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实验指导书

地质实验指导书

地质实验指导书
地质实验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2000年5月)

实习一读水平岩层地质图、确定岩层产状

一、目的要求

1、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

2、解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掌握永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2、学会在地形地质图上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二、说明

(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

1、地质图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积地质现象 (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等的时代、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 (包括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一般采用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或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小,地名小不为众人所知或同名多,则在地名上要写上所属的省(区)、市或县名。图名用端正美观的字体书写于图幅上端正中或图内适当位置。

比例尺:又称缩尺,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注于图框外上方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图例:是一张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类型的地质图各有所表示的地质现象的图例。普通地质图的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岩体时代和性质。图例通常是放在图框外的右边或下边,也可放在图框内足够安排图例的空白处。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一般按地层、岩石和构造这样的顺序排列,并在它们前面写上“图例”二字。

地层图例的安排是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放在图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从新到老排列。图例都画成大小适当的长方形的格子排成整齐的行列。在长方格的左边注明地层时代,右边注明主要岩性,方格内着上和注明与地质图上同层位的相同颜色和符号。已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要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应位置上。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己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老排列,时代未定的岩体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符号的图例放在地层、岩石图例之后,一般排列顺序是:地质界线、摺皱、轴迹(构造图中才有)、断层、节理以及层理、劈理、片理、流线、流面和线理产状要素,除断层线用红色线外,其余都用黑色线,对地层界线、断层线是实测的与推断的,图例与图内一样,应有所区别。

图框外左上侧注明编图单位,右上侧写明编图日期,下方左侧注明编图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编图人,右侧注上引用的资料 (如图件)单位、编制者及编制日期。或者将上述内容列绘成“责任表”放在图框外右下方。

2、地质剖面图

正规地质图常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构造的剖面图。剖面图也有一定的规定。

剖面图如单绘一幅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通常是以剖面所在地区地名及所经过的主要地名 (如山峰、河城镇和居民点)作为图名。如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只以剖面标号表示。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一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如剖面图附在地质图的下方,可不再注明水平比例尺。垂直比例尺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下边先选定比本区最低点更低的某一标高 (可选至0以下)一条水平线作基线,然后以基线为起点在竖直线上注明各高程数。如剖面图垂直比例尺放大,则应注明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注明剖面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剖面所经过的山岭、河流·城镇等地名应注明在剖面的上面所在位置。为醒目美观,最短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剖面图的放置一般南端在右边,北端在左边,东右西左,南西和北西在左边,北东和南东端在右边。剖面图与地质图所用的地层符号、色谱应该一致。如剖面图与地质图在一幅图上,则地层图例可以省去。剖面图内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应该根据该处地层厚度、层序、构造特征推断绘拙。

3、地层柱状图

正式的地质图或地质报告中常附有工作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层柱状图可以附在地质图的左边,也可以绘成单独一幅图。比例尺可根据反映地层详细程度的要求和地层总厚度而定。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按工作区所有出露地层的新老叠置关系恢复成水平状态切出的一个具代表性的柱子。在柱子中表示出各地层单位或层位的厚度、时代及地层系统和接触关系等。一般只绘地层 (包括喷出岩),不绘侵人体。也有将侵入岩体按其时代与围岩接触关系绘在柱状图里。用岩石花纹表示的地层岩性柱子的宽度,可根据所绘柱状图的长度而定,使之宽窄适度,美观大方,一般以2-4厘米为宜。

(二)、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读地质图首先要看图式和洛种规格,即先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还应具备地形图和地图有关知识。

从图名和图幅代号、经纬度,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从比例尺可以了解图上线段长度、面积大小和地质体大小及反映详略程度;图幅编绘出版年月和资料来源,便于查明工作区研究史。

熟悉图例是读图的基础。首先要熟悉图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读图例时,最好与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层时代顺序和它们之间接的触关系(整合或不整合)。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在比例尺较大 (如大于1:50000)的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点。在中小比例尺(1:10万-1:50万)地质图上,一般无等高线,可根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地形的特点。

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地区各方面地质情况。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和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共相互关系。对于分析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或先后顺序;岩浆岩

体产状和原生及次生构造以及变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等。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

(三)、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在沟谷处界线呈“尖牙”状,其尖端指向上游,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呈封闭的曲线;在岩层未发生倒转饰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岩层厚度大的,露头宽度也宽;当厚度相同时,坡度陡处,露头宽度窄,在陡崖处,水平岩层顶、底界线投影重合成一线,造成地质图上岩层发生“尖灭”的假象。

(四)、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

1、基本原理:

(1)、同一岩层面上不同高程的走向线相互平行;

(2)、在两走向线的垂线上,低等高线的方向为倾向;

(3)、倾角是岩层面和水平面的夹角。

2、求解步骤:

(1)、在同一岩层面上找到两个同一高程的点,并将其连接起来,即为这一高程的走向线。

(2)、在该层面上再找到相邻高程的一个点,通过该点平行上述走向线作一条直线,即为这一高程的走向线。

(3)、在两条走向线之间做一垂线,低等高线的方向为倾向。

(4)、在高等高线上截取一线段等于两条走向线的高差,将两线段作为两条边做一三角形。

(5)、用量角器量出低等高线出的锐角,即得出岩层倾角。

(五)、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当岩层产状平缓,不能用罗盘准确测定产状时,或者根据钻探得到的层面标高资料求地下岩层产状,这时可用三点法。

1、应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的前提:

①三点要位于同一层面上,但又不在一条直线上;②三点的方位、相互间水平距离和标高(或高差)为已知,并且三点相距不太远;③在三点范围内岩层面平整、产状无变化、无褶皱、无断层。

2、三点法的要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连线上,找到与中间高程点等高的另一个点,就可以作出这一高程的走向线,过最高点或最低点可以作出与上述等高线平行的另一高程的走向线,根据两走向线各自高程和水平距离,可以求出倾向和倾角。

3、求解方法参见“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

三、作业:

1、阅读、分析凌河地形地质图,判别哪些地层是水平岩层,并求凌河地形地质图中K1岩层的厚度。

2、在凌河地形地质图上求下石炭统顶面或底面的产状。

3、在松溪地形地质图上,根据 (1)已知某赤铁矿层为一倾斜矿层,产状稳定,有三个钻孔各见矿深度为:ZK260米、ZK340米、ZK580米,用三点法求该矿层产状;(2)在设计钻孔ZK9处,预计打多深即可达该赤铁矿层顶面?

(提示:钻孔中铁矿层顶面高程等于钻孔地面位置高程减去见矿深度)。

实习二读倾斜岩层地质图、编制倾斜岩层剖面图

一目的要求

1、认识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学会用“V”字形法则分析倾斜岩层的产状;

2、学习编绘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的方法。

二、说明

(一)、分析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倾斜岩层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上,表现出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成不同交截关系,在山脊和沟谷处弯曲成“V”字形,而有一定规律,即所谓“V”字形法则。通过读图应用这一规律,掌握岩层产状与地形及其相互关系对岩层界线形态影响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注意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与岩层厚度、产状和地形的关系。

(二)、认识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根据地质图上出露的地层时代、层序,如在图区内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即两地层时代层序不连继,而两地层产状一致,界线基本平行,则为平行不整合;如两地层产状不平行,较新地层的底面界线截过不同时代的较老地层界线,则为角度不整合。

(三)、绘制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

一幅正式地质图通常附有一条或几条通过图区的主要地质构造的图切地质剖面图,以反映图区构造形态及组合特征,与地质图相结合,有助于我们从三维空间去认识和恢复地质构造形态和产状。因此,对于图切剖面应该学会绘制和阅读分析方法。

其绘制方法和步骤如下:

1、选择剖面位置:

在分析图区地形特征、地层的出露、分布和产状变化以及构造特点的基础上,要使所作的剖面尽量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通过地层出露较全和图区主要构造部位,或者选在阅读地质图所需要作剖面的地方。选定后,将剖面线标定在地质图上。

2、绘地形剖面:

在绘图纸 (以方格纸为好)上画出剖面基线,长短与剖面相等,两端注上垂直线条比例尺(一般与地质图比例尺一致),按等高间距作一系列平行于基线的水平线(用方格纸作剖面只注明标高位置)。

基线标高一般取比剖面所过区域最低等高线高度再低1-2个间距,然后以基线高程为起点,按等高距依次注明每条平行线的高程并将基线与地质图上剖面线放平行。最后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各交点一一投影到相应高程的水平线上 (或剖面标高位置),按实际地形用平滑曲线连接相邻点即得出地形剖面。

3、完成地质剖面:

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质界线 (地层分界线,不整合线,断层线等)的各交点投影到地形剖面曲线上,按各点附近的地层倾向和倾角绘出分层界线。

如剖面与走向斜交时,则应按剖面方向的视倾角绘分层界线。

4、绘制岩性花纹:

对各分岩层应按其岩性绘上规定的岩性花纹,并按照地质图注明相应的地层代号。岩石花纹有时要附图例。

5、整饰剖面图:

按实习二地质剖面图格式要求进行整饰。

三、作业

1、分析南涧镇地形地质图,用“V”字形法则分析图区岩层产状,认识地层接触关系。

2、绘制凌河地形地质图中A一B地质剖面图。

实习三根据岩层产状要素编制倾斜岩层地质图

一、目的要求

1、学会根据平整的岩层 (或矿层、断层)界面在某一点的产状要素,用几何作图法在地形图上绘出该层界线的分布形态;

2、通过这一作图方法,加深理解地质界线与岩层产状和地形的关系。

二、说明

(一)、原理:

在一个层面平整、产状稳定的倾斜岩层层面上,作出一系列同一等高距的不同高度的走向线。这一系列走向线投影在水平面上,也相应成为间距相等的一系列平行线,这些投影线问的平距又叫放线炬。在同比例尺图上,放线距与岩层倾角成反比,倾角缓,放线距大;倾角愈陡,放线距愈小。

从前面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的作图法可以看出,某一岩晨界线与同一高度等高线交点相联直线,即为该岩层面在这一高程的走向线。因此,反过来,某一岩层界面上不同高度走向线与其相等高度的地形等高线的交点,也就是该界面的出露点,把这些点依次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用平滑曲线联接起来,就绘出了该界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即地质界线。

当然,地质图不是用这种方法来编制,但对于填绘为浮土掩盖的局部地段的地质界线或阅读分析地质图和选定布置探槽工程位置都有指导意义。

(二)、作图的方法步骤

1、已知条件:

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已知岩层界面一露头点的产状要素。

2、求出放线距:

按已知岩层产状要素求放线距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计算法,即根据放线距与等高距和岩层倾角之间的关系求出,放线距a=htanα。式中h为等高距,α为岩层倾角,得出的放线距a 是实地水平距离,应按地形图比例尺折算成图上的平距。如等高距h=l0米,α=45°,则a=l0米,按1:2000比例尺,则a在图上的平距为0.5厘米。

第二种方法是图解法,直接从图上己知点A作走向线,并延长到图框外边,垂直此走向线作一直线,并在此直线一端注上出露点A的高度,然后以此线为基线,按比例尺以等高线高差为间距,画一系列与之平行的直线,并以露头A点走向线高程为准,按顺序注上高程。通过图框外A点,以已知高程线为基准,按岩层倾向和倾角倾斜线,分别与各高程平行线交出数点,然后过这些交点作与AA 走向线平行的线,各平行线之间的间距a即为放线距。

3、作图:

过已知点根据岩层面在该点的产状作一走向线,其高程即为该点的标高,再按所求得的放线距沿倾向依次画出一系列不同高程的走向线,注明各自的标高。然后分别定出各相同高程的走向线和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把这些交点依次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即为该岩层界面地质界线。

三、作业

用鹰岩地形图按下列条件作图:

1、在该区白垩系(K)含铜砂砾岩层上层面出露于C点,倾斜为168°∠10°,其上为页岩,砂砾岩层下层面为不整合面,出露于B点,倾斜也是168°∠10°,该点不整合面之下正好是元古界 (Pt)含铜白云岩层上层面与黑色板岩的分界点,倾斜为20°∠27°。试绘制该区地质图。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等高线间距为10米。

(注意:不整合面上下要分别作各自的放线距和不同高程走向平行线,并应先联绘不整合面以上的地质界线。)

2、确定在过B点、p点布置揭露含铜砂砾岩层顶、底板探槽的最佳方位(距离最短)。

3、试分析在F点布置钻孔以查明含铜白云岩的埋藏深度是否合理。

实习四读褶皱区地质图、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分析摺皱的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3、学会在褶皱区地质图上绘制图切剖面图(铅直剖面图和横截面图)的方法。

二、说明

首先从地质图及其图例或所附地层柱状图上了解图区所出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概略地认识一下图上新老地层分布和总体延伸情况。了解一下地形特征,结合比例尺了解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及出露宽度的影响。

从地质图上认识分析摺皱,先要从地层分布是否有对称重复,并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出背斜和向斜,再进而分析褶皱的形态和组合特征。认识摺皱形态的关键是确定摺皱的两翼、轴面和枢组的产状。

(一)、对单个摺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1、区分背斜和向斜:

先从一个老地层或新地层着手,横过地层总的延伸方向观察,如老地层两侧依次对称地分布着新的地层者为背斜,反之,在新地层两侧对称地分布着老的地层则为向斜。通常是一个背斜两侧毗邻着向斜,一个向斜的两侧则发育着背斜。

2、确定两翼产状:

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主要从地质图上标绘的地层产状、符号直接去认识和分析。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两翼露头宽度的差异,定性地对比两翼的大小。这种分析是从岩层厚度基本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提,而岩层露头宽度只与岩层倾角大小有关,露头宽度窄的一翼倾角大,宽的一翼倾角小。

3、判断轴面产状:

要较准确地确定褶皱轴面的产状,可以通过系统地测量两翼同一岩层产状,用极射赤平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来确定。在地质图上,也可以从褶皱两翼产状大致判断出轴面产状。如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则轴面直立;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也与两翼产本一致 (即为等斜褶皱)。对于两翼产状不等或一翼倒转的褶皱,无论背斜或向斜,其轴面大致是与倾角较小的一翼的倾斜方向近于一致,除平卧褶皱和等斜褶皱外,轴面倾角一般是大于缓翼倾角,而小于陡翼

倾角。

4、枢纽产状和轴迹的确定:

当地形平坦且褶皱两翼倾角变化不大时,两翼地层界线基本上平行延伸,可认为褶皱枢纽水平;如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或两翼同一岩层界线呈交会或弧形转折弯曲,可认为褶皱枢纽是倾伏的,在倾伏背斜两翼同一岩层界线在枢纽倾伏处交会成“V”形或弧形的凸侧或“V”形尖端指向枢纽倾伏方向。向斜则反之。

5、转折端形态认识:

在地形较平缓的情况下,轴面直立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在地质图上褶皱倾伏端的地层界线弯曲形态,大致可以反映褶皱在剖面上的转折端的形态。

6、褶皱形态的描述: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褶皱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位置 (地理位置和所在区域构造部位),分布延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成地层,组成两翼地层及产状,转折端形态,轴面及枢纽产状,次级褶皱分布及特征,褶皱被断层或侵入岩体破坏情况等。

(二)、褶皱的组合特征的认识

在逐个分析了图区的背斜、向斜之后,再从地质图上的轴迹排列情况和剖面上褶皱组合形态,确定和描述褶皱的组合型式,如雁行式、隔档式、隔槽式或复背斜、复向斜 (要结合平面和剖面)。

(三)、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主要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定褶皱形成时代。不整合面以下的褶皱形成于不整合面以下褶皱岩层的最新地层时代之后,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之前。此外,还可以根据褶皱与已知时代的侵入岩体或断裂构造的关系来判断,这将在以后有关实习中讨论。

(四)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分析时应注意地层界线的弯曲是与岩层产状和地形的影响有关还是与次级褶皱有关,如是次级褶皱,在剖面上应反映出来。

2、选定剖面位置:

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延伸方向,且能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将选定的剖面线标绘在地质图上。

3、绘出地形剖面:绘制方法见实习三。

4、标记构造位置:

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和向斜的位置,对于剖面附近可能隐伏延展到剖面切过处的次级摺皱,应将其轴迹线延到与剖面线相交,也在剖面线和地形剖面上标出相应位置。

5、绘出摺皱形态:

将剖面线切过的地层界线的交点和褶皱 (包括次级褶皱)的转折端位置均投影到地形剖面上。在绘褶皱构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剖面切过不整合界线时,应先画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和构造,然后再画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和构造。被不整合面所掩盖的地质界线和构造,可顺其延伸趋势延至剖面线上,再将该点投影到不整合面,从此点绘出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界线和构造。

(2)、剖面切过断层时,先画断层,然后再画断层两侧的地层和构造。

(3)绘褶皱构造应先从褶皱核部地层界线开始,逐次绘出两翼,并要注意表现出次级褶皱。

(4)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交时,应将地层倾角换算成剖面方向上的视倾角画出剖面。如剖面切过的地点无岩层产状数值,可按同一翼最邻近的产状数据来画。

(5)褶皱同一翼的相邻岩层的倾角相差较大,上下岩层又是整合接触关系,这只是岩层倾角局部变陡或变缓造成,可按两翼同一岩层厚度基本不变的前提,将岩层倾角在地表处可按所测数值绘,向深处则加以适当修正,使之逐渐与主要产状协调一致。

(6)恢复稽皱转折端形态时,轴面直立或近于直立的褶皱转折端的形态与它在平面上的倾伏端露头形态大致相似。在绘转折端时也可根据枢纽倾伏角作纵向切面,求出到所作剖面处核部地层枢纽的深度,然后结合该层两翼倾角及枢纽位置绘成圆弧。

(五)褶皱横截面图的绘制方法

褶皱横截面图是垂直于褶皱枢纽的截面投影图。这种图的投影绘制方法是基于这样的原理: 将地质图转动到便于我们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进行观察的位置,顺着枢纽倾伏方向观察产生缩短视线的“侧瞰构造”的效应。这种图是从地质图上用正投影方法绘制的,因此,一张反映褶皱构造形态出露较完整,标明有枢纽产状的良好的地质图是绘制横截面图的基础。

一幅横截只能反映褶皱枢纽倾伏向和倾伏角基本不变的那一个区段的褶皱形态特征,如果枢纽产状有变化,则要把图区划分成若干均匀区段来绘制各区段的横截面图,即横截面图所反映的是圆柱状褶皱。

横截面图绘制方法步骤介绍如下:

1、在地质图上画等间距方格,使其纵坐标线与褶皱枢纽倾伏方向平行;横坐标与之垂直。

2、作横截面图上的网格,横截面图垂直于纵坐标,基线与横坐标平行并等长。平行枢纽方向的纵坐标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而垂直枢纽的横坐标之间的间距则按h,=h.sinθ公式计算缩短(公式中h为原来坐标间距;θ为枢纽倾伏角)。

3、将平面图上的褶皱层界线与纵、横坐标的交点,按在方格网上的位置标绘到横截面图上坐标投影网格上的相应位置,并根据平面图上褶皱的露头形态将相邻的点连成线,即得出顺枢纽倾伏方向视察的褶皱构造形象。

三、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地质图中的摺皱形态和形成时代。

2、选择图区内一个摺皱进行文字描述。

4、绘制暮云岭地形地质图中A一B剖面图。

实习五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一、目的要求

1、学会整理节理资料和绘制节理玫瑰花图。

2、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并了解其构造意义。

3、学会编制和分折节理极点图和等密图。

二、说明

(一)、绘制节理玫瑰花图的方法

1、绘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1)、资料整理:将野外测得的节理走向,换算成北东和北西方向,按其走向方位角的一定间隔分组。分组间隔大小依作图要求及地质情况而定,一般采用5°或10°为一间隔,如分成0°-9°、10°一19°。习惯上把0°归入0°-9°组内,10°归入10°-19°组内,其余类堆。然后统计每组

的节理数目,计算每组节理平均走向,如0°-9°组内,有走向为6°、5°、4°三条节理,则其平均走向为5°。把统计整理好的数值,填入表中。

(2)、确定作图的比例尺及座标:根据作图的大小和各组节理数目,选取一定长度的线段代表一条节理,然后以等于或稍大于按比例表示的、数目最多的那一组节理的线段的长度为半径,作半圆,过圆心作南北线及东西线,在圆周上标明方位角。

(3)、找点连线:从0°-9°一组开始,烦序按各组平均走向方位角在半圆周上作一记号,再从圆心向圆周上该点的半径方向,按该组节理数目和所定比例尺定出一点,此点即代表该组节理平均走向和节理数目。各组的点确定后,顺次将相邻组的点连线。如其中某组节理为零,则连线回到圆心,然后再从圆心引出与下一组相连 (最好边找点边联线)。

(4)、写上图名和比例尺。

2、绘制节理倾向玫瑰花图

是按节理倾向方位角分组,求出各组节理的平均倾向和节理数目,用圆周方位代表节理的平均倾向,用半径长度代表节理条数,作法与节理走向玫瑰花图相同,只不过用的是整圆。

(二)节理玫瑰花图的分析

节理玫瑰花图是节理统计方式之一,方法简便,形象醒目,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主要节理的方向,有助于分析区-域构造。最常用的是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应与区域地质构造结合起来。因此,常把节理玫瑰花图,按测点位置标绘在地质图上。这样就清楚反映出不同构造部位的节理与构造(如褶皱和断层)的关系。综合分析不同构造部位节理玫瑰花图的特征,就能得出局部应力状况,甚至可以大致确定主应力轴的性质和方向。

(三)、节理极点图的编制

节理极点图通常是在施密特网上编制的,网的圆周方位表示倾向,由0°-360°,半径方向表示倾角,由圆心到圆周为0°-90°。作图时,把透明纸蒙在网上,标明北方,当确定某一节理倾向后,再转动透明纸至东西向(或南北向)直径上,依其倾角定点,该点称极点,即代表这条节理的产状。若产状相同的节理有数条,则在点旁注明条数。把观测点上的节理都分别投成极点,即成为该观测点的节理极点图。

有时,为了区分不同力学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矿化的节理与褶皱、断层的关系,可分别作图。

(四)节理等密图的编制

等密图是在极点图的基础上编制的。其编制步骤如下:

1、在透明纸极点图上作方格网 (或在透明纸极点图下垫一张方格纸),平行E一W,S一N线,间距等于大圆半径的1/10。

2、用密度计统计节理数:

(1)、工具: 中心密度计是中间有一小圆的四方形胶板,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十分之一。边缘密度计是两端有两个小圆的长条胶板,小圆半径也是大口半径的十分之一,两个小圆圆心连线,其长度等于大圆直径,中间有一条纵向窄缝,便于转动和来回移动。

(2)、统计:先用中心密度计从左到右,由上到下,依次统计小圆内的节理数 (极点数),并注在每一方格“十”中心,即小圆中心上;边缘密度计统计圆周附近残缺小圆内的节理数,将两端加起来(正好是小圆面积内的节理数,计在“十”中心的那一个残缺小圆内,小圆圆心不能与“十”中心重合时,可沿窄缝稍作称动和转动,如果两个小圆中心均在圆周,则在圆周的两个圆心上都记上相加的节理数。

(3)、连线:统计后,大圆内每一小方格“十”中心上都注上了节理数目,把数目相同的点连成曲线(方法与连等高线一样),即成节理等值线图。一般是用节理的百分比来表示,即把小圆面积内的节理数,与大圆面积内的节理总数换算成百分比。因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百分之一,其节理

数亦成比例。如大圆内的节理数为六十条,某一小圆内的节理数为六条,则该小圆内的节理比值相当于百分之十。

在连等值线时,应注意圆周上的等值线,两端具有对称性。

(4)整饰:为了图件醒目清晰,在相邻等值线 (等密线)间着以颜色或画以线条花纹,写上图名、图例和方位。

节理等密图的优点是表现比较全面,节理的倾向、倾角和数目都能得到反映。尤其反映出节理的优势方位,缺点是作图工作量较大。

三、作业

1、选择某一观测点的节理测量资料(统计节理不少于150条),按方位间隔加以整理的结果,然后根据整理后的资料列表分组,作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2、根据上述节理资料,用极等面积投影网编制节理极点图,进而编制节理等密图。测点处岩层产状为25°∠69°。

实习六读断层地区地质并作断层地区综合剖面图

一、目的要求

1、学会在地质图上综合分析断层。

2、综合阅读和分析摺皱和断层共同发育区地质图。

3、在地质图上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4、绘制断层地区综合地质剖面图。

二、说明

(一)、断层发育区地质特征的概略分析

分析该区出露的地层,建立地层层序;判定不整合的时代;研究新老地层分布及产状;确定区内褶皱形态、轴向以及断层发育状况。

(二)、断层性质的分析

1、断层面产状的判定

断层线是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因此,它和倾斜岩层的露头线一样,可根据其在地形地质图上的“V”字形,用作图法求出断层面的产状。。

2、两盘相对位移的判定

断层两盘相对升降、平移并经侵蚀夷平后,如两盘处于等高平面上,则露头和地质图上一般表现出以下规律:

(1)、走向断层或纵断层,一般是地层较老的一盘为上升盘。但当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且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或地层倒转时,则上升盘是新地层。

(2)、横向或倾向正(或逆)断层切过褶皱时,背斜核部变宽或向斜核部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如为平移断层,则两盘核部宽窄基本不变。

(3)、倾斜岩层或斜歪褶皱被横断层切断时,如果地质图上地层界线或褶皱轴线发生错动,它既可以是正(或逆)断层造成,也可以是平移断层造成,这时应参考其它特征来确定其相对位移方向。若是由正(或逆)断层造成的地质界线错移,则岩层界线向该岩层倾向方向移动的一盘为相对上升盘。若是褶皱,则向轴面倾斜方向移动的一盘为上升盘。

(三)、断层时代的确定

1、根据角度不整合,断层一般发生在被其错断的最新地层之后,而在未被错断的上覆不整合面以上的最老地层之前。

2、根据与岩体或其它构造的相互切割关系,被切割者的时代相对较老。

(四)、断层的描述

一条断层的描述内容一般包括:断层名称 (地名十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编号)、位置、延伸方向、通过主要地点、延伸长度;断层面产状;两盘出露地层及产状;地层重复、缺失及地质界线错开等特征;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距大小;断层与其它构造的关系;断层形成时代及力学成因等。

(五)、综合阅读和分析摺皱和断层共同发育区地质图

这次实习是在褶皱、断层单项读图的基础上,分析褶皱与断裂共同发育区的构造特点和组合规律。基本方法是,先分析各类构造的形态特征,然后找出它们在时间发展上和空间分布上的关系,进而分析它们成因上的内在联系。

1、摺皱分析:

先分析单个摺皱的形态特征,进一步分析剖面上及平面上的褶皱组合。

2、断层分析:

先分析单条断层的分布、产状和性质,进而分析断层的组合。褶皱与断层在空间分布上是有规律的,在一次构造运动中,与褶皱作用密切相关的断层有:

(1)、纵向逆掩断层:断层面与褶皱层面交线常与褶皱轴向一致,倾向往往与褶皱轴面倾向一致,常发生在倒转背斜的倒转翼或斜歪褶皱的陡翼,而与区域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直交。

(2)、横向正断层:断层面与褶皱层面交线与褶皱轴向近于直交,而与区域最小主应力相垂直。

(3)、斜向平移断层:断面与褶皱层面交线斜交褶皱轴向,有时沿两组剪裂面形成两组断层。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褶皱和断层的组合关系、形成时代以及区内构造发育史。必要时还可以探讨各类构造的力学成因以及形成区内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式和方向。

三、作业

(1)、分析金山镇地质图,并简述构造发展史。

(2)、编制区内地质剖面图。

实习七显微构造综合分析

糜棱岩镜下观察及其定名、剪切方向的判定等。(略)

实习八赤平投影网在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极射赤平投影 (Stereograph projection)简称赤平投影,主要用来表示线、面的方向,相互间的角距关系及其运动轨迹,把物体三维空间的几何要素(线、面)反映在投影平面上进行研究处理。它是一种简便、直观的计算方法,又是一种形象、综合的定量图解,所以广泛应用于天文、航海、测量、地理及地质科学中。运用赤平投影方法,能够解决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和应力分析等方面的

许多实际问题,因此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赤平投影本身不涉及面的大小,线的长短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但它配合正投影图解,互相补充,则有利于解决包括角距关系在内的上述计量问题。

一、极射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

(一)、投影要素

极射赤平投影是以圆球体作为投影工具,其进行投影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投影要素,包括:

1、投影球

又叫投射球。是以任意长为半径作成的球。投影球表面称为球面。

2、赤平面

过投影球球心的水平面,即赤平投影面。

3、基圆

赤平面与投影球面相交的大圆。或称赤平大圆,内设东西和南北径线。注意,凡是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成的圆,统称大圆。

4、极射点

球上两极的发射点。由上极射点,把下半球的几何要素投影到赤平面上的投影称下半球投影。反之以下极射点把上半球的几何要素投影到赤平面上的投影称为上半球投影。

这里采用下半球投影。

(二)、平面和直线的投影解析

1、平面的投影

(1)过球心的平面的投影

设想通过球心的平面无限伸展,必与球面相交成一个直径与投影球直径相等的大圆。直立平面为一直立大圆,水平面为一水平大圆,倾斜平面为一倾斜大圆。上述球面大圆上的各点与极射点的连线必穿过赤平面,在赤平面上这些穿透点的连线即为相应大圆的极射赤平投影,简称大圆弧。直立大圆的赤平投影为基圆的一条直径;水平大圆的赤平投影就是基圆;倾斜大圆的赤平投影是以基圆直径为弦的大圆弧。

(2)过球心的平面的投影

把平面移至球内,但不过球心,则平面必相交于球面而成一个直径小于投影球直径的小圆。直立平面为直立小圆,水平平面为水平小圆,倾斜平面为倾斜小圆。

2、直线的投影

设想一直线通过球心,无限伸长必相交千球面两点,称极点。铅直线交于球面上下两点,水平直线交于基圆上两点,倾斜直线交于相应球面两点。这些交点与极射点的连线穿过赤平面的穿透点称直线的赤平投影点。铅直线投影点位于基圆中心,水平直线的投影点就是基圆上两个极点,两点距离等于基圆直径,倾斜直线的赤平投影点有一点在基圆内,另一点在基圆外,两点呈对折点,在赤平投影图上角距相差180。

(三)、投影网

目前广泛使用的投影网有吴尔福创造的等角距投影网,简称吴氏网。吴氏网由基圆(赤平大圆)、经向大圆弧、纬向小圆弧等东西(EW)、南北 (SN)的经纬线组成。标准吴氏网的基圆直径为20厘米,经、纬度间距为2°,使用标准网投影误差可以不超过半度。

1、基圆

由指北方向(N)为0°,顺时针方向刻出360°,这些刻度起着量度方位角的作用。

2、径大圆弧

由一系列通过球心,走向南北,分别向西和向东倾斜,倾角由0°到90°(每2°一个间隔)的许多平面投影大圆弧所组成。这些大圆弧与东西直径线的各交点到直径端点(E点和W点)的距离,分别代表各平面的倾角值。

3、纬向小圆弧

由一系列走向东西而不通过球心的直立球面小圆的投影小圆弧组成。这些小圆弧离基圆圆心0愈远的,其所代表的球面小圆的半径角距就愈小,反之离圆心0愈近,则半径角距就愈大。纬向小圆孤也是2°一个间隔,它分割南北直径线的距离,与经向大圆弧分割东西直径线的距离是相等的。

赤平投影网的使用方法:

把透明纸 (或透明胶片等)蒙在吴氏网上,画基圆及“十”字中心,并用针固定于网心上,使透明纸能旋转。然后在透明纸上标出E、S、W、N,以正北 (N)为0°,顺时针数至360°东西直径定倾角,一般是圆周为0°至圆心为90°。

1、平面的赤平投影

例:做产状为120°∠30°平面的赤平投影。

(1)透明纸上指北标记与网上N重合,以N为O°,顶时针数至120°得一点为倾向,过该点圆的直径为走向。

(2)转动透明纸使120°倾向的该点移至东西直径上,由圆周向圆心数30°的角距,得另一点,通过该点描绘经向大圆弧。

(3)把透明纸的指北标记转回到原来的指北方向,此时大圆弧表示的凸起方向和角距,即为平面120°∠30°的产状。

2、直线的赤平投影

例:做产状为330°∠40°直线的赤平投影。

(1)透明纸上指北标记与网上N重合,以N为0°顺时针数至330°。(北西象限) ,为该直线的倾伏向。

(2)把该点转动至东西直径上 (转至南北直径上也可),由圆周向圆心数40°,并投点。

(3)把透明纸的指北标记转回到原来指北方向,该点即为该直线的赤平投影。

3、法线的赤平投影

是指平面法线的产状。平面及其法线的投影常常互为使用,只要注意到二者互相垂直,夹角相差90°,这样,投影操作就比较容易。由于法线投影是极点,平面投影是圆弧,所以往往用法线投影代表与其相对应的平面投影,就较为简单。

例:求一平面产状90°∠40°的法线投影。

(1)透明纸上指北标记与网上N重合,以N为O°顺时针数至90°,正好在东西直径的E点,过该点由圆周向圆内数40°,得一点,该点为平面倾斜线产状的投影。若继续数90°,显然己越过圆心进人相反倾向,得另一点,该点即为该平面法线产状。

(2)也可沿90°的反方向即以圆心向反倾向数至40°,即得该法线产状。因为从圆周数起和从圆心反向数起正好差90°

上述是单一的面、线的投影方法,是研究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相互关系的基础。

4、求相交两直线构成的平面产状

例:两直线产状为180°∠20°和120°∠ 36°,求所构成的平面产状。

(1)据作法(二),透明纸上分别画出两直线产状,得出两个点。

(2)因为两相交直线可构成一个平面,转动透明纸,使该两点位于同一大圆孤上,井描绘此大圆弧 (即经度线),它代表该平面产状。孤凸中心点到圆周的角距为该平面倾角,即该平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3)把透明纸的指北标记转回到与网北重合,此时由圆心过弧凸中心点的连线与圆周相交得另一点,并从北开始,顺时针方向数至该点,即为该平面的倾向方位角。

5、求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及其平分线

例:同作法(四)。

(1)据作法(四)中1、2,得一两点构成的大圆弧 (产状正好120°∠36°)。

(2)大圆孤上两点之间的角距(54°),即为相交两直线的夹角。该交角的平分角距点(27°)即为夹角平分线。

6、求平面上一真线的倾伏和侧伏

例:一平面产状180°∠37°,平面上一直线的侧伏向E、侧伏角44°,求该直线的倾伏向、倾伏角。

(1)据作法(一),透明纸上作出一平面的产状为一大圆弧。

(2)大圆孤走向对准网上S一N,从透明纸上E端开始,沿大圆弧数到44°纬向小圆孤的交点则为平面上直线所在的位置。

(3)在东西直径上,量角距既为该直线倾伏角 (得25°);而在基圆上的交点则为该直线的倾伏向(128°)。

7、求两平面的交线产状

例:两平面产状70°∠40°和290°∠30°,求其交线产状。

(1)据作法(一),透明纸上按两平面的产状分别画出两大圆弧。

(2)两大圆弧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两平面交线的产状(4°∠13°)。

8、求两平面夹角及其等分线

例:同作法(七)。

(1)在作法(七)的基础上把两平面的交点转至EW直径上,沿该点相圆心方向数90°得辅助点,过该辅助点终于径向大圆弧,相当于与两平面交线成垂直的辅助平面。是两平面的公垂面。

(2)在辅助面大圆弧上数二面角的平分角距,得一点。

(3)转动透明纸,使这一点与上述两面的交点位与同一大圆弧上,即得二平面的夹平分面 (产状267°∠285°)。

二、赤平投影网在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一)、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的标绘法

面状构造通常是指岩石中的层理面、节理面、劈理面、片理面、断层面、流面以及摺皱轴面等;线状构造通常是指沉积岩形成时的波痕、砾石定向、岩浆岩中的流线以及次生的旷物线理、两面状构造的交线、擦痕及摺纹、枢纽等。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是表现地质构造几何形态和运动图象的基本要素。

学习赤平投影方法,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单个面状和线状构造的标绘和测读。

练习题

1、某地测得各矿层产状为①170°∠70°,②280°∠50°,③10°∠16°,④直立面走向为290°,试用吴氏网绘出它们的赤平图。

2、已知岩层产状为①40°∠50°,②340°∠10°,试用吴氏网绘出它们的大圆弧及其极点产状。

(二)、面状构造的真倾斜和视倾斜及线状构造的倾伏和侧伏的测算

1、真倾斜和视倾斜的测算:

野外只能测得斜交岩层或其它面状构造走向的两个视倾斜,所测的位置只要在同一层面上,则投影在赤平投影图上就反映为同一个大圆弧,所以可以应用作法(四),求相交两直线 (相当于两视倾斜线)构成平面的产状。

例:己知岩层两视倾斜①80°∠18°,②120°∠32°,求岩层真倾斜,并求180°方位(视倾向)剖面上的岩层视倾角。

2、构造的倾伏和侧伏测算:

线状构造除了它本身的产状特征外,多与面状构造密切有关。如层面上的波痕,流面上的流线,断层面上的擦痕,褶皱轴面上的枢纽,以及两面状构造交线与两面状构造的关系。总之,它们都反映了平面上一直线与该面走向之间的角距关系,因此可用侧伏向和侧伏角来表示该线状构造产状。

侧伏角的表示方法一般以侧伏角和位于侧伏角一侧的该平面的走向方向来表示,其习惯表示法如60°S,即指侧伏角60°,侧伏向大致向南。

练习题

(1)、己知铁矿层产状为270°∠40°,求它在下列各方向剖面上的视倾角N、290°、190°、120°(答:0°、38°,8°,36°)。

(2)、公路转弯两陡璧上,测得含金石英脉两视倾斜:120°∠16°和27°∠22°求该脉的真倾斜及150°方向剖面上的视倾角(答:181°∠30°、26°)。

(3)、岩层面产状为1501°∠40°,岩层面上有一擦痕线,其侧伏角30°S W,求该擦痕的倾伏向及倾伏角 (答,216°∠19°)。

(三)、褶皱枢纽、轴迹和轴面产状的测算

摺皱枢纽产状一般可据褶皱两翼同一褶皱面的交线求得。

轴迹是轴面与任意截面的交线,表现为褶皱各岩层转折弯曲最明显的点的连线。

轴面产状可根据枢纽和轴迹求得 (因为二者都位于轴面上)。也可以根据平分褶皱两翼顶角的面来代替,但要注意所选二平面的部位和褶皱两翼地层厚薄是否对称。

练习题

1、一个背斜构造两翼产状为46°∠50°和344°∠20°,在一个产状为184°∠80°的陡壁面上测得该背斜轴迹的侧伏角为6n°W,求该背斜的轴面产状,并与用两翼顶角平分线和枢组构成共面的轴面作比较(答:枢组333°∠20°,轴迹259°∠59°,轴面257°∠59°一253°∠68°)。

2、一背斜在地面出露的轴迹走向为2O°,在横切背斜的河谷中测得坡面为180°∠70°,其上轴迹侧伏角50°E,求该背斜轴面产状(答,轴迹倾伏112°∠46°,轴面11O°∠46°)。

3、一褶皱的石灰岩层产状如下:74°∠61°,318°∠70°,41°∠51°,348°∠55°,15°∠49°。求①②③④⑤表示的摺皱枢纽的倾伏向和倾伏角,②褶皱轴面的倾向和倾角(据水平面上轴迹走向正北),③轴面上枢纽的侧伏角。(答:24°∠49°,90°∠71°,54°N)。

(四)、断裂构造的赤平投影和分析

这里着重讲述分析断裂面与应力的几何关系、共轭断裂与主应力关系。

共轭断裂与主应力之间有下列几何关系是:一对共轭断裂,两断面交线代表中间主应力轴σ2,垂直σ2并又互相垂直的为最大主(压)应力轴σ1和最小主应力轴σ3。理论上两共轭断裂面互相垂直成90°,但由于不同岩石中具有不同大小的内摩擦角(一般为30°),因此,σ1所对的为锐角二面

角(即90°30°)的平分线方向,σ3所对的为钝角二面角(即90°+30°)的平分线方向。

练习题

1、一筒状矿体受两断层相交控制,现测得两断层产状分别为290°∠70°和210°∠60°,求筒状矿体产状(答:235°∠58°)。

2、一对共轭含金石英脉A和B,在陡壁上测得视倾斜A为250°∠40,B为l00°∠50°,在地面上量得走向A为330°,B为l0°。试求各主应力轴方位(答:σ1、= 81°∠7°,σ2、=173°∠19°,σ 3 =、332°∠268°)。

(注意: 要先求得A、B的真倾斜)。

3、一条左行断层,产状为200°∠ 60°,在断层面上量得擦痕侧伏角为16°W,设该岩

石内摩擦角为30°。求σ1、σ2、σ3、。如有共轭断层,其产状如何(答:σ1、=76°∠2°,σ2、=170°∠56°,σ3、=345°∠33°,共轭断层130°∠63°)。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秋季 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植物地理学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2或3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发展历史和不同研究层次的方法手段等的系统介绍,并辅以相应的操作实习,旨在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建立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时:51学时。其中授课45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合计3个学分。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1)Ecological Methodology.Krebs J. Charles, 1998 (2)Scientific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E. David 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R. McIntosh著,徐嵩龄译,1992年; (4)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英国)W.J. Sutherland等著,张金屯译,1999年; (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张金屯,1995年; (6)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1994年; (7)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G.W. Cox著,蒋有绪译,1979年。 (8)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9)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项目组编著,1993。 (10)植物生态学实验。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11)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Ellenberg,Muller- Daumbois (12)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3)植物种群学。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当代生态学博论。刘建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15)试验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栾军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一、时间安排 9月12日~1月2日,24次课,48学时,3学分。其中10月1、3日课程与国庆节冲突,1月1日与元旦冲突,实际上课21次,中间安排3次实习,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第24次课将作考前辅导;最后一次课考试。学校规定上课时间到1月6日止,6~17日停课复习。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平时的考核包括课后思考题,课前不定期穿插小测验。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4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研究方法讲解为主,同时配合数据练习;辅以3次操作性实习;最后通过卷面考试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通过上述途径,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发展过程及其当前进展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途径;学习关于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获得一定的研究实践经验。 在内容上,将涉及现代生态学几个主要分支: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但以陆生植物生态学为主;涉及生态学研究的野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土柱给水度实验 操作原理说明+实验数据

自选实验土柱给水度实验 均质(或层状土)理论给水度的求取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根据给水度的定义与影响因素,自行设计方案求取均质土理论给水度。 2.进一步理解影响给水度测试的主要因素,掌握求取土层给水度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选择一种砂样,求取均质或层状土层理论给水度。 2.研究均质土层包气带负压与含水量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与用品 1.实验一所用的给水度仪、试验样品和相关用品。 2.土柱给水度仪(图1-3)。 3.不同粒径的砂样。 四、土柱给水度仪简介 本仪器主体结构包括有机玻璃试样柱、可升降的供水/排水装置以及测压板。试样柱上设有多个多孔陶土头测压点及一般的测压点,测压点与测压板相连,可以连续测定土层从饱水的正压到非饱和负压水头,从而了解土层负压变化及其对给水度的影响。 通过升降装置调节供水/排水装置(溢水箱)水位,控制试样柱中的水位;通过溢水箱水位变化的快慢控制试样柱水位下降速度,从而求取不同埋深或不同水位下降速度下的土层给水度。 图1-3 土柱给水度仪装置图 五、基本要求(参考实验演示步骤) 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土层结构、初始水位埋深、退水速度等,实验前写出详细实验方案。 2.根据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表格设计要求直观、内容齐全、有利于计算分析。

3.根据设计方案自己动手装样与实验,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数据和现象。 4.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内容与步骤、主要现象与结果分析。 六、思考题 1.试样给水度仪和土柱给水度仪的测试结果有何差异?为什么? 2.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土层给水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附实验测试结果表: 表1:土柱给水度仪测定细砂土层在(潜水)水位分步下降时的释水量。 表2:土柱给水度仪测定粗砂土层在(潜水)水位分步下降时的释水量。

最新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四)水文—环境实验室 1、面积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

柳江盆地实习指导书

柳江盆地 水文地质专业实习指导书 (内部试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水资源环境学院

前言 (1) 第一章柳江盆地概况 (2)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2) 1.地理位置 (2) 2.气象、水文 (3) 3.人文景观、地质公园 (3) 4.经济人口 (4) 第二节地质概况 (4) 1.地貌 (4) 2.地层 (4) 3.构造 (7) 3.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9) 第二章水文地质现象认识实习 (10) 第一节教学目的及内容 (10) 第二节阶地与河谷孔隙潜水认识实习 (10) 第三节裂隙岩溶水认识实习 (11) 1.亮甲山裂隙岩溶水认识实习 (11) 2.东部落府君山组裂隙岩溶水形成条件 (11) 3.潘庄寒武系张夏组灰岩裂隙岩溶水成因分析 (12) 第四节风化裂隙水认识实习 (13) 第五节泉水调查及成因分析 (13) 1.潮水峪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 (13) 2.408医院断裂构造低温热水温泉的成因 (14) 第六节柳江盆地水文地质 (15) 第七节备选水文地质观察路线 (15) 第三章水文地质测绘方法实习 (17) 第一节水文地质测绘的一般规定 (17) 第二节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方法 (18) 第三节水文地质测绘基本训练 (20) 第四节实习区水文地质测绘要求 (22) 第五节水文地质测绘实习 (24) 第四章水文地质编图及水文地质报告编写 (25) 第一节编绘综合水文地质图 (25) 补充阅读材料: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26) 第二节编写水文地质报告 (31) 补充阅读材料 (33)

前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三年级的专业教学实习是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突出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地下水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我院选定秦皇岛柳江盆地作为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着重培养本科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水文地质分析方法。实习分四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准备实习用具、熟悉实习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2路线教学实习阶段:认识水文地质现象、学习水文地质分析方法;○3水文地质填图实习阶段:学习水文地质测量方法,分析填图区地下水补给、汇集和溢出条件,确定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的空间分布;○4编写实习报告阶段:编制水文地质图件,编写实习报告。通过水文地质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水文地质读图能力、水文地质现象认识和分析能力、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能力、水文地质图和报告的编制能力。实习过程中,适当引入GPS、GIS和RS技术,使学生了解现代技术方法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于1999年开始招收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于2002年7月首次到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水文地质专业实习。为了保证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及建立我院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2002年5月曹文炳和当时的硕士生李志明两位同志到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习准备工作。考察中得到吉林大学曹建峰教授的大力帮助。曹建峰教授详细地介绍了柳江盆地各水文地质观测点的情况,并提供了他们累积的实习资料。2002年专业教学实习开始的前一周,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从事水文地质专业的教师到柳江盆地进行集体备课,商定实习内容和实习路线,并将原定的石门寨水文地质填图区调整到黄土营-东部落水文地质填图区。黄土营-东部落水文地质填图区位于柳江向斜东翼,是柳江盆地二级水文地质单元,水文地质结构清晰,水文地质现象小而全,张岩子-东部落标准地层剖面贯穿其中,适于本科生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确定以后,水环学院就一直筹划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工作。 2002年使用的实习指导书是在吉林大学水资源系(原长春地院水文系)编写的实习指导书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改编而成。改动部分如下: (1)路线教学阶段,在保留6水文地质观察点基础上,加入九道缸、花场峪两条备用观察路线;(2)增加了与柳江盆地水文地质密切相关的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象、水文方面的基本内容;(3)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并能通过实际调查后建立水文地质模型思维方法,加入提高水文地质综合分析能力阶段的教学内容;(4)将第三章和第四章合并为独立进行水文地质测绘。 2004秦皇岛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为我们提供了柳江盆地水文地质图、石门寨水源地下水开采、岩溶塌陷等资料。同年,年学校设立了“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教改项目。自此,“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特别感谢河北地勘局秦皇岛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吉林大学水资源系(原长春地院水文系)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地质学实习心得

地质学实习心得 地质学实习心得 地质实习报告(心得体会)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图3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

湖面上壮观景色。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实习任务还回学校。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室内参观及实习心得体会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10月22日星期四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去学校的地质实验室看造岩矿物和岩石。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们对矿物还有岩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实习收获、体会这周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衡山实习报告

篇一:衡山实习报告 前言: 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课程,为了使该专业的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院安排了本专业的同学在南岳衡山进行一次实习。通过这次实习让同学们巩固加强课堂上的知识,认识多种植物,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并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从而将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团结合作能力,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实践的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实习目的: 1)掌握野外实习的一些基本要素与学习方法 2)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专业素养 3)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 知识和实际中的实习相结合 4)培养同学们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团结合作、解决和分 析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2011年6月24日上午至6月26日下午 地点:南岳衡山 三、实习内容: 1)认识记录植物园的植物第一天上午我们到了衡山的植物实习基地。下午,我们组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五个人,两人记录树的名称、科属、拉丁文字,两人拍照,一人采集标本并探路。分好工后,我们就走进了植物园里去认识各类植物。一路上,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平常见过却叫不出名称的植物和没见过的树。树上都挂上了牌,因此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树,有什么药用价值和作用,属于什么科类。平时在植物地理学上课中,总觉得枯燥无味,因为那些都只是文字与图片,感觉很虚。而今天,我们仔细观察了每棵树的枝干和叶片,大家在野外植物园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到了众多植物的价值,并且我们还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习联系起来,这才发现我们上课所讲的植物地理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实际上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我们实习的任务是要找到三十多种植物,特别要找到“绒毛皂荚”,因为这种植物世界上只剩两株。本来大家都很累了,不想再找植物了,但一听老师说到绒毛皂荚这种植物是如此的稀有时,我们的斗志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非找到不可。经过我们五人的努力和其他组提供的线索,在经过一番艰辛寻找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它。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此树木材致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它的荚果可作洗涤剂,植株具有园林观赏价值,对分类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被国家列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据后来的了解,正是由于南岳衡山分布区的气候独特,终年多雾,日照短,年平均气温为12℃~13℃,年降雨量为2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大,才使得这棵树得以生存下来。回去后,我们还做了一下小总结,将其中两人所找到的树木合到了一起,并进行了整理。将所有的植物标本都依次标上了序号,保存好。通过这次在植物园的实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的植物,而且培养了我们细心观察的能力,更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道理。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深刻和有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五个人的感情都进一步加深,整个专业的凝聚力也进一步提升。 2)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 接下来两天,我们体验了南岳衡山四奇风景(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经殿之秀以及方

水文地质实验指导书08版1

水文地质实验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009年2月

目录实验一孔隙与水 实验二达西渗流实验 实验三砂土中水的毛细运动

实验规则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目的、要求,了解内客、步骤及有关原理、方法。 2.实验中听从教师指导。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验结束后,按要求整理好仪器和样品。实事求是地整理原始资料,按时完成并提交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一孔隙与水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松散岩石的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的概念。 2.熟练掌握实验室测定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给水度仪并对仪器进行标定。 2.测定三种松散岩石试样的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 三、实验仪器和用品 1.给水度仪见图。 2.十二指肠减压器,用以抽吸气体。 3.量筒(25m1)和胶头滴管。 4.松散岩石试样:砾石(粒径为5—10mm,大小均匀,磨圆好);砂(粒径为0.25一0.50mm);砂砾混合样(把上述砂样完全充填进砾石样的

孔隙中得到的一种新试样)。 四、实验步骤 1.调整出水管,使得侧管与隔离板上平面水平。 2.打开A、B开关,从进水管进水,让漏斗和隔离板充满水(出水管有水排出即可)。 3.孔隙度测量:关闭A、B开关,砂样筒装砂并量体积V。打开A开关,给砂样筒补水,直到砂样饱和为至,记录进水量V1,即为砂样中孔隙的体积。

孔隙度(n )= ) ) 1V V 砂样体积(孔隙体积( 4.给水度测量:关闭开关A,打开开关B,饱和砂样的重力水会从出水管流出,水流停止即可。出水量V2即为排出的重力水。 给水度() = ) ) 2V V 砂样体积(重力水( 5.持水度:孔隙度与给水度之差。 6.重复上述步骤,做另外两种砂样。 五、实验成果 1.完成实验报告表(表1-1)。 2.思考题: (1)从试样中退出的水是什么形式的水?退水结束后,试样中保留的水是什么形式的水?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比较松散岩石的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与粒径和分选性的关系。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2

普通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实习一矿物的物理性质 目的:通过认识矿物加强对地壳组成物质的感性认识。 要求: 1 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矿物的形态及几种物理性质,为认识矿物打基础; 2 由学生独自鉴定和描述几种常见矿物的特征 内容:观察矿物的单体形态,集合体形态,颜色,条痕色,光泽,硬度,解理,断口,比重,磁性等物理性质。 实验用品:矿物标本,小刀,放大镜,盐酸,瓷板,马蹄形磁铁实验步骤: 1 观察矿物的形态 1.矿物单体的形态:一向延长——柱状或针状二向延长——板状或片状三向延长— —立方体或八面体等。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矿物单体如为一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纤维状或毛发状;矿物单体如为二向伸长 ——集合体常为鳞片状;矿物单体如为三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 特殊形态的集合体: (1)放射状:长柱状或针状矿物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形似菊花。 (2)晶簇:在岩石裂隙或空洞中生长的昌形完整的晶体群。 (3)鲡状和豆状:由矿物的圆球所组成的集合体,圆球内部有同心圆构造,大小似鱼卵者称为鲡状;大 小如豆者称为豆状。 (4)钟乳状:形似冬季屋檐下凝结之冰锥,横切面呈圆形,内部具有同心层状构造,有时还兼有放射状构 造。 (5)葡萄状、肾状和结核状:形似葡萄者称为葡萄状,形如肾者称为肾状。其内部均具有同心层状及放射 状构造。不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者称为结核状,其内部有时有同心层状或放射状构造。 2 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 1.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矿物薄片能透过光线者,称为透明矿物;基本上不能透过光线者,称 为不透明矿物。广义地说,所有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矿物,所有金属矿物都是不透明矿物2.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根据反射能力的强弱可分为: (1)金属光泽:反射很强,类似镀有铬的金属平滑表面的反射光。 (2)半金属光泽:反射较强,似一般金属的反射光。金属光泽与半金属光泽系不透明矿物的特征。 (3)非金属光泽:透明矿物所具有的光泽,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玻璃光泽,珍珠光泽,树脂光泽,金刚光 泽,油脂光泽,丝绢光泽等。 3.颜色与条痕: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某些矿物常常由于外来原因呈现出不很固定的颜色,如纯 净的石英为无色,由于混有杂质等原因也可呈现各种颜色,许多透明矿物均具有这一特点。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它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如赤铁矿可呈赤红、 铁黑或钢灰等色,而它的条痕恒为樱红色 透明矿物的条痕都是白色或近于白色,无鉴定意义。 3观察矿物的力学性质 1?硬度:在肉眼鉴定中,主要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测定某矿物的硬度,只须将该矿物同硬度计中的标准矿物相互刻划,进行比较即可。如某矿物能刻划方解石,又能被萤石划破,则该矿物的硬度介于3+ — 4。 通常还可用其它简便工具代替硬度计中的矿物。如指甲的硬度约为2-2.5,铜钥匙为3, 小钢刀为5-5.5,玻璃为6。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绪言实习简介。。。。。。。。。。。。。。。。。。。。。。。。。。。。。。。1 实习目的。。。。。。。。。。。。。。。。。。。。。。。。。。。。。。1 实习路线。。。。。。。。。。。。。。。。。。。。。。。。。。。。。。1 西天目山简介。。。。。。。。。。。。。。。。。。。。。。。。。。。。。。1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1 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5 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绪言实习简介 实习目的 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 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 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 西天目山简介 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林木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同时受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的类型也随之改变,由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一直递变成针叶林。天目山的植被不仅分带明显,林木更具有高、大、古、稀、茂五大特色,具体来说西天目山的森林十分茂密,其中不乏稀有树种和中生代孑遗植物,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就是其代表。西天目山上的某些树种长得十分高大,高首推一般树高达45m的金钱松,而开山老殿的大树王国生长的柳杉的胸径最高达到了2.33m,乾隆皇帝就曾封其中的一棵柳杉为大树王。西天目山的植物种类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其特有的森林景观外貌独具一格,是亚热带野生植物资源的宝库,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西天目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独树一帜,汇集了2000多种植物,而且垂直分带明显,是植被研究的好场所。多年来,植物学工作者对该山的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分类、森林植被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对西天目山做了生态学的

实习报告(最终版)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专业:地质工程 班级:12级2班 姓名:纪俊吉 学号:1209020210 指导教师:杨凤根、朱旭芬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零一四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第二章地质认识实习内容 第一节南京汤山湖山地区 (7) 第二节苏州天平山、虎丘、西山地区 (13) 第三节南京六合瓜埠山 (23) 第四节江苏连云港连岛地区 (25) 第五节安徽广德太极洞 (28) 第六节南京燕子矶公园 (30) 第七节南京地质博物馆 (31) 第三章结束语 (33) 参考文献 (35)

第一章绪言 一、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的任务、目的和要求 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在学完《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大型的重要实习。实习的目的是令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 地质野外实习是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 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借此使我们巩固并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野外地质实习的特殊课堂使我们开阔思维。 野外实习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建立并完善地质体的空间概念,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地质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当地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判断、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一系列工作的系统训练,获得对研究区的沉积发展史、生物演化史、构造活动史的较全面认识,并为地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其他地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基础,为后续地质专业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方向。 地质野外实习是我们在老师的协助下开展地质研究的起点,在实习过程中使我们学会从各种地质现象出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为达到上述要求,地质野外实习的任务大致如下: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水文地质学实验项目

《水文地质学》

实验一松散岩石容水度、给水度和持水度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加深理解松散岩石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孔隙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掌握给水度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测出样砂的容水度、给水度,通过计算得出持水度。 三、仪器设备 给水度仪、试样筒、量筒、滴定管、水槽、管夹 四、所需耗材 沙子自来水擦水纸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将试样装入给水度仪的试样筒中,自下而上充水,达到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一部分水从孔隙中流出,另一部分保留在孔隙中,测得给进和退出的水量及试样的体积,以求出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先测出试样筒的容积即为装入试样筒中试样的体积(V干试样),再测出试样饱水时所用水的体积(从滴定管读数视差) ,称为进水量。 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测出给出水的体积(V给水),则为给水量;则试样所保持的水体积(V持水)为:V持水=V饱水― V给水 据此, 就可求出相应的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进水量/试样体积)ⅹ100% 给水度%=(给水量/试样体积)ⅹ100% 持水度%=[(进水量―给水量)/试样体积 ]ⅹ100% 六、实验步骤 1、饱和透水石及底部漏斗充水 将试样筒从开关C处卸下,以底部漏斗向上,倒置水槽中,并从底部管中吸气,使透水石完全饱和(不在冒气泡),并使底部漏斗完全充水,关闭b,在水中倒转试样筒,并保留半筒水放回支架上。 将滴定管充水,同时打开a、b,连接管子,关闭b,倒去试样筒中的水。 2、测定透水石的负压值 打开a、b,缓慢降低滴定管,同时注意观察滴定管液面,当液面停止不同,接着突然上升时,液面到透水石底部的高差,即为该透水石的负压值。 3、测定试样筒容积

土壤植物地理学课教学大纲

土壤植物地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二、教学大纲 土壤植物地理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土壤学和植物学基础知识,即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土壤的发育,植物的形态与植物的基本类群;土壤与植物间相互作用关系;土壤植被的分布规律;世界土壤与植被分布的类型几方面的内容。(二)、教学目的 该门课程将土壤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讲授。教学目的是使同学掌握土壤与植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及土壤与植物之间在形成、分布等方面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植被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地理环境其它各要素尤其是与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三)使用教材 1、土壤地理学朱鹤健何宜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植物地理学(第三版)武吉华张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考核方式 实验操作

(五)实验课内容 实验编号00903001 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显微镜结构的认识 (2)、使用显微镜应注意的事项 (3)、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 实验编号00903002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玉米根尖纵切片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玉米根尖纵切片 (2)、绘玉米根尖组织结构图 实验编号00903003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构造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南瓜茎横切片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南瓜茎横切片 (2)、绘南瓜茎内部构造图 实验编号00903004 实验名称植物叶的构造 实验学时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