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测图

数字测图

1111

《数字测图实习》实习报告

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及班级:地信08-1

学号:20081207019

姓名:李荣立

指导教师:邓文彬

2011年10月

目录

1前言 (03)

1.1实习目的与要求 (03)

1.2实习任务 (03)

2作业方法与技术报告 (03)

2.1全站仪的检验 (03)

2.2三维导线的测量 (04)

2.2.1作业方法 (04)

2.2.2技术要求 (06)

2.3全站仪的水平角观察 (07)

2.5.3实习成果 (07)

3实习总结 (08)

4附录 (11)

5评语 (17)

1前言

1.1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及其常规项目的检验和

校正方法;

3.掌握三维导线控制测量(导线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选点、观测、计算

的方法和

相关技术要求;

4.掌握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计算的方法和相关技术要求。

1.2实习任务

1.全站仪的加常数、竖盘指标差检验和其他常规性检验;

2.水平角方向法多测回观测;

3.城市二级导线测量(全站仪三维导线,采用三角高程);

4.三等水准测量(含水准仪i角检验及其他常规检验);

2作业方法与技术报告

以下分别从全站仪的检验﹑三维导线测量和水准仪的检验﹑三等水准测量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2.1全站仪的检验:全站仪的加常数、竖角指标差和其他常规性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1.2C误差(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偏差)的检验方法:

对一个与仪器同高的目标用竖丝盘左、盘右观测两测回,读水平度盘读数。分别计算视准轴误差C,并取平均值。J6级仪器2C绝对值应该小于20″。2.竖盘指标差的检验:

对一明显目标,用横丝盘左盘右观测两测回,读垂直盘天顶距,分别计算竖盘指标差,并取平均值。J6仪器竖盘指标差变化容许值为25″。

3.测距仪加常数检验:

1)在通视良好且平坦的场地上,设置A、B两点,AB长约200m,定出AB 终点C,分别在A、B、C三点上安置三角架和基座,高度大致相同并严格对中。

2)测距仪依次安置在A、C、B三点上测距,观测时应使用同一反射棱镜。测

距仪置A点时测量距离DAC、DAB;测距仪置C点时测量距离DAC、DCB;

测量仪置B点时测量距离DAB、DCB。

3)分别计算DAC、DAB、DCB平均值,依下式计算加常数。

K= DAB—(DAC+ DCB)

2.2三维导线测量

2.2.1作业方法

对于这一部分的实习任务,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量。

1、实习准备:

a>仔细阅读《数字测图实习》导线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了解其相关规范、

任务、及内容。

b>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

①技术设计----->②实地选点----->③标石投设----->④观测----->⑤平差计

算等主要步骤

c>导线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导线的布设:由于工程简单,故选择的是单一导线,并布设为闭合

导线;

*闭合导线是一种可靠性极差的控制网图形,由于我们的实习目的是

熟悉导线测量的步骤方法等,故不做要求;

*但为了保证城市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在测量中一定要保证对中

整平,读数精确

d>导线控制点选点应遵循的原则

*方便仪器安置且通视良好利于导线测角和测距;

*周围无遮挡、视野开阔便于施测;

*考虑仪器与人的安全问题,避免选在道路中央;

*选定点后,应立即用油漆在地面上画标记并编号。

2、导线控制测量——观测

本次实习中主要的测量数为转折角和导线边长

a、转折角的观测采用测回法进行。各测回间应按规定进行水平度盘配

置。

测角时还需注意盘左盘右以及多边形的内外角区别。

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见技术要求。

b、导线边长的观测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量,采用全站仪在测取导线角

的同时测取导线边的边长。电磁波测距仪测量的是斜距,需用竖角将

倾斜距离改化为水平距离。

3、导线控制测量——手簿记录

将测量的各数据用铅笔记录在手簿上,不得涂改或用橡皮擦。

4、导线测量中导线点坐标计算

导线用近似平差计算,注意结果是否超限,如超限必须返回测区重新测量。

5、测量成果质量检查

对测量成果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方法为室内检查、实地巡视检查及设站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错误和遗漏应予以纠正和补测。

2..2.2技术要求

根据实习指导书及老师的要求,有以下相关技术要求数据: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有关技术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及限差如下:

城市二级光电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长度

/km 平均边长

/km

测距中误差

/mm

测量角中误

导线全长

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2.4 0.2 ≤±15″≤±8″≤1/10000 ≤±16(n)^1/2

测距边测距的技术要求

测距仪观测次数

总测回数

一测回中读数

/次

一测回读

数较差

/mm

往返较差

/mm 往返

Ⅱ级 1 1 2 3 10 10 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S为导线的边长(km))

仪器类型中丝法竖角测回数竖盘指标差

竖角测回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

/m

环线闭合差

/m

J6 往返各2测回≤25″≤0.1S ≤±0.05

([s^2])^1/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0000

方位角闭合差≤±16n(秒)

测边一测回读数较差限10 mm

测边往返较差限10 mm

竖角指标差较差≤25 秒

竖角测回差≤25 秒

三角高程环线闭合差≤±0.05[]2S

2.3全站仪水平角观测:

1、作业方法:

每人观测一个测站,对4个已知方向按方向观测法进行4个测回观测。

计算归零差、2C和各测回平均值。

2、技术要求:

归零差不大于18’’,一测回2C较差不大于36’’,各测回较差不大于24’’,目标距测站距离要求大于100m。

3实习成果(见附表)

3、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在口头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上有了很多认识:

从测量技术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之前,组长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上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此外,由于实习是在校园内进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规律性,大家还分析了每段什么时候测方便进行了估计,那些水准点需要舍弃也有详细的规划,尽量做到每段距离适中,避免找间歇点。对于高差较大的地方我组规划短距离多测几站。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担任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及时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另外,如果有车辆挡住视线而测量又不得不在此进行可以采取稍微架高仪器的方式解决。

3,有关数字的的技巧: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在水准尺读书时将十位奇偶数特征记住可以加快读数速度。

4,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一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所以记录员并不单是记录的机器,必须及时检核以提醒观测员。

5,对仪器的熟练程度影响着测量进度。刚开始对仪器不熟悉,经纬仪的对中整平需要很长时间,但后来速度越来越快,准确度也提高了。

6,测量过程中有一些难以避免的测量问题。如仪器观测时难以避免的视差,还有量仪器高的问题。全站仪加常数检测三点一线的问题。这都是需要高度警惕

却又很难解决的问题。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在水准测量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哪段干什么都是计划好的并且相互协调但互不干预,这样可以加快测量速度。

2,要有团队精神: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在水准测量末期其他组都已经但我组任务依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晚上天气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难,有一天一直加班到晚上七点,用手电筒照明,下雨时只要标尺还看得清,给水准仪打上伞还会继续测量,最后终于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的测区进行观测,我们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疲劳,更不用谈那些在情况更为复杂和困难地区进行的野外观测了。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例如在导线测量中开始每个测回都没配度盘,三站后我们发现后立马返工,在水准测量中,扶尺也需要一心一意,注意观测员的手势,把尺扶正,这是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

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关于成果:

我组各项成果均已达标,各种记录表格参见附录。

对于本次实习,我组在态度上诚诚恳恳,在行动上早起晚归,我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各种成果均已达标,可以算成功完成实习任务。

附录

全站仪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2C检验)记录表仪器:RTS 632B观测者:

日期:2011.2.22记录者:

时间:14:15成像:清晰检查者:

测回

目标Ⅰ目标Ⅱ

盘左读数

°′″

盘右读数

°′″

2C

(L-R±180)″

盘左读数

°′″

盘右读数

°′″

2C

(L-R±180)″

第1测回00 04 36 180 04 40 -4 137 41 00 317 41 13 -13 第2测回45 06 02 225 06 16 -14 182 42 31 2 42 43 -12 第3测回89 51 22 269 51 28 -6 227 27 45 47 27 51 -7 第4测回135 01 23 315 01 33 -10 272 37 56 92 38 03 -7 注:四个测回间不得重新整平仪器,DJ6仪器2C互差指≤20″

全站仪竖盘指标差检验记录表

仪器:RTS 632B标尺:观测者:日期:2011.2.22记录者:时间:15:11成像:清晰检查者:仪器距标尺距离 m

标尺分米刻划度盘读数Ⅰ

°′″

读数Ⅱ

°′″

读数中数

°′″

竖盘指标差

0.5×(L+R-360)″

盘左66 01 23 66 01 21 66 01 22

-11

盘右293 58 11 293 58 20 293 58 16

盘左66 35 55 66 35 48 66 35 52

-11

盘右293 23 46 293 23 47 293 23 46

盘左67 40 40 67 40 42 67 40 41

-13

盘右292 18 43 292 19 03 292 18 53

盘左79 19 32 79 19 36 79 19 34

-4

盘右280 40 34 280 40 02 280 40 18

注:检核中不得重新整平仪器,DJ6仪器竖盘指标差≤25″;指标差互差≤25″

全站仪测距加常数检验记录表

仪器:RTS 632B观测者:

日期:2011.2.22记录者:

时间:16:20成像:清晰检查者:

场地布

置图 A C B

棱镜测站目标平距Ⅰ/m 平距Ⅱ/m 平距Ⅲ/m 平距中数/m

棱镜ⅠA

B 97.255 97.254 97.255 97.255

C 46.433 46.434 46.433 46.433 B

C 50.820 50.820 50.820 50.820

A 97.255 97.256 97.256 97.256 C A 46.401 46.402 46.401 46.401

B

50.825 50.826

50.825 50.825 线段

S AC /m S CB /m S BA /m 平距均值 46.417

50.823

97.256

加常数

BA CB AC S S S K ++== +16 mm

棱镜 测站

目标

平距Ⅰ/m

平距Ⅱ/m

平距Ⅲ/m

平距中数/m

棱 镜 Ⅱ

A

B 97.217 97.216 97.216 97.216

C 46.484 46.485 46.484 46.484 B

C 50.790 50.790 50.790 50.790 A 97.252 97.252 97.252 97.252 C

A 46.462 46.461 46.462 46.462

B 50.736

50.736

50.737

50.736 线段

S AC /m

S CB /m S BA /m 平距均值 46.473

50.766

97.234

加常数

BA CB AC S S S K ++== -5 mm

注:观测计算中距离值和加常数均算至1mm

导线三角高程(高差)计算表

计 算: 检 核:

导线边

往返

竖直角 ° ′ ″

斜距/m

仪器高

/m

目标高/m

高差/m

高差较差/m

限差/m

高差中数/m

01-02

-0 43 18 60.231 1.589 1.515 -0.685 0.003

0.006

-0.684

返 0 43 06 60.229 1.513 1.586 0.682 02-03

-0 25 07 50.992 1.513 1.529 -0.389 0.003

0.005

-0.388

返 0 25 07 50.992 1.528 1.515 0.386 03-04 往

-1 33 38 87.502 1.528 1.542 -2.397 0.003 0.008 -2.398 返 1 37 32 87.503 1.485 1.567 2.400 04-05

1 48 12

95.583

1.485

1.511

2.982

0.006

0.009

2.985

返-1 44 13 95.576 1.424 1.515 -2.988

05-06 往-1 19 30 65.636 1.424 1.545 -1.639

0.004 0.006 -1.637 返 1 24 40 63.638 1.495 1.476 1.635

06-07 往-1 33 56 80.140 1.495 1.539 -2.233

0.001 0.008 -2.234 返 1 33 44 80.137 1.538 1.489 2.234

07-08 往 1 20 38 101.823 1.538 1.487 2.439

0.001 0.010 2.440 返-1 26 44 101.827 1.668 1.539 -2.440

08-09 往0 11 40 130.652 1.668 1.640 0.471

0 0.013 0.471 返-0 11 38 130.650 1.639 1.668 -0.471

09-10 往0 58 17 139.680 1.639 1.526 2.481

0.004 0.013 2.483 返-0 57 58 139.676 1.539 1.669 -2.485

10-11 往-0 31 32 146.834 1.539 1.616 -1.424

0.007 0.014 -1.420 返0 35 01 146.829 1.462 1.542 1.417

11-12 往 1 06 18 56.869 1.462 1.534 1.025

0 0.005 1.025 返-1 06 03 56.868 1.530 1.462 -1.025

12-01 往-0 20 30 113.926 1.530 1.501 -0.650

0.006 0.011 -0.647 返0 16 45 113.922 1.589 1.500 0.644

注:表格中有效数字单位,距离、仪器高、目标高、高程均算至1mm,角度1″

三维导线控制点成果计算表

组号:C302 日期;2月25日计算:检核:

点号观测角

o ′″

方位角

o ′″距离/m △X/m △Y/m X/m Y/m

高差

/m

改正数V/m

改正高差

/m

高程

/m

M 124 00 00

01

+0 -0.002 -0.002

124.000 124.000 124.000 170 18 18 114 18 18 113.910 -46.885 +103.814

+0.644 +0.001 +0.645

02

+0 -0.002 -0.000

77.113 227.812 227.812 90 36 04 24 54 22 56.860 +51.572 +23.946

-1.024 +0.000 -1.024

03

+0 -0.005 -0.002

128.683 251.758 251.758 180 58 17 25 52 39 146.822 +132.100 +64.080

+1.408 +0.002 +1.410

04

+0 -0.004 -0.002

260.778 315.836 315.836 176 04 45 21 57 24 139.656 +129.526 +52.218

-2.408 +0.001 -2.407

05

+0 -0.004 -0.002

390.300 368.052 368.052 90 07 16 292 04 40 130.650 +49.107 -121.070

-0.534 +0.001 -0.533

06

+0 -0.003 -0.002

439.403 246.980 246.980 185 25 19 297 29 59 101.792 +47.002 -90.291

-2.442 +0.001 -2.441

07

+0 -0.003 -0.001

486.402 156.687 156.687 79 36 15 197 06 14 90.108 -76.565 -23.560

+2.231 +0.001 +2.232

08

+0 -0.002 -0.001

409.834 133.126 133.126 176 06 44 193 12 58 65.626 -63.888 -15.004

+1.641 +0.000 1.641

09

+0 -0.003 -0.001

345.944 118.121 118.121 192 08 56 205 21 54 95.534 -86.324 -40.925

-2.982 +0.001 -2.981

10

+1 -0.003 -0.000

259.617 77.195 77.195 84 48 13 110 10 08 87.468 -30.158 +82.104

+2.398 +0.001 +2.399

11

+0 -0.002 -0.001

181.310 159.299 159.299 269 03 3 199 13 38 50.988 -48.144 -16.791

+0.384 +0.000 +0.384

12 +1 -0.002 -0.001 124.000 142.507 142.507

15

16

178 40 16

197 53 55 60.223 -57.308 -18.506

+0.675 +0.000 +0.675

01 +0 124.000

124.000

73 53 55

124 00 00

M

1799 59 58

/

+1129.637

+0.035

+0.015

/

/

-0.009

+0.009

0.000

/

f β= -2″

f S / ∑S =1/29649 ≤ ?限 = 1/1000;V Δx = [-f x ]/ ∑S = -0.000031 m/m ;V Δx = [-f x ]/ ∑S =-0.000013 m/m ?h = ∑h i =-0.009 m ?限 =L 40±= ±0.042 m

V m =+ 0.000008m/m

综合评语:

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报告成绩所占比例%考核成绩所占比例%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