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逐题详解(教师精校版)

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逐题详解(教师精校版)

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逐题详解(教师精校版)
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逐题详解(教师精校版)

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逐题详解(教师精校版)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①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如果对中国传统的“卷轴”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

②把卷轴和西方油画的装饰形式进行比较,两者的不同显而易见。油画完成后被嵌入硬质的四边画框,意味着一种强制性的“展开

..”,体现出对静态的空间的占有意识。而中国书画所采用的卷轴形制,则自然引出一个“敛合”的结果。敛合意味着对空间尽可能的放弃,却隐含了时间性的要求。

③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④考察卷轴的敛合形制,我们会进一步联想到收藏的行为,因为敛合也正是收藏的一个基本动作。卷轴所支持的敛合形制,可使作品避免因长期暴露在空气和光线中而受到损伤,也暗示了对作品时间性要求的尽力满足。

⑤敛合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是对观看者进行挑选的一种方式。卷轴的形制所隐含的既不是无条件的展示,也不是全然不允许观看,它暗示着古代士大夫艺术活动中那种“限制性”的观赏。“更起粉墙高百尺,莫令门外俗人看”,宋人孙少述这两句诗对理解这个问题或许有点帮助。该诗的题目是“栽竹”,考虑到竹子清幽绝俗的文化品性极其与文人墨客的精神关联,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的诗句看作古人艺术观念的隐喻。“粉墙”象征着艺术家及收藏者与世俗阶层的趣味隔阂,他们通过粉墙圈筑出自己的庭院,就等于塑造了趣味的共同体,正如布迪厄所说:“趣味是分等级的,它会区分出不同的级别群体。被分成不同等级的社会主体,通过自身制造的区阂,会在美与丑、杰出与庸俗之间区分自己。”

⑥既然这样的粉墙是由栽竹人有意构筑起来的,墙内的景观也就成了一种阶层身份的表征。当作品舒展开来的时候,它面对的不可能是公众,相反,其展示常常带有私密的色彩。通过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可以知道,艺术品的展示通常是在一个称作“雅集”的小型私人聚会中进行,被邀请的观看者则一般是文人名士。而将一件艺术品长时间地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不仅不是慷慨之举,反倒可能被视为不谙风雅的行为。

1.第②段加点词“展开”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案】画线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油画的装饰方式体现静态空间占有的内容,引出下午关于卷轴所隐含的时间性要求的阐释。

①表示“承上启下”;

②表示“承接上文油画的装饰方式体现静态空间占有的内容”;

③表示“引出下午关于卷轴所隐含的时间性要求的阐释”

3.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2分)

(1)卷轴的形制使观看长幅横式卷轴作品成为历时性过程。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B )。(3分)

①在这样的意义上

②收藏的行为是使所收藏之物尽可能地延伸到未来

③“藏”是中国人处理既往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④把未来变为它曾经存在的“过去”

⑤要求所藏之物具有物质和精神价值上双重的持久性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④,①,⑤。

C.③,⑤,②,①,④。 D.②,①,⑤,③,④。

【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理解文章意思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来做筛选,也可用代入法结合语境来排除。

5.下列对“粉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粉墙”区分出人们精神境界的高低。

B.“粉墙”暗示群体之间存在趣味差异。

C.“粉墙”阻隔了人们去观赏艺术作品。

D.“粉墙”禁止了不谙风雅的欣赏行为。

【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对“粉墙”概念的理解。解答此题,找出“粉墙”所在的段落,认真阅读,排除。

6.本文研究的视角新颖,阐述的方法多样,请结合文章对这两点作简要说明。(4分)

本文通过研究卷轴的物质性特征来揭示其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的研究不同,研究的视角新颖。文章从一般的卷轴作品谈起,转入对长幅横式这一卷轴作品的分析,并对观看过程作具体介绍;还通过比较卷轴与西方油画的装饰方式、以孙少述的诗句做类比、引用布迪厄的话等多种方法来阐述作者的看法。

本题分“视角新颖”和“方法多样”两项进行评分。

评分项“视角新颖”满分1分。答“通过研究卷轴的物质性特征来揭示其蕴含的文化精神”或“与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的研究不同”即给1分。

量表说明:

答题模式中的5项是:(1)从一般的卷轴作品谈起,转入对长幅横式这一类卷轴作品的分析;(2)对观看过程作具体介绍;(3)比较卷轴与西方油画的装饰方式;(4)以孙少述的诗句作类比;(5)引用布迪厄的话。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惠特曼访问记①埃德蒙·戈斯

①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年老以后,倒是有些朝拜者相当频繁地带着香袋和手杖,设法前来表示崇拜。有关他在这些场合的仪表谈吐的几种报道已经发表过了,如果我再来添上一篇,我的理由想必是,下面记叙的这次访问不是抱着礼俗性的态度进行的。据我所知,其他一切采访惠特曼的报道都出自追随者的手笔,他们纷纷怀着敬仰和倾倒的态度来到圣地,而我的这篇献辞——只能是献辞——是格外真诚的。

②1884年的冬天,我在波士顿,意外接到惠特曼寄来的一封便笺,要我在离开美国之前去见他一面。我最初的反应是谢绝他的邀请,但出于好奇心和礼貌,就回信说我会去。我提到以上这些,只是想突出这位老人特有的魔力,那不是对于一个追随者,而是对于一个倔强固执的无信仰者的魔力。

③1885年1月3日清晨我渡过了宽阔的特拉华河,在一个简陋而看上去无人落户的村庄,我被送上了岸,那种阴森可怕是只有隆冬季节的美国小镇才会显现出来的典型丑陋。无人可以问路,正打算回去时,我发现自己就在米克尔大街328号的门口,一块小铜牌上刻着“沃·惠特曼”,我敲着这个冷清的二层楼经济公寓的大门,一个神色忧愁的女人开了门;还没等我开口,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正摇摇晃晃地走下楼来,随之传来欢快的声音:“是我的朋友吗?”一下子,我也不知是由于什么磁性般的魅力,所有拘泥小节的文人矜持都荡然消失了,只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④在楼梯上寒暄了一番后,主人拄着拐杖带着我走进一楼的起居室。那是一个大房间,擦得干干净净的地板上没有铺地毯,一张小床架,屋子中间有个带通烟管的圆形小火炉,一把椅子——这就是全部的家具。四面墙壁和火炉上方糊着的墙纸,已经有色斑和一块块污渍了,就像在工人棚户里看到的那样。房里没有挂画,只有满是杂物的木栓和架子。到处放着大大小小的箱子,一堆堆东西,山一般高的报纸东一堆,西一垛;整个房间,还有老人本人,都是再干净不过的了,干净得仿佛尘垢永远都不会再落上去。特别是惠特曼,穿的是一身粗灰呢的套服,衬衣领口拉开着,灰发和白花花的胡须飘飘荡荡的,仿佛是为了清洁当真漂白过的;全身上下沙白得一尘不染,有如一张松木台子因反复擦洗而变旧了。

⑤惠特曼在一张椅子里坐了下来,安详地微笑着。我理清了一个箱子上的报纸,坐在他的对面。他的谈话像他的作品一样,散发着原始的力量,毫无交谈中常见的修饰或刺激。他提到他的贫困,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半身不遂,它们成了压垮他的两大重负;他似乎对于两者都习以为常了,几乎不在意。我记得当时我想挪动一下箱子,因为阳光已从不挂窗帘的大窗户倾泻进来;惠特曼便说到有人曾答应送他窗帘,但他对此并不热心,他觉得窗帘会“挡住阳光”。而阳光和空气正是他所要的一切;一个冬季他都是耐心

地坐在那儿,等待夏日的空气和阳光,原来一到夏季,他又可以一瘸一拐地走出去,全身沉浸在他熟悉的“坎登市僻静处”的一条浅溪里晒晒太阳。

⑥惠特曼宽敞的双人房里空空荡荡的,只有两件物品透出些许艺术气氛。一件是北美印第安人的花布制品,它激发了他的灵感。另一件是幅画像;一叶扁舟上有位相貌堂堂的青年,荡着双桨。我问他这幅画像的由来,他谈了几件值得一提的事情。他首先说明这是他的以为至友,来自加拿大的职业桨手,著名的运动员。接着他又说,这些人是他最喜欢的人,在露天活动的运动员;他们是最朴素、最亲切的人,生活在阳光和空气中,非得学会保持身体干净、精神抖擞;还说他的心灵偏向这些人,而他们也莫名其妙地为他所吸引,因此就在他人生最低潮时,在世人狠狠谩骂耻笑他的时候,正是这些春风得意的体操运动员或赛跑运动员,这些幸运的人看中了他,待他很友好,“眼下呢,”他接着说,“我只等待春天到来,拄着我的家伙瘸瘸拐拐走进树林,那时我可以成天坐在一班干活的伐木工人边上,我就十分开心,因为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砍下来的木材香味混合起来了,它进入我的血液,我再也不觉得又老又病了。”我记得这些都是他的原话,在我和他度过的悠长且又愉快的那一天中,这些话比他所谈到的其他一切更加打动我。

⑦谈话结束,他用那沉静的音调说了声:“再会,我的朋友!”我走出公寓,再一次站在沉闷荒凉的米克尔大街上,这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的仰慕之情。

⑧一个无信仰者就这样前去会见了沃尔特·惠特曼,深深地被他吸引,却没有变成追随者。

【注】①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教师,代表作为《草叶集》。

7.第③段中,作者感到“心满意足”的原因是。(2分)

【答案】惠特曼急切的迎接、亲切的称呼,那份热情真诚让“我”感到放松和愉悦。

评分说明:惠特曼的行为1分,“热情真诚”1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第③段以及相关段落,并结合全文理解“心满意足”的含义并筛选原因。

8.第④段中对惠特曼起居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刻画了起居室的简陋干净(1分),反映出惠特曼生活的贫困(1分),也暗示了他精神世界的纯净自然(1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由物及人的写法上考虑,即通过描写居室来衬托人物思想等。

9.第⑤段画线句的含义是。(3分)

【答案】他的谈话和作品一样没有华美的语言(1分)、夸张的表达或新奇的内容(1分),自然、质朴,充满力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整体理解文章主旨,又要准确把握第⑤段的主旨,并结合上下文把握该句在本段乃至全文的含义。

10.第⑤段所写的“阳光”对刻画惠特曼的形象有什么用?(4分)

【答案】温暖的阳光象征着生机和热情,文章通过描写惠特曼对阳光的需要和渴求,既写出了惠特曼年老体衰的身体状况,也表现了他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的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语深刻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阳光“一词的象征意义。

答题模式中的6项是:(1)温暖的阳光象征着生机和热情;(2)描写惠特曼对阳光的需要和渴求;(3)写出惠特曼年老体衰的身体状况;(4)热爱生命;(5)热爱自然;(6)积极乐观。

11.第⑥段中惠特曼说他最喜欢那些运动员,对其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A.这些人幸运、春风得意,曾与惠特曼荣辱与共。

B.这些人保持着身体和心灵的干净,充满了活力。

C.这些人曾给惠特曼以激励,帮他走出了最低潮。

D.这些人朴素亲切,心灵上与惠特曼有契合之处。

【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带着问题要求通读全文,并寻找题干所在的段落精读并筛选答案。

12.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6分)

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再次表明“我”是“一个无信仰者”而又“深深地被他吸引”,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强调采访后“我”仍然“没有变成追随者”,说明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更以此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意图是一致的。

本题分“结构”和“内容”两项进行评分。

评分项一:结构方面

评分项二:内容方面

量表说明:

答题模式中,“①”表示“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②”表示“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③”表示“更以此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④”表示“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

(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七则》)

(4)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6)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7)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8)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牡丹亭》)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大意】我隐居的地方虽然荒凉,但是长满了松树和菊花。我的家里藏书很多。我烹制葵菜邀请尊贵的宾客,来到我贫穷简陋的家里欣赏青竹。这时候春草还刚刚生长,鸟雀已经开始哺乳,鸟雀啼叫着飞过春天刚刚开败的落花。我们看着春天的美景,自怜自叹自己年纪很老了,一定要加倍珍惜年华,享受这美好闲适的时光。

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古代诗歌基本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只要懂得什么是对仗就行了。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基本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等,根据这些知识,前三联都是对仗,故选C。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语言特色等进行鉴赏评价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整体阅读诗歌,在读懂并深刻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结合运用排除法。

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既要理解“过”的表面意思,又要结合诗歌意境,运用想象的手法,感悟“过”的深层内涵和文学意象。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①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

..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注】①从事:官名。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诏书疾.恶党人(憎恨)(2)乃豫.敕断绝书属(预先)

(3)明府摧折

..虐臣(打击)(4)九死不恨.(遗憾)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此题时,一要结合上下句及语境来判断,二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联系课文中讲授的相关义项,三要根据语法特点来推断。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1)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几百。(“所奏”、“连”各1分)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2)诸生就用其它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谒”、“因”、“达”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要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1)要注意“奏”“连”的含义。(2)要注意“谒”“因”“达”的含义以及“以”“而”的用法。

19.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答案】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的诀窍是“语感+理解+标志”。一是要理解句子含意,这是断句的基础;二是要借助文言句式的特点;三是要借助某些虚词或标志。

【评分说明】本题采用扣分的方式评分。考生答案错1处扣1分(“/”标在“出”、“病”的后面不扣分),扣到0分为止。

20.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2)。(2分)【答案】(1)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2)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基础是读懂文意,并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评分说明】答对1点给1分。

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

【答案】(1)刚正不阿(2)刚烈正直

【解析】本题考查从人物形象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基础是读懂文意,并抓住史弼的品质特点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许氏吴兴溪亭记权德舆

①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棁,俭士耻之;绝世离俗者,或梯构岩巘,纫结萝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与人寰不相远,而胜境自至。青苍在目,潺湲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鱼游,不惊不喁。时时归云,来冒茅栋。许氏方目送溪鸟,口吟《招隐》,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

②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倚杖眺远,不觉日暮。岁食之余,则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冥,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①于胸中。

③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静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必于山水之乡,故尉义兴,赞武康②,皆有嘉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矫不躁。庸讵知今日善闭,不为异时之大来③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

【注】①滑:乱。②尉义兴,赞武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③大来:指吉祥亨通。

22.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案】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相得益彰,由此形成的胜景。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判断“之”的词性,再根据句意判断其含义。

【评分说明】“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1分,“相得益彰”1分。

23.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

【答案】为了反衬许氏不求奢侈而又不远离世俗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句子并把握句子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评分说明】“反衬”、“不求奢侈”、“不远离世俗”各1分。

24.简析第①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2分)

【答案】这句话描绘了空中飞鸥、溪中游鱼悠然自得的样子,营造出和谐静谧的意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是将该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再用描写性的语言加以概述。

【评分说明】答对1点给1分。

25.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 D )。(2分)

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 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

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 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题时,首先将该句准确地翻译出来,并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结合该句所在的段落进行理解、分析。

26.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

【答案】文中的“动静之理”是指无论为官还是隐退都能遵循本性而自适(1分)。许氏为官之时,必选山水之乡,符合自己的趣味,而且政绩斐然(1分);隐退之时,则玩赏山水,自食其力,不骄不躁(1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审题,“动静之理”是答题的关键,根据这一要求精读文本,抓住关键事件筛选信息。

二写作 70分

27.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解析】

在审题方面,“重要的事情”在短短50多字的材料当中出现两次,很显然就是材料的关键词了。从考生口述中能够发现,抓住关键“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进行两方面辩证立意并不困难。

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在做着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事情,专注于自己的小天地而忽略了人生的大舞台。这时候可能就需要我们有一种走出自我境界的意识,或者能够听从过来人的意见,去看一看更为重要的事情。从这一点出发进行立意作文是多数同学能够做到的。可以找到的写作点为:认清自我,做更为重要的事情;学会参考外物认清“更重要的事情”。

有些考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可能会忽略材料的一些关键词“重要的事情”之前的限定语“自己认为”、“世界上”和“似乎”。我们可以认为努力做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而去付诸实践的行动,是从的人本性需要而出发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坚持地做下去。在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得出专注于自我选择的更重要的事情的写作点。

而“更为重要的事情”由于有了“似乎”一词的限定就值得大家思考了。“似乎”是“更为重要”,那究竟是不是就是重要的呢?材料提出了疑问并没有解释,也就给我们的思维提供了另外的方向,或许并不是“更为重要的”。可以得出:那些看起来“更重要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最为重要的;不要为外界所惑,认清自己的需要;要专注自己认为更为重要的事情。

那是谁为我们定义了“更为重要的事情”呢?是我们看到世人都在这样做所以我们才认为重要呢?还是家长老师告诉我们这样做是更重要的呢?这都是值得思考的。如果说是世人或者父母给我们定义的“重要”,并不是结合自身的情况而努力去做的话,那么这种定义就是一种束缚,会限制我们身心的生长,显

然不能成为“更为重要的事情”,那我们“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值得而且必须的了。从到底什么是“更重要的事情”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想到“更为重要的事情”不能由别人来定义等写作点。

【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得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得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得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美观整洁,酌情加1—2分。

比学习更重要的事——学会做人

在我们学校的外墙上,醒目的写着:“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我是学生,学习对我来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的增长,烦恼也不期而致。现在我已经是中学生,学科也随着知识的需要在不断增加,作业也忙着赶来凑热闹。每天需要做的作业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我透不过气来,尤其是快到考试的时候,为了给父母一个满意的分数,只好拼命地学。真是“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呀!”。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而变,原来的大公无私荡然无存了,取缔它的是自私自利。原来那种助人为乐的行为,如今也被人视为是傻瓜、弱智。而我在学习上虽不能称之为优秀,但在我十二年的人生生涯中,始终保存着乐于助人的本性,姥姥和爸妈都教育我:“为人要善良纯朴、诚实可靠、助人为乐。”正因为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养成了我从小爱帮助别人的习惯,造就了我为人善良的性格。走过了十二个春夏秋冬,件件往事历历在目,唯有一件使我刻骨铭心。

那是我八岁那年盛夏的一天,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落在屋顶上、地面上,溅起朵朵雨花。爸爸搂着我望着窗外给我讲起了动人的故事:“很多年前,也是一个雨天,街头人烟稀少,一位盲人赶着回家,忽然被一个倾斜的下水道井盖绊了一下,险些摔倒。当时,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弯下腰,放下拐杖,蹲下去一边用粗糙的手不停的摸索,一边托起井盖艰难的将它移回原位,之后,站起来,缓缓的继续向前走去……”听爸爸讲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位可敬可爱的盲人的身影: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欣喜的笑容,无欲无求安然的慢慢的离开了。从他细微的举动中,不难看出他那颗金子般的纯洁无暇的心灵,那是一颗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心!是我们一个正常人、一个有良知的新一代青少年所要学习和借鉴的,更需要拥有的一颗善良的心啊!

我顿时感到,浑身的血在沸腾、在燃烧,窗外的雨仍在不停的下着,淅淅沥沥的。正是那位盲人的纯真善良,时刻教育我、提醒我,对于身边的任何人有困难向我求助时,我都会毫不犹豫的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就像弟子规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

生活中充满了阳光与希望,也充满了艰辛与磨炼,让我们心怀助人为乐的善良之心,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迎接多姿多彩的生活故事,勇往直前的走完人生绚丽多彩的旅途。

我深深的感到: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更重要的事

从小,父母和亲戚们都非常关心我的学业、成绩。当我因名列前茅而得到一份份父母赠送的小礼物时,当我因成绩好而被老师和同学称赞时,我一度认为,学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然而,直到半年前我才发现……

那天傍晚我的心情低落,满脑子都是被划了一道道叉叉的试卷。那鲜艳的红色否定了我的努力,让我从被人羡慕的天堂跌落到了深渊谷底。

回到家,母亲在客厅布菜,父亲笑着摸着我的头,叫我赶紧入座吃饭。我沉默地拿出这次的成绩单递给他们,忐忑地等待着责骂的到来。犹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作业也不做。等到期末成绩出来后,母亲拿起鸡毛杆子就往我身上招呼,疼得我眼泪直掉。自此之后,我发奋学习,就是为了躲避这种疼痛。没想到这次很可能又要往事重演了。

“傻盯着面前的菜看什么,吃呀!”母亲的声音传了过来。我的手有些发软,对疼痛的恐惧让我浑身提不起劲。

“这是怎么了?他爸,赶紧的……”

醒来后我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医院特有的消毒药水味道钻入我的鼻孔,我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

“你终于醒了,真是快吓死妈妈了——来,喝口水,肯定渴了吧。”妈妈端着一杯温水温柔地照顾着我,爸爸也请假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排骨。这种温情的生活我似乎总觉得离我的世界特别遥远——妈妈不是应该痛骂我这次成绩的下降吗?爸爸不是应该站在妈妈那边,沉默地不帮我吗?

“告诉妈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医生说你受了刺激。”面对着妈妈严肃的表情,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这次我成绩下滑了,没考好……”

“就为这?”爸爸听了后皱紧了眉头。

“……你们不打我吗?”我心虚地把心里话问了出来。

“成成都是大人了,我们怎么会打你。”妈妈不解地看着我。

“可是,小时候你们打得可狠了。那会我成绩一下降你们就骂我,成绩好就送我东西。还有同学们也是,我成绩好的时候就说我聪明,这次成绩出来却理都不理我……”我破罐子破摔,决心把自己的委屈都哭出来。

“阿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看,胡老师听到你的话眼睛都红了。我们不理你,是怕你敏感,觉得我们在笑话你。你别生气啊。”我吃惊地看着同桌的到来。他的身后是班主任胡老师。

“成成,小时候打你是怕你学坏,现在你长大了,我们从来都是以你为傲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的是你快不快乐……”

感受着他们的关怀,我眼泪又掉了下来:其实,我知道在我的潜意识里,别人能够爱我、关心我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心中常存“孰为重”

1994年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经轰动一时。它记录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瘦弱的非洲小女孩奄奄一息,瘫卧在地上,无力移动自己的身体。在她身后,一只秃鹫虎视眈眈,伺机扑上前来……这张照片很快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它也招来了大众的质疑与批评:摄影者卡特为何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一个敬业的摄影记者,卡特本能地按下了快门,这为他带来了职业生涯的最高成就,但也成为他后来自杀的根源。因为作为一个人,良心的自责一直纠缠着他,让他痛苦不堪。

这个残酷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会对“重要的事情”有不同的认识。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者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又会对“重要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判断。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有的人选择了一条安稳平淡的人生道路,羡慕那些冒险创业而飞黄腾达的同辈人,可他们或许不知道,后者在创业艰难几近崩溃时,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有的人年轻时为事业拼搏而忽略了尽孝,到了中年,虽然事业有成,但只能对着亲人的遗物空叹“子欲养而亲不待”。可见,人们在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更重要的事情,而当时并不自知。所以我们在执著追求一个目标的同时,也需要一个声音不断提醒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处处被呵护的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是幸福的,但我们也是“不幸”的——往往不懂得妥协和换位思考,而是纠结于个人的得失。如果走出家庭,走出校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还有很多的人

在受苦受难,需要帮助和关心。时常想想“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吧,也许能帮助我们远离自我中心的沼泽。怀有对他人的悲悯之心,会驱散我们个人烦恼的乌云。因为我们会发现,比之天空的广大,它们是多么的渺小!“更重要的事情”,就像位于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引人追寻却难以企及。它并不是个人在某个当下就能领悟到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过分执著于它而忘记脚下的道路并不可取,但时时以此叩问自己的心灵,就不会丢却自我反省的能力,也能让我们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抱有敬意。

【点评】本文能不触及敏感问题,却又体现出深刻,发人思考。在如今的考试中,这样的文章就能占到优势,既稳当又亮眼。

一开头举的例子为文章加分不少。究竟是作为记者的职业道德重要,还是作为一个人的人性道德重要?一下子就让抽象的“重要和更重要”蜕变成了一个厚重、严肃而又现实的人伦问题。其实这个新闻画面不少学生都看到过,但是为什么考试时就想不起来呢?这就是平时阅读和思考积累打造的敏感性。利用画面感的冲击力是一个很有用的作文技巧。学生们应该学着写一写这样带有艺术性的议论文。

其实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做过类似“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的题目。然而即使做过,在叙述中,平时思想的积累、语言根底的锤炼,还是高下判然。这篇文章语言干净利索,又有文采。八百字的小文章里从人伦问题谈到社会现象,再谈到“我们这一代”,行云流水,非常精致,反映出小作者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

富于责任而不盲目

我们都只是凡尘中的凡人啊。

我想,大多数人的心底都有过一个英雄梦吧,梦想着能拯救世界。这个世界也确实有太多的不足之处和不公之地,负面新闻总是层出不穷,足以把人淹没,让人恨不得冲过去身体力行替他们解决,可是自己的能力又实在有限,于是愈加急躁,愈加不安,愈加焦虑。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并不丢人。有些时候,当你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心中重要的事时,也就是在帮助解决其他人心中“更重要的事”。

拥有兼济天下苍生的胸襟和抱负固然很好,就像鲁迅,为了整个中国的未来弃医从文,以他的犀利笔触深深震撼影响了几代人。就像十五世纪的布拉格大学校长胡斯,为了唤醒民众于愚昧无知中而致力于宗教改革,纵使最终遭受残酷火刑亦无怨无悔。为了整个人类更重要的事,他们以自己的身躯作为指路石,把我们带进更光明的新世界中。

没有这样的胸襟或没有这样的能力也并不丢人,君不见那位拯救了全车乘客性命的大连公交司机,君不见那位在美国校园枪击案中以身殉职的小学校长,他们都只是在尽忠职守,可是他们把本职工作做到了极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做出了最重要的事,挽救了多少家庭的希望和支撑。

最恐怖最值得我们警惕的,倒是那些能力不足还盲目幻想的人。捷克的作家总统哈维尔说得好,“盲目狂热使理性蒙尘,使生活简单,似乎想解救苦难其实反而增加了苦难,等到最后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我想起了萨福纳洛拉,想要为了他所谓“更重要的事”带领民众推翻掌控佛罗伦萨多年的美第奇家族的统治。当他最终做到这一切之后,推行宗教极端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他焚毁了佛罗伦萨的大量艺术珍品,使曾经支持过他的群众忍无可忍,反过头来推翻了他。我无法简单评说萨福纳洛拉的功过,毕竟这是一个太复杂的人,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盲目狂热使佛罗伦萨的文学艺术倒退了数十年。

像萨福纳洛拉这样的人毕竟也只是少数,生活中更多的人不是盲目狂热,而是盲目焦虑。这个世界,负重前行。物欲横流的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的选择和太多的欲望,似乎永远有更重要的事值得你去做,似乎永远有更好的事情值得你去期待。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连手边的事情都做不好,又如何做好更重要的事?世界这么大选择这么多,属于我们的寥寥无几。可是,只要你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事,你的人生必将绽放出独属于你的夺目光芒。

【点评】考场作文,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构思出一篇好文章,不仅体现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同时也展示了多年的阅读经历和思考。这篇“富于责任而不盲目”确实属于此类佳作。小作者认为我们做好自己心中重要的事情,也是帮助解决他人心中“更重要的事”,构思巧妙。开篇一句“我们都只是凡尘中的凡人啊”道出了世人皆是普通人,无论鲁迅,无论最美司机,他们都做着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难道没有更重要的事了?名利?社会地位?成功的事业?这些外在的东西看似重要,实则只是“浮云”。喧嚣的社会,浮

躁的时代,我们疲于奔波,但是小作者却鲜明地告诉我们: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人生必将绽放属于自己的夺目光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