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导学案(2015最新)

政治生活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导学案(2015最新)

政治生活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导学案(2015最新)
政治生活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导学案(2015最新)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第一课时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学习目标】

能识记: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国际社会的权利和义务;国际组织的内容和作用。

能理解:当代国际社会的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其基本权利与义务;国际组织的内容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学习重难点】1、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2、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预习案

一、思考并争取完成以下作业,拟出答题要点,准备课堂交流:

【使用说明及要求】

(1)依据预习案要求,认真梳理教材。对相关知识进行勾画及标注并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材料题写出答案要点即可,判断题、选择题按要求做完。

要求:完成《金版学案》基础预览,小组长课前进行检查,没有完成的个人扣2分,没有全部完成的扣1分,完成情况优秀的个人加2分。

课堂案

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主权国家的地位是什么?它有哪几种类型?

2、主权国家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3、什么是国际组织?它的地位、分类、作用分别是什么?

4、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5、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Ⅱ.探索新知

探究一:判断并说明理由

1、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2、政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不侵犯别国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

4、联合国是世界性、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5、联合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笔记】

探究二:

1、材料一:关于世界各国,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国是东方国家,而美、英、法、日等是西方国家。

材料二:当今世界贫富差距悬殊,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部平衡。

从国家分类的角度回答:国际社会中的东、西、南、北分别指哪类国家?

2、你认为:台湾是不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什么?分析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3、材料:国务院于2012年6月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参考材料分析主权国家的有哪些基本权利?

探究三: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

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及现状

联合国——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

1945年4月,中、苏、美、英、法等50个国家在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在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宣告成立,后来把10月24日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立,目的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以及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生活标准和增进人权。

世界现有国家和地区220多个,其中主权国家有190多个。有193个国家加入了联合国。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

2.图案上的世界地图有什么象征意义?图案中的橄榄枝又象征着什么?(见下图)

联合国

3.根据教材P92“中国在联合国的声音和身影”,思考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笔记】

Ⅲ.课堂练习

1.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我国政府针对日本政府非法“购岛”,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实施维权巡航、提交东海部分海域大陆架划界案、环境监测预报、护渔维权等。这体现了主权国家的()

A.独立权和管辖权

B.自卫权和管辖权

C.独立权和平等权

D.平等权和自卫权

2.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掀起我国民间反日高潮,部分不理智的国人打砸同胞“日系车”。《新京报》指出:爱国不能无视法律,打砸同胞“日系车”是违法行为。这是因为()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②自由和法律是相互对立的③公民权利既受法律保护又受法律制约④任何公民都能依法享有自己的政治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其他国家单方面对南沙群岛采取的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是非法和无效的。这体现了()

A.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唯一要素

B.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C.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D.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4.2013年3月1日,制造了湄公河惨案的糯康等四名罪犯在云南被执行死刑。这不仅告慰了无辜被杀害的13名中国船员的亡灵,也显示了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安全不容侵害。我国坚决维护中国公民海外合法权益的决心,体现了主权国家的()

A.独立权

B.管辖权

C.平等权

D.自卫权

5.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国际组织,名目繁多,规模不一。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政府的国际组织的是()

A.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与国际红十字会

B.欧盟与世界卫生组织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世界银行

D.联合国与世界银行

6.2013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吉尔吉斯斯坦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多年来,已成为各成员国可靠的安全保障、有效的合作平台,为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说明国际组织是()

A.主权国家在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国家集合体

B.发展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的纽带

C.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7.目前,中国的联合国会费承担比例从原来的约2.7%增至约3.2%,在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中名列第5位,在发展中国家名列第1位。这一事实说明()

①我国认真履行在联合国所承担的义务②我国努力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贡献力量

③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④我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13年5月6~14日,海南省三沙考察团乘坐“中国渔政310”船深入三沙海域及其岛礁,并在曾母暗沙举行了主权宣示活动。事实表明,在主权这个根本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不会拿原则做交易。上述材料说明,主权是()

A.对内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的平等性的统一

B.对内的管辖权和对外的自卫权的高度统一

C.对内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的独立自主性的不可分割

D.对内的最高性和对外的协商性的不可分割

Ⅳ.构建知识体系(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学习的内容。围绕该内容,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Ⅴ.课后反思

1、你完成本“案”的情况()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 A.很积极主动 B.较积极主动 C.一般 D.较差

3、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

4、本课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考察的是哪些知识点,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

第二课时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学习目标】

能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家间的合作、竞争和冲突的表现和根源,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理解我国处理国家关系从国家利益出发,树立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预习案

一、思考并争取完成以下作业,拟出答题要点,准备课堂交流:

【使用说明及要求】

(2)依据预习案要求,认真梳理教材。对相关知识进行勾画及标注并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材料题写出答案要点即可,判断题、选择题按要求做完。

要求:完成《金版学案》基础预览,小组长课前进行检查,没有完成的个人扣2分,没有全部完成的扣1分,完成情况优秀的个人加2分。

课堂案

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基本形式各是什么?

2、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3、国家利益的含义、地位、重要性、要求各是什么?

4、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6、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Ⅱ.探索新知

探究一:判断并说明理由

1、维护我国的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3、主权国家处理国际关系就是行使本国权利,促进本国发展。()

4、我国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也要维护。()

【笔记】

探究二:国际关系及其内容与形式

观看图片,对比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胡锦涛会见法国议长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联合国和国际奥委会加强合作

1.你知道国际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包括哪些吗?

2.在这些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哪种关系?

3.中法两国国际关系开展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4.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国际关系的含义:。最主要的是。

(2)国际关系的内容:

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等

(3)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和是其基本形式。

【笔记】

探究三:2011年1月22日,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9日至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双方签署了《中

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明确两国将开展更大规模、更加紧密、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双方还在战略对话框架下首次举行了战略安全对话。

试从国家利益的角度,阐述加强中美战略经济与安全对话的原因。

参考:

(1)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和,是国际关系的因素。加强中美战略经济与安全对话是中美两国从维护本国出发做出的决定。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加强中美战略经济与安全对

话符合中美双方,对双方都具有战略性意义。

Ⅲ.课堂练习

1.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基本的表现形式是()

A.战争、和平与共处

B.竞争、合作与冲突

C.共处、屈服与对抗

D.共处、对抗与竞争

2.“没有永久不变的朋友,也没有永久不变的敌人,永久不变的是我们的国家利益。”这句话表明在国家关系中()

A.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B.国家性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C.国家利益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D.国家关系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3.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②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③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完全一致④就是工人阶级的利益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一直以来,中印两国都忙于在海外收购能源资产,互相敌对、竞争。近年来,印度石油部门的高官却在众多场合表示希望与中国开展能源合作,中国专家也呼吁双方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从而避免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使双方获得最大利益。这体现了()

A.当前国际关系呈现出竞争、合作、冲突并存的态势

B.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C.国家间共同的根本利益促进了合作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5.中国政府和人民愿同各国政府和人民一道,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材料说明中国()

①既维护自身利益,又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②把维护各国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目的③与其他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④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6.我国领导人多次阐述“和而不同”的重要观点:“事物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和差别是正常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我们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表明在当代国际社会中()

A.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与合作、冲突和对抗

B.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多个方面

C.国家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相悖的利益

D.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着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

7.有这样一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在变化难测的国际关系中,识别“朋友”与“豺狼”主要看()

A.国家制度

B.意识形态

C.国家利益

D.国家性质

8.中国渔政船常年在南海海域实行常态化的巡航执法,体现了我国对南海海域的管辖权,体现了我国对维护南沙主权的坚定信心。中国渔政船常年在南海海域巡航执法,主要是维护我国的()

A.安全利益

B.经济利益

C.政治利益

D.生态利益

9.近两年,越南、菲律宾政府经常抛出“中国舰船在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频繁活动,严重侵犯本国主权”的错误言论。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再声称:中国对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侵犯中国对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的言行,中方都坚决反对。

用“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反对任何侵犯中国对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的言行。

Ⅳ.构建知识体系(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学习的内容。围绕该内容,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Ⅴ.课后反思

1、你完成本“案”的情况()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 A.很积极主动 B.较积极主动 C.一般 D.较差

3、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

5、本课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考察的是哪些知识点,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

第八课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探究一:1、×【解析】是主权国家。

2、×【解析】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解析】这是基本义务之一。

4、×。【解析】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5、×。【解析】不是超越主权国家之上的。它也有过被大国操纵的历史,如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

探究二:

1、国际社会中的东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西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南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北指的事发达国家。

2、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台湾只是单一制国家中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拥有独立的主权。主权是构成国家的最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主权国家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探究三:

1.联合国是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认识:(略)。

2.世界地图象征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橄榄枝代表和平,寓意“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是联合国的宗旨。

3.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在联合国中的活动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随堂练习

1.A

2.C

3.B

4.B

5.A

6.B

7.A

8.C

第二课时

探究一:判断并说明理由

1、(×)

2、(√)

3、(×)

4、(√)

探究二:

1.国际关系包括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3.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4.(1)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3)竞争合作冲突探究三:

(1)出发点落脚点决定性。国家利益。(2)基础共同利益

1.B

2.A

3.D

4.A

5.D

6.C

7.C

8.A

9.解析:首先,注意知识范围,即国家利益有关知识;其次,对于我国反对外国侵犯我国主权利益的原因,既要分析利益对立引起我国的反对,又要分析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

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因此,我国坚决反对任何侵犯中国对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的言行。

②我国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侵犯我国对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的言行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坚决反对。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 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 课的预习任务,反 馈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 图片。课件展示图片 欣赏图片

引入课题【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 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 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 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 【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 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 轻的材料。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 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 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 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 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 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 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度知 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以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引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 生活走向物理。) 思考、讨论 口答:可能是密度 非常小的原因。 听讲感受科技知 识在生活中的应 用。 认识密度在生活 中的重要作用,产 生积极学习的欲 望。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一)密度与温度 (1)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学生活动1 一、密度与温度 【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球 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 复原状吗? 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课前用电热水壶 讨论,解决问题: 用热水烫。 学生演示乒乓球 放入热水中稍后 恢复原状的实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梳理】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服饰的变化:⑴变化趋势: ⑵男性服饰的变化:断发易服、西装;辛亥革命后中山装。 ⑶女性服饰变化:鸦片战争后,最受欢迎的服饰是旗袍。 2.饮食文化变化:⑴中国四大菜系是:鲁菜系、川菜系、粤菜系、淮扬菜系;⑵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 3.西式居室建筑的变化出现于何时何地.传统北方典型民居是什么?鸦片战争后的上海;四合院 4.变化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也涌入我国。 ②一些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宣传文明、进步和民主,也积极主张吸收外国近代生活方式。 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1.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 ②改革开发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 2.表现:⑴ 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衣着朴素(主要有中山装、列宁装、人民装等)食物简单,城市住房总体比较拥挤。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 ⑵改革开放以后:服装五彩缤纷,款式多样;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三、交通工具的更新 1.铁路的发展:最早的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是京张铁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宝成铁路、兰新铁路、京九铁路、青藏铁路。 2.公路的发展: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汽车。外国的筑路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修建了一些公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四、通讯工具的变革: 1.邮电发展历程:①1866年清海关试办邮政,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②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③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 2.电报和电话的发展: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有线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五、大众传媒的发展 1.代表性的报刊有哪些?这些报刊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昭文新报》、《时务报》、国闻报》、《民报》、新华日报》等 2.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获奖电影《渔光曲》。 电视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发展:改革开发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 3.互联网兴起有何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重难点阐释】 1.近代社会风俗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但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沿袭下来。 2.参见《赢在高考》P169P173P176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二导学案第2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三框民主管理第四框民主监督 【学习目标】 1.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2.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3.公民应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学习重点】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学习难点】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主探究】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一、教材助读 (一)民主管理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实行和城市,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2.在农村,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组织。,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的主要途径。村民可以通过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的原则讨论决定。 3.制定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 4.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了、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5.在城市,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 6.实行城市居民自治的作用:在维护居民的,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的,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7.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是社会主义民主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 (二)民主监督 8.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制度;此外,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9.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影响广、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0.重要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1.公民应如何行使民主监督权: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概括地说:公民一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二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二、预习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实践中,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属于群众性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基层经济组织 D.基层社会团体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的农民群众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实现了“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这说明 A.只要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就能够解决农村的一切问题 B.村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不受制约 C.村民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D.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目前,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全国各地展开,实行村委会选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如果综合这些信息写一篇新闻稿,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自己选举当家人——村民自治的基础 C.村民委员会选举——发展大众文化的创举 D.发展基层民主——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4.《村委会组织法》颁行10余年来,我国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进

江苏省句容市2018-201x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代表与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中国 二次备课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与原因。 教学难点:近代民族企业艰难发展原因与特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发生变 化原因与特点。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刺激了中国民族 企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家创办了,带动很多 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 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事业的热潮。 3.“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 中发展最快的是。 4. 阻碍因素: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和 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受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 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等著名的企业家。 5.特点:中国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它 们,,,而且主要集中在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 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等沿海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革新: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明的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的流通。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 和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风俗习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强令男子, 劝禁女子;废除有损人格的,代之以简单的;取消“”的称谓,代之以“”的称呼,体现了的新风尚。 3.生活方式:人们的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势。 4.特点: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重难点突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据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 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发来的最高水平。 (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 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三框 设计者:李婆墩中学王吉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学习难点: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预习法、合作探究法、质疑问难法、听课笔记法、练习法到学法:谈话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中考真题,设计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教师提问,导入课题并结束题目。 二、【自主学习】:独立阅读p84---88课文弄懂如下问题。 1.什么是政治权利? 2.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有哪些? 3.行使建议,监督权的表现。渠道(方式)有哪些? 4. 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5.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维护国家安全有何意义? 6.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如何保守秘密? 7.青少年应怎样做? 三、根据大屏幕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 三、学习成果展示、教师点拨。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纲顺序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拓展讲解。 1、提问:什么是政治权利?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2、提问:公民的政治权利有哪些呢? 3、提问、公民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4、我们可以就哪些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5、可以对哪些情况进行监督? 6、行使监督权的形式有哪些? 7、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8、学生完成第83页ABC三段材料阅读后的练习。 四、学习第二目----维护国家安全。 1、出示自学提纲导读。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讲解。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练习。 1、逐题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逐题指名回答,教师适时点评点拨。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三框《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学习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必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 难点: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自主学习】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1. ,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 。 组织和民主管理,政府工作的改进和决策的完善,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和有效监督。 3. 。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和的有机统一。 4. 。 我们应当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维护我国的。 二、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 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意义何在?) 3. 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意义何在?) 【判断】 1、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3、参与政治生活就是参政。 4、政治是国家的事,中学生参不参与没有多大关系。 【课堂探究】 探究一: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星光大道》节目家喻户晓,为许多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请问,它是否属于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内容? 探究二:网络舆论是新事物,也是好东西,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情,汇集民智。但网络舆论也有不利的一面。一起突发事件,往往瞬间就会有海量跟帖,当事人有口难说是与非,很快形成“快意恩仇”“网络审判”之势。 你如何认识当前网络上的“快意恩仇”“网络审判”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考纲要求: 能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会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 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还要认真参阅学法指导。导学过程学法指导课堂流程: 1、情境导入约2-3min 二、明确目标约2min 三、预习导学约10min自主学习教材第120--121页并完成以下内容(自主学习时,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案上,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勾画,本环节时间约 10min,请注意时间的分配)知识点一:密度与温度 1、风的形成: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根据公式。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而上升(密度小于空气上升,密度

大于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2、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一般、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知识点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1、水遇冷会结成冰,的水结成冰后,体积是多少?解:1Kg 水的体积,由于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所以1Kg冰的体积为,通过比较结果,表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 2、事实表明,4℃的水密度最。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越来越;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密度越来越。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密度变。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3、水的温度在4℃以上时,遵循热冷的规律,温度在4℃以下时,遵循热冷的规律。知识点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1、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 3、这个铅球是用铅制做的吗? 2、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的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例如对酒精和煤油的鉴别、冰和蜡和的鉴别,还需要通过判断它们的才能鉴别。 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约22min (探究实验时要抓紧时间,遇到疑难问题或发现新问题请用红色笔标注出来)

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学案

第十一课关系社会亲近社会 ——————————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制作人:李文霞审核: 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字句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关系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知识:懂得社会生活的发展性和复杂性;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难点:对从众心理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三、学生课前准备 (一)搜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发面的变化。(二)预习提纲:1、为设么要参与社会生活?2、什么是从众心理?3、如何看待“从众心理”?3、如何正确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四、课上探究 (一)来自生活的报告——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1、学生分组对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交流汇报。(衣食住行、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 2、过渡问题:面对美好的明天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二)合作探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1、问题探究:面对美好的明天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适应社会,发展自己。 2、生活话题:社会实践中的我们 阅读课本16页图片,完成问题树上的问题。 思考: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积极意义? (三)生活剧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从众心理 共同演绎课本剧:《小明、小乐的选择》 情景一:小明的选择。 在周六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名遇到了同学小腔: 镜头一:小明:小强,你穿得什么衣服呀?小强:现在最流行的,你也快买一件吧!镜头二:小明:你不回家,急匆匆的干什么去?小强:听说最近新开了一间网吧,我去上网玩游戏。小明:老师不是说“未成年人不准进网吧吗?”小强:现在谁不上网,再说网吧都实行“三包”——包吃、包玩、包作业。怎么样?跟我去玩吧?小明———— 镜头三:小明跟着小强去了网吧。 情景二:小乐的选择 在上学的路上,小乐看到: 镜头一:几个学生正在帮人推车; 镜头二:一个学生顺手管了正在哗哗流水的水龙头; 镜头三:一个同学正在仔细的帮助同学解决问题;镜头四:小乐面对脚低下的一块香蕉皮,轻轻的捡起,放进了路边的果皮箱里。 思考:1、上面反映了一种什么心理?如何看待这种心理? 2、你认为这两种不同的选择会给他们分别带来设麽样的后果? (四)讨论: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五、反馈检测 多项选择: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如何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A: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B客观的分析原因,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C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社会满怀热情。D 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又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材料题:阅读课本18页回答问题 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心理? 2、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心理的? 六、课后作业: 利用节假日参与一次社区活动或者社会公益活动,写出自己的体会————————————————————————————————————————————————————————————————————————————————————————————————————————————————————————————————————

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节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 关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职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难点:1、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依法治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 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课时: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

6.4《密度与社会生活》—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自学参考提纲§6.4《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①了解密度的特性。 ②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③新材料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相关链接知识复习:(每小格3分,共39分) 1.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________(相同/不同)的;同种物质的 密度一般是________(相同/不同)的,其大小与质量、体积都______关。 2.因为物体一般会热_____冷_____,所以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但固体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计算时一般可以忽略不计。同种物质的密度还会随着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3. 常温常压下,ρ水= ;这表示。 水结冰时,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密度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以上时,水正常热胀冷缩,4℃以下时,水就反常了,反而热缩冷胀,所以______℃的水密度最大。 二、阅读课文P120页第1-4段,完成以下练习:(每小格3分,共15分) 4. 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5.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一些奇特的性质。

如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该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 密度 B. 温度 C. 质量 D. 内能 6. 由右图可知:ρ甲和ρ乙的大小关系是ρ甲______ρ乙, ρ甲= ,甲物质可能是。 7. 一块100cm3的冰块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是多少? (ρ冰=0.9g/cm3)( 5分 ) 三、阅读课文P121页“密度与物质鉴别”,完成以下练习: 8. 有一种1角硬币看起来好像是铝制的。小明通过实验测得1枚这种硬币的质量是1.8g, 体积为0.6cm3,请计算说明它是铝制的吗?(ρ铝=2.7g/cm3)(6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1)买衣服要凭,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方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 、粗细搭配, _____________ 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住:(1)住房比较________ ,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明显改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1)交通条件o (2)铁路、______ 、 __________ 、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_____________ 运输网。 5.用:(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________ 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通信:(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__________ o 二、合作探究 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随堂演练

思想品德:6.3《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4(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 2.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能力目标:培养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青少年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2、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 三、教学方法 本课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素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象或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课堂讨论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澄清模糊认识;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技术与手段 注重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资源的有效结合,既发挥多媒体呈现信息丰富、创设情境生动和再现真实生活的优势,又通过利用学生资源,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完成知、情、意、行的教育。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主题 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美国总统竞选。同学们关心时事的同学都知道,新的总统叫------奥巴马。这期间不仅两位候选人忙的不可开交,美国民众也是权倾参与彼此支持自己的候选人。美国人参与政治生活热情可见一斑。 美国和我国政治制度不同但是我国公民同样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权利和义务)板书 二新课新授、知识探究。 1、什么是“政治权利”。

学生:(齐读)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温故知新 教师:提到“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同学们会想到什么人? 学生:人大代表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不可能每个公民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但人民可以通过选举的形式,挑选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让他们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板书)就是政治权利的一种 我们在座的同学是否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呢? 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注意: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教师:既然如此,我们中学生还能参与政治生活吗? 教师:因为我们的年龄不够,还不能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我们可以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其他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还有那些呢?(小组共同探究学习) 学生讨论后回答:监督权、批评、建议权。控告申诉检举权。(板书) 身为国家小主人,我们关心国家和社区的事情,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可以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这是政治权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3、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畅所欲言 教师:先播放falsh动画《水污染》提问小松鼠最后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你看完后有何感想?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们较关注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问题等社会问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4.学会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学指导】 一.课前回顾: 1.计算密度的公式________;根据变形公式______,求质量; 根据变形公式____________,求体积。 2.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和_______,换算关系为______. 3.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阅读教材P21—24,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合作与交流: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风的形成 (1)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______,密度变_______,从而向______运动,而周围____________的气体,会从周围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2)风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气体受温度影响较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较小。 2.一般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而水有什么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密度如何鉴别物质的种类: 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3”等字样。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课堂训练】 1、一块体积是200cm3、质量为540g的金属块,把它切掉1/3后,余下部分金属块的密度是( ) A.2.7×103kg/dm3 B.2.7g/cm3 C. 1.8 kg/m3 D. 4.05×103kg/ m3 2.啤酒放在冰箱冷冻室内,里面的啤酒结成冰后把瓶子胀破了,这是因为( ). A. 啤酒冻结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重、难点】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历史) 1、浏览本课小标题及正文,写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1) (2) 2、阅读教材,请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并对有效信息加以提炼。 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识记历史) 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概况 (1)产生:世纪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 原因: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厂、采矿,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重要事迹: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走上“”道路。(3)“短暂的春天” ①时间:期间 ②原因:内因——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4)凋谢萎缩 ①时间: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②原因:民族工业除了受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③代表:出现了、卢作孚、等著名企业家。 2、特点: ①时间短暂,过程曲折;②虽然有利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③主要集中在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的大城市。 知识点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概况:世纪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轮船、电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作用:方便了,促进了,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1)背景—— 后,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2)表现

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主备人:史俊强 ★学习目标:1、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4、能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 自主完成一 1、物质的密度会因为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是直接改变了哪个量而使密度变化的? 2、绝大多数物质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水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 3、用密度怎样鉴别物体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方法。 自主完成二 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正确回答出后总结: 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设问: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一、密度与温度 演示课本实验11.5–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 风的形成原因是: 1、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降低时,体积,密度。 2、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3.水的反常膨胀: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 由此你能正确解释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 4、由水的反常膨胀知道,水的密度在℃时是最大的。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 5、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设问:有一块质量为10克的奖牌,不知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如何鉴别一下?我们有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可靠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学案新人教版

在社会中成长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社会化;明确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2.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3.增进关心社会的感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人的成长是的过程。 2.亲社会行为在和中养成。 3.我们只有主动社会,积极社会,倾力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课堂助学 师生共同探讨: 探究活动一:请你谈一谈《狼孩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探究活动二:观察教材P7“探究与分享”图片,并结合实际生活探究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探究活动三:观看教材P8“探究与分享”中的两幅图片。 回答:(1)这两种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吗?为什么?

(2)我们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归纳总结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1.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四、即学即用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赠予等,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为培养亲社会行为,我们应该( ) ①主动了解社会②关注社会发展变化③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④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乱贴广告而无动于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服务冬奥会的行列,很多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做各种服务工作。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 ①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②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亲身实践,锻炼自己③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④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与政治生活的初三政治教案

参与政治生活的初三政治教案 参与政治生活的初三政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中第二框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宪法对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的规定以及我国宪法的构成。 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过程与方法: 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宪法的作用和法律地位,学会从不同方面全面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能初步认识到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问题导入法、对比法、列举法、活动探究法。 五、教时:1课时

六、课前准备 教师: 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如在我国,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许多学生认为宪法高高向上,离我们很远等等。 储备相关的宪法知识与典型材料,以利于结合课文相关内容的`教学穿插使用。 学生: 熟悉本节教学内容,从关于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等方面收集材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做好法律家族聚会的模拟表演。 七、教学过程: ①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②模拟法律家族聚会,提出问题——讨论宪法的作用。 ③齐声朗读,明确宪法规定的最根本内容。 ④列举说明宪法内容与时俱进,更加丰富。 ⑤问题讨论,了解宪法的构成。 ⑥案例分析,澄清认识,明确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⑦看图例,了解宪法所具有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⑧填表掌握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是我们的根本活动准则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 (1)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要观点 ①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4)历史意义 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②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误区警示]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想的宣传。 二、“美德即知识” 1.社会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即“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历史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知识点拨]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在重视道德的修养中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他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且对这一观点进行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著作:《理想国》。 (2)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评价: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误区警示]古希腊哲学家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但不能说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主题一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 1.如何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 (1)积极意义 提倡人性,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2)局限性 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不同点 ①对待知识上:智:重视知识的实际功效(民主政治演讲)。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知识是谋取“功名”的手段。 苏:强调知识和道德的结合,把知识作为“善”的基础和途径,“美德即知识”。 ②善恶观:智:认为世间是非善恶无标准。 苏:形成了明确的善的概念,他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2)相同点:研究重点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都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精神。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