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析废名前期乡土小说中的田园牧歌风格

探析废名前期乡土小说中的田园牧歌风格

探析废名前期乡土小说中的田园牧歌风格
探析废名前期乡土小说中的田园牧歌风格

探析废名前期乡土小说中的田园牧歌风格

——以《竹林的故事》为例

Xe10260127 王挺

Xe10260129 吴文琴摘要:兴起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京派,是现代文学史中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而京派小说家以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乡村生活特有的风俗画,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性美。其中,废名的乡土小说清新淡雅,质朴敦厚,仿佛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田园牧歌,而描绘得和谐、纯朴的乡土生活,以此表现本真人性以及对生命存在的深切关注和思考,传达出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寄托自己的文化理想。

关键词:京派乡土小说废名田园牧歌式的风格《竹林的故事》

30年代在中国北方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而该派的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萧乾、芦焚、李健吾等。京派小说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更多的展示的乡土文化的韵味,如沈从文笔下之湘西,废名笔下之黄梅,芦焚笔下之果园城等。

其主要创作特点是:以小说、散文为主,描写中国乡村的风俗人情,针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加强对民族性格心理的探求深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将传统与现代、雅与俗各种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独特中国文化风貌的文学形态。京派作品大多接近自然、田园与农村,有“采菊东篱下”的隐居情境,包涵着田园牧歌般的文化价值底蕴,他们更把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融合在乡风民俗的从容隽逸的描绘之中,形成一种洋溢着古典式的和谐和浪漫性的超越的人间写实情致。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诗人、学者,人们称他是30年代京派小说的鼻祖、“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小说家”等,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的小说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人称“废名风”,对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产生过影响。废名名气虽大,但因为晦涩难懂,读者却少。在文学上,周作人和俞平伯是他的两个著名知音。

废名的小说创作,以他30岁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和长篇小说《桥》等;第二个时期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等。“诗化”、“田园牧歌”是他第一个时期的主要风格;“现实性”、“涩味”是他第二个时期的主要风格。

废名的乡土创作基本以故乡湖北黄梅的乡土风情为叙述背景,叙述的大都是凡夫俗子的寻常小事,却从凡俗中表现了“农村寂静的美”和“平凡的人性美”。在废名的小说中,家乡似乎是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所在,大自然展现出最柔美的一面:成片的桃林、槐柳,静谧的菱荡,还有石塔、村庙、小桥、流水,繁茂的芭茅一丛丛地长着,月亮静静地挂在空中,太阳懒懒地照着,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而富有情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和谐相处,过着恬淡而自适的生活,女子多情柔美,男子纯朴热情,老人慈祥善良。在一幅幅天人和谐的图画中流露出废名对农村和大自然的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感和亲近感。在和美的乡土这块土地上,废名还刻意营造了一个纯真的童年世界:《鹧鸪》、《初恋》、《柚子》、《我的邻居》以及长篇小说《桥》等都采取童年视角,以阔别故乡多年的主人公“我”的童年记忆来展开情节。两小无猜的纯洁、初恋的温馨,欢欣而快乐的童年乐事,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美好

的东西依然是那样美好,时光的流逝未能打破这个纯真的童年世界。美好的乡土、纯真的童年世界,寄托了作者对故乡挚爱、眷恋之情,守望之心。

废名小说的色调是明朗豁亮的,作者为自己的乡村风俗碰涂抹的底色往往是青翠嫩绿的,青山翠竹、小桥流水、菱荡碧波、林荫垂柳,构成了废名小说景物象征的原色,同时也显露出了乡土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废名小说还以诗意的笔触写到了宗法制乡村的风俗习惯,和他的翠竹绿桃相映成趣,如《桥》中有史家庄的老习惯,至戚或好友给孩子:“送牛”,给死者照路以便报生的“送路灯”等等。小说以精细而富有风情之笔,给这些古朴的风俗染上一层优雅和神秘的色彩,把史家庄装点得宛若桃园仙境。废名的这些世俗画没有封建剥削带来的农村破产,没有资本主义侵入乡村时的忧伤,它正如鲁迅在《风波》中写到的:是文人雅士远远地望着乡村土场所吟唱的“田家乐”。

废名乡土小说中塑造的这优美、和谐的世界,与其说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摹写,不如说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世外桃源”、一个田园梦。周作人则称废名作品有田园风,得自然真趣。例:

《竹林的故事》体现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风格。小说中的物象都是自然中景,自然中人,清淡洗练的笔触把自然景物灵性化,把人物雅致化,人与自然消融在一起,整个作品就像一支隐忧而清悠的牧歌,体现出明显的散文化特色。

艺术成就:

一、具有古朴和静美的艺术风格,是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超尘脱俗。

这也是废名小说最大的特点。童年湖北家乡的小桥流水沙滩枫柳,县城外的禅宗圣地四祖寺和五祖寺,给冯文炳留下了终生受用的文学回忆,所以其小说都是以没有受到西方文明和现代文明冲击的封建宗法制农村为背景,用冲淡质朴的笔调表现尚没有被现代社会污染的宗法制农村世界,表现带有古民风采的人物的淳朴美德,展示农村的老翁、妇女、小儿女的天真善良的灵魂,流露出一种寂静的美,笼罩着淡淡的忧郁与悲哀,具有一种田园诗般的宁静、和谐、幻美的韵味,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别具一格。如《竹林的故事》中无论是生成于作者笔下清幽的竹林、还是活在作者笔下淳朴善良的人儿(如三姑娘:在牧歌中诞生出的自然般清美的三姑娘,既具有古朴纯洁的乡间特点,又表现出人的天性,隐忧与哀愁都淡化在三姑娘天真、优雅的青春性格中。在小说的文字里,三姑娘“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把人写得如此素净,人本身就是一首散发自然气息的小诗。),都透着一股清新、超凡脱俗的味道。

二、小说诗化、散文化,具有独特的文体价值。

废名的小说不重视故事情节,而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并且深受中国古典诗文的影响,语言精炼、浓缩,充满了跳跃、省略和空白,擅长直接引古诗入小说,将现代白话和古典诗词融在了一起,营造出一种诗的意境。如《竹林的故事》,开篇作者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竹林美景,寥寥数笔,便给读者展现了三姑娘一家恬然的乡村生活以及蕴含其中的对于人生形式的思考。(淡化故事情节:主要写竹林旁一户人家,父母与三姑娘以打鱼、种菜过日子。后来父亲去世,三姑娘和母亲仍以卖菜为生。突出画面和气氛的描写:老程打鱼、老程喝酒、三姑娘与母亲的争吵、三姑娘卖菜、卖青椒。)

三、重视意境的营造,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在废名的笔下就能够化为一个空灵的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宗教文化和传统隐逸文化的影响,小说同时还有一种出世的味道在里面,具有一定的消极避世倾向。如《竹林的故事》小说开头写道:“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

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一条河、一簇竹林、一重茅屋、两边菜园,淡淡一笔,就展现出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致,人物和故事便在这诗意的境界中展开。尤其小说还突出了竹林的意境之美:河边葱茏的竹林好像是专门为三姑娘生长的,它们之间已经达到了一种诗情的象征境界。竹的青翠盎然、竹的高洁脱俗不正映衬了三姑娘的青春、清丽、纯朴的形象吗?

四、受佛教和禅宗的影响,追求禅趣和玄学意味。

废名受禅宗的影响很深,他的不少小说都透露出一种禅味,尤其喜欢追求一种平淡而辽远,朴讷而超脱的禅境,把人放到宇宙自然之中,以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合一。因此,在废名的小说中,人与自然往往是浑然一体的,人物或作者的情思融于自然之中,构成宁静淡泊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如在《竹林的故事》中,葱郁的竹林似乎是专门为三姑娘而生长,三姑娘好像也是专为这片竹林而生,竹林里蕴藏着三姑娘的青春与性格,大自然的灵秀聚成三姑娘的魂魄。在这里,自然作为一个表层意象,与人物性灵融合一体,人物被赋予了更深的意味,人的主体精神沉浸在自然之中,达到造化与心灵的凝合,三姑娘的纯和真甚至使得拿铜子买菜的青年顾客也自觉得俗气。

五、悲剧意识的体现

废名的作品,浓缩着作者关于人的生存、信仰以及人的终极关怀的思考与憧憬,它们所展示的美好的大自然、纯真的童年世界、超脱的宗教情怀,正是废名理想的人的存在方式的外现。他虽然极力消隐乡土的卑俗与丑陋,但他毕竟没有超凡脱俗、离群索居和隐逸出世。事实上,时代现实也不允许,他不得不承受着现实人生体验的忧伤,因此,他的乡土作品中又隐隐流露着淡淡的苦涩与忧郁:王老大的女儿没有看到他带来的桃子—玻璃桃在半路上破碎了;陈老爹为了生存,最终还是砍掉了万分珍惜的爱妻所栽植的柳树;程小林回乡后沉浸于乡景之美和农家之乐中却不能排遣心中的烦闷。而在《竹林的故事》中,废名以清新淡雅简约洗练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一幅优雅、纯美、古朴的竹林田园美景人与自然消融在一起,犹如一支婉转动听的牧歌但隐藏在鸟语花香小桥流水这样的图景之后的,却是宗法农村的封建意识对这群朴实的人们的迫害和扼杀。

综观废名前期的乡土小说创作,虽说废名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作家之一,但是他却不同于同时代的乡土小说作家,而是在同样汲取古今中外文学精华的基础上自辟蹊径。他总是站在乡村文化的角度进行创作,描绘出一幅幅故乡秀丽的景色,赞美那里的民间文化,歌颂那里的人们的美好人性,他写就了一种非写实非浪漫、似写实似浪漫的田园诗,他的创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京派作家的文化选择。

参考书目: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王嘉良.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

废名.竹林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简析张爱玲作品的艺术特色

简析张爱玲作品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的作品,与政治无关、与民族无关,是大上海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是人性中最让人绝望的那一层窗户纸。她的这种写作姿态成为以后小资们竞相效仿的范本,在小资写作中你永远看不到政治、国家那些大命题。她成名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她以自己特殊的现代性体验来展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人生世态。吴福辉充分肯定了张爱玲对旧家族在大都会的际遇命运的精细表现,认为她的都市最接近上海的真面目,把中国都市文学深入到“现代都市哲理”的层面。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里这样写道:“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还有,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但我认为,文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许多留到现在的伟大的作品,原来的主题往往不再被读者注意,因为事过境迁之后,原来的主题早已不使我们感觉兴趣,倒是随时从故事本身发现了新的启示,使那作品成为永生的。” 很多的人给予张爱玲的作品以很高的评价,其艺术特色是值得人们借鉴的。 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 (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 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金锁记》) 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的是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运用意象手法,她以清贞绝决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末世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婉的笔调,带我们走进苍凉的小说世界,本篇论文联系作家生平小说,对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示张爱玲小说艺术世界的特征。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艺术特色 一概述 张爱玲的作品,从短篇到长篇始终把自已时代已经发生和正要发生的破坏作为大背景,由此开掘个人的情感世界,特别是乱世男女孤注一掷的爱情和注定要被现实所嘲弄的欲求,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我们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以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 二平民化的叙事视角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然而引起她极大关注的不是历史中那些英雄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历史变化中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人物、琐碎的事件,也就是世俗人生里饮食男女的生存状态、婚恋生活等世俗化生活。张爱玲在《传奇》初版扉页上曾说过,我“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强调在自己的小说中多是写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负荷者,因为他们虽不彻底,究竟是认真的。”不仅如此,在潜意识里,张爱玲认为历史是由无数凡人的生存组成的历史,“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时代的总量。”因此,在她的作品里满是俗庸的普通人的男女私情、家长里短。《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迫于无奈与寄人篱下,以妖媚的身姿赢取了妹妹的恋爱目标范柳原的青睐,以逃离那个已容不下她的家。 纵观张爱玲小说的人物,无不是平凡尘世中的普通人。对普通人物的描绘透视出了张爱玲对生活的特别理解,“生命即是麻烦”,[1](P12)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烦恼,不如意。同时也传达了张爱玲在时代变动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长袖善舞——高超的写作技巧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 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 (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 “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这是他所怀念的古中国…… 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金锁记》) 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上述特点可以说是张爱玲作品呈现的最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即被评论家所承认。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 “……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处奇幻的境界。这不是客观性的描摹,而是以主观意识和想像加入其中,来对作品主题和人物进行环境映衬和心理烘托,表现出主人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模糊的意识和恐惧的心理。它完全是与作品融为一体,不但起了烘托,而且用于行文的转折(这是主人公在路上的一段情景描写),起到提示和暗示作用。做为作者初期的创作,象《沉香屑·第二炉香》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然在意象的扑捉、情景的烘托和情节的暗示上过于看重和强调,有些吵,有较重的刀爷痕迹,但另一方面,却显示出了作者在这一方面过人的能力。有些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却又起伏跌荡,如虹飞碧落,给人目不瑕接之感。如《倾城之恋》中一段风的描写: “只有那莽莽的寒风,三个不同的音阶……三条骈行的灰色的龙,一直线向前飞……叫唤到后来,索性连苍龙也没有了,只是三条虚无的气,真空的桥梁,通入黑暗,通入虚空的虚空。 ……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 (2)、深刻的心理刻划和充满灵性的通感运用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汉语言文学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4) 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4) (一)人物创造 (6) (二)语言描写 (12) (三)意象象征 (14) 三、结论 (17) 四、参考文献 (18) 六、致谢 (19)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摘要 张爱玲是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本文从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三个角度去谈这个问题。第一人物创造,小说的成就,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张爱玲在创造意境时, 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当她用意象来形容人物及各种各样的场景时, 亦同样处处妙笔生花。作者创造的这些众多人物形象群像,组合在一起,完全就是作者的形象——作者通过作品再塑了自身。第二语言描写,她的思想与语言,都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同时留下了成熟的写作技巧,可供参考与学习。第三意象象征,张爱玲营造的意象,既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又有不厌其烦的袭旧,在新旧雅俗之间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月亮”、“镜子”,还是“墙”和“乌壳虫”,都是与作品"苍凉"的主调是一致的。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

一、绪论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天才的作家往往是孤独的。张爱玲的小说很少写英雄豪杰之类的大主题,更不会涉及敏感的政治,她只写城市小资男女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恋爱与婚姻生活。她善于在平常生活中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却又能保持清醒,不陷入小说人物的情感中。她的文字优雅而舒畅,看起来是一种享受。读她的小说,你仿佛看到一个优雅的小资女人在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嘴角挂着淡淡的嘲笑味道。可就是这样一个前半生异常成功的女人,后半生却是沉寂的,连死都是静悄悄的,不惊动身边任何人。 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1920年,张爱玲降生于一个望族世家。贵族的出身使她的血液里不可避免的闪着贵族的色彩。张爱玲的父亲好吸大烟,嗜赌,浪荡成性,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而母亲却是一个时代女性,受五四影响,向往自由。两人的巨大差异最终导致家庭的破裂。这给她一个残破的童年回忆。而在她十七岁时,因与后母争吵,被父毒打并被囚禁达半年之久。这对张爱玲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生的。她后来在文章中这样回忆到“我希望有炸弹摔在我们家,就是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见散文《私语》)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创造社 2、乡土文学 3、京派 4、文学研究会 5.《朝花夕拾》 6、社会剖析派小说 7、《骆驼祥子》 8、《画梦录》 9、朦胧诗 二、填空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的,第一部白话诗集是的。 2.1919年周作人提出的概念认为文学应忠实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现实”。 3.方鸿渐是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4.在第一个十年中的文学作品最能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5.新月诗派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三美”,它们分别是、和。 三、简答: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新诗在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历史轮廓

2、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 3、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 4、《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几种类型?简要叙述他们的特征。 5、以《超人》为例,说明“爱的哲学”在冰心创作中的得失。 6、简要谈谈《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 7、结合作品谈谈革命样板戏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 1.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2.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 3. 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 一、名词解释 1、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认为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崇天才,重神会,受过艺术至上思潮的影响,故被成称为“为艺术派”。 2、20年代中期,一些侨寓城市的农村青年,以他们的见闻与体验写作农村生活的作品。它上承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下启三四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家作品众多。 3、京派:四十年代以北京高校师生为主力组成的文学流派,其主张与海派相对立,追求乡土气息的审美风尚. 4、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叶绍钧、沈雁冰等12人。主张文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程兰兰 [摘要]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一段传奇,而她所写的小说更是一个个风格独特的“传奇”故事。张爱玲的成功,不止在她传奇的一生,也不止在她笔下的“传奇”故事,更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地运用意象手法,展现给世人的是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Analysi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ZhangAiLing novel ChengLanLan Abstract:ZhangAiLing's life is a legend, and the novel she wrote is a unique style of "legend" story. Zhang AiLing's success, not only in her legendary life, also more than in the "legend" of the author's story, more lies in her unique novel art. She describes a series of women's survival tragedy,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ration, and able to skillfully use image technique, is presented to the world fail in that era, and unique to sad and deep sense of desolation. Keywords: ZhangAiling Novel Artistic Features 一、鲜明夺目的意象 (一)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 在《张爱玲传》中,就记载着年轻的张爱玲曾说的:“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都不能克服这种齿咬性的烦恼。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1从这一句便可以看出她对生活对生命的独道见解。小说《金锁记》是以月亮始,以月亮终的,月亮具有非常强的结构作用。不同的环节,对月亮意象的书写也有不同,试看以下几段: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2这是小说的开端,以月亮来写时光流转,并无新意,但将“三十年前的月亮”转到“朵云轩信笺”上的泪珠,洇得“陈旧而迷糊”,这样的意象果然带上了岁月的沧桑感。它已奠定了小说基本的调子:凄凉。 “天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想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3月亮沉下去,而七巧的故事,开始了。但开始也就预示了结局。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等淡淡的圆光。”○4这是七巧的女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小说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专练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 小说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专练 一、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城市里的牵牛花 王溱 起初她只是想在出租屋里种一小盆牵牛花,那种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总能慰藉她思乡的情绪。 可是那盆花却发了疯,绕上只有巴掌大的窗台,缠住单人床的床脚,占领了挂衣服的架子……它铆足了劲掠夺一切可掠夺的,实在没东西了,干脆爬上墙面,很快,四面都成了绿墙。她非常惊讶,你可是牵牛花呀,怎么学爬墙虎? 于是她只好进行修剪。修剪后的牵牛花规整了些,但生长速度反而更快了。夜里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出租屋时,它已经从窗户溜出去,悄悄入侵了隔壁邻居家。 第二天一早她被“砰砰砰”的敲门声叫醒,一个穿睡衣的小伙急切地说,他家昨夜里被她家的

牵牛花占领了!她跟着他过去一看,可不是,所有东西像披上了绿底紫花的被单,最俏皮的一朵紫花就挂在他的单车把手上。她愧疚地低声道歉。可他却兴奋地大叫,“这太棒了啊,你是怎么种出来的?”他说,他的房间太冷冰冰了,他想种这样一盆牵牛花很久了。 她扑哧笑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们一起修剪了花,他把单车上的花摘下来戴在她头上,她坐上他的单车后座去上班。 然后?然后牵牛花更加肆无忌惮了啊!它先是把整栋楼绕了一遍,紧接着入侵了隔壁楼。眨眼间,整个城中村都成了牵牛花的天下,租客们对这个不速之客倒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帮人搬家的大叔笑嘻嘻地把绕满板车上的藤扯开,哼着歌一蹬而去;送外卖的小伙摘了一朵插帽子上,吹了个响亮的口哨;还没找到工作的姑娘抚摸着缠住她行李箱的牵牛花,第一次绽放笑容…… 才几天工夫,牵牛花就占领了整座城市,它把所有楼房外墙都铺成了绿色,然后大摇大摆登堂入室。很少见到大片绿色的城里人被这阵容吓住了,报警电话响个不停,有投诉工厂机器被绕住

试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艺术特色

摘要:张爱玲笔下有着无数充满个性色彩的意象。在《金锁记》中,象征女性命运的月亮意象反复出现,点染出人物的命运和心理。此外,华美的语言、出色的人物刻画、细腻的心理描写、比喻、通感也在其小说中如鱼得水。《金锁记》的语言技巧就是非常高妙的。 关键词:意象;语言;心理 《金锁记》写于1943年,是张爱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说。傅雷称为“张女士至目前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①张爱玲以过人的写作技巧与想象力、洞察力和对生活、对人性近乎残酷地剖析,把她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感悟诉诸笔端,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旨在从意象、语言、修辞、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试着对《金锁记》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力求通过分析、论述,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张爱玲的艺术风格。 一、意象 读张爱玲的小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她笔下众多的意象。在《金锁记》里就有白团扇、月亮、酸梅汤、longlong ago的调子、长安那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等众多缤纷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张爱玲的小说大都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她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具有具体的形态,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从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她在进行小说创作中意象艺术的探索实践,所使用的意象都是人所共见、俯拾皆是的,但她却能够在意象的运用上匠心独运,获得了超越意象本身的意义内涵,使作品中的数量众多的意象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意蕴,将小说的题旨传达得更为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一)月亮意象 《金锁记》开篇便是:“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②如今,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永远沉下去了,然而半个世纪前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却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直到今天歌手品冠还唱:这月色有点张爱玲。张爱玲的月亮不会衰亡,它是她意象世界里一盏奇异的灯,又是上帝的眼睛和夜晚的太阳。今天我们打开《金锁记》惊喜于其中竟流淌着一条动人的月亮河。在这里月亮统领全部的其余意象,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有些言简意赅,一笔带过,有些则浓墨重彩,精雕细刻。 作品开头一段:“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③这段文字历来为评论家们所称道。傅雷曾认为是“新旧文字的糅和,新旧意境的交错”,④“这一段引子,不但明月的描写是那么新颖,心理的观察那么的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⑤以后月亮这个意象又多次出现。

(00537_中国现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本科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 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 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 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 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 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 “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 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 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 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 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 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 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 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 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 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 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 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 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 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 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 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 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 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 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 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 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 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 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 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 学史上确立。 1.5.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 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 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 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 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 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 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 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 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 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 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 品散文。 1.6.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 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 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 诗。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 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 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以表现 作家“零碎的思想”。 1.7.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 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 倡新格律诗,提出诗歌创作的“三 美”主张,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 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 道路。 1.8.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 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 坛上的。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 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 重视刹那间的幻觉。象征派诗人否 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 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 歌音节美的重视。象征诗派的创作 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李金发 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 《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 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1.9.春柳社:1906年底由李叔同、 陆镜若和欧阳予倩等人在日本东京 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1907年他们演出的《茶花女》获得 很大成功,在留学生中引起强烈反 响。同年6月他们又演出了自编的 大型话剧《黑奴吁天录》,这次公演 不仅轰动了留学生界,而且引起了 日本文艺界的高度重视,被看做是 中国早期话剧的开端。此后,春柳 社的成员继续增加,他们又陆续创 作或改编、演出过《画家与其妹》 等剧目,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1.10.《终身大事》:独幕剧《终身大 事》描写了田亚梅与陈先生自由恋 爱,因不满于父母的阻挠而离家出 走的故事。剧作表现了追求个性解 放和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反对封建迷 信与传统礼教习俗的勇敢姿态。 1.11.爱美剧:1921年3月,沈雁冰、 郑振铎、陈大悲等发起成立民众戏 剧社,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戏 剧反映时代,提倡“写实的社会剧”, 针对堕落了的文明戏,他们提倡“爱 关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 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 支配”,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 1.12.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 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 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情诗 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1.13.南国社: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 领导人为田汉,南国社前身为南国 电影剧社。设有文学、绘画、音乐、 戏剧、电影等,以戏剧活动为主。 主要成员有田汉、欧阳予倩、徐志 摩、徐悲鸿、周信芳等。其宗旨是

张爱玲小说语言特色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张爱玲的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指导老师:赵小华 学生姓名:张火宝 学号:W361609123680001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写作批次:2011年2月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张火宝___ 日期:2011 年3月20日

目录 摘要 (4) Abstrac (5) 导言 (6) 一、色彩的名字 (7) (一)植物色彩的名字 (7) (二)动物色彩的名字 (7) (三)矿物色彩的名字 (8) (四)其他非生物类色彩的名...字 (8) (五)客观色彩主观联想的名字 (8) 二、冷意的黑、白、灰 (9) (一)厌恶、嘲讽的白 (9) (二)静寂、悲哀的黑色 (10) (三)忧郁、苍凉的灰色 (10) 三、张爱玲小说的色彩效果 (11) (一)因人设色,色如其人 (11) (二)以色言情,情蕴色中 (12) (三)以色观心,心色相印 (15) 四、张爱玲的色彩语言的形成原因 (16) (一)受《红楼梦》等旧书的影响 (16) (二)对色彩的天分和偏爱 (17) (三)独特的人生经历 (17) 五、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词 (19)

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上的一朵奇葩,她以女人细腻心理、奇特的语言,描写出了她看到的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悲哀、苍凉的人生。张爱玲的因为了解所以慈悲。本文从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里的色彩、节奏特征,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张爱玲色彩苍凉

张爱玲写作风格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 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 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 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 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 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 影响。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 风景线。 由于张爱玲社交范围窄,朋友不多,知心者更少。她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在这 样的创作心态支配下,其笔端写出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把读者逐步引入她营构 的苍凉世界,同时,也展示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美。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 的现实中”,[2]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 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 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 的阴气。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 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张爱玲笔下的人 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他们在 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 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 而栗,他们全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张爱玲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人的“靠不住”。张爱玲笔下不同阶层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名门世家的遗老遗少、公 子哥儿、太太小姐等上层人物,一旦掀去了罩在外面的面纱,剩下的是便是赤赤裸裸 的虚伪,“爬满了虱子”的尴尬。比如《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男主人公佟振保,事 业成功,提拔兄弟,办公认真,热心待友,侍奉母亲,“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 “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他先后爱过两个姑娘,玫瑰是个混 血姑娘,振保爱她,“她和振保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是天真,她和谁都随随便便, 振保认为她有点疯疯傻傻”,这样的女人,在外国或是很普遍,到中国就行不通,把 她娶来移植在家乡的社会,那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后来,振保又同朋友的妻子 娇蕊恋上了,对方一旦要与丈夫离婚,他便怯懦得要死,连那他与娇蕊偷情的公寓也“像大得不可想像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隆开过来,遮得日月无光。”他又“疑心自 己做了傻瓜,入了圈套”,他怕毁了自己的前程。在世俗和功利的进攻下,他萎缩了,他不愿“堕落”,他要做一个“好人”。于是,他便把“真人”隐蔽起来,匆匆忙忙 选了一个好女子烟鹂结婚。婚后,她成了他眼中一个“很乏味的妇人”,他开始宿娼,回来则砸东西打妻子,他尽情的发泄着他的冷酷、变态。但他仍戴着面具做他的“好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是() A.《过客》 B.《落叶》 C.《灭亡》 D.《赵子曰》 2.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 A.《伤逝》 B.《在酒楼上》 C.《阿Q正传》 D.《祝福》 3.在乡土文学之外,最早开辟现代田园小说别一支派,并对后起的沈从文有直接影响的作家是() A.台静农 B.彭家煌 C.废名(冯文炳) D.许杰 4.与徐志摩诗集同名的作品是() A.《再别康桥》 B.《红烛》 C.《雪花的快乐》 D.《翡冷翠的一夜》 5.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是() A.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散文化、文笔清新流丽 B.自我写真、悲壮抒情、结构散文化、文笔清新流丽 C.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严谨、文笔清新流丽 D.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散文化、文笔清新冲淡 6.叶圣陶(绍钧)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 A.《潘先生在难中》 B.《多收了三五斗》 C.《倪焕之》 D.《城中》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A.《绅士的太太》 B.《八骏图》 C.《有学问的人》 D.《王谢子弟》

8.人物“陶岚”出自于作品() A.《冲出云围的月亮》 B.《二月》 C.《为奴隶的母亲》 D.《三姐妹》 9.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月牙儿》 10.茅盾在“五四”时期提倡() A.革命文学 B.为人生文学 C.为艺术文学 D.表现自我文学 11.“五四”时期创作内容主要是对母爱、童心与大自然讴歌的作家是() A.徐志摩 B.宗白华 C.王统照 D.冰心 12.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是一部多幕剧,全剧共有() A.三幕 B.四幕 C.五幕 D.六幕 13.短篇小说《樊家铺》的作者是() A.艾芜 B.柔石 C.吴组缃 D.沈从文 14.云普叔的形象出自() A.《春蚕》 B.《多收了三五斗》 C.《丰收》 D.《在禾场上》 15.萧红的成名作是() A.《王阿嫂的死》 B.《生死场》 C.《呼兰河传》 D.《马伯乐》 16.“汉园三诗人”指的是() A.何其芳、金克木、李广田 B.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 C.卞之琳、徐迟、金克木 D.金克木、徐迟、路易士 17.曾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A.《淘金记》 B.《困兽记》 C.《还乡记》 D.《南行记》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内容提要]: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同时张爱玲对人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都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她的文字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女性悲剧心理分析意象手法“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为‘上海’,‘流苏’改为‘张爱玲’,简直是天造地设”——张爱玲的老友,作家柯灵如是说。那么,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943年她成为职业作家,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张爱玲虽被评价为“旷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后魂断异国他乡。 张爱玲的生平让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这对她小说中悲凉气氛形成了影响。 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人格。加之她命运多舛,导致了她的性格也极其矛盾:虽然贵为名门之后,却一生多孤独,还骄傲的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的文字悲天悯人、通情达理,而她本人却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她将生活艺术化和享乐化,但文字中却充满了悲凉和贵族没落、世事沧桑、处境逼仄……,因此不论她得人生,还是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悲伤,和难以把握的失落的凄凉。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伦理为题材,她以清贞决绝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绝的笔调,奇妙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苍凉的传奇。男女主人翁爱与恨的交织,是张爱玲小说中的恒久主题。她把自己对时代的内心焦灼,投影到自己的小说中,营造了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并且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悲哀和苍凉感。 一、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 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她的文字,用优美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 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而深刻精辟、时而曲折婉转,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表现出巧妙的特点。 来看看如下这些片断,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

中国现代文学小说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小说部分 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小说创作的情况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潮流。 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说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1、问题小说的出现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2、问题小说的概念 ?问题小说就是对于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 ?如: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人民的疾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 3、?°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 (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3)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创作主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 ?“冰心”这个笔名,是她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时首次使用的。 ?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 夫妻问题 ?家庭问题父子(女)问题 青年问题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超人》和《悟》是这种哲学的集中体现。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1.5.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