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分析》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分析》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分析》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分析》

Ⅰ.总体评价

甲卷

一、总体评价

命题依据《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及《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试卷结构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主旨的指导思想。试题在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的前提下,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对高中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考虑了不同省(自治区)的教学实际。

2013年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课标理综甲卷的省(自治区)有宁夏、云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贵州、青海和西藏。从抽样统计数据看,2013年全卷的难度比2012年稍难,必考题中非选择题难于选择题。和前几年一样,同一学科不同选考题间存在着难度差异,不同试题的选考人数也存在差异(见表1、表2和表3)。

表l 2008年-2013年全卷的抽样统计数据

1

表2 2013年课标甲卷不同类型试题的抽样统计数据

注:上表中选做题的数据为均值。

表32013年课标甲卷选做题的抽样统计数据

二、试题特点

(一)物理

1.注重对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

试卷考查的知识内容分布平衡,必考题中力学部分约占48%,电

磁学约占52%。试卷注重对学科主干内容的考查,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物理试题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和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核为目的的命题初衷。

在加强能力考查时,注意发挥题型的功能。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突出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减少数学运算的繁度和难度;实验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计算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复杂物理过程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理论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物理模型符合实际情况,与现代科学和技术联系密切,引导考生关心生活中的物理,关注科技发展前沿。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能力,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三维培养目标的要求。这类问题较全面地考查了各种能力,同时对中学物理教学也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比如,第2l题以事故多发的公路急转弯处为背景,适当加以简化,对道路、车辆行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公路有弯道,弯道处要限速是常识,绝大多数考生对把弯道简化为圆弧的做法不生疏;与教材上火车转弯的情况类似,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也是学过的。但考生若更深入的思考:汽车通过时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的含义是什么?路面哪侧高?车辆会向内侧滑动吗?车辆何种情况下开始做离心运动?当路面结冰时呢?把这些都结合起来,考生必须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3.注重对运用图形图像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文字、图形(图线、图像)、函数关系式是表达物理规律的常用表述方式,今年试题加大了用图形、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物理规律、

3

4

状态和过程的考查。试题情境以图像或图表方式呈现,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如第25题的大多数已知条件通过木板的速度图线呈现。物块在木板上的运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木板通过摩擦力拖着物块向前运动,当达到共同速度后,进入第二阶段,即物块相对于木板向前运动。最后两者先后停止。第二阶段的运动情况需要对物理过程进行仔细的分析,才能确定物块是与木板相对静止还是向前滑动,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种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分析与图线表示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准确、迅速地解决物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4.注重实验基础,渗透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注重对基本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第22题“探究弹簧弹性势能和伸长量的关系”,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的分析等基本实验能力,体现了一定的探究性。“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不是《考试大纲》中指定的实验,但涉及的原理不复杂,考查了考生实验设计、测量仪器选取、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本题引导考生设计的实验中利用讨论s-x ?关系来讨论p E ,与x ?的关系,巧妙地避开了在数据处理中因二次方关系而可能引起的作图困难。

(二)化学

1.必考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试题以化学“必修1”、“必修2”和“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的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涉及内容包括:物质分类、化学用语、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离平衡与pH 、热化学、电化学、重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化学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计算等。这对于在新课改中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落实,有良好的导向。

2.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对利用信息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考查《考

试说明》规定考生要具备“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在其中明确指出“能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第1l、27、36、37和38题,试题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新型原电池、无机药物的纯化工艺、废旧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新型超导体的晶体结构,以及新型液晶材料合成路线等生产生活实际,信息形式多样,包括文字描述的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物质参数表格以及转化流程图、反应装置图等形式,充分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解决化学问题能力。

3.以化学实验和工艺生产为情境,加强探究和应用能力考查

第26题,用实验室合成正丁醛的反应、实验装置和有关数据,创设了新情境,意在考查考生应用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重点考查了考生对蒸馏及分离提纯的实验目的、反应原理、装置的名称、仪器的选择、正确操作、计算产率等知识掌握情况。第27题以锌锰电池材料的再生利用工艺为背景,考查内容涉及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与电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配平,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反应条件对产物的控制与影响等。设置这些问题,其主要目的是要求考生利用基础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业生产的问题,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4.创设考查平衡移动原理试题的新方法

第28题作为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及其应用的试题,考查了以化合物在给定温度下的分解反应,考查了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平衡常数计算和反应速率等知识,其特点是强化考查考生观察分析数据并归纳总结反应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新颖,在考查原理理解与应用、基本物理量的数学表达与计算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生物

1.注重基础和对学科主于知识的考查

生物部分的选择题涉及细胞内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和分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免疫以及遗传方面的有关实验等,非选择题考查了实

5

验分析、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遗传基本规律等。试题所考查的内容都是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2.注重对实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的考查

如第29题的第2、3、4问要求考生综合分析试管中出现的实验结果,分析原因或得出结论,考查了考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正确表述的能力。第30题考查了考生利用胰岛素的知识来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细胞内胰岛素加工的场所。第39题是选考题,该题在关注实验能力的同时,其第3问对考生的推理能力进行了很好的考查,试题的设计思路受到肯定。

3.试题难度梯度设计合理,有利于区分考生

整套试题来看,选择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非选择题每一题中既有对基本知识的考查,也有对分析、推理应用能力的考查。例如第30题,关于血糖调节的考查,第1问要求考生回答:空腹时血糖的来源,第3问要求考生指出:胰岛素在细胞中加工的场所,属于基本知识考查。而第2问要求考生回答: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出现差异的原因,则属于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这样不同水平的考生整个试题便会得到不同的分数,有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再如第32题,第1问要求考生指出:学生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定律,学生基本都能拿到分数,第3问可能有部分学生会丢分,而第2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乙卷

一、总体评价

2013年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课标理综乙卷的省有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和江西等。从抽样统计数据看,2013年全卷的难度比2012年稍难,必考题中非选择题难于选择题。和前几年一样,同一学科不同选考题间存在着难度差异,不同试题的选考人数也存在差异(见表1、表2和表3)。

6

表1 2008-2013年课标理综乙卷全卷的抽样统计数据

表2 2013年课标乙卷不同类型试题的抽样统计数据

注:上表中选做题的数据为均值。

7

表3 2013年课标乙卷选做题的抽样统计数据

二、试题特点

(一)物理

1.注重物理过程的考查

试卷非常重视物理过程的设计,将具体概念和规律的考查置于精心设计的物理过程中,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4题以伽利略斜面实验为载体,考查考生分析和归纳结论的能力。第24题以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最简单的运动学模型作为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成图像,并应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第25题从电流和加速度的定义出发,研究金属棒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相关参量的表达式,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第33(2)题设计两个带有阀门的连通的直立气缸装置,“重新达到平衡后”活塞的位置需要考生自行判断。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处理,接下来的分析将无从着手。

2.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注重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与科学研究的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突出物理学科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能够激发考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部分试题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合理简化,建立应用中学8

物理知识所能解决的模型,考查考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21题以“辽宁号”航空母舰载机着舰阻拦系统试验成功的重大科技成果为素材,将中学物理与实际情境巧妙融合,综合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试题有利于深化考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体现了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

3.创新试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加强图像和图表的运用

试卷在试题情境的呈现方式上做了相应的改进与尝试,将部分信息通过图像和图表方式呈现。这有助于培养和加强考生借助于图示进行物理思考或推理的能力,使考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更清晰和直观。同时,试题情境以图像或图表方式呈现,考查了考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如第17题、第19题。

4.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试卷注重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基本实验器材和仪表的正确使用、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和有效数字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境,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和运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22题通过理解实验装置与原理、游标卡尺读数、推导测量公式、判断误差性质等多个方面,考查考生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对实验装置与原理的理解、对实验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实验误差的理解。利用光电门替换常用的打点计时器,体现了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思想。第23题考查多用电表原理和操作规范,体现了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

(二)化学

1.必考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试题以化学“必修1”、“必修2”和“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的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涉及内容包括:物质分类、化学用语、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离平衡与pH、热化学、电化学、重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化学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计算等。这对于在新课改中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

9

法的落实,有良好的导向。

2.融合模块知识,尝试学科间综合,考查综合能力

充分考虑了这些模块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将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融合,考查考生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第27题将“必修2”中的融合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选修3”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第28题将化学中的电化学与物理中的电学相结合,要求考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二甲醚输出的电子数和电量,再通过物理电学中学过的知识,计算单位质量二甲醚输出的电能,以比较不同有机燃料电池的优劣,考查考生的学科间综合能力。

3.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信息素养

第7、27、36、28和38题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材料的可再生利用、新型能源、工艺流程、药物合成路线等实际,情境真实、新颖,以流程图、反应转化图、物质性质数据、有机反应通式等方式给出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高层次的合成反应,而且也包括新型的研究方法、新的工业生产过程以及新的应用。同时信息形式多样,包括文字描述的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物质参数表格以及转化流程图、反应装置图等形式。这些试题要求考生提炼新的知识或发现新知识的某些特征,并结合已有知识,合理应用新信息进行推理,以解决新的复杂的化学问题。由于题目信息的陌生性和复杂性,对大多数考生而言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因而这些试题能够较好地考查考生能力水平的,也是难度最大、区分度最好的试题。

4.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2013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继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例如第7题和第11题与生活相关,第27题和第28题以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利用以及二甲醚的工业生产为情境,将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概念与原理、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巧妙地融合于试题之中,既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同时试题呈现的情境向考生传递了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以及为提

10

高生活质量做出的贡献,体现了化学科学的基础地位和广泛应用价值。

(三)生物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物质运输、免疫调节、生态以及验证实验等内容。非选择题考查了植物生理、动物生理、遗传及生态方面的内容。生物学科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能力考查的意识,如选择题的第4题,以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为背景,考查了考生从曲线图和关系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相关知识做出判断的能力。第6题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以验证实验为载体,主要考查考生对分离定律本质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设计方面的内容,试题的综合性比较强。

2.体现稳妥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

课标乙卷努力贯彻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从考后的社会反映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且试卷中的第6题、第29题(3)、第30题(3)和第31题均受到好评,认为其设计思路新颖,值得回味。第31题的第(l)和(2)问之间在难度方面保持着一定的梯度,第(1)问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为第(2)问的解答“搭桥”,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第(2)问不但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其设计在新颖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方面也是值得肯定的。

11

Ⅱ.试题分析

甲卷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答案】 C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内容涉及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有关内容。DNA分子和RNA分子都依靠氢键来维持其高级结构,因此,选项A不合题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所以,选项B不合题意。在所有细胞器中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少量DNA,其他细胞器比如核糖体是不含DNA的,所以,选项D也不合题意。不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遗传信息传递和新陈代谢系统,所以,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依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本题的抽样统计难度为0. 553,区分度为0.338。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

【分析】本试题考查叶绿素的知识,考查考生对叶绿素分子组

12

分和功能的理解。

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者分子组分有差异,但都含有镁元素,故选项A的叙述是正确的。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很少吸收绿光,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蓝紫光区、红光区吸收光的波长与峰值是不相同的;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用于水分解成氧和[H],并在有光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AP。因此,选项B和选项C中关于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的叙述是正确的。植物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大部分绿光被反射出来,很少一部分被叶绿体色素吸收,所以选项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正确选项是D。

本题的抽样统计难度为0. 887,区分度为0.349。

3.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答案】 C

【分析】本题涉及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呼吸作用和细胞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内容。综合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的化能异养微生物,细胞无线粒体,能依赖细胞膜上的电子传递链进行有氧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细菌为原核细胞,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初级代谢的酶类,细菌呼吸有关的酶及其代谢都属于初级代谢,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有些细菌还含有质粒,但只编码一些没有明确生理功能的酶类,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为CO2和H2O,厌氧呼吸作用的产物为CO2和酒精,所以,选项D也不符合题意。破伤风

13

芽孢杆菌是原核的厌氧微生物,适宜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本题的抽样统计难度为0. 615,区分度为0.370。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 A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免疫细胞以及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的理解。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分布在血液、淋巴等组织中,免疫物质包括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大分子物质,其本质是蛋白质,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本题的解题思路: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不属于淋巴细胞,选项A的描述中把吞噬细胞视为淋巴细胞是错误的,符合题意要求。血液中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随血液和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完成免疫功能。选项B的描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要求。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选项C的描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要求。抗体是大分子物质,其跨膜运输方式是胞吐作用,选项D的描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要求。

本题的抽样统计难度为0. 565,区分度为0.417。

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答案】C

1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遗传物质证明的理解能力。孟德尔时代和摩尔根时代还不知道遗传物质是什么;DNA的X光衍射实验是进行DNA结构研究的一个内容,这时已知DNA是遗传物质;只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才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所以选项A、B和D不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选项C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本题的抽样统计难度为0. 739,区分度为0.345。

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酶、酶促反应和细胞分化知识的理解能力。细胞分化是指一个细胞(如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产生各种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的各种细胞的过程,其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酶一般也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即不同细胞之间存在的酶可以不同,但所有的细胞都有要维持其生命(这是所有细胞类型都需要的基本功能)这一共同的特征,这一特征所需的酶是共同的,如有关能量代谢的酶等。酶促反应和大多数化学反应一样,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促反应加快,即酶活性增加,所以低温并不像高温那样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来降低酶的活性;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等都可以引起酶的变性,即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使得酶活性降低,这种降低与低温降低酶活性是不同的,即这种降低是不可逆。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和一般催化剂一样都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只是酶促反应的效率更高。酶是蛋白质,它可以催化化学反应,也可以作为蛋白酶的底物被水解。选项A、C 和D是正确的,选项B是错误的。

本题的抽样统计难度为0.807,区分度为0.415。

15

16

29.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 (赤霉素) 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 回答下列问题:

(1) α-淀粉酶催化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 的作用是。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答案】

(1)淀粉麦芽糖

(2)少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

(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4) GA 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分析】本试题通过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GA 诱导α-

淀粉酶的

实验,考查考生对GA作用和酶知识的理解及从图表获得信息能力和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α-淀粉酶将种子中贮藏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胚生长所需要能量和有机物,由此可解答问题(1)。此外,前人研究发现,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α-淀粉酶是由胚来源的GA诱导的,GA可诱导去除胚的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本试题通过实验设计,验证了GA诱导α-淀粉酶的作用。实验结果以碘液与淀粉液产生的染色深浅表示,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考生应分析颜色越深(+越多)表示溶液中淀粉含量越多,可推测实验中没有或产生的α-淀粉酶少;颜色越浅(+越少)表示溶液中淀粉含量少,可推测实验中产生的a-淀粉酶多。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考生需要分析验证实验的表格中所设计的不同浓度GA(分别加入0 mL、0.2 mL和0.4 mL)与不同状态的种子(带胚、去胚)之间的关系,以便解答试题。在问题(2)中,试管1是对照,试管2是处理,在不加入GA溶液的条件下试管l中的溶液与碘液反应后产生的颜色比试管2的浅,表明带胚种子能诱导产生α-淀粉酶,其能水解部分淀粉,导致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减少。在问题(3)中,试管5和试管2均作为试管3的对照。虽然试管3和试管5均加入GA溶液,且试管5中加入GA溶液的量比试管3多0.2 mL,但是试管5中无种子,其溶液的颜色比试管3深,说明GA只有在大麦种子存在的条件下才起作用,试管5中没有α-淀粉酶的产生;虽然试管2和3均加入去胚种子,但试管3中加入0.2 mL的GA溶液而试管2中没有GA,由于试管5与试管2最终呈现出颜色深度相同溶液,说明试管2中的去胚种子没有产生α-淀粉酶;试管3中溶液的颜色较浅,说明该试管加入GA溶液后诱导去胚种子产生了α-淀粉酶,说GA能诱导去胚种子产生α-淀粉酶。在问题(4)中,不加入GA溶液的试管2作为对照,试管3和试管4分别加入0.2mL和0.4 mL的GA溶液。由于前一组比较已说明试管2不含α-淀粉酶和

17

试管3含有α-淀粉酶,再根据试管4最终呈现的溶液颜色比试管3的更浅,说明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本题的抽样统计难度为0. 541,区分度为0.607。

30.回答下列问题:

(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和。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和

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答案】

(1)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3)内质网高尔基体

【分析】本题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为背景,综合考查考生对血糖的来源、去向以及血糖浓度调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题目还对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以及加工过程进行了考查。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方法之一,在临床广泛应用。通过观察检测人体在摄人大量葡萄糖的情况下,血糖的变化,推断出人体血糖调节机制是否正常。由于人体只有胰岛素是使血糖下降的激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所以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胰岛B细胞的功能。

第(1)小题考查考生的关于血糖来源的知识,在空腹时,血糖不能从消化道吸收而来,而只能由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而来。本小题着重对基本知识的考查,属于理解水平。第(2)小题则全面考查了考生对血糖来源、去向以及调节的理解,考查了分析和综合能力。

18

喝高浓度葡萄糖后,消化道中的葡萄糖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血糖浓度上升,结果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浓度下降。如果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则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慢,血糖浓度下降则较慢。通过上述分析则可正确解题作答。第(3)小题,考查了胰岛素的化学本质,蛋白质的合成加工的相应知识。考生根据题意可正确解题作答。

本题的抽样统计难度为0. 529,区分度为0.710。

31.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和。

【答案】

(1)生产者

(2)出生率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种群密度、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内容。

本题的解题思路:流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因此,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了避免调查者掺入主观因素而影响调查结果,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而形成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在垂直方向上,大多生

19

物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如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同一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解答本题的关键:准确理解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准确了解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和样方法的取样要求;掌握群落结构的概念。

本题的抽样统计难度为0. 738,区分度为0.656。

32.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____。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种。

(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答案】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