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初朝廷与明遗民关于_治统_与_道统_合法性的较量

清初朝廷与明遗民关于_治统_与_道统_合法性的较量

清初朝廷与明遗民关于_治统_与_道统_合法性的较量
清初朝廷与明遗民关于_治统_与_道统_合法性的较量

中国历史上,王朝鼎革之后,对统治合法性进行论证从来都是新朝统治者及其文化人首当其冲的理论要务。明清易代,满洲贵族入主中原,统治合法性的论证更是尤显紧迫和必要。这是因为,在深受夷夏观念浸淫的汉人眼中,满洲统治者毕竟是“非我族类”的“夷虏”,其“治统”的合法性自会受到质疑;而在作为汉文化代言人的明遗民看来,明清易代不仅意味着汉族“治统”的丧失,而且象征着中华文化“道统”面临中断之虞,这样,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明遗民都不承认清廷统治的合法性。面对这种信任危机,清初统治者一方面在政治上自造“治统”,宣示其“得统之正”;另一方面在文化上建构“道统”,塑造其儒家“道统传人”形象。于是,在清初,围绕清廷“治统”和“道统”合法性问题,在朝廷和明遗民之间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角力,形成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

一、清廷的再造正统与明遗民的“卫统”

确立治统合法性和正当性,是新朝统治者所必需建构的政治认同与统治基础。在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主要基于“君权神授”的理论前提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基础。前者本于天道,施用于异姓王朝之鼎革;后者出于人伦,行之于同一朝代君权之嗣位。

明清鼎革,实为异姓王朝之易祚,而非同姓朝代之嗣位,所以满洲贵族用以论证其统治合法性的理论依据,必然是君权神授之说。“君权神

清初朝廷与明遗民

关于“治统”与“道统”合法性的较量

孔定芳

内容提要明清易代,“非我族类”的满洲贵族入主中原,这在深浸“夷夏大防”观念的汉族士人特别是明遗民看来,不仅意味着汉族“治统”的丧失,更象征着中华文化“道统”面临中断之虞。于是,他们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不承认清廷的合法性。面对这种信任危机,清初统治者一方面在政治上自造“治统”,宣示其“得统之正”;另一方面在文化上建构“道统”,塑造其儒家“道统传人”形象。这样,在清初,围绕清廷“治统”和“道统”合法性问题,在朝廷和明遗民之间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角力。这种发生在朝廷与民间的论争,深刻影响到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因此检视这一论争的实况,对于深入了解和理解清初政治和文化史意义重大。

关键词清初明遗民治统道统正统

孔定芳,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副教授430074

授”的政治理论可说是所有古代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这源于宗教信仰在人类文明早期的普遍性存在。在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的奴隶主已开始以“君权神授”理论来标示其统治的合法性,《尚书·召诰》说:

“有夏服(受)天命。”这是中国史籍中“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厥可视为“君权神授”理论的滥觞。殷商奴隶主贵族创造了一种“至上神”的观念,这就是“帝”或“上帝”,它是上天和人间的最高主宰,也是商王朝的祖宗神;既然商王朝的祖宗神是上天和人间主宰,那么,商王统治的合法性也就勿庸置疑。西周时用“天”代替了“帝”或“上帝”,周王亦被赋予了“天子”的称谓。周代的铜器“毛公鼎”铭文记载:

“丕显文武,皇天宏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明确地宣示“君权神授”的思想。与此相应,夏商周三代之间的鼎革也被说成是“奉天承运”,如商汤在讨伐夏桀时曾说: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1]言下之意是说商之代夏乃“奉天承运”,于是其统治合法性自是不证自明。

君权神授的理论在汉代有了系统的发展。董仲舒提出“天人相与”、

“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天和人之间是相通的,天有意志,是最高的人格神,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人应按天的意志来行事。从“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出发,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的命题,以强调君权的天然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这种理论在传统中国产生深远影响,历代帝王以“奉天承运”显示其统治的合法性,农民起义以“替天行道”表示其反抗的正当性。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始皇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皇帝玉玺之上;明清两代皇帝祭天于天坛,这些举措都是对政权合法性的具体宣示。可见,

“假托天命”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有效性的运思方式。

然而,君权神授毕竟不能提供政治合法性的永恒理据,因为在它的观念结构中内在而逻辑地隐含着“受命改制”这一涵义。所以西周时期又引入了“德”的概念,亦即“人心向背”的因素,从而形成“敬天保民”的思想。《易传·革卦》曰: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引《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孟子·万章》引《泰誓》曰: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就是说如果君主有德,敬天爱民,其统治就具有合法性,反

之,天命就不再护佑,改朝换代遂势所难免。这就将君权神授引向了君权民授,这无疑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显著进步。

本来满洲的汗位继承实行八旗贵族共同商议,而不同于汉族皇位之“嫡长子继承制”;在皇位合法性观念上亦不似汉族王朝之借重“君权神授”之说。但是,满洲贵族进入辽沈地区以后,由于受汉族传统文化的浸淫,皇位继承上的“君权神授”及其发展形态“敬天保民”的观念已然为其接受,并且用以彰显汗位或皇位继承的合法性。如满洲之萨满教信仰即为印度佛教与中原汉地信仰之融会,其堂子祭祀即为“设竿祭天之礼”。“天意”观念在满洲社会的盛行,久而久之即演变而为汗位或皇位合法性的理论基础。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即汗位即谓“天心眷佑”[2],后来也多所言及中原汉族王朝天命循环、鼎革易代之事,如成汤之代夏桀、文王之伐纣、刘邦之以布衣起兵而灭暴秦、金太祖阿骨打之灭辽和宋、蒙古成吉思汗之得金帝之业而建立元朝,以及朱元璋之幼年失怙,

“后天命归之,遂为天子”,以此说明后金虽“本大金之裔,曷尝受制于人,或天命有归,即国之寡小勿论,天自扶而成之也”[3]。努尔哈赤逝后,其谥号中亦曰“承天广运”[4]。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即大清皇帝位前,诸臣上劝进表,表文曰:

“诸贝勒大臣文武各官,及外藩诸贝勒,恭维皇上承天眷佑,应运而兴,当天下混乱之时,修德礼天,逆者威之以兵,顺者抚之以德,宽温之誉,施及万方。征服朝鲜,混一蒙古,更获玉玺,内外化成,上合天意,下协舆情。以是臣等仰体天心,敬上尊号,一切仪物,俱已完备,伏愿俯赐俞允,勿虚众望!”读毕,皇太极曰:

“尔等合辞劝进,至再至三,朕恐上无以当天心,下无以孚民志,故未俞允。今重违尔等意,坚辞不获,勉从众议,既受尊号,当益加惕厉,惟天佑助之!”[5]文武诸臣上表劝进尽管只是表面虚文,却也透显出他们所认同的“帝位”合法性的基础在于“上合天意,下协舆情”。皇太极即位之际确也弥漫着浓郁的神秘氛围,据《清史稿》所载:

“初,太祖命上名,臆制之,后知汉称储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黄台吉’,音并暗合。及即位,咸以为有天意也。”[6]皇太极好说梦,史载数见不鲜,曾梦太祖令四人捧一玉玺授之,以语大学士范文程等,皆曰:

“乃上帝授皇上大统也。”以心理学推原其故,梦乃观念联合之再生,足见其时满洲君臣“君权神授”观念之深固。以至于太宗驾崩后其谥号中亦有“应天兴国”之语[7]。这种观念正与汉族文化中“君权神

授”、

“敬天保民”的思想若合符节。

然而,努尔哈赤之即汗位,以及皇太极由后金之大汗而为大清之皇帝,究属满洲内部政治,未尝改变正朔,与入关取明而代之,在统治合法性问题上自不可同日而语。但于此可见满洲贵族之于统治合法性的重视。作为僻处关外的少数民族,满洲之入关在道义上的正当性,自是其必先遭遇到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入关与李自成农民军争夺政权的过程中,清军即打出“为故明君臣复君父仇”和“讨贼复仇”的旗号。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十三日,多尔衮以惩罚推翻了崇祯皇帝的叛匪为名,兴兵南下。西进途中,告示天下:“义师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惟闯贼。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师行以律,必不尔害。”[8]二十六日,又令吴三桂以他的名义出示榜文:

“照得逆闯李自成戕主贼民,窥窃神器,滔天罪恶,罄竹难书。荷蒙大清朝垂念历世旧好,特命摄政王殿下大兴问罪之师,怀绥万邦,用跻和平之诚。”[9]把清军装扮成吊民伐罪的“仁义之师”,为其“入关”之举制造正当性的理由。

如果说清军“入关”的正当性以“为尔等复君父仇”为理据,尚能自圆其说,那么其“入主”的正当性则需要有一套更为自足的理论来支撑。尽管满洲统治者依然循着所谓为明朝“复君父仇”的既定逻辑,推定其“抚定燕京,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10],但他们也立即意识到这种逻辑的推衍尚不足以使其“治统”的正当性得到确立,所以他们便引入汉族传统的“君权神授”及其发展形态“敬天保民”理论。顺治元年五月二日,清军甫入京师,翌日,清政府即出安民告示: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军民非一人之军民,有德者主之。”在这里,满洲统治者把自己说成是理当拥有天下、主宰万民的“有德者”。十月,顺治亲诣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称大清皇帝“祗荷天眷,以顺民情”,

“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仍用大清国号,顺治纪元”[11]。此前一年,顺治在盛京刚履行过大清皇帝祭天登极仪式,此时他二度祭天登极。告天祭地,改元称号,意在向天下郑重昭示,清朝之得统乃蒙天眷佑,顺天应人。皇帝登极即位,告祭天地,重定正朔,本汉族新朝统治者彰显“君权神授”的惯常政治行为,入主中原的满洲统治者自是不能例外,但是,清廷将自己标榜为“有德者”,却是需要用事实来证明的。所以,定鼎燕京后,清廷旋即宣谕:明朝“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

“其避贼回籍,隐居山林者亦

具以闻,仍以原官录用”,

“朱姓各归顺者,亦不夺其王爵,仍如恩养”[12]。又下令军民人等为崇祯帝复丧三天,发丧安葬,并遣官祭明诸帝,所有明诸帝陵,皆设官守护。并“遣官祭先师孔子”,令孔子后人“仍袭封衍圣公”。显然,清廷的这些“有德”之举既是为了笼络人心,也是以“清因明制”的形式宣示清廷的承统之正。

但是,当南明弘光朝廷新立于南都,与定鼎燕京的清廷遥相对峙,清廷统治的合法性便遭遇严峻的挑战。于是,多尔衮专门致长书于南明大学士史可法,为清廷辩护。书中所陈理由厥在下列数端:一是援引《春秋》君臣之义,以否认弘光政权存在的合法性,以为“闯贼”未讨,

“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二是揆诸情理,以说明清廷“得统之正”,认为李自成荼毒君亲、毁坏庙主、辱及先人,明朝臣民“不闻加遗一矢”,而“我国家不惮征缮之劳”

“代为雪耻”,你们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坐享渔人之利,于情于理皆扞格而不相通;三是本于“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汉族传统大一统之义,以为其统一天下制造合法性依据。多尔衮之书“引《春秋》之法,斥偏安之非”[13],看似大义凛然,实则恣言巧辩,然却不啻为清廷自造正统的首次公开宣言。这种宣示虽以个人书札形式出现,但因顺治帝以六岁冲龄即位,多尔衮为摄政王,乃事实上的执政者,所以这种宣示实为一种政府行为,自不待言。

史可法之复书,语意委婉,锋芒不露,却严守底线,丝毫不让。书中除表达“饮泣枕戈”、

“愿为国死”的决心,对于南明之正统当然不会放过。如说:

“今上”弘光帝朱由崧为明神宗之孙、光宗犹子、大行皇帝之兄,即位为帝,自是“名正言顺”,而且“驾临南都,万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可谓“天与人归”。值得注意的是,史可法对弘光即位之际的神秘氛围竟浓墨重彩,大事渲染,其言曰:“迨臣民伏阙屡请,始以十五日正位南都。从前凤集河清,瑞应非一。即告庙之日,紫云如盖,祝文升霄,万目共瞻,欣传盛事。大江涌出楠梓数十万章,助修宫殿,岂非天意也哉!”[14]显然,其意亦在以“君权神授”理论而为弘光正统之援奥。

当然,满洲贵族并不因为其统治的合法性不为南明君臣所认同而停止武力统一的步法。满洲贵族深知其“入关”固可借重“为尔等复君父仇”的名义,但其“入主”却无任何正当性可言;正统性的树立固可赢得民心和士心,但政治统治及其权威的确立毕竟最终取决于军事实力。经过近四十年的军事征服,及至康熙元年,随着南明最后

一个政权——

—永历政权——

—的覆亡,清廷终于确立起在全国的统治,从而也开始了满洲贵族“治统”的时代。

然而治统的确立并不意味着正统地位的奠定。在汉族传统文化里,新朝治统是否正统,有一个简易明了的判别标准,即能否忝列汉族王朝的“治统谱系”。以此衡准,清朝的治统自是难言为正。但是“治统谱系”究竟是一个人为构建的历史系统,并非政权可以任意钦定。而这个“治统谱系”又是通过历史书写而得以建构,这就为清廷凭借历史书写以重建其正统性提供了契机。况且为前朝修史在中国传统中(自唐代始)既是大一统正统王朝的资格,也是其治统正当性的重要标识。所以,清廷定鼎燕京的翌年,尽管其时战事正紧,却仓促设立《明史》馆,结果自是可想而知,直至康熙十八年重开《明史》馆,这项工作才算真正开展起来。但清修《明史》意不在学术已不假论证。清之先世源出建州女真,政治上隶属于明而为建州卫,以此而言,则清之代明无异于臣之篡君,格于《春秋》之义显为大逆不道,更遑论清朝之正统。所以,清朝君臣对其开国前历史皆讳莫如深,甚至不惜篡改和歪曲历史,纂修《明史》正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其实,这种历史的再造在入关前即已开始。本来女真曾建立金国,所以努尔哈赤建立政权时,仍沿用金国名号,称“大金”或“后金”,以示与前代金国之联系与区别。但是,到清太宗皇太极却特别忌讳后金与金国的渊源关系,如天聪五年太宗率兵攻打锦州,致书明将祖大寿:

“尔国君臣惟以宋朝故事为鉴,亦无一言复我。尔明主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孙,彼一时也,此一时也。”[15]这是因为在历史上宋、金交恶,汉人对女真人积怨尤深,为避免汉人对女真的疑虑,故自太宗以后,都矢口否认自己与女真人的联系。天聪九年,太宗为其父纂修《太祖武皇帝实录》,竟伪撰“满洲”为族名,下令禁止族名再用“诸申”(即女真旧号),并声称“诸申”

“与我国无涉”,今后一律称“满洲”。

入关后,满洲先世史的再造也就成为《明史》纂修的既定目标,因而隐没满洲先世隶于明的史实,洵为意料中事。在清修《明史》中,

“不但不许见建州女真,并凡女真皆在所讳,于是女真之服而抚字,叛而征讨,累朝之恩威,诸臣之功过,所系于女真者,一切削除之”,甚至“凡明文武诸臣,曾为督抚镇巡等官者,皆削其在辽之事迹,或其人生平大见长之处在辽,则削其人不为传。”明初于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之事,《明史·地理

志》亦故意漏而不述。与此相应,

“而于明南都以后,史中又草草数语,不认明之系统”[16]。关于《明史》之讳,孟森、谢国桢二先生考稽颇详,可资参证,此不赘述。

对于一般汉族农、工、商人等而言,治统的移易可能是稀松平常之事,但对于士阶层来说,却非等闲之事。相对而言,城乡农、工、商人等不会明确地、理念性地比较满汉文化的优劣短长,而是从实际生活中的生计之虑出发,对异质文化进行选择取舍。与汉族士人特别是明遗民在“夷夏之辨”中艰难曲折的情感转变相比,农工商人等对满洲文化的心理和情感负荷要轻得多,他们亦大多没有士子童生的名誉负累,他们不怕与满洲人打交道而有辱斯文。而且民间社会相对宽松的小环境,乡民的生计所累,使其在社会急剧变动下,很容易作出适应性的选择,比较容易地跨越“夷夏大防”的道德障碍,产生对清廷的认同。但是,遗民士人却相反,其根本特性乃基于文化而非任何物质的生计之虑,

“夷夏大防”的道德伦理底线是其难以突破与逾越的心理屏障。所以,在清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明遗民为了守护和恢复故国的治统而投笔从戎,毅然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来对抗和否定清廷的治统。当清廷统治业已稳定,

“复明”无望,明遗民又转而著书立说,以激扬文字的方式来与清廷的治统再造相较量。

不承认清朝纪年,是明遗民不认同清朝治统的表现之一。皇帝即位,改元称号,以示新朝正统,乃中国传统古制。中国历史上存在两种纪年方式:一为干支纪年,一为皇帝纪年;前者中性,厥无政治意涵,后者义涉正闰,有鲜明政治倾向。换言之,皇帝纪年或年号乃王朝正朔之符号象征。所以,清初朝廷与明遗民关于正统问题的较量自会在此一点上多所反映。如明遗民张履祥所著《杨圆先生全集》,凡明亡前著作均用“万历”、“崇祯”等纪年,清时所著则皆用干支。王夫之晚年撰《自题墓石》,其后款署“戊申纪之后三百二十四年”[17]。戊申为朱元璋开国洪武元年(1368年),至其逝世正是三百二十四年。不用清纪元,而代以干支,或径书明朝年号,以示对清政权的否认,乃明遗民共同的致思方式。而且以“年号”或“纪年”为政治表达和诉求,在明遗民那里更为常见,如陈确,为不食清粟,求削儒籍、弃诸生而为《告先府君文》,其中有云:

“革命以来,即思告退,以不忍写弘光年号。”屈大均曾有诗曰:

“山僧不记谁家腊,依旧楼台甲子年。”[18]正因年号和纪

年意味如此重大,故清初明遗民与清廷在此问题上的较量殊为激烈,一些文字狱即因此而起。顺治五年,旗人刚林上书朝廷:汉人书坊所印八股文选,只注明“丁亥干支,并无顺治年号”,犯了“目无本朝,阳顺阴违”的“不赦之条”,导致文选作者毛重倬、胥定清、史树骏等汉士受缚祭刀。迄于康熙五十二年,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罪名之一亦缘戴氏在《南山集》中直书南明三帝年号。盖因年号事涉清朝统治正当性,故对于蔑视者自是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

除了以“纪年”或“年号”而为消极的反抗之外,明遗民更以理论建构而对清廷的治统言说进行积极的解构。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末《叙论一》中就所谓“正统论”阐述曰:

“论之不及正统者,何也?曰:正统之说,不知其所自昉也。自汉之亡,曹氏、司马氏乘之以窃天下,而为之名曰禅。于是为之说曰:必有所承以为统,而后可以为天子。义不相授受,而强相缀系以掩篡夺之迹;抑假邹衍五德之邪说与刘歆历家之绪论,文其诐辞;要岂事理之实然哉?”在船山看来,历史上正统的混乱成因有三:义不相授受,而强相缀系以掩篡夺之迹;假邹衍五德之邪说;托刘歆历家之绪论。接着船山进一步阐明“统”之“正”与“不正”:

“统之为言,合而并之之谓也,因而续之之谓也,而天下之不合与不续也多矣!盖尝上推数千年中国之治乱以迄于今,凡三变矣。当其未变,固不知后之变也奚若,虽圣人弗能知也……夫统者,合而不离,续而不绝之谓也。离矣,而恶乎统之?绝矣,而固不相承以为统,崛起一中夏者,奚用承彼不连之系乎?”船山以为“统”的前提条件是:合而并之(合而不离),因而续之(续而不绝),亦即在空间上有统一的疆域,在时间上有一脉相承的连续性。以此为准绳,则那种“崛起一中夏者,奚用承彼不连之系乎?”其言外之意实足不待明言。

船山透过历史,以为迄于明末,历史已有三变,实际上已“离”已“绝”,无“统”可言。具体而言,

“商周以上,有不可考者,而据三代以言之,其时万国各有其君,而天子特为之长,王畿之外刑赏不听命,赋税不上供,天下虽合而固未合也。王者以义正名而合之,此一变也”。此后,

“汤之代夏,武之伐殷,未尝一日无共主焉。及乎春秋之世,齐晋秦楚各据所属之从诸侯以刀裂天下,至战国而强秦,六国交相为从衡,赧王朝秦,而天下并无共主之号,岂复有所谓统哉?此一合一离之始也”。继而“汉亡而蜀汉、魏、吴三分;晋东渡,而十六国与拓跋、高氏、宇文裂土以自帝,唐亡,而汴、晋、江南、吴越、蜀、粤、楚、闽、荆南,河东各帝制以自崇。土其土,民其民,或迹示臣属而终不相维系也,无所统也。”但船山又认为:

“无所承,无所统,正不正存乎其人而已矣。正不正,人也;一治一乱,天也。”也就是说,历史之统虽绝,但公正自存人心,如果“德足以君天下,功足以安黎民,统一天下,治安百年,复有贤子孙相继以饰治,兴礼乐,敷教化,存人道,远禽兽,大造于天人者不可忘,则与天下尊之,而合乎人心之大顺”,亦可视为治统之正。依此标准,中国历史上能被列入治统的则有商、周、汉、唐、宋、明六个朝代。仔细检视这六个朝代,有一些共性: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政权,政治开明,文教发达,社会安宁,受百姓拥戴。以船山之见,商、周之所以可入治统谱系,在于“商周之德,万世之所怀,百王之所师也。祚已讫而明禋不可废,子孙不可替,大公之道也”。而汉朝则因“汉祖灭秦夷项,解法网,薄征徭,以兴天下更始,略德论功不在汤武之下矣!”至于唐则因其“扫群盗为中国主,涤积重之暴政,予兆民以安,嗣汉而兴,功亦与汉埒等矣!”在其他著述中,船山也屡屡述及上述朝代之于治统之正,如在《噩梦》中说:

“唯汉舍秦而崇殷周,独得三代之遗意焉……为中国之主,嗣百王而大一统,前有所承,则后有所授。沛国之子孙若手授之陇西,陇西之子孙,若授之天水,天水之子孙若授之盱眙,所宜访求其嫡系,肇封公侯,使修先祀,护其陵寝,以正中夏之大绪。”在《宋论》中说:

“帝王之受命,其上以德,商周是已;其次以功,汉唐是已。……宋无积累之仁,无拨乱之积,乃载考其临御之方,则固宜为天下君矣……是则宋之君天下也,皆天所旦夕陟降于宋祖之心而启迪之者也。”由此可见,在船山那里,

“德”和“功”是判定治统正当与否的不二准绳。

可见在船山的治统谱系中,没有秦和隋的一席之地。原因在于:

“秦起西戎,以诈力兼天下,蔑先王之道法,海内争起,不相统一,杀掠相寻,人民无主”,而“隋氏始以中原族姓一天下,而天伦绝,民害滋”,亦即其德与功不足以使其成为治统之正。既然秦与隋不能入治统之列,那么更遑论其它“夷狄”朝代,如元朝即被列入乱世而不予治统谱系。颇值得注意的是,在船山史论中,往往以宋元相对比,其中微意值得玩味。其实,

“宋元对比”即“明清对比”之借镜,说元亦即说清。既然治统之正本于人心,而又以“德”和“功”为准绳,那么船山不以清朝为正统所在也就不言自明了。

二、清廷的道统建构与明遗民的“卫道”

综观清廷对于“正当性”的建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一般而言,顺治时期更多地关注的是“治统”,而康熙时期更多地关注的则是“道统”。

“治统”关乎政治统治的正当性,道统则系于文化的正当性。由“治统”而进于“道统”,既是当时的客观历史环境使然,也是清初统治者对中国文化的体认日趋深刻,以及其政治经验趋于成熟的表现。

顺治时期,清廷虽业已定鼎燕京,但江南半壁毕竟为南明所控,事实上存在的“南都”和“北都”两大“治统”系统,使任何一方的正当性都必然遭遇尴尬。以“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传统政治观念,只有大一统的王朝才天然地具有正当性,所以,顺治时期清廷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进行军事征服,统一全国,以便建立一个统一的正统政权。在以“治统”为中心关怀的情势下,清廷正当性的建构自然是围绕“治统”这一轴心,厥无疑义,至于文化上的“道统”则无暇顾及。这除了当时“兵务方殷,未遑衣冠礼乐”[19]的客观环境之故外,还源于清世祖对儒家文化的体认尚属肤浅,甚至更倾心于佛教。

及至康熙初叶,南明的治统以永历政权的覆灭而宣告终结,治统归一。但是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治统”,要获得人心所归的深度认同,还得借助于文化上“道统”的建构,因为在汉族传统文化里,

“治统原于道统”,道统立,治统才具有凭藉和依归。而清圣祖较之世祖更为谙悉中国传统文化,圣祖固然懂得:在具有“夷夏大防”观念的汉族士人眼里,满洲既被目为“夷狄”,其统治中国的合法性自是不会得到认同。显然要赢得认同,必须在思想文化上颠覆汉族士人的“华夷之辨”观念,树立自己在文化“道统”上的正统地位。有鉴于此,清圣祖便一改世祖主要以军事征服和民族高压而立威的褊狭政策,转而倚重政治意识形态的建设,进行文化“道统”的建构。

清圣祖统治时期,尽管对于治统正当性的宣示仍未始稍怠,曾赋诗曰:

“十世周垂历,开基汉启疆。”[20]标榜清朝与周、汉在治统上的一脉相承,晚年在《遗诏》中甚至说: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但道统的建构究为其着力所在。道统建构旨在确立起满、汉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由于汉族农耕文化较之于满洲游牧文化具有优越性,所以这种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自是以汉文化为归趋。而在汉文化里,儒学不仅作为官方

政治意识形态而被悬为功令,而且作为伦理规范而为民间所遵从,所以要建构“道统”的正当性,就必须迎合汉族传统文化心理,实行崇儒重道,兴道致治的文化政策。基于此,圣祖亲政以后,实施了一系列崇儒重道的举措。康熙八年四月十五日,圣祖甫亲政即不顾鳌拜的淫威和阻力,首次率礼部诸臣前往国子监视学,举行临雍大典,以示尊孔崇儒、兴道致治的决心,并明确宣称以“圣人之道”为治国指导思想,圣祖云:

“朕惟圣人之道,高明广大,昭垂万世,所以兴道致治,敦伦善俗,莫能外也。”[21]翌年八月,恢复翰林院;十月,颁谕礼部,重申“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十一月,重开日讲。与此同时,对儒家先贤及其后裔备极优礼。康熙八年,圣祖不经鳌拜同意,恢复顺治朝所定的孔子、曾子、颜回、子思、孟子等圣人后裔送监读书的“圣裔监生例”,并亲定孔兴洵等十五人入国子监学习。九年十月九日颁行以“敦孝悌,重人伦”等儒家价值为核心的《圣谕十六条》。

清圣祖的崇儒重道,直接的目的固然在于迎合汉族臣民的传统文化心理,以化解满汉矛盾,但更深层的动机则在于塑造“道统传人”的形象。所以,在完成了这些具体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他更从治国方略的层面将业已在理论上陷入穷途末路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官方意识,并极力攻诋明学,把有明一代说成是道统的中断,从而使其“继统”有更充分的理由。同时,亦希望藉着程朱道统的重建,来为其“继统”的“治统”说,提供有力的理论后盾。及至康熙十六年,圣祖终于藉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之机,对这一深层动机作出明确的宣示:

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自尧、舜、禹、汤、

文、武之后,而有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自

《易》、《书》、《诗》、《礼》、《春秋》而外,而有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书,如日

月之光昭于天,岳渎之流峙于地,……道统

在是,治统亦在是矣。……诚因此编之大义,

究先圣之微言,则以此为化民成俗之方,用

期夫一道同风之治,庶几进于唐虞三代文明

之盛也夫![22]

在这里,圣祖不仅合道统与治统为一,而且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后又声言:

“先圣先师道法相传,昭垂统序,炳若日星。朕远承心学,稽古敏求,效法不已,渐近自然。然后施之政教,庶不与圣贤相悖耳。”[23]在论到《四书》的重要性时,他也有“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的说法[24]。中国历史上

像清圣祖这样有意识地极力标榜“道统传人”的人君并不多见,这正是他政治智慧的高明处,也是他在文化政策上最具意义的成就。与这些关乎道统的理论言说相呼应,在政治实践上,圣祖一生为政以“非先王之法不可用,非先王之道不可为”[25]为准则,以及“清因明制”思想理论的提出及其系统化和实施,更强化了其道统传人的形象。

本来,治统与道统合一,即所谓“治教合一”,是儒家长远以来的政治理想,但这个理想状态只存在于上古三代,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的道统谱系中,周公以上是“君师本于一人”,孔子以下则“君师分为二人”。自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孔子承先王之教,以学用世,遂启“治教分途”之端,从此,人君与士人亦分工而治。《礼记·中庸》所谓: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26]说的就是这种状况。这同时意味着,孔子以降,“士”有了崭新的意义,从此他们成为以道自任的群体。宋代以降,道统观逐渐发展成形,于是人君掌理治民之要,士人以道自任而行教化,渐成一种制度化的结构,士之以道自任的精神传统亦被赋予“道统”的历史意义。是故,士(儒生)在理论上甚至很大程度在实践上,能够独立于现实政权而对专制政治起批判和制衡的作用,以士为代表而象征文化权威的“道统”,更可裁定一个政权的合法性。但是,清圣祖将“道统”与“治统”合一,就致使士人失去批判政治权威、裁断治统合法性的理论基础和权力依据。

不过,清圣祖的治统与道统合一说,毕竟在深层意义上契合了儒家的理想境界,而为一般士大夫所乐于接受,确也引起了部分遗民态度的松动。但对于大多数明遗民而言,由于他们在治统上本不认同清廷的统治,当然也就不能苟同这个“非我族类”的满洲统治者所塑造的文化上的道统说。于是他们藉着史评的方式,一方面抨击历史上的“窃统”行为而含沙射影,攻诋当下,另一方面则以重构道统理论来回击清廷官方的道统说。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即藉着嘲讽历史上的异族王朝,以怒骂“败类之儒,鬻道统于夷狄盗贼”,他说:

天下之极重而不可窃者二: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治统

之乱,小人窃之,盗贼窃之,夷狄窃之,不可

以永世而全身;其幸而数传者,则必有日月

失轨、五星逆行、冬雷夏雪、山崩地坼、雹飞

水溢、草木为妖、禽虫为鼊之异,天地不能保

其清宁,人民不能全其寿命,以应之不爽。道

统之窃,沐猴而冠,教猱而升木,尸名以徼

利,为夷狄盗贼之羽翼,以文致之为圣贤,而

恣为妖妄,方且施施然谓守先王之道以化成

天下;而受罚于天,不旋踵而亡。[27]

在船山看来,

“天子之位”(治统)和“圣人之教”(道统)都是不容小人、夷狄、盗贼篡窃的,即使篡窃到手,也定为天地不容,不旋踵而亡。船山更认为外族统治者虽有陋儒之助,却只能求中华文化之“皮相”,而不能得其“精意”:

虽然,败类之儒,鬻道统于夷狄盗贼而使窃者,岂其能窃先王之至教乎?昧其精意,

遗其大纲,但于宫室器物登降进止之容,造

作纤曲之法,以为先王治定功成之大美在

是,私心穿凿,矜异而不成章,财可用,民可

劳,则拟之一旦而为已成。故夷狄盗贼易于

窃而乐窃之以自大,则明堂、辟雍、灵台是

已。[28]

既然不能得其精意,又何谈得道统之传?同时,船山又通过抨击扶助异族王朝的文人,而抨诋当下现实:

乃至女真、蒙古之吞噬中华,皆衣冠无赖之士投幕求荣者窥测事机而劝成之。廉希

宪、姚枢、许衡之流,又变其局而以理学为捭

阖,使之自跻于尧、舜、汤、文之列,而益而忌

惮。游士之祸,至于此而极矣。[29]

清初,异族之主对于文字言论特别敏感与忌惮,文网之禁遂极严厉,遗民士人之讥评当下只能取隐语曲言的方式,

“史评”便因此而成为一种言论策略。

船山还进一步阐明,

“儒者之统”独立于“帝王之统”以外,

“帝王之统”可绝,而儒者之统则不可亡。他说:

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

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

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

又说:

是故儒者之统,孤行而无待者也,天下自无统,而儒者有统。道存乎人,而人不可以

多得,有心者所重悲也。虽然,斯道互天垂地

而不可亡者,勿忧也。[30]

可见,在船山那里,道统相对于治统具有超越性,它不会随治统之亡而亡。不仅如此,船山更认为,相对于治统,道统更为根本,因为“帝王之兴,以治相继,奚必手相授受哉?道相承也。”治统由于

一治一乱,而有断有续,但却赖道统之绵延不坠。船山的道统说体现出文化之统高于政治之统的特征。此种言论在明清易鼎、汉族治统已失的背景下,自有其当下的喻指意义。

清初明遗民中,致力于道统重构而又提出道统新说的,还有费密。虽然与船山一样有着破斥传统道统说之旨趣,但费密在破斥旧说后所建树的道统新说,却大别于船山。他对“道”的诠释即别具一格:

“上古其气浑噩,天道也。包羲画卦为窖,神农作耒耜立市,地道兴矣。舟楫、弧矢、杵臼、衣裳是始于黄帝,人道渐大;尧舜命官分州,夏后成汤礼乐特别,周兼而文之,人道全矣。”[31]可见其“道”着眼于外王的治道,即法制、典章、礼乐、纲常伦理等有以治天下者。故能行道者,就只有得位之帝王公卿,而有德无位之儒生,便只能负起传道的责任。基于此种认识,他将道之传承区分为“道统”与“道脉”两途:

故上之道在先王之典政以为治,其统则朝廷,历代帝王因之,公卿将相辅焉;下之道

在圣门授受而为脉,其传则佼序,后世师儒

弟子守之,前言往行存焉。苟无帝王受天明

命宰育万汇,有磨砺一世之大权,优善惩罚,

公卿行之以动荡九服,取儒生空辞虚说,欲

以行教化而淳风俗,必不能矣。王天下者之

于道,本也。公卿行焉,师儒言焉,支也。[32]“道统”传承于帝王之间,

“道脉”授受于师儒之列。依此区隔,他还专列《大统相继表》,将自上古包羲至《二十一史》中的历代帝王全部收入,将历代重要文武公卿列入《弼辅录论》,而将历代传经之儒收入《道脉谱论》。

费密的道统说显与传统之说迥异其趣。在韩愈提出道统论之前,其统道之人,除孔子外,皆为帝王;自韩愈道统论出,则以师儒为统道之人,且将孟子作为继孔子之后,以师儒身份统圣人之道的第一人。自此以降,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遂为宋明儒之共识。但费密反其道而行之,以帝王传道取代师儒传道,表面来看,似乎与清圣祖所谓治统道统合一说相契合,然费氏立论之动机固与清廷殊异,自不待言。首先,费氏作为明遗民在政治上本不认同清朝治统的合法性,自然不会以其帝王传道说来为清圣祖的道统与治统合一说作同调之鸣;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费氏之新道统说将被清廷提升为官方意识、钦定为道统之正的程朱理学排斥于“道脉”之外。如在《道脉谱论》中,费密所描绘的儒学史图像,基本上是一部传经史,把宋明儒视为释老,而不列于儒学之门墙。可

以说费密之新道统说由反思宋明理学而起,亦以消解宋明儒道统论为归趋。何以如此?一则因为程朱所谓“独承道统”之说,不为费氏认同。费密说:

“独言孟轲之传开于唐儒韩愈,至宋蔡京,虽以王安石上承孟轲,程颐又以程颢为孟轲后一人,而尚无道统接传之论也。南渡后,朱熹与陆九渊争胜门户,熹传洛学乃创立道统,自以为曾氏独得其宗,而子思,而孟轲,而程颢程颐接之,盖杨时事二程而友罗从彦、李侗,熹所从出也。”[33]程朱道统论以为圣人之道传至孟子而绝,后“得周翁与程子,道乃抗而不坠”[34]。这种“独承”说将汉唐传经之儒排斥于道统之外,此在费密看来淹没了“汉儒之功”和“魏晋隋唐诸儒之力”[35]。再则宋儒“性命之说”亦非儒家道统之真。他说:

“(宋儒)为性命恍惚之为浮,偏浮之说盛行而先王之道乱矣”,

“至宋,南北遂浮多而实少,语录无稽之言各盛,世益共尊而圣贤之,于是圣门中实之旨晦”[36]。可见在费密看来宋儒已将道统的“外王”层面遗落,从而有违“圣门之旨”。正因为宋儒以“独承道统”自居,而其所传又非圣门之真,所以费密斥之为“私立道统”[37]。要之,费密道统新说以其帝王传道之说,貌似契合清廷官方意识形态,实则巧妙地拆解了清廷所塑造的程朱理学道统权威,从而表明了遗民守护和延续中华文化道统的根本立场。与船山相较,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余论

由于清廷与明遗民在民族意识、文化观念和政治立场上存在原则性的歧异,所以这场围绕“治统”和“道统”正当性的论争自是无以定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出生于明万历年间的明遗民相继逝去,明遗民群体作为一个独特士群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样,这场展开于清廷与明遗民之间的论战也因此偃旗息鼓。但是,清廷对于其正统性的论证却并未随之消歇,只是由双方的论争转而为单方面的言说。迨明桂王被俘杀于昆明,特别是三藩之乱的平定,清朝凭借武力确立起在中原汉地的统治,但如何在思想理论上战胜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的“华夷之辩”命题,确立“夷狄”统治中国的合法性,依然是清朝皇帝面临的严峻挑战。继圣祖之后,世宗(雍正)和高宗(乾隆)不失时机地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华夷之辩”命题和正统论进行了消解和论证。

清朝进入雍正时期,那些不与新朝合作的“胜国遗民”已然消逝,不料雍正六年竟发生了曾

静策动岳钟琪反清案。世宗决定利用这一突发事件对汉族传统的“华夷之辩”命题展开一次公开的清算。世宗认为“满汉名色,犹直省之各有籍贯,非中外之分别”[38],正如孟子所谓“舜,东夷之人也;文王,西夷之人也”[39]“夷”不过一地域概念。既然如此,则吕留良、曾静之辈“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道理何在?[40]并以韩愈所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41]为据,证明华夷之别在于对于中华文化是否同心“向化”[42],从而得出结论:

“我(清)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政,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政也。”[43]“今逆贼(吕留良)等于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之时而妄判中外,谬生忿戾,岂非逆天悖理、无父无君、蜂蚁不若之异类乎?”[44]世宗之辨“华夷”,实则为论清之正统,而其落脚点则在对“尧舜以来”中华文化的认同。

继起的清高宗更提出“主中华者为正统”的正统观。汉族传统史家以春秋大一统之义为依归,皆以中原汉族王朝为正统所在,而不以偏安之少数民族政权入正统之列。特别是五代两宋之际,正统问题尤显复杂,其时辽、金、元相继兴起于北方,梁、唐、晋、汉、周等五代及南宋先后对其称臣。元明之际的杨维桢著《宋辽金正统辨》,以元承宋统而排斥辽金。乾隆时四库馆臣以女真为满洲先世,以清承辽、金、元正统,似更合情理。然乾隆却不以为然,认为杨维桢“其论颇正”,因为“辽金皆自起北方,本无所承统,非若宋元之相承递及,为中华之主也”[45]。辽、金、元虽同起于北方,同为“夷狄”,但辽、金未能“奄有中原”,而元“为中华之主”,故以杨维桢为是。按照此种逻辑,则明承元之正统,清承明之正统,自是顺理成章。至此,清廷对于其正统性的论证遂告完结。

可见,正统性问题在清初始终是清廷面临的一个现实困扰,清廷对其正统性建构的反复曲折,反映出少数民族统治者欲在汉族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原立足,需要破除沉重的社会心理和文化阻力,而明遗民对汉族王朝“治统”和“道统”的维护,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偏狭民族意识,也透显出鲜明的爱国精神,以及超越政治民族主义而升华为文化民族主义的“天下关怀”。

注释

[1]《尚书·汤誓》。

[2]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篇,第三章九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3]《后金檄万历皇帝文》,载潘等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4]《清史稿》卷一《本纪一·太祖本纪》。

[5]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二篇,第八章三十三节,第161-162页。

[6][7]《清史稿》卷二《本纪二·太宗本纪一》。

[8]《清史稿》卷二三二,《范文程传》。

[9]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0,《附记野史》。

[10]《多尔衮致史可法书》,载蒋良骐《东华录》顺治元年七月。

[11]《清世祖实录》卷九,顺治元年十月乙卯。

[12]《清世族实录》卷五,顺治元年五月庚寅。

[13][14]蒋良骐:《东华录》卷四,顺治元年七月。

[15]王先谦:《东华录》天聪五年八月。

[16]以上所引均见孟森:《明史讲义》第一篇《总论》,〔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17]王夫之:《王船山诗文集·薑斋文集补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18]屈大均:《翁山诗外》卷一六。

[19]蒋良骐:《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七月。

[20]康熙《御制文集一集》卷三六,《初八日告祭昭陵恭述十二韵》。

[21]《康熙政要》卷一六,《崇儒》。

[22]《清圣祖御制文初集》卷一九,《日讲四书解义序》。

[23]《康熙起居注》第2册,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二月,第1440页。

[24]康熙:《御制文集第一集》卷一九,第7页。

[25]康熙:《御制文集第四集》卷二一,第9页。

[2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36页。

[27][28]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三,《东晋成帝》,〔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29]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四,《东晋哀帝》。

[30]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五,《东晋成帝》。

[31]转引自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

[32][37]费密:《弘道书·统典论》。

[33][35]费密:《弘道书·道统谱论》。

[34]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七,〔台北〕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第9页。

[36]费密:《弘道书·吾道述》。

[38][43]《清世宗实录》卷一三0,雍正十一年四月己卯。

[39]《孟子·离娄》。

[40][41][44]《清世宗实录》卷八六,雍正七年九月癸未。

[42]《大义觉迷录》。

[45]《清高宗实录》卷八0二,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己亥。

〔责任编辑:肖波〕

吉吉

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1、氯胺酮的别称的是 正确答案: C A.疯药 B.狂欢 C.K 粉 2、我们从电视或书本上读到的 “大烟”毒(品)指什么 ? 正确答案: A A.鸦片 B.冰毒 C.摇头丸 D.可卡因 3 、以下不是合成毒品是 正确答案: B A.香烟 B.大麻 C.鸦片 D.可卡因 5、 合成毒品 “麻古 ”是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 正确答案: A A.甲基苯丙胺 B.大麻 C.鸦片 D.可卡因 6、 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 正确答案:A A. 泰国、缅甸、老挝 B .越南、老挝、柬埔寨 C.伊朗、阿富汗、伊拉克 D.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7、 “银三角 ”是指拉丁美洲毒品产量集中的 ( )等国家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逊地区,该地区主要出 产的毒品原植物是古柯和大麻。 正确答案: D A. 拉脱维亚、智利、阿根廷 B.古巴、拉脱维亚、玻利维亚 C 智利、阿根廷、巴西 D.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 8、 在中国下列哪一种物品是毒品 ? 正确答案:C A.香烟 B.茶叶 C.大麻 D.酒 9、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正确答案: C A.心理治疗是帮助成瘾者戒毒的有效方法之一 B.冷火鸡疗法是海洛因成瘾者戒毒的方法之一 C.美沙酮替代治疗能帮助冰毒成瘾者戒断毒瘾 D.杜冷丁是一种药品 10、 可卡因的原植物是 ( ),曾经是古代美洲原住民的提神草 正确答案: D A.北美仙人球 B.阿拉伯茶C 烟草D.古柯 11、 2015年我国破获的互联网涉毒案件为 ()起 正确答案:C A.150 B.1500 C.15000 D.150000 12、 ( ),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呈黑色或褐色 ;有氨味或 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 正确答案: B A.冰毒 B.鸦片 13、鸦片、大麻、海洛因、可卡因是传统毒品 正确答案: A A.对 B.错 14、 ()俗称K 粉,属于其它合成类的新型毒品。滥用后易导致人的迷幻,产生错觉。 正确答案: A A.氯胺酮 B.海洛因C 大麻D.麻黄碱 15、 ( )又称 “狂欢丸 ”、“狂喜丸 ”等,指的是致幻型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统称。 服用后, 摇头不止、 行为失控, 极易诱发精神分裂症,引发对自身的伤害。 正确答案: B A.海洛因 B.摇头丸C 麦司卡林D.曲马多 16、 ( )俗称大烟、烟土,其原植物是罂粟,是我国法律严禁非法种植的植物。正确答案: C A.冰毒 B.大麻C 鸦片D.罂粟 17、 ()俗称白面、白粉、四号等,是阿片类毒品中危害最大的品种,目前被世界各国列为 头号毒品”。 正确答案: B A.冰毒 B.海洛因C 大麻D 料子 18、 冰毒(又称安非他明 )是一种化学合成的 ( ),主要化学成份为甲基苯丙胺, 外形状与冰块相似的结晶体, 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过量服用容易引发引起死亡 A.传统毒品B 新型毒品 C 麻醉毒品 D.精神毒品 正确答案:B 19、2013年12月29日凌晨,我国公安机关在 ()发动 雷霆扫毒”战役,三千名警察深夜集结,对制贩冰 毒的“堡垒村 ”——博社村发起清缴,规模史无前例,捣毁的特大制贩毒团伙 18个,捣毁制毒工场 77个,缴 获冰毒 2925 公斤、制毒原料 23 吨。 正确答案: C A.云南德宏B 新疆石河子 C.广东汕尾D.四川绵阳 20、麻古是一种红色 (或粉红色 )的小药丸,有时可能会被掺杂在可乐或饮料中出售。麻古是一种苯丙胺类的 化学合成毒品,具有强烈的兴奋和至幻功能,吸食后容易造成人体中枢神经 ()的损伤。 正确答案:A A.摇头丸 B.大麻 C.冰毒 4、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D.甲卡西酮 虎门销烟 ”中销毁的是哪个正确答案: C

2021年高中化学竞赛预赛试卷

2021年高中化学竞赛预赛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本题包括11小题,每题3分,共33分)1.下列分子中为非极性分子的是() A.H 2O B.CH 4 C.HBr D.CsCl 2.下列化合物中为离子型化合物的是() A.MgF 2B.SiH 4 C.CO 2 D.BrCl 3.下列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A.Fe3+ 3d34S2B.Cr3+ 3d 2 C.Cu2+ 3d10D.Mn2+ 3d5 4.请推测下列溶液中具有最低解离度的是() A.0.1 mol/L HCl B.0.01 mol/L HCl C.0.1 mol/L HF D.0.01 mol/L HF 5.酸性溶液中通入H 2 S气体,不产生硫化物沉淀的离子是() A.Zn2+B.Sn2+C.Bi3+D.Cd2+ 6.298K时,反应N 2(g)+ 3H 2 (g)2NH 3 (g)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 该反应达平衡时,若加入稀有气体,会出现() A.平衡右移,氨的产量增加B.平衡状态不变C.平衡左移,氨的产量减少D.正反应速率加快 7.在XeF 2 分子中,Xe采取的杂化类型是()

A .sp B .sp 3 C .sp 3d D .sp 3d 2 8.下列含氧酸根离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是( ) A .B 3O 75ˉ B .Si 3O 96ˉ C .P 3O 105ˉ D .S 4O 62ˉ 9.下列各组物质中,哪一组有较好的低温效果( ) A .冰 B .冰 + 食盐 C .冰 + 食盐 + CaCl 2 D .冰 + 食盐 + CaCl 2·6H 2O 10.对下列化合物有关物理性质的比较,给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CH 3)3C -OH (CH 3)3C -Cl ① ② ③ ④ A .偶极矩①>② B .熔点②>① C .沸点④>③ D .水溶性③>④ 11.对下列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NH O OH OH O O O O O H N H 2 ① ② A .①和②不是同分异构体 B .①和②均具酸性和碱性 C .①和②均可与溴水作用 D .①和②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0小题,含21空格,每空2分,共42分) 12.请给出化合物Pb 3O 4中各元素的氧化数(态)_______________。

学内针

学内针,做真人——读《黄帝内针》有感 生命与国学 百家号12-0119:48 编者按:黄帝内针是源自《黄帝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杨真海先生,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本文作者是一名从医人员,为某三甲医院科室主任,源于对医学的热爱和执着,无意中得遇黄帝内针,欣然若喜;后师从东方生命研究院潘麟先生①,笃行潘麟先生的教诲②,发愿通过研习黄帝内针来实现“传播健康、传承文明”的决心。本文是作者研读《黄帝内针》③读书心得。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文章作者:易莲 我叫易莲,是一名影像诊断科医生,从医18年。因为和全身所有系统疾病打交道,对生命一直有一个整体观。源于种种疑惑,我走进中医,遇见中医养生界湛龙华老师④。之前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应用湛老师的化性之法和“一针二灸三汤药”的策略,真正做到“自主健康,圆满养生”。尤其是湛老师在公益课上广传的“黄帝内针”⑤迅速解决了身边很多人的疾苦,让他们见证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⑥而黄帝内针让我终于找到了一条光明的从医路,感恩这么多年良知的呼唤及在寻医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在生命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感召善缘。 经典的医书看过不少,如《黄帝内针》这么近传承的针道弥足珍贵。半年前便看完此书,受益匪浅,感恩、欣喜之情难以言表。2017年5月7日,有幸拜在潘麟先生门下,再看《黄帝内针》,感觉完全不一样,更加深刻懂得传承的不易和恩情。感恩家师潘麟先生为中医作为东方生命科学的科学性而正名,想来想去,作为研究西医十八年的医者,还是再全身心融入中医,走进针道,只愿以此为“传播健康,传承文明”的宗旨而做一些事。于是,自己花钱买了两本,养生课堂又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卷

2008高中化学竞赛初赛模拟试卷(18) 第一题(9分) 光气学名“碳酰氯”,化学式COCl 2,是窒息性毒剂之一。 1.光气化学性质活泼,具有酰卤的典型反应,易发生水解、氨解和醇解。 (1)光气与足量乙醇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名称是【 】; (2)光气与足量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足量苯在AlCl 3催化剂作用下与光气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 】; (4)光气与苯胺分两步反应可得异氰酸苯酯,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是【 】,异氰酸苯酯的结构简式是【 】。 .是一种稳定的白色结晶体,熔点为~℃,沸点为~℃。可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3mol 光气,所以又被称为“三光气”。工业上可以利用碳酸二甲酯的氯代反应制备BTC 。BTC 的反应活性与光气类似,可以和醇、醛、胺、酰胺、羧酸、酚、羟胺等多种化合物反应,因此低毒性的BTC 在化学反应中完全可替代剧毒(被禁用)的光气合成相关的化工产品。 (1)BTC 分子中所有氯原子都等价,试写出结构简式

(2)除毒性外,BTC 比光气还有什么优点? (2) 第二题(10分) 电解食盐溶液的氯碱生产技术,已由传统的隔膜法变革为离子膜法高新技术。这种技术进步,如下表所示: 表1 产品液碱质量比较 项目 离子膜法 ??? ? ??液碱产品电解即得的 隔膜法 ??? ? ??成品电解碱液电解先得的半 隔膜法 ??? ? ??的碱液产品脱盐浓缩后 NaOH% 35(已有50%的报道) 10~12 30 NaCl% 0.0025 14~16 4 Na 2CO 3% 0.02 (一般不计量) 1 项 目 离子膜法 隔膜法 电解用电 度/吨 2160 2600 蒸汽用电 度/吨 80 700 隔膜法和离子膜法新技术中所用的膜有本质区别。前者是有条件地阻止阴、阳极电解产 物相混合的多孔石棉隔膜。后者由阳离子交换树脂(几类氟碳树脂)组成,树脂的高分子骨 架上接有能电离出H +而可与Na + 等阳离子交换的离子交换基团—SO 3H 、—COOH ,所以是一类厚度虽仅0.l ~0.5mm ,但一般只允许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膜中通过,更不能自由通过气体或液体的阳离子交换膜。 1.在所给离子膜法电解食盐溶液示意图中的括号内,填写开始电解时进入电解槽用作电解液的液体A 、B 的组成名称,以及电解产出气体C 、D 的化学式。 2.离子膜法电解槽的极间距,由于膜在电极间的结构紧凑而远小于隔膜法电解槽,这将如何影响能耗? 3.传统隔膜法的阴极电解碱液,它所含NaOH 的质量分数,为什么只能控制得低些?

小学禁毒知识竞赛试题有答案

小学禁毒知识竞赛试题有答案 禁毒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参考 1、《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切实做到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使广大在校学生从小树立“珍爱生命,拒绝生命,拒绝毒品”意识,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目标。 A、开展禁毒教育 B、开设禁毒课程 C、开展禁毒宣传 2、根据相关规定,以下不属于毒品的是。 A、海洛因 B、冰毒 C、砒霜 3、“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 A、泰国、老挝、缅甸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泰国、越南、缅甸 4、电视剧《永不瞑目》中陆毅所扮演的主角滥用的是什么毒品? A、海洛因 B、大麻 C、氯胺酮 5、《禁毒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A、学校 B、中小学校 C、大专院校 6、由于吸毒者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包括性病,造成后代先天性畸形、缺陷、注射毒品是传染的主要途径。 A、痢疾 B、艾滋病 C、肺水肿 7、以下哪种行为是违法行为: A、吸烟 B、喝酒 C、服食“摇头丸” 8、导致艾滋病的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的英文简称是。 A、HTLV B、HIV C、HDNA 9、海洛因是吗啡的半合成品,也就是俗称的“白粉”。同吗啡相比,其成瘾性。 A、更强 B、相当 C、更弱 10、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A、1839年 B、1840年 C、1848年 11、“麻古”是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 A、甲基苯丙胺 B、二乙酰吗啡 C、大麻 、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意识12 A、识毒、防毒、拒毒 B、不吸毒 C、不贩毒 13、建立健全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责任制,其中学校主要领导为毒品预防教育第一责任人,为班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直接责任人。 A、学校主要领导 B、班主任 C、任课老师 14、刘德华主演的电影《门徒》反映了地区制造毒品的情况。 A、“金三角” B、“银三角” C、“金新月” 15、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从鸦片提取而成。纯净的吗啡为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 A、无色 B、浅黄色 C、浅褐色

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 考试限时: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每小题可能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2个正确选项,只选1个且正确给2分,多选、错选都给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第I卷答题表中) 第Ⅰ卷答题表 1、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钱永键等三位科学家,以 表彰他们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简称GFP)方面 做出的卓越贡献。生色团是GFP发出荧光的物质基础,也 是GFP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管水母中GFP生 色团的化学结构如下图,该生色团中的肽键数为() A.2 B.3 C.4 D.5 2、向三份均为100mL2mol/LNaHCO3溶液中,分别加入0.2g冰醋酸、0.1gCa(OH)2、0.3gNaAlO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溶液中CO32-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减小、增大 B.减小、增大、增大 C.增大、减小、减小 D.减小、减小、减小 3、已知:⑴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AlO2-+H++H2O Al(OH)3Al3++3OH-;⑵无水AlCl3晶体的沸点为182.9℃,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⑶PbSO4难溶于水,易溶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SO4+2CH3COONa=Na2SO4+(CH3COO)2Pb。下列关于Al(OH)3、AlCl3和(CH3COO)2P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为强电解质B.均为弱电解质 C.均为离子化合物D.均为共价化合物 4、甲、乙、丙、丁都是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黄老道家,道家正统。道统传承,伏羲黄老,世统绵绵,泽被天下。

《理解道德经·简介》 理聖老子所学乃“师官合一,家传世学。”《道德经》广博精微,微妙玄达,《老子》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老子弟子众多: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南荣趎、孔丘、尹喜皆有留名。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便,各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鲁地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沛地的情况;司马迁所记载的,着重于周地的情况。老学五派:关尹、尹文一派,杨朱一派,庄周、列御寇一派,鬼谷、苏(秦)张(仪)一派,申(不害)、韩(非)一派。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文子?自然》云:“所谓天子者,有天道以立天下也。立天下之道,执一以为保,反本无为,虚静无有……是为大道之经。”《文子?道德》云:“执一无为……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黄帝四经》曰:“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孔丘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以道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卷12

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卷(13) (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满分 4 6 8 7 15 7 11 12 16 14 H 1.008 相对原子质量He 4.003 Li 6.941 Be 9.012 B 10.81 C 12.01 N 14.01 O 16.00 F 19.00 Ne 20.18 Na 22.99 Mg 24.31 Al 26.98 Si 28.09 P 30.97 S 32.07 Cl 35.45 Ar 39.95 K 39.10 Ca 40.08 Sc 44.96 Ti 47.88 V 50.94 Cr 52.00 Mn 54.94 Fe 55.85 Co 58.93 Ni 58.69 Cu 63.55 Zn 65.39 Ga 69.72 Ge 72.61 As 74.92 Se 78.96 Br 79.90 Kr 83.80 Rb 85.47 Sr 87.62 Y 88.91 Zr 91.22 Nb 92.91 Mo 95.94 Tc [98] Ru 101.1 Rh 102.9 Pd 106.4 Ag 107.9 Cd 112.4 In 114.8 Sn 118.7 Sb 121.8 Te 127.6 I 126.9 Xe 131.3 Cs 132.9 Ba 137.3 La- Lu Hf 178.5 Ta 180.9 W 183.8 Re 186.2 Os 190.2 Ir 192.2 Pt 195.1 Au 197.0 Hg 200.6 Tl 204.4 Pb 207.2 Bi 209.0 Po [210] At [210] Rn [222] Fr [223] Ra [226] Ac- La Rf Db Sg Bh Hs Mt Ds La系 La 138.9 Ce 140.1 Pr 140.9 Nd 144.2 Pm 144.9 Sm 150.4 Eu 152.0 Gd 157.3 Tb 158.9 Dy 162.5 Ho 164.9 Er 167.3 Tm 168.9 Tb 173.0 Lu 175.0 第一题(4分) 有人受中国传统“水烟筒”的启发,利用其工作原理,设计出了一个特殊的烟斗。内 盛Cu(NH3)2Ac溶液(专业商店有售),当吸烟时,烟气通过烟斗发生如下反应: Cu(NH 3)2Ac+CO+NH3Cu(NH3)3Ac·CO ΔH<0 1.物质Cu(NH3)2Ac为配合物,其名称为。 2.用这种特殊烟斗除去CO的实验原理为。 3.用久后的Cu(NH3)2Ac又可送专业商店回收再生。适宜再生的条件是什么? 第二题(6分) 当邻苯二甲酸氯在苯中用三氯化铝处理时,得到内酯A,而不是邻二苯甲酸苯。 已知邻苯二甲酸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其中两个氯原子连在一个碳原子上,试向这种酰氯的结构和内酯A的最可能结构。

小学生禁毒知识竞赛题 答案

小学生禁毒知识测试题 1.“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哪一天(B) A、“7.28” B、“6.26” C、“3.15” D、“5.17” 2.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A) A、负刑事责任 B、从轻或减轻处罚 C、不予刑事处罚 D、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下面哪种毒品属于新型毒品( C ) A、鸦片 B、海洛因 C、K粉 D、吗啡 4.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 A ) A、1839 B、1840 C、1848 D、1842 5.下面哪种不属于兴奋剂类毒品(D ) A、冰毒 B、摇头丸 C、可卡因 D、海洛因 6、非法持有海洛因()克以上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A、5 B、10 C、 15 D、 20 7.今年联合国禁毒宣传的主题是(A) A、无毒青春健康生活 B、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C、拒绝毒品健康抉择 D、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8.毒品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依赖性 B、非法性 C、危害性 D、治疗性 9.对吸毒人员吸毒后的变化描述错误的(A) A、生活规律发生改变,一般饮茶与白酒,不喜欢吃水果。 B、发生明显改变,脾气变得暴躁、易怒,甚至狠毒、残忍。 C、不明用途支出增多,编造各种谎言向家人要钱,向亲友借钱,甚至偷拿家中财物。 D、健康状况明显下降,表现为疲倦、憔悴、消瘦、衰老等。 10.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D)克,可判处死刑。 A、20 B、30 C、40 D、50 11.毒品区别于毒物的自然特征是( A ) A、依赖性 B、非法性 C、危害性 D、合法性 12. 海洛因吸毒者的典型体征是什么?(A) A、瞳孔缩小呈针尖样 B、瞳孔放大,不聚光 C、身体瘦弱 D、身体浮肿 13.吸食大麻烟可引起气管炎、咽炎、气喘发作、喉头水肿等疾病。吸一支大麻烟对肺功能的影响比一支香烟大( B)倍。 A、5 B、10 C、15 D、30 14.鸦片战争前,中国吸食鸦片的人口约在( B )人以上。 A、100万 B、200万 C、250万 D、400万

青骄第二课堂2020年禁毒知识竞赛小学组试题(三)及答案

青骄第二课堂 2020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 试题(三)答案 1.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A.3月14日 B.6月26日 C.9月10日 D.12月1日 答案:D 2. 二十世纪(),中国获得“无毒国”美誉近三十年。 A.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B.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C.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D.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答案:B 3.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 A.策划药 B.实验室毒品 C.NPS(英文缩写)

D.以上选项都是 答案:D 4.《禁毒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A.学校 B.中小学校 C.大专院校 D.B和C 答案:A 5. 依托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建立科学评比遴选机制,鼓励各地开发制作各类禁毒宣传教育资料,推送全国()。 A.共享共用 B.各自使用 C.互相抄袭 答案:A 6.吸食方式中最危险的是()。 A.吸入式 B.口服式 C.皮下注射式 D.静脉注射

答案:D 7. 当在你身边出现毒品时,正确的做法是()。 A.变卖 B.丢弃 C.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报告公安机关 D.假装看不见 答案:C 8. 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或者家里家长都吸烟,他们递烟给你,你不要,亲戚说偶尔体验一下没关系,你最好的应对方式应该是()。 A.坚决拒绝 B.从危害健康的角度建议大家戒烟 C.婉言谢绝 D.以上方式都对 答案:D 9. 咖啡因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是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所以人们喝茶、喝咖啡的行为是吸毒。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020高中化学 竞赛初赛模拟试卷(26) 精品

2008高中化学竞赛初赛模拟试卷(26) 第一题(11分) 图为不饱和烃uSat与氢卤酸HX反应的自 由能线图,TSi表示反应步骤的过渡态。某实验 室经过测定知8.56g uSat液体在室温下与足量 HX反应,测得吸收HX气体2.27mL,反应产率 接近99%。uSat是Diels-Alder反应的亲二烯体, 与1,3-丁二烯反应的产物中无内外型(endo & exo)异构体出现。 1.由图可以判断uSat是烯烃还是炔烃? 2.图中哪一步是速率决定步骤,ΔG?表示什 么含义。 3.用立体结构式表示,写出反应的立体化 学过程并单独描绘出TS的立体结构。 第二题(12分) 开关性系统一直是超分子化学所研究目标,美国加州大学圣地歌分校的研究人员曾经发现1,2-二芳基取代的尿素与苯的硝基取代产物(A和B)可以形成可逆性还原反应。以1,2-二苯基尿素(简写为DPU,1,2-D i p henyl u rea)为例,在溶剂DMF中,A与DPU未观察到任何相互作用,但当A被还原为自由基离子后却与DPU有强的作用(K=105 M-1,DMF)。B在被还原后同样与DPU有强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已经被循环伏安法所证实。A的HNMR显示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B则只有一种。 1.请问DMF属于哪类溶剂,为何本实验选用此类溶剂? 2.以结构式表示,写出A、B与DPU相互作用的原因。 3.请写出A、B两还原电对的Nernst方程表达式。 4.写出K的表达式。 第三题(7分) 某碘取代连苯M在Cu2O的存在下可以得到N,虽然产量不高,但却不失为一种合成B的方法,B可以简单认为没有芳香性。取0.387g M反应后得到0.094g N,产率约为65%。请写出最合理的M得到N的结构式,并给出推理过程。

韩愈道统

150 韩愈道统意识的建构的相关文化研究 韩愈道统意识的建构思想是从他与其他人掀起的古文运动中体现出来的。唐朝的古文运动是在唐代中叶时期韩愈等人提出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唐代的古文运动的目的就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所谓学习“古文”,就是学习先秦与汉朝时期的不受拘束的形式自由的散文,摒弃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等华而不实、内容空虚、形式僵化的骈文文体。直至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等人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文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后来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在文化方面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这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并且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其中就显现了韩愈的道统意识。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韩愈的《原道》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这是中国儒家的教授谱系,历史性地叙述道统之传承关系。孟子之后不传,他有接续道统之愿,“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韩愈的弟子张籍使得韩愈的道统思想道统意识展现出来。由这些典籍可以看出韩愈的道统意识更为强调其在政治、社会层面的功用,一个逐渐抽象化的道统已经呼之欲出了。虽然直到宋朝时期朱熹明确了道统的概念。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韩愈的表述主要是他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韩愈提出的道统的建构是通过“传道式谱系”来表现的。韩愈的《师说》里面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很明显地看出韩愈系统地提出了师道理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疑,吾未见其明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则说明道统的传承是由这些师者的传道而非在先秦等时期的授受式传道,传道的主动权在弟子手里。说到“授受式“传道就不得不提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时间较早且较为系统地传授着经典。儒家经典的传授当属首位。在先秦以及两汉期间,我们是靠“授受式谱系”来传道的。《汉书·儒林传》中有这么一段:“自鲁商传授瞿子木受《易经》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元光中征为太中大夫。齐即墨城,至城阳相。广川孟但,为太子门大夫。鲁周霸、莒衡胡、临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在这里得以窥见先秦及两汉时期经典的传承是由每一次的授受来完成的而非韩愈此时的传道。当然那时儒家经典的传授也不例外。 而在韩愈所处的唐朝中叶,教授关系已然不是这样的“授受”了,而是“传道”。最起码,韩愈本身出身较低,少孤,幼年与兄嫂相依为命,家道贫寒,更不用提投身名师受教了,所以他只能通过阅读古代圣贤的著作来领会其意,领会“道”之深意,所以他认为他得的道就是孔孟之道,有《新唐书·韩愈列传》中的“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未可知,则俟五十、六十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前书谓吾与人论不能下气,若好胜者。虽诚有之,抑非好己胜也,好己之道胜也。非好己之道胜也,己之

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卷(12)

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卷(12) (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 第一题(5分) 1.陶瓷表面有一层绚丽多彩的釉,加工方法是在普通釉中加入一些金属元素,控制烧制时空气的用量(即氧用量)即可得到不同的颜色。若空气不足,铁、铜、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A 蓝或绿、红、黑褐 B 红或黄、蓝、紫褐 C 蓝或绿、蓝、黑褐 D 红或黄、红、紫褐 2.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制约国民经 济发展的瓶颈。有专家提出:如果对燃料燃烧产物如CO2、 H2O,N2等利用太阳能让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如右 图),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 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 化学能 B 热能 C 生物能 D 电能 3.重氮甲烷的分子式为CH2N2,能与具有酸性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例如:CH3COOH+CH2N2→CH3COOCH3+N2。已知下列化合物都能和CH2N2反应,则其中生成的有机物不属于酯类的是 A C6H5SO2OH B C6H5OH C C6H5CHO D C6H5COOH 4.地壳岩石中含有很多种复杂的硅酸盐,象花岗石里的正长石(KAlSi3O8)在长期风化,进行复杂的变化后,能生成以下物质 A 石灰石、沸石和硅酸钾 B 高岭土、硅酸和碳酸氢钾 C 滑石粉、刚玉和硝酸钾 D 粘土、砂和无机盐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气)+B(气)nC(固)+D(气)达平衡。若维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测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改变,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B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C 该反应式中n值一定为2 D 原混合气体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2M(A)+M(B)=3M(D)(其中M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 第二题(7分) 1mol气态钠离子和1mol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mol氯化钠晶体所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钠晶体晶格能的是。 A.Na+(g)+Cl-(g)=NaCl(s)ΔH B.2Na(s)+Cl2(g)=2NaCl(s)ΔH1 C.Na(s)=Na(g)ΔH2 D.Na(g)-e-=Na+(g)ΔH3 E.Cl2(g)=2Cl(g)ΔH4 F.Cl(g)+e-=Cl-(g)ΔH5 2.写出ΔH与ΔH1、ΔH2、ΔH3、ΔH4、ΔH5之间的关系式。 氧化亚铁晶体结构跟氯化钠晶体结构相似,则: 3.设问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 A,若氧化亚铁的密度为ρg/cm3,则氧化亚铁晶体中二价铁离子与氧离子之间最近距离是cm(用代数式表示)。 4.若氧化亚铁晶体中有3n个二价铁离子被2n个三价铁离子所替代,该晶体中氧离子的数目将(填“减少”、“增多”或“保持不变”);其晶体密度(填“减少”、“增多”或“保持不变”)。 第三题(11分) 化学反应的范畴极其广泛,为了研究化学反应,探讨化学反应规律,人们从不同角度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有机反应、……。试根据下列反应的不同要求分别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1.亚硝酸钠(NaNO2)外观类似于食盐,有咸味,误食易造成中毒。试写出NaN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Cl2的离子方程式。 2.已知大理石与FeCl3溶液混合有气体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高温下Na2O2固体与NaCrO2固体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4.某废水处理站处理含氮废水包括以下两个步骤:在细菌作用下,通空气氧化废水中的铵,使其成为硝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中用甲醇处理硝酸根离子作用,转化为无害气体。写出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可由KClO3在H2SO4存在下与甲醇反应制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转三羊开泰三期末劫金鸡三唱

转三羊开泰三期末劫金鸡三唱 吾人在先天,就是没有天地之前,我们在上帝圆里都是圣贤仙佛。在子会 开天,丑会开地,寅会生人的时候,我们奉上帝的命令降世来治理天地万物。 人与人之间个个都是相亲相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人与物之间亦然,可是久之人心渐渐变化不良,逐渐有人物之分和人与我之相,因为自古及今有杀 生养身的残暴行为,又因为有人我之相,所以自古及今有侵略战争的残酷现象。 人类自古以来积下无数因果血债,自今冤孽重重罪恶滔天,可是上天是至公无 私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欠债还债杀人偿命,先后设下三期浩劫使之大清算。 尤其近八百年当中,因阳极而阴生,人心变化渐趋恶毒。致由人杀动物渐渐进展 到人杀人。残酷的刀兵劫、大战争也难避免,每次劫数来临时上天不忍玉石俱 焚,都降道以度善人脱离劫数。救回原胎佛子,此所以道劫并降也,三期就是 三个时间段,现将三期详细说明,以警世人改恶向善恢复本性。整个天地宇宙 的一岁,是129600年分十二会,每一会为10800年。分子会、丑会、寅会、卯会、辰会、巳会、午会、未会、申会、酉会、戌会、亥会共十二会。每一会108000。其中子会开天、丑会开地、寅会生人。卯会辰会巳会午会的前5800年是七佛治世时期,后五千年到了三佛收圆时期,就是三世诸佛的第一世开始了, 第一世佛就在第一期叫青阳期起源于伏羲氏的时候,到商太丁即周王季的时候 止,经历1886年,由燃灯古佛掌天盘,伏羲掌道盘,瑶池金母收圆,阿灵王考 道叫菱角天盘。上天根据人的善恶程度道劫双降,为尨汗水劫为害。当时中国 外国都有九次大会战,九个时代即神农、轩辕、少昊、帝喾、帝尧、夏禹、商 汤等九个时代。时仙家传珠子九粒号称九转金丹。上天派木精子降世为伏羲, 继天立极代天宣化传授真宗,救起皇胎佛子两亿在世躲劫避难,出世超生了死。 青阳道运在东方,在天为元正,在地为春季,春季青苗齐发,又因东方在五行 属木,在五色为青,故名青阳期。如莲花开叶,一切皆以青色为尚,如圣庙里 的圣像,宫墙大门,梁柱神座,供器供具,一切的一切都以青色为时尚,结婚 新郎头戴青冠身穿青袍,足登青靴,新娘头戴青冠身穿青衫,新房内陈设衣柜 箱包,木床都是青色。道降君王将相单传独授,明君代天传道,传下三宝真宗, 玄关窍、无字真经四字(无量寿佛)合同手印似莲花之叶,称有道明君或无道昏君,成道日为三月三,会合于樱桃会,果位1500年,修行人可以吃蜂蜜。道统传承东方前十八代,由伏羲、神农、轩辕、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中小学生禁毒知识竞赛题目与答案

中小学生禁毒知识竞赛题目与答案(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并自2008年(B)起施行。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2、毒品区别于毒物的自然特征是(A)。A、依赖性B、非法性C、危害性D、合法性 3、维护了中华民族尊严的著名历史事件“虎门销烟”指的是:(A),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在广州城外虎门海滩,将收缴英、美鸦片贩子的走私鸦片全部予以销毁的禁毒壮举。A、1839年6月3日B、1840年6月9日C、1841年7月17日D、1842年10月10日 4、吗啡的成瘾性很强,并且有很多衍生物,下列不是吗啡的衍生物的是(D)。 A、海洛因 B、杜冷丁 C、美沙酮 D、麻黄素 5、下列不属于兴奋剂类毒品的是(D)。 A、冰毒 B、摇头丸 C、可卡因 D、海洛因 6、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以上说法正确吗?(A)A、正确B、不正确 7、为进一步加强对羟亚胺的管理,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国务院批准将羟亚胺列入(B)附表品种目录进行管制。A、《禁毒法》B、《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C、《关于加强羟亚胺管理的决定》D、《危险化学物品管理办法》 8、制定《禁毒法》的必要性是(D)A、应对严峻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势的需要B、进一步完善我国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法律体系的需要C、履行国际禁毒公约的需要D、A、B和C 9、成都市禁毒委员会成立于(B)。A、1990年B、1991年C、1992年D、1993年 10、海洛因的化学名称是(A)。A、二乙酰吗啡B、盐酸哌替啶C、甲基苯丙胺D、盐酸二氢埃托啡 11、《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形式(D)。A、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B、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C、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D、以上说法都正确 12、拒绝毒品“零计划”行动是由哪个部门发起的?(B)A、全国妇联B、全国总工会C、团中央D、教育部 13、吸毒的危害有哪些方面?(D)A、危害个人,包括: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传播疾病等。B、危害家庭,包括:对家庭成员身心摧残、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贻害后代等。C、危害社会,包括:诱发违法犯罪、影响国民素质、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影响国计民生等。D、A、B和C 14、《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规定,开展全民禁毒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遵循“面向全民、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方针。以上说法正确吗?(A)A、正确B、不正确 15、《禁毒法》规定,(B)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A、乡镇B、县C、市D、省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1-3该离子是()。

A.质子酸 B.路易斯酸 C.自由基 D.亲核试剂 2003年5月报道,在石油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烷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被称为“分子钻石”,若能合成,有可能用做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模板。该分子的结构简图如下: 1-4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1-5该分子有无对称中心? 1-6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1-7该分子有无手性碳原子? 1-8该分子有无手性? 第2题(5分) 羟胺和用同位素标记氮原子(N﹡)的亚硝酸在不同介质中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H2OH+HN﹡O2→A+H2O NH2OH+HN﹡O2→B+H2O A、B脱水都能形成N2O,由A得到N﹡NO和NN﹡O,而由B只得到NN﹡O。 请分别写出A和B的路易斯结构式。 第3题(8分) 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某无水MgCl2晶体属三方晶系,呈层形结构,氯离子采取立方最密堆积(ccp),镁离子填满同层的八面体空隙;晶体沿垂直于氯离子密置层的投影图如下。该晶体的六方晶胞的参数:a=363.63pm,c=1766.63pm;p=2.53g·cm-3。 3-1 以“”表示空层,A、B、C表示Cl-离子层,a、b、c表示Mg2+离子层,给出三方层 型结构的堆积方式。

3-2计算一个六方晶胞中“MgCl2”的单元数。 3-3 假定将该晶体中所有八面体空隙皆填满Mg2+离子,将是哪种晶体结构类型? 第4题(7分) 化合物A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差的无水的弱酸钠盐。用如下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将A与惰性填料混合均匀制成样品,加热至400℃,记录含A量不同的样品的质量损失(%),结果列于下表: 利用上述信息,通过作图,推断化合物A的化学式,并给出计算过程。 第5题(10分) 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氯化苄,用下列方法分析粗产品的纯度:称取0.255g 样品,与25mL 4mol·L-1氢氧化钠水溶液在100 mL圆底烧瓶中混合,加热回流1小时;冷至室温,加入50 mL20%硝酸后,用25.00mL 0.1000mol·L-1硝酸银水溶液处理,再用0.1000mol·L-1NH4SCN水溶液滴定剩余的硝酸银,以硫酸铁铵为指示剂,消耗了6.75 mL。

2020年 高中语文 必修4 第三单元 课时2拿来主义 同步练习(人教版)

课时2 拿来主义(2) (30分钟100分) 基础 迁移论述类文章阅读能力 达标 素养 培养在阅读经典杂文和写作论述类文章过程中的思辨习惯 突破 筛选并整合论述类文章的信息之方法: (一)细读勾画,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对文章主要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二)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选项对应的原句。 (三)对应比较,辨明正误。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原文,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题组一理性火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以载道”辨 “文以载道”的提法缘于唐代韩愈对文章之“道”的追求,它成为古文运动的核心理念,也成就了韩愈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所谓“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韩愈所提的“文”,主要指有思想性的文章之学。今天的“文”,泛指一切文化作品,既包括官方文化、精英文化,也包括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既包括经营性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今天的“文”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宽泛,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韩愈所提的“道”,指以儒家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整套价值体系,以文统来传承道统,以道统捍卫文统,讲求内圣外王,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一以贯之。今天的文艺之“道”,主要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其中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吸收借鉴,注重思想性、深刻性,指向人间正道,代表人类的最高道德诉求,占据道义制高点。“道”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最具深远内涵的价值目标和信念依归,对于提升国民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高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天重提“文以载道”,意义重大。它反对内容空洞、情感贫乏,强调思想性和价值立场;反对浮躁功利的创作态度,强调踏实专注;反对浮夸绮丽的文风,强调平实雄伟。 如何实现“文以载道”?似乎一谈“道”,一说主旋律,就一定是乏味的、沉闷的、说教的,而这样一种认识,恰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背离。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中再次强调:“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这里所说的都是不能用抽象的观念凌驾于观众之上,流于枯燥的说教,传达价值观时应该符合常理、常情,避免模式化、符号化、过度意识形态化。所谓的主旋律,恰恰是以让观众接受、认可的方式传播的,真正到达人的灵魂深处,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共同信仰的价值观。 今天的文艺创作与韩愈时代有较大的不同。韩愈所倡导的“文以载道”的使命,更多地是通过官方文化、精英文化来实现的,而在今天,文艺创作所面对的一个基本的时代背景,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