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的天籁 散文的绝唱

哲学的天籁 散文的绝唱

哲学的天籁 散文的绝唱
哲学的天籁 散文的绝唱

哲学的天籁散文的绝唱

——《庄子》赏析

内容摘要: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我国战国中期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庄子》首先是一部哲学著作,他

认为人的主体精神能够超越有限的现实世界,追求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

自由。思想上以形象的故事表达他的顺应自然、反对人有所作为的消极

思想时,揭示了一些客观规律,这就使作品的客观效果大于作者的主观

思想,有了积极意义。文学上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极富于浪漫主义色

彩;善于通过寓言、神话和故事来说理,这就大大增强了它的文学性,

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他的文章纵横捭阖,仪态万方,表现出一

种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庄子》;哲学、文学成就;赏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在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我国战国中期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由于史书记载简略,其生平事迹不详,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六九年,死于公元前二八六年。他可能是一个没落的贵族知识分子。据《史记》、《庄子》记载,他一生只做过蒙地的漆园吏,管理征收漆税的工作,不久即归隐,长期过着贫寒的生活。他鄙弃功名,蔑视权贵,崇尚自然。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在中国刚进入封建社会,新兴地主阶级取得了政权的时代。道家代表奴隶主阶级的中下层,既不满于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又不满于奴隶主贵族的腐朽,但又无力反抗和匡救,因此逃避现实,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他对当时统治阶级巧取豪夺,鱼肉人民的社会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主张绝圣弃知,倒退到蒙昧的原始社会去,过着不受奴役的自由生活。这虽是一种倒退,是一种幻想,但是在当时兼并战争激烈,人民困苦不堪的社会里,他向往古代没有阶级和剥削的宁静生活,似也无可厚非。庄子思想中有蔑视礼法和权贵,反对传统观念,不与统治者合作的一面,这就使《庄子》一书的思想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首先,庄子作为一个没落阶级的思想代表,他偾世嫉俗,对新兴地主阶级执政的现实怀有强烈的不满,在他认真地观察社会,深刻地思考问题之后,尽管得

出了一些错误的结论,但确实也指出了当时社会的症结和弊病。在《胠箧》篇中“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愤激之词,深刻地揭露了战国时代的强权政治:小偷小摸受诛杀,窃国大盗当诸侯。这样的世道还有什么仁义可言!庄子对此十分厌恶,在作品中以鄙视功名利禄和向往自由的思想来表示对抗。在《列御寇》篇中,写了一个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秦国,得到秦王一百辆车的赏赐。曹商十分得意,向庄子夸耀,庄子回答他说:“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说曹商的车子是“舐痔”得来的,对他用不光彩的行径取得统治者的赏赐,极尽挖苦嘲笑之能事。这样的揭露和描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富有批判精神。

其次,庄子在以形象的故事表达他的顺应自然、反对人有所作为的消极思想时,揭示了一些客观规律,这就使作品的客观效果大于作者的主观思想,有了积极意义。在《养生主》中,作者出于虚无主义的观点,认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反对刻苦上进,主张消极“养生”。如何“养生”呢?他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解牛时,动作象音乐和舞蹈一样的和谐而有节奏,使人神往。庖丁这种高度的技巧,是他数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地研究牛身上的肌肉、骨骼结构规律的结果,以致解牛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力时达到了“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境地。这一故事讲出了掌握规律、熟能生巧的道理,对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启发的,比起庄子原意所讲的全性保真的养生之道来,意义要积极多了。又如《应帝王》中浑沌的故事。说的是南海之帝儵,北海之帝忽同中央之帝浑沌相善。浑沌待儵、忽很好,儵、忽见浑沌浑然一团而无七窍,为了报答浑沌,两人替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就把浑沌凿死了。这个故事庄子的原意是宣扬淡漠无为,顺应自然,告诫世人不要对这世界有所为,有所为会毁灭世界。但是它的客观意义是:做事不能违反事物的本性,否则好心也会办成坏事,后果适得其反。这类故事能给后人以兴味和启发。

然而,《庄子》的为后人所喜爱,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出色的艺术性。《庄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中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风格。

司马迁说庄子“其言洸洋恣肆以适己”,后人就常常以“洸洋恣肆”来形容庄子的文章。它的“洸洋恣肆”首先表现在意境的开阔和想象的丰富上。《逍遥游》开头的一段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瑰异、独特的鲲鹏的形象: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作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描绘了北海上不知有几千里大的大鹏鸟,它冲天一飞,翅膀象天边的一片云彩。当它迁往南海时,展翅击浪,掀起三千里的波涛,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并且又以水上浮游之气衬托出大鹏乘风鼓动,搏击长空,在天地间任意翱翔的雄姿,笔势流走而飘逸。

又如《秋水》的起段: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秋水浩淼开阔的景象,有着散文诗一样的美感。

《庄子》文章不仅写出了气象开阔的景物,还善于刻画人物的形象。在《逍遥游》中,描绘了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是一个飘渺超脱、可望而不可即的神仙形象,给人以极其美好的感觉。

《庄子》的文章又以描写生动、刻画细腻见长。特别使人惊叹的是作者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难以捉摸的东西,曲尽其妙地描绘出来。在《齐物论》中有这样一段写风的文字: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它首先描写风所吹过的地方,如山林、大木,描写山林大木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的各种形状的孔穴,进而描写风吹过这些孔穴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接着用“唱于”“唱喁”“小和”“大和”表现一阵一阵风吹过时呼啸相应的声音。再用“厉风济(止),则众窍为虚”表现暴风吹过后一切都归于寂静。最后“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写树梢的摇曳披拂,显

示出风刚停止,风声的余响依稀可闻。这段文字就象是一部风的“交响乐”,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对无生命的自然形象尚且能够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对人物心理的刻划就更细腻、真切了,而且带有强烈的抒情味。在《徐无鬼》中有这么一段: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

写出了流浪在外的越人的思乡之情。去国数日,看见相识的熟人就高兴;去国旬月,看见曾经在祖国见过的人就高兴;去国一年,看见象越国人的人就高兴了。去国之日越久,故国之思越深。而逃窜在荒野的人,处在蒺藜丛中,黄鼠狼经行之地,离开人群久了,听到人的足音也感到亲切,更不要说在旁边有兄弟骨肉咳嗽的声音了。这段文字写得入情入理,而且笔端带有感情,读了谁都会激起同情之心。

而在《则阳》篇中的一段文字,作者更用咏叹的笔调,来抒发对旧国旧都的炽烈的感情:“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写出了望见故乡时的喜悦心情。虽然故乡还掩映在山峦草木之中,朦胧不清,但是远远望去就觉畅然,因为它是我日日夜夜思念的故乡啊!这段文字用白描的手法,精练的语言写出了对故国之思的无限深情,同《徐无鬼》中所写的去国之思联系起来阅读体会,有着震慑人心的感染力量。

《庄子》中还有出色的讽刺文字,带有强烈的幽默感。《外物》篇中“儒以《诗》、《礼》发冢”一段就是例子: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发冢是违反儒家的“礼法”的。但是这大小二儒居然口不绝吟于诗书,手不停掘于坟墓,配合默契,偷盗出了尸体口中的珠。这对儒家礼法的虚伪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显示出了作者揶揄本领和讽刺技巧的高妙。

《庄子》作为一部哲学著作,为了把抽象的哲理说得形象,便于人们接受,运用大量寓言穿插其间,以增强其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举凡天地神鬼、髑髅人影、风云日月、鲲鹏雀鷃、龟蛇蛙鳖、螳螂蝴蝶都可驱谴笔端,成为寓言故事中的角色。作者用它们的口说出“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看来荒诞不经,却显现出对现实社会严肃批判的精神。这就形成了《庄子》文章“恢恑谲怪”出人意表的奇特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征战不绝。《庄子》里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但是不作明写,而用暗喻,假托寓言故事来表述。

如《则阳》篇中的“触蛮之争”: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蜗牛角究竟有多大,尽人皆知。作者却设想在这两个小小的角上有触、蛮两个国家,而且双方打了起来,居然“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这不是在暗喻当时诸侯国家之间争城夺池,杀人盈野的战争吗!想象之丰富,揭露之深刻,真使人叹为观止。

又如《徐无鬼》中“吴王射狙”的故事: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在这个故事中,以狙喻人。不畏惧吴王,敢于在吴王面前从容腾跃显现自己本领的狙,就是当时社会里那些恃才傲物、不服王法敢于反抗的人。那只狙的最后抱树而(被射)死,则曲折地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蛮横无理、戕害异端的暴行。故事的寓意即在此。作者对两类狙的神态动作的描绘十分生动细致,赋予了它们象人一样的性格:一是胆小怕事,一是有恃无恐,增强了故事性和感染力。

先秦诸子中除庄子外,孟子、韩非子的文章中也有寓言,但是却各有不同。孟子的寓言数量不如庄子,大多数取材于现实生活,寓意比较显露,语言也比较

朴素。韩非子的寓言,则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虽然也有一些神话传说,但是不象庄子寓言那样“恢恑谲怪”、瑰丽奇特。庄子寓言由于构思新颖,描绘生动,因此挥洒自如,机趣横生,不仅发挥了比喻说理的作用,而且为文章增添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所以,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道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庄子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文学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例如稽康、阮籍、陶渊明、李白、曹雪芹,都从中得到了营养,写出了光辉灿烂的作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无论从哲学还是从文学看,庄子和孔子一样,对后世的影响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终。而且今后还将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文学创作。

参考文献:

[1]佘斯文.先秦两汉散文史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 02-113

[2]臧维熙.中国文学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63-67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78-83

人生哲理文章_人生感悟

人生哲理文章 同一件事要说多少遍才算多?同一个错误要犯多少次才算蠢?无法记取教训,是为了不服输,还是为了真理?未知生死,谈生死有何意义?如果每个人都活在X光的照射下,每个人见到的都是全身的骷颅头,没有皮肤,没有肉,不知,这样还会不会有“谁爱谁”的问题? 阳光,总是滋养大地,却有人因为太热而中暑。月光。总是指引晚归的人回家,但月光本身却不发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古不变的定律,却要人们付出一次次的代价,究竟,为的是什么? 我努力赚钱,功成名就后,为的是什么?我考第一名,得到众人的肯定后,然后呢?放弃光环,等于放弃生活的目标?我究竟为什么要得到大家的赞美与认同?如果有一天,赞美你的人消失了呢?世间的无常,是大家避谈的。活的快乐就好,想这些做什么? 生活在阳光下的人,真的无法体会黑暗的思想吗?生活在黑暗思想的人,真的无法到达阳光的国度吗?当我看到一些年老者退休后,不管之前多丰功伟业,归隐后,天天电视不断,吃饭睡觉看电视,然后因为身体的老迈而什么事也不能做。我在想,他们在等死。不能死,却等死,能不能不要这样过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为自己做了什么?我常这样问自己,我为自己做了什么?日后,我还想要做什么? 人人心中有把尺,拿来丈量别人时,总是量的很仔细。丈量

自己时,总是马马虎虎。同样的一把尺,却量出不同的结果。这把尺,同时也量出了拿尺人的心胸与气度。 以上的思绪,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谁对谁错,或许也没定论,就是观感的不同罢了。在此,我分享自己的想法,如果可以接受,就拿去用,如果不可就笑笑的当作看了一部电影吧。 一.同一件事要说多少遍才算多? 只要对方不记得,说多少遍都不算多。只要对方记得,说两次都嫌多。 二.同一个错误要犯多少次才算蠢? 两次,两次就算蠢了。如果真能记取教训,怎会让自己不断重复自己的过错呢?但是,人啊,却不是常常会记取教训的。说铁齿也行,总是希望找到解决之道,但是,在找到方法之前,我们会不断的尝试,或许会一直在同一点失败。若日后成功了,会让人说:“您真是锲而不舍,有毅力,难怪会成功。”但是,如若失败了,别人会说:“真是傻瓜啊,怎么学不乖呢?”这真是应了那一句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啊! 三.未知生死,谈生死有何意义? 连自己活着要做什么都搞不定了,谈什么死呢?没有死过的人,如何描述那滋味?没有去到阴间再回魂阳间者,如何懂得了死后的世界?有时,活着的世界都还摸不透,走不完,甚至有些事终其一生都无法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谈死呢? 或许谈死无意义。但是,亲人朋友往生后的悲痛,就与死相

高考时评类作文范文5篇

高考时评类作文范文5篇 时评类文章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性的议论文,主要是针对新闻或时文、时事、时人、时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时评类的议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评类作文范文篇1:这也是一种承诺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 这是著名歌手刘德华借已故艺人黄家驹所作之曲填词,并领衔香港众歌星演唱的赈灾歌曲。每每听到这首歌,总不免心潮澎湃,倾(顷)刻之间我就成了汶川人。 512汶川地震过去一年多了,但太多太多的东西我们不能忘却,也不会忘却:有舍己救人的英雄,有与死亡之神对持(峙)几十小时甚至百余小时的坚强勇者,更有全国人民源源不断的救助物质(资)和爱心,就如前面歌词所提:让灾区人民尽快过上原来的生活。 我的博客和QQ空间上,有一张图片,也是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个男子将因地震而亡的妻子挷(绑)在身上,他要骑摩托车将亡妻背回家。这张由CNN记者拍摄的照片,借着媒介和网络传遍了神州大地。照片中的好男子吴家芳的事迹广为传颂,一时间有很多人将其奉为偶像,甚至有许多女性争嫁好儿郎。吴家芳也成了因地震而知名的人物,刚建成的地震博物馆还将其摩托车永久收藏。 然而,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某网友语)。在离512还没一周年

之际,就传出了吴家芳的新婚。一时网络哗然,指责声此起彼伏,众网友愤怒交加,大有被吴家芳忽悠、甩(耍)弄之感。在很多人眼里,吴家芳不再是好男儿,而只是个虚伪的小人。然而,我却要大声说不,他依然是个好男儿。 据说地震灾区灾民的自杀率非常高。分析认为,是因为很多灾民还未从亲人逝去和财产损失中恢复过来。因此,灾区的重建和灾民的心理治疗成为两项重要的任务。就如《承诺》所唱那样:重获原来的生活。而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一年多了,我们仍在关心灾区建设,仍在关心灾区人民的生活。我们无非是希望灾区人民早日从悲痛中走过来。然而我们做到了吗?就如前面指责吴家芳的网友,他们做到了吗? 没错,吴家芳是英雄,但他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他也需要别人关心,也需要别人帮助,也需要重获原来的生活,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他结婚是为了得到家的关爱,为了尽量从亡妻之痛中解脱出来。我们又凭什么因此指责他呢?每个因地震而心灵遭受巨大伤害的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得到家的温暖,吴家芳结婚我们更应该祝福他,为他高兴,而不是指责。 吴家芳不是圣人,也不会像传说中那样与亡妻化为飞蝶或星星,他还要生活。 温告诉灾区人民:要好好活着。前面所提的网友的指责岂不是让吴家芳承受比亡妻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

正确理解马克思文本的思想内容

正确理解马克思文本的思想内容 【内容提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一个正确把握马克思文本的思想内容的问题。正确理解马克思文本的思想内容,对于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意义。在进行马克思文本研究时,需要认真清理几个前提性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文本研究/解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文】 正确把握马克思文本的思想内容,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前提之一。马克思文本研究在中国尚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但它却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极力推崇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使人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笔者拟就在从事此项研究中所想到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方家同仁。 问题一:为什么现在需要大力开展马克思文本研究? 根据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的理解,所谓文本就是通过书写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马克思的思想是通过马克思的文本来理解的。但什么是马克思的文本,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确定无疑、无需反思的简单问题。一定的文本的存在,对于读者当然是确定的,但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性质,却并不是对于所有读者都是一样确定无疑的,因此,马克思的文本肯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由此可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学界出现的“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热,从理论上说,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作为解释学所积极提倡的一种研究方法,文本(text)研究所极力强调的是解读文本,努力做到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读。马克思文本研究是西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但对于中国来说,这项研究才刚刚起步不久,而且从事这项研究的原因也是较为复杂与特殊的。第一,公允地说,在中国,倡导读马克思原著并不是现在的首创,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经大力号召大家读马克思原著。但是,由于当时的重点只是强调带着问题去读,力求在读中做到活学活用,因此,尽管这种“读”也是解读文本的一种形式,但它却带有较大的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谈不上对马克思文本的正确理解,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极其明显的。而正是以往的这种“读”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看到目前大力开展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必要性。在今天,这项研究的必要性之一就在于,力求在开展马克思文本研究的过程中,纠正以往在解读马克思文本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纠缠过去的问题不放,让过去的问题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对于过去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深入开展马克思文本研究中加以纠正。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张扬”正确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纠正”以往错误理解的过程。 第二,我国学界最初一些人提出应当“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主要因为他们认为马克思的著作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他们开展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工作就是为了得到本来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于是,随之而来的是,根据马克思文本中的不同内容,一些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道主义,或“超越”的实践哲学;而另一些人则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

几篇经典的哲学文章

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 郦全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近年来,知识、理性和行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前沿课题。这项研究的升温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日益不确定的环境和未来时,迫切需要更好地理解自身行动和把握自己前途的愿望,而采用多学科整合研究的方式,则有利于将这些传统上主要由哲学研究的问题引向深入和具体,从而获得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答案。目前,涉及这项研究的学科主要包括哲学中的认识论和心智哲学、逻辑学、对策论、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经济学等,并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公开发表。① 不过,笔者注意到,在这项研究中,一个学术上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方面却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视,那就是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往的研究者并未意识到或不承认科学知识与常识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因而在考察知识、理性与行动的关系时通常笼统地用常识来代表所有知识。然而,科学知识与常识虽然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或具有共性,但前者并非是后者的简单延伸,事实上在许多方面超越于后者。结果,与常识相比,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就呈现出新的特性。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当有人试图仅仅运用常识来达到一个深奥的科学目标时,他的行动将不会是理性的;与此相对照,在个人的日常行动中,如果只需凭借常识就足以达到目标,而有人却偏偏要用复杂

的科学理论,则他的行动也就不那么理性了。由此引出的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为:在什么条件下,一个行动者基于科学知识的行动是理性的?笔者将主要从哲学的视角就这一问题作些探究。 一基于知识的理性行动 探究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首先需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行动和理性等概念进行必要的阐释和界定。 传统上,知识被定义为得到辩护的真信念,即,“一个人知道某事P,当且仅当(1)她相信它,(2)它是真的,并且(3)她的信念得到辩护”。 ②而在当代认识论中,这个定义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废弃。拒绝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哲学家盖梯尔(E. Gettie)所提供的反例表明,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信念并不一定就是知识。③常识也告诉我们,知道什么与相信什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个人可以知道某个信念,但并不相信它,反之亦然。例如,我知道“人死后灵魂可以上天堂或下地狱”,但我并不相信它,而我可以相信“存在着外星生命”,但却并不知道。因此,用信念来定义知识并不恰当。拒绝上述定义的另一个理由是,将知识仅仅理解为命题性信念显得过于狭窄。事实上,对于一个认知者或行动者来说,获取技能性知识和亲知同样必要甚至更为基本。④鉴于运用信念和真等概念定义知识遇到的困难以及单纯考虑命题性知识的局限,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来阐释知识概念。一条可行的进路是将知识与认知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因为动态地看,知识恰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当我们知觉、思考、操作或评价某个对象时,我们就

时评类作文材料及范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显示,农村家庭出身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最为突出,尤其是农村背景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同时,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就业困难导致“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蔓延,进一步增强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挤压农村青少年的上升社会流动空间和渠道,使城乡社会经济不平等长期延续下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让农村孩子摆脱“成才困境” 赵婀娜 过去一段时间,为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不高的现状,阻断社会阶层固化与贫穷代际传递的趋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新政,如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切实提升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校门。 但遗憾的是,比例的提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的成才困境。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质量与教育回报率不高,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学生选择尽早打工就业,宁可到大城市做“北漂”“上漂”,也不愿参加高考。另一方面,那些走入大学校门的农村学生,不少在毕业之际又陷入择业困境——由于缺少社会关系与创业渠道,就业之路较城市孩子狭窄;回到家乡,又有些不甘,也需要重新适应,成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夹心层群体”。(结合材料,分析现状) 这也提醒我们,社会公平需要结果公平,更需要机会公平。就教育领域而言,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育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公平,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进入重点大学的农村与城市生源比例,以及就业机会的均等获得。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让农村娃成才,提供一个贯穿成长全过程的公平舞台,比仅仅在高考招生那一环节提供特殊关照更为重要。(提出观点) 如何为农村孩子提供贯穿成长始终的公平舞台?首先,需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尽快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差距,让农村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不输在高考之前的整个基础教育环节。同时,要为农村学生提供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改变就业竞争中那种“拼爹”“拼关系”的状况,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建设,加强农村学生的就业指导,最大程度上降低农村孩子教育成本与失败的风险,提升教育投资回报率。当然,尽快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之间的人才成长立交桥,鼓励农村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更为适合的成长路径,多元化成才,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毕竟,“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更为深刻的内涵,是“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多元成才,辅之以整个社会健康的成才观,鼓励农村孩子毕业后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建设那个乡村中的“中国的未来”。(多角度分析怎样做)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明都伟大得多。”为农村孩子提供完整教育链条上的公平,不仅可以为广大农村学生带来更多的成长红利,也有利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农村孩子的背后,都系着一个渴望脱贫奔小康的家庭,系着一方广袤的土地,系着乡土中国的未来。(再次扣题)

中国哲学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题目

中国哲学论文范文中国古代哲学论文题目 中国哲学以独特的学术发展理路而在人类文明文化史中独具一格,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哲学论文范文篇一 反思中国哲学的理路 摘要:中国哲学以独特的学术发展理路而在人类文明文化史中独具一格,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这种独特理路不能仅仅作为“独特”而存在,否则,就像珍禽一样,只具有参观价值,岂不可悲?因此,必须经过反思和批判让世界认识到它的价值之所在。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反思。 关键词:创新;中西比较;出路 1.创新 中国哲学到底如何创新?这是每一个中国学者都应该考虑的问题。“中国哲学是一个以注释圣贤经典为独特发展理路的哲学。”这句话包含了这样几层意思: 中国哲学是哲学;中国哲学是具有特色的哲学;中国哲学的特色是注释;注释的是圣贤经典。 下面逐条分析:我们不引入西方哲学家站在西方哲学的立场上的评价,我们承认中国哲学是哲学,承认了这一点,2、3点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那么,圣贤经典为何?先秦诸子,特别是以儒、道两家影响最大。我认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思想直接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生活模式以及伦理观念。而对他们的著作的解读成了后来思想者的主要工作,这种传统在儒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既然以注释作为其独特的学术发展理路,那么,所谓“创新”也只能在经典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的解释,这种解释是否能为人所接受要依赖于解读者对经典的把握程度,否则,就会被指责为误解、误读。这种观念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新能力,他们一直想恢复圣贤之“原意”,然而,到底是否有“原意”?圣贤真的说出了他们的意图,他们真的意图了他们所说的么?没有人反思这个问题。其实,文本一旦产生,就成了既不同于物,也不同于心的另外一种东西,独立于作者,提供了巨大的意义解读空间。如果在这么广阔的意义空间中只寻求所谓“原意”,岂不是一种最大的误读么?再者,“原意”是不存在的,说什么是作者之原意呢?他意图的还是他写下的?这中间有很大差别,书写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无法真正写出我们意图的东西,通常是What we say is not what we mean;what we meanis not what we say.因此寻求恢复“原意”的努力其实恰恰误解了“原意”,作者肯定说出了他自己意识不到的东西,而对这些东西的揭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寻求“原意”的努力使得中国哲学自身缺乏有力的批判和反思能力,后来人对前人的批判只是指出前人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圣贤之“原意”,没有说出自己的回应的努力,总是“托古言志”。 然而,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即那种由易学精神充分体现的“大宇宙”视野以及历代思想家一直追求的“成圣”“成贤”的生命境界的提升直到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对生命人生的了悟,从来都与认识论无关;从一开始就参透了人生宇宙的一体合流之道,这是西方人绕了很大的一个圈子才体会到的。不过,他们经历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造就的昌明的科学成果,当然也经历了科学成果带来的严重问题,但是,经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他们已经能够在自己文化内部找寻解救之道,显然与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以提高生命境界至上追求具有很大的不同。当然,这里不能说哪种文化优劣的问题。但是,由两种文化产生的文明是可以有标准来评价出其高下的。这一点将在后面详尽阐述。 2.中西哲学的比较 “比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两种在同一范畴级别的东西或人难免碰到比较的处

人生哲理文章阅读

人生哲理文章阅读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人生哲理文章阅读一: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宽容哪怕我们身边的世界再复杂再艰难,也要好好保护你内心的宽容与温柔,愿你能遇见未知的美好的自己,在此之前你先要对别人宽容,愿你能被世界温柔相待,在此之前你先要温柔相待整个世界。 11月北京就下了一场大雪,银杏还黄着,树叶还绿着,柿子还挂在枝头温暖我们的眼睛,月季花穿上雪花织成的白色披风,陡然换了一副惊艳的模样。周末午后女友约了下午茶,我迎着大片雪花坐进车里的时候,等候在楼下的专车司机正在跟别人通话,听口气是很不愉快的事让他口气生硬而愤怒。我坐在后座上等他挂断了电话后,让他先开下后车窗,然后兴奋地举起手机拍铺满积雪的街道。 再回过头让师傅关窗的时候发现他正回头看着我,我笑了笑:大清早微信朋友圈刷屏各种雪景,我要再不发点就像不在北京似的。然后,我看到他也笑了,启动汽车缓缓驶向我的目的地。路上他跟我聊起雪中的帝都和故宫,语调已经变得平缓、愉悦起来,和刚才判若两人。下了雪的北京就变成了北平,下了雪的故宫就变成了紫禁城,就算心情坏到了极点,美丽的景致和快乐的人,也可以传递开来,让每颗心都能够缓解生活的重压,心存了宽容与暖意。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焦虑的碰到不安的,暴躁的遭遇火爆的,虚伪的遇到装蒜的,没谱的有个更不靠谱的,温柔的则会偶遇更温柔的。某日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时路过奶茶店,服务生在我说需要去冰和半糖的时候,被旁边的同事的话吸引,两个人聊得甚欢忘记了拿着钱要付款的我们。不知道是说了什么,反正那位收银的姑娘笑得很开心,终于等到她再次把注意力回到我们身上时,我才又说了一遍奶茶的要求。拿着奶茶离开后朋友说:我和你在一起脾气也会变得好起来,刚才那个心不在焉的服务生,换做之前我一定会发火,而你只是平心静气又说了一遍。我说:第一,我们心情好想喝一杯奶茶,没有人可以破坏。第二,服务生笑得那么开心,我们不赶时间身后又没有等候的顾客,就给她时间快乐片刻就是。 常有人问:为什么你的眼中都是些美好的东西?是的,即便我也走进了人生一些最艰难的时刻,挺到挺不住也要挺的时候,希望也是我眼中最后的美好,而宽容则是我走出暗夜的力量。亲近的人我们必须宽容,陌生的人根本无需计较,有时候宽容是深情,有时候宽容是体谅,有时候宽容是释怀,有时候宽容是不屑。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不快乐的人,满心抱怨满身负能量,不是不能活而是怎么都活不好,你要问其原因,保证全是别人的事,唯独自己特无辜,整个世界都欠了自己。负能量最毁人不倦的地方在于,永远不知道反思自己,你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你活得不宽容,你温柔不起来的原因在于,你根本没有拥有过真爱。 富兰克林说过:如果美德可以选择,请先把宽容挑选出来吧。只

2020时评作文写作套路模板

时评作文写作套路模板 时评作文写作方法 【时评的基本特征】: 1、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2、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 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 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3、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 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写作模式】: 1、引用材料(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1自然段,约100字) 2、分析材料(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2-3自然段,约400字) 3、联系实际说道理(搜集典型论据,适当发挥,约200字) 4、结论(约100字) “时评”也属于议论文,时评写作的基本思路和一般的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一致。 它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引:思考挖掘,找准切入点)【略】 ⑴、关注时事主体 ⑵、抓住事件本身的焦点 2、对报道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点)【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议)【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联)【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结)【详】 即:引——点——议——联——结 【时评作文要求】: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 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 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

富有哲理文章5篇

富有哲理文章5篇 富有哲理文章1 心态对了,我们就轻松了。好多事情其实我们都可以换一种心态去面对,往往就是这样,我们成功了美国的一位牧师在家里准备第二天的布道,他的小儿子在屋里吵闹不止,令人不得安宁。牧师从一本杂志上撕下一页世界地图,然后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孩子,如果你能将这张地图拼好,我就给你一元钱”。牧师本以为这件事会使儿子花费一上午的时间,但是没过十分钟,儿子就拼好了,牧师问他怎样拼好的,孩子回答到:“这很容易,在地图的反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先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再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世界地图也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着给了儿子一元钱,说:“你已经替我准备好了明天的布道,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是正确的。” 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了,这个故事对我受益匪浅,这个故事我是读高一时老师亲自对我讲过的一个故事,老师讲过后激发了我内心的一股劲,让我觉得其实做什么事都很简单,那时可能我过于单纯,但我那股劲永远都没有消失,直至现在都还有。我在面对事情时我不会去退缩,我只知道在我面对的事肯定有解决的方法,而且很简单我常常抱着这股劲,以至于我对数学非常的感兴趣,我碰到难的题目我不会去怕它,反而喜欢它。确实是,好多大家认为难的题目其实都不

会难,只是好多人心态不正确,导致不敢去接触,退缩了,就这样,好多人失败了我对于失败的人我不会赋予同情心,我只会更看不起他们 心态确实很重要,它是决定一个人敢不敢去奋斗、敢不敢去拼搏的一个前提条件。前方的路确实坎坷,但是过来人心中都会带着笑意的说;也不过如此。一个人的心情也会影响心态,我在自己的桌子角养了几条金鱼,可能这是源于我的兴趣爱好吧,在我孤寂时看看我养的金鱼,我就感觉神清气爽,在我面前的任务我又有了好的心态去面对,我又想着以前高一时老师对我讲的故事,我又开始了我的奋斗之旅。 如果你有一个美好的梦想,那就请先放好自己的心态再出发,我相信,只要心态对了,你就成功一半了;心态对了,所面对的问题都已不是问题。 富有哲理文章2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宠辱的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心存怒火,想要宣泄的欲望充斥着大脑。但结果却往往是伤了别人,也痛了自己,使自己更加不快。而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是现实的,金钱、权利、地位……。这些无不在诱惑着人们,令人们心中的欲望越来越大,甚至是自我扭曲欲望,蚕食了理智,为了外在的华丽不择手段,却让内心变得糜烂、腐臭,最终沉沦、堕落。用不甘的怒嚎、自嘲的弧度奏起

哲学讲义草稿文本.doc

哲学讲义 第一讲哲学入门 第一节游泳须在水中学 哲学一向以抽象和难懂著称,但事实上哲学并不抽象,也并不难懂。问题在于记载哲学的文献一般被不了解哲学的人阅读,因此才产生了这样的印象。诸位有喜欢游泳吗?你们觉得游泳抽象而且难学吗? 但是如果游泳课不在游泳池里上,而是老师和学生都正襟危坐,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命题,比如:“两腿交替打水,同时两手交替划水,腿部打水和手部 划水的频率之比为6:1”,或者:“在水中应当闭住呼吸”,或者:“身体应保持放松,令其漂浮于水面” 。将这些命题系统化、理论化之后,关于如何游泳这个 问题足可以写成堪比任何哲学著作的大部头。那么如果让一个不会游泳,甚至都没见过别人游泳的人来阅读一下这部著作,他会有何感想哪? 这就是哲学抽象和难懂的原因了,迄今为止你们对于哲学知识的学习,都好似是不会游泳者在岸上阅读关于游泳的书籍。若真要学会游泳,书本上的知识至 多只能做个参考,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下水的勇气和不怕 呛水的觉悟,还有就是自己一定能学会的信心。 第二节破相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曾经知道,现象和本质是一对基本的哲学范畴。1而且我们也都以为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什么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有个情节印象特别深。说的是有一次曹操的手下暗示曹操代汉自立,曹操慷慨激昂的说了一番话,明确表示要以周公为榜样,自己的志向只是为国家讨贼立功,死后墓碑上若能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平生愿足矣。《三国演义》在此引了一首诗: “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2 1 马克思主义说:“所谓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所谓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其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首先,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而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 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其次,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而本质则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再次,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在客观事物 的发展过程中,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则是经常变化的,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具体形态。 最后,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单纯、深刻,由于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形 之于外,千差万别且多变易逝,所以它比本质丰富、生动;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深藏事物内部且 相对稳定,所以它比现象单纯、深刻。 其二,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表现为二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要从特定 方面表现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总是反映着本质的,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脱离本质的纯粹现 象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2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shī)。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哲学散文片段

哲学散文片段 .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下面是有哲学散文片段,欢迎参阅。 哲学散文片段: 1.人生像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像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味道。 2.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绽放美丽,绚丽多彩;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3.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4.生活如花朵,姹紫嫣红;生活如歌声,美妙动听;生活如美酒,芳香清醇;生活如小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5.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它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就像雄鹰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就像江河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6.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它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所有的时光前行。 7.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

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盏。 8.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它的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它的及时。 9.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是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10.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11.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就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12.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有时会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是,人生多彩而绚丽,我们应该勇于在人生的大海上航行... 13.人生太短, 短到来不及浪费时间去恨任何一个人. 14.生病的时候, 你的工作不会照顾妳, 你的朋友和父母会!保持联络. 15.每一个月付清你的信用卡.. 16.你不需要每一次都吵赢. 同意你不同意的. 17.找人一起哭. 它比独自啜泣更加疗愈 18.对上帝生气没有关系. 他受得了. 19.退休存款从你的第一张薪水条开始.

时评作文优秀例文

作文题目 今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开始热衷西方的文化,特别是一些在西方才有的节日,在我们这里也被隆重地庆祝着。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扬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无独有偶,成都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10日——28日期间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 看了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想法?请针对上述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例文4】论文化战 近年来国内文化界掀起一阵反西化的热潮,央视国学系列一出,百姓不分男女无论老少纷纷群起而响应,声讨笔伐,很是热闹。今又闻大学名校博士生联署抵制圣诞节、当局禁圣之举,又是一番手笔。笔者感慨之余,带点无奈;欣慰之中,略有疑惑,一时百感,今便趁此机会一并谈谈。(1、引述材料) 究其圣诞节在我华夏土地上如此猖獗,也不过是商品经济的效应罢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秉承开门迎宾,和气生财的原则,迎来各路商家。在这商品进门之时,自然也带着他人文化的风尘。当初我国因为国力尚不足与西方相抗,自己的产品在西方成熟工艺下相形见绌,西方商品大行其道,这商品上附着的文化效应也四处横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因部分商品的难看而贬值。圣诞节说白了也就是搭乘了圣诞器物及西方商品而来的乘客罢了。每次过圣诞,谁最开心?非过节的人,而确乎是那赚得金银满盆的商家。现在政令“血书”并下,先不说单薄强硬的禁止能否阻挡经济全球化后商品侵入的潮流,就是每年为了给国内国外带来几个亿收益的圣诞器物,商家们也不会眼睁睁让你断了财路。更别说那被完全西化的年轻“哈”族了。所以,单纯的“公车上书”与政令严禁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发动民众可以,但如今对抗的是金币与贸易潮流,应和者注定是无法成什么气候的。(2、分析原因)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国举目尽赤,满地节假洋鬼子么?不。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故一味蛮干是不行的。清朝的悲剧也说明了仅仅筑一堵高墙不仅堵住别人也堵死了自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文化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要战胜之,必先找出症结所在,再批亢捣虚,一举擒敌。(3、提出观点) 一、文化战。要对抗大胡子圣诞老人,必先树立自己的小两口牛郎织女。五千年的文化中,有价值何仅知识技艺?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向很丰富,只是不知为何如今在法定节日中通通“不合法”了,重拾传统节日,国家包装一下宣传一下便能上战杀贼了,如日本,传统节日“秋祭”是法定放假的。有了法律做后盾,大胡子公公也闹不出大场面。文化最终也只能由文化来战胜。(4、解决问题) 二、经济战。文化入侵实质上就是经济入侵,大胡子们都是乘着商品来的。没有那些影片商品,大胡子们就形如残废。一段时间内,韩国也是遭受了美国“和平演变”的商品文化冲击,但韩国人不傻,迅速在自身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商品包装后扔掷过去,一声爆响,连着亚洲满地都是《大长今》《海神号》。这还是我们应效法的,单纯学术上的弘扬文化是不够的,还可以商品化文化。迅速在传统文化上找到自己的品牌,商品化后便可攻可守,无往不利。如今中国经济实力已成熟,缺乏的仅是国民对国家文化商品的信任。找准一个传统节日,商品包装后打入市场,断大胡子们的臂助,用兵之道也。《西游记》、功夫,在世界各国民众心中扎的根便是范例。(4、解决问题) 学者们与成都政府其心可嘉,但行事未免稍有毛躁。文化之战并不是刹时能解决的,而须持久战之。巨龙正在腾飞,观夫现在中国传统的热潮形势,相信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文化之林

马克思理论写作中的三类文本及其哲学评估

马克思理论写作中的三类文本及其哲学评估 张一兵 【专题名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专题号】A1 【复印期号】1997年08期 【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京)1997年03期第20-22页 【作者简介】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210009 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断深入的进程中,一个问题逐渐地变得重要起来了,这就是马克思理论文献的文本分类学研究。认真反省一下过去的岁月,在传统理论教科书体系教学和学术探讨中,我们较多地关注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理论文本,并将其视为马克思理论研究的主要文献依据。究其客观原因,是由于马克思的大量笔记和手稿只是在本世纪20年代到80 年代才逐步问世(就中文版的文献来看,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献没有翻译过来);而更主要的因素是我们自己解读构架的错误引导机制,即总是认为在正式论著与笔记、手稿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成熟与不成熟的界线。其实,这种看法本身倒真是不成熟的。以我之见,马克思理论写作中存在着三类不同的基本类型和具有各自意义和价值的文本:一是读书摘录笔记与记事笔记,二是未完成的手稿和书信,三是已经完成的论著和公开发表的文献。在我们以往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重视和研究的往往多是第三类论著,第二类文献得到一定的关注,而第一类文本实际上还没有获得应有的解读和研究地位。而我认为,在一定的意义上恰恰是在第一、二类文献深入解读中,才可能发现马克思思想发展和变革的真实心路和缘起性语境。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第一类文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面对自己所进入的新的学术领域或尚不熟悉的文本,有目的地读书摘录的心得笔记,这还包括马克思用作记录一些研究提纲、重要书目和随想心得的记事笔记。从目前已经发表和整理的文献情况看,这类笔记本约有250本,其中经过马克思、恩格斯标示和批注的内容达6万多页,约160个印张。本世纪20年代末,这些笔记开始部分发表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献第一版(简称MEGA1版)第一部分,70 年代以后全部重新发表在MEGA2 的第四部分,约有40卷之多。现有文献显示,马克思是在大学学习期间(1836—1837年之交)形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此后这一做法贯穿他的全部学术生涯。从马克思大量笔记的内容来看,在早期,除去诗歌、文学内容,主要是哲学、艺术笔记,如7本《伊壁鸠鲁笔记》(1839年,现有中译本)、8本《柏林笔记》(1840—1841年,无中译文)和5本有关《波恩笔记》(1842年,无中译文)、5 本历史政治摘录的《克罗茨纳赫笔记》(1843年,现有中译摘要)。而1843年以后,除去一些札记性记事笔记本(约有17本,其中重要的如《1843—1847年记事笔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重要文本就写于这一笔记本)和中晚期的一些历史、人类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史笔记外,90%以上都是经济学笔记。比较重要的如7 本《巴黎笔记》(1844年,部分中文摘要)、《布鲁塞尔笔记》(1845年,无中译文)、9 本《曼彻斯特笔记》(1845年,无中译文)和24本《伦敦笔记》(1850—1853年,约100 印张,无中译文)等。 在我看来,这些笔记是我们了解马克思各种思想的原发因素。因为在这些笔记中,我们可以直接读到马克思、恩格斯对一些学术观点摘录的特定意向性,最初的随机性评论和由议

20篇励志哲理文章

20篇励志哲理文章 给人生寻找一份痛楚的感觉 一位七岁的小女孩,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削一支漂亮的铅笔。起风了,很大,吹开了门,小女孩站起来准备去把门关上,没有想到,门框打在她身上,小女孩跌倒了,铅笔尖戳穿了小女孩的胸腔,刺进了心脏,仅剩下半截露在外面。 女孩的母亲紧张但没有慌乱,打了急救电话,然后把女儿平放在床上。小女孩挣扎着喊疼,要求母亲把那支插在她心脏中的铅笔拔出来。母亲犹豫了一下,没有同意,并告诫女儿,不经妈妈的同意不允许拔出,有疼痛能够告诉妈妈! 最后,小女孩得救了!医生的解答很简单,也有科学依据:小女孩受到了很严重的创伤,但她没有失去过多的血液。铅笔如果拔出来,血液会顺着伤口汹涌而出,即使是抢救即时恐怕也无力回天!医生说小女孩的母亲做得很对,并说,小女孩的生命是由她母亲的医学知识救回来的。 母亲的回答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当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女儿很听话,她听从了我的决定没有把铅笔拔出来,我知道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想,如果把铅笔拔出来,女儿恐怕认为这样就能够解脱了,但她就可能沉沉睡去而不再醒来。在急救车上,我仅仅不停地问女儿,你痛吗?女儿点点头。这给予我很大的希望,她有意识,能感觉到疼痛的存有,证明她在抵抗这种痛苦,她在与生命抗争,与死亡搏斗!女孩的母亲肯定地说,是疼痛感给予了女儿第二次生命! 如今,女孩健康地生活着,而且生活得非常健康。 仅仅医生无法理解,小女孩的心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应该比较脆弱,不能再受丝毫的打击。可事实恰恰相反,现在的这个小女孩却无比坚强,心理承受水平是普通孩子无法比拟的,这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同样不太明白的还有我,但小女孩母亲的话却时常响在耳边:“你痛吗?” 因而,在我被困在荒山野岭无人援助的时候,在我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在我受到摧残打击的时候,我总是用牙齿咬着自己的唇,紧紧的,哪怕是让鲜血流出,我总在问自己:“我痛吗?”

最新高中时评作文范例与解析(热)

【市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某市进入创文迎接国检的冲刺阶段,该市新闻综合频道报道一则暖闻:车主斑马线礼让,老人脱帽鞠躬致。在持续发酵的公交落江,高铁公交霸座等背景下,这暖心的一幕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该市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日前这位斑马线上的司机和这名行重礼的老人都已经找到,司机是个90后女孩,老人是一个88岁高龄的退休干部。俩人再次见面的时候,司机向老人鞠躬回敬,向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礼遇,对己可修养品德,对人可增加温暖,对社会可有利秩序。面对礼遇的诸多功用,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假如你准备在以“礼遇”为主题的校级演讲比赛活动中发言,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这一暖闻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不脱离以上材料的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话题贴近生活,审题难度不大,人人有话可说。 本次作文的容要求:文章必须紧扣“礼遇”这个话题,围绕“车主斑马线礼让,老人脱帽鞠躬致”这个中心事件就事论事。 本次作文立意的方向:90后姑娘在斑马线上的礼让,88岁老人的脱帽鞠躬,为什么会留给公众如此深的触动和敬佩?正来自于彼此的素养,是他们高尚的情操所在。90后司机静静地礼让老人,留下姹紫嫣红的风景;老人的鞠躬致又扮靓了一座城。 只要心怀善德,礼遇他人,迎来必然是和煦的春暖花开。文章可以从礼遇功能中的“素养(修养)”、“温情(温暖)”、“和谐(秩序)”三个其中的一个角度立意,也可以综合其中的两到三个角度立意。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 一是素养(修养)的角度: (1)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2)敬人者,人恒敬之 (3)微笑致敬,以心换心 (4)礼让先行 (5)礼遇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6)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二是温情(温暖)的角度:

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论文题目: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毕业论文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党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有收获也有不足。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上也比较刻苦努力,现将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个总结性的汇报。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纪律性强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继续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配合支部的组织生活计划,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年我顺利转正,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这给了我无限的信心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压力。时刻提醒着我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更促进了我的进步。首先,我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改善,一个人改正错误和缺点的过程我想不会再一朝一夕。所以我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