藏蕴藏 (1)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 )在一些矿物中了。 (2)大沙漠下面( )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飘散飘浮 (3)其中大部分以蒸气状态( )在空中。 (4)天空中( )着朵朵白云。 6.查找火星的资料,你知道火星还有哪些末解之谜吗?请写下来。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变幻多彩的地球 不同料子做成的衣裳,穿在身上,有的凉爽,有的暖和。 地球也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且会

随岁月的更替而变易。地球特有的大气、水和生物,使它成为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色彩丰富的行星。 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了,而晒不到太阳的地方又太冷了。宇宙飞船使可经历这种奇妙的境界,飞船在阴影处的温度可低到接近-273℃。在高空,尽管还未飞出大气圈的外层,但那里空气已经稀薄到接近地面上人工制造的真空,不能起到吸热保暖的作用了。 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温不致降得太低。 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得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球雪所掩盖,穿起了白色的衣裳。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袭。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练习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一、拼一拼、写一写。 luán shēng huìxīng yǔn shímiǎo máng pāi sha gān h? () () () () ( )( ) guǒxi?yùn yùtuīcazhēng fājiācháng biàn fàn () () ( ) ( ) ()二、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慧()陨()熔()逊() 彗()损()溶()孙() 挟()渺()涸()滴() 峡()沙()固()嫡() 三、给多音字先注音,再组词。 ()()()() 钻藏泊系 ()()()() 四、选词填空。 推测推理推选推断 1、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 2、他被大家()为组长。 3、科学家(),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有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 爱心耐心恒心开心信心关心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自己要有(),做事要有(),学习要有(),与人交往要有(),对有困难的人要去(),并向他们奉献自己的爱心。 五、根据要求为下列词语分类。 推测干涸飘散渺茫湿润寂寞苍茫聚拢孤寂推断 近义词:()——()()——()()——()反义词:()——()()——()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上有数以百计的干涸的河床和峡谷。(缩句) 2、火星气体裹挟着大量的水逃向太空了。(改为“被”字句)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有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流言蜚语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了。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喜欢书吧,她是zhì huì的锦囊,力掌的yuán quán,精神的家园!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①一④题必做,⑤⑥两题选做一题)(6分) ①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两句,成为远 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⑥上海世博会以博大的胸怀喜迎八方宾客,正所谓“,?”(《(论语)八则》)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 ( ) A.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 ....,人民安居乐业。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 ....的新生活。 C.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 ....的传统工艺品。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书湖阴先生①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②排闼:推开门。 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②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2分) 答: 5.某班级创办了一个“文学泡泡”网站,其中“泡泡拍”和“泡泡问”两个栏目的点击率很高。如果你是版主,请你做以下两件事。(8分) ①“泡泡拍”将拍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三样物件,请你选择其中一件,写一段广告词。 (要求:紧扣原作,明确物件与人物的关系及作用)(4分) 金箍棒(《西游记》) 人力车(《骆驼祥子》) 绿色礼服(《最后一课》) ‘ 示例:鹅毛扇(《水浒传》)——人称“小诸葛”的吴用,轻摇着这把鹅毛扇,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 ②“泡泡问”里有两个主题帖,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帖子回复。(要求:观点明确,并简述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