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 (试行)2013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 (试行)2013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 (试行)2013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 (试行)2013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

(试行)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2013年10月28日

目录第1章总则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容量名词

2.2 建筑术语

2.3 各类建筑名词

第3章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1 建筑面积

3.2 建筑基底面积

3.3 容积率

3.4 建筑高度

3.5 建筑栋数

3.6 建筑层数

第4章总图设计

4.1 总体要求

4.2 建筑退线

4.3 建筑间距与建筑日照

4.4 建筑通风

4.5 道路系统

4.6 场地其它规定

第5章建筑地下及外部空间设计

5.1 建筑地下空间

5.2 市政道路上方跨街建(构)筑物

5.3 建筑立面设计

5.4 建筑屋面设计

第6章建筑分类设计

6.1 通用规定

6.2 住宅建筑

6.3 宿舍建筑

6.4 老年人居住建筑

6.5 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

6.6 办公建筑

6.7 商务公寓(公寓式办公楼)

6.8 商业建筑

6.9 教育建筑

6.10 城市综合体

6.11 小型垃圾转运站

6.12 公共厕所

6.13 附设式停车库

6.14 厂房

6.15 研发用房(新型产业用房)

6.16 仓库

6.17 物流建筑

第7章附则

附录1 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报批图纸基本内容及要求

附录2 建设场地环境设计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1章总则

1.1 为了提高深圳市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规范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根

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

1.3 本规定中某些条款需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相关条款配合执行。

1.4 本规定未尽之处应执行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和

标准。

1.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有特殊约定的,从其约定。

1.6 本规定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容量名词

2.1.1 用地面积

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1.2 建设用地面积

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1.3 建筑面积

建筑物(包括墙体)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

2.1.4 总建筑面积

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2.1.5 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⑴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的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⑵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允

许建设的地下建筑面积。

2.1.6 规定建筑面积

⑴地上规定建筑面积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经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部分实际使用地

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⑵地下规定建筑面积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经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下部分实际使用地

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2.1.7 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地面以上建筑层高、阳台(或开敞式公共走道)面积、虚空间等超过本规定相应规定限值,应

占用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2.1.8 核增建筑面积

⑴地上核增建筑面积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公共利益,或为保证公众安全、改善环境、鼓励配件机动车停车位等

目的,经核定允许在地上规定建筑面积以外增建的特定用途的地上建筑面积,包括地上架空公

共空间、架空共用停车位以及消防避难空间等。

⑵地下核增建筑面积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公共利益,或为保证公众安全、改善环境、鼓励配件机动车停车位等

目的,经核定允许在地下规定建筑面积以外增建的特定用途的地下建筑面积,包括地下人防、

公用设备用房、共用机动车停车库、公共通道等。

2.1.9 建筑物基底面积

建筑物基底面积一般是指建筑物接触地面的自然层建筑外墙或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当《建

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对建筑覆盖率有分级控制求时:

⑴裙房建筑基底面积

裙房建筑接触地面的自然层建筑外墙或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⑵塔楼建筑基底面积

塔楼接触裙房屋顶的自然层建筑外墙或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2.1.10 建筑面宽

建筑物沿控制面的正投影长度。

2.1.11 规定容积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的

容积率上限值。

2.1.12 建筑覆盖率

建筑覆盖率一般是指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

当《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对建筑覆盖率有分级控制求时:

⑴一级建筑覆盖率

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裙房建筑基底面积之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

⑵二级建筑覆盖率

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塔楼建筑基底面积之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

2.2 建筑术语

2.2.1 总图设计

对用地内的建筑布局、道路、竖向、绿化及工程管线等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又称为场地设计或

总平面设计

2.2.2 无障碍设计

为保障行动不便者在生活及工作上的方便、安全,对建筑室内外的设施等进行的专项设计。2.2.3 裙房、塔楼

与高层、超高层建筑紧密相连组成一个整体,建筑高度一般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为裙房;裙

房以上部分为塔楼(含结构转换层)。

2.2.4 建筑高度

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建筑物屋面、檐口或女儿墙的高度。

2.2.5 建筑层高

建筑物相邻楼层之间以楼、地面结构面层计算的垂直距离。

2.2.6 梁底净高

从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至上方最大结构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2.7 地下室

平地或坡地建筑的楼层,当其顶板面高于周边各处室外地面的高度均不大于1.5m,且其室内地

坪低于周边各处室外地面的高度均超过室内净高的1/2,则该层为地下室。

2.2.8 半地下室

坡地建筑的楼层,当有一面及以上满足地下室的条件,同时房间顶板还有部分露出室外地面的

高度大于1.5m,则该层为半地下室。

2.2.9 公共空间

具有一定规模、面向所有市民24小时免费开放并提供休闲活动设施的公共场所,一般指露天

或有遮盖的室外空间,符合上述条件的建筑物内部公共大厅和公共通道也可作为公共空间。

2.2.10 天井

包括内天井、功能性开口天井及非功能性凹槽。

⑴内天井:四周均被建筑围合的露天空间,主要用以解决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

⑵功能性开口天井:三面被建筑围合的露天空间,仅一面开口,且该开口是住宅建筑、宿舍建筑、

商务公寓户内房间(含客厅或会客空间、卧室、厨房、卫生间)通风采光的唯一来源。

⑶非功能性凹槽:三面被建筑围合的露天空间,仅一面开口,但朝向该开口的住宅建筑、宿舍

建筑、商务公寓户内房间(含客厅或会客空间、卧室、厨房、卫生间),有除此以外其他的通

风采光来源。

2.2.11 露台

建筑二层及以上利用下层屋顶,作为本层户外活动的无顶盖室外平台。

2.2.12 阳台

附设于建筑物外墙,周边设有栏杆或栏板,可供人活动的室外或半室外平台,本规定中所述阳

台有无顶盖不限、顶盖高度不限。

2.2.13 骑楼

建筑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2.2.14 过街楼

跨越道路上空并与两边建筑相连接的建筑物。

2.2.15 架空层

建筑物中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因安全要求必须设置,高度不超过1.5m的栏杆除外)

的开敞空间层。

2.2.16 架空连廊

位于二层及以上,联系两栋(座)建筑物的水平交通走廊,分有上盖和无上盖架空连廊。

2.2.17 错层

室内按楼梯休息平台的标高而设置不同标高的楼层。

2.2.18 夹层

在一个楼层内,以结构板形式局部增设且投影面积不大于该楼层建筑面积1/2的楼层。

2.2.19 设备层

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排水和电气等的设备和管道且供人员进入操作的空间层。

2.2.20 结构转换层

建筑物的上部与下部因采用不同结构类型进行结构转换的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

2.2.21 避难层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2.2.22 幕墙

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的,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2.2.23 玻璃幕墙

主要由玻璃面板与金属构架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2.3 各类建筑名词

建筑按使用功能及属性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包括厂房、研发用房(新型产业用房)、仓库、物流建筑。

2.3.1 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3.2 工业建筑

以工业性生产为主要使用功能的建筑。

2.3.3 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其配套设施为主要目的,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包括住宅、商住

楼、宿舍、老年人居住建筑、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等。

2.3.4 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户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

间、阳台等空间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住宅建筑按建筑高度分为低层住宅(建筑高度不超过三层)、多层住宅(建筑高度超过三层但

不超过六层)、中高层住宅(建筑高度超过六层但不超过九层)、高层住宅(建筑高度超过九

层但不超过100m)、超高层住宅(建筑高度超过100m)。

2.3.5 商住楼

下部商业用房与上部住宅组成的建筑。

2.3.6 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的居住建筑。

2.3.7 老年人居住建筑

专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居住建筑。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养

老院)、托老所等。

2.3.8 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

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非独立选址的小型、辅助型设施,包

括配套管理服务设施、文体活动设施、小型卫生福利设施、公共厕所、垃圾收集及再生资源回

收设施等。

2.3.9 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的,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含

商务公寓)、商业建筑、教育建筑、交通建筑、体育建筑、公共环卫设施等。

公共建筑按建筑高度分为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限)、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

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m但不超过100m)和超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

2.3.10 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包括行政办公、商务办

公、商务公寓(公寓式办公楼)等。

2.3.11 商务公寓(公寓式办公楼)

为商务人士提供中短期商务与住宿服务,由一种或数种平面单元组成,单元内设有办公、会客

空间、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的办公建筑,也可称为公寓式办公楼。

2.3.12 商业建筑

供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建筑。包括商场(商店)、旅馆(酒店)、餐饮建筑、经营性文娱设施、

会所(或称会员俱乐部)等。

2.3.13 教育建筑

供人们开展教学活动所使用的建筑。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特

殊教育等教育设施。

2.3.14 城市综合体

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

以上进行组合,总建筑规模在10万平方米以上,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

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2.3.15 附设式停车库

根据规划条件和要求、与主体建筑相连、设置在地上或地下的停车设施。

2.3.16 厂房

供人们进行各类工业化生产的建筑。

厂房按建筑高度分为单层厂房(建筑高度不限)、多层厂房(建筑高度不超过24m)、高层厂

房(建筑高度超过24m但不超过100m)。

2.3.17 研发用房(新型产业用房)

供人们从事各类研发、孵化、中试、创意、动漫、设计、云计算等创新型产业的建筑。

2.3.18 仓库

以货物储存为主的库房建筑。

仓库按建筑高度分为单层仓库(建筑高度不限)、多层仓库(建筑高度不超过24m)、高层仓

库(建筑高度超过24m但不超过100m)。

2.3.19 物流建筑

用于物品储存、运输、配送、物流加工、物流管理及展销等综合功能的建筑。

第3章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1 建筑面积

3.1.1 一般规定

3.1.1.1 层高不小于2.2m的建筑楼层均应计算建筑面积。

3.1.1.2 半地下室所在层数及建筑面积按如下方式判定:

⑴全部用作人防、公用设备用房(消防控制室、水泵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房、通信机房、锅

炉房、空调机房、制冷机房等)、共用机动车停车库、24小时对公众开放的公共通道及到达上

述空间所必需的交通空间等用途时,该层的层数不计入地面以上层数,建筑面积计入地下建筑

面积,并按地下室相关要求控制。

⑵全部或部分用于除3.1.1.2⑴条规定功能以外的其他用途(如商业、办公、仓储等):

①当其他用途房间顶板全部或部分露出室外地面的高度大于1.5m时,该层的层数计入地面以

上层数,建筑面积计入地上建筑面积;

②当其他用途房间顶板露出室外地面的高度均不大于1.5m时,该层的层数不计入地面以上层

数,建筑面积计入地下建筑面积。

⑶地下室、半地下室周边室外地面标高不一致时,按以下标准确定:

①建筑基地与城市道路(包括路边绿化带,下同)直接相邻的,以城市道路或路边绿化带标高

加0.3m作为建筑室外地面标高;

②建筑基地与城市道路不直接相邻,或建筑基地原始标高及设计标高均高出相邻城市道路标高

超过1.5m的,取建筑基地原始标高及设计标高中的较低值作为室外地面标高。

3.1.2 可计入地上核增建筑面积的情形

3.1.2.1 全天可通行的城市公共通道

建筑楼层(包括首层)内的城市公共通道,同时满足车行通道净宽不小于4m且梁底净高不小

于5m,或人行通道净宽不小于3m且梁底净高不小于3.6m。

3.1.2.2 建筑楼层架空作城市公共空间

建筑首层或与城市公共通道连通的建筑楼层架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保证24小时全天候对公

众开放,不得封闭,同时满足架空层梁底净高不小于3.6m。

3.1.2.3 建筑楼层架空作公用停车场

⑴建筑首层或裙房屋顶层塔楼底部架空用作公用停车场(宗地共用或公众公用);

⑵建筑楼层架空用作公用停车场(宗地共用或公众公用),且层高不得超过4.2m。

本条所述公用停车场是指可供宗地内所有业主或社会公众共同使用。

3.1.2.4 按消防规范要求必须设置的避难空间

按消防规范要求所必需的间隔层数(或间隔高度)设置的层高不大于5.1m避难层中,专用于

避难间的建筑面积。

3.1.2.5 建筑首层或裙房屋顶架空作公共绿化或公众休闲、活动场地

建筑首层或裙房屋顶层塔楼底部架空,用作公共绿化或公众休闲、活动场地,同时满足梁底净

高不小于3.6m;

属于架空公共绿化的,绿化形式应为覆土种植且覆土厚度不小于0.5m,绿化面积不小于架空部

分或裙房屋面建筑面积的50%。

3.1.2.6 建筑塔楼楼层架空作公共绿化或公众休闲、活动场地

⑴整栋或整座的保障性住房楼层整层或局部架空,用作公共绿化或公众休闲、活动场地;

⑵除3.1.2.6⑴规定外的其他建筑塔楼楼层整层架空,用作公共绿化或公众休闲、活动场地,

同时满足梁底净高不小于3.6m(当与避难层结合设置时,梁底净高可不受此限制);

⑶除商务公寓外的公共建筑及每个交通单元6户及以上的住宅、宿舍、商务公寓楼层局部架空,

用作公共绿化或公众休闲、活动场地,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每层集中设置且不超过一个;

②架空高度不少于两个标准层;

③对外开敞面的边长不小于架空空间内侧水平周长的1/4。

3.1.2.7 建筑首层沿街开辟骑楼作为城市公共空间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有关上层次规划的城市设计要求中明确规定需设置骑楼的;

⑵骑楼的净宽不小于3m,梁底净高不小于3.6m;

⑶骑楼地坪标高应与周边城市人行道一致,地面应符合城市人行道地面标准;

⑷骑楼空间范围内不得设置结构连梁、连板。

3.1.3 可计入地下核增建筑面积的情形

3.1.3.1 全天可通行的城市公共通道

城市规划确定的地下室内24小时对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共通道,同时满足车行通道净宽不小于

4m且梁底净高不小于5m,或人行通道净宽不小于3m且梁底净高不小于3.6m。

3.1.3.2 建筑功能符合以下要求的建筑空间

⑴地下室内作为人防、公用设备用房(消防控制室、水泵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房、通信机房、

锅炉房、空调机房、制冷机房等)、共用停车库等用途的建筑面积;

⑵地下室内作为防灾防护工程及其独立使用的材料存储室等用途的建筑面积;

⑶地下室内作为到达3.1.3.2⑴、⑵条所述空间所必需的地下交通空间的建筑面积。

3.1.4 应计入地上规定建筑面积的情形

3.1.

4.1 不符合3.1.2条规定的其他地上建筑面积,均计入地上规定建筑面积。

3.1.

4.2 仓储物流用地、工业用地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允许建设的研发用房、办公、商业、宿

舍建筑中符合3.1.2条规定情形的可计入地上核增建筑面积外,其他地上建筑面积均应计入地

上规定建筑面积。

3.1.

4.3 可计入地上核增建筑面积的楼层内,围合的电梯井、门厅、过道、楼梯间、设备房等部分建筑

面积,计入地上规定建筑面积。

3.1.5 应计入地下规定建筑面积的情形

3.1.5.1 不符合3.1.3条规定情形的其他地下建筑面积,均计入地下规定建筑面积。

3.1.5.2 多层及以下住宅中为两户以下(含两户)户型专用的地下室,无论为何用途,其建筑面积均

计入地下规定建筑面积。

3.1.6 应计入地上核减建筑面积的情形

3.1.6.1 建筑层高超过规定限值

建筑层高超过规定的层高限值时,按下式计算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核减建筑面积=[(超高空间总高度-层高限值)/层高标准值]×超高空间投影面积——公式1

各类建筑层高限值、层高标准值见表3.1.6.1-1~3.1.6.1-3。

2.集中式大型商业建筑:单栋商业功能规定建筑面积不小于15000㎡;

3.集中式超大型商业建筑:单栋商业功能规定建筑面积不小于50000㎡。

2.集中式大型物流建筑单栋物流功能规定建筑面积不小于50000㎡。

3.1.6.2 阳台、开敞式走道面积超过规定限值

超过部分总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3.1.6.3 虚空间

⑴户内透空、通高空间超过规定限值

户内透空、通高空间按层计算的投影面积之和超过规定限值时,按下式计算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核减建筑面积=(透空、通高空间总高度/ 标准层层高-1)×超高空间投影面积——公式2

⑵层高超过一个标准层层高的阳台

不满足6.1.7.3⑵条规定的阳台,层高超过一个标准层层高的,该阳台上部空间按层计算的投

影面积之和,按下式计算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核减建筑面积=(阳台空间总高度/ 标准层层高-1)×阳台空间投影面积——公式3

⑶明确规定户(层、功能区)内不得设置透空、通高空间但仍设置的

其透空、通高空间按层计算的投影面积之和全部计入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⑷建筑平面的挖空部分

存在搭建使用可能性的空间,应根据其所处位置以及进深、开间等具体情况视为阳台或房间,

其投影面积按相应的面积计算方法计入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难以判定的可报请市规划国土委员会组织专家审议。

3.2 建筑基底面积

3.2.1 平地建筑基底面积为建筑首层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3.2.2 坡地建筑基底面积为半地下室露出地面部分的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与建筑首层接触地面部

分的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3.2.3 地下车库的引道,其无上盖部分不计入建筑基底面积。

3.2.4 架空通廊底面与室外地面净高差不大于6m时,其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应计入建筑基底面积。

3.3 容积率

3.3.1 容积率=计容积率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地上规定建筑面积+地上核减建筑面积+地上核增建筑面积

3.3.2 规定容积率=计规定容积率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计规定容积率建筑面积=地上规定建筑面积+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3.3.3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地下规定建筑面积+地下核增建筑面积

3.3.4 总建筑面积=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3.4 建筑高度

3.4.1 特殊控制区范围包括:

3.4.1.1 位于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且处在各种

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

3.4.1.2 位于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等的

保护规划区内。

3.4.2 坡屋顶、特殊造型屋顶以及位于3.4.1条规定的特殊控制区范围内的建筑:

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最高点的垂直高度计算建筑高度。

3.4.3 非3.4.1条规定的特殊控制区范围内的平屋顶建筑,一般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最高点的

垂直高度计算建筑高度,但满足下列条件的屋顶突出物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3.4.3.1 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占屋顶平面水平投影

面积不超过1/4且高度不超过9m者。

3.4.3.2 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等及空调冷却塔等设备。

3.4.3.3 用以遮挡屋顶设备等屋顶突出物,高度不超过屋面高度10%且总高度不大于12m的女儿墙、幕

墙等。

3.4.4 当同一栋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3.4.2或3.4.3条规定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

大值。

3.4.5 场地地坪高度不同时的建筑高度:

3.4.5.1 当建筑周边室外地面标高不一致时,建筑高度由计地上层数的半地下室及地面层建筑外墙(或

结构外围)接触室外地面(或地下室顶板面)的最低点处起算。

3.4.5.2 位于不同地坪标高的台地上的同一栋建筑,不同地坪标高上的建筑之间均有防火墙分隔,各自

有符合要求的安全出入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有尽端式消防车道时,建

筑高度可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3.5 建筑栋数

3.5.1 地面以上有裙房(含架空层)相连通的建筑视为一栋。同一栋建筑中的不同建筑塔楼各自视为

一座。

3.5.2 由出地面的计地上建筑面积的半地下室相连通的建筑也视为一栋。

3.5.3 地面以下互相连通共用一个大地下室,但地面以上相互独立的建筑视为多栋建筑。

3.6 建筑层数

3.6.1 一般规定

按层高不小于2.2m的楼板结构分层层数计算。

3.6.2 建筑物内各层的层数排列

3.6.2.1 最上层地下室所在楼层称为地下一层,其楼板以下相邻地下室楼层称为地下二层,以此类推至

地下室最低层数。

3.6.2.2 最上层半地下室所在楼层称为半地下一层,其楼板以下相邻半地下室楼层称为半地下二层,以

此类推至半地下室最低层数。

3.6.2.3 以半地下一层或地下一层顶板上方室内地面设计标高为正负零,该层称为一层或首层;如下方

无半地下室及地下室,则建筑物最底层室内地面设计标高为正负零,该层称为一层或首层。一

层或首层顶板以上称为二层,以此类推至建筑物最高层数。

3.6.2.4 地面以上各层之间如设有夹层,则该层不计入层数排列;但建筑物内设有中庭或透空者,其四

周楼层仍按3.6.2.3条规定排列。

3.6.2.5 错层的建筑层数,以标高为正负零的楼层(一层或首层)为标准,第二层楼面标高以下的各层

建筑层数为一层或首层(不同标高的楼层应分别注明标高),层数的标注方法按此规则类推。

3.6.3 建筑物内电梯楼层排列

建筑物内电梯楼层遵照3.6.2条的规定排列。

第4章总图设计

4.1 总体要求

4.1.1 总图设计必须对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条件作深入的了解,依据建设项目的

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合理组织

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4.1.2 总平面图应准确、真实地反映周边用地的现状和规划情况(包括:地形地貌、现有建筑、规划

用地性质、开发强度)以及片区交通、市政公用设施情况;总图设计应统筹考虑本地块与相邻

地块的建筑布局关系,使本地块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品质。

4.1.3 建设用地内道路、广场、绿地及建筑等均应按国家和深圳市有关规定要求做好无障碍设计。

4.1.4 建设规模大、周边情况复杂确需分期建设的项目,应根据其规模、进度以及公共配套设施情况

等合理分期,并在总平面图上明确标注各期范围。各分期的交通系统、消防道路等应满足使用

要求。

4.2 建筑退线

建筑退线分为地上建筑退线和地下室退线。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应符合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其他有明确用地规划条件的批复文件的相关规划要求;有特

别管制或安全防护要求的,应符合相关规定。

4.2.1 地上建筑退线

4.2.1.1 地上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包括机械停车、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雨篷、遮阳板、屋顶

挑檐等)的水平投影外缘不应逾越建筑退线。

4.2.1.2 下列情况允许突出建筑退线,但不应逾越用地红线:

⑴区内道路、地面露天停车场、绿化和地下工程管线等;

⑵距离室外地面净高6m以上,突出深度不超过3m的悬挑雨篷、遮阳板、屋顶挑檐等;

⑶投影面积不大于4㎡且高度不大于2m的地下室风井及投影面积不大于30㎡且高度不大于

0.5m的人防出入口可突出建筑控制线设置,但退线距离一般不小于3m;

⑷出于安全考虑需采用围墙等围合管理时,可设置通透式(规范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围墙,其基

础及地上部分均不得逾越用地红线;

⑸建筑面积不大于10㎡且建筑高度不大于6m的门卫房建筑,其正投影外缘退红线距离不得小

于1m;超过该规模的门卫房建筑需满足地上建筑退线要求。

⑹按城市规划要求单独设置的环卫设施,其正投影外缘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3m。

4.2.2 地下室退线

4.2.2.1 地下室外墙面(柱外缘)退线距离不应小于3m。

4.2.2.2 用地面积狭小地块和相关规划特殊要求地区,在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

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退线。

4.2.2.3 基础等永久性构件不应逾越用地红线。

4.2.2.4 规划允许相邻地块的地下室连通时,连通处可以零退线。

4.2.2.5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外墙露出室外地面高度大于1.5m时,需按地上建筑退线要求控制。

4.3 建筑间距与建筑日照

4.3.1 建筑间距

4.3.1.1 建筑间距应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消防规范、日照标准等有关规定。

4.3.1.2 有爆炸、有害气体、烟、雾、粉尘、辐射等有害物产生的建筑物,其建筑间距(防护距离)应

符合相关规范及行业规定要求。

4.3.2 建筑日照

本章节中“有法定日照要求的建筑”简称为“日照需求建筑”,“可能对有法定日照要求的建

筑造成遮挡的建筑” 简称为“日照遮挡建筑”。

4.3.2.1 在深圳市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有以下情况的均应进行日照分析

⑴拟建建筑对用地内其它拟建日照需求建筑产生日照遮挡影响。

⑵拟建建筑对用地周围已建、在建或已通过方案核查待建日照需求建筑产生日照遮挡影响。

⑶周围已建、在建或已通过方案设计核查待建的建筑对拟建日照需求建筑产生日照遮挡影响。

⑷因建筑设计方案调整,致使日照需求建筑或日照遮挡建筑的位置、外轮廓、户型、窗户等改

变的,应对调整后的方案重新进行日照分析。

4.3.2.2 日照分析技术要求

⑴《日照分析报告》须经具有乙级以上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采用经鉴定认可

的日照分析软件进行编制,并提交规划管理部门作为各阶段规划审批的依据。

⑵进行日照分析时深圳市区地理位置取东经113°41′、北纬22°40′。

⑶日照分析的有效时间带冬至日、大寒日均为8时~16时。

4.3.2.3 日照分析方法及影响因素

⑴对于日照需求建筑,在有效时间带采用“多点沿线分析”的方法沿建筑外墙线分析日照状况;

对组团绿地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场地等采用“多点分析”或“等时线分析”的方法分析

日照状况。

⑵山体的遮挡影响可不纳入计算,但是开挖山体形成的挡土墙等永久性地势高差应纳入日照分

析;除高4m及以上的高围墙外,其他围墙一般不作为日照分析的主体。

⑶日照分析的计算高度取最底层有日照要求的房间的室内地坪标高H+0.9m,与实际外窗窗台

高度无关。各计算建筑间的地坪高差须纳入计算。

⑷无论是一般窗户或凸窗,日照基准面均是外窗与外墙相交的洞口,即室内主要空间获得日照

的界面。

⑸两侧均无隔板遮挡的凸阳台,计算基准面为窗户所在外墙面;形式复杂的阳台难以确定计算

基准面时,取阳台日照较好的基准面为计算基准面。

⑹外窗宽度大于2.4m时,在计算满窗日照时可以缩减至2.4m;宽度小于0.6m时,不得作为符

合日照要求的窗洞口纳入日照分析。

⑺日照分析及建筑高度计算时,应综合考虑屋面太阳能板及屋面构架的遮挡因素。

4.3.2.4 日照分析标准

⑴住宅建筑: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为大寒日3h或冬至日1h,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

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

住宅间距应满足上述日照标准;住宅单体设计应保证每户住宅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

日照。

⑵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

⑶宿舍建筑:半数以上居室应有良好朝向,并应具有住宅居室相同的日照标准。

⑷保障性住房:住宅型保障性住房日照分析标准参照住宅建筑;宿舍型保障性住房日照分析标

准参照宿舍建筑。

⑸居住区内组团绿地: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

求。

⑹托儿所、幼儿园: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的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

于3h的标准;其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

⑺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至少应有1间科学教室或生物实验室的室

内能在冬季获得直射阳光。

⑻旧区改建项目:改建前,其周边现状日照需求建筑原有日照标准已不能满足4.3.2.4⑴~⑹

条规定的,改建项目的建设应不再降低或恶化周边现状日照需求建筑的原有日照标准。

4.4 建筑通风

4.4.1 在城市周边特定的地形地貌(如滨海区域)形成的来风通路,以及绿地布置构成的风通廊,应

特别注意风环境的优化设计。规模较大或密度较高等可能造成较大通风影响的建设项目应进行

风环境研究;建筑密集、高度划一区域内或其邻近位置进行项目开发时,应做专项的通风模

拟评估。

4.4.2 建筑布局应满足通风要求,以改善城市微气候。当建筑较为密集时,应策略性地布置不同高度

的建筑物,利用高度轮廓带来的气压差异引导气流。同时,区内建筑群的整体高度趋势应朝着

盛行风的方向逐级降低,以促进空气流动。在片区主导风向上风位的街块应避免采用垂直于主

导风向的大面宽板式建筑。

4.5 道路系统

4.5.1 对外衔接

4.5.1.1 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

⑴应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设置,并避开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和人流集中的街道。机动车出入口

距公园、学校、托幼等的距离应不小于20m;住宅区机动车出入口与城市公交场站的距离应不

小于50m。

⑵机动车出入口道闸的设置不得影响外部城市道路的正常交通。原则上,入口道闸与外部道路

道牙之间的缓冲距离应不小于18m,出口道闸与外部道路道牙之间的缓冲距离不小于7.5m。如

因用地条件限制难以达到以上要求,也可通过增加出入口道闸数量的方式解决。

⑶相邻地块需共用道路的,应协调好用地、标高和工程管线。

4.5.1.2 场地机动车出入口数量

⑴场地的机动车出入口数量应符合规划要求;

⑵以下场地的机动车出入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户数大于3000户的居住小区、公交首末站及

公交枢纽站、城市综合体、医院、中型及以上展览建筑、大中型商业建筑、体育场馆、文化馆

(群艺馆)、有生产使用要求的工业厂区及仓储物流用地、相关规范要求的其它场地;

⑶当场地仅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时,场地机动车出入口数量应符合上条要求;当场地有两边

及以上与城市道路相邻时,场地每边的机动车出入口数量不得超过一个,如确需设两个及以上

机动车出入口,相邻两个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4.5.2 区内系统

4.5.2.1 场地道路设计

应减少场地内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冲突和干扰,宜人车分流,提高道路系统的安全性。

4.5.2.2 居住场地内尽端式机动车道

长度宜小于120m,并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兼做消防道路时应按消防要求设置

回车场),尽端式单行机动车道每间隔60m应设3.5m×12m的港湾式会车区。

4.5.2.3 道路无障碍设计

居住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历史文物建筑等应做好道路无障碍设计,并满足国家和深圳市

的有关规定要求。

4.5.2.4 消防车道

符合消防要求利用市政道路或绿化带进行消防登高时,应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同时保证消防

扑救场地满足消防车荷载要求,且消防登高扑救面范围不应有防碍消防登高操作的路灯、树木

和架空管线等,其余应满足有关消防规范的规定。

4.6 场地其它规定

4.6.1 建筑面宽

4.6.1.1 建筑面宽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控制,应避免因面宽过大形成屏风效应。

4.6.1.2 与自然景观资源或重要的公共空间、城市道路直接相邻一侧,建筑间距除满足消防规范、日照

间距、视觉卫生、视线通廊及深标相关要求外不得少于18m,且建筑物最大面宽应按不同的建

筑高度区域严格控制:

⑴建筑高度超过24m但不超过60m的区域,最大面宽不得大于100m;

⑵建筑高度超过60m但不超过100m的区域,最大面宽不得大于80m;

⑶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区域,最大面宽不得大于70m。

4.6.2 公共空间(包括公共活动、休闲、体育广场等)

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公共空间应与建设用地周围的城市空间密切联系形成有机整体。

4.6.2.1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遵循开放可达的原则,为社区居民(含小区外的居民)的服务提供便利,活

动广场的宽深比不得大于3。(在自然景观地带沿线设置的带型活动广场,其宽深比可不受本

条比例限制。)

4.6.2.2 规划要求占地面积不超过1000㎡的公共空间应集中设置;占地面积超过1000㎡的公共空间,

为方便居民活动可分设,但每个活动广场占地面积不得小于500㎡。

4.6.2.3 建筑架空层作为公共空间时(室内型公共空间),其梁底净高应不小于3.6m,保证与周边有良

好的交通联系。建筑退线部分及室内型公共空间计入面积,均不宜超过公共空间总面积的30%。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允许贴红线建设项目除外。)

4.6.3 公共配套设施

4.6.3.1 分期建设的项目,公共配套设施应纳入一期建设内容,与一期其他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同步验收。

4.6.3.2 基地内公共配套设施应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本着方便居民、利于共享的原则,设在周边可见

性强或交通便利的地段。变电站、燃气调压站、垃圾转运站、独立式公厕等设施布局应考虑对

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布置。

4.6.3.3 垃圾转运站、独立式公厕等易散发臭气的设施,宜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其中,公厕

应同时满足沿街并可以直接对外服务的要求。鼓励居住小区设置为区内居民服务的公厕,并布

置在公共空间容易到达的区域。

4.6.4 停车场地

4.6.4.1 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位数量应满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要求。未作规定的应满足《深圳

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规定。

4.6.4.2 地面机械停车设施应满足地上建筑退线控制要求,不宜设在临街面一侧,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

满足防火要求且不小于9m。

4.6.5 场地竖向

4.6.

5.1 一般规定

竖向设计应充分利用原始的地形、地貌,形成地域特色,根据周边市政道路标高、场地的地形

地貌合理确定场地标高,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尽量实现就地土方平衡。

4.6.

5.2 临水场地

竖向设计应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的规定,地面高程应按设防标准推算的洪(潮)水位加

安全超高确定;有波浪影响或壅水现象的,应加波浪侵袭高度或壅水高度。

4.6.

5.3 有内涝威胁的场地

标高应高于内涝标高或采取适宜的防内涝措施。

4.6.6 场地防护

4.6.6.1 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载明需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实施配套防治工

程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提交规划部门作为审批项目的技术依据。

4.6.6.2 挡土墙、护坡一般应设置在用地红线内,与建筑物的距离应满足安全要求。高度大于2m的挡

土墙、护坡的上缘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m,下缘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

于2m。

4.6.6.3 人流密集的场所,当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其上、下缘高差大于0.7m时,应在挡土

墙或护坡顶面加设安全防护措施。居住区场地上述高差不小于1m时应加设安全防护措施。

4.6.7 场地排水

4.6.7.1 场地内应有排出地面、路面雨水的措施,其中居住区内应采用暗沟(管)排水。

4.6.7.2 位于低洼处的建筑物,其主入口及地下室应采取防洪及排涝措施。与山体或河道邻近的建筑物

应设置截洪沟或防洪堤及防滑坡等设施。

第5章建筑地下及外部空间设计

5.1 建筑地下空间

5.1.1 地下空间顶板埋深

建设用地内临规划道路的地下空间顶板埋深除了应符合管线和绿化要求之外,还应符合下列要

求:

5.1.1.1 超出建筑物范围的地下室顶板埋深应不小于0.5m,以满足防水及场地排水要求。

5.1.1.2 位于建筑用地范围内的绿地下方地下室,其顶板结构板面埋深须满足场地绿化覆盖率的相关规

定。

5.1.1.3 位于市政道路正下方的地下室顶板,其覆土厚度应满足有关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如在设计阶

段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难以确定的,其最小覆土厚度应不小于2m。

注:埋深是指室外覆土(场地)面到结构板面的垂直高度。

5.1.2 地下空间的相互联通

5.1.2.1 建筑地下空间互相联通建设的权利与义务:

⑴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涉及地下连通工程的,建设单位、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或者地上、地表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履行地下连通义务并确保连通工程的实施符合地下车库、人民防空等相

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⑵先建单位应按照规划要求及相关规范预留地下连通工程的接口,后建单位应负责履行后续地

下工程连通义务。地下空间的联通口应在图纸中有明确标注。

5.1.2.2 建筑物地下空间互相联通建设的要求:

⑴地下步行系统应与其他地下空间如地铁站点、地下商业街、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停车库、地

下人防设施等紧密衔接,共享通道和出入口。

⑵当新建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建筑附近有现状或规划的地铁车站、公交枢纽等公共交通设施时,

应进行该地区的城市设计,考虑将建筑物地下层与这些交通设施进行整合,相互连通。

5.1.2.3 建筑物地下空间联通分为:人行联通口、机动车联通口、人车混行联通口三类,其各自的尺寸

一般要求如下:

⑴人行联通口:交通人行联通口净宽不应小于4m,净高不应小于2.8m;商业人行联通口净宽

不应小于7m,净高不应小于商业使用要求;

⑵机动车联通口:保证双向通行,净宽不应小于6m,净高不应小于2.4m;

⑶人车混行联通口:保证双向通行,净宽不应小于9m,净高不应小于2.8m。

此外还应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设备管线敷设、人防设计规范及有关条文的要求;有特殊车辆

通行的联通口,需满足特殊车辆通行的净高要求;地铁、地下公交场站等公共交通设施,应按

照相关设计规定要求进行控制。

5.1.3 地下通道空间

5.1.3.1 建筑地下通道空间可结合商业布置,地下通道的空间尺寸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5.1.3.2 各类地下商业街的设计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5.1.3.3 地下商业街中作为两侧商业中间的通道不得计入地下核增建筑面积。

5.1.3.4 地下商业街连接地铁站厅或地面出口的全天候开放的公共通道,当其两侧无商业界面直接开口

时,该公共通道建筑面积可计入地下核增建筑面积。

5.2 市政道路上方跨街建(构)筑物

5.2.1 市政道路上方跨街建(构)筑物包括跨越市政道路的建筑物、建筑通廊及其附设的人行过街天

桥等。

5.2.2 跨街建(构)筑物底层市政道路净高不应小于车行道净宽的1/3,同时还应满足市政道路的通

行要求,并不得小于5m。

5.2.3 跨街建(构)筑物所占市政道路上空连续总长度(沿道路通行方向)不宜大30m;超过30m时,

应每隔30m设置长度不小于15m且与车行道等宽的露天开口。

5.2.4 跨街建(构)筑物下方应视其宽度采取必要的照明、通风等措施。

5.3 建筑立面设计

5.3.1 建筑物外立面

5.3.1.1 凡是楼层超过20层、高度超过60m、临街或下部有行人通行的建筑外墙应保证其安全性。使用

粘贴型外墙面砖和马赛克等外墙瓷质贴面材料时,应有防坠落措施,或地面留出足够的安全空

间。

5.3.1.2 建筑物附设的楼宇名称、户外广告、店铺招牌、标识、灯光纳入城市建设和规划的统一管理。

其设计应与建筑立面设计同步进行,并与主体建筑统一施工或预留。

5.3.2 建筑物玻璃幕墙的设置要求

5.3.2.1 以下部位不得采用玻璃幕墙

⑴住宅、医院门诊急诊楼和病房楼、中小学校教学楼、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新建、改建、

扩建工程以及立面改造工程等二层以上部位;

⑵建筑物与中小学校教学楼、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直接相邻侧二层以上部位;

⑶在T形路口正对直线路段处。

5.3.2.2 以下位置应慎用玻璃幕墙

⑴毗邻住宅、医院门诊急诊楼和病房楼、医院、保密单位等建筑物;

⑵城市中划定的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

⑶位于红树林保护区及其他鸟类保护区周边的高层建筑。

如需设置玻璃幕墙,必须考虑对邻近建筑使用功能或周边环境的影响,并获得环保部门批准。

5.3.2.3 以下位置不宜设置玻璃幕墙

⑴位于城市道路交叉口;

⑵城市主干道、立交桥、高架路两侧的建筑物20m以下和其余路段10m以下部位(高度平路面

起算)。

如需设置玻璃幕墙,应采用低反射玻璃。

5.3.2.4 拟采用玻璃幕墙的项目

⑴玻璃幕墙的设计应结合建筑布局,合理设计绿化带、裙房等缓冲区域以及挑檐、顶棚等防护

设施,防止发生幕墙玻璃坠落伤害事故。

⑵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在二层以上安装幕墙玻璃的,应当采用安全夹层玻璃或者其他具有防

坠落性能的玻璃:

①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区域内的建筑;

②临街建筑;

③因幕墙玻璃坠落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坏的其他情形。

⑶建筑设计方案核查阶段,应在方案设计文件中明确玻璃幕墙的型式,并提交环保部门有关玻

璃幕墙光反射影响情况的初审意见。

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应提交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报告、光反射影响技术评估报告和环保

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报告。

5.3.3 建筑设备管线立面设置要求

5.3.3.1 幕墙使用的擦窗设备及维护设备,宜进行遮蔽隐藏,避免影响建筑物整体外观。

5.3.3.2 建筑沿街立面不宜装设空调室外机,如需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应统一考虑装设空调室外机的位置,通过适当的建筑手段进行有效遮蔽,做到美观、整齐、

易于维修检查,并定期维护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性;

⑵在人行道及主要人员出入口处均应设置防坠落设施;

⑶空调室外机位不应对相邻房间造成噪音和气流干扰,空调器冷凝水应有组织地收集排放。

5.3.3.3 建筑外墙门窗原则上不应设置防盗网,确需设置时,应统一设计、统一安装。窗的防盗网应安

装在窗的内侧,阳台、走廊的安全防护设施不能超出阳台、走廊的外缘边线。阳台外露防盗网

应采用不蚀材料制作,并加设应急逃生口。

5.3.3.4 建筑物沿街立面的进出风口应按其技术要求,分类整理、统一定位布设,并尽量与建筑物立面

统一设计;出风口底边与地面垂直距离不小于2m。

5.3.3.5 建筑物沿街立面的给排水管、电力线、弱电线、煤气管道等应按其安装的技术要求,分类整理、

统一定位布设,尽量设在建筑物内的管井中,当需在建筑外墙敷设时,应尽量集中在次要立面

或较隐蔽的立面凹口部位。

5.4 建筑屋面设计

5.4.1 屋面设计提倡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提倡有效隔热通风的屋顶设计,提高绿色屋顶

的设计比例。

5.4.2 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用种植屋面,以提高城市屋顶的绿化比例,同时种植屋面应满足绿化荷载

的要求。

5.4.3 对高出屋面的空调冷却塔等设备,应通过建筑手段进行有效遮蔽,减少对相邻建筑的影响。

5.4.4 屋面用于支撑幕墙的屋面构架高度不得超过其邻近的幕墙顶点;用于支撑太阳能板的屋面构架

须设计为单层。

第6章建筑分类设计

6.1 通用规定

6.1.1 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6.1.1.1 建筑设计应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所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进行。

6.1.1.2 土地混合使用的多性质复合建筑应符合各类建筑的相应设计原则和要求,并应清晰界定。

6.1.1.3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历史文保建筑应按国家和深圳市的有关规定要求做好无障碍设计。

6.1.1.4 鼓励民用建筑底层架空作为绿化、休闲活动场地。

6.1.2 绿色建筑设计要求

6.1.2.1 我市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应至少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国家一星级及深圳铜级的要求。鼓励大

型公共建筑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国家二星级及以上、深圳金级及以上的标准进行设计。

6.1.2.2 方案设计招标、建筑设计及规划审批的全过程均应满足绿色建筑有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及规

范的要求。

6.1.2.3 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编制绿色建筑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书应明确列

出绿色建筑审查结论。

6.1.2.4 施工图修改按规定程序重新进行施工图审查时,应同时审查绿色建筑内容,设计变更不得降低

原有绿色建筑标准。

6.1.2.5 绿色建筑设计应适应深圳地域气候特点,合理进行总体布局及建筑单体设计,采用先进适宜技

术,优先选用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

6.1.2.6 应考虑广泛采用适宜于本市的绿色建筑技术,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及产品。

6.1.3 规定建筑面积指标控制要求

6.1.3.1 建设用地内按规划要求配建的公共配套设施、配套公建、公共活动场地等,其分项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有规划要求时)等均不得少于各相应分项规定建筑面积、占地面积指标值。

6.1.3.2 除6.1.3.1条规定的功能外,建筑设计各分项功能规定建筑面积与相应分项功能核减建筑面积

之和不得超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限定的各相应分项功能规定建筑面积指标值;确因建

筑设计需要,高级别地价功能建筑面积可向低级别地价功能建筑面积略作调整,但调整幅度不

的超过200㎡。

6.1.3.3 总地上规定建筑面积与总地上核减建筑面积之和不得超过总的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值。

6.1.3.4 总地下规定建筑面积与总地下核减建筑面积之和不得超过总的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值。

6.1.3.5 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不得用于计地上规定建筑面积的地上建筑和半地下室,同时地上规定建

筑面积指标也不得用于计地下规定建筑面积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城市规划要求设置的环卫设

施除外)。

6.1.4 核增建筑面积控制要求

6.1.4.1 鼓励民用建筑首层及裙房屋顶层塔楼底部架空作为公共绿化及公众休闲、活动场地,此外鼓励

保障性住房楼层全部或局部架空作空中花园,改善居住环境。

6.1.4.2 除符合6.1.4.1条规定情形以外,民用建筑用于建筑塔楼楼层架空绿化、休闲的地上核增建筑

面积不得超过宗地内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值的5%。

6.1.4.3 总平面图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中应列明该宗地内所有核增建筑面积的位置、功能和数量;各

层平面图中应标明该层核增建筑面积的范围、功能和数量。

6.1.5 避难层设置要求

⑴避难层层高应不大于5.1m。超过层高限值的按3.1.6.1条公式1计算核减建筑面积,层高

标准值为2.2m。

⑵各层避难间建筑面积之和不得超过消防规范要求避难间最小净面积的1.5倍,超过部分计入

规定建筑面积。

避难间最小净面积为5人/㎡,计算避难人数时,住宅、商务公寓按3.5人/户,办公建筑按10

人/㎡,商业建筑、研发用房参照办公建筑。

6.1.6 物业服务用房配置要求

6.1.6.1 所有商品房项目——包括住宅、商业、商业办公、商务公寓以及依法允许分割出售或出让的工

业楼宇、物流仓储及其配套设施等,其建设单位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无偿提供物业服务用房,

包括物业服务设备用房、物业服务办公用房和业主委员会办公用房。

6.1.6.2 物业管理区域原则上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确定的宗地范

围,结合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社区建设等因素划定。

6.1.6.3 应按照《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的规模,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配置物业服务用房。《建设用

深圳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深圳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7 《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 8 《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 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0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 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1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14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 15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15-2005 1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7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 1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9 《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 2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2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2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3 《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 2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5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26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2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9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30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3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 3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3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 3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 3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 3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50011-2001 3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39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 4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41 《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2019(修订稿)

第1章总则 1、0、1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得目标,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得可持续发 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推进建筑设计得标准化与规范 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及其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1、0、2 本规则以国家与广东省、深圳市得有关标准及规范为基础依据,参照市场经 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规定,结合深圳得城市发展目标要求与实际情况 制定。 1、0、3 建筑设计应根据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得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 可证》及相关得各层次规划、城市设计等)进行,并遵循适用、经济、美观得 原则,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与扩建项目得建筑设计工作,适用本规则。1、0、 4 第2章名词解释 2、1建筑分类名词 2、1、1 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与进行各种公共活动得建筑得总称。 2、1、2 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配套设施为主要目得,供人们居住使用得建筑。 2、1、3 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 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供家庭居住使用得建筑。 2、1、4 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得居住建筑。 2、1、5 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得,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得建筑。 2、1、6公共配套设施 与区域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得,各类非独立选址得小型或辅助型公共设施、 交通设施与市政设施等。 2、1、7 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与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与从事各类业务活动得建筑。 2、1、8 公寓式办公建筑

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

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深圳市**工程 申报单位名称:深圳市** 中国**科学研究院**分院 参与单位名称:深圳市**建筑设计事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自评星级:★★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制 二〇一一年四月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4. 本报告封面的“项目名称”和“申报单位”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5.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录 一、自评总述 (1) 二、自评总述 (1) 三、自评内容 (1)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2)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8)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3)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9) 5.5 室内环境质量 (73) 5.6 运营管理 (90) 四、附录........................................................................................................................................... I 附录一节能计算报告要求............................................................................................................................... I 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 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

深圳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练习题(第1-3章)

安全管理人员练习题(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方格内)。 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_____。 A.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 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综合治理 C.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安全发展 D.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安全发展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______临界量的单元。 A. 等于 B. 超过 C. 等于或超过 D. 小于 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______。 A. 单元 B. 单位 C. 数量 D. 场所 4、重大危险源中的“单元”指的是: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______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A. 200m B. 300m C. 400m D. 500m 5、下列哪一项不是追究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所要遵循的原则?______。 A. 因果原则 B. 因人而异原则 C. 责任法定原则 D. 公正原则 6、《刑法》规定中,与安全事故罪有关的犯罪有______种。 A. 2 B. 4 C. 6 D. 5 7、刑法中重大责任事故罪,其犯罪主体是: ______。 A. 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 B. 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C. 企业、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 D. 企业中的基层人员 8、刑法中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其犯罪主体是______。 A. 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 B. 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C. 企业的法人代表 D. 企业中的基层人员 9、刑法中的渎职罪,其犯罪主体是______。 A. 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 B. 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C. 企业的法人代表 D.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0、刑法中重大责任事故罪,对犯罪主体的处罚是:______。 A.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B. 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特别恶劣的,处5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C.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D. 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特别恶劣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11、《劳动法》的全称是: 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权益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 都不是 12、《劳动法》于______起施行。 A. 1995年5月1日 B. 1995年1月1日 C. 1994年7月5日 D. 1994年5月1日 13、下列关于《职业病防治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B.《职业病防治法》共有7章,90条 C.《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D. 以上有一项不正确 14、关于职业病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深圳市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试行规定

各会员单位: 为规范我市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完善装饰设计行业管理,进一步推动我市装饰设计水平的提高,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在装饰设计文件编制暂无国家专项标准,行业急需规范的情况下,组织制订了《深圳市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试行规定》。经我会常务理事会2001年12月14日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希望各会员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和实施,以切实提高我市装饰设计文件编制水平,促进我市装饰行业的发展进步。 实施中有修改意见,请与我会设计委员会联系。特此通知。 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 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深圳市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试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在国家现行有关设计文件深度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市装饰行业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的装饰装修设计(以下简称装饰工程设计)。 第三条设计文件的编制除应遵守本规定外,还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及本市现行相关的规范、标准,遵守设计工作程序。 第四条建设单位另有要求的,宜结合本规定与其要求进行文件编制,但均应符合第三条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定关于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应表达的内容、深度等要求,是考虑一般性建筑装饰工程而编制的。在进行一项具体的装饰工程设计时,通常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照本规定相应内容的深度要求编制设计文件;当工程项目中有本规定未列入的内容时,则应参照本规定的要求,补充和增加相关内容并编入设计文件中。 第六条设计前应进行调查研究,消化建筑设计图纸(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空调等),搞清与装饰工程设计有关的基本条件,收集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在认真分析相关专业图纸的基础上,对已建成的建筑物应进行实地踏勘。 第七条本试行规定的解释权在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 第二章设计文件的内容与深度 第八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比较复杂的大型装饰工程应增加初步设计阶段。 第九条方案设计应根据方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应达到能据以进行施工图设计并满足工程估算的要求。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与深度应与甲方商议确定。 第十条初步设计是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后,整体设计接近实施阶段的设计文件,只需经过局部深化设计,便可达到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初步设计的具体内容与深度应与甲方商议确定。 第十一条施工图设计 (一)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按已批准的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进行编制,内容以图纸为主,应包括:封面、扉页、图纸目录、设计与施工说明、图纸等。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一般以楼层或功能分区为编排单位。各专业分别编制与装订。小型装饰工程也可将各专业图纸综合编制在一起。

绿色建筑设计涉及文件

绿色建筑设计涉及的材料及文件: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和得分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全部满足本规范中控制项要求的建筑,方可认为已具备绿色建筑的基本性能。得分项则是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得分项每条分值均为1分。 在可选项中选用的项目需要提供相关的图文,采用项目必须在相关的图文上体现,相关文件如下: 甲方提供: 环评报告书(表) 场地地形图 项目所在地交通地图 场址检测报告或项目立项书 旧建筑评价分析报告(仅适用于有旧建筑利用的项目) 场址检测报告(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绿建软件: 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噪声环境分析报告 自然通风分析报告 室内采光分析报告 室内视野分析报告 日照模拟分析报告 (如无绿建软件,将无法完成以上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 场地规划设计图 水系统规划方案及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图纸、说明 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等)设计文档与计算书 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效果图 建筑总平面图 各层平面图 建筑立面图(如有装饰性构件要提供功能说明或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灵活隔断的计算书及说明 建筑设计(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围护结构做法详图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图纸 节能计算书 建筑主要材料汇总表

幕墙设计说明 电梯相关设计文件 景观设计: 屋顶绿化设计图纸 垂直绿化设计图纸 景观总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种植设计图 场地铺装图 苗木表 场地下垫面、建筑表面设计说明和详细做法 电气设计: 电气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照明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建筑智能化设计文件 建筑智能化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空调设计: 暖通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空调设备列表及性能参数计算说明书 给排水设计: 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说明书 雨水/中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景观用水设计说明 雨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 结构平面图、结构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综上所列,大量的可选得分项是可以在施工图设计时采用的,到达深圳“铜质”只需要得到总分70分中的23~28分即可。其中5分为创新项。所以,施工图期间采用绿建设计手段是可以做到铜质等级的,不需修改建筑方案。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规范》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ZJG 29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2015版

- 1 - 深规土〔2015〕757号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委组织对原《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深规土〔2014〕402号)进行了修改,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市规划国土委 2015年11月25日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秘书处 2015年11月26日印发- 2 -

目录 第1章总则 1 第2章名词解释 2 2.1 建筑分类名词2 2.2 建筑通用空间名词3 2.3 建筑部件名词5 2.4 建筑容量名词5第3章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计算7 3.1 建筑面积7 3.2 容积率12 3.3 建筑覆盖率12 3.4 透水率13 3.5 绿化覆盖率13 3.6 建筑高度14 3.7 建筑栋(座)数15 3.8 建筑层数15 第4章总图设计17 4.1 总体要求17 4.2 建筑退线17 4.3 建筑间距与建筑日照18 4.4 建筑通风与建筑面宽20 4.5 道路系统20 4.6 场地其它规定22 第5章地下及外部空间设计24 5.1 地下空间24 5.2 市政道路上方跨街建筑物25 5.3 玻璃幕墙25 5.4 建筑立面设计25 5.5 建筑屋面设计26 第6章建筑分类设计27 6.1 建筑分类27

6.2 建筑分类设计通用规定28 6.3 公共配套设施29 6.4 住宅建筑32 6.5 宿舍建筑35 6.6 办公建筑36 6.7 公寓式办公建筑37 6.8 商业建筑39 6.9 城市综合体41 6.10教育建筑41 6.11 垃圾转运站42 6.12 公共厕所43 6.13 附设式停车库44 6.14 厂房45 6.15 新型产业建筑46 6.16 仓库47 6.17 物流建筑48 第7章附则50附录A核减建筑面积指标速查表51 A.0.1 非功能性凹槽51 A.0.2 室外透空空间51 A.0.3 室内透空空间51 A.0.4 建筑层高52 A.0.5 计一半面积的阳台53 附录B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图纸基本内容及要求54 B.0.1 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图纸一览表54 B.0.2 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图纸内容一览表54 附录C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56 C.0.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56 附录D 建设场地环境设计基本内容57 D.0.1建设场地环境设计的总体原则57 D.0.2建设场地分类57 D.0.3建设场地要素57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试行)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 (试行)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2013年10月28日

目录第1章总则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容量名词 2.2 建筑术语 2.3 各类建筑名词 第3章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1 建筑面积 3.2 建筑基底面积 3.3 容积率 3.4 建筑高度 3.5 建筑栋数 3.6 建筑层数 第4章总图设计 4.1 总体要求 4.2 建筑退线 4.3 建筑间距与建筑日照 4.4 建筑通风 4.5 道路系统 4.6 场地其它规定 第5章建筑地下及外部空间设计 5.1 建筑地下空间 5.2 市政道路上方跨街建(构)筑物 5.3 建筑立面设计 5.4 建筑屋面设计 第6章建筑分类设计 6.1 通用规定 6.2 住宅建筑 6.3 宿舍建筑 6.4 老年人居住建筑 6.5 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 6.6 办公建筑 6.7 商务公寓 6.8 商业建筑 6.9 教育建筑 6.10 城市综合体 6.11 小型垃圾转运站 6.12 公共厕所 6.13 附设式停车库 6.14 厂房 6.15 研发用房(新型产业用房) 6.16 仓库 6.17 物流建筑 第7章附则 附录1 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报批图纸基本内容及要求 附录2 建设场地环境设计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1章总则 1.1 为了提高深圳市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规范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 1.3 本规定中某些条款需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相关条款配合执行。 1.4 本规定未尽之处应执行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规程 和标准。 1.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有特殊约定的,从其约定。 1.6 本规定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容量名词 2.1.1 用地面积 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1.2 建设用地面积 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1.3 建筑面积 建筑物(包括墙体)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 2.1.4 总建筑面积 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2.1.5 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⑴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 的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⑵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 允许建设的地下建筑面积。 2.1.6 规定建筑面积 ⑴地上规定建筑面积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经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部分实际使用 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⑵地下规定建筑面积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经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下部分实际使用 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2.1.7 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地面以上建筑层高、阳台(或开敞式公共走道)面积、虚空间等超过本规定相应规定限值, 应占用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2.1.8 核增建筑面积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第1章总则 1.0.1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 筑品质,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 实际,制定本规则。 1.0.2本规则以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标准及规范为基础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规定,结 合深圳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建筑设计应根据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相关的各层次规划、城 市设计等)进行,并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 材。 1.0.4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建筑设计工作,适用本规则。 第2章名词解释 2.1建筑分类名词 2.1.1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1.2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配套设施为主要目的,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1.3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供家 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1.4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的居住建筑。 2.1.5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的,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1.6公共配套设施 与区域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各类非独立选址的小型或辅助型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等。

2.1.7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 2.1.8公寓式办公建筑 为商务人士提供中短期商务与住宿服务的办公建筑,也称为商务公寓。 2.1.9商业建筑 供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建筑。 2.1.10教育建筑 供人们开展教学活动所使用的建筑。 2.1.11城市综合体 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馆(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多项进行组合,总建筑规模在 10 万平方米以上,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的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建筑体。 2.1.12附设式停车库 与主体建筑相连、设置在地上或地下的停车设施。 2.1.13工业建筑 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建筑。 2.1.14厂房 供人们进行各类工业化生产的建筑。 2.1.15新型产业建筑 区别于传统产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新型产业的研发、设计及推广、应用等的建筑,也称为研发用房或新型产业用房。 2.1.16仓库 以货物储存为主的库房建筑。 2.1.17物流建筑 用于进行物品储存、运输、配送、物流加工、物流管理及展销等综合功能的建筑。

《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决定附:第二次修正本 2004-6-250:0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发文单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4-6-25 执行日期:2004-6-25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五章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六章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七章检测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八章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九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

第十章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与结构安全性鉴定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 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等28件法规的修正案》的议案。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决定对《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删除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未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使用。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施工图设计文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具体审查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二、删除第十九条第一款中“合同价款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按规定申领施工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未列明的工程项目不得施工”中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字样。 删除第二款“合同价款在三十万元以下,但涉及公共安全的桥梁、隧道、地下通道、燃气管道、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建设工程也应当按前款规定办理质量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中的“质量监督和”

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摘要:研究在绿色建筑技术理论指导下的深圳建科大楼在各个方面、细节的设计,分析其对于共享理念的实践,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与结论。 关键字:深圳建科大楼;共享设计;设计中的再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绿色建筑设计成为我们一直追求目标。本文探讨了深圳市的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共享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技术,其目的不仅提供健康舒适、资源高效利用的构筑物,还要引导社会行为和人文,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引领。 1. 项目简介 深圳建科大楼是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办公楼,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北部梅林片区。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14 层,其中地上12层,地下2层。建筑功能包括实验、研发、办公、学术交流、地下停车、休闲及生活辅助设施等。建筑设计采用功能立体叠加的方式,将各功能块根据性质、空间需求和流线组织,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竖向空间体块中,针对不同需求的建筑外围护构造,形成由内而外自然生成的独特建筑形态。 建科大楼已实现了最初的建设目标,以4300元/m2的工程单方造价,达到 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和美国 LEED金级的要求,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社会效益。经初步测算分析: 1. 8万平方米规模的整座大楼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 约150万元。其中,相对常规建筑节约电费145万元,节约水费5.4万元,节约标煤610 t,每年可减排 CO21600t。 2. 共享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过程是个共享参与权的过程,设计的全过程体现了权利和资源的共享,关系人共同参与设计;同时,建筑本身是一个共享平台,设计结果要实现建筑本身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共享提供一个有效、经济平台的目的。深圳建科大楼从设计始,整个过程都定量验证并应用新的设计技术。楼体的竖向布局与功能相关联,材料、通风、自然采光、外墙构造、立面及开窗形式等各方各面的确立也都经过优化组合。每一项技术并非机械地对应于绿色建筑的某单项

深圳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奖罚考核条例

目录 一、总则 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及条例的宗旨和目标 三、安全生产考核制度规定 (一)、安全检查考核 (二)、安全检查考核具体细则 (三)、安全教育培训意义和要求 (四)、安全教育培训及分项安全技术交底考核 (五)、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制度 (六)、安全生产保障资金考核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及奖罚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贯彻国务院、建设部、省、市有关安全法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确保恒大地产集团深圳公司施工管理的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控

制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深圳公司的管理目标,树立恒大地产集团的良好形象,特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奖惩与考核制度。 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及条例的宗旨和目标 1.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恒大地产集团深圳公司的所有领导及员工。 2. 本管理办法旨在强化管理职能,夯实管理基础,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 3.本管理办法目标主要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建设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责任,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1).杜绝和消灭建筑施工重大伤亡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轻伤、负伤率必须控制在 2‰以下。 (3).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合格率为 100% (4).工地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工完料尽、场地清。 三、安全生产考核制度规定 为了确保公司各部门的人员都能够及时地完成各自的任务计划,本制度的具体要求如下: 1、深圳公司总经理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为公司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公司各部门主管为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2、各部门主管按照各自部门的职责,将工作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以便检查考核时将责任明确到个人。 3、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经常下现场进行督查,对查实的违规行为不仅要考核,还要对违规人员进行必要的现场安全教育,以使公司的管理起到最佳效果。 4、各部门主管要加强日常工作检查,对各自部门必须进行考核的行为,在做好思想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下,开具考核单,并由当事人签字。考核单交行政部留存,以便在当月工资或奖金中考核扣除。 5、行政部对各部门的管理考核起监督作用,并不定期地进行随机检查,对不良现象和失职行为信息及时向上级反馈,然后根据公司制度及领导意见进行处理。 6、实施考核的程序:实行一级管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考核责任制。 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工作由总总经理考核。 各部门主管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或总经理考核。 各安全生产部门人员由各部门主管考核。 各施工项目的项目管理人员由行政部进行考核,公司(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审核。 各施工项目的建设施工由公司的项目管理部进行考核,公司(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审核。 各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及质量员、安全员由公司的质量安全部进行考核,公司(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审核。 本实施细则未尽事宜由行政部及公司领导统一协调处理。

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深圳城设计促进中心

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项目概况 一、地理位置 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南环路以北,东接八号路,北靠尖岗三路,西临尖岗湖,项目占地面积3682.8平方米(约5.5亩),容积率≤5.5,建筑高度≤80米,绿化覆盖率≥30%;项目总计容面积20255平方米,其中办公10000平方米,酒店8000平方米,商业2155平方米,物业服务用房100平方米。停车数量223辆。 二、整体区块 本项目在深圳市光明新区钟表基地总部,光明新区公明南环路以北,东接八号路,北靠尖岗三路,西临尖岗湖,东北面为尖岗公园,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钟表产业基地位于深圳光明新区,环境优美、位置优越;处于宝安机场、蛇口港、深圳口岸30分钟经济圈内;毗邻京港高铁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地铁6号线站点。核心区面积1.2平方公里,市、区政府累计投入逾10亿元;扩展区700平方公里,已汇集手表企业668家,2012年实现产值210亿元;辐射带动区1953平方公里,依托深圳,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三、周边介绍 项目南侧的南环大道和东侧的八号是基地交通干道,接通新区行政中心、且接近高速路口,交通非常便利。与生活购物中心相距2-3公里。周边有多个办公区域,生活条件较为完善。 四、规划依据 1、《用地规划许可证》详见附件 2、用地红线图、宗地图 3、国家、省、市相关法规及标准 4、本设计任务书 5、《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6、《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五、地块控制性规划要求 (一)规划设计条件和要求: 1、建筑退让红线要求:各侧建筑24米以下部分≥6米,24米以上部分≥9米。 2、地块西南角须设置用地面积≥200平方米的集中式公共空间,其布局须与西南侧相邻地块(用地方案号招牌挂2014-20M-0001)的公共空间相衔接,无条件对公众开放。 3、裙房应沿周边城市道路、公共通道及公共空间布置,统一采用骑楼或挑檐形式。 4、容积率≤5.5 5、建筑密度≤65% 6、绿化覆盖率≥30% 7、建筑高度及层数≤80m 8、设计方案须符合国家、省、市及光明新区有关绿色建筑国家一星级和低冲击开发的相关规定,其余未尽事项应满足《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深圳市建筑设计设计规则》及其他技术规范要求。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

广东省深圳市安全生产条例

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47号)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已由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于2002年10月1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OO二年十二月二日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别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综合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并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工会组织应当依法维护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生产意识。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有义务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第七条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深圳市技术标准

深圳市技术标准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审查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13 深圳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形式审查 (3) 4 居住建筑 (4) 4.1 总平面图 (4) I 控制项 (4) II 可选项 (5) 4.2 平面图与立面图 (11) I 控制项 (11) II 可选项 (12) 4.3 绿色建筑专篇 (13) 5 公共建筑 (17) 5.1 总平面图 (17) I 控制项 (17) II 可选项 (19) 5.2 平面图与立面图 (23) I 控制项 (23) II 可选项 (23)

5.3 绿色建筑专篇 (26) 附表1 居住建筑方案设计自查表 ......................................................... x x 附表2 公共建筑方案设计自查表 ......................................................... x x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深圳市人民政府第253号令《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推进深圳市绿色建筑的发展,规范与统一深圳市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文件的自查和审查,制定本审查要点。 1.0.2本审查要点适用于深圳市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的方案设计文件的自查与审查,其他建筑的自查与审查可参照执行。 1.0.3 本审查要点的标准依据是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30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1.0.4 本审查要点中的控制项必须满足,可选项中不少于总项数的60%应满足。 1.0.5 深圳市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文件的自查工作由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文件编制过程中同步进行,并对自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自查表(居住建筑)见附表1,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自查表(公共建筑)见附表2。 规划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文件的审查,与传统方案设计文件的审查同步进行,主要采用形式审查的方式,必要时,可进行相关内容的抽查。 1.0.6 本审查要点由深圳市住房建设局和深圳市规划国土资源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审查要点编制组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深圳安全管理条例

深圳市安全管理条例 通过时间:2009年1月21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9年3月31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2009年5月31日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施行公告: 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5号)《深圳市安全管理条例》经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9年1月21日通过,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09年3月3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

管理适用本条例。有关法律、法规对消防、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交通、民用航空、核电等安全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各负其责、公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区政府)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工作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区政府应当将安全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增加安全投入。 第五条市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金额用于工伤事故预防。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条市、区政府应当开展安全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市、区政府应当公开安全管理信息,将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单位和产生重大影响的安全责任事故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负有进行安全管理宣传教育的义务,应当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在公益性广告中安排安全管理

3月19日最新版《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讨论稿20140319

第1章总则 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 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实现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深 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以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基础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 区同类技术标准与规定,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建筑设计应根据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证》及相关的各层次规划、城市设计等)进行,并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符 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1.0.4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建筑设计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分类名词 2.1.1 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1.2 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其配套设施为主要目的,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1.3 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居室、厨 房、卫生间、阳台等空间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1.4 商住楼 下部商业用房(不包含商业服务网点)与上部住宅组成的建筑。 2.1.5 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的居住建筑。 2.1.6 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的,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1.7 社区级公共配套设施 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非独立选址的小型、辅助型 公共设施。 2.1.8 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 2.1.9 公寓式办公建筑 为商务人士提供中短期商务与住宿服务的办公建筑,也称为商务公寓。 2.1.10 商业建筑 供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建筑。 2.1.11 教育建筑 供人们开展教学活动所使用的建筑。

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2020年执行)

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 (2007年9月25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19年8月29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物业管理区域及共用设施设备 第三章业主和业主组织 第一节业主 第二节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 第三节业主大会 第四节业主委员会 第四章前期物业管理 第五章物业服务 第六章业主共有资金管理 第七章物业安全管理与使用维护 第一节物业安全管理 第二节物业使用及专项维修资金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前款所称物业管理,是指对物业管理区域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配套的设

相关秩序的活动。 经业主共同决定,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也可以由业主自行管理。 第三条物业管理实行业主自治、专业服务与政府监督管理和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物业管理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物业管理规范化、市场化。 第五条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在中国共产党社区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党委)的领导下依法依规开展物业管理活动。 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建设部门负责本市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二)研究拟定或者制定物业管理规划、标准、规范和措施; (三)指导、协调全市物业使用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四)统筹全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工作; (五)建立全市统一的物业管理信息平台; (六)统筹、协调全市物业管理培训与宣传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建设部门负责辖区内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 市、区住房和建设部门可以委托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对本条第一款第四至六项等相关物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市、区人民政府公安、规划和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开展物业管理相关工作。 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协调业主大会成立以及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指导、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日常活动,调解物业管理纠纷,并配合住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