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高考政治备考:改革开放30周年

2008高考政治备考:改革开放30周年

2009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专题复习:改革开放30周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年。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有人称这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全面的改革,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是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⑴什么是改革开放?

①改革就是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②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双向的开放, 就是要大力发展和加强对外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和合作,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加快提升本国综合国力。

③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坚持进行改革,才敢于对外开放;坚持对外开放,更有利于改革。

⑵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

①改革开放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②改革开放的意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改革开放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⑶如何进行改革开放?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结合:既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③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依靠人民,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④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推动经济基础变革与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⑤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⑥坚持提高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

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⑦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⑧坚持促进改革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⑨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⑷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怎样?

①思想解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从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化,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②经济发展

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土地制度变革,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通过税费改革,全面免除农业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保障。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三农”问题。

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的形式,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改变了国有企业完全国有资产的状况,实行了股份制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效率提高。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使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1978年到2006年之间,中国GDP总量年均增长9.7%,2006年是1978年的57.5倍。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45%,2006年是1978年的34.2倍。

从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开始,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了。经过长期谈判,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3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7.21%,2006年是1978年的85.3倍;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6.74%,2006年是1978年的6385倍。

③政治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围绕着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方面进行。30年来,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选举制度改革、强调人大代表素质的提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动员和组织公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确保权力正确、公开、公正地行使。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加快政府转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市场、政

府与社会的关系,使各项制度逐步完善起来。坚持“一国两制”方针,顺利完成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谋求台海地区和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俄中互办“国家年”等活动的开展、加强与东盟的关系、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各国的文化、经贸、政治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④社会发展

30年来不断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数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得到不断落实。已经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农村迅速普及。从2007年起,农村低保制度由试点地区扩大到全国农村,为广大农村贫困人口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

大力增加对义务教育和其他各级教育的投入,自2005年底以来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贴住宿费。国家助学体系不断完善,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助学经费达500亿元。410个“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县已有317个县实现目标,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由2003年的77%提高到96%。

科教文体卫事业快速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提出走自主创新之路,推进“863计划”、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等,促使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基因技术、航天技术等高科技得到迅速的发展。高性能超级计算机、超级优质杂交水稻、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建国以来总数的99%;创超世界纪录1001次,占建国以来总数的85%。1990年我国首次成功举办亚运会后,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⑸与教材结合点

经济生活: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34-35)

3.改革的性质、作用?(35页)

4.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35-40)

5.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66-68)

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2-99)

7.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实行对外开放为解决了现代化建设中资金严重短缺和资源相对不足的困难;为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提供了条件;是我们了解世界信息,掌握世界跳动脉搏的重要条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必要条件。

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实质、载体、影响?(106-110)

9.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96-98)

哲学生活: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89-93)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5页)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46-47)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48-49)

5.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改革,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开放,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6.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两点论,要敢于承认和正视矛盾的存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通过改革开放解决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改革的必然性;

8.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9.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坚持对内改革,提高增强对外开放的实力;坚持对外开放,更有利于改革,二者共同作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10.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它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1.主次矛盾的关系,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坚信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

13.矛盾主次方面.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全面改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改革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倒退没有出路. 14.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1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41页)

16.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又指导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

政治生活: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根本目标,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意义.坚持改革开放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2.改革开放中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06页)

实战训练

1:(1)加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其中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我国的对外职能。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强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经贸合作?

①我国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合作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②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看,应如何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②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③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⑤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⑥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⑦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⑧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⑨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2.材料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材料2: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6月26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支持。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答案】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

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3.某校高三(1)班召开“我看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主题班会,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发言。

同学甲:30年来,从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

同学乙:我国的农村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较大等,中国的农村改革不是一帆风顺。

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发言。

【答案】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农村改革使农村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其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

(2)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我国农村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必须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来解决。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1: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人民币升值给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答案】

(1)①材料1反映了广东省2007年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出口仍然大于进口,但进出口增幅均有所下降,且出口比进

口的增幅下降得更大。②产生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①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上升,从而削弱了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出口。②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又可能会促使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

(3)作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建议企业发展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由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转向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②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④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⑥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⑦如果生存压力太大,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企业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谋求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