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YU

YU

YU
YU

基于清醒状态下记忆特点的教学方法1

李春明,綦耀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系,山东东营 (257061)

E-mail:lchming@https://www.doczj.com/doc/972438016.html,, mingming000111@https://www.doczj.com/doc/972438016.html,

摘要:综述了记忆的国内研究现状。基于潜意识理论,定义记忆为知识印刻于潜意识又被意识检索到的过程,该印刻可深化、可淡化、可交叉、可演化。总结了清醒状态下的记忆特点:重复记忆、理解材料意义、认知加工记忆材料、系统化、多感官协同等均有利于记忆的持久,并提出了有助于记忆的学习方法。然后基于记忆的特点提出了有助于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多角度讲解重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课堂回顾和章节小结;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感官刺激;增强课堂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保证首次记忆是正确的和最新的内容等。并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其它高水平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检验,验证了该教学方法的正效性。

关键词:潜意识理论,记忆,教学方法,机械设计,心理紊乱

中图分类号:R395.1, B842

1.引言

记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在当今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记忆的内容多种多样,如何提高记忆效率是倍受关注的问题。记忆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方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在心理学方面,使贮存和重建两个记忆传统相互补充,共同解释各类记忆现象,多采用传统试验方法。在生理学方面,采用先进医学手段对记忆的实质进行研究。心理学研究成果已经用于指导高等教育的多个方面[1-2],但记忆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的应用尚未见公开发表资料。基于潜意识理论总结记忆的特点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必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记忆的研究

近年研究较多的是元记忆、记忆中的错误现象、工作记忆、与记忆有关的脑结构及其电位、外显与内隐记忆、药物作用等。

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它包括对记忆系统的内容、功能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记忆过程的监控。周楚等研究了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认为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能力都比学优儿童的差,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3]。罗劲提出了知道感研究中的“双过程假设”,认为人们具有对各种已获得的信息加以鉴别的能力,能够把与实际回忆的成败确实有关的“相关信息”与实际上无效的“无关信息”区别开来,对“相关信息”的认可促成了知道感,而对“无关信息”的抑制和正确否定则促成了不知道感[4]。

记忆过程中的错误现象是当前记忆研究中的新焦点。杨治良等使用关联词表学习-测验程序(DRM范式)考察了短时间延迟条件下错误记忆的遗忘效应。说明错误记忆很顽固,一旦产生便很难衰退[5]。

工作记忆作为个体智力活动的基石,与个体的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有很高相关[6]。刘惠军等在工作记忆广度测验情境下,以152名中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和工作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成就目标定向与测验焦虑和工作记忆间具有不同的关系模

1本课题得到中国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编号:BK-B200611)的资助。

式。发现在测验焦虑中,情绪化对工作记忆的干扰大于担忧的干扰[7]。

工作记忆在本质上被定义为容量有限的短时存储系统,其早期研究多关注各独立成分分离的脑定位[8]。脑成像研究已经发现客体工作记忆与空间工作记忆在大脑生理层面上存在分离。沃建中等利用128导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延迟匹配任务的实验范式,测查了16名正常被试在完成客体任务和空间任务时的皮层慢电位(sp)。试验发现,在后部脑区,客体工作记忆与空间工作记忆在慢波活动的时间上存在分离,空间任务更早的诱发出负sp成分,并且空间任务激活更多的后部脑区;左下前额叶在客体工作记忆任务与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都有激活,并且激活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背侧前额叶主要负责客体信息的保持与复述,但左右背侧前额叶的激活强度存在不对称性[9]。

信息的短时存贮与复述是人类知识获得与记忆形成的关键环节。王益文等为了分离参与词语短时存贮与复述的脑区及其时间过程,测量并比较了14名正常青年被试进行汉字2-back,0-back和复述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结果表明大脑额叶和后部区域分别参与信息的复述和短时存贮,两者的动态分离加工可能是工作记忆中暂时保持的神经基础[10]。Awh等发现后部顶叶皮层参与语音存贮,左腹外侧前额叶皮层(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VPFC)和前运动区参与默读复述[11]。

屈南等采用学习-测验(自由回忆和再认)研究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了图形的相继记忆效应(Dm效应) ,发现自由回忆主要分布在额区,再认主要分布在中央区和顶区,且在500~600ms自由回忆有左侧优势。可见,自由回忆和再认的编码过程可能有不同的神经生理机制[12-13]。

先前经验对记忆的表现为记忆的外显(explicit)或内隐(implicit)类型,两者依赖不同的记忆系统,与大脑的不同区域相联系。孟迎芳等采用“学习-再认”实验范式探讨了两者在面孔领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单一的再认过程中,两者的脑机制产生了分离,外显记忆从刺激后400ms开始,主要表现在前额区和额区,而内隐记忆主要表现在刺激后300~500ms的中央区和顶区。同时表明两种记忆类型在各个刺激领域之间存在着共同性[14-15]。

脑细胞内Ca2+失衡学说、细胞内Ca2+超载在脑损伤、脑缺血的继发性损伤过程、衰老性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作为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Nimodipine)是1、4二氢吡啶衍生物。章子贵等在小鼠的脑海马内微量注射高钙造成记忆障碍后,观察了尼莫地平(腹腔注射)对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用透射电镜和图像分析仪对海马CA3区Gray I型突触界面结构参数进行了观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尼莫地平确能改善高钙所致记忆障碍,并能显著逆转高钙所致的小鼠海马CA3区突触间隙宽度显著增大,可推测出海马CA3区Gray I型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逆转可能是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改善高钙所致记忆障碍的形态学基础[16]。

3.潜意识理论的相关分析

潜意识概念由弗洛伊德提出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各心理学分支的基石。从生理学角度看,意识和潜意识是人运用头脑能力的两个状态。在意识状态下,人能够感知到看、听、说和思想的内容。可完成以下工作[17]:

①运用五官和四肢与外界沟通,接收和发出信息。

②大脑皮质所进行的认知和思考工作。如:学习、分析、总结、决定。

在潜意识状态下,人不能感知到心理活动,但可完成以下工作[17]:

①所有记忆、知识和能力的储存。

②对所接收资讯的认知和定下意义的过程。

③身体各部分和系统的运作与协调,生命和身体健康的维持。

④思想进行的大部分过程,支持逻辑分析,推理思考等意识运作的基础。

⑤心理状态的各种功能,包括情绪和感觉的转变和运用。

⑥其它尚未能清晰解释的功能。

在心理学角度看,意识和潜意识是心理世界的两个层面。潜意识有其特有的特征,如易受暗示;易受图像刺激;记忆能力差,需强烈刺激或重复刺激;喜欢带感情色彩的信息等。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互动,以及对峙、对抗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根据两者的关系,人的心理活动有四个典型状态:睡眠状态、清醒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失智(神智失常)状态。

根据记忆的存储理论模型,外界的任何资讯,会先经由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种感官接收,传送至意识,然后再经过整理、分类、储存于潜意识中,之后当我们需要时,这些资讯就会如同档案般被一一从潜意识内唤醒或取出。根据记忆的重构理论模型,学习到的新知识与旧知识重新组合、重建新的知识结构。

因此,基于意识和潜意识的特点,可将记忆界定为:知识印刻于潜意识又被意识检索到的过程,该印刻可深化、可淡化、可交叉、可演化。

4.记忆的特点

在睡眠状态下,内隐记忆的效果明显,而外显记忆的不明显[18],在清醒状态下,能够形成完备的记忆;在心理亚健康状态下,易出现记忆的偏差;在失智状态下,易出现记忆的歪曲。在清醒状态下的记忆是最准确有效的,其特点为:

(1)多次重复学习,才能形成长时记忆[19]。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记忆后一个小时内最容易遗忘,及时、过度、多感官协调地复习可增强记忆的持久性。这是由潜意识需要反复暗示才能形成持久印刻的原理决定的。

(2)集中注意、理解材料的意义可增强记忆的敏捷性,对不感兴趣的材料易出现记忆疲劳。进行有意识记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适当的动机均可以提高记忆的速度。

(3)对材料进行必要的认知加工,可增强记忆的精确性。比较分析相似的识记材料以确定异同,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外部特征进行分类、归纳,经常对识记材料与原材料作对比,检查有无变异和歪曲,均有利于记忆精确度的提高。

(4)系统性强、内容完整和易与其它材料产生联系的材料,容易形成长时记忆。这一特点称为记忆的联想作用和连锁作用。将知识和经验系统化,可提高从记忆中提取当前所需材料的速度,即增强记忆的准备性。可将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也可分析加工后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使零散材料组织化、系统化。

(5)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有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其中视觉记忆优于听觉记忆。

(6)首次记忆较重要,即先入为主。潜意识不容易被改变,首次形成记忆后,较难接受不同的或相悖的观点。这一特点在意识层面也有体现,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地心说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所以他的理论当时很难被人接受。

(7)记忆的连续性。新的材料如果与已经掌握的材料有较强的联系,就容易被记忆,即“温故而知新”。

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基于记忆的上述特点,可针对大学生提出有助于记忆的学习方法(2007年5月6日添加):

(1)及时复习。经过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几个环节,

基本上能形成牢固的记忆。但是要形成长时记忆,须进行多种形式的复习,如考前复习、后续课程对前修课程的复习。

(2)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内心,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人主动地学习。兴趣跟其它想法一样,多数是后天习得的,学习兴趣也须有意识地努力培养。

(3)多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边读边写边记边想,动嘴动手动笔动脑,多听多读多写多提问。

(4)利用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料。除纸质教材以外,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交流等均为可利用资料。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料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避免记忆疲劳。

(5)注意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每一专业的主干课程之间均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记忆。

(6)保证充足的休息。在清醒状态下的记忆才是最准确有效的。

5.有助于记忆的教学方法改进

高校学生所能接触的知识面广,需要学习的知识多,再加上较繁重的课程负担,多数学生略感力不从心。仅仅在课堂上讲懂讲透已逐渐不能获得优的教学质量。根据调查,在大学生中,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竟占70.4%,42%的学生经历过考试失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反映自己厌倦考试。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基于记忆的特点,提出了有助于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实践和检验。

1、多角度讲解重点内容,进行必要的课堂回顾和章节小结,选取学过的知识作为例证。这是基于反复记忆的特点而提出的方法。比如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存在局部自由度,可回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的内容;相对运动原理在反转法绘制凸轮廓线、周转轮系传动比分析、链传动的参数分析等多处有所体现,可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回顾其它内容。尽量采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如介绍曲柄滑块机构时回顾已多次涉及的内燃机主机构。每次课开始时回顾上次课的主要内容,适当地复心在内容上、理论上、思路上、形式上与新知识相近的内容,也可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另外,每一章节简洁地总结出重点内容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适当地利用肢体语言。视觉刺激更容易增强学生的记忆。如果说的和肢体语言表达的不一致,被接受和记忆的往往是肢体语言。这是演讲技巧中特别强调的。比如使用模型讲解时,可配合肢体的动作,更形象地表现其工作原理和运动方式。

3、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动画、声音、影片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传统的板书形式只能使用挂图或手绘图以静的方式表达,而多媒体形式可以使用动画等以动的方式表达。比如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只十几秒钟的动画就能表达清楚。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力求形象化。

5、要求学生记笔记。在听和看的基础上增加手写的感官刺激,有助于记忆。目前普遍实行的是传递信息量大的多媒体教学,为了保证学生记笔记,应适当地调整讲课速度。尤其是在章节小结时,更应该有意识地停顿或解释。

6、增强课堂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完整的内容比零散的更容易在记忆的联想作用和连锁作用下被牢固地记忆。比如链传动部分可先讲应用场合、组成、传动原理、特点,然后讲授结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

7、及时创新和修正教学内容,以正确的和最新的内容使学生形成首次记忆。错误记忆十分顽固,一经产生便难以消退[20],所以确保以肯定的语气讲授正确的内容相当重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许多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在基础课教学中也应注意推陈出新

和联系实践,不断地补充新内容和整理旧内容,最大限度地使学生适应实际工作。

8、提高师生沟通质量,达到课堂和谐互动。每隔十几分钟,设计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点,以避免记忆疲劳。

9、拓宽课程的知识面,并对一些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在教学中有所体现。使学生产生敬佩的情感,可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0、授课内容中包含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如果完全是新知识,学生就无法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新知识的“固着点”、“抛锚处”,较难形成系统的记忆。

6.结语

潜意识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很多心理现象,成为各心理学分支的基础内容之一。基于该理论研究清醒状态下的记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记忆特点提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具有普遍意义,应用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高水平课堂教学实践的对照也验证了该教学方法的正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留柱.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 2006, (7):67-68

[2] 刘爱萍. 影响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情感因素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1):92-93

[3] 周楚, 刘晓明, 张明. 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J]. 心理学报, 2004, 36(1):65-70

[4] 罗劲. 知道感与不知道感:一个关于元记忆判断的双过程假设[J]. 心理学报, 2006, 38(1):145-156

[5] 杨治良, 周楚, 万璐璐, 谢锐. 短时间延迟条件下错误记忆的遗忘[J]. 心理学报, 2006, 38(1):1-6

[6] Hitch G J, Towse J N, Hutton U. What limits children's working memory span? Theoretical accounts and

applications for scholast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2001,130(2):184-198

[7] 刘惠军, 郭德俊, 李宏利, 高培霞. 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J]. 心理学报, 2006,

38(2):254-261

[8] Postle B R, Awh E, Jonides J, Smith E E, etal. The where and how of attention-based rehearsal in spatial

working memory (in Chinese).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2004, 20:194-205

[9] 沃建中, 罗良, 林崇德, 吕勇. 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来自皮层慢电位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05,

37(6):729-738

[10] 王益文, 林崇德, 魏景汉, 罗跃嘉. 短时存贮与复述动态分离的ERP证据[J]. 心理学报, 2004, 36(6):

697-703

[11] Awh E, Jonides J, Smith E E, Schumacher E H, Koeppe R A, &Kata S. Dissociation of storage and rehearsal

in verbal working memory: evidence from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6. 7: 25-31

[12] 屈南, 郭春彦, 聂爱情, 丁锦红. 提取方式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05, 37(1): 26-33

[13] Guo C, Zhu Y, Ding J, Fan S, Paller K A.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emory encoding depth of

processing and word frequency in human[J]. Neuroscience, 2004, 356: 79-82

[14] 孟迎芳, 郭春彦.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分离:面孔再认的ERP研究[J]. 心理学报,

2006,38(1):15-21

[15] Rugg M D, Neuro imaging studies of priming[J].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2003:7053-7081

[16] 章子贵, 徐晓虹. 尼莫地平改善高钙所致记忆障碍的脑内突触机制[J]. 心理学报, 2006,

38(3):436-441

[17] 『管理前线』[人物焦聚]李中莹先生的《重塑心灵》(转载)[EB/OL]. 天涯网,

https://www.doczj.com/doc/972438016.html,/publicforum/Content/no100/1/7765.shtml

[18] 吕勇, 沈德立. 睡眠学习的ERP研究[J]. 心理科学, 2005,28(4):770-774

[19] 任立生. 设计心理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8

[20] 郭秀艳, 万璐璐, 郭晓蓉, 魏知超. 错误记忆的无意识机制初控[J]. 心理科学, 2005, 28(2):362-367

Th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mory under the Clear-headed

LI Chunming, Qi Yaoguang

Department of Machine Design,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Dongying (257061)

Abstract

The domestic study of memory is summarized. The memory is defined as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being imprinted into the unconsciousness and then being searched by consciousness based on the unconsciousness theo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mory under the clear-headed are following. Repeating, understanding, cognitive processing, systematism, several senses cooperating are favored to lasting the memory. At last, the teaching method helping to memory is proposed as follow, explaining emphases with more points of view, looking back and summarizing, using body’s communication, stimulating more senses with the multimedia, strengthening the systematism and consecutionatism, assuring the correction of first memory. The validity teaching method is validated by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Foundation of Machine Design” and other high level classroom practice. Keywords: unconsciousness theory; memory; teaching method; Machine Design; mental foul-up

作者简介:李春明,男,1971年10月生于山东省武城县,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机械动力学与振动、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优化设计、工业设计等。1997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北京化工学院担任教学工作。2001年6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时进入2003年5月于南京理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同年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作。

青年人的爱情观-800字六年级作文杂文

青年人的爱情观-800字 爱情主题在写青年生活题材的作品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深受广大青年的欢迎,刘心武的《爱情的位置》、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谭谈的《山道弯弯》、朱春雨的《沙海的绿荫》、陆星儿的《美的结构》等作品相继发表时,都在青年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爱情是人类生活长河中一簇奇妙多姿的浪花,它附丽于生活,也美化生活。对青年来说,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一方面是因为青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探求爱情的“秘畔,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同人生的价值观念。一道德观念密切相关,是青年探索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四害横行期,爱情被从人们的生活中放逐了尹爱情题材也成了文艺创作的禁区。因此,粉碎“四人帮”之后,当思想解放的春风吹绿这片精神的沃土,就必然吸引越来越多的作者和广大青年读者。除了个别作品情调和趣味不很健康外,大部分作品都赞美了纯洁高尚的爱情和以此为彗础的婚姻,否定和抨击了在这个何题上的封建观念和买卖关系,并从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高度,揭示了爱情的严肃性,也有些作品探索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更加合理的爱情和婚姻,对青年们正确地对待爱情生活,树立健康的恋爱观,提高他们的精神文明程度了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的。 当然,关于青年题材的创作由于受当代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产生些不好』的作品,如《晚霞_消失的时候》和《在同一地平线上》等,虽然作者不无才华,作品也不无可取

之处,但其主题的基本倾向无疑是错误的:一是宣扬消极出世,一个主张“生存竞争”。几不过这毕竟是少数,是支流,青年文李的大多数和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引人向上的。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的性格特点和思想风貌,是同我们伟大变革时期的时代精一神相‘致的。、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垮掉的一代”,而是代表着我们事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一的探索和奋斗,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他们的理想情操、精神素质,正构筑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巍峨大厦。 青年文学是一代青年生活的明镜。除此而外,文学与青年主要从鉴赏和创作两个方面发生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文学热”的具体内容。全面论述文学鉴赏与创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只想就青年中存在的有关伺题谈一些看法。

读张洁《方舟》

读张洁《方舟》 ——思考现代女性的精神困境 李爱萍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浙江省桐乡市环城北路832号314500 马格里特·阿特伍德在谈到“女人的小说”时又说:“男人的小说是关于男人的,女人的小说也是关于男人的,但观点不一样,男人的小说里可以没有女人,女人的小说里却不能没有男人。”③马格里特·阿特伍德的这句话虽然带有某种性别上的霸道,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强调了一个女作家在创作时必然面临的文本限制。寻求女人与男人之间的情感呼应和被呼应,是每个女作家,尤其是张洁创作的中心意向所在。 如果说张洁在写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时只是停留在对时代和时代中人性 的光明面的描写,还没有触及到爱情,在写作《爱,是不能忘记的》时,是在呼 唤爱情,寻找让呼唤的一方和被呼唤的一方适当而完美地进行回应的方式。那么, 在写作《方舟》时,张洁已经对爱情产生了质疑,对由爱情衍生出来的婚姻产生 了置疑,甚至对制造爱情的男性都已经开始质疑。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张洁还没有 她后来在《无字》中因为绵延不尽的爱一次次的在所爱的人那里遭到毁灭性的打 击后,所衍生出来的那种大恨。因此,《方舟》中的批判和嘲弄仍然是含蓄的、 谦和的,既有对吞噬女性个体有价值的情感的传统心理积淀的揭示,也有对普通 世俗人情中繁难困惑的透视,这些以平静的叙述语气书写出来的文字是三个女性 天然的受了委屈之后的暗自饮泣。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张洁再一次让男性从她的世界里隐去,和《爱,是不能 忘记的》不同,这一次,是张洁觉得这些男人已经没有资格和她的女主人公相提 并论。所以,这篇小说是专为在爱情中受到伤害的三个女人写的。是真正的女人 的小说。小说塑造了三个女性形象:荆华、梁倩、柳泉。这是三个性格迥异的知 识女性,但在最后得到的却是相似甚至雷同的结局。她们无一例外的被爱情抛弃, 又无一例外地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只有躯壳的婚姻,开始了惹人非议、让她们倍尝 艰辛的独身生活。 荆华,一个让人无法不被感动的女性。有着最古典的女子情怀和品质。她坚 韧、善良、包容。为了养活被打成反动权威的父亲和从此失去依靠的妹妹她嫁给 了那个一身蒜味的森林工人。因为森林深处的冰雪和冷风,她的腰椎被冻伤,几 乎成为一个废人,但是却仍然义无返顾地在暴雨和狂风来临的夏日午后,帮那个 只带给她们伤害从来没有给过她们温暖的曹主任把所有的蜂窝煤搬了上去,自己 却只能无望地忍受疼痛。作为一个极其有才华的马列主义研究员,因为时代,因 为生活,她却整整七年失去了本应是她生命中一部分的哲学。她的思想,她的才 华都被她为了亲人的牺牲抹杀掉了。她的婚姻自然是没有爱情的,甚至连一丝让 人温暖的亲情都没有,离婚是必然。疲惫之后,荆华最希望的是能重新找回那颗 仁爱、宁静的心。

浅谈张洁小说的艺术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72438016.html, 浅谈张洁小说的艺术风格 作者:齐松珍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6期 [摘要]张洁小说的艺术风格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重抒发的创作个性上,尤其是取材和立意表现的尤为突出,她还擅于借助人物的塑造反映生活,章法灵活,笔法多变。 [关键词]重抒发塑造人物章法笔法 作者简介:齐松珍,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主任,中文高级讲师。 张洁的许多作品我是很喜欢的,因为好的作品比较细腻,感情色彩比较强烈,也可称之为是当代一位较有影响的女作家。张洁小说明显地呈现出重抒发的艺术特色,这也是她最为鲜明的创作个性。 下面我就从三方面来谈谈她在艺术风格上的这一特点。 一、张洁小说重抒发的创作个性,从取材和立意开始,就已经表现出来 从张洁已经发表的几部长篇和十几个短篇来看,她的作品很重视探究人特的思想感情活动。即使是一些反映当前尖锐的矛盾冲突的作品,她也不是从正面揭露现实矛盾,开展人特冲突,表现重大主题;而是将很大的艺术力量,用在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开拓和表现上。如《忏悔》所触及的,是当时社会上大量存在的纠正历史错案的问题。作者并不去揭露铸成错案和纠正错案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却热心于去探究和表现受害者内心深沉的忏悔。又如《用三概弦奏成自己的歌》写小学教员帮助一个畸形孩子学习音乐。作者不正面提示畸形孩子教育工作中的具体矛盾,却用很多笔墨抒发这位教师对人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美丑面的思索。但这些还不是最能体现张洁创作个性的小说。 张洁还有别一部分小说,生抒发的特色表现得更为鲜明:如《爱,是不能忘记的》、《漫长的路》、《未了录》。这些小说探讨的问题是人们不大注意的一些社会课题。作者的笔锋深深地深进了人的感情最为隐秘的角落。《爱,是不是能忘记的》是张洁小产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女作家与一位老干部的爱情悲剧提示了婚姻与爱情分离的社会现象,宣传了以爱情为唯一基础的人生理想。张洁通过《爱,是不能忘记的》,喊出了这种痛苦,尖锐地揭露出婚姻与爱情分离的不合理性,热烈地呼唤真正合乎道德的理想和婚姻。其实,这篇小说的侧重点并不在宣传改变已有婚姻现状,而是在于宣传建设未来的理想婚姻。《漫长的路》抒写了十年动乱期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 内容摘要: 池莉是当代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小说中,爱情与理想是对立的,并与崇高划清了界限。她以平民化的视角书写纷繁的爱情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俗世之爱,她爱情观的形成和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爱情池莉小说世俗化 一、文学创作与爱情 (一)关于爱情 “爱情是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集中反映了人性发展的要求与趋势。”因此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谈文学就不得不涉及爱情这个问题。 “爱情可分为浪漫之爱和世俗之爱”。浪漫的爱情是男人和女人之间最高尚的关系,也是人类最亲密的情感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作为两个互为对象化的主体的情感撞击所迸发出的绚丽火花,是令人无限憧憬无比神往的浪漫诗意。”①它是人类情感的美好体验,具有美好的理想色彩。而世俗的爱情却不是,世俗的爱情具有功利成分,爱情中的浪漫色彩常常被生存中遇到的现实需求毁灭,爱情最终向婚姻妥协。 (二)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类型 在诸多文学作品中,“爱情”总是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魅力。关于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我们认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浪漫的;一类是现实的。 关于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古代,有传说的许仙与白娘子,他们的爱情故事悲凉凄美;董永和七仙女人,他们仙苦恋,惊天动地;在小说中,有贾宝玉与林黛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也有张生和崔莺莺的烂漫爱情故事;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世世代代感染着人们的心灵。在现代,那些缠绵悱恻,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浪漫爱情故事,是女作家作品中的一个特色。比如,台湾的女作家琼瑶不知迷住多少女孩子。大陆的不多说,仅女作家张洁,无论还将写出多有价值的作品,她早期的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就处在一个绝对压倒一切的让人 ①川鄂.池莉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8.

张洁论文

从《半生缘》看张爱玲小说悲剧氛围 0802班张洁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的核心。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爱玲的小说正是如此。本文具体分析她的小说《半生缘》中的悲剧氛围。 关键词:张爱玲《半生缘》爱情悲剧 《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半生缘》是张爱玲一生中创作的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在创作初期及近年张爱玲热中备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可以视为她小说创作上最后一个高峰”①,也是“交叉地带的遗忘之作”。有人说《半生缘》和《十八春》是同一部小说,有人说是截然不同的,但我在阅读下发现,两部小说还是有点出入的:如人名的修改,政治立场的不同,祝鸿才、豫谨、叔惠等人结尾的修改等等。本文从小说的几个不同的方面品味“悲凉”,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小说中所蕴含的悲剧氛围。 一、悲剧人物 “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②。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只因普通的人性更真实,更具有永恒的意味,因而也更富有启发性。比如世均单纯而憨直,故惹人喜爱,但他的怯懦与自卑又让人惋惜,综合起来即是凡人最普遍最深刻的“不彻底”。小人物的生存背景注定了他们性格上的某些片面性和软弱性。由于这种性格上的懦弱,才造成了书中多人的悲剧:并不相爱且互相排斥的世钧与翠芝结婚,爱着爱翠芝却又无奈,只能远走他乡的叔惠,郁郁而终的曼璐,无奈而嫁的曼桢……一切都充满了悲剧的因素,表现了人生历程的艰辛与悲哀,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奈。还有文中有段关于曼璐的描写,全方位展现了她的体态、动作、神情、衣着、语言、声音、色彩和感觉,它们交融在一起,画面如在眼前。摇晃的身体,浓艳的面孔,粗鄙的话语,尤其是她衣服上忽然出现的“黑隐隐的手印”,不仅让曼桢觉得“有一些恐怖的意味”,连读者看了也禁不住毛发竖起。“扭”、“乱蓬蓬”、“墨黑”、“狰狞”明显带有讽刺口气。因此,在嘲弄讽刺下面涌动的却是难以平复的心酸和哀愁,它比一般的悲感来得更深刻,更发人深省,“悲凉”的意味油然而生。 二、悲剧故事 故事开端是:“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这种典型的倒叙方式和《金琐记》开头那段“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如出一辙。由于张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传统的道德和文化意识长期积淀渗透而成的潜意识造成了她的一种无意识的复归指向。因此,叙事常常采用古典小说式的结构及方式,着力营造一种旧时的气氛,喜欢让故事回到“许多年前”,容易使文本与接受者之间产生回首往事的悲剧效果。 《半生缘》主要讲述的是一对男女顾曼桢和沈世钧相识、相爱、分手、重逢的爱情故事。曼桢父亲早逝,姐姐曼璐为了养家不得不放弃心爱的恋人做了舞女。曼桢大学毕业后在工厂工作,与厂里的实习工程师,一个南京皮货商人的儿子沈世钧相识相爱。但两人的结合却阻力重重,先是有曼桢的姐姐年长色衰,决定嫁人。曼桢就承担了养家的重任,为了不拖累世钧她一再不肯答应世钧的求婚;再是世钧家庭得知曼桢有一个做过舞女的姐姐,认为她不清白,坚决反对她们的婚事;还有曼露原来的恋人张豫谨爱上了曼桢,引起了世钧对曼桢的误会。终于有一天,婚姻不幸的曼璐为了留住丈夫祝鸿才,设局帮助他强奸了他垂涎已久的曼桢,使曼桢怀了孕。曼璐欺骗前来寻找曼桢的世钧说她妹妹已另嫁他人,千方百计阻挠他们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 导读:本文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为您带来了“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章仅供参考,精彩内容尽在。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一) “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自萌生情愫开始,我便这样认定。爱情就像是一个多面手,给你伤,给你痛,给你无尽的遗憾。然而,爱情更是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快乐,带来美妙的回味。 读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早已淡忘的悸动浮然于心头,初恋的青涩,初恋的幸福雀跃着蹦跳而出。张洁用她简单的文字勾勒了唯美的爱情,初恋的钟雨醒目的站在我们眼前。 钟雨的婚姻是早夭的,没有爱情的支撑,她无力将这段错误持续下去。她后悔自己的虚荣,与一个漂亮的公子哥儿似的男子结合;后悔自己的鲁莽与急躁,不能等待那个能唤醒自己灵魂的人出现。错了便是错了,她无法将这段空白的婚姻抹去。然而,钟雨是个很有趣味的人,她享受生活,憧憬爱情,于是便很睿智地选择放手,早早了解那段不幸的婚姻,释放了两个备受煎熬的灵魂。钟雨明白,婚姻勉强不得,如果硬将两个不相爱的人捆绑在一起,最亏欠的是自己。不要让灵魂受累,那么就找相爱的人生活。钟雨告诉自己的女儿,“要是遇见合适的,还是应该结婚的”;“要是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

我看你还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好得多”,这是一个走岔了路的女人对自己的深刻反省,也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发自肺腑的忠告。 钟雨继续着自己的单身生活,这让很多人费解,也被说尽了闲话。然而,没有人知道钟雨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那本笔记本,这个谜团将随着钟雨的离开埋没于尘世。幸好,姗姗并没有将那本笔记本烧掉,这才有机会让她,让我们体味到钟雨那刻骨铭心的爱恋。 这是钟雨的初恋,也是她一辈子所坚守的唯一爱恋。 就像是十三、四岁情窦初开的少女偷偷地爱着一个男孩却不敢让他知道,钟雨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只为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以及从汽车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仅只是后脑勺而已,仅只是眨眼即逝的一瞬间,但对于钟雨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她就是这么毫无奢求地爱着。早早地等待在他必经的路旁,焦急着、紧张着、兴奋着,她的心儿好像要掉出来。她完全沉浸在即将看到他的幸福当中,等到他经过时便显得那么的猝不及防。她的目光尾随着车子的离去,脸蛋上长久地呈现出因兴奋紧张而突显的红色。我想,沉醉在爱情的钟雨便是这样痴痴等待。 多么希望终于可以等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等到车上那人能停下来温柔地对她说:“钟雨,我们回家吧。”然而,不管我多么殷勤地期望,钟雨的等待也只能是等待,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桑田,注定了遥望。 他有一个没有爱情的家庭,然而,他却怎么也抛不下。有一条生

张洁《方舟》赏析

方舟(张洁) 【主题内容分析】 ·小说卷头标出醒目的警语“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这就定下基调和所要揭示的内容。从古代到我国解放, 社会对女性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三从四德”,不知毁灭了多少女性。即使从我国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旧的传统道德仍然尸倒魂在,男性是主体,使一些富于思想有事业心的女性也无法避免悲剧的产生。 ·小说塑造了荆华、梁倩、柳泉三个个性刚硬、独立自强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同时三个独身女人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上都非常不幸。她们都真诚地爱过,但最后无一不感到彻底的幻灭。她们不能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于是同丈夫分居或离婚,这种举动使她们受尽了世人的嘲弄、冷眼和侮辱。 这三个人各有特点, 但却殊途同归。荆华, 这是一位思想与学识都很突出的理论工作者, 让很多男子汉也佩服的女性, 最后还是过着清贫而孤独的生活。柳泉, 是一位热爱工作、精明能干的翻译, 但是, 却在男女纠葛中伤痕累累。梁倩, 是极有抱负的才华出众的导演, 吃苦耐劳, 但仍免不了周围人们的讥讽、嘲弄。·张洁笔下的三个女子是终于走出了无爱的婚姻围城却又得不到真正自由的女人。因为当她们终于挣脱了没有幸福可言的家庭束缚时,坠入的却是一张试图将她们吞没的世俗与偏见的罗网,而这张网更结实,更阔大,她们已无路可逃。她们要应付白复山、魏经理、谢昆生这样卑鄙下流的男人的骚扰和污辱,还要面对贾主任、“花蝴蝶”这类女人蛇蝎一般的舌头。她们与环境的矛盾是紧张而持久的,几千年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成为束缚她们的最沉重的枷锁。“一个离了婚的女人,不属于自己的丈夫,那就属于所有的男人。”张洁用她犀利的笔将罩在男人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虚伪的面纱揭去了,使我们可以对白复山们的肮脏灵魂一览无

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价值

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价值 张洁是20世纪80年代最具女性意识、最富才情的女作家。她以自己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以女性作家特有的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 描绘,尤其以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索而给新时期女性文学增添了一道 靓丽的风景。张洁的作品一方面表现了对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身为女性这一实事驱使她一次又一次将笔触 游进女性世界,抒写女性故事,探寻她们精神世界的建构。张洁几乎勾勒了当代女性独立、解放的完整的精神历程。张洁的文本实践作为她对女性命运的一种形象表述,主要是通过对传统女性神话的拆解以及 男权中心历史所形成的文化偏见的颠覆,来张扬其女性意识。张 洁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在“女性观”和“婚姻爱情观”两方面。张洁在《方舟》中提出:“女人是独立的”女性观,并提出“要争得妇女的解放,决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它是靠妇女自强不息, 靠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实现”。与传统的女性观和现实的女性观 加以比较,张洁的女性观在当代不能不说是进步的,因而也引起了世 人的关注。张洁是一位理想的的爱情主义者。她满怀爱情理想, 构想一种美好的两性情感关系,给新时期女性文学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张洁以独具一格的勇气,女性的率真敏感给刚刚苏醒的文坛带来一股 清新的风——《爱,是不能忘记的》,可以算作新时期女性文坛中最早的探索婚姻爱情观的文学作品。随后张洁又发表了《方舟》、《祖母绿》等作品。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张洁苦苦追寻理想的爱情婚姻,追寻着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张洁为新时期女性文学树

立起一面理想主义的大旗。总之,张洁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充分体现了新的发展时期的时代特点。它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 导读:本文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怎么写?对此,为您带来了“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看一看别人眼中的这本书是个什么样子,以便你能更好的了解。本文章仅供参考,精彩内容尽在。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一)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当代作家张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委婉的文笔,伤感的色彩,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从主人公的女儿珊珊的角度,讲述了身为作家的母亲钟雨和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之间的刻骨铭心,而又无法实现的爱情悲剧。小说主人公钟雨的“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对理想的婚恋生活的向往和希冀,在物欲横流、情爱泛滥的当代,尤其显得清新纯白而脱俗高雅。 小说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人的最高境界的向往。作为母亲的钟雨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之时对于自己的女儿的担心是:女儿能不能遇到合适的终身伴侣?而不是能不能嫁出去!“你要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稀里糊涂的嫁出去要好得多!”这样的话在现在看来,这位母亲是相当不懂情理的,甚至有点不可理喻的。但是继续看下去便会知道母亲的这番话才是真正作为母亲切身为女儿担心着想的心情。钟雨因年轻时不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没有体会过深刻的爱是什么,在择偶时仅注重外表的追求,与

珊珊的父亲—一个相当漂亮的、公子哥儿似的人结合,终因志趣迥乎而离异,带者女儿过着寡居生活,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常为自己曾追求过那种浅薄而无聊的东西感到害臊。而那位领导干部,三十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一位老工人为掩护他而牺牲了,撇下了无依无靠的妻子和女儿。处于道义,责任,阶级情谊和对死者的感念,毫不犹豫地娶那位姑娘为妻,日子过得平淡、从容的日子。可是沧桑之后的重逢,由于她对他的崇拜和他对她的欣赏,彼此之间有了一种克制与理智的永恒。这种矢志不渝而又充满理智的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人要热爱生活,有事业心,要坚持人的尊严,懂得彼此理解与尊重。从女儿珊珊的视角来看:“现在回想起来,他准是以他那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动了母亲的心。那强大的力量来自于他成熟而坚定的政治头脑,他在动荡的革命时代出生入死的经历,他的活跃的思维,工作的魄力,文学艺术上的素养……而且说来也奇怪,他和母亲一样喜欢双簧管。对了,她准是崇拜他。她说过,要是她不崇拜他,那爱情连一天也维持不了。”显然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割舍着他们刻骨铭心的爱,苦苦地相思,深深的爱恋,直到生命的尽头。这种爱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境界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主人公钟雨的情缘仿佛向我们讲述了爱的真谛:爱情只要得到了呼应,就是“最完美”的。与钟雨高尚的精神境界相比,那种没有爱情基础的、只为婚姻而厮守的家庭生活是多么的暗淡无光!那种只为了填补心灵空虚而俯首可拾的爱情又是多么的肤浅!小说中,主人公钟雨对爱情的追求与克制、希望与痛苦的感情冲突,又似乎说明了“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

张洁:知在

张洁的《知在》:一抹悲凉的暖意 中国网| 时间:2006 年2 月27 日| 文章来源:文汇报 ■张洁钟红明 “还有多少人在读小说?我指的是文学。尽管书店里的书堆积如山,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却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成为小众的事。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也许因此这个队伍更纯粹了。如果有人还对文学怀有敬意,不论是作家还是读者,肯定是被曾经的古典主义大浪遗忘在岸上的一枚文学化石,我愿意向这些文学化石表示敬意。” 钟红明:您的长篇小说标题很有意味,《无字》中的“无字”也许是不言之言,不文之文,那么,何为“知在”? 张洁:是一种态度吧。 钟红明:记得我上大一的时候,第一个作品讨论会就是讨论您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然后我在《收获》做了21年的编辑。读过您的许多小说,它们在作品的风格和形态上差异如此鲜明,有人用一个人的成长期来描述您的小说的少女期、成熟期等等,从唯美诗情的古典主义,正统的现实主义,冷峻的现实主义,到荒诞审丑的现代主义……也许任何定义都是一种限制,但我还是想请问,这是否表明您对艺术对人生对这个世界的整体感受发生了变迁,这种变化异常强烈?您不断突破自己的动力来自什么? 张洁:因为写作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作家,才分也有限,可我舍得下死力气,并努力不要重复自己。 钟红明:《无字》透着骨子里的冷和切肤的伤痛,有人当成您个人的心史来读。《知在》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人物总是坠入在极端的情境中,和常态和世俗背离很远,极端,激烈,坎坷,传奇,惊心动魄。但我也看到了温暖的色调。在这个小说里,您把自己藏得比较深,是吗?张洁:小说创作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怎么写,要看自己在与那个“题材”碰撞时的状态。而且我喜欢“试一试”,试的结果是,虽然都是自己的作品,有时风格相距甚远。哪怕是对饮食,也喜欢试一试。我经常出访,面对许多陌生的食品,首先不是拒绝,而是先尝一遍,算是普查,总会试出特别适合自己口味的,然后可以持之以恒地享用,难道不也是一种收获? 钟红明:这部小说的结构很有意思,我觉得主角不是叶楷文或几个涉及到的人物,而是那幅被分成两半的晋画(让我想起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卷)。这幅画是一个连接的主线,画面、画画的人也是我从这部小说里读到的最刻骨的灵魂:那是一种奇异的花香,那种花朵,必得在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鲜血的混合浇灌下,才能盛开,而且像昙花那样转瞬败落。这是

文学与现代爱情观

文学与现代爱情观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容带给我们一段跨越前世今生的求爱、等爱、示爱、失爱的悲欢历程。寂寞年华,落不尽的相思。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这就是爱情,无奈我却一生为它追寻。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体验,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一语点破爱情真谛,世间多少痴男怨女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击鼓》道出了一位出征异国久戍不归的战士对妻子的怀念。再有“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更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提升至极。古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让我们的心灵在一篇篇文学作品中感动,缠绵! 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缠绵悱恻,让我们一往情深,在里面我们唱咏“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然而,当今现实的复杂纠缠,让我们不得重新思考,在权势与金钱的诱惑下,我们该如何取舍呢?对于我们这些现代社会里的人,我们的爱情将“情何以堪”?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陆游与唐婉两个情意相投,但陆游母亲以死相逼,迫使陆游休了唐婉娶了他人。陆游偶然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内心无限悲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当唐婉见了陆游写的题词后,遂念世情薄,人情恶,我又奈何呢!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道不尽的哀怨情怀,曾经沧海难为水,两个对爱情的忠贞执著显露无遗,并不会有了新欢忘了旧爱。 追亿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让曾经真正相爱过的人备受煎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当今世界恐怕是稀物了吧!在如今的“爱情快餐”文化中,换女友如换衣,一纸离婚定。这该说是人类情感的所谓的“进步”还是“倒退”呢?生命渴望新鲜事物,现在婚外恋情普遍。现代人是一群躁动而现实的人,多数人的婚外情只不过是婚姻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他们喜新厌旧的态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已是两种极端。因一方的出轨导致另一方的不甘心从而做出过激行为的伤人流血事件时有发生,因爱成恨的个案屡屡让人触目惊心,无不向我们警示着现代人的爱情观已到了危险边缘。例如新闻中所提某小三当街被辱甚至被泼硫酸对普遍大众来说似乎已不是什么特别新闻了。电视剧《祸居》更是赤裸裸地揭露了婚外恋不会有好下场这一主题。当代人的爱情观是把爱情当成一种享乐的手段,“我爱你”三个字地说出,就像喝白水一样无味。像陆游与唐婉这样分离了却还仍深爱彼此的例子,对爱情如此忠贞不渝,茫然中我却不知何处去寻!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刘秀当帝后,见姐姐因丧夫而不乐,便多次派人提亲,结果刘秀的姐姐却看上了已婚的宋弘。刘秀便派人向宋弘提亲,宋弘的妻子郑氏论年龄外貌与刘秀的姐姐相比差多了,但是宋弘听后却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拒绝了皇帝的提亲。其实只要宋弘一点头,数不尽的繁荣富贵,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便不再是梦想了。但是宋弘并不忘郑氏曾经对自己的付出,在权势与金钱的利诱下,他毅然地选择了坚守爱情。 “我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这句话出自一个拜金女在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 “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自萌生情愫开始,我便这样认定。爱情就像是一个多面手,给你伤,给你痛,给你无尽的遗憾。然而,爱情更是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快乐,带来美妙的回味。 读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早已淡忘的悸动浮然于心头,初恋的青涩,初恋的幸福雀跃着蹦跳而出。张洁用她简单的文字勾 勒了唯美的爱情,初恋的钟雨醒目的站在我们眼前。 钟雨的婚姻是早夭的,没有爱情的支撑,她无力将这段错误持续下去。她后悔自己的虚荣,与一个漂亮的公子哥儿似的男子结合;后 悔自己的鲁莽与急躁,不能等待那个能唤醒自己灵魂的人出现。错 了便是错了,她无法将这段空白的婚姻抹去。然而,钟雨是个很有 趣味的人,她享受生活,憧憬爱情,于是便很睿智地选择放手,早 早了解那段不幸的婚姻,释放了两个备受煎熬的灵魂。钟雨明白, 婚姻勉强不得,如果硬将两个不相爱的人捆绑在一起,最亏欠的是 自己。不要让灵魂受累,那么就找相爱的人生活。钟雨告诉自己的 女儿,“要是遇见合适的,还是应该结婚的”;“要是吃不准自己究 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还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 好得多”,这是一个走岔了路的女人对自己的深刻反省,也是一个 母亲对女儿最发自肺腑的忠告。 钟雨继续着自己的单身生活,这让很多人费解,也被说尽了闲话。然而,没有人知道钟雨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那本笔记本,这 个谜团将随着钟雨的离开埋没于尘世。幸好,姗姗并没有将那本笔 记本烧掉,这才有机会让她,让我们体味到钟雨那刻骨铭心的爱恋。 这是钟雨的初恋,也是她一辈子所坚守的唯一爱恋。 就像是十三、四岁情窦初开的少女偷偷地爱着一个男孩却不敢让他知道,钟雨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只为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以及从汽车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仅只是后脑勺而已,仅只是眨眼即逝的一瞬间,但对于钟雨来说,

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两个人没有牵过手,他们这一辈子接触过的时间累计起来计算,也不会超过甘四小时,唯一的物质上的交换就是他给她送过一套的契诃夫的书。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散步”,还是“默默地走着,彼此离得很远。”这两个人,谁能想到是在恋爱呢?一个嫁错了男人的寡妇和一个跟自己的妻子只有道义上的责任的男人之间的精神恋爱。无疑这样的恋爱是痛苦的,只有死后才能相会。“倘若真有所谓天国,……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会,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会分离。”这“镂骨铭心”的爱简直就是一种“疾痛”。所以张洁将它视为一场“大悲剧”。 明知道两个人是不能在一起的,却还在在心里默默地爱着对方,“曾经相约:让我们互相忘记。”却“同样没有忘记”。他死了,“似乎灵性里的一部分也随他而去了”。一套契诃夫的文集成了她命根,谁都不让碰,“爱那套书爱得简直象得了魔症一般”,而那本《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就成了她对他倾诉的唯一渠道。,那“是一颗灼人的、充满了爱情和痛苦的心,那颗心怎样在这爱情和痛苦里挣扎、熬煎。”这是一个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哀伤,隐忍,抑郁却又有一股淡淡的清新的味道。很古典,很美丽。张洁用一种感性的语言叙述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留给人们的是心里的忧伤,还有一串的反思。 我认为,故事的悲剧性在于两个人的爱情没有办法的到社会的认可。而他们也没有办法超越这种认可而在一起。这种认可的依据则是张洁所说的“法律和道义”。“法律和道义”,这似乎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词组,作为一个人理所应当所遵循的准则,但对于一对无爱的夫妻来说,那却是一个天大的网,将人们紧紧地困在其中,要想逃脱,势必要受到伤害。当然,还有可能就是网破,但这个希望几乎是渺茫的。法律规定了人的忠诚,所以一对无爱的夫妻也总是默默忍受无爱的婚姻,然后装做很恩爱的样子,扮演着模范夫妻的角色。但是法律能规定行为上的不出轨,却不能约束精神上的出轨。于是他们俩义无反顾地相爱了。但是却爱得那么辛苦。因为这种爱情,在道德的挂念里是不允许的,是不为社会所容的。于是他们相约互相忘记,但是这又谈何容易。相爱却无法超越社会的局限,这一对矛盾使得他们陷入了人深深的痛苦。悲剧的产生就是矛盾的不可调和。如果他们能够无视这种道义,而义无反顾得在一起,又何尝不可。但是他们却是无法超越时代而存在。 “《爱,是不能忘记的》至今仍可以看作是理想爱情的一次流血的宣告,是痛苦理想主义的现代祭典。”张洁用这样爱情的悲剧来向传统的道德宣战,来坚持那份执着的爱情观。就是“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着,等着那呼唤我们的人,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糊里糊涂地结婚!”她几乎是用一种宣言式的言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作者当时郁积的情感是多么强烈,以致用平淡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出来,只能用“疾呼”。她是誓死也要守护那份纯粹的,不占半点世俗气的爱情的。张洁认为爱情都应该是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式的,相爱了就应该在一起,老巫婆的诡计始终是会破灭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最终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白头到老。她也承认,“她的爱情观,是从《白雪公主》之类的文字里得来的。”[0]然而“我上了白雪公主的当”。社会使她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性。于是张洁要用文字改变这种现状。“责任,我觉得那是我的责任。那时候我认可一言兴邦、一言衰邦之说”(同[3])怀着这样的信念,她创作了《爱,是不能忘记的》。 戴锦华曾表示“张洁早期的作品中,与其说她是在书写‘爱情故事’,不如说她是在铺设‘爱情’的圣坛。它或许是一个女人和男人之间的恋情,但它无疑是甚至超越了‘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一种‘可以牺牲自己的爱情的爱’,甚至毋需‘生不同室,死不同穴’的誓言。”[1] 这就是张洁的爱情观。那时,对于爱情她几乎是一种崇拜式的心理,她甚至将其寓言化了。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都让人感觉到一种童话般的气息。单纯、无私而又热烈。钟羽对于老干部的爱情何曾有过什么非分之想。她将自己的爱无条件地献给了老干部,不求任何回报,甚至还愿意替他去死。那是多么崇高的爱情,多么无私的奉献。我想她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会真的在一起,但这并没有阻止钟羽对他的这种爱。这是超越肉体的爱! 有人把这场爱情悲剧说成是钟羽爱欲的无法实现,王绯则把之归结为“文明性道德”

张洁导读

张洁导读 张洁简介: 张洁(1937-)生于北京。祖籍随母亲,为辽宁抚顺章党区下哈达村。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文学和音乐。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并被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作家。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矛盾文学奖),《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长篇纪实文学《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长篇小说《无字》等。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它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 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尤其是她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探入,表现女性情感、命运的泣血之作,深受读者注目,常常引起文坛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途径,驱动其风格形态转型。或细腻深挚,优雅醇美,或荒诞审丑,指斥人性恶俗。张洁是20世纪末叶中国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1989年获意大利玛拉帕蒂国际文学奖。1992年2月被美国文学院选举为该院荣誉院士。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等十多种语言,近30部译本。 张洁评论及研究: 戴锦华:《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文艺争论1996 陈娟:《女性救赎的失落:张洁论》上海师大学报:1999·4 王绯:《张洁:转型与世界感》文学评论1989·5 徐文郁:《张洁的小说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10月版 董瑾:《张洁的天地及误区》上海文论1999·1 任一鸣:《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第三章、第四章香港青文书屋1997·6月版 导读篇目: 《爱,是不能忘记的》 《方舟》(节选) 《无字》(节选) 导读: 在1978年那个刚刚解冻的春天,已届不惑之年的张洁,携着《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步入文坛。她以诗情和音乐,倾诉了一个肆虐年代的悲惨故事;以真诚和清纯,迎来了共和国劫难之后一个美丽而晴朗的

从《方舟》看张洁女性小说创作

从《方舟》看张洁女性小说创作 张洁以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成为新时期文学发展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为女性的张洁,对女性文学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一系列以女性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对今日女性爱情观的表述,又有对未来婚姻的畅想,既有对至今仍阻碍妇女解放的社会因素的犀利批判,又有对妇女本身品格气质的厚望,……可以被看作新时期妇女解放的宣言书与沉思录”。张洁正是以对女性爱情与婚姻?事业与尊严的执著关注,奏响了关于女性解放痛苦理想的绚丽而悲壮的乐章。 《方舟》预示着张洁创作的转向,从痛苦浪漫的理想爱情,走入了女性严峻的生存现实,致力于爱情婚姻视野下的女性命运思考。这是一篇愤世之作,它通过三位离婚寡居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在生活中遭受的各种冷遇、侮辱与打击,沉痛地揭示了传统伦理观念对于离婚女性的或显或隐的迫害与歧视,有力的呼唤着女性尊严的重新树立与观念道德的进步。 单纯的爱情并不能满足女性全部生活的需要,张洁在经过女性“寻找爱情”后,从爱情、婚姻这一起点跨出了新的一步,直切女性自身价值的探求,将自我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女人,女人,这依旧懦弱的姐妹,要争取妇女的解放,绝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它要靠妇女自强不息,靠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实现”。这一宣言似乎是张洁有意对前一时期女性定位的矫正。 《方舟》中三位女人公梁倩、荆华、柳泉在追求独立人格、个人事业

和理想之中付出了许多艰辛,招来许多冷眼,正如文章开头的一句话:“因为你是女人,你将格外地不幸!”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中,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只应当是贤妻良母,在社会上没有经济和政治的独立。而《方舟》中三女性则是被男性离弃、侮辱、非议的离婚女人。如果她们默默地承担这一切,那么她们也可能家庭幸福,但她们清楚地看到要实现真正解放,实现自身价值,不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要求独立,而且还应该包括妇女本人以及社会对她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妇女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她们敢于冲破旧的樊篱,追求人格的独立。然而女性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是痛苦的,她们不仅仅负起生活的全部重担,而且还要竭尽全力去得到社会的认同。柳泉等人受到魏经理等男性的纠缠,居委会贾主任的窥视,现实中“她们的生活永远是一个坎子没完,另一个坎子已经等在那里”。《方舟》中的三位主人公面前放着爱情和事业两个矛盾,到底是要爱情呢?还是事业呢?“也许这是一个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你要事业,你就得失去做女人的乐趣,你要享受做女人的乐趣,你就别要事业”。张洁正是清楚地看到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认识到了如果没有全社会的精神觉醒,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尊重,女性的真正解放只能落入现实的窘境,而只能感叹:“做一个女人,真难”。 《方舟》中的梁倩、柳泉和荆华不再像钟雨和曾令儿那样咀嚼命运的悲剧,不在感情上进行自我禁锢,当她们的追求与旧道德形成尖锐的对立时,她们没有屈服于旧道德,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个人尊严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她们知道要取得自身解放,首先要战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