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oracle 10g 内存参数自动管理

oracle 10g 内存参数自动管理

oracle 10g 内存参数自动管理
oracle 10g 内存参数自动管理

从Oracle 10g开始,Oracle提供了自动SGA的管理(简称ASMM,即Automatic Shared Memory Management)新特性。

所谓ASMM,就是指我们不再需要手工设置shared pool、buffer pool等若干内存池的大小,而是为SGA设置一个总的大小尺寸即可。Oracle 10g数据库会根据系统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各个组件的大小,从而使得内存始终能够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

比如,假设某个系统,白天属于OLTP应用,因此会需要较多的buffer cache。

而该系统在晚上属于DSS应用。对于DSS应用,很多的SQL语句由于都是进行全表扫描,因此都会采取并行方式完成。

我们知道,并行时需要靠若干的从属进程完成工作,而从属进程会从large pool中进行分配。

于是,晚上会需要较多的large pool。如果我们启用了ASMM,则数据库会根据负载的变化而自动的对内存大小进行调整,就不需要DBA 进行手工调整了。

Oracle 10g提供了一个新的初始化参数:sga_target来启动ASMM,该参数定义了整个SGA的总容量。

同时,初始化参数statistics_level必须设置为typical或all才能启动ASMM,否则如果设置为basic,则关闭ASMM。

ASMM只能自动调整5个内存池的大小,它们是:shared pool、buffer cache、large pool、java pool和stream pool。

我们不再需要设置shared_pool_size、db_cache_size、large_pool_size、java_pool_size、streams_pool_size这五个初始化参数。

而其他的内存池,比如log buffer、keep buffer cache等仍然需要DBA手工进行调整。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将sga_target设置为500MB,表示SGA总容量为500MB。

但是如果我们需要配置100MB的keep buffer cache,则必须手工设置参数db_keep_cache_size为100MB。

同时如果设置参数log_buffer为3MB,那么shared pool、buffer cache等可以调整的5个部分的总容量就是397MB(500-100-3=397)。Oracle 10g还提供了另一个初始化参数sga_max_size。

sga_target的值不能超过sga_max_size的值,修改sga_max_size时,必须重启实例才能生效,而sga_target则可以在线修改,立即生效,无须重启实例。

为了实现ASMM,Oracle新引入了一个名为MMAN(Memory Manager)的后台进程。

每隔很短的一段时间,MMAN进程就会启动,然后去询问一下Oracle提供的各个内存组件顾问,比如有buffer cache顾问,

也有shared pool顾问,由这些顾问根据当前的负载情况,将这5个可以自动调整的内存池的、建议的大小尺寸,返回给MMAN。

于是,MMAN进程就会根据该返回的值,来设置各个内存池。同时,如果我们使用了spfile,还会将这些顾问得出的建议值写入spfile 里。

这样,下次启动实例时,就可以直接把顾问得出的建议值拿来作为启动内存池的依据了。

如果我们启用了ASMM,同时又手工设置了可以自动调整大小的内存池的尺寸,比如设置了参数shared_pool_size为一个非0值的时候,会怎么样?

对于Oracle 10g来说,我们为自动调整大小的内存组件设置了值,则会以我们设置的值作为自动调整的最小值。

也就是说,假设sga_target为4GB,而我们将shared_pool_size设置为600MB,则MMAN在进行自动调整时,永远不会将shared pool 设置为600MB以下。

实际上,为了使用ASMM,Oracle为这5个可自动调整的组件又提供了5个控制它们大小尺寸的参数,以“__”(两个下画线开头)。我们把当前的spfile导出到pfile里。

SQL> create pfile='/u01/init.ora' from spfile;

SQL> !vi /u01/init.ora

打开该pfile以后,我们会发现文件的前5行,会显示如下的内容(具体值可能不一样):

ora10g.__db_cache_size=134217728

ora10g.__java_pool_size=4194304

ora10g.__large_pool_size=4194304

ora10g.__shared_pool_size=62914560

ora10g.__streams_pool_size=0

可以看到,这5个初始化参数都以“__”开头,后面的部分与我们手工设置内存池大小的参数相同。

比如__db_cache_size与db_cache_size对应等。这种以“_”开头的参数我们叫做隐藏参数。

所谓隐藏参数,就是没有官方文档对其含义进行说明的参数。这种参数会根据版本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这5个隐藏参数(比如__shared_pool_size)由MMAN进程负责修改,而与之相对应的其他参数(比如shared_pool_size)则由DBA 进行设定。

因此,当我们启动数据库时,数据库内核会在初始化参数__shared_pool_size与shared_pool_size之间进行比较。

如果shared_pool_size没有设定,或设定为0,或设定的值比__shared_pool_size小,则以MMAN自动调整的值来设置内存池的尺寸。否则,以DBA设定的值来设置内存池的尺寸。

如果我们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修改了某个可自动调整的内存池的大小,这时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设置的值比MMAN自动调整出来的值要大,则该内存池立即调整为设定的值的大小,

同时我们所设定的值作为MMAN新的、自动调整的最小值;反之,如果设置的值比MMAN自动调整出来的值要小,

则该内存池的大小不会变化,而我们所设置的值则只作为自动调整的最小值存在。

比如,当前MMAN自动调整出来的shared pool大小为150MB,也就是__shared_pool_size为150MB,同时shared_pool_size为60MB。这时,如果我们将参数shared_pool_size从60MB设置为100MB的话,则shared pool的大小仍然为150MB,

但是新设置的100MB将作为自动调整时的下限;如果我们将参数shared_pool_size从60MB设置为200MB,则shared pool立即扩张,从150MB扩张到200MB,同时200MB也将作为自动调整的新的下限。

我们来验证一下。视图v$sga_dynamic_components里记录了能够动态调整的各个内存池的大小。

SQL> SELECT component, current_size/1024/1024 size_mb

2 FROM v$sga_dynamic_components where component='

shared pool';

COMPONENT SIZE_MB

------------------------------------ ------------

shared pool 80

当前MMAN自动调整出来的shared pool大小为80MB。

SQL> alter system set shared_pool_size=70M;

SQL> SELECT component, current_size/1024/1024 size_mb

2 FROM v$sga_dynamic_components where component='

shared pool';

COMPONENT SIZE_MB

------------------------------------ ------------

shared pool 80

我们将shared_pool_size设定为70MB,小于自动调整出来的值。可以看到,shared pool没有缩小,仍然是80MB。我们再将其从80MB 扩大到100MB。

SQL> alter system set shared_pool_size=100M;

SQL> SELECT component, current_size/1024/1024 size_mb

2 FROM v$sga_dynamic_components where component='

shared pool';

COMPONENT SIZE_MB

------------------------------------ ------------

shared pool 100

显然,只要我们设定的值比自动调整出来的值大,就会立即生效。

同时,如果当前我们启用了ASMM,同时并没有为这5个可以自动调整的内存池参数指定具体的值。

当数据库在ASMM状态下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禁用ASMM,会发生什么?我们来看下面的试验。

SQL> select name,value from v$parameter

2 where name in('shared_pool_size','db_cache_size','

java_pool_size','large_pool_size',' streams_pool_size');

NAME VALUE

-------------------- --------------

shared_pool_size 96468992

large_pool_size 0

java_pool_size 0

streams_pool_size 0

db_cache_size 0

可以看到,除了shared pool为DBA指定以外(因为shared_pool_size大于0),其他的内存池都由ASMM指定。SQL> select component, current_size FROM v$sga_dynamic_

components 2 where component like '%pool' or component=

'DEFAULT buffer cache';

COMPONENT SIZE_MB

---------------------------------- -----------

shared pool 138412032

large pool 4194304

java pool 4194304

streams pool 0

DEFAULT buffer cache 373293056

我们看到,ASMM根据当前的负载情况,为这5个内存池指定了大小。

SQL> alter system set sga_target=0;

SQL> select name,value from v$parameter

2 where name in('shared_pool_size','db_cache_size','

java_pool_size','large_pool_size',' streams_pool_size');

NAME VALUE

-------------------- --------------

shared_pool_size 138412032

large_pool_size 4194304

java_pool_size 4194304

streams_pool_size 0

db_cache_size 373293056

当我们将sga_target设置为0,从而禁用ASMM时,会发现,Oracle会自动将当前内存池的大小赋给对应的初始化参数

(shared_pool_size、db_cache_size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shared_pool_size的值也不再是DBA当时指定的96468992,而是被ASMM自动调整出来的138412032所覆盖。

oracle10g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Oracle数据库结构:扬理结构、内存结构、逻辑结构 3.ORACLE数据库物理结构包括哪几类文件,主要作用 参数文件、控制文件(CTL)、日志文件(LOG)、数据丈件(DBF) 参数文件: 1)实例和数据库的配置参数表。 设置内存中的SGA (系统全局区)大小、指定数据库控制文件名称及路径,定艾各种操作 参数等。 2)将初始化参数永久保存在服务器磁盘上。 3)! 4)只在建立数据库或启动实例吋才被访问。 5)是一个可编辑的殳本文件,在修改该文件之前必须关闭实例。 控制文件: 1)至少有一个控制文件,建议两个或两个以上 2)通过控制文件保持数据库完整性以及决定恢复数扌居时使用哪些重做日志。 数据库名称及唯一标识 数据库的创建时间 数据丈件的名称、位置及大小 J 重做日志文件的名称.位置及大小 表空间名称 检查点信息、日志序列号等数据库恢复所需的同步信息。 数据文件:用于存放所有的数据库数扌居.如表、索引等。 1)一个数据文件只与一个数据库相联系;数据丈件大小是动态可以改变的;数据文件结合在一起形成表空间。 2)有两种类型的数据:用户数扌居和系统数損 3)用户数据:用于应用软件的数据,带有应用软件的所有信息。是用户存放在数据库中的信息。 4)系统数据:用来管理用户数扌居和Oracle数据库本身的数据。 ※日志文件: ※重做日志文件:用于记录数抿库的修改操作,可用于数扌居库的恢复。两个或两个以上 日志文件,用于镜像。 £件的配置和大小会影响性能,重做日志与数据文件分开存放。莹做日志文件组以循环 方式进行写操作。 ARCHIVELOG (归档)

当所有日志组都写满之后,又回到第一组之前,该组中原有数据写入归档日志,存入 磁盘。 备份吋必选。可自动归档重做日志文件。 是非活动重做日志的备份。 ] 数据库只有处于ArchiveLog模式时才会生成归档日志,并且每次日志切换都会生成归档日志。 执行介质恢复(例如数据文件意外去失),則必须要用到归档日志。 N0ARCHIVEL0G (非归档) 通常默认都为非归档模式。当所有日志纽都写满之后.又回到第一纽之前,该组中原 有数据被覆盖。日志中只保留最后数据。 4.两种内存结构SGA和PGA, SGA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当数据库服务器上的一个数据库启动时,Oracle将分配一块内存区间,叫做系统全局区(SGA), 并启动一个或多个Oracle后台进程,SGA被所有的后台进程共享。 纽成:DB Buffer> Redo Buffer大共享区、共享池、固定SGA 1)DB Buffer:默认缓存池.保持缓存池、再生缓存池。 ■ 保持缆存池:对于需要在内存中长期保存的频繁访问的数据,在关闭数据库旃一 直保留。 再生壤存池:需要尽快从內存中排除的对象。 煖存池可设定相关大小。 2)共享池:库煖存(共享SQL区、PL/SQL区)、字典缓存区 共享池的规模对数据库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共享SQL区:保留SQL语句的解释版本,以便于再次使用时不再重新解释,提鬲 进程速度。 PL/SQL区:保留PL/SQL的过程、函数等程序单元的编译版本,以便所有用户都 能够共享。 字典绽存区:用于缓存数据字典信息。 3) $ 4)Redo日志缓存区:通过一个日志的书写进程对日志文件进行操作,先进先出。 4)大共享区:选择多线程服务器时需要。 5)固定SGA:不能设定大小,由0racle独立控制。 5.Oracle数据库逻辑结构由几部分组成块、盘、段、表空间、数据文件 关系: 1)表空间与数据文件的对应关系为1: n

oracle创建用户及权限说明文档

Oraclec创建用户 一、命令行创建用户具体步骤如下: 1.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并创建一个新的表空间,操作如下: 操作如下: 2. Next 5M maxsize 100M ;----每次扩大5M,但最大为100M

3. Temporary tablespace test1_temp; ----设置临时表空间为test1_temp 4. 操作如下 5. 操作如下 6.最后提交即可。Commit 二、表空间的增删改查 1. 2. 如下操作,其中标示出来的路径即为查询到的要更改的表空间的具体路径,将该路径加到语句2中的单引号处即可。

3. 4.

四、权限的设置 1.权限的分类: 系统权限:系统规定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权限。(系统权限是对用户而言)。 实体权限:某种权限用户对其它用户的表或视图的存取权限。(是针对表或视图而言的)。 2.系统权限管理 DBA: 拥有全部特权,是系统最高权限,只有DBA才可以创建数据库结构。 RESOURCE: 拥有Resource权限的用户只可以创建实体,不可以创建数据库结构。 CONNECT: 拥有Connect权限的用户只可以登录Oracle,不可以创建实体,不可以创建数据库结构。 对于普通用户:授予connect, resource权限。 对于DBA管理用户:授予connect,resource, dba权限。 3.系统权限授权命令及用户管理。 [系统权限只能由DBA用户授出:sys, system(最开始只能是这两个用户)] 授权命令:SQL> grant connect, resource, dba to 用户名1 [,用户名2]...; [普通用户通过授权可以具有与system相同的用户权限,但永远不能达到与sys 用户相同的权限,system用户的权限也可以被回收。] 例: SQL> connect system/manager SQL> Create user user50 identified by user50; SQL> grant connect, resource to user50; 查询用户拥有哪里权限: SQL> select * from dba_role_privs; SQL> select * from dba_sys_privs; SQL> select * from role_sys_privs; 删除用户:SQL> drop user 用户名cascade; //加上cascade则将用户连同其创建的东西全部删除。 4.给新建的用户分配只有连接以及对某些表和视图的查询权限: oracle授权对视图的查询.docx 5.用户管理: 1)、创建用户的Profile文件 SQL> create profile student limit // student为资源文件名 FAILED_LOGIN_ATTEMPTS 3 //指定锁定用户的登录失败次数 PASSWORD_LOCK_TIME 5 //指定用户被锁定天数 PASSWORD_LIFE_TIME 30 //指定口令可用天数 2)、创建用户 SQL> Create User username Identified by password Default Tablespace tablespace Temporary Tablespace tablespace Profile profile Quota integer/unlimited on tablespace; 6.用户密码过期问题: 首先,查看系统中有哪些用户:

基于Oracle的OLTP与OLAP数据库优化差异之内存设计

基于Oracle的OLTP与OLAP数据库优化差异之内存设计要进行数据库优化,首先应该弄清数据库类型及其特点。从数据处理角度分类,数据库可分为两大类:联机事务处理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TP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的主要应用,主要是基本的、日常的事务处理,例如银行交易,电信业务等。OLAP是数据仓库系统的主要应用,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决策支持,并且提供直观易懂的查询结果。 两类系统处理的数据量不同,技术的使用也是不一样的,在OLTP系统中,oracle、db2等是主流数据库产品,数据量在几个TB甚至更小。在OLAP系统中,除了传统的数据库外,有越来越多的其他数据库产品出现,如sysbase IQ,GP,国产数据库GBase 8a,达梦7等,数据量大多在几十TB甚至更高,数据处理主要集中在查询统计分析、大数据量的导入导出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还是最通用的ORACLE数据库的两类系统的优化思路和方式的差异。 数据库具体是OLTP还是OLAP取决于你的业务类型。OLTP和OLAP两类系统对数据库要求截然不同。除了系统本身自有的特点之外,在技术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别,所带来的优化技术和理念也不太一样。 OLTP主要是交易型数据库,其事务特征为高并发而数据量小,大部分情况都要求瞬间出结果,系统要求的实时性、稳定性、安全性较高。这类数据库的系统瓶颈主要在CPU和内存上,在优化思路上,更加关注CPU的利用率;各种命中率指标,譬如SHARED POOL, BUFFER CACHE的命中率;SQL语句绑定变量等。由于数据量相对比较小,因此OLTP大部分都是集中式的。 OLAP主要是分析型数据库,并发量比较小,但单个sql消耗巨大,大部分查询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用户对响应时间的要求远不如OLTP用户。由于数据量巨大,这类数据库的系统瓶颈主要在磁盘io上,一些传统的优化指标和手段,如SHARED POOL, BUFFER CACHE 的命中率等对OLAP型数据库意义不大,而分区,并行操作,压缩,物化视图,全文索引等技术可能都会在OLAP中体现。OLAP库基本都是上TB的,有的是几百TB,甚至PB,因此很多OLAP库可能都分成了N个库,以便于分布式处理。OLAP一般都是采用星星模式或者雪花模式的。 下面从内存设计的优化角度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类系统优化手段的差异: 内存设计通常是通过调整ORACLE内存参数来实现的。oracle的内存可分为SGA(shared global area)共享全局区和PGA(program global area)进程全局区两部分。OLTP系统由于处理的事务为高并发且数据量小,SGA比PGA更为重要;OLAP系统处理的事务数据量大且并发量比较小,大部分查询可能运行一次可能很久不会在运行,SQL的重用意义不大,很多命中率指标对于OLAP也影响较小处理,因此SGA相对次要,而较多大数据的排序,HASH操作都需要在PGA完成,PGA大小直接决定了处理效率。 尽管从oracle 10g开始,oracle已经减少了对内存命中率的关注,转而通过工作时间(CPU时间或服务时间)和等待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等待时间)来分析系统的性能,但对一个OLTP库来说,库缓存命中率(Library hit)和数据缓冲区命中率(buffer hit)仍是极重要的指标。OLTP系统是一个SQL执行非常密集的系统,Library hit命中率低说明共享池里很多SQL不能重用,需要重新解析,这会大大增加CPU负荷,降低系统性能,影响SQL 执行效率。使用绑定变量是减少硬解析,提高库缓存命中率的有效手段。

韩顺平2011玩转oracle10g视频教学课堂笔记(完整版)

顺平j2ee系列教程--玩转oracle10g学习笔记 引言: 数据保存问题? 可使用文件保存和数据库保存。 使用文件保存数据存在几个缺点: 1、文本的安全性问题; 2、文件不利于查询和对数据的管理; 3、文件不利于存放海量数据; 4、文件在程序中控制不方便。 为解决数据保存问题,专家们设计出更加利于管理数据的东东--数据库(本质就是一个软件),它能更有效的管理数据。数据库是衡量一个程序员水平的重要指标。 数据库 1、数据库的本质就是一款软件,这个软件专门用于管理和维护数据; 2、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和表的关系 所谓安装数据库服务器,只是在机器上装了一个数据库管理程序,这个管理程序可以管理多个数据库,一般开发人员会针对每个应用创建一个数据库。 为了保存应用中实体的数据,一般会在数据库创建多个表,以保存程序中实体的数据。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和表的关系如图所示:

为什么选择oracle--性能优越 概述:目前主流数据库包括 微软: sql server和access 瑞典MySql: AB公司mysql ibm公司: db2(处理海量) 美国Sybase公司: Sybase ibm公司: informix 美国oracle公司: oracle 做项目时应当如何选择数据库? 1、标的(项目预算); 2、功能的要求; 3、并发数(多少人用); 4、安全、稳定性。 5、操作系统(unix[solaris,freeBSD,aix,hp unix]/linux/window) oracle数据库的认证 oca(oracle certified associate)初级认证 ocp(oracle certified professional)中级认证 ocm(oracle certified master)高级认证 oracle10g安装步骤: 1、安装文件 2、把10201_database_win32.zip文件copy到没有中文的路径下 3、检查服务选项,确定本机没有安装过oracle数据库,如果有则卸载 4、将压缩包解压后,双击setup.exe文件进行安装。 说明:建议大家自己建立一个文件目录,比如d:/hsporacle/oracle,然后把数据库安装到

oracle实例内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SGA:System Global Area是Oracle Instance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实例启动时分配;系统全局域SGA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共享池、数据缓冲区、日志缓冲区。 (2)共享池:Shared Pool用于缓存最近被执行的SQL语句和最近被使用的数据定义,主要包括:Library cache(共享SQL区)和Data dictionary cache(数据字典缓冲区)。共享SQL区是存放用户SQL命令的区域,数据字典缓冲区存放数据库运行的动态信息。 (3)缓冲区高速缓存:Database Buffer Cache用于缓存从数据文件中检索出来的数据块,可以大大提高查询和更新数据的性能。 (4)大型池:Large Pool是SGA中一个可选的内存区域,它只用于shared server环境。 (5)Java池:Java Pool为Java命令的语法分析提供服务。 (6)PGA:Process Global Area是为每个连接到Oracle database的用户进程保留的内存。 二、分析与调整 (1)系统全局域: SGA与操作系统、内存大小、cpu、同时登录的用户数有关。可占OS系统物理内存的1/3到1/2。 a.共享池Shared Pool: 查看共享池大小Sql代码 SQL>show parameter shared_pool_size 查看共享SQL区的使用率: Sql代码 select(sum(pins-reloads))/sum(pins)"Library cache"from v$librarycache; --动态性能表 LIBRARY命中率应该在90%以上,否则需要增加共享池的大小。

操作系统实验之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系统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三 内存管理 一、设计目的、功能与要求 1、实验目的 掌握内存管理的相关内容,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有深入的理解。 2、实现功能 模拟实现内存管理机制 3、具体要求 任选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实现 选择一种内存管理方案:动态分区式、请求页式、段式、段页式等 能够输入给定的内存大小,进程的个数,每个进程所需内存空间的大小等 能够选择分配、回收操作 内购显示进程在内存的储存地址、大小等 显示每次完成内存分配或回收后内存空间的使用情况 二、问题描述 所谓分区,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除操作系统占用一个分区外,其余分区用来存放进程的程序和数据。本次实验中才用动态分区法,也就是在作业的处理过程中划分内存的区域,根据需要确定大小。 动态分区的分配算法:首先从可用表/自由链中找到一个足以容纳该作业的可用空白区,如果这个空白区比需求大,则将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成为已分配区,剩下部分仍为空白区。最后修改可用表或自由链,并回送一个所分配区的序号或该分区的起始地址。 最先适应法:按分区的起始地址的递增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佳适应法:按照分区大小的递增次序,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坏适应法:按分区大小的递减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三、数据结构及功能设计 1、数据结构 定义空闲分区结构体,用来保存内存中空闲分区的情况。其中size属性表示空闲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空闲分区首地址,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空闲分区。 //空闲分区 typedef struct Free_Block {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struct Free_Block *next; } Free_Block; Free_Block *free_block; 定义已分配的内存空间的结构体,用来保存已经被进程占用了内存空间的情况。其中pid作为该被分配分区的编号,用于在释放该内存空间时便于查找。size表示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分区的起始地址,process_name存放进程名称,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分区。 //已分配分区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Allocate_Block { int pid;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char process_name[PROCESS_NAME_LEN]; struct Allocate_Block *next; } Allocate_Block; 2、模块说明 2.1 初始化模块 对内存空间进行初始化,初始情况内存空间为空,但是要设置内存的最大容量,该内存空间的首地址,以便之后新建进程的过程中使用。当空闲分区初始化

ANDROID BITMAP内存限制OOM,OUT OF MEMORY

ANDROID BITMAP内存限制OOM OUT OF MEMORY 在编写Android程序的时候,我们总是难免会碰到OOM的错误,那么这个错误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段异常信息: 08-14 05:15:04.764: ERROR/dalvikvm-heap(264): 3528000-byte external allocation too large for this process. 08-14 05:15:04.764: ERROR/(264): VM won't let us allocate 3528000 bytes 08-14 05:15:04.764: DEBUG/skia(264): --- decoder->decode returned false 08-14 05:15:04.774: DEBUG/AndroidRuntime(264): Shutting down VM 08-14 05:15:04.774: WARN/dalvikvm(264): threadid=3: thread exiting with uncaught exception (group=0x4001b188) 08-14 05:15:04.77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Uncaught handler: thread main exiting due to uncaught exception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https://www.doczj.com/doc/922728047.html,ng.OutOfMemoryError: bitmap size exceeds VM budget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graphics.BitmapFactory.nativeDecodeAsset(Native Method)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graphics.BitmapFactory.decodeStream(BitmapFactory.java:447)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graphics.BitmapFactory.decodeResourceStream(BitmapFactory.java:323)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graphics.BitmapFactory.decodeResource(BitmapFactory.java:346)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graphics.BitmapFactory.decodeResource(BitmapFactory.java:372)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com.xixun.test.HelloListView.onCreate(HelloListView.java:33)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app.Instrumentation.callActivityOnCreate(Instrumentation.java:1047)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app.ActivityThread.performLaunchActivity(ActivityThread.java:2459)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app.ActivityThread.handleLaunchActivity(ActivityThread.java:2512)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app.ActivityThread.access$2200(ActivityThread.java:119)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app.ActivityThread$H.handleMessage(ActivityThread.java:1863)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os.Handler.dispatchMessage(Handler.java:99)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os.Looper.loop(Looper.java:123) 08-14 05:15:04.794: ERROR/AndroidRuntime(264): at android.app.ActivityThread.main(ActivityThread.java:4363)

oracle10g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韩顺平—玩转oracle视频教程笔记一:Oracle认证,与其它数据库比较,安装

Oracle安装会自动的生成sys用户和system用户: (1)sys用户是超级用户,具有最高权限,具有sysdba角色,有create database的权限,该用户默认的密码是change_on_install (2)system用户是管理操作员,权限也很大。具有sysoper角色,没有create database的权限,默认的密码是manager (3)一般讲,对数据库维护,使用system用户登录就可以拉 也就是说sys和system这两个用户最大的区别是在于有没有create database的权限。 二: Oracle的基本使用--基本命令 sql*plus的常用命令 连接命令 1.conn[ect] 用法:conn 用户名/密码@网络服务名[as sysdba/sysoper]当用特权用户身份连接时,必须带上as sysdba或是as sysoper 2.disc[onnect] 说明: 该命令用来断开与当前数据库的连接 3.psssw[ord] 说明: 该命令用于修改用户的密码,如果要想修改其它用户的密码,需要用 sys/system登录。 4.show user 说明: 显示当前用户名 5.exit 说明: 该命令会断开与数据库的连接,同时会退出sql*plus 文件操作命令 1.start和@ 说明: 运行sql脚本 案例: sql>@ d:\a.sql或是sql>start d:\a.sql 2.edit 说明: 该命令可以编辑指定的sql脚本 案例: sql>edit d:\a.sql,这样会把d:\a.sql这个文件打开 3.spool 说明: 该命令可以将sql*plus屏幕上的内容输出到指定文件中去。 案例: sql>spool d:\b.sql 并输入 sql>spool off 交互式命令 1.& 说明:可以替代变量,而该变量在执行时,需要用户输入。 select * from emp where job='&job'; 2.edit 说明:该命令可以编辑指定的sql脚本 案例:SQL>edit d:\a.sql

2020年(Oracle管理)Oracle SQL性能优化方法

(Oracle管理)Oracle SQL性能优化方法

OracleSQL性能优化方法探讨 Oracle性能优化方法(SQL篇)1 1综述2 2表分区的应用2 3访问Table的方式3 4共享SQL语句3 5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5 6WHERE子句中的连接顺序.6 7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6 8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6 9使用DECODE函数来减少处理时间7 10整合简单,无关联的数据库访问8 11删除重复记录8 12用TRUNCATE替代DELETE9 13尽量多使用COMMIT9 14计算记录条数9 15用Where子句替换HAVING子句9 16减少对表的查询10 17通过内部函数提高SQL效率.11 18使用表的别名(Alias)12 19用EXISTS替代IN12 20用NOT EXISTS替代NOT IN13 21识别低效执行的SQL语句13

22使用TKPROF 工具来查询SQL性能状态14 23用EXPLAIN PLAN 分析SQL语句14 24实时批量的处理16

1综述 ORACLE数据库的性能调整是个重要,却又有难度的话题,如何有效地进行调整,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过程。在数据库建立时,就能根据应用的需要合理设计分配表空间以及存储参数、内存使用初始化参数,对以后的数据库性能有很大的益处,建立好后,又需要在应用中不断进行应用程序的优化和调整,这需要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库的调优。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方法 ●调整内存 ●调整I/O ●调整资源的争用问题 ●调整操作系统参数 ●调整数据库的设计 ●调整应用程序 本文针对应用程序的调整,来说明对数据库性能如何进行优化。 2表分区的应用 对于海量数据的表,可以考虑建立分区以提高操作效率。建立分区一般以关键字为分区的标志,也可以以其他字段作为分区的标志,但效率不如关键字高。建立分区的语句在建表时可以进行说明: createtableTABLENAME() partitionbyrange(PutOutNo) (partitionPART1valueslessthan(200312319999) partitionPART2valueslessthan(200412319999)

Android的原理:关于应用自启动,占内存那些问题

Android的原理-不需要太多的剩余内存 Android用RAM的方式,跟windows、WM、Sybiam是两回事。在Android里,RAM被用满了是件好事。它意味着你可以快速打开之前打开的软件,回到之前的位置。所以Android 很有效的使用RAM,很多用户看到他们的RAM满了,就认为拖慢了他们的手机。而实际上,退出后重启这些程序才真正拖慢了手机的响应。而且这些自动杀进程的软件本身是个时刻活跃的进程,它始终在后台保持活跃使得CPU难以消停,反而增加了耗电量。 不用在意剩余内存的大小.其实很多人都是把使用其他系统的习惯带过来来了.安卓Android大多应用没有退出的设计其实是有道理的,这和系统对进程的调度机制有关系.如果你知道java,就能更清楚这机制了.其实和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类似,系统有一个规则来回收内存.进行内存调度有个阀值,只有低于这个值系统才会按一个列表来关闭用户不需要的东西.当然这个值默认设置得很小,所以你会看到内存老在很少的数值徘徊.但事实上他并不影响速度.相反加快了下次启动应用的速度.这本来就是安卓Android标榜的优势之一,如果人为去关闭进程,没有太大必要.特别是自动关进程的软件. 到这里有人会说了,那为什么内存少的时候运行大型程序会慢呢?其实很简单,在内存剩余不多时打开大型程序,会触发系统自身的调进程调度策略,这是十分消耗系统资源的操作,特别是在一个程序频繁向系统申请内存的时候.这种情况下系统并不会关闭所有打开的进程,而是选择性关闭,频繁的调度自然会拖慢系统.所以,论坛上有个更改内存阀值的程序可以有一定改善. 但改动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取决于值的设定. 那么,进程管理软件有无必要呢?有的.就是在运行大型程序之前,你可以手动关闭一些进程释放内存,可以显著的提高运行速度.但一些小程序,完全可交由系统自己管理.谈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如果不关程序是不是会更耗电.我就说说安卓Android后台的原理,你就明白了.安卓Android 的应用在被切换到后台时,它其实已经被暂停了,并不会消耗cpu资源,只保留了运行状态.所以为什么有的程序切出去重进会到主界面.但是,一个程序如果想要在后台处理些东西,如音乐播放,它就会开启一个服务.服务可在后台持续运行,所以在后台耗电的也只有带服务的应用了.这个在进程管理软件里能看到,标签是service.所以没有带服务的应用在后台是完全不耗电的,没有必要关闭.这种设计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下次启动程序时,会更快,因为不需要读取界面资源,何必要关掉他们抹杀这个安卓Android的优点呢? 还有一个.为什么安卓Android一个应用看起来那么耗内存.大家知道,安卓Android上的应用是java,当然需要虚拟机,而安卓Android上的应用是带有独立虚拟机的,也就是每开一个应用就会打开一个独立的虚拟机.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可以避免虚拟机崩溃导致整个系统崩溃,但代价就是需要更多内存. 以上这些设计确保了安卓Android的稳定性,正常情况下最多单个程序崩溃,但整个系统不会崩溃,也永远没有内存不足的提示出现.大家可能是被windows毒害得太深了,总想保留更多的内存,但实际上这并不一定会提升速度,相反却丧失了程序启动快的这一系统特色,很没必要.

oracle10g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在Oracle中建库,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Oracle的建库工具DBCA,这是一个图形界面工具,使用起来方便且很容易理解,因为它的界面友好、美观,而且提示也比较齐全。在Windows系统中,这个工具可以在Oracle程序组中打开(‖开始‖—―程序‖—― Oracle - OraDb10g_home1‖—― Configuration and Migration Tools‖—― 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也可以在命令行(‖开始‖—―运行‖—―cmd‖)工具中直接输入dbca来打开。另一种方法就是手工建库,下面我会一一举例说明。 第一:手工建库 手工建库比起使用DBCA建库来说,是比较麻烦的,但是如果我们学好了手工建库的话,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手工建库需要经过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非常关键。它包括: 1、创建必要的相关目录 2、创建初始化参数文件 3、设置环境变量Oracle_sid 4、创建实例 5、创建口令文件 6、启动数据库到nomount(实例)状态 7、执行建库脚本 8、执行catalog脚本创建数据字典 9、执行catproc创建package包 10、执行pupbld 11、由初始化参数文件创建spfile文件 12、执行scott脚本创建scott模式 做完了以上的步骤之后就可以使用―SQL>alter database open;‖打开数据库正常的使用了。下面,我将具体地把以上的几个步骤用实验展开来讲。 实验系统平台:Windows XP 数据库系统版本:Oracle Database 10G Oracle的安装路径:D盘创建的数据库名称:book 1、打开命令行工具,创建必要有相关目录 C:/>mkdir D:/oracle/product/10.2.0/admin/book

ORACLE数据库用户与权限管理

ORACLE数据库用户与权限管理ORACLE是多用户系统,它允许许多用户共享系统资源。为了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配置了良好的安全机制。 2.1 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 建立系统级的安全保证 系统级特权是通过授予用户系统级的权利来实现,系统级的权利(系统特权)包括:建立表空间、建立用户、修改用户的权利、删除用户等。系统特权可授予用户,也可以随时回收。ORACLE系统特权有80多种。 建立对象级的安全保证 对象级特权通过授予用户对数据库中特定的表、视图、序列等进行操作(查询、增、删改)的权利来实现。 建立用户级的安全保证 用户级安全保障通过用户口令和角色机制(一组权利)来实现。引入角色机制的目的是简化对用户的授权与管理。做法是把用户按照其功能分组,为每个用户建立角色,然后把角色分配给用户,具有同样角色的用户有相同的特权。 2.2 用户管理 ORACLE用户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户的建立、修改和删除用户的建立

2.3系统特权管理与控制 ORACLE 提供了80多种系统特权,其中每一个系统特权允许用户执行一个或一类数据库操作。 授予系统特权 回收系统特权 显示已被授予的系统特权(某用户的系统级特权) 2.4 对象特权管理与控制 ORACLE对象特权指用户在指定的表上进行特殊操作的权利。这些特殊操作包括增、删、改、查看、执行(存储过程)、引用(其它表字段作为外键)、索引等。 授予对象特权

//级联授权 回收对象特权 显示已被授予的全部对象特权 2.5 角色的管理 ORACLE的角色是命名的相关特权组(包括系统特权与对象特权),ORACLE用它来简化特权管理,可把它授予用户或其它角色。 ORACLE数据库系统预先定义了CONNECT 、RESOURCE、 DBA、 EXP_FULL_DATABASE、IMP_FULL_DATABASE五个角色。CONNECT具有创建表、视图、序列等特权;RESOURCE具有创建过程、触发器、表、序列等特权、DBA具有全部系统特权;EXP_FULL_DATABASE、 IMP_FULL_DATABASE具有卸出与装入数据库的特权。 通过查询sys.dba_sys_privs可以了解每种角色拥有的权利。 授予用户角色

关于堆栈和指针(指针例子解释很好)

关于堆栈和指针 堆栈是一种执行“后进先出”算法的数据结构。 设想有一个直径不大、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竹筒。有若干个写有编号的小球,小球的直径比竹筒的直径略小。现在把不同编号的小球放到竹筒里面,可以发现一种规律:先放进去的小球只能后拿出来,反之,后放进去的小球能够先拿出来。所以“先进后出”就是这种结构的特点。 堆栈就是这样一种数据结构。它是在内存中开辟一个存储区域,数据一个一个顺序地存入(也就是“压入——push”)这个区域之中。有一个地址指针总指向最后一个压入堆栈的数据所在的数据单元,存放这个地址指针的寄存器就叫做堆栈指示器。开始放入数据的单元叫做“栈底”。数据一个一个地存入,这个过程叫做“压栈”。在压栈的过程中,每有一个数据压入堆栈,就放在和前一个单元相连的后面一个单元中,堆栈指示器中的地址自动加1。读取这些数据时,按照堆栈指示器中的地址读取数据,堆栈指示器中的地址数自动减1。这个过程叫做“弹出pop”。如此就实现了后进先出的原则。 堆栈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比如函数的调用在计算机中是用堆栈实现的。 堆栈可以用数组存储,也可以用以后会介绍的链表存储。 下面是一个堆栈的结构体定义,包括一个栈顶指针,一个数据项数组。栈顶指针最开始指向-1,然后存入数据时,栈顶指针加1,取出数据后,栈顶指针减1。 #define MAX_SIZE 100 typedef int DATA_TYPE; struct stack { DATA_TYPE data[MAX_SIZE]; int top; }; 堆栈是系统使用是临时存储区域。它是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 C++主要将堆栈用于函数调用。当函数调用时,各种数据被推入堆栈顶部;函数终止后的返回地址、传递给函数的参数、函数返回的结果以及函数中声明的局部变量等等。因此当函数A调用函数B调用函数C,堆栈是增长了,但调用完成后,堆栈又缩小了。 堆是一种长期的存储区域。程序用C++的new操作符分配堆。对new的调用分配所需的内存并返回指向内存的指针。与堆栈不同,你必须通过调用new明确的分配堆内存。你也必须通过调用C++的delete 操作符明确的释放内存,堆不会自动释放内存。 如果C++中的一个类是定义在堆栈上的,就使用"."开访问它的成员。如果是定义在堆上的,就使用"->"指针来开访问。但在,"->"操作符也可以用在堆栈上的类。 什么是指针? 和其它变量一样,指针是基本的变量,所不同的是指针包含一个实际的数据,该数据代表一个可以找到实

Android开发内存泄漏及检查工具使用培训资料

Android 开发内存泄漏及检查工具使用培 训资料

目录 1内存泄露 (3) 1.1 内存泄露的概念 (3) 1.2 开发人员注意事项 (4) 1.3 Android(java)中常见的引起内存泄露的代码示例 (4) 1.3.1查询数据库没有关闭游标 (6) 1.3.2 构造Adapter时,没有使用缓存的convertView (6) 1.3.3 Bitmap对象不在使用时调用recycle()释放内存 (7) 1.3.4 释放对象的引用 (8) 1.3.5 其他 (9) 2内存泄露的分析工具 (9) 2.1 内存监测工具DDMS --> Heap (9) 2.2 内存分析工具MAT (Memory Analyzer Tool) (10) 2.2.1 生成.hprof文件 (10) 2.2.2 使用MA T导入.hprof文件 (11) 2.2.3 使用MA T的视图工具分析内存 (12)

1内存泄露 Android 应用程序开发以Java语言为主,而Java编程中一个非常重要但却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内存使用的问题。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Garbage Collection 以下简称GC)使得很多开发者并不关心内存使用的生命周期,只顾着申请内存,却不手动释放废弃的内存,而造成内存泄露,引起很多问题,甚至程序崩溃。Android的虚拟机Dalvik VM和java虚拟机JVM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字节码上稍做优化,所以Android应用开发中同样会出现内存泄露的问题。而且由于Android智能平台主要用于嵌入式产品开发,可用的内存资源更加稀少,所以对于我们Android应用开发人员来说,就更该了解Android程序的内存管理机制,避免内存泄露的发生。 1.1 内存泄露的概念 在计算机科学中,内存泄漏(memory leak)指由于疏忽或错误造成程序未能释放已经不再使用的内存的情况。内存泄漏并非指内存在物理上的消失,而是应用程序分配某段内存后,由于设计错误,失去了对该段内存的控制,因而造成了内存的浪费。内存泄漏与许多其他问题有着相似的症状,并且通常情况下只能由那些可以获得程序源代码的程序员才可以分析出来。然而,有不少人习惯于把任何不需要的内存使用的增加描述为内存泄漏,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不准确的。 一般我们常说的内存泄漏是指堆内存的泄漏。堆内存是指程序从堆中分配的,大小任意的(内存块的大小可以在程序运行期决定),使用完后必须显式释放的内存。应用程序一般使用malloc,calloc,realloc,new等函数从堆中分配到一块内存,使用完后,程序必须负责相应的调用free或delete释放该内存块,否则,这块内存就不能被再次使用,我们就说这块内存泄漏了。 这里我们只简单的理解,在java程序中,如果已经不再使用一个对象,但是仍然有引用指向它,GC就无法收回它,当然该对象占用的内存就无法再被使用,这就造成内存泄露。可能一个实例对象的内存泄露很小,并不会引起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程序反复做此操作或者长期运行,造成内存不断泄露,终究会使程序无内存可用,只好被系统kill掉。在以下情况,内存泄漏导致较严重的后果: * 程序运行后置之不理,并且随着时间的流失消耗越来越多的内存(比如服务器上的后台任务,尤其是嵌入式系统中的后台任务,这些任务可能被运行后很多年内都置之不理); * 新的内存被频繁地分配,比如当显示电脑游戏或动画视频画面时; * 程序能够请求未被释放的内存(比如共享内存),甚至是在程序终止的时候; * 泄漏在操作系统内部发生; * 泄漏在系统关键驱动中发生; * 内存非常有限,比如在嵌入式系统或便携设备中; * 当运行于一个终止时内存并不自动释放的操作系统(比如AmigaOS)之上,而且一旦丢失只能通过重启来恢复。

Oracle内存全面分析

Oracle 内存内存全面全面全面分析分析 作者作者::fuyuncat 来源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22728047.html, 作者简介 黄玮,男,99年开始从事DBA 工作,有多年的水利、军工、电信及航 运行业大型数据库Oracle 开发、设计和维护经验。 曾供职于南方某著名电信设备制造商——H 公司。期间,作为DB 组 长,负责设计、开发和维护彩铃业务的数据库系统。目前,H 公司的彩铃系 统是世界上终端用户最多的彩铃系统。最终用户数过亿。 目前供职于某世界著名物流公司,负责公司的电子物流系统的数据库开 发、维护工作。 msn: fuyuncat@https://www.doczj.com/doc/922728047.html, Email :fuyuncat@https://www.doczj.com/doc/922728047.html, Oracle 的内存配置与oracle 性能息息相关。而且关于内存的错误(如4030、4031错 误)都是十分令人头疼的问题。可以说,关于内存的配置,是最影响Oracle 性能的配 置。内存还直接影响到其他两个重要资源的消耗:CPU 和IO。 首先,看看Oracle 内存存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程序代码(PLSQL、Java); ? 关于已经连接的会话的信息,包括当前所有活动和非活动会话; ? 程序运行时必须的相关信息,例如查询计划; ? Oracle 进程之间共享的信息和相互交流的信息,例如锁; ? 那些被永久存储在外围存储介质上,被cache 在内存中的数据(如redo log 条 目,数据块)。 此外,需要记住的一点是,Oracle 的内存是与实例对应的。也就是说,一个实例就有 一个独立的内存结构。 先从Oracle 内存的组成架构介绍。 1. Oracle 的内存架构组成 Oracle 的内存,从总体上讲,可以分为两大块:共享部分(主要是SGA)和进程独享 部分(主要是PGA 和UGA)。而这两部分内存里面,根据功能不同,还分为不同内存池 (Pool)和内存区(Area)。下面就是Oracle 内存构成框架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