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_基于日元实际汇率正反馈效应的解释

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_基于日元实际汇率正反馈效应的解释

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_基于日元实际汇率正反馈效应的解释
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_基于日元实际汇率正反馈效应的解释

2009年第6期(总第168期)

现代日本经济

Conte 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6.2009

(Vol.168)

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基于日元实际汇率正反馈效应的解释

洪 宇1 郑琼洁2

(1.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2.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摘 要】考察了日元兑美元实际汇率与日本出口、进口、贸易余额和G DP之间的短期与长期Granger非因果关系。对1976~2007年的时序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多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发现日元实际汇率与出口以及与G DP的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是双向的。上述经验性证据意味着模型系统存在正反馈效应和路径依赖机制,并为日本何以在萧条中迷失了10年之久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关键词】日元实际汇率;贸易;经济增长;Granger因果关系;正反馈效应;路径依赖

【中图分类号】F823.313.1 【文献标识码】A do i:10.3969/j.issn.1000-355X.2009.06.006【文章编号】1000-355X(2009)06-0030-05

【收稿日期】2009-05-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日韩循环经济发展研究”(2006JDX M100)

【作者简介】洪 宇(1971-),男,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税务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郑琼洁(1986-),女,浙江省乐清市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汇率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一直是学者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1][2]“广场协议”后,随着日元汇率长期升值的压力被释放,日本在经济保持较强劲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3],并且进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4]上述背景下,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导致了资产价格泡沫[5]及其后的泡沫崩溃[6]。由于中国与日本在出口导向型模式方面有相似性,因此有学者认为对人民币升值问题如果处理不慎,就很可能使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7]

一般认为,本币升值会使商品出口成本提高,从而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恶化。如果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对净出口依赖的程度较高,那么贸易收支恶化就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对于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出口导向型”东亚国家而言,对本币升值担忧的主要原因可能正是上述负面效应[8]。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日元升值和低利率政策具有鼓励国内吸收的“收入效应”和出口部门调整的“竞争效应”,[9]并强调日本的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状况并未由于日元汇率的长期升值出现逆转性变化。

尽管多数经验性研究都发现汇率与贸易和经济增长有关,但关于相互影响的方向却得到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例如高海红、陈晓莉(2005)对东亚国家的研究发现汇率对经济增长没有长期决定性影响,而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与经济发展阶段与制度特征有关[10];李未无(2005)却发现实际汇率贬值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中国经济增长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不明显[11];也有文献指出只有当汇率大幅变动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才会凸显出

来。[12]研究对象和数据的差异是结论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出口和净出口(贸易余额)实质上是两个有关但不同概念。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文献并未对汇率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区分。

在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下,日元实际汇率与日本的进出口贸易乃至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本研究尽管以日元实际汇率为切入点展开分析,但最主要的研究目的并非是考察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而是是检验日元实际汇率与日本贸易结构、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Granger(非)因果关系反向及其具体效应究竟如何,并试图对日本经济为何会在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长达12年之久的长期萧条[13]作出新的解释。

二、假设与数据

笔者以日元实际汇率为中心,分别建立多个双变量模型,主要对以下4方面假设进行检验:一是日元实际汇率的升值会在短期内对日本的出口和贸易余额以及日本经济的增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导致日本的进口增加。换而言之,存在着从日元实际汇率到其他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

二是出口和贸易余额下降、进口增加及经济增长放缓会反过来在短期抑制日元升值。这就意味着,如果假定不存在其他因素干扰短期均衡的价格调节机制,则不但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是双向的,而且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符号上相反。

三是日元实际汇率与其他向量的长期Grang2 er因果关系是单方向的。两个变量如果有双向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意味着存在自强化、自组织的正反馈效应,具有路径依赖特征。换而言之,原假设是日本的宏观经济运行并不存在路径依赖。

四是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可能并不一致。前述理论上的短期效应建立在技术水平短期不变的假设基础上,但实际上技术水平会在长期不断进步,改变宏观生产函数。国民收入受到的短期负面冲击甚至会转化为内生技术进步的动力,反过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然而技术进步可能不足以完全抵消短期负效应,因此长期效应的正负性并不确定。

本研究使用1976~2007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美元对日元实际汇率R的数据来自I M F,为方便解释,笔者将其换算为用间接标价法表示;日本各年度商品出口总额(X)、进口总额(M)、数据来自联合国UN Com trade数据库;Y是用支出法核算并换算以1990年不变美元价格表示的日本实际G DP,由联合国统计署Nati onal Accounts Main Aggregates数据提供。

为消除异方差并使数据具有良好的经济含义,以上数据均进行了自然对数处理。由于个别年度日本的商品进出口贸易存在赤字,导致对贸易余额直接取自然对数无意义,笔者用出口额自然对数与进口额自然对数之差作为贸易余额T B 的代理变量。

三、协整分析

本研究首先根据庞德良、洪宇(2009)的方法[14]进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由表1给出的检验结果可知,所有变量的水平序列都不平稳,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却都是平稳序列,变量均为I(1)过程(一阶单整)。直接对非平稳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有可能存在伪回归问题,因此有必要并且可能对各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表1 AD F单位根检验

变量检验形式ADF Pr ob.变量检验形式ADF Pr ob.结论

R C,0,1-2.0000.286ΔR0,0,0-4.1860.000I(1)

X C,0,0-2.2220.203ΔX C,0,0-5.2460.000I(1)

M C,0,2-1.0740.712ΔM C,0,1-4.9210.000I(1)

T B C,0,0-0.9690.290ΔT B C,0,014.7230.000I(1)

Y C,T,0-1.1020.913ΔY C,0,0-3.7430.008I(1)

注:①检验形式(C,T,k)分别代表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存在截距项或趋势项标记为1,否则为0;②Δ表示一阶差分。

表2仅报告了R与其他变量的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的结果,可以由此判断协整最优滞后区间均为1。

日元实际汇率R与X、T B及Y之间都在5%

13

第6期 洪 宇,郑琼洁: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

显著水平下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但它与日本的进口M之间的协整关系却甚至无法在10%水平下通过检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不能由于将汇率R作为各个模型因变量,就轻率地认为模型的自变量是它的决定因素。只有在建立并估计VEC M的基础之上,通过进一步的检验才能明确变量相互之间的长、短期效应和Granger因果关系的方向。

表2 Jo ha n sen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变量模型形式协整秩特征值迹统计量Pr ob.

R,X 既无截距项,

又无趋势项

R≤00.40318.3560.0043

R≤10.0922.8890.106

R,M

序列无截距,

协整方程有截距

R≤00.39515.9260.107

R≤10.0280.8550.355

R,T B

序列与协整

方程均有截距

R≤00.34915.9520.0433

R≤10.0973.0800.080

R,Y 既无截距项,

又无趋势项

R≤00.32613.0750.0373

R≤10.0411.2580.306

注:①“模型形式”与正文中描述的顺序严格一致;②3表示伴随概率统计量在5%水平下显著。

本研究建立的是双变量模型,因此对应每一对向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都可以得到具有相同误差修正项(ECT)的两个误差修正模型,滞后期数和模型形式与Johansen协整检验一致。尽管汇率与进口的协整关系并不在通常水平下显著,但为了比较,表3报告了所有8个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3的上半部分给出了4组协整向量的估计结果,将其变换为协整方程可以反映变量之间长期关系;下半部分是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主要反映变量差分滞后项的短期关系。向量R和M未能通过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二者所构成的VEC M(3)和VEC M(4)的ECT系数虽然t 统计量较大,但符号为正;其他各VEC M的ECT系数均为负值且绝对值小于1,说明相应的VEC M符合反向调节机制。除了VEC M(5)外,其他各模型ECT的系数绝对值都较小,说明协整系统的调整速度较慢,非均衡误差需要6~10年的时间才能消除。此外,以ΔT B为因变量的VEC M(6)的ECT系数t统计量仅为-1.437,不在通常水平下显著。

表3 协整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

协整向量:R,X协整向量:R,M协整向量:R,T B协整向量:R,Y

R t-1 1.000R t-1 1.000R t-1 1.000R t-1 1.000

X t-10.167[27.903]M t-1-5.762[-4.491]T B t-1-1.959[-4.684]Y t-10.158[32.312]

C149.944C 5.466

T0.337

VEC M(1)VEC M(2)VEC M(3)VEC M(4)VEC M(5)VEC M(6)VEC M(7)VEC M(8)ΔRΔXΔRΔMΔRΔT BΔRΔY

ECT

-0.096

[-2.430]

-0.138

[-4.261]

ECT

0.064

[2.051]

0.092

[3.487]

ECT

-0.364

[-3.658]

-0.118

[-1.437]

ECT

-0.209

[-2.962]

-0.230

[-3.276]

ΔR

t-1

0.624

[2.864]

0.228

[1.280]

ΔR

t-1

-0.005

[-0.022]

0.111

[0.626]

ΔR

t-1

-0.117

[-0.702]

-0.661

[-4.810]

ΔR

t-1

1.951

[3.120]

1.279

[2.052]

ΔX

t-1

-0.697

[-2.561]

-0.206

[-0.923]

ΔM

t-1

-0.306

[-1.762]

0.505

[3.449]

ΔT B

t-1

-0.012

[-0.052]

0.268

[1.428]

ΔY

t-1

-1.625

[-2.801]

-0.864

[-1.494] C

0.081

[1.973]

0.037

[1.073]

C

0.006

[0.335]

0.004

[0.333]

T

-0.003

[-1.565]

-0.000

[-0.075]

 注:①C表示截距项、T表示趋势项、ECT为误差修正项;②[]内为t统计量。

四、G ra nge r非因果关系检验

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要求变量均为平稳序列。然而误用和错用Granger 非因果关系检验的情况十分普遍。[14]本研究的检验基于VEC M模型,原假设均为“自变量不是因变量的Granger原因”。短期Granger检验是对VEC M模型自变量的滞后项进行弱外生性检验,若其χ2统计量的伴随概率小于5%,则拒绝短期Granger非因果关系的原假设;长期Granger非因

23 现代日本经济 总第168期

果关系则通过对误差修正项ECT和自变量滞后项系数进行W ald联合显著性检验来实现。

表4所示的短期与长期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主要可以概括为:

第一,出口增长率是日元实际汇率变动率单向的短期Granger原因。短期内出口增长率上升会导致日元实际汇率贬值或升值速度减缓;另一方面,日元实际汇率与日本商品出口之间的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是双向的:日元升值会抑制日本的商品出口,而商品出口下降反过来却会使日元实际汇率进一步升值,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反馈效应。

第二,在5%显著水平下,商品进口与日元实际汇率不存在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Grang2 er因果关系则是双向的:日元实际升值会导致进口增加,而进口增加反过来又推动日元实际汇率升值。由于Johansen检验表明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并不显著,因此必须非常谨慎地对待上述结果。

表4 基于VECM的G ra nge r非因果关系检验

ΔR为因变量ΔR为自变量

协整向量

短期长期短期长期

自变量χ2统计量自变量F统计量因变量χ2统计量因变量F统计量

R,XΔX 6.55783

(0.0104)

ETC,ΔX t-14.8614

3

(0.0157)

ΔX1.6372

(0.2007)

ET C,ΔR t-19.4039

33

(0.0008)

R,MΔM

3.1055

(0.0780)

ET C,ΔM t-13.6197

3

(0.0416)

ΔM0.3920

(0.5313)

TC,ΔR t-113.4385

33

(0.0001)

R,T BΔT B

0.0027

(0.9585)

ETC,ΔT B t-16.8682

33

(0.0040)

ΔT B23.1358

33

(0.0000)

ET C,ΔR t-111.5949

33

(0.0003)

R,YΔY 7.848033

(0.0051)

ETC,ΔY t-15.0020

3

(0.0142)

ΔY4.2106

3

(0.0402)

ET C,ΔR t-16.5943

33

(0.0047)

2p〗

注:①()内为χ2统计量或F统计量的伴随概率;②3和33分别表示相应的χ2统计量或F统计量在5%和1%水平下显著。

第三,汇率变动是日本贸易余额增长率的短期单向Granger原因且效应为负,即日元实际汇率升值加速或贬值速度趋缓会导致贸易余额增速减缓或加速下降;在长期,贸易余额则与日元实际汇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协整方程显示二者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日本贸易顺差增加会推动日元实际汇率升值,但日元实际汇率升值反过来会导致顺差进一步扩大,存在正反馈效应。不仅如此,长、短期效应在符号方向上完全相反。

第四,经济增长率与日元汇率波动之间存在双向的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率上升会导致日元实际汇率贬值或升值速度放缓,而日元升值加速会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率提高。在长期,二者也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但相关系数却为负,说明日元实际汇率升值会抑制日本的经济增长,而经济衰退反过来则会推动日元实际汇率进一步升值。因此,日元实际汇率对日本实际G DP的长短效应并不一致,并且在长期存在着正反馈效应。

五、简短的讨论

整体而言,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与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第一,短期效应并非全部显著,更不是双向的:一方面,出口和G DP的增长率会显著影响日元实际汇率的变动,但进口和贸易余额增长率却不是日元实际汇率变动率的Granger原因;另一方面,日元实际汇率的变动率只是日本贸易余额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对日本G DP增长率只有边际显著的影响。不过,具体的促进或抑制效应与预期相符。

第二,在长期,日元实际汇率唯独不是日本贸易余额的Granger原因,支持日元升值会促进竞争和技术进步、提高出口部门效率的观点。此外它与出口之间以及它与日本G DP之间都存在双向的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一方面,日元实际汇率贬值能够促进日本出口和经济增长的结论不足为奇,与经济理论和很多实证研究的结果相吻合;但另一方面,日本出口和G DP增长会推动日元实际汇率贬值的现象却并不易于用一般的国际金融理论进行解释。在本文没有报告的检验结果中,日本的G DP与X也存在着相互促进的长期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以上各方面的证据结合在一起,说明了日元实际汇率、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反馈效应。

正反馈效应会导致经济系统形成路径依赖,路径一旦形成,除非发生强有力的外部冲击就很难从形成的既有路径中摆脱。在上述正反馈机制

33

第6期 洪 宇,郑琼洁: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

下,在日本经济的景气阶段,经济增长不但驱动日元实际汇率贬值和出口扩大,几种正反馈效应交织在一起还会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导致景气周期的延长;但在经济一旦在外部冲击作用下发生衰退,相同的正反馈机制又会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之中难以自拔。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显然起到了外部冲击的作用,并从此改变了日本经济的运行路径,但汇率、贸易结构以及日本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反馈却依然存在,日本经济的周期易于延长的特征也并没有发生变化。尽管有学者认为经济政策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日本陷入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但本研究所发现的长期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及其所暗示的路径依赖机制,也可以为日本经济在萧条中迷失了20年之久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参考文献:

[1]Bowman,C."Yen B l oc or Koala B l oc?Currency Rela2

ti onshi p s after the East A sian Crisis"[J].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17(1),2005,83-96.

[2]何国华,陈 骏.汇率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新进

展[J].经济学动态,2007,(1):92-97.

[3]伞 峰.中国资产价格膨胀与日本泡沫经济的比较与

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8,(1):28-33.

[4]王允贵.“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其启示[J].

国际经济评论,2004,(1-2):47-50.[5]罗忠洲,李 宁.日元实际汇率与长期实际利率的实

证分析:1971~2002[J].金融研究,2006,(1):99-108.

[6]李宏舟.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的发生机制研究[J].现代

日本经济,2008,(3):11-15.

[7]罗纳德?麦金农,曹红辉,王琛.为什么中国的汇率要

钉住美元:基于日元的历史分析[J].财贸经济,2007,

(1):34-42.

[8]W atanabe,T.,and Harada,K."Effects of the Bank of

Japan’s I nterventi on on Yen/Dollar Exchange Rate Vola2 tility[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 nternati onal Econ2 om ies20(1),2006,99-111.

[9]尹翔硕,俞 娟.论汇率变动与国际贸易收支的决定

因素———从日本的教训看人民币汇率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2004,(2):70-73.

[10]高海红,陈晓莉.汇率与经济增长:对亚洲经济体的

检验[J].世界经济,2005,(10):3-17.

[11]李未无.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J].

管理世界,2005,(2):17-26.

[12]卢万青,陈建梁.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

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2):26-36. [13]陈子雷.关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理论与政策的思考

[J].现代日本经济,2008,(3):1-6.

[14]庞德良,洪 宇.石油价格冲击、内生技术进步与日

本经济增长[J].现代日本经济,2009,(1):1-6. [15]陈雄兵,张宗成.再议Granger因果检验[J].数量经

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154-160.

责任编辑 鲁 燕

Pa th-dependence of Econom ic D evelopm en t Pa ttern and Japan’s D ecade-long Recession

———An Explana tion Ba sed on Positive Feedback Effects of Rea l Exchange Ra te of Y en

HONG Yu1 Z HE NG Q i ong-jie2

(1.Northeast A sian Studies Acade my,J 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 ilin,130012,China;

2.School of Econom ics of Northeast Nor mal University,Changchun,J ilin,13011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ests short-run and l ong-run Granger non-causality bet w een real exchange rate of Yen/Dollar and a selected fa m ily of variables including Japan’s export,i m port,trade balance and G DP.U sing ti m e series data fr om1976~2006,cointegrati on test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l ong-run equilibriu m(cointe2 grati on)relati onshi p s.Granger non-causality tests based on vect or err or correcti on models p r ovide further e mp irical evidence that there are bidirecti onal l ong-run causal relati onshi p s bet w een Yen and export as well as bet w een Yen and G DP.The positive feed back effects and a path-dependence mechanis m behind these e mp irical evidences may offer a ne w exp lanati on for the"l ost decade"of Japan.

Key W ords:Real Exchange Rate of Yen;Trade;Econom ic Gr owth;Granger Non-causality;Positive Feed Back Effect;Path Dependence

43 现代日本经济 总第168期

数字经济的发展及其效应

数字经济的发展及其效应 “数字经济的出现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使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学术界对数字经济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唐·塔普斯科特相关著作《数字经济》的问世,使数字经济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2]原美国经济事务商业部副部长Robert J. Shapiro(1999)在美国商务部报告中指出,1997年曾有预测分析认为,因特网将在2000年为零售业创造高达70亿美元的价值,但事实上在1998年几乎就超越了该水平的50%。[3]美国的数字经济时代,早在20世纪末就已变为现实。[4]那么数字经济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杨占生、杨颜僮(2001)在论述数字经济内涵时指出,“由工业革命的经济学完成向信息革命的经济学的转化成为可能”[5]。客观地讲,其正是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从工业革命向信息革命转型的过程而衍生的新兴经济模式。根据《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6]459(参见表1),美国数字经济规模以10万亿美元的额度领先全球,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态势,主要表现为规模不断扩张、融合特征显著、由消费向生产领域拓展、福利型数字经济表现突出、影响社会治理等多方面。以中国数字经济为例,2016年的同比增长速度位于全球较高水平,高达18.9%,总量也达22.6万亿元,中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在2016年为58.7%,其在GDP中的占比高达30.3%.比2015年度提升了2.8%,并在2017年创造了4.9万亿元的分享经济交易规模,涵盖诸多领域的共享发展和新兴业态。[6]460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数字经济具有相对突出的特点——开放性。倘若现代市场经济失去开放性的重要特征,基于物联网、电子商务和全球贸易而衍生的数字经济根本就无从谈起。接下来将做出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的客观分析,力争探明开放型经济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的真实景象,为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可供参考的系统方略。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原因 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班级: 导师: 【摘要】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得益于战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科技生产力社会凝聚力垄断资本主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05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但日本的迅速崛起对中国仍有很大的经验借鉴意义。 目的和意义 1、此研究性课题共涉及语文、统计等相关知识,希望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能够学以致用,做到“在调查中了解、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 2、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锻炼多方面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此次课题研究运用到的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的进程 1.总体安排 从2010年7月31日开始进行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对象为十堰市市民,回收问卷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0%。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合对老师的访谈,得出结论如下: 1、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 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堪称各个国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模版。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表现出持续的高涨,发展势头锐不可当,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恢复了战前的经济水平,所以一度被西方国家认为是“经济奇迹”。但是,从8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开始出现大滑坡,并且又如之前经济持续增长一样表现出持续的不景气。在短短的时间内日本经济将成功与失败两方面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方面资料,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创造了制造业辉煌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5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60、7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从构成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关系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具有更大的权利。日本政府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政府保护企业、政府政策调配等途径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二)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 从50年代开始,日本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后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和西欧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外贸易体制,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所以战后日本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走向国际化的过程。 (三)日本的企业制度是一种团队精神很强的企业制度

2020年(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 1.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可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世纪的80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情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和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美、英、法、德4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年。日、美、英、法、德5国于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美元、474美元、227美元、242美元、302美元(按1965年美元价格折算)。5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1965年的GNP和人均GN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 %、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和此同时,明治政府仍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和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例如,于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3150俩白银,相当于3亿6400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壹般会计岁出为7000—8000万日元)及于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从壹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和财富,对日本 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壹个特点。从国内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过程得益于明治政府积极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同时,从江户时代(亦称“德川时代”,1603—1867年)以来日本就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了壹支质量较高的劳动力队伍,因而,使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消化。 许多后进国家为了追求现代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制度的政策,但未必均像日本那样成功,其主要原因于于教育落后。日本现代化过程的壹个特点是,其义务教育的开始早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而美、英、法各国的义务教育的开始晚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因此,日本之所以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除去依靠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和明治政府的强有力的经济政策(这给日本带来了“现代因素”)以外,也是和其重视教 育的“传统因素”的贡献分不开的。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日本于第壹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朱越琦2010211826 摘要:本文从日元汇率变动入手,分析了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同时对比中日汇率变动情况,总结日本的经验,寻求对我国应对汇率变动的启示。这对于寻找汇率变动与经济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目前也同样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汇率变动、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 一.日元汇率变动情况回顾 如下两图可看出日元在1969年至2013年汇率的走势情况。 1971年以前,日元汇率处于固定汇率阶段,在此期间美元兑日元汇率一直保持在1:360的固定水平。 1971年之后,日元突然升值,这主要是源于1971年8月的尼克松危机(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发表讲话,其主旨是终止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关系,结束按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兑换美元的承诺。这实际上打破了原来各国执行的以美元挂钩黄金、各国货币绑定美元的国际汇率体系,开始实施浮动汇率体系。)及同年1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和解斯密森协定成立。 1985年,日元又一次出现大幅升值。这主要是因为1985年9月,“广场协议”的签订。 此背景为,1979年至1984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美国市场名义利率快速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短期实际利率上升到3%—5%。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1000亿美元。基于上述原因,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决心共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签订广场协议等一系列措施。于是,日元被迫升值。 2008年,日元再一次明显升值。2007至2010年,日元从120円到80円。这主要是受到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10年欧债危机及11年希腊的经济危机等,都给日元升值带来压力。 2013年,日元贬值。这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自安倍上台以来,政坛压力和打压难度迫使安倍内阁大幅增加政策刺激力度。为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在任期间做出政绩,日元持续升值。 图二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

自1968年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连续几十年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这一现象由一个协议而彻底中止,80年代的“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出口快速增长。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担保。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 另一方面,在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表面美丽”现象。而此时,日本的物价水平(CPI)则始终保持在1%以下,直到1989年才上升至2.8%,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中央银行迟迟没有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原因之一。在危机发生的数年之后,日本前中央银行行长应中国金融学会邀请来华演讲时,曾经多次以日本的这一教训为例,提出“中央银行不仅要关注一般商品价格,同时也要关注资产价格”。 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因而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发挥能人效应带动经济发展

发挥能人效应,带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束城镇把在外人员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招商引资、发展镇村经济的宝贵资源,大力推进能人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带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一、推动招商引资 束城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8000多人,该镇鼓励他们提供信息、推介项目,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束城镇建立了“在外人才信息库”,在每个村聘请2到3名在外人员担任招商信息联络员;利用中秋、春节等外出人员返乡时机,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联络感情、宣传政策、推介项目。 今年,束城镇还制定了外出务工人员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和效益,对引荐人和其所在村给予奖励。3年来,全镇在外务工人员共提供招商信息150多条,帮助引进奥丁空调、美格橡塑、大浩保温、美能达建材、腾龙正利等7家亿元企业,吸引投资30多亿元。 二、促进镇村经济 经过多年打拼,不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积累了资金、掌握了技术,有了回乡创业的意愿。为此,束城镇成立了“回乡创业人员服务办公室”,从项目申报、证照办理、政策衔接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 束城镇还把鼓励回乡创业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目前,全镇 共有100多人回乡创业,发展创业项目31个,带动了农民增收。通过大力支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在外经商人士投资于农业,已有16人进入农业产业,经营土地12000亩,培育了占地5200 亩的嘉德农业科技园,占地2200亩的乐丰农合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促进了农业增效。 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2013年以来,束城镇先后在北京、石家庄、青岛等地建立多个

党建联络点,并对优秀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重点跟踪培养,条件成熟后吸纳进党员队伍。 为解决部分村班子软弱涣散问题,束城镇实施“能人回请”,鼓励引导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回村担任村干部。后孟回村之前是有名的乱村和穷村。一次偶然的机会,束城镇了解到在北京从事保温的党员王瑞恒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把他“回请”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王上任后,带领群众为村里修路、挖沟、搞绿化,抓经济,后孟回村一跃成为全镇的先进村。全镇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中,37人进入村“两委”班子,7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简述日本经济发展

简述日本经济发展史 ——419财管二班丁若兰日本的传统社会体系在某些方面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看,仍是在滞后阶段。这使得传统模式彻底崩溃,而也直接导致明治维新的发生。虽然明治政府撤除了幕府时代的一些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对外债务的而不断加剧也致使明治维新走向灭亡。 明治维新后日本便步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从最基本的纺织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工商业到重工业,但日本经济还没有的本质发展。因为日本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对外经济输出,所以,日本便野心膨胀,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例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令日本在中国的重庆、杭州、沙市 等地开辟了通商口岸,在中国大肆敛财。不久,日俄战争又爆发,夺去了俄国在中国东北三省的利益。可以看出为了解决本国经济发展问题,日本不惜以侵略他国为目标;这也从根本上揭露了其以邻为壑,对外转嫁危机的真面目。 对现代日本经济发展而言,两次世界大战是其经济发展的根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置身事外,从中牟取了巨大利益;日本同样因军需装备剧增而促使重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与美国同为债权国。但一战结束后,战时工业受到了冷落,日本经济又再次陷落。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落败使其工业发展遭到了重创。但战后的经济的恢复让日本抓住了机会,迅速跃居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场空前的挫败能迅速恢复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国的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的“马歇尔计划”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二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大战争中,日本为美国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每年收益都达几十亿美元,这为日本的重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因为全球经济增长是日本经济的主要发展因素,因而日本在世界市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从其产业分布来解读,第三产业占绝大多数,第一、二产业较少;因此,日本现今的主要产业在世界市场上以服务业、动漫产业、制造业、工业等为首。自1900-1903年日本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三次石油危机都使日本经济几乎崩溃,而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至今为止也以令日本得到真正的缓解。根据日本经济学家所言,日本现在还处于经济恢复阶段,要想达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世界市场经济模式课程论文题目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院(系) XXXXX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XXX 年级 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X 教师姓名 XXXXXXX 二○一四年十一月三日 华中师范大学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XXXX 摘要:日本作为昔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市场经济模式中的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日本经济腾飞过程中提供了不小的助力,但也可能成为日本经济继续发展的阻碍,故值得细细品味分析。 关键词:政府导向;激励机制;宏观调控;文化价值观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后发式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将归纳总结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中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价格机制 日本在战后的经济有一特色,是纵然经济高度发展,但物价却也极高。这与日本价格机制有密切关系。价格作为市场经济的三要素之一,一向都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这在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日用工业基本完全由价格完成供需均衡。但同时政府对重化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产品的价格均有所干预,这使得这些行业的竞争并不充分自由。自由竞争的经营者为扩大优势往往可以采取降低价格的措施,而上述竞争不自由的产业则会因为受到政府规制而难以降价,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金融市场 金融业是最能体现日本政府导向型特点的行业,政府对金融机构干预之多,监管之细使得任何金融机构在政府的超保护政策下无论经营状况好坏都不会破产。但过度保护却留下隐患——使金融机构僵化进而丧失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意识。其实这与中国某大部分国企的现状十分类似:明明企业效益日益降低甚至已经到需要靠国家财政来补贴的地步,但国家却没有很多国企改革的实际有效措施,甚至对国企也采取着过度保护,这更促进了国企的僵化。 三、企业管理 1.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制:这既是日本企业的特色管理模式,也是日本市场经济独特的激励机制。20世纪50年代,随着消化欧美先进技术的需要与日俱增,日本企业越发意识到对能够消化改良先进技术的技术人才的需要,加上企业由于经济腾飞开始追求长期发展,这些都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长期陪训,这便促成了日本极具特色的终身雇佣制。而与它密切相关的年功序列制则是作为一种“隐形投资”激励着青年员工,也成为了终身雇佣制的保障。二者一起还极有助于员工及经营者对企业归属意识的形成。 2.逆向激励:日本劳动力市场上一次市场的价格远高于二次市场,员工不论以什么原因一旦离开企业,再度求职时就只能进入低价的二次市场,这对在职员工是一种压力和威胁。同时,经理人面临更强的逆向激励,由于经理人需求市场弹性较少,一旦被发现有腐败现象,便几乎等同于进入几乎没有生机的死地一般。这些都激励着日本员工及经理人认真工作。 四、收入差距

现代广告的经济效应

现代广告的经济效应 广告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商品变得空前丰富,市场成了买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这使得现代广告成为企业促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现代广告与经济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广告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可以带动广告的发展。 有效传播信息,促进销售 现代广告使商品信息得到更大范围的有效传播,通过广告可以解决市场流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实现信息互通,从而使市场经济更有效率。广告对于生产者来说,是了解市场信息的有效渠道,通过它把握市场需求,使生产销售更有针对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消费者来说,广告是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来源,通过广告可以了解更多的商品相关信息,通过对比选择更适合自己需求的商品,增加消费。从信息流的角度来看,现代广告活动所提供的信息流,可以为市场调查和预测提供依据,减少商品生产的盲目性。同时,广告还可以疏通物流和商流渠道,缩短流通时间,提高商流的时间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商品经济繁荣。 增加品牌认知度,引导消费 成功的现代广告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突出商品的特点,增加消费者对现代广告商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欲,引导消费者认牌购买。现代广告通过对商品信息的有效传播,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性能、特点、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这实际上是在使消费者提高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从而刺激选择性需求,引导消费者认牌购买。 拉动需求,减少企业总成本 现代广告可以拉动消费需求,减少企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利润率。消费需求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价格的增加或减少引起更大程度上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就被称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现代广告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喜好度和忠诚度,使得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受影响。或者,在其他情况相对不变时,在同一价格水平下,好的广告能使人们购买特定商品的数量比过去增加,也就是需求增加了。而在市场上开展广告宣传,则可以开辟新的销路,使产品销量激增,从而使企业获得的利益增加,当所获利益的幅度大于广告成本的幅度时,总成本就减少,利润就增加了,企业就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创建品牌,提高指名购买率 现代广告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创建名牌,提高指名购买率。当今社会,大众的消费形态已经从数量型消费转化为质量型消费,大型商场已从大类销售转向品牌销售,服务消费更追求服务质量与文化氛围,这种消费被称为软消费。在这种软消费中,商品的实用性降低,它的感情基准和文化含量被提升到主要地位,市场的形象导向性越来越强,现代广告在这方面就可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鼓励竞争,促进企业经营管理 现代广告可以鼓励竞争、促进企业完善提高生产经营与管理,扩大企业规模,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现代广告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诉求,并且需要对消费者进行说服,因此,在现代广告中还必须强调所宣传产品的特点和在同类产品中的优势。现代广告就成了企业之间销售竞争、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这样也刺激和促进企业提高生产能力,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开发出更优质的产品,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核算指标投入产出比率才会达到最佳。 助力媒体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现代广告是大众媒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现代广告的发展让现代广告行业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也有助于广告媒体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新媒体频频涌现,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 【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至今。本文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轨迹谈起,浅析高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而分析日本经济模式在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及其走势,最后阐述过去无论运作多么良好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基于此,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日本经济;日本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经济问题;展望 目录 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 (2) (一)经济复兴阶段(1945-1955) (2) (二)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 (3) (三) 经济稳定增长时期(1974-1990年) (3) (四) 经济衰退期(1991-2000年) (3) 1.企业生产能力过剩 (4) 2.科技创新的后劲不足 (4) 3.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4) 4.经济体制调整失误 (4) 5.金融机构存在巨额不良债权 (4) 6.财政危机严重,削弱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5) 二、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5) (一) 日本的产业政策 (5) (二) 日本的宏现经济政策。 (5) 1.财政方面日本大部分财权由中央所掌握 (5) 2.金融方面 (6) 3.企业特点 (6) 三、日本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 (6) (一)公司治理结构机能的衰退 (6) (二)长期雇佣体制阻碍了企业的改革与重组 (6) (三)主银行制导致企业经营效率的下降 (7) 四、日本经济发展展望 (7)

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国内外的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它所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引起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及其衡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从产业关联、产业互动的角度来实证研究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可能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一、引言 产业集聚是指与某一产业有关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Krugman,1991)。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l9世纪末,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Marshall ( 1890),他提出企业集聚可以产生外部经济并提高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而后,韦伯、熊彼特、克鲁格曼及波特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作了进一步发展。韦伯主要是从工业区位论出发解释了产业集聚,熊彼特指出了集聚的创新效应,克鲁格曼把集聚与国际贸易理论联系了起来,而波特则提出集聚现象能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产业集聚效应是指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由内外部经济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用于衡量产业集聚经济大小,是产业集聚作用的表现。 二、产业集聚经济效应的表现形式 (一)区域经济增长 产业集聚通过将区域经济增长所需的人力、资本、技术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的集中和优化,并在集聚效应的相互作用下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但过度的产业集聚以及陷入低水平技术陷阱的产业集聚将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如市场拥挤、要素瓶颈等。张华和梁进社(2007)从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产业集聚效应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突出了要素禀赋、外部性、规模经济等在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产业集聚形成后对产业区位、产业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集聚效应影响。 (二)外部经济 王红伟(2011)认为产业集聚区的一系列乘数效应促使了劳动力集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技术力量提升,促进了人口的非农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城镇的一些功能性服务,如人力培训、生活配套性服务等,又为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就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支持,从而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消费市场,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产业循环发展圈。 (三)产业互动 实际上,产业集聚的形成不会局限在单一产业内,更倾向于形成产业间共同聚集,譬如在城市中心的 CBD,就不仅仅只有金融产业集聚,还包括很多相关配套产业的共同集聚如咨询行业、广告行业、法律行业、会计行业等等,从而在某一空间领域内形成产业间集聚,或是一种产业集群,因此有学者从产业互动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聚的效应。王硕和郭晓旭(2012)从产业关联与产业互动角度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机理模型。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与生产者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和互动关系。 (四)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具有动态演变的特征,在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陈建军和胡晨光(2008)在借鉴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长三角次区域为例,研究了中心―外围式的产业集聚给地区带来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在产业集聚本身给地区带来的经济发展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及集聚给区域经济带来的索洛剩余递增效应。首次提出经济效率的根源在于产业集聚竞争导致的区域技术进步促使的索洛剩余的递增,产业集聚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推动传统产业索洛剩余递减的力量,推动区域向外转移传统产业。 三、产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度量 产业集聚效应测量方面,测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间接方法和直接方法。间接方法是以某一个产业的实际增长率与期望增长率作比较分析,如果实际增长率比期望增长率大,那么,其剩余部分就认为是集聚经济的贡献。直接方法也就是生产函数法,即利用生产函数中的规模报酬来分析集聚效应(刘剑锋、蒋瑞波,2010),迄今为止大部分学者都采用直接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2005-8-2 0:0中国财政·邹立文【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1990年前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也打破了“土地”、“消费”和“就业”等日本“神话”,经济进入衰退期。为此,1992-1997财年日本政府实施了价值约60万亿日元的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以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加之移动电话和卡拉OK消费的推动,日本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实际GDP增长由1995财年的3%上升到了1996财年的4.4%。然而,面对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桥本内阁错误地估计形势、并急于出台了包括提高消费税税率等措施在内的“财政重建”政策,重创复苏中的日本经济,实际GDP增长率1997财年为 -0.4%,而1998财年更为严峻,为-1.9%。1997年7月爆发并迅速蔓延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日本一些重要金融机构的破产又严重挫伤了日本国民的信心。出口乏力、内需不足,从1997年第四季度开始,日本实际GDP曾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实施的经济政策 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日本政府(桥本内阁和小渊内阁)相应采取了以财政、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旨在尽快摆脱衰退,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主要政策措施有: (一)“综合经济方案” .“综合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4月24日草拟、并在同年6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一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含金量”超过16万亿日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合计达12万亿日元。该方案的三个政策目标是:通过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等措施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处理银行呆坏账。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扩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资7.7万亿日元用于环境、新能源、信息通讯、社会福利、城区再建、以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另外,政府还放松住房信贷合作金库的贷款环境,促进私人住房投资增长。二是推动所谓的“私人融资便利”,促进私人部门采用新技术、管理方法等。三是减税,特别和持续性的所得税和地方居住税减免额将达4万亿日元。这样,每个独立纳税人将减少纳税29000日元,每个受赡养者将减少纳税14500日元。四是通过自由化、培育风险投资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500亿日元的“紧急就业发展项目”、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金融大爆炸”、促进土地和证券市场流通(2.3万亿日元)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个富于弹性和创造性的经济结构。 (二)“紧急经济方案” .“紧急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11月16日决定、并在同年12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三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的项目投资额超过17万亿日元,如果加上减税额,直接政策“含金量”达27万亿日元,这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方案。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公共投资、减税和低利率政策。财政政策方面,扩大公共投资、创造需求政策的“含金量”总计约17万亿日元。具体措施是,扩大公共投资,1999财年公共投资额达44.8万亿日元,比上年增长10%。税收政策方面,减税总量超过9万亿日元。其中,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由65%降至50%,公司所得税有效税率降为40%,同时,还出台了旨在鼓励购买住房的税收优惠措施。货币政策方面,日本银行在1998年11月和1999年2月两次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坚持维持零利率政策,以扩大货币供给,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三)“经济再生政策措施”。“经济再生政策措施”是在1999年11月11日起草的,政策所含投资约17万亿日元(加上婴幼保健项目,达18万亿日元)。其政策目的是,将日本现阶段政府部门主导经济的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性分析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性分析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性分析我国经济经过长时期高 增长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进入了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经济阶段。经济大背景的变化也引发了一些看似异常的现象出现,如物价长期低增长,就业压力加大。其实,这种变化是经济内在矛盾变化的结果。本文借阐述日本经济阶段性发展以期带来一些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战争的废墟上建设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起飞开始至今,日本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认为,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日本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前为高增长阶段,1974年至1990年为较高增长阶段,其后至今经济一直处于萧条阶段。这三个阶段,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 结合上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观点。 投资的阶段性变化带动经济阶段性变化 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形成投资带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在90年代之前,应当说日本经济都是在高速增长,而企业投资增速又明显比经济增长速度高。1973年之前的发展阶

段,企业投资高于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其后一个阶段企业投资高两个百分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它采用世界上成熟的先进技术,直接用于大规模生产。先进的生产技术的直接采用,在短期内形成了强大的投资需求,投资迅速增长,生产能力迅速增加。其又凭借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先进的管理水平增加生产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占领国内外市场,使投资和生产能力增长长期保持旺势。应当说,日本经济是在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对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投资中实现经济高增长的。 90年代之前的这两个增长阶段又有不同。50年代中期开始投资形成的产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经过十几年发展市场逐渐满足,也就是说当时投资形成的产业群趋于成熟,生产能力的增长受到需求的制约,投资增速减低,使经济增长出现高增长和较高增长两个高增长台阶。 日本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缺陷。他们对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科研投入少,因而缺少技术储备。当其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大时,投资和经济的高增长态势还能维持。一旦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接近,新的生产技术难于从外获得,“后发优势”就变成了“后发略势”。一般情况下,当一代技术形成的产业群发展成熟后向新一代技术转换中,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低,形成低的或较低的经济增长时期(阶段)。但是缺少技术储备,转换期拖长,经济就会处于长期萧条状

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初探——评《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初探——评《日本经济》 日本与我国毗海而邻,其发展建设与我国息息相关,尤其此研究更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对于日本的经济需要我们时刻关注。而了解日本经济绝不仅仅是关注其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而是要从历史入手,了解日本经济形成、发展的历程,从而对经济予以客观、真实的评价,对经济未来走向予以预测。这就是冯昭奎《日本经济》一书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其入情入理地给我们揭示了日本经济的兴衰,为我们揭开了日本经济的面纱,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日本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冯昭奎先生在进行本书创作时候曾经提到,创作此书的初衷是因为人们对于日本经济的关注,尤其在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出现泡沫时候,人们更多的看到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表象,对于本质内涵窥探较少,很多时候人们会为日本经济的繁荣而大加赞扬、盲目肯定,也会为其经济的瞬间“崩盘”、崩塌而疑惑、惊恐。但只有深入挖掘其中的本质和根源,才能够了解日本经济为何能够创造让世界瞩目的经济高速发展“奇迹”,才能够了解为何日本经济会出现“泡沫破灭”,也才能够了解日本经济在长期萧条的局面下如何予以恢复、自拔。 日本经济的发展与人口、土地、民族等诸多因素相关,这些因素或者直接或者潜在地影响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冯昭奎先生看到其内在的联系,《日本经济》一书便是从这些因素入手来进行问题探讨,通过此类因素的影响分析为后续的日本经济发展历程探索埋下伏笔。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的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其与一个国家的多种因素相关,打开了我们对于经济认识的眼界,提升了我们对于经济的认识高度。 冯昭奎先生对于马克思先生所指出的“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也正是因为此,其在《日本经济》一书中通过“人”来打开书籍的首章,让我们认识到人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日本人口增长模式在战前与战后有所不同,战前其人口增长是“生多死多”,而战后人口增长模式则是“生少死少”。也正是日本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日本将人口的年龄段进行了划分,15~64岁为“生产年龄”,14~65岁为“从属年龄”,14岁以下为“少龄”,65岁以上为“老龄”。日本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不可避免的促使了其老龄化人口社会予以产生,并呈现出加剧态势。通过2016年日本总务省所公布的调查统计显示,2016年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据到总人口的26.5%,已然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这一数据与冯昭奎先生在书中的阐述不谋而合。 人口的变化,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都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消费年龄”的减少必然带动日本经济消费水平的下降,“消费最旺盛人口”的减少让日本本国内的内需程度不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各地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一般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县份,[大秘书网文章-https://www.doczj.com/doc/961260350.html, 找范文,到大秘书网]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然而,如何发展好县域民营经济,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地就是要打好区域民营经济的“特色牌”,充分立足本地传统产业和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们某市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支柱产业,以及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棉纺织品、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大特色产业。但是,调查中发现,我们某市的一些特色产业多年来仍在低水平上徘徊,“膨胀”、“拉动”能力和扩张势头还没有形成,企业集中度低,形不成规模,龙头企业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像苏南、浙江那样的区域规模经济优势。针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使某市的民营经济得到大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强势竞争力的区域块状经济,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找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

解决。 一、加强调研,充分摸清民营经济在形成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应该说,近年来我们某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也十分注重培植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但是在实现特色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低、弱、散”的状况阻碍了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以我县玻璃产业发展为例,该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从玻璃仪器加工发展壮大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生产企业逐步增加,外销产品不断增多,促进了该产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全县拥有玻璃及水晶工艺品生产企业250多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0家,加工点XX多个,从业人员15000余人,全县15个乡镇均有玻璃制品加工企业或加工点,星罗棋布,遍及全县镇村。尽管玻璃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层次较低。在企业层次上,不少企业规模还较小,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在产品外销上,不少企业基本都是通过国内各有关外贸口岸或香港、台湾地区的代理商间接出口,产品利润被中间商获取太多;在产品层次上,大多数产品是为国内外客商搞配套、组装产品,直接销往国内外市场的还比较少,产品档次明显低于广东、浙江、上海等地。二是管理较弱。不少企业现代

日本当年经济崩溃的原因

日本当年经济崩溃的原因 日本当年经济崩溃的原因并非允许日元升值,而是其长期严重压低日元汇率。其次,日本在推行强势日元的同时,实行过度宽松货币政策,这才酿成了金融领域的严重泡沫问题。 由此可见,中国应该从日本身上学到两点。一是尽快允许人民币升值,且应该逐步升值,而非骤然大幅升值;二是货币政策不应该太过宽松。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中国经济崩溃就不会近在眼前,也不会无可避免。[详细] 松本健一 1964年,东京举办了奥运会,四年后的1968年,通过1960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42年后的今天,虽然日本依然勉强维持着这一地位,但即将在今年被中国取代。这十几年来,零利率的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而同时,人口是日本10倍的中国以北京奥运为契机,一直保持高速经济增长。 那么,实现了1960-1970年代高速经济增长的日本沦落到眼前如此地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契机又是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在我看来,这个答案很清晰。那就是发生于1980年代后半期的泡沫经济及1990年3月开始的破灭。 Japan As No.1 1980年代的日本,实现了丰裕的社会,几乎与深陷越战后遗症的美国看齐。这得益于战后日本实行的财富竞争战略,而非二战前的领土竞争战略。所谓领土竞争战略,即尽可能夺取更广域的领土、获得更丰富的资源来发展国家的帝国主义战略,这导致了日本二战战败。而财富竞争战略,并非以军事力量为背景获取大量领土和资源,而是使经济实力更加立体的战略,即只要拥有坚实的产业,再加上繁荣的贸易,就能够使国家发展。在这一战略中,资源从更便宜的地方买来,用于自己的国内产业,而资金则从利率更低的地方借来。即使没有宽广的领土,没有丰富的资源,只要通过进口和加工,再把工业产品积极出口的话,就能够获取财富。 1980年代,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也正是奉行这一战略,在狭窄的土地上,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实现了高速发展。 日本在同亚洲四小龙竞争的同时,通过贩卖资金和技术,变得更加富裕。这样,在198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外汇储备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