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教职终身制渐破

高校教职终身制渐破

高校教职终身制渐破

作者:李文君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01期

近几年,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出台教师竞聘制度,有的硕士导师“帽子”被摘,有的教授职称被解聘,而有的年轻教师则走上高职称岗位。从这一系列变化看,高校的改革又有所深化,被大多数人称为比较稳定的高校教师的“铁饭碗”也开始被打破。2011年,许多高校教师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教授打破终身制等新闻报道,使高校的改革再现波澜。

[最新案例]

9人因考核不合格被降级

东北大学告别职务终身制

2011年10月,东北大学在刚刚完成的2008~2010年度聘期考核中,首次打破职务终身制,有9人因考核不合格,在10月中旬的学校全员岗位聘任中被低聘,29人因距离完成所聘岗位的聘期目标差距较大被降薪。

东北大学副校长王福利介绍,此次全校共有近2000人参与了聘期考核,包括全体一线教师、非教师专业技术人员、职员和工勤技能人员等。考核依据是学校2007年下发的岗位聘用制度改革文件中关于各类岗位聘期考核的相关要求,其中,专任教师是依据其所在单位制定的岗位聘期目标。

据介绍,多年以来,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在制度上长期形成的“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惯性,一直是制约高等学校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早在1999年,东北大学就开始探索内部分配、职称评定等制度改革,2004年和2007年又先后实施了教师聘任制改革和全员岗位聘用制改革。2011年起,学校积极推进聘期考核和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致力搭建“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机制。

王福利说,在此次聘期考核方案中,东北大学将未完成聘期目标的人员分为“红线”和“黄线”,“红线”主要包括因思想道德或学术道德问题给学校声誉带来不良影响或在聘期考核中弄虚作假的,年度考核两次不合格的,主要精力未放在校内工作上的,以及距离完成聘期目标业务要求差距很大且很少承担教学工作的。“黄线”主要指承担了部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但距离完成聘期目标任务或本职工作还有一定差距的人员。越过“红线”聘期考核结果即为“不合格”,再次聘任时职务或岗位要“向下”移动;越过“黄线”为“暂定合格”,再次聘任时不得申报竞聘高级别岗位,并且从重新聘任之日起岗位津贴在原岗位基础上下调一级发放。

一个学校的改革举措会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要防止在高校普遍产生盲目的“模仿效应”或是“跟进效应”。一些知名大学改革的实质内容大都还是使部分副教授及以下技术职务教师的压

力大增。因为这些学校凭借历史上形成的学术地位和国家对其的投入和期望,有理由对自己的教师提出比其他档级学校教师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如果其他学校不顾自身的档级如何,无视自己各个学科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和地位,盲目模仿人家的做法,对自己的教师一下子也要做出同样的要求,则对这些学校的教师有些不公平了。面对已有的改革,有关的管理者应保持冷静的态度,要区别不同院校的情况,正确引导高校的人事改革。

[专家解读]

在“下课”危机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华中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陈守银

以前教师职务评聘重在评审,一旦取得职务资格,终身有效。现在各地的改革就是要通过按需设岗、择优聘任、以岗定薪、合同管理,打破这种教师任职终身制,增强了教师的岗位意识,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2002年,上海市已在高等院校全面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停止职称评审。“教授”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只是职务,不再是“职称”,离开了岗位就不能再称为“教授”。这是以岗位聘任为突破口,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

2005年,北京市发出《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实施意见(试行)》规定,33所市属市管高校和成人高校,将取消教授、副教授等头衔终身制,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意见》实施后,教授和副教授只有在被学校聘任后,其职称才会有效。如果教得不好被学校解聘,也就失去了相应职称头衔。

不仅如此,中国高校博士生导师终身制也被打破。2004年,武汉大学有17名副教授被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为博士生导师,这是该校历史上首批担任博导的副教授。校方称,此次改革重点并不在于破格评审,而在于打破博导终身制,有利于博导制度建设的专业化、年轻化、多元化,从而形成岗位意识,增强竞争意识,最终促进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据已实施聘任制改革的学校师生反映,通过改革给老师一定的压力是必要的,个别教师的出勤率、备课情况已有明显好转。

高校的人事聘用及分配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海南大学顾问侯自新

人事聘用及分配制度改革是高校改革的核心,在此之前,相关的教育体制改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高校的后勤社会化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现在,高校改革必然要进入人事聘用及分配制度改革这个核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应该看到,近些年来,高校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在逐渐完善。前些年我们想深化人事制度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