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简单到复杂-宏观经济学模型

从简单到复杂-宏观经济学模型

从简单到复杂-宏观经济学模型
从简单到复杂-宏观经济学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而“宏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宏观经济学具体包括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一、微观与宏观的预备知识

问题:一定会有两个人同一个月份出生吗?

条件一:只有两个人。答案:不一定。条件二:有13个人以上。答案:一定。

条件一是微观。条件二是宏观。微观正确的,宏观不一定正确。反之亦然。理解不了,就不要再往下看了。

二、基本假设

整个经济体中分为两部分人,一部分称之为消费者(用工资消费),一部分称之为投资者。每个人都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注意,消费者与投资者是抽象的。现实当中消费者同时也可能是投资者,把双重身份的消费者当做两个人,一个人是消费者,一个人是投资者。现实当中投资者肯定是双重身份,既投资也消费。也把投资者分成两个人,把投资收益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投资收益当作他的工资。这样简化之后,消费者就是只用工资消费的人,投资者只投资不消费。

同样的理由,商业银行是纯银行,不消费。政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财政,纯消费者,可以把税收看成这个纯消费者的工资;一部分是央行,纯货币管理者,不消费。

以下开始的模型全部涉及到简单的算账,对算账头疼的也不要再看了。

三、利润与生产过剩

模型一: 假设:整个社会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消费者,一个是投资者。社会全部产品是100个苹果,苹果初始价格1元1个。消费者所有货币数量为0元。投资者货币数量为90元。

经济开始运行:

投资者投资90元,全部用于给消费者发工资,生产100个苹果。每个苹果成本是0.9元。

消费者有90元,买回90个苹果消费。

投资者收回90元货币成本,剩余10个苹果。

剩余10个苹果卖不出去。此现象称之为生产过剩。

四、生产过剩的困境

投资者的困境。产品卖不出去,降价销售,每个苹果卖0.9元,100个苹果卖90元,刚好收回成本。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投资赚不到钱,停止投资。整个经济停止运行。

消费者的困境。产品降价使其暂时得到了消费利益(多得了苹果),但经济停止运行使其收入没有了来源,以后没钱再买苹果。

产品降价,经济停滞,失业增加,这些就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

五、贷款消费与债务积累

模型二: 假设:在模型一假设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银行。一个消费者,一个投资者,一个银行。社会全部产品是100个苹果,苹果初始价格1元1个。消费者所有货币数量为0元。投资者货币数量为90元。银行实有资本(属于自己而非存款)货币10元,存贷款利率均为零。

经济开始运行:

投资者投资90元,全部用于给消费者发工资,生产100个苹果。每个苹果成本是0.9元。消费者有90元,买回90个苹果消费。

投资者收回90元货币成本,剩余10个苹果。

消费者向银行借款10元,购买剩余10个苹果。生产过剩消除。

一个生产消费周期结束,各自持有的货币数量,消费者10元负债;投资者100元,其中10元存银行;银行10元债权,10元存款。下一个周期结束,消费者20元负债;投资者110元,其中20元存银行;银行20元债权,10元存款。

当经济不断循环下去,消费者负债不断增加,债务在积累。当遇到某种原因,银行要求消费者归还贷款,则消费者破产。消费者破产赖账,银行坏账超过其实有资本,银行也破产。银行大批破产是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

六、银行贷款量与通货膨胀

模型三: 在模型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央行。一个消费者,一个投资者,一个银行,一个央行。社会全部产品是100个苹果,苹果初始价格1元1个。消费者所有货币数量为0元。投资者货币数量为90元。银行实有资本(属于自己而非存款)货币10元,存贷款利率均为零。

经济开始运行:

投资者投资90元,全部用于给消费者发工资,生产100个苹果。每个苹果成本是0.9元。

消费者有90元,向银行借20元。银行只有10元,借给消费者后有10元债权,把10元的债权给央行,交换到10元货币,再借给消费者。

消费者手中有110元货币,投资者只有100个苹果。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投资者涨价,苹果1.1元1个。通胀率10%。

消费者消费100个苹果,投资者得到110元货币,利润20元。

一个生产消费周期结束,各自持有的货币数量,消费者20元负债;投资者110元,其中20元存银行;银行10元债权,10元存款,央行10元债权。显然,物价上涨直接由消费者引起,间接由银行贷款过多引起。央行可以控制银行贷款数量来达到控制通胀的目的。

模型四: 跟模型三相同,只是银行贷款的过程不同,不向央行借款。消费者分两次向银行借20元,一次10元。第一次借10元向投资者购买苹果后,投资者把利润10元存入银行。此时银行有了10元存款,再借给消费者。因此不需要向央行借款。通过这个贷款存款循环,银行可以贷出无限多贷款。

一个生产消费周期结束,各自持有的货币数量,消费者20元负债;投资者110元,其中20元存银行;银行20元债权,10元存款。与模型三相同,苹果价格平均上涨到1.1元1个,发生通货膨胀。

显然,通胀不一定是央行通过购买债权投放货币引起。银行通过不断贷款存款也可以增加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货币乘数效应。

央行投放的货币叫做基础货币,通胀不一定是基础货币过多,也可能是银行的货币乘数高。对于货币乘数,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来控制。银行每次有存款存入,央行都要求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存在央行,不许银行放贷。这样一来,银行通过贷款存款增加的货币数是一个收缩的序列。比如10%的存款准备金,100元的存款,银行每次存贷后可贷出的资金数为,90,81,72.9,……。这样一来,银行通过货币乘数放大的贷款数量是有限值,其极限放大倍数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10%的存款准备金率,最多放大10倍。

央行可以用基础货币投放和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银行贷款数量。对于消费者与投资者组成的的市场,可以把央行跟银行的货币扩张看作一回事。因为,无论央行用基础货币投放量控制贷款,还是用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贷款,对于市场来说,没什么区别。央行多投放基础货币,但提高准备金率,照样可以保持银行贷款数量不变。

央行控制贷款数量的指标是CPI,在这个模型里可以看作是苹果价格。也就是说,苹果1元1个的价格由央行来保证,央行通过放松和收紧银行贷款来控制。

七、外汇储备与进出口

模型五:假设:在模型二假设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外国,出现进出口。把进口省略,用纯出口来代替进出口。纯出口等于出口减去进口,负值为纯进口。纯出口相当于贸易顺差,纯进口相当于贸易逆差。外币兑换本币汇率1:1,1元外币相当于1元本币。本国是1个消费者,1个投资者,1个银行。

经济开始运行:

投资者投资90元,全部用于给消费者发工资,生产100个苹果。每个苹果成本是0.9元。

消费者有90元,买回90个苹果消费。

投资者收回90元货币成本,剩余10个苹果。

投资者将剩余10个苹果出口,外国用10元外币购买剩余10个苹果。生产过剩消除。

投资者10元外币跟银行兑换10元本币,利润实现。

一个生产消费周期结束,各自持有的货币数量,消费者0元;投资者100元,其中10元存银行;银行10元外币,10元存款。下一个周期结束,消费者0元;投资者110元,其中20元存银行;银行20元外币,10元存款。当经济不断循环下去,银行的外币不断增加,一直到无穷大。银行的外币可以看作外汇储备。

问题是,如果外国跟本国经济是同一个模型。那么本国过剩的10个苹果卖给了外国,外国就有20个自产的苹果卖不出去,过剩更加严重。世界各国如果都想靠出口消除生产过剩,谁是那个无限提供外币的国家?

八、国债与债务危机

国家财政借款称之为国债。财政花钱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即使投资也是一种消费,在市场中是纯消费者。国债有个特殊性,就是任何人,包括银行都不能对财政逼债,所以财政没有破产一说。

模型六:假设:在模型二的假设上增加一个财政。一个消费者,一个投资者,一个银行,一个财政。社会全部产品是100个苹果,苹果初始价格1元1个。消费者包括财政所有货币数量为0元。投资者货币数量为90元。银行实有资本(属于自己而非存款)货币10元,存贷款利率均为零。

经济开始运行:

投资者投资90元,全部用于给消费者发工资,生产100个苹果。每个苹果成本是0.9元。

消费者有90元,买回90个苹果消费。

投资者收回90元货币成本,剩余10个苹果。

财政发行国债向银行借款10元,购买剩余10个苹果。生产过剩消除。

一个生产消费周期结束,各自持有的货币数量,消费者0元;财政10元负债,投资者100元,其中10元存银行;银行10元国债,10元存款。

下一个周期结束,消费者0元;财政20元负债,投资者110元,其中20元存银行;银行20元国债,10元存款。当经济不断循环下去,财政负债不断增加,债务在积累,国债在增加。无论什么情况,银行不会要求财政归还贷款,财政也不会破产。银行的国债始终是优良资产,不是坏账,银行也没有破产的可能性。

模型七假设:同模型六。但增加一个外国,外币兑换本币1:1。

经济开始运行:

投资者投资90元,全部用于给消费者发工资,生产100个苹果。每个苹果成本是0.9元。

消费者有90元,买回90个苹果消费。

投资者收回90元货币成本,剩余10个苹果。

财政发行国债向银行借款20元(多借10元),除购买剩余10个苹果之外,从外国进口10个苹果。出现贸易逆差。购买外国产品需要付外币,所以银行减少10元外币。

一个生产消费周期结束,各自持有的货币数量,消费者0元;财政20元负债,投资者100元,其中10元存银行;银行20元国债,10元存款,-10元外币。下一个周期结束,消费者0元;财政40元负债,投资者110元,其中20元存银行;银行40元国债,10元存款,-20元外币。

银行外币为负值,意味着要向外国银行借款,除非银行原来有外汇储备。即使有外汇储备,当上述周期不断循环下去,外汇储备也会耗尽,欠大笔外债。国债没人逼债,但外债外国人是可以逼你还的。一旦外国逼债的找上门来,就是所谓的债务危机了。所以,从模型六可以看出,国债可以消除生产过剩,但从模型七也可以看出,国债发多了可能会产生债务危机。因此,发国债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换句话说,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也不必害怕发国债产生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的表现形式:本币对外币急剧贬值,通胀急剧上升。(希腊属于欧元区,债务危机是假的,因为对欧元区属于内债)

九、美国与美元的特殊性

美元是世界货币,对于美国来说,可以直接用本币购买外国产品。因此对于美国来说,美元既是本币,也是外币。美国发国债不需要外汇储备。美国发国债不仅是为本国发,也是为全世界发。美国就是模型五当中那个为全世界提供外币消除生产过剩的国家。尽管各国外汇储

备中也有其它国家货币,但相互抵消后,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由美国提供。

美国提供各国外汇储备,并不白给,需要用产品换。这些产品可以看作是美元铸币税。因此外汇储备越多,给美国交的铸币税也越多。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基础:1.具有世界最强大的制造业(这是最根本的一条)。美国仅制造业产值就相当于中国整个GDP。2.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否则不能容纳那么多送来赚外币的产品。3.世界最强大的军力。世界市场的秩序靠美国维护。

因此,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也可以看作给美国交的保护费。外汇储备越多,交的保护费越多。根据最新外汇储备数字,中国给美国交的保护费最多。即使按照人均计算,达到中国这样人均交1800美元保护费的国家也没几个。

十、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

前边的模型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市场总是生产100个苹果,在苹果价格不变,1元1个的前提下,货币总是100元。实际情况是不可能的。

模型八假设:一个消费者(含财政),一个投资者,一个银行(含央行)。苹果初始价格1元1个,产量按照10%速度递增。除银行外所有人货币数量为0。银行货币无限,但放贷条件是保证苹果价格不变,存贷款利率均为零。

经济开始运行:

投资者向银行借款100元投资,全部用于给消费者发工资,生产110个苹果。

消费者有100元,向银行借款10元,买回110个苹果消费。

投资者还银行贷款100元,自有资本0元,盈利10元。

一个生产消费周期结束,各自持有的货币数量,消费者-10元;投资者10元。苹果产量110个。本周期货币流通量110元。

下一个周期投资者扩大投资至110元,仍然全部给消费者发工资,生产121个苹果。

消费者有110元,还银行贷款10元。然后再向银行借款21元,买回121个苹果消费。

投资者还银行贷款100元,自有资本10元,盈利11元。

第二个周期结束之后,消费者-21元;投资者21元。苹果产量121个。本周期货币流通量121元。

第三个周期结束之后,消费者-33元;投资者33元。苹果产量133个。本周期货币流通量133元。

第十个周期结束之后,消费者-159元;投资者159元。苹果产量259个。本周期货币流通量259元。

第一百个周期结束之后,消费者-13680元;投资者13680元。苹果产量13780个。本周期货币流通量13780元。

显然,当经济不断循环下去,在保持苹果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苹果产量增长,货币流通量也会不断增加。但消费者(包括财政)负债不断增加。投资者的货币资本积累,就是消费者的货币负债积累。

本模型中消费者包括财政。普通消费者负债好,还是财政负债好,这是显而易见的。财政与央行都属于国家管理部门。货币由国家发行,财政借款不过是以一种“借”的形式发行货币罢了。央行的货币借出去,财政的货币花出去,如此而已。

十一、利率为零的基本假设

前边的模型中一直假设银行(包括央行)存贷款利率为零,实际并非如此。现在回过头来解释一下。

开始的基本假设已经把投资者跟消费者完全分开了。即使现实当中是双重身份,也分开为两个人,或两个部分。比如现实当中投资者也是消费者,把他当作两个人:一个是纯消费者,只用工资消费,把投资盈利的一部分视为工资。另一个是纯投资者,只投资盈利不消费。

以上模型之中的投资包含了所有投资,包括放贷收利息。把钱存入银行收利息也是放贷收利息的一种,也属于投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存贷款收取利差也是投资盈利。所以商业银行也分成两部分,投资盈利的部分作为投资者,存贷款利率由市场决定;另一个部分跟央行一样,属于纯货币创造者。

央行的利率属于货币管理的一部分,起的作用仅仅是放松或收紧银根而已。这里的假设是央行不管利率,也不用利率控制银根,投资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所以模型中的纯央行、纯银行存贷款利率为零。

纯央行还包括央行不消费,把央行的消费部分归于财政。

十二、结构性通胀

现实当中商品并非仅仅一种,商品的总体价格并不像模型中的苹果价格那样一目了然。现实当中的商品的价格指标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一种称之为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终端消费商品的价格指数。前述模型中的苹果价格就是消费者价格。

模型九

假设:整个社会中有两种商品,一种是理发,一种是衣服。两个生产者,一个是理发师傅,一个是裁缝师傅。二者互为消费者。理发每年2个人次(包括自己),收入200元。衣服每年生产2件,包括自己穿,收入200元。注意是宏观经济,这两个抽象的人每个都包含大量实际的人,所以自己给自己理发也得付钱,自己买自己生产的衣服也得付钱。

显然,理发100元/人次,衣服100元/件。对于每个人来说,每年消费1件衣服,理1次发。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是(100x1+100x1)/2=100元。类似CPI,以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为通货膨胀指标,以这个指标判断是否发生通胀。

如果其中一种商品每年的生产量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提高,比如说每年生产的衣服加倍,理发次数不变,分几种情况讨论:裁缝师傅的收入不变,始终是200元。那么衣服价格每年下降一半。货币总量始终是400元。

第1年,理发100元/人次,衣服100元/件。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1件衣服,理1次发。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是(100x1+100x1)/2=100元。

第2年,理发100元/人次,衣服50元/件。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2件衣服,理1次发。

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是(50x2+100x1)/3=66.6元。

第3年,理发100元/人次,衣服25元/件。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4件衣服,理1次发。

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是(25x4+100x1)/5=40元。

显然,发生了通货紧缩。裁缝师傅的收入加倍,第1年200元,第2年400元,第3年800元。那么衣服价格不变。货币总量是400元,600元,1000元。

第1年,理发100元/人次,衣服100元/件。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1件衣服,理1次发。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是(100x1+100x1)/2=100元。

第2年,理发100元/人次,衣服100元/件。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2件衣服,理1次发。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是(100x2+100x1)/3=100元。

第3年,理发100元/人次,衣服100元/件。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4件衣服,理1次发。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是(100x4+100x1)/5=100元。

显然,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但货币总量每年都增加。另一点要指出,增加的衣服都让裁缝自己享受,显然不合理,在市场中也不可能。

裁缝与理发师收入同等增加,第1年200元,第2年300元,第3年500元。那么衣服价格下降,理发价格上涨。货币总量同上。

第1年,理发100元/人次,衣服100元/件。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1件衣服,理1次发。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是(100x1+100x1)/2=100元。

第2年,理发150元/人次,衣服75元/件。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2件衣服,理1次发。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是(75x2+150x1)/3=100元。

第3年,理发250元/人次,衣服62.5元/件。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4件衣服,理1次发。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是(62.5x4+250x1)/5=100元。

按指标判断,既无通胀也无通缩,而且每个人都平均享受了商品。但是,理发涨价了,结构性通胀。

计量经济学系列课件2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

§2.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回归分析是要通过样本所估计的参数来代替总体的真实参数,或者说是用样本回归线代替总体回归线。尽管从统计性质上已知,如果有足够多的重复抽样,参数的估计值的期望(均值)就等于其总体的参数真值,但在一次抽样中,估计值不一定就等于该真值。那么,在一次抽样中,参数的估计值与真值的差异有多大,是否显著,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检验。主要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及参数的区间估计。 一、拟合优度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顾名思义,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检验的方法,是构造一个可以表征拟合程度的指标,在这里称为统计量,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从检验对象中计算出该统计量的数值,然后与某一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检验结论。有人也许会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已经保证了模型最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为什么还要检验拟合程度?问题在于,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做得最好的并不一定就是高质量的。普通最小二乘法所保证的最好拟合,是同一个问题内部的比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所表示优劣是不同问题之间的比较。例如图2.3.1和图2.3.2中的直线方程都是由散点表示的样本观测值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对于每个问题它们都满足残差的平方和最小,但是二者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 ....... .. 图2.3.1 图2.3.2 1、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已知由一组样本观测值),(i i Y X ,i =1,2…,n 得到如下样本回归直线 i i X Y 10???ββ+= 而Y 的第i 个观测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Y Y y i i -=可分解为两部分之和: i i i i i i i y e Y Y Y Y Y Y y ?)?()?(+=-+-=-= (2.3.1) 图2.3.3示出了这种分解,其中,)?(?Y Y y i i -=是样本回归直线理论值(回归拟合值)与观测值i Y 的平均值之差,可认为是由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i i i Y Y e -=是实际观测值与回归拟合值之差,是回归直线不能解释的部分。显然,如果i Y 落在样本回归线上,则Y 的第i 个观测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全部来自样本回归拟合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即完全可由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和答案

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 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 40 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 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 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 0.7 ; B、边际储蓄倾向为 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4; D 、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 C=80+0.8Y,如果消费增加 100 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 100 亿元; B、减少 100 亿元; C、增加 500 亿元; D、减少 500 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 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 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 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 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 IS 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 10万亿元,总需求为 8 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 6%,通货膨胀率为 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 10 亿元,会使 IS 曲线 A、右移 10 亿元 B、左移 10 亿元 C、右移 10 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 10 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

字母定义: X:出口M:进口NX=X-M:净出口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性支出 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入T=To-Tr 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NX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Yd=Y-T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消费者,企业) Y=C+I (支出) Y=C+S (收入)(总需求=总供给)I=S 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 Y=C+I+G (支出) Y=C+S+T (收入)I=S+T-G 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Y=C+I+G+(X-M) 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二、产品市场 消费函数: c=α+βyα:自发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MPC), y是可支配收入,Yd=Y-T 储蓄函数:s=y-c=y-(α+βy)= -α+(1-β)y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1、两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c=α+βy; 联解得:y=(α+i)/(1-β) 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为投资乘数,k=1/(1-β) 2、三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g; c=α+βYd=α+β(y-t);联解得:y=(α+i+g-βt)/(1-β) Yd=y-t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 税收乘数:kt=-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3、四部门的收入函数进口函数m=mo+ry ;出口函数x=Xo-ry y=1/(1-β+r)*(α+i+g-βt+βtr+x-mo) 对外贸易乘数:k=1/(1-β+r)

所有计量经济学检验方法(全)

计量经济学所有检验方法 一、拟合优度检验 可决系数 TSS RSS TSS ESS R - ==12 TSS 为总离差平方和,ESS 为回归平方和,RSS 为残差平方和 该统计量用来测量样本回归线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该统计量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调整的可决系数)1/() 1/(12---- =n TSS k n RSS R 其中:n-k-1为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n-1为总体平方 和的自由度。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 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作出推断。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H 0:β1=β2=β3=…βk =0 H 1: βj 不全为0 统计量 )1/(/--= k n RSS k ESS F 服从自由度为(k , n-k-1)的F 分布,给定显著性水平α,可得到临 界值F α(k,n-k-1),由样本求出统计量F 的数值,通过F>F α(k,n-k-1)或F ≤F α(k,n-k-1)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 0,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成立。 三、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 对每个解释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决定是否作为解释变量被保留在模型中。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H0:βi =0 (i=1,2…k );H1:βi ≠0 给定显著性水平α,可得到临界值t α/2(n-k-1),由样本求出统计量t 的数值,通过 |t|> t α/2(n-k-1) 或 |t|≤t α/2(n-k-1) 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0,从而判定对应的解释变量是否应包括在模型中。 四、参数的置信区间 参数的置信区间用来考察:在一次抽样中所估计的参数值离参数的真实值有多“近”。 统计量 )1(~1??? ----'--= k n t k n c S t ii i i i i i e e βββββ 在(1-α)的置信水平下βi 的置信区间是 ( , ) ββααββ i i t s t s i i -?+?2 2 ,其中,t α/2为显著性 水平为α、自由度为n-k-1的临界值。 五、异方差检验 1. 帕克(Park)检验与戈里瑟(Gleiser)检验 试建立方程: i ji i X f e ε+=)(~2 或 i ji i X f e ε+=)(|~|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加入时间:浏览:3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0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经济学类、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 开课分院、系:经济分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本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所以该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后果作为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课程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危机的根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还对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进行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以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和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为背景,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国民收入的各个总量中,最基本的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本章说明的是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各个国民收入总量及其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乘数原理。 【教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包含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四个市场,只涉及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关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者总收入如何被决定的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说明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其内容包括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word版本

精品文档 字母定义: X:出口M:进口NX=X-M:净出口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性支出 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入T=To-Tr 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NX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Yd=Y-T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消费者,企业) Y=C+I (支出) Y=C+S (收入)(总需求=总供给)I=S 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 Y=C+I+G (支出) Y=C+S+T (收入)I=S+T-G 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Y=C+I+G+(X-M) 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二、产品市场 消费函数: c=α+βyα:自发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MPC), y是可支配收入,Yd=Y-T 储蓄函数:s=y-c=y-(α+βy)= -α+(1-β)y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1、两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c=α+βy; 联解得:y=(α+i)/(1-β) 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为投资乘数,k=1/(1-β) 2、三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g; c=α+βYd=α+β(y-t);联解得:y=(α+i+g-βt)/(1-β) Yd=y-t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 税收乘数:kt=-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3、四部门的收入函数进口函数m=mo+ry ;出口函数x=Xo-ry y=1/(1-β+r)*(α+i+g-βt+βtr+x-mo) 对外贸易乘数:k=1/(1-β+r) 三、货币市场 投资函数:i=e-dr e:自主投资,-dr,投资需求与利率有关,r,利率货币需求 两部门经济中: 1、货币需求 Y=(α+i)/(1-β)= (α+e-dr)/(1-β) r=(α+e)/d-(1-β)y/d IS曲线 2、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量L=(ky-hr)P P为价格指数m=ky-hr实际货币量 则有y=hr/k+m/k R=ky/h-m/h LM曲线 精品文档

计量经济学 Chow(邹氏)检验 检验模型是否存在结构性变化 Eviews6

数学与统计学院实验报告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学号:姓名: 实验课程:计量经济学指导教师: 实验类型(验证性、演示性、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实验时间:2017年 3 月15 日 一、实验课题 Chow检验(邹氏检验)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 建立财政支出模型 表1给出了1952-2004年中国财政支出(Fin)的年度数据(以1952年为基期,用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后得数据)。试根据财政支出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建立相应的模型。 表1 obs Fin obs Fin obs Fin 1952 173.94 1970 563.59 1988 1122.88 1953 206.23 1971 638.01 1989 1077.92 1954 231.7 1972 658.23 1990 1163.19 1955 233.21 1973 691 1991 1212.51 1956 262.14 1974 664.81 1992 1272.68 1957 279.45 1975 691.32 1993 1403.62 1958 349.03 1976 656.25 1994 1383.74 1959 443.85 1977 724.18 1995 1442.19 1960 419.06 1978 931.47 1996 1613.19 1961 270.8 1979 924.71 1997 1868.98 1962 229.72 1980 882.78 1998 2190.3 1963 266.46 1981 874.02 1999 2616.46 1964 322.98 1982 884.14 2000 3109.61 1965 393.14 1983 982.17 2001 3834.16 1966 465.45 1984 1147.95 2002 4481.4 1967 351.99 1985 1287.41 2003 5153.4 1968 302.98 1986 1285.16 2004 6092.99 1969 446.83 1987 1241.86 步骤提示: (1)做变量fin的散点图,观察规律,看在不同时期是否有结构性变化。

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 【单选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商品总产量是指(A)。 A、GDP B、恩格尔系数 C、基尼系数 D、戴尔指数 2 【单选题】谁最早给宏观经济学下定义(D) A、马歇尔 B、凯恩斯 C、萨缪尔森 D、夏皮罗 3 【多选题】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ABC)。 A、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 B、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C、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规律 D、采用个体分析的方法 4 【判断题】《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的 代表作。(×) 5 【判断题】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就是CPI。(√) 合成谬误和市场非出清 1 【单选题】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C)叫菜单成本。 A、成本下降 B、额外收入 C、成本负担 D、收入下降 2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关于合成谬误正确的是(C)。

A、合成谬误中,总体等同于个体的叠加 B、合成谬误中,每个人个体其实都是非理性的 C、合成谬误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D、合成谬误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3 【单选题】为什么会银行挤兑( D) A、国家经济崩溃 B、货币大量贬值 C、银行经营不善 D、社会谣言传言 4 【判断题】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总能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点,从而导致市场出清。(×) 5 【判断题】每个人在银行挤兑过程中采取的是一种理性的举动。(√)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 1 【单选题】凯恩斯的着作是宏观经济学的发端。(C) A、《货币改革论》 B、《论概率》 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D、《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 2 【单选题】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包括(B)。 A、市场组织应当是自由放任的 B、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 C、市场应当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 D、需求和供给能达到均衡而促使市场出清 3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帕累托有效性的含义(C) A、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不均衡点 B、需求曲线的最高点 C、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均衡点 D、供给曲线的最高点

宏观经济学相关公式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汇总 专题二 国民收入核算 一、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 GDP=C+I+G+(X-M), 即: GDP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2、收入法核算GDP ——把企业为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向居民户支付的所有收入加总求和来衡量GDP 。 GDP=工资或薪金+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1、GDP -折旧=NDP (刺激投资时一般加速折旧,造成GDP 和GNP 差值增大) 2、NDP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 3、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I 4、PI -个人所得税=DPI 三、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㈠、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 :Y C I Y C S C I C I S G D Y P S =+?? =+??+==+===?-从支出的角度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总支出总产出度: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恒等 ㈡、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 :)Y C I G Y C S T T C I I G G S T I S T G T G S Y C T =++??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表示政府净收入即表示政储蓄投资等府储蓄恒 ㈢、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r r r r Y C I G X M Y C S T K C I G X M I G X M S T K I S T G M C S T X K K Y =+++-?? =+++??+++-==++-=++=+--+?-++++即从支出的角度从收入的角度:储蓄投资恒等 投资和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相等 专题三 消费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GDP=NDP=NI=PI ) 一、均衡产出

宏观经济学公式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M X G I C GDP -+++= 收入法:T S C GDP ++= 2.国民收入恒等式: T S C M X G I C ++=-+++)( 消去C ,得到: T S M X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 T S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 S I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 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I=S (两部门)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 ⑴消费函数:)(Y C C = 平均消费倾向:Y C APC = 边际消费倾向:Y C MPC ??= =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⑵储蓄函数:)(Y S S =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Y C βα+= 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Y S C Y ++=+=βα ∵0I I S == (I 0为自主投资) 于是 0I Y Y ++=βα ? β α-+= 10I Y ——(Ⅰ) 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C Y += ∴Y Y Y C Y S )1()(βαβα-+-=+-=-= Y C βα+=)] ([Y C C =即S I =S I Y +=

又∵)(0I I S == ∴0)1(I Y =-+-βα β α-+= ?10I Y ——(Ⅱ) 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Ⅰ)式等于(Ⅱ)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G=G 0, T=T 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Y d =Y=T 0,于是有: )(0T Y Y C d -+=+=βαβα 于是:0 00)(G I T Y Y G I C Y ++-+=++=βα β βα-++-= 10 00G I T Y ——很重要的推导基础 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 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 β -= 11 dI dY ,即为投资乘数。 于是由于投资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 -? ?=?111I I Y ⑵政府购买乘数:对G 求导 β -= 11 dG dY ,即为政府购买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购买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 -? ?=?111G G Y ⑶税收乘数:对T 求导 β β--=1dT dY ,即为税收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税收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β β -?- =-- ??=?11T T Y ⑷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支出同时变动。即,把⑵和⑶中乘数相加: 1)1(11=--+-β ββ,也就是说,平衡预算乘数为 1。于是,政府支出及税收同时变动ΔG (或ΔT )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为:

宏观经济学 公式总结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 P21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 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 即:GNP=GDP+NFP 2 P22 国内生产净值NNP 。 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公式为 NNP=GNP-D 3 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 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5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个 人所得税+各种所得税 6 p23 价格指数=某一年度的名义变 量值/实际变量值 7 p25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A 支出法 GDP=C+I+G+NX (其中NX表示净出口) B p26 收入法 GDP=要素收入+间接税=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间接税 C 增值法 GDP=各部门的增加值的和 8 p29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经济恒等式1)简单的两部门(只包括生产和消费)经济恒等式:C+S=Y=C+I 或 S=I 2)三部门的经济恒等式:政府的作用 I+G=S+T 即I=S+T-G。其中T-G是 政府的储蓄。T>G时,差额为预算盈余, T1)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d 14平均储蓄倾向APS=S/Yd 边际储蓄倾向 MPS=ΔS/ΔYd =1-b 储蓄函数:S=Yd-C=-a+(1-b) Yd 15 p42 APC+ APS=S/Yd +C/Yd=1 MPS+MPC=ΔC/ΔYd+ΔS/ΔYd=1 16 p47使用消费函数Y=a+I/1-b 17储蓄函数Y=1/S(I-So)=(1/1-b)/(a+I) 18 p30投资乘数K=ΔY/ΔI=1/1-b 19 p31 Yd=Y-T+Tr 其中T表示税收,Tr转移支付 20 p52政府的收入来源于税收: A定量税收:T=To B.比例税T=To+tY 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的购买支出G和 转移支付T. 21p52(1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均衡收入: Y=C+I+G I+G=S+T 得:C=a+bY=a+b(Y-T) 2)三部门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国在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 即:GNP=GDP+NFP 2.国内生产净值NNP 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 公式为NNP=GNP-D 3.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各种所得税 6.价格指数=某一年度的名义变量值/实际变量值 7.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A支出法GDP=C+I+G+NX(其中NX表示净出口) B.收入法GDP=要素收入+间接税=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间接税 C.增值法GDP=各部门的增加值的和 8.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经济恒等式 1)简单的两部门(只包括生产和消费)经济恒等式:C+S=Y=C+I或S=I

2)三部门的经济恒等式:政府的作用I+G=S+T即I=S+T-G。 其中T-G是政府的储蓄 T>G时,差额为预算盈余,T

宏观经济学常用公式

宏观经济学常用公式 公式名称 两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 四部门经济 无税收 固定税 比例税 无税收 固定税 比例税 各参数的含义 :均衡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工资率;业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充分就:实际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程度;: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折旧;:国外要素支出净额 :均衡国民收入;进口乘数;:出口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消费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投资乘数;; :价格,或称价格指数利率变化的敏感系数;: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重;:交易动机货币需求占:利率;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边际投资倾向,或称:自主投资; :国民收入;:税率;支付;:本国居民对外国转移:政府转移支付;;:自主税收,或固定税:可支配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自主消费;e f f I P e X R T C G I d Y Y w U U R D NFP M K K K K K K K P h k r d e y t K Tr T Y εβαm 0r 国民生产总值 ①各部门增加值合计 折旧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租金利息工资=-+++=+++++=)(M X G I C GDP ; ②NFP GDP GNP +=; ③P D GDP NDP -=;④P D GNP NNP -=; ⑤政府补助金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NNP NI ;⑥利息收入移支付政府及企业给个人的转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NI PI ;⑦非税支付个人所得税--=PI PDI 奥肯定律 )(U U Y Y Y f f --=-σ , :奥肯系数)(σ 国民经济均衡条件 S I I C Y I C S C S C I C ==+==+=+=+=+++=+=储蓄:投资总支出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利润租金利息工资国民收入国民产出:: ) (G T S I G I C Y G I C T S C T S C G I C r -+=+=++==++=++=++=++=政府储蓄):储蓄(私人储蓄投资总支出: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国民产出 ) ()() ()(r r r K X M G T S I M X G I C Y M X G I C K T S C K T S C M X G I C +-+-+=++=-+++==-+++=+++=+++=-+++=外国对本国储蓄:政府储蓄储蓄(私人储蓄投资总支出: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国民产出 消费函数 Y C βα+= )100(<<>βα, ) (T Y Y C d -+=+=βαβα tY T Y Y C d --+=+=0(βαβα 储蓄函数 Y C Y S )1(βα-+-=-= 投资函数 dr e I -= )00(>>d e , 进口函数 mY M M +=0 出口函数 0X X = 边际消费倾向 β=??= Y C MPC 1=+MPS MPC 边际储蓄倾向 β-=-=??= 11MPC Y S MPS 1=+MPS MPC 平均消费 βαβα+=+== Y Y Y Y C APC 1=+APS APC 平均储蓄 APC Y S APS -== 1 1=+APS APC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讲解学习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汇总 国民收入核算 一、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 GDP=C+I+G+(X-M), 即: GDP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2、收入法核算GDP ——把企业为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向居民户支付的所有收入加总求和来衡量GDP 。 GDP=工资或薪金+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1、GDP -折旧=NDP (刺激投资时一般加速折旧,造成GDP 和GNP 差值增大) 2、NDP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 3、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I 4、PI -个人所得税=DPI 三、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㈠、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 :Y C I Y C S C I C I S G D Y P S =+?? =+??+==+===?-从支出的角度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总支出总产出度: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恒等 ㈡、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 :)Y C I G Y C S T T C I I G G S T I S T G T G S Y C T =++??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表示政府净收入即表示政储蓄投资等府储蓄恒 ㈢、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r r r r Y C I G X M Y C S T K C I G X M I G X M S T K I S T G M C S T X K K Y =+++-?? =+++??+++-==++-=++=+--+?-++++即从支出的角度从收入的角度:储蓄投资恒等 投资和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相等 消费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GDP=NDP=NI=PI ) 一、均衡产出 y E y c i E c i =??=+? =+? 以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的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 ? 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 UI-Unintended investment )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 二、投资等于储蓄 :,E c i y c i y i s =+?? =+??=? 1 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 2 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3 均衡条件:E=或 注意:与国民收入核算I=S 的不同 此处的i=s 中,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这是一种均衡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两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宏观经济学公式

宏观经济学公式 1.Y=C+I+G+NX Y=C+I+G+(X-M) 2真实GDP二P(基年价格)*Q 名义GDP二P(现期价格)*Q 3. GDP平减指数二名义GDP/真实GDP*100% 4. 第二年通货膨胀率=(第二年GDP 平减指数-第一年GDP 平减指数)/ 第一年GDP 平减指数*100% 5. 消费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6. 第二年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 7. 今年的美元数量=T 年美元的数量*(今年的物价水平/T 年的物价水平) 今天的美元/今天的CPI=T 年的美元/T 年的CPI 8.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 9. Y(产量)=AF(L,K,H,N)Y/L二AF(1,K/L,H/L,N/L) 10?封闭经济条件下:Y二C+l+G Y-C-G(国民储蓄,储蓄)=I S(储蓄)=1 S=(Y-T-C)+(T-G),其中(Y-T-C)为私人储蓄,(T-G)为公共储蓄或政府储蓄 11. 预算盈余:T-G>0 预算赤字:T-G<0 12. FV=PV*(1+r)A N PV=FV/(1+r)A N (贴现)

FV=FV/(1+r)A N*(1+r)A N FV 为未来值,PV 为现值 13. 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 *100%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 成年人口=劳动力+非劳动力 14. M=R(1+(1-r)A2+、、、、、、、、、+(1-r)A n)二R/r二R*1/r(00 贸易 赤字:E-M<0 19. 整体经济:NCO=NX,NCO: 资本净流出或国外净投资 20. Y-C-G=I+NX S=I+NX S=I+NCO NCO二S-l S>I,NCO>0,购买外国资产;S < I , N CO < 0 ,国内投资筹资 21. 真实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价格/国外价格即:真实汇率=(e*P)/P* 22. 一美元购买力1/P=e/P* 1=eP/P* e=P*/P 23. NX=NCO=S-I 贸易政策不影响贸易余额即直接影响进口或者出口的政策并不改变净出口 24. 产量的供给量二自然产量率+a(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物价水平) 25. 支出乘数公式:政府购买变动=20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计算公式-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M X G I C GDP -+++= 收入法:T S C GDP ++= 2.国民收入恒等式: T S C M X G I C ++=-+++)( 消去C ,得到: T S M X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 T S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 S I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 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I=S (两部门)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 ⑴消费函数:)(Y C C = 平均消费倾向:Y C APC = 边际消费倾向:Y C MPC ??=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⑵储蓄函数:)(Y S S =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Y C βα+= 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Y S C Y ++=+=βα ∵0I I S == (I 0为自主投资) 于是 0I Y Y ++=βα ? β α-+=10I Y ——(Ⅰ) 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C Y += ∴Y Y Y C Y S )1()(βαβα-+-=+-=-= Y C βα+=)]([Y C C =即S I =S I Y +=

又∵)(0I I S == ∴0)1(I Y =-+-βα β α-+=?10I Y ——(Ⅱ) 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Ⅰ)式等于(Ⅱ)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G=G 0, T=T 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Y d =Y=T 0,于是有: )(0T Y Y C d -+=+=βαβα 于是:0 00)(G I T Y Y G I C Y ++-+=++=βα β βα-++-=1000G I T Y ——很重要的推导基础 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 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 β -=11dI dY ,即为投资乘数。 于是由于投资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111I I Y ⑵政府购买乘数:对G 求导 β -=11dG dY ,即为政府购买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购买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β-?=-? ?=?111G G Y ⑶税收乘数:对T 求导 β β--=1dT dY ,即为税收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税收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ββ -?-=--??=?11T T Y ⑷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支出同时变动。即,把⑵和⑶中乘数相加: 1)1(11=--+-β ββ,也就是说,平衡预算乘数为1。于是,政府支出及税收同时变动ΔG (或ΔT )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