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话说中国画》使用教案

15《话说中国画》使用教案

15《话说中国画》使用教案
15《话说中国画》使用教案

15《话说中国画》使用教案

●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重点段落、语句和字词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分析中国画在世界上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

●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展示中国画的名家名作

同学们: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先生的这篇文章《话说中国画》,来深刻了解这一“中国的国粹,世界的艺术”吧!

(讲授新课)

投影显示:

一、作者简介与中国画简介

1.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等。作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 中国画简介

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水的调制下,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的画。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3、解题

“话说”的意思是讲述、、谈论;“中国画”,指我国传统的绘画(区别于“西洋画”)。题目意思是谈一谈自己对中国画的看法。文题简洁明了,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对象和内容。

二、疏通字词

1.注音:

篆(zhuàn)赭(zhě)绛(jiàng)蘸(zhàn)裱褙(biǎo)(bèi)2.释义:

能事:擅长的本领。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

迥然不同:一点也不相同,形容差别很大。

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之恰倒好处。

三、整体感知(投影显示:课文的结构内容)

1.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并为课文划分层次结构。学生讨论、分析,然后教师明确:

本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7段。

第三部分:第8段。

2.让学生自告奋勇(一名)或者让学生推荐代表(一名)诵读课文的第一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高山流水》片段,时间是2分钟半,见音频文件夹),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一部分即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3. 找2~3名学生分别诵读课文的第2~5段和第6~7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片段,时间是9分钟左右,见音频文件夹),教师可提示:第二部又可以分为两层,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二部分中各层次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二部分(第2~7段):作者具体论说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主要工具材料、种类的划分。

第一层(第2~5段):主要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及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艺术特征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二层(第6~7段):讲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及其种类的划分。

4.让学生自告奋勇(一名)或者让学生推荐代表(一名)诵读课文的第8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出水莲》片段,时间是5分钟左右,见音频文件夹),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三部分即第8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三部分(第8段):主要讲中国画的历史深厚久远,且成就斐然,异彩纷呈。

四、思考

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层次及主要内容都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全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来展开的。同学们说一下,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此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起到过渡的作用)(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对,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节课我们具体探究分析一下,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五、问题探究

1. 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板书)

明确: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课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一是,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主要工具材料、种类划分;一是中国画历史深厚久远,名家流派各树一枝,异彩纷呈。同时这也是中国画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因所在。

主要从中国画的艺术特征——重神似,表现物象精神;中国诗歌和书法对中国绘画的促进;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及种类划分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交代基于以上原因中国绘画历史深厚久远、名家流派各树一帜。

2、中国画的“异常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在“形”与“神”的关系上,中国画更注重神似,因此画家的注意力也就投射在“事物内在的、深层的、本质的层面上”。唐宋两代的画家尽管“严谨认真写实”,但仍注重捕捉物象精神。修养渊深的文人介入绘画,强调情感抒发与个性张扬,绘画的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开拓。而且由于文人的主张和实践,诗的深刻境界和书法的审美品格都被带入绘画,促使独具魅力的中国画艺术特征的形成。

其次,接受诗的影响。诗的境界深邃,诗的语言凝练,诗的表现手法丰富。诗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巨大的,使画家联想自由,构造更加动人和感人的艺术境界;使绘画更加注意“虚”和“空白”;使绘画的表现力大大增强。

其次,融入书法的技巧。书法与中国的绘画都使用毛笔,中国画又以线造型。二者关系密切,彼此相互借鉴就在所难免。书法融入绘画,提高了绘画用笔的技巧和能力,丰富了绘画的笔情墨趣,和形式美,使元朝以来绘画的面貌翻然一变,

全然改观;画面题诗,既是绘画作品,又是书法作品,构成中国画独具的形式美,也提高了画家的修养与能力。

以上三点主要从绘画作品的内涵与画家的精神方面说明它的“异常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3、第二段引用的作用。

引用苏轼、顾恺之、齐白石等大师的话,说明了在“形”与“神”的关系上,中国画更注重神似。

4、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诗歌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

明确:诗歌对中国画的首要影响,是绘画更注重“虚”的成分,更讲究“空白”的运用,更致力于笔墨的精练与意趣。

5、让学生阅读课文第四段,然后回答问题:书法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

明确:书法对中国画的影响在于,不仅提高了绘画用笔的技法和能力,也丰富了绘画的笔情墨趣和形式美,使元以来绘画的面貌翻然一新。

6、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诗的深刻境界与书法的审美品格融入绘画,就促使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画艺术特征的形成。

7、阅读课文的第6、7段,然后回答问题:

(1)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是什么?(板书)

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是纸、笔、墨。()

(2)中国画可以分为哪几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中国画的种类繁多,划分标准不一。一般而言,从题材内容上,习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楼台、走兽、博古等;从画面笔墨繁简的程度上,分为写意、工笔、

大写意和半工半写等;从设色上分为青绿、金碧、浅绛、水墨等;从技法上分为白描、双钩、单线平涂、泼墨等。

8、仔细品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同时,一些修养渊深的文人介入绘画,他们强调情感抒发与个性张扬,绘画的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开拓?

“张扬”一词换成“宣扬”可以吗?为什么?“开拓”一词换成“开阔”可以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张扬”一词不能换成“宣扬”,因为“张扬”在文中的意思,是修养渊深的文人在绘画时将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发挥到极致;而“宣扬”的意思是到处声张,两者互换以后就不符合句子的语境要求了。同样,“开阔”一词的意思是面积或空间范围的扩展,往往与眼界、胸襟搭配;而“开拓”一词除了开辟、扩展的意思外,它还强调在某领域内的突破性,“开阔”一词不具有这层意思。因此,也不能够互换。

(2)时风的变迁,致使绘画的面貌不断翻新;名家大师们独来独往、各立一帜,又使画坛千姿百态,形成了举世皆知、漫长悠远、异彩纷呈的中国绘画历史。

如果将“不断翻新”与“千姿百态”两个词语调换位置,表达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不断翻新”是“千姿百态”的前提和基础,而“千姿百态”是与“不断翻新” 的结果;如果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就会因果倒置,语序混乱。

六、总结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层次清晰。首尾两段,首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末段进行总结,交代出此画集的目的。中间论述部分,按照由虚到实的顺序,有条不紊地阐述,介绍了中国画的多方面独一无二的特点。

通过作者的论述使我们体悟到: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1--15课综合测试题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1—15课综合测试题 说明:卷面总分120分,答题时间60分钟,60分及格。姓名________一、单词翻译(30分): 1请写出对应的英文翻译 1、短裙__________ 2、你的__________ 3、出租车_________ 4、谢谢_________ 5、女孩__________ 6、谁的__________ 7、鸡蛋__________ 8、书架__________ 9、橙子__________10、打扰一下__________ 11、图画__________12、看见__________13、书__________14冰淇淋__________15、伞__________ 2请写出对应的中文翻译 16、postman__________17、what__________18、father__________19、clean_________ 20、policewoman__________ 21、little_________ 22、milk________23、Danish__________ 24、Japanese________ 25、housework__________26、keyboard_________ 27、big___________ 28、Korean_________29、mini car___________30、make__________31、case__________ 二、根据要求变换(30分): 1、I(宾格) __________ 2、dish(复数) __________ 3、sit down(反义词) __________ 5、happ (反义词) __________ 6、young(反义词) __________7、white(反义词) __________ 8、she(名词性物主代词) ________ 9、study (复数) __________ 10、housewife(复数) __________ 11、children(单数) __________12、tomato(复数) __________13、upstairs(反义词) __________ 14、wives(单数)_________ 15、lazy(反义词) __________ 三、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10分) 1.These are watches .(改为单数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ose shirt is that?(改为复数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y coat is blue.(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his is my pencil.(改为一般疑问句,并做否定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r. Zhang is an English teacher.(对画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am, is, are填空:(每题1分,共5分) 1、I _______a new student . 2、That ______an engineer. 3、________they tourists?. 4、We _____good friends. 5、What ____ your name?. 五、用所给词的相应形式填空:(每题1分,共5分) 1、Let_____(we) go now,will____(you). 2、I am doing ______ (I)homework,and they are doing ______(they). 3、_____(she) is _____(he) mother. 4、--What is _____(you) job? --____ am a teacher. 5、Please pass _____(I) the black case,thank ____( you) very much. 六、用恰当的词填空(10分): 1. Those girls aren’t Chinese. They come from Germany. They’re ___________. 2. That is my English magazine. Give it to __________, please.

探寻新航路优秀教案

探寻新航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但是,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探寻新航路。 二、讲授新课。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鸦片走私。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也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2.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条件(可能性): 客观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教案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课标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二)知识线索: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 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 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 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 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 职业:医学家 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 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 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 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 职业:医学家 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 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司马迁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职业:史学家 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 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 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 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

部编本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教案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来源学科网Z,X,X,K]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72127311.html,]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972127311.html,] 2.意大利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72127311.html,] 9.1519年,__麦哲伦__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船队穿越大西洋、__太平洋__和印度洋,于1522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习题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知识点3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知识点4道教和佛教 道教: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创始人是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春秋B.战国 C.秦D.东汉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3.右图是河南省南阳市区的一著名景点——医圣祠,导游向你介绍时,肯定会介绍到下列哪一部作品() A.《本草纲目》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初一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及答案 进入到初一,刚开始要如何去学好历史这门功课呢?平时要怎样做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一起来做份初一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一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一、选择题 1.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x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2.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昭君出塞 C.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2013年9月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最初开通于唐朝 B、起点在洛阳 C、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4.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张骞通西域 5.2014年3月1日晚,8名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有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x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x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6.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丝绸之路开通②日本倭奴国与东汉王朝通好 ③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④东汉时代中国与欧洲已有直接交往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7. 我们x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 这首《我们x疆好地方》既唱出了x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x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A.台湾府的设置 B.伊犁将军的设置 C.驻藏大臣的设置 D.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非选择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2 新人教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几位航海家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讲授新课: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原因: ①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 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原来的商路被打断,欧洲人迫切需要打通到中国、印度的新的商路。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本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 商品的价格猛涨到了8—10倍。 ——《世界史·近代史编》 2、客观条件: 造船技术的改进15世纪时的罗盘世界最早的地球仪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向南航行绕过非洲到达东方 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作业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阅读教材,找出最早出现的纸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谁改进了造纸术,其成就及影响是什么? 2.思考,回答。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 (3)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张仲景和华佗 1.阅读教材,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2.观察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2)请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3)请对上述人物的成就进行简要的评价。 三、历史巨著《史记》 1. 阅读教材,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撰写的《史记》是什么体例的史书?这本书的史学成就有哪些? 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 (2)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 (3)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 (4)为了完成这部书,他付出了很多努力。请你讲讲他的故事,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

们学习? 四、道教和佛教 1.阅读教材,找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兴起的时间及原因?佛教、道教的教义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 材料二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1)佛教和道教传入我国之后,很快就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能看出这是为什么吗? (2)请举两个实例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1.【2014·年福建莆田】纸的出现时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或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郦道元 2.【2013·山东青岛】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 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3.【2013·广东湛江】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 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 文明传播世界行, 东汉末年张仲景, 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 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 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 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5.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 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 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最新初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公开课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 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 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 文明传播世界行, 东汉末年张仲景, 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 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 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5课探寻新航路 教案新人教版(1)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识记杰出的航海家及其航行的路线。 3.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难点 正确认识和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其中最著名的是哥伦布。这些人为什么要去海外探险?这些探险活动产生了什么后果?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来一探究竟吧。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教师: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结合下面史料,分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史料1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史料2 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马可·波罗游记》 史料3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史料,结合教材分析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学生1:原因之一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学生2: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学生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激起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这是探寻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这是探寻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教师: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航海家,面对波涛汹涌、变幻无常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美教案

《探寻新航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几个方面。在设计本课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视频、绘制地图等环节,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进行一个知识的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

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会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 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一)鸦片走私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3.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一)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二)条件——可能性 客观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目标导学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1.教师讲述: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3.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能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 ①地理位置处于大西洋沿岸; ②掌握了航海技术; ③是中央集权国家,侈奢享乐需要; ④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动力; ⑤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西汉的科技和文化习题新人教版

第15课西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 2.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佛散”,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4.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后世认为是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 A.孔子 B.司马迁 C.杜甫 D.司马光 5.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三大宗教。其中最早传入中国的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 A.①③ B.② C.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三《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理由。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蔡伦用哪些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B 6.C 7.(1)北宋陈槱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3)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优点: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不仅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易于推广。 (4)节约用纸;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将废纸再生利用;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2)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2)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3)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识记杰出的航海家及其航行的路线。 3.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难点 正确认识和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其中最著名的是哥伦布。这些人为什么要去海外探险?这些探险活动产生了什么后果?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来一探究竟吧。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教师: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结合下面史料,分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史料1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史料2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马可·波罗游记》 史料3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史料,结合教材分析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学生1:原因之一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学生2: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学生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激起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这是探寻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这是探寻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教师: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航海家,面对波涛汹涌、变幻无常的海洋,要求有怎样的条件,才会出海远航?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1:航海技术的进步。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 学生2: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 学生3: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欧洲人试图环绕地球进行航行。 学生4:还有,航海家需要有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师: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但是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现在的历史需要我们来书写,所以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开辟新航路已经势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几位航海家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讲授新课: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原因: ①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 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原来的商路被打断,欧洲人迫切需要打通到中国、印度的新的商路。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本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 价格猛涨到了8—10倍。 — —《世界史·近代史编》 2、客观条件: 造船技术的改进15世纪时的罗盘世界最早的地球仪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向南航行绕过非洲到达东方 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